风积地貌、风蚀地貌、河流地貌、冰川地貌知识点小结
初中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地形特征和其形成与发展的规律。
初中地理学科中,地貌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理解地貌的形成与变化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表面以及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对初中地理中常见的地貌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地貌的分类----地貌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根据产生地貌的力量可分为风力地貌、水力地貌、冰力地貌和重力地貌。
风力地貌主要由风力作用所形成,如沙丘、风蚀洞等;水力地貌是由水文力量所形成,如河流、瀑布、峡谷等;冰力地貌是在冰川作用下形成的,如冰碛、冰碛湖等;重力地貌是由地球引力所造成的,如滑坡、崩塌等。
另外,根据地形特征可分为平原、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河谷等。
地貌的形成原因----地貌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内力与外力两类。
内力是指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导致的地貌变化,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和地壳运动等。
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一种表现,常常会引起地壳的抬升和水平位移,形成地表的震源地貌。
火山活动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由于地壳板块的运动冲撞,地壳板块发生断裂、地壳内部破裂后,熔融物质从地球内部喷发到地表,经多次的喷发和堆积,形成火山地貌。
地壳运动是地球上各种地形形成变化的根本原因,包括地壳伸展、挤压、剪切等。
外力是指来自地球外部的各种力量所引起的地貌变化,主要包括风、水、冰和重力等。
风力是指风对地表物质的侵蚀、堆积运动产生的地貌。
常见的风力地貌有沙丘、风蚀洞、风成沙、风尘堆积等。
水力是指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对地表物质的侵蚀和运动形成的地貌。
常见的水力地貌有河流、瀑布、峡谷、三角洲等。
冰力是指冰川和冰雪等对地表的侵蚀、堆积运动产生的地貌。
常见的冰力地貌有冰碛、冰碛湖、冰蚀河谷等。
重力是地球引力作用在地表物质上的结果,引起的地貌主要有滑坡、崩塌、塌陷等。
地貌特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地貌特征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地貌特征会影响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
冰川地貌知识点
冰川地貌知识点冰川地貌是指由冰川运动和侵蚀形成的地貌特征。
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储存库之一,也是地球气候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冰川地貌的形成与冰川的运动、侵蚀和沉积过程密切相关,下面就来逐步介绍冰川地貌的知识点。
1.冰川的形成与分类冰川是由积雪堆积而成的,在高纬度地区或高山地带的寒冷地区形成。
根据冰川的形态和规模,可以将其分为冰帽冰川、山地冰川和冰川舌。
2.冰川的运动冰川的运动主要分为滑动和流动两种方式。
冰川的运动是由于上部积雪的堆积和下部冰体的塑性变形所致。
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会带动周围的岩石和土壤,对地表进行侵蚀和改造。
3.冰川的侵蚀作用冰川的侵蚀作用主要包括冰蚀和冰碛作用。
冰蚀是指冰川通过滑动和流动,携带着岩石和碎屑颗粒对地表进行磨蚀和刮削。
冰碛作用是指冰川在运动过程中,将悬浮物和沉积物沉积在地表,形成冰碛。
4.冰川地貌的特征冰川地貌的特征包括冰碛地貌和冰蚀地貌两类。
冰碛地貌包括冰碛丘、冰碛湖和冰碛平原等;冰蚀地貌包括冰蚀山谷、冰蚀盆地和冰蚀岩石等。
5.冰川沉积物的特点冰川沉积物主要由冰碛物质组成,具有一定的特点。
冰川沉积物呈现出冰碛层、冰碛石、冰碛土等形态。
冰川沉积物在地质学中有重要的应用,可以用于研究地质历史和气候变迁等问题。
6.冰川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冰川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变化可以反映出地球气候系统的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退缩和消融,对地球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影响非常重要。
7.冰川地区的生态环境冰川地区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冰川的消融和退缩对冰川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需要加强对冰川地区的保护和管理。
总结:冰川地貌是地球上重要的地貌类型之一,其形成与冰川的运动、侵蚀和沉积过程密切相关。
了解冰川地貌的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地球的演变和气候变化。
冰川地貌的研究对于地质学、气候学等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保护冰川地区的生态环境,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
地理地貌知识点总结地貌是地球表面的自然形态,包括地球表面的海拔高度、地势倾向、坡度、地势起伏、沉积物分布以及岩石类型等。
地貌的形成受到地球内部构造、外部气候作用、水文作用和生物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地貌是地球表面自然过程和地壳构造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本文将就地貌的分类、形成因素、中国主要地貌类型和世界主要地貌类型做一些总结。
一、地貌的分类地貌按地球构造作用和地表形成过程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海岸地貌:由于海洋水文作用在海岸线上形成的地表地貌。
2. 河湖地貌:由于河流和湖泊水文作用在流域内形成的地貌。
3. 冰川地貌:由于冰川运动和侵蚀积累形成的地貌。
4. 风蚀地貌:由于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在干旱地区、沙漠地区形成的地貌。
5. 岩溶地貌:由于碳酸盐岩溶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6. 火山地貌:由于火山活动产生的地表地貌。
7. 断陷和隆升地貌:由于地壳活动引起的地表地貌。
以上不同类型的地貌是由不同的自然过程和地质作用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而在地球表面上还存在着地表地貌的组合,例如,山地地貌和河流地貌、湖泊地貌之类的地貌组合。
二、地貌的形成因素地貌形成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地质作用、气候作用、水文作用和生物作用。
1. 地质作用:地区的地质结构、岩石性质和矿物成分都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岩石类型具有不同的物理特性,它们对地表形态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地质构造活动也对地表地貌产生了重要影响,例如,地震和火山活动都会对地表地貌造成重大影响。
2. 气候作用: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温度、降水量、风力和湿度等气候要素的变化对地表地貌起到了关键作用。
气候作用不仅通过侵蚀作用塑造了地貌,在地表也形成了风蚀地貌、冰川地貌等特殊形态。
3. 水文作用:水文作用是地表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河流、湖泊、冰川、海洋等水体的流动和作用对地表地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河流侵蚀、沉积和冰川侵蚀都是水文作用对地貌形成的重要作用。
4. 生物作用:生物对地表地貌的形成也起到了作用,例如,植被的分布及生长状态会影响侵蚀和沉积,生物对土壤的稳定和破坏也会影响地表地貌的形成。
风积地貌、风蚀地貌、河流地貌、冰川地貌知识点小结
风积地貌、风蚀地貌、河流地貌、冰川地貌知识点小结风积地貌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在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及风沙来源丰富的条件下,经风力搬运作用后堆积形成的。
风积地貌的物源多来自于古河流冲积物;现代河流冲积物;冲积-湖积物;洪积-冲积物;冰水堆积物;基岩风化后的残积 - 坡积物。
影响风积地貌发育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含沙气流结构、风运动的方向和含沙量的多少。
如风的类型,有单风向、双风向与多风向;风速度的大小、起沙风的合成方向;地面起伏程度;地面组成物质的粗细与多少;地面的水分与植被分布状况等。
风积地貌的基本类型是沙丘。
沙丘的主要类型有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链、复合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抛物线沙丘、纵向沙垄、新月型沙垄、复合型纵向沙垄、金字塔沙丘、蜂窝状沙丘、沙地等。
风蚀地貌风力吹蚀、磨蚀地表物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风蚀地貌的主要类型有:①风蚀石窝。
陡峭的迎风岩壁上风蚀形成的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的小洞穴和凹坑。
大的石窝称为风蚀壁龛。
②风蚀蘑菇。
孤立突起的岩石经风蚀作用而成的蘑菇状岩体,又称石蘑菇、风蘑菇。
③雅丹地形。
河湖相土状堆积物地区发育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相间的地貌形态。
雅丹是中国维吾尔语,意为陡峭的土丘,因中国新疆孔雀河下游雅丹地区发育最为典型而命名。
其发育过程是:挟沙气流磨蚀地面,地面出现风蚀沟槽。
磨蚀作用进一步发展,沟槽扩展为风蚀洼地;洼地之间的地面相对高起,成为风蚀土墩。
④风蚀城堡。
水平岩层经风蚀形成的城堡式山丘,又称为风城。
多见于岩性软硬不一(如砂岩与泥岩互层)的地层,中国新疆东部十三间房一带和三堡、哈密一线以南的第三纪地层形成了许多风城。
⑤风蚀垅岗。
软硬互层的岩层中经风蚀形成的垅岗状细长形态。
一般发育在泥岩、粉砂岩和砂岩地区。
⑥风蚀谷。
风蚀加宽加深冲沟所成的谷地。
谷无一定的形状。
风蚀谷不断扩大,原始地不断缩小,最后仅残留下一些孤立的小丘,即风蚀残丘。
⑦风蚀洼地。
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蚀所形成椭圆形的成排分布的洼地。
河流地貌知识点总结
河流地貌知识点总结一、河流地貌的形成与特征1.河流地貌的形成河流地貌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主要包括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和地貌演化三个阶段。
在侵蚀作用阶段,河流主要依靠流水的冲刷力和研磨力剥蚀地表,形成峡谷、崖瀑、河谷等地貌特征;在沉积作用阶段,河流则将冲刷下来的物质通过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洪积平原、冲积扇等地貌特征;在地貌演化阶段,河流地貌将不断变化,如溶蚀平原、冲积扇收敛、流域坡消失等。
2. 河流地貌的特征河流地貌的特征主要包括河流谷地形、沉积地形、峡谷地貌等。
河流谷地形是河道冲刷作用和侵蚀作用的结果,如峡谷、V字谷、U字谷等,具有典型的V形、U形河谷。
沉积地形是河流沉积作用的结果,包括洪积平原、冲积扇、三角洲等,特点是平坦开阔、土壤肥沃。
峡谷地貌是河流侵蚀作用的结果,如瀑布、深潭、崖壁等,地形陡峭、景色壮观。
二、河流地貌的分类和作用1. 河流地貌的分类河流地貌按照地形特征和地质条件的不同,主要可以分为下切谷地貌、平原河流地貌、冲击河流地貌等。
下切谷地貌是河流长期侵蚀形成的峡谷、V字谷、U字谷等地形;平原河流地貌是河流长期冲积形成的洪积平原、三角洲、冲积扇等地形;冲击河流地貌主要是冲刷作用在地质条件特殊的区域形成的特殊地貌,如瀑布、深潭等。
2. 河流地貌的作用河流地貌在地质、水文、气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地质方面,河流地貌是地球地质构造和地表运动的重要指示;在水文方面,河流地貌是地表水循环和地下水运动的重要标志;在气候方面,河流地貌对气候形成和变化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河流地貌也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水利工程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河流地貌的保护和利用1. 河流地貌的保护河流地貌的保护是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环境保护、地质遗迹保护、文化景观保护等。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应加强对河流水域和周边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持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在地质遗迹保护方面,应加强对特殊地质遗迹和地质景观的保护,保护地质遗迹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在文化景观保护方面,应加强对河流沿岸文化遗产和历史景观的保护,保护文化景观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地貌形成知识点总结
地貌形成知识点总结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特征,是地球表面的一种地表面貌。
地貌形成是受地球内部和外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地球内部的作用包括地壳构造变动、地壳运动和火山喷发等;外部作用包括风蚀、水蚀、冰蚀、海蚀等。
地球上万物总是在不断变化,地貌也随之不断变化,本文将从地质构造、风蚀、水蚀、冰蚀、火山喷发、地震等方面来总结地貌形成的知识点。
1. 地质构造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组成的。
地质构造是地面形成、演化和变动的规律性及其形成的外在特征。
地质构造分为构造地貌和构造活动两个方面。
构造地貌:构成元素是岩石和岩性,其主要成因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地质作用包括火山作用、岩浆侵入、沉陷和隆起、断裂和褶皱作用等。
构造地貌类型有高原、盆地、山地等。
构造活动:主要表现为地震和破裂现象,是地表地形改变的方式之一。
2. 风蚀风蚀是指气流对地表造成的侵蚀作用。
风蚀作用主要集中在地表风速较大的地方。
风蚀可分为物理风蚀和化学风蚀两种类型。
物理风蚀:主要是通过风刮和碰撞岩石表面来造成的侵蚀作用,最终形成风蚀地貌。
物理风蚀作用的地貌特征包括风蚀沟、雅丹地貌、沙漠环境等。
化学风蚀:是指风带来的含有化学物质的水气在地表和岩石表面的化学反应所造成的侵蚀作用。
化学风蚀作用的地貌特征包括风蚀柱、风蚀窟、风蚀槽等。
3. 水蚀水蚀是指地表流水对地表造成的侵蚀作用。
水蚀形成的地貌包括河流地貌、冰川地貌、海岸地貌等。
河流地貌:河流侵蚀和河流泛滥对地表地貌的作用,形成了江河流域、南北河谷、峡谷、沖漫、冲积扇等地形。
冰川地貌:冰川对地表地形的作用,形成了冰川谷地、冰川冲切形地貌、冰川剖切形地貌等地形。
海岸地貌:海水对地表地貌的作用,形成了海岸峭壁、海岸风蚀地貌、海岸泥沙地貌等地形。
4. 冰蚀冰蚀是指冰川对地表造成的侵蚀作用。
冰蚀形成的地貌包括冰川奇观、冰川盆地、冰岛火山等地形。
冰川奇观:冰川融水、冰蚀槽和冰川地滑造成的地貌,形成了冰川峡湾、冰川冰碛、冰川垴地等地形。
河流地貌的知识点总结
河流地貌的知识点总结一、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河流是地球表面上的一种重要的地表水体,在地质历史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各种地貌形态,如峡谷、漫滩、冲击平原等。
河流地貌是由河流长期的侵蚀和冲击作用形成的地貌特征,是地球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河流地貌的形成机制1. 侵蚀作用:河流通过流水的冲击和侵蚀作用,可以改变地表地貌,形成各种河谷、峡谷等地貌形态。
2. 运移作用:河流通过水流的运移作用,可以将岩石颗粒、泥沙等物质搬运到远处,形成沉积层地貌。
3. 沉积作用:河流在流域下游和入海口等地方,会将搬运的各种物质进行沉积,形成各种河口三角洲、漫滩、冲击平原等地貌形态。
三、河流地貌的分类和特征1. 河流谷地地貌:由河流侵蚀形成的峡谷、河谷、断崖等地貌形态。
2. 河流平原地貌:由河流沉积形成的冲击平原、漫滩、河口三角洲等地貌形态。
3. 河流洪积地貌:由河流经常泛滥形成的洪积扇、冲积扇、冲积平原等地貌形态。
4. 河流湖沼地貌:由河流湖泊形成的内流湖泊、湿地、沼泽等地貌形态。
四、河流地貌的地质意义1. 河流地貌是地球地质演化过程的重要记录,可以反映地球地质构造、地质作用和地质环境等信息。
2. 河流地貌是水文地质、沉积地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地下水、水文地质、土壤侵蚀和地貌演变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五、河流地貌的保护意义1. 河流地貌是自然资源的宝库,对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需要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
2. 河流地貌是地质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3. 河流地貌是旅游资源和教育基地,可以进行地质科普、科研考察和旅游观光等多种活动。
总之,河流地貌是地球地理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质学、水文学、地貌学和旅游地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和应用前景。
未来,随着地球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深入研究,河流地貌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和广泛,为人类认识和保护自然环境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实践经验。
特殊地貌必考知识点总结
特殊地貌必考知识点总结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和特征。
地球上的地表形态由地质作用和地表过程相互作用形成,呈现出多样化的地貌形态。
特殊地貌是指在某一地区或者某一环境条件下,由于特殊地质构造、气候、水文等因素所形成的独特的地貌景观。
在地理学考试中,特殊地貌是重要的考查内容。
下面将介绍一些特殊地貌的必考知识点。
1. 冰川地貌冰川是由积雪经过长期压实、结晶而成的大型冰体,是一种重要的自然地貌。
冰川地貌是冰川作用和水力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呈现出独特的地表形态。
主要有以下地貌:冰川谷地貌、冰川盆地地貌、冰川河谷地貌、冰川冲积地貌等。
必考知识点:冰川的形成条件、冰川的分类、冰川地貌的特征和形成原因等。
2. 嶙峋地貌嶙峋地貌是在地质构造运动和风化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具有险峻、峭立、多褶皱的地貌形态。
主要由山地、丘陵、岩石地等组成,地形复杂多变、形态优美,给人以壮观美丽的感觉。
必考知识点:嶙峋地貌的形成原因、特征、分布和地貌类型等。
3. 风蚀地貌风蚀是指自然界中风力对地表的侵蚀和剥蚀作用。
风蚁地貌是由风力侵蚀和剥蚀作用形成的地形地貌。
主要有以下地貌:雅丹地貌、沙漠地貌、风蚀丘陵地貌等。
必考知识点:风蚁地貌的形成条件、特征、分布和地貌类型等。
4. 水蚀地貌水蚀是指地表水流对地表的侵蚀和剥蚀作用。
水蚁地貌是由水流侵蚀和剥蚀作用形成的地形地貌。
主要有以下地貌:河谷地貌、瀑布地貌、峡谷地貌、冲积平原地貌等。
必考知识点:水蚁地貌的形成条件、特征、分布和地貌类型等。
5. 火山地貌火山是地球表面的地质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地貌景观。
火山地貌是由火山活动的喷发、崩塌、熔岩流等形成的地形地貌。
主要有以下地貌:火山口地貌、火山喷发地貌、火山岩构造地貌等。
必考知识点:火山地貌的形成原因、特征、分布和地貌类型等。
6. 沉积地貌沉积是指地球表面的岩石、矿物或者其他物质在水流、风力等运动的力作用下沉积于地表的地质过程。
沉积地貌是沉积作用的结果,呈现出特有的地形地貌。
高一风积地貌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风积地貌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一风积地貌知识点归纳总结】风积地貌是指由于风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类型。
在地质学中,风是一种重要的地貌形成力量,具有独特的地质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关于风积地貌的知识,并对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
一、风积地貌的形成条件和特点风积地貌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强风的作用、干旱的气候和大量的风沙。
在这些条件下,风能对地表松散物质进行侵蚀、运输和沉积,形成独特的地貌。
风积地貌的主要特点如下:1. 地貌多呈现平坦、开阔的特征:风在地表的扫除作用使得地表松散物质逐渐被移除,形成一个相对平坦的地貌景观。
2. 地貌表面常常覆盖有风成沉积物:风将携带的沙子和尘埃沉积在地表,形成沙丘、沙漠、风成砾石等特征。
3. 地貌形状独特:风积地貌形状各异,常见的有大尺寸的沙丘、风蚀洞穴、砾石滩、风成砾丘等。
二、主要的风积地貌类型1. 沙丘沙丘是风积地貌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它是由于风将沙子沉积在地表而形成的。
按照形状和大小,沙丘可分为穗丘、冈丘、星丘等。
沙丘常常位于干旱地区、海岸线附近或者沙漠中,呈现出优雅的弧线形状。
2. 冻胀砾石滩冻胀砾石滩是寒冷地区特有的风积地貌类型。
在这些地区,寒冷的气温会导致地表的砾石在冬季膨胀,夏季融化后又收缩。
这个过程中,砾石会被风力吹运、推移,形成独特的砾石滩。
3. 风成砾丘风成砾丘是由于风力的作用将砾石堆积而成的地貌类型。
这种地貌常见于半干旱地区的山麓、河滩、冲积扇等地方,呈圆形或半圆形的丘陵状。
4. 风蚀作用风力对地表岩石和土壤进行侵蚀的过程称为风蚀作用,是风积地貌的重要成因之一。
风蚀作用造成的地貌有风蚀洞穴、风蚀坡、风蚀台地等。
三、风积地貌的地理分布风积地貌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洲的不同地区。
其中,风成沙丘是最为典型的风积地貌,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和种类。
沙漠和沙漠边缘地区是风成沙丘的主要分布区域,如撒哈拉沙漠、蒙古戈壁等。
此外,风夹湖盆、古风成地缘湖盆等地区也有风积地貌的分布。
总结冰川地貌知识点
总结冰川地貌知识点冰川地貌的形成主要受到气候、地形和地质等影响。
冰川的形成需要大量的降水和低温环境,而地形的高低不平则决定了冰川的形态和规模。
地质构造也对冰川地貌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冰川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地质构造压力和磨蚀作用会对地表地貌产生显著的影响。
在冰川地貌中,冰川是最为重要的地貌要素。
冰川是由厚厚的冰雪层堆积而成的,并且在冰川中还包括了冰川的各种特征,如冰川舌、冰川湖、异斑岩堰和冰川岩冰等。
冰川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推移、冰川先锋袭击和冰川的融化,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地貌景观。
除了山地冰川外,极地冰川也是冰川地貌中的一大特色。
南极冰盖和北极冰盖都是世界上最大的冰川覆盖区,这些冰川不仅对全球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同时也是极地地区独特的地貌景观之一。
冰川地貌中的冰川遗迹是指冰川运动过程中留下的冰川地貌残留物,如松散碎石和堆积物。
冰川遗迹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冰川运动的历史和速度,同时也可以揭示出冰川地貌的变迁和演化。
冰川遗迹中包括了冰川遗迹湖、冰后地貌和冰川泉。
冰川地貌的形成与演化也和人类活动息息相关,是人类地学研究的重要领域。
人类可以利用冰川地貌中的冰川和冰川遗迹等自然资源进行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和维护冰川地貌自然环境,以防止人类活动对冰川地貌的破坏和影响。
综上所述,冰川地貌是地球上独特而丰富的自然地貌之一,它的形成和演化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冰川地貌中的冰川、冰川遗迹和冰川形成的地貌景观,为我们认识地球的历史和特征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在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地质勘探中,冰川地貌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地球科学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冰川地貌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管理,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
地貌形成知识点归纳总结
地貌形成知识点归纳总结地貌形成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涉及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地形,包括山脉、山谷、平原、丘陵等。
地貌形成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质作用、气候变化、水体作用、生物作用、人类活动等。
了解地貌形成的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然环境,促进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对地理学、地质学、生态学等学科有很大的意义。
一、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包括构造作用、岩石圈作用和地表形态作用。
构造作用是地壳板块的运动和变形所造成的,如地震、火山喷发等,这些作用会改变地表的地形。
例如,地震会造成地层的抬升或下沉,从而形成山脉和断裂带;火山喷发会将岩浆喷发到地表,形成火山体。
岩石圈作用是岩石的物理、化学变化所造成的,如风化、侵蚀、沉积等,这些作用会改变地表的岩石结构和形态。
例如,风化和侵蚀会破坏岩石的结构,形成各种地貌形态,如峡谷、溶洞、天坑等;沉积会形成各种地质地貌,如河流冲积平原、风成沙丘、海岸沉积地貌等。
地表形态作用是地表过程的作用,如地表水体的侵蚀、堆积和地形的变化。
例如,河流的侵蚀和冲积会形成各种地貌形态,如V字谷、河谷平原、冲击扇等;风的侵蚀和堆积会形成各种地貌形态,如沙丘、雅丹地貌、风蚀谷等。
二、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包括温度、降水、风力等气候要素的作用。
气候对地表地貌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风蚀、水蚀和冰蚀等方面。
例如,风的侵蚀和堆积会形成各种风蚀地貌,如沙漠、戈壁、沙丘等;水的侵蚀和冲积会形成各种水蚀地貌,如河流谷地、冰石等;冰的侵蚀和堆积会形成各种冰蚀地貌,如冰川地貌、冰缘地貌等。
三、水体作用水体作用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和海洋水的作用。
水体对地貌形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侵蚀、冲积和沉积等方面。
例如,河流的侵蚀和冲积会形成各种河流地貌,如峡谷、河谷平原、三角洲等;海洋水的侵蚀和沉积会形成各种海岸地貌,如海蚀崖、海蚀洞、沿海平原等。
地理风蚀地貌知识点总结
地理风蚀地貌知识点总结地理风蚀地貌是指受风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形态和地貌构造。
风蚀地貌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尤其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风蚀地貌更加发达。
风蚀地貌与水蚀地貌一样,是地表自然风化和侵蚀的结果。
本文将从风蚀地貌的概念、类型、特征、形成过程和地理意义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风蚀地貌的概念风蚀地貌是指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受强风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形态和地貌构造。
风蚀地貌通常表现为沙漠、高原、崖壁、雅丹地貌和风蚀洞穴等。
二、风蚀地貌的类型1. 沙漠地貌:沙漠是风蚀地貌最典型的表现形式。
沙漠通常由砂砾、砂丘、沙漠盆地等地貌单元组成,其形成有赖于风力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2. 高原地貌:在风蚀作用下,高原地貌常常形成丰富多样的地貌形态,如壮丽的崖壁、亚平原、洼地和风蚀槽等。
3. 雅丹地貌:雅丹地貌是在沙漠地区受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的独特地貌。
它通常由高大的圆锥状或尖塔状的岩石柱组成,形态独特、景观奇特。
4. 风蚀洞穴:在含有易风蚀材料的岩石地质中,风蚀洞穴通常由风力的冲击作用而形成,洞穴区域呈现出奇特的地下景观。
三、风蚀地貌的特征1. 地貌形态多样,景观独特。
风蚀地貌表现出多种多样的地貌形态,如砂丘、高原、崖壁、雅丹地貌和风蚀洞穴等,景观奇特引人入胜。
2. 地表裸露,植被稀少。
风蚀地貌地表裸露,植被稀少,土壤质量较差,缺乏水分。
3. 风沙活动频繁。
风蚀地貌地区风沙活动频繁,风速大,风沙侵蚀严重。
4. 土地肥力较差,产业发展受限。
受风力侵蚀作用的风蚀地貌,土地肥力较差,适宜农作物种植和畜牧业发展受到限制。
四、风蚀地貌的形成过程1. 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受风力的侵蚀作用。
当强劲的风力吹袭地表时,会携带大量的沙尘和颗粒状岩石,以高速冲击地表,形成局部地区的风蚀作用。
2. 风沙沉积作用。
受风力作用而携带的沙尘和颗粒状岩石,在风速减慢、风力减弱的地方,会沉积下来,形成风沙沉积层。
3. 地表地貌改变。
随着风力的侵蚀和沉积作用的影响,地表地貌会发生改变,形成各种各样的风蚀地貌形态。
高中河流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中河流地貌知识点总结一、地表水循环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地表水循环是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过程。
地表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一系列过程。
其中,河流是地表水循环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它在地表水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河流的定义河流是地表水在地表流动的一种形式。
由于地球上的地形和地势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河流地貌。
河流是地球上主要的地表淡水资源,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三、河流地貌的基本要素1. 水系:是指地球上由河流和湖泊组成的系统。
2. 河谷:是指河流在地表流动过程中侵蚀削蚀形成的地形。
3. 河床:是指河流流动的底部,由沉积物和岩石组成。
4. 河漫滩:是指河水泛滥时会淹没的土地。
5. 河流三角洲:是指河流口处由于泥沙的积聚而形成的地形。
四、河流地貌的类型1. 冰川河流地貌:冰川河流地貌是指由于冰川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形成的地貌。
例如,冰川谷地、冰碛平原等都是冰川河流地貌的具体表现。
2. 古老河谷地貌:古老河谷地貌是指由于地壳运动等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古老河谷。
古老河谷地貌在地表形态上具有明显的特征,比如V型谷、U型谷等。
3. 河流三角洲地貌:河流三角洲地貌是指由于河流泥沙的积聚而形成的地貌。
三角洲地貌在地表形态上呈现出扇形状,并且有很强的肥沃性。
4. 河漫滩地貌:河漫滩地貌指由于河水泛滥而形成的地貌。
河漫滩地貌在地表形态上呈现出扇形状,并且土壤肥沃、适合农业。
五、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1. 河流溯源:河流起源于雨水和融雪,是地表水循环的开始。
大部分河流起源于山地或丘陵地带。
2. 河流侵蚀: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对地表产生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包括崖蚀、上游侵蚀和侧向侵蚀等,这些侵蚀改变了地表的形态。
3. 河流运移:河流在运动过程中会携带大量的泥沙和碎石,这些被携带的颗粒物质会对地表产生改变。
4. 河流沉积: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将携带的泥沙和碎石沉积在地表,形成河漫滩、三角洲等地貌。
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归纳
2.侵蚀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海浪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风蚀: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
流水侵蚀:沟谷,V形河谷,喀斯特地貌
冰川侵蚀:冰斗,角峰,U性谷(冰蚀谷)
海浪侵蚀: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崖。
3.搬运作用:风,流水,冰川和海浪等,将风化及侵蚀的形成物转移离开原位置的作用。包括推移、跃移、悬移
开发与治理:旅游,绿洲,植树种草。
5.黄土地貌:在黄土地区经流水长期侵蚀和切割而形成的地貌,主要分布在中纬度的半干旱地带
(1)形成过程:风力堆积——黄土高原——流水侵蚀——塬粱峁。
塬:范围较广顶部较平坦的残留黄土高原面
粱:长条形的黄土高原
峁:孤立的黄土丘。
(2)开发利用
利: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持水性好,富含多种矿物有利于作物生长。
流水搬运:主要取决于流速,流速大挟带的物质较粗,流速小挟带的物质较细。泥石流
风力搬运:搬运物质的大小与风速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
冰川搬运:搬运物质随冰川缓慢悬移或推移。冰川消融后的沉积物:漂砾、飞来石
海浪搬运:波浪搬运较粗的沙砾,潮流和其他海流搬运粉沙和淤泥。
4.沉积作用:岩石风化和侵蚀产物,在外力搬运过程中,随着风速、流速降低,冰川融化以及地形变化等原因,被搬运物质逐渐发生沉淀堆积的作用。
(1)分类:地表喀斯特:石芽,溶蚀洼地,溶蚀盆地,落水洞,峰林,孤峰
地下喀斯特:溶洞(石钟乳,石笋,石柱,地下河,地下湖)
(2)发育过程:石芽、溶蚀洼地、落水洞——溶洞、地下河——溶蚀盆地、峰林——孤峰
(3)开发与保护:旅游价值高,但是溶洞易漏水,易坍塌,地表崎岖,交通不便,石灰岩不保水,肥力差,农业发展困难,经济落后。
高一上地理流水地貌知识点
高一上地理流水地貌知识点地球表面变化万千,其形成的地貌也千姿百态。
在地理学中,地貌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包括地势、地形、地貌类型等。
其中,流水地貌是由水体流动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类型。
本文将介绍高一上地理课程中涉及的一些流水地貌的知识点,包括河流地貌、冰川地貌和风蚀地貌。
河流地貌是指由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造成的地貌类型。
河流的侵蚀作用常表现为垂直侵蚀和侧向侵蚀,同时还包括河流的水力碰撞和溶蚀作用。
河流经过长时间的侵蚀和沉积,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
首先,我们来谈谈峡谷地貌。
当河流侵蚀通常比较集中,并在地表形成一条深且窄的河道时,形成了峡谷。
著名的峡谷有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等。
其次,洪积平原是指河流在平原上形成的被沉积物覆盖的平坦地带。
黄河、长江等大河流经过长时间的冲刷和沉积,形成了广阔的洪积平原,提供了肥沃的土地资源。
其次,我们来探讨冰川地貌。
冰川地貌是由冰川运动造成的地貌类型。
冰川作用包括冰川侵蚀和冰川沉积两个方面。
冰川侵蚀通常表现为冰川的切削和磨擦作用,冰川沉积则形成了冰川堆积物。
冰川通过长时间的侵蚀和运动,形成了许多特殊的地貌景观。
例如,冰川谷地是指经过冰川侵蚀所形成的U型谷地。
这些谷地呈U字形,表明过去曾有巨大的冰川通过。
此外,还有很多冰川湖和冰碛湖,它们是在冰川退融的过程中形成的湖泊。
最后,我们来讨论风蚀地貌。
风蚀地貌是指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地貌。
沙丘是风蚀地貌的典型代表。
风吹沙土,将沙粒推动到堆积形成沙丘,沙丘的形状和大小因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而异。
此外,风蚀还能形成其他地貌特征,如风蚀岩柱、风蚀洼地等。
风力对岩石的侵蚀作用会形成岩石的不同形态,例如风化岩、腐蚀沟等。
在沙漠中,还会形成沙漠奇观,如鹅卵石拱门、风蚀石林等。
总而言之,流水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成的重要地貌类型之一。
通过了解和掌握河流地貌、冰川地貌和风蚀地貌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地质的形成和变化,也有助于我们对于地球的认识和保护。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对高一上地理流水地貌的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地理学中的地表过程与地貌知识点
地理学中的地表过程与地貌知识点地表过程和地貌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研究领域,涉及到地球表面形态的演变和变化。
地表过程是指地球表面发生的各种物质和能量的流动、迁移和转化过程,而地貌则是地表过程形成的结果。
本文将介绍地理学中的地表过程与地貌的知识点。
一、地表过程1. 风蚀作用:风是地表过程中常见的一种驱动力,它通过吹拂地表的力量,移动着砂尘并侵蚀地貌。
风蚀作用包括风蚀和风沙运动,对地表形成风成地貌特征,如沙丘、黄土高原等。
2. 水蚀作用:水是地表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驱动力之一,主要通过河流、湖泊和雨水等形式对地表进行冲刷、侵蚀和沉积作用。
因此,水蚀作用对地表形成了众多的水成地貌特征,如河谷、瀑布和冲击坑等。
3. 冰蚀作用:冰是地表过程中的一种重要驱动力,主要表现为冰川和冻土对地表的侵蚀和剥蚀作用。
冰蚀作用形成的地貌特征有冰碛丘、冰碛原和冰川谷等。
4. 重力作用:重力是地表过程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会产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地面下沉等地貌现象。
重力作用也是塌陷型地貌的重要形成原因。
5. 生物作用: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它们的活动对地表过程也有一定的影响。
植物的根系可以改善土壤结构,保护土壤免受侵蚀;动物的挖掘活动可以改变地表形态,形成特殊的地貌特征,如蚁丘和兔坑等。
二、地貌知识点1. 高山地貌:高山是地球表面的重要地貌类型,主要由构造抬升和侵蚀作用共同形成。
高山地貌包括峰、峰丛、山脊、山谷、冰川等形态,是地表过程和地壳构造活动的重要结果。
2. 平原地貌:平原是地表过程中沉积作用的结果,主要形成于河流、湖泊和海洋的冲积、淤积和沉积作用。
平原地貌通常呈平坦、开阔的形态,是农业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
3. 丘陵地貌:丘陵地貌是由风蚀、水蚀、重力等作用造成的起伏不平的地形。
它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具有丰富的地形特征,如丘陵状、坡地和凹陷等。
4. 河谷地貌:河谷是河流的侵蚀和冲刷作用形成的地形。
根据河谷的形状和形成方式,可以分为V字谷、峡谷、河湾和河床等类型。
初一地理上册地貌形成原因总结
初一地理上册地貌形成原因总结
地貌是地球表面各种地形的总称,形成地貌的原因有很多。
以
下是初一地理上册地貌形成原因的总结:
1. 冰川地貌:冰川是由积雪转变而来的大块冰体,冰川地貌的
形成主要与气候和地形有关。
气候寒冷的地区有大量积雪,随着时
间的推移,积雪逐渐压实成冰,形成冰川。
冰川的运动和融化造成
了山谷、冰川湖等地貌。
2. 水体侵蚀地貌:水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侵蚀力量之一,河流、湖泊和海洋都可引起水体侵蚀地貌的形成。
水流通过长时间的侵蚀
和冲刷,形成了各种地形,如河谷、峡谷、湖泊和河口等。
3. 风蚀地貌:风力是造成风蚀地貌的主要原因。
在风力作用下,沙尘和砾石被风带动,对地表进行侵蚀和改变地形。
例如,风沙可
以形成沙丘、沙漠和风成地貌。
4. 海洋侵蚀地貌: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广阔的水体,其侵蚀力量
很强。
海浪、潮汐和海水溶解作用对海岸线和海底地貌有着重要影
响。
例如,海浪冲刷可以形成海蚀崖和海蚀洞,海底地貌也会受到海水的侵蚀和沉积影响。
5. 地震和火山活动:地震和火山活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表现,它们对地貌的形成和改变有着重要作用。
地震可以引起地壳抬升或下沉,形成山脉和盆地;火山活动可以喷发岩浆,形成火山口和火山喷发地貌。
总之,地貌形成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常常涉及气候、水体、风力、地壳运动等因素的相互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地貌形成原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变过程。
高一上风成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一上风成地貌知识点总结高一上学期地貌知识点总结地貌是地球地壳和地表的整体的地形形态特征,在地貌发展中,自然力、气候、地质、水文、生物等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类型。
在高一上学期地理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与地貌相关的知识点。
下面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地貌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风蚀地貌1. 风蚀作用风蚀是风力对地表颗粒物的作用,它主要包括风侵蚀、风砂运动和风积作用。
其中,风侵蚀指的是风对地表的物质直接吹刮,形成浮砾和蚀蚀坑;风砂运动是指风力将地表的砂粒进行搬运、碰撞并研磨,形成沙丘、流动沙以及沙尘暴等现象;风积作用是指风力将颗粒物积聚在某一地段,形成风成地貌。
2. 风蚀地貌类型常见的风蚀地貌类型有:沙丘、流动沙、沙漠和风成砾石地。
沙丘是由于风的搬运作用形成的圆形、半圆形或弧形的堆积地貌;流动沙是指少量风沙受风力推动而流动形成的地貌;沙漠是由于气候条件限制,风力在地表积聚风沙,大范围地形成的干旱地区;风成砾石地是指在干燥地区,风力将小石块堆积而成的地貌。
二、水蚀地貌1. 河流的侵蚀作用河流的侵蚀作用主要包括水流的冲击、磨蚀和溶蚀等。
水流的冲击作用是指河水流经地表时带动大量的砾石,对流经地形进行冲击;磨蚀作用是指水流中携带的砂石对地表进行切割和磨蚀;溶蚀作用则是指河水中溶解的酸性物质对岩石进行溶解和破坏。
2. 河流的沉积作用河流的沉积作用是指河水在流经地区时将携带的泥沙、砾石等沉积在地表形成新的地貌特征。
常见的沉积地貌有:河谷、三角洲和冲积平原。
河谷是河流侵蚀形成的,通常呈狭长形;三角洲是河流在进入湖泊或海洋时,由于速度减慢而导致泥沙沉积形成的三角形地貌;冲积平原是由于河流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的平坦地貌。
三、地壳构造与地形地壳构造是指地球地壳的组成和结构特征。
它对地形形态的发展和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常见的地壳构造有:地震带、火山带和地台地块等。
地震带主要是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断裂带,也是地震活动频发的区域;火山带是指地球地壳上的火山分布集中的地带;地台地块是指高原、阶地和台地等地貌形态。
高一必修一地貌知识点总结
高一必修一地貌知识点总结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是地球表面经过长时间作用和剥蚀形成的各种地形类型。
地貌是地质、气象、水文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我们研究地球演化历史和地球表面变化的重要依据。
以下是高一必修一地貌知识点的总结。
一、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球表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地壳运动包括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
构造运动包括地球的隆升和沉降,板块的运动和碰撞,构造地貌的形成。
地震活动是由于地壳内部应力的积累和释放导致地球表面振动,造成地壳破裂和地表地貌改变。
二、风蚀地貌风蚀是指风力对地表物质的冲刷、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风蚀地貌。
风蚀地貌包括沙丘、风蚀盆地、风成砾石、风成地脊等。
沙丘是由于风吹动和搬运沙粒形成的土堆,常见的有横向沙丘、纵向沙丘和穗状沙丘等。
三、河流地貌河流地貌是由于水流的侵蚀、运送和沉积形成的地貌类型。
河流地貌包括河谷、河流三角洲、河流峡谷等。
河谷是河流侵蚀形成的U型或V型的地表凹陷,常见的有峡谷河谷和冲积河谷等。
四、冰川地貌冰川地貌是由冰川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冰川地貌包括冰川谷地、冰川湖、冰川侵蚀遗迹等。
冰川谷地是冰川侵蚀形成的具有U型横断面的河谷地形。
五、海洋地貌海洋地貌是由海水的侵蚀、波浪的冲刷和沉积形成的地貌类型。
海洋地貌包括海岸地貌、海底地貌和海底地形等。
海岸地貌包括海蚀崖、海蚀洞、海蚀柱等。
六、地貌演化地貌演化是地貌形成和变化的过程,是地球表面长期作用和改变的结果。
地貌演化包括地表风化、水蚀和侵蚀、地壳运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地表风化是由大气、水和植物等对地表岩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导致岩石的破碎、溶解和改变。
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庄严雕刻,反映了地球的千变万化和演化历程。
通过对地貌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奥秘,也可以为地质灾害的预防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希望通过本文的地貌知识点总结,可以增加对地貌的了解和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积地貌、风蚀地貌、河流地貌、冰川地貌知识点小结
风积地貌
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在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及风沙来源丰富的条件下,经风力搬运作用后堆积形成的。
风积地貌的物源多来自于古河流冲积物;现代河流冲积物;冲积-湖积物;洪积-冲积物;冰水堆积物;基岩风化后的残积 - 坡积物。
影响风积地貌发育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含沙气流结构、风运动的方向和含沙量的多少。
如风的类型,有单风向、双风向与多风向;风速度的大小、起沙风的合成方向;地面起伏程度;地面组成物质的粗细与多少;地面的水分与植被分布状况等。
风积地貌的基本类型是沙丘。
沙丘的主要类型有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链、复合新月形沙丘和沙丘链、抛物线沙丘、纵向沙垄、新月型沙垄、复合型纵向沙垄、金字塔沙丘、蜂窝状沙丘、沙地等。
风蚀地貌
风力吹蚀、磨蚀地表物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风蚀地貌的主要类型有:
①风蚀石窝。
陡峭的迎风岩壁上风蚀形成的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的小洞穴和凹坑。
大的石窝称为风蚀壁龛。
②风蚀蘑菇。
孤立突起的岩石经风蚀作用而成的蘑菇状岩体,又称石蘑菇、风蘑菇。
③雅丹地形。
河湖相土状堆积物地区发育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相间的地貌形态。
雅丹是中国维吾尔语,意为陡峭的土丘,因中国新疆孔雀河下游雅丹地区发育最为典型而命名。
其发育过程是:挟沙气流磨蚀地面,地面出现风蚀沟槽。
磨蚀作用进一步发展,沟槽扩展为风蚀洼地;洼地之间的地面相对高起,成为风蚀土墩。
④风蚀城堡。
水平岩层经风蚀形成的城堡式山丘,又称为风城。
多见于岩性软硬不一(如砂岩与泥岩互层)的地层,中国新疆东部十三间房一带和三堡、哈密一线以南的第三纪地层形成了许多风城。
⑤风蚀垅岗。
软硬互层的岩层中经风蚀形成的垅岗状细长形态。
一般发育在泥岩、粉砂岩和砂岩地区。
⑥风蚀谷。
风蚀加宽加深冲沟所成的谷地。
谷无一定的形状。
风蚀谷不断扩大,原始地不断缩小,最后仅残留下一些孤立的小丘,即风蚀残丘。
⑦风蚀洼地。
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蚀所形成椭圆形的成排分布的洼地。
较深的风蚀洼地如以后有地下水溢出或存储雨水即可成为干燥区的湖泊,如中国呼伦贝尔沙地中的乌兰湖等。
河流地貌
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经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地貌的总称。
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地貌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全过程。
无论什么样的河流均有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并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类型。
河流一般可分为上游、中游与下游 3 个部分。
由上游向下游侵蚀能力减弱,堆积作用逐渐增强。
河流根据平面形态、河型动态和分布区域的不同,有不同的类型。
依平面形态可分为顺直型、弯曲型、分汊型和游荡型;按河型动态主要分为相对稳定和游荡型两类。
山区与平原的河流地貌各自有着不同的发育演化规律与特点。
山区河流谷地多呈V或U形,纵坡降较大,谷底与谷坡间无明显界限,河岸与河底常有基岩出露,多为顺直河型。
平原河流的河谷中多厚层冲积物,有完好宽平的河漫滩,河谷横断面为宽U或W 形,河床纵剖面较平缓,常为一光滑曲线,比降较小,多为弯曲、分汊与游荡河型。
地貌类型中包括侵蚀与堆积地貌两类,前者有:侵蚀河床、侵蚀阶地、谷地、谷坡;后者含:河漫滩、堆积阶地、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
河流阶地是河流地貌中重要的地貌类型,可以分为:侵蚀阶地、堆积阶地(分上叠与内叠阶地)、基座阶地和埋藏阶地。
对河流阶地的类型及其河谷的结构的研究,可以分析河流地貌的过去,了解现在,预测河流发育的未来。
冰川地貌
由冰川的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第四纪冰期,欧、亚、北美的大陆冰盖连绵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为宽广的地域,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
冰川是准塑性体,冰川的运动包含内部的运动和底部的滑动两部分,是进行侵蚀、搬运、堆积并塑造各种冰川地貌的动力。
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动力,是与寒冻、雪蚀、雪崩、流水等各种营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区的地貌景观。
冰川地貌可分为冰川侵蚀地貌和冰川堆积地貌。
冰川侵蚀地貌是冰川冰中含有不等量的碎屑岩块,在运动过程中对谷底、谷坡的岩石进行压碎、磨蚀、拔蚀等作用,形成一系列冰蚀地貌形态,如形成冰川擦痕、磨光面、羊背石、冰斗、角峰、槽谷、峡湾、岩盆等。
冰川堆积地貌是冰川运动中或者消退后的冰碛物堆积形成的地貌,如终碛垄、侧碛垄、冰碛丘陵、槽碛、鼓丘、蛇形丘、冰砾阜、冰水外冲平原和冰水阶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