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特殊中药的禁忌及剂量用法(按章节分类)
50种常用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50种常用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序号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用药禁忌1老鹳草味辛、苦,性平;归肝、肾、脾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清热毒,止泻痢的功效。
主治风湿痹证,泄泻,痢疾,疮疡。
内服:煎服,9-15g;或熬膏、酒浸服。
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忌用。
2败酱草味辛、苦,性微寒;归胃、大肠、肝经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的功效。
主治肠痈肺痈,痈肿疮毒,产后瘀阻腹痛。
内服:煎服,6-15g。
外用:适量。
注意事项:脾胃虚弱者慎用。
《本草汇言》:“久病胃虚牌弱,泄泻不食之症,一切虚寒下脱之疾,咸忌之。
”3木通味苦,性寒;归心、小肠、膀胱经具有利尿通淋,清心火,通经下乳的功效。
主要用于热淋涩痛、水肿、口舌生疮、心烦尿赤、经闭乳少、喉痹咽痛、湿热痹痛等。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饮食禁忌:1、忌食油腻生湿之物。
2、忌食酸辣刺激性食物,如烈酒、原醋辣椒、酸味水果李、杏等。
注意事项:孕妇慎用。
4荠菜味甘、淡,性凉;归肝、脾、膀胱经具有利水消肿,明目,止血的功效。
主治水肿证、肝热目赤,目生翳膜、血热出血、淋证、崩漏等。
内服:煎汤,15-30g;鲜品60-120g;或入丸、散。
外用:捣汁点眼。
注意事项:孕妇禁用。
5臭梧桐味辛、苦、甘,性凉;归肝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平肝的功效。
主治风湿痹证,风疹,湿疮,头痛眩晕。
内服:煎服,5-15g;研末服,每次3g。
外用:适量。
用于高血压病不宜久煎。
注意事项:臭梧桐经高热煎煮后,降压作用减弱。
6荷叶味苦,性平。
归肝、脾、胃经主要有清热解暑,升发清阳,散瘀止血的功效。
3~10g。
荷叶炭3~6g。
注意事项:《本草从新》:“升散消耗,虚者禁之。
”7生铁味辛,性凉;归肝、心经具有平肝镇惊的功效。
主治肝郁火盛之怒狂阳厥证所致癫狂,热病痰内服:煎服,30-60g。
或入丸、散剂。
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事项:肝虚及中焦虚寒者慎用。
落壅发狂,头痛;易惊善怒,失眠,疮疡肿毒,关节酸痛或扭伤疼痛等。
400种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400种常用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序号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用药禁忌1鹿角味咸,性温;归肾、肝经具有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行血消肿的功效。
主治肾虚腰脊冷痛,阳痿遗精,崩漏,白带,尿频尿多,阴疽疮疡,乳痛肿痛,跌打瘀肿,筋骨疼痛。
内服:煎汤,5-10g;研末,每次1-3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磨汁涂、研末撒或调敷。
熟用偏于补肾益精,生用偏于散血消肿。
注意事项:1、阴虚火旺者禁服。
2、《本草经疏》:无瘀血停留者不得服,阳盛阴虚者忌之,胃火齿痛者不宜服。
3、《得配本草》:命门火炽,疮毒宜凉者,并忌之。
2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
主治肝血亏虚,月经不调,肝脾不和,胸胁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等。
内服:煎汤,5-12g;或入丸、散。
大剂量可用15-30g。
平肝阳宜生用;养肝柔肝宜炒用。
1、中药配伍禁忌:恶芒硝、石斛,畏鳖甲、小蓟,反藜芦。
2、中西药配伍禁忌:(1)不宜与降血压药合用,以防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等。
(2)不宜与强心苷药物合用,药效累加,增加毒性。
(3)与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等药物合用可增加出血倾向。
(4)茶碱可以减弱白芍对肠收缩的抑制作用,不宜同用。
注意事项:1、白芍属寒凉之品,凡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脾胃虚寒、肾阳虚衰等证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
妇人月经不调属虚寒者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气虚自汗,阳虚汗出者忌用。
2、白芍酸寒收敛,伤寒病在上焦之阳结、疹子忌用。
3、白芍有中枢神经抑制作用,昏迷患者忌用;婴幼儿、老年人不宜大量长期服用。
4、孕妇产后不宜单味药大量服用。
3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的功效。
主治脾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自汗证,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等。
内服:煎服,10-20g,大剂量30-60g。
固表止汗、托疮排脓、生肌敛疮、利水退肿宜生用,补脾益气升阳宜炙用。
毒性中药的计量限制规定
毒性中药的计量限制规定为了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防止滥用药物现象,加强毒麻、限剧、贵重药物的管理,现就有关问题规定如下:一、毒、限剧药物的剂量、极量(主要是成人内服一日剂量)品名剂量(g)品名剂量(g)大戟 1.5—3 甘遂3—6制南星3—10 制白附子3—10制半夏3—10 制附片3—15醋商陆3—10 重楼3—10川楝子5—10 木鳖子0.9—1.2白果5—10 花椒3—6苦杏仁5—10 二丑3—6急性子3—5 天仙子0.6—1.2艾叶3—10 苦楝皮5—10地鳖虫3—10 全蝎3—5蜈蚣3—5 硫磺 1.5—3吴茱萸3—6 麻黄2—10细辛3—5 制川乌3—10制草乌3—10 巴豆0.1—0.3鸦胆子0.5—2 蛇床子3—10香加皮3—6 水蛭 1.5—3蕲蛇3—10 雄黄0.15—0.3肉桂1—5 (多入丸散)蟾酥0.015—0.03甘遂0.5—1.5(多入丸散)密陀僧0.03—1朱砂0.1—0.5(多入丸散)仙矛3—10二、小儿服用剂量,应是成人剂量的1/3至1/2。
三、其他药物用量应以国家三级标准所登载为准,不得超过所载剂量的2倍,否则应由医生签字才予以配发。
四、调配含有毒性中药饮片的处方,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2日极量。
对处方未注明“生用”的,应付炮制品。
按卫生部规定,毒性中药管理的品种有27种。
它们是: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子、红娘子、生甘遂、生狼毒、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雪上一枝蒿、红粉、白降丹、蟾酥、轻粉、雄黄、洋金花。
五、罂粟壳不得单方配药,发药凭有麻醉药处方权的执业医师签名的淡红色处方方可调配,每张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
连续使用不得超过七天,成人一次的常用量为每天3—6克。
处方保存3年被查。
药剂科一九九七年八月。
常用毒性中药饮片和用法用量
毒性药品1、硫磺:酸、温、有毒.功能主治:壮阳,杀虫。
治阳痿。
虚寒.泻痢,大便冷秘。
外用治疥癣.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5—3克.外用适量.2、制川乌:辛热、有毒。
功能主治:祛寒湿,散风邪,温经止痛。
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四肢拘挛,半身不遂,头风头痛,心腹冷痛,阴疽肿毒.用法用量:内服1—3克,外用适量.3、制草乌:辛苦热,有大毒。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用于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一般用制草乌.用法用量:外用适量,生品勿内服。
4、黑附片:辛苦大热,有毒。
功能主治:回阳补火,散风除湿.治阴盛格阳,大汗亡阳,吐利厥逆,心腹冷痛,脾泄冷痢,脚气水肿,小儿慢毒,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内服3-—-15克,外用适量.5、吴茱萸:辛,苦温,有毒。
功能主治:温中,止痛,理气,燥湿。
治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
用法用量:内服1—5克,外用适量.6、细辛:辛、温,有小毒.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散寒止痛,温肺化饮,通鼻。
用量过大或煎煮时间过短,易引起中毒。
中毒症状有头痛,呕吐等,严重者牙关紧闭,抽搐等,最后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用法用量:内服1—3克,入丸散0。
5—1克,外用适量.8、天南星:苦、辛、温,有毒功能主治:燥湿化痰,祛风定惊,消肿散结。
用法用量:2.4——4.5克9、冰片:辛、苦、凉功能主治:通诸窍,散郁火,去翳明目,消肿止痛。
治中风口噤,热病神昏,惊痫痰迷,气闭耳聋,喉痹,口疮,中耳炎,痈肿,痔疮,目赤翳膜,蛲虫病.用法与用量:内服,入丸、散,0.5~1分。
外用:研末撒或调敷。
10、雷公藤:苦、大毒。
功用主治:杀虫,消炎,解毒。
宜忌:本品有大毒,内服宜慎。
使用本药须去除表皮,主要用其木质部。
因主要毒素含于皮部,而且雷公藤必须先煎2小时才可以和其他药共煎。
用法与用量:12克为宜。
(30—60)克即可使人中毒死亡。
选方:(1):治风湿性关节炎:雷公藤根、叶,捣烂外敷,半小时后即去,否则起泡。
有毒特殊中药用法用量
有毒 有毒 有小毒 有毒
有毒
有大毒
有毒
有大毒
有毒
有毒
有大毒
有大毒
有大毒
有大毒 以上资料 来自人卫 版《中药 学》和《 中药药剂 学》。如 有错误, 敬请谅解 。
有毒
中药名
细辛 苍耳子 苍耳草 绵马贯众 重楼 鸦胆子 山豆根 水牛角 甘遂 京大戟
芫花 商陆 牵牛子 巴豆 千金子 川乌 丁公藤
有毒.特殊中药的用法与用量
用法
用量
毒性பைடு நூலகம்
煎服,1 到3克; 散剂0.5 到1克 煎服,3 到10克 煎服.熬 膏或入丸 剂6到15 克 煎服,5 到10克 煎服,5 到10克 内服, 0.5到2克 煎服,3 到6克 镑片或粗 粉煎服, 15到30克 丸散0.5 到1.5克 煎服1.5 到3克。 丸散1克 煎服1.5 到3克。 丸散0.6 到0.9克 煎服3到9 克 煎服,3 到6克。 丸散1.5 到3克 丸散0.1 到0.3克 内服,1 到2克去 油用 煎服, 1.5到3克 煎服,3 到6克
有小毒 有毒 有小毒 有小毒 有小毒 有小毒 有毒
有毒 有毒
有毒 有毒 有毒 有大毒 有毒 有大毒 有小毒
配注:除 另有标 明,以上 药材匀指 一次用量 。
闹洋花 马钱子 雷公藤 两面针 八角枫
蕲蛇
金钱白花 蛇 天山雪莲 香加皮 泽漆 附子 吴茱萸 沉香 檀香 川楝子
鸡内金
苦楝皮
鹤虱
三七
降香
煎服, 0.6到1.5 克 丸散0.3 到0.6克 煎服,1 到5克 煎服,5 到10克 煎服,2 到6克 煎汤,3 到9克。 研末1到 1.5克 煎服,2 到5克.研 粉1到1.5 克 煎服,3 到6克 煎服,3 到6克 煎服,5 到10克 先煎,3 到15克 煎服,2 到5克 煎服,1 到5克 煎服,2 到5克 煎服,5 到10克 煎服,3 到9克。 研末1.5 到3克 煎服,3 到6克。 鲜品15到 30克 煎服,3 到9克 研末,1 到3克。 煎服3到 10克 煎服,9 到15克
毒性中药的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
5~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水洗患处。
不能过量,忌以酸味食物同服
39
吴茱萸
小毒
2~5g。外用适量
40
芫花
有毒
1.5~3g。醋芫花研末吞服, 0.6~0.9g/次/日。外用适量。
禁用
不宜与甘草同用。
41
苍耳子
有毒
3~10g
42
附子
有毒
3~15g,先煎久煎
慎用
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萎子、瓜蒌皮、天花粉、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白蔹、白及同用。
禁用
内服宜慎,不可久用
75
蒺藜
小毒6~10g76源自蓖麻子有毒2~5g。外用适量
77
蜈蚣
有毒
3~5g
禁用
78
罂粟壳
有毒
3~6g
禁用
易成瘾,不宜常服;儿童禁用;运动员慎用
79
榼藤子
小毒
10~15g
不宜生用
80
蕲蛇
有毒
3~9g;研末吞服,研末1~1.5g/次,2~3次/日
81
鹤虱
小毒
3~9g
82
翼首草
小毒
1~3g
17
天仙子
大毒
0.06~0.6g
禁用
心脏病、心动过速、青光眼者禁用。
18
天南星
有毒
外用生品适量,研末以醋或酒调敷患处。
慎用
生品内服宜慎。
19
巴豆
大毒
外用适量,研末涂患处,或捣烂以纱布包擦患处。
禁用
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20
巴豆霜
大毒
0.1~0.3g,多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中药配伍禁忌服药禁忌以及药物用量
中药配伍禁忌服药禁忌以及药物用量一.配伍禁忌: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即: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二.常用服药禁忌:一般应忌食生冷,油腻,腥膻,有刺激性的食物根据病情不同的禁食区别:1.热性病应忌食辛辣,油腻,煎炸性的食物2.寒性病应忌食生冷的食物以及瓜果,清凉饮料等3.胸痹患者应忌食肥肉,脂肪,动物内脏以及烟等4.肝阳上亢头晕目眩,烦躁易恕者应忌食胡椒,辣椒,大蒜,白酒等,辛热助阳的食物5.黄疸胁痛者应忌食动物脂肪及辛辣烟酒等刺激性物品6.脾胃虚弱者应忌食油炸黏腻,寒冷固硬,不易消化的食物7.肾病水肿应忌食盐,碱过多和酸辣太过的刺激性食物8.疮疡,皮肤病患者应忌食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甘草.黄连.桔梗.乌梅忌猪肉,鳖甲忌苋菜,常山忌葱地黄.何首乌忌葱.蒜.萝卜,土茯苓.使君子忌茶薄荷忌蟹肉,蜜反生葱,柿反蟹三.药物剂量:1.剧毒药物或作用峻烈的药,应严格控制剂量,开始用量宜轻,然后逐渐加量,一旦病情好转,应立即减量或停服2.药材质优药力强,用量宜小一些,质次药力不足的,用量可大些3.药材质地较轻,如花.叶类,用量宜轻,质重品,如金石.贝壳类,用量宜重些,干品用量宜小,鲜品用量宜大4.药性较弱,作用温和,药味较淡的药,用量可稍重,药性较强,作用强烈,药味较浓的药,用量宜轻5.珍贵药材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用量,如羚羊角.麝香.牛黄.猴枣.鹿茸等6.久病,体弱者用量宜小,急病,重病用量宜大,夏季发汗解表药及辛温大热药不宜多用,冬季可多用,夏季苦寒之药用量宜重,冬季则用量宜轻四.煎药用具:最好用陶瓷.砂锅或者砂罐,都没有可用不锈钢作为代替禁止用铜,铁,锡,铝等一般药物用冷水浸泡20~30分钟,水量一般淹没药材2~3cm为宜,质地坚硬需要久煎的要多加水,芳香类易挥发,质地疏松的药材,水刚淹没药材即可煎药一般先用武火沸腾后转文火,如果是挥发性的药材,应用武火煮沸3~5分钟后改用文火稍煮即可,滋补类的药材大多要久煎,一般煮沸后煮30~60分钟,解表清热药武火煮沸后3~6分钟即可,一般中药煎煮2次即可,第二次的水加至原来的1/3或1/2。
中药绝学:中药分类一览表,太难得了!+诊病用药忌讳一览表+中药配伍禁忌
中药绝学:中药分类一览表,太难得了!+诊病用药忌讳一览表+中药配伍禁忌(1)属于外邪者:分风热、风寒、暑邪、中寒、风湿痛。
散风热:桑叶、杭菊花、薄荷、清豆卷、淡豆豉、荆芥、防风、葛根、软柴胡、蝉衣、蔓荆子、桔梗。
散风寒:生麻黄(亦可用炙麻黄)、桂枝、紫苏、羌活、独活、葱白、生姜、白芷、细辛、藁本、辛夷花。
清暑邪:香薷、藿香、佩兰、荷叶(端午节后中秋节前,一般都用鲜藿香、鲜佩兰、鲜荷叶)、青蒿。
温中祛寒:吴萸、肉桂、干姜、煨姜、炮姜、丁香、川椒、小茴香、乌头。
祛风湿痛:威灵仙、海风藤、络石藤、川乌、草乌、秦艽、桑枝、丝瓜络。
(2)属于热者:分热邪、火邪、血热。
清热:金银花、连翘,生石膏、飞滑石、知母、茅根、芦根(亦可用鲜茅根、鲜芦根)、黑山栀、黄芩、淡竹叶、炒竹茹(亦可用鲜竹叶、鲜竹茹)。
泻火:黄连、黄柏、龙胆草、山豆根、生甘草。
清血热:鲜生地、丹皮、白薇、地骨皮、玄参、犀角、大青叶、板蓝根。
(3)属于湿者:分湿浊、湿热。
化湿:制苍术、厚朴、菖蒲、煨草果、白蔻仁、炒苡仁。
清湿热:萆薢、苦参、饭赤豆、茵陈、白鲜皮、防己。
(4)属于痰者:分热痰、风痰、寒痰、水饮、痰核。
化热痰:炙兜铃、淡竹沥、川贝母、天竺黄、炙桑皮、甜杏仁、地枯萝、枇杷叶(亦可用清炙枇杷叶)、胆星、射干、荸荠、海蜇。
化风痰:炒牛蒡、前胡、苦杏仁、象贝母、苦桔梗、胖大海。
化寒痰:姜半夏、陈皮、炙苏子、煅鹅管石、炙百部、炙紫菀、炙款冬。
逐水饮:葶苈子、制甘遂、黑丑、商陆、蝼蛄、蟋蟀。
消痰核:淡昆布、淡海藻、山慈菇、炙僵蚕、蒲公英。
(5)属于气者:分气郁、气逆。
舒气郁:广郁金、制香附、白蒺藜、路路通、罗子、金铃子、香橼、佛手、枳壳、玫瑰花、青皮、煨木香、乌药、制乳香、炙没药、檀香。
平气逆:沉香、旋覆花、代赭石、煅磁石、蛤蚧尾。
(6)属于血者:分血滞、瘀血、出血。
活血:全当归、川芎、红花、鸡血藤、苏木、五灵脂、丹参。
破瘀血:泽兰、益母草、荆三棱、蓬莪术、王不留行、败酱草、桃仁泥、地鳖虫。
50种常用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50种常用中药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用药禁忌。
序号名称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量用法用药禁忌1垂盆草味甘、淡、微酸,性微寒;归心、肝、胆、小肠经。
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的功效。
主治黄疸,痈肿疮疡,喉痛,蛇伤,烫伤。
内服:煎服,15-30g。
鲜品250g。
注意事项:脾胃虚寒者慎服。
2大蓟味甘、苦,性凉;归心、肝经。
具有凉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痈的功效。
主治吐衄、咯血、崩漏等血热出血证,肠痈、肺痈等火热毒盛的痈肿疮毒。
内服:煎汤,5-10g;鲜品可用30-60g。
外用:捣敷。
用于止血宜炒炭用。
注意事项:脾胃出血,脾胃虚寒者禁服。
3花椒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具有温中止痛,杀虫止痒的功效。
主治中寒腹痛,寒湿吐泻,虫积腹痛,湿疹瘙痒,妇人阴痒等。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含漱;研末调敷。
1、中药配伍禁忌:杏仁为使;畏款冬、雌黄、附子、防风、麻仁;恶瓜蒌。
2、饮食禁忌:得盐良,可同用;畏凉水,忌同食。
少食寒凉生冷之物。
注意事项:1、阴虚火旺者禁服。
2、孕妇慎服。
4红豆蔻辛,温。
归脾、肺经功能:散寒燥湿,醒脾消食。
主治:用于脘腹冷痛,食积胀满,呕吐泄泻,饮酒过多。
3~6g。
注意事项:《本草纲目》:若脾肺素有伏火者,切不宜用。
5山萘温;辛;归胃经行气温中,消食,止痛。
用于胸膈胀满,脘腹冷痛,饮食不消。
内服:煎汤,6~1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捣敷;或搐鼻。
禁忌:阴虚血亏及胃有郁火者禁服。
6沙棘味甘、酸,性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健脾消食,止咳祛痰,活血祛瘀的功效。
主治脾虚食少,咳嗽痰多,瘀血证。
内服:煎服,3-9g。
注意事项:尚不明确。
7竹茹味甘,性微寒;归肺、胃、心、胆经具有清热化痰,除烦,止呕的功效。
用于痰热咳嗽,胆火挟痰,惊悸不宁,心烦失眠,中风痰迷,舌强不语,胃热呕吐,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内服:煎服,6-10g。
清热化痰宜生用,清胃止呕宜姜汁炙。
注意事项:寒痰咳嗽、胃寒呕逆及脾虚泄泻者禁服。
几十种中药不同剂量用法
几十种中药不同剂量用法石膏-------清气,一日可至600克,关键要识证;生地-------凉营,极量800克;枣仁-------安眠,最大180克;人参-------强心,救急30克;人参的常用剂量是3~9克,当用于脱证时,其用量高达30克以上上。
大黄-------排泄尿毒,可用30克;麻黄-------顿止暴喘,30克分服;茯苓-------渗顽水500克,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猪苓-------消浮肿120克;土茯苓----解毒240克,赤芍-------疗急黄120克起;芦根-------降温120克无虑,葛根-------降糖3两无毒;桔梗-------治咽1两安全。
鱼腥草----拌凉菜,薤白可当小菜。
圆机活法组方,巧在识证准确,用足剂量,何慢之有?(注:本段所提“两”为旧制,折合今为30克)白术-------常用量6-10克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30~60克,则能益气通便。
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则能破血。
薄荷-------用3克以疏达肝木,用至15克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桂枝-------用量不到5克,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10克,则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
山茱萸----固脱3两(90克)见功,必与参附搭配.枳实——小剂量能使心脏兴奋,大剂量使之抑制。
生杜仲----30g以上治腰痛奇效,不效则加至60-90g。
沙参-------30g以上补气,小剂量则可滑肠。
薏米-------30g以上治关节痛。
茜草-------30g以上治口疮。
生黄芪----30g以上补气不助火,降压效果好,30g以下升阳助火。
丹参-------大剂量可以治疗失眠茯苓-------研究结果发现,在25g以下无明显利尿作用,至少达30g才有利尿作用,认为100g时利尿作用最强。
蝉蜕-------常用量为5~6g,治破伤风时需用25~30g白果-------定喘汤白果用量在21枚(约为25g左右),动物实验证实,定喘汤中白果重用的定喘效果优于常规剂量。
执业中药师中药特殊用法及用量
更多2019年执业药师考试
中药特殊用法及用量总结一览表
点击这里
(公众号关注:百通世纪获取更多)
执业中药师考试
中药特殊用法及用量总结一览表
一、用法
[更多中药特殊用法及用量总结一览表请点击百通世纪进入]
二、用量
更多历年考试真题请点击百通世纪执业药师进入>>执业药师考前押题密卷+视频+真题免费送
本次资料包含的药剂学、药物化学、药效学、药物分析、中药学、中药化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等……
【资料领取方式】
1、关注【百通世纪】微信公众号或者点击这里领取
2、后台回复【执业药师】领取资料。
中药合格处方用法、用量、配伍禁忌、毒性中药汇总
(5)烊化:指某些胶类药物及粘性大而易溶的药物,如阿胶、 鹿角胶、龟甲胶、鳖甲胶、鸡血藤胶及蜂蜜、饴糖等。
(6)兑服:指某些新鲜中药和其他煎好的药汁,混合均匀后 一起服用的药物,如生姜汁、鲜芦根汁、鲜藕汁、黄酒等。
(6)泡服:是指某些有效成分易溶于水或久煎容易破坏药效 的药物,如藏红花、番泻叶、胖大海等。
内一科
2
20
门诊/12345
蜜麻黄 10g 杭白菊 10g 明天麻20g 鲜芦根 10g 大黄(后下)10g 滑石粉(包煎)10g 三七(打粉冲服)5g 白蔹 10g 黑附子 9g 共3剂,一日一剂,煎煮400ml, 一日三次,分次温服。
后记
李四/王五
张三一
张三二
2016
10
20
20
5
0
处方常见问题
辛、苦,温。归肺经
3.0~9.0g
苦,寒。归肺、肾、大肠经 0.5~1.5g,炮制后多入丸散用。
苦、辛,温。归肺、脾、肾经10..56~~30g.。9g醋,芜日花1次研。末吞服,1次
辛,温。归肺、肝经
0.3~0.6g宜入丸散;可作卷烟分次燃吸, 每次不可过1.5g,外用适量。
酸,温。归肾、大肠经
1.5~3g,炮制后入丸散服。外用 适量,研末油调敷。
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 十九畏 硫黄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争。(硫磺畏朴硝) 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 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巴豆畏牵牛子) 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丁香畏郁金、牙硝畏三棱) 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川乌、草乌畏犀牛角、人参畏五灵脂)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肉桂畏赤石脂)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槛炙焯莫相依。
『特殊中药处方的调剂』必备考点速记
0.015~0.03g
斑蝥
0.03~0.06g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青娘虫
0.03~0.06g
雄黄
0.05~0.1g
雪上一枝蒿
0.06~0.12g
天仙子
0.06~0.6g
红娘虫
0.1~0.3g
生马钱子
0.3~0.6g
不可内服的药物是:红粉、白降丹、生巴豆。
炮制后多入丸散药物是:斑蝥、生甘遂、生马钱子
文档来源: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旗下权威执业药师在线学习网
掌中宝
本文摘自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2015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必备考点速记掌中宝》,主编:张宇。转载请带上本段话,且注明来源药师在线。
必备考点提示1.重点掌握特殊管理的中药的用法用量。
2.掌握罂粟壳的用法用量及调剂要求。
特殊管理的中药
28种毒性中药品种的用法用量
需记住的用量
药物
用量
砒石
0.002~0.004g
用法用量较特殊的中药
用法用量较特殊的中药潞河黎金庆根据中药学教材整理辛夷煎服,3~9g;本品有毛,易刺激咽喉,入汤剂宜用纱布包煎。
薄荷煎服,3~6g;宜后下。
叶长于发汗解表,梗偏于行气和中。
青黛内服1.5~3g,本品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
1.5-3g,每日甘遂入丸、散服,每次0.5~1g。
外用适量,生用。
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
京大戟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1g。
外用适量,生用。
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
附药红芽大戟芫花煎服,1.5~3g;入丸、散服,每次0.6g。
内服醋制用,以降低毒性。
巴豆入丸、散服,每次0.1~0.3g.。
大多数制成巴豆霜用,以减低毒性。
【使用注意】孕妇及体弱者忌用。
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千金子1~2g;去壳,去油用,多入丸、散服。
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川乌煎服,1.5~3g;宜先煎、久煎。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内服一般应炮制用,生品内服宜慎;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用。
附药草乌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与川乌同,而毒性更强。
1车前子煎服,9~15g。
宜包煎。
滑石煎服,10~20g。
宜包煎。
海金沙煎服,6~15g。
宜包煎。
灯心草煎服,1~3g。
附子煎服,3~15g;本品有毒,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肉桂煎服,1~4.5g,宜后下或焗服;吴茱萸煎服,1.5~4.5g。
小茴香煎服,3~6g。
高良姜煎服,3~6g。
花椒煎服,3~6g。
荜茇煎服,1.5~3g。
九香虫消胀。
降香煎服,3~6g,宜后下;白及煎服,3~10g;大剂量可用至30g;仙鹤草煎服,3~10g;大剂量可用至30~60g。
灶心土煎服,15~30g,布包,先煎;或60~120g,煎汤代水。
五灵脂煎服,3~10g,宜包煎。
桃仁煎服,5~10g,捣碎用;桃仁霜入汤剂宜包煎。
益母草10~30g,月季花煎服,2~5g,不宜久煎。
亦可泡服,马钱子0.3—0.6g,儿茶内服:1—3g,多入丸、散;入煎剂可适当加量,宜布包水蛭煎服,1.5~3g;磁龙骨煎服,15~30g;宜先煎。
有毒特殊中药用法用量
有毒特殊中药用法用量有毒.特殊中药的用法与用量中药名用法用量毒性配注:除另有标明,以上药材匀细辛煎服,1到3克;散剂0.5到1克有小毒苍耳子煎服,3到10克有毒苍耳草煎服.熬膏或入丸剂6到15克有小毒绵马贯众煎服,5到10克有小毒重楼煎服,5到10克有小毒鸦胆子内服,0.5到2克有小毒山豆根煎服,3到6克有毒水牛角镑片或粗粉煎服,15到30克甘遂丸散0.5到1.5克有毒京大戟煎服1.5到3克。
丸散1克有毒芫花煎服1.5到3克。
丸散0.6到0.9克有毒商陆煎服3到9克有毒牵牛子煎服,3到6克。
丸散1.5到3克有毒巴豆丸散0.1到0.3克有大毒千金子内服,1到2克去油用有毒川乌煎服,1.5到3克有大毒丁公藤煎服,3到6克有小毒闹洋花煎服,0.6到1.5克有大毒马钱子丸散0.3到0.6克有大毒雷公藤煎服,1到5克有大毒两面针煎服,5到10克有小毒八角枫煎服,2到6克有小毒蕲蛇煎汤,3到9克。
研末1到1.5克有毒金钱白花蛇煎服,2到5克.研粉1到1.5克有毒天山雪莲煎服,3到6克有毒香加皮煎服,3到6克有毒泽漆煎服,5到10克有毒附子先煎,3到15克有毒吴茱萸煎服,2到5克有小毒沉香煎服,1到5克檀香煎服,2到5克川楝子煎服,5到10克有小毒鸡内金煎服,3到9克。
研末1.5到3克苦楝皮煎服,3到6克。
鲜品15到30克有毒鹤虱煎服,3到9克有小毒三七研末,1到3克。
煎服3到10克降香煎服,9到15克刺猬皮煎服,3到10克。
研末1.5到3克艾叶煎服,3到10克有小毒血竭研末,1到2克儿茶煎服,1到3克水蛭煎服,1到3克。
研末0.3到0.5克有小毒虻虫煎服,1到1.5克。
研末0.3克有小毒斑蝥丸散0.03到0.06克有大毒穿山甲煎服,5到10克。
研末1到1.5克半夏煎服,3到9克有毒天南星煎服,3到9克有毒白附子煎服,3到6克。
研末0.5到1克有毒皂荚丸散,1到1.5克有小毒竹沥冲服,15到30ml天竺黄煎服,3到9克。
毒性中药饮片用法用量
47 巴豆
48 甘遂 49 华山参 50 红粉 51 芜花 52 苦木
含马兜铃 酸 含马兜铃 酸 有小毒
有毒 有毒 有毒 有毒 有毒 有小毒 有小毒 有毒 有毒
有大毒
有大毒
有毒
有毒
苦、温,归肝、脾、肾经
辛、苦,平。归肝经。 辛、苦,有小毒。归肝、脾、胃 、肾经 苦,寒,有毒。归肝、脾、胃经
注意区分生品与制品,孕妇慎用。
0.9~1.2g,外用适量,研末用油或 以外用为主,如内服只宜少量且要慎用,气血虚
醋调敷。
弱、脾胃不实者忌用。
1.5~3.0g
因具抗凝血、扩血管、降低血液粘度作用,应用 时须注意出血倾向。
3~9g。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 。
曾有口服用量较大而中毒的报道,应予注意。
3~9g
注意用量,与甘草相反。
枝:4.0~4.5g。叶:1~3g。外 用适量。
孕妇忌服
53 京大戟 有毒 54 闹羊花 有大毒 55 轻粉 有毒
56 洋金花 有毒
57 商陆 有毒
58 斑蝥 有大毒
59 硫黄 有毒
60 雄黄 有毒
61 蓖麻子 有毒
62 罂粟壳 63 蟾酥
有毒 有毒
苦,寒;有毒。归肺、脾、肾经 1.5~3g
辛,温,有毒。归肝经 辛,热;有毒。归肝、脾、肾经 甘、微辛、凉,归肝、脾经 辛、热。归肾、肝、脾经 苦、辛,平;有小毒。归肝、胃 经辛,温;有小毒。归肝、脾、胃 经辛,温;有毒。归肝、脾经 辛,温;有毒。归肝肾、大肠经
苦,温;有大毒。归肝、脾经
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
苦,寒;有毒。归肺、肾、大肠 经 甘、微苦,热;有毒
3~9g。外用适量,多煎汤熏洗,或 研末调敷。
常用有毒和对调剂煎煮有特殊要求的
不宜与藜芦同用
70
-M-*4苦参
4.5-9克
不宜与藜芦同用
71
赤芍
6--12克
不宜与藜芦用
72
玄参
9--15克
不宜与藜芦用
73
莱菔子
5--12克
不宜与人参同用
74
马兜铃
3--9克
儿童及老年人慎用,孕妇、婴 幼儿及肾功能不全者禁用。
75
白芍
6--15克
反藜芦,不宜同用
76
细辛
1—3克
反藜芦不宜同用。
粉同用。
84
槟榔
3--10克
孕妇慎用
85
穿山甲
5--10克
孕妇慎用
86
干姜
3--10克
孕妇慎用
87
桂枝
3—10克
孕妇慎用
88
红花
3--10克
孕妇慎用
89
虎杖
9--15克
孕妇慎用
90
瞿麦
9--15克
孕妇慎用
91
漏芦
5--9克
孕妇慎用
92
牛膝
5--12克
孕妇慎用
93
片姜黄
3--9克
孕妇慎用
94
青皮
3--10克
3--5克
有毒
孕妇禁用
8
苍耳子
3—10克
有毒
孕妇慎用
9
苦楝皮
3--6克
有毒
孕妇慎用
10
木鳖子
0.9--1.2
有毒
孕妇慎用
克
11
制白附子
3--6克
有毒
孕妇慎用
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殊中药的用药禁忌及剂量用法一、配伍禁忌十八反歌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遂芫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乌头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甘草反海藻、大戟、甘遂、芫花;藜芦反人参、丹参、玄参、沙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磺原是火中精,朴硝一见便相挣水银莫与砒霜见,狼毒最怕密陀僧巴豆性烈最为上,偏与牵牛不顺情丁香莫与郁金见,牙硝难合京三棱川乌草乌不顺犀,人参最怕五灵脂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大凡顺合看顺逆,炮爁炙煿莫相依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赤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二、证候禁忌三、妊娠用药禁忌慎用:桃仁、红花、牛膝、大黄、枳实、附子、肉桂、干姜、木通、冬葵子、瞿麦禁用:巴豆、牵牛、大戟、商陆、麝香、三棱、莪术、水蛭、斑蝥、雄黄、砒霜四、服药饮食禁忌《本草经集注》:“服药不可多食生胡荽及蒜、生菜,又不可诸滑物果实等,又不可多食肥猪、犬肉、油腻肥羹、鱼鲙、腥臊等物。
”第一章解表药1.麻黄 2~9g 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2.细辛 1~3g有小毒阴虚阳亢头痛,肺燥伤阴干咳者忌用。
不宜与藜芦同用。
3.苍耳子 3~9g 有毒血虚头痛不宜服用。
过量服用易致中毒。
4.辛夷 3~9g 有毛,入汤剂宜用纱布包煎。
阴虚火旺者忌服。
5.薄荷 3~6g 宜后下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第二章清热药6.苦豆子 1.5~3g 有毒内服用量不宜过大7.三棵针 10~15g 有毒8.青黛内服1.5~3g 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
9.贯众 4.5~9g有小毒服用时忌油腻。
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
10.重楼 3~9g 有小毒体虚、无实火热毒者、孕妇及患阴证疮疡者均忌服。
11.山豆根 3~6g 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
脾胃虚寒者慎用。
12.马勃 1.5~6g 宜包煎风寒伏肺咳嗽失音者禁服。
13.木蝴蝶 1.5~3g14.鸦胆子 0.5~2g 有小毒不宜入煎剂。
内服,以干龙眼肉包裹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片剂服。
第三章泻下药15.芒硝 10~15g 冲入药汁内或开水溶化后服。
16.番泻叶温开水泡服 1.5~3g;煎服 2~6g,宜后下。
妇女哺乳期、月经期及孕妇忌用17.芦荟入丸散服,每次1~2g18.甘遂有毒入丸散服,每次0.5~1g。
外用适量,生用。
内服醋制用,以减低毒性。
虚弱者及孕妇忌用。
不宜与甘草同用。
19.京大戟 1.5~3g 有毒内服醋制,以减低毒性。
虚弱者及孕妇忌用。
不宜与甘草同用。
20.芫花 1.5~3g 有毒内服醋制,以减低毒性。
虚弱者及孕妇忌用。
不宜与甘草同用。
21.商陆 5~10g 有毒醋制以降低毒性。
外用适量。
孕妇忌用。
22.牵牛子 3~9g 有毒炒用药性减缓。
孕妇忌用。
不宜与巴豆、巴豆霜同用。
23.巴豆有大毒入丸散服,每次0.1~0.3g。
大多制成巴豆霜用,以减低毒性。
24.千金子 1~2g 有毒去壳,去油用,多入丸散服。
第四章祛风湿药25.川乌 1.5~3g 有大毒宜先煎、久煎。
孕妇忌用。
不宜与贝母类、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类同用;内服应炮制用,生品内服宜慎;酒浸、酒煎服易致中毒,应慎用。
26.蕲蛇 3~9g 有毒阴虚内热者忌服。
27.蚕沙 5~15g 宜包布入煎。
27.丁公藤 3~6g 有小毒有强烈的发汗作用,虚弱者慎用,孕妇忌服。
28.昆明山海棠有大毒根6~15g,茎枝20~30g;宜先煎。
或酒浸服。
孕妇及体弱者忌服。
29.雪上一枝蒿研末服,0.02~0.04g 有大毒内服须经炮制并严格控制剂量,孕妇、30.老弱、小儿及心脏病、溃疡病患者忌服。
31.雷公藤 10~25g 有大毒带根皮者减量,文火煎1~2小时;研粉,每日1.5~4.5g。
第五章化湿药32.砂仁 3~6g 入汤剂宜后下。
阴虚血燥者慎用。
33.豆蔻 3~6g 入汤剂宜后下。
阴虚血燥者慎用。
34.草豆蔻 3~6g 入散剂较佳。
入汤剂宜后下。
阴虚血燥者慎用。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35.香加皮 3~6g 有毒五加科植物细柱五加的根皮,为五加皮,习称“南五加皮”。
萝藦科植物杠柳的根皮,为香加皮,习称“北五加皮”。
南五加皮无毒,北五加皮有毒。
36.泽漆 5~10g有毒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
37.车前子 9~15g 宜包煎。
肾虚精滑者慎用。
38.滑石 10~20g 宜包煎。
脾虚、热病伤津及孕妇忌用。
39.木通 3~6g 有毒孕妇忌服,内无湿热者、儿童与年老体弱者慎用。
40.海金沙 6~15g 宜包煎。
肾阴亏虚者慎服。
41.灯心草 1~3g第七章温里药42.附子 3~15g 有毒宜先煎0.5~1小时,至口尝无麻辣感为度。
孕妇及阴虚阳亢者忌用。
反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
生品外用,内服须炮制。
43.肉桂 1~4.5g 有大热宜后下或焗服;研末冲服,每次1~2g。
阴虚火旺,里有实热,血热妄行出血及孕妇忌用。
畏赤石脂。
44.吴茱萸 1.5~4.5g 有小毒阴虚有热者忌用。
45.丁香 1~3g46.荜茇 1.5~3g第八章理气药47.沉香 1.5~4.5g 宜后下;或磨汁冲服,或入丸散剂,每次0.5~1g。
48.檀香 2~5g 宜后下;入丸散,1~3g。
阴虚火旺,实热吐衄慎用。
49.川楝子 4.5~9g 有小毒脾胃虚寒者慎用。
第八章消食药50.隔山消 6~15g 研末服,1~3g。
研末吞服比煎服效果好。
过量服用易引起中毒。
51.阿魏 1~1.5g 多入丸、散,不宜入煎剂。
脾胃虚弱及孕妇忌用。
52.苦楝皮 4.5~9g 有毒有效成分难溶于水,需文火久煎。
53.南瓜子研粉60~120g 冷开水调服。
54.鹤草芽研粉吞服,每日30~45g 小儿0.7~0.8g/kg,每日1次,早起空腹服。
55.不宜入煎剂。
服药后偶见恶心、呕吐、腹泻、头晕、出汗等反应。
56.雷丸有小毒入丸、散,15~21g。
1次5~7g,饭后用温开水调服,1日3次,连服3天。
57.鹤虱 3~10g 有小毒服后可有头晕、恶心、耳鸣、腹痛等反应,故孕妇、腹泻者忌用;又南鹤虱有抗生育作用,孕妇忌用。
第九章止血药58.蒲黄 3~10g 包煎59.降香 3~6g 宜后下。
研末吞服,每次1~2g。
60.艾叶 3~10 有小毒61.灶心土 15~30g 布包,先煎。
或60~120g,煎汤代水。
亦可入丸、散。
第十章活血化瘀药62.五灵脂 3~10g 宜包煎。
血虚无瘀及孕妇慎用。
不宜与人参同用。
63.桃仁 5~10g 有小毒桃仁霜入汤剂宜包煎。
孕妇忌用。
便溏者慎用。
64.月季花 2~5g 不宜久煎。
用量不宜过大,多服久服可引起腹痛及便溏腹泻。
孕妇慎用。
65.马钱子 0.3~0.6g 有大毒炮制后入丸散用。
内服不宜生用及多服久服。
外用不宜大面积涂敷。
孕妇禁用,体虚者忌用。
66.血竭内服,多入丸、散,研末服,每次1~2g。
无淤血者不宜用,孕妇及月经期患者忌用。
67.儿茶内服,1~3g,多入丸、散;入煎剂可适当加量,宜布包。
68.水蛭 1.5~3g 有小毒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
69.虻虫 1~1.5g 有小毒孕妇及体虚无瘀、腹泻者忌用。
70.斑蝥有大毒内服多入丸散,0.03~0.06g。
外用适量,研末敷贴,或酒、醋浸涂,或作发泡用。
内服需以糯米同炒,或配青黛、丹参以缓其毒。
体弱忌用。
孕妇禁用。
外用能引起皮肤发红、灼热、起泡,甚至腐烂,故不宜久敷和大面积使用。
第十一章化痰止咳平喘药71.半夏 3~10g 有毒一般宜制过用。
炮制品中有姜半夏、法半夏等,其中姜半夏长于降逆止呕,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较弱,半夏曲则有化痰消食之功,竹沥半夏能清化热毯,主治热痰、风痰之证。
反乌头。
阴虚燥咳、血证、热痰、燥痰慎用。
72.天南星 3~10g 有毒阴虚燥痰及孕妇忌用。
73.禹白附 3~5g 有毒研末服0.5~1g,宜炮制后用。
阴虚血虚动风或热盛动风者、孕妇均不宜用。
74.皂荚有小毒研末服,1~1.5g;亦可入汤剂,1.5~5g。
外用适量。
75.旋覆花 3~10g 有绒毛,易刺激咽喉作痒而致呛咳呕吐,宜包煎。
阴虚劳嗽,津伤燥咳者忌用。
76.黄药子 5~15g 有毒77.海蛤壳 10~15g 蛤粉宜包煎78.海浮石 10~15g 打碎先煎79.瓦楞子 10~15g 宜打碎先煎80.礞石 6~10g 宜打碎布包先煎。
入丸散1.5~3g。
非痰热内结不化之实证不宜使用。
脾胃虚弱,小儿慢惊及孕妇忌用。
81.苦杏仁 3~10g 有小毒宜打碎先煎。
阴虚咳喘及大便溏泻者忌用。
用量不宜过大,婴儿慎用。
82.白果 5~10g 有毒捣碎过食白果可致中毒,出现腹痛、吐泻、发热、紫绀以及昏迷、抽搐,严重者可致呼吸麻痹而死亡。
83.洋金花 0.2~0.6g 有毒84.华山参 0.1~0.2g 有毒青光眼患者禁用。
孕妇慎用。
前列腺极度肥大者慎用。
第十二章安神药85.朱砂有毒内服,只宜入丸、散服,每次0.1~0.5g;不宜入煎剂。
孕妇及肝功能不全者禁服。
入药只宜生用,忌火煅86.磁石 9~30g 宜打碎先煎。
脾胃虚弱者慎用。
87.龙骨 15~30g 宜先煎。
湿热积滞不宜使用。
88.琥珀研末冲服,或入丸、散,每次1.5~3g。
不入煎剂。
忌火煅。
第十三章平肝熄风药89.石决明 3~15g 宜打碎先煎。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者慎用。
90.珍珠母 10~25g 宜打碎先煎。
脾胃虚寒者、孕妇慎用。
91.牡蛎 9~30g 宜打碎先煎。
92.紫贝齿 10~15g 宜打碎先煎。
脾胃虚弱者慎用。
93.代赭石 10~30g 宜打碎先煎。
孕妇慎用94.生铁落 30~60g 肝虚及中气虚寒者忌服。
95.羚羊角 1~3g 宜单煎2小时以上。
磨汁或研粉服,每次0.3~0.6g。
脾虚慢惊者忌用。
96.牛黄入丸、散剂0.15~0.35g 非实热证不宜用,孕妇慎用。
97.珍珠内服入丸、散用,0.1g~0.3g。
98.钩藤 3~12g 入煎剂宜后下。
99.全蝎 3~6g 有毒孕妇慎用。
100.蜈蚣 3~5g 有毒孕妇忌用。
第十四章开窍药101.麝香入丸、散,每次0.03~0.1g。
不宜入煎剂。
孕妇禁用。
102.冰片入丸散,每次0.15g~0.3g。
不宜入煎剂。
103.苏合香入丸、散0.3~1g。
不入煎剂。
第十五章补虚药104.鹿茸 1~2g 研末吞服。
105.仙茅 5~15g 有毒阴虚火旺者忌服。
106.阿胶 5~15g 入汤剂宜烊化冲服。
107.乌龟 9~24g 宜先煎。
108.鳖甲 9~24g 宜先煎。
第十六章收涩药第十七章涌吐药109.常山 4.5~9g 有毒。
110.瓜蒂 2.5~5g 有毒111.胆矾有毒温水化服,0.3~0.6g。
第十八章功毒杀虫止痒药112.雄黄有毒内服0.05~0.1g ,入丸、散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