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辽宁省高考辽宁生物试题(含答案)
2014年高考真题(生物)全国卷 纯Word版解析可编辑
2014·全国卷(理综生物)1.[2014·全国卷] 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1.C[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核的有关知识。
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A项正确。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也是转录的场所,B项正确。
核孔允许某些大分子物质通过,而离子和比较小的分子,则需要通过核膜进出细胞核,C项错误。
有丝分裂的前期核膜解体,末期核膜重新出现,D项正确。
2.[2014·全国卷] A 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2.B[解析] 本题考查ATP的有关知识,线粒体中合成的ATP可用于除光合作用以外的耗能反应,A项正确。
机体无论是在运动还是睡眠时,都会消耗ATP,B项错误。
细胞质基质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进行的场所,这一过程有ATP产生,C项正确。
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该过程所需A TP来自于细胞呼吸,D项正确。
3.[2014·全国卷] 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3.D[解析] 本题考查淋巴细胞的有关知识,T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可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A项正确。
效应T淋巴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B项正确。
2014年高考新课标2卷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
2014年高考新课标2卷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生物:1.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2.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 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 D.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3.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C.a组细胞放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5.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6.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D.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29.(10分)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2014年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解析汇总(全国15套)
2014高考生物试题汇编(含解析)目录1、全国大纲卷(考试地区:广西)2---72、新课标全国卷(I)(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江西、湖南)7--133、新课标全国卷(II)(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吉林、宁夏、内蒙古、黑龙江、新疆、云南、辽宁)14--204、北京市21--275、浙江省27--326、四川省33--407、天津市40--478、福建省47--549、重庆市55--6010、安徽省61--6711、上海市(生命科学)67--8712、广东省87--9613、山东省96--10614、江苏省(生物)106--12315、海南(生物)123--135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大纲卷)1.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答案】C【解析】细胞核中染色质是由DNA和组蛋白构成,A正确;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B正确;原则上分子直径较小的物质可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如酶或mRNA 也能通过核孔,故C项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的消失和重建分别在前期和末期,D项正确。
(大纲卷)2.A 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 TP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 TP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 TP来源于呼吸作用【答案】B【解析】细胞核无法进行细胞呼吸,细胞核需要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A项正确;ATP是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机体无时无刻不在消耗ATP,睡眠时生命活动并没停止,也需要消耗能量,故B项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有ATP形成,C项正确;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其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由细胞呼吸所提供的ATP,故D项正确。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大纲版)(含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版)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解答题1.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2.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3.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4.某同学在①、②、③三种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这三种条件是:①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断补充培养基,及时去除代谢产物②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③以葡萄糖和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根据培养结果绘制的一段时间内菌体数的对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如下:假设三种培养基中初始总糖量相等,则①②③三种条件依次对应的趋势图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5.为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所示)中,正确的是()A.A B.B C.C D.D6.小肠的吸收是指食物消化后的产物,水和无机盐等通过小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0.9%的NaCl溶液时与兔的体液渗透压相等的生理盐水,某同学处于麻醉状态下的兔的一段排空小肠结扎成甲,乙,丙,丁4个互不相通,长度相等的肠袋(血液循环正常),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如表.甲乙丙丁向肠袋内注入等量的溶液,使其充盈0.7%NaCl10mL0.9%NaCl10mL1.1%NaCl10mL0.9%NaCl+微量Na+载体蛋白的抑制剂共10mL1mL3mL5mL9.9mL维持正常体温半小时后,测肠袋内NaCl溶液的量请根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1)实验开始时,水在肠腔和血液之间的移动方向是:甲组从;丙组从.在这一过程中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是从溶液浓度处流向溶液浓度处.本实验中水分子的这种移动过程称为.(2)比较乙和丁的实验结果,可推测小肠在吸收Na+时,需要的参与.7.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表.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的稳定.生态瓶编号光照含微生物的泥沙浮游藻类水草浮游动物A+++++B﹣++++注“+”表示有,“﹣”表示无.请回答:(1)A瓶中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浮游藻类和水草的种间关系为.(2)一段时间后,B瓶中浮游藻类种群密度,原因是,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原因是.(3)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8.现有4个小麦纯合品种,即抗锈病无芒、抗锈病有芒,感锈病无芒和感锈病有芒.已知抗锈病对感锈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且这两对相对性状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若用上述4个品种组成两个杂交组合,使其F1均为抗锈病无芒,且这两个杂交组合F2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完全一致,回答问题:(1)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在亲本中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要,在受精时雌雄配子要,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那么,这两个杂交组合分别是和.(2)上述两个杂交组合的全部F2植株自交得到F3种子,1个F2植株上所结的全部F3种子种在一起,长成的植株称为1个株系.理论上,在所有F3株系中,只表现出一对性状分离的株系有4种,那么,在这4种株系中,每种株系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分别是、、和.9.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表示了对某种C3植物和某种C4植物的影响.当光照强度大于p时,C3植物和C4植物中光能利用率高的是植物.通常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措施有增加的面积,补充气体等.(2)在光合作用过程中,C4植物呼吸的CO2被固定后首先形成化合物.(3)C3植物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需要光反应阶段产生ATP和NADPH,这两种物质在叶绿体内形成的部位是.NADPH的中文简称是,其在暗反应中作为剂,用于糖类等有机物的形成.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大纲版)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1.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考点】2G: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分析】1、染色质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在分裂间期呈染色质状态,进入分裂期前期,染色质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成为染色质.2、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3、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4、有丝分裂记忆口诀: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后期:点裂体增均两极,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解答】解:A、细胞核中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故A正确;B、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则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故B正确;C、原则上分子直径较小的物质可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如酶或mRNA也能通过核孔,故C错误;D、在有丝分裂的前期核膜和核仁消失,在有丝分裂的末期核膜和核仁重现,故D正确。
2014年高考(课标卷Ⅰ)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Ⅰ卷)(适用地区:湖南、湖北、河南、河北、江西、山西、陕西)1.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2.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C.ATP/ADP比值下降D.NADPH/NADP+比值下降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5.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
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IV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6.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2014 年高考生物真题含答案
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理科综合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2、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C.ATP/ADP比值下降D.NADPH/NADP+比值下降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5、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
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为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6、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 C.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29、(9分)回答下列问题:(1)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2014年高考真题——生物(全国大纲卷)解析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word精校高清重绘版解析1.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答案】C【解析】细胞核中染色质是由DNA和组蛋白构成,A正确;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B正确;原则上分子直径较小的物质可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如酶或mRNA 也能通过核孔,故C项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的消失和重建分别在前期和末期,D项正确。
2.A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呼吸作用【答案】B【解析】细胞核无法进行细胞呼吸,细胞核需要的ATP主要由线粒体提供,A项正确;ATP是生命活动直接的能源物质,机体无时无刻不在消耗ATP,睡眠时生命活动并没停止,也需要消耗能量,故B项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在细胞质基质中有ATP形成,C项正确;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主要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其消耗的能量主要是由细胞呼吸所提供的ATP,故D项正确。
3.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答案】D【解析】T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后,可参与细胞免疫而形成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靶细胞可以为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故A项和B项正确;造血干细胞产生的淋巴细胞分别在骨髓和胸腺中发育成熟为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C项正确;体液免疫过程中,T 淋巴细胞除了能给B细胞呈递活化信号外,而且能释放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进一步大量增殖,从而增强对抗原的免疫清除,故D项错误。
2014年高考生物真题 (新课标Ⅰ卷) word版含答案、解析
2014年高考生物真题(新课标卷1)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B、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C.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2、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 ATP/ADP比值下降B. NADPH/NADP*比值下降C、O2的产生停止 D、CO2的固定加快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C.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D.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B、与自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C.紫色详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索,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5、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A、1-2和1-4必须是纯合子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D、Ⅱ-4、Ⅱ-5、Ⅳ—1、Ⅳ—2必须是杂合子6、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2014年高考理综生物试卷及答案(大纲全国卷)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全国卷)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72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2.A TP是细胞中重要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B.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中都能形成ATP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 TP来源于呼吸作用3.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4.某同学在①、②、③三种条件下培养大肠杆菌,这三种条件是:①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断补充培养基,及时去除代谢产物②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③以葡萄糖和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不补充培养基,不去除代谢产物根据培养结果绘制的一段时间内菌体数的对数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如下:假设三种培养基中初始总糖量相等,则①、②、③三种条件依次对应的趋势图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5.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
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示)中,正确的是第Ⅱ卷三、非选择题:第31~34题,共42分。
按题目要求作答。
31.(9分)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2014年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1)(解析)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6分)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考点】21:细胞膜的成分;24:细胞膜的功能.【分析】本题是对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功能、细胞衰老的特征、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激素调节的特点的综合性考查,回忆对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功能、细胞衰老的特征、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激素调节的特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解答】解:A、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故A选项正确;B、细胞衰老时,细胞膜透性改变,物质运输速率降低,故B选项正确;C、甘油因为不带电,分子量相对较小,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因此穿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选错误;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调节细胞代谢活动,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故D选项正确。
故选:C。
【点评】对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功能、细胞衰老的特征、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激素调节的特点的综合理解应用,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2.(6分)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C.比值下降D.比值下降【考点】3J: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分析】光合作用光反应中发生的物质变化主要有:2H2O4H++O2↑+2e,ADP+Pi+能量ATP,NADP++H++2e NADPH.暗反应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变化有:CO2+C52C3,C3(CH2O)+C5.【解答】解:A、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使光反应停止,O2的产生停止,故A 选项正确;B、光反应停止后,导致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抑制暗反应,因此CO2的固定应减慢,故B选项错误;C、由于光反应产生的ATP减少,而ADP的含量相对增多,因此的比值下降,故C选项正确;D、同理可知,光反应生成的NADPH的含量减少,NADP+的含量就相对增多,因此比值下降,故D选项正确。
2014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1.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A.都有拟核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C.都有线粒体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3.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右图。
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H O通过的物质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2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4.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
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
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
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5.在25 ℃的实验条件下可顺利完成的是A.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B.用斐林(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C.大鼠神经细胞的培养D.制备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固体培养基29.(18分)为研究赤霉素(GA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 cm 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图1)。
实验分为A、B、C三组,分别培养至第1、8、15天,每组再用适宜浓度的激素处理30天,测量茎芽长度,结果见图2。
图1 图2(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的分子。
(2)本实验中,试管用滤膜封口是为了在不影响通过的情况下,起到的作用。
用激素处理时应将IAA加在(填“培养液中”或“茎芽尖端”)。
2014年新课标卷Ⅰ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新课标第I卷)生物试题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试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F19 AL27 P31 S32Ca 40 Fe56 Cu64 Br 80 Ag108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2. 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C.ATP/ADP比值下降D.NADPH/NADP+比值下降3.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4. 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5. 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一)及答案
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6分)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2.(6分)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C.比值下降D.比值下降3.(6分)内环境稳定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4.(6分)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5.(6分)如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有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6.(6分)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和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一)必考题29.(9分)回答下列问题:(1)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龙胆紫溶液属于性染科,能够使细胞中的着色;(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30.(11分)请回答下列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31.(10分)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尿量,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32.(9分)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回答下列问题:(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2)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验证,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42.(15分)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分解成.(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注:“+”表示有,“﹣”表示无.据表判断,培养基甲(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培养基乙(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43.某研究者用抗原(A)分别免疫3只同种小鼠(X、Y和Z),每只小鼠免疫5次,每次免疫一周后测定各小鼠血清抗体的效价(能检测出抗原抗体反应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结果如图所示.若要制备杂交瘤细胞,需取免疫后小鼠的B淋巴细胞(染色体数目40条),并将该细胞与体外培养的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目60条)按一定比例加入试管中,再加入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经筛选培养及抗体检测,得到不断分泌抗A 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融合所需的B淋巴细胞时,所用免疫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需达到16000以上,则小鼠最少需要经过次免疫后才能有符合要求的.达到要求后的X、Y、Z这3只免疫小鼠中,最适合用于制备B淋巴细胞的是小鼠,理由是.(2)细胞融合实验完成后,融合体系中除含有未融合的细胞和杂交瘤细胞外,可能还有,体系中出现多种类型细胞的原因是.(3)杂交瘤细胞中有个细胞核,染色体数目最多是条.(4)未融合的B淋巴细胞经多次传代培养后都不能存活,原因是.2014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新课标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1.(6分)(2014•新课标Ⅰ)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叙述,错误的是()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分析】本题是对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功能、细胞衰老的特征、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激素调节的特点的综合性考查,回忆对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和功能、细胞衰老的特征、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激素调节的特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故A选项正确;B、细胞衰老时,细胞膜透性改变,物质运输速率降低,故B选项正确;C、甘油因为不带电,分子量相对较小,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因此穿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自由扩散,C选错误;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调节细胞代谢活动,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故D选项正确.故选:C.2.(6分)(2014•新课标Ⅰ)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O2的产生停止B.CO2的固定加快C.比值下降D.比值下降【分析】光合作用光反应中发生的物质变化主要有:2H2O4H++O2↑+2e,ADP+Pi+能量ATP,NADP++H++2e NADPH.暗反应过程中发生的物质变化有:CO2+C52C3,C3(CH2O)+C5.【解答】解:A、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使光反应停止,O2的产生停止,故A 选项正确;B、光反应停止后,导致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抑制暗反应,因此CO2的固定应减慢,故B选项错误;C、由于光反应产生的ATP减少,而ADP的含量相对增多,因此的比值下降,故C选项正确;D、同理可知,光反应生成的NADPH的含量减少,NADP+的含量就相对增多,因此比值下降,故D选项正确.故选:B.3.(6分)(2014•新课标Ⅰ)内环境稳定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分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解答】解: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故A选项正确;B、温度、pH影响酶的活性,内环境温度、PH维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故B选项正确;C、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钾离子外流,动作电位产生和维持依赖于钠离子内流,维持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故C选项正确;D、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线粒体内,不发生在内环境中,故D选项错误.故选:D.4.(6分)(2014•新课标Ⅰ)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1、壁分离的原因: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2、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要选择有颜色的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解答】解:A、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要选择有颜色的材料,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A正确;B、叶片的叶肉细胞中液泡呈无色,叶绿体的存在使原生质层呈绿色,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错误;C、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一定都相同,用相同浓度的外界溶液进行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C正确;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D正确.故选:B.5.(6分)(2014•新课标Ⅰ)如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有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分析】分析系谱图:图示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用A、a表示),则Ⅰ﹣1和Ⅰ﹣3的基因型均为aa,Ⅱ﹣2、Ⅱ﹣3、Ⅱ﹣4、Ⅱ﹣5的基因型均为Aa,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据此答题.【解答】解:A、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无论I﹣2和I﹣4是否纯合,II﹣2、II﹣3、II﹣4、II﹣5的基因型均为Aa,故A选项错误;B、若II﹣1、Ⅲ﹣1纯合,则Ⅲ﹣2是Aa的概率为、Ⅳ﹣1是Aa的概率为;Ⅲ﹣3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Aa,若Ⅲ﹣4纯合,则Ⅳ﹣2为Aa的概率为,所以Ⅳ代中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与题意相符,故B选项正确;C、若Ⅲ﹣2和Ⅲ﹣3一定是杂合子,则无论Ⅲ﹣1和Ⅲ﹣4是同时AA或同时Aa 或一个是AA另一个是Aa,后代患病概率都不可能是,故C选项错误;D、Ⅳ的两个个体婚配,子代患病概率与II﹣5的基因型无关;若Ⅳ的两个个体都是杂合子,则子代患病的概率是,故D选项错误.故选:B.6.(6分)(2014•新课标Ⅰ)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和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分析】物种之间的关系分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分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互利共生是指同生共死的两个物种之间的关系,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竞争是指由于竞争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如大小草履虫;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如猫和老鼠;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如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解答】解:A、稻田中青蛙以稻飞虱作为食物,两者为捕食关系,故A选项正确;B、水稻和青蛙并未利用共同的资源,两者不是竞争关系,故B选项错误;C、病毒V和水稻之间是寄生的关系,不是青蛙,故C选项错误;D、水稻和病毒V之间是寄生的关系,故D选项错误.故选:A.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一)必考题29.(9分)(2014•新课标Ⅰ)回答下列问题:(1)在观察大蒜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的作用是杀死细胞,并使细胞散开,龙胆紫溶液属于碱性染科,能够使细胞中的染色体着色;(2)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分析】1、观察大蒜根尖细胞分裂的实验中,解离过程剪取根尖2﹣3mm(最好在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分离开.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碱性染料可使染色质或染色体染成深色.2、细胞核的结构包括:核膜(双层膜,上面有孔是蛋白质和RNA通过的地方)、核仁和染色质.功能: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解答】解:(1)盐酸酒精混合液是解离液,解离的目的是杀死细胞,并使细胞散开.龙胆紫是碱性染料,可将染色体着色.(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故答案为:(1)杀死细胞,并使细胞散开;碱;染色体;(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30.(11分)(2014•新课标Ⅰ)请回答下列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和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中,哪个属于初生演替,哪个属于次生演替?光裸岩石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从森林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分析其主要原因.次生演替所需时间短的原因是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分析】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解答】解:(1)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2)人的作用加速了土壤的风化速度,在一定程度上会改变土壤的原有结构,但仍会在土壤中保留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故人的作用会加速演替的速度.(3)群落之外的环境条件,诸如气候、地貌、土壤和火等,常可成为引起演替的重要条件.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故答案为:(1)光裸岩石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从森林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次生演替所需时间短的原因是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3)变快;未发生改变.31.(10分)(2014•新课标Ⅰ)已知5%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与动物血浆渗透压基本相同,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输入的葡萄糖进入细胞,经过氧化分解,其终产物中的气体可进入细胞外液,并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呼吸系统被排出体外,若该气体的排出出现障碍,则会引起细胞外液的pH下降;(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增多,从而使渗透压恢复到原来的水平;(3)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会(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分析】1、葡萄糖氧化分解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排出体外,如排出出现障碍,二氧化碳溶于水中形成碳酸,使pH下降.2、血浆中的葡萄糖不断进入细胞被利用生成水,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增多.3、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与细胞内液的浓度差发生改变,细胞内液也会发生变化.【解答】解:(1)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彻底氧化分解产生的终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内环境,通过循环系统运输到呼吸系统排出到体外,如果该过程受阻,则细胞外液中二氧化碳积累过多,会造成pH下降.(2)血浆葡萄糖大量进入组织细胞,则血浆中溶质微粒减少,血浆渗透压下降,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使得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多.(3)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处于渗透平衡状态,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时,会使细胞吸水或失水,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也发生改变.故答案为:(1)呼吸系统;下降;(2)下降;增多;(3)会.32.(9分)(2014•新课标Ⅰ)现有两个纯合的某作物品种:抗病高秆(易倒伏)和感病矮秆(抗倒伏)品种.已知抗病对感病为显性,高秆对矮秆为显性,但对于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所知甚少.回答下列问题:(1)在育种实践中,若利用这两个品种进行杂交育种,一般来说,育种目的是获得具有抗病矮秆优良性状的新品种;(2)杂交育种前,为了确定F2代的种植规模,需要正确预测杂交结果,若按照孟德尔遗传定律来预测杂交结果,需要满足3个条件:条件之一是抗病与感病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其余两个条件是高秆与矮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的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验证,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将纯合抗病高秆与感病矮秆植株杂交,产生F1,让F1与感病矮秆杂交.【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利用基因重组原理进行杂交育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解:(1)杂交育种的目的是获得多种优良性状于一身的纯合新品种,从题意知,抗病与矮杆(抗倒伏)为优良性状.(2)孟德尔遗传定律研究的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基因的遗传特点,故控制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应位于细胞核.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测交是指用杂合子和隐性纯合子杂交,而题干无杂合子,故应先杂交得到杂合子,然后再进行测交实验.故答案为:(1)抗病矮秆;(2)高秆与矮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3)将纯合抗病高秆与感病矮秆植株杂交,产生F1,让F1与感病矮秆杂交.【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42.(15分)(2014•新课标Ⅰ)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葡萄糖苷酶可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用含有CR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时,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注:“+”表示有,“﹣”表示无.据表判断,培养基甲不能(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该培养基是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乙不能(填“能”或“不能”)用于。
2014年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卷真题
2014年学业水平测试真题1、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A、水稻B、烟草C、小麦D、艾滋病病毒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A.氨基酸B.麦芽糖C.葡萄糖D.蔗糖3、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指的是A.由细胞膜、核膜以及由膜围成的细胞器形成的统一膜系统B.细胞膜C.细胞器膜D.核膜4、卜.列物质通过细胞膜时需要载体的是A. N2B. K+C. 02D. C025、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挪,其结构式可以简写成A. A—P—P—PB. A—P—P〜PC. A—p〜p〜pD. A〜P〜P〜P6、下列各项属于化学致癌因子的是()A.电离辐射B. x射线C,紫外线D.苯7、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与aabb的个体杂交,Fl的表现型比例是()A. 1: 1B. 1: 1: 1: 1C. 3: 1D. 2: 18、下列属于杂合子的是()A. AABBB. aaBBC. AaBbD. AAbb9、人的体细胞含有46条染色体,在正常情况下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中染色体数为A. 46B. 23C. 92D. 010、诱变育种所依据的主要遗传学原理是A.染色体交叉互换B.染色体结构变异C.基因突变D.染色体数目变异1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其遗传物质是A. DNAB.蛋白质C.多糖D.脂质12、下列有关DNA分子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需要原料B.需要模板C.不需要能量D.需要酶13、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免疫调节D.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1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反射的是A.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B.手指无意间触到针尖,手迅速缩回C.人吃食物,分泌唾液D.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15、今年以来,我国部分省市陆续开始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从种群特征来看,这种措施直接调节A.出生率B.死亡率C.迁出率D.迁入率16、下图是“高等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简图”,请据图回答:(1)光合作用过程分为I ____ 阶段和II ___________ 阶段,其中①代表的物质是 _________ O ⑵参与I 过程的色素有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 、____________ 等。
辽宁省沈阳市2014届高三理综(生物部分)教学质量监测(四)试题新人教版
2014年某某市高中三年级教学质量监测(四)理综生物能力测试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某某、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Na 23 S 32 Cl 35.5 Cu 64 I 127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是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甘油通过a方式进入细胞B.葡萄糖通过b方式进入人体红细胞C.K+通过c方式进入丽藻细胞D.神经递质通过c方式进入突触间隙2.下图表示观察某人病理切片时所见的部分组织结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①与细胞③染色体数相同,DNA分子数不同B.细胞②在效应T细胞作用下必将发生细胞坏死现象C.细胞④染色体形态固定,适合观察突变的原癌基因D.与正常细胞相比,图中的癌细胞形态发生了改变3.某人由于缺碘患了“大脖子病”,由此推测该患者体内含量较高的激素是①甲状腺激素②促甲状腺激素③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④生长激素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HIV上的跨膜蛋白gp41的抗原结构与T细胞膜上某结构相似,人体感染HIV会产生抗gp41抗体,发生免疫反应;注射胸腺五肽有利于T细胞数量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引起上述免疫反应的抗原一定都来自于外界环境B.HIV可破坏T细胞,使机体的免疫调节受到抑制C.骨髓造血干细胞膜表面可能存在胸腺五肽的特异性受体D.人体感染HIV后可诱发自身免疫反应使T细胞数量减少5.下列有关遗传物质基础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通过基因控制酶的合成引起的C.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D.游离脱氧核苷酸连接成DNA分子时需DNA聚合酶6.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叙述不.正确的是A.萨克斯用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B.切赫、奥特曼发现了少数RNA也有催化作用C.摩尔根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斯他林、贝利斯通过实验发现了狗促胰液素第Ⅱ卷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2014高考理综生物答案
39.(除标明外,每空2分)
(1)纤维二糖 葡萄糖
(2)红 透明圈
(3)不能(1分) 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 单菌落 不能
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一纤 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 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3分)
2014年全国卷一 1-6 CBDBBA
29.(除标明外,每空2分)
(1)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碱 染色体
(2)细胞核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储存、 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是细胞代 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3分)
30.(1)在光裸岩石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始的演替为初 生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 始的演替次生演替。(4分)
(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土壤条件,上述 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 裸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 度长的时间。(3分)
(3)变快 未发生改变(2分)
31.(每空2分)
(1)呼吸 下降 (2)降低 增加 (3) 会
32.(1)抗病矮秆(2分)
(2)高秆与矮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 基因控制,且符分离定律;控制这两对相 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4分)
40.(除标明外,每空2分) (1) 4 (1分) Y Y小鼠的血清抗体效价最高 (2)B淋巴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 骨髓瘤细胞相互融合形成的细胞
细胞融合是随机的,且融合率达不到 100% (3)1 100 (4)不能无限增殖
2014新课标Ⅰ卷高考真题生物(含解析)
2014年高考新课标Ⅰ卷理科综合生物部分一、选择题1. 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B. 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C. 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D. 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2. 正常生长的绿藻,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用黑布迅速将培养瓶罩上,此后绿藻细胞的叶绿体内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A. O2的产生停止B. CO2的固定加快C. A TP/ADP比值下降D. NADPH/NADP+比值下降3.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4. 以下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别离实验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B. 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C. 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别离程度可能不同D. 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5. 以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
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是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A. 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B. 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C. 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D. 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6. 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
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1.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答案】D
2.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D.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
【答案】B
3.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答案】A
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放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答案】D
5.关于核酸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细胞核中发生的转录过程有RNA聚合酶的参与
B.植物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可发生DNA的复制
C.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磷酸和核糖是通过氢键连接的
D.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答案】C
6.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 TP所需的反应物
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
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
D.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答案】C
29.(10分)
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CO2浓度为a时,高光强下该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①。
CO2浓度在a~b之间时,曲线②表示了净光合速率随CO2浓度的增高而增高。
(2)CO2浓度大于c时,曲线B和C所表示的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加,限制其增加的环境因素是③。
(3)当环境中CO2浓度小于a时,在图示的3种光强下,该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量④(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
(4)据图可推测,在温室中,若要采取提高CO2浓度的措施来提高该种植物的产量,还应该同时考虑⑤这一因素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措施。
【答案】
(1)①0 ②A、B、C (2)③光强
(3)④大于(4)⑤光强
30.(9分)
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学科网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
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
这一结果至少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①。
(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
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
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②。
(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③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④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⑤,参与体液免疫过程。
【答案】
(1)①机体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2)②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
(3)③淋巴④B ⑤抗体
31.(9分)
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
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
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
(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①;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②。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③、④,学科网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
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⑤和⑥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
【答案】
(1)
(2)①捕食②消费者
(3)③物质循环④能量流动⑤生物群落⑥无机环境
32.(11分)
山羊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
下面的系谱图表示了山羊某种性状的遗传,图中深色表示该种性状的表现者。
已知该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的条件下,回答下列问题:(1)据系谱图推测,该性状为①(填“隐性”或“显性”)性状。
(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依照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在第Ⅲ代中表现型不符合该基因遗传规律的个体是②(填个体编号)。
(3)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则系谱图中一定是杂合子的个体是③(填个体编号),可能是杂合子的个体是④(填个体编号)。
【答案】
(1)①隐性(2)②Ⅲ-1、Ⅲ-3和Ⅲ-4 (3)③Ⅰ-2、Ⅱ-2、Ⅱ-4 ④Ⅲ-2
为了调查某河流的水质状况,某研究小组测定了该河流学科网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含量。
在涂布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
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
(2)该小组采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水样中的细菌。
操作时,接种环通过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
这样做的目的是。
(3)示意图A和B中,表示的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培养后得到的结果。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
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
分析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的的含量,同时可以学科网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的利用率。
【答案】
(1)检测培养基平板灭菌是否合格 3.8×107
(2)灼烧;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3)B ⑷、溶解氧营养物质
(2)接种时接种环需要灼烧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学科网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划线次数的增加,使每次划线时菌体的数目逐渐减少,以便得到菌落。
(3)由题图可知B图为平板划线法接种的结果(菌落相对均匀分布)。
(4)震荡培养可以增加液体培养基的氧气含量,促进好氧型微生物的生长;另外震荡培养还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植物甲具有极强的耐旱性,其耐旱性与某个基因有关。
若从该植物中获得该耐旱基因,并将其转移到耐旱性低的植物乙中,有可能提高后者的耐旱性。
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上,基因组文库含有生物的基因;而cDNA文库中含有生物的基因。
(2)若要从植物甲中获得耐旱基因,可首先建立该植物的基因组文库,再从中出所需的耐旱基因。
(3)将耐旱基因导入农杆菌,并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其导入植物的体细胞中,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得到再生植株。
要确认该耐旱基因是否在再生植株中正确表达,应检测此再生植株中该基因的,如果检测结果呈阳性,再在学科网田间试验中检测植株的是否得到提高。
(4)假如用得到的二倍体转基因耐旱植株自交,子代中耐旱与不耐旱植株的数量比为3∶1时,则可推测该耐旱基因整合到了(填“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或“同源染色体的两条上”)。
【答案】
(1)全部部分
(2)筛选
(3)乙表达产物耐旱性
(4)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