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一章~第三章 【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公共服务及其供给)【圣才出品】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公共服务及其供给)【圣才出品】

第七章公共服务及其供给一、概念题1.公共服务答:公共服务是指为了人类的共生共在的行动者,所提供的一切有形或无形的服务的总称。

在公共管理中,公共服务是政府、非政府组织等社会治理力量开展治理实践的载体和目标,在某种意义上,其生产和供给水平直接决定着公共管理的质量。

公共服务的特性主要有:①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是行动者,包括政府、非政府组织等社会治理力量,这些行动者必须立足于人类的共生共在,积极推进公共利益的实现;②公共服务的外延涉及实体性有形的服务,同时也包括无形的、虚拟的服务。

2.公共服务过程答:公共服务过程包括输入阶段、规划阶段、资源准备与整合阶段、输出阶段以及评估与反馈阶段。

其中,在输入阶段中,公共服务的供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利益诉求,增进社会福祉。

规划阶段要求在明确公共服务要解决的问题之后对公共服务进行总体规划。

资源准备与整合阶段是指确立了公共服务的总体性方案后,就需要为公共服务方案的施行准备资源,并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利用。

输出阶段则是依据公共服务的行动方案准备好必要的资源之后,就进入公共服务的供给阶段。

公共服务的评估是根据服务评估的标准体系对服务供给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价,目的是提高公共服务的供给质量。

3.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答: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和虚拟化是四个相互关联,却有不同的概念。

(1)数字化是计算机技术中的一种核心技术,是指将信息转换为以“0”和“1”组成的二进制数字序列的过程,数字化后的信息易于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数字化使信息对物理载体、空间位置的依赖性大大减弱,使信息与物理载体之间出现了分离,易于传播。

(2)电子化是数字化信息资源的一种全新的使用和传播方式。

具体是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基础,以数字化信息为对象和内容,通过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信息使用和传播,可谓一种高技术的信息传播过程和髙效率的信息利用结果的体现。

(3)网络化是信息在互联网上进行保存和传输,其真实的物理载体实际上是互联网上的全部物理设备和传输线。

张良《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四章~第六章 【圣才出品】

张良《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四章~第六章 【圣才出品】

第四章公共管理的主体及其行为特征一、概念题1.非营利组织(武大2012年研)答:非营利组织是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它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

非营利组织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包括艺术、慈善、教育、政治、宗教、学术、环保等等。

非营利组织的运作并不是为了产生利益,非营利组织受到法律或道德约束,不能将盈余分配给拥有者或股东。

非营利组织有时亦称为第三部门,与政府部门(第一部门)和企业界的私部门(第二部门),形成三种影响社会的主要力量。

非营利组织还是必须产生收益,以提供其活动的资金。

但是,其收入和支出都是受到限制的。

非营利组织因此往往由公、私部门捐赠来获得经费,而且经常是免税的状态。

私人对非营利组织的捐款有时还可以扣税。

2.事业单位答: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由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我国事业单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是由国家兴办并管理的,按照国家计划运行的机构,需要国家财政供养,一般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和自主事业单位,即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事业组织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新形势的需要。

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既是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和关键环节,又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

3.公共部门(华中师大2008年研)相关试题:简述公共部门的特点(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公共部门是指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广义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政府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其职能是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无偿占有社会公共资源,并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除政府机构外,还存在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机构等“准公共部门”组织,又称第三部门或非营利组织,但因其具有的鲜明的“公共”特性,也将其归入公共部门之中。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公共管理的生态)【圣才出品】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公共管理的生态)【圣才出品】

第四章公共管理的生态一、概念题脱域化答:脱域化是指将人从地域化的社会中抽离出来,即从农业社会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中抽离出来,然后放置到属于工业社会的生产、生活和交往方式之中。

脱域化是对地域化社会的脱离,在第一个层面上,是地域中的人、物等脱离农村而进人城市和流动起来;在第二个层面上,由于工业的成长,那些率先建立起工业化国家的地区,突破国家的边界而向外扩张。

第二个层面的发展后来演化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化,以地理大发现、殖民地的建立和海外市场的开拓为典型标志。

资本主义世界化是脱域化的重要方面,主要表现为率先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对后发展国家和地区的压迫和掠夺。

二、简答题全球化对公共管理带来了什么样的挑战?答:公共管理一直受到日益发展的复杂的全球化环境的影响,这一国际秩序的特征便在于整个国际社会成为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网络,网络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交通工具的发达,将使这一网络更加加强。

全球的、地域的、地方的相互依赖更加紧密,某一国家和地区的行动常常会影响其邻国和其他国家,现代政府治理已经变成一个管理全球和地方相互依赖关系的过程。

全球化给公共管理带来的挑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在全球化的时代,政府仍然拥有各自的管辖权,并有自己独特的内部治理结构或管理系统,但政府再也不能像传统那样独立于其他治体之外,全球相互依赖的明朗化要求以相互联系的观点取代分离的观念。

(2)在全球化的时代,许多公共物品的提高已经变成国际性的,即成为公共物品,如世界和平、可持续发展、地区安全、统一的世界市场等,这便需要更加自觉、协调和合作的努力。

(3)在全球化的时代,传统上被视为国内问题的政府治理,可能会变成一个地区性问题,甚至全球的问题,公共政策传统上那种对外政策和对内政策的界限再也不那么清楚了。

(4)在全球化的时代,一个成功的公共管理需要发展战略思考的能力,需要催化领导力,即与其他治理领域的行动者沟通、合作、互动、结盟,达成一致的目标和战略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多元文化的学习能力。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名词解释)【圣才出品】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名词解释)【圣才出品】

一、名词解释1.政策主体[人大2019年研]答: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参与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或者政策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其构成因素主要包括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政治党派、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

政策主体有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之分。

官方决策者是指政治体制内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行动者,一般包括国家机构、执政党、政治家和官员。

非官方参与者相对于官方决策者而言,他们对政策制定过程的影响较为间接,但同样是政策制定中不可忽视的主体因素。

非官方参与者不仅包括政治党派和利益群体的成员,而且包括代表个人的普通公民。

2.治理工具[人大2019年研]答:治理工具又称政策工具或政府工具,是指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途和机制。

治理工具是政府治理的核心,没有政策工具,便无法实现政府的目标。

当代各国的政府治理工具主要包括:①政府部门直接提供;②委托政府其他部门;③契约外包;④经营特许权;⑤补助;⑥抵用券;⑦市场供给;⑧志愿服务;⑨自我协助;⑩政府贩售特定服务。

运用何种治理工具,政府干预市场到何种程度,完全视问题情势、政府主观偏好、资源拥有程度、目标的正确性与选择性、对市场依赖程度、相对成本等综合因素而定。

3.绩效预算[人大2019年研]答:绩效预算是基于政府的职能、业务与计划进行预算编制的制度,以便于政府在会计年度内,完成各项工作计划与列举的具体建议。

它包括决定适当的计划种类、将计划分割成数个子计划、针对每个子计划的细节活动进行评估并确定所需经费以及汇总所有经费资料编制预算等步骤。

绩效预算的特征包括:注重最后产出而非投入;强调各种产出或计划所需投入间的关系;使计划更加全面,并关注于活动所具有的全部贡献及其发生的全部成本。

绩效预算的优点在于:有助于衡量单位计划成本;有助于考核计划的成本变动情况;有助于考核行政管理效率;有助于政府机关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绩效预算的缺点在于:忽视政府活动的政治性,尤其是政治回应性;未能建立成本会计制度与成本意识;对于无形成本和抽象成本难以确立工作衡量的标准;对组织的未来目标政策设计无法连贯;对国家资源的整体规划比较忽略。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导论)【圣才出品】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导论)【圣才出品】

第一章导论一、概念题1.公共管理[华南师大2016年研;湖南师大2014年研]答:“公共管理”的概念具有三重含义:①公共部门中的管理;②服务于公共事务的管理;③具有公共性质的组织及其成员对社会的管理。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等多元社会治理力量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和战略性地运用治理手段而对与公共利益实现相关的广泛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其目标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就。

历史地看,公共管理是人类社会治理发展到20世纪后期出现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方式,是政治、法律和管理等社会治理途径发展的最新成就,代表了社会治理的制度、方式和行为模式的最新文明典范。

2.参与治理答:参与治理是指让公众参与到公共事务和管理等公共产品的供给中来,具体地说,就是参与政府的决策和执行过程。

这对于改变政府在治理上的垄断地位具有积极意义:①公众参与决策能够保证社会问题及时转化为政策问题;②公众参与决策能够保证公众的意愿得到表达,并在决策过程中得到一定程度的采纳。

3.公共行政答: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在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狭义的公共行政指政府对自身事务的管理,广义的公共行政是指政府对包括自身事务在内的整个社会的管理。

4.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中山大学2004年研]答:(1)公共管理是指政府等多元社会治理力量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和战略性地运用治理手段而对与公共利益实现相关的广泛的社会事务的管理,其目标是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全体社会成员共享社会发展的成就。

(2)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组织或公共行政组织在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范围内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3)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之间既有差别性又有统一性。

自威尔逊以来,公共行政一直是政府公共部门管理的主要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席卷全球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使公共管理取代公共行政成为新的有效的公共部门管理理念。

张良《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公共管理机构的组织形象】

张良《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公共管理机构的组织形象】

第九章公共管理机构的组织形象一、重要概念1.组织形象答:组织形象又称为公众形象或公关形象,它指的是一定的组织机构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相对稳定的地位和整体印象,具体表现为社会公众对组织机构的全部看法、评价和一整套要求及标准。

在公共管理中,组织形象主要指公共管理机构的公众形象。

在高层次的公共管理中,管理人员的个人公众形象也是组织形象的重要构成因素;而在一般的中低层公共管理中,尽管个人形象不如高层管理者个人形象那样重要,但仍然是影响公共管理活动的重要因素,只是相比较而言,中低层的公共管理机构整体形象显得尤为突出。

2.自我期待形象答:自我期待形象,指的是公共管理机构期望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具有的对自身的全部看法、评价和标准。

它又包括两种:①理想形象,即组织对自身形象所作的较长远规划和设计,是公共管理目标的一个方面;②目标形象,即组织希望通过某项或一系列公共管理活动的开展所欲达到的形象状态。

3.社会实际形象答:社会实际形象,指的是社会公众及社会舆论对公共管理机构的真实看法和评价。

它是通过公共管理人员的努力而达到的实际效果,是一种形象现实。

,自我期待形象仅仅是一种期望值,起着明确努力方向的作用,而社会实际形象却是真实的形象状态。

实际形象可能与期待形象发生矛盾,有时高于期待形象,有时低于期待形象。

而当前的实际社会形象又是制定新的自我期待形象的重要根据。

二、思考题1.公共管理机构组织形象有哪些类型?答:公共管理机构组织形象的类型有:(1)从公众形象的性质看,组织形象可划分为自我期待形象和社会实际形象两种。

①自我期待形象,指的是公共管理机构期望在社会公众心目中具有的对自身的全部看法、评价和标准。

它又包括理想形象和目标形象。

②社会实际形象,指的是社会公众及社会舆论对公共管理机构的真实看法和评价。

(2)根据评价的不同主体可将实际的组织形象区分为:①总体形象,是指所有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机构的全部看法、评价和态度的总体趋势,又称为综合形象。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公共管理主体)【圣才出品】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公共管理主体)【圣才出品】

第二章公共管理主体一、概念题1.公共管理主体答:公共管理主体是一切从事和参与社会治理活动的组织和个人的总和。

在组织的意义上,公共管理主体是包括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官僚制组织与任务型组织以及以合作网络的形式出现的其他社会自治力量在内的一个复杂的合作治理系统。

在这一系统中,政府扮演着引导者、服务者以及合作平台建构者等新的角色。

2.非政府组织[南昌大学2016年研]答:非政府组织主要是指以增进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不以营利为目的与政府相对应的一种公共组织。

萨拉蒙认为非政府组织是具有如下共同特征的社会组织:①组织性,即有一定的制度和结构;②民间性,即独立于国家和政府体系之外;③非营利性,即不以营利为目的,不分红;④自治性,即能够自主决策和自主活动;⑤志愿性,即组织的成员并非受某种外在强制,而是秉持志愿精神自愿组成,其活动经费也来自志愿捐赠。

非政府组织所服务的受益人一般为个人,有的服务可以进行收费,有的服务还可以市场化。

非营利组织可以收费,但其水平应低于市场价格,不受竞争机制的调节。

非营利组织在开展活动中也可以产生利润,但不能用于分配,而必须用于组织发展和符合组织目标的服务项目。

3.官僚制[中山大学2005年研;复旦大学2003年研]答:官僚制是指一种理性化的管理组织结构,是执行决策者命令、经任命产生的官员所组成的大型组织。

它必须遵循一套特定的规则与程序,有明确的权威登记,权责自上而下传递。

“官僚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官僚制理论的核心概念。

“官僚制”具有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特征,是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

韦伯认为,从纯技术的观点来看,“官僚制”是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它是一种高度理性化的组织机构的“理想类型”。

4.组织间网络答:组织间网络是指一些相关的组织在长期的互相联系和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合作结构形态。

这种组织群可以通过集体决策、联合行动来生产产品或服务,以便更迅速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技术和市场环境,并提高自身竞争力。

张良《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现代信息技术对公共管理发展的影响】

张良《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现代信息技术对公共管理发展的影响】

第十章现代信息技术对公共管理发展的影响一、概念题1.G2G(中南财大2010年研)答:G2G是英文government to government的缩写,指政府与政府之间的电子政务,即上下级政府、不同地方政府和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实现的电子政务活动。

G2G模式是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具体的实现方式可分为:政府内部网络办公系统、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电子公文系统、电子司法档案系统、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电子培训系统、垂直网络化管理系统、横向网络协调管理系统、网络业绩评价系统、城市网络管理系统等十个方面,即传统的政府与政府间的大部分政务活动都可以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高速度、高效率、低成本地实现。

2.信息资源答:信息资源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信息资源仅指信息内容,是限于信息本身的文献资源或数据资源,或各种媒体和形式的信息集合,包括文字、声像、印刷品、图形、图像、电子信息等。

信息资源狭义的理解,突出了信息本身这一信息资源的核心和实质。

广义信息资源以信息本身为核心,包括与信息相关的人员、设备、技术、资金和信息资源管理体制等各要素的总称。

广义信息资源概念把信息活动各要素都纳入信息资源的范畴,这更有利于全面、系统地管理和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狭义与广义信息资源概念的关键区别在是否将与信息有关的设备、技术、人员和管理体制也纳入信息资源的范畴。

信息内容、信息内容的表达和组织方式、及其表达所依附的载体以及信息资源管理体制,是信息资源的构成要素。

3.行政信息(中央财大2007年研)答:行政信息是指反映行政管理活动及其对象的状态发展与变化对行政主体有新意义的消息、情报。

行政信息作为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是政府部门及其授权的公共组织等在依法履行职能过程中制作或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与保存的信息,以及制作或获取信息的技术、设备、网络、人力资源和信息化管理体制。

具体包括:①政府部门及其授权的公共组织等行政管理主体为履行职能而采集、加工和使用的各类信息;②政府部门在办理业务和事项过程中产生与生成的各类信息;③政府部门直接管理的各类信息;④各政府部门投资建设的行政信息;⑤与行政信息的制作和获取有关的技术、设备、网络、人才等信息资源;⑥信息化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机制。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1-7章)【圣才出品】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1-7章)【圣才出品】

张成福《公共管理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1-7章)【圣才出品】第1章公共管理导论一、概念题1.公共管理答:公共管理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的福祉与公共利益的过程。

公共管理的特征包括:①承认政府部门治理的正当性;②强调政府对社会治理的主要责任;③强调政府、企业、公民社会的互动以及在处理社会及经济问题中的责任共负;④强调多元价值;⑤强调政府绩效的重要性;⑥既重视法律、制度,更关注管理战略、管理方法;⑦以公共的福祉和公共利益为目标。

⑧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和公共事务广大领域的一个组成部分,重点在于将公共行政视为一门职业,公共管理者则是这一职业的实践者。

公共管理作为公共行政的一个新的领域,其产生和发展较为模糊,公共管理这一名词首次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

2.公共管理学答:公共管理学是指运用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的管理活动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体系。

它是一个科际整合的交叉学科群,是以解决公共问题为导向的应用科学。

这一学科的目的在于帮助公共管理者获取解决公共问题,处理公共事务所需的知识、技能与策略。

公共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或研究途径,其特征包括:(1)公共管理学是整合性概念,是介于公共行政和企业管理的之间的研究领域。

(2)强调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运用于公共部门,但并未改变公共部门的主体性。

(3)重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强调以最高管理者的战略设计、政策设计为焦点。

(4)公共管理不完全等于“政府管理”,而意味着一种新治理,即由众多行动者组成的一个关系网络,和众多行动者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5)公共管理强调价值调和与责任。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政府改革与再造。

(7)公共管理是一个科际整合的研究领域,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借用了许多理论与方法。

张良《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四章~第六章 【圣才出品】

张良《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四章~第六章 【圣才出品】

第四章公共管理的主体及其行为特征一、重要概念1.政府职能答: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社会活动中固有的功能。

政府职能是适应国家的根本目的而形成的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和基本内容,政府职能包括在国家职能之中。

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执掌者,其基本职能就是维持、处理社会公共事务。

政府职能的本质要求是保证全社会公平与效率的实现。

公平与效率属于历史范畴,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只是在现代社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政府职能的内涵并不是政府预先设计的结果,而是社会发展客观要求的产物。

2.行政手段答:行政手段是各级政府机构凭借上下级之间的权威和服从关系,对社会进行管理的各种方法和途径。

行政手段具有权威性,管理者的权威越高,其管理效果也越大;行政手段具有强制性,上级通过命令、指令、指示等形式向下传递决策,下级必须服从上级的决策;行政手段具有垂直性,信息是通过组织机构垂直输送的。

这些特点使得行政手段在管理中表现出更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优势。

3.法律手段答:法律手段是指政府通过立法制定法律,依据法律法规影响人们行为,管理公共事务的方法。

除了指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的立法程序制定与颁布的规范性文件之外,还包括国家其他政权机关和地方政府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制定的法令、条例、章程等行政性法规。

法律手段的特点在于,它的制定和修改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具有最大的严肃性和连续性,它以国家权力作为后盾,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最大的强制力。

4.经济手段答:经济手段是政府依据客观经济规律,用物质利益去影响人们行为的管理方法。

经济手段的运用需借助于具体的经济指标和经济杠杆,这些指标和杠杆涉及社会公众各自的利益时必然引起即时的、充分的反映,而且,对物质利益的反应更有真实性。

5.第三部门组织答:第三部门组织是指介于政府组织与营利性组织之间的一切社会组织。

国外学者将社会组织划分为五种基本类型:经营性组织,行政性组织,互益性组织,社和公共服务性组织。

除经营性组织和行政性组织之外,其他三大类都可归人第三部门组织的范畴。

蔡立辉、王乐夫《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章~第3章 【圣才出品】

蔡立辉、王乐夫《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章~第3章  【圣才出品】

6.戴维·H.罗森布鲁姆认为,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主要有三种研究途径,其中不包括 ( )。
A.管理途径 B.政治途径 C.法律途径
3 / 117
圣才电子书

D.组织途径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案】D
【解析】戴维·H.罗森布鲁姆认为,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有三种主要的研究途径,即管理

【解析】按照公共产品是否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将公共产品区分为纯公共产 品和准公共产品。严格满足和完全具备消费上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的物品是纯公共产 品,例如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研究、空间技术等。只具备非 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个特点中的一个,另一个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或者虽然两个特点都不 完全具备但却具有较大的外部收益的产品是准公共产品。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基本属性体现在( )。 A.关注的都是社会公共利益 B.涉及的都是社会公共事务领域 C.都以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为手段 D.都以提高公众生活质量为目标
4 / 117
圣才电子书

【答案】ABCD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解析】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基本属性都是公共性,即关注的都是社会公共利益,涉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特·登哈特认为,公共行政学理论来源于公共组织理论、政治学理论、社
会学理论、经济学理论、伦理学理论等,由此出发,他把公共行政学理论概括为:①政治与
行政;②官僚机构与民主政治;③组织与管理;④理论与实践;⑤公共组织理论。
5.美国著名学者博兹曼主张的 B 途径和 P 途径指的是( )。 A.公共政策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 B.管理途径和思想教育途径 C.政治途径和行政途径 D.法律途径和经济途径 【答案】A 【解析】公共管理学是公共行政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者们由于学科背景等方面的 差异,在研究取向上展现出不同的风貌,从而显现出不同的研究途径。美国著名学者博兹曼 认为,公共管理学研究可分为两种途径:公共政策途径(又称为 P 途径)和企业管理途径 (又称为 B 途径)。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简答题)【圣才出品】

张康之《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简答题)【圣才出品】

二、简答题1.公共危机疏缓的策略。

[人大2019年研]答:公共危机是指这样一种紧急事件或者紧急状态,它的出现和爆发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运作,对生命、财产、环境等造成威胁、损害,超出了政府和社会常态的管理能力,要求政府和社会采取特殊的措施加以应对。

公共危机的疏缓是指管理者采取各种各样的预防措施,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和行动,以降低或者消除灾害及其影响的风险。

公共危机疏缓是公共危机管理的一个环节,它的重要特点在于其关注长期的预防性工作,而不是着眼于危机发生以后的应对。

公共危机疏缓的策略有:(1)风险源的确认和控制。

对于任何地区或者组织,要根据历史的资料和现实的探查,确认可能出现的灾害的类型,建立风险的档案,确认风险源,在此基础上绘制风险地图。

(2)通过工程项目防范灾害。

通过某些工程项目的建设可以预防一些自然灾害对人们所造成的影响。

(3)通过有效地管理地区的发展来疏缓风险和灾害。

地方政府在规划和管理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发展规划有效地降低可能的风险。

(4)通过制定和实施严格的管制措施来疏缓风险和灾害。

强化政府的管制历来是各国政府有效疏缓各种灾难和危机的有效措施。

这些管制措施涉及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5)通过公共信息和教育的途径疏缓风险和灾害。

建立一个安全的和具有防卫能力的社会的关键在于公民的风险意识和能力。

通过学校、社区、公共传媒等各种机构,利用各种方式传播危机管理的信息和知识,提高危机管理的意识以及增强危机管理的能力十分重要。

(6)通过政府的财政和诱因政策的途径疏缓风险和灾害。

政府的诱因政策在疏缓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诱因政策主要是通过政府的财政补贴和税收发挥作用的。

对于有利于提高社会抵御力的项目和事业,政府可以提供补贴,甚至于通过减免税方式予以鼓励;对于那些对公共安全产生不良影响的事业或者行为,政府通过提高税负的办法加以限制等。

2.政策评估的方法及其优劣。

[人大2019年研]答:政策评估是指政策评估人员利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系统地收集相关信息,评估政策方案的内容、规划与执行过程以及执行结果的活动。

张良《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绪 论】

张良《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绪 论】

第一章绪论一、概念题1.公共部门(华中师大2008年研)相关试题:简述公共部门的特点。

(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答:公共部门是指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和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广义公共部门包括政府机构、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等部门以及各种不同组织的公共层面;狭义公共部门仅包括政府机构以及依据政府决策产生的机构和部门,是最纯粹的公共部门。

政府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其职能是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无偿占有社会公共资源,并为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除政府机构外,还存在公用事业、公共事业、非政府机构等“准公共部门”组织,又称第三部门或非营利组织,但因其具有的鲜明的“公共”特性,也将其归入公共部门之中。

2.准公共产品(山东大学2013年研)答:准公共物品是指介于纯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间、在消费过程中具有不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相对于纯公共物品而言,它的某些性质发生了变化。

一类准公共物品的使用和消费局限在一定的地域中,其受益的范围是有限的如地方公共物品(并不一定具有排他性);一类准公共物品是公共的或是可以共享的,一个人的使用不能够排斥其它人的使用。

然而,出于私益,它在消费上却可能存在着竞争。

由于公共的性质,物品使用中可能存在着“拥挤效应”和“过度使用”的问题,这类物品如地下水流域与水体资源、牧区、森林、灌溉渠道等。

另一类准公共物品具有明显的排他性,由于消费“拥挤点”的存在,往往必须通过付费,才能消费,它包括俱乐部物品、有线电视频道和高速公路等。

3.行政发展答:行政发展指行政系统为适应环境的变化,采用科学方法,健全行政体系,改善行政活动方式和行政关系,提高行政效率,以便更好地执行政治权威意志的过程。

它在相当程度上是与行政改革联系在一起的。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行政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同政治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等一起构成整体的社会发展。

它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是一种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行政发展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反过来,它的发展也推动着其他发展的进步。

张良《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公共管理方式的变革和创新】

张良《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公共管理方式的变革和创新】

第六章公共管理方式的变革和创新一、重要概念:1.可竞争市场答:可竞争市场是指一种由于存在潜在进入者的压力,市场在位者不能够获得超额利润,其定价和生产资源配置都是有效率的市场。

在可竞争市场理论看来,经济性规制不再被认为是提高经济效率的唯一手段,即使在传统上认为是自然垄断的产业内,只要是可竞争的,那么即使没有政府的外部干预,垄断者也会制定一种可维持的价格以获得平均利润,而不是制定垄断高价。

因此,规制部门应该做的不是限制进入,而是应该降低产业的进入壁垒,使企业能够自由进出。

2.合同出租答:合同出租即把公共服务的一些工作任务以合同的方式推向市场。

公共服务业务合同出租往往与竞争性招标联系在一起。

公共管理机构确定某种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标准,然后对外向第三部门、营利性部门招标承包。

中标的承包商按照与公共管理机构签订的供给合同提供公共服务。

3.政府采购答:政府采购(又公共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机构为了开展日常政务和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通过公开招标、公平竞争,从国内、国外市场上为财政开支单位统一购买商品和劳务的行为,其核心是统一购买、公开招标。

(1)政府采购是一种政府行为,其主体是政府或政府为此设立的专门机构;(2)政府采购是一种公益行为,一方面,它以直接或间接地为公众服务为目的,而不是以营利为目的;另一方面,它不仅仅是满足采购主体自身的需要,而更主要的是满足所有政府机关及其所属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履行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需要;(3)政府采购是一种市场行为,政府或代表机构在采购中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等价交换原则;(4)政府采购是一种规范行为。

它必须根据财政预算,通过法定程序,采取法定方式,而不能主观随意地进行;政府采购是一种公开行为,它强调公平、公正、公开和竞争,不允许搞“暗室”操作。

4.内部市场答:内部市场是指将公共管理机构人为地划分为生产者和购买者两个部分,内部形成“生产者”和“消费者”两个角色。

(NEW)张良《公共管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NEW)张良《公共管理学》(第2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一章 绪 论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二章 当代公共管理发展的历史背景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三章 公共管理的原则、目标和职能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公共管理的主体及其行为特征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第五章 公共管理的运作过程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六章 公共管理方式的变革和创新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七章 公共管理筹资模式和公共支出决定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第八章 公共管理评价体系和公共服务质量体系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第九章 公共管理机构的组织形象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第十章 现代信息技术对公共管理发展的影响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 绪 论1.1 复习笔记一、公共事务科学内涵的分析1公共事务的内涵和特性(1)内涵公共事务是相对于私人事务而言的,是指涉及全体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2)特征①公益性。

公益性是指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全体社会公众。

②非营利性。

非营利性是指提供与公共事务有关的管理和服务不能以营利为目的。

③规模性。

公共事务对于社会整体而言是不可分割的,公共事务的范围十分庞大。

④阶级性。

公共事务的具体内容要求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2政府成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历史过程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行使社会公共权力的职能联系在一起,具有阶级性和社会性的思想。

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功能的日趋完善,使得公共事务范围扩大,对其的管理变得迫切,政府因其独有的特性在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上越来越稳固,取得了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地位。

3对公共权力的进一步分析公共权力指用于处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是由社会共同需要产生的,其基本目的在于维持、调整或发展整个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

张良《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管理机构的组织形象】

张良《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管理机构的组织形象】

第九章公共管理机构的组织形象一、概念题1.公共危机(中山大学2010年研;中央财大2009年研)答:危机是一种突发性的紧急态势或事件,可能对组织及其人员、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损害,甚至威胁到社会系统的基本机制和行为准则,要求决策者迅速应对以消弭负面影响。

危机的种类很多,一般而言,无论哪一种类型的危机,只要涉及较大规模的公众利益,需要国家公共部门介入处理,便可划入公共危机范畴。

它可以是人为因素诱发的,也可以是非人为的自然灾害;可以是生产性危机,也可以是自然性危机,如“非典”、禽流感等流行疾病。

公共危机是指严重威胁与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并引发社会混乱和公众恐慌,需要以政府为主体的公共部门介入,运用公共权力、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紧急应对和处理的危险境况和非常事态。

2.形象修复理论答:威廉·班尼特的形象修复理论建立在“个人或组织最重要的资产是它的声誉”的假设之上,认为就像其他有价值的资产一样,声誉或公众形象应从战略高度去维护,任何社会组织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声誉和形象。

据此,班尼特把他的危机管理模式分为五个大的战略方法,其中很多又可细分为不同战术。

五大战略方法为:否认、逃避责任、减少敌意、修正行动和自责,此外还有其他l4种战略战术等。

前两个战略强调责任,后两项与敌意有关,最后一项则是表达自责。

形象修复理论着眼于危机应对中的“言说策略”,即关注危机发生时组织说了些什么,强调恰当的信息表达有利于修复组织受损的形象与声誉。

但这一理论并没有关注“危机情境”的影响。

3.情境危机理论答:情境危机理论,又称SCCT理论或“危机情境理论”。

其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的危机管理专家库姆斯。

情境危机理论吸收了其他学者对危机情境和危机分类的研究,首次将情境理论与危机类型的研究结合起来,提出应针对不同危机类型选取相应的危机战略。

情境危机理论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假设上:组织的声誉会受到危机的威胁,通过评估危机情境,并根据该情境选择危机应对战略,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护组织声誉。

张良《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公共管理的原则、目标和职能】

张良《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公共管理的原则、目标和职能】

第三章公共管理的原则、目标和职能一、重要概念1.管理目标答:管理目标是指人们进行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具有两重内容,一是预期结果;二是达到这一预期结果所应采取的管理措施。

公共管理目标决定于公共管理的目的。

公共管理目标是公共管理目的的具体化。

公共管理目标具有进取性、整体性、相互之间的矛盾性、时间性、阶段性以及伸缩性。

2.长期目标答:长期目标是指与公共管理的根本利益、价值观、整体利益相联系的总体发展目标,它体现公共管理的宗旨,是比较原则和抽象的目标。

长期目标是公共管理目标体系中的最高层次。

它一般比较笼统,仅仅是工作大方向;一般通过分解成短期目标而具体化并使之变成现实。

3.中期目标答:中期目标是指围绕长远目标而制定的较长期努力的方向,它通常不能完全实现公共管理的长远目标,但可以在某一或某几个方面实现长远目标,或者为最终实现长远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中期目标通常以五年左右为期限。

4.短期目标答:短期目标是公共管理机构根据某一时期所处的环境和主客观条件的实际而制定的必须在短期内变成现实的努力目标,以一年为准,又可称为年度工作计划。

短期时间目标比较具体,一般具有直接可操作性。

二、思考题:1.为什么说以人为本原则是公共管理最主要的原则?答:以人为本人原则是公共管理的最主要原则的原因有:(1)公共管理的人本性原则,就是管理主体在管理实践中确立、并运用于管理实践的一切从人出发,旨在调动人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的要求。

公共管理的本质就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才能的充分发挥。

因此,人的需要及其满足是公共管理活动的终极目标。

(2)公共管理主体的人格化。

作为公共管理主体的组织和机构,其实际的运行和效能的发挥必须依靠具体的人来完成,表现出人格化的特征。

因此,管理主体自身素质的完善、认识能力的提高和价值取向的合理化,对公共管理的结果将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3)公共管理中人的群体性。

张良《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张良《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圣才出品】

张良《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一、名词解释题(每题五分,共30分)1.“守夜人”2.寻租3.史密斯模型4.政府再造5.“经济人”假定6.G2G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公共选择学派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观点。

2.简述政府失败的表现。

3.简述我国政府组织的结构4.目前我国公共财政管理存在哪些问题?5.为什么说电子政府的建设有利于推动政治民主的发展?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论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理论含义及我国实现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措施。

2.如何评价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过程。

四、案例题(共30分)时至2011年1月下旬,某化工厂从德国引进的“压敏胶涂布生产线”,在历经三年,盖了800多个图章,复印了38万张纸的报告、资料,累“病”一台“佳能”复印机,跑“瘫”一辆“友谊”面包车之后,总算进入了总装调试阶段,可望在3月初试生产。

这个项目建成后,我国压敏胶的生产技术可从60年代水平跃居国际上80年代中期水平。

该项目审批实施全过程,确实得到了县、市、省有关部门的真诚支持和帮助。

化工厂为此专门成立的“项目攻关组”人员往返无锡、南京呈请盖章,一般只需二至三天时间。

市、县一些部门还经常下厂办公,现场拍板,办事效率也不可谓不快。

症结何在?该厂引进项目负责人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我国现行管理体制上多种弊端拉的后腿。

这些图章按照国家规定是必盖的,可就是平均按一天盖一个章计算,三年中去掉星期天,盖800个图章也差不多了啊!(1)案例中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何在?(2)针对案例中所反映的弊端,我国行政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守夜人”答:“守夜人”是指自由主义理论对政府职能规范的形象概括。

从1776年亚当·斯密以《国富论》全面阐述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原理开始,至1933年3月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为止,政府“守夜人”职能一直是西方国家政府在长达二百多年的进程中的公共政策的信条。

张良《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管理方式的变革和创新】

张良《公共管理学》(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公共管理方式的变革和创新】

第六章公共管理方式的变革和创新一、概念题1.企业型政府理论(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研)答:企业型政府是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且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

企业转型政府理论是由奥斯本提出,理论的宗旨是试图把企业管理的精髓移植到政府中来,通过改变官僚政府内部的管理机制和内部驱动力,来达到重新塑造政府形象的目的。

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中将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概括为:起催化作用的政府、社区拥有的政府、竞争性政府、有使命感的政府、讲究效果的政府、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有事业心的政府、有预见的政府、分权的政府和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

2.政府再造(人大2013年研;华南师范大学2013年研;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研)答: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大幅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变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简单地说,政府再造就是用企业化体制来取代官僚制,即创造具有创新惯性和质量持续改进的公共组织和公共体制,而不必靠外力驱使。

3.公共管理方式的市场化答:所谓公共管理方式的市场化,就是在公共管理领域引入市场机制,将公共管理机构的权威与市场交换的功能有机地组合起来,提高公共管理机构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效率。

从世界各国实践的经验来看,公共管理方式市场化的内涵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决策与执行分开;②公共管理的实施主体多元并存,竞争发展;③消费者对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选择权利。

4.规制理论答:现代西方规制理论是从国家干预主义理论中派生出来的。

它主要研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管理机构(主要是政府)如何依据一定的法律、法规对市场微观经济行为进行制约、干预或管理。

西方规制理论认为:市场失灵是政府进行规制的必要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部分课后习题
第一章绪论
一、重要概念
1.公共事务
答:公共事务是相对于私人事务而言的,是指涉及全体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共同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公共事务有以下基本特征:①公益性,是指公共事务的受益对象是全体社会公众;②非营利性,是指提供与公共事务有关的管理和服务不能以营利为目的;③规模性;④阶级性。

2.公共物品
答:(1)公共物品是与私人物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指消费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特征,一般不能或不能有效通过市场机制由企业和个人来提供,主要由政府来提供。

(2)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是指某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会影响别人同时消费该产品及其从中获得的效用,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为另一个消费者提供这一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为零。

非排他性,是指某人在消费一种公共物品时,不能排除其他人消费这一物品(不论他们是否付费),或者排除的成本很高。

3.公共行政
答:公共行政就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

具体来说就是即以
正式的政府组织机构的活动过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以效率标准作为最高准则,探索公共行政管理的一般规律和普遍原则。

这一定义的含义包括:①公共行政是一种活动,这一活动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构,即通常所说的政府或者行政当局,不包括立法和司法机构。

②这一活动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与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主体相应的必然是具有社会公共权威的机构,而这一机构在现代社会中非政府莫属。

③作为一种活动,它必须依法举行,而且必须是有效的。

有效包含两层含义,即有效性和效率。

4.公共管理
答:公共管理是指社会公共组织以及其他组织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增进社会共同利益实现,通过制度创新和手段创新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活动。

公共管理的特征有:①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社会公共组织和社会其他组织两大类。

②作为公共管理客体的社会公共事务表现出不断扩展的趋势。

③公共管理的目的是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实现。

④公共管理的职能是调节和控制。

⑤公共管理体制和手段面临创新的迫切任务。

5.公共权力
答:公共权力,是指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由政府官员及其相关部门掌握并行使的,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

公共权力的运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权力的运行机制应用到经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之中,进而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目标。

在公共管理中,公共权力主要有以下两种表现形式:①强制性权力,即以强制的方式要求绝对服从的力量;②非强制性权力,即通过说明、引导而使之服从的能力。

6.公共项目
答:公共项目是把公共政策具体化的一系列行为及其过程,是公共管理中最直接的对象。

具有下列特点:
(1)把特定的公共管理活动划分为必要的行为步骤或阶段,以便有效地实现公共管理的目标。

(2)必须仔细考虑每个步骤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与特定结果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它指向于达到某种与一定社区内所有人利益相一致的结果。

(3)明确每一步的实施者和责任者,也即为完成该项目而组织起来的管理人员应当有明确的分工与责任。

(4)有明确的时问表,包括每一步骤所需要的时间及完成期限。

整个项目的完成日期和每一步骤的完成日期都应该事先确定。

(5)检查资源分配与预先规划之间是否吻合。

整个项目的预算应当是确定而合理的,不能模糊不清或不切实际。

同时,应对每一步骤使用的资源情况和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动态检查。

7.公共管理学
答:(1)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社会公共组织以及社会其他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过程、原则、规律和方式的科学。

(2)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边缘交叉性学科,它涉及多种门类的学科和知识,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律、政策分析等学科。

公共管理学有其占主导地位的研究途径,如果说公共行政学是以政治学途径为主导的话,那么,公共管理学则是以经济学和管理学途径为主导。

(3)公共管理学还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为公共管理的实践提供系统的知识和理论,提供具体的指导和新的模式。

总之,公共管理学有其独立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有其特定的研究方法和社会功能,这些特殊性构成它存在的理由,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8.实践抽象法
答:实践抽象法是指对公共管理实践中形成的一些比较稳定、定型化的思考方式和操作程式,加以总结、概括和抽象,形成一定的公共管理理论。

这是从实践经验上升为科学理论的过程,体现了公共管理实践性的特征。

9.实体分析法
答:实体分析法是指把公共管理主体作为实体来看待,分析其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实体分析法是从公共管理主体的角度,研究和分析公共管理过程,形成公共管理理论和方法。

10.案例分析法
答:案例分析法是指提供一种真实的或假设的公共管理场景,要求研究者去思考和寻求答案。

其中真实的场景来自于公共管理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案例分析法具有较强的真实感,从中可以得到现实的启发,给研究者和学习者留下深刻印象。

案例研究法是公共管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

11.比较分析法
答:比较分析法是指把不同的或相似的特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用以鉴别异同,寻找原因,加深对公共管理过程的全面认识。

比较分析法可具体分为纵向比较法和横向比较法。

纵向比较法是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对同一问题的不同变化及特点进行比较,找出这种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横向比较法是从区域现状的角度,对同一问题在不同区域中的表现进行比较,发现造成差异的原因:择优弃劣,取长补短。

二、思考题
1.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公共管理是指社会公共组织以及其他组织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增进社会共同利益实现,通过制度创新和手段创新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活动。

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有:
(1)公共管理的主体是多元的,包括社会公共组织和社会其他组织两大类。

社会公共组织的特点是非营利性,其范围涉及政府行政机构、准行政性组织、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社会民间团体等。

社会其他组织主要是指营利性的企业、投资基金等,它们在参与公共管理过程中有盈利的要求,但是,其盈利的程度是被严格控制的。

不同的主体根据自身的行为特点,在公共管理整体运作中发挥各自的作用。

(2)作为公共管理客体的社会公共事务表现出不断扩展的趋势。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一方面社会公共事务的具体内容逐渐扩大,整体性更加突出;另一方面社会公共事务涉及的地域范围也逐渐扩大,已经出现了全球范围的社会公共事务。

(3)公共管理的目的是推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实现。

所谓协调发展,是以系统论和控制论理论为基础,使社会大系统内的多个子系统按合理有序的原则,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保证整个社会平衡和均衡地发展。

协调发展体现了社会公共事务整体性
的要求。

所谓公共利益,是社会成员在共同使用的基础上共享的利益。

公共利益既是公共管理的根本目的,也是公共管理的本质要求。

(4)公共管理的职能是调节和控制。

调节就是根据公共管理客体的变化,及时调整公共管理的任务和目标,引导公共管理主体之间的互相协同和配合;控制就是在公共管理具体实施过程中,随时纠正偏离目标的行为,使各项管理活动保质保量,按时完成。

通过调节和控制使社会公共事务处于有序、有效、可控的状态,以充分满足社会成员的共同需要。

(5)公共管理体制和手段面临创新的迫切任务。

管理体制和手段必须与管理内容和目标相一致,这是管理学的基本原则。

社会公共事务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公共管理目标的整体性和超前性,使传统的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体制和手段已经不再适应,迫切需要进行重大的创新。

可以说,在相当长的时问内,管理体制和手段的创新是公共管理发展的主要内容。

2.公共权力有哪些主要作用?
答:(1)公共权力,是指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由政府官员及其相关部门掌握并行使的,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

公共权力的运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把权力的运行机制应用到经济、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之中,进而实现一定的经济、社会目标。

(2)公共权力的作用
公共权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公共权力要维持社会生活的基本秩序,使其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保证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②随着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公共权力对某些变化了的社会基本秩序作出调整,以克服社会内部的一般矛盾与冲突,防止其向对抗方向转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