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与接受:《浮生六记》的被理解与被接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落与接受:《浮生六记》的被发现与被理解
摘要:关于沈复的《浮生六记》,已经有很多学者从各个方面进行过研究。
本文通过分析《浮生六记》被理解与被接受的曲折过程,探究蕴涵
于其中的各个方面:时代精神的失落、生活方式的失落、文本的失
落、文学表达方式的失落;同时也探讨文本中的生命之美、生活情
趣之美、人的发现之美、文体的含混之美。这不仅仅是文本的的失
落与发现,而是一种生命范式、人生态度的失落与发现。
关键词:沈复《浮生六记》失落发现
《浮生六记》作者沈复,字三白,江苏苏州吴县人,生于一七三六年(清乾隆二十八年),约卒于清嘉庆年间①。原书总共六卷: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后两卷已亡佚,现仅存前四卷,虽然后来不断有人说发现了亡佚的后两卷,但经过众多学者的艰辛考证,已证明是后人托名伪作,不足为信。沈复的《浮生六记》从发现到被人重视,经历颇为曲折,就像作者的起伏人生一样,经过了一个从失落到发现、到被重视的曲折过程,对文本和作者沈复的解读和研究也是如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浮生六记》文本解读、对沈复本人的研究,探讨蕴涵于其中的诸多方面内容,以期得到一点研究的启示。
一《浮生六记》的失落
从现存的文字来看,沈复的《浮生六记》是一本伤心之作,这里的伤心失落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失落,还是沈复所代表的整个时代的失落。前人有“幽芳凄艳,读之醉心”的评语,可谓是言之确凿。这种失落不仅是就文本的艰难发现过程而言,还是对文本的接受过程、文本的解读、对作者沈复的认知程度的概括。这种失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时代精神的失落、生活方式的失落、文本本身的失落、独特文学表达方式的失落。
(一)时代精神的失落
一本薄薄的《浮生六记》饱含着人生的得与失,作者沈复坎坷艰辛但又是快乐的一生在其灵动的文字中展现了人生的美好、人生的无奈,原来大喜和大悲之间仅仅是一线之隔;生的快乐、死的无奈在这个看似柔弱的书生眼里,充满着命定的色彩,家族赋予他的使命、时代的要求,迫使他走上仕进之路。然而在那个看似繁花似锦的盛世中,在那个被无数历史学家标榜为盛世的时代,对于个人的命运,却是极不仁慈的,它要你在权威下低头,经过标准的考试鱼贯而入其瓮中。可是,又有几人能在榜上独占鳌头。沈复即是其中一个极不起眼的角色,他只是千万个沉寂在榜单背后的装饰品和陪衬。
文人士子失意的悲叹声中有他;纵酒狂歌的玩世不恭中有他;沉醉低迷、流连于秦楼楚馆的潇洒中有他。他有着当时所有士子的影子,而他却因一部残卷特立于众人之中,不能不说是历史给予他的厚报。他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向后人诉说着时代精神的失落、科举文化在他身上的失落。
然而,他却并没有在这众多人为之伤心落泪的地方停留半步,也没有多①关于沈复生卒年的具体考证详见陈毓罴、江慰庐、丁志安等人的研究论文。
想,对他而言,现实是沉重的。既然书中不能有黄金屋、千钟粟,那么就得另谋它法。他去经商、去做师爷(入幕),只想“布衣暖,饭食饱,一室雍雍”,颐养天年,除了孔孟那一套“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外,沈复还要养家糊口,失去了传统文人人生的依托、安身立命之所在的沈复在商业活动繁荣的江南一带,并不像其他商人一样如鱼得水,并不具备经商的天赋,总在赔本;做个师爷也不得长久,他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底层文人,他不去做那无果的呼喊以示人生的不公,他也不在文字中发牢骚以暗示世道的不平,只是掉转过头来,一心谋划自己实在的人生。他知道科举、功名对他而言只是虚空,时代的车轮不会顾及一个渺小生命的哀伤。所以,在这个时代精神行将落幕的时代(他所生活的时代是封建社会的中后期),这是个一切看似静止不变但又沉闷、蕴含着变革的年代。科举失落了、文人失落了,对于沈复而言,仕进的生命到此为止,接下来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二)人生及生活方式的失落
然而,即使沈复明白了生活才是最重要的,也不能挽留惬意的生活在他的生命中多停留半步,现世生活同样与个人前途一样充满着不幸与哀伤,而且生活的哀伤与失落对于一个活生生的个体而言,更具有攻击性。沈复的生活如同他的仕途一样辛酸坎坷:时刻存在着的不安定因素、饥寒无定的生活、人事的难以把握、人心的不可预测。人活着会经历的所有波折,沈复一件没落:爱妻早逝、独子夭亡、生无可恋、兄弟猜疑、父母嫌恶、命途不济,该有的苦都有了,而他不曾后悔,因为他也有过快乐,也有过幸福,可是沈复的幸福似乎永远都是易碎的玻璃杯,他的精神和心里的不安定感总是流于笔端,即便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这样追忆快乐生活的文字也不能逃脱宿命的阴影。这颗敏感的心灵总在担忧美好的失落,在这种担忧与不安中回味过往:盆栽被猫打碎、儿时的快乐光景总被外物搅扰,现实总在和他作对,以致文字中处处隐藏着不可知的命定和玄机。
说到沈复的生活,可以用“精致”二字来形容,他与妻子芸娘诗酒唱和、夫唱妇随的默契羡煞旁人,两人相敬如宾、吟诗品茗、栽花种草,完全是小资的生活情调。在家给充裕的光景中,他们悠游自在、怡情养性;然而,随着家庭的变故,世道变迁,二人的生活开始变得穷困潦倒。精致的生活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可以叫做雅致闲情,但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苦涩中,它就是一种罪恶、一种负担、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落寞,沈复正是如此。命运的窘迫让他从顶峰荡到谷底,但他并未忘怀,在时光的缝隙里,他还会忆起往昔那美好精致的生活。然而,这种精致生活方式的失落,让这种追忆更加悲痛彻骨,这种曾经拥有、已而失却的滋味,只有沈复一人知晓,诉诸文字对他而言也许是最好的方法了!
(三)文本与文学表达方式的失落
这些残缺不全、充满失落感的文字,只是一颗渺小心灵的轻微颤动,比起那历史的车轮轰隆隆的行进声来,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而沈复自己呢?也并没有藏之名山、传之后世的野心,写作这《浮生六记》,只为了记录自己的“浮生”、“浮生的细微琐事”,记录这一辈子所有的快乐和苦痛。他所关注的是个体的生命,没有司马迁写《史记》的宏大视野,没有那样理直气壮、气吞山河的历史担当,更没有宏伟的思想建构。沈复什么也不为,只为了自己的感情能够得以舒展。他写下那些不入流的闺房琐事、柴米油盐的家庭生活,只是在向自己的心灵作一番沉痛的告白,在这颗心的深处有着太多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