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超低透砂岩成藏机理研究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砂岩墙(脉)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第 3 4卷第 3期
2 0 0 7年 6月
中
国
地
质
Vo 1 . 3 4. N O. 3
GE0 L0 GY I N CH I N A
J u n . , 2 0 0 7
鄂尔 多斯盆 地 三 叠 系延 长 组 砂岩 墙 【 脉) 特 征 及 其地 质 意义
者 就 砂 岩墙 ( 脉) 的特 征 、 形成机制 、 形 成过程 、 构造 背景 和 地
质 意义 进 行 初 步探 讨
1 延 长组 砂 岩 墙 ( 脉) 特 征
在 野外 和岩 心 观 察 中 多 次 见砂 岩墙 和 砂 岩 脉 . 虽 然 形 成 机 制相同 , 但 砂 岩 墙 和 砂 岩 脉 概 念 不 同 砂 岩墙 通 常 指 尺 度 较大. 侵 入 体 两 面 在 相 当大 的 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内是 平 行 的 : 而 岩 脉 通 常 规模较小 , 有 许多分支 . 分支逐 渐变薄 成为细 丝的侵人体1 3 1 也 有人 称这种砂 岩墙 ( 脉) 为 砂岩侵 人体 ( s a n d i n j e c t i o n ) 、 水 成 岩 脉 等 岩墙 和岩 脉 一 般 不 会 单 独 出 现 . 通 常是 由成 百 上 千 条 岩墙 ( 脉) 聚 集 成 岩墙 ( 脉) 群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砂岩墙脉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图1鄂尔多斯盆地铜川地区淌泥河剖面三叠系延长组长7页岩中的砂岩墙右图为左图的底部放大fig1sandstonedikeinchang7shaleofthetriassicyangchangformationatthetangnihesectioninthetongchuanareaordosbasintherightmapisamagnifiedmapoftheleftone2白246里56西44正11井液化砂岩脉fig2liquefiedsandstonedikesinwellsbai246li56xi44andzheng114012007年表1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岩心砂岩脉分布table1distributionofsandstonedikesinthecorefromthetriassicyangchangformationintheordosbasin图3在高压下岩墙贯入的应力关系示意图据参考文献8fig3diagramshowingthestressrelationofdikeinjectionathighpressuresafterandersonandhubbert8触面周围发生明显的牵引弯曲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三叠系长9砂岩成岩相研究
9以上延长组层位没有浊沸石胶结物 , 研 究认为和该 区长 9 储 集砂岩 长石碎屑含量高, 水下分流 河道砂体 沉积 厚度 大 、 埋 藏较 深有 关 系。长 9砂岩 孔 隙类型 以粒 间孔 为主 , 长石 溶孔 、 浊沸石 溶孔
次之 。根 据 不 同区域主要 成岩 作 用类型 、 胶 结物 含 量及 孔 隙类 型 , 将 该 区长 9砂 岩 划 分 为六 种成 岩相 , 分别 为压 实压 溶相 、 绿 泥石膜 一粒 间 孔相 、 长石 溶 蚀相 、 浊 沸石 溶 蚀相 、 绿 泥石 膜 一浊 沸石
1 到长 1 0 ) , 整体为低孔、 低渗储层。华庆地区处 于鄂尔多斯盆地 中西部 , 位 于伊陕斜坡 区域构造上 ( 图 1 ) 。该区三叠系延长组发育长 9 , 长8 , 长6 , 长 4+ 5 , 长3 及侏罗系等多套含油层系 , 其 中长 8 , 长6 , 长4 + 5为勘探 开发 主力层 系 。近年来 随着 鄂尔多 斯盆 地延 长组 下 部层 位勘 探 的 不断 深人 , 多 口探井 在 长 9油
砂体 主要 为三 角 洲前缘 水 下分 流河 道 沉 积 , 砂层
~
厚度 大 , 一般 为 1 5~3 0米 。砂 岩 岩 性 主 要 为 灰 色、 灰 白色 的细 粒 长 石 砂 岩 和 岩 屑 长 石 砂 岩 , 碎 屑组 分 中石 英 平 均 含 量 为 2 6 . 9 %, 长 石 含 量 为
摘
要: 通过 大量砂 岩样 品铸体 薄 片、 扫描 电镜及 阴极发 光 等资料 分析 , 华庆地 区长 9储 层砂 岩主
要 成岩作 用有 压 实压 溶作 用 、 胶 结作 用及溶蚀 作 用等 。其 中压 实压 溶作 用、 绿 泥石 膜 、 浊 沸石 、 硅 质 等胶 结作 用使 该 区长 9砂 岩 物性 变差 , 而溶蚀 作 用 , 尤 其是 长石 和 浊 沸石 的 溶蚀使 致 密储 层 的 储 渗性 能得 到 改善 , 局部 形成相 对 高孔 高渗储 层 。 华庆地 区长 9砂 岩 中存在 浊沸石 胶 结 物 , 而长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沉积体系
973项目总结一、沉积发育史晚三叠世延长期,由于印支运动的影响使得晚古生代-中三叠世的华北克拉通拗陷盆地逐渐向鄂尔多斯盆地转化。
可以说,印支运动在鄂尔多斯盆地的地史发展中是一次重大变革。
在沉积上实现了由海相、过渡相向陆相的转变,使盆地自晚三叠世以来发育完整和典型的陆相碎屑岩沉积体系。
盆地演化进入了大型内陆差异沉积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时期,结束和取代了晚古生代以来克拉通坳陷的发展历史。
上三叠统延长组是在鄂尔多斯盆地坳陷持续发展和稳定沉降过程中堆积的以河流-湖泊相为特征的陆源碎屑岩系,它的发展和演化客观记录了这个大型淡水湖盆从发生、发展到消亡的历史。
湖盆发育到延长组第三段(T3y3)初期达到鼎盛,湖进范围可到达盆地北部横山-乌审旗一线。
之后,随着河流的不断注入充填,湖盆走向萎缩。
晚三叠世是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形成的重要时期,沉积体系发育完整,地层出露良好,是观察、研究陆相沉积的典型地区。
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主要为一套灰绿色、灰色中厚层-块状细砂岩、粉砂岩和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组成的旋回性沉积。
下部以河流相中-粗砂岩沉积为主,中部为一套湖泊-三角洲-河流相砂泥岩互层,上部为河流相砂泥岩沉积。
在区域范围上,以北纬38°为界,北粗南细,北部厚100~600m之间,南部厚700~1000m之间。
延长组与其上下相邻地层均为平行不整合接触,反映了它沉积时盆地基底稳定。
上三叠统延长组第一段(T3y1)沉积之后,盆地地形出现明显分异,以志丹-甘泉-宜川沿线为枢纽,南部以明显的斜坡向盆地内部倾没,坡度为0.0012,北自马家滩、定边,南至旬邑、铜川,东起延安、黄陵,西达环县、镇原,面积约4×104km2的范围为深湖盆地区,形成厚度达300~400m的深湖相沉积。
枢纽线以北地区为一地势平坦的台地,地形梯度小于0.0003。
北薄南厚的稳定变化,亦表明沉积速率的近似。
为方便生产,长庆油田按油气情况及岩性、电性特征将延长组自上而下划分为10个油层组.二、主要的沉积体系1.冲积扇沉积体系鄂尔多斯盆地的扇积物主要分布在山前露头剖面的底部。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三叠系长6油层组低渗透储层研究
长组长 6 油层组在庆阳、 固城 、 合水地 区发育规模较 大 的浊积岩“。在湖盆稳定沉降期 , 育了三角洲 发 前缘水下分流河道、 口砂坝以及半深湖中的浊积 河
图 1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 上三叠统延长组 长 6沉积相 ( 夏青松等 ,0 7 改动 ) 20 有
3 岩石学 特 征 根据岩心观察和岩石薄 片鉴定 , 研究 区长 6以
2 0 年第 2 期 08 3
内 蒙 古石 油4 r L- -
13 O
鄂尔多 斯盆地陇东地区 三叠系 油 长6 层组低渗透储 层研究
尚 凯 赵 信 巩 联 浩 余 小 雷 李 杰 , , , ,
(. 1 西安石油大学 油气资源学院 , 陕西 西安 70 6 ;. 1 0 5 2 长庆油 田分公 司第六采 油厂 , 陕西 定边 780) 1 60
得 尤 为重要 。
表 1 鄂尔多斯盆地长 4 一长 6 +5 地层划分
动力及物源条件下形成的砂体物性 具有很大的 区 别。 水下分流河道等砂体沉积时水动力作用强 , 则砂 岩 的粒 度 比较 大 , 颗粒 大 多以支 架 排列 。 粒粒径 与 颗 孔 隙大 小相关 。 粒径 越大 , 透率 就越 大 。 渗 而且 沉积 物通常磨圆度高、 分选好 , 具有相对较高的结构成熟 度。 粘土杂基含量低 , 具有很高的初始孔隙度。 若水 动力 减 弱 , 粒变 细 , 选 变 差 , 孔 隙 度 和渗 透 率 颗 分 则 随着 粒度 的减 小 而降低 , 会形 成 低渗透 储 层 。长 6 就 的储 集 砂 岩 中浊 积 扇 的形 成 受 控 于古 地 貌 , 积 砂 浊 体储 层具 有较 好 的 油源 和盖 层 ,有利 于油 气 藏 的形
收稿 日期 :o 8 7 2 2 0 一O —1
特低渗
特低渗透油藏开发基本特征0 引言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低渗透及特低渗透油气资源十分丰富。
为了研究特低渗透油藏开发基本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长6油藏为例,展开对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及地质特征分析。
1 储层的分类及特低渗储层的特征1.1 储层的分类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储层的划分标准并统一。
我国一般将渗透率在50mD以下的油藏称为低渗透油藏。
按照不同的标准,油藏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1~2】。
按渗透率按渗透率为标准划分低渗透率储层是目前国内外较为常用而且比让认同的方法。
以渗透率为基本标准,结合微观结构参数、驱动压差、排驱压力、储集层比表面积、相对分选系数、变异系数,将低渗透储层划分以下6类。
○1类(一般低渗透):油层渗透率为10~50mD,这类储层的主要特点是,主流吼道半径较小,孔喉配位低,属中孔、中细组合型的油层,驱动压力低,流动能力较差,开采较容易。
○2类(特低渗透):油层渗透率为1~10mD,这类储层的平均主流吼道半径小,孔隙几何结构较前者为差,相对分选系数好,孔喉配位低,属中孔微喉、细喉组合型的油层。
驱动压力大,难度指数大,比表面积大,储层参数低,不易开采。
○3类(超低渗透):油层渗透率为0.1~1mD,这类储层的平均主流吼道半径小,孔隙几何结构差,相对分选系数好,孔喉配位低,属小孔微喉组合型的油层。
驱动压力大,流动能力差,比表面积大,吸附滞留多,水驱油效率低,开采难度大。
○4类(致密层):油层渗透率为0.01~0.1mD,油层表面性质属亲水,驱油效率低。
○5类(非常致密层):油层渗透率为0.0001~0.01mD,这类储层的显著特点是中值压力高,是非常差的储层。
○6类(裂缝-孔隙):储层特征是在测试样品上肉眼是看不出裂缝的,岩石非常致密。
按启动压力分类基于启动压力梯度对低渗透砂岩储层进行分类的方法,是为了全面反映低渗透储层的渗透特征。
通过室内岩心实验表明,启动压力梯度与渗透率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不同储层渗透率的启动压力梯度变化熟料级别不同,具体划分如下:○1类:启动压力梯度变化率的数量级是10-4,渗透率范围是8~30mD。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低渗透岩性油藏主控因素及其分布规律
第 1 9卷 第 3期 20 0 7年 o1 9 N O 3 .1 .
Se . 2 7 p 00
LI TH OLOGI RESERVOI C RS
文 章 编 号 :6 38 2 (0 7 0 —0 10 1 7 —9 6 2 0 ) 30 0 -6
藏 的 形成 主要 受优质 烃 源岩 、 有利 储 集砂 体 的控制 , 期 建设性 的 成岩作 用及构 造作 用 对储 层 的 改 后
善 具 有 重 要 的 意 义 , 7过 剩 压 力 为 油 气运 聚 的 主 要 动 力 , 沉 积 环 境 、 层 特 征 、 源 条 件 和 储 盖 长 受 储 烃 组 合 等 方 面 的 影 响 , 要 发 育 东 北 曲 流 河 和 西 南 辫 状 河 2种 三 角 洲 沉 积 模 式 , 角 洲 前 缘 水 下 分 流 主 三
7 02 ) 1 0 1
摘 要 : 尔多斯 盆地是 一 个 大型 中生代 内陆坳 陷型 盆地 , 鄂 油气 资源丰 富 。主 力含 油层 系三 叠 系延
长组发 育一 套 湖泊~ 三 角 洲相沉 积 , 油藏 为典 型 的岩 性 油藏 , 集 条件 较 差 , 层 非 均质 性 强。 油 储 储
河道 和 河 口坝是 延 长组 油藏形 成 的最 为有 利 的沉积 相 带 。
关键 词 : 低渗 透 ; 岩性 油 藏 ; 主控 因素 ; 分布 规律 ; 尔多斯盆 地 鄂
中 图 分 类 号 : E 2 , T l2 3 文 献标 识码 : A
The m a n c n r li a t r n s r b to f l w e m e biiy i o t o lng f c o s a d dit i u i n o o p r a lt
211004392_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气藏水平井开发技术难点研究
182就目前形势来看,鄂尔多斯盆地气藏主要包含两大类,其地质复杂程度较高,水平井开发技术虽已在鄂尔多斯气藏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单井产能攻关方向却有待清晰。
基于此,本文将对该内容进行针对性探究,为降低低渗透气藏开发风险,提高单井产能奠定良好基础。
1 鄂尔多斯气田概述鄂尔多斯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东部,既属于沉积盆地也是一个巨型地下水盆地,总面积为37×104km 2。
在鄂尔多斯盆地中,主要分布着两种生物气藏,其一是以苏里格气田为代表的上古生界气藏,就实际已经探明的气田区域(苏里格、子洲、神木等)来说,聚集了大量的油气,即为我们所说的岩性油气藏。
其中苏里格气田蕴藏着丰富的地质储量,目前已经探明的地质储量远超3.17×108m 3,一跃成为我国陆地上排名第一的气田。
详细来说,上古生界气藏的显著特征如下,第一,烃源岩发育度好,具有较高的成熟度,并具有广覆式生烃特点,提供了丰富的源岩基础加快了油气藏的形成。
第二,有较大的存储空间,砂岩分布呈现连片叠加形式。
第三,具有优异的生储备配合条件,包含多种类型的成藏组合,如自生自储式成藏组合、下生上储式成藏组合。
第四,在沉积和成岩的共同作用下,导致有效储层缺乏良好的连通性。
第五,在整体低渗透条件下,高渗富集区带随之发育。
2 水平井开发技术2.1 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主要分为上古生界气藏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和下古生界气藏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两大类。
其中,下古生界气藏水平井的主要包含以下技术内容:在了解分析随着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地质模型的修正,并在制定钻进方案的同时,构建随钻地质模型。
与此同时,还需依据小层边界沿线对钻头的空间位置进行精准判断,完成层斜角变化的岩性边界的预测;此外,需依托于随钻伽马、钻时等对比方式完成轨迹调整的综合信息分析法。
2.2 水力喷砂体积压裂技术该技术借助多喷射器完成同时喷砂,射孔簇数的转变也由此达成,在此过程中,携砂通道也会从油管转变为环空,而且选择的注入方式多为油管小排量补液和套管大排量加砂,再加上防反键喷射器和新型钢带式风格器的帮助,高压高排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气藏水平井开发技术难点研究余亮 邓明 郭田超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油气勘探公司 陕西 延安 717300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含气层系较多,且其非均质性相对较强,具有明显的低压力,低丰度以及低渗透的“三低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油_气_煤成藏机理及分布规律
第10卷 第29期 2010年10月1671 1815(2010)29 7123 06科 学 技 术 与 工 程Sc i ence T echnology and Eng i neer i ngV o l10 N o 29 O ct 2010 2010 Sci T ech Engng地球科学鄂尔多斯盆地油、气、煤成藏机理及分布规律丛 琳 李文龙(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庆163318)摘 要 鄂尔多斯盆地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石油分布在侏罗系和三叠系地层中,侏罗系油藏受侵蚀河谷控制,三叠系的油藏受三角洲沉积体系控制;天然气分布在上、下古生界,河流 三角洲沉积体系控制上古生界天然气分布,古风化壳岩溶潜台控制了下古生界天然气的分布;煤分布在石炭 二叠系、三叠系和侏罗系,构造转折期和古气候控制了聚煤期。
石油、天然气和煤在盆地中呈现规律性叠置,不同构造单元叠置的样式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为降低勘探成本,应进行石油、天然气和煤综合勘探思路。
关键词 石油 天然气 煤 鄂尔多斯盆地 成藏机理 分布规律中图法分类号 P618.13; 文献标志码A2010年6月21日收到,8月5日修改国家油气重大专项课题(2008ZX05007 03)资助第一作者简介:丛 琳(1983 ),女,黑龙江大庆人,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沉积学与石油地质学。
E m ai:l congli ndq @163.co m 。
鄂尔多斯盆地为一大型多旋回克拉通沉积盆地,该盆地构造格局划分为伊盟隆起、陕北斜坡、渭北隆起、晋西褶曲带、天环坳陷和西缘逆冲带六个构造单元[1]。
盆地内蕴藏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2 5],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油、气、煤矿产资源共存的盆地之一,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地质学者对该盆地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矿种资源的成藏理论和勘探方法作了大量研究[6 14],但尚未将油、气、煤纳入一个系统中进行综合研究,本文通过鄂尔多斯盆地石油、天然气和煤成藏因素分析,讨论油、气、煤的分布规律性,为进一步综合勘探提供思路。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暴性水淹分析及对策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暴性水淹分析及对策X范全军,张 玲,刘景霞,白雪峰,雷晓银,刘贵山(吴起采油厂,陕西延安 717600) 摘 要:鄂尔多斯盆地低渗透油藏物性差,产能低,储层有裂缝。
在开发过程中,由于未处理好裂缝方位与注采连线之间的关系、断层导水以及低渗油藏底水锥进问题,导致部分油井暴性水淹。
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调研,本文提出了解决油井暴性水淹的措施,以期达到稳油控水,提高采收率的目的,从而保证油藏开发的整体经济效益。
关键词:低渗透油藏;暴性水淹;优化井网;裂缝方位;导水断层;底水锥进 中图分类号:T E348(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4—0138—031 鄂尔多斯盆地及油藏特征介绍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地跨陕、甘、宁、蒙、晋5省区,勘探面积32×104km2。
从盆地整体构造特征看,西降东升,东高西低,非常平缓,每公里坡降不足1°。
从盆地油气聚集特征讲是半盆油,满盆气,南油北气、上油下气。
具体讲,面积大、分布广、复合连片、多层系。
该盆地经过多年勘探发现,是寻找新油(气)田、建设大油(气)区颇有远景的有利地区。
“十五”期间鄂尔多斯盆地是CNPC增储上产的主战场。
经过多次资源普查与评价,该盆地确定的石油资源总量近百亿吨,其中三叠系占76.42%,如果这些储量能够得到高效开发,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相当大的。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油藏油层物性差,产能低,储层有裂缝,吸水能力较强,具有非达西渗流特征;平面非均质性强,原始地层压力低,地饱压差小,天然能量贫乏,启动压力梯度较大。
2 对鄂尔多斯盆地油藏采用的开发方式因于油层致密、渗透率低,即使存在水体也很难发挥作用,况且油藏普遍仅存在很小的水体或没有水体。
其次,低渗透油田由于物性差、自然产能低或无自然产能。
一般情况,低渗透油藏难以获得工业开发价值。
通过国内外油田开发实践,目前“先压裂改造后人工水驱”方式是油田开发最有效的开发方式,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油藏,亦采用“先压裂改造后人工水驱”方式。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成藏机理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成藏机理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中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其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对于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延长组作为盆地内的一个关键含油层系,其低渗透、致密岩性的特点使得油藏的成藏过程复杂且难以预测。
研究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成藏规律,还可为类似盆地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从地质背景、成藏条件、成藏过程和成藏模式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成藏机理进行全面分析。
通过详细的地质背景介绍,为后续的成藏条件和成藏过程分析奠定基础。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深入剖析成藏条件,包括烃源岩、储层、盖层以及运移通道等关键因素。
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油藏的成藏过程,揭示油气在致密岩性储层中的运移、聚集和保存机制。
总结提出适用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透致密岩性油藏的成藏模式,为后续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鄂尔多斯盆地及类似盆地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中国油气工业的持续发展。
二、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位于中国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大型内陆沉积盆地,具有独特的构造和沉积演化历史。
盆地内部构造相对简单,主要由一个向北倾斜的大型单斜构造和一些次级褶皱组成。
这些构造特征使得盆地的沉积体系呈现出明显的南北分异性,南部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北部则以湖泊相沉积为主。
在延长组沉积时期,鄂尔多斯盆地处于湖盆扩张阶段,湖泊广泛分布,形成了一套巨厚的陆相碎屑岩沉积。
这套沉积体系以河流-三角洲-湖泊相沉积为主,其中河流相沉积主要发育在盆地的南部和西南部,三角洲相沉积则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中部和北部,湖泊相沉积则广泛覆盖在盆地的中心区域。
鄂尔多斯盆地的岩石类型多样,主要包括砂岩、泥岩、页岩和碳酸盐岩等。
浅谈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的成藏机理
浅谈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的成藏机理苏里格气田是上、下古生界含气层系叠合发育区,天气生成、运移和保存条件较好。
气源岩主要为石炭二叠系海陆过渡相至陆相的含煤地层,天然气为高成熟裂解气,苏里格气田处于就近运移的指向带上,条件非常利于天然气富集,并且地质构造没有对天然气构成影响,砂体的储集物性横向非均质性很强,有一定的规律。
成藏条件皆成大型化发育,源储紧密接触是大型化成藏的基础。
天然气大型化成藏的重要条件是源灶埋藏期规模储蓄能量,抬升规模排气。
它表现为岩性气藏集群式成藏,总体规模大。
一、成藏基本条件苏里格气田气藏压力为低压原因是埋藏深及沉淀配置、构造演化和油气成藏几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苏里格气田经历了气藏压力逐渐降低的演化过程。
1、气源岩与储集层苏里格气田属上古生界含气系统天然气。
来源比较单一。
苏里格气田与附近的烃源岩生气强度分布于18@108-40@108立方米/平方公里之间,处于生气高峰期具备形成中型气田的烃源岩条件。
下石盒子组底部的盒砂体和山西组上部的山砂体构成了苏里格气田主力层。
中粒层、含砾层石英砂岩构成了盒山段储层,储层空间以各种类型次生溶孔为主。
2、盖层100米以上的稳定的河漫湖相泥质岩构成了上古气藏的区域盖层。
覆泥岩及上倾方向致密泥岩为藏的直接盖层及侧向提供了良好的封堵条件,形成了较强的封盖能力,形成了良好的盖层。
苏里格气田大型岩性气藏体系的基础地质条件的形成得益于丰富的烃源岩、近南北展布的带状砂岩体、广厚的区域盖层以及分流间湾、支间洼地、河漫相泥岩等致密砂岩的遮挡。
二、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1.生、排烃特征受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至中生代连续沉降沉积特征的影响,苏里格及邻区的烃源岩热演化为连续过程。
烃源岩在快速埋藏期溫度达到80-90e(Ro-0.6%-0.8%开始生气,整个侏罗纪时期由于沉降缓慢,烃源岩未达到生气高峰,生成的天然气较少;而在快速埋藏期恰好与热异常事件相对应。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已进入高成熟阶段,气田进入生、排气高峰期,从烃源岩生气的整个过程看,均有天然气的生成与排出,生气期主要在K1时期。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特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特征及成因
于盆地 的 中部 和 盆地 的西南 部 。其岩 石 的孔 隙度 一 般 为 1 左 右 , 透率 一 般 小 于 1 × 1 。 t , 0 渗 0 0 。 m。 属 ‘ z 于典 型 的低孔 特低 渗透 砂岩储 层 ( 李凤杰 等 ,0 5 。 2 0 )
由于沉 积 、 岩 和后 期构 造作 用 的影 响 , 成 使得 特低 渗
上三叠 统延 长组 是鄂 尔多斯 盆地 的主要含 油层
位, 目前投 入开 发 的安 塞 油 田、 安 油 田 、 长油 矿 靖 延 以及西 峰油 田都 是 开采 该 主 力 油层 地应 力状 态 的构造 流体 与热
事 件等 方 面进 行 了许 多研究 ( 战利等 ,9 4 2 0 ; 任 1 9 ,0 6 孙 少华 等 ,9 7 吴冲龙 等 ,9 7 王双 明等 ,9 9 张 19 ; 19 ; 19 ;
一
致 , 中一 组 裂 缝 受 到 抑 制 , 育 程 度 较 差 。因 此 , 每 个 构 造 时 期 主要 发 育 有 一 组 单 剪 裂 缝 , 两 期 构 造 作 用 其 发 在 在
下 , 要 表 现 为 两 组 正 交 的裂 缝 系统 。 主
关 键 词 : 缝 ; 布 特 征 ; 因 ; 长组 ; 尔 多 斯 盆 地 裂 分 成 延 鄂
中部 的靖 安 一 安 塞 地 区 主要 为 东 西 向 和 南北 向 两组 正 向正 交裂 缝 , 在 盆 地 西 南 部 的 陇 东 地 区 主 要 为 北 西 一 南 东 而
向 和北 东 南 西 向两 组 斜 向正 交 裂 缝 , 们 主 要 在 侏 罗 纪 末 期 和 白 垩 纪 末 期 一 古 近 纪 形 成 。 侏 罗 纪 末 期 , 北 西 它 在 西 一 南 东 东 方 向水 平 构 造 挤 压 为主 的应 力作 用 下 , 以 形 成 东 西 向 和 北 西 一 南 东 向 共 轭 剪 切 裂 缝 ; 垩 纪 末 期 一 可 白 古近纪 , 在北 北 东一 南南 西 方 向 水 平挤 压 应 力 场 作 用 下 , 以 形 成 南 北 向 和 北 东 一 南 西 向 共 轭 剪 切 裂 缝 。但 由于 可 受 沉 积 和 成 岩 作 用 造 成 的 岩 层 强 烈 非 均 质 性 的影 响 , 同一 时 期 的 两 组 共 轭 剪 切 裂 缝 的 发 育 程 度 在 不 同 沉 积 体 系 不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低渗油藏地质研究现状与思路
一、三叠系延长组地质开发概况
3.油层地质开发特征 油层地质开发特征
油层中的胶结物以酸敏矿物(如绿泥石、 ④油层中的胶结物以酸敏矿物(如绿泥石、浊沸石和方 解石等)为主,水敏矿物较少, 解石等)为主,水敏矿物较少,主要是自生水云母及伊蒙混 层; ⑤油层压裂投产和早期注水开发效果较好; 油层压裂投产和早期注水开发效果较好; ⑥油层启动压差及驱替压力梯度大; 油层启动压差及驱替压力梯度大; 油层含天然裂缝, 易沿砂体轴向形成裂缝水串, ⑦ 油层含天然裂缝 , 易沿砂体轴向形成裂缝水串 , 增 加了注水开发的难度; 加了注水开发的难度; 油井见水后, 采液、 采油指数下降, ⑧ 油井见水后 , 采液 、 采油指数下降 , 导致油田中后 期稳产难度加大。 期稳产难度加大。
储 层分类 特 高孔特 高渗储 层 高 孔高渗 储层 中 孔中渗 储层 低 孔低渗 储层 特 低孔特 低渗储 层 超 低孔超 低渗储 层 孔 隙度( %) ≥ 30 30~25 25~15 15~10 10~5 <5 渗 透率( ×10 -3 µm2 ) ≥ 2000 2000~500 500~50 50~10 10~1 1~0. 1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区划图
一、三叠系延长组地质开发概况
2.勘探开发历程 勘探开发历程
三叠系延长组油层是盆地内最早在盆地东部浅油层区进 行石油钻探开采的含油层系。 由于延长组油层致密, 行石油钻探开采的含油层系 。 由于延长组油层致密 , 渗透率 属于典型的低渗油藏,勘探开发周期长。 低,属于典型的低渗油藏,勘探开发周期长。 1966年在盆地西部马探 年在盆地西部马探5 ①1966年在盆地西部马探5井第一次采用压裂改造措施获 自喷工业油流,使马家滩低渗砂岩油藏具备了工业开采价值。 自喷工业油流 , 使马家滩低渗砂岩油藏具备了工业开采价值 。 1970年长庆油田大会战 确定了“ 压开延长组、 年长庆油田大会战, ② 1970 年长庆油田大会战 , 确定了 “ 压开延长组 、 改造 低渗透”的开发延长组油层的思路。 低渗透”的开发延长组油层的思路。 20世纪 80年代中后期 世纪80 年代中后期, ③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 , 随着对低渗油藏认识的不断加 深和配套技术的逐步完善创新, 深和配套技术的逐步完善创新 , 才陆续成功的勘探开发了安 塞、靖安等大油田, 靖安等大油田, ④直到21世纪初才在陇东发现了亿吨级西峰大油田。 直到21世纪初才在陇东发现了亿吨级西峰大油田。 21世纪初才在陇东发现了亿吨级西峰大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本溪组气藏地质特征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本溪组气藏地质特征本文通过查阅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的一些相关文献,从地层、沉积、生储盖、分布及富集控制因素等方面对盆地东部本溪组的气藏地质特征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主要目的是想要对盆地东部本溪组的地质特征能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对气藏的分布和富集规律较为整体的把握。
标签:鄂尔多斯;上古生界;本溪组;地质特征前言鄂尔多斯盆地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上古生界天然气最富集的一个含油盆地,已发现了榆林、米脂、子洲、神木、大牛地等多个具有工业气流的气田,是目前西气东输的主要气源地之一。
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的本溪组和山西组地层,在近年来的勘探中表现出良好的前景,尤其是在本溪组顶部的本 1 段和山西组底部的山2 段,天然气富集高产,储量面积大,丰度高,是上古生界主要勘探的目的层之一。
本文通过对地层、沉积、生储盖、气藏及分布特征等方面的描述,主要目的是想要对盆地东部本溪组的地质特征能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了解,对气藏的分布和富集规律较为整体的把握。
1 地层特征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自下而上发育了石炭系-二叠系的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 6 套地层,总沉积厚度约700m[1]。
本溪组不整合覆盖奥陶系风化壳之上,顶部以稳定的9#煤层与太原组区分,底部为分布广泛的铁铝质岩层,中间主要为灰黑色泥岩和砂岩互层。
沉积旋回以反旋回为主,内部存在小的正韵律。
以沉积旋回的变化是划分地层的基础,可以将本溪组自下而上划分为两个层段:本 2 段和本 1 段,这是目前被普遍接受的划分方案。
本 1 段属于晋祠段,主要石油砂、煤层与泥岩构成的多组沉积旋回,潮道砂体与泻湖泥坪交互叠置,反映多次海侵和海退。
更加细致的可将其自上而下划分为9#煤层、吴家峪灰岩层(扒楼沟)、晋祠砂岩层。
本 2 段主要是灰色泥岩、灰色粉砂岩及煤层。
底部为铁铝岩层,上部为畔沟灰岩(张家沟)。
早些时期也将铁铝岩层定为湖田段,畔沟灰岩定为畔沟段。
由于这两套地层较为致密,通常认为其是下部奥陶系风化壳的盖层。
鄂尔多斯盆地特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压力敏感性及其开发意义
鄂 尔 多斯 盆 地 特 低渗 透 砂 岩 储 层 裂缝 压 力 敏 感 性 及 其开 发 意义
曾联 波 , 史成恩 王永康 李书恒 万晓龙 崔攀峰 , , , ,
( .中国石油 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 室 , 1 北京 124 2 0 29; .中国石 油大学资源 与信息学 院, 北京 12 4 3 0 2 9; ,长庆油 田分公 司, 西安 7 0 2 ) 10 1
围压来 测 定不 同围压 下 的渗透率 变化 。实验 岩样 取 自鄂 尔多斯 盆地 陇东地 区上 三叠统 延长 组长 8油层
15 . 9 8 8~16 . 9 3 5m深度 的 厚层 细 粒 岩屑 长 石砂 岩 ,
透率为 1 182X1 ~ m 。实 验时 , 1 .7 0 首先 将 岩心 加 工 成直 径 为25c 长 度 为 5~ . m 的 圆柱 状样 . m、 7 5c
[ 摘要 ] 为了分 析特低 渗透砂 岩储层高角度裂缝的压 力敏感性 特征 , 对鄂尔 多斯盆地 陇东地 区延长组 特低
渗透砂岩储层 基质岩样 、 含天然裂缝岩样 和含人造裂缝 岩样进行 了对 比实验 。实验结果表 明 , 特低渗 透砂岩 储层裂缝的压力敏感性 十分明显 , 在无 裂缝 时基 质岩块 为 中等程 度敏感性 , 含裂缝 时为强压力敏感 性 。裂缝
品, 测量岩样的几何尺寸和岩样的于重 , 测定岩样的
氮气 渗 透率 。再将 岩 样 用 模 拟地 层 水 真 空 饱和 , 测
定其湿重, 计算其孔隙度 。然后 , 将岩样放人岩心夹 持器 , 用模 拟地 层水 进行 驱替 , 待压 力稳定 后测 定其 盐水渗透率 。再用煤油驱替 , 建立束缚水饱和度 , 并 测定 在不 同有效 压力条 件 下岩样 的 油相渗透 率 。实
论低渗透储层的分类与评价标准——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例
wee dvd d it o rt p sa d f u u —y e . Th o r t p s icu e lw e m e bl y rs r or ( ) r iie n o f u y e n o rs b t p s e f u y e n l d o p r a i t e e v i I , i e talw e me b l y r sr or (I , s p rlw e m e b l y r s r or ( I) a d tg t r s r or ( V ) x r-o p r a i t e e v i I) u e -o p r a it e e v i II i i n ih e e v i I .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储层300余决压汞样品260余块铸体及100余块图像孔隙分析结果参考前人关于碎屑岩储层特别是低渗透储层的划分标准文章将低渗透砂岩储集层分为4类4个亚类4类即低渗透层i类特低渗透层类超低渗透层类致密层类其中特低渗透层和超低渗透层是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的主要储层类型故又根据孔隙结构特征物性特征以及油层厚度的常用划分标准等将二者各细分为2个亚类
结果 , 考前 人 关 于碎 屑岩储 层 特别是 低 渗透储 层 的划 分标 准 , 参 文章将 低 渗透砂 岩储 集 层分 为 4类
4个亚类 , 即低 渗 透层 ( 4类 工类 ) 特低 渗 透层 ( 、 Ⅱ类) 超低 渗透层 ( 、 Ⅲ类) 致 密层 ( 、 Ⅳ类 ) 其 中特低 , 渗 透层 和超低 渗 透层是 鄂 尔多斯盆地 三 叠 系延 长组 的 主要 储 层 类型 , 又根 据 孔 隙结构 特征 、 故 物性 特征 以及 油层 厚度 的 常 用划 分标 准等将 二 者各 细分 为 2个 亚类 。 关键 词 : 渗 透 ; 层 ; 低 储 分类 ; 准 ; 尔多斯 盆地 标 鄂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研究
1 区域 地 质 概 况
鄂尔 多斯盆地 北 以阴山 、 大青 山及狼 山为界 , 南 至秦岭 ; 西起贺 兰 山、 盘 山 , 到 吕梁山 , 六 东 总面
积 0 3 ×l 。 m . 2 O k 。其 大地 构 造位 置 属华 北 地 台
V 1 5 o6 o 3 N . .
De . 0 8 c2 0
[ 章编 号 ]1 7 7 7 20 )60 8—7 文 6 192 (0 80 —6 60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三 叠 系 延 长 组 油气成藏条件及主控 因素研 究
窦伟 坦 侯 明才 陈洪德 董 桂 玉
(. 都理 工 大 学 沉 积地 质研 究 院 , 都 6 0 5 ; . 国 石 油 长庆 油 田分 公 司勘 探 部 , 安 70 2 ) 1成 成 10 9 2 中 西 10 1
第 6期
窦伟 坦等 : 尔 多斯盆地 三 叠 系延 长 组油 气成 藏条件及 主控 因素研 究 鄂
・6 7 ・ 8
层 , 究 区域 构造 , 研 总结 构 造分 布 规律 ; 同时 根 据
岩性 的压 实率计 算 压 实 程 度 , 测 压 实构 造 的分 预 布规律 , 合 出油或见 油气 显示 井点 预测油 气藏 。 结 在钻井 较稀 的地 方 , 根据 钻 井 程 度较 高 的区 块 的
于鄂 尔多斯 盆地延 长 组 油藏 类 型 多样 、 藏 勘探 油 难度较 大 , 并且 对 成 藏 的条件 和控 制 因素 的基本 问题 的认 识不 够深 入 , 接影 响到 该层 位 油 藏 的 直 勘探进 程和探 勘成 功率 的提 高 , 因此 , 本文 在前人 研 究成 果 的基 础 上 , 合 研 究 区基 础 资料 , 结 深 入分析鄂 尔多斯 盆地三 叠系延 长组油 藏的成 藏
试论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岩性油藏分析的几项地质关键技术
rc e tr , e u n es a ga h f o t e t c sl ebs ,sq e c n l s T eeg oo c c - ok t ue sq e c t t r yo ni na f i k a n e u n ea dpa . h s elg a t h x r i p c n l ae a i y il e nq e wi t eas nf a t a ns d igac mua o ue rlh lgcrsror Go drsl aeb e iu s l a g icn r i u yn cu l in rls too ee i. o e t h v en l k i i pt t t o f i i v s us
Hale Waihona Puke 组合 规律 等 , 通过 在鄂 尔多斯 盆地 延 长组岩 性 油藏 的 实际 应 用取 得 了较好 的 效果 , 些 地质 分析 技 这
术对 于 深入研 究 岩性 油藏 成藏 规律 具 有重要 的 实用价值 和 广 泛应 用前 景 。
关键 词 : 岩性 油藏 ; 盆地 属 性 ; 石组 分 ; 岩 岩石 结 构 ; 序 地层 ; 层 成藏 ; 长组 ; 尔 多斯 盆地 延 鄂 中图分类 号 :E 121 T 2 . 文 献标 识码 : A
Abs r c t a t:L t l g c r s r oiso iasc Ya ha g Fo mai n o eo o c i d sBai r h r c e z d b iho o i ee v r fTr si nc n r to fM s z i n Or o sn a e c a a tr e y i
试 论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三 叠 系 岩 性 油 藏 分 析 的 几 项 地 质 关 键 技 术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认识
256鄂尔多斯盆地属于延长油田勘探开发的区块,盆地内部西北高,东南低。
盆地内的油气勘探属于上个世纪初期,经过勘探开发后期,油气的产能逐渐下降,需要重新对盆地进行精细的地质研究,寻找剩余油的分布规律,不断扩大油气勘探的范围,获得更多的油气产量。
1 鄂尔多斯盆地概述鄂尔多斯盆地是一个中间下陷,边缘隆起的沉积盆地,陕北斜坡是一级构造单元,盆地的西部埋藏深度大,东部埋藏深度浅,开发的过程中采取的技术措施也存在差别。
盆地内有大小一百多个小的油田,除个别油田处于西部边缘的褶皱带上,其余均分布在陕北斜坡上。
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一个长期沉积的凹陷区域,经历完整的地质构造的演化历史,形成特殊的沉积模式,得到油气聚集的圈闭,为合理勘探开发鄂尔多斯盆地,提供地质资料信息。
形成了三叠系的内陆湖泊三角洲油藏、侏罗系的古地貌油藏等,对其进行详细的地质分析,应用现代化的勘探开发技术措施,获得最佳的油气产量,满足鄂尔多斯盆地的勘探开发的需要。
2 鄂尔多斯盆地地质特征认识针对鄂尔多斯盆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地质特征的分析,重新认识盆地的地质特征,为提高盆地的勘探开发效率,实施精细的地质研究,掌握剩余油的分布规律,采取最佳的开采技术措施,获得最佳的油气产能,满足盆地开发的技术要求。
2.1 鄂尔多斯盆地的含油气特征区域构造形成的鼻隆带,燕山运动使盆地四周持续上升,中间下沉,斜坡受到挤压应力的作用和拉伸应力的作用,使其发生变形,导致地层波浪起伏,形成了鼻状的隆起带,具有非常大的聚集空间,也是油气聚集的场所。
差异性压实作用引起的局部隆起,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物,因为沉积环境不同,沉积作用的不均匀特性,形成了不同的粒径、岩石类型及成分的差异。
相同沉积厚度的岩石,砂岩的沉积厚度大些,而泥岩的沉积厚度小些。
复合鼻状构造,是由区域构造和差异压实作用组合而成的一种地质构造类型。
也是鄂尔多斯盆地油气聚集的最佳场所。
2.2 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的研究方法为了更好地勘探开发鄂尔多斯盆地,结合油层顶部的标志层特征,研究区域的分布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长 7 、长 4十 5期是 湖盆 发展过 程 中的三大 湖侵期 , 特 别在长 7时, 湖侵 达 到了鼎盛 时期, 形成 了盆地 中生 界最好 的一套烃 源岩 ;三 大湖侵 期 之 间是 岸进 时期 , 长 8 、长 6、长 3等 时期 比较 重要 ;在 湖泊 周 围, 形成 了以东北三 角洲 和西南 扇三 角洲一 三 角洲 为代表 的三 角洲群 , 其沉
摘
要:鄂 尔多斯盆地是我 国第二大沉积盆地 ,油气资源丰富。其 中三 叠系延长组长 6 一长 8 为超低渗透砂岩 油藏 ,根据 包裹体划分油藏成藏期
次 ,在 包裹体 均一温度分析和成岩序 列分析的基础上 ,明确 了石英加大边 中的包裹体代表 了生排烃高峰 期的一次油气的充注 。埋藏分析表明 ,它们均形
中 国 化 工 贸 易
石 油化 工
Ch i n a Ch e mi c a l T r a d e
o
月
鄂 尔 多斯盆 地 三 叠 系超 低 透砂 岩成 藏 机理 研 究
李佳潼 潘志鸿 高 超 王 莎 邓晶晶
( 长江大 学地球科 学学院 ,湖北武汉 4 3 0 0 0 0 )
C a O和 Ma O , 并含 有少 量 F e O, 因此碳 酸 盐胶 结物 主 要为 铁方 解 石和 铁 白云石 。 钠长 石 中包 裹体 : 钠 长石 胶结 物 中 的包 裹体 均 一温 度 平 均 9 4 ℃, 包裹 体常发 强荧光 , 既 有盐水包 裹体, 又有烃类 包裹体 , 多孤立状 分布 。 第一种 类型 的包 裹体 , 由于石英 裂隙 一般不 切穿 石英 加大 边, 包 裹体 中 未发 现烃 类包裹体 , 且 均一温 度过 高, 与每百 米地温 梯度 为 3 . 3 ~ 4 . 5 ℃ 、 湖盆 中部 长 6 一长 8最大 埋 深 为 2 4 0 0 ~ 3 0 0 0 i n的认 识 矛 盾[ 9 1 。所 以 该 类包 裹体 为继 承性 包 裹体 , 对成 岩作 用 、成藏 期 次 的研 究不 具任 何 意 义, 其他 3 种包裹 体为成 岩包裹体 ( 3 ] 。 2 . 包 裹体 与成藏期次 关系 前 人利 用盆地 模拟 、地 球化 学等方 法进 行 了埋藏 史 、地热 史和 生 排烃 史研究 , 认 为晚侏 罗世 早期 , 鄂 尔多斯盆 地 周缘 大规模 岩浆 活 动和 盆 内构 造活动导 致盆地 经历 了一期重要 的热事件 , 延 长组烃 源岩开 始成 熟; 早 白垩 世 为延长 组最 大埋 深期 , 烃 源 岩进 入生 排 油高 峰期 , 油气 大 规模 运聚成 藏; 早 白垩世 末盆地 整体 抬升 , 遭受 剥蚀 。综 合包 裹体 均… 温度 特征 、烃类包 裹体 宿 主矿物 成岩 序 列及 成藏关 键时 刻研 究 成果可 以得 到 : 钠长 石包 裹体 均一 温度 在 3类包裹 体 中最低 , 平均 9 4 ℃, 为 早 期生 排烃 作用 的产物 , 对应 于晚 侏罗世 或早 白垩世 早期 , 宿主 矿物 主要 形 成于晚成 岩阶段 的 A期 和 B期 ; 石英加 大边包裹 体均 一温度 最高 , 平 均 l 0 4℃ , 记录 了早 白垩 世 最大埋 深 阶段 、生 排烃 高 峰期 大规 模 充注 的地 质信息 , 宿 主矿物 主要形成 于晚成岩 阶段 的 A 期和 B期 ; 含 铁碳酸 盐 包裹体 形成最 晚, 主要 形成 于晚成岩 阶段 B期 , 其 均一温 度 比石英 加 大边 中包裹 体均 一温 度 略低 , 平均 9 8 ℃, 为 早 白垩 世末 以后 抬 升降 温
中部 长 6 一长 8储层划分 为超低 渗透储层 。
二 、 低 渗 油 藏 储 层 特 征
鄂 尔 多斯盆 地延 长组 超低 渗透 储层 分布 在湖盆 中部 延长 组长 6 一 长 8 油层 组 ,沉 积类 型包括 长 6 、长 7的重 力流 沉积 、三 角洲 前缘 及 长 8三角洲 前缘砂体 ~ 1 。 1 . 储层 岩石学特 征 湖 盆 中部 地 区长 6一 长 8岩 石 的结 构 成 熟 度 中等 ,矿 物 成熟 度 较低。 长6 、7 长 石砂 岩为 主 , 岩 屑 长石 砂岩 次之 、以及 少量 岩屑 砂 岩 ; 砂岩 以细砂 岩为 主, 粉 砂岩含 量较 高, 次为 中细砂 岩 ;砂岩 的分 选性 中 好, 磨 圆度 以次棱 角状 为主 ;颗粒 支撑 , 点一 线接 触为 主 _ 6 地 质 概 况
鄂 尔多斯 盆地是我 国第二 大的 中、新 生代沉 积盆地 。晚三叠 世 , 在
东北 、西南 两大物 源控制 下, 形 成了东北 三角洲 、西南扇 三角洲一 三角 洲两 大沉积 体系 。按沉积旋 回和测 井资料将 延长组从 上到下 分为 l 0个 油 层组 , 其 沉积特 征 表 明 了整 个 湖盆 形 成 、发 展和 消 亡 的全过 程 。长
积的三 角洲平原 、三 角洲前缘砂体 大面 积分布 , 是形 成大油 田的基 础 l 。 鄂尔 多斯盆 地三 叠系延 长组 低渗 透 、特 低渗 透岩 性 油藏成 为我 国低 渗 透岩 性 油气 藏勘 探开 发 的典 型代 表 , 晚三 叠世 湖盆 中部 地 区延 长组 长 6 一长 8 储 层致 密, 一般 渗透 率小 于 l × 1 0 m ;按照 1 9 9 8 年 实施 的 中华 人 民共和 国石 油天 然气行 业标 准 《 油气储 层评 价方 法》 , 把湖 盆
成 于 晚侏 罗世 一早 白 垩世 ,为 一期 成藏 , 多个 充 注 阶段 。
关键词 :鄂 尔多斯 盆地
一
超低渗透
包裹体
油 气充注 石英裂 隙中包裹体 : 该类包 裹体均一温 度为 8 0 — 1 5 0 ℃, 平均 1 2 1 ℃, 部 分甚 至超 过 1 5 O ℃ 。包 裹体 呈 串珠状 或孤 立状 产 出, 主 要为 盐水 包 裹 体, 不 发荧光 , 石英 裂隙不 切穿加大边 。 石英 加大 边 中包 裹体 : 包 裹体 均一温 度平均 1 0 4 ℃ , 呈 串珠 状或 孤 立状产 出, 既有盐水 包裹体 , 又有烃 类包裹体 , 发 荧光 。 钙质胶 结物 中包裹体 : 包 裹体常孤 立状产 出, 均 一温度 平均 9 8 . 1 ℃ , 些 包 裹体 发强 荧 光 。对酸 盐胶 结物 进 行 电子探 针分 析 , 成分 主要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