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沉降3#号楼观测记录表
建筑沉降标准
建筑沉降标准
建筑沉降是指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地面沉降现象。
为了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建筑沉降标准。
在中国,建筑沉降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下管线沉降标准:根据地下管线的类型和功能,例如给水、排水、燃气等,制定了相应的管线沉降标准。
一般来说,给水和排水管道的沉降限值为5mm;燃气管道的沉降限值为3mm。
2. 地基沉降标准:地基沉降是建筑物沉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根据地基的不同类型,制定了相应的地基沉降标准。
例如,浅层地基的沉降限值为20mm;深层地基的沉降限值为40mm。
3. 建筑物沉降标准:建筑物的沉降限值是指建筑物沉降后对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的影响程度。
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高度等因素,制定了相应的建筑物沉降标准。
一般来说,住宅建筑的沉降限值为10mm;高层建筑的沉降限值为15mm。
这些标准一般是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和实践经验制定的,旨在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同时也可以作为建筑工程监测和评价的依据。
建筑师和工程师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当根据相关标准进行评估和控制建筑物的沉降情况。
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准及验收规范最新版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不是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预防治理措施
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预防治理措施引起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因素引起建筑物不均匀沉降的因素主要有四个方面:(1)地基土本身的不均匀性,地基土并不是单一的匀质材料,但在设计中对其作了简化假定,使其单一化理想化。
表达为土的容重r、压缩模量ES、密实度等,这样就使计算与实际有一定的误差。
因此尽管设计时计算的很认真,也并不能保证建筑物能够完全均匀沉降。
(2)施工中出现的问题由于施工时地基处理的不好,或因地质勘探不细,没有发现地下的某些不良地质现象,如暗洪、坑洞等,因而未作处理,从而引起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3)建成后使用过程中的意外影响,由于地下水管的大量漏水引起地基局部下沉,或因为临时的大量的地面堆载而引起局部下沉。
(4)建筑物的立面存在高差,另外还有相邻新建筑产生的影响等。
一般在建筑物下部,由下往上发展,呈“八”字、倒“八”字、水平及竖缝。
当长条形的建筑物中部沉降过大,则在房屋两端由下往上形成正“八”字缝,且首先在窗对角突破。
反之,当两端沉降过大,则形成的两端由下往上的倒“八”字缝,也首先在窗对角突破,还可在底层中部窗台处突破形成由上至下竖缝。
当某一端下沉过大时,则在某端形成沉降端高的斜裂缝。
当纵横墙交点处沉降过大,则在窗台下角形成上宽下窄的竖缝,有时还有沿窗台下角的水平缝。
当外纵墙凹凸设计时,由于一侧的不均匀沉降,还可导致在此处产生水平推力而组成力偶,从而导致此交接处的竖缝。
减轻不均匀沉降危害的相应措施1.处理好地基软弱地基的常用方法包括:(1)置换及拌入法这种方法包括换土垫层法、振动碎石法、深层搅拌法、旋喷法等,要求湿陷性黄土、杂填土、软弱地基的浅层不排水强度不小于20Kpa的粘性土、粉土、人工填土淤泥、淤泥质土、含水较高的粘性土、粉土、超软土地基标准贯入度小于10的砂性土,小于5的粘性土等。
(2)振密及挤密法这种方法要求地下水位以上,含水量接近最优的粘性土、砂性土、杂填土地下水位0.8m以上的杂填土、非软粘性上、无粘性土碎石土、砂土、非饱和粘性土、黄土、高填土地基杂填土及含砂较多的松散土地基。
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准及验收规范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不是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防止沉降措施
防止沉降措施1. 引言沉降是指建筑物或结构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下沉现象。
沉降会给建筑物带来严重的结构损坏甚至倒塌的风险,因此采取防止沉降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防止沉降的一些常用措施。
2. 沉降的原因在介绍防止沉降的措施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导致沉降的原因。
常见的沉降原因包括:•土壤的压缩:土壤在承受荷载的情况下会发生压缩,导致沉降。
•土层的不均匀:地下不同土层的性质和厚度不一致会导致沉降。
•地下水位变化:地下水位的变化会导致土壤的水分含量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沉降。
了解沉降的原因有助于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沉降。
3. 防止沉降的措施3.1 土壤加固土壤加固是一种常见的防止沉降的方法。
通过加固土壤,可以增加土壤的抗压能力,减少土壤的压缩程度,从而降低沉降的风险。
常用的土壤加固方法包括:•土壤注浆:通过将高压注浆机将水泥、砂浆等材料注入土壤中,增加土壤的粘结力和抗压能力。
•土壤改良:通过混入适量的粉煤灰、矿渣等材料,改变土壤的物理性质,提高土壤的稳定性。
3.2 基础加固基础加固是指对建筑物的基础进行加固来防止沉降。
基础是承受建筑物荷载的重要部分,如果基础强度不足或结构设计不合理,就容易发生沉降。
常用的基础加固方法包括:•增加基础截面积:通过扩大基础的截面积,增加基础的承载能力,减少沉降的风险。
•使用加固材料:在基础设计中使用高强度的加固材料,增强基础的抗压能力。
3.3 控制地下水位地下水位的变化是导致沉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合理控制地下水位的变化可以有效防止沉降。
常用的控制地下水位的方法包括:•地下水抽排:通过使用抽排设备将地下水抽出,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土壤的水分含量变化。
•防水措施:在建筑物周围设置防水层或使用防水材料,阻止地下水渗透到土壤中,减少土壤的水分含量变化。
4. 结论防止沉降是保证建筑物结构安全稳定的关键措施之一。
本文介绍了防止沉降的常用措施,包括土壤加固、基础加固和控制地下水位。
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准及验收规范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不是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沉降观测稳定的标准
沉降观测稳定的标准沉降观测是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对地基和土壤的沉降变化进行监测和分析,可以评估土壤的承载能力和工程结构的稳定性。
下面是沉降观测的稳定的标准和相关参考内容。
1. 沉降速率:沉降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地表或建筑物的沉降量。
工程建设中,沉降速率会影响土壤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结构安全。
通常情况下,沉降速率应保持稳定,不应出现突然的加速沉降。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地基筑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87-2008)中对不同类型土地基的沉降速率要求的规定。
2. 极限沉降:极限沉降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土壤或建筑物的沉降达到的最大值。
极限沉降的判断和评估对于工程建设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中对建筑物的极限沉降限制值的规定。
3. 沉降差异:沉降差异是指不同位置或不同时间的沉降量之间的差异。
当土壤或建筑物的沉降差异过大时,可能会导致结构的倾斜和不均匀沉降,从而影响工程的稳定性。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中对差异沉降的要求和规定。
4. 形变:形变是指土壤或建筑物由于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变形。
土壤和建筑物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形变,形变的大小和稳定性是评估工程结构安全的重要参数之一。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中对土壤和建筑物形变限制的规定。
5. 监测方法和设备:沉降观测通常使用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
监测方法的选择和设备的精度对于沉降观测的精确性和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中对沉降观测方法和设备的要求和规定。
6. 数据分析和评估: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和评估是判断工程稳定性的重要步骤。
通过对沉降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可以评估土壤和建筑物的变形情况,以及工程的稳定性。
参考内容可以包括:《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中对沉降数据的分析与评估的要求和规定。
建筑地基沉降允许值
高耸结构基础的沉降量(mm)Hg≤100
100<Hg≤200
200<Hg≤250
400
300
200
注:
(1)本表数值为建筑物地基实际最终变形允许值;
(2)有括号者仅适用于中压缩性土;
(3)l为相邻柱基的中心距离(mm);Hg为自室外地面起算的建筑物高度(m);
(4)倾斜指基础倾斜方向两端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2)砌体墙填充的边排柱
(3)当基础不均匀沉降时不产生附加应力的结构
0.002l
0.0007 l
0.005 l
0.003 l
0.001 l
0.005 l
单层排架结构(柱距为6m)柱基的沉降量(mm)
(120)
200
桥式吊车轨面的倾斜(按不调整轨道考虑)
纵向
横向
0.004
0.003
多层和高层建筑的整体倾斜Hg≤24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按照表5.3.4规定采用。对表中未包括的建筑物,其地基变形允许值应根据上部结构对地基变形的适应能力和使用上的要求确定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表5.3.4
变形特征
Hale Waihona Puke 地基土类别中、低压缩土高压缩土
砌体承重结构基础的局部倾斜
0.002
0.003
工业与民用建筑相邻柱基的沉降差
(1)框架结构
(5)局部倾斜指砌体承重结构沿纵向6-10m内基础两点的沉降差与其距离的比值。
24<Hg≤60
60<Hg≤100
Hg>100
0.004
0.003
0.0025
0.002
体型简单的高层建筑基础的平均沉降量(mm)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标准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标准1、初测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
初测应增加观测量,以提高初始值的可靠性。
2、施工阶段的沉降观测应依据施测方案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
重要建筑,可在基础完工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
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
观测次数与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
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2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和设备安装等)分别进行观测。
如建筑物均匀增高,应至少在每增加荷载的25%时各测一次。
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
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封顶后1~2月观测一次,竣工后观测周期,根据建筑物的稳定情况确定。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沉降速度≥2.0mm/d应停止施工,分析原因,采取措施。
沉降速度≥1.0mm/d应减缓加载速度并增加观测次数。
各个阶段的复测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3、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
一般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2~3次,第三年后每年一次,直至稳定为止。
观测的期限一般规定如下:砂土地基2年,膨胀土地基3年,粘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
若沉降速度小于0.01 mm/d ,根据沉降曲线分析,认为已经稳定,可以停止观测。
4、对于荷载突然增加,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水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逐日或2~3天一次的连续观测。
六、竣工验收标准《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GJ32/J18-2006)第5.0.6条规定:对建(构)筑物进行竣工验收时,地基沉降变形观测值在没有相应的规范、设计要求时,可参照本条执行。
每周期观测后,应及时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和沉降速度。
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准及验收规范
高层建筑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关键词:高层沉降观测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本人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的应用,在此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工作浅谈管窥之见。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肉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
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三篇篇一: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案一、编制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XX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8-20XX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XX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XX5、本工程施工图6、《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XX二、工程概况工程名称: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工程地址:万州周家坝建设单位:XX第一人民医院设计单位:XX艺术设计院有限公司勘察单位:XX公司监理单位:XX公司施工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本工程位于万州区周家坝街道流水村2-3组(心连心广场对面),万州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住院综合楼总建筑面积为27924.52㎡,总建筑高度78.1m,地上19F,地下1F,框剪结构。
三、观测目的、原则及观测点布置3.1.观测目的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
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安全监测,以便及时掌握变形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保证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运营期间均安全有效。
3.2.观测原则1.参照设计图纸;2.建筑物的四角极大转角处;3.高低层建筑物、纵横墙的交接处两侧;4.建筑物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
3.3.观测点布置观测点的布置:观测点设在房屋周边各大角,长边增设观测点,观测点数不少于6点。
为了便于观测,沉降观测点布置于通视好的墙上,以减小搬动仪器的次数而造成的误差叠加。
沉降观测点置于相对标高+0.700处,以便观测方便。
观测点采用20钢筋制作,采用后植筋锚固方式埋入结构柱内,为了保证观测点牢固性,埋入深度不小于100,外露部分长度为60,上端焊圆形铁球以便观测,并涂上防腐漆,如右图所示。
根据观测原则要求,共布置4个沉降观测点,具体点位见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附图)。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地基沉降问题的处理分析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地基沉降问题的处理分析发布时间:2022-07-30T02:09:17.631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2年37卷3月6期作者:钟晓杰[导读] 在房屋建筑的具体施工中,基础施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关系到项目的整体质量。
钟晓杰身份证号:3702831991121589** 山东临沂 273300 摘要:在房屋建筑的具体施工中,基础施工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关系到项目的整体质量。
一般会超过地表的标土,对上部结构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而全部的承重都是由墙体和圆柱结构来进行。
因此,我们在建造的时候,必须要对它的承载能力和强度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采取相应的施工措施,确保它能够满足建筑的使用要求。
关键词:施工;基础沉陷;治理随着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施工规模的扩大,建筑物的沉降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因此,建筑设计与建造单位必须对导致建筑物沉陷的多种因素进行深入的探讨。
根据建筑物的沉降特点,从前期地质勘察、科学设计、科学施工到沉降监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在施工过程中对建筑物进行了沉降控制,以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提高了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要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负责。
1、引发沉降缝的主要原因按裂缝形态划分,竖向裂缝、斜裂缝和横向裂缝三种类型。
对比分析了三点裂纹对结构整体性能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由于建筑物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使得房屋结构中的框架也会因沉降而发生变形。
不同的外力对墙体的抗剪强度有很大的影响。
简单来说,以往的衰减节理与基础沉降有着直接的联系。
即,裂缝的最高点为基础沉降的最高点,而最低点则在沉降的交叉点。
对影响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收缩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其主要特点是地基工程建设中的土地质量差别很大。
在施工中,由于土体的受压变形,造成了基础的非均匀性减小,造成了建筑物的不均匀性,对建筑物的结构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建筑物外墙的表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沉降导致的危害以及具体的测定由于地基土的受压,在受自身重力和外加应力的影响下,会产生一些解。
怎样确定沉降观测的精度等级
怎样确定沉降观测的精度等级2010-04-12 08:50:59| 分类:默认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怎样确定沉降观测的精度等级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复杂而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工程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原有的状态,并且对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层的变形。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结合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的实践,阐述了沉降观测的方法和意义。
一、沉降观测的实施(一)工作基点和观测点标志的布设工作基点(以下简称基点)是沉降观测的基准点,应根据工程的沉降施测方案和布网原则的要求建立,而沉降施测方案应根据工程的布局特点、现场的环境条件制订。
依据工作经验,一般高层建筑物周围要布设三个基点,且与建筑物相距50m至100m间的范围为宜。
基点可利用已有的、稳定性好的埋石点和墙脚水准点,也可以在该区域内基础稳定、修建时间长的建筑物上设置墙脚水准点。
若区域内不具备上述条件,则可按相应要求,选在隐蔽性好且通视良好、确保安全的地方埋设基点。
所布设的基点,在未确定其稳定性前,严禁使用。
因此,每次都要测定基点间的高差,以判定它们之间是否相对稳定,并且基点要定期与远离建筑物的高等级水准点联测,以检核其本身的稳定性。
沉降观测点应依据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地质条件、桩形等因素综合考虑,布设在最能敏感反映建筑物沉降变化的地点。
房子沉降不均处理方法
房子沉降不均处理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房子沉降不均是指房屋在建筑过程中或者长时间使用后,由于地基不稳定或者其他环境因素导致房屋地基出现倾斜或者下沉的情况。
房子沉降不均会对房屋的结构稳定性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房屋倒塌,因此及时发现并处理房子沉降不均是非常重要的。
房子沉降不均的处理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处理方法:1. 调整地基:对于房屋出现沉降不均的情况,首先需要对地基进行调整。
可以通过加固地基或者进行重新打桩等方式来解决地基不稳定的问题,以保证房屋的稳定性。
2. 使用支撑技术:对于沉降不均的房屋,可以采用支撑技术来解决。
比如在地基下方添加支撑材料,以提供额外的支撑力,从而平衡地基的承重压力,减少地基的沉降程度。
3. 调整房屋结构:在一些情况下,房屋的结构也会影响到沉降不均的情况。
可以通过调整房屋的结构,比如增加墙体支撑,更换支撑材料等方式来解决沉降不均的问题,保证房屋的稳定性。
4. 疏导地下水:地下水位的变化也会对房屋的地基产生影响,导致房子沉降不均。
因此在处理房子沉降不均的情况时,需要注意疏导地下水,确保地基周围的土壤干燥稳定,减少地基的承重压力,从而减轻地基的沉降程度。
5. 定期检查维护:为了及时发现和处理房子沉降不均的情况,建议定期对房屋进行检查和维护。
可以通过专业的建筑工程师或者房屋维修公司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处理,确保房屋的安全稳定。
处理房子沉降不均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在处理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房屋的结构稳定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确保房屋的安全使用。
希望以上介绍的处理方法对您有所帮助。
第二篇示例: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住房的需求越来越高。
由于各种原因,如地下水位变化、地基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问题等,导致房子出现沉降不均的情况。
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房屋的使用寿命,还可能对居住者的生活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地基及作为建筑物的基础,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会导致建筑物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严重威胁到建筑物的安全。
本文就对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此提出一定的处理对策。
1 多层砖混结构建筑物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1.1 建筑物地基不稳固由于建筑物的自重影响,易使得下部地层发生滑动或者错动,产生不均匀的沉降现象。
虽然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重量是均匀分布的,但是实际中却是各部分的重力集中于建筑物中央,导致建筑物的中间部分的下沉程度要比四周大。
此外,地基建设在不同类型土层上,它的沉降状况也有很大的不同。
在粘土层中,建筑物的地基在重力作用下,容易发生侧移,导致受力分布不均匀,于是易发生较大规模的沉降;在厚度不均匀的软土层中,建筑物的重力易使得地基中的土层厚度不均,导致在薄的部分压缩量要比厚的部分小,进而造成了地基的不均匀沉降;而在砂砾层中,由于砂砾的粒度比較大,空隙也较大,在压实时不易发生很大错动(比前两者要好得多),但是随着楼层层数的增加,自重加强,也会是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
1.2 建筑物周围环境的改变一般情况下,在已有建筑物群体的附近再建造新的建筑物时,会使得原有地基的重力负载力加大,尤其是当两个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比较近时,在他们的重力的共同作用下,会导致地基应力相互叠加,造成新建筑物的地基发生倾斜,严重的还会导致旧建筑物被损坏,产生墙裂缝。
建筑物下的地下水水位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建筑物的地基,在挖掘新地基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通常是利用排水法处理地下水,这会改变地下水的水位,使得局部的地下水位下降,地下的应力场发生改变。
地下水上层的地基就会失去水的浮力,当地基上部分的建筑物逐渐加高时,建筑物重力加大,导致地基发生不均匀沉降。
1.3 建筑物设计和施工不合理由于建筑设计是在未详细探明地下的地质环境时进行的,对于实际的情况缺乏一定的了解,也不是很清楚,因此,在设计方面存在着较大的不合理性。
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准及验收规范
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
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
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不是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
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
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每升高一层(或数层)为一观测周期,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必须按施测方案中规定的观测周期准时进行。
沉降检测报告
沉降检测报告
一、概述
经过多次检测和测量,本次沉降检测报告是根据实际情况的结果进行的。
二、检测内容
本次沉降检测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了测量:
1. 建筑物整体沉降情况;
2. 各层建筑的沉降情况;
3. 建筑物周边地面沉降情况;
4. 最大沉降位置的坐标和深度。
三、检测方法
本次沉降检测采用了全站仪、测量级管和水准仪等现代化的检测设备。
整个检测过程全部在夜间进行,预防日偏差的影响。
四、检测结果
1. 建筑物整体沉降情况:
建筑物整体沉降量极小,约为0.1厘米。
2. 各层建筑的沉降情况:
各层建筑的沉降量在正常工程变形范围内,最大沉降量约为2.5厘米。
3. 建筑物周边地面沉降情况:
建筑物周边地面沉降量较大,但未达到影响建筑物稳定安全的程度。
4. 最大沉降位置的坐标和深度:
最大沉降位置为建筑物东北角,深度达到9.3厘米。
五、结论
根据本次沉降检测结果,建筑物整体稳定,镇定性良好,不存在严重危险。
但建议加强地基加固和维护,以保证长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建筑物周边地面沉降量需要进行跟踪观测,建议在适当时期加强对地基的加固和调整。
六、备注
本次沉降检测报告为一次性结果,不代表建筑物长期稳定性的结论,仅供参考。
建议每年进行一次沉降检测,以保证建筑物长期的稳定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记录
共 12 页 第 1 页
注:如果竣工验收时观测点的沉降、变形尚未稳定,应交待清楚有关继续观测直至稳定为止的事项。
固定水准点应按规工程名称
开封市黄河郡小区基坑支护
观测日期
自 2013 年 6 月 1 日 至 2013 年 9月 1 日
观测点平面布置图及说明: 说明:
施工单位观测结果:
施工单位项目专
业技术负责人: 年 月 日
监理(建设)单位核查结论:
项目专业监理工程师(建
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 监理(建设)项目部(章)
年 月 日
湘质监统编
施2002-21
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记录(续表)
第 1 次观测:共页第页工程名称亿城花园3#商住楼观测日期2013年8月12 日
观测时施工形象进度:架空层梁、板、梯、第一层结构
观测点编号观测部位
前次观测
高程
(m)
本次观测
高程
(m)
本次沉降数
(观测高差)
(㎜)
累计沉降数
(㎜)
备注
C1 见附图50.42494 ±0.000 0 0 C2 见附图50.48910 ±0.000 0 0 C3 见附图50.44497 ±0.000 0 0 C4 见附图50.52646 ±0.000 0 0 C5 见附图50.37935 ±0.000 0 0 C6 见附图50.42871 ±0.000 0 0
专职测量员:
观测记录员:
2013年8 月12 监理(建设)单位旁站监督人:
2013年月日
湘质监统编
施2002-21
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记录(续表)
第 2 次观测:共页第页
工程名称亿城花园3#商住楼观测日期2013年9 月9 日观测时施工形象进度:三层梁、板、梯
观测点编号观测部位
前次观测
高程
(m)
本次观测
高程
(m)
本次沉降数
(观测高差)
(㎜)
累计沉降数
(㎜)
备注
C1 见附图50.42494 50.42477 0.17 0.17 C2 见附图50.48910 50.48881 0.29 0.29 C3 见附图50.44497 50.44460 0.37 0.37 C4 见附图50.52646 50.52626 0.2 0.2 C5 见附图50.37935 50.37928 0.07 0.07 C6 见附图50.42871 50.42850 0.21 0.21
专职测量员:
观测记录员:
年月日监理(建设)单位旁站监督人:
年月日
湘质监统编
施2002-21
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记录(续表)
第3 次观测:共页第页
工程名称亿城花园3#商住楼观测日期2013年10 月4 日观测时施工形象进度:六层梁、板、梯
观测点编号观测部位
前次观测
高程
(m)
本次观测
高程
(m)
本次沉降数
(观测高差)
(㎜)
累计沉降数
(㎜)
备注
C1 见附图50.42477 50.42440 0.37 0.54 C2 见附图50.4888150.48842 0.39 0.68 C3 见附图50.44460 50.44416 0.44 0.81 C4 见附图50.52626 50.52593 0.33 0.53 C5 见附图50.37928 50.37908 0.2 0.27 C6 见附图50.42850 50.42821 0.29 0.50
专职测量员:
观测记录员:
年月日监理(建设)单位旁站监督人:
年月日
湘质监统编
施2002-21
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记录(续表)
第4次观测:共页第页工程名称捞刀河安置小区A栋观测日期年月日观测时施工形象进度:三层梁、板、梯
观测点编号观测部位
前次观测
高程
(m)
本次观测
高程
(m)
本次沉降数
(观测高差)
(㎜)
累计沉降数
(㎜)
备注
1 A×37轴-0.001 -0.001 0 1
2 H×36轴-0.001 -0.001 0 1
3 H×24轴+0.000 -0.001 1 1
4 A×22轴-0.001 -0.002 1 2
5 A×1轴+0.000 -0.001 1 1
6 H×2轴-0.001 -0.001 0 1
专职测量员:
观测记录员:
2006年月日监理(建设)单位旁站监督人:
2006年月日
湘质监统编
施2002-21
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记录(续表)
第 5 次观测:共页第页工程名称捞刀河安置小区A栋观测日期年月日观测时施工形象进度:四层梁、板、梯
观测点编号观测部位
前次观测
高程
(m)
本次观测
高程
(m)
本次沉降数
(观测高差)
(㎜)
累计沉降数
(㎜)
备注
1 A×37轴-0.001 -0.001 0 1
2 H×36轴-0.001 -0.001 0 1
3 H×24轴-0.001 -0.001 0 1
4 A×22轴-0.002 -0.002 0 2
5 A×1轴-0.001 -0.001 0 1
6 H×2轴-0.001 -0.001 0 1
专职测量员:
观测记录员:
2006年月日监理(建设)单位旁站监督人:
2006年月日
湘质监统编
施2002-21
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记录(续表)
第 6 次观测:共页第页工程名称捞刀河安置小区A栋观测日期年月日观测时施工形象进度:五层梁、板、梯
观测点编号观测部位
前次观测
高程
(m)
本次观测
高程
(m)
本次沉降数
(观测高差)
(㎜)
累计沉降数
(㎜)
备注
1 A×37轴-0.001 -0.00
2 1 2
2 H×36轴-0.001 -0.002 1 2
3 H×24轴-0.001 -0.001 0 1
4 A×22轴-0.002 -0.003 1 3
5 A×1轴-0.001 -0.002 1 2
6 H×2轴-0.001 -0.002 1 2
专职测量员:
观测记录员:
2006年月日监理(建设)单位旁站监督人:
2006年月日
湘质监统编
施2002-21
建筑物沉降、变形观测测量记录(续表)
第7 次观测:共页第页工程名称捞刀河安置小区A栋观测日期年月日观测时施工形象进度:屋面
观测点编号观测部位
前次观测
高程
(m)
本次观测
高程
(m)
本次沉降数
(观测高差)
(㎜)
累计沉降数
(㎜)
备注
1 A×37轴-0.00
2 -0.002 0 2
2 H×36轴-0.002 -0.002 0 2
3 H×24轴-0.001 -0.001 0 1
4 A×22轴-0.003 -0.003 0 3
5 A×1轴-0.002 -0.002 0 2
6 H×2轴-0.002 -0.002 0 2
专职测量员:
观测记录员:
2006年月日监理(建设)单位旁站监督人:
2006年月日
湘质监统编
施20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