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人性本恶思想融入金融立法的前景分析——基于IPO团队关联利益的角度
企业IPO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利益制衡与制度约束研究
1.2.1 研究方法 .................................................2 1.2.2 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 .......................................2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密级:公 开 论文编号:
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 IPO 过程中的利 益冲突、利益制衡与制度约束研究
作 者 姓 名: 何双
申请学位级别:经济学硕士
指导教师姓名: 黄方亮
职
称:教授
学 科 专 业: 金融学
研 究 方 向:证券投资
学 习 时 间: 自 2009 年 9 月 1 日 起至 2012 年 6 月 30 日 止
关键词:股票发行市场 利益冲突 利益制衡 制度约束
i
Abstract
Abstract
The conflict of interest widely exists in our social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In the process of issuance of enterprises shares, the different relations of interest include: the issuers and investment banks, the issuers and investors, large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nd small investors, regulators and the issuers, regulators and investment banks, as well as the different organizations and persons in the same institutions. These potential conflicts of interest and the benefit balancing relationships constitute the conflicts of interest and interest balancing networks in the IPO market.
人性本恶辩论材料
人性本恶辩论材料人性本恶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话题。
在长期以来的哲学、社会和心理学领域里,都有人将这种观点作为一种主张。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人性本恶辩论材料,了解不同观点之间的相同点和差异。
人性本恶观点的主张人性本恶主张认为,人类天生就有一种古怪、狡猾和残忍的天性。
人类本性欲望无止境,从而追求自身利益。
暴力、战争、暴行、犯罪、折磨等行为都可以被理解为人性中原始的、野生的因素在操作。
在这种说法中,人类的本质就像是一棵种子,不受外部力量的引导和改变,长成不受控制的野草一般。
所以我们需要文化、道德和法律约束这些追求欲望和狡猾行为的力量,以保护社会的秩序和人类的共同利益。
人性本恶的证据人性本恶的观点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证据加以证明。
首先,历史上的种种残暴、暴力和战争等事件,可以看出人类天性中存在的暴力倾向。
如果人类本质是善良、渴望和平与安宁的,这些事件就不会发生。
其次,心理学上的研究表明,人类的本性催生了他们的行为意图高度关注自身获益的追求。
例如,急功近利、贪婪、利己主义等,都是清晰表明人性本恶存在的证据。
人性本恶观点的理论缺陷尽管人性本恶主张看似具有较强证据支持,但其理论依据也攸关缺陷。
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类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并不代表恶行。
这可能只是在保护自己、家人和社会的情况下行动。
人类本性的不完美只表明,我们必须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和应对外部变化。
其次,人性本恶的理论了解了历史上的恶行,却无法解释人类历史上的善行。
无论是慈善、感恩、同情、友爱、互助、公正等等,人类秉持这种美德的行为同样频繁和普遍,仍需以另一种角度去考虑和理解。
结论在辩论人性本恶的问题上,看似拥有较多证据的人性本恶派和看似拥有较少证据的人性善良派,两者之间的评价和立场的取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在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文化环境。
不过诚然,历史上的恶行和不太完善的人性确认存在,但一个人就不同于所有人,就像电影《忠犬八公》中大家所认可的那条忠诚的狗一样,它开创了一种新的思考模式,即人类与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对于对待人性问题,也是一个很好的思考模式。
人性本恶辩论赛 (2)
人性本恶辩论赛引言人性本恶的观点自古以来就备受争议。
一方面,有人认为人天生具有自私、贪婪、野蛮等恶劣倾向,而另一方面,也有人主张人性本善,相信人类具有潜在的良善与道德。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辩论,探讨人性本恶的观点是否站得住脚。
人性本恶的论据1. 自私本能支持人性本恶观点的人们认为,人类天生具有自私的本能。
这种自私本能源于个体的生存和繁衍需求,追求自己的利益是人类的本能反应。
例如,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们常常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争夺,导致冲突和矛盾的产生。
2. 野蛮本质另一个支持人性本恶观点的论据是人类的野蛮本质。
人类在面对压力和挑战时,往往会展现出暴力和残忍的一面。
历史上的战争、屠杀和种族灭绝事件都反映了人性的恶劣倾向。
3. 社会阻抗人性本恶的观点还强调社会阻抗的存在。
人类社会中的不公平和不平等现象,以及人们对权力和财富的追逐,都是人性本恶的体现。
社会的不和谐和角逐不断以自私、竞争和欺骗为手段,反映出人类本质的阴暗面。
人性本善的论据与人性本恶观点相对立的是人性本善的论据。
这个观点认为,尽管人类可能具有某种程度上的自私和恶劣倾向,但本质上人性是善良的。
以下是支持人性本善观点的论据。
1. 社会互助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互助与合作。
人们通过合作和共同努力来追求共同的利益,并共同解决困难和面对挑战。
社会互助体现了人类的善良本性,对共同利益的追求证明了人性的善良。
2. 道德准则人性本善观点还强调道德准则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
道德准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它规范了个体的言行,促使人们相互尊重和关心他人的幸福。
人们在遵循道德准则的同时,表现出善良的特质。
3. 同理心与共情人性本善观点还提出了同理心和共情的概念。
同理心是指人们能够感受并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和支持。
共情则是指人们能够在情感上与他人产生共鸣,并从中产生积极的行动。
结论综上所述,人性本恶与人性本善的辩论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
人类的本质可能存在多种倾向,既有自私和恶劣的一面,也有善良和道德的一面。
人性本恶的论据
人性本恶的论据概述人性本恶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人在本质上是邪恶的,善待他人是出于外在的约束和利益的考虑。
这一观点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受到许多思想家的关注和探讨。
本文将探讨人性本恶的论据,以及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辩论论据1. 人性自私人性本恶的一个重要论据是,人类天生自私。
从生存的本能出发,人们追求个人利益和满足自己的欲望。
即使在帮助他人的情况下,也往往是出于某种期望回报的动机。
这种自私的本性在各个领域中都有体现,如政治、经济和个人关系等。
2. 暴力和侵略的倾向人性本恶的另一个论据是人类具有暴力和侵略的倾向。
历史上的战争和冲突就是一个例证,无数的暴力事件和战争表明了人们追求权力、领土、资源和荣誉的欲望。
即使在现代社会,暴力和侵略的倾向依然存在,尽管受到法律和道德的制约。
3. 道德败坏人性本恶的论据还包括人类道德败坏的观点。
根据这一观点,人们普遍存在道德沦丧、贪婪、欺骗和不公平的行为。
各种形式的腐败、贿赂和欺诈等现象都可以证明人性的本恶。
即使是在高度发达的社会中,道德败坏的问题依然存在。
4. 自我保护和争斗人性本恶的另一个论据是人类具有自我保护和争斗的本能。
从生存的角度来看,人们常常为了保护自己和自己的利益而进行争斗。
在竞争激烈和资源有限的环境中,人们往往会采取各种手段来争夺和保护资源。
理论和实证研究人性本恶的观点在哲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中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研究。
虽然这一观点在某种程度上对人性的本质进行了悲观和悲观的描述,但也引出了一些重要的问题和讨论。
虽然有一些理论和实证研究支持人性本恶的观点,但也有一些研究结果与之相悖。
一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天生具有合作和同情的本能,能够产生善良和互助的行为。
社会心理学家也研究了道德发展和道德行为的因素,发现人们在道德决策中也会受到道德的制约。
另外,社会环境和教育也对人性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些人认为,人性的恶并非是天生的,而是在社会环境中培养出来的。
金融伦理学课件:金融监管伦理
金融监管的伦理治理
➢金融监管的伦理约束
• 金融监管权力的来源及其伦理约束
» 金融监管权力的来源
金融监管权力作为一种政府权力,在本质上属于公共权力的一种。根据社会契约理论, 政府权力的来源是国民通过让渡一部分权利,并将其转化为政府的公共权力,以更有效 地维护和增进社会的整体利益
» 金融监管部门的伦理状况取决于
• 公开与透明原则
» 监管的一般性规则、制度和要求应该是公开和透明的 » 监管部门应该基于一致性和统一性要求对金融市场主体进行监管
• 公正与廉洁原则
» 设计监管政策时,需要平等一致对待同一类主体,但要考虑不同主体的差异性 » 在监管过程中,金融监管的行为主体必须遵循廉洁奉公的原则
11
金融监管伦理的主要内容
全面的洞察力责任,即监管者要对掩饰和破坏规则的行为做出连续的适应性调整 促进纠正行动的责任 高效操作的责任,即尽量用最小的成本提供最佳的监管服务 尽职陈述的责任,即将社会利益置于个人利益之前
» 诺兰委员会(Nolan Committee)提出的“公职生活七项原则”
无私、廉洁、客观、责任感、公开、诚信、表率
» 金融业经营的特殊性使其负外部性特征尤为明显
高负债的经营模式加大了所有者冒险的激励,导致金融部门容易出现过度的风险倾向 各金融机构之间互相依存,网络关系错综复杂,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金融效率的提高建立在市场竞争机制之上,而市场竞争下的“优胜劣汰” 一方面会加大
金融机构破产倒闭的风险,另一方面还可能导致垄断,强化金融体系的负外部性
观审慎监管中的漏洞进行修补的基础上,系统引入了宏观审慎监管的一揽子新方法和新 工具,从宏微观两个层面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7
金融监管及其伦理动因
魔鬼经济学金融的诱惑人性的扭曲
魔鬼经济学金融的诱惑人性的扭曲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资源分配和决策的学科,旨在为人们提供合理的经济运作规律和理性的行为准则。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随着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壮大,一种被称为“魔鬼经济学”的现象蓬勃兴起。
这一现象描述了金融机构和市场以及相关的投资经验对人类心理产生的巨大影响,从而扭曲了人性,使其陷入损益与欺骗的漩涡。
本文将探讨魔鬼经济学金融对人性的扭曲以及其中的诱惑因素,以期引起人们对金融运作的警醒和思考。
金融市场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具有很高的资金流动性和较高的风险收益特征。
在追求高回报的诱惑下,魔鬼经济学金融巧妙地利用人类的贪婪和不理性行为,使其陷入扭曲的境地。
首先,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即市场参与者拥有不同的信息和谋利的动机,导致了市场存在操纵、欺诈等非法行为。
这些非理性行为会引发市场波动,甚至导致金融风险的传染。
其次,在金融交易中,人们常常受到投资家和机构的短期利益诱惑,追逐高额回报而忽视了风险。
这种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心理使得很多人盲目跟风,参与高风险投资活动,进而扭曲了金融市场的正常运作和投资者的理性判断。
然而,魔鬼经济学金融的扭曲并非完全出于金融机构和市场的控制,人性的弱点和欲望亦是其存在的土壤。
人类自古以来对财富和权力的追逐就是魔鬼经济学金融的基础。
人们的贪婪和盲目追求利益的心理,使得魔鬼经济学金融有机可乘。
此外,现代社会的信息泛滥也导致人们很难真正辨别利益和风险。
广告、媒体宣传等手段的运用,使人们在现代金融市场中往往难以理性思考,更容易被虚假美好的表面所迷惑,陷入风险投资的困局。
为了防止魔鬼经济学金融对人性的扭曲,有必要加强金融监管和教育。
首先,金融监管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法规和规章,加强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诚信度,遏制市场上的非法行为和市场操纵。
同时,应加大对金融犯罪和欺诈行为的打击力度,为受害者维护合法权益。
其次,教育部门应该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提高人们对金融市场的认知水平和风险意识,培养理性投资的能力,减少魔鬼经济学金融的扭曲对人性的影响。
探讨金融的伦理问题
探讨金融的伦理问题金融行业作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随着金融业的蓬勃发展,伦理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引起了广泛的社会讨论。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金融的伦理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的思路。
1. 金融行业中的信息不对称在金融市场中,信息不对称问题是一大伦理难题。
投资者和借款人往往无法获得完全一致的信息,这使得市场存在着不公平的情况。
金融从业者有时会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来获取利益,给投资者和借款人带来损失。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是提供更加透明的信息公开系统。
例如,加强对金融产品的审查和监管,向投资者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2. 高风险投机行为对金融系统的影响金融行业的高风险投机行为长期以来一直备受诟病。
过度的投机行为破坏了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经济和社会影响。
这种行为往往只为少数人谋取暴利,而忽视了市场的整体利益。
在应对这个问题时,政府和监管机构发挥着重要作用。
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限制高风险投机行为的发展,是维护金融伦理的重要举措之一。
3. 薪酬制度的不公平性金融行业中的薪酬制度一直备受争议。
一些金融机构的高管获得巨额奖金,而普通员工的收入相对较低。
这种薪酬制度不仅影响了金融行业内部的公平性,也导致了社会的不满和不稳定。
为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
例如,增加对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提高普通员工的收入水平,使薪酬制度更加平衡。
4. 金融产品的误导和欺诈在金融市场中,一些金融产品的销售宣传存在误导和欺诈的问题。
有些金融机构为了吸引客户,可能会夸大产品的收益和安全性,甚至故意隐瞒风险。
为应对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对金融产品的宣传和销售行为的监管。
同时,加强金融知识教育,提高公众对金融产品的认知水平,使其能够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
总结起来,金融的伦理问题是一个复杂而严峻的挑战。
只有通过不断完善监管机制,加强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培训,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才能够有效解决金融行业中存在的伦理问题。
面向金融的人工智能伦理问题
金融机构应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高技术 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减少不良影响和风险。
添加标题
金融机构应加强行业合作和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金融人 工智能伦理问题的挑战和风险。
添加标题
金融机构应建立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管理制度和规范, 明确开发、使用和运维等环节的伦理准则和规范要求。
添加标题
金融机构应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透明度和可解释性,加 强与用户的沟通和信任,避免不合理的歧视和偏见。
面向金融的人工智能伦理问题
背景介绍:金融人工智能伦理 问题的产生和现状
问题分析:金融人工智能伦理 问题的核心和关键点
思考建议:对金融人工智能伦 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未来展望:呼吁学术界和业界 共同推进金融人工智能伦理问 题的研究和发展
面向金融的人工智能伦理问题
对金融人工 智能伦理问 题的思考和 建议
面向金融的人工智能 伦理问题的具体表现
面向金融的人工智能伦理问题的具体表现-算法偏见和 歧视
算法偏见:由于数据的不完整、不公正和错误,导致算法在决策过程中出 现偏见和歧视。
算法歧视:算法的设计和应用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或其他原因,导致算 法对某些人群的歧视和排斥。
算法不透明:算法的决策过程和结果无法被解释和验证,导致人们对算法 的不信任和质疑。
隐私和安全问题的重要性
保护措施:加密、访问控制、 审计和监控等
定义和范围
行业标准和合规性要求
建立有效的算法纠错和事故应对机制
算法设计应遵循公平、透明、可解释的原则,避免产生偏见和歧视。 建立监督机制,对算法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 建立应急预案,对算法出现重大故障或错误时,能够及时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加强对算法的监管和审计,确保算法符合法律法规和伦理标准。
应用伦理在金融行业中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伦理在金融行业中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金融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伦理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这样的背景下,应用伦理成为了一种必要的工具,帮助人们更好地解决职业伦理问题。
本文将探讨应用伦理在金融行业中的实践与思考。
一、应用伦理在金融行业中的意义金融行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涉及到的利益关系众多,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问题也层出不穷。
例如,金融从业者是否应该披露真实的风险信息,是否应该使用高风险的金融工具等等,这些都需要进行道德和伦理判断。
应用伦理的目的就是帮助从业者在复杂的职业场景中进行准确的伦理选择,避免职业失误和道德风险,保护公众利益和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
二、金融行业中的伦理难题1.信息披露问题:信息披露是金融行业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法律义务之一。
但是,金融从业者有时候会对客户和投资者隐瞒真实的信息,这样的行为会扰乱市场、损害公众利益,也会对从业者自身产生不利影响。
2.利益冲突问题:金融从业者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伦理受到利益冲突的影响。
例如,在进行证券交易时,有些认购者需要接受中介商的偏见建议,这些偏见建议可能导致客户的经济损失,也可能导致中介商的跑路。
利益冲突不仅伤害了客户,也损害了金融从业者的形象和信誉。
三、应用伦理在金融行业中的实践1.建立良好的企业伦理风险管理制度:金融行业应通过完善制度、强化监管和加大处罚力度等方式,建立起针对企业伦理风险的风控体系,切实保障公众利益和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2.弘扬道德榜样,加强从业者的职业伦理教育:金融行业应倡导道德和负责任的金融行为,通过培训和教育等方式,加强从业者的职业伦理意识和素养,促进整个行业的道德与伦理水准的提高。
3.加大信息披露力度,保障客户投资安全:金融行业应加强信息披露,防范信息泄露,建立完善的投资者保护机制,确保投资者的合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四、结语综上所述,应用伦理在金融行业中的实践和思考既是一场理念的更新和提升,也是一场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
金融市场的伦理挑战与应对
金融市场的伦理挑战与应对在当今全球化的金融市场中,伦理挑战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伦理问题日益显现,如金融欺诈、内幕交易和违规操作等。
这些挑战给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行和参与者的利益带来了巨大威胁。
为了应对这些伦理挑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并采取措施。
首先,提高伦理意识和教育水平是解决金融市场伦理问题的必要途径。
金融机构应加强内部伦理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伦理素养和风险意识。
此外,学校和大学也应当将伦理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正确的金融伦理观念和价值观。
其次,加强监管和法律制度也是应对金融市场伦理问题的关键。
监管机构应当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确保市场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同时,对于伦理违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打击和惩罚,使得违法者付出高昂代价,提高违规成本。
此外,金融市场参与者也应当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
金融从业人员应当保持廉洁自律,遵守行业规则,坚守职业道德底线。
投资者也应当保持理性投资,避免盲目从众和追求短期利益。
另外,加强技术监管也是解决金融伦理问题的重要手段。
随着金融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运用给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
监管机构应当加大对金融科技的监管,防范技术带来的伦理风险,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最后,在金融市场中建立起一种共同的伦理价值观念也是应对挑战的关键。
金融市场是一个众多参与者共同协作的场所,不同利益主体应当秉持共同的伦理道德观念,共同维护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建立行业自律组织,制定行业准则和规范,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伦理挑战。
综上所述,金融市场的伦理挑战是一个复杂且长期的问题。
尽管挑战重重,但通过提高伦理意识和教育水平、加强监管和法律制度、自觉遵守伦理规范、加强技术监管以及建立共同伦理价值观念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应对金融市场中的伦理挑战。
只有建立一个诚信、透明和公平的金融市场环境,才能保障市场的稳定运行和参与者的合法权益。
金融市场的伦理与道德
金融市场的伦理与道德金融市场是一个极具风险、极具利益驱动的世界,但是,投资者们常常忽略了自己的道德和伦理。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伦理和道德。
伦理是指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哲学原则,这些原则被所有成员认为是合适的和应该遵守的。
而道德是指一种行为准则,它建立在伦理学上,考虑到一些普遍的原则、价值和行为规范。
接下来,我们可以看看金融市场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首先是欺诈行为,这些行为涉及到虚假陈述、背信跑路等。
其次是内幕交易,这是在某些人通过不公开信息优先获得交易利益的行为。
还有涉及到市场操纵的行为,这是一些投资者通过共谋手段来改变市场价格或者影响市场趋势的行为。
这些行为在各个金融市场中都会存在,同时也是投资者和其他参与者需要遵守的伦理和道德原则。
但是,这些原则通常被忽略了。
一些投资者只关注自己的利益,而忽视了他们的行为会对其他参与者产生的影响。
这会导致市场不公、缺乏透明度,同时也会导致投资者对市场的信任度下降。
如何更好地遵守伦理和道德,让金融市场更健康?这需要从政策法规的角度出发。
一方面,有必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惩罚措施,对于那些没有遵守伦理和道德的行为者进行严厉打击。
另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于投资者的教育,让他们了解伦理和道德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舆论监督敏感度。
再从企业和机构的角度来看,大型金融机构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防止违反伦理和道德的行为。
例如,加强内部审计、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和鼓励员工报告行业不道德行为等。
最后,但也是最重要的,作为每一个投资者,我们应该始终坚守自己的伦理和道德原则。
我们需要遵循诚信、公正、透明的原则,实时监测自己的行为,遵守金融市场的规则,为投资者和整个社会带来更多价值。
综上所述,金融市场的伦理和道德原则是投资者和市场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需要加强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并从多个角度进行维护和加强。
信用评级机构利益冲突
Finance金融视线1282012年10月 浅析信用评级机构利益冲突 天津市天津财经大学 邢妍妍 张路摘 要:随着目标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现行信用评级体系暴露出诸多问题,尤其是利益冲突日益凸显。
文章旨在基于发行人付费模式美国框架下,从职业诚信义务人以及国际法律规制的角度分析利益冲突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利益冲突问题之道。
关键词:评级机构 利益冲突 职业诚信 监管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0(b)-128-02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信用评级机构市场“看门人(gate keeper)”的地位受到质疑。
评级机构给予次级抵押债和CDO等结构性融资产品很高的评级,虚高的评级加剧了次贷泡沫破灭和危机。
尽管我们不能把次贷危机的责任全部归责于评级机构,但评级机构在危机中暴露的问题,如道德风险、利益冲突等使评级机构丧失了客观性、独立性,其中评级机构利益冲突是导致其丧失独立性的关键因素。
1 评级机构利益冲突原因分析基于前人研究可知,发行人付费的收费模式是利益冲突产生的重要原因,此模式下发行人、投资者和监管机构之间存在矛盾,利益存在对立性,三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爆发需各种介质的介入,因此本文从以下方面分析利益冲突矛盾激化的原因。
2010年美国《多德法》规定,评级机构承担适用审计师、证券分析师的“专家责任”。
本文将审计师、证券分析师和评级机构统称为“职业诚信义务人”,作为金融市场“看门人”,他们应承担着作为“专家责任”的高度注意义务和忠实义务。
评级机构的注意义务主要有以下方面:第一,评级人员在评级中,应避免侵害各方主体利益的行为;第二,评级机构遵纪守法的注意义务;第三,在评级中应坚持审慎客观的态度。
忠实义务,第一,不得为自己谋利益或损害他人利益;第二,不得滥用职权收受贿赂。
职业诚信义务人应遵守注意义务和忠实义务,在工作中应坚持客观、公正、审慎原则,避免各种利益冲突。
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根源之欧阳法创编
《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根源》观后感许振杰 1004030197 房管一班观看完许小年教授演讲的《华尔街金融危机的根源》后,我心中的很多疑惑解开了。
我认为,人性是贪婪的,在辞典里,“经济人”的解释是:“假设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是为了得到经济报酬,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记得老师也曾经说过:“经济社会里,只有每一个个体都极力为自己谋取私利,整个社会的财富才能增长起来。
”我想,当人们发现一个物品,一个企业,甚至一个行业有利可图,他们便会把手中的闲钱投资到这些领域。
资金的流入,造成虚假的繁荣,这时人性的贪婪造成过高的预期,一方面明明知道经济的虚高,另一方面又生怕错过时机,想从中大捞一笔。
当过分的投资,或者说,投资已脱离了实际经济体,变成了经济泡沫了。
此时,就算人们手中的闲钱不足,但是看着猛涨的盈利,他们就会向银行贷款,银行通过发放贷款,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资金,银行的贷款就像助推器一样,把泡沫正反馈地螺旋式越推越大。
但这是一种投机行为,是具有高风险的。
一旦人们对价格感到担忧,或者说某些公司并不能一如既往地盈利,总有遇到困难的阶段。
此时人们意识到危险,如果不马上兑换出现金,他们便会吃亏。
因此,人们纷纷退出市场,卖掉手中的股票以换取现金。
当这种退出市场的行为形成一定规模时,更多的人再也撑不住了,他们纷纷变卖自己的资产。
这样,金融体系发生动荡,资金链条断裂,导致实体经济的生产发展不起来,企业无法正常运作。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的生产,贸易,资金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方发生动荡,势必影响其他地区。
正如许小年教授所说:“在资金杠杆的作用下,小的一头发生了变化,就能深深地撼动大的一头。
”或许有些人,有些国家是买了所谓的被打包到全世界的资产证券而亏得一败涂地,也或许是真的因为实体经济受到重创,转而使其他人受到牵连。
总而言之,一旦金融泡沫崩溃,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整个世界都造成了金融危机。
金融科技伦理分析报告
金融科技伦理分析报告一、引言金融科技(FinTech)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伴随着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应用,伦理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本报告旨在对金融科技领域的伦理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为相关利益相关方提供参考。
二、背景金融科技是指利用科技手段和创新模式来改善金融业务和金融服务的行为。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全球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趋势,金融科技已经深度渗透到支付、借贷、投资、保险、风险管理等领域。
三、金融科技的伦理问题1. 隐私和数据安全:金融科技所涉及的大数据和个人隐私保护是一个重要的伦理问题。
金融科技公司需要确保用户数据的安全,防止数据滥用和泄露。
2. 不平等访问:金融科技应用普及可能带来数字鸿沟问题,一些人可能无法享受到金融科技所带来的便利。
这将加剧现有的社会经济差距和不平等。
3.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金融科技应用了大量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模型,这些模型可能存在偏见和歧视。
例如,在信贷评估中,算法模型可能会基于性别、种族等因素给予不公平的评估。
4. 金融风险和透明度:金融科技创新可能会带来新的金融风险,例如虚拟货币的安全性和金融投资的风险。
此外,一些金融科技产品的工作原理可能较为复杂,可能导致用户缺乏对产品和服务的透明度。
5. 消费者权益保护:金融科技公司需要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护,包括透明的费用和收费规定、产品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等。
四、应对金融科技伦理问题的措施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金融科技领域的伦理要求和责任,加强对金融科技公司的监管。
2. 加强行业自律:金融科技行业应自觉遵守伦理规范,建立专业的道德准则和自律机制,加强自我约束。
3.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金融科技伦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金融科技伦理问题的认识和关注度。
4. 加强技术监测和评估:建立科技监测和评估机制,定期检测金融科技产品和服务的合规性和伦理问题。
五、结论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伦理问题正日益突出。
“新法学”语境下金融法教学与金融实践的悖反与融合
“新法学”语境下金融法教学与金融实践的悖反与融合
陈荣新
【期刊名称】《法学教育研究》
【年(卷),期】2022()4
【摘要】长期以来,金融法教学与金融实践存在悖反关系。
具体而言,金融法培养目标与金融职业定位产生背离,金融法课程与金融岗位需求有所偏差,金融法教学方式与金融法务训练发生互异。
进入“新法学”时代,金融法教学迎来了新的实践性课题,有必要从金融法与金融学的跨学科交融、教学机构与金融部门的场景转换、理论学习与金融实操的能力提升、知识浇灌与实证推理的思维升华四个层面展开调试,从而为金融法教学指明方向。
尔后在“新法学”语境下,应加强跨学科交叉培养,重构金融法教学体系;衔接金融法课堂与金融市场,开创场景化新教法;搭建师资交流培养机制,塑造双师型教师角色;开设金融法实证教学课,构建实证性思维法则。
唯有如此,方能在“新法学”时代擘画出金融法教学与金融实践的融合图景。
【总页数】20页(P306-325)
【作者】陈荣新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
【相关文献】
1.金融法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金融创新语境下金融法教学反思
3.金融不公平的法学回应——评冯果《社会变迁视野下的金融法理论与实践》
4.实践语境下公安院校刑事诉讼法学教学探索——以公安专业本科教学为视角
5.金融法学课堂教学方法改进的实践与思考——以四步课堂教学法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深谙人性,才能猎杀人性,投资终将无往不利
深谙人性,才能猎杀人性,投资终将无往不利深谙人性,才能猎杀人性,投资终将无往不利 1文/金立成(注:本文2800字左右,阅读大概需要5分钟,这是“立成说投资”第477篇原创文章)什么是投资?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话题。
表面上看,投资的背后是金融;从更深层次来看,投资背后也是周期、历史、哲学;如果从事物运行的本质规律来看,投资背后是赤裸裸的人性。
资本是人性的炼狱。
不能理解人性的投资者,很难取得持久的投资成功。
那么问题来了,何为人性呢?“人性”二字有不少投资者在分享时都在提及,可惜鲜有人真正讲明白了到底什么是人性,尤其是在投资世界里的人性。
人有两面:一面是动物财产,一面是社会财产,也叫文明财产。
那么人到底是动物属性多还是文明属性多呢?文明的属性属于人体的高级属性,只有在动物属性完全满足后才能真正完全凸显出来。
正所谓“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是出自《史记》里的一句话,讲的是粮食充足后,老百姓才会懂得礼仪;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后,老百姓才会知道荣誉和耻辱。
很明显,吃穿住行是基本的生存需求,属于动物属性的范畴,而“礼仪”与“荣辱”,属于文明属性的范畴。
先要满足人的动物属性,后面才有机会彰显文明属性。
当一个人连饭都吃不饱,基本的生存都出现问题时,还谈什么高尚的仁义道德呢?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发明了著名的五维模型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
需求模型层层递进,只有当基础的“动物属性”需求被满足后,才能有更高级的“文明属性”需求。
很难想象一个食不果腹、每日为三餐奋斗的底层老百姓却想要有“兼济天下”的梦想,只要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做到“独善其身”了,这个社会就会显现出无限的和谐与美好。
所以,在了解人性之前,首先要了解动物属性是什么。
不了解动物属性,就别谈什么社会属性,文明属性。
那么动物属性的典型特征是什么呢?相信很多读者小时候都看过动物世界。
作为自然生态链中的每一种动物,它们都尽了最大努力来生存和繁衍自己的基因。
卿本佳人,奈何成贼,股权类资管计划惹了谁...
卿本佳人,奈何成贼,股权类资管计划惹了谁...本文作者为万家资本叶勇,来源:万家资本四个月之前,一则无来由之消息在投行圈盛传:“拟申报ipo 企业股东中有契约型私募基金、资产管理计划和信托计划的,按照证监会要求,必须在申报前清理。
”某媒体竟言之凿凿称:已有北京券商人士直接向证监会相关部门求证,得到肯定答复。
一时间甚嚣尘上,“三类股东”貌似已成过街老鼠。
这就是资本江湖轰动一时且流毒至今的“IPO前清理三类股东”事件。
个别企业甚至以此为由拒绝或清理三类股东入股。
风波为何而起?想那新三板之上,八千家挂牌企业簇拥,而截止去年底已发行的新三板资管计划多达数百亿,更别提信托计划和契约形基金了,但凡有些姿色的企业,不少都被上述三类股东“染指”过。
在三板指数腰斩,现有做市制度根本无法提供高估值和流动性的背景下,质地好点的企业难免不动二心,希望转投IPO。
正所谓“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移情别恋无可厚非,但清理三类股东依据何在?全部一刀切?那几百亿属于“三类股东”的新三板基金投资人利益监管层该如何平衡?不要总是想搞个大新闻,却too young too simple。
实践中,一些投行、律师等中介机构出于趋利避害的主观心理,在政策不明亦不求甚解的情况下片面排斥拟上市企业接受资管计划投资,本着“疑罪从有”、“宁可错杀不可漏网”的宗旨,为股权类资管计划的投资造成了很大障碍。
在已有资管计划股东的拟IPO项目上,强制清理也会造成资管计划管理人及其投资人与企业、中介机构之间的尖锐矛盾和冲突。
事实上,所谓的排斥资管计划的两点理由压根儿站不住脚。
资管计划的基础法律关系是信托关系。
这也就意味着:第一,管理人可以代表资管计划行使管理权,包括在投资未上市企业时代表资管计划成为工商登记的股东,待企业上市以后,在中登公司把股权还原为资管计划直接持有;第二,资管计划财产,无论是产权还是账户管理上,都独立于管理人和投资人的自有财产。
而且从当前监管法规框架上看,专项资管计划投资股权、无需穿透都有相关法规明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度行 情 可靠度 只有 4 . 这说 明五行 学 说用 于预 测 中国股 市 25 %, 中期趋 势有一 定效果但 并不 明显 :
( ) 过 运 用 干 支 五 行 生 克 原 理 预 测 和 实 证 分 析 夏 历 19 — 三 通 9 1 21 0 0年 间 上 证 指 数 年 度 和 月 度 涨 跌 , 以这 样 推 论 , 行 学 说 用 可 五 于 预 测 中 国股 市 长 期 趋 势 有 比 较 明 显 的 效 果 . 中 期 趋 势 效 果 次 之 , 期效果 最差 。 短 本 文 是 采 用 归 纳 的 实 证 方 法 分 析 五 行 学 说 在 股 市 中 的 预 测
P ≯ ≯ ≯ 声
结 果有 些差 异 , 特别 是在 股市 进入 全流 通 时期 , 股权 分置 时期 与 相 比提高 了预测 可靠程 度 , 在一 定程 度说 明股市 中人 为 因素干扰 会 影响五 行学说 预测结 果的有 效性 , 不过 总体 上看 以上 三阶段 预 测 可靠 程 度都较 低 、 测结果 没 有 明显 差 异 明五行 学说 预 测 预 说
难 度 等 方 面 一 一 进 行 分 析 。 可 以 为 未 来
金 融 立 法 的 主 导 思 想 .规 范 金 融 市 场 的
途 径 提 供 有 效 的 建 议 关 键 词 :P 团 队 : 益 博 弈 : 股 发 IO 利 新 行 ; 性 本 恶 思 想 ; 罪 推 定 与 有 罪推 定 人 无
一
了 很 多 不 能 否 定 的 成 绩 . 但 依 旧 问 题 重 重 以 IO 发 行 为 例 , 至 2 1年 新 股 连 P 直 01
易 分 析 这 种 立 法 思 想 的 依 据 、 施 和 带 来 实
的 改变。
一
个 利 益 博 弈 . 团 队 为 了 追 逐 自 己 的 利
我 国 的金 融 市 场 一 直 备 受 瞩 目 , 得 取
行充 分地分 析和预 期。这 种改 变可 以在 利
益 关 系 错 综 复 杂 , 易 诱 发 人 性 恶 . 生 最 产 不 良后 果 的 金 融 市 场 中首 先 试 用 。通 过 对 I O这 个 更 小 的金 融 领 域 来 进 行 论 证 将 更 P
规 定稀缺 。 多仅停 留在 对权 力义 务描 述 很 中 . 法 律 后 果 的 规 定 模 糊 。 通 过 对 以 美 对
国 为 例 的 西 方 国 家 金 融 立 法 的 研 究 比 较 发 现 , 西 方 立 法 的 根 本 差 距 在 于 立 法 思 中 想的 不 同. 中国以性善 论 为主 导思 想 , 而 西 方 多 以 性 恶 论 为 主 导 。以 性 恶 论 为 立 法 思 想 在 金 融 领 域 有 很 重 大 的 意 义 . 来 立 带 法程 序 的变化 ,由于对 人性 的 不信 任 , 立 法 之 前 必 须 对 诱 发 人 性 恶 的 利 益 关 系 进
上 证指数 月度行 情不 因各阶段 因素 差异 而出 现预测 结果 差异 . 从 而 也说 明五行学 说预 测上证指 数月 度行情 总体效果 不明显 。
表 2 五 行 学 说 预 测 1 91年 2月 _ O 1年 2月 月 度 上 证 指 数 结 果 表 9 21
五 l 行 预 测 结果 股 市萌 芽期 f 历 1 9 .~ 公 91 2
连破 发 已经将 各方 的关注 推 向 了最 高 点。 从 法学 的角度 来观 察 I O发行 中的 问题 . P
可 以 发 现 。 国 的金 融 法 对 这 一 块 的 法 律 我
、
我 国 IO 发 行 现 状 分 析 P
( )P 出 现 畸 形 现 象 一 IO
益 最 大 化 . 已 经 造 成 中 国 金 融 市 场 来 的 冲 击 、 立 法 执 行
购 的 目的仅 仅 是 为 了在 新股 上 市 首 目再 以高价 卖 出。而 当其跌 破发行 价 时便 再无 人 问 津 , 成 供 不 应 求 的 假 象 , 加 加 剧 造 更
了新 股 “ 高 ” 况 。为 二 级 市 场 输 入 了 巨 双 状 大 的风 险 , 利 于 整 个 金 融 市 场 的稳 定 。 不 ( ) 股 发 行 制 度 改 革 效 果 不 佳 二 新 对 于 新 股 发 行 定 价 制 度 . 国 仍 然 处 我 于探 索 阶段. 体 上新 股发 行从 高 强度 的 总
稳 定 . 而 中 国 现 阶 段 的 金 融 立 法 尚 未 完
善 , 质 上 秉 承 人 性 善 的 思 想 立 法 , 生 本 产 了 很 多 问 题 和 漏 洞 本 文 作 者 从 Io 团 P
队 的 关 联 利 益 切 入 .提 出 将 人 性 恶 的 思 想 融 入 金 融 立 法 . 立 法 依 据 、 I o 发 从 对 P
在 中 国 大 的 金 融 市 场 环 境 下 , 股 的 新 发 行 , 常 呈 现 出 一 种 非 正 常 的 状 态 。 新 经 股 发 行 时 风 光 无 限 . 行 定 价 高 于 实 际 价 发 值 . 上 市 不 久 后 就 跌 破 发 行 价 。 很 多 新 但 股 上 市 第 一 日 的 换 手 率 已经 高 达 8 % 以 5 上 . 面上 新股 发 行 受 到追 捧 . 际 上 申 表 实
FN N I A CE & E CON OMY 金 融 经 济
将 人 性本 悉 昆 想 融 入金 融 豆 法的 前 景 分 析
基于 IO 团队关联 利益 的角度 P
口 刘 彦琦
摘 要 : 股 发 行 过 程 复 杂 , 及 的 利 新 涉
益 集 团 多 , 生 了 广泛 的影 响 力 . 期备 产 长 受 关 注。IO 发 行 团队 间 的 关 系 实际是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