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知识点超全汇总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知识点超全汇总

1、教育研究是用教育理论去研究教育现象,以探索教育规律的创造性活动。

2、教育研究的特点:伦理性、复杂性、全员性。

3、教育研究的过程:确定问题、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分析资料、推导结论。

4、内在效度:指研究结果能被有把握地准确解释的程度(即研究本身的真实性)5、外在效度:指研究的结果能被推广到更大人群的程度(即研究的推广性)。

6、教育研究的信度:指研究的方法、条件和结果是否可重复,是否具有前后一贯性,即研究的可靠性。

内在信度: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搜集、分析和解释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即研究的一致性)外在信度: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背景下重复研究并得到相同或相近的结论。

(即研究的重复性)信度是效度的保证7、内在效度高的实验,外在效度也一定高。

(错误)内在效度是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

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表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研究结果是否能被正确地应用到其他非实验情境、其他变量条件及其他时间、地点、总体中去的程度。

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必要条件,但内在效度的研究结果不一定具有很高的外在效度,而且内外效度有相会互相影响。

8、没有信度就没有效度。

(正确)因为一个项研究不可能没有信度却有效度。

如果一项研究是不可靠的,我们就不可能有信心去解释结果,并将它推广到其他的人群和条件中去。

9、教育研究的分类:①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扩展知识;应用研究的基本目的是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

②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定性研究是用文字来描述现象,而不是用数字和量度;定量研究是用数字和量度来描述对象,而不是用语言文字。

③实验和准实验真实验:随机抽取和分配被试,被试具有同质性;因变量、无关变量得到比较严格控制;有实验组和对照组。

准实验:被试无法进行随机取样,强调对自变量进行操纵控制,对无关变量有所控制。

题目:研究教育现象及过程的基本规律,揭示青少年身心发展以及影响因素间的本质联系,探索新的领域等为基本任务的课题属于()√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定性研究 D.定量研究运用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解决教育工作中具体问题的研究是()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定性研究D.定量研究基于描述性分析,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即从一般的特殊情境中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这种研究属于( )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定性研究D.定量研究10、常量、变量和操作性定义变量:不同的个体体现出不同价值的条件和特征。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一、教育研究方法的定义P3 :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建构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问题为对象、以一定的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简言之,教育研究方法就是人们在进行教育研究中所采取的步骤、手段和方法的总称二、内容分析属于文献研究中的一种。

三、教育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特点P6【西方】1、1900年以前的教育研究方法、(1)教育研究方法的萌芽期(古希腊--16世纪前)--直觉观察时期(2)教育研究方法的形成期(16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时期特点】(1)研究中心问题域集中到学校教育内部,开始把教育作为一个发展过程来研究(2)初步形成了以不同哲学理论指导的两种不同的研究方式和研究风格,这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3)心理学开始成为教育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

(4)教育研究中的方法有所增强,开始了对教育研究方法的研究。

2、20世纪上半叶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学科时期)(1)教育研究实证化趋势形成(2)教育研究方法明显表现出实用主义倾向(3)教育研究方法受到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影响(4)教育研究方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3、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教育研究方法(1)研究方法从偏重实证向综合化方向发展(2)定性研究法与定量研究法相结合(3)教育研究方法的现代化(4)教育研究方法的可操作性越来越强【中国】1、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1)引进西方教育研究方法(2)倡导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3)教育研究方法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和学科2、20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教育研究方法(1)学习苏联的教育研究方法(1949—1955)(2)教育研究方法的中国化探索(1956-—-1965)(3)全盘否定前17年教育研究方法(1966—-—1975)(4)教育研究方法的重建和发展(1976-——2000)①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史人们从反思与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教育的经验和教训开始的②从当代科学发展的成果中,从与教育科学相关学科中吸取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适应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影响、渗透、汇流的趋势,构建教育研究方法体系③许多高等师范院校结合教育系的课程改革,着手教育研究方法类学科研究和建设,开设了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统计学等课程,引进了国外的教育研究方法著作和教材。

教育学311统考教育研究方法必背内容

教育学311统考教育研究方法必背内容

教育研究方法考点必背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1.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是首要原则,尊重事实,研究方法,研究结论和评价都要客观。

(2)创新性原则:教育研究的生命力和最根本的原则,要求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在实践上有所突破。

研究意识,研究角度,研究方法,选题和研究结果都要创新。

(3)公共性原则:研究者在表达教育研究程序方法和成果时要用明确,清楚的文化符号,以保证同行专家了解整个研究过程。

(4)操作性原则:教育研究中所使用的概念术语要有明确的可操作的语义规定以便对其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考察。

(5)检验性原则:同行专家在相同的研究条件下,依照相同的程序和方法重新进行研究,能的带相同或相近的结果。

(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研究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弃的职业操守和共同理想,教育研究必须兼顾理论和实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伦理原则:尊重被研究者依法享有的一切权利,以人为本,保护个人隐私,不能对被研究者造成身心伤害,要确保研究成果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使用。

2.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1)选题阶段(2)研究设计阶段(3)文献检索与综述阶段(4)资料搜集阶段(5)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6)撰写研究报告阶段(7)总结与评价阶段第二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1.教育研究选题的主要来源(1)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问题(2)从学科建设需要提出问题(3)教育实践中提出实际问题,尤其是在教育改革中反应出来的种种矛盾(4)研究者在个人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5)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接点找问题(6)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问题2.选题的基本要求(1)问题有研究价值: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2)问题提出有现实性: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3)问题表述具体明确:问题要具体化,界限清,范围小。

(4)问题要新颖,有创新性(5)问题研究有可行性: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时机问题3.假设的主要类型(1)根据假设的性质和复杂程度分为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和预测性假设A.描述性假设是关于对象的大致轮廓和外部表象的一种描述。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第一章1、教育科学研究的含义教育科学研究通常指应用科学的方法,有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研究特定教育现象发生、发展、变化规律,以揭示教育本质,解决教育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2、教育研究的对象教育研究的对象时教育问题成为教育研究对象的教育问题一般具有以下基本特点:①问题性;②预见性;③未知性3、教育研究的功能⑴丰富教育理论;⑵描述教育事实;⑶解释教育现象;⑷预测发展趋势;⑸改进教育工作4、教育研究的意义⑴教育研究是教育实现自身变革的内在要求;⑵教育研究是提高教育行政决策的科学化的需要;⑶教育研究能力是现代教育工作者的必备素质;⑷教育研究有益于中小学教师工作内驱力的激发;⑸教育研究有助于教育实践问题的解决第二章1、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⑴客观性原则;⑵创新性原则;⑶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⑸伦理原则2、教育研究的基本程序①选题;②查阅文献及初步调查了解;③制定研究工作计划;④搜集并整理资料;⑤分析研究;⑥撰写报告3、教育研究问题的来源⑴从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⑵从过去的研究成果中寻找值得研究的问题;⑶从有关理论中演绎出研究问题;⑷从留有争议的问题中寻找研究问题;⑸从各级规划课题中选择问题4、选题的原则①需要性原则;②科学性原则;③创新性原则;④可行性原则5、教育研究假设的形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观察分析;第二个阶段是提出假设;第三个假设是表述6、确定研究变量⑴选择实验变量;⑵确定因变量;⑶辨别无关变量;⑷定义研究变量第三章1、文献的定义文献包含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即把人类知识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和视频等手段记录下来的所有资料,既包括如图书、报刊、学位论文、档案、科研报告等书面印刷品,也包括像文物、影片、录音录像带、幻灯片等实物形态的各种资料.2、文献的类型⑴根据文献内容加工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零次文献(如个人日记、教师日志、手稿、信件、笔记、自传,还有学校、团体、学会等撰写的文件)、一次文献(如专著、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报告、会议文献、档案资料)、二次文献(如检索性文献)、三次文献(动态综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⑵根据文献的来源,可分为图书类文献、期刊报纸类文献、论文集类文献等;⑶根据文献的呈现形态,可分为印刷物类文献、影响类文献、电子类文献等。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研必背考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研必背考点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考研必背考点目录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 (3)一、教育研究的含义、意义、类型 (3)二、教育研究的对象及其特点 (4)三、教育研究的基本准则 (4)四、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6)五、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 (8)六、教育研究方法及其层次 (9)第二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 (13)一、选题的主要来源 (13)二、选题的基本要求 (13)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14)四、课题研究方案的基本内容 (18)五、课题研究的设计 (18)六、课题研究方案的基本内容 (22)第三章教育文献检索 (23)一、教育文献概述 (23)二、教育文献的种类及主要分布 (24)三、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及主要方法 (25)四、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 (27)第四章教育观察研究 (28)一、教育观察研究的含义 (28)二、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 (29)三、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 (30)第五章教育调查研究 (32)一、教育调查研究概述 (32)二、问卷调查 (34)三、访谈调查 (38)四、测量调查 (41)第六章教育实验研究 (45)一、教育实验研究概述 (45)二、教育实验的基本类型 (47)三、教育实验研究的效度 (49)四、教育实验研究的变量控制 (52)五、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格式 (53)第七章教育行动研究 (56)一、教育行动研究概述 (57)二、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58)第八章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 (59)一、教育研究资料的整理 (59)二、教育研究资料的定量分析 (60)三、教育研究资料的定性分析 (63)第九章教育研究报告的撰写 (65)一、教育研究报告的主要类型 (65)二、教育研究报告撰写的基本要求 (68)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一、教育研究的含义、意义、类型(一)教育研究的含义科学研究是指运用严密的研究方法,遵循一定的研究范式,在前人已有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认识客观世界本质属性以及规律的活动。

教育研究方法重点总结

教育研究方法重点总结

第一章1、科学研究的特征是什么?科学研究的主要特征:客观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科学研究的对象、过程、结果具有客观性。

系统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科学研究本身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科学研究结果的系统性。

创造性:内容、思维、方法2、讨论:结合实际,谈谈教育研究的特殊性伦理性:指教育研究必须符合教育的根本方向,具有教育意义,有利于被教育者的良性发展。

教育研究应当符合伦理道德,也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复杂性:教育研究受多种因素错综复杂的影响。

第一,教育的主要对象是人,影响人的发展的原因很多,教育的周期长,把握困难,且教育效果具有滞后性;其二,教育研究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其三,难以对教育研究对象进行精确控制和操作。

全员性:所有教师都有参与教育研究的需要3、讨论:联系实际,谈谈对教育研究意义的认识和理解1、有利于转变教育思想,确立新的教育理念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必须开展教育研究。

通过教育研究,才能正确认识和把握教育教学规律及特点,及时纠正违背教育规律的观念和行为,探索素质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措施2、有助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高科学育人、科学管理的水平教育工作者通过研究教育实践中的问题,运用理论了解、分析、研究各种教育现和问题,逐步探索、揭示、掌握教育规律,解决教育中的问题和矛盾,才能促进和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

3、有助于形成学校的学术文化,提高办学品位,形成学校特色学校通过教育研究,可以提高其科研产出,增强师生员工的科研意识,提高其科学探索的精神,使学校不断提高学术文化的水平。

4、简答: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一、计划计划阶段的主要工作是选题和设计。

二、实施实施是研究工作的具体操作,使方案变为现实的行动,一般包括条件的控制、操作定义的执行,研究过程的监控和调整、资料的收集。

三、总结总结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分析资料、解释结果、得出结论、形成研究成果。

5、简答:教育研究的基本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描述性研究与干预性研究6、讨论:你觉得有哪些教育研究难以按教材上所说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第二章1、讨论:试分析还有其他哪些教育研究的课题来源?1、教育教学实践例如:教育减负问题、小学生阅读障碍问题2、对已有教育理论的质疑例如:年龄与智力的发展问题3、对教育文献信息的分析例如: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教育问题以及怎样促进其转化4、教育科学研究规划例如:社会转型时期道德的研究;新时期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现状与特点2、简答:如何保证研究的创新性?1、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

教育研究方法重点(精编文档).doc

教育研究方法重点(精编文档).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教育研究方法一、名词解释:(6选5,每题4′)1.定量研究(量化):将教育活动中的因素以数量化的关系表达出来,建立类似于自然科学的法则或机制。

实验、问卷和测量等标准化方法。

(量化研究采用的是实证主义范式,即是采用标准化的调查、实验、测量、统计等量化手段来收集和分析资料,整个研究过程都凸显科学性、规范性、精确性的特点)2.定性研究(质性):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如深度访谈、开放式观察、实物分析等)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主要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3.理论研究:是在已有的客观现实材料及思想理论材料的基础上,运用各种逻辑的非逻辑的方式进行加工整理,以理论思维水平的知识形式反映客观教育规律的一种研究4.经验研究:经验研究是与纯理论研究相对的另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指搜集第一手资料的研究。

5.目的抽样:目的性抽样,即按照研究的目的抽取能够为研究问题提供最大信息量的研究对象。

通常采取机遇式抽样、滚雪球抽样、方便抽样等6.概率抽样:研究总体中每个个体被抽取的概率是已知的,抽样方式是随机的。

常应用于定量研究或大规模正式研究重研究假设:研究假设是研究者根据科学原理和事实根据对所研究的问题预先赋予的某种答案,是对研究结果的预测,是对研究问题所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

7.概念的操作化:是指在研究中,将抽象的概念和命题逐渐分解为可测量的指标与可被实际调查资料检验命题的过程8.实验研究:教育实验是运用科学实验的原理和具体方法来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并试图揭示教育活动规律和某些教育内容、措施的有效性,是一种综合性研究活动。

经过精心的设计,并在高度控制无关变量的条件下,通过操纵自变量,观测因变量,来研究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方法。

9.内在效度:是指实验者所操纵的实验变量对因变量所造成影响的真正程度(无关变量的影响)。

教育研究方法考研知识点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考研知识点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考研知识点整理一、概述●教育研究的含义及对象1.含义:是教育科学研究的简称,指在教育领域进行的科学研究,即应用科学的方法,有目的、计划、系统地研究特定教育现象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与教育发展规律,解决教育现实问题、提高教育质量的创造性活动。

●从研究目的看,以揭示e现象本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提高质量为目的●从方法看,为获得客观准确答案,重视方法科学性,如质性研究中的逻辑合理性、量化研究中的样本代表性等●从过程看,有目的计划系统地探索特定现象发生发展变化的活动,过程有规范性和严谨性2.对象:教育问题,即在实际e活动或工作遇到的矛盾或疑难,是实际与期望的差距或矛盾●成为对象应该有的基本属性:真实性,未知性,价值性●教育研究的特征1.基础的包容性:内涵丰富外延宽广,涉及诸多基础科学领域,有包容性又不失独立性2.主体的多元性●高校教师、科研院所研究人员、中小学教师或教育行政官员等3.对象的复杂性●人是有意识的有机体,需要积极参与与配合●既是生物人又是社会人,社会性是主要特征●心理活动有隐蔽性,难以精确控制和操控4.方法的多样性和整合性5.过程的实践性和特殊性6.研究成果的后效性●目的1.描述解释预测控制●意义和价值1.实现自身变革的内在要求2.对教育理论建构和实践改进具有重要作用:创新和改进3.描述教育事实和解释教育现象4.提高教育决策科学化水平的需要5.可以预测未来教育发展6.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二、类型与原则●类型1.基础和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内涵:也称理论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建立新的理论或完善和发展已有,即在原有体系拓展。

通过,寻觅新事实与观点,发现新规律,阐发新或重新评价原有。

回答“为什么”●优点:完善和发展理论,丰富人类知识宝库●缺点:对于教学实践改革的作用时有滞后性和间接性●应用研究●内涵:指以解决当下、实际的问题为目的的研究,通常指向特定的现实问题。

主要目的在于应用或检验理论的价值,即评价它在处理解决实际问题所发挥的作用。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要点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要点
Company Logo 断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3)行动研究能促进教师完善专业知识结构,有助于教师 实践智慧的发展
行动研究的过程是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的提升过程。实践智慧是在教学 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有关教学整体的真理性的直觉认识。它来于教学经 验,通过对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的关注和反思,提升感性的、 表面化的经验,从而内化为教师的实践能力。
Company Logo
观察法的利弊
(一)观察法的优点: (1)观察法可以实时地观察到社会现象或行为的产生; (2)能够得到不能直接进行访问调查或不便于进行访问调查的 对象的资料; (3)通过一些特殊的设备或方式,观察者可以在不干扰被观察 者的情况下,获取最真实的资料。 (二)观察法的缺点: (1)第一,观察法可获取最生动真实的资料,但真正碰到要观 察的事件有时候是可遇不可求的; (2)第二,人类社会中有许多现象或行为是不适宜或不可能直 接观察的,特别是涉及人的隐私行为; (3)第四,当意识到有观察者在场时很可能会改变被观察者的 行为,使其表现与没有观察者在场时有所不同,得到的资料可 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 Company Logo
鼓励他们真实地回答问卷的每个问题,以确保问卷的填写质量。
4.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主要包括:所在学校、住所、城市或乡村、 性别、年龄、父母职业与教育程度、家庭情况等。
5.问卷的正文:这是问卷的主体部分,即调查者所设计的所有问题。
6.结束语:请被调查者提出意见或表示谢意。结束语根据问卷的需要
可以有也可以无。
Company Logo
2. 选题的方法和策略
一是要明确研究课题产生的途径。主要从社会发展的
需要出发提出问题、考虑学科建设与发展中需要解决 的问题、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从日常观察中 发现的问题、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 出问题、从课题指南和规划中选题。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重点(实用)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重点(实用)

各章节重点难点一、教育研究概述(4个要点)(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一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王子论断。

她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创新性原则: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在借鉴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教育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或结论,产生新的认识,文人们提供新的知识。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努力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以推动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

(4)伦理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应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身心伤害。

3、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6个)(1)选题阶段(2)研究设计阶段(3)搜集资料阶段(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6)总结与评价阶段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4个)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实验研究方法(前试验、准实验、真实验)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定性)、内容分析法(定量))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5个要点)(一)选题的主要来源1、社会变革和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者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二)选题的基本要求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新颖表现在:(1)课题内容是前人未涉及或者探讨不深入的(2)课题研究角度不同与以往研究(3)研究方法上有创新之处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三)教育研究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2)自变量=刺激变量=输入变量=实验处理,事实严重对实验对象发生影响的因素和实验对象在这些影响下发生变化的因素。

(3)因变量=反应实验结果,是通过自变量的作用而产生变化的结果因素,是实验观察和记录的内容。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笔记整理

第一章教育研究概述一、教育研究的界说1.教育研究的含义2.教育研究的意义(背诵)(1)改善教育实践(2)推进理论建设(3)提高教师素质3.教育研究的类型(选择)(1)按照教育目的:基础研究/纯研究/理论研究(为什么)和应用研究(事实材料,是什么);(4)按照研究对象及其任务/研究内容:价值研究和事实研究;(2)按照分析方法:定量研究/量的研究和定性研究/质的研究定性研究VS 定量研究二、教育研究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2.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1)特征(背诵)●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教育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研究脱节;●思维方式整体直观,整齐划一。

(2)现状(背诵)●教育研究主体不断扩大;●教育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教育研究问题意识增强,研究价值取向更切合实际需求;●研究视角和方法多元化。

(3)问题(了解)●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多元化,跨学科研究方法未得到应有重视;●定性与定量综合研究不够;●重思辨分析,轻实践与实验;●不善于吸收、利用其它研究领域的研究成果。

3.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了解)(1)教育科学研究的自然化、生态化;(2)教育科学研究的综合化;(3)教育科学研究的跨文化趋势;(4)教育科学研究的现代化。

三、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选择,简答)1.客观性原则一切科学研究的根本原则(1)研究内容必须是客观存在的;(2)坚持教育方法使用中的严格的操作程序。

2.创新性原则(1)在继承与创新中寻找平衡;(2)具体问题时,适时调节教育方法。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科学研究保持鲜活生命力的关键教育科学理论呈现两种形态(1)反映经验层次认识水平的经验性原理;(2)反映事物普遍本质的理论性原理。

4.伦理原则(1)尊重被研究者和参与研究着的权利,如知情权、保密权等;(2)避免给对方不适当的压力和负担;(3)避免或消除不良后果。

5.操作性和适切性原则6.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四、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背诵)1.选题阶段2.研究设计阶段3.搜集资料阶段4.整理和分析资料阶段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6.总结和评论阶段五、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类型●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选择)(1)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2)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3)实验研究方法:前实验、准实验,真实验;(4)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第二章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一.教育研究的选题1.选题的主要来源(背诵)(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转型过程中产生的问题;(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和反思产生的问题。

(完整版)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重点

(完整版)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重点

各章节重点难点4个要点)1、教育研究的类型(1)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必须尊重事实,一事物的本来面目为依据,反对主观臆测,王子论断。

她是科研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创新性原则: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应该在借鉴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在教育研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观点或结论,产生新的认识,文人们提供新的知识。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从教育的实践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形成和发展教育科学理论,并努力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育实践的研究,以推动教育科学和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

(4)伦理原则:要求研究者的科研活动应遵循基本的社会道德准则,不侵犯研究对象或研究参与者的权益,避免对其造成身心伤害。

3、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6个)(1)选题阶段(2)研究设计阶段(3)搜集资料阶段(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6)总结与评价阶段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4个)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实验研究方法(前试验、准实验、真实验)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定性)、内容分析法(定量))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5个要点)(一)选题的主要来源1、社会变革和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者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二)选题的基本要求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新颖表现在:(1)课题内容是前人未涉及或者探讨不深入的(2)课题研究角度不同与以往研究(3)研究方法上有创新之处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三)教育研究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1)研究假设是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时的理论,是对研究课题设想出的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结论或答案(2)自变量=刺激变量=输入变量=实验处理,事实严重对实验对象发生影响的因素和实验对象在这些影响下发生变化的因素。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知识点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教育研究的性质教育研究是科学研究:客观性、系统性、创造性教育研究是特殊的科学研究:伦理性、复杂性、全员性教育研究的效度:教育研究的有效性,指结论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和结论的普遍性。

内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明确解释的程度。

外在效度:研究结果能被推广到其他总体条件、时间和背景中的程度。

内在效度是外在效度的先决条件,内在信度指在给定的相同条件下,资料收集、分析解释能在多大程度上保持一致。

外在信度指的是一个独立的研究者能否在相同或相似的背景下重复研究。

信度是效度的前提。

三、教育研究的类型1、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按研究的目的与功能分类)基础研究:旨在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应用研究:旨在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发展研究:旨在提出能够直接使用的教育产品。

基础研究的结果是构建理论,应用研究的结果是解决问题,开发研究的结果是教育产品。

(按教育研究的性质或使用的手段分类),也被称为教育研究的两种不同“范式”。

即“自然主义范式”和“实证主义范式”。

两者的区别在于研究的侧重点、资料的性质及资料分析的方法上。

▪定性研究:▪是从人文科学中推衍出来的,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研究活动。

▪特性:把自然情境作为资料的直接来源。

定性研究是描述性的(用文字而不是数据)定性研究关心的是过程。

定性研究最关心的事情是“理解教育现象”定量研究:▪也称实证主义研究范式,主要是模仿自然科学,强调通过观察和实验,运用数学工具作定量化研究,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因果关系,并作出解释。

▪特点:▪主要用数字和量表来描述现象▪研究结果的客观真实性▪研究过程和结论的可检验性▪所获认识的确定性和研究结论的普适性▪定性研究:适合小样本、个案研究,研究深入细致,关注过程,自然情境。

不适合大范围研究,费时费工,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教育学考研教育研究方法的考点

教育学考研教育研究方法的考点

教育学考研教育研究方法的考点教育学考研教育研究方法的考点我们在进行教育学考研的时候,面对教育研究方法的考试,我们需要抓住考点。

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了教育学考研教育研究方法的重点,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教育学考研教育研究方法九大考点1.教育研究的界说本章是对教育研究进行总体介绍的一章,需要考生仔细地去看并区分教育研究的类型,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类型,同时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则以及一般过程也很重要,20xx年的考研试题就以简答题的形式对教育研究的伦理原则进行了考查(这说明对教育研究方法的复习只有重点、没有非重点。

复习时必须全面,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

这些需要考生理解并与现实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因为教育研究方法本身的实践性相对于其它三门课程来说就要强一些。

2.教育研究的选题和设计本章主要围绕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环节来考察,其中选题的基本要求,课题研究的假设是最容易被分析论述题和简答题考查的部分,其次考生要注意看选题的基本来源,这对以后考生们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是很有好处的,也有利于考生们对材料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3.教育文献检索本章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教育文献本身的知识以及教育文献检索的知识。

第一部分包括教育文献的含义、作用、等级及分布等,这部分肯能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考生需要理解记忆,尤其是教育文献的等级。

第二部分包括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和主要方法及要求,考生需要认真细看。

此外,还要仔细掌握的是教育文献综述报告的撰写,可能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总之本章的考点都比较细致,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4.教育观察研究该部分包括教育观察研究概述、基本类型、实施程序三部分内容。

要求掌握教育观察的含义、观察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及类型,教育研究方法的程序、记录方法。

这些知识点可能在选择题或辨析题里出现。

教育观察研究是在绝大多数教育研究课题中都必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因此考生需要非常系统地掌握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及实施程序,并且可以与现实相结合来理解记忆。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

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教育研究方法复习资料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教育研究的基本理论、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在备考教育研究方法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熟悉一些常用的研究工具和技巧。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教育研究方法进行复习总结。

一、理论篇1. 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教育研究方法是指在教育研究中运用的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它包括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对象、研究的设计和研究的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在教育研究中,我们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并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和解释。

2. 教育研究方法的分类教育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大类。

定性研究主要侧重于研究对象的特征、意义和内涵,强调对事物的描述、解释和理解;而定量研究则注重研究对象的数量、关系和规律,强调对事物的测量、统计和分析。

3. 教育研究方法的设计教育研究方法的设计是指研究者在进行研究时所采用的整体计划和安排。

研究设计应该包括研究的目的、问题、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在设计教育研究时,我们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并制定合理的研究计划和时间表。

4. 教育研究方法的数据分析教育研究方法的数据分析是指对研究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的过程。

数据分析可以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

定性分析主要通过对数据的描述、解释和理解来揭示事物的内涵和特征;而定量分析则通过对数据的测量、统计和分析来揭示事物的数量、关系和规律。

二、实践篇1. 教育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教育研究方法的实施步骤包括研究的准备、数据的收集、数据的整理和数据的分析等环节。

在进行教育研究时,我们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问题,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并进行科学的数据收集和分析。

2. 教育研究方法的常用工具和技巧教育研究方法的常用工具和技巧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和实验等方法。

教育研究方法重点背诵版

教育研究方法重点背诵版

第一章教育研究方法概述第一节教育研究方法的界说1,教育研究方法的内涵教育研究:与所有科学研究一样,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

它是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

突出的特点是富有创造性。

(1)方法与科学方法的含义所谓方法,语意学的解释是“按照某种途径”(沿自希腊文“沿着”和“道路”),指的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必须遵循的调节原则的说明。

在自然科学的研究活动中,所谓科学的方法,主要是一种诉诸观察与实验,将归纳与演绎结合起来,以试图结实现象背后的因果律或自然法则的方法。

另外一种说法是西方著名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提出的,在他看来,所谓的科学方法不过就是“假设—证伪法”。

波普尔认识,客观真理虽然存在,但是不可能被人们的归纳推理所证实,只能通过反驳证伪的方式,逐步排除错误接近客观真理。

原因在于证实与证伪是不对称的,不论多少次证实都可以被一次证伪所推翻。

(2)教育研究方法: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

教育研究由三个基本要素组成:客观事实、科学理论和方法技术。

(3)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性: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具有一般研究方法的特点,即教育研究与其他研究的共性是:①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

②有科学假设和对研究问题的陈述,研究的问题有明确的目标和可供检查的指标。

③有科学的研究设计,准确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并搜集可靠的资料数据。

④强调方法的科学性:它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有目的、有计划的认识活动。

因此,方法本身是可辨认的,运用过程和研究结果是可检验的,研究结果要回到实践中检验。

⑤有创造性:对原有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及研究方法有所突破,这是研究最重要的特点。

考研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考研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一、教育研究概述〔一〕教育研究的界说---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开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限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那么的开展;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开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开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水平,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根底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根底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 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根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根底;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 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局部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根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镀,各自的开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开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着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开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开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开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增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开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洁划一、整体直观;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增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一一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五〕教育研究的根本原那么1.客观性原那么:要从客观的教育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教育问题;2.创新性原那么:表达在选题、研究方法和角度和研究结论等方面;3.理论联系实际原那么: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以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表达在注意选题的生活根底及研究对象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增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上;4.伦理原那么:教育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必须符合当前的道德伦理,不能够违反法律法规,损坏他人身心健康等;这是教育研究的根本原那么,由于教育研究对象是人;①评估研究的伦理可接受性;②充分熟悉并尊重研究对象的权利;③研究者应承当对研究者应负的责任;〔六〕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一一1.选题2.研究设计3.搜集资料4.整理与分析资料5.撰写研究报告6.总结与评价阶段;〔七〕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类型1.含义:教育研究方法是根据某种途径,有组织、有方案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2.特点:除了一般研究方法的特点之外,独特之处在于①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② 研究的周期很长;③针对性、实践性很强;④研究参与主体广泛;3.功能:是实现教育学科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必要条件;能够提升教育研究人员的素养和研究水平;4.教育研究方法的根本类型:〔1〕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拟、分析、综合、概括〕;〔2〕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3〕实验研究方法〔前实验、真实验、准实验〕;〔4〕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一〕选题的主要来源一一1.社会变革与开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二〕选题的根本要求一一1.问题本身要新奇、有研究价值;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时机问题〕;〔三〕教育研究假设1.假设的含义: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推测性论断或假设性解释科学研究,是在进行研究之前就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2.作用:假设是理论的先导,起着核心作用;①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目的,限定研究数据的收集范围;②根据假设的内容,涉及具体的方案收集数据,进一步验证假设;③有利于研究者对变量进行有效限制,防止研究的盲目性,保证研究结果的质量;3.假设的主要类型:①归纳假设、演绎假设和研究假设②描述假设、解释假设和预测假设;4.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①自变量即实验变量,它是由实验者设计安排的,人为操纵限制的,有方案地变化的实验情境或条件因素;②因变量即反响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实验者需观察、测量、计算的变化因素;③无关变量即干扰变量或限制变量;5.假设表述的标准性要求:假设表述应简单明了具体明确;另外研究假设中的变量应是可以操纵和测量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应是有意义的、可检测的;〔四〕教育研究方案的制定1.选择研究对象〔1〕总体、样本和抽样:总体,是特定研究对象的总和;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局部个体,也称为样组,它是能够代表总体的一定数量的根本观测单位,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称为样本容量;抽样,是遵循一定的规那么, 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2〕选择样本的根本要求:①明确规定总体〔取决于研究目的和研究的外部效度及可行性〕;②取样的随机性;③取样的代表性;④合理的样本容量:样本大小取决于研究目的、预定分析的精确程度;所采取的抽样方法和统计方法;研究对象总体的同质性;研究者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诸方面;⑤ 取样的可行性;〔3〕样本大小的参考值:①对于描述研究和调查研究,大小为总体的10% 除少数情况外不少于100;②相关研究和比拟研究,满意样本每组不少于30;③实验研究, 条件限制严格的为每组15人,条件不严格的为一个自然教学班;〔4〕取样的根本方法:① 简单随机取样〔抽签、随机数目表〕,适用条件是样本总体个数有限且数量不大;优点是方便易行,缺点是不适合大样本;②系统随机取样〔等距取样〕,适用条件是大样本,但不适用于样本分布有周期性的特点的情况;③分层随机,适用条件是总体成分复杂且各成分之间差异较大的情况,优点是可有效地减少误差,缺点是必须对总体中的各层有一定的了解;④整群随机取样,适用条件是总体大、数量多且各层之间同质性较高的情况,优点是抽样方法简单,缺点是误差较大;2.确定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目的、被试特点、研究的主客观条件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等选择方法,注意各种方法的独立性及相互联系;3.制定研究方案:包括①研究题目②对研究课题目的及意义的简单说明③课题研究的根本内容④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制定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方案⑤研究课题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关条件⑥研究成果的预计取向及使用范围;⑦经费概算以及需购置的仪器设备;〔五〕课题论证的根本内容一一1.选题价值论证2.相关研究文献综述3.课题研究的根本思路论证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5.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三、教育文献检索〔一〕教育文献概述1.含义:教育科学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2.作用:①帮助研究人员选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向②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③防止重复劳动、提升科学研究的效益;〔二〕教育文献的及主要分布1.种类:①一次文献,包括专着、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借鉴使用价值;②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献等.二次文献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是对一次文献的熟悉,是检索工具的重要组成局部;③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根底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包括动态陈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具有综合性、浓缩性和参考性等特点;2.分布:书籍、报刊、教育档案、电子信息检索系统;〔三〕教育文献检索的根本过程及主要方法1.根本过程:①分析和准备阶段;②搜索阶段;③加工阶段;2.主要方法:①顺查法②逆查法③引文查找法〔跟踪法〕④综合查找法;3.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文献检索中的应用:①脱机检索②联机检索,国际联机检索系统由中央计算机、数据库、检索终端和卫星通信系统组成,其中美国的最大的;DIALOG阻目前世界上〔四〕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1.全面、准确地检索教育文献2.确认文献的真实性:①内审法,旨在区分资料的真伪或完整性;②外审法,旨在确定资料本身的意义;3.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①根本内容,包括已有研究的历史开展和现状和综述者的评价、建议和预测;②格式和内容安排,包括绪论、历史开展状况与评价、当前研究状况和评价、趋势展望、研究改良建议和参考文献;四、教育观察研究〔一〕教育观察研究概述1.含义:教育观察是教育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设备,有目的有方案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的一种科学研究;2.根本特点:①有明确的观察目的②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限制③有翔实的观察记录;3..教育观察研究的根本原那么:①目的性②客观性③自觉性;〔二〕教育观察研究的根本类型一一1.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观察;2.直接观察与问接观察;3.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4.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三〕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1.教育观察的实施程序:①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②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③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④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2.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1〕描述记录:①日记描述法〔裴斯泰洛齐首先使用〕;②轶事记录法;③连续记录法;〔2〕取样记录:以行为样本;①时间取样②事件取样;〔3〕行为核对表;五、教育调查研究〔一〕教育调查研究概述1.含义: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科学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熟悉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2.类型:①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②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开展调查、预测调查③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调查表法;3.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①确定调查课题②选择调查对象③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④制定调查方案⑤实施调查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二〕问卷调查1.优点:①调查过程的标准化②调查形式的匿名性③调查的范围广④适用于大样本,效率高⑤结果较少地受主、被试交互作用的影响;⑥结果较易量化;2.局限:①灵活性问题②主试无法直接观察每个被试,无法记录其做题时的反响;③问卷的效度问题也应予以关注;3.问卷的结构:①指导语②问题③结束语;4.问题的设计:〔1〕问题设计的根本要求①关于问题的内容与表述;②关于问题的数量〔时间为20-30m〕;③关于题目的排列;〔2〕问题的形式:①结构型〔封闭式问卷〕②非结构型〔开放式问卷〕③综合型;〔3〕问题答案的格式:是否式;选择式〔菜单式〕、评判式〔排列式、编序式〕、等级式、等距式、划记式;〔三〕访谈调查1.优点:①灵活性强②能够使用比拟复杂的访谈提纲③能够获得直接、可靠的信息和资料④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⑤容易进行深入调查;2.缺点:①样本容量有限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②无法限制主试对被试的影响③干扰性因素、不可控因素较多④访谈结果不易量化;3.类型:①结构性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②一次性和重复性访谈调查③个别和集体访谈调查;4.过程:①选择访谈对象②准备访谈提纲和访谈方案③正式访谈〔包括初步接触、进行提问、注意记录和结束访谈四个步骤〕〔四〕测量调查1.含义:用一组测试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方法;特点是根据一定的法那么,以测试为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并且进行量化分析;2.类型:①定名测量,数字仅代表事物,无绝对零点,无相等单位,不能进行量化和四那么运算,其适用的统计方法有次数和百分数;②定序测量,数字仅代表等级或顺序位置,无绝对零点,无相等单位不能进行四那么运算,其适用的统计方法有中位数、百分数等;③定距测量,无绝对零点,但有相对单位,能进行加减运算,其适用的统计方法有平均数、标准差等;④比率测量,最高级别的量表,有绝对零点和相对单位,可进行任何形式的运算; ⑤学业成就测量,也称教育测量,最后以学习成绩来表现;⑥智力测量,也称一般水平测量;常用的有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量表、瑞文推理测验等;⑦能力倾向测量,测被试潜在的某种水平,以了解其开展的可能性,预测个人水平开展倾向;⑧人格测量,也称个性测量,较为着名的有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测验等;3.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①效度,是测量的有效性的度量,它是评价测量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测量效度就是指测量的结果是否能真正反映测量的目标和意图;②信度,测量可靠性的度量,它是鉴定测量的结果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注意低信度的测试效度一定低,但低效度的测试信度不一定低;③难度,即受测团体中被试者在答案范围内答复题目的程度;④区分度,即题目对受测者作答反响的鉴别程度;六、教育实验研究〔一〕教育实验研究概述1.含义:教育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合理地限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2.根本要素:①自变量和因变量〔操纵自变量,限制无关变量,观测因变量〕②实验组和限制组③前测和后测;3.特点及优缺点:〔1〕教育实验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科学实验活动的根本特点,包括①因果关系的探讨;②自变量的操作〔进行实验处理〕;③合理限制无关变量;〔2〕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科学实验活动,表达在试验研究对象、实验物质手段、研究方法和教育实验结果上;4.教育实验研究历史开展的两条根本线索:①借鉴、模仿自然科学实验〔分析模式〕,即物理学-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实验心理学-实验教育学;②从一般教育活动分化开展而形成〔人文科学的方法〕;5.功能:①检验、修改和完善教育理论;②促进教育实践的改革和开展;③为新的科学理论假说应用于教育实践寻求操作顺序;6.教育实验研究的根本顺序:〔1〕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①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说;②明确实验目的,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指导;③确定实验的自变量;④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及统计方法,从而明确评价因变量的指标;⑤选择实验设计类型,确定限制无关因素的举措;〔2〕教育实验的实施阶段.根据实施设计进行教育实验,采取一定的变革举措〔实验处理〕,观测由此而产生的效应,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等;③教育实验的总结推广阶段.要对实验中取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确定误差的范围,从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最终得出科学结论,最后进行重复实验或扩大实验;〔二〕教育实验的根本类型一一1.实验室实验与自然实验;2.确认性实验、探索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3.单因素实验与多因素实验;4.前实验、准实验与真实验:①前实验,可以进行观察和比拟,但对无关因素的干扰和混淆因素那么缺乏应有的限制,因而无法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也很难将实验结果推论到实验以外的其他情形,内外效度均低;②准实验,不能随机分派实验对象,无法像真实验那样完全限制误差来源,只尽可能予以条件限制;准实验是在教育的实际情境中进行的,因而具有推广到其他教育实际中去的可行性;教育实验大多属于准实验,是由于教育实验的情境和教育实验的对象的特殊性, 教育实验难以满足一般科学实验的标准要求,在许多教育实验中,实验对象是处于正常的自然状态接受实验的;③真实验;〔三〕教育实验研究的设计1.含义:在确定研究课题的根底上,研究者必须科学确实定和描述教育实验进行过程的一系列活动,论述它的内容和方法;2.步骤:①陈述研究问题并提出研究假设;②确定实验处理;③列举群体、样本、实验单位、抽样方法及样本大小;④选择因变量及适当的测量手段;⑤判定实验需要限制的无关因素,选择限制方法,设计限制过程和预测限制程度;⑥选择适合的实验设计,并提出伴随这个设计的统计假设;3.根本类型:坎贝尔和斯坦利的分类为〔1〕单因素设计,包括①前实验设计〔单组后测、单组前后测和固定组比拟设计〕②准试验设计〔不等限制组和时间序列设计〕③真实验设计〔实验组限制组前后测、实验组限制组后测和所罗门四组设计〕;〔2〕多因素设计;〔四〕教育实验研究设计的效度1.含义:教育实验研究效度是指一个教育实验研究的有效性,是衡量教育实验成败优劣的关键性质量指标;2.内在效度: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即研究的结果;内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①历史②成熟③测验④工具⑤统计回归⑥被试选择⑦被试的缺失⑧选择和成熟的交互作用及其他;3.外在效度:涉及教育实验研究结果的概括化、一般化和应用范围问题,说明实验结果的可推广程度;外在效度分为总体效度〔指实验结果从特定的研究样本推广到更大的被试群体中去的适用范围〕和生态效度〔指实验结果从研究设计的实验情境推广到其他教育情境中去的范围〕两类;外在效度的影响因素①选择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效应②测验与处理的交互作用效应③实验安排的反作用效应〔霍桑效应〕④多重处理的干扰;〔五〕教育实验的变量限制1.内涵:①研究对于外部因素和实验情境的限制水平,包括各种无关因素的限制;②研究对于实验所操作的自变量的限制程度;③研究实验设计过程中的限制成分,即研究如何通过实验的设计限制无关变量;2.主要方法:对无关变量的限制是教育实验研究的重点,研究者要用平衡、消除、抵消、恒定和随机等方法来限制或减少其干扰作用;〔六〕教育实验涉及的主要格式及优缺点1.单组前后测:①优点是有前测,可以在实验处理前提供被试的某些信息;通过前后测,可以提供实验处理前后两次观测条件下行为变化的直接数据, 能明显验证实验处理的效果;被试兼作限制组,便于估计被试个体态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②局限是没有限制组,不能控制历史、成熟及统计回归;可能产生练习效应;2.非随机分派限制组前后测:①优点是使用了限制组,成熟等因素受到一定限制;其它与实验处理同时发生的变量影响,那么对两组产生的影响是一致的,可以得到抵消,可以限制历史因素;②局限是被试不是随机分配,没有前测数据,判断被试的同质性是困难的,无法限制被试的差异;3.随机分派限制组后测:①优点是消除前测与后测、前测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可以控制历史、成熟、练习与统计回归的影响②局限是不能对被试缺失加以限制;4.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①优点是随机分配,可以限制选择、被试缺失等因素;有限制组,可以限制成熟、练习、统计回归等因素;局限是前测与实验处理产生交互影响;5.所罗门四组设计:优点是将前测反复效应别离出来;可以做四组比拟;运用2X2方差分析处理结果;局限是同质的四组被试很难做到;七.教育行动研究〔一〕教育行动研究概述1.产生与开展:①柯立尔进行了最早的行动研究尝试;②勒温把行动研究描述成一个螺旋状逐步行进的过程〔方案-行动-观察-反思-方案〕,将它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③考瑞在1953年出版的?改良学校实践的行动研究?中,第一个将行动研究引入教育研究之中;2.含义:就是教育实践工作的参与者和教育理论的研究者共同合作,为解决教育实际问题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进行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3.特点:有学者把行动研究归纳为三项主要特征:为行动而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目的〕;在行动中研究〔指出了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的方式〕;由行动者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主体是实际工作者〕;总之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以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为主;研究主题使教育实践工作者;研究应用者是行动研究者;研究过程注重协同合作;问题的解决具有及时性和立即应用性;4.优点:克服了教育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弊端;有利于突破科学实验的种种限制,比拟简单易行,容易为广阔中小学教师所接受;有利于改良学校工作,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开展;有利于学校和社会的沟通;5.缺点:适用于小规模的教育实践活动,不利于宏观的理论的问题的探讨和研究;不能对研究的外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研究方法知识点整理一、教育研究概述(一)教育研究的界说——1.教育研究的含义:以发现或发展科学知识体系为导向,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以促进一般化原理、原则的发展;2.意义:①探索教育规律,以解决重要的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导向;②改善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的发展和改革;③完善和发展教育理论;增强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培养未来教育改革家;3.教育研究的类型:(1)价值研究与事实研究(2)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二)教育研究的科学化历程——(1)直觉观察时期:从古希腊至16世纪,在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教育研究方法论是在朴素唯物论基础上的直觉观察时期,具有朴素性和自发性的特点;采用观察法以及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研究并形成理论;辩证法的初步运用以及朴素的系统观;(2)分析为主的方法论时期:17世纪至20世纪初,以经验论(培根)和唯理论(笛卡尔,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的是康德)两个派别的形成以及实践中重思辨、逻辑和分析为基本特征;采用归纳法和演绎法;心理学思想开始成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主张教育要适应自然,并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实验方法”;(3)形成独立学科时期:20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构成教育研究方法体系的大部分方法是从其它学科移植而来的;教育研究方法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派别进步派与传统派、实证的与思辨的、实用的与理论的进一步分道扬镳,各自的发展研究为方法论的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受西方哲学非理性主义、唯科学主义思潮及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影响;教育科学领域内分科的学科研究方法也同时取得显著进展;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还受到马克思主义辨证唯物论的和心理学及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两个方面因素的直接影响;(4)现代教育与现代教育研究方法的变革: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科学哲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冲破了对科学理论的静态的逻辑分析,把对方法论的研究同科学发展的历史联系起来;科学对自然和社会的研究越来越广泛、深入;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科学研究课题的复杂性、综合性在日益加强,科学研究手段日益复杂、精密,科学研究成为集体的、综合的事业;(三)我国教育研究的现状及问题1.特征:①重经验描述,缺乏理论概括②重先王之道,遵循历史传统③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脱节④思维方式整齐划一、整体直观;2.现状:①研究的主体在不断地扩大;②研究的范畴在不断拓展;③研究的问题意识增强;④研究角度和方法多元化;3.存在问题:①多元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没有得到重视;②定性和定量的综合研究不够;③从个人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研究依旧占据教育研究的主流,应加强科学实证性;④不善于吸收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四)教育研究的主要趋势——①自然化、生态化②综合化(研究方法、研究工具、多变量实验设计)③多文化趋势④现代化;(五)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要从客观的教育事实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教育问题;2.创新性原则:体现在选题、研究方法和角度和研究结论等方面;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以解决实际问题,研究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体现在注意选题的生活基础及研究对象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加强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上;4.伦理原则:教育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必须符合当前的道德伦理,不能够违反法律法规,损坏他人身心健康等;这是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因为教育研究对象是人;①评估研究的伦理可接受性;②充分认识并尊重研究对象的权利;③研究者应承担对研究者应负的责任;(六)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1.选题2.研究设计3.搜集资料4.整理与分析资料5.撰写研究报告6.总结与评价阶段;(七)教育研究方法及其类型1.含义:教育研究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是以教育现象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2.特点:除了一般研究方法的特点之外,独特之处在于①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②研究的周期很长;③针对性、实践性很强;④研究参与主体广泛;3.功能:是实现教育学科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必要条件;能够提高教育研究人员的素养和研究能力;4.教育研究方法的基本类型:(1)理论方法(归纳、演绎、类比;分类、比较、分析、综合、概括);(2)实证方法(观察、问卷、访谈、测量);(3)实验研究方法(前实验、真实验、准实验);(4)历史研究方法(文献法、内容分析法);二、教育研究的选题与设计(一)选题的主要来源——1.社会变革与发展对教育研究提出的问题;2.学科理论的深化、拓展或转型中产生的问题;3.研究者个人在教育实践中观察与思考产生的问题;(二)选题的基本要求——1.问题本身要新颖、有研究价值;2.问题提出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3.问题表述必须具体明确;4.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客观条件、主观条件、时机问题);(三)教育研究假设1.假设的含义:是根据一定的科学知识和新的科学事实,对研究问题的规律或原因作出推测性论断或假设性解释科学研究,是在进行研究之前就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2.作用:假设是理论的先导,起着核心作用;①帮助研究者明确研究目的,限定研究数据的收集范围;②根据假设的内容,涉及具体的方案收集数据,进一步验证假设;③有利于研究者对变量进行有效控制,避免研究的盲目性,保证研究结果的质量;3.假设的主要类型:①归纳假设、演绎假设和研究假设②描述假设、解释假设和预测假设;4.假设涉及的主要变量:①自变量即实验变量,它是由实验者设计安排的,人为操纵控制的,有计划地变化的实验情境或条件因素;②因变量即反应变量,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实验者需观察、测量、计算的变化因素;③无关变量即干扰变量或控制变量;5.假设表述的规范性要求:假设表述应简单明了具体明确;另外研究假设中的变量应是可以操纵和测量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应是有意义的、可检测的;(四)教育研究方案的制定1.选择研究对象(1)总体、样本和抽样:总体,是特定研究对象的总和;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也称为样组,它是能够代表总体的一定数量的基本观测单位,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的数量称为样本容量;抽样,是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2)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①明确规定总体(取决于研究目的和研究的外部效度及可行性);②取样的随机性;③取样的代表性;④合理的样本容量:样本大小取决于研究目的、预定分析的精确程度;所采取的抽样方法和统计方法;研究对象总体的同质性;研究者的时间、人力和物力诸方面;⑤取样的可行性;(3)样本大小的参考值:①对于描述研究和调查研究,大小为总体的10%,除少数情况外不少于100;②相关研究和比较研究,满意样本每组不少于30;③实验研究,条件控制严格的为每组15人,条件不严格的为一个自然教学班;(4)取样的基本方法:①简单随机取样(抽签、随机数目表),适用条件是样本总体个数有限且数量不大;优点是方便易行,缺点是不适合大样本;②系统随机取样(等距取样),适用条件是大样本,但不适用于样本分布有周期性的特点的情况;③分层随机,适用条件是总体成分复杂且各成分之间差异较大的情况,优点是可有效地减少误差,缺点是必须对总体中的各层有一定的了解;④整群随机取样,适用条件是总体大、数量多且各层之间同质性较高的情况,优点是抽样方法简单,缺点是误差较大;2.确定研究方法:根据研究目的、被试特点、研究的主客观条件以及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等选择方法,注意各种方法的独立性及相互联系;3.制定研究计划:包括①研究题目②对研究课题目的及意义的简单说明③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④课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制定研究工作方案和进度计划⑤研究课题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关条件⑥研究成果的预计取向及使用范围;⑦经费概算以及需购置的仪器设备;(五)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1.选题价值论证2.相关研究文献综述3.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论证4.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5.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三、教育文献检索(一)教育文献概述1.含义:教育科学文献是记载有关教育科学的情报信息和知识的载体;2.作用:①帮助研究人员选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向②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③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二)教育文献的及主要分布1.种类:①一次文献,包括专著、论文、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以作者本人的实践为依据而创作的原始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具有创造性,有很高的直接参考和借鉴使用价值;②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使之系统、条理化的检索性文献,一般包括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献等。

二次文献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是对一次文献的认识,是检索工具的重要组成部分;③三次文献,是在利用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包括动态陈述、专题评述、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以及专题研究报告等,具有综合性、浓缩性和参考性等特点;2.分布:书籍、报刊、教育档案、电子信息检索系统;(三)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过程及主要方法1.基本过程:①分析和准备阶段;②搜索阶段;③加工阶段;2.主要方法:①顺查法②逆查法③引文查找法(跟踪法)④综合查找法;3.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文献检索中的应用:①脱机检索②联机检索,国际联机检索系统由中心计算机、数据库、检索终端和卫星通信系统组成,其中美国的DIALOGUE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四)教育文献检索的要求1.全面、准确地检索教育文献2.确认文献的真实性:①内审法,旨在辨别资料的真伪或完整性;②外审法,旨在确定资料本身的意义;3.撰写教育文献综述报告:①基本内容,包括已有研究的历史发展和现状和综述者的评价、建议和预测;②格式和内容安排,包括绪论、历史发展状况与评价、当前研究状况和评价、趋势展望、研究改进建议和参考文献;四、教育观察研究(一)教育观察研究概述1.含义:教育观察是教育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学生或教育现象的一种科学研究;2.基本特点:①有明确的观察目的②对观察对象不加任何干预控制③有翔实的观察记录;3..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原则:①目的性②客观性③自觉性;(二)教育观察研究的基本类型——1.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观察;2.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3.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4.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三)教育观察研究的实施程序1.教育观察的实施程序:①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②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③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④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2.教育观察研究的记录方法:(1)描述记录:①日记描述法(裴斯泰洛齐首先使用);②轶事记录法;③连续记录法;(2)取样记录:以行为样本;①时间取样②事件取样;(3)行为核对表;五、教育调查研究(一)教育调查研究概述1.含义: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科学方式,搜集教育问题的资料,从而对教育的现状作出科学的分析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整套实践活动;2.类型:①普遍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②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发展调查、预测调查③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调查表法;3.教育调查研究的一般步骤:①确定调查课题②选择调查对象③确定调查方法和手段,编制和选用调查工具④制定调查计划⑤实施调查⑥整理、分析调查资料,撰写调查报告;(二)问卷调查1.优点:①调查过程的标准化②调查形式的匿名性③调查的范围广④适用于大样本,效率高⑤结果较少地受主、被试交互作用的影响;⑥结果较易量化;2.局限:①灵活性问题②主试无法直接观察每个被试,无法记录其答题时的反应;③问卷的效度问题也应予以关注;3.问卷的结构:①指导语②问题③结束语;4.问题的设计:(1)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①关于问题的内容与表述;②关于问题的数量(时间为20-30m);③关于题目的排列;(2)问题的形式:①结构型(封闭式问卷)②非结构型(开放式问卷)③综合型;(3)问题答案的格式:是否式;选择式(菜单式)、评判式(排列式、编序式)、等级式、等距式、划记式;(三)访谈调查1.优点:①灵活性强②能够使用比较复杂的访谈提纲③能够获得直接、可靠的信息和资料④不受书面语言文字的限制⑤容易进行深入调查;2.缺点:①样本容量有限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②无法控制主试对被试的影响③干扰性因素、不可控因素较多④访谈结果不易量化;3.类型:①结构性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②一次性和重复性访谈调查③个别和集体访谈调查;4.过程:①选择访谈对象②准备访谈提纲和访谈计划③正式访谈(包括初步接触、进行提问、注意记录和结束访谈四个步骤)(四)测量调查1.含义:用一组测试题去测定某种教育现象的实际情境,从而收集资料数据进行研究的方法;特点是根据一定的法则,以测试为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并且进行量化分析;2.类型:①定名测量,数字仅代表事物,无绝对零点,无相等单位,不能进行量化和四则运算,其适用的统计方法有次数和百分数;②定序测量,数字仅代表等级或顺序位置,无绝对零点,无相等单位不能进行四则运算,其适用的统计方法有中位数、百分数等;③定距测量,无绝对零点,但有相对单位,能进行加减运算,其适用的统计方法有平均数、标准差等;④比率测量,最高级别的量表,有绝对零点和相对单位,可进行任何形式的运算;⑤学业成就测量,也称教育测量,最后以学习成绩来表现;⑥智力测量,也称一般能力测量;常用的有斯坦福-比纳智力测验、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量表、瑞文推理测验等;⑦能力倾向测量,测被试潜在的某种能力,以了解其发展的可能性,预测个人能力发展倾向;⑧人格测量,也称个性测量,较为著名的有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验、艾森克人格问卷、卡特尔16项人格因素测验等;3.测量工具的评价指标:①效度,是测量的有效性的度量,它是评价测量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测量效度就是指测量的结果是否能真正反映测量的目标和意图;②信度,测量可靠性的度量,它是鉴定测量的结果一致性和稳定性的;注意低信度的测试效度一定低,但低效度的测试信度不一定低;③难度,即受测团体中被试者在答案范围内回答题目的程度;④区分度,即题目对受测者作答反应的鉴别程度;六、教育实验研究(一)教育实验研究概述1.含义:教育实验研究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2.基本要素:①自变量和因变量(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观测因变量)②实验组和控制组③前测和后测;3.特点及优缺点:(1)教育实验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具有科学实验活动的基本特点,包括①因果关系的探讨;②自变量的操作(进行实验处理);③合理控制无关变量;(2)教育实验是一种特殊的科学实验活动,体现在试验研究对象、实验物质手段、研究方法和教育实验结果上;4.教育实验研究历史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①借鉴、模仿自然科学实验(分析模式),即物理学→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实验心理学→实验教育学;②从一般教育活动分化发展而形成(人文科学的方法);5.功能:①检验、修改和完善教育理论;②促进教育实践的改革和发展;③为新的科学理论假说应用于教育实践寻求操作顺序;6.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顺序:(1)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①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说;②明确实验目的,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指导;③确定实验的自变量;④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及统计方法,从而明确评价因变量的指标;⑤选择实验设计类型,确定控制无关因素的措施;(2)教育实验的实施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