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佳肴》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配套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佳肴》教案 新人教版
4.学生读课文时,老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或文中重点字词。
弗()食其旨()自强()
学()学半教()学相长()
5.学生自由上黑板给生字词注音,其它学生在下面做。
6.点评、齐读两遍。
7.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利用翻译古文的方法(增、删调、换、补等)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维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3.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利用工具书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教学
重点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3.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明确:教学相长。
2.根据文意,有自己的话说说“教”与“学”是怎样相长的?
明确: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3.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明确: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意在强调教与学的重要性,从而为下文的论述作准备。
8.学生翻译接龙,一人译一句,并指出自己所翻译的句子所涉及到的文言知 识(比如: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等)
9.师强调,并分类板书。(学生边译文,老师边板书)
(1)古今异义:
虽:古:即使今:表转则的连词。
旨:古:甘美;今:目的、意义。如主旨
教育最新K12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佳肴》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 四 学 段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 “教学相长” 的道理给了你怎样 的启示? 学生活动: 学生思考, 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通 过本 环节的 设计,让学生 结合自身学 习体验,对文 本进行更深 层次的理解, 在发言交流 中,进一步锻 炼语言组织 和表达能力。
结合自身 经历, 思考 教与学的 关系。
第 二 学 段
1、自 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并仿照示例, 为课文划分朗读节 奏。 2.小组内大声自由朗读课文, 互 读课文,交流展示,互相评价, 试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3. 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朗读音
借助反复诵 读,感知、理 解、体悟其思 想内容的基 础上, 积累 文 言词语,学习 理解式、重点
对 课 文 的 35 反复诵读 分 以至背诵, 钟 理解、体 悟, 并能联 系自己的 生活实际,
1、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 良 2、给下列红字注音: 嘉(jiā)肴(yáo) 自强(qiǎng) 兑( yuè ) 命 学( xiào )学半 合格
不合格 1、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示例: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 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 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 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小学+初中+高中
小学+初中+高中 频, 学生认真听读。 (注重语气、 节奏)。4、学生 自由朗读课文 1 分钟。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 奏鲜明。
词 语 贯 穿 式 生成体验, 诵读方法,锻 化 为 自 身 炼 学 生 的 语 思想情感。 言运用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嘉肴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 虽有嘉肴古语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不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躬行实践。
是的,无论多么简单的事情,如果不亲身体会也是难以做好的。
总结起来一句话就是:实践出真知。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并能有节奏地背诵课文。
3. 理解“实践出真知”的生活道理。
同学们,当一份份精美诱人的菜肴摆在你面前时,你能忍住举箸而后大快朵颐的垂涎欲滴之心吗?当你从书上习得一种新的技能时,你能抑制住亲自体验以证其能的跃跃欲试之心吗?我想,你们一定会响亮而肯定的回答“想”。
今人尤此,含蓄而深沉的古人又会有怎样的举动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虽有佳肴》,寻找答案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读准下面这些字的音。
嘉肴..(yáo)自强.(qiǎng) 兑.命(yuè) 学.学半(xiào) 2.作品链接《礼记》,又名《小戴礼记》,相传由西汉戴圣编纂,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作人的准则等。
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几乎包罗万象,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全书用记叙文形式写成,有的用短小的生动故事表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3.积累下面的文言字词。
虽:即使。
旨:甘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到达极点。
善:益处。
自反:反省自己。
是故:所以。
教学相长: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兑:通“说”,指殷商时期的贤相傅说。
4.古今异义(1)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旨意。
【初中语文】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虽有嘉肴》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虽有嘉肴》学案(无答案)学习目标:1.了解《礼记》;2.把握“虽、旨、至道、善、困、是故、自强、自反”等重点词语;3.理解并体会本文论述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1.“虽、旨、至道、善、困、是故、自强、自反”等重点词语;2. 理解并体会本文论述的道理。
学习过程:一、认识《礼记》本文节选自《礼记*学礼》《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的文章选集,是一部思想的资料汇编。
又叫《》。
与《》《》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记录等的问答,记。
二、重点词句理解:虽:旨:至道:困:是故:自强:自反:故曰:教学相长-《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三、翻译全文(【译文】即使有美味嘉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四、探究讨论1.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明确:“教学相长”——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铺相成。
重视实践,在学和教的实践中“知不足”、“知困”,明事理,出真知,得到进步与发展。
)2."教学相长"的意思是。
(明确: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明确:类比论证)4.读完本文,你有哪些体会?(提示:教者的角度:教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理解得更深刻,教学相长。
学者的角度:学习之后就难免会有困惑,有了困惑就会向他人请教,从而引发他人思考,教学相长。
)全文完毕。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虽有嘉肴》根据你掌握的资料,简单介绍一下作家作品。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它与《周礼》、《礼仪》合称“三礼”。
汉代把孔子定的典籍称为“经”,把孔子的弟子对“经”的解说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而得名,即对“礼”的解释。
《礼记》的内容分为两大类:一是关于礼乐的一般理论文章,二是关于礼乐制度的文章。
《学记》,是《礼记》中的名篇,是古代教育史上比较有价值的教育论著。
主要讲述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阐述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长善救失等教学经验。
全文虽然只有1229个字,却对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做了高度的概括和总结,它不仅对中国古代教育史的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且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认真地研究和借鉴。
1、了解《礼记》、《学记》相关知识,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熟读并背诵课文。
2、了解类比说理的方法,明白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1、圈注法。
2、小组合作讨论法。
一、巧引入。
1、“四书”、“五经”是国学之瑰宝,是智慧之源泉。
“四书”、“五经”分别是哪几部典籍?2、导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一帧《礼记》誉千秋。
或许同学们对《礼记》不甚了解,但《礼记》中的名言却常常在我们的耳畔回响:“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告诉我们要勤于钻研;“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启迪我们要做好规划,有的放矢;“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教育我们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可见,《礼记》影响之深广。
今天,就让我们亲近《礼记》,领悟为学之道。
二、齐诵读1、生读课文,给难字注音,划分朗读节奏。
2、出示课件,认读,把握节奏。
(1)、读准字音教学相长(zhǎng )弗.食,不知其旨也(fú)( zhǐ)自强(qiǎng)兑命(yuè)学学半(xiào )(xúe)(2)、把握节奏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教育学习文章】虽有嘉肴导学案
虽有嘉肴导学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语文七年级上人教新课标20《虽有嘉肴导》导学案目标呈现:、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3、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学习重点】理解、积累、识记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课文,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学习难点】认识教与学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会本文行文简洁、类比恰切、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体会文言体裁——“记”的特点。
一、预习热身【知识链接】、作者简介、相关背景: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共49篇。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礼记》一书的编定者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
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成为士人必读之书。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
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2、自主学习、写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读音。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嘉肴》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1)
虽有嘉肴【学习目标】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3.理解文章大意,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对比说理的写法,明白教学相长的道理。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国最早的一部关于教育、教学活动的论著是《礼记》,书中所阐述的一些规律和原则,在今天仍有教育意义。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则片断《虽有佳肴》一、了解《礼记》《礼记》是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之一,是战国至秦汉时期儒家论说或解释礼制的文章汇编。
汉代把孔子所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解说的文字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
《礼记》内容涉及上古时代的礼制哲学、伦理、道德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与《周礼》《仪礼》合称为“三礼”。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二、读懂课文1.自由阅读课文,注意以下生字词。
肴(yáo)弗(fú)自强(qiǎng)兑(yuè)学学半(xiào)2.读课文,注意以下问题。
⑴通假字《兑命》曰(“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⑵古今异义①虽有至道(古义:即使;今义:虽然)②不知其旨也(古义:甘美;今义:意义)③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今义:困难)④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今义:增长)⑶特殊句式判断句:①弗食,不知其旨也。
②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③教学相长也。
(用“也”表判断)倒装句: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即“其谓此乎”)3.结合课下注释口头翻译全文。
译文参考:即使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鲜美;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难。
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困难,然后就能自强不息。
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
《兑命》里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4.再次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推荐学习K12四川省宜宾市南溪二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20.虽有佳肴《礼记》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
20.虽有佳肴《礼记》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品味语言
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
重点难点:
重点是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难点是对无数座山的理解。
学习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一、自主探究课前热身
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并给加线的字注音:
痴想隐秘铁青凝成诱惑
喧腾扎下漫湿一瞬间
2.同学们,通过预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请把他写在下面。
3.通过预习,小组交流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啊?
二、研讨交流展示成果
山那边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寻答案吧。
哪位同学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水平,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思考问题:交流讨论后,分组展示
1、在山的那边是什么?“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
2、全诗为什么分为二节?
3、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诗人的这种感情是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的,从诗中找出你认为含义深刻活不理解的的词语或句子,并说明理由。
学生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
全班讨论交流,边读边议边品味,揣摩诗歌语言的魅力。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
(3)、“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却在我的心中扎.下了深根”
5、“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
..你的眼睛”
三、体验反思拓展延伸
诗人成长中的艰难探索一定早已打动了成长中的你。
在你的生活学习中,一定也有无数座山,等着你去征服或已被你征服。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启示。
学后记。
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7年级上册教案及导学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 虽有佳肴 导学案(人教版).doc
《虽有佳肴》导学案【学习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学习用文言文“九字翻译法”,翻译课文;以“意义”划分句子节奏。
【学习重难点】:以“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学考考点】: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评价设计】:通过自读、听范读在教师指导下达成让每个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下注释,“九字翻译法”,达成让每个学生正确翻译课文。
通过小组合作,让80%的学生达成按“意义”划分句子节奏的目标。
【预习导学】: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读熟后自己在横线打钩)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旨至道善困是故自强自反故曰:教学相长-《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阅读本课学习目标、重难点。
【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课前活动。
(七年级练字、八年级话题演讲、九年级诗词积累)二、学习研讨(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后,听范读。
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学生大声朗读。
2、诵读展示。
(学习小组形式展示)(2)速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使用文言直译-“九子法“疏通文意。
(不理解的提出来小组交流,最后班内共同解决)。
1、预设问题:解释加点字及翻译句子。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我不能解决字词或句子:2、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20课《虽有嘉肴》导学案 新人教版
虽有嘉肴【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学习文言文,翻译课文;以“意义”划分句子节奏。
3.识记重点文言词意思,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4.学习类比说理的方法,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
【重点聚焦】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难点突破】课文怎样运用类比和引用论证的?①运用类比,引出论点,层层递进论证论点。
开篇举出嘉肴不食而不知其味,引出至道不学不知其善,进而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层层推进,最终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教学相长。
使得论证严谨、有条理。
②引用论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文章在总结出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以增强对中心论点的阐述且作为有力证据。
【走进作者】《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儒家学者解释说明经书《仪礼》的文章选集,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又叫《小戴礼记》。
与《仪礼》《周礼》合称“三礼”。
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礼仪,记录孔子和弟子等的问答,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
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拓展链接】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书?“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板书设计】虽有嘉肴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学——→不知其善教和学学——→知不足教——→知困互相促进自反自强结论:教学相长【自主学习案】1.给加点的字注音①嘉肴..(jiāyáo) ②弗.食(fú) ③旨.(zhǐ)④自强.(qiǎng) ⑤兑.命(yuè) ⑥学.学半(xiào)2.通假字《兑命》曰: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嘉肴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虽有嘉肴一、知识链接:1.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至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
比如节选的这篇课文所提出的“教学相长”,从现代教育学的观点上看仍然具有很大价值,值得重视。
2.题目解析:课文节选的这一部分,先以“嘉肴”与“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做好了一桌美味的菜肴,如果只是看着,不亲自去尝尝,永远不知道滋味如何;同样,有再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永远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取题为“虽有嘉肴”。
二、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
2.准确理解课文,认识“教学相长”的意义,理顺课文中逻辑论证的过程。
3.注意课文中的对偶句,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
三、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文基本实词和虚词。
2.体会文言文体裁——“记”的特点。
3.体会本课文简洁、类比恰当、说理深刻的写作特色。
4.认识教与学的关系以及“教学相长”的道理。
四、学习过程:1.导入: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作品,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礼记》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
其中很多篇章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短小生动,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它对我国几千年的思想、教育和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研读其中的一篇《虽有嘉肴》。
2.基础达标(1)朗读课文,并注意停顿。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2)给下列横线的字注音嘉肴()弗食()旨()自强()教学相长()兑命()学学半()3.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义嘉肴:旨:至道:是故:困:自反:自强:教学相长:兑命:学学半:其此之谓乎:4.词类活用。
七年级语文上册 4.20 虽有嘉肴学案1(无答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20课虽有嘉肴导学目标1.识记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初步学会用串译整合法翻译全文。
自主预习一、字词积累1.重点实词(l)弗食.,不知其旨也(动词,吃)(2)虽有至.道(达到极点)(3)弗学,不知其善.也(好处)(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连词,所以)(5)教然后知困.(不通,理解不了)(6)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7)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自我勉励)(8)故.曰(连词,所以)(9)教学相长....(意思是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10)学学半...(教人是学习的一半)2.一词多义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学然后..知不足(这样以后)3.通假字《兑命》曰(“兑”通“说”,指殷商时的贤相傅说)4.古今异义(l)然后: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连词,表示接着某种动作或情况之后(2)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
(3)强:古义:勉励;今义:与“弱”相对。
(4)旨:古义:甘美;今义:目的,故意,意旨。
二、文化常识作家作品《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
《礼记》一书的编定者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
戴德选编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礼记》,在后来的流传过程中若断若续,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
戴圣选编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礼记》,即我们今天见到的《礼记》。
东汉末年,著名学者郑玄为《小戴礼记》作了出色的注解,后来这个本子便盛行不衰,并由解说经文的著作逐渐成为经典,成为十人必读之书。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
实际上,这部九万字左右的著作内容广博,门类杂多,涉及到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历史、祭祀、文艺、日常生活、历法、地理等诸多方面,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三、素材积累《礼记》名句积累(l)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 20 虽有佳肴教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虽有佳肴教师寄语朋友乃平常亲爱,兄弟为患难而生。
——旧约学习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和实”课堂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基础达标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1)虽.有佳肴( )A.suī B.suì(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A.qiáng B.jiàng C.qiǎng(3)教学相长.( )A.zhǎng B.cháng(4)《兑.命》曰:“学学半。
”( )A.duì B.yuè C.shuō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虽有佳.肴( )(2)弗学,不知其善.也(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3.下面句中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B.弗食,不知其旨也C.其此之谓乎D.弗学,不知其善也4.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A.弗学,不知其善也(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益处。
)B.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道不足,然后才能反省自己。
)C.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为,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感到困难。
)D.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5.填空。
《学记》是中的一篇。
“五经”指儒家的五种经典,指、、、、。
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完成6~8题。
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虽.有佳肴(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7.“教学相长”的意思是。
8.读了这篇短文,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谈一点你的学习体会。
三、拓展阅读(2013宁波)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 虽有佳肴 导学案(人教版)
《虽有佳肴》导学案【学习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最终背诵课文。
2、学习用文言文“九字翻译法”,翻译课文;以“意义”划分句子节奏。
【学习重难点】:以“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学考考点】: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用“意义”法划分句子节奏。
【评价设计】:通过自读、听范读在教师指导下达成让每个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课下注释,“九字翻译法”,达成让每个学生正确翻译课文。
通过小组合作,让80%的学生达成按“意义”划分句子节奏的目标。
【预习导学】:1、朗读课文不少于4遍,力争读熟,(读熟后自己在横线打钩)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嘉肴..()()自强.()兑.命()学.学半()3、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字词。
虽旨至道善困是故自强自反故曰:教学相长-《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背景资料】:本文节选自《学记》(《礼记集解》)。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专著。
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阅读本课学习目标、重难点。
【学习过程】一、检查预习,课前活动。
(七年级练字、八年级话题演讲、九年级诗词积累)二、学习研讨(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后,听范读。
注意读准字音,体会语调。
学生大声朗读。
2、诵读展示。
(学习小组形式展示)(2)速读课文,根据课下注释,使用文言直译-“九子法“疏通文意。
(不理解的提出来小组交流,最后班内共同解决)。
1、预设问题:解释加点字及翻译句子。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我不能解决字词或句子:2、细读文章,读出节奏,注意停顿。
方法指导: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前提是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停顿为主,联系上下文,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句子的语法结构和一些标志性的文言虚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意图:通过本 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体验,对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在发言交流中,进一步锻炼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结合自身经历,思考教与学的关系。
20分钟
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注:君:名词作动词,统治。念:想着。典:主。)
《虽有嘉肴》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设计人
授课人
学生姓名
课题
《虽有嘉肴》
班级
审核人
课题学
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熟读并背诵课文。
2、准确翻译文句,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3、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
学法概述
朗读法、交流法
学段
学习内容
达成目标
建议使用的
学习方法
学习
时间
巩固练习
学段测评
自我
2、反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 鲜明。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字词问题并及时巩固。
第三
学段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理解难懂的词语,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解决字词问题。
25分钟
完成课后习题第3题
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2、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的?
明确:先从“嘉肴”、“至道”作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在从教与学的关系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从《兌命》“学学半”的话加以佐证。
3.本文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想一想: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
第四
学段
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2、检查、矫正课前预习第2题,正确认读字音。
1、古人常读的《四书五经》指的是什么肴(yáo)自强(qiǎng)兑(yuè)命 学(xiào)学半
第二
学段
1、自 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并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2.小组内大声自由朗读课文,互读课文,交流展示,互相评价,试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2、《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 教与学的关系,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二、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佳肴(yao)兑命(yue)学学半(xiao)自强 (qiang)教学相长(zhang)
三、翻译句子。
( 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评价
优
良
合格
不合格
第一
学段
1.查阅有关资料,了解《礼记》的有关知识。
2.借助注解和工具书,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3.朗诵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
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对重点和难点有一个总体把握,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朗读法,通过朗读,把握文章的内容。
10分钟
1、交流课前预习第1题,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译文: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建立国家,统治人民,总是把教育放在首要位置。
2.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 ,请谈谈“教学相长”的道理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归纳与梳理
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收获。
达标测评
一、填空
1、《礼记》又名《小戴礼记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3.教师范读课文或播放朗读音频,学生认真听读。(注重语气、节奏)。4、学生 自由朗读课文1分钟。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节奏鲜明。
借助反复诵读,感知、理解、体悟其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积累 文言词语,学习理解式、重点词语贯穿式诵读方法,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对课文的反复诵读以至背诵,理解、体悟,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生成体验,化为自身思想情感。
35分钟
完 成达标测评第1、2题
1、仿照示例,为课文划分朗读节奏。
示例: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明确: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