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活动课教学活动论文:对历史活动课教学的探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活动课教学活动论文:对历史活动课教学的探讨
[摘要] 在历史教学中,应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师应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部分每一个单元的教学活动建议中都
提出了2~3个活动建议,并在“实施建议” 中附有9个教学活动案例,这为我们的活动课指明了明确的方向。
[关键词] 活动主题组织
历史活动课作为学科活动课,旨在教学活动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体验性、自主性、探究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这一课型是以通过活动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以教学实践作为切入点,充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实践,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并在活动中不断建构历史知识和能力。那么,如何选择历史活动课的主题?又怎样组织历史活动课?在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历史活动课主题的选择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教材中的活动课。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每册都设计了4~5节活动
课,如人教版七年级实验教材共设计了9节活动课,上册有寻找历史、编写历史小故事、秦始皇功与过的辩论、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下册有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历史知识竞赛、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同时教材还附有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要求、活动提示以及参考资料。这些活动课类型丰富,有竞赛式、辩论式、历史学法等方面的内容,并与学生学习的内容基本是同步的,给我们的活动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认真组织好这些活动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2.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越来越需要教师具有开发本土化、乡土化、校本化课程的能力,因此教师一定要充分开发社区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走进社区、走进社会。
3.结合时政热点和焦点问题组织活动。
“以史为鉴”,历史使人明智,通过历史学习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在历史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时政,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如结合中国共产党十七大的召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活
动课,相信通过这一节活动课,学生会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程,并能深刻领会中国为什么必须走社会主义道路,认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目标。
4.学生感兴趣或者是学生认为是难点的内容。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充分尊重学生。因此,教师在选择活动主题的时候,一定不要忽视学生这一主体,不要凭教师的好恶选择内容,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都可以作为活动课的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讲述了赵州桥,在课后的“活动与探究” 部分以图画的形式展示了颐和园玉带桥、苏州宝带桥、云南丽江黑龙潭桥,学生对“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可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实地考察,广泛地收集资料,最后形成丰富多彩的有关“桥” 的历史、建筑特点、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二、历史活动课教学的组织过程
1.确定活动主题。根据实际需要来选择主题,但要注意:一是主题不要太大,要具体可行;二是要符合学生的兴趣、认识水平和思维能力,充分考虑到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活动的要求。
2.制订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通过活动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结果的状况。教师在制订活动目标时,要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课程目标的规定,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去思考,如:(1)通过对身边的自然景点和人文景点的了解,使学生感受历史就在我们身边,从而能关注身边的历史。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搜集、研究与主题有关的资料,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表达的能力等。
(3)通过活动,使学生获得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些方法,如搜集资料的方法,整理资料的方法等,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
(4)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主动学习历史的热情,学会与人合作,使学生能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增强学生的历史和社会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并能针对家乡存在的问题,为建设家乡出谋划策。
(5)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离不开地理,活动过程中渗透史地结合的理念,并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在进行活动课教学的初期,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只要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并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应该说就达到了活动的目的,不要过分地强调活动成果水平。
3.学生分组。
在确定主题后,要进行分组,分组时最好让学生自由组合,以使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能更有效地配合,各组成员内部要进行分工,确定搜集资料的内容。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4.学生广泛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形成研究成果。
学生在确定主题并分组后,进入资料搜集阶段,这一阶段是活动课非常重要的阶段,它决定着活动课的成败。学生资料的来源主要有:实地考察、调查、访问、查阅图书资料、上网等。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己去发现;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协调者,教师主要对学生进行一些策略上和宏观上的指导,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研究方法,帮助他们正确识别材料、筛选材料,从而对信息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处理,并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活动成果展示。
学生在搜集、整理资料后,将其结果以成果形式在全班或年级交流。成果表达交流方式可以多样化,有论文展示交流、知识竞赛、历史小制作评比、办墙报比赛等。这一环节,教师切不可省去,因为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资料搜集,非常希望把自己的成果展示给同学,与人分享,从中获得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