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知识考点整理(辨证唯物论) 上海市七宝中学 仲克玲 ...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必记必背重中之重知识点
高中政治《哲学生活》必记必背重中之重知识点新兴田中龙建军一、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运动、静止、规律、主观能动性)(8个)1、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2、意识的指导作用原理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5、人具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6、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原理7、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2、认识指导实践原理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5、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原理三、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创新(17个)联系观(5个)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4、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原理5、系统和要素相互关系原理发展观(3个)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实质原理)2、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事物发展趋势)3、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状态)矛盾观(7个)1、对立统一规律原理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6、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原理7、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的主要方面和次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创新观(2个)1、辩证否定观原理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四、历史唯物主义---价值论(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历史观、群众观、价值观、人生观)社会历史观(6个)1、社会存在决决定社会意识原理2、社会意识指导社会存在原理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4、人类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5、人类社会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事物发展趋势)6、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原理。
群众观(1个)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原理。
价值观(2个)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2、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原理人生观(2个)1、人生价值原理。
2、个人和社会相统一的原理。
哲学课常识重要原理小结
哲学课常识重要原理小结1.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强调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世界的发展是由矛盾和对立面的斗争推动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以及主体和客体的辩证关系。
2. 唯心主义原理:唯心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和基础,世界是由意识或思维构成的。
唯心主义强调精神的独立性和优先性,而物质只是意识的产物。
唯心主义在哲学史上有不同的流派,如柏拉图的理念观、笛卡尔的主体观等。
3. 唯物主义原理: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意识和精神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意识的次级地位,认为物质存在的先于和独立于意识的存在。
唯物主义在哲学史上也有不同的流派,如唯物辩证法等。
4. 意识与物质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原理强调意识和物质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意识是物质发展的产物,但又能主动地反作用于物质,推动物质的发展。
意识和物质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这一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
5. 客观真理原理:客观真理原理认为真理存在于客观世界中,不依赖于主观主义的意识。
真理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实践认识和经验总结得到的,是能够被验证和证明的。
这一原理在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6. 主观相对性原理:主观相对性原理认为人的认识是主观的、相对的。
人的认识受到个体的主观感受、思维方式和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主观认识。
这一原理在哲学和文化研究中有重要意义,要求对不同主观观点进行尊重和理解。
7. 价值相对性原理:价值相对性原理认为价值是相对于人的主体而言的,不同人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与个体的文化、环境和教育背景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每个人的价值观念可能不同。
这一原理指导我们在价值判断和价值冲突中保持开放和多元化的态度。
8.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原理:这一原理认为社会是处于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一定的规律性。
(完整版)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归纳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归纳一、辨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2、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1)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们可以发挥主观动能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于人类。
(3)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二、唯物辩证法:1、两个总特征:联系、发展(1)联系具有:普遍性(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2)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发展具有普遍性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b.事物发展的趋势——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c.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到质变2、本质和核心:矛盾规律(对立统一规律)(1)矛盾即对立统一(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对立性。
(两方面的辩证关系)3、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1)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点论。
(2)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4、辩证否定观:(1)含义: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2)特点:a. 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 b是事物联系的环节又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实质:扬弃(4)方法论——树立创新意识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的含义及特点(1)含义: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2)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实践和认识的辨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表现在: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④是目的和归宿)(2)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哲学常识高考考点整理: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哲学常识高考考点1: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
(注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别:①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是一门专门的学问,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才能掌握它。
②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是不系统、不自觉的,缺乏严密的逻辑和理论论证,哲学则是把自发的、零散的、朴素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具有严密的逻辑和完整的理论体系。
(2)联系:①哲学是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②世界观和哲学都把整个世界当作自己认识和研究的对象,都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①二者的研究范围和对象不同。
哲学把整个世界当作自己的研究对象,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各种具体知识共性的抽象与概括。
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世界中的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或某一事物及其过程。
②二者的方法论不同。
哲学告诉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根本方法、一般的方法。
而具体科学则告诉人们应如何具体分析和处理人与外部世界或人类自身的关系。
(2)联系:①二者都把现实世界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②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并随着各门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而哲学则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方面的指导。
(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
)4.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区别:①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即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而方法论则体现了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
哲学常识高考考点2:物质的含义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上海市高三高考思想政治哲学常识(哲学两册)知识点 16页word文件
高三《哲学常识》基础知识一、哲学板块:1、唯物论:物质和意识、物质和运动、运动和静止、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2、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现象和本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实践与理论、真理3、唯物辩证法:联系(3个)、发展(3个)、矛盾(9个)4、历史唯物主义5、人生观:价值观、人生价值、理想、承担使命二、生活与哲学:(一)哲理、哲学、世界观、方法论:1、哲理:(1)定义:关于客观世界和人生奥秘的道理。
(2)源泉: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升华。
2、哲学:(任何哲学都是时代的精华)(1)定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2)世界观的定义: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3)方法论的定义: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4)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3、哲理与哲学的关系:(1)相同点:本质上一致,都蕴含着整个世界的道理。
(2)区别:哲理是从局部、某个方面反映人们对客观世界和人生的认识;哲学是系统化的哲理,是哲理的升华。
4、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别:①概念不同;②世界观几乎人人都有,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形成的世界观还是朴素的,缺乏理论体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不一定每个人都有。
(2)联系:①都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②世界观的理论化和系统化称为哲学。
5、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①具体科学研究的都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的特殊本质和规律。
②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
(2)联系:①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②哲学对具体科学具有指导作用,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6、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与影响世界观。
哲学知识考点整理辨证唯物论上海市七宝中学仲克玲
(3)规律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重复性)的特 点。
客观性是规律最重要的特点。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 在及其作用,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的客观性, 还表现在它不能改变、不能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或废除。
义的标准。
(2 )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即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 义认为意识第一性,即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是一条从物质到意识,即从客观实际出发的认识路线;唯心 主义是一条从意识到物质,即从意识精神出发的认识路线。马克思主义哲 学即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
13.科学认识的任务是揭示物质运动的规律【B】
(1)揭示物质运动的规律是科学ຫໍສະໝຸດ 识的任务;规律是科学研究 的对象。
(2)探索规律是一个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过程。 14.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B】 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 (2)实践是自觉、能动的活动 (3)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整个世界是一个 不依赖于人的意 识而客观存在的
物质世界
二、物质的唯一 特性是客观实在 性
1、人类对物质的认识有一个探索过程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 概念的科学概括
(1)物质的概念 (2)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3)物质是可以被认识的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一、把握人的意识 的奥秘
1、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3、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方法论就是人们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方法。(P8)
辩证唯物论知识点总结
辩证唯物论——世界是物质统一体的无限发展过程一、物质1、物质范畴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感觉到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物质范畴是最高的哲学范畴。
而这个范畴抓住了一切物质现象的普遍本质,即客观实在性(即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又能为意识所反映)。
2、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⑴物质与运动的不可分割性(即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固有属性。
这个世界就是物质的运动或运动着的物质。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地联系着的。
物质和运动的不可分割性表现在两个方面:没有离开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无运动的物质导致形而上学,无物质的运动导致唯心主义。
⑵运动的守恒性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的;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运动也是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的。
这就是运动守恒原理。
这个原理,是物质守恒原理的逻辑继续。
如果否认这个原理,就必然要得出物质可以创造或消灭的唯心论结论。
运动守恒原理包含着两方面的意义:其一,任何一种运动形式在转化为别种运动形式时,运动的总量是不变的。
这是这个原理的量的方面;其二,任何一种运动形式,都具有转化为别种运动形式的永不丧失的能力。
这是这个原理的质的方面。
把这两方面统一起来,就是:任何运动都不会从乌有中产生,也不会转化为乌有;客观存在着的是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相互转化的无限过程。
各种运动形态是相互联系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整个物质世界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无限发展过程。
⑶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辩证唯物论认为:运动和静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没有绝对的运动,就无所谓相对的静止;没有相对的静止,也无所谓绝对的运动。
绝对的运动和相对的静止相结合,构成了辩证唯物论的完整的运动观。
3、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空间和时间⑴空间和时间与物质的不可分割性正像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一样,空间和时间与物质也是不可分割的。
上海市考研哲学学科重点知识点总结
上海市考研哲学学科重点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1. 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论。
其核心内容包括四个基本原理:(1)宇宙的普遍联系和普遍发展:宇宙事物之间都有内在联系,没有孤立的个体存在;宇宙是无止境地发展的。
(2)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的存在推动事物不断发展。
(3)质量互变:在矛盾分析中,事物的矛盾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导致事物的质量变化。
(4)否定之否定: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通过积极否定来实现的,旧事物被新事物取代,但同时又保留了旧事物的肯定因素。
2.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指认为历史发展是物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阶级斗争的结果,是社会各个层面相互作用的产物。
(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生活条件和生产关系是社会意识和观念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了他们的社会意识,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形成对社会的认识和评价。
(3)阶级斗争是历史的推动力:社会发展中,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动力。
二、认识论与方法论认识论是研究人类认识活动的规律和本质的哲学学科。
方法论是认识论在实践活动和科学研究中的具体运用。
1. 认识的本质与要素(1)认识的本质: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进行直接的间接的反映,是人类能动的对客观世界的理论和实践活动。
(2)认识的要素:主体、客体、媒介和活动四个要素构成了认识过程。
主体是指认识过程中的人的思维能动性;客体是指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对象;媒介是人类使用的工具和符号系统;活动是人类进行认识的实践和思维活动。
2. 认识的形式与来源(1)感性认识:人们通过感觉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认识的第一步,但感性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
(2)理性认识: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人类运用思维、概念和推理等能力对客观事物进行进一步的抽象和理性认识。
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点总结
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点总结1.辩证唯物主义的起源:辩证唯物主义是由古希腊哲学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法国唯物主义哲学家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思想相结合而形成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最早全面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家。
2.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物质决定意识、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事物的对立统一、事物的质量变,五个基本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
4.发展观: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认为事物是无限的发展变化的,世界是一个处于不断运动和变化中的有机整体。
发展是事物自身内部的必然过程,是由矛盾引起的。
5.运动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事物的运动不是简单的机械运动,而是内外矛盾的统一6.对立统一法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由对立面组成的,对立面之间互相依存、互相制约而又互相斗争,使事物得以发展。
对立和斗争是世界发展的根本原因。
7.事物的质量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会发生质量变化,即原来的性质质量转化为新的性质质量。
质量变化是通过量的积累达到的,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引起质变。
9.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地位: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灵魂和核心,对于正确认识世界、指导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0.辩证唯物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辩证唯物主义是反对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认为形而上学是主观主义和片面性的体现。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全面、具体、多角度的看待事物,强调矛盾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总结来说,辩证唯物论是一种关于宇宙和人类的认识的根本态度和方法论,它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指导人们准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
了解和掌握辩证唯物论的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客观规律,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高中政治哲学必背详细知识点
中学政治哲学学问点总结《哲学常识》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物质是不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动身,反对从主观动身,反对“上帝创世说”。
2、物质确定意识【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其次性,物质确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动身。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原理】物质确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确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动身,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又是可以相识和利用的。
敬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需以敬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敬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敬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详细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事物是普遍联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靠于四周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详细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辨证唯物论知识点总结高中
辨证唯物论知识点总结高中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是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同时又是发展变化的;它强调辩证的认识方法和观点,主张从现象的背后寻找规律性,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
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根本实体,是存在的基础。
一切都是由物质构成的,没有物质就没有世界。
物质是永恒不变的,它始终是存在的,但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变化。
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发展变化的。
一切物质运动都是发展的,没有什么是永远不变的,一切都在变化中。
同时,辩证唯物主义还指出:事物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均匀的。
发展往往是在一定的地区、某一方面“井喷式地爆发”着。
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有规律性的。
辨别客观规律性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前提;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必然的;规律不但有反复性和重复性,而且还有不断的发展性和变化性。
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有条件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事物才能发展进步。
同时,它还认为,事物的发展受到其他许多因素的制约,需要为其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使其具有可持续性。
6.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统一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统一的,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在统一的基础上进行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辩证的方面,它们共同构成统一的事物。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基础1.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一种对客体的反映。
主体认识客体是一种反映客体的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规律性,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
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连续的。
认识始终是在实践中发展的过程,它是由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相互作用构成的。
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对客观事物规律性的反映。
认识的本质是反映,认识的目的是认识事物的规律性。
辩证唯物论知识点总结
辩证唯物论知识点总结一、物质与意识辩证唯物论的首要观点就是物质决定意识。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意味着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它的存在,物质都按照自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着。
例如,山川、河流、星辰等自然存在,以及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等,都是实实在在的物质。
意识则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人的意识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依赖于物质,特别是人脑这一高度复杂的物质器官。
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但意识不是对客观事物的简单复制,而是经过人脑的加工和改造,具有主观能动性。
这两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比如,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们基于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和实验,形成科学理论和方法,这是物质决定意识的体现。
而这些科学理论和方法又指导着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推动科学的进步,这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二、运动与静止物质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从微观的粒子运动到宏观的天体运行,从生物的进化到社会的发展,无一不在运动。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物质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和社会运动等。
而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比如,我们坐在行驶的火车中,相对于车厢来说我们是静止的,但相对于车外的景物,我们又是运动的。
承认相对静止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前提,也是测量和计算运动的尺度。
辩证唯物论知识点
辩证唯物论知识点辩证唯物论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它提出了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和变化性的观点,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下面将从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历史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发展的、运动的。
辩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矛盾统一:辩证唯物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矛盾相互作用引起的。
事物内部存在着对立面和矛盾,这些矛盾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并最终推动事物的发展。
2. 质变和量变:辩证唯物论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变化,而质变是指事物本质的根本变化。
3. 变异和稳定:辩证唯物论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在变异和相对稳定的过程中进行的。
变异是指事物内部的变化和发展,而相对稳定则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保持相对统一的状态。
二、对物质世界的认识辩证唯物论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具有独特的观点和方法。
它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能够感知的实体,包括自然界的物质和人类社会生产的物质。
1. 关于自然界的物质:辩证唯物论认为,自然界的物质是永恒存在的,它具有客观的存在形式和规律。
物质可以通过人的感官观察和科学实验来认识和揭示其本质。
2. 关于人类社会生产的物质:辩证唯物论认为,人类社会生产的物质是由人类劳动创造的,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社会生产的物质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不断发展和变化。
三、人的实践活动辩证唯物论强调人的实践活动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重要地位。
人的实践活动是通过对物质世界的改造和创造来满足人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辩证唯物论认为,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取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的验证才能确定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否正确。
2. 实践是改造的动力:辩证唯物论认为,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来改造和创造物质世界。
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归纳
辩证唯物主义知识点归纳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我们来对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关键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物质与意识1、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这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2、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二、运动与静止1、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物质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从宏观天体到微观粒子,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无一不在运动变化之中。
2、静止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暂时处于不显著的变动状态。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前提。
三、联系与发展1、联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
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
2、发展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旧事物是指违背事物发展规律、日趋灭亡的事物。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从形式上看,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的广延性的交替;从内容上看,是事物在运动形式、形态、结构、功能和关系上的更新。
(完整版)上海市高中政治哲学部分知识点整合
前言生活与哲学关键词:哲学哲学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关于方法论的学说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区别:哲学不同于具体科学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的特殊本质和规律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规律联系:哲学同具体科学有密切联系,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客观世界的最普遍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普遍规律(最重要、最具革命性)特点:高度科学性:正确阐明整个世界发展的最普遍规律,给人们提供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和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方法高度实践性: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辩证唯物论(第一课、第二课一三节)最根本的观点: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物质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的意识含义:从生理基础来说,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从内容来说,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小结:意识就其形式来说是主观的,就其来源和内容来说是客观的,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作用:能动作用表现:能动地认识世界反映客观事物的外表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变化发展的规律性能动地改造世界——以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知识为指导,采取正确的行动,对事物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推动作用结果:不同意识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正确的意识——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阻碍作用实现途径:实践两者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它的不同回答,产生两条不同的世界观和认识路线唯物主义:世界观:物质第一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认识路线:从物质到意识,即从客观实际出发辩证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充分肯定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唯心主义:世界观:意识第一性,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认识路线:从意识到物质,即从意识、精神出发错误根源:把意识的能动作用片面夸大和绝对化两者根本区别:对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要求: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方法论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含义: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办事具体要求:尊重客观事实(首要前提)重视调查研究(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出以公心求真务实物质是以运动的方式存在的运动含义: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和物质的关系:宇宙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框架知识整合哲学常识宇宙中没有离开物质的“纯粹”运动小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离,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特殊状态:静止含义:两种情形:事物运动的平衡状态——某事物相对于一定参考系来说,没有发生空间位置变化事物运动的稳定状态——事物保持着自身的性质,尚未变成他物与运动的关系: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绝对的动中包含着暂时的、相对的静相对的静中又包含着永恒的、绝对的动基本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思维运动等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含义: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特点: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联系(隐藏在事物内部)是事物发展中的必然联系(确定不移、必定如此)科学认识的任务是揭示物质运动的规律科学体系本质上规律体系的理论反映探索规律的过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现象和本质的关系:区别:现象是事物外在的表现,规律是事物本质的联系,是深藏其内的现象表现为“多”,本质则是“一”现象是变动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以歪曲、颠倒的方式从反面表现本质小结: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本质联系:任何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也都是本质在某一方面的表现小结:认识事物,既不能抛开现象直接认识本质,也不能使认识停留在表面现象,而必须通过现象认识本质把握规律方法论要求: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原因:规律是客观的,是不可抗拒的,人只有尊重它,按规律办事,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取得成功人在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人类认识和利用规律的表现:借助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其变害为利发挥主观能动性作用:才能通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形成计划、方案等指导人们的行动才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方式,使其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才能坚持不懈去夺取胜利两者关系: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小结:将求实精神和革命热情结合起来,既反对墨守成规的保守思想和听天由命的宿命论,又反对片面夸大主观能动作用的唯意志论坚持实事求是含义:直译:“实事”——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求”——研究“是”——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即规律性小结: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规律性,作为行动的向导意译:尊重客观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彻底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党的思想路线: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世界实事求是(核心)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本质要求:解放思想行为要求: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积极参加实践,科学地认识和掌握规律尊重客观规律,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学会具体分析,努力做到按规律办事有规律的、运动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见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框架知识整合哲学常识唯物辩证法(第三、四课)两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最根本的观点:矛盾的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和它周围的其他事物存在着联系。
辩证唯物论知识点总结
辩证唯物论知识点总结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以下是对辩证唯物论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物质1、物质的定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世界的物质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二、意识1、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从生理基础上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内容上说,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意识的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四、规律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特点(1)规律具有客观性。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2)规律具有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五、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B】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坚持物 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B】 P33 (1)对物质和意识何谓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的标准。 (2 )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即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 义认为意识第一性,即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唯物主义是一条从物质到意识,即从客观实际出发的认识路线;唯心 主义是一条从意识到物质,即从意识精神出发的认识路线。马克思主义哲 学即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 (3)我们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人类世代的实践和科学的发展,都证明了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 的荒谬性。我们从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必须坚持唯物主义,反 对唯心主义。
②社会实践 具有三种基 本形式
生产实践 调整和变革社会 关系的实践 科学实验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1、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开始
2、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2.寻求真知有一个过程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P59) 4、寻求真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5、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 (P61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辩证唯物主义
(物质、运动、发展、规律) P10
历史唯物主义
(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其自身固 有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的客观规律。是最重要、最具 革命性的部分)P10
实具 践有 性高 、度 发的 展科 性学 性 、
P10
知识框架表
第一课 第一节 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
1、对世界本原是物质还是精神的探索
10.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C】 P36 (1)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按照实际情况 办事。 (2)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的哲学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就 要求人的主观思想必须符合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尊重客观事实, 坚持求实精神,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是从实际出发还是从主观 想象出发,反映了唯物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和唯心主义世界观、 方法论的对立,所以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原则,做到主观思想符合客观实际,这是求实精神的一个基本要 求。 从实际出发还是马列主义哲学最根本的方法,同时也是我们想 问题、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 (3)在实际生活怎样从实际出发 P38 ①要尊重客观事实 ②要重视调查研究 ③要出以公心④要求真务实 我们现在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还处 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 根据这个制定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和规划。
第三节坚持事实求是
坚 持 实 事 求 是
1.尊重客观规律和 发挥主观能动性
(1)按规律办事,才能取得成功
(2)认识和利用规律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3)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施辨
证统一的
(1)实事求是是马列主义的精髓 2.坚持实事求 是的科学态 度和作风 (2)实事求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的高度概括 (3)青年学生要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 态度和作风
13.科学认识的任务是揭示物质运动的规律【B】 (1)揭示物质运动的规律是科学认识的任务;规律是科学研究 的对象。 (2)探索规律是一个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过程。 14.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B】 实践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活动 (2)实践是自觉、能动的活动 (3)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和作用
1、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一、把握人的意识
的奥秘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①意识的内容 来自客观世界 ②意识的本质 是人脑对客观 世界的反映
3、意识是人脑对客 观世界的反映。
是客观内容 和主观形式 的统一
二、意识的能动 作用
1、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2、意识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科学认识的任 务是揭示物质 运动的规律
(2)探索规律是一个透过现象
①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②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分 ③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抓住本质的过程
把握规律
1.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
(1)实践是人们能 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的活动(P53)
①实践具有三 个基本特征
实践是客观的物 质活动 实践是自觉、能 动的活动 实践是社会的、 历史的活动
3、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方法论就是人们认 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方法。(P8) 4、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 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P8)
哲学与具体科学
1、哲学不同于具体科学知识。
研究对象
哲学 整个世界
揭示规律 共同本质、 最一般
世 界 观
具体 某一特定领域、 特殊本质、 规律 科学 某一局部
坚持运动和 静止的统一
运动是有 规律的的
尊重规律与发 挥主观能动性 的关系
坚持实事求 是的原则
坚 持 解 放 思 想 、 实 事 求 是 、 与 时 俱 进
5.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A】
(1)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一个不依类于人 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2)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物质理解为是不依类于人的意识、并能 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所谓客观实在,就是离开人的意识而 独立存在,它是物质世界中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具体事物的共 同性。 (3)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之学的物质概念, 最重要的有两点:①客观实在性是物质最根本的特性。客观实在 性是一切具体物质形式的共同本质和共同特征。所以,我们不能 把哲学的物质概念与物质的某些 具体形态混淆起。②物质是可以 被人们所认识的。世界上只有一被认识的事物和有待于被认识的 事物,并不存在不可认识的事物。 (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 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辨证唯物主义
关于物质、运动、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可以按照“物质 意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 和“物质 运动 规 律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一思路进行 整合
辩证唯物论知识结构图
世界是物质 的世界 物质和意识 的关系
唯 物 主 义 世 界 观
要求一切从 实际出发
物质世界 是运动的
运动与静止 的关系
1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A】
(1)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则的世界,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 (2)运动是宇宙件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运动是物质的 根本属性,是物质存在的方式。 (3)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处于相对稳定 和暂时平衡的状态,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事物的静止状 态有两种情形: ①是指某一事物相对于其他事物来说,没有发生空间位置的变 化。 ②是指事物相对稳定性,即事物保持自己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而在 物质的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统一。
关于世界 观的学说 系统化理论化世界观
哲学
世界观是 方法论
是自然 社会科学和思 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与具体学科的关系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 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哲学:
1、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 系的根本看法。(P7)世界观人人都有,是朴 素的。哲学家进行提炼、加工、提高、总结, 使之理论化、系统化,并用理论形式表现出来, 就形成了哲学。
1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B】 (1)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这就要求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实事求是。 (2)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存在于事物内 部的确定不移的秩序和趋势,就是事物内部所固有的规律性。 (3)规律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重复性)的特 点。 客观性是规律最重要的特点。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的存 在及其作用,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的客观性, 还表现在它不能改变、不能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或废除。 (4)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必须尊重规律,按 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只有 这样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否则必定受到规律的惩罚。 (5)主观能动性有叫自觉能动性,它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 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①是人类认识世界、掌握规律的能力和活动。 ②是人类运用规律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哲学知识考点整理 (辨证唯物论)
上海市七宝中学
仲克玲
2010年12月
专题考点:
1.生活中处处有哲理 【A】 (1)什么是哲理?
所谓哲理,就是关于客观世界和人生奥秘的原理。
(2)生活中处处有哲理,生活是哲理的源 泉。哲理归根结底来源于生活, 生活与哲 理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两者关系不能 倒置。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又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B】 (1)什么是哲学?
第三节认识世界的两条路线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条不同 1、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
认 识 世 界 的 两 条 路 线
的认识路线 2、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 2、想问题、办事 情都要从实际出发 (2)在实际生活中 怎样从实际出发
①要尊重客观事 ②要重视调查研究 ③要处以公心 ④要求真务实
物
质 根 本 属 性
( 3) 运动形 式是多 样的
①物质的具体形式是千姿百态的,运动形 式也是无线多样的
②人们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的运动方式
物质 运动 是有 规律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