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课时训练新人教

合集下载

2019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

2019高中历史 阶段综合测评1(第1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单元)新人教版必修2

阶段综合测评 (一) (第一、二单元)(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三字经》里有“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几句。

中国人最早培植“六谷”、养殖“六畜”的时代是( )A.原始社会末期B.西周时期C.战国时期D.明朝时期B[我国古代在西周时期“六谷”和“六畜”都已经出现了,故选B项。

]2.(2018·全国卷Ⅱ)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 )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B[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西汉时期,百姓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他们在将粮食换成钱币的过程中遭到商人盘剥,导致其出卖土地而流亡,故选B项。

]3.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这一农具指的是( )【导学号:07182064】A.耧车 B.翻车C.曲辕犁D.筒车C[由“入土也深”“入土也浅”可知此农具可以调节犁耕深浅,故曲辕犁符合此特征。

] 4.清代学者包世臣在《郡县农政》一书中说:“凡治稻皆宜精,虽地宽之处,广种薄收者多耗本……可举代田之法,每田一区,分三分,每岁更代,收成过漫种不治者。

”“代田之法”最早出现于( )A.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C.西汉时期D.明清时期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代田法,是一种分田方法,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

由于在同一地块上作物种植的田垄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

在春季实行低作,有利于防风抗旱,在夏季实行高作,有利于排水防涝,具有垄沟互换、轮番利用的优点,故选C项。

]5.《盛泽》诗云:“吴越分歧处,青林接远村。

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人家勤耕作,机杼彻晨昏。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3.重点: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
难点: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真正感悟到古代政治制度的价值。
(二)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过程。通过设置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政治制度的演变。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逐渐深入,但对于成熟时期的政治制度特点及其影响尚缺乏系统、全面的把握。此外,学生在分析、评价历史事件时,往往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主观意识的影响,对政治制度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b.分析唐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和完善对国家繁荣昌盛的推动作用。
c.评价夏商西周时期世袭制、分封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搜集相关史料,了解古代政治制度成熟时期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如秦始皇、唐太宗等,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人物介绍。要求突出其在政治制度发展中的贡献,并结合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4.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份关于古代政治制度成熟时期的选择题或简答题试卷,包括10道题目,涵盖各个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影响及联系。
2.各小组讨论结束后,进行课堂分享,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一系列关于古代政治制度的练习题,如选择题、简答题等,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练习题涵盖了各个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影响及联系,旨在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学生完成练习题后,教师及时批改并给予反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确保学生掌握所学内容。
3.能够运用历史知识,对古代政治制度进行合理的评价,比较不同时期政治制度的异同,提高历史比较思维能力。

2019年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全册目录

2019年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全册目录

2019年高中历史新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下册目录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第3课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第4课西汉与东汉——大一统国家的巩固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第7课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第12课辽宋夏金元的文化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统一第14课清朝的鼎盛与危机第15课明清经济与文化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6课鸦片战争的冲击与因应第17课寻求国家出路的探索和列强侵略的加剧第18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9课辛亥革命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第23课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第24课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抗日战争的胜利第25课人民解放战争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十单元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28 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第29课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活动课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第2课古代世界的奴隶制帝国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第5课古代非洲与美洲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8课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9课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五单元工业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0课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第11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传播第六单元世界殖民体系与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第13课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第七单元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1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1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第八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第18课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第19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第20课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第21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第九单元当代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第22课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第23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活动课放眼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其经济结构和特点深受封建社会制度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对其经济结构和特点的探讨。

一、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它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生活,通过种植粮食作物满足自身需求,很少有剩余产品用于交换。

这种模式强调的是内在的自我调节和稳定性,对市场的需求相对较弱。

2. 铁犁牛耕的技术进步: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这不仅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也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3. 土地所有制:在古代中国,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土地的所有权集中在皇室和贵族手中,农民通常只有使用权。

这种土地制度影响了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和分配关系。

二、手工业经济的特点1. 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由政府直接控制,主要服务于皇家和贵族,生产的产品质量高但成本也高,主要供应宫廷和军事需要。

2. 私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规模较小,灵活适应市场需求,产品质量和成本介于官营和家庭手工业之间。

3. 家庭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是最为基础的手工业形态,主要是农户在农闲时从事的手工劳动,产品主要用于自用和交换。

三、商品经济的特点1. 市场规模有限:由于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特性,商品交易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且主要集中在城市中。

2. 商业活动受限制:在封建社会中,商人地位较低,商业活动受到许多限制,如重农抑商政策等。

3. 货币使用不广泛:虽然货币作为交换媒介已经出现,但在广大农村地区,实物交换仍然是主要的交易方式。

四、城市的经济发展古代中国的城市发展规律表现为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的分离,即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都城往往不是经济最发达的地方。

这反映了封建社会政治权力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

总结来说,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是以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和商业为辅的复合体。

其特点是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技术进步的推动、土地所有制的影响以及商品经济的局限性。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 岳麓版必修2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 岳麓版必修2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程标准学法指导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通过现在行政区图与古代四大经济区域图的比较,正确理解古代的山东、山西的地理概念。

2.通过图示法理解区域经济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知识点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划分依据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2.四大区域地区项目山东地区山西地区江南地区龙门碣石以北地区分布河南崤山以东,史称中原河南崤山以西特点经济最发达,是最重要的粮食产地是传统的农业区之一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是传统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地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相差距大经济实力十分有限3.区域特点: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的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知识点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第一次高潮(1)时间:两晋之际。

(2)原因:汉族统治阶级内乱和少数民族内迁。

(3)影响:中原人口纷纷向南迁徙,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

2.第二次高潮安史之乱使黄河流域又一次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北方人口再度南迁,南方经济实力大为提高。

3.第三次高潮两宋之际,金灭北宋的靖康之变引起北方人口的第三次南迁高潮。

知识点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1)中原人口的南迁,不但为南方地区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也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2)南方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本来就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2.过程(1)初步开发:①时间:孙吴、东晋、南朝时期。

②表现: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南方的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

(2)加速发展:①时间:中唐以后。

②表现:南方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超过了北方。

(3)南移完成:①时间:南宋时期。

②表现: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

3.影响(1)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

自南宋起,江浙地区已成为人才密布区。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享誉世界的手工业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1]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享誉世界的手工业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1]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3课享誉世界的手工业学案北师大版必修2[1]第3课享誉世界的手工业[目标导航]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掌握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等手工业经营模式,比较三者的不同之处。

2.掌握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认识古代手工业的地位。

一、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的消长1.官营手工业(1)产生与发展①夏、商、西周时期,手工业为官府所垄断。

商、周王朝实行“工商食官”制度。

②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2)特点①由政府直接控制和经营,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皇室、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

②工艺水平和技术水平最高。

③生产不计成本,工匠无偿劳动,生产效率低下,日益萎缩。

2.民营手工业(1)发展历程①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②明中期已居于主导地位。

(2)特点①由民间私人经营,有较大的主动性。

②劳动者有较多的人身自由,有一定报酬,劳动兴趣比较高。

③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产品投放市场。

3.家庭手工业(1)产生: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小农经济的形成而出现。

(2)特点①与农耕相结合,以纺织为主。

②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到明代中期,日渐商品化。

[思维点拨]1.专制王朝在对匠户进行严格管理的同时,采取强制劳动和超经济手段等方式加强剥削,极大地制约了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2.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都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之上的,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目的。

往往规模小,技艺封闭落后,但却根深蒂固,对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制约作用。

[归纳总结]造成中国古代民间手工业艰难经营的因素(1)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目的。

(2)规模小,世代严守技艺秘密,生产技术难以提高。

(3)统治者政策的限制。

(4)官营手工业征调优秀工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手工业的发展。

二、巨大的规模与细密的分工1.巨大的规模(1)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地区分布广泛,生产规模巨大。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 岳麓版必修2(2021年

高中历史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3课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 岳麓版必修2(2021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案岳麓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重点:古代中国中原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及其影响、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和影响。

2.难点: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特征和影响。

教材整理1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划分的依据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

2.各经济区的基本特征地区项目山东、山西地区江南地区龙门碣石以北分布以河南崤山分界,以东为山东,以西为山西主要指长江以南广大地区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地区特点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地势复杂,气候炎热潮湿,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气候寒冷,土地贫瘠地位是传统农业区,经济实力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与山东、山西相比,经济实力差距较大传统的畜牧区或半农半牧区,经济实力有限从战国到东汉,全国经济区域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教材整理2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1.原因:天灾人祸不断。

2.表现[深度点拨]我国古今人口迁移的不同原因(1)古代:北方中原地区战乱频繁,导致中原人口南迁;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吸引北方人口南迁。

(2)现在:主要是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国土开发和东南地区相对发达的工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也需要迁移大量人口。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含解析)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含解析)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之小船创作[学习目标]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表现。

2.掌握古代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3.知道古代对外贸易的表现及特点。

4.分析影响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探究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商朝:商朝人善于经商,后世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称为“商人”。

2.春秋战国(1)商业繁荣,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

(2)特点: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3.秦汉(1)政策:重农抑商,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2)特点:发展比较艰难,总体水平还不高。

4.隋唐(1)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

(2)表现: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

┄┄┄┄┄┄┄┄①5.两宋┄┄┄┄┄┄┄┄②(1)特点: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2)表现①商品种类增加,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②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6.元朝(1)原因:交通发达,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2)表现: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

7.明清(1)特点: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

(2)表现①棉花、茶叶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②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

③出现徽商和晋商等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

┄┄┄┄┄┄┄┄③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④1.市的变迁2.城市的发展(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

(2)表现①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

②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

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⑤1.概况(1)西汉: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

(3)两宋: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4)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完整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必修3册+选修4册)

(完整版)高中历史教材目录(必修3册+选修4册)

高中历史教材课程目录必修I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8课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第9课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10课鸦片战争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第13课辛亥革命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第15课国共的十年对峙第16课抗日战争第17课解放战争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6课两极世界的形成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必修II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5课开辟新航路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初)—历史展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18课罗斯福新政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必修III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3课宋明理学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第7课启蒙运动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探究活动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历史小论文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第12课破解生命起源之谜第13课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4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17课毛泽东思想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第八单元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第22课文学的繁荣第23课美术的辉煌第24课音乐与影视艺术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目录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第二单元商鞅变法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第2课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第3课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第六单元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第1课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埃及第2课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改革的后果第七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第2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第3课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探究活动课二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第1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第3课明治维新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1课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第2课维新运动的兴起第3课百日维新第4课戊戌政变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2第一单元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活动课一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第五单元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第1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第2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第七单元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课英国宪章运动第2课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第3课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探究活动课二近代时期人民对民主的追求与斗争──学习编辑历史报纸人教版高中历史目录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2课旷日持久的战争第3课同盟国集团的瓦解第4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1课巴黎和会第2课凡尔赛体系与国际联盟第3课华盛顿会议第4课维护和平的尝试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2课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第3课走向世界大战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第5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第8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探究活动课一世界大战的启示—战争给人类带来了什么?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课两极格局的形成第2课冷战的开始第3课美苏争霸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1课朝鲜战争第2课越南战争第3课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第4课曲折的中东和平进程第5课南亚次大陆的冲突第6课两伊战争第7课海湾战争第六单元和平与发展第1课联合国的建立及其作用第2课世界人民的反战和平运动第3课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主题探究活动课二汲取历史经验教训,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目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第2课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第3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第二单元东西方的先哲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探究活动课一追寻孔子的足迹第2课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柏拉图第3课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第三单元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第2课美国国父华盛顿第3课一代雄狮拿破仑第四单元亚洲觉醒的先躯第1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第2课圣雄甘地第3课新土耳其的缔造者凯末尔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1课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第2课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第3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第4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第5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探究活动课二春天的故事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第1课杰出的中医药学家李时珍第2课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第4课近代科学之父牛顿第5课20世纪的科学伟人爱因斯坦。

原创7: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原创7: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城市功能转向以经济性为主。
全国各地先后出现不少商帮。
商帮出现标志我国古 代商品经济发展到最
后阶段。
04
白银的货币化
由民间社会推动的白银货币化打破了君主垄断货币的历史,王朝权力不可避免削弱。 世界白银的不断流入,推动晚明从自然经济向货币经济,小农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白银货币化直接或间接引发了明朝一系列制度的崩坏。如户籍制、里甲制、开中制等。
明清易代是中国近代化迟滞 及从先进走向落后的转折点。
二、社会生活方式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生活方式
消费方式由自给自足转向 商业性占主导地位。
社会风俗
价值标准
民风从简朴向奢侈转变。 仕途--财富--文化。
追求艳丽,慕尚新异。
明代多元化社会形成。
三、社会阶层关系的变迁
CONTENTS
01
02







古代货币的发展
贝类货币 (商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清 期各种铜币代

秦半两 商业的发 (秦朝) 展伴随着
货币与金
五铢钱 (汉)
五铢钱(开庄的唐元朝通铸宝)
融的变化。
纸币“交子” (宋)
票 白银 (明朝开始成为普
遍流通的货币)
日升昌,由山西平遥人雷履泰创建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
座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镇, 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日升昌票号 (票号经营存款、放贷、汇兑,也可为官府代解钱粮)创立后, 结束了我国镖局押送现银的落后金融局面,极大地加速了商业运 转和货币流通。



推动社会流动速度加快。扩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格局和经济功能的特 问题探究 点。 2.结合材料二,简述宋朝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1.商业活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饮食服 务、娱乐设施比较完备,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答案提示
2.促使市民阶层产生,出现了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 社会生活方式;促进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汉代长安“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与居民区隔开 ②有专门官员管理 ④开市、闭市有严格的时间规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朝;B、C 两项是在明清时期;D 项是在北宋时期。选 D 项。
3.《元史》记载:“至正十一年(1352 年)置宝泉提举司, 掌铸至正通宝铜钱,印造交钞,令民间通用。行之未久,物价 腾涌,价逾十倍。”由上述材料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滥印纸币引起通货膨胀现象 B.白银尚未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C.纸币的发行不利于经济发展 D.滥印纸币造成商品价格下降 【答案】A )
【解析】选 B。明中叶以后伴随着一条鞭法的实施,白银才 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故 B 项违背史实。同时也说明文学作品带 有虚构成分,故 D 项观点正确;A、C 两项观点符合北宋社会。
5.明代一老者说:“世人尽道读书好,只恐读书读不了! 读书个个望公卿,几人能向金阶走?„„农工商贾虽然贱,各 务营生不辞倦。”这一观念的出现说明了( A.商品经济发展 C.专制主义强化
7.明清时期:政府对商人征收沉重的商税并实行压制政策;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1.市的变迁:
坊 (1)宋朝以前:市与________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
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按时开市、闭市。 (2)宋朝时期: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______”更加普遍, 草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目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目录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目录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二、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三、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一、土地制度的演变二、“重农抑商”三、“海禁”与“闭关锁国”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5课开辟新航路一、东方的诱惑二、新航路的开辟三、走向会合的世界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一、“海上马车夫”二、“日不落帝国”三、世界市场的拓展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一、从珍妮机到蒸汽机二、从工场到工厂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二、垄断组织的出现三、世界市场的发展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二、洋务运动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二、短暂的春天三、曲折的发展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二、探索与失误三、国民经济的劫难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一、伟大的历史转折二、经济体制改革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一、经济特区的创办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第五单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二、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铁路与公路二、水运与航空三、通讯工具的变迁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一、报刊业走向繁荣二、影视事业的发展三、互联网的兴起探究活动课中国民生百年变迁(20世纪初~21世纪)──历史展览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一、虚假“繁荣”的幻灭二、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三、“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第18课罗斯福新政一、临危受命二、实施“新政”三、摆脱危机困境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二、建立“福利国家”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二、新经济政策三、“斯大林模式”第21课二战后的苏联经济改革一、赫鲁晓夫改革二、勃列日涅夫改革三、戈尔巴乔夫改革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布雷顿森林会议二、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一、欧洲联盟二、北美自由贸易区三、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一、经济向全球化发展二、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高中历史必修二考点清单

高中历史必修二考点清单

《必修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战国时期的堰、汉朝的渠、渠和渠等。

曹魏时,经改制的用于灌溉;唐朝时创制了;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明清时出现。

3.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以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和相结合;自给自足。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了解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夏商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垄断;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直到前期,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地位。

2.了解古代中国在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时期青铜铸造业进入了繁荣时期,出现、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青铜器。

两汉的和炒钢技术;东汉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南北朝发明,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

东汉烧制出。

北朝烧制出。

至唐朝,形成两大制瓷系统。

明清:、彩瓷、 (清朝)。

江西的景德镇是。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1.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北宋前:(1)以上设;(2)有严格的地域限制,分开;(3)有严格的时间限制;(4)官府直接管理贸易。

北宋后:(1)宋朝的界限被打破;(2)时间限制也被打破;(3)官府不再直接管理商业;(4)城郊和乡村的“”普遍。

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商帮(1)商业城市: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著名商业城市;隋唐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长江流域的、(“扬一益二”)等成为繁华的大都会。

(2)商帮:明清出现叫“商帮”。

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和。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1.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公元前年,首先规定:不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

这实际上。

战国时期,秦国的,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

2.理解“重农抑商”(1)含义:首倡于战国时期秦国。

国家鼓励的农业生产,限制。

(2)影响:维护封建专制国家的经济基础。

积极:保护了和:在封建社会初期巩固了新兴地主政权。

消极:明清时期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了解“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1)明清政府实行禁阻出海从事海外贸易的政策。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基本结构可以分为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两个部分。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相辅相成,起到了农业经济的补充作用。

古代中国手工业主要包括纺织业、制陶业、铁器业等。

纺织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早以家庭手工纺纱织布为主,后来逐渐形成专业化的手工织布业。

制陶业则是以瓷器制作为主,瓷器成为中国独特的工艺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古代中国铁器业的发展也非常重要,铁器制造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农业工具和武器的提高,推动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首先是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基础。

农业生产需要耕地、劳动力和天候等要素,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不仅受制于人力资源和自然环境的限制,还受到政治、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是地租制度对经济的影响。

地租制度的存在使得地主阶级掌握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和经济财富,并形成了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地租的征收使农民负担沉重,为地主和贵族阶级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是以农业经济为主体,手工业和商业为辅助,官僚经济对整个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样的经济结构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制度的特点,也为后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人民版必修1

全国通用版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人民版必修1

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习目标]一、法令出一1.皇帝制度的确立和发展:秦始皇确立的“皇帝”制度为历代王朝所继承。

2.特点以及影响皇权具有(1)独断性。

和随意性的特点,往往影响着政治决策,影响着立法、行政和司法(2)历代官僚体制都以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原则。

二、君权和相权1.君权与相权的矛盾(1)“相”是帝王的政治助手。

在执政过程中,帝相之间难免发生矛盾。

(2)的方式以独揽行政大权。

帝王往往采取限制相权2.限制相权的措施(1)。

“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建立由亲信近臣构成的中朝”(2)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3)宋代:设中书门下,其长官职务相当于丞相。

为了分散丞相权力,曾增设参知政事,”为副丞相;设枢密院管军事;设三司总理财政。

[图解识记]唐朝三省六部制[易错提醒]唐中书省与元中书省职权不同唐代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其职能是参与决策;元代中书省则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两者名称相同,但职权差别较大。

[深度点拨]从汉至元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具体趋势表现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越来越大,地方权力越来越小。

总趋势是君主专制程度不断提高,这是由君主专制制度的本质所决定的。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1.沿革(1)秦朝: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的行政机关内,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御史大(2)夫汉代: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由属下的官员承担。

汉武帝设,以监察地方政治。

刺史发展:唐代设置(3)御史台;宋朝设置提点刑狱司;元朝规定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史复按等。

2.评价(1)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2)局限: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图解识记]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五、行省的设置1.背景元以前地方制度的演进。

两级,后来在郡之上又设置了州。

县、郡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1)三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
1、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主要是由于
A、从事交换的人自称
B、商朝重视商业
C、商都商业繁荣
D、商民善于经商
2、下列关于西汉都城长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当时著名的商业中心
B、城里设有专门的贸易区域
C、早市、夜市昼夜相接
D、官府设有专职的官员管理市
3、《新唐书》卷五十四《食货志》云:“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器。

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这说明“飞钱”的主要作用是
A.为富商.高利贷者储存金银 B.缓和钱币的不足,便于携带
C.经营存款.放贷.汇兑 D.标志着纸币的产生
4、如果你是唐朝中期的人你可以:①在长安的夜市里购买帽子②到广州进行对外贸易③不用携带钱币进行长途贩运④将金银财物存入柜坊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这一商业现象不可能出现于
A、隋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6、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发行于古代中国的
A.唐朝长安 B.北宋益州C.南宋杭州D.北宋开封
7.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是
A飞钱 B柜房 C洋行 D当铺
8.明清时期我国城镇经济空前繁荣,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
A.商业活动不再局限在“市”里
B.有专门的娱乐场所
C.出现了“夜市”、“晓市”、“草市”
D.涌现出许多地域性商人群体
9.“大街小巷叫卖食品的小贩‘吟叫百端’,大小商店铺席连绵不断,夜市直至三更尽,五更又开小市”。

上述现象最早有可能出
A西汉长安 B唐朝前期的洛阳 C北宋开封 D南宋临安
10.下列关于资本主义萌芽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明朝中后期在江南稀疏出现
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C.清代时整个生产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D.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阻碍其成长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图一图二
请回答:
⑴说明图一所示城市的名称及所处时代。

⑵根据图二并结合课本中的历史信息,说明北宋东京与图一所示城市相比,在商业活动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于长安及五都(即下面所说的五个重要的城市)立五均官,更名长安东、西市令,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司市称师。

市之地五都异之。

置交承五人,钱府丞一人。

──《汉书?食货志》材料二以令狐熙为汴州刺史。

下车(到任)禁游食,抑工商。

民有向街开门者,杜(杜绝)之。

──《隋书?令狐熙传》材料三两京诸市: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两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辩其真伪轻重……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击钲三百而散。

──《新唐书?百官志》材料四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宋令要辑加稿》材料五(宋代的记录)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具是,即无容虚之屋……客贩往来……曾无虚日。

──《梦梁录》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二和材料三中隋唐时期是如何进行商业管理的?
(2)与材料一比较,隋唐时期的商业管理与汉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