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平行班、钱理班)(附答案)

合集下载

教育最新K12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教育最新K12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时间为90分钟,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名字能反映一个时代,可以窥探人们心中寄予的某种期望或恪守的某种观念。

从《宋书》中的刘敬先、殷孝祖,到《新唐书》中的张茂宗、延宗,再到《明史》和《清史稿》中的汤显祖、严世藩,史念祖、杨光先,它体现了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的下列哪种观念A. 等级观念B. 宗法观念C. 法治观念D. 辈份观念【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以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从题干名字中“敬先”“孝祖”“茂宗”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体现了对祖先的怀恋和尊重,对祖宗的敬仰体现了宗法观念的影响,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依据,不是材料反映的内容,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观念2. 清朝小说《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九回:“自己辛苦了一辈子,挣了这分大家私,死下来又没有个传宗接代的人,不知当初要留着这些钱何用。

”导致主人公如此感慨的是A. 仅男子可参与科举制B. 血缘维系的宗法制观念C. 强调门第出生的九品中正制D. 皇帝任命下的郡县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的含义。

根据材料中“挣了这分大家私,死下来又没有个传宗接代的人”可知,这和宗族血缘有关。

传宗接代是指一代一代传下去,继承祖业延续后代。

故答案为B。

其他三项均与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宗法制3. 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诸侯纷纷勤王的义务缘自A. 宗法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君主制【答案】B【解析】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故答案为B项。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试题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阶段性测评(期中)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阶段性测评历史试卷(考试时间:上午10:50—12:20)说明:本试卷闭卷笔答,做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方答题栏内。

1。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诸侯推举启为帝B.禹直接传位于启C.启最终继君主位D.益最终被启所杀2.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国王),又是天下同姓(姬姓)的大宗。

政治上的共主与血缘上的大宗紧密结合,成为“封建"的精髓.这反映了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家国一体B.血缘纽带C。

等级严格D.地方分权3.《春秋左传》载:“昔先王之命日:‘王后无适(没有嫡子),则择立长子.’王不立爱,公卿无私。

古之制也。

”这些做法A.确立了长子的优先继承权B.表明嫡长子继承制被废除C.导致王位继承的混乱无序D.利于保证宗法制正常运转4.周代的棺椁制度规定:天子三棺四椁,诸侯二棺三椁,大夫一棺二椁,士一棺一椁.但是战国中晚期的楚墓中已发现多例大夫级的墓用二棺三椁和二棺二椁者,一些士一级的小墓也多见用一棺二椁者。

这表明战国时期A.大夫均用诸侯葬仪B.礼乐制度遭到破坏C.社会风气注重厚葬D。

等级差异逐渐缩小5.研究历史要“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下图所示是秦朝的四方古印文,仅以此为依据,可知秦朝A.首创皇帝制B.实行三公九卿侧 C.推行郡县制D.统一了书写文字6.《始皇帝力行郡县制诏书》载:“自今废除封建,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律法一体,官制一体;治权集于国府,决于皇帝。

上下统一政令,举国如臂使指。

如此治权不出多门,私欲不至成灾,天下至大之德也!”材料反映了郡县制有利于A.统一律法官制B.加强中央集权C.抑制地方私欲D.扩大领土疆域7。

“惧宰官之不修,立监牧以董之;畏监督之容曲,设司察以纠之。

”西汉政府这一措施的口的是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B.约束官员滥用权力C.打击地方割据势力D.提高政府行政效率8.《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11)

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11)

郑州市盛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2小题,共64.0分)1.西周实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A.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 削弱功臣贵族的势力C. 排斥异性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 巩固周王朝统治2.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种观念的思想源头主要是()A. 宗法思想B. 三纲五常C. 程朱理学D. 陆王心学3.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 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 乙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C. 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 丁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4.《逸礼·王度记》曰:“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

”但在荆州熊家冢——楚之王陵(东周时期)的遗迹中清理出一处六匹马驾一车的遗迹。

这说明()A. 楚王生活奢侈腐化B. 楚国军事实力超强C. 等级秩序遭到破坏D.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5.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用:“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反映出在皇帝制度下()A. 皇帝处理一切事务B. 皇权至高无上C. 三公九卿形同虚设D. 皇帝独尊6.秦朝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 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 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 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D. 代表皇帝监督百官7.皇帝在中央同时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其直接目的是()A.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B. 削弱地方权力C.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D. 防止大臣专权8.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此而采取的举措是A. 制定律例B. 推行郡县制C. 强化中央机构D. 统一文字9.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10.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体制B. 隋唐时期门下省下设六部C. 唐太宗时政事堂的设立完善了三省六部制D. 宋代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11.下列关于汉武帝实行的“察举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汉朝选举人才的选官制②规定以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用③一种由下而上的选官制度④一种监察检举不法官员的制度。

安徽省合肥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安徽省合肥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分值:100分)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钱穆指出:“总观国史,政制演进,约得三级:由封建而跻统一,一也;由宗室、外戚、军人所组之政府,渐变而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门第再变而为科举竞选,三也。

”古代中国“政制演进”反映了( )A.血缘关系对政制的影响日益减少B.地方由分裂割据走向国家统一C.商品经济日益占居社会主导地位D.专制集权逐步确立与不断加强2.周代礼乐制度中,“礼”讲究差异,“乐”则讲究和同。

这里的“乐”已经超越了音乐范畴,带有浓厚的政治与社会色彩。

这反映出周代“乐”的主要目的是( )A.稳定统治秩序B.体现贵贱有序C.调节人们情绪D.凝聚家族亲情3.秦统一六国后,“销天下之兵于咸阳,铸铜人十二”。

阳陵虎符铭文:“甲兵之符,右才皇帝,左才阳陵”。

秦始皇实行此举措的目的是( )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确立官僚政治制度C.努力完成全国统一D.实行军事上的集权4.在宋朝,中央政府设转运使主管路级行政区的财赋,除宋神宗元丰改制时以外,宋朝始终没有放弃对转运使财赋运转的审计权,而且南宋还采用逐级申报财政的办法来对转运使进行监督。

这表明在宋朝( )A.中央以转运使监督地方行政长官B.政府重视完善地方监察体系C.财权是中央控制地方的重要手段D.中央注重对地方的财政支持5.唐初三省制下本无“中书门下”一职,“盖以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故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才在置政事堂后设立中书门下以职。

由此可知,“中书门下”的出现( )A.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专制B.奠定了唐代多相制基础C.破坏了三省决策的机制D.调和了中枢机构的矛盾6.秦代,监察御史受中央御史大夫节制,属于中央政府委派的驻郡监察官员;宋代诸州监察官通判,是皇帝差遣到诸州专察知州的监察官,监察和制约州县官吏的一举一动;元朝,设行御史台为地方最高监察机关,其性质属于中央御史台的派出机构。

内蒙古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内蒙古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一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春秋初期,郑庄公一度独揽王室大权。

周郑双方互换太子为质,史称“周郑交质”。

后来双方反目,郑军打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史称“射中王肩”。

这段材料实质上反映了( )A.春秋争霸战争 B.宗法分封制被破坏C.郑国变法效果显著 D.统一条件已成熟3.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是( )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B.中央集权尚未形成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4.“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这首诗歌赞颂的是我国古代的()A.世袭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郡县制5.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6.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7.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季延中学2017年秋高一期中考试历史科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60分1. 阅读“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如图).图中的空白方框中应该填写A. 天子B. 诸侯C. 士D. 卿 【答案】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名师点睛】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比较2.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分封制的加强B. 宗法制的衰落C. 郡县制的实施D. 井田制的推行【答案】B【解析】从材料““百姓”原为贵族总称,战国之后成为普通民众的通称”中可以看出,由贵族专有到民众通称,贵族地位的下降,由此可以判断此现象涉及的主要是宗法制的崩溃,故B项正确;AC项是政治上的体现不是血缘关系的体现,排除;D项是经济上的,排除;。

点睛:材料““百姓”原为贵族总称,战国之后成为普通民众的通称”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可以看出姓名的变化,而姓名体现的是血缘关系的现象,由此得出正确的答案。

3. 周代宗法制有利于维护周天子的权威,巩固周朝政治等级制度和社会秩序,但历代周天子自身也在不断破坏宗法制(如周幽王废太子立褒姒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宗法制不利于巩固政权B. 宗法制约束了周天子权力的行使C. 诸侯国实力壮大D. 后世周天子素质日下【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宗法制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强化了以大宗为代表的贵族特权地位,故A错误;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约束了周天子权力的行使,B正确;C是分封制被破坏的原因,排除;D不符合史实。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名师点睛】宗法制思想观念对后世的影响:(1)使“忠”“孝”观念深入民心。

(2)造就了重视家庭建设、尊老爱幼、夫妻相敬、兄弟相亲、和睦相处等社会公德。

(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精选全文

(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精选全文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完整版)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精选全文,可以编辑修改文字!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周灭商后,面对广大的土地和空间,摈弃了夏商时代的外服制统治方式,而将土地分封给功臣、子弟和臣服的异姓诸侯,让他们去拓荒、保土和安民,推广周天子的一统政治。

这说明西周的分封制A.确立了中央集权体制B.强化了周天子对地方直接控制C.保证了统治秩序稳定D.推动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3.《荀子·君道》:“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

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

”可见,荀子旨在A.强调以法治国的必要性B.否认法治与权势的重要C.论证法治是人治的补充D.说明人治比法治更重要4.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器生产工具和铁农具”数据表铁器出土地点总件数生产工具件数生产工具所占百分比铁农具件数铁农具所占百分比(约)辽宁抚顺80余7796.2%6888.3%山西长治36余3186.1%2167.7%湖南长沙70余2130%1780.9%广西平乐181余17093%9153.3%此表反映了这一时期A.铁器工具在北方被广泛使用B.古代冶铁技术长期领先世界C.铁农具已出现并运用于生产D.铁制品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5.中国传统年画是一部风俗文化的辞典,从中可以找到各个时期鲜明的文化个性。

对下面年画《男耕女织》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A.图中生活以“井田制”为前提B.该场景最早出现于秦朝时期C.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经济模式D.反映了古代丰衣足食的生活6.孔子形象在历史典籍中有诸多介绍。

《庄子·外物》记载孔子“修上而趋下,末偻而后耳”;汉代《春秋纬》颂:“孔子长十尺,大九围,坐如蹲龙,立如牵牛,就之如昴”。

7—18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附答案)

7—18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附答案)

桂林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试卷高一历史(用时90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在本试题卷上作答无效..........;2.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不用交..............,自己保管好以备讲评使用。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请在答题卡上答题,否则答题无效)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了分封制具有浓厚的( )A.宗教色彩B.神权色彩C.宗族色彩D.皇权色彩2、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人王室疆土,抢夺巳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

该状况反映出( )A.宗法制遭到破坏B.天子权力开始削弱D.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C.分封制受到冲击3、秦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推行郡县制B.设三公九卿C.修长城D.制定秦法4、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5、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拨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

"材料中“这两种制度" 的后者指的是( )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中外朝制度D.议政王大臣会议6、东晋南朝时期,谱学成了一门新兴的学问,豪门士族和政府都热衷于编撰族谱,名门望族的族谱被官府收藏,成为任命官员的主要依据。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A.宗法制度再度复兴B.重视家族历史的传承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D.士族享有政治特权7、.唐朝实行集体宰相辅政制度。

精选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

精选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

养正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把所选答案的序号抄写在答题卡的答题表格内。

)1. “三代”姓氏分而为二。

“姓”源于母系氏族,多带“女”旁。

“氏”主要源于各级贵族的分封。

秦汉以来,原来的“氏”大多转化为“姓”,姓氏合而为一。

此后“氏”通常指女子娘家姓,称为“某氏”,男子反而不称“氏”。

这一变化反映A. 传统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崩溃B. 女权社会为男权社会所取代C. 民族大融合促进姓氏的发展D. 国家的统一使姓氏走向规范【答案】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氏’主要源于各级贵族的分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分封制与姓氏的关系,再据材料:秦汉以来,原来的“氏”大多转化为“姓”,结合秦汉时期的特征可以推断出传统的分封制的瓦解的答案。

2. 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考古发掘研究表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

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

材料反映出的西周最主要的特点是A. 贵族阶层生活腐化奢侈B. 西周社会的宗法色彩浓厚C. 西周社会阶级等级严格D. 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等级严格【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贵族生活腐化是阶级社会的一般现象,并非材料的主旨,排除A项;材料中规定的是棺椁礼制的等级序列,没有直接涉及宗法制,排除B项;从天子、诸侯到卿大夫、士都属于统治阶级,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统治集团内部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3. 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政治体制显著不同,但在政治理念方面却有相同之处。

其相同之处体现在A. “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B. “天下一家”“大一统”C.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D. “天人合一”“敬德保民”【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古代奴隶社会时期实行的分封制、宗法制以及封建社会时期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都倡导“天下一家”“家国一体”的统一理念,B项正确;A项主张实行分封制;C是皇帝制度的特点;D体现了“天人合一、以民为本”的思想。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高一历史试题和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高一历史试题和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历史必修1 1-11课)注意事项:1.本试卷答题时间为60分钟,满分100分。

共37道小题。

2.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把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3.下列情形之一者,该题不能得分。

⑴答案超出边框者;⑵不在指定位置书写班级、姓名、考号者;⑶答案结构混乱者:不段落化、序号化;⑷字迹特别大、小、潦草者;⑸态度不认真,明显应付了事者;⑹卷面特别脏、褶皱者……第一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A.王-卿-诸侯-士B.王-诸侯-卿大夫-士C.王-诸侯-士-大夫D.王-大夫-士-卿3.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你判断,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位的是A.周王B.鲁国国君C.卿大夫 D.士4.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

关于右面“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B.秦律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D.秦朝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5.汉武帝时期,选官制度应该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6.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D.门下-中书-尚书7.图2和图3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图2 图3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B.分封制、郡县制C.郡县制、行省制D.分封制、行省制8.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之一。

下列哪些举措是为了分割相权:①秦设御史大夫②唐设三省六部③北宋设参知政事④清设议政王大臣会议A. 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④9.明朝极大地强化了君主专制,其中,在中央采取的重大行政措施有①确立三省六部制②废除丞相③设置内阁④增设军机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最突出作用A.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B.有效地维护了封建国家的长期统一和民族融合C.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D.皇权暴政极易造成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停滞11.古希腊城邦的突出特征是A.小国寡民B.长期混战C.文明程度高D.血缘关系密切12.雅典民主制实质上是A.奴隶主贵族的民主B.奴隶和平民表面上的民主C.所有公民的民主D.统治者推行独裁的工具13.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的出现是由于高一历史期中试题第1页共6页高一历史期中试题第2页共6页高一历史期中试题第3页(共10页)高一历史期中试题第4页(共10页)---------------------------------------------装----------------------订-----------------------线--------------------------------------------A.奴隶反对奴隶主的结果B.平民反对贵族的结果C.罗马版图扩张的结果D.奴隶主的自觉行为14.组织编写《民法大全》的罗马皇帝是A.屋大维B.戴克里先C.哈德良D.查士丁尼15.罗马共和国成立于A.公元前5世纪B.公元5世纪C.公元前6世纪中期D.公元前6世纪末16.以下关于英国责任制内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下院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B.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由国王提名C.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D.内阁拥有控制下院立法程序等权力17.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具有革命意义是因为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C.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18.美国1787年宪法制宪原则出于下列哪位思想家A.孟德斯鸠B.伏尔泰C.卢梭D.狄德罗19.美国1787年宪法具有一定民主性,在其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A.三权分立B.规定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C.允许奴隶存在D.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信仰自由20.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政治权力B.协调当时各种社会矛盾C.确立三权分立的立法原则D.确保国家摆脱殖民统治21.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于A.拿破仑统治的确立B.法兰西第一共和国C.法兰西第二共和国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22.法兰西共和政体确立的深远意义在于A.杜绝复辟势力B.推翻了帝制C.确立了民主政治D.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23.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2017-2018学年高一年上学期期中考历史科试卷

2017-2018学年高一年上学期期中考历史科试卷

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中考高一历史试卷(范围:必修一第1~12课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40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取答案一律填涂到答题卡上。

)1.姓名是人的符号,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名字之后。

中国人重视姓氏的现象体现了()A.专制王权影响 B.家族宗法观念 C.男尊女卑思想 D.个人主义心理2.学者许倬云指出:“周代是中国第一次百分之一百肯定同姓不通婚,要和外姓结婚。

……这个办法,使得其他国家的领袖都变成周人的亲属:女婿,或者外甥,姐夫、妹夫,或者内兄、内弟,舅舅,阿姨。

”这表明周代的政治特点之一是()A.规范大宗和小宗关系 B.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C.按血缘宗族分配权力 D.以姻亲关系维系统治3. 《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 三公九卿制B. 郡县制C. 分封制D.郡国并行制4.周代的礼制规定:(祭祀祖先时)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

到了东周,则是天子、诸侯用九鼎、卿用七鼎。

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A.反映了社会的变革 B.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C.折射出社会经济的发展D.折射出了王侯关系的变化5.《赢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赢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 B.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C.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D.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6.史载:“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

”由此可见,御史大夫行使()A.监察权B.财政权C.军事权D.立法权7.秦王赢政在初并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皇帝”定为自己的尊号。

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5分,共60分)1. 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书中的“封建制度”在大陆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A.分封制B. 封建制度C. 君主专制制度D. 中央集权制度2. 古代中国有“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谚语,农村家族组织历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异姓间的互相排斥,宗族、村寨间的仇杀、械斗频发,这些均根源于A.农民的宗法观念B. 血缘亲族的团结C. “三纲五常”观念的流行D. 散漫自私的意识3. 学习英语时,老师会介绍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 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 “三纲五常”观念的流行D. 专制王权强大4. 唐朝元和年间(806—820),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

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A. 中书省B.门下省C. 尚书省D. 参知政事5. 《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写道:“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朝……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

文中“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不包括A. 皇帝制度B. 郡县制度C.行省制度D. 三公九卿制度6. 据史料记载,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

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A. 军功爵制B. 察举制C. 世官制D.科举制7.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

”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A.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 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8. 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斯诺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安徽省淮南市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钱理班)

安徽省淮南市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钱理班)

安徽省淮南市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平行班、钱理班)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 分封制和郡县制B. 宗法制和郡县制C. 分封制和宗法制D. 宗法制和察举制2、《孝经》记载:"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忠孝观念在中国古代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的道德本位。

这一观念源自于A. 王位世袭制B. 三公九卿制C. 宗法制度D. 礼乐制度3、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

这反映了A. 地主阶级的形成B. 分封制度的终结C. 等级制度的颠覆D. 礼乐制度的破坏4.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礼乐制的共同本质是A. 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 都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C. 都规定了地方服从中央D. 都是为了维护西周的统治5、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出于避讳嬴政名字的需要,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

这主要说明了A. 中央集权B. 规范法度C. 君权神授D. 皇权至上6、秦代中央机构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 丞相B. 御史大夫C. 太尉D. 尚书7、“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 灭六国B. 统一文字C. 推行郡县制D. 修筑长城8、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说道:“他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 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9、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议定。

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清康熙帝10、《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推荐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推荐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重庆市綦江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小题)1. 社会形态指社会经济与物质基础和上层建筑与社会活动这二者同时构成的社会模式。

社会形态是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的统一体;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

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主要是: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按照这一原理,我国封建社会是A. 西周到1911年B. 战国到1840年C. 战国到1911年D. 西周到1840年【答案】B【解析】按照马克思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我国封建社会是从战国到1840年。

故答案为B项。

其他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C、D项。

2. 《孟子·告子》载:“天子适诸侯,日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日述职。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此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 西周时周王与诸侯的关系B. 周王室对诸侯失控C. 春秋时诸侯争霸D. 周代分封制崩溃【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诸侯对周天子应付的义务以及违反义务时周天子对诸侯的惩罚措施,是西周时期周王与诸侯的关系。

故答案为A项。

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B、C、D项。

点睛: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亲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

在分封中,以周王的名义“授土”、“授民”,使周的亲族、姻亲和功臣在新占领地建立了一批新兴国家。

分派到地方的诸侯也可对下分封,从而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13)

17—18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题(附答案)(13)

2017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卷范围:必修一(第1课到第11课)总分:100分时量:60分钟【答题要求:考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做在试卷上的不能得分。

】一、最佳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1、据《史记》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周与鲁的关系是A、大宗与小宗B、父子C、兄弟D、平等2、西周实行分封制建立了许多诸侯国,影响深远。

中国现在以下哪个省的简称源于分封制A、湖南省B、山西省C、湖北省D、浙江省3、老子,姓李名耳。

近年许多李姓人氏纷纷前往河南省鹿邑县老子故里寻根问祖。

这一现象受哪一政治制度影响: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禅让制4、中国古代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

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下,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

与此制度密切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B、世袭制C、察举制D、宗法制5、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

这个“制”是指A、世袭制B、中央集权制C、禅让制D、宗法制6、某学者在一本书中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像平民一样。

”“划时代的突破”是指A、分封制的实行B、宗法制的实行C、皇帝称号的创立D、郡县制的推行7、秦朝三公九卿制中的丞相的主要职责是A、任命郡守和县令B、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代表皇帝监察百官D、管理全国军政事务8、秦朝对少数民族发动战争后所征服的地方,像“河南地”、五岭等地,当时被称为“化外之地”,因人心不稳,由中央直接控制。

当时,秦朝采取的措施是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D、丞相制度9、典故“指鹿为马”出自《史记。

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

’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该典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无能B、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C、丞相制度的实行不合时宜D、秦朝面临被灭亡的危险10、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B、平定“七国之乱”C、颁布“推恩令”D、废除宰相制11、派文官做知州,设通判监督的是在A、北宋B、唐朝C、元朝D、汉朝12、元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在地方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设节度使B、设行中书省C、设中书省D、设三司13、唐朝三省六部制中,负责审议的机构是A、中书省B、尚书省C、门下省D、行中书省14、两汉实行察举制,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南二中2020届高一年级(上)期中历史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 分封制和郡县制B. 宗法制和郡县制C. 分封制和宗法制D. 宗法制和察举制2、《孝经》记载:"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

忠孝观念在中国古代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的道德本位。

这一观念源自于A. 王位世袭制B. 三公九卿制C. 宗法制度D. 礼乐制度3、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

这反映了A. 地主阶级的形成B. 分封制度的终结C. 等级制度的颠覆D. 礼乐制度的破坏4.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礼乐制的共同本质是A. 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 都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C. 都规定了地方服从中央D. 都是为了维护西周的统治5、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

到了秦朝,出于避讳嬴政名字的需要,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并且“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

这主要说明了A. 中央集权B. 规范法度C. 君权神授D. 皇权至上6、秦代中央机构中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 丞相B. 御史大夫C. 太尉D. 尚书7、“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 灭六国B. 统一文字C. 推行郡县制D. 修筑长城8、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说道:“他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 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9、帝王谥号主要依据其生前行为而议定。

下列各项中属于谥号的是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清康熙帝10、《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贾谊这一“治安策”主要体现在汉武帝A.设立中朝B.实行郡国并行制C.颁行推恩令D.设立刺史官职11、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分权”,反映的朝代是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12、有位学者指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磨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历代宰相制度演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汉武帝为削弱丞相的职权,任用亲信朝臣,在内廷处理国政形成所谓的“中朝”B. 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C. 宋代设置枢密院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D. 元朝废除了尚书省和门下省,设置中书省并掌理一切政务1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所呈现出的特点是A. 皇权逐淅削弱B.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渐缓和C. 相权逐渐加强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逐渐加强14、钱穆在自己的著作中描述了一种选官的过程:一个青年跑进大学求学,毕业后,派到地方服务。

待服务地方行政有了政绩,再经长官察选到中央,又须经过中央一番规定的考试,然后才始正式入仕。

这种选官制度是A. 分封制B. 世官世禄制C. 察举制D. 科举制15、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育了顺从性。

”这一制度指的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行省制D. 科举制16、某位学者描述中国历史上的一种制度是“虽无相名,实有相职。

既有相职,却无相权。

既无相权,却有相责。

”他指的制度应该是A. 汉代的中外朝制度B. 唐代的三省制C. 明代的内阁制D. 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17、伯利克里曾说“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

”其中“全体公民”是指A. 雅典成年男性公民B. 外邦移民C. 所有居民D. 雅典成年男性居民18、梭伦是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人。

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 实行陶片放逐法,以民主的方式反对民主的敌人B. 把以血缘为基础的政治结构改变为以财产为基础的政治结构C.颁布《十二铜表法》,打破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D. 使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构,所有官职对公民开放19、古雅典城邦的克里斯提尼执政期间,极力发展梭伦构想的政策,为了促进雅典政治制度进一步民主化,减少政治混乱,以民主的方法反对民主的敌人,特意制定了A.五百人议事会B.民众法庭C.陶片放逐法D.平民保民官20 《十二铜表法》没有一条明确保护平民利益的条款,但是仍被认为平民的利益得到了保护。

该观点的主要理由是A. 在法律上平民取得与贵族平等的权利B.审判、量刑皆有明确法律条文可依,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权力C. 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D. 与习惯法相比,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21、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曾说:“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

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

”下列说法可以体现“第三次征服”的是A. 在罗马征服扩张的过程中罗马法所起的作用最大B.《民法大全》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C. 罗马法使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使平民的利益得到保护D. 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22、1688年,英国发生宫廷政变,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的统治,英国人赋予这次政变以“光荣革命”之名,予以高度肯定,最主要的原因是A. 使国王居于“统而不治”的地位B. 建立起对王权的法律约束C. 确立了责任内阁制D. 以不流血的方式达到革命的目的23、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其目的在于A. 确保王权至高无上B. 保障平民的自由民主权利C. 确立议会主权D. 保障贵族的一切特权24、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在北京大学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

每周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基本回来满脸都是口水。

”上述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A. 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B. 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C. 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D. 经济待遇与政治地位不相称25.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

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

”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A. 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B. 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C. 废除君主立宪制D. 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26、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

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

上述规定体现了A.州权平衡思想B.民主共和思想C.民族平等思想D.主权在民思想27、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如果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案不签署,参众两院可以再次进行表决,如果均达到2/3多数通过,法案即可生效。

此规定A. 保证了国会绝对立法权B. 防范了总统的专制独裁C. 表明总统无权否决法案D. 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28、2016年美利坚合众国总统选举于当年11月8日举行,同时众议院全部435个席位及参议院100个议席也进行了改选。

美国总统选举和国会选举体现了A. 联邦体制原则B. 总统中心原则C. 议会中心原则D. 主权在民原则29、下列对于英国国王和美国总统的比较正确的是①都是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国家②都是政府首脑,实际掌握国家最高行政权③都是由选举产生④都受议会制约A. ①②④B. ①④C. ①③④D. ②③30、2017年10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的针对部分伊斯兰国家的入境禁令因涉嫌违宪已被两个州上诉至最高法院。

材料反映出美国政体的原则是A. 中央集权制B. 分权与制衡原则C. 联邦制原则D. 总统的权力至上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2分、32题16分、33题12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材料一:秦朝官僚机构示意图:材料二: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三:“(明)太宗皇帝入继大统,首擢翰林编修,初建内阁于奉天门,简任翰林之臣七入其中,所职代言,属时更新,凡制造……咸属焉。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

地近宫廷,便于宣召……------赵翼《薝曝杂记》根据上面材料,结合所学内容回答:(1)为加强君权,秦朝、隋唐、明朝、清朝各采取什么措施?其总体发展演变的规律是什么?(6分)(2)材料四中的机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各是什么?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6分)32、西方文明源于古希腊文明,古希腊的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借鉴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以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著称。

这种政治是经过平民与氏族贵族的长期斗争而逐步形成的……公元前508年,在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中,首席执政官克利斯提尼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又一次改革:①用地籍代替族籍,取消原有四个血缘部落,把雅典划分为10个地区部落(选区)和100个村庄;②用五百人会议代替四百人会议,五百人会议由10个选区各推50名代表组成,负责管理国家日常行政事务,为公民大会准备议案和执行决议,后来成为雅典最重要的行政机关;③创立十将军会,由10个选区各选1人组成,一年一任,轮流统率军队(其中1人为首席将军);④实行贝壳放逐法(也称陶片放逐法),规定公民大会可以通过投票决定放逐危害国家的人,以防僭主再起。

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

———《百度百科》材料二(雅典)不借助中介或代表,自己对自己的事务进行直接管理,即人民不间断地直接参与行驶权力。

所遵循的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

———乔·萨托利《民主新论》材料三:1746年,乔治二世否决了时任首相亨利·配兰的提案,导致配兰率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

乔治二世恼羞成怒,任命巴思伯爵为新的首相,但是巴思伯爵受到了上届阁员的抵制,只当了两天首相就被迫辞职,时称“48小时首相”。

乔治二世被迫请配兰复职并接受了其苛刻条件,由此开创了新的先例——《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四:(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

……以防止任何一个政治势力单独控制全国的政治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