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工业区到现代服务业强区的华丽嬗变
哈尔滨的经济转型:从传统工业到现代服务业
哈尔滨的经济转型:从传统工业到现代服务业哈尔滨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黑龙江省的省会。
它曾以传统的重工业为主导,拥有许多集中的重型机械、化工和冶金企业。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转型,哈尔滨正在逐渐转变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城市。
长期以来,哈尔滨一直是重工业的重要基地。
大型国有企业如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科玛集团在这里运营多年。
然而,这些传统产业在面对全球化和市场竞争的挑战时,逐渐显现出其劣势。
硬件设施的更新和技术创新相对滞后,使得传统工业在效率和质量方面受到限制。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哈尔滨开始加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力度。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供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还可以为当地经济带来更为可持续和稳定的发展。
与此同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也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这种需求与哈尔滨的优势产业结构转变相结合,形成一个良性互动。
近年来,哈尔滨的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特别是旅游、文化和教育产业。
哈尔滨以其独特的冰雪旅游资源在国内外闻名,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同时,哈尔滨也打造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如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哈尔滨国际音乐节等,增加了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此外,哈尔滨的高等教育资源也为现代服务业的培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各类培训机构和高级研究中心为现代服务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除了旅游、文化和教育产业,哈尔滨的医疗健康和金融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医疗健康产业在城市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大,医疗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也不断提高。
金融产业的增长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
在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哈尔滨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传统工业的停滞和衰退导致了一部分劳动力就业问题,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不容忽视。
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需要更多的投资和政策支持,以加快转型的进程。
为了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哈尔滨需要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政府可以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为企业提供更友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跨越崛起,天桥踏上蝶变升级之路
跨越崛起,天桥踏上蝶变升级之路作者:刘如嫣王庆梅来源:《走向世界》2020年第21期天桥区是济南近现代工业的发源地,曾工业发达,工厂林立、商贸繁荣,在全市工业经济版图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020年春夏交替之际,面对新旧动能转换等“三大国家战略”交汇叠加,围绕省会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宏伟目标,天桥这片老工业之区发出“由地区中心向经济社会发展中心快速升成”的铿锵之音。
4月1日,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天桥擘画出新的发展蓝图,展现出新的发展理念,出台了新的发展举措,即全力实施天桥发展“1339”战略——咬定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一个目标”,聚焦“三区共创”,推进“三年行动”,全力打好“九大攻坚”加快天桥赋能赶超、跨越崛起。
经久不息的黄河水,曾见证过天桥区工业文明的辉煌,如今又在见证着她如何勇担新使命、展现新作为,目睹着她踏上蝶变升级之路。
发展之道:绘出“1339”战略蓝图当前,济南正全力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天桥区如何定位,如何站位,如何谋划,如何发挥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一系列课题,成为区领导班子的首要任务。
经过调研和深度思考,天桥区提出了赋能赶超、跨越崛起,迈入省城“第“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的首要任务。
总体定位,“这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干部所盼。
”中共天桥区委书记韩伟在会上语重心长地说道。
方向明确,才能行稳致远;战术得当,才能确保目标达成。
天桥区将未来发展的重点规划得清清楚楚,以“1339”战略蓄势聚力,构筑发展新格局。
“1”是总体目标,即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
到2022年,生产总值达到720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60亿元、年均增长11%,3年累计完成投资75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
实现这一总体目标,要深入实施“三区共创”战略。
创实力之区,到2022年综合实力在全省各县(市)区排名要进入前50、力争前40;创活力之区,商贸交往中心地位更加稳固,一带一路”战略融入度明显增强;创魅力之區,加快城市“长高长大、变靓变优”,建成现代时尚的中心城区。
北京工业发展史
北京工业发展史:从起步到现代化的历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重要的经济中心,其工业发展历程经历了由起步、快速发展到转型升级的过程。
在这七十年的发展中,北京工业在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社会变革的影响下,不断适应市场变化,实现了由传统工业化向现代工业化的历史性转变。
## 起步阶段(1949-1978)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工业基础薄弱,以轻工业为主。
然而,在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推动下,北京开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重工业体系。
这一时期,汽车制造业在北京得到了初步发展,例如BJ212越野车等车型成为当时中国的重要交通工具。
此外,电子、机械、化工等行业也有了雏形。
## 改革开放与快速扩张(1979-1990)改革开放后,北京工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引入,企业活力得到释放,外商投资逐渐增加。
这一时期的北京工业呈现出规模扩大、结构优化的特点。
尤其是高科技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开始崭露头角,为北京工业的后续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 结构调整与升级(1991-2010)进入21世纪,面对全球化的挑战和环境压力,北京开始对工业结构进行深度调整。
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减少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打造“高精尖”产业结构。
在此过程中,北京逐步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
## 高质量发展阶段(2011至今)近年来,北京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的工业正在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
特别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崛起,汇聚了大量的科技创新型企业,使得北京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总的来说,北京工业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奋斗史。
在各个发展阶段,北京始终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应对挑战,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飞跃。
展望未来,北京将继续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致力于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青白江老工业基地华丽转身
青白江:老工业基地华丽转身作者:陈炳钰李斌来源:《四川党的建设》2011年第08期青白江以“产城一体”为核心的“两化”互动,抓住了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关键环节和突破口,为老工业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了鲜活样本。
2011年7月23日,从成都出发,沿成南高速前行10多分钟,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参观考察组一行便抵达青白江区。
“城市很漂亮!”“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高端产业,我们县要努力奋斗几年才能勉强达到这个水平哟!”“产城一体化,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一个个疑问,一句句感叹,道出了所有代表的心声。
一座老工业城市,一个“污染大户”,是什么让她得以华丽转身呢?“不抓新型工业化,必然落伍!”青白江因工业建区兴城。
国家“一五”时期,青白江成为全国13个化工基地之一,为配套产业发展,城市规模逐渐形成。
至“十一五”初,建成区面积达17.36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3.9万。
然而,在青白江区委书记孙建成的眼中,这只是粗浅型的产城一体。
尽管在化工、冶金等产业带动下,青白江率先成为成都第一个财政总收入过亿的经济强区,但传统产业的生产模式,不仅阻碍了自身的壮大,也掣肘了城镇的拓展。
四处充斥的浓浓氨水味,让大企业员工宁肯每日早起从成都赶车上班,也不愿住进城区,本地人置业的触角,则伸向了临近的金堂、新都、广汉等地。
“不抓新型工业化,青白江必将落伍!”青白江区委一位工作人员向本刊记者说。
怎么抓?什么才是青白江急切盼望的新型工业?精明的青白江人很快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从2006年起,该区按照成都“一区一主业”产业发展规划,将主导产业定位为国家级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西部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西部商用车制造基地、西部新型住宅研发生产基地。
并编制了到2010年的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一方面依托各主导产业的龙头企业围绕下游产品做粗做长产业链;另一方面,对园区内符合产业定位和相关条件的项目,优先享受各级政府的技术创新、贷款等扶持政策,使重点产业尽快形成比较优势。
拱墅转型升级样本:从工业基地到现代化城区
拱墅干渴的土地开始欢腾了。
起来, 地从哪里出? 但 钱从哪里来? 人往何
事 实 上 , 策 者 何 尝不 想 让 拱 墅 秀美 开发、 决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整治。 华丽转身 在实施 “ 秀美拱墅”三年计划之前的 新世纪以来, 特别是 20 年底新一届 06
处去? 特别是一动就涉及四五百家 工业 企 拱 墅 区领 导 班 子 成 立 以来 , 渐 形 成 和 丰 2 0 逐 06年,拱墅的年财政 总收入 为 15 7 6亿 . 业的搬迁、上万户居民的拆迁,无疑是一 富了建设 “ 实力拱墅、 秀美拱墅、 和谐拱墅” 元。那么, 如何确保三年内筹措 35 1 亿的政 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工程。
一
句话形容, 就是 “ 东动、西静、南新、北 高品质、增强竞争力”为目 用 3 标, 年时间, 统工 程 。
三 年 来,拱 墅 按 计 划 完 成 政 府 性 投
1亿 0大工 程 ,来 秀、 中兴” 。那几年,杭州以钱江新城、下沙 政 府 性 投 入 35 元 ,建 设 l
副城建设为载体,实现城市的 “ 东动” 以 实现拱墅区城市面貌 一年一个样、三年大 入 35 元 ,而 事 实 上 ,其 带 动 的 社 会 性 ; 1亿
这 里 召开。在 这 次 千 人 誓 师 大 会 上 , 墅 发、城市 基础设 施 建设、环境 综合 整治、 拱
其实, 2 0 年萧山、余杭划人 杭州 区立下军令状 : 在 01 未来三年, 他们将以 “ 推出 城市村改造、安置房建设、企 业搬迁、历 城 区后,杭州城市总体规 划更 加明确,用 新运 河、更新老城区、提 升硬环境、打造 史文化保 护等,每一项都是极 为复杂的系
指的是着力改善民生,加快 社会事业发展,
浅谈“十三五”规划下重庆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浅谈“十三五”规划下重庆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各地都在进行着各种宏观发展规划,而在重庆这座山城中,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十三五”规划下,重庆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关于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命题。
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重庆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重庆老工业基地的现状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工业基地,自上世纪50年代建国以来,重庆就一直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进程,重庆的老工业基地面临着发展瓶颈和转型升级的挑战。
老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在江北、渝中和其他一些老工业区,主要集中在冶炼、机械、化工等传统行业。
老工业基地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老化,以冶炼、机械、化工等传统行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缺乏竞争力;二是环境污染严重,老工业基地的企业多为重污染企业,给城市环境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三是技术水平低,企业缺乏创新意识,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四是城市功能单一,老工业区与现代城市功能区域相距较远,城市发展不够协调。
种种问题让重庆老工业基地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升级压力。
二、存在的问题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是产业结构老化问题,由于老工业基地发展时间较长,产业结构较为传统,缺乏新兴产业的支持,这就导致了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的单一性,竞争力不足。
其次是环境污染问题,由于老工业基地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且技术较为落后,企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和废水都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再者是技术水平低问题,老工业基地企业大多技术水平较为落后,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这就导致了企业竞争力的不足。
还有城市功能单一的问题,老工业区功能单一,与现代城市功能区域相距较远,这就导致了城市发展不够协调,城市规划布局存在不合理的问题,无法有效促进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
《2024年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北京为例》范文
《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北京为例》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旧工业区的城市更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旧工业区的更新改造不仅关乎城市面貌的改善,更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手段。
本文以北京为例,探讨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的策略及其实施路径。
二、北京旧工业区现状及挑战北京作为历史悠久的工业城市,曾拥有众多的工业区和工厂。
然而,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城市发展的需要,这些旧工业区面临着诸多挑战。
包括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功能的转变、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对旧工业区进行城市更新显得尤为重要。
三、城市更新策略的制定(一)科学规划在制定城市更新策略时,应遵循科学规划的原则。
通过对旧工业区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产业特点等进行深入调研,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更新规划。
规划应注重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要考虑城市未来的发展需求。
(二)产业升级与转型旧工业区的更新应与产业升级和转型相结合。
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同时,也要注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三)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在旧工业区的城市更新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
通过治理环境污染、恢复生态景观等措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
(四)社区参与与共建城市更新的过程中,应注重社区参与与共建。
通过与社区居民、企业等利益相关方进行沟通与协作,共同制定更新规划,确保更新过程的公开透明和各方利益的平衡。
四、北京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的实践案例(一)案例一:798艺术区798艺术区是北京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的成功案例之一。
该区域原为一家国营印刷厂的老旧厂区,经过改造成为了一个集艺术创作、展示、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这个案例的成功在于其充分利用了历史文化遗产和原有的工业建筑,将旧的工业区转化为具有特色的文化创意园区。
(二)案例二:中关村科技园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旧工业区进行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典型案例。
工业发展实现华丽蝶变
工业发展实现华丽蝶变作者:暂无来源:《实践·思想理论版》 2019年第10期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历届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守望相助、砥砺奋进,内蒙古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华丽蝶变,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建国初期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是工业发展的奠基阶段。
先后实施了四个“五年计划”,诞生了新中国第一辆坦克、第一门高射炮,工业门类基本形成,工业体系初步建立,到1978年工业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农牧业,实现了由农牧业大区向工业大区的历史性转变。
第二个阶段,从改革开放到2001年,是工业的稳步发展阶段。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工业发展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形成了以大中型企业为骨干、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具有民族和地区特色的工业经济体系。
第三个阶段,从2001年到2011年,是内蒙古工业高速发展阶段。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实施资源转换、开放带动等重大战略,形成了全区上下抢抓工业、主攻工业热潮,工业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其中2003年到2009年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都保持在20%以上,除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在全国排名第二外,其余6年增速全国第一,工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第四个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工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自治区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发展现代能源经济,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取得新进展。
70年来,工业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突出表现是发展快、规模大、竞争强。
一是发展快。
工业增加值从建国初期不到1亿元,到1960年突破十亿、1991年突破百亿、2004年突破千亿,到2018年达到548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长21.1%。
“四大优势”助推二道区蝶变
“四大优势”助推二道区蝶变作者:卢天恒来源:《新长征》 2012年第5期■卢天恒长春市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并举”,“逐步形成工业和服务业双拉动的经济增长新格局”的重大决策,确立了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位于长春东部的二道区,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建设城市中心区的一个突破口,这个曾经的“老工业区”、“边缘城区”,正在酝酿一次向繁荣、富裕、文明、和谐的现代化中心城区的深度转型。
二道区此番“蝶变”的源动力,便是对区情的科学判断和对全市发展现代服务业大盘中自身使命的担当。
在长吉图、长东北发展蓝图中,二道区占据核心区位置。
继二道区被批准为省级服务业改革综合试点区后,二道经济开发区亦更名为长春国际物流经济开发区,跃升为省级开发区。
在回眸与展望中我们发现,二道区多年来对城乡一体化的探索,对发展壮大服务业始终如一的坚持,与时代赋予二道区的新使命竟是如此契合。
如今,成为省级服务业改革综合试点区,坐拥全省惟一省级物流经济开发区,这都将成为二道区在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的征途上更强劲的动力、更有力的鞭策。
一、区位与交通优势二道区位于长春市区东部,东与吉林市永吉县万昌镇相连,南与经开南区、净月区接壤,西邻南关区,北与宽城区、高新北区、经开北区、九台市东湖镇相邻。
处于长春市西南——东北城市工业轴与西北——东南城市生态轴两大主轴线交叉的关键区域上,周边汇集的高新北区、经开北区、兴隆综合保税区、九台卡伦开发区、空港经济区、莲花山度假区、净月开发区和经开南区已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极,其强大的产业辐射集聚效应、要素的优化配置功能日益显现。
同时,随着全市坚定不移地将向东扩张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要战略方向,处于正东方向的惟一主城区——二道区必然历史性地成为全市东部区域的核心枢纽地带,成为长春向东拓展辐射最重要的中心区域。
长春的母亲河——伊通河在二道区绵延十余公里,轻轨4号线连通南北、地铁2 号线将贯穿东西,哈大高速、长吉高速等全省重要对外联络通道均与二道区紧密相连,构成了顺畅通达的综合交通网络。
现代服务业推动传统工业区结构升级
算 ,我 国服务业 的发 展潜力 巨大 ,将 对
经济发展产生 巨大 的拉 动作用 。
一
般 来 说 ,城 市 对 周 边 区域 经 济
发 展具有 辐射带 动作 用 ,三 次产 业在 推 动 城市辐 射作 用发挥 中 的功 能和作 用 是 各 不相 同的 。工 业 的特点是 集 中生产 、 分 散消费 ,很难 说产 品销售 到某个 地方
过 7 %,这种 差距 体现 出我 国服 务业 发 0
展的不 足 ;另 一方 面说 明我 国服 务业 发
展 具有 巨大 的潜 力 和巨大 的空 间 ,如果
按 照 目前 的 国 际产 业 结 构 平 均 水 平 计
准 确 把 握 “ 二 五 ” 时 期 我 十 国 服 务 业 大 发 展 的 历 史 阶 段 特 点
今年 是 “ 十二 五 ”开局之 年 ,服务 业 发展 既 面临很 多机 遇 ,又 面临很 多挑
服务业 的发 达程度 代表 着一个 国家综 合
竞 争力 的强 弱和人 民生 活水平 的高低 。 “ 十二 五 ”时期我 服务 业大发 展 主要 体 现在发 展要 提速 ,比重要 提 升 ,水平 要
是十分必要的 。
的要求 ,T 业要 实现 由大到 强的转 变 , 农 业要 继续 向现代 化方 向发展 ,人 民生 活质 量水平 要进 一步提 升 ,都 迫切 需要
服务业加快发展 。 国际经验些 ,服 务业 占比超 0
积 极 推 动 特 大 城 市 尽 快 形 成 服
近取决 于服务企 业竞 争力 的强弱 。生产 性 服务业有 很 多相关 的例子 ,比如设计 研 发 、专业 服务 、咨 询服务 等等 ,我 国
务 经 济 为主 的 产 业结 构
老工业 基地 转型 散文
标题:老工业基地的转型
时光荏苒,曾经辉煌的老工业基地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这里曾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的工人和无数创新的科技产品。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曾经的工业巨头面临着转型的压力。
昔日的工厂里,机器轰鸣,火花四溅,工人们挥汗如雨,创造出一件件优质的商品。
如今,那些庞大的设备已经锈迹斑斑,而工人们也大多离开了这片曾经给他们带来荣耀的土地。
面对这一幕,我们不禁感叹岁月的无情和变革的残酷。
但是,正如春天总是在冬天之后来临一样,老工业基地也在经历着一场脱胎换骨的变化。
一些旧的、落后的产业正在被新的、高科技的产业所取代。
废弃的厂房被改造成艺术区、创业园地,吸引了众多的年轻人前来追求梦想。
曾经的工业污染区变成了生态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这个过程中,老工业基地的人们展现出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生产方式,而是积极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他们的奋斗和拼搏,让我们看到了这个城市未来的希望。
老工业基地的转型,不仅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更是人们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它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也预示着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让我们一起期待,老工业基地在新的征程上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典型经验
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典型经验
1. 产业多元化:许多老工业城市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多元化。
例如,德国的鲁尔区曾经是一个以煤炭和钢铁为主要产业的地区,现在已经成功转型为一个以高科技、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为主的多元化地区。
2. 创新驱动:创新是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关键。
一些城市通过建立科技园区、鼓励企业研发投入等方式,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例如,美国的匹兹堡曾经是一个以钢铁为主要产业的城市,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以医疗、教育和金融等服务业为主的创新型城市。
3. 教育与人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是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
一些城市通过加大教育投入、引进优秀人才等方式,提高了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例如,中国的深圳在过去几十年中,通过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吸引海内外人才,实现了从一个小渔村到高科技产业城市的转型。
4. 城市更新与环境治理:老工业城市往往面临着城市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一些城市通过城市更新和环境治理项目,改善了城市的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
例如,英国的曼彻斯特曾经是一个以纺织业为主要产业的城市,现在通过城市更新项目,将废弃的工厂和仓库改造为文化艺术中心和居住区。
5. 区域合作:老工业城市可以通过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例如,欧洲的莱茵河流域曾经是一个以重工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现在通过区域合作,形成了一个以高科技、环保和服务业为主的绿色产业带。
总之,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需要综合考虑产业、创新、教育、城市更新和区域合作等多个方面。
通过采取积极的措施,老工业城市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质量。
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案例
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案例
在当代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城市综合功能区的转型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这种转型不仅包括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包括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改变。
以下是一个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的案例。
这个案例来自中国的上海市。
上海市的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主要是从传统的工业区向现代化的商业和服务业区转变。
这个转变过程包括对老工业区的改造和再利用,以及对新区的开发和建设。
在老工业区的改造和再利用方面,上海市选择了对原有的工厂和仓库进行改造,将其转化为商业办公楼和住宅楼。
同时,为了满足现代商业的需求,上海市还在原有的工业区中建设了大量的商业设施和服务设施,如购物中心、酒店、餐厅等。
在新区的开发和建设方面,上海市主要是通过新建商业设施和服务设施来推动城市综合功能区的转型。
例如,在浦东新区的开发中,上海市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建设商业办公楼、酒店、购物中心等设施。
在转型过程中,上海市还注重了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改变。
例如,在老工业区的改造中,上海市政府鼓励居民将原有的住房进行改造,转化为适合现代生活的住宅楼。
在新区的建设中,上海市政府也注重了公共空间的建设和环境的保护。
总之,上海市的城市综合功能区转型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这个案例表明,城市综合功能区的转型可以通过改造和再利用原有的工业区
来实现,也可以通过新建商业设施和服务设施来实现。
同时,城市综合功能区的转型还需要注重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改变,以满足现代城市的需求。
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城市发展
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城市发展近些年来,中国的城市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伴随着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城市化进程呈现出了爆炸式的增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工业化进程对中国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远比其他国家更为明显。
首先,工业化带来的工业化城市成长,让中国城市快速向规模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
工业集群是中国城市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集中化、规模化的发展,可以快速吸引周边的劳动力和人口,形成热闹多元化的城市氛围。
而这一点,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尤其明显。
比如,长江中游的武汉,从9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汽车、钢铁、冶金等重点行业,以经济支柱产业推动城市化发展。
现如今,武汉已经成为中部地区的战略性转型发展重地。
同样的,内蒙古自治区的鄂尔多斯,更是因为其煤炭、风电等资源而迅速崛起,成为了新兴城市发展的代表。
此外,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调整也在不断推动着中国城市发展。
中国城市从单纯的工业结构向产业链延展性发展,逐渐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
随着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引入,以及消费需求和生产方式的改变,城市的辐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以北京市为例,从2005年开始,北京市以“五大目标”,为引导产业结构升级,包括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文化创意、信息技术和节能环保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搭建了一个稳定、可持续的产业创新平台,形成了全生命周期的创新生态。
不仅如此,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产业链条逐渐形成,新兴产业不断涌现,这种城市化引领下的创新型城市,更加让中国城市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优越的地位。
例如,深圳作为中国经济的窗口,在去年被全球创新指数考评中,超越了洛杉矶及巴黎等发达城市,成为世界创新城市第一。
综上所述,工业化进程对中国城市发展有着巨大而深远的推动作用,中国城市也早已在全球城市化的潮流之中,只有不断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创新活力和吸引优秀人才,以此维持稳定可持续发展,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赢得更长远而可靠的商业基础和社会基础,成为具有竞争力的向上发展的城市。
中国城市产业结构的演变与变迁
中国城市产业结构的演变与变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中国城市产业结构经历了多次演变和变迁。
本文将对中国城市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进行回顾,并对未来的趋势进行探讨。
1980年代:三产大发展1980年代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开始,城市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在此之前,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轻工业和服务业相对较弱发展。
但是,改革开放后,国家开始大力扶持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服务业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建设、商贸、金融、旅游和教育等企业逐渐壮大,城市服务业的地位逐渐提高。
1990年代:国内外资本的涌入1990年代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时期,国内外资本开始大量涌入。
在这个时期,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
一方面,中国开始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制造业;另一方面,服务业也呈现出增长迅速的趋势。
城市旅游、商业和金融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产业的多元化,城市服务业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2000年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2000年代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年代,中国城市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让城市的生产力高度提高,城市的服务业和制造业逐渐向智能化和数字化方向转变。
此外,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城市的服务业和商业进一步多元化和国际化。
2010年代:城市化的加速推进2010年代是中国城市化加速的时期,城市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府提出了“城镇化”战略,以促进城市化进程。
同时,新型城镇化也催生了新的产业结构。
城市的服务业和制造业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促使了城市智能化、数字化和可持续化的发展。
未来趋势: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绿色发展未来,中国城市产业结构将呈现出多元化、集群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化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物联网、虚拟现实、大数据等新技术将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动力;另一方面,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推进,将促进城市环保产业的发展。
结语中国城市产业结构经历了多次的变迁和演变,未来将继续走向多元化、集群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化的发展,不断推进城市服务业、制造业和绿色产业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十三五”规划下重庆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浅谈“十三五”规划下重庆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1. 引言1.1 重庆老工业基地的现状重庆作为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重庆的老工业基地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目前,重庆老工业基地的现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重庆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逐渐落后,主要以传统的重工业和破碎式发展的轻工业为主,缺乏高新技术和创新产业的支撑。
重庆老工业基地在环境保护方面面临着压力。
由于长期以来重工业的过度开发和环境污染,导致了重庆地区的环境质量下降,对居民生活和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重庆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单一,依赖性强,一旦市场需求变化或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就容易陷入困境。
这也使得重庆老工业基地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重庆老工业基地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但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通过“十三五”规划的指导和政府的政策支持,重庆老工业基地有望实现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已经成为当前重庆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1.2 “十三五”规划下的重庆老工业基地转型“十三五”规划是中国政府提出的重要发展规划,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重庆老工业基地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
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传统的老工业基地一直是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需求,重庆老工业基地必须适时进行转型,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在“十三五”规划下,重庆老工业基地的转型意义尤为重大。
这不仅关乎重庆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速度,也关系到重庆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竞争力。
通过规划和引导,重庆老工业基地可以更好地融入新的产业发展格局,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也将为老工业基地的转型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持。
通过科技创新的推动,老工业基地可以加快转型步伐,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环境保护也将成为老工业基地转型的重要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中国工业发展模式的调整与升级
中国工业发展模式的调整与升级一、中国工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工业发展经历了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即“先发展轻工业,后发展重工业;先发展农村经济,后迅速发展城市经济;自力更生,独立自主;坚持四个现代化”。
这一发展模式虽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但存在着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等弊端。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工业也开始经历调整与升级。
二、调整与升级的主要内容1.从传统产业向现代高端产业的转型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成为竞争的热点。
中国工业也在这个历史时期转向了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业,比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以提高产业竞争力。
2.从制造业向服务业的转型随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制造业也逐渐向服务业转型。
这一模式的产生不仅有利于全国范围内产业结构的调整,而且有利于优化污染排放和保障消费者权益。
3.从资源型产业向绿色产业的转型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长,对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越来越关注。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正在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加大新型环保产业的发展力度,多种途径将绿色理念引入传统产业。
三、调整与升级面临的困难与挑战1.经济下行压力和转型利益的冲突在工业发展调整与升级过程中,既要满足国家的产业转型要求,又需要保持相对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增长压力增大对于产业发展调整和升级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2.资源瓶颈制约与环保要求工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支撑,而目前我国资源面临瓶颈制约问题。
另一方面,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也对工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四、调整与升级所应采取的策略和措施在工业发展的调整和升级中,应采取合理的政策支持和有效的市场机制,努力消解上述困难和挑战。
1.政策扶持措施政府应建立完善的政策体系,为产业转型和升级提供投资和税收减免等补贴政策,以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
2.供给侧改革通过供给侧改革,市场机制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效益。
市北高新:20年转型跨越成就辉煌
市北高新:20年转型跨越成就辉煌作者:暂无来源:《华东科技》 2012年第10期文/周学强赵浚宏20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烟囱林立、浓烟滚滚的老工业区,承载着上海和田路地区污染企业“三废转移”的功能。
20年后的今天,这里已经成为实现国家战略和提升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一座座现代商务楼宇在这里拔地而起、一个个重大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一批批科技企业在这里创新创业,跨越发展的奇迹正在市北高新区上演。
三次变迁记录转型足迹转型是一个城市产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产业结构恰似一个生命体,始于生机勃发,终于衰退乏力。
从吸纳传统制造业的走马塘工业小区,到率先集聚2.5产业的市北工业园区,再到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新技术服务业园区,市北高新园区已成功实现了产业转型、形态转型和功能转型,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它的转型与嬗变,正是上海这座城市发展路径变革的一个缩影。
摸索创业期(1992-2002年)19 92年,市北工业新区(园区的前身)在闸北区人民政府的统一规划下诞生,新区成立以后,为加大改革力度,改变区域传统工业偏重、偏黑的产业结构,园区以“规划完整、布局合理、配套设施健全、生态环境优良”为建筑理念,积极开展市政及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招商引资方面瞄准传统纺织、建筑、印刷、电子等低污染工业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经过十年的发展,解决了土地空转问题,扩大了企业的生产能级,实现了园区规模由小变大,集聚了一批纺织、电子等轻工企业。
转型发展期(2003-2007年)随着商务成本提高,市北园区日益面临着边际效益逐年下降、招商引资出现困难的严峻挑战。
结合城区功能发展要求,20 03年,园区借鉴新加坡裕廊工业园的成功经验,制定新的园区发展规划,率先在全国开发区中提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即2.5产业),坚决淘汰高污染、高能耗的落后产能,明确把“产业转型、形态转型和功能转型”作为园区转型的三大主攻方向,推动园区由传统工业园区向现代服务业园区转型。
浅谈“十三五”规划下重庆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浅谈“十三五”规划下重庆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重庆是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城市,也是最大的直辖市之一。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背
景下,重庆老工业基地面临转型升级的挑战和机遇。
国家“十三五”规划为重庆老工业基
地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指导和支持,重庆积极响应并落实这一规划,加快老工业基地的转型
升级步伐。
重庆老工业基地要加大创新驱动力度。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重庆要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促进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在“十三五”规划中,重庆被确
定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试点城市,这为重庆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持。
重庆老工业基地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重庆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鼓励
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
在“十三五”规划中,重庆要重点发展汽车、
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重庆老工业基地要加大对人力资源的培育力度。
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重
庆要加强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
在“十三五”规划中,重庆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创新平台的建设,提升
重庆老工业基地的综合竞争力。
重庆老工业基地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重庆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的监管和治理,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在“十
三五”规划中,重庆要加大对煤炭、钢铁等高污染行业的整治力度,推动老工业基地的绿
色转型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老工业区到现代服务业强区的华丽嬗变
——破解鼓楼区改善生态、市容环境,变“环境包袱”为“环境财富”之道
工业曾经是城市的脊梁,这在我市的鼓楼区尤其明显。
65岁的老鼓楼丁大庆说起当年,一脸的自豪:上个世纪,徐州市机械、化工、医药等支柱骨干企业大都座落在鼓楼区,丰富的石料资源,又使得采石、水泥等建材行业比较发达。
大大小小的烟囱曾是经济繁荣的象征和鼓楼人的骄傲。
伴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这些原本的繁荣变成了“环境包袱”:工业污染严重、基础设施陈旧等问题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也制约了经济发展。
改善生态环境、市容环境,变“环境包袱”为“环境财富”,鼓楼完美演绎了由一个老工业区向现代服务业强区的完美嬗变。
治理生态环境,让北区变美
9月9日下午,鼓楼区九里街道刘楼村居民郭书民悠闲的在丁万河畔钓鱼。
这在以前,在这里是坐不住的。
“我们家就住河南岸,这天龙港在河北岸,十年来不敢开窗,只要一开窗,屋内到处都是一层黑灰。
”郭师傅指着河南岸一栋自建房告诉记者,以前丁万河的水只要遇到雨天
全是黑的。
现在一切变样了。
“天龙港运营10年了,占地90多亩,有9座塔吊,6月22日通过关闭验收合格。
”九里街道党工委书记徐勇向记者介绍。
鼓楼区以徐州建设亿吨大港为契机,积极推动小港口的关停工作,综合整治港口周边煤尘污染。
据介绍,鼓楼区承担的小码头整治共17个,分布在丁万河、徐运新河、京杭运河两岸。
整治工作于5月10日启动,鼓楼区于6月底全部完成,并于6月30日经过市相关部门验收合格。
据介绍,17个小码头占地面积达122.2公顷。
小码头整治结束之后,将在沿河两岸建设百米宽绿化带,同时着力提升两岸环境,把其打造成为北区的“清水走廊”、“绿色走廊”、“文化走廊”。
这是鼓楼区治理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鼓楼区以改善环境为突破口,重点实施“显山”、“碧水”、“增绿”三大工程,努力构建生态鼓楼,提升徐州北区形象和品位,增强综合竞争力。
早在2005年,鼓楼区就启动九龙湖公园建设,投资4200万元,对位于中山北路的内港进行截污、清淤、护坡,彻底改造,建成集城市景观、市民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广场公园;2010年又投入2000万元进行敞园改造,打造北区园林明珠,与南面的云龙湖形成“一南一北”的呼应效果。
2007年10月,投资8100万元的古黄河公园建成开放,
成为故黄河风光带一颗璀璨的明珠;此外,在东部建成白云山山景公园。
目前,正在利用九里山历史战争文化资源,规划建设九里山景区。
2009年,投资1.2亿元,拆除大马路三角地棚户区,在市中心地带建起城市“小森林”,2010年又投资630多万元建设环城广场、怡康园、金港湾3块街头绿地。
鼓楼区水系发达,市区7条主要河道有5条穿越鼓楼区,辖区内河道总长度30公里,主城区80%地面水系集中在徐州鼓楼区。
为此,鼓楼区加强水体的综合整治,营造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以水通、水清、水美为目标,对徐运新河、荆马河、马场大沟等进行治理,实施截污、清淤、护坡,亲水步道、亲水平台等各种景点镶嵌其中。
改善市容环境,让北区宜居
市容环境好不好,群众满意不满意,政府热线最有发言权。
采访中,鼓楼区政府热线电话值班员告诉记者,以往每到夏季经常接到市民关于垃圾积存、化粪池外溢等方面的投诉,今年不仅很少接到投诉,而且还有不少居民送来感谢信或锦旗。
这是一个事实。
因为是老城区,鼓楼区背街小巷多,违章搭建多,临时就业人员多……为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鼓
楼区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全力打造整洁、文明、靓丽新鼓楼。
在李沃垃圾中转站,社区居民陈大爷告诉记者,李沃是个涉农社区,建垃圾中转站前垃圾无出处,就倒在村后的山坳里,夏天臭气熏天、蚊蝇四处飞,村民苦不堪言。
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鼓楼区在全市率先推进城乡环卫垃圾处理一体化,建立涉农社区、街道办事处、区三级环卫管理体系,实施城乡垃圾统筹处理。
投入数百万元,专门配备全封闭垃圾运输车等设备,建立村级垃圾收集点和中转站,实现了垃圾及时清理和密闭化运输。
为彻底改变市容脏乱差的面貌,先后对民主北路、夹河东街等沿街建筑物外立面、门头字号、环卫和市政设施、绿化带进行综合整治和改造。
同时,先后取缔了丰财小区、镇河小区多处影响市容环境和居民出行的马路市场。
积极开展创建示范街道办事处、示范路等活动,全力打造整洁、优美的市容环境。
治理好更要维护好。
近两年来,鼓楼区每年投入600余万元,对全区126个非物业管理小区、片区实施市场化保洁,在全市率先实现了小区保洁市场化全覆盖,从根本上理顺了体制、规范了管理,积存垃圾得到彻底清理,普扫、垃圾清运、野广告清理等日常保洁工作有序开展,居民小区尤其是老小区整个居住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利用“环境包袱”,让北区发展
在中山北路和二环北路交叉处,80后女孩杜芳告诉记者,这里原来是北区热电厂,现在已成功引进知名企业新加坡林增集团,投资30亿元、建设集五星级酒店、商务广场和高档居住区于一体的鼓楼商务广场。
近年来,鼓楼区以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为抓手,加大引导和调控力度,关停了一批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对辖区26个污水排放口进行整治,10吨以下的燃煤设施予以拆除,36.9平方公里行政区全部建成烟尘控制区和噪声达标区。
孟家沟地区曾是我市大型化工企业的聚集区,2009年某知名外资企业想在已停产化工厂原址投巨资建设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型化工厂,被婉言拒之。
徐州针织总厂、徐州造纸厂、徐州保温瓶厂、鹰球皮革……这一个个昔日人们耳熟能详的老牌企业已退出鼓楼发展的大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创意68等现代服务业和一片片高档住宅区。
从“关停并转”到“退城入园”,近10年来,鼓楼区关停、搬迁水泥、造纸、机械、化工企业567家。
鼓楼区发改委负责人告诉记者, 2010年,鼓楼区吹响了工业企业“退城入园”的集结号,以北方氯碱、恩华药业、万和化工等大企业为重点,确保到2012年三环路以内化工工业企业全部搬迁或关闭,力争到2015年全面完成166家工业企业搬迁。
工业企业退城入园,关停小港口,不仅改善了北区的环境质量,同时盘活了土地资源,使“环境包袱”变为了“环境财富”,为鼓楼区发展现代商贸、现代市场、现代物流和建设高尚住宅区腾出了广阔空间。
环境改善、产业转型,鼓楼演绎了由一个老工业区向现代服务业强区的完美嬗变。
(蒯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