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生活需要法律》教案
(最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_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案(一)(1)
![(最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_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案(一)(1)](https://img.taocdn.com/s3/m/d840930f6bec0975f465e298.png)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课时教学设计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生活需要法律教案【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的习惯。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依法治国对实现中国梦的推动作用。
知识目标:了解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的进程,了解法治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难点】法治的脚步【学法】情景探究法小组合作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8·19徐玉玉电信诈骗案2016年8月19下午,打到家里的一个电话让徐玉玉欣喜不已。
家住山东临沂的徐玉玉今年考上了南京邮电大学,由于家庭困难,她向教育部门申请了助学金,这个来电通知她马上就可以领到这笔助学金。
2016年8月21日,徐玉玉伤心欲绝,郁结于心,最终导致心脏骤停,虽经医院全力抢救,但仍不幸离世。
2016年9月27日,徐玉玉电信诈骗案的头号犯罪嫌疑人陈文辉投案自首。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挂牌督办的徐玉玉被电信诈骗案,经山东省临沂市人民检察院审查终结,于2017年4月17日向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提起公诉。
[3] 2017年7月19日上午,山东省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被告人陈文辉等诈骗、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一审公开宣判,以诈骗罪判处被告人陈文辉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想一想:材料表明了法律怎样保护我们的生活?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提示:学生可以从法律作用、执法管理、百姓生活等不同的角度思考)教师总结: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安全稳定的空间。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这个话题。
二、学习新课(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1、运用你的经验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都离不开法律。
设问:(1)你能再列举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自法律吗?(2)讨论: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总结: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2、探究与分享(1)出示图片和文字,设问:上述行为都是自觉的吗?(2)议一议: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
2023年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生活需要法律教案
![2023年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生活需要法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c1f6051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05.png)
2023年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生活需要法律教案主题和目的本教案的主题是“生活需要法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与法律相关,所以我们需要学习法律知识。
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如何遵守法律,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并且学习如何在生活中保护自己的权益,避免法律的风险。
教学内容1. 什么是法律?法律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的根本保障。
法律是国家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确立的一套规则和程序,是国家行使权力和保障民众权益的工具。
法律具有强制力,必须得到执行,否则就会受到制裁。
2. 法律的种类中国法律体系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和司法解释。
其中,宪法是最高法律规范,是中国法律体系的总纲领,而法律是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普遍适用的具体法规,行政法规是由行政机关按照法律授权制定的规章,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针对本地区的具体法规,司法解释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对某些法律实践问题做出的裁判规定。
3. 生活中需要学习的法律知识生活中许多问题都与法律相关,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以避免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
比如:•交通安全法律知识:规避交通事故,学生需要了解如何遵守交通规则、如何正确使用交通工具、如何行车文明等。
•网络法律知识: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使用网络的,因为网络的普及,学生需要了解网络世界中的法律规定,比如涉及到网络侵权,网络言论自由等问题。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在日常消费中,学生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知识,以避免受到不良商家的欺诈,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
•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知识:学生作为未成年人,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比如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如何避免非法侵害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介绍“生活需要法律”,启发学生对法律的认识和了解。
让学生了解到法律知识的重要性。
2. 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讲解什么是法律,介绍中国法律体系的基本构成。
(优选)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_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学设计(一)
![(优选)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_9.1 生活需要法律 教学设计(一)](https://img.taocdn.com/s3/m/4f600ae9f242336c1eb95ee7.png)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学习兴趣,学法遵法守法用法。
树立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
2.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通过对学习的思考提高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3.了解生活离不开法律,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进程,法律的本质和法治的内涵。
【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学生:搜集中国法律名称,为课堂交流做好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借用《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环节,游戏中让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中国法律名称,感受中国庞大的法律体系。
点拨: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二、探究新知(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1.生活需要法律调整。
出示同龄人明明的烦恼,并请6位同学进行请进模拟,让学生为明明出谋划策,帮助明明解决困扰。
与老师之间,与同学之间,父母之间,社会成员之间。
点拨:解决矛盾纠纷不仅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还需要法律来调整。
2.法律在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
小组活动找寻生活中的法律,出示小贴士,从学校,家庭,社会角度考虑。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及时指导。
师生共同总结出法律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3.法律伴随我们一生。
引导学生思考:“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
你赞成这一观点吗?”并通过一段视频清晰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一生都与法律密不可分。
并且学生通过“找权利义务朋友”的游戏,引导学生体会法律与我们如形随形,同时明确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
【老师总结】法律与我们如影随形,一生相伴,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二)法治脚步1.法律的起源。
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作用,让人一生受益,但人类社会的法治脚步却也是从无到有,与时俱进的。
RJ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课件9.1 生活需要法律
![RJ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课件9.1 生活需要法律](https://img.taocdn.com/s3/m/d070d0ac31b765ce04081433.png)
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探究与分享
1.出生后,父母要为我申报户口,还可以为 我申办居民身份证。
2.到了上学年龄,父母必须送我去上学。
3.我未成年,父母有责任抚养和教育我。
4.一般情况下,年满十六周岁,才能就业。
5.年满十八周岁,我才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 举权。 6.年满十八周岁,我必须接受祖国的挑选, 依法服兵役。 7.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 动报酬、休息休假等权利。
讲授新课 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运用你的经验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不文明行为或是矛盾纠纷?你是怎么协调的?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道德
亲情
友情
一、生活与法治息息相关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是
为了发展慈善事业,弘扬慈善文化,
规范慈善活动,保护慈善组织、捐
赠人、志愿者、受益人等慈善活动
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进步,
课堂小结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渗透到 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我们一 生。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不仅成 为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更是国家 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要为
法治中国建设作贡献。
板书设计
生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活 需 要 法 律 法治的脚步
我们的生活需要法律来调整 法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法律与我们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法律产生和本质 法治的含义、要求和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重要意义
本课结束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RJ版(下)
第四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9.1 生活需要法律
授课人:武老师
新课引入
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 自由的空间。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在建设法治中国的 进程中,哪些法律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这些法律从何而来? 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政治4.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共3篇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政治4.9.2《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25aa08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db.png)
〖最新〗⼈教版七年级下册政治4.9.2《法律保障⽣活》教学设计共3篇⼈教版七下道德与法治《9.2法律保障⽣活》教案9.2 法律保障⽣活教案【教学⽬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标:感受法律对⽣活的保障作⽤。
初步树⽴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树⽴法律⾯前⼈⼈平等的观念。
能⼒⽬标:初步形成⾃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为的能⼒。
知识⽬标:知道法律是⼀种特殊的⾏为规范。
理解法律的作⽤。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法律的特征和作⽤。
教学难点是法律的特征。
【教学过程】⼀、导⼊新课开场⽩:通过前⾯第⼀框《⽣活需要法律》的学习,我们对法律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法律保障⽣活》。
组织学⽣阅读教材P89运⽤你的经验。
指导学⽣开展词语接龙⽐赛。
学⽣分组参与词语接龙⽐赛。
⽤不同词语表达对法律的感受。
归纳学⽣发⾔,引导学⽣体会法律的威严与关爱。
⼆、新课教学⽬标探究⼀、法律的特征活动⼀:法律与道德等规范的区别指导学⽣阅读教材P90探究与分享三个情境,探讨:根据以上情境,从产⽣⽅式、实施⼿段、调整对象和范围⽅⾯,讨论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有什么不同?2.回答三幅漫画分别体现哪种⾏为规范。
3.分组讨论三种⾏为规范在产⽣⽅式、实施⼿段、调整对象和范围⽅⾯的不同。
4.派代表展⽰探究成果。
5.学⽣填写表格进⾏⽐较。
归纳总结,提升认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的⼀种特殊的⾏为规范。
(⼀)法律是有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特征⼀教师根据教材P91相关链接阐述什么是法律的制定、认可。
学⽣阅读相关链接。
活动⼆:我为⽴法建⾔献策指导学⽣阅读教材P91探究与分享。
想⼀想:你认为还有哪些⽣活⽅⾯需要加强⽴法?阅读教材,分⼩组探讨问题,交流发⾔。
多媒体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图⽚,引导学⽣思考社会⽣活中还有哪些公民权利需要⽴法加以保护。
活动三:以案说法多媒体出⽰案例,列出问题:以上材料分别反映法律的什么特征?阅读案例,思考问题,举⼿回答。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生活需要法律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生活需要法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06e22716fc700abb68fc67.png)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生活需要法律》教案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生活需要法律》教案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体会法律对生活的作用,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视频:依法治国――法律保护我们引导总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生活需要法律”。
引入课题讲授新课板块一:法治的脚步出示PPT(22―25):呈现“法律产生以前,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的内容问题:原始社会有没有法律?为什么?原始社会是怎么进行管理的?引导总结:法律产生以前,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出示PPT(26―29):呈现“法律的含义”的内容问题:你了解“禹刑”吗?你知道《汉谟拉比法典》吗?《汉谟拉比法典》的突出特点和规定说明了什么?引导总结: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出示PPT(30―32):呈现“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的内容问题:法律产生之后,人类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了吗?为什么?(因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制定法律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意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走的是人治的道路)法治强调的自由、平等、公平、正义。
你期待的法治国家是什么样的?引导总结: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出示PPT(33―38):呈现“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的内容问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意义?法治建设,人人受益。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生活需要法律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生活需要法律](https://img.taocdn.com/s3/m/34c8e2dd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e0.png)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案:生活需要法律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生活的必要性。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法律对生活的必要性3. 遵守法律的意识和习惯三、教学难点1. 法律的具体内容和实践运用2. 运用法律知识维护合法权益的方法和技巧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生活中的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法律对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2. 课件: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生活中的应用3. 案例材料:典型案例及相关法律分析【导入】教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法律的思考,导入新课。
一、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作用和生活中的应用)1. 讲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
2. 讲解法律的作用:法律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法律规定我们享有的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义务,也为我们批评、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
3. 讲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处处有法律,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二、法律对生活的必要性(分析法律对生活的影响)1. 分析法律对个人的影响:法律保护个人合法权益,维护个人尊严。
2. 分析法律对家庭的影响:法律维护家庭和谐,保障家庭成员的权益。
3. 分析法律对社会的影响: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
三、遵守法律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1. 讲解遵守法律的重要性:遵守法律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利于维护自身权益,有利于社会稳定。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b66170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5.png)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需要法律》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障作用,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对法律在生活中的具体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一些法律问题,但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认识法律的重要性,提高法律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障作用。
2.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3.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2.学生如何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生活中的法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PPT,用于展示和讲解。
3.准备教材和辅助资料,用于学生阅读和参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生活中需要法律?法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根据教材内容,讲解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保障作用。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法律案例,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讨论如何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法律作用和意义的理解,以及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新]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生活需要法律》教案
![[最新]2020-2021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生活需要法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af6325c77da26924c5b007.png)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课时教学设计《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学习兴趣,学法遵法守法用法。
树立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
2.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通过对学习的思考提高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3.了解生活离不开法律,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进程,法律的本质和法治的内涵。
【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探究法【课前准备】教师:制作课件,辅助教学学生:搜集中国法律名称,为课堂交流做好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借用《中国诗词大会》飞花令环节,游戏中让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的中国法律名称,感受中国庞大的法律体系。
点拨: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在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二、探究新知(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1.生活需要法律调整。
出示同龄人明明的烦恼,并请6位同学进行请进模拟,让学生为明明出谋划策,帮助明明解决困扰。
与老师之间,与同学之间,父母之间,社会成员之间。
点拨:解决矛盾纠纷不仅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还需要法律来调整。
2.法律在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
小组活动找寻生活中的法律,出示小贴士,从学校,家庭,社会角度考虑。
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及时指导。
师生共同总结出法律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3.法律伴随我们一生。
引导学生思考:“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
你赞成这一观点吗?”并通过一段视频清晰直观地让学生感受到一生都与法律密不可分。
并且学生通过“找权利义务朋友”的游戏,引导学生体会法律与我们如形随形,同时明确权利与义务具有一致性。
【老师总结】法律与我们如影随形,一生相伴,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二)法治脚步1.法律的起源。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生活需要法律》 教案1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生活需要法律》 教案1](https://img.taocdn.com/s3/m/a34b32e626fff705cc170aa5.png)
《生活需要法律》教案1【核心素养】法制意识、政治认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材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的第一课时生活需要法律,让学生感受法律的重要性,为后面学习法律的特征、作用奠定基础。
引言从法律对国家、对个人成长、对社会生活的重要作用切入,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法律的产生与作用的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从生活需要法律、法律嵌入生活、法律相伴人的一生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简要的介绍法治的发展进程,引导学生了解法治的含义和意义,知道法治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并完成课标的要求“心中有法”,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学情分析】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初中生的生活经验、社会见闻不断地丰富,初步感受到了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
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做出了重要的部署,对法治宣传教育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新闻媒体报道等形式,他们对我国的不断推进法治化进程有一定的了解。
由于他们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一提起法律他们更容易联想到,威严、强制性,很少能想到法律的保障作用,有的同学违法犯罪浑然不知,缺少法律意思。
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学法守法遵法用法,增强法律意思,提升法律素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推进法治中国的建设步伐,同时,引导学生全面的了解法律的产生、法律的特征和作用,体会法律让生活更加美好,也为下面的法律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标准】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学目标】1.通过举例与生活相关的法律,感受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初步树立尊重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生活需要法律教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生活需要法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d0150c9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16.png)
(2)讨论: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总结:法律就在我们的身边
2、探究与分享
(1)出示图片和文字,设问:上述行为都是自觉的吗?自觉的。
(2)议一议: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你赞成这一观点吗?
总结:法律已经深深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 学 过 程
个 案
一、导入新课
1.游戏:我们身边的法律
要求:以四个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说一部法律的名称,说对一部得一分。
2.师导入:法律无处不在,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哪些法律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这些法律从何而来呢?(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本P84—89的内容,找出下列问题:
1.怎样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2.法律是如何产生的?
3.法律的含义和本质?
4.法治的含义、要求与意义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
三、学习新课(师生研讨案例,互动学习)
(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运用你的经验:
(1)观察图片,解读图片中蕴含的法律教育内容。这些图片概括了我们的哪些生活与法律有关?
二、法治的脚步
1、原始社会有没有法律?为什么?
出示图片和文字,总结得出: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
2、出示相关链接,总结得出:法律的涵义
3、播放视频《依法治国》,交流讨论:法治强调的是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你期待的法治国家是什么样的?(政府、法院、社会成员等方面引导)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_9.1生活需要法律教案
部编 初中 道德与法治 教案《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 初中 道德与法治 教案《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86175bd08a1284ac9504335.png)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通过了解法治的发展进程,增强自身法治观念。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的进程。
二、教材分析(一)内容分析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
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本课作为本单元统领整个法律部分的起始课,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调整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矛盾纠纷,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我们一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人类开始了迈向法治社会的步伐。
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二)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生活需要法律。
教学难点:法治的发展进程。
三、学情分析未成年人作为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法治意识如何,关系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能否实现。
受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的限制,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法治观念淡薄,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因此,有必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四、教学过程导入:“身边法律大家谈”经验分享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都离不开法律,请你来分享:1.你还知道哪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2.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
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哪些法律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这些法律从何而来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开始本课的学习。
环节一:走近法治1.法律与生活播放视频《民法总则草案保护的事儿,你一个都躲不开》民法总则草案被视为我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涉及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一本经济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生活需要法律》教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生活需要法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abe5c9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a.png)
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❶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此材料)材料一为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放心购买各类消费品,市质监局出动执法人员980人次,对299家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检查。
检查中,共立案查办131起,其中大案要案33起,查获涉案货值280余万元;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掺假,以次充好;标识标注无净含量;无3C、无生产许可证生产;伪造、冒用厂名、厂址;伪造日期;棉花产品无中文标志;定量包装无厂名等。
材料二张立兵、孙红等四人加工、销售黑心棉被、黑心棉垫子金额达7万多元,已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经检察院提起公诉,张立兵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其女张蒙蒙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妻子孙红被判处拘役六个月、女婿张大山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想一想:材料表明了法律怎样保护我们的生活?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提示:学生可以从法律作用、执法管理、百姓生活等不同的角度思考)教师总结: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安全稳定的空间。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一)法律与生活活动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多媒体链接教材上P84“运用你的经验”栏目)想一想:(1)图片中有哪些法律?能再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吗?提示:食品安全法、建筑法、道理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2)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提示:如果没有法律,就像道路没有交通信号灯一样,车会横冲直撞,交通瘫痪,安全事故频发。
如果没有法律,社会生活就会没有秩序,人类随心所欲,带来的是自己的灭顶之灾。
特别强调:生活需要法律,生活离不开法律。
(3)如何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提示: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3af56586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b7.png)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法律保障生活》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法律保障生活》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权益的重要性。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法律的作用以及如何遵守法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于法律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他们对法律的具体内容和作用还不够深入理解,需要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探究来进一步加深认识。
此外,学生可能对法律的学习感到枯燥乏味,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2.讨论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3.情景模拟:设计情景模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活动所需道具和材料。
3.设计好教学活动和问题引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法律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案例分析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益,分享相关经验和故事。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法律。
[整理]2021年春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4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生活需要法律(二)
![[整理]2021年春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第4单元 走进法治天地.生活需要法律(二)](https://img.taocdn.com/s3/m/efdb9170998fcc22bdd10d96.png)
第一课时生活需要法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体会法律对生活的作用,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三、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视频:依法治国——法律保护我们引导总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生活需要法律”。
【讲授新课】:环节一:走近法治1.法律与生活播放视频“民法总则草案保护的事儿,你一个都躲不开”民法总则被视为我国民法典的开篇之作,涉及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一本经济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对每个公民来说,相当于有了一份权利保障书。
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
提问:民法总则(草案)的审议通过说明了什么?结论: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生活需要法律来调整。
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2.法律在身边出示图片及情境,并思考回答:(1)这些行为都是自觉的吗?(2)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
你赞成这一观点吗?结论: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3.权利与义务播放视频“哪些法律在保护你?”根据视频内容完成教材第86页“探究与分享”内容并回答问题。
说说上述内容哪些是我们的权利,哪些是我们的义务。
结论: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下册《生活需要法律》说课稿 附反思 共3篇 人教部编版
![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下册《生活需要法律》说课稿 附反思 共3篇 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cf527ee2a417866fb94a8e13.png)
道德与法治七年下册《生活需要法律》说课稿(一)附教学反思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第一框《生活需要法律》。
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生活需要法律》是部编版第四单元《走近法治天地》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的第一框内容,本框由“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和“法治的脚步”两目组成,从生活需要法律、法律嵌入生活、法律相伴人生的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简要介绍法治的发展进程,引导学生了解法治的含义和意义,知道法治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二、说学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高度重视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抓好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见闻不断丰富,他们初步感受到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忽略法律的保障作用,缺乏法律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生活需要法律;进一步树立法治意识,增强自觉选择遵守法律的观念。
能力目标:学会辨别我国法律规定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初步具备运用法治思维分析生活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能够准确写出我国三部法律名称;能够分别熟练复述三项权利和义务;说出法律产生的历程;知道全面依法治国及其总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同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教学难点:法律产生的历程。
五、说教法学法践行“创设情境体验,提升生活智慧”的教学主张,运用“预设情境一合作探究一提升智慧一升华体验”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案例分析法、情境探究法。
六、说教学过程设计思路:1、形成认识:认同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2、树立意识:初步自觉树立法治意识;3、增强能力:逐步学会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51b817b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f.png)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生活需要法律》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规范和保障作用,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遵守法律的重要性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法律的认识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生活中会接触到一些法律现象,但对其本质和作用还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例来认识法律,深入理解法律的作用,并培养遵守法律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认识到法律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法律的特征和作用2.法律与生活的关系3.遵守法律的重要性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深化对法律与生活关系的理解。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模拟生活中遵守法律的情境,提高遵守法律的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法律的作用。
2.准备讨论题目,引导学生深入讨论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3.准备实践操作场景,让学生模拟生活中遵守法律的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新闻报道,介绍一些因违法行为导致的不良后果,引发学生对法律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生活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法律的作用。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题目为:“法律与生活的关系”。
学生通过讨论,深化对法律与生活关系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举例,巩固对遵守法律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学生通过思考,提高遵守法律的意识。
(整理)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9.1生活需要法律教案(二)
![(整理)人教部编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9.1生活需要法律教案(二)](https://img.taocdn.com/s3/m/09d49f73856a561253d36f88.png)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九课第一课时生活需要法律教案平山敬业中学李明艳◆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体会法律对生活的作用,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性;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互动,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更进一步理解法律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崇尚法律、敬畏法律的情感,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社会小公民。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教学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此视频)视频所展示的法律案例是初中生殴打小学生的小案例。
案例中的初中生都未满14周,但是他们的行为严重伤害了他人的身心健康,相关部门对这些未成年人都做出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想一想:在案例中的受害者和受处罚者都是什么人?(学生或未成年人)学生回答。
这些学生或未成年人本该安安静静地在校园里学习,但是收到了法律的惩罚。
对于他们来说,我们能想到的法律有那些呢?(《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由此可见,我们的学校生活离不开法律,同样我们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也离不开法律,总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法律。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生活离不开法律这个话题。
二、授课过程(一)课前预习环节:(多媒体展示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本,预习结束后,各小组讨论并确定准确答案。
而后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答案。
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_______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2、法律是________意志的体现,是用来_________、_______的工具,也是调整________、判断________、处理__________的标尺。
3、法治就是依法对______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______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_________、___________,依法办事。
[优选]2020年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9.1 生活需要法律(一)
![[优选]2020年春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9.1 生活需要法律(一)](https://img.taocdn.com/s3/m/8c300d96ba1aa8114531d985.png)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九课第一课时生活需要法律教案平山敬业中学李明艳◆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体会法律对生活的作用,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性;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互动,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更进一步理解法律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崇尚法律、敬畏法律的情感,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做知法、懂法、守法、护法的社会小公民。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法治的意义、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教学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此视频)视频所展示的法律案例是初中生殴打小学生的小案例。
案例中的初中生都未满14周,但是他们的行为严重伤害了他人的身心健康,相关部门对这些未成年人都做出了相应的处罚措施。
想一想:在案例中的受害者和受处罚者都是什么人?(学生或未成年人)学生回答。
这些学生或未成年人本该安安静静地在校园里学习,但是收到了法律的惩罚。
对于他们来说,我们能想到的法律有那些呢?(《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由此可见,我们的学校生活离不开法律,同样我们的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也离不开法律,总之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法律。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生活离不开法律这个话题。
二、授课过程(一)课前预习环节:(多媒体展示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预习课本,预习结束后,各小组讨论并确定准确答案。
而后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答案。
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_______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2、法律是________意志的体现,是用来_________、_______的工具,也是调整________、判断________、处理__________的标尺。
3、法治就是依法对______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______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_________、___________,依法办事。
生活需要法律___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生活需要法律___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1649831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9e.png)
本质
在阶级社会里,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请思考: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什么?
➢想一想,制定的法律在维护着哪些人的利益?
我国法律的本质: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意 志和利益的体现。
法律产生之后, 人们就走上依法 治国的道路了吗?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皇帝是金口玉言,一言九鼎。
人治
法治
封建专制历史,有法律而无法治,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 权力,国家权力是君权,而不是民权,大权集于君王,把 对盛世的追求寄托在“明君贤臣”上,其本质是人治。
探究3:法律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精彩表演过后,老师想采访一下小演员们
守法与违法,哪个更容易演绎?为什么?
演守法更容易: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已经逐渐 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我们时时处处都在自觉不 自觉的履行法律的规定。
演违法更容易:法律为我们评判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提供了准绳,不仅服务于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 人们未来的生活。
4.法治的内涵、要求及重要性P87-88
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 内涵 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要求
重要性
法治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 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愿景。 ②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③法治助推中国梦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 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墨)1000条,加起来共3000条。此外, 还有不孝罪夏代血缘关系有很强的约束
特权; 3. 奴隶(包括:王室奴隶、 自由民所属奴隶、公民私
力。 《孝经》中说: ”罪莫大于不孝”, 人奴隶);
说明不孝罪是一 -种重罪
3.法律的含义(本质):
原会(整始 末社1社期)会法生关律产系提力是、高水统判平治断阶是出 私级非现 有意曲剩 制志余 和直产剥的、品削体处、现理,矛是盾产阶用和生级来纠统纷为治的了统国标维治护家尺阶其。、级统管治理建社立会国的家 工具。创也制是法调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
❶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材料一为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放心购买各类消费品,市质监局出动执法人员980人次,对299家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检查。
检查中,共立案查办131起,其中大案要案33起,查获涉案货值280余万元;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掺假,以次充好;标识标注无净含量;无3C、无生产许可证生产;伪造、冒用厂名、厂址;伪造日期;棉花产品无中文标志;定量包装无厂名等。
材料二张立兵、孙红等四人加工、销售黑心棉被、黑心棉垫子金额达7万多元,已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经检察院提起公诉,张立兵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其女张蒙蒙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妻子孙红被判处拘役六个月、女婿张大山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想一想:
材料表明了法律怎样保护我们的生活?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提示:学生可以从法律作用、执法管理、百姓生活等不同的角度思考)
教师总结: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安全稳定的空间。
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一)法律与生活
活动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多媒体链接教材上P84“运用你的经验”栏目)想一想:
(1)图片中有哪些法律?能再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吗?
提示:食品安全法、建筑法、道理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2)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提示:如果没有法律,就像道路没有交通信号灯一样,车会横冲直撞,交通瘫痪,安全事故频发。
如果没有法律,社会生活就会没有秩序,人类随心所欲,带来的是自己的灭顶之灾。
特别强调:生活需要法律,生活离不开法律。
(3)如何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提示: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二)法律与个人
活动二:权利义务相伴一生
思考: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及问题)
李华参军前是个勤奋学习的学生,2014年复员后到电厂工作,由于工作努力,又被评为县人大代表。
他每月寄800元钱给乡下年迈的父母,并自觉交纳个人收入调节税。
材料中的李华享有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请填写在下面的表格里。
李华的经历享有的权利履行的义务
勤奋学习受教育受教育
参军依法服兵役
电厂工作劳动劳动
被评为县人大代表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自觉交纳依法纳税
想一想:
法律与个人有什么关系?
教师讲述:在我国,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活动三:法律相伴一生
(多媒体链接教材P85上“探究与分享”栏目)
活动:1.学生自主独立完成教材P85连线题。
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探讨:我们的主要权利有哪些?相应的法律是什么?
想一想:个人生活与法律的关系?
要求把探究的答案记在课本或笔记上,然后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
我们的权利相应的法律
生命健康权宪法、民法通则、刑法
等。
人身自由权宪法、民法通则、刑法
等。
人格尊严权民法通则、户口登记条
例等。
受教育权义务教育法、教育法等。
智力成果权民法规则、知识产权法
等。
财产权宪法、民法通则、刑法
等。
劳动权劳动法等。
权利与我们相伴一生,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目标导学二:法律的脚步
活动四:法律的产生
(多媒体播放教材p87相关
链接,配上图片解释)
思考:
(1)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
类靠什么调节人际关系和自
己的行为?
提示:风俗习惯。
(2)法律是在什么情况下
产生的?创制法律目的是什
么?
提示:国家产生之后,统治
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
律。
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
教师归纳:
(多媒体出示问题: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目标导学三:法治代替人治
活动五:“期待中的法治国家管理”
(多媒体出示小游戏活动要求)
活动:主题:“自己期待中的法治国家管理”。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准备五类人员分工小纸片,写下他们分别要扮演的五个角色,如“政府(管理人员)”、“法官”、“商贩”、“执法人员(警察)”、“社会成员(平民)”。
要求先弄清自己的角色,按照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在组内交流,再在班内展示,相互评析。
讨论:
什么是法治?它的要求是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
(1)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
调依法治国、法律之上。
(2)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3)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教师强调:
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
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目标导学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活动六:新中国65年法治历程
(多媒体播放“回眸新中国65年法治历程”视频)思考:
(1)“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程中有哪些重要性的标志事件?
提示:
①1954年9月20日,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②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现行宪法。
③1999年,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我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⑤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是什么?”
提示: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有什么重要意义?
提示: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二)学法用法
活动八:法律小故事
(多媒体展示故事内容)
早晨8点多,张女士刚起床,就听见院里一片嘈杂:原来是他们院子一个老爷子由于年岁已高,反应稍慢,骑自行车稍稍碰了一条小狗,牵狗人不依不饶,非得逼老爷子赔偿。
张女士看到情况就下了楼,问清了碰狗的时间后,对牵狗那人说:“第一,我们需要你出示合法的养犬证。
第二,您遛狗的时间不对,有关法律规定是晚7点以后至第二天早7点之前!”听了张女士的话,牵狗人也自觉理亏,搭讪了几句就走了!
(多媒体出示问题)
思考:这个法律小故事告诉我们法律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提示: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明白了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了法律的产生过程和法律的本质;懂得了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明确了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
生活需要法律的保障,生活离不开法律,从今以后,我们要做到认真学法、懂法、自觉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小公民。
❸板书设计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法律与个人相伴一生
生活需要法律
原始社会没有法律
法治的脚步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❹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法律知识教学,法律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和抽象,学生不易于理解,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是一个好的方式,这样可以调动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情感上乐于参与,容易组织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使枯燥单调的法律知识教学变得丰富生动。
“法律的本质、法治的含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几个知识点比较难懂,要多结合情景材料展示问题、启发学生多思考、多讨论,还要给学生多理解的时间和交流的空间。
特别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的认识和掌握不能急于求成,要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慢慢地体会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