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单元综合检测 苏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5章综合测试01含答案解析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五章综合测试一、单选题1.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个家庭中父母色觉正常,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孩子。
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孩子色觉正常,则出现的异常配子不会来自父亲B.若孩子色觉正常,则出现的异常配子不会来自母亲C.若孩子患红绿色盲,则出现的异常配子不会来自父亲D.若孩子患红绿色盲,则出现的异常配子不会来自母亲2.如图是人类某种遗传病的系谱图,4、5为同卵双胞胎。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根据系谱图分析,该病一定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若1携带致病基因,则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C.若1携带致病基因,则4、5为杂合子的概率均为2/3D.若1不携带致病基因,且7患病,则5与一正常男子结婚,生下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3.某女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下表是与该女有关的部分亲属患病情况的调查结果。
新2014_2015学年高中生物第五章生物的进化单元检测(含解析)苏教版必修2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中学全体师生是一个种群B.牛与羊亲缘关系很近,它们共同拥有一个基因库C.存在隔离的两个种群已不能再进行基因交流D.高茎豌豆和高茎玉米含有相同基因频率的高茎基因,但不是在同一个基因库2.下列属于同一物种的是( ) A.生活在同一森林中的所有食草动物B.培养在同一培养皿中的大小两个种的草履虫C.种在同一块地里的二倍体水稻和普通水稻D.生活在某一地区的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3.中性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动力是( ) A.生存斗争B.自然选择C.生物的变异D.遗传漂变4.人和马的血红蛋白的α链都是由141个氨基酸组成,其中有18个氨基酸不同,高等哺乳动物的进化约出现在0.8亿年以前,从马到人的血红蛋白的进化速率是( ) A.0.8×10-9 B.0.6×10-5 C.0.8×109 D.2.0×105 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等位基因都是突变形成的,发生基因突变就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②某基因内若有腺嘌呤a个,占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则该基因内有胞嘧啶a(1/2b-1) ③人体肝脏细胞和胰腺细胞内所含的基因完全相同④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⑤生殖隔离包括动物因为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导致不能交配、动物胚胎早期死亡、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等⑥新物种的产生都是因为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导致生殖隔离而造成的A.②③④⑥B.①③⑤⑥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6.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①是突变和基因重组B.②是自然选择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D.④是物种多样性7.据调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的比例为X B X B(42.32%)、X B X b(7.36%)、X b X b(0.32%)、X B Y(46%)、X b Y(4%),则在该地区X B和X 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 A.69%、31% B.94%、6% C.78%、22% D.92%、8%8.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多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产生生殖隔离B.多倍体植物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C.东北虎和华南虎是经过生殖隔离而形成的两个亚种D.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9.2001年2月,国际水产界最权威的学术刊物《水产养殖》(Aquacu1cture)向世界公布:湖南师大生命科学系与湘东渔场协作,成功培育出全球首例遗传性状稳定且能自然繁殖的四倍体鱼类种群,这在脊椎动物中是首例。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物的进化综合检测 苏教版必修2(1)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关于自然界中影响物种形成的因素,不正确的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物种形成的内因B.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外因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物种的形成有的不需要经过隔离【解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
有的物种如多倍体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达到生殖隔离。
【答案】 D2.(2013·江苏高考)右图为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种与人类的DNA相似度)。
DNA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下列相关论述合理的是( )A.四个物种都由共同祖先通过基因突变而形成B.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积D.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同【解析】解答本题需充分利用题干提供的信息,如“DNA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
由题图可知,四个物种是由共同祖先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形成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A项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项错误;比较图示可知,人类与黑猩猩DNA的差异为0.99%,DNA碱基进化速率按1%/百万年计算,则人类与黑猩猩的DNA差异经历了约99万年的累积,C项正确;比较题图中数据,大猩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比大猩猩与非洲猴的亲缘关系要近,D项错误。
【答案】 C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的变异C.物种的形成使得自然界中生物类型有所增加D.地理隔离使同种生物不同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答案】 B4.(2013·徐州高一检测)下列与物种形成无关的是( )A.不遗传的变异B.地理隔离C.生殖隔离D.多倍体形成【解析】不可遗传的变异对生物的进化没有意义。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本章测评A+B附答案及解析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本章测评A+B第五章生物的进化测评A(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将苍蝇养在甲、乙两瓶中,甲瓶内放有捕蝇纸,乙瓶内没放捕蝇纸,其余实验条件皆相同(培养基、有翅和无翅的苍蝇皆等量)。
8 d后,甲瓶内仅无翅的苍蝇存活,捕蝇纸上皆是有翅的死苍蝇,乙瓶内有翅和无翅的苍蝇皆存活,如图所示。
下列对此实验的解释或推论合理的是()A.甲瓶的环境不利于有翅苍蝇的生存B.乙瓶内有翅的苍蝇能存活是因为发生了变异C.无翅的苍蝇比有翅的苍蝇更适合生存于乙瓶D.由此实验可推出若苍蝇不常使用翅,则翅会退化2.下列关于拉马克进化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拉马克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B.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C.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D.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不可以遗传给后代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B.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C.遗传使微小的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D.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应,所以,生物的繁殖能力总是和环境的承受力相协调4.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D.自然选择的直接作用对象是种群5.下列不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的是()A.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进化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过程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突变和重组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A.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C.变异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生物多样性的产生是群落内生物共同进化的结果7.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就都变得很长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抗药性8.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为RR的个体占24%,Rr个体占52%,rr个体占24%。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配套课时练习+章末测评 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五章生物的进化配套课时练习+章末测评(A+B)第一节生物进化理论课后篇巩固探究一、选择题1.仔细分析下列现象,不符合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是( )A.啄木鸟的长喙是长期啄食树内昆虫、反复伸长的结果B.在暗洞中生活的盲鼠,因长期不用眼睛而逐渐失去视觉C.蛇的四肢由于长期不用而退化,因而获得匍匐行进的习性D.狼和鹿能迅速奔跑,两者进行着相互选择,提出了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进化观点,即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也就是说,器官用得越多越发达,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
题中A、B、C三项都符合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2.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 )①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的方向变异②抗生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③抗生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④病菌中原来就有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本身就存在着能够抵抗某种抗生素的可遗传的变异,当人们使用抗生素后,抗生素对病菌起了一个选择的作用(不能称为人工选择,人工选择是向着对人类有利的方向进行的),绝大多数无抗性的个体死亡,少数抗性强的个体生存下来,并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具有抗药性这一特性。
3.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不能解释的问题是( )①生物的多样性②保护色③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④变异的不定向和选择的定向⑤自然选择对遗传和变异如何起作用⑥生物的生存斗争A.①②B.④⑥C.③⑤D.④⑤,但受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制,不能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的变异起作用等问题做出科学的解释。
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的实质是保留种群的有利基因,不导致新基因的产生B.地理隔离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C.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基因型D.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总是不一致,其不导致新基因的产生,A项正确;地理隔离会导致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B项错误;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选择的是个体的表现型,C项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的生物进化的方向可能与基因突变的方向一致,D 项错误。
苏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 第五章章末复习:《生物的进化》章末通关套卷(一)
第5章生物的进化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捕食者的存在可促进被捕食者的进化B.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生物的进化C.生物的进化只受到非生物环境的影响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2. 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
假定某果蝇种群有20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000只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v基因频率降低了50%B.V基因频率增加了50%C.杂合果蝇比例降低了50%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3. 某种群中aa为致死基因型,如果调查的第一代中AA和Aa各占50%,并且此种生物为一年生植物(自花传粉),则该种群的自交第三代中A基因频率为()A.12/13 B.11/14 C.5/8 D.1/24. 如下图中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其原因可用达尔文的什么理论解释()A.过度繁殖B.生存斗争C.遗传变异D.适者生存5.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突变、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C.某种群中RR个体的百分比增加,则R基因频率也增加D.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6.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7. 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是()A.银杏树可以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B.紫杉醇可以用于治疗癌症C.利用石油提炼各种柴油、汽油等燃料D.白僵菌防治马尾松毛虫8.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大大促进了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是()A.原核生物的出现B.真核生物的出现C.有性生殖的出现D.自养生物的出现9.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大大促进了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是()A.原核生物的出现B.真核生物的出现C.有性生殖的出现D.自养生物的出现10. 某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7%,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妻子为该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和色盲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他们所生小孩同时患上述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A.1/88 B.1/22 C.7/2 200 D.3/80011. 下图为某哺乳动物生殖过程示意图(b为卵细胞)。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单元综合检测 苏教版必修2
第五章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解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备环节;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D2.生物进化中自然选择的作用,主要有利于下列何种情况的生物进化?( )A.幼小生物B.生物个体C.生物细胞D.生物种群解析:自然选择以微小的不定向变异为原始材料,通过生存斗争来保存和积累有利的变异。
经过许多代,才能形成新的生物类型。
而生物个体在自然选择中可能大量地被淘汰。
只有产生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才能生存下来并演变进化成新的物种,所以说,自然选择的作用主要是有利于生物种群的进化发展。
答案:D3.自由交配和自交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依次是( )。
A.改变、改变B.不变、不变C.改变、不变D.不变、改变解析:自由交配即随机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对已达遗传平衡的种群而言,也不改变其基因型频率。
自交不改变基因频率,但会使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提高。
答案:B4.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出现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C.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方向D.对物种间差异的研究关键是看能否交配并产生后代解析: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生物的进化,但生物进化和新物种形成不是一回事。
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
对物种间差异的研究关键是看能否交配并产生可育性的后代。
答案:A5.人类与某些病毒的斗争是长期的,人类与这些病毒长期共存的原因是( )。
①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强,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强②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弱,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弱③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强,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弱④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弱,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强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解析:人类能与这些病毒长期共存是二者长期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物的进化章末综合测评 苏教版必修2(2021年最新整理)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5章生物的进化章末综合测评苏教版必修2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5章生物的进化章末综合测评苏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第5章生物的进化章末综合测评苏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章末综合测评4(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共72分)1.下列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观点不相符的是()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解析】“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是物种不变论的观点.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从其他物种演变而来的;生物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答案】B2.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解析】本题考查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新物种的形成必须要经过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因此A错误;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因此B错误;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而不是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所决定,因此C错误;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因此D正确。
【答案】D3.下列关于物种的描述错误的是()A.物种是形态上类似的,彼此能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要求类似环境条件的生物个体的总和B.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群C.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但最主要的是看有无生殖隔离D.不同物种的种群若生活在同一地区,也会有基因交流【解析】物种是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地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征,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够相互交配并能繁殖可育后代进行基因交流的一群生物个体.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即使生活在一起也不会有基因交流。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章末综合检测(四) 苏教版高一必修2生物试题
章末综合检测(四)(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5分)1.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
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 )A.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C.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D.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解析:选C。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A、B项正确;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C项错误;物种形成的常见方式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D项正确。
2.下列关于基因频率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频率是指某种基因在种群所有基因中所占的比例B.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为1C.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形成D.自然选择是影响基因频率的唯一因素解析:选B。
在一个种群基因库,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的比值为该基因的频率,A 错。
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为1,B正确。
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生物进化,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C错。
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都会使基因频率改变,D错。
3.科学家发现某地某种蝴蝶在1916年和2016年不同体色个体数量所占百分比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深体色和浅体色个体分别属于不同的性别B.环境变化后,中间体色的蝴蝶不容易被天敌发现C.蝴蝶深、浅色个体逐渐进化成中间体色个体D.深体色和浅体色类群逐渐产生生殖隔离解析:选B。
蝴蝶的体色与性别没有关系,与生活环境有关,一百年后中间体色的蝴蝶数量最多,说明此种体色的个体适应环境,不容易被天敌发现,其他颜色个体容易被天敌发现,数量逐渐减少,而不是逐渐进化为中间体色个体。
深体色和浅体色是蝴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两个类群之间没有生殖隔离。
4.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单元检测3 苏教版必修二
必修2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B.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主要作用是使种群之间停止基因交流,向着不同的方向演变C.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D.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答案】C【解析】略2.据调查得知,某学校的学生中各血型的比率如下:I A I A,20%;I A i,30% ;I B I B,10%;I B i,20%;I A I B,10%;ii,10%。
则I B的基因频率为()A、15%B、25%C、40%D、60%【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计算:I B= I B I B+(I B i+ I A I B)/2=10%+(20%+10%)/2=25%;故选B。
考点:基因频率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因频率的计算,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下列有关进化的观点不科学...的是()A.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进化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过程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突变和重组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答案】A【解析】略4.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狼和兔子奔跑能力的提高是二者共同进化的结果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其他物种的进化C.马和驴可交配生下骡,说明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故A正确。
因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它物种的进化,故B正确。
在自然状态下能进行交配其产生的后代可育才是同一个物种,而骡子不可育说明马和驴存在着生殖隔离,故C错误。
进化的方向是自然选择决定的,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频率升高所控制的性状应更适应环境,故D正确。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单元检测 苏教版必修二
必修2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的叙述,错误..的是A.施来登和施万为细胞学说的提出奠定了基础B.孟德尔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C.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D.达尔文揭示了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达尔文提出了物种起源。
1926年,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相继提取出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并指出酶是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故本题选D。
考点: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点评:本题考查了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2.海洋中专营群居生活的红鲷鱼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在缺少雄性红鲷鱼的雌鱼群体中,总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且身体也变得比其他雌鱼健壮。
为解释这一现象,有人做了如下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性状表现起决定性作用B.生物的性状表现由遗传物质决定C.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D.雌性红鲷鱼由雌转雄与红鲷鱼的激素调节有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中第一组实验可知,雌鱼缸中,即使没有一条雄鱼,只要雌鱼感受到周围环境中有雄鱼存在,雌鱼群体中就不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分析题中第二组实验可知,不让雌鱼感受到周围环境中有雄鱼存在,此时雌鱼群体中就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这说明生物的性状表现既受基因型制约,也受到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
C正确。
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表现型与基因型和环境关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表现型、基因型、环境三者关系的知识要点的理解,具有利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下列说法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生存斗争仅指种内斗争 B.不遗传的变异在进化上是有意义的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CD【解析】考查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内容;生存斗争包括种内斗争、种间斗争以及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不遗传的变异不能传递和积累,在进化上无意义。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单元检测2 苏教版必修二
必修2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单元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突变、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性可相同,也可不同C.某种群中RR个体的百分比增加,则R基因频率也增加D.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突变、基因重组产生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环境对变异进行选择,故A错。
不同基因型的个体表现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故B正确。
RR个体的百分比增加,但不知Rr个体的百分比是增加还是减少,故不能判断R基因频率的变化,故C错。
自然选择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故D错。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对于自然选择作用的研究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的B.隔离是所有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不定向的变异,因而造成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种群为单位进行研究的;A正确。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B正确。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C正确。
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知识,意在考查知识的识记及理解应用。
3.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MM、Mm和mm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
若从岛外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为MM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中m的基因频率约是( )A.43% B.48% C.52% D.57%【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先算出亲代m的基因频率约为为52%,然后根据基因平衡定律,F1中m的基因频率也约为52%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基因频率的基本计算。
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8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单元检测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物种的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生态系统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可以概括为自然选择【答案】A【解析】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因此一个物种的灭绝,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A项正确,B项错误;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C、D项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并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C.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D.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答案】C【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新物种的形成三个基本环节,B正确;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前就已经突变产生了抗药性,在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下,其有抗药性的个体选择保留下来,抗药性基因频率升高,C错误;蜂鸟具有细长的喙,可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中采集花蜜,同时帮助倒挂金钟进行了传粉,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
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6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单元检测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A.基因重组B.染色体数目变异C.染色体结构变异D.基因突变【答案】D【解析】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可遗传的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图中,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 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留居A地区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C.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答案】C【解析】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A错误;留居在A地区的甲种群的基因频率因为自然选择、基因突变等因素,基因频率也会发生改变,B错误;乙丙两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正确;甲乙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两种群的基因库有较大差异并不是完全不同的,D错误.故选:C.3.普氏野马重归自然的实验,标志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已经从单纯的物种异地保护阶段迈向物种回归自然阶段.有人预计,数年后,这些野马将发展成为一个野生种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野外的普氏野马的基因突变频率将不断增加B.野外的普氏野马某些基因的频率将会发生定向变化C.野外的普氏野马有助于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增强D.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生殖隔离【答案】B【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A、基因突变频率与外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如物理因素紫外线、X射线等)有关,而野外的诱变因素不定,因此不能预测基因突变频率如何变化,A错误;B、由于自然选择,野外的普氏野马某些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B正确;C、野外的普氏野马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化,这会降低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C错误;D、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仅存在地理隔离,还没有产生生殖隔离,D错误.故选:B.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基因频率的变化.4.隔离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图中由于河道改变将种群隔离开来,使他们之间彼此不能往来接触,失去了交配的机会,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它们形成了两个新物种甲和乙。
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2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单元检测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观点,哪项不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A.种群是进化的单位B.隔离导致物种形成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C【解析】A.种群是进化的单位B.隔离导致物种形成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都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已经提到,所以本题答案为C。
【考点定位】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名师点睛】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涵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其中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下列有关作物育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杂交技术是多种育种方法的基础B.诱变育种具有不确定性,工作量大C.单倍体育种得到的后代植株弱小,高度不育D.基因工程育种可定向改变生物性状【答案】C【解析】人工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等多种育种方法的实际操作中,通常根据需要借助杂交技术,将相关的基因进行重组、筛选等,A项正确;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因诱变的方向和性质不能控制,有利变异少,需大量处理材料,所以工作量大,具有不确定性,B项正确;单倍体植株弱小,高度不育,但单倍体育种得到的后代植株都是纯合子、可育,C项错误;基因工程育种的优点是打破物种界限,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D 项正确。
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5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单元检测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B.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C.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不断进化【答案】B【解析】生物的变异为进化提供原始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由于地理隔离可使不同种群之间不能自由交配,所以长期地理隔离可能造成不同种群基因库组成上发生显著差异,B正确;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生物发生了进化,生殖隔离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C错误;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错误.2.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K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
若对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褐鼠种群()A.抗性和对维生素K的依赖性逐渐增强B.“灭鼠灵”抗性个体中RR的比例是1/2C.停用“灭鼠灵”后r的基因频率会升高D. r的基因频率会逐渐下降,最终变为0【答案】C【解析】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在“灭鼠灵”的选择作用下,鼠种群中无抗性的个体rr逐渐被淘汰,若长期处在维生素K含量不足环境中,对维生素K依赖性强的个体RR逐渐被淘汰,A错误;RR个体虽有抗性,但对维生素K高度依赖,因此RR 个体逐渐减少,B错误;停用“灭鼠灵”后,只有维生素K含量不足一种选择作用,rr 个体对维生素K无依赖,因此r的基因频率会升高,C正确;两种选择作用综合的结果是RR和rr个体逐渐减少,Rr个体逐渐增多,因此R基因和r基因的频率都逐渐趋近于1/2,D错误。
苏教版必修二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3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单元检测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下列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理论的是()A.长颈鹿最初都是短颈B.长颈鹿在缺乏青草时,只能吃树上叶片,由于颈的经常使用而逐渐变长C.长颈鹿的长颈必须通过长期遗传和变异,逐代选择才能形成D.长颈鹿的长颈是由环境引起的,所以说是自然选择的产物【答案】C【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解:长颈鹿最初既有长颈也有短颈,后来食物条件变少,长颈鹿能生存下来,A错误;颈的经常使用而逐渐变长属于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的进化学说,B错误;长颈鹿的长颈必须通过长期遗传和变异,逐代选择才能形成,C正确;长颈鹿的长颈是通过遗传和变异产生的,是自然选择的产物,D错误.故选:C.考点: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2.祖国宝岛台湾蝴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变异是岛上蝶类新种形式和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是下列变异中不能成为蝶类进化内因的是()A.基因结构改变引起的变异 B.染色体数目改变引起的变异C.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 D.生物间杂交引起的变异【答案】C【解析】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和变异,变异具有不定向性;外因是:环境的定向选择.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统称为突变.ABD属于生物进化的内因,C属于生物进化的外因,ABD错误,C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进化,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的能力。
3.下列各项中,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A.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地理隔离B.不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自然选择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种群中个体的死亡不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故A错误;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故B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故C正确;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所有基因,所以种群中个体的死亡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故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是( )。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C.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解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备环节;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D2.生物进化中自然选择的作用,主要有利于下列何种情况的生物进化?( )A.幼小生物B.生物个体C.生物细胞D.生物种群解析:自然选择以微小的不定向变异为原始材料,通过生存斗争来保存和积累有利的变异。
经过许多代,才能形成新的生物类型。
而生物个体在自然选择中可能大量地被淘汰。
只有产生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才能生存下来并演变进化成新的物种,所以说,自然选择的作用主要是有利于生物种群的进化发展。
答案:D3.自由交配和自交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依次是( )。
A.改变、改变B.不变、不变C.改变、不变D.不变、改变解析:自由交配即随机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对已达遗传平衡的种群而言,也不改变其基因型频率。
自交不改变基因频率,但会使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提高。
答案:B4.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出现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C.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方向D.对物种间差异的研究关键是看能否交配并产生后代解析: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生物的进化,但生物进化和新物种形成不是一回事。
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自然选择。
对物种间差异的研究关键是看能否交配并产生可育性的后代。
答案:A5.人类与某些病毒的斗争是长期的,人类与这些病毒长期共存的原因是( )。
①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强,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强②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弱,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弱③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强,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弱④病毒的毒性越来越弱,人类对该病毒的免疫力越来越强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解析:人类能与这些病毒长期共存是二者长期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
答案:C6.滥用抗生素会导致病菌的抗药性不断增强。
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本质是( )。
A.药物诱发了病菌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病菌对不同的药物进行定向的选择C.药物能诱导病菌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药物对病菌的抗药性进行选择,使病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解析: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抗生素对抗药性个体的产生仅仅起到选择作用,不是诱导作用,因为抗药性基因的产生与药物的使用无关。
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使病菌的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
答案:D7.化石研究表明,早期的爬行动物逐步进化为现代的( )。
A.鱼类、两栖类、爬行类B.鱼类、鸟类、哺乳类C.两栖类、爬行类、鸟类D.爬行类、鸟类、哺乳类解析:早期的爬行动物经过自然选择,逐步进化为现代的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等动物。
答案:D8.华南虎和东北虎属于两个亚种,这两个亚种的形成是( )。
A.生殖隔离的结果B.地理隔离的结果C.生殖隔离和地理隔离的结果D.突变的结果解析:华南虎和东北虎是分布在不同自然区域的种群,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成为两个不同的虎亚种。
答案:B9.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6号和第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
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还可能发生变异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C.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解析:重组后的酵母菌可发生各种变异,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A、B两项正确;重组酵母菌发生了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C项正确;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不会因染色体结构变异而改变,D项错误。
答案:D10.养貂人让他饲养的貂随机交配,发现有平均9%的貂皮肤粗糙,这样的貂售价会降低。
他期望有更多的平滑皮毛的貂,于是决定不让粗糙皮肤的貂交配。
导致粗糙皮毛的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下一代貂中粗糙皮毛个体理论上的百分比是( )。
A.9.3%B.5.3%C.2.5%D.1.2%解析:据题意,粗糙基因的频率为=3/10,所以在F1中显性纯合子比例为49/91,杂合子比例为42/91,因而显性基因频率为70/91,隐性基因频率为21/91,下一代中粗糙个体为21/91×21/91≈5.3%。
答案:B11.某研究小组研究了某地的两个湖泊,每个湖泊中生活着两种相似的鱼:红褐色的和金黄色的。
这一地区可能发生过洪水。
他们不清楚这两种鱼之间的关系,于是作出两种下图所示的假设。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假说甲认为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起源于同一种灰色鱼B.假说乙认为湖Ⅰ中原来只有红褐色鱼,湖Ⅱ中原来只有金黄色鱼,发洪水时,这两个湖中的鱼混杂在一起C.假说甲说明湖Ⅰ和湖Ⅱ由于地理隔离的作用形成金黄色鱼和红褐色鱼D.如果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它们不是一个物种解析:假说甲表明在两个不同湖中的灰色鱼,均进化为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假说乙中湖Ⅰ中的原有鱼种为红褐色鱼,而湖Ⅱ中的原有鱼种为金黄色鱼,由于洪水使两种鱼混合在一起;假说甲说明湖Ⅰ中红褐色鱼与金黄色鱼的形成过程中并不存在地理隔离,湖Ⅱ中也是如此;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代不育的现象叫生殖隔离。
答案:C12.在一个基因库中,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比例相等。
如果每一代隐性基因型的个体都不能产生后代,经长期的自然选择( )。
A.对基因型的比例影响很小B.对显隐性基因的比例影响很小C.会使隐性基因灭绝D.会提高杂合子的比例解析:隐性基因型个体都不能产生后代,会逐代降低隐性基因的频率直至为0。
答案:C13.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
在一个有30 000人的人群中,蓝眼的有3 600人,褐眼的有26 400人,其中纯合子有12 000人。
那么,在这一人群中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 )。
A.0.64和0.36B.0.36和0.64C.0.50和0.50D.0.82和0.18解析:读题知,aa个体为3 600人,AA个体为12 000人,Aa个体为26 400-12 000=14 400人。
A的基因频率为(12 000×2+14 400×1)÷(30 000×2)=0.64,a的基因频率为(3 600×2+14400×1)÷(30 000×2)=0.36。
答案:A14.某植物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若该种群植物自交,则自交前A的基因频率、自交后A的基因频率、自交后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
A.55%、45%、32.5%B.55%、55%、42.5%C.45%、45%、42.5%D.45%、55%、32.5%解析:由题意可知,种群中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而Aa个体占50%,据此可以计算A的基因频率=30%+50%×1/2=55%,自交后AA占的比例=30%+50%×1/4=42.5%,Aa占的比例=50%×1/2=25%,A的基因频率=42.5%+25%×1/2=55%,故选B。
答案:B15.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代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n,AA和aa的频率均为(1/2)[1-(1/2)n]。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 )。
①发生了隔离②发生了基因突变③发生了自然选择④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⑤没有发生生物进化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⑤D.④⑤解析:由题意可知Aa的基因型频率越来越低,所以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
A、a基因频率始终保持各占1/2,故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意味着没发生生物的进化,故④⑤是正确的。
从题干信息看,并没有新的基因产生,得不出“发生了基因突变”的结论。
没有出现哪种类型的个体被淘汰,得不出“发生了自然选择”的结论。
答案:D16.在对欧洲某学校的学生进行遗传调查时发现,血友病患者占0.7%(男∶女=2∶1),血友病携带者占5%,那么这个种群中的“X h”的频率是( )。
A.2.9%B.0.7%C.3.96%D.3.2%解析:假设有100个学生,则0.7个血友病患者中有0.7×个男患者(X h Y),有0.7×个女患者(X h X h),5%的携带者相当于5个X H X h。
100个个体等位基因的总数为50+50×2=150个,X h的基因频率为:(×2+5)÷150×100%=3.96%。
答案:C17.五界系统在各界生物相互关系方面,反映出真核多细胞生物进化的三大方向是( )。
A.植物界、动物界和原生生物界B.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和真菌界C.植物界、动物界和真菌界D.原核生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解析:五界系统将生物分成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
其中的原生生物界包括一切真核的单细胞生物和没有典型细胞分化的多细胞生物,这些生物处于进化的低级阶段,它们之间是没有明显界限的。
在各界生物相互关系方面,反映真核多细胞生物进化的三大方向是指植物界、动物界和真菌界,在这一点上要注意与五界系统在生物发展史方面显示的生物进化的三个阶段区别开来。
答案:C18.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错误的说法是( )。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B.动物的出现不影响植物的进化C.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过程的主要依据是化石D.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解析: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自然环境相互选择的结果,动物的出现会影响植物的进化。
答案:B19.下列不属于生殖隔离实例的是( )。
A.雄萤火虫给雌虫发出各自特有的闪光求偶信号,雌虫对异种雄虫发出的信号无反应B.牛蛙的卵和豹蛙的精子能融合成合子,发育一段时间后死亡C.玉米的花柱很长,拟蜀属植物的花粉在玉米柱头上能萌发,但不能到达子房D.特纳氏综合征患者缺少了一条X染色体,性腺发育不良,没有生育能力解析:生殖隔离是指不能杂交(如选项A、C)或杂交后代不育,甚至杂交得不到后代(如选项B),而选项D是由于缺少了一条X染色体,不能产生配子所致,而不是有配子不能受精,所以选项D不属于生殖隔离。
答案:D20.通过化石的研究表明,恐龙等生物曾在地球上生存过一段时期,但后来灭绝了,能够解释这些物种仅短暂生存的最充分理由是( )。
A.这些物种不会发生变异B.恐龙与环境斗争的结果使恐龙发生了变化C.这些物种缺乏具有适应环境的可遗传的变异D.环境变化导致这些物种的灭绝解析:任何生物都有不定向的变异,并且生物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生存斗争,由于恐龙没有产生适应环境的变异,而被自然环境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