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探索宇宙》教学反思
青岛版《探索宇宙》教学效果分析
《探索宇宙》效果分析借助网络教室资源,大量文本、图片和视频等网络即得资源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本课课堂教学效益。
通过各教学活动环节中学生表现,对教学效果作如下分析:1.在“情境激趣明目标——宇宙的奥秘视频欣赏”的导入新课环节,“神舟九号发射”视频画面壮观、有冲击力,从孩子们表情及惊叹声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对高新航天科技的神秘感的强烈兴趣。
通过观察孩子们自觉欣赏参与度,及表情、惊叹等表情投入度,我们可以认为孩子们至少对这段航天视频感兴趣,引领孩子们走进探索宇宙的活动中。
2.在“小组探究同展示——人类是怎样观察天体的”活动环节,互联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大量文本、图片和视频等即得资源,为课堂探究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
学生们在探索资料,选择、整理信息,及展示交流活动中,对“宇宙”开始有了比较直观、较为全面的理解。
从课堂教学效果看,学生们比较喜欢网络环境下,现场即得资源、合作整理资源、展示分享成果的学习模式,尤其喜欢视频教学这一活动形式,学生们兴趣度高,注意力集中,关注度高,还有,对于特别投入的学生来说,短时间内也可以获取更多的相关信息。
3.“电子展厅我来办——走进航天展厅”活动环节,小组成员合作,用下面推荐的选题,也可,自己确定,搜集、处理、加工资料,利用提供的PPT模板,制作电子展板。
选题如下:(地面望远镜类,如中国上海天文台的射电望远镜)(太空望远镜类,如哈勃太空望远镜)(载人航天器类,如神舟九号)(星际探测器类,如“火星全球探勘者”探测器)(失败的探索专题,如1986年的“挑战者号”意外坠毁事件)(中国航天大事专题)通过合作完成本小组的电子展板,推荐出最好的一个电子展板,参加全班的成果交流、展示。
在这个环节,学生经历了查阅、整理网络途径获得的宇宙科学知识资料,用PPT方式表达研究结果,并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网络教室环境中,几乎全体学生乐于交流与合作。
在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中,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探索宇宙》观课报告
我通过观看听老师的《探索宇宙》一课,结合观察视角进行观课,并发布观课报告如下:
观察视角: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达成
观察视角
维度
观察点
定量纪录
课堂现象描述
观察结果分析
教学目标的设计
目标的确定
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
知识能力目标比较合适
整个教学过程,赵波老师全面完成了教学任务,实现了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习了探索宇宙的历史,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各种积极因素,创设出了学生乐学氛围。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了强烈参与欲,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愉快,交流展示机会多,整个过程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与学生的匹配度
符合
与学生匹配
目标的呈现
教师语言呈现
有
探索宇宙的过程
多媒体呈现
有
认识宇宙、火箭发射
板书呈现
有
探索历史
教学目标的达成
目标的实现与达成
围绕目标设计的科学探究活动
3次
搜集资料太空人等
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及策略
教师讲解
有
讲述探索历史、望远镜、探测器等
火箭发射等
学生操作
有
学生交流
有
目标达成的体现
学生的参与度
学生参与积极。
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达成度
达成
达成
目标的生成及处理
课堂上生成的教学目标
实事求是
生成目标的处理
处理得当
教科版宇宙7.探索宇宙-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反思全)
第三单元:宇宙7.探索宇宙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人类通过改进技术和工具,不断地认识和探索宇宙。
2.科学思维: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会越来越多。
3.探究实践:通过多途径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
4.态度责任: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如何通过改进技术和工具,不断认识和探索宇宙的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多途径收集与宇宙有关的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宇宙知识相关网站、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学生准备:关于人类探索宇宙的纸质、图片、视频等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大家都喜欢看西游记吗?西游记中孙悟空在天宫中的很多故事真是精彩,让我们大家百看不厌。
这就是古人对太空世界的一种精彩的描绘,说明了古人也想了解神秘的宇宙。
2、讲述:无边无际的宇宙,它究竟藏着多少奥秘?在人们的眼里,好像披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从古至今,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使着人类不断地探索着宇宙,希望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宇宙的真面貌。
3、提问:你认为探索宇宙的困难有哪些?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并指出,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去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板书课题)二、指导学生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1、了解古人对宇宙的探索和向往。
(1)讲述: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就想知道地有多宽,天有多大,宇宙是怎样构成的。
(2)提问:在没有先进观测仪器的远古时代,人们是怎样认识宇宙的?他们会问一些怎样的问题?(3)谈话:自古以来,人们对浩瀚的宇宙充满了神奇与幻想,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人们通过编传一些神话、传说来寄托他们的向往和追求,这些神话也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迫切了解与探索宇宙的强烈愿望。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的人根据什么天文现象,编传了这些神话传说?)(4)、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四则神话故事:盘古开天辟地、嫦娥偷药奔月、女娲炼石补天、夸父持杖逐日。
青岛版《探索宇宙》教材分析
《探索宇宙》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第五单元共四课:《太阳家族》、《神秘星空》、《探索宇宙》和《未来家园》。
《探索宇宙》主要是通过望远镜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两条主线,引领学生了解人类认识、探索宇宙空间的历程。
本课作为小学阶段最后一单元中的一课,很显然具有一定的总结性和拓展延伸性。
本课的准备活动搜集并整理有关望远镜以及宇宙探索的进步、世界各国航天技术发展历程的相关资料。
教科书背景图暗示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
教学过程包括两个活动。
活动一:人类是怎样观察天体的?教材出示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望远镜,并通过资料卡了解望远镜的发展及人类观察天体的发展历史。
活动二:走进航天展厅。
展示了世界及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历史,使学生充分认识世界,特别是我国航天事业的成就及现状,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拓展活动提出进一步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提示学生课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探索宇宙的深远意义,拓展学生的认知空间。
二、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交流与合作;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科学知识: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三、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小学科学44《探索宇宙》(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44《探索宇宙》(教案及反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宇宙的概念和组成部分。
2. 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
3. 探索宇宙中的其他星球和恒星。
4.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研究。
二、教学准备:投影仪、课件、幻灯片、简笔画、实物模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师生共同回顾和讨论宇宙这个概念,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探究宇宙的组成(15分钟)利用课件或幻灯片展示宇宙的概念和组成部分,并结合简笔画或实物模型进行解释,让学生对宇宙的结构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3. 太阳系的组成与特点(20分钟)通过幻灯片和简笔画展示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包括太阳、行星、卫星等的介绍。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太阳系中的行星都围绕着太阳运动。
4. 探索其他星球和恒星(25分钟)通过课件或实物模型展示其他星球和恒星的外貌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各个星球和恒星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有些星星比其他星星亮一些?”等,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5.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研究(15分钟)通过幻灯片和简单的故事,讲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研究的历史,如人类登月任务、探测器探索外星球等。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为什么要进行这些探索和研究。
6. 总结与延伸(10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鼓励他们继续对宇宙进行探索和思考。
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书籍或视频资源,供学生进一步了解宇宙。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使学生对宇宙有了更直观和全面的了解。
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了简笔画、实物模型等多种形式的展示和解释,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欲望,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
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宇宙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了课堂活动,并提出了一些有深度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决定在课后推荐一些相关的书籍和资源供他们阅读和探索。
【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六三制)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探索宇宙 》附反思含板书设计
【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青岛版(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 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时《探索宇宙》。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 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及教学反 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教学难点】:
能基于所学知识,通过查阅资料、调查、分析等方式获 取事物的信息。
五、说教法学法
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 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教 师要在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分的发挥 了自主探究的能力。做到了“玩中学”“做中学”。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科学思维】: 能基于所学知识,通过查阅资料、调查、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运用分 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科学小 论文、调查报告等方式,呈现探究的过程与结论。
【探究实践】:
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能大胆质疑,从不 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培养创新精 神。 【态度责任】: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好奇和探索宇宙的需要,推动了探测宇宙
技术的发展和探索工具的改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关注我国及世界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
活动二了解人类进人太空的历程。
1.教师提问:人类进人太空的历程是怎样的呢? 2.小组讨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整理、交流搜集的材料。 3.学生班内汇报。 4.教师小结: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是漫长和曲折的,甚至有过惨痛的教 训。
小学科学教案19探索宇宙六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
小学科学教案19探索宇宙六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探索宇宙 - 六年级下册科学(青岛版)宇宙是令人着迷的存在,孩子们总是对宇宙中的奇迹和未知充满好奇。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中的主题"探索宇宙"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宇宙中的现象和科学原理。
本教案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解释宇宙的起源、星球的运动和地球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宇宙科学知识体验。
第一课:太阳系的形成和地球的特点太阳系是我们所居住的宇宙家园。
在这一课中,我们将了解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地球的特点。
学生将学习太阳系的组成部分,包括太阳、行星和卫星。
我们将讨论地球作为一个行星的独特特点,如它的自转、公转、自身的特性以及支持生命的条件。
学生将通过讨论和活动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此外,我们还将介绍其他星球和太阳系的一些未解之谜。
第二课:月亮的运动和月相变化月亮是地球最接近的天体,对地球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这一课中,我们将学习月亮的运动和月相变化。
学生将通过观察月亮的位置和形状,了解月亮的运动是如何导致月相变化的。
我们将讨论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等月相的特点。
学生将通过模拟月亮的运动并记录不同月相的变化,加深对月相变化的理解。
第三课:恒星和星座恒星是宇宙中发光并发出巨大能量的天体。
在这一课中,我们将学习恒星的特点和星座的形成。
学生将了解恒星的分类和恒星的生命周期。
我们还将介绍人类使用星座来导航和观测天空的历史。
通过观察星座和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将能够识别一些常见的星座,并了解它们的传说故事。
第四课:行星和行星间的关系行星是太阳系中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
在这一课中,我们将简要介绍太阳系中的行星,并讨论它们之间的相对运动。
学生将能够了解每个行星的特点、大小和位置,并了解行星间的相对距离。
我们还将通过模拟行星间的相对运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行星的运动轨迹和它们与太阳的关系。
第五课:宇宙中的失重和黑洞在这一课中,我们将讨论失重现象和黑洞。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篇一:探索宇宙教学反思在认识宇宙的教学中,我通过图片资料给学生视觉冲击,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宇宙的迷人,宇宙的神奇,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然后通过一系列数字,震撼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宇宙的浩瀚无边。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使学生认识到自古以来人类对宇宙探索的不懈努力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介绍了中国对世界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以及中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学生对于中国发射的“神舟五号”“嫦娥一号”的事情有所知,但了解并不多,结合此次教学,通让学生了解中国将在今年发射“神舟七号”,将首次实现宇航员太空行走;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宇航员还将登月考察!不足之处:这是一节继承展示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们人类的科学家们对宇宙的认识,在他们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宇宙认知体系,但是学生收集的知识太少,光靠老师收集、展示与书上的知识,面太窄,虽然也能达到一定的目的,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如果不会自己搜集、查阅有关的资料,这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学生就学不会,更养不成习惯。
所以,我们老师以后一定要注意在这方面有加强的培养。
篇二:探索宇宙教学反思《探索宇宙》是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4课。
在此之前学生已接触和学习了一定量的有关宇宙的知识:登月之旅、太阳系大家族、看星座。
对于宇宙这个概念有了较为粗浅的了解。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学生能收集人类探索太空的资料,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
教学重点是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
在有效落实教学目标上,我采取了以下措施:1、以谈话导入,与学生聊西游记中能上天入地的神话人物,从而很自然而然地引出古人探索宇宙靠的是想像。
也由此而引入从古至今人类从没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索。
教学也就一步一步地沿着人类探索宇宙的脚步进行:望远镜——运载火箭——航天器——太空英雄。
探索宇宙教案及反思
探索宇宙教案及反思一、教案内容:【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的组成和宇宙的演化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宇宙的基本概念2. 宇宙的组成3. 宇宙的演化过程【教学难点】1. 宇宙的演化过程2. 宇宙中的各种天体【教学准备】1. 宇宙相关PPT2. 宇宙视频资料3. 宇宙相关书籍【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基本概念:介绍宇宙的基本概念,如宇宙、星系、黑洞等。
3. 宇宙的组成:讲解宇宙的组成,包括恒星、行星、卫星、彗星等。
4. 宇宙的演化:阐述宇宙的演化过程,包括大爆炸理论、宇宙膨胀等。
5.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宇宙中的各种现象,如黑洞、暗物质等。
6. 观看宇宙视频资料,增强学生对宇宙的直观认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加深学生对宇宙的了解。
二、教学反思:【优点】1. 通过对宇宙的基本概念、组成和演化过程的讲解,使学生对宇宙有了全面的了解。
2. 课堂讨论环节,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合作意识。
3. 观看宇宙视频资料,增强了学生对宇宙的直观认识。
【不足】1. 教学过程中,对宇宙演化过程的讲解较为复杂,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2. 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影响了课堂效果。
【改进措施】1. 在讲解宇宙演化过程时,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配合图片和模型,帮助学生理解。
2. 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互动性。
三、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宇宙的基本概念、宇宙的组成和宇宙的演化过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宇宙的基本概念2. 宇宙的组成3. 宇宙的演化过程【教学难点】1. 宇宙的演化过程2. 宇宙中的各种天体【教学准备】1. 宇宙相关PPT2. 宇宙视频资料3. 宇宙相关书籍【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7.《探索宇宙》教学反思(3篇)
7.《探索宇宙》教学反思(1)《探索宇宙》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和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对宇宙的好奇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深感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但也存在一些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教学设计的聚焦环节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提问“我们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如何帮助人类更好地探索宇宙的?”引导学生主动分享对宇宙探索的认识和想法,为后续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探索环节,我通过提供丰富的人类探索宇宙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进行资料的梳理和提炼。
通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过程和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就。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在梳理资料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如何提炼关键信息和进行排序感到迷茫。
这可能是因为我在之前的指导中没有足够明确和具体,导致学生在处理信息时缺乏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在研讨环节,我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分享所获得的太空知识。
然而,部分学生由于前期资料梳理不足,导致在分享时缺乏深度和广度。
这也反映出我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宇宙探索的意义和价值方面还有待加强。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加强对学生资料处理能力的培养。
在探索环节,可以提供更具体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如何提取关键信息、进行信息分类和排序的方法。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这些技能。
其次,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宇宙探索的意义和价值。
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探索宇宙的动力和目的,以及这一过程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探索精神。
最后,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培养。
可以通过引入更多有趣的宇宙探索案例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同时,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宇宙探索的魅力和意义。
探索宇宙教案及反思
3.7《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7课。
人们对宇宙的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一个几千年历史的过程的,聚焦部分引导学生回顾人类探索宇宙的方法,以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探索宇宙的方法发生的变化。
探索部分分为两个环节:一是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教科书选用了一系列图片展示了这样的历程;二是了解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就。
我国是世界上公认的火箭发源地,目前我国的航天技术在世界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
可让学生搜集我国在宇宙探索方面一些有代表性的事件。
研讨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各小组所梳理、提炼的信息进行交流和汇报。
学情分析在本单元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宇宙的各个部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本课需要学生收集资料,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
同时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对知识进行统整。
让学生了解人类在探索宇宙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努力甚至牺牲,从中感受到科学家对待未知世界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学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收集能力,并能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知识和技能储备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
2.人类通过改进技术和工具,不断地认识和探索宇宙。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多途径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梳理和提炼。
科学态度目标1.从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中,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会越来越多。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认识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以及我国在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就。
难点:学生能理解对宇宙的探索是循序渐进,无止境的过程。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等。
小组:关于人类探索宇宙的纸质、图片、视频等资料。
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课件资料]1.引导语:自从仰望星空的那一刻起,人类就对身处的宇宙充满了好奇和浓厚的兴趣。
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呢?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如何帮助人类更好地探索宇宙的呢?2.学生自由分享。
青岛版《探索宇宙》教学反思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最近在网络教室上了几节课,学生兴趣高涨,我决定本节课还在这里进行。
因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光靠课本和课前搜集到的图片、文字,毕竟有限,如果有网络和微机的支持,进行信息的收集、整理、分享与展示,预期会有大的提升。
经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践,感受颇多,在这里把最有感触的三点总结如下:一、多媒体网络资源,为整节课探究学习活动提供了沃土可以说,本节课的教学,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价值,作用非常之大。
“探索宇宙”,课本上只呈现了一些图片,文字较少,学生的主要教学活动,就是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交流,书本资料、同学间交流的信息,是有限制的。
而多媒体网络资源的利用,让学习活动的内容得以拓展,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如鱼得水般展开。
本节课安排了两个大的探究活动,一是对于人类自古至今的探测宇宙的历程中应用的典型的观测工具的探究,学生先利用网络、课本等资源进行探究,然后利用教师提供的PPT模板展示、交流;二是航天器“电子展厅我来办”,小组合作,选定专题,利用网络搜集资料,用教师提供的模板进行电子展板的制作,最后是全班的展示与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明显扩大,探究能力得以提高,资料的收集能力也在明显提升。
此外,多媒体网络资源的应用,把课堂信息容量变大了,丰富了。
二、以生为本,以活动为主线,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在课堂上,注重了学科活动特点,注重了生生、生本和师生的交流互动。
教师的讲解极少,整个课堂,多的是组内学生交流,学生到台前展示、在座位上展示(网络教室软件进行广播)。
通过学生较关注的问题引入,并及时提出有效问题,是自认为在组织教学导入时的成功之处;课堂上,让学生成为主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切身感受到创造的快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均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三、结合学生及教材特点,达成任务过程中注意创设情境,激趣引导在教学设计时,就己关注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个性特点,教学活动的设计上符合学生认识规律。
青岛版《探索宇宙》课标分析
《探索宇宙》课标分析
本课所在单元为青岛版《科学》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由《太阳家族》、《神秘星空》、《探索宇宙》、《未来家园》共4课组成。
和前面的教材在设计上有所不同,这册教材的内容不是从科学知识的具体层面展开,而是对前面几个学期科学课学习的梳理和总结,在这个基础上力图打开学生新的视野,引起新的关注,激发他们对科学更大的兴趣,进一步打开他们观察、研究和认识事物的窗口,进一步弄清原来前面科学课学习过程中的一些疑惑,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以寻求新的探索和发展,为今后科学课的学习打基础。
本课是第22课,分为两大活动。
第一是了解人类是怎样观察天体、认识宇宙的,认识其发展历程是:折射望远镜——反射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空间望远镜。
第二是了解、认识航天器的发展通过“电子展厅我来办”,训练小组合作,最后是全班的展示与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明显扩大,探究能力得以提高,资料的收集能力也在明显提升。
本课在组织活动时要关注三维目标。
科学探究: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结果;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于交流与合作;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科学知识: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史;知道一些重要的探测宇宙的工具,意识到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进步而深化和拓展;意识到人类为了探索宇宙奥秘付出的艰辛;关注我国空间技术的最新发展。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5篇)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5篇)《探究宇宙》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属于“综合与实践”。
在教学中,借助同学已有的阅历,在观看、操作、想象、推理、沟通等活动中,把握问题的共性,从而发觉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与大正方体顶点、棱、面之间的关系,使同学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阅历,进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注意全体参加,让每个同学体验胜利的乐趣。
《探究图形》分类计数问题中的规律,重在探究而不是规律的应有。
只有给同学供应喜闻乐见的嬉戏、操作等活动,并在活动中再现学问,才能激发同学的求知欲,调动同学的主动性。
为了使同学全体参加,在课堂活动中,采纳小组探究学习与全班沟通相结合的形式,放手让同学自主探究,用学具涂一涂,看一看。
给同学供应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同学在数学实践活动中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学会沟通,在活动中品尝胜利的乐趣。
2、关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融合多媒体技术。
在本课的教学中,关注探究的过程,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借助几何直观,把冗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关心同学更好地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报结果。
让同学在亲历体验操作的过程中,结合动画课件的演示,形象直接便于理解。
让同学感悟探究过程中数形结合对数学思维的促进作用。
3、积累数学思维的活动阅历,感悟规律的便捷。
在探究图形涂色规律的活动中,让同学经受了把冗杂的数学问题简洁化的过程中,懂得从简洁的情形入手,由简洁到冗杂,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去查找规律、发觉规律、验证规律、感悟规律的便捷性、实效性,使同学充分体验到数学的美、数学的好玩,感受到学习胜利的愉悦。
总之,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同学主动主动,乐于探究,师生互动有效,课件演示形象直观,到达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探究宇宙》教学反思2探究由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中各种涂色小正方体的`数量,发觉其中蕴含的数量上的规律,以及每种涂色小正方体的位置特征,对于孩子们来说还是有肯定难度的。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7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7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探索宇宙》是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7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宇宙有更深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宇宙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加深对宇宙知识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知道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知识。
2.难点:对宇宙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宇宙知识。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宇宙中的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知识。
3.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宇宙知识的相关案例。
3.准备分组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宇宙,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宇宙的基本知识,包括宇宙的组成、恒星、行星等。
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呈现的宇宙知识,进行思考和交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巩固,帮助学生加深对宇宙知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宇宙的奥秘,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探索欲望。
可以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观察星空、了解航天科技等。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六下《探索宇宙》教案设计
2019-2020年青岛版科学六下《探索宇宙》教案设计一、目的要求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望远镜的发展及宇宙的构成。
2.通过讲述宇宙的构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通过讲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激发学生探究的精神。
二、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挂图或投影片等。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提问:人类是怎样观察天体的?2.谈话:关于宇宙中的天体,你还知道什么事?你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3.讲述:这节课,我们来了解宇宙的构成。
学习新课1.指导学生认识人对宇宙的探索(1)讲述:很早很早以前,人们就想知道地有多宽,天有多大,宇宙是怎样构成的,为此一直在努力地进行探索。
下面,我们来看看人是怎样观察宇宙秘密的。
(2)望远镜的发展:①折射望远镜②反射望远镜③射电望远镜④空间望远镜⑤讲述:伽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到了很多肉眼看不到的情况,其中有一项特别重要的发现,那就是他看到了在木星周围有4颗卫星围着它转动。
这一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地球确实不是宇宙的中心,不是所有的天体都是围绕地球转动的。
⑥谈话:在伽利略之后,人们又有什么新发现呢?是谁发现的?这些发现有什么意义?⑦讲述:德国科学家开普勒,在前人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
例如他发现行星都是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转动的,此外他还发现了行星公转的速度等方面的一些规律。
英国科学家牛顿在开普勒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地球引力的原理,进一步提出了行星所以不停地围绕太阳转动是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
开普勒与牛顿的发现,使人认识到天体运动是有规律的,根据他们的理论,人们不仅能正确地认识宇宙的构成,还能推测出当时观察不到的、但确实存在的天体,例如冥王星,就是先推测出它的存在而后才观察到的。
⑧谈话:现在,人们利用什么方法探索宇宙的秘密呢?什么是人造卫星?什么是宇宙飞船?什么是航天飞机?它们有什么用?现在人们已经登上过地球以外的哪个天体?⑨讲述:人造卫星是利用火箭发射、围绕地球转动的飞行器,在人造卫星上安装各种观测仪器,既可以观测地球上的情况,又可以观测宇宙空间的情况。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教学实录 教学反思 -3.8 探索宇宙|教科版
《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探索宇宙》教学设计意图指导思想“宇宙”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存在。
自古以来人类对宇宙的向往与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
随着科技的进步,探索宇宙的工具不断进步,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也日益清晰。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人类就是构成宇宙的一部分。
所以,学习“探索宇宙”的过程,也是对“人类生存环境”认识活动的过程。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会科学知识得来的不易,让他们在对前人的故事学习中打开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他们一生都意义匪浅。
教材简析《探索宇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第8课。
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很显然具有一定的总结性和拓展延伸性。
本课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认识膨胀的宇宙;第二部分是认识充满活力的宇宙;第三部分认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教材还展示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宇宙是可以被人类逐渐认识和了解的。
本课利用形象的资料展示科学家探索宇宙的历程。
通过对我国在航天事业的长足发展的学习,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在对国外的科学家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让学生冲破国与国的观念,利用国际视野增强学生国际理解素养。
学情分析:《探索宇宙》这一课是小学科学教材“地球与宇宙”这一方面知识的综合、归纳与最后升华形成民族自豪感、提升国际理解力。
在此之前,学生对宇宙的认识都只是它其中的某一部分,某一现象,是支离破碎的、星星点点的,还没有将宇宙中这么多的天体进行梳理、归纳、排列,或者说还没有将他们都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清晰的整体轮廓。
而且,像这样的学习内容又是离他们非常的遥远与陌生,那么的难以看到又是那么的难以让人相信,用一句话来说,让学生对宇宙有一个很深刻很清晰的总体认识是很不容易的。
但是由于宇宙的奥秘是那样的神奇和令人费解,因此,学生对本课的内容依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整体构思:第一部分:激趣设疑,创设环境。
《推荐》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探索宇宙》教学反思
教课资料范本《介绍》青岛版科学六下《探究宇宙》教课反思编辑: __________________时间: __________________1 / 3第五单元探究宇宙探究宇宙《探究宇宙》是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中的第22 课。
在此以前学生已接触和学习了必定量的有关宇宙的知识:太阳系大家族、看星座。
关于宇宙这个观点有了较为浅显的认识。
本课的教课目的是认识人类探究宇宙的历史,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学生能采集人类探究太空的资料,意识到航天事业的价值。
教课要点是认识人类是如何探究宇宙的。
教课难点是认识逐级加快火箭是如何挣脱地球引力的。
在有效落实教课目的上,我采纳了以下举措:1.以讲话导入。
与学生聊西游记中能上天入地的神话人物,进而很自但是然地引出先人探究宇宙靠的是想象。
也由此而引入从古到现在人类从没停止过对宇宙的探究。
教课也就一步一步地沿着人类探究宇宙的脚步进行:望远镜——运载火箭——航天器——太空英豪。
2.充足运用多媒体课件。
本课教课内容远离学生生活,相对抽象难想象难理解,因此课前我采集了大批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图片、视频及文字资料。
运用多媒体教课,使古今能同时体现,使“宇宙”变得亲密,更利于学生理解。
3.讲堂议论的设计吻合学生心理特色。
“你以为探究宇宙有什么困难?”、“探究宇宙,有时会牺牲生命,你以为值不值得?”等等,这些问题,既让学生对宇宙睁开充足的想象力,又让学生思虑探究宇宙需要什么准备,其目的是让学生在采集人类探究太空资料的基础上,更好地认识人类探究宇宙的历史。
不足之处有以下:1.本课内容在一课时内达成,显得量太大,因此教课环节上该睁开的议论显得匆促。
应当设计成两个课时,留下足够的学生议论沟通的时间,让学生学得尽2 / 3致,教师教得尽兴。
2.在认识逐级加快火箭是如何挣脱地球引力的,即教课难点的打破上,最好采纳边解说边画简画的方式比较适合,以填补课件的限制性。
3 /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宇宙》教学反思
在《探索宇宙》教学中,我通过课件利用图片、视频资料给学生视觉冲击,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宇宙的迷人,宇宙的神奇,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通过一系列数字,震撼学生,使学生认识到宇宙的浩瀚无边。
通过航天员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到太空一探究竟的愿望。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使学生认识到自古以来人类对宇宙探索的不懈努力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介绍了中国对世界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以及中国在航天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关于宇宙秘密的教学,学生本就兴趣盎然,但是他们更有着直观观察宇宙的愿望,有一探究竟的冲动,但也有无法窥其真面目的遗憾。
信息技术的应用很好的实现了学生的这一愿望。
让他们能一窥宇宙真面目。
信息技术展示的宇宙广阔而美妙的图片、视频,更激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索宇宙的兴趣。
这就是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带给学生、带给教学的最大功效。
应该说这节课是比较成功的。
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这是一节继承展示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我们人类的科学家们对宇宙的认识,在他们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宇宙认知体系,但是农村学生收集科学资料的途径太少,所以课上学生搜集的知识较少,主要靠老师收集、展示与书上的知识,面太窄,虽然也能达到一定的目的,但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更不利于把学生的积极性延续下去。
今
后应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平台,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把课堂上培养的兴趣延伸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