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人教课标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说课稿

历史人教八年级下册人教课标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说课稿

第11课《民族团结》(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民族团结》是人教版历史教科书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为保证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而实施的重要举措及因此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的新气象。

本课涉及的内容是实现祖国统一和促进国家发展重要前提。

因此,本课内容无论在本单元还是整个中国现代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2、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达到以下目标:知识目标: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阅读民族分布图民族团结的能力;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口头表达的能力;善于总结,把握要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3、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二)、说教法谈话法、自学指导法、提问法、小组活动探究法。

目的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辅助运用多媒体(三)、说学法阅读法、材料归纳法。

主要是锻炼学生收集材料、归纳材料的能力,学会问问题,掌握由感知——理解——巩固——运用的学习规律。

(四)、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学生归纳上一单元的内容自然引出本单元的主题。

而后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引入本课。

(利用音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

)二、讲授新课民族区域自治首先解释“民族团结”,让学生理解本课的课题。

接着做以下几件事:1、趣味小活动——判断人民币上人物像的民族名称(出示幻灯片:1角、2角、5角、1元、2元、5元)。

历史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1(新人教八下).doc

历史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1(新人教八下).doc

第十一课民族团结【摘要】:本教案的设计,开课运用歌曲,激情导入,既渲染气氛、创设特定的情景,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在学文明理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采取学故事、讲故事、榜样感染法,正反事例对比法等形式,使学生明白我国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为维护民族团结而努力的情感。

结尾又让学生在歌曲中加强对本文主旨的理解,既照应了开头,又升华了学生的情感。

【关键词】:多媒体激情明理导行教学设计理念:依纲靠本尊重教材,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运用多媒体教学激情、明理、导行,体现学科教学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素质教育的落实;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体现教材教法同步改革,从而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教材对象分析:我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

学生大多十一、二岁,他们大多勤奋好学,活泼可爱,求知欲强。

针对我国目前少数地区仍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因而对学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尤为重要。

教学内容分析:《民族团结》是鄂教版思品十二册第十三课。

本课让学生了解汉族和少数民族各有优势,搜集有关民族团结故事,从而使学生懂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靠全国人民共同努力。

加强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

教学目标:道德认知目标:1、知道民族团结的故事。

2、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道德情感目标:敬仰维护民族团结的人,培养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道德行为目标:1、为增进民族团结而努力,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收集我国各民族和睦团结的资料。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各民族之间应互相尊重,平等相等,和睦相处。

教学策略:1、运用多媒体课件渲染气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2、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3、榜样感染法,正反事例对比法。

4、自己动手收集资料法。

教学准备:1、播放VCD,欣赏歌曲《大中国》、《爱我中华》。

2、课件:①6位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图片。

②中国政区图。

③课后想和做第二题的“议一议”题目。

2015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2015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材解析 新人教版

第11课民族团结一、知识梳理二、重点难点分析(一)重点1.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2)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①全国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还有许多的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等。

②这五个省级自治区是:某某自治区、某某维吾尔自治区、某某壮族自治区、某某回族自治区和某某自治区。

(3)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中华人民某某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①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②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

③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

④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

⑤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⑥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宽于汉族的计划生育政策。

(二)难点: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①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

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

③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三、学法指导1.多学科联系法。

运用联系的观点,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本课涉及政治、历史、地理等多学科的内容。

学习时把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相互对照,“求同存异”,相互补充。

如政治课上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比历史课上要详要深。

地理课上讲各民族(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比历史课上要细。

联系政治和地理有关知识,回过头来看本课内容就容易多了。

2.左图右史法。

古人有“左图右史”的说法,所谓“图”,是指一些书籍上的插图,以便形象地说明一些不易以文字表述的内容。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民族团结》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民族团结》课件 新人教版
1
民族团结的概念
探索民族团结的内涵和意义,了解其在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
2
历史演变与进程
通过学习历史案例,了解民族团结如何在中国历史中演化和发展。
3
多元文化传承
研究中国多民族社会的历史进程,深入了解多元文化的丰富内涵。
中国历史中的民族团结案例
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
通过统一战争实现六国合并,建立起中国封建王朝的初步现代国家体制。
辛亥革命(1911年)
各民族共同反清起义,揭开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抗日战争(1937年-1945年)
中国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抵抗日本入侵,捍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
民族团结的实践
庆祝活动
青年志愿者
跨民族合作
通过举办庆祝活动和文化交流,
培养青年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
鼓励各民族的合作交流,推动区

加深民族团结的实践和体验。
流和融合,创造多样性的文化繁
的存在。
求。
荣。
民族团结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1
资源优势整合
不同民族的资源和特长可以互补,为经
市场潜力释放
2
济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和优势。
民族团结可以扩大市场规模,激发消费
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3
创新与科技发展
不同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相结合,推动
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发展。
历史背景
服务和民族团结建设。
域经济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结语:团结是力量的源泉
民族团结对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至关重要,希望每一个人都能珍
惜和维护民族团结的宝贵价值。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民族
团结》课件 新人教版
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历史背景,以及其对国家发展、社会稳定和经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民族团结》教学设计含教后反思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民族团结》教学设计含教后反思新人教版

第11课民族团结
本节课的上完之后,我的反思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成功之处:
1、在本节课的导入上,我利用宋祖英演唱的《爱我中华》
的视频,导入新课。

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对这一节课的内容
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2、这一节课的内容较少,在讲述的时候我为学生的主要罗
列了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讲解。

在政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此
文转自斐•斐课件•园经济上,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让学生去掌握本节课的知识,这一点收到的课堂效果也较好。

3、在本节课的课堂提问上,我接受了苗老师的建议,化繁就
简,既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又达到检测学生复习知识的目的。

4、在本节课的反馈总结上,我从基础训练上挑选了几道题,
较好的考察了本节课所学习的重点知识,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不足之处:
在本节课的课堂设计的问题上,有一个小问题的设计不是很合理。

为落实民族区域自治这一政策采取了那些措施?学生在回答第二问时,很多同学找不到答案,并且
书本中有些知识点也遗漏了,到预习的目的。

后来,我调整为,为促进少数民族的
达不经济发展,中央实行什么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是什么?少数民
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

这样,学生的预习就目标更为具体了。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案 新人教版

第11课民族团结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

民族工作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三、【导学过程】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情景导入】展示歌曲《爱我中华》导入【自主学习】1、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我国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逐步形成了以为主体的各民族的格局。

2、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西藏地区胜利完成,废除了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了主人,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

3、党中央提出战略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合作探究】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

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我国在少数民族聚集区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有什么好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与一般的省、市、县有什么不同?2、调查一下你周围的同学,看看他们中间有没有少数民族?这个少数民族又有哪些节日和风俗习惯呢?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56个星座,56枝花,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这首歌曲表达的主旨是()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民族共同繁荣D、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2、下列哪一地区是我国第二橡胶基地()A、西藏B、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区C、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D、宁夏回族自治区3、孔繁森是()A、援藏干部的杰出代表B、援蒙干部的杰出代表C、援疆干部的杰出代表D、援回干部的杰出代表二、问答题1、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构成有什么特点?民族分布格局是怎样的?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什么意义?2、我国有那几个省级自治区?分析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3、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何时开始实施?大开发的地区有哪些?如何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民族团结【课程标准】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教材分析】我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同时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有较大的差异。

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各民族团结起来,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实现了民族平等,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给予支持,使少数民族地区得到迅速发展。

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大发展的新气象。

【学情分析】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初二学生难以把握,因而具有较高的难度。

因此在进行本科教学时,教师最好能提供大量丰富的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民族风情等,突破难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听歌曲、看录像、读资料、识地图等,使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一目的学习,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学过程:。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案新人教版

第11课民族团结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一、教材地位分析:民族团结列在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中的第一课,用两目的内容呈现。

第一目“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介绍了我国各民族关系的情况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

第二目“各民族共同发展”,概述了我国解放后各民族团结一致所取得的建设成就。

在本单元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课程标准: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及共同发展的概况;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材重组,从四个版块落实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创新思维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形成积极进取、各民族互帮互助的人生态度,并逐步树立为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做贡献的人生理念。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2009年国庆60周年竖立在天安门广场的56根民族团结柱的视频教师:同学们,这是在2009年国庆60周年的庆典上,竖立在天安门广场的56根民族团结柱。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的归家,56根民族团结柱,代表着我国的56个民族,充分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美好祝愿,展示了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光明前景。

56个民族,这么多的兄弟姐妹怎样才能做到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呢?(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将学生一下子带进了一个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课堂情景中。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一、多彩多姿华夏园——品味民族风情教师:将学生分为四个竞赛小组,开展一个关于民族知识的小竞赛。

展示:《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阿拉木汗》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道拉基》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阿诗玛》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弦子舞曲》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歌曲?泼水节是哪个少数民族特有的节日?火把节是哪个少数民族特有的节日?木鼓舞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竹竿舞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教师:对小竞赛的优胜者语言表扬,鼓励继续努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案 新人教版
②(展示问题)为了加快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的发展,我国提出了什么战略?学生齐答。接下来给学生列举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并展示图片(展示图片西气东输等)。使学生知识略向课外拓展,认识我国政府对少数民族发展的重视。
③为了帮助少数民族加快发展,国家选派大量优秀人才到少数民族地区工作,孔繁森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展示孔繁森图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58页材料孔繁森的感人事迹。
第11课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民族团结;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对比分析的能力,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2、理解并热爱中国多民族的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培养正确的民族观。
教学重点、难点:
⑤接下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57页第一段材料,讨论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形成对民族区域自治意义的认识,然后,由学生总结出意义。(展示其意义)
⑥(展示问题)我国成立了哪些省级民族自治区?学生列举加深认识。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掌握所学知识内容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①(展示图片)为了使学生感受到建国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得到快速发展,我准备以藏族人民的生活为例,出示解放前和现在的两组图片,使学生通过直观的对比,体会我国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取得了明显效果。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民族团结意识的形成。
教学方法与手段:阅读、思考、讲解、讨论、分析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进行默写
默写
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施行
①首先欣赏少数民族生活图片(展示少数民族生活的图片)介绍: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认同感。

初中历史_第11课民族团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第11课民族团结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民族团结》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统一的课程内容,在单元中处于开篇的位置,课程教学要为单元主题服务,重点介绍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的成果。

人教版教材虽然将课程标准的内容纳入其中,但是教材过于简略,历史事件介绍得不够完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形成完整的概念。

这就要求在教材的处理上,要合理的组织现有的教学资源,大胆取舍整合,补充新材料。

使教学过程更加流畅,衔接更加自然。

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可以通过提供材料,设疑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大量的生动的图文影像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如何实行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本课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初二学生难以把握,因而具有较高的难度。

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教师提供的资料,培养学生对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感性认识。

有史以来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同时在分布上又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因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

学情分析从知识基础来看,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了初步了解,但尚未深刻认识到我们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从认知基础来看,初二学生是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已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个性品质上看,该阶段学生好奇心强,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

通过图片、音乐、视频制造意境,使学生产生亲临其境之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2015春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课件 新人教版

2015春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课件 新人教版

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
就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 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 治区,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 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 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 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做主管理本 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 权利.
【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 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 【点拨升华】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 的建设国家还派出了大批的支边干 部。孔繁森是杰出的代表。(学生 讲孔繁森的事迹。) • 孔繁森是新时期优秀党员的杰出代 表,也是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 发展的楷模
• 根据58页“动脑筋”,从孔繁森的 先进事迹中,说说他有哪些高贵品 质值得提倡? • 【归纳】忠诚党的事业,关心人民 疾苦,不顾个人得失等。
• 【归纳】我国民族区域的分布特点是历史形成的,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国情实际。它有助于维护 国家的统一,也有助于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 地区事务的权利。它有助于国家政策在少数民族 地区的贯彻执行,也有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 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它有助于国家富强,也有 助于各民族繁荣。它有助于各民族巩固热爱祖国 的情感,也有助于大家增强热爱本民族的情感。 总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个两全其美的选择

【小组讨论】这些插图表现的 主题是什么? • 【小结】 各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 义阶段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 为建设祖国和自己美好的家园,迸 发出巨大的热情。他们的社会生活、 精神面貌、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 的变化。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 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政策 的结果。
• 【小组讨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 原因是什么? • 【归纳】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得益 于政府重视,给予政策保障和多方 支持(人力、物力、财力)。西部 大开发战略使少数民族地区出现了 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第11课 民族团结教案 新人教版

第11课民族团结【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2、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

3、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状况,知道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带来的新气象。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关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的资料。

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方法。

2、通过学习教材中的插图,使学生学会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分析历史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重点与难点】重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创设情景【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这首《爱我中华》是我国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一课。

二、学习新课:(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提问:(1)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占主体,少数民族有55个。

在全国总人口中汉族占92%,少数民族占8%。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A.中国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B.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不适合分离的民族关系。

C.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容: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民族团结》说课稿

《民族团结》说课稿

《民族团结》说课稿第一篇:《民族团结》说课稿《民族团结》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民族团结》。

一、教材分析《民族团结》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

它不仅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为本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后两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以及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过程与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学生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比较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

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民族区域自治。

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初中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成长阶段,好奇心强,但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尤其对文字性、理论性的东西不感兴趣。

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集声、色、图、像于一体,尤其是一些视频、歌曲,学生一定会非常感兴趣,从而会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

五、教法、学法教法:我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适当的结合启发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对比法等。

学法:自主归纳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在课前我将收集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预习、收集资料,并给全班同学进行分组2、导入新课:我将以《爱我中华》歌曲为背景音乐,用多媒体展示一组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秀以此导入本课。

以调动学生的课堂情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3、讲授新课:本课的条目非常清晰,包括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两个子目。

第一目——民族区域自治这一目主要介绍了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及民族区域自治制。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课件2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课件2 新人教版

1、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2)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 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 小聚居的格局。
1、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3)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 各民族具有同等的地位,在政治、经济、文化等
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 民族团结 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
联合的关系. 民族共同发展 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教育、科学、文化等都得到
发展,民族素质得到提高。
1、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4)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的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 结和地区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 基本国策和基本的政治制度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新疆塔里 木气田
图为4000公里西气东输管道路线走向图
西气东输
青藏铁路的标志性工程——拉萨河特大桥
2005年10月15日青藏铁路全线铺通举行庆祝大会
孔繁森用随身携带的小药箱 为农牧民看病、治病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孔繁森
孔繁森辅导他收 养的孤儿学习
孔繁森照顾生 病的藏族老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55年10月1日
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9年10月2பைடு நூலகம்日
1
2 4
5
内蒙古自治区 1947年5月1日
西藏自治区 1965年9月9日
3
广西壮族自治区
1958年3月5日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 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十一课 民族团结

2014-2015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说课稿 新人教版

2014-2015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1课 民族团结说课稿 新人教版

第11课民族团结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四单元第11课《民族团结》,新课程改革中以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理念,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新课改理念为先。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三个方面对本节内容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民族团结》是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政策和各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情况。

它不仅是本课的重点,同时也为本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后两课“某某和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民族团结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可以通过设疑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大量的生动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如何实行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2、教学难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在筹建新中国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建议,是基于多方面的因素的考虑。

这一知识点涵盖的知识面较广,理论性较强,初二学生难以把握,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历史上各民族友好交往、共同反抗外敌、争取独立解放斗争的资料,对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感性认识。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从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入手,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讲解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同时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有较大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1课 民族团结
一、知识梳理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重点
1.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
(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2)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①全国建立了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还有许多的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等。

②这五个省级自治区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3)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2.中央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①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发展。

②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农牧业经济,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的力度。

③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

④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

⑤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

⑥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宽于汉族的计划生育政策。

(二)难点: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①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

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

③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三、学法指导
1.多学科联系法。

运用联系的观点,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本课涉及政治、历史、地理等多学科的内容。

学习时把相关的内容联系起来,相互对照,“求同存异”,相互补充。

如政治课上讲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比历史课上要详要深。

地理课上讲各民族(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比历史课上要细。

联系政治和地理有关知识,回过头来看本课内容就容易多了。

2.左图右史法。

古人有“左图右史”的说法,所谓“图”,是指一些书籍上的插图,以便形象地说明一些不易以文字表述的内容。

充分运用地图,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图”来了解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和几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域的名称及西部大开发战略。

3.读图学习法。

通过《西藏拉萨大昭寺举行佛事大法会》、《畲族妇女采春茶》、《在全国民族舞蹈比赛中多次获奖的佤族木鼓舞》等系列图片感受各族人民在跨入社会主义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祖国、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生活、社会面貌和宗教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进一步理解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政策的结果。

4.图示分析法:为了便于理解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可用下列图示来分析理解:
5.歌谣记忆法
56个民族56朵花,平等团结是一家,
区域自治是国策, 共同发展变化大,
如今西部大开发, 各族人民乐开花。

四、中考命题分析
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中涉及本课的知识点主要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和作用、我国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等,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有材料分析题等。

五、中考试题分析
1. (2014年广东省湛江市) 建国58年以来,我国民族团结之花开得异常鲜艳。

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实行了
A.改革开放政策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针
解析:此题考查同学们的历史理解和识记能力。

民族区域自治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答案:C
2.(2014年山西太原市)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实行区域自治”。

下列属于民族区域自治的省级行政
区是
A.山西 B.甘肃 C.西藏 D.辽宁
解析:我国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建立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和西藏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

所以正确答案为C项。

答案:C
3. (2014年广西玉林市)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为保障西藏地区社会稳定,促进西藏地区经济发展,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和平解放西藏
B、设立西藏自治区
C、西藏是最早对外开放地区之一
D、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解析:西藏和平解放使西藏人们获得解放,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于西藏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促进了包括西藏在内的西部各民族、各地区社会经济的大发展。

所以A、B、D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只有C项是错误的。

答案:C
4. (2014年荆州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进行三大改造
C.实行赎买政策 D.进行民主改革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就得废除或改造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最终使公有制成分占主导地位。

如20世纪60年代初期,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也就是走向社会主义道路。

此题最大干扰项是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和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关系。

答案:D
5.(2014年广西)为了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的过程中,涌现出支援西藏的好干部是
A.孔繁森 B.焦裕禄
C.雷锋 D.赵梦桃
解析:此题考查同学们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再现的能力。

B、C、D三项都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的劳动模范,只有A项才是支援西藏的好干部。

答案:A
6.(2014年安徽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2005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为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题写
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贺词;10月15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庆祝大会在拉萨火车站隆重举行,胡锦涛主席为此专致贺电。

材料二
五十六个星座,
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族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
请回答:
(1)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 周年。

为了密切祖国内地同边疆的联系,“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先后建成了哪三条著名的入藏公路?
(2)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施了 制度。

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何作用?
(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是怎样理解“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的?
解析:此题以新闻资料和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来切入问题,以专题的形式考查少数民族问题,不但考查了与热点相关的基础知识,而且还考查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即第(3)小题,只要围绕各民族组成中华民族大家庭,要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这个中心展开说明即可。

参考答案:(1)55;青藏、川藏、新藏
(2)民族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了国家统一;有利于民族平等、民族团结。

(3)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发展。

作者简介:徐成海,中学高级教师。

在《中学政史地》、《中学生导报》、《新课程》、《考试报》等报刊发表了论文、文章几十篇,参与了中国地图版《中国历史》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的编写,主编了志鸿优化设计系列丛书《初中同步测控优化设计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新教案》、《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初中历史》、《助学助考中考总复习历史》《中考总复习导与练》等40多部教辅著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