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眷恋着祖国》

合集下载

《始终眷恋着祖国》课件

《始终眷恋着祖国》课件

教育背景
学校教育
学校通过历史、地理、政治等课程, 传授祖国文化和历史知识,强化学生 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社会实践
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 、文化交流等,增强学生对祖国的情 感联系和责任感。
社会环境
民族自豪感
在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中,个体意识到祖国的强大和进步,产生民族自豪 感,进而激发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奋斗精神的激励
钱学森克服重重困难,为国家和民 族作出巨大贡献的事迹,激励着人 们积极进取、奋发向前。
社会贡献
科技人才的培养
该课件对于培养科技人才具有重要的 推动作用,通过学习和了解钱学森的 生平与成就,激发更多年轻人投身科 学研究。
科技事业的推动
民族自豪感的提升
通过介绍钱学森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 卓越贡献,该课件有助于增强民族自 豪感和凝聚力。
回国贡献
钱学森毅然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 选择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为国家的 科技事业鞠躬尽瘁。
他带领科研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 技术难关,为我国的航天、导弹事业 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对国家的期望
钱学森深知科技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他不仅关注着科技的发展,更期望国家能够 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他强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希望国家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也能够注重社 会的和谐与进步。
该课件不仅涉及自然科学,还涵 盖人文社会科学内容,有助于培 养学习者跨学科的思维方式,提
高综合素质。
精神传承
爱国情怀的弘扬
通过介绍钱学森的赤子之心和报 国之志,该课件有助于激发人们 的爱国热情,传承和弘扬爱国主
义精神。
科学精神的传播
钱学森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在该课件中得以展现,有助于传播 科学思想,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苏教版八上《7、始终眷恋着祖国》课文全文

苏教版八上《7、始终眷恋着祖国》课文全文

苏教版八上《7、始终眷恋着祖国》课文全文始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刘敬智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早年曾在北京师大附中和上海交通大学求学。

1935年,他考取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先是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后到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深造,拜读于美国航天科学创始人之一、著名物理学家冯·卡门门下,三年后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

这期间,他在冯·卡门的影响下,对火箭技术发生了兴趣,参加了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实验室的火箭研究小组。

这个实验室后来成为美国火箭技术的摇篮,钱学森就是在这个摇篮里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

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的得意门生。

在卡门的指导下,钱学森写出了有关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

1943年,美国军方经过慎重的选择,委托钱学森同马林纳合作,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对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无法估价的贡献”。

美国专栏作家密尔顿·维奥斯特认为,钱学森已是“制定使美国空军从螺旋桨式向喷气式飞机过渡,并最后向遨游太空无人航天器过渡的长远规划的关键人物”,“是帮助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流军事强国的科学家银河中一颗明亮的星”。

1947年,经冯·卡门推荐,钱学森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自1949年下半年开始,他肩负起该学院“古根海姆喷气推进研究中心”主任的职务,领导研究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那时,年仅37岁的钱学森,已被世界公认为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的权威以及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人之一,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从1935年到1955年,钱学森在美国整整呆了20年。

这20年间,他在学术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生活上拥有丰厚的待遇。

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

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

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始终眷恋着祖国》课件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始终眷恋着祖国》课件 苏教版

始 终 眷 恋 着 祖 国
刘 敬 智
预习课文
正音练习:给加底线的词注音
眷恋(
诬蔑(
) 诞生(
) 募集(
) 萌发(
) 签定(


感知课文
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试 着用几个四字词语归纳文章内容, 找出文章叙事线索。
课文内容
分析结构
理清思路,体会本文在谋篇 布局上的特点。
线索清楚,脉络分明。

辗转回国,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 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 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 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 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 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 正阔步向前,冲劲十足!

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 在航天领域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 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 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同学们,今天我们 走近伟人, 感受到了他的学识和智慧,他拳拳 报国的赤子之心和淡泊名利的人生 态度。临近结束的时候,你能用自 己的方式对他做出一个评价吗?或 者是一句颁奖辞,或者是一幅对联, 或者是……
• 颁奖词: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 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 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 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 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 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钱学森
1929年到1934年,钱 学森在交通大学机械 工程学院读书,这是 1934年的毕业照
钱学森是中国现代科学家, 世界著名火箭专家,中国工程控 制论专家,系统工程专家,系统 科学思想家。浙江省杭州市人, 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1934 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35年赴美 国麻省理工学院留学,翌年获硕 士学位,又转入加利福尼亚理工 学院,在导师T.von卡门的指导 下深造。1938年获博士学位后留 校任教并从事火箭导弹研究。 1947~1955年间任麻省理工学院 和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教授, 1955年回国。

《始终眷恋着祖国》

《始终眷恋着祖国》

06
案例分析:始终眷恋着祖 国的典型人物与事迹
科学家与发明家的事迹
钱学森
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始终眷恋着祖国,放弃了在美国的 优厚待遇,毅然回国,为我国的导弹、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 献。
邓稼先
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始终眷恋着祖国,为了我国 的核武器事业,呕心沥血,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07
总结与展望:始终眷恋着 祖国的意义与价值
对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总结
个人层面 鼓励个人奋斗和实现自我价值 提供精神支持和激励,帮助个人实现梦想
对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总结
• 强化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认同感
对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总结
社会层面 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 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积极向上,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作出贡献。
爱国主义教育
03
通过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如升旗仪式、纪念活动等,强
化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
社会氛围的营造与引导
媒体宣传
通过媒体宣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播正能量 ,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社会活动
组织各种形式的社区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比 赛等,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集体荣誉感。
可持续发展与环保
中国重视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和治理,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的良性循环。
04
始终眷恋着祖国的现实意 义
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意义
增强爱国情感
始终眷恋着祖国,能够增 强个人的爱国情感,使人 们更加关注祖国的利益和 福祉。
激发个人奋斗
始终眷恋着祖国,能够激 发个人的奋斗精神,使人 们更加积极地投身于个人 成长和发展中。
对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的总结

《始终眷恋着祖国》

《始终眷恋着祖国》

(2)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 “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 师。”他说:“我宁肯枪毙他,也 不愿放他回中国。”写美国海军次 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表达 起着怎样的作用?如果把引用的话 改成客观叙述,你认为好不好?为 什么?
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
学道2森、森 路无这的将论位价艰在次哪值 难长里, 而大都更曲为抵预折震得惊示,上。了会五他钱受个认学到师为森美。:”回 国“他国 当钱说的 局学: 的“重我重宁阻肯枪挠毙,他同,时也,不也愿反放衬他了回中钱国学。森” 眷(念写祖美国海的军深次情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和感 情的如表达果起改着为什客么观作叙用述?不如好果。把引那用样的不话能 形改象成地客说观叙明述钱,学你森认在为美好国不军好界?为首什脑么人?物)
(1)这是一篇人物通讯,钱学森的感 人事迹太多了,作者选取了典型的事 迹来写,文章节选的重点是记叙钱学 森的什么事迹?
重点写美国当局对钱学森的阻挠、迫 害、变相软禁和钱学森为此而进行的种种 斗争。
选材的详略安排
• A.在美国学习生活了20年,钱学森夫妇决 定回国并报效祖国,但回国之路对他们来说 却难而又难,他们到底遭受到哪些阻挠和迫 害?
文中两个“不止一次”生动地表现 了钱学森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 前1、一他个在“写不给止父一亲次的”信侧中重,于不表止现一钱次学地 森发对出现“有旅境客况生的涯感作慨到,何突时出”他的对感祖叹。 国他告的诉怀父念亲之,情他;不后止一一个次“梦不见止上一海次,” 侧梦重见于那表所现伴钱他学度森过对童童年年时时代代的生房活子的。 萦(系两,个突“出不他止对一祖次国”的起眷了恋怎之样情的。表达 作用有?关你成能语用,贴例切如的:成魂语牵来梦形绕容、钱学 森望流眼露欲的穿眷、恋望情穿思秋吗水?、)归心似箭等等。

始终眷恋着祖国阅读答案五年级下册

始终眷恋着祖国阅读答案五年级下册

1、说说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1)就在那年的中秋节(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钱学森夫妇心中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回到祖国去,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何时”的感叹。

2、若将祖国比作母亲,文中第二段中钱学森在中秋节萌发的感情,可用一句唐诗来形容。

3、文中钱学森夫妇萌发起一个强烈的念头,根据文章内容,请你以第一人称来揣摩他俩尚未说尽的话。

4、钱学森为回国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请简要概括出来。

参考答案:
1、(1)作者特别点明时间,“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萌发这一念头自然而合情合理;“新中国诞生的第六天'证明他们回国的目的是'为新生的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每逢佳节倍思亲。

3、新中国诞生了,人民扬眉吐气,当家作主了。

我们这些海外学子,也该回去看看了,为新生的祖国贡献微薄之力。

(符合语境即可)
4、通知主管他研究工作的美国海军次长,买好机票,辞去一切职务,将科研书籍和工作笔记装箱启运。

始终眷恋着祖国 (3)

始终眷恋着祖国 (3)

始终眷恋着祖国我们作为中国人民的一员,对祖国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

在这片土地上,我们诞生、成长,无时不刻不被祖国的力量所触动和感召。

无论是生活在境内还是海外,我们都怀揣着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并愿为祖国的繁荣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祖国的伟大祖国是我们根基所在,是我们的精神寄托和情感归属。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精深的文化底蕴。

我们自豪地看到祖国在科技、经济、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巨大进步,不断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祖国的伟大在于她的坚持和不断创新。

近几十年来,中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无论是在经济上的突飞猛进,还是在科技创新上的突破,中国都以自己的速度和方式,告诉世界,她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实力。

对祖国的眷恋我们对祖国的眷恋,不仅仅是对祖国的繁荣与进步的赞叹,更是一种对家园的深深依恋。

无论身在何处,我们对祖国的眷恋始终如一。

对祖国的眷恋表现在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心系祖国的命运和未来。

我们心痛于每一次天灾人祸、每一个社会不公,我们坚定地站在祖国一方,努力为祖国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我们对祖国的眷恋也体现在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上。

我们爱国的情感浸透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血液之中,我们热爱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的文化传统,努力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

爱国情怀的传承与弘扬对祖国的眷恋,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传承和弘扬。

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每一个中国人以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为祖国的繁荣和进步贡献力量。

首先,我们要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通过学习和了解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爱国意识,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并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其次,我们要积极投身于祖国的建设事业中。

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都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祖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每一个中国人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祖国才能更加繁荣昌盛。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8课《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8课《始终眷恋着祖国》(X敬智)教材分析:课文节选自人物通讯《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傲》。

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和他获得的荣誉。

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二是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对祖国的巨大贡献。

课文节选的就是记述钱学森无限热爱祖国的那部分文字。

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初一时已接触过这种文体,学生对如何精心选材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学中应着重抓住这一点来展开,体会本文所要表现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1.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2.了解精心选材对于表达中心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教学难点:了解精心选材对于表达中心所起的作用。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自学: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找出不明白的字词或语句,通过字典等工具书自行解决。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画出能表明这一顺序的词语。

3.用自己的话简介钱学森的主要经历。

4.文中第7段美国海军次长的话和态度,表明了什么问题?5.钱学森归国的路是坎坷的,他遇到了哪些险阻?6.他最后是怎样回到祖国的?这说明了什么?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7.课文详写的是哪件事?谈一下作者在选材上的特点。

1 / 42 / 4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学生活动一】自学检查 1.字词学习募.集(m ù) 保释.(sh ì) 枪毙.(b ì) 非法逮.捕(d ài ) 眷.恋(ju àn ) 卓.越(zhu ó) 萌.发(m éng )与世隔.绝(g é) 诬蔑..(w ū mi è)生涯.(y á) 恐吓.(h è) 据.理力争(j ù) 辉煌.(hu áng )庚.子赔款.(g ēng ku ǎn )终身..教授(zh ōng sh ēn )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画出能表明这一顺序的词语。

《始终眷恋着祖国》优秀教案共3篇

《始终眷恋着祖国》优秀教案共3篇

《始终眷恋着祖国》优秀教案共3篇《始终眷恋着祖国》优秀教案1《始终眷恋着祖国》优秀教案作为一名中小学教师,我们不仅需要传授学生知识,更应该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如何把爱国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学中,是每一个老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今天我要介绍的是一份优秀的爱国主题教育教案——《始终眷恋着祖国》。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具有强大的解放战争和国防建设的力量和作用,具有大无畏、艰苦奋斗精神,感受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并时刻牢记祖国的长远发展利益,做到爱国主义教育与日常教学的融合。

二、教学重点1. 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是强大的力量和作用;2. 感受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3. 了解祖国的长远发展利益。

三、教学难点1. 如何通过教育课程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强大力量和作用;2. 如何通过教育课程感受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包括图片和视频资源;2. 备课时教师要深入研究题材的基本知识,为学生的疑问提供答案;3. 安排看电影、播放视频等实物教具。

五、教学过程1. 教师播放一部有关解放战争或者人民军队的纪录片或电影,让学生深入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具有的大无畏、艰苦奋斗精神;2. 在课程中加入一些红色故事,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3. 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让他们对教育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4. 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实物教具,阐述祖国的长远发展利益,以此引导学生始终眷恋着祖国;5. 课程结束时,教师通过学生小组的形式,让他们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六、教学方式1. 视听教学:通过视频和图片等资料让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强大力量和作用;2.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互动,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3. 情感教育:通过红色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4. 实物教具:通过实物教具,让学生对祖国的长远发展利益有更深入的理解。

始终眷恋着祖国(自制)

始终眷恋着祖国(自制)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 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始 终 眷 恋 着 祖 国
(自主阅读思考批注→组内讨论→1+1或1+2交流展 示)
温馨提醒:可抓住体现中心的语句或结合探究练习题一 (关键字词、描写方法、表现手法等);可采用这样的句式: 我认为文章中的“ ”扣住了“眷恋”,很有深意……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不 能没有自己的祖国! 我是中国人! —— 钱学森
活动三:拓展训练,激发情感
国际刑侦专家李昌钰: 我的祖国是中国,我出生在如皋, “中国、如皋” 这几个字深深地流 淌在我的血液里,我想我的研究成 果一定要放在家乡。
课外作业: 搜集有关爱国主义的诗文和故事,以 “如果我出国留学了”为题完成一篇以爱国 情怀为主题的片段,在国庆节来临之际,把 自己的心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地说出你对 钱学森的印象。尝试用四字短语概述钱学森 的生平事迹,并说说文章的叙事线索。
(自主概述→班级展示)
课文内容
线索清楚,脉络分明。
以时间先后为序 明线
眷恋祖国的深情 暗线
活动二:精读课文,感悟深情
找出文中体现钱学森对祖国的眷恋之情的 语句,并结合具体词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结合课文内容和课外了解,写一段 心语,紧扣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表 达赞美、崇敬和学习等感情。 可写一段颁奖词,评价钱学森的功 绩,表达赞美、崇敬之情;可向他倾诉 心声,表达景仰之情和学习的愿望……
(自主概述→班级展示)

始终眷恋着祖国

始终眷恋着祖国

《始终眷恋着祖国》主备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钱学森功成名就的辉煌和为返回祖国所作的各种努力,探究他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2、理解一些重要语句的含意,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3、学习文章选材精当、条理分明、细节提炼精妙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1、学习本文以时间为序组织材料介绍钱学森科学成就的方法,做到“叙而有序”。

2、掌握“探究式学习法”,以关键词为核心进行自我设问,自主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钱学森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心系祖国,充实自我,提升人生价值。

教学重点:理解一些主要语句的含义,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

教学难点:了解精心选材对于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无论到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

”这是当年美国的海军次长对一位华人下的评语,他不是别人,正是本文的主人公――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钱学森。

优厚的待遇、先进的科研条件甚至生命的威胁都没能阻止钱学森回国的决心,本文讲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二、自主学习卡自学情况反馈(以学生展示为主,展示形式可多样)1、字词积累通过自学,我掌握了如下生字词:遨.游áo 眷.恋juàn 募.集mù诬蔑.miè萌发推荐变相得意门生据理力争2、钱学森简介:我了解的钱学森:(1)钱学森祖籍浙江杭州,1911年12月11日生于上海。

中学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得到良好的教育与发展.1929年考入交通大学机械系铁道机械门(相当于专业),品学兼优,其间因患伤寒休学一年,1934年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公费留学生。

1935年8月赴美国,1936年即获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硕士学位,1939年又获加州理工学院航空博士学位与数学博士学位。

新中国成立后,他1950年申请回国,但被当时的美国政府长期软禁。

他和家人进行5年不懈斗争,又经我国政府向美国政府严正交涉,终于1955年10月9日回到祖国,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始终眷恋着祖国”的含义,认识到祖国对每一个中国人的重要性。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3. 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始终眷恋着祖国》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背景、主题等。

2. 课文中涉及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3. 课文中的名言警句和经典段落。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始终眷恋着祖国》的主要内容,课文中涉及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课文中的名言警句和经典段落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释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名言警句和经典段落,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课文的主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与祖国相关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始终眷恋着祖国》的内容,解释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3. 分析课文:分析课文中的名言警句和经典段落,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名言警句和经典段落,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批改来进行。

2. 评价学生对课文中的名言警句和经典段落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来进行。

3. 评价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通过作文和课堂发言来进行。

七、教学资源1. 课文《始终眷恋着祖国》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案例。

3. 教学PPT和多媒体课件。

4. 作业布置和批改。

八、教学时间1. 课时安排:本教案适用于一节课(45分钟)的教学。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与祖国相关的主题活动,如诗歌朗诵、作文比赛等,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祖国相关的文学作品,如爱国诗人的诗歌、历史故事等,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始终眷恋着祖国》课件(共25张PPT)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8课+始终眷恋着祖国》课件(共25张PPT)

表现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
恋!第一个“不止一次”是 对祖国的眷恋;第二个是对 故土的眷恋。 成语:魂牵梦绕、望眼欲 穿、归心似箭等。
2、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 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说: “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 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 和感情的表达起着什么作用?
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的? 主要写了钱学森的哪五件事?请各 用四个字概括。
拜师求学——创业辉煌—— 决心回国——饱受折磨——胜利回来
研读课文 1.为回国钱学森受到哪些阻挠 和迫害?
1、美国移民局通知他,不许离开美国,
并以判刑和罚款加以恐吓。 2、被联邦调查局非法逮捕,关押15天。 3、美移民局非法限制钱的自由,要他一个 月到移民局报到一次,并不准离开洛杉矶。 处在与世隔绝的境地——五年的时间。
提示:
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 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 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 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念祖 国的深情。
3、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 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人大常 委会,向祖国母亲发出求救的呼声。 (从钱学森向祖国的人大常委会求救 这一举动,你能揣摩他心里想的是什 么吗?)
钱学森写给人大常委会求救,这表明了他 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 情。
时 间 顺 序
(明线)
拜师求学 创业辉煌 决心回国 饱受折磨 胜利回来
眷 恋 祖 国 的 深 情
(暗线)
事业上的辉煌成就 生活上的丰厚待遇
反衬手法
你从钱学森这位优 秀的知识分子身上学 到了什么?
学习领悟
钱学森让后人仰视的理由,不仅仅 是他让人仰望的科学成就,更是他 流淌在血液里的报国情怀。他使我 们明白:爱国不是一种空洞的情感, 还需要真实的本领,真正的才干。 所以为了国家 的强大,民族的繁 荣昌盛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加油! 少年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始终眷恋着祖国》课件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7课《始终眷恋着祖国》课件

遨游( áo ) 萌发(méng) 诬蔑( wū miè ) 募集( mù )
拜读: 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辞,这里是拜师求学 的意思。
遨游: 漫游,游历。 萌发: 比喻事物发生。这里是产生的意思。 诬蔑: 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募集: 广泛征集。 保释: 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根据法
律的规定取保获释。
3.文章意在写钱学森为回国所做的艰苦斗争,表现 他深深的爱国之情,为什么开篇先写他的求学经历呢?
钱学森的求学经历是构成本文的重要部分。文章开篇写钱 学森曾就读的学校,有北京师大附中、上海交通大学、美国麻 省理工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这些都是著名的学校。 之后钱学森又拜读于冯·卡门门下,获博士学位,留校任教。 这些都充分说明钱学森学习成绩的优异,为后文写他参与火箭 技术研究工作和美国当局百般阻挠他回国做铺垫。因而,本文 从钱学森的求学经历写起是非常有必要的。
1.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 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 不愿放他回中国。”
(1)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表 达起什么作用?
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 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 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念祖国的深情。
(1)美移民局的无理阻挠; (2)美联邦调查局的非法逮捕、关押; (3)美移民局非法限制。
2.这些种种非人道的迫害,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 妇的返回祖国的意志!他们为回国做了积极准备。他 们做了哪些准备?
(1)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 (2)租房只签一年的合同。 (3)五年中搬了五次家。 (4)教育孩子他们的祖父和外祖母在想念他们。
200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钱学 森【颁奖词】(民族脊梁)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美丽风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炎黄子孙的责任和使命,激发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1. 祖国的历史:介绍中国的古代文明、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2. 祖国的文化:介绍中国的传统艺术、节日习俗和民间传说。

3. 祖国的美丽风光:介绍中国的名山大川、古建筑和风景名胜。

4. 爱国情怀:学习古代诗人对祖国的赞美之作,如《登鹳雀楼》、《静夜思》等。

5. 民族自豪感:学习现代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如郭沫若的《我爱这土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风光,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祖国的历史、文化、风光等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 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课件、教材、相关图片、视频等。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首爱国歌曲,如《我的中国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导入新课。

2. 讲授:讲解祖国的历史、文化、风光等知识,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

3. 讨论: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分享自己心中的祖国。

4. 任务型教学: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任务,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任务型教学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热情。

2. 口语表达:评估学生在用英语表达自己对祖国热爱之情时的口语表达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相关作业的质量,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等地,加深他们对祖国历史文化的了解。

始终眷恋着祖国(节选) 读后感

始终眷恋着祖国(节选) 读后感

始终眷恋着祖国(节选) 读后感《始终眷恋着祖国(节选)读后感》
小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篇文章叫《始终眷恋着祖国(节选)》,心里有好多好多的感受,想跟你们说一说。

这篇文章里讲了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他非常爱我们的祖国。

就算在很远很远的地方,遇到了很多困难,也一直想着要回来。

就像我们在学校里,如果别的班说我们班不好,我们肯定不高兴,因为我们爱自己的班。

钱学森爷爷就是这样爱我们的祖国,不愿意待在别的国家。

我们也要像他一样爱祖国,好好学习,长大了为祖国做贡献。

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强大,更美好!
《始终眷恋着祖国(节选)读后感》
亲爱的小伙伴们,我读了《始终眷恋着祖国(节选)》这篇文章,心里特别感动。

我想到了抗日战争的时候,很多勇敢的叔叔阿姨,为了保卫祖国,不怕牺牲。

他们就像文章里的人一样,心里满满的都是对祖国的爱。

我们现在能坐在教室里读书,能开心地玩耍,都是因为有祖国在保护我们。

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听老师和爸爸妈妈的话,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棒!
小伙伴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个爱国的好孩子!。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7课《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
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班教案
课题
7、《始终眷恋着祖国》
课型
阅读课
节数
1
备课人
审核人
授课人
日期




知识与技能
积累生字,体会本文选材精当、条理分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
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之情,激发爱国热情,充实自我,提升人生价值
教材
分析
重点
了解人物通讯的特点,体会本文选材精当、条理分明的特点
难点
激发爱国热情,充实自我,提升人生价值
教学
模式
三疑三探
课时
共___1_课时
学法
自学合作探究
主案
副案(修改栏)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我们爱我们的家,我们也深爱祖国。这里有一位被美国人称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中国人,他,历尽艰难,依然心向祖国,面对种种刁难,依然不改回国之志。现在,让我们去体会他那拳拳爱国之心吧。
第四题:
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
(2)房只签一年的合同。
(3)五年中搬了五次家。
(4)还教育孩子:他们的祖父和外祖母在想念他们。
3、质疑再探:(分钟)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三)全课总结
1.学生谈学习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谈一谈.
2.学科班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
板书设计
求学经历成绩优异——贡献突出
爱国情深
成就辉煌条件优越——眷恋祖国赤诚爱国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终眷恋着祖国》(刘敬智)导与练“无论到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

”这是当年美国的海军次长对一位华人下的评语,他不是别人,正是本文的主人公——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钱学森。

优厚的待遇、先进的科研条件甚至生命的威胁都没能阻止钱学森回国的决心,本文讲述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一、学习目标1.了解钱学森简要的生平事迹,体会钱学森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

2.学习本文选材精当、条理分明的写法。

3.理解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感受钱学森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

二、学习要点【基础知识】1.注意下列红色字的读音庚(gēng)遨(áo)游眷(juàn)恋拘(jū)留触(chù)怒募(mù)捐┏ hè恐吓吓┗ xià吓唬2.把握下列词语的含义拜读:读别人作品或书信的敬词,文中是拜师求学的意思。

营救:设法援救。

营,谋求。

3.写作背景课文节选自人物通讯《钱学森——中国人民的骄傲》。

这篇人物通讯记述了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和他获得的荣誉。

钱学森的主要事迹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二是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对祖国的巨大贡献。

课文节选的就是记述钱学森无限热爱祖国的那部分文字。

4.钱学森简介钱学森是我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杰出代表,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

1934年,钱学森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毕业,1939年在美国获航空和数学博士学位。

在美学习研究期间,钱学森与他人合作完成的《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导弹和探空火箭的理论基础;与他人一起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动理论,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的怀抱。

四个月后,他向国务院呈交了《关于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1956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根据他的建议,成立了导弹、航空科学研究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钱学森被任命为委员。

1956年.钱学森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

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我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课文理解】1.分析本文的结构内容:课文共18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叙述钱学森成才的简历和他在美国期间学术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突出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眷恋之情。

第二部分(第6-18段),叙述钱学森为回到新中国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艰苦斗争,突出了他报效祖国的坚如磐石之志。

这一部分可分为两层。

第1层(第6—14段),写钱学森夫妇决定返回并报效祖国,为此遭到美国当局的种种迫害,但这更加坚定了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意志。

第2层(第15—18段),写钱学森向祖国发出求救信,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此事,促成钱学森一家胜利返回祖国。

2.理清思路、明确主题本文是按照“拜师求学――创业辉煌――决心回国,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饱受折磨――胜利回来”的思路组织课文的。

主题可概括为:这篇通讯记述了钱学森在取得学术上的辉煌成就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的艰苦历程,表现了他眷恋祖国的赤子之心。

3.文中是怎样叙述钱学森成才的简历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上海交通大学”“考取了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加利福尼亚州理工学院”、“拜读于”名师、“获博士学位”等,都说明了钱学森求学期间学习成绩的优异。

4.在美国时,钱学森在学术上取得了哪些成就?作者写这些内容的原因是什么?关于钱学森的成就,文中既有正面叙述,也有侧面表现。

正面说明有:“最早研究火箭技术的三名成员之一”、“有关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的博士论文”“研究用火箭发动机推进导弹这一重大军事课题”、“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担任各种重要职务、“被世界公认为力学界与应用数学界的权威以及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人之一”“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侧面表现的有:美国空军的赞扬和专栏作家的评价,还有后来美国海军次长说的话。

这些都表明钱学森不仅是火箭技术的开创人,而且在更广泛的学术、科技研究领域所取得了辉煌成就,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攀登科学高峰方面的勤奋、刻苦和卓尔不群。

作者写这些内容正是为了和后面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形成对比,从而突出文章的主题。

5.文中第5自然段中的两个“不止一次”,在文中分别有何作用?两个“不止一次”生动地表现了他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念。

前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现有境况的感慨.突出他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后一个“不止一次”侧重于表现钱学森对童年时代生活的萦系,突出他对桑梓(注:故乡)的眷恋之情。

6.文中第7段美国海军次长的话和态度,表明了什么问题?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

7.为了回国,钱学森经历了来自美国的哪些阻力,他是怎样反映的?一是美国移民局的阻挠:不准他离开美国,以判刑和罚款加以恐吓,搜查他的书籍和笔记本,污蔑他。

二是美国联邦调查局的非法逮捕、关押。

“15天的折磨,使他的体重下降了30磅”,可见受折磨之大。

三是美国移民局非法限制钱学森的自由;每月报到一次,不准离开洛杉矾,监视,捣乱,检查他的信件和电话等等。

面对这一切,钱学森夫妇并没有改变回国的意志,作者选取了三件事:“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随时准备搭飞机回国,“租住的房子都只签订一年合同”,五年中搬了五次家,教育孩子心中装着祖国和亲人,以此表现了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定意志。

8.钱学森最终是怎样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这说明了什么?钱学森在与世隔绝、饱受折磨而归国无期的情况下,想到了新生的祖国,于是,他写信给人大常委会求救,这表明了他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迫心情。

周恩来总理“立即指示”王炳南“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据理力争,设法营救钱学森回国”,表现了周总理对这件事的高度重视,对钱学森的高度关爱。

6月写信,9月回国,表现了祖国母亲对著名科学家的关爱以及新中国的强大力量。

【深入探究】简要分析本文的一些写作特点1.线索清楚,脉络分明。

课文是按照一明一暗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

明线是时间顺序,作者从钱学森出生的1911年写起,着重记叙了从1935年留学美国到1955年回归祖国这20年间的经历:拜师求学,创业辉煌,决心回国,饱受折磨,胜利归来。

文章运用了大量表示时间的词语,一类直接标明年、月、日,一类间接指明时间,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就在这时”“那时”等。

暗线是贯穿全文的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

第5段中“然而,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是全文的关键句,正因为这样。

才造就了他事业、学术上的辉煌,才萌发了他报效新生的祖国的强烈愿望,才最终战胜了美国当局强加给他的种种折磨。

抓住这两根线索,就理清了课文的结构层次和情感变化。

2.选材精当,有详有略。

钱学森感人的事迹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但作者紧紧扣住他对祖国执著的爱来为这一中心选材。

组织材料又注意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如文章开头“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这一句看似简洁平常,实际上决非闲笔,它既和第5段的关键句“他始终眷恋着生他养他的祖国”照应,与“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照应,也同第14段中教育孩子的话语照应。

课文用较多篇幅详述了钱学森为回到祖国所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事迹,这些叙述简明扼要,其中不乏精彩的镜头,使人物形象显得比较生动,增强了感染力。

三、当堂训练一、字词文常积累1.你掌握了吗——根据拼音写汉字。

bài()读污miè()áo()游2.你了解了吗——钱学森是我国著名,文中提及的“庚子赔款”指的是清政府在年签定的中的赔款。

二、主题文意梳理1.你提炼了吗——通读全文,将文章分为两大部分,并给每部分加一个小标题。

2.你发现了吗——李鹏同志曾称赞钱学森身上体现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具有的高贵品质”,从课文看,钱学森具有哪些高贵品质?三、精彩句段品析1.你品味了吗——结合文意,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梦见上....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

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②他(美国海军次长)曾经说:“我宁肯..愿放他回中国。

”..枪毙他(钱学森),也不2.你揣摩了吗——阅读“钱学森1911年生于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①凭什么说钱学森是火箭技术的开创人?文段中写了美国空军高度赞扬钱学森和美国专栏作家评价钱学森的话,起什么作用?②文中评价钱学森“是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

这三个评价的顺序能否随意调换?为什么?③选段中哪句话表现了钱学森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抓关键句)④本文要写钱学森对祖国的眷恋,在文章开头却用了整整四段文字列举钱学森在美国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否离题?为什么?四、读写能力拓展1.你想象了吗——经过长达五年多的斗争,钱学森夫妇和他们的两个孩子终于可以离美回国。

在回国的轮船上,钱学森会想什么呢?请发挥想象,写出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

2.你积累了吗——邓小平要我们把钱学森等一批老科学家作为学习的榜样。

在那一批老科学家中,除钱学森外,还有我们比较熟悉的李四光、钱三强、竺可桢等。

课外搜集有关他们的感人事迹,在感受他们身上“中国知识分子具有的高贵品质”的同时,丰富自己的写作素材库。

五、中考题型链接1、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内容(不超过20个字)。

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奚启新、苏扩善)今天下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召开的“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刚结束,受中央委托,全国政协副主席朱光亚,中央军委委员、总装备部部长曹刚川,总装备部政委李继耐,立即驱车来到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寓所,将中央授予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送到钱学森手中。

朱光亚、曹刚川、李继耐向钱学森传达了江主席在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的精神和中央的表彰决定,讲述了大会的盛况,并向钱学森获得“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表示热烈祝贺,对他在“两弹一星”事业中的卓越贡献,致以崇高敬意。

2、仔细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不少于两点)。

①居里夫人,当有人要以重金购买镭的专利时,她不仅断然拒绝,而且毫不保留地将镭的“秘密”公之于世。

她不谋私利,甘愿为社会做贡献的高尚人格堪称楷模。

②布鲁诺为传播哥白尼的“日心说”而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