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1、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2、定势:定势又称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3、想象: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4、创造性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并产生首创的、具有重大社会价值的思维成果的思维过程。

5、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检。

6、激情:是一种激烈而短促的情绪、情感状态7、心境:也叫心情,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绪、情感状态8、应激: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它是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9、动机:是推动和指引人的行为的内在心理原因10、意志:是人为达到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11、个性: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它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独特的、并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总和。

12、自我意识:是指意识的一个方面,是人对自己这个主体的认识和态度。

13、需要:需要是生理的和社徽的要求在人脑中的反映,它同人的活动密切联系着,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动力。

14、动机:是指与满足某种需要有关的活动的动力,是需要的具体表现。

15、兴趣:是指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是人的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

16、能力: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

17、气质:是指个人典型的表现于心理过程的强度、速度和稳定程度以及心理活动的指向性特点。

18、性格: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的个性心理特征。

19、才能:是指各种能力的完备的、独特的、质的方面的结合。

心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心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在心理学上的称谓。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个性差异: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有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和的注意。

(又称随意后注意)注意的广度:(又叫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楚地觉察到对象的数量。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动机水平:指对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它决定于被主体解决问题的需要所诱发的情绪状态。

原型:在解决问题时,对于新假设的提出有启发作用的那些事物。

迁移作用:指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新情况新问题中的应用。

(正迁移、负迁移)定势: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中的一种准备状态。

想像:是人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幻想、理想、空想P46意志:(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个性: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是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动机:是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达到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也是激励人行为的原因,是以需要为基础的,但动机产生还必须有外部刺激的作用。

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

能力: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指受先天因素影响较大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

气质的动力性特征:指心理活动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指向性。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动力:是指人对各管事物的态度以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从事活动的指向性和基本动力。

3.心理特征:是人在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形成并稳定表现的特征。

4.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和记录,经过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方法。

5.相关研究法:是发现人的人格特质、行为或事件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的方法。

6.实验法: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7.心理测验法:是运用标准化测验工具(问卷或量表)度量个体间对某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一组被试在不同时间或情境中的反应差异。

8.调查法:是指就某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意见或态度,以此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9.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10.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特定神经结构,是执行反射活动的生理基础。

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11.无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反射。

12.条件反射: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建立起来的反射,其神经连系是暂时的。

13.经典型条件反射:一个原来不能引起某种无条件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总是伴随着某个能引起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出现,重复多次后,该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无条件反射。

14.动力定型:在社会实践中,如果一个人长期的从事某项活动,客观刺激按先后与强弱作用于有机体,由于大脑皮层具有系统性机能,把这些刺激有规律的协调成条件反射链锁系统。

15.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刺激情境中,个体的反应结果能满足其某种需要,以后这种操作及活动得到强化而形成的条件反射。

16.强化:是个体反应之后呈现强化物,及任何可以增加先前反应频率的事件。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现象:是心理过程和修改心理特征的统一体。

3、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而主,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2002年名词解释)4、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

(2003年名词解释)5、构造主义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创始人为冯特。

冯物认为心理学是研究意识(经验)的科学。

他把意识为感觉、意象和感情三个基本元素,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这些基本元素构成的。

(2004年选择题)6、机能主义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

机能主义者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认为意思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7、格式塔心理学:1912年产生于德国,创始人是惠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该学派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8、认知心理学:又称信息加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处理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分析、贮存、转换并加以利用。

这些活动叫做信息加工过程。

9、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应该具备下列条件: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应该是可以观察的、可以测量的。

9.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性原则:是将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在发展中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上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10.心理学研究的系统性原则: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识。

11.心理学研究的教育性原则:在进行心理研究时,研究的选题、使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坏被试的身心发展,而应该符合教育的原则,特别是当被试是儿童时,更应注意这个问题。

12.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2.关键期:有些研究者根据动物心理实验提出了“关键年龄”或“关键期”的概念,认为个体在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一组反应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容易获得,最容易形成,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这个关键的“好时机”就是关键年龄或关键期。

3.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稳定性,显示出阶段的顺序,每一个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是稳定的共同的。

4.智商:是智力商数的概念,表示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主要有两种计算方法,比率智商和离差智商。

5.气质: 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6.诱因: 指能够激起有机体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和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7.意识:是人类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体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8.挫折: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时产生的不良情绪反应。

9.构想:指心理学理论所涉及的抽象而属假设性质的概念成特质。

10.焦虑(障碍):指受不合平现实或不合平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

11.服从:按照他人命令去行动的行为,也是人际互动的基本方式之一。

12.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这种恍惚的意识状态,是在一种特殊的情境下由催眠师生诱导形成的。

13.心向:也称“心理定势”,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14.概念: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特点与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高级认知活动的基本单元,以一个符号就是词的形式来表示。

15.内涵:概念所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外延:是概念的范围16.推理:指从一组具体事物经过分析综合得出一般规律,或者一般原理演出新的具体结论的思维活动,前者叫归纳推理,后者叫演绎推理。

17.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学科: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致力与理解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级其本质和起因的一个科学领域。

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老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规律。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心理健康: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方法: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行为有目的、有计划观察并记录及进行分析,以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测验法:特定量表为工具,对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调查法:就某个问题要求回答自己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问卷法: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

谈话法:根据预先拟定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在面对面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然后对群体的心理特点级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推测。

测验法(人格):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部心理变化进行探索和鉴别的方法。

横断研究法:在同一时间研究不同年龄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

纵向研究法:对被试进行较长时间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观察、记录。

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的质的变化规律。

群体序列研究法:在同一时间选定不同的被试群体进行研究,然后对各个被试群体进行纵向的跟踪研究。

投射测验: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动机、态度。

感情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应出来。

意识与注意意识(心理活动):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无意识:不能觉察的心理活动和过程。

前意识:意识与无意识之间过度层面。

催眠: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注意: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1、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2、情感过程:人在认识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心理体验,如喜、怒、哀、惧等。

3、意志过程:人在活动中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对自己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4、主观能动的反映: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6、屏息:在注意紧张时,会出现心跳加速、牙关紧闭、握紧拳头等,甚至出现呼吸暂时停歇的现象,即所谓屏息。

7、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8、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还需做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9、小学儿童注意有意性的发展:有意注意在认识地位、作用逐渐提高和注意的有意性由被动到主动。

10、注意的广度:在单位时间内所注意到对象的数量。

11、注意的稳定性:把注意集中保持在某一对象上时间的长短。

12、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的时候,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或在进行某种活动的时候,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同的动作。

13、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任务,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1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16、知觉的选择性:人所处的周围环境复杂多样,某一瞬间,人不可能对众多事物进行感知,而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与此同时把其他对象则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知觉的选择性。

17、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属性,由不同的部分组成。

但是,人并不把知觉的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知觉的这种特性叫知觉的整体性。

18、知觉的理解性:在知觉的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经验,对感知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标示出来,知觉的这种特性叫知觉的理解性。

心理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心理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个体心理是指个人所拥有的或在个人情),进而对起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知构造。

自我效能理论以为,人们的行为不单受身上所发生的心理现象。

它包含心理动法。

P17 信息加工学习是一个有头有尾的过程,行为结果的影响,并且受经过人的认知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色四检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经过发问的方这一过程可分为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因素形成的对结果希望的先行因素的个方面。

P1 式收集资料,看法认识被检核对象的心进行不一样的信息加工,即信息加工学习影响,并提出了却果希望以外的另一种集体心理是在集体的共同生活条件和理与行为的研究方法。

它包含口头检查论。

希望——效能希望,即人对自己能够进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集体内个体心理(讲话)和书面检查(问卷)两种。

P18 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行某一行为的实行能力德推测或判断,特色的典型表现,而非个体心理特色的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进行深入而详细到认知主义此后的进一步发展,被誉为也就是人们对自己行为努力的主观推简单总和。

P5 的察看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今世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

主张世测。

P76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和心理现象的原由的研究方法。

P18 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关于世界的理解和学习迁徙简称为迁徙,即在一种学习中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角色认知赐教师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行给予意义倒是由每一个人自己决定的。

获取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所产生的影向。

它主要包含动机,需要,兴趣,世为规范的认识和认识阶段,表现为认识意义学习,马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响。

P85界观等心理成分。

P1 教师角色所肩负的社会职责,能够将教学习者认知构造中已有的适合看法建形式训练说也叫官能训练说以为学习心理过程指个体的心理是一种动向的师所充任的角色与社会上其余角色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影响接的内容其实不重要,重点在于所学对象的活动过程,包含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分开来。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心理学:是以研究心理现象、探究心理本质、揭示心理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注意:一般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特定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心理本质: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操作事件而实现的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人的心理的产生和发展是以人脑作为物质基础,通过后天的社会影响和个体自身的实践活动的结果。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高原现象: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直线式上升,有时会岀现暂时停顿现象,叫做高原现象记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

记忆的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缺一不可。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高级认识活动过程,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特征。

心境:是一种具有持续性、弥漫性的微弱情绪状态意志: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们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的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成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必要的心理条件。

人格:又称为个性,是指体有别于他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是受一定倾向性制约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气质:是反映心理活动的动力反面的特征,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特征,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天赋性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岀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识记:是反复感知信息材料并在头脑中留下印象的过程。

根据识记时的目的性和是否需要付岀意志努力可以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根据识记是学习者对学习材料是否理解可以把识记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内部组织起来的,调控学习思维等活动的程序性知识技能:是指经过练习而获得的合乎法则的认知活动或身体活动的动作的方法能力的个体差异: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受到遗传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使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所显示的彼此不同的现象简答题: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意识的基本特征:觉知性、能动性、历史制约性无意识的特点:自发性、隐蔽性、非理性非逻辑性、持久性稳定性无意识的功能:选择的功能、内控-调节的功能、引导作用、评价功能意识的特征:有明确的目的性、与克服困难相联系、以随意动作为基础意志的品质:自觉性、坚定性、果断性、自制力思维的基本过程:1 .分析与综合2.比较与分类3.抽象与概括4 .系统化和具体化人格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独特性和共同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生物性和社会性气质的类型:多血质、粘液质、胆汁质、抑郁质性格的特征: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基本特征:指向性、集中性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以后注意心理学基本研究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心理测量法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运动出现2.无关动作停止3.呼吸变的轻微而缓慢动机的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意志的基本过程: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描述、解释、预测、运用和控制情绪情感的作用:适应环境、调控认知和行为、传递信息、影响身心健康意识的感念:1.意识是一种觉知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它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它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2、思维:是人脑间接地概括地对客观事物的放映。

人的思维是借助概念、表象和动作,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认识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心理过程。

3、情绪:情绪(emotion)和情感(affection)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是个体对当前所面临的事物与正在进行的活动或已形成的观点之间的关系的体验和反映。

4、心境:心境是指微弱而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

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的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5、人格:一般认为,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6、性格:性格(character)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

它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

7、潜意识:是指人的心理结构的深层,那些我们意识不到的,但却激发我们大多数的言语、情感和行为的原始冲动或本能欲望。

8、心理评估(psychological assessment):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作出的鉴定。

所谓心理品质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特征等内容,如情绪状态、记忆、智力等。

9、心理应激: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多因素的影响或中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

10、认知评价:是指个体从自己的角度对遇到应激源的性质、程度和可能的危害情况作出估计,同时也估计面临应激源时个体可动用的应对应激源的资源。

11、应对:应对是个体对生活事件以及因生活事件而出现的自身不稳定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

12、心身疾病: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s)或称心理生理疾病(psychopsysiological diseases),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四、名词解释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2、观察法: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3、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4、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5、认知: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谓的认识过程。

6、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7、注意:是和意识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但它既不同于意识,也不同于对某一事物反映的感知、思维等认知过程。

简单地说,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的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8、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9、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0、随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11、生物节律:人的心理活动也体现着周期性变化,如白天工作,夜晚睡觉,这是活动与休息的一日循环。

12、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或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

13、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14、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15、绝对感觉阈限:是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理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

16、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差异。

17、最小可觉差:是指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感觉差异。

18、明适应:由暗处到光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

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明适应。

心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心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6.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的发生,发展规律。一般以人的整个生活历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不同的心理特点,但广义的讲,它也包括动物心理学。
7.教育心理学:只要研究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改进师资培训和学业考试,并推动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创造力等。
心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第一章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的规律的科学。详细的说,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实验心理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分支,它借助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科学心理发展初期的那些传统课题。如感觉,知觉,学习,动机和情绪等。
第三章感觉与感知
1.感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并将他们转化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
2.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知觉是人将感觉获得的信息进行选择,组合,从而形成完整影象的过程。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3.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一集中。
4.生物节律:人和动物的一些行为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比如鸟类的季节性迁徙、动物的冬眠;人的心理活动也体现着周期性变化,比如白天工作,夜晚睡觉,等等。这些节律称为生物节律,是有机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他们的存在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时间的进程。
5.日节律:在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他的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的循环,此外,也有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比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研究发现,在完全与外部时间线索隔离的条件下。人依然能够显示出日节律。然而,有趣的是在这中隔离的情况下,周期为25小时。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教育心理学:是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心理科学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观察法:是在教育过程中,通过观察被试者的客观表现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调查法:是通过收集有关资料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法:是有目的的控制一定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

问卷法:是通过编制种种不同的测验,调查各种不同的教学效果,测量同学们的智商、气质和性格的方法。

个案研究法:是选定一个有典型的个人或一种情境的发展过程为内容,加以深入细致地研究,从中寻求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教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组织你的教学活动进程,它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

教学能力: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表现出来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等的总和。

教学风格: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是有目的、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观察初客观事物典型的不显著的特征的能力。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心理惊醒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外显记忆: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额有意识的影响。

内隐记忆: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左眼产生的无意思的影响,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地人死后,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创造思维:是人们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用新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并创造出新颖的思维成果。

发散思维: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中心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想。

(完整版)心理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1.感觉:感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外部感觉:是感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

3.内部感觉:是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

4.视敏度:也成视力,是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5.听觉:是声波作用于听分析器所产生的感觉。

6.嗅觉:是对物质固有的气味的感觉。

7.味觉:是对物质的某些特征,如酸甜苦咸等味道的感觉。

8.肤觉:又叫皮肤觉,是对物质接触皮肤的情况及温度的感觉。

9.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是内脏器官的异常变化作用于内脏分析器时所产生的感觉。

10.平衡觉:是对身体的感觉,也称姿势感觉或静觉。

11.运动觉:是关节肌肉的感觉。

12.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13.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吸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量。

14.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15.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这一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

16.差别阈限:又叫最小可觉差,是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17.差别感受性:能够感受刺激之间这一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18.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9.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0.感觉后效: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为感觉后效。

21.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22.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2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24.空间知觉:是指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25.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的反映。

26.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知觉。

27.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连续的运动。

28.诱导运动:由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现象。

心理学 名词解释大全

心理学 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心理学:就是研究人得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得科学。

心理过程:就是心理活动得一种动态过程,就是人脑客观现实得反应过程。

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与思维)、情绪与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就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得心理特征得综合,就是一个人总得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得差异特征。

自然实验法:在自然得正常得情况下,根据预定得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得现象。

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得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

如望梅生津。

就是人与动物共有得。

第二信号系统: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得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如成语谈虎色变,就是人类特有得,就是人类与动物条件反射活动得根本区别。

神经元:又称为神经细胞,就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得单位,一般分为细胞体、树突与轴突三个部分。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应刺激得感觉能力得不同觉感受性。

分析器:就是一种复杂得神经装置。

由感觉器官。

传导神经。

与大脑皮层得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

反射:就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得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得规律性得应答活动。

反射弧:就是实现反射得生理结构。

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与效应器。

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就是先天得、生来就有得不需要学习就会得反射、条件反射:就是后天得,就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得反射兴奋过程:就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得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抑制过程:就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得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兴奋与抑制得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得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就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就是向周围得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就是兴奋与抑制得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就是兴奋与抑制得集中。

兴奋与抑制得相互诱导:就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得神经过程得增强、心境:就是微弱而持久地情绪状态。

道德感:道德情感就是根据一定得道德准则去评价别人得思想,意图与行为时产生得情感体验。

心理学名词解释精选

心理学名词解释精选

心理学名词解释精选
一、认知:是指个体对自身、他人和环境的知觉、感知、思维、记忆、判断与解决问题等认知过程的总称。

二、情绪: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情感体验,包括喜、怒、哀、乐等不同的情感状态。

三、行为:是指个体在特定环境中所展现的各种动作、反应和
表现,可以是肢体上的行动,也可以是非肢体上的表达。

四、思维: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和信息时进行的思考、推理和
判断等认知过程。

五、研究:是指个体通过经验、训练和教育等方式获取新知识、技能或行为方式的过程。

六、人格:是指个体的个性、气质、态度、价值观和特征等组
合形成的独特的心理结构。

七、意识:是指个体对自我存在和外部事物的知觉和觉察,包括清醒、梦境和无意识等不同层次的意识状态。

八、记忆:是指个体对过去经历和研究所形成的经验和信息的储存、保持和再现的心理过程。

九、动机:是指个体内部驱使和激发行为的力量和动力,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和欲望。

十、社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领域,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绪和行为等心理过程。

以上是心理学中常见的一些名词解释,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相关概念。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四、名词解释1.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3.问题情境: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4.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

3.动机: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4.知识: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1.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相互交往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2.反思性实践:反思性实践又称反思性教学,这是“一种思考教育问题的方式,要求教师具有做出理性选择并对这些选择承担责任的能力。

”3.正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变式: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2.关键词法:将新词或概念与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

3.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1.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一般而言,认知策略因所学知识的类型而有所不同,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策略主要是针对陈述性知识的,针对程序性知识则有模式再认知策略和动作系列学习策略等。

2.功能固着: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

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的功能。

3.替代强化:替代性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是一种间接的强化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横断研究设计: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同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的方法纵向研究设计: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的时间或阶段内进行长期的反复观察测量的方法,故也叫追踪研究设计聚合交叉设计: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融合在一起的研究方法。

选择不同的年龄群体为研究对象,在短时间内观察这些研究对象双生子设计:通过比较双生子在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对其心理发展造成的影响,来研究先天和环境教育发生作用的阶段和影响因素本我:基本机能,寻求机体满足,遵循快乐原则自我:人格的执行者,遵循现实原则,寻找一种现实的途径来满足本能的需要超我:人格的法官,人格中内化了的道德标准,服从于道德原则心理生物性紊乱:青春期心理生物性紊乱主要表现于主体对自己身体机能的异常关注及对某些正常疾患的过分夸大。

在初中生中,常存在心理生物性紊乱的情况染色体:是遗传的物质载体,其功能是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基因:是DNA分子中的一段能表现生理功能的序列,一个基因就代表一个遗传信息,它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格式:一种动态的心理结构,认知发展的过程就是格式日益复杂化,不同格式日渐融合的过程同化:格式对外部刺激加以选择和改造,使其能够被纳入到现有格式中顺应:为了更好的加工外在刺激,个体对格式进行一定的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记忆:就是一个信息输入、编码、存储、检索和提取的过程工作记忆: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自传式记忆:指对个人特别重要的经历的回忆记忆策略:人们为有效地完成记忆任务而采用的方法或手段元记忆:就是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语言:语言是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而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言语:言语实际上是语言的传递过程,包括了听、说、读、写等过程言语反馈:将言语表述后的反应信息返回到大脑中枢,并对予以进行分析的过程前言语阶段:一般把从婴儿出生到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产生之前的这一时期化为前语言阶段词语爆炸:婴儿掌握新词的速度进一步突然加快,平均每个月掌握25个新词积极词汇:指儿童机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消极词汇:指儿童不能理解或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汇内源性微笑:自发性的微笑,与中枢神经系统皮质下的神经冲动自发发放有关,在没有任何外部刺激的情况下发生社会性微笑:婴儿能区分人和其他非社会性的刺激,对人的声音、面孔开始有特别的反应,大人的声音、面孔特别容易引起婴儿的微笑陌生人焦虑:婴儿能很好的把主要抚养者母亲和陌生人区分开来,陌生人的出现会引起婴儿的恐惧、焦虑分离焦虑:婴儿与某个人产生了亲密的情感联结后,又要与之分离,就会表现出伤心、痛苦、拒绝分离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婴儿对他人情绪的分辨和如何利用这些情绪信息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婴儿的依恋: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社交指向行为:指婴儿意在指向同伴的各种具体行为,婴儿在发出这些行为时,总是伴随着对同伴的注意,也总能得到同伴的反应社会化: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他所处的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和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并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自我概念: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自我体验:主要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包括对自己所产生的各种情绪情感的体验性别认同: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征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受性别角色偏爱:对性别角色相联系的活动和态度的个人偏爱性别角色认同:是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或女子气的知觉和信念性别化:儿童获得性别认同和关于他所生活的社会认为合适于男人或女人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的过程侵犯行为:是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亲社会行为:任何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及趋向社会性认知: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群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角色采择: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自我同一性: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第四章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帮助病人纠正自己的精神和行为障碍,通过心理咨询指导和培养健全的人,以便有效地适应环境和更有创造力咨询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咨询的过程、原则、技巧和方法的心理学分支心理咨询:是由专业人员即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自强自立的过程心理治疗: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

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治疗关系:是指治疗者与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来访者通过这种关系中的支持性因素而发生改变,其实质是一种工作联盟,这种联盟的建立是帮助来访者以更适宜的方式思考和行事的基础移情:是指来访者以积极尝试适宜行为的方式取悦治疗者,是良好的治疗关系内化的一种产物具体化:是指在治疗中要找出特殊性,事物的具体细节,使重要的、具体的事实及情感得以澄清预测:是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的关系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被试间设计:是指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实验设计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又称“重复测量设计”准实验研究:是指在无须随机地安排被试时,运用原始群体,在较为自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处理的研究方法样本:是可以代表目标人群的相对较少的亚群体量化研究:又叫定量研究,是指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研、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质性研究:即定性研究,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而非人工控制的实验环境之中,充分地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的研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的实际互动来理解他们的行为描述统计:是通过图表或数字方法,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对数据的分布状态、数字特征和随机变量之间关系进行估计和描述的方法推断统计:是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参数:总体的特征叫参数,也叫总体参数统计量:样本的特征叫统计量,又称特征值第五章变态心理学文化相对性标准:某种社会文化背景对何为正常行为有所规定,异常行为则是对这些规则的背离少见标准:异常就是那些少有人表现的、或自己(以前)也很少表现出来的那些行为不舒服标准:某人极力想摆脱自己正表现出来的行为,因为这些行为带来不适感精神疾病标准:由于罹患了精神病而表现出来的行为适应不良标准:该行为使人遭受生理或精神的不适,影响了日常功能,使其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无法与现实环境进行有效接触恐怖症:对于特定事物或处境具有强烈的恐惧情绪,患者采取回避行为,并有焦虑症状和植物性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理障碍社交恐惧症:对一种或多种人际处境存在持久的强烈的恐惧和回避行为特殊恐惧症:一种对特定的事物或情境的持续的过分的恐惧准备状态:人类存在着易患某些特定恐惧的素质,而时刻“准备”获得某些恐惧,并把这种倾向称之为准备状态焦虑: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强迫症:以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特征强迫观念:反复出现的思想、情绪、意向、出现时伴有主观上受强迫的体验,病人无法把它排除掉,但平静时病人认为该观念毫无意义强迫行为:反复出现的是对强迫观念的一种反应,其频率和强度足以干扰日常生活或引发痛苦强迫表象:反复呈现逼真、形象的内容,出现的表象通常是令患者难堪或厌恶的暴露与反应阻止法:此法要求患者反复长时间暴露于引发焦虑、强迫行为的物体和情境中,同时克制强迫行为惊恐障碍:指以反复出现的惊恐发作为原发的和主要临床特征,并伴有持续地担心再次发作或发生严重后果的一种焦虑障碍“易感性-应激”模型:发展成为惊恐障碍的患者往往具有“战斗-逃跑”反应过度敏感的生物学易感性广泛性焦虑障碍:具有对一系列生活事件或活动感到过分的、难以控制的担忧,并伴以6种相关的负性或紧张症状中的至少3种灾难化思维:指把已经发生的或者即将发生的事件看做是如此的糟糕和难以忍受或不可控制,以至于不能够承受它,尽管实际上它并不像看起来的那样具有“灾难性”创伤后应激障碍:指经历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事件或情境后而引起精神障碍的延迟出现或长期持续存在感情:是一种区别于认知活动、并同人的特定需要相关联的感情性反应情绪:个体与环境意义事件之间关系的反应,代表着感情性反应的过程情感:经常被用来描述具有稳定而深刻社会含义的高级情感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在长时间里持续存在的情绪状态,它不是关于某一事件的特定体验,具有弥散和广延的特点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短暂的情绪存在形式,常由意外事件或对立意向冲突所引起快速循环性双相障碍:长期以躁狂与抑郁发作交替出现或混合形式出现混合性焦虑抑郁综合征:一种焦虑和抑郁症状同时存在的状态,但是单一症状并未严重到符合诊断短暂复发抑郁症:一种不快心境或兴趣丧失,在过去的一年里几乎每月发生一次,且每次发生不超过两周消退:人的某种行为一旦不在被强化,人再表现出这种行为的概率就会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双相(心境)障碍:一种既有躁狂发作又可能有抑郁发作的疾病心境障碍:以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混合发作:一个短期(在至少一周内)较轻的病人会同时符合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诊断限制型神经性厌食症:只通过节食以减少热量摄入,他们严格限制吃入食物的数量,并且控制摄入的热量暴食-泻出型神经性厌食症:要依赖泻出以限制热量摄入设定点理论:至少在一段有限的时间里,我们的身体有自己设定好了的体重正常值范围,并且拒绝大幅度的改变人格障碍(CCMD):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物质滥用中的物质:会导致个体产生心理及身体依赖的精神活性物质,包括酒精、尼古丁、安非他明、阿片以及大麻等物质使用障碍:与使用或者滥用包括酒精、可卡因、海洛因等能够改变人们思考、感受和行为方式的物质相关的问题物质依赖标准:主要指耐受性、戒断症状和冲动性使用行为物质滥用标准:主要指物质使用带来的心理问题以及非适应性行为(比如不能完成其应该完成的社会或者工作职责)物质戒断:当物质依赖个体在突然停止使用物质时,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症状,典型的比如海洛因戒断症状物质中毒:摄食物质之后,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包括影响人的认知、躯体动作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HDA其明显而突出的表现是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的症状孤独症:孤独症儿童主要异常表现在社会功能、言语功能和行为以及智力方面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Bu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Yet you don't know thatI love you.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Yet you can't see my loveBut when undoubtedly knowing the love from bothYet cannot be together.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being apart while being in loveBut when I plainly cannot resist the yearningYet pretending you have never been in my heart.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Is not struggling against the tidesBut using one's indifferent heartTo dig an uncrossable riverFor the one who loves you.倚窗远眺,目光目光尽处必有一座山,那影影绰绰的黛绿色的影,是春天的颜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