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心理学 名词解释大全

心理学 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

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如望梅生津。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第二信号系统: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如成语谈虎色变,是人类特有的,是人类和动物条件反射活动的根本区别。

神经元:又称为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单位,一般分为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个部分。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应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觉感受性。

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

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心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心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规律的科学。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都是属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在心理学上的称谓。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统称为心理过程。

个性差异:人们之间的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外在表现,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点。

有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和的注意。(又称随意后注意)

注意的广度:(又叫注意的范围)指在同一时间内人所能清楚地觉察到对象的数量。

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个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发散思维:又叫辐射思维或求异思维)

动机水平:指对问题解决的迫切程度,它决定于被主体解决问题的需要所诱发的情绪状态。

原型:在解决问题时,对于新假设的提出有启发作用的那些事物。

迁移作用:指原有的知识经验在新情况新问题中的应用。(正迁移、负迁移)

定势:指人在进行心理操作活动中的一种准备状态。

想像:是人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幻想、理想、空想P46

意志:(意志过程):是人自觉地确立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的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个性: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需要:是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学科:

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致力与理解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级其本质和起因的一个科学领域。

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老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规律。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心理健康: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方法:

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行为有目的、有计划观察并记录及进行分析,以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测验法:特定量表为工具,对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调查法:就某个问题要求回答自己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问卷法: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

谈话法:根据预先拟定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在面对面一问一答中搜集资料,然后对群体的心理特点级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和推测。测验法(人格):在标准化的技术条件下,对受测者的行为和内部心理变化进行探索和鉴别的方法。

横断研究法:在同一时间研究不同年龄组被试的心理发展水平,并对其进行比较。

纵向研究法:对被试进行较长时间追踪研究,对其心理发展进行观察、记录。目的是考察某些心理现象发生的质的变化规律。

群体序列研究法:在同一时间选定不同的被试群体进行研究,然后对各个被试群体进行纵向的跟踪研究。

投射测验:若干个模棱两可的刺激所组成,被试可任加解释,使自己动机、态度。感情及性格等在不知不觉中反应出来。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心理学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动力:是指人对各管事物的态度以及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趋向,是人从事活动的指向性和基本动力。

3.心理特征:是人在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形成并稳定表现的特征。

4.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和记录,经过分析以获得其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方法。

5.相关研究法:是发现人的人格特质、行为或事件之间相互关联的程度的方法。

6.实验法:是指有计划、有目的地控制条件,使被试产生某种心理现象,然后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7.心理测验法:是运用标准化测验工具(问卷或量表)度量个体间对某一事物反应的差异,或一组被试在不同时间或情境中的反应差异。

8.调查法:是指就某问题要求被调查者自由表达意见或态度,以此分析群体心理倾向的研究方法。

9.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有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

10.反射弧:是实现反射活动的特定神经结构,是执行反射活动的生理基础。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11.无条件反射:是有机体在种系发展过程中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反射。

12.条件反射: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建立起来的反射,其神经连系是暂时的。

13.经典型条件反射:一个原来不能引起某种无条件反射的中性刺激物,由于总是伴随着某个能引起无条件反射的刺激物出现,重复多次后,该中性刺激物也能引起无条件反射。14.动力定型:在社会实践中,如果一个人长期的从事某项活动,客观刺激按先后与强弱作用于有机体,由于大脑皮层具有系统性机能,把这些刺激有规律的协调成条件反射链锁系统。

心理学名词解释 (超全)

心理学名词解释 (超全)

心理学名词解释 (超全)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在心理学研究中,有许多特定的术语和名词,本文将解释一些常见的心理学名词。

1. 心理学 (Psychology)

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它涉及对个体和群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研究。

2. 神经可塑性 (Neuroplasticity)

神经可塑性是指大脑和神经系统适应环境和经验的能力。它指的是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和功能可以改变和重组的过程。

3. 认知 (Cognition)

认知是指思维、知觉、记忆和理解等心理过程。它涉及到人类如何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

4. 注意力 (Attention)

注意力是指我们对特定信息或刺激的选择和集中能力。它与我们在感知、思考和行动中的焦点有关。

5. 记忆 (Memory)

记忆是指人类对经验和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能力。它对于研究和适应环境非常重要。

6. 情绪 (Emotion)

情绪是人类体验到的主观感受,包括愉快、悲伤、愤怒和恐惧等。情绪对我们的思维和行为有重大影响。

7. 人格 (Personality)

人格是指个体在长期时间内表现出的独特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它是个体内在特质和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8.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社会心理学研究人际关系、群体行为和社会影响等现象。它探讨个体如何受到社会环境和他人行为的影响。

9. 发展心理学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在生命周期内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变化。它关注人类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身体和情绪发展。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观察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测验法: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实验法是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调查法:调查法是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意识: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不随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

随意后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但是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生物节律:是指有机体生理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它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视着时间的进程。

日节律:存在于动物和人身上, 主要表现为睡与醒的周期性循环, 以及一些生理方面的节律变化,如血压、排尿、荷尔蒙分泌等。

感觉:刺激物作用于感觉器官,经过神经系统的信息加工所产生的对该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知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使人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感受性: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剌激存在或剌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完整版)心理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1.感觉:感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外部感觉:是感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

3.内部感觉:是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

4.视敏度:也成视力,是视觉系统分辨最小物体或物体细节的能力。

5.听觉:是声波作用于听分析器所产生的感觉。

6.嗅觉:是对物质固有的气味的感觉。

7.味觉:是对物质的某些特征,如酸甜苦咸等味道的感觉。

8.肤觉:又叫皮肤觉,是对物质接触皮肤的情况及温度的感觉。

9.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是内脏器官的异常变化作用于内脏分析器时所产生的感觉。

10.平衡觉:是对身体的感觉,也称姿势感觉或静觉。

11.运动觉:是关节肌肉的感觉。

12.感受性: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13.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够吸引起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量。

14.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

15.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觉察这一最小刺激强度的能力。

16.差别阈限:又叫最小可觉差,是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

17.差别感受性:能够感受刺激之间这一最小差异量的能力。

18.感觉适应: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19.感觉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20.感觉后效: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现象称为感觉后效。

21.感觉的补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由其他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弥补。

22.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2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心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心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 -

名词解释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客观现实的反响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个性心理:是指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拟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

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方案,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一信号系统。如望梅生津。是人和动物共有的。

第二信号系统: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如成语谈虎色变,是人类特有的,是人类和动物条件反射活动的根本区别。

神经元:又称为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构造和功能的单位,一般分为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个局部。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应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觉感受性。

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局部组成。

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构造。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响和效应器。

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心理学:是以研究心理现象、探究心理本质、揭示心理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注意:一般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对特定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心理本质: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通过操作事件而实现的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人的心理的产生和发展是以人脑作为物质基础,通过后天的社会影响和个体自身的实践活动的结果。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高原现象:练习成绩的进步并非直线式上升,有时会岀现暂时停顿现象,叫做高原现象

记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环节。记忆的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缺一不可。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对客观事物的高级认识活动过程,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特征。

心境:是一种具有持续性、弥漫性的微弱情绪状态

意志: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们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的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

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成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必要的心理条件。

人格:又称为个性,是指体有别于他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是受一定倾向性制约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气质:是反映心理活动的动力反面的特征,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特征,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天赋性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岀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1、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它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

2、思维:是人脑间接地概括地对客观事物的放映。人的思维是借助概念、表象和动作,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认识事物的一般的和本质的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心理过程。

3、情绪:情绪(emotion)和情感(affection)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的态度的体验。是个体对当前所面临的事物与正在进行的活动或已形成的观点之间的关系的体验和反映。

4、心境:心境是指微弱而持久,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的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5、人格:一般认为,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6、性格:性格(character)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对客观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它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

7、潜意识:是指人的心理结构的深层,那些我们意识不到的,但却激发我们大多数的言语、情感和行为的原始冲动或本能欲望。

8、心理评估(psychological assessment):是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人的心理品质及水平所作出的鉴定。所谓心理品质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特征等内容,如情绪状态、记忆、智力等。

9、心理应激:个体在应激源作用下,通过认知、应对、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间多因素的影响或中介,最终以心理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作用“过程”。

心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心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心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四、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2、观察法: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3、测验法: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4、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

5、认知:获取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各种心理活动,主要包括知觉、记忆、言语、思维等,即通常所谓的认识过程。

6、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7、注意:是和意识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但它既不同于意识,也不同于对某一事物反映的感知、思维等认知过程。简单地说,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在某一时刻的处状态,表现为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8、不随意注意: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9、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0、随意后注意:是注意指向一个对象后期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

11、生物节律:人的心理活动也体现着周期性变化,如白天工作,夜晚睡觉,这是活动与休息的一日循环。

12、感觉:是人们的感官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或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

13、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14、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15、绝对感觉阈限:是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即光、声、压力或其他物理理为了引起刚能觉察的感觉所需要的最小数量。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是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它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心理科学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观察法:是在教育过程中,通过观察被试者的客观表现去了解其心理的方法。

调查法:是通过收集有关资料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方法。

实验法:是有目的的控制一定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来引起某种心理现象以进行研究的方法。

问卷法:是通过编制种种不同的测验,调查各种不同的教学效果,测量同学们的智商、气质和性格的方法。

个案研究法:是选定一个有典型的个人或一种情境的发展过程为内容,加以深入细致地研究,从中寻求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

教育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教育思想、理论来组织你的教学活动进

程,它是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的集中体现。

教学能力: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表现出来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控制能力等的总和。

教学风格:指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是有目的、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观察初客观事物典型的不显著的特征的能力。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心理惊醒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外显记忆: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额有意识的影响。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

活动、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的规律的科学。详细的说,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2.实验心理学: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心理学分支,它借助科学的实验方法,研究科学心理发展初期的那些传统课题。如感觉,知觉,学习,动机和情绪等。

3.认知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如记忆、推理、信息加工、语言、问题解决、决策和创造性活动。用科学的创造方法探讨内部心理活动的规律。

4.人格心理学:研究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和个体行为的稳定性特征,同时也探讨人格形成的心理因素和对人格特征进行测量、评估和培养。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人际间的行为和社会力量对行为的控制和影响。

6.发展心理学:研究心理学的发生,发展规律。一般以人的整个生活历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不同的心理特点,但广义的讲,它也包括动物心理学。

7.教育心理学:只要研究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改进师资培训和学业考试,并推动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创造力等。

8.学校心理学:通常在中小学工作,对在学校中学习困难、适应困难或有某种问题行为的学生进行振动和辅导,并协助家长和教师解决学校有关的问题。

9.观察法: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10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分为,自然实验法(现场实验)和实验室实验法。

第二章意识和注意

1.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只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种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知觉。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

心理学名词解释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10、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3、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4、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5、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横断研究设计: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同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的方法

纵向研究设计: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的时间或阶段内进行长期的反复观察测量的方法,故也叫追踪研究设计

聚合交叉设计: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融合在一起的研究方法。选择不同的年龄群体为研究对象,在短时间内观察这些研究对象

双生子设计:通过比较双生子在先天基因和后天环境对其心理发展造成的影响,来研究先天和环境教育发生作用的阶段和影响因素

本我:基本机能,寻求机体满足,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人格的执行者,遵循现实原则,寻找一种现实的途径来满足本能的需要

超我:人格的法官,人格中内化了的道德标准,服从于道德原则

心理生物性紊乱:青春期心理生物性紊乱主要表现于主体对自己身体机能的异常关注及对某些正常疾患的过分夸大。在初中生中,常存在心理生物性紊乱的情况

染色体:是遗传的物质载体,其功能是存储和传递遗传信息

基因:是DNA分子中的一段能表现生理功能的序列,一个基因就代表一个遗传信息,它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

格式:一种动态的心理结构,认知发展的过程就是格式日益复杂化,不同格式日渐融合的过程

同化:格式对外部刺激加以选择和改造,使其能够被纳入到现有格式中

顺应:为了更好的加工外在刺激,个体对格式进行一定的调整以适应外部环境的过程

记忆:就是一个信息输入、编码、存储、检索和提取的过程

工作记忆:指在短时记忆过程中,把新输入的信息和记忆中原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的记忆

自传式记忆:指对个人特别重要的经历的回忆

记忆策略:人们为有效地完成记忆任务而采用的方法或手段

元记忆:就是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

语言:语言是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而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言语:言语实际上是语言的传递过程,包括了听、说、读、写等过程

言语反馈:将言语表述后的反应信息返回到大脑中枢,并对予以进行分析的过程

前言语阶段:一般把从婴儿出生到第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词产生之前的这一时期化为前语言阶段

词语爆炸:婴儿掌握新词的速度进一步突然加快,平均每个月掌握25个新词

积极词汇:指儿童机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

消极词汇:指儿童不能理解或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汇

内源性微笑:自发性的微笑,与中枢神经系统皮质下的神经冲动自发发放有关,在没有任何外部刺激的情况下发生

社会性微笑:婴儿能区分人和其他非社会性的刺激,对人的声音、面孔开始有特别的反应,大人的声音、面孔特别容易引起婴儿的微笑

陌生人焦虑:婴儿能很好的把主要抚养者母亲和陌生人区分开来,陌生人的出现会引起婴儿的恐惧、焦虑

分离焦虑:婴儿与某个人产生了亲密的情感联结后,又要与之分离,就会表现出伤心、痛苦、拒绝分离

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婴儿对他人情绪的分辨和如何利用这些情绪信息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婴儿的依恋: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社交指向行为:指婴儿意在指向同伴的各种具体行为,婴儿在发出这些行为时,总是伴随着对同伴的注意,也总能得到同伴的反应

社会化: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他所处的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和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并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

自我概念: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

自我体验:主要是自我意识中的情感问题,包括对自己所产生的各种情绪情感的体验

性别认同: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征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受

性别角色偏爱:对性别角色相联系的活动和态度的个人偏爱

性别角色认同:是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或女子气的知觉和信念

性别化:儿童获得性别认同和关于他所生活的社会认为合适于男人或女人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的过程

侵犯行为:是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

亲社会行为:任何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及趋向

社会性认知: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情绪、思想、动机的认知,以及对社会关系和对群体组织间关系的认知

角色采择: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

自我同一性: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与适应,是个体寻求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能力

第四章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帮助病人纠正自己的精神和行为障碍,通过心理咨询指导和培养健全的人,以便有效地适应环境和更有创造力

咨询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咨询的过程、原则、技巧和方法的心理学分支

心理咨询:是由专业人员即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自强自立的过程

心理治疗: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或缓解来访者的问题或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治疗关系:是指治疗者与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来访者通过这种关系中的支持性因素而发生改变,其实质是一种工作联盟,这种联盟的建立是帮助来访者以更适宜的方式思考和行事的基础

移情:是指来访者以积极尝试适宜行为的方式取悦治疗者,是良好的治疗关系内化的一种产物

具体化:是指在治疗中要找出特殊性,事物的具体细节,使重要的、具体的事实及情感得以澄清

预测:是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的关系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

被试间设计:是指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实验设计

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实验设计,又称“重复测量设计”

准实验研究:是指在无须随机地安排被试时,运用原始群体,在较为自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处理的研究方法

样本:是可以代表目标人群的相对较少的亚群体

量化研究:又叫定量研究,是指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规定性的科学研究,就是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去分析、考研、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质性研究:即定性研究,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而非人工控制的实验环境之中,充分地收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