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电子备课(最新青岛版五四制)
青岛版一下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预习提纲
重难点
分析
教学重点:厘米和米的认识
教学难点:建立长度概念。
教学要点
主要内容(首次备课)
二次修改
基
本
点
单元知识点
1.阿福做上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用厘米测量、认识线段
2.阿福做长袍:认识长度单位米,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教
学
策
略
学情分析
“厘米”和“米”是最常用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过接触,对长度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能直观的比较某些物体在长度上的差异 ,本单元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
教材
分析
1.测量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厘米、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他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
2.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厘米、米的认识,厘米、米的关系及用厘米、米为单位测量线段的长度。
3.在教学本单元时,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法学法分析
1.教师引导学生感受1厘米和1米的长度概念。学生形象感知为主,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
2.在教学中,多设计一些实际测量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长度观念。
3.在练习中教师引导学生估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数学思想方法
估算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德育渗透
通过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应用身上的“小尺子”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单元主题
厘米、米的认识
主备教师
课标依据
单元学习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我能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024年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2篇)
2024年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学生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1. 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与比较:数字的认识,数的比较。
(2) 数的运算:加法和减法的初步认识和运算。
(3) 数的应用:认识货币,认识面积和时间的概念。
2. 教学安排:第一课时:数的认识与比较- 引入数的概念:通过实物和图片向学生展示数字,并介绍数字的意义和用途。
- 数字序数的概念:教授1-10的阿拉伯数字和数字序数的概念。
- 数字比较实践:让学生通过游戏和比较实践中学会比较数字的大小。
第二课时:数的运算- 加法的初步认识:通过实物和图片向学生展示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 加法的口诀:教授加法的基本口诀,并进行练习。
- 加法实践:通过游戏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加法的运算技巧。
第三课时:减法的初步认识和运算- 减法的概念:通过实物和图片向学生展示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 减法的口诀:教授减法的基本口诀,并进行练习。
- 减法实践:通过游戏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减法的运算技巧。
第四课时:数的应用-货币认识- 教学货币的基本概念和面值。
- 货币运算:通过实际的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学习货币的运算。
第五课时:数的应用-面积的概念- 面积的概念:以实际生活中的房间、地板等为例,介绍面积的概念。
- 面积的计算:通过实际测量面积的活动,让学生理解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六课时:数的应用-时间的概念- 时间的概念:教学时钟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时间的概念。
- 时间的计算:通过实际的时间活动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时间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1. 情景教学法:通过生活中实际的场景和物品,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见。
2.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8我们身上的小尺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一年级数学下册同步教学(青岛版五四制)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技能。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我们身上的小尺子”知识的应用。
-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我们身上的小尺子”知识点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1)生活物品: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尺子、书本、笔等,进行实际测量练习,加深对长度的理解。
- 测量方法:使用身体部位进行实际测量
- 注意事项:保持身体部位稳定、准确测量
3. 板书设计:
- 标题:用较大的字体书写,突出本节课的主题。
- 内容:用条理清晰的方式呈现,分点列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 艺术性:板书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如使用彩色粉笔、图案装饰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趣味性:板书设计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如使用有趣的图形、卡通形象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调整课堂活动和作业设计,使其更加有趣和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4. 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板书设计
1. 板书标题:我们身上的小尺子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7、8单元备课设计
敬仲一小“诗意课堂”专用教学设计课题厘米的认识课型新授案序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厘米的含义,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2、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重点难点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补充内容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课件演示情境图。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自主探索。
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阿福的上衣怎么会小了?从刚才的小故事里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想说点什么?(学生思考讨论)2、学生交流。
师:同学们真聪明,阿福的上衣做小了,就是因为师傅和徒弟的拃不一样长造成的。
要想测量的准确,标准必须一致才行。
也就是进行测量时单位必须要统一。
师:怎样测量才能把阿福的上衣做的合适呢?同学们还有更好的办法吗?3、学生独立思考。
4、学生交流方法。
师:同学们想出的办法真不少。
老师也觉得用尺子来量是个好办法。
正像同学们所说的,生活中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
如果裁缝师傅用尺子来量的话,徒弟就不会把衣服做小了。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师板书课题:厘米师:想一想,你都了解有关厘米的哪些知识?学生自由谈。
5、认识厘米。
在学生谈的基础上,教师顺应学生的思维,适时引导学习有关厘米的知识。
“测量物体的长度通常用尺子。
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厘米可以用字母的cm表示。
”6、认识直尺。
师:你用过直尺吗?你了解有关它的哪些知识?学生自由说。
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直尺,并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
再引导学生测量物体的长度,注意学生的测量方法是否准确,适时引导纠正。
7、联系生活。
师: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你想测量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学生活动)三、巩固拓展,应用问题。
1、自主练习第1题:我会量。
以比赛的形式看谁量得又对又快。
2、自主练习第2题:填一填。
关键是学生是否会读出不同起点开始的长度。
3、自主练习第3题:先估计,再与同学互相量一量。
此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一年级数学下册8-9单元表格教案(青岛版)
---------------------------------------------------------------最新资料推荐------------------------------------------------------ 一年级数学下册8-9单元表格教案(青岛版) 单元备课八我们的鞋码统计教材分析:本单元设有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学生统计鞋码的情境。
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用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整理数据,然后分析数据,发现规律。
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使用适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学会用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整理数据。
2、能够根据统计结果提出和回答简单的问题。
3、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的作用。
4、进一步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内容:课本 8185 页教学重点难点:学会用正字等方法收集数据,以及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措施:理论联系实际,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共 2 课时课题课时我们的鞋码本课为第课时课时目标 1、认识统计,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2、激发学生学习统计的欲望。
1/ 9教学重点学会统计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合作探究。
教学难点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教学内容和过程修改与补充一、情景导入:出示情景图。
二、合作探究:1、穿多少号鞋的同学多?先进行收集数据。
再介绍画正字的方法。
2、用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整理数据。
师:(1)统计图中一个格代表什么意思?(2)统计表中每一项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独立完成。
3、说说从统计图(表)都知道了什么?三、自主练习:小组合作完成四、总结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我们的鞋码统计图统计表正单元备课九、儿童乐园总复习教材分析:总复习共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以游览儿童乐园为主题的综合情境图;第二部分是对全册知识的回顾与整理;第三部分是综合练习。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 100 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和有关时间、长度、方位与图形、人民币、统计等知识。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阿福的新衣教案.docx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教案认识厘米教学目标:1.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初步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发展学生观察和操作的能力。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3.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体会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教具:直尺1厘米的小棒几厘米的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大家好!还记得我吗?我是孙老师。
我想给大家出个谜语,想不想玩?“两株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
能写能算又能画,天天工作全靠他!”大家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手来了,那我们的手能干什么?(学生回答)其实手还有个用途,可以量东西,想不想知道手怎么量东西?把你的手伸开,从拇指到中指的距离是——一拃。
老师想给大家讲个关于“拃”的故事,想不想听?请看大屏幕!(播放动画)这是怎么回事呢?学生表自己的看法和分析。
有的可能会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也有的可能会傅的手,徒弟的手短,都予肯定。
【意】以故事引入,并学生留下念,既激了学生的探索欲望也学生体会一位的必要性了具体的情景。
二、探索新知1.出示主:仔看,你能是什么?交流:他的不一。
教引:怎做就可以避免的生呢?学生:用同一个人的来量。
教:也就是量位要一。
有的同学,用尺子。
那你尺子?我生活中有好多种尺子,有:卷尺、皮尺、直尺、尺。
咱同学桌子上的都是直尺。
在尺子上找找看,你尺子上有什么?把的跟你同桌一。
2.厘米(1)找一找教:察自己的尺子,你尺子上有什么?学生:有很多的数字, 0,1,2 ,⋯ .了? 0,1,2 ,⋯有数字,都是从0 开始的。
(0 是尺子的起点)学生:有三种,最的,最短的,中的。
学生:有字母 cm。
老今天也来了一把尺子,大家看看,它能用?少了什么?(依次介刻度、刻度、0 刻度, cm)教引:尺子最左的一根刻度我叫它“0 刻度”。
一年级下册青岛版七八单元教案
张家坡镇中心学校小学部活页备课纸教案序号:年级:一年级研讨时间:主备人:马方云学科:数学上课时间:上课教师:马方云备课预案设计备课组研讨记录第一课时信息窗一:变花(新授)教学内容:相同加数连加。
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魔术,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通过感受生活中的同数求和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列出的加法算式不同。
教具准备: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一、兴趣导入,提出问题。
由“看魔术”的话题引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出示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提出数学问题。
1、仔细观察第一页情境图,同桌相互说说图意。
2、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内容:(1)魔术师变花,变了()次,每次变()朵;有()个鱼缸,每个鱼缸里有()条鱼;空中挂了()串灯笼,每串有()个;有()盏聚光灯,每盏有()个灯泡。
(2)你能根据以上信息提出哪些问题?小组相互说说。
(3)根据以上问题,请你在下面列式计算:①一共变了多少朵花?②4个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鱼?③空中一共有多少个灯笼?④4盏聚光灯中一共有多少个灯泡?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很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谁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及时板书。
第一题:2+2+2=6(朵)备课预案设计备课组研讨记录第二题:4+4+4+4=16(条)第三题:3+3+3+3+3+3=15(条)师:同学们说得不错,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几个算式,你发现有什么特点?生:都是连加生:加数相同。
师:对,每一题的加数都相同。
2+2+2是几个2相加?生:3个2相加,(依次说出后几个算式。
)师:请同学说一说20串灯笼的个数,怎么写算式?学生尝试动手写算式:3+3+3+3……师:你觉得写起来怎么样?生:很麻烦。
师:怎么就不麻烦了?生:用乘法。
师:大家真爱学习。
这个内容我们在下节课里学习。
三、巩固练习。
青岛版(五四制)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资料
教学准备: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 预习展示、提出问题:
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
3 个十和 2 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5 个十和 8 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46 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28 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小朋友们表现非常好,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去果园摘石榴了,大
总第 课时 摘石榴 ——比较百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目标: 1 、在能读写 100 以内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读写规则进行概括。 2、在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经历用数学符号表示数的 大小关系的过程中,正确进行 100 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第二单元 丰收了
—— 100 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一年级下册 7—20 页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 20 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 100
以内数的认识, 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 它不仅是学习 100 以内数的计 算的基础, 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 对发展学生的 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学习 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有: 100 以内数的数数、读数、写数;数 的组成、数位的意义、数位的顺序和数的大小比较;整十数加减整十 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理解数的意 义。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 100 以内 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 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电子备课教案一年级下数学八单元
22元30元20元8元
( ) ( ) ( ) ( 业
96页
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和时间
元角分1元=10角1角=10分
8时5分8:05
教学小记
课题
第八单元第四课时位置图形的拼组总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有关位置“上、下、前、后、左、右”等概念,并能用这些词来表示人或物所处的位置;能看懂或会用符号表示位置。
3.练一练:练习第十八第4题、教材98页6题。
比一比谁计算得又对又快。
精
讲
二、运用计算,解决问题:12′
1.复习解决问题:教材99页7题
先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
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图中描述的事情,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
讨论后,按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进行交流:说一说解题的思路。
多
练
课题
第八单元第一课时100以内数的认识总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数位表,理解数位和位数的概念。
2.能运用不同的方法正确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按要求数出100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根据提供的素材进行估计物体的个数。
3.会正确读数、写数,比较数的大小。
4.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敢于质疑的精神;形成初步的评价能力与反思意识。
2.掌握看钟面的方法,会正确认识几时几分。
3.培养学生形成爱护人民币,节约金钱的意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建立时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正确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学难点
掌握看钟面的方法,会正确认识几时几分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详案设计
个人补记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 八 单元 电子备课
谈话:对,我们可以采用这些同学的好办法,每天对照课程表带书本,这样既不会耽误我们上课,又可以让我们的书包轻快一些。
二、自主练习,合作探究:
1、情境一:
谈话:小朋友最喜欢玩儿玩具了,你喜欢什么玩具?
以小组为单位统计一下,并在班里展示交流。
引导学生看统计图谈一谈了解到的信息、发现的或想提出的问题。
二、置身情境,探究统计的方法。
1、我们先应该知道什么?
2、课前老师已让小组长调查大家的鞋码了,小组长都记好了吗?来都送上来。
3、到底每种鞋号各有多少人?能想一个好办法让老师知道吗?
4、独立思考,想出办法(数一数、用笔记录)
5、大家都觉得记下来这种方法好,那我们就用记下来的方法来统计我们的鞋码。
6、具体怎样记录哪?(小组讨论方法)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3、谁来汇报一下你的统计结果?
4、观察你们的统计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三)、出示第三题
1、动物园里真热闹,都有什么动物阿?
2、快快来统计一下,每种动物都有多少只?
3、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4、谁来汇报一下你的统计结果?
5、观察你们的统计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三、类化练习:
1、在书包里,我们的好朋友也很多,你的书包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呢?
5、为了看得更清楚每种鞋号的人数,我们可以把调查结果整理一下制成统计图、统计表。
填写统计图。
观察发现。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统计图咱们能够知道什么最多,什么最少这就是统计图的最大优点。
填写统计表。
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这个表咱们知道每种鞋号各多少人。
6、同学们真棒,统计出这么准确的数据,如果需要我们就按这个数据去买鞋。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备课
小学数学基于标准的教学案例设计模板单位名称:课题名称:适用年级:设计者:信息窗1厘米的认识一、目标确定依据1.相关课程标准论述本单元是在学生一年级上册学习了“比较长短”以及生活经验中可能对尺子或一些长度单位有所了解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厘米、米的认识”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2.教材分析本单元是教科书第八单元的内容,通过阿福在做新衣的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明确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习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
信息窗口二通过测量时师徒意见的不同,引出对厘米和米之间关系的认识。
3.学情分析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认知特点: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
(2)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大多数同学在生活中对长度有初步了解。
(3)已有的知识基础与生活经验存在的困难与障碍:虽有初步了解,但对长度单位没有具体的概念。
二、学习目标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2.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习惯。
三、学习重难点重点:掌握 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难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评价任务1. 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cm2.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今天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介绍一位大朋友,他的名字叫阿福(板书阿福的名字,并用课件展示阿福的图片)图师:阿福今天特别高兴,因为啊他要去做一身新衣服了!可是就在做衣服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小问题,大家来看。
(多媒体动画)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长度单位的统一师:在刚才的故事中,提到了这样一个词,“一拃”(师板书并齐读两遍),那你们知道一拃是从哪到哪吗?(让2、3个生说明一拃从哪到哪)师:一拃就是大拇指和中指使劲之间叉开的最大距离。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教案第八单元第3课时
第三课时师:下面,请小朋友到前面来说一说你是怎么估计的,估计的结果是多少。
生1:(拿着铅笔盒来到讲台前),我的手指有5厘米长,与铅笔盒的宽比一比差不多,我就知道铅笔盒的宽大约是5厘米,我再用我的手指去量铅笔盒长,要量4次,我就知道铅笔盒的长大约是20厘米。
师:你们为什么选择手指去估计铅笔盒的长与宽,而不用整个手臂呢?生:手臂太长了,还是用手指来估计好一些。
师:看来我们估计某个物体长度时,对于“尺子”的选择还是很有讲究的,比较长的物体最好选择长一些的“尺子”,比较短的物体就选择短一些的“尺子”。
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估计方法吗?生:我的手掌长15厘米,我用手掌在椅子上试了试,椅子有4只手掌高,就是15+15+15+15=60,一共是60厘米高。
师:当我们用身上的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不能像真正的尺子那样量得很准确,我们只能量出大约是多少,所以,椅子的高要说大约是60厘米。
生5:我是用我的手臂量的(一边示范一边说),我的手臂长约5分米,椅子比我的手臂还高出一段,这一段大约是1分米多,我估计椅子的高6分米多。
……师:刚才,小朋友用自己身上的“尺子”对一些物体的长度进行了估测,下面请小朋友用尺子量一量,完成表格“测量”一栏,再与自己估计的结果比一比。
师:小朋友还要估计吗?(想)那就请小朋友自己找一个物体,估计一下它的长度。
(学生自主活动)学生独立进行估测活动,教师对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加以指导生1:我估计我的铅笔(举起铅笔)大约有12厘米长,因为它和我的手差不多长,我的手是12厘米,它也是12厘米。
生2:我想估计一下教室有多高,可我爬不上去。
(教室里一阵哄笑)生3:我会估计,我知道门大约有2米高,上面部分比半个门的高多一点,所以我估计教室有3米多高。
生4:我也有办法,用旗杆去比一比,再量一量旗杆就能知道。
(老师举起旗杆与教室高比较,教室双约有一根半旗杆高,估测出教室高约3米20厘米,接着教师对教室高度进行测量,测量的结果是3米30厘米)(学生鼓起了掌)生5:我想估计一下我们学校的这幢五层楼有多高,那该怎么估计。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八单元集体备课
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整理人:雷翠华一、第七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共五个信息窗分别是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进位、不退位)、笔算,10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不进位、不退位)和笔算,教学的难点是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和退位)。
二、第七单元实化教学目标: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会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和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位、退位);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感受计算过程的合理性。
3.在现实生活中,能发现、提出并解决100以内数的加减计算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三、每课实化教学目标及评价方法设计信息窗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原虚化目标为: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竖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经研讨制定的实化目标是: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竖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经研讨制定的实化目标是: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竖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借助情境渗透环保教育。
经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评价方法设计:请小朋友用小棒或计算器来帮忙,验证一下得数是不是38,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算法告诉大家?学生汇报计算方法。
拨计数器: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个位上拨6个珠子,表示26,再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上拨2个珠子,一看就是38。
列竖式计算:先写一个加数26,在下面写第二个加数12,把加号写在12的左边,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最后计算6+2=8,20+10=30。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1
青岛版五四制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1第一单元南微小客人来到南极101以内数的相识来到南极例2及自主练习信息窗二视察贼鸥〔一〕信息窗二视察贼鸥〔二〕南微小客人我学会了吗其次单元下雨了——学看钟表下雨了学看钟表综合练习课我学会了吗?第三单元农夫与牧童农夫的一天方位牧童与牛相识图形综合练习课我学会了吗?第四单元绿色行动信息窗一校内护绿校内护绿101以内数的减法〔不退位〕信息窗二爱护环境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练习信息窗三绿色行动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练习绿色家园信息窗四101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综合练习我学会了吗小熊做客实践活动奥妙的回形针五、小小存钱罐信息窗一相识人民币人民币的相识练习课信息窗二人民币的计算人民币的相识练习课第六单元大海边大海边信息窗一大海边101以内数的加减练习大海边两位数减两位数大海边两位数的减法练习大海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练习参观水族馆——101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练习课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减法的练习课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进、退位〕的混合练习课大海边信息窗五大海边混合运算练习课大海边混合运算练习课大海边回忆整理〔一〕大海边回忆整理〔二〕大海边回忆整理〔三〕实践活动:小小信息员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信息窗一厘米的相识信息窗二厘米和米的关系综合练习课我学会了吗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课外实践我学会了吗第九单元儿童乐园中心板块对全册学问的回忆和整理左上角板块学看时间内容的回忆与整理左下角板块统计内容的回忆与整理〔一〕左下角板块统计〔二〕右上角板块厘米、米的相识右下角板块复习元、角、分方位与图形内容的回忆与整理数学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分为九个单元:1、由“情景串”引出“问题串”。
2、构建开放型的具有必须思维跨度的“板块式”编排方式,为教与学留有尽可能大的思维空间。
3、把解决问题与数学根底学问,根本技能的学习融为一个过程。
4、突出学生自己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实力的造就。
青岛版一年级下学期7、8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
三、补充练习
1.看图,先填一填,在写出算式。
(1) ☆ ☆ ☆ ☆ ☆
☆☆☆☆ ☆☆ ☆☆ ☆☆ 想:每份 ( ) 个,有 ( ) 份,表示 ( ) 个 ( ) 相加加法算式:( )
乘法算式:( ) 或 ( )
(2) ○○ ○○ ○○ ○○○○ ○○
○○ ○○
想:每份 ( ) 个,有 ( ) 份,表示 ( ) 个 ( ) 相加加法算式:( )
乘法算式:( )
2.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 2+2+2+2+2= ( ) × ( )
想:加数是 ( ) ,有 ( ) 个相同加数,表示 ( )个( ) 相加
(2) 6+6+6+6= ( ) × ( )
想:加数是 ( ) ,有 ( ) 个相同加数,表示 ( ) 个( ) 相加
(3)7+7+7+----+7= ( ) × ( )
13 个
想:加数是 ( ) ,有 ( ) 个相同加数,表示 ( ) 个 ( ) 相加
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
一个因数是 5,另一个因数是 3.
算式:
3 个 6 相加算式:
6 和4 相乘算式:
3 乘 9算式:
2 个 8 连加算式:
4.3×4=12,读作 ( ) ,其中,3 叫做 ( ) ,4 叫做 ( ) ,12 叫做 ( ) .
四、数学小知识
多媒体出示课本第 11 页“小知识”
全班齐读这段话,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
1. 乘法的意义
2.2.乘法各部分的名称及读法
3.1 和 0 的乘法
教学反思
单元备课。
青岛版小学数学下册一年级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我们的鞋码——统计课题:我们的鞋码——统计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81--85页单元教材分析:在一年级上册,学生已经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本单元将进一步学习简单的条性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学会用多种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表和统计图。
教学重点:学会用正字等方法收集证据以及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
第 1 课时总第()课时课题:我们的鞋码——统计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下册81--85页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选择恰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并能用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整理数据。
2、结合现实情境,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的作业。
3、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画正字等方法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一格代表一个单位)。
教学难点:主动地优化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准备:记录纸、统计图和统计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同学们知道自己穿多大号的鞋吗?(知道)谁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我们的鞋码。
为了研究方便,昨天同学们已经把自己的鞋吗写到纸条上,交到老师这里。
老师翻看了一下,发现一共有这5中鞋码(投影5中鞋码)。
关于同学们的鞋码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二、收集证据那到底穿多少号的人最多?还有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那些问题,应该怎样解决?你有好办法吗?可以做个标记。
做个怎样的标记?可以做三角形的。
可以做长方形的。
还可以用圆形的。
好,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方法都是统计的方法,而且同学们都知道要先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刚才有两位同学分别用画三角形、长方形收集数据,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记录?请和同桌说一说。
(请两位同学到讲桌前来)请这位同学来大声读鞋码,每读完一个把纸条放在桌面上,然后看同学们记录完了,再接着读下一个鞋码。
请另一个同学仔细看这位同学读的鞋码是否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阿福的新衣——厘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帮阿福找原因,体会到统一长度的必要性。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能用手比划出1厘米长。
3.认识刻度尺,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借助尺子画线段。
并通过估测,形成初步的估测意识。
4.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
依据是课标对低段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板块的具体目标以及本课在长度单位教学中的地位。
体现在:认识1厘米和量一拃的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
依据是课标的要求与学生的认知水平。
体现在:找1厘米长的物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尺子、小纸条、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播放动画——《阿福的新衣》。
师:谁来告诉大家故事里有哪些人?发生了什么事?学生汇报(师生同做“一拃”的长度,并比较是否一样长。
)师:由于师傅和徒弟的拃不一样长,结果闹出了笑话。
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使师傅和徒弟量的衣服一样大呢?学生讨论并汇报。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给阿福做一件合适的衣服呢?学生独立思考后同位互相讨论发表看法。
师小结:看来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必须有统一的长度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板书:厘米的认识)二、你说我讲,学习新知活动一:认识尺子师:同学们的尺子大小不同、长短不同、颜色也各种各样。
那么它们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同桌两人把尺子放一块,仔细观察,找出尺子上的共同点。
你发现了什么?同桌说一说。
学生可能交流:尺子上有数字、小竖线、字母cm等。
教师梳理总结。
活动二:认识1厘米1.学生交流对厘米的了解师:同学们,关于厘米你了解多少?学生交流。
师小结:厘米是个新朋友,大家对厘米比较陌生,那么我们就从 1 厘米开始来认识它。
2.在尺子上认识1厘米教师借助课件适时介绍从刻度0到刻度1就是1厘米,1到2也是1厘米,接着引导学生继续在尺子上找1厘米。
师提问:刚才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现在请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用你的拇指和食指比划、比划。
学生想象、比划。
师:在尺子上找到了这么多1厘米,你感觉1厘米的的长度怎样?学生可能交流:1厘米很短,很小。
师小结:是啊,正是因为1厘米的长度很短,所以人们在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
3.想一想,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和高度是1厘米,丰富表象学生交流。
师小结:只要同学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
活动三:认识几厘米师:认识了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找到3厘米吗?学生交流,教师适时用课件演示3厘米的长度。
师:你还想认识几厘米?生可能交流:2厘米、3厘米、4厘米……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随后交流,得出结论:几厘米就是几大格。
活动四:用厘米作单位测量1.尝试测量小纸条的长度,探讨测量的一般方法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厘米,该怎样用厘米做单位测量呢?请同学们试着测出小纸条的长度?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自己的做法。
师:刚才这位同学从0开始量的,另一位同学不是从0开始量的,哪种测量方法好呢?学生讨论。
师生共同得出一般的测量方法:(1)要把测量的物体放平;(2)将物体左边和“0”刻度线对齐;(3)物体的右端对着尺上的刻度几,物体的长就是几厘米。
2.测量线段的长度师:刚才我们知道了测量物体长度的一般方法,那我们就来量一量这3条线段的长度。
学生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3.辨一辨,谁的量法对?课件出示,学生判断。
4.探讨怎样用断尺量学生交流。
教师点击课件演示。
活动五:测量1拃的长度1.估计和测量自己一拃的长度师:如果我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大约长度,可是又没带尺子,这个时候怎么办呀?可以请我们的小手来帮忙,现估一估自己的1拃有多长,再量一量一拃的长度。
学生交流自己估计和测量的结果。
教师课件演示怎样测量一拃的长度。
师小结:同学们都量出了自己1拃的长度,如果你去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你的1拃有12厘米,它有两拃长,是多少厘米呢?如果1拃是14厘米,两拃是多少厘米?2.估计老师的一拃长度师:估一估老师的一拃有多长呢?学生交流。
师:量一量:一端对着0,另一端正好对着19 ,老师的一拃有多长?3.同学们回到家以后还可以量一量爸爸、妈妈一拃的长度,如果对自己的小手感兴趣还可以量一量自己的手宽、手长。
三、自主练习,学以致用1.量一量。
学生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交流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
2.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
学生完成后,课件演示。
3.课堂小测课件出示小测题,学生完成。
【设四、回顾反思,交流评价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学生交流,教师点击课件利用丰收园做好评价。
《阿福的新衣——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信息窗2。
【教学目标】1. 认识米,体会1米的实际意义;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进一步体会测量的不同方式,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2.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体会1米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量一量将1米转化为具体的长度。
3.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米,体会1米的实际意义;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换算;进一步体会测量的不同方式。
【教学难点】难点:体会1米的实际意义。
教学突破:继续创设阿福做新衣的情境,在情境中引出米和厘米的关系;通过实际测量1米有多长和寻找长度是1米的物体,建立1米长度的表象。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米尺、主题图。
学生准备:米尺。
【教学准备】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知道,因为老裁缝和小裁缝一拃的长度不一样,所以给阿福做出来的新衣服不合身。
老裁缝决定为阿福重新做一件新衣服。
这一次,老裁缝吸取了教训,不再用拃来量了。
他找来一根尺子,用尺子为阿福重新测量。
但是,在测量时,老裁缝和小裁缝出现了分歧。
他们为什么出现分歧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设计意图:创设连续的情境,以出现分歧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你说我讲,学习新知。
1.出示主题图,引入1米。
活动一:(1)测量铅笔的长度需要什么工具?测量所得数据要用什么作单位?(学生在投影上演示,教师强调测量时需要注意:把尺的刻度0对准铅笔的左端。
)(2)课件出示小动画:量黑板的长度。
生:用原来的尺子测量遇到了哪些问题?师: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尺就行了,但量较长的物体长度,用老师手中的尺子测量方便了,像这样的尺子叫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米用米量”。
(板书:认识米用米量)2.认识米尺,学生理解掌握米和厘米的关系。
教师:故事中的老裁缝就是用这样的尺子为阿福量新衣服的。
出示米尺:(1)谈话:每个小组的桌上有1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
用它来量比较长的物体就容易多了。
请大家拿出你们的厘米尺,跟米尺比一比,找找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数字相同,都是从0开始,从小到大排列;刻度线相同,两根长刻度线之间相距1厘米,两根长刻度线之间有9跟短刻度线,其中正中间一根稍微长一点。
不同之处就是厘米尺较短,数字较少,而米尺较长,数字也较多。
)(2)那米尺上一共有多少刻度?(100个刻度)100刻度就是100厘米就是1米。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米=100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对比、思考学生自主发现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3.1米有多长?利用手中的米尺,用手臂拉一拉,看看拉到什么程度是1米。
用米尺量。
(1)提问:到底老师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呢,谁来帮老师量一量。
(学生测量后,在1米的位置贴上标签。
)小结:量物体的时候,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用卷尺或米尺的0刻度对齐物体的一端,尺子要放直。
(课件演示)(2)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你们自己身上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高呢?先看一下老师身上的1米的标签,自己估一估,然后再同桌合作用米尺量一量。
并感受一下1米到底有多高?再说说你的身高比1米多还是少?多几厘米?(3)谈话:同学们现在知道1米有多长了吗?请小朋友张开双手,先估计一下,自己的一庹比1米长还是短。
再同桌合作量一量。
(4)交流。
现在你能用双手比划出1米大约有多长吗?(学生用手比划1米的实际长度)(5)谈话:请小朋友在教室里找一找,你的身边哪些物体长约是1米。
再小组合作动手量一量。
之后,全班交流。
4.方法应用。
(1)提问:你能估计出1米长的队伍大约能有几人吗?(学生可能想到,竖着排大约有5人,横着排大约有3人。
再实际排一排)提问:想一想,同样是1米长的队伍,为什么有的大约有5人,有的大约有3人呢?(2)小组活动。
要求:估计一下,用我们平时的步子走1米长的路大约要走几步?(请几个同学上来走一走)提问:同样走1米,为什么走的步数不一样?谈话:同学们想知道自己走1米大约要几步吗?小组合作:在地面上量出1米的距离。
每个同学都来走一走。
3)估计教室的长、宽。
操场一圈的长度。
教室门的高度,一层楼的高度,旗杆的高度。
5.师总结。
三、自主练习。
(教材第79页“自主练习”)1.第一题:连一连。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2题:可以怎样量?(1)用拃可以测量哪些事物的长度?先让学生独立选一选。
说说你选择的结果。
为什么测量教室的长不用拃呢?学生:教室的长比较长,用拃做单位太短,测量起来比较麻烦。
(2)用步可以测量哪些事物的长度?说说你选择什么,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小结:测量物体的长度要根据物体的长度选择适当的单位。
(3)学生用选择的单位测量教室的长、黑板的长和凳子的长。
3.第3题:怎样测量乒乓球台的长?(1)你打算有什么测量?学生1:用步测量。
学生2:用拃测量。
学生3:用尺子测量。
学生4:用铅笔测量。
……(2)教师:如果用步测量,说说你怎样测量。
学生谈自己的测量过程。
教师:用步、拃或铅笔等物体测量,必须首先知道一步、一拃、一枝铅笔的长度,再实际测一测,用了多少步或多少拃,或用铅笔量了多少次,最后根据每次的长度和次数算出总的长度。
引导学生说怎样测量一步的长度。
(3)学生实际量一量。
5.第5题。
(1)你想量什么?回家试一试。
(2)说一说,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是线段?生活中物体的边可以测量出长度,即长度都是有限的,因此只要边是直的,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练习设计:1.填一填。
1米=()厘米200厘米=()米20厘米+50厘米=()厘米1米—40厘米=()厘米30cm+50cm=()cm=()m5m+3m=()m32cm—20cm=()cm2.连一连。
旗杆的高度男孩的高度米老鼠的高度杯子的高度10厘米5米1米20厘米3.(1)量一把牙刷的长,用()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