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跃龙三农问题与农村政策解读
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成为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乡村振兴战略是指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村资源整合、培育乡村产业、构建农民增收机制等一系列综合措施,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复兴,带动乡村社会的全面进步,从而实现城乡共同发展的目标。
而“三农”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抓手,扮演着促进农村经济、理想乡村生活的重要角色。
一、基础设施建设是“三农”工作的基础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
农村公路、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对于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水平、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注重农村道路的畅通,特别是乡村公路的互通互联,破解农民“看病难、上学难、致富难”等难题,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加强乡村水利设施建设,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防止水患灾害,提高农田灌溉利用率,改善农村水利条件,为农田增产奠定基础。
加强农村电力和通讯设施建设,提高农村电力供应和通讯网络覆盖率,推动农村生产生活的现代化。
以上种种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都是“三农”工作实施的基础和保障。
二、农业现代化推动了农产品加工和高效农业生产农业现代化是推动“三农”工作的根本保障。
农业现代化既包括推进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也包括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
在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方面,要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引导农民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产品品质。
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民走产业化经营道路,加快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在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方面,要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营销体系,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现代农业的推广和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不仅能够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也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式。
三、资源整合是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资源整合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作者:来源:《老区建设》2022年第08期明年我国将进入“十四五”时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在这个重要历史交汇点,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时机重要,意义重大。
这次是我主动提出要来讲讲的,目的是向全党全社会发出明确信号:“三农”工作在新征程上仍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真抓实干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我常讲,领导干部要胸怀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在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的形势下,在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世界动荡变革的特殊时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
——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创造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农耕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纵览历朝历代,农业兴旺、农民安定,则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农业凋敝、农民不稳,则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到了近代,列强入侵,内忧外患,农村荒凉,民不聊生。
我们党成立以后,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致力于使农民从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下解放出来。
早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1936年,他在延安会见美国作家斯诺时说到,“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了中国,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带领农民打土豪、分田地,经过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实现了亿万农民翻身得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组织农民重整山河、发展生产,进行了艰辛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农民率先拉开改革大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实现了由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
农业农村发展政策解读
农业农村发展政策解读近年来,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农村发展政策,旨在促进农业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本文将对这些政策进行解读,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方向和动态。
一、农业现代化发展政策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举措。
首先,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政府鼓励农民利用科技手段提高生产效率,提供科技支持和优惠政策。
其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电力供应等基础设施,为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政府还鼓励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和流通。
通过政策扶持和对接市场需求,促进农产品加工向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二、农村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农村劳动力流失问题愈发严重。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农村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
首先,鼓励农民外出务工。
政府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到城市就业,提供相关培训和创业支持,促进农民就业问题得到缓解。
其次,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提高农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覆盖率,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此外,政府还鼓励农村创业,提供创业资金和政策扶持,引导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创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政策土地问题是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
为了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
首先,推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民土地经营权分置改革。
政府将土地所有权划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而将土地经营权划归农民个人,实现了土地的“双权分置”,为农民增加了土地经营权益。
其次,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体系。
政府鼓励农民依法自愿流转土地,积极引导土地规模经营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政府还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保护,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不受侵害。
2024年“三农”工作考点集锦
2024年“三农”工作考点集锦展望下一次省考国考的同学们,必须要关注一个重要内容——2024年“三农”工作的考点集锦。
关于“三农”的最新报道,出现在新华网的头条上,并且此次领导人广西考察又一次强调了要“共享农村改革和发展成果”,所以说这个话题一定是国考省考事业编等系列考试的高频考点。
下面结合官方媒体报道,来进行详细阐述和解析。
大家赶紧收藏加关注,来深入学习此类题型的思维逻辑。
备考的同学,想学习逐字稿的,可发消息来拿。
首先,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何为“三农”?“三农”问题是指的与农业、农村、农民有关的问题,而“三农工作”中指的三大任务,分别是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其中,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途径。
紧紧围绕“三农”中心工作,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来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下面我们分别来分析一下这三个方面:“农业”具体指的是粮食问题和农业的产业化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由此可见,粮食问题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农村”是指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其中包含人才的流动、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治安问题等。
“农民”是主要指的是农民的增收。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温饱已经解决了,可还要注重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整体提升等。
其次,我们就明年的“三农”工作分别解析考点: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做好明年的“三农”工作要把握那些方面?根据官方媒体报道——做好明年“三农”工作,要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发力点”、深挖农民增收的“增长点”、聚焦农村改革创新的“突破点”、找准乡村全面振兴的“切入点”、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点”上久久为功,以此来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进一步有力有效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接下来,就这几个点分别解析:1.抓好粮食生产的“发力点”粮食生产作为百姓“粮袋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三农”问题与农村政策解读讲稿及配套PPT
“三农”问题与农村政策解读讲稿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村政策的出台和落实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本文将就“三农”问题和农村政策进行解读,主要内容如下:•“三农”问题的含义和产生的原因;•我国农村政策的历史;•目前农村政策的总体思路和推行的措施;•农村政策未来的展望。
二、“三农”问题的含义和产生的原因“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简称,包括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收入低、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程度相对较低等一系列问题。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1.国家重心向城市发展: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城市现代化的进程较快,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进城工作和生活,导致农村劳动资源流失,影响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
2.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村经济的根基,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土地被征用和占用的情况较为严重,导致农民无地可种、无业可做。
3.技术问题: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化农业技术在农村发展中的应用逐步增多,但相应的技术培训和支持不足,农民普遍缺乏现代农业技术知识,限制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三、我国农村政策的历史为解决“三农”问题,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农村政策。
这些政策的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50年-1978年)建国初期,我国实行了土地改革政策和“合作化”政策,在此基础上开展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
这个阶段的重点是农民组织化和社会主义农业的建设。
第二阶段(1978年-1996年)改革开放以后,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了新的问题。
政府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土地流转等政策,试图改变农村劳动力流失和土地“三权分置”的问题。
第三阶段(1996年-现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扶持现代化农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旨在实现“三农”问题的全面解决和农村现代化的推进。
四、目前农村政策的总体思路和推行的措施当前,我国农村政策的总体思路是以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主线,为农村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和支持。
三农政策的宣讲内容
三农政策的宣讲内容
三农政策是指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政策。
以下是三农政策的宣讲内容:
一、农业政策
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加强农业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2. 保障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对农村公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水平。
3. 改革农业税费和农村土地制度。
减轻农民负担,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权益。
二、农村政策
1. 加强农村社会建设。
推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
2. 扶持农村经济发展。
加强农村企业扶持,发展农村电商和农村旅游等产业。
3. 加强农村环境治理。
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力度,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三、农民政策
1. 保障农民权益。
完善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农民权益保护。
2. 提高农民收入。
加大农民收入扶持力度,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3. 促进农民转型发展。
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和转移就业扶持,促进农民转型发展。
以上是三农政策的宣讲内容,内容涵盖了农业、农村和农民三个方面,旨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指引
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指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农村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指引,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等一系列重要举措,为推动农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读一下这份总指引。
一、坚定不移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是农村的命脉,也是国家的重要基础。
在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指引提出,要坚定不移推动农业现代化。
这意味着我们要把农业现代化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推动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向现代转变,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农业产业。
具体来说,我们要以推动“三去一降一补”为主线,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广绿色有机种植和畜牧业,并加强农产品加工和营销,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要推进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农业产业集群,推动农业主导产业持续增收。
还需要加强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保护好农田和水源地,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实现农业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二、全面建设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指引提出,要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和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等方面入手,全面建设美丽乡村。
具体来说,我们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还要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重点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
这就要求我们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农村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工作,构建适宜农民生活和旅游休闲的美丽乡村环境。
还要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激发农民的文化创造活力。
三农经济政策背景解读
三农经济政策背景解读在当今社会,三农经济政策备受关注,其涉及广泛的领域,对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三农经济政策的背景和意义,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解读。
首先,三农经济政策的制定是基于我国农村和农民的实际情况。
随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是政府重点关注的对象。
因此,制定有针对性的三农政策,是满足广大农民需求、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其次,三农经济政策的背景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
农业现代化成为提升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必经之路,而三农政策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接着,三农经济政策也是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重要举措。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和进口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因此,通过调整和改革三农政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是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重要手段。
另外,三农经济政策的背景还包括整体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村是国家的重要基础和支柱,农民是国家的中坚力量。
只有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才能保障国家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因此,政府必须在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大局下,全面推进三农工作。
此外,三农经济政策的制定也受到当下社会矛盾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转移就业等问题一直是困扰农村的难题。
因此,制定针对性的三农政策,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加速农村经济转型,是解决当前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
再者,三农经济政策的背景还包括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的社会保障不完善、医疗教育资源匮乏等问题,制约了农村居民的发展和幸福感。
因此,通过改革三农政策,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的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是政府的责任和使命。
此外,三农经济政策的制定也必须考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趋势。
三农政策解读与解读策略指南
三农政策解读与解读策略指南第1章三农政策概述 (4)1.1 农村经济发展政策 (4)1.2 农业现代化政策 (4)1.3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政策 (5)第2章农村土地政策 (5)2.1 土地承包与流转政策 (5)2.1.1 政策概述 (5)2.1.2 政策内容 (5)2.2 土地征收与补偿政策 (5)2.2.1 政策概述 (5)2.2.2 政策内容 (5)2.3 土地整治与保护政策 (6)2.3.1 政策概述 (6)2.3.2 政策内容 (6)第3章农业产业发展政策 (6)3.1 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 (6)3.1.1 价格支持政策的目标 (6)3.1.2 价格支持政策的手段 (6)3.1.3 价格支持政策的实施效果 (7)3.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 (7)3.2.1 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7)3.2.2 产业结构调整的手段 (7)3.2.3 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效果 (7)3.3 农业科技推广与培训政策 (7)3.3.1 科技推广与培训的目标 (7)3.3.2 科技推广与培训的手段 (8)3.3.3 科技推广与培训政策的实施效果 (8)第4章农村金融政策 (8)4.1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8)4.1.1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 (8)4.1.2 提升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8)4.1.3 加强农村金融政策宣传和普及 (8)4.2 农村金融产品创新 (8)4.2.1 推广农村信贷产品 (8)4.2.2 发展农村保险市场 (9)4.2.3 摸索多元化农村金融产品 (9)4.3 农村金融风险防范 (9)4.3.1 建立健全农村金融风险管理体系 (9)4.3.2 加强农村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 (9)4.3.3 提高农村金融风险应对能力 (9)第5章农村社会保障政策 (9)5.1.1 养老保险覆盖范围 (10)5.1.2 养老保险筹资方式 (10)5.1.3 养老保险待遇 (10)5.1.4 养老保险制度衔接 (10)5.2 农村医疗保险政策 (10)5.2.1 医疗保险覆盖范围 (10)5.2.2 医疗保险筹资方式 (10)5.2.3 医疗保险待遇 (10)5.2.4 医疗保险制度衔接 (10)5.3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 (10)5.3.1 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11)5.3.2 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11)5.3.3 最低生活保障待遇 (11)5.3.4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管理 (11)第6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 (11)6.1 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1)6.1.1 政策目标 (11)6.1.2 政策措施 (11)6.2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11)6.2.1 政策目标 (12)6.2.2 政策措施 (12)6.3 农村能源与环保设施建设 (12)6.3.1 政策目标 (12)6.3.2 政策措施 (12)第7章农村教育与人才培养政策 (12)7.1 农村基础教育政策 (12)7.1.1 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布局。
农民主体性“嵌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
143。 哦 :. …‘ 而世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平均水平为 15 9 . 倍。 在城市与乡村的搏奕中, 市民与农民形成强烈反差, 农民逐 渐沦为弱势群体, 农民对党和政府、 对政策、 对城市由亲密慢
收 稿 日期 ;0 60 — 20 — 3 8 0
作 者 简 介 : 传 明 (97 )男 , 西 武 宁人 , 昌大 学 法 学 院 教 授 ; 胡 15一 , 江 南
看, 还未能从根本上改变“ 农村真穷、 农民真苦、 农业真危险”
慢地变得疏远、 敬畏。农民“ 一朝被蛇咬, 十年怕井绳”即使 ,
“ 手中有粮”心里也慌得厉害, , 他们开始迷茫了, 他们对党和
政府、 对政策的反应变得非常矛盾: 一方面, 他们内心相信党 和政府 , 相信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 是竭诚为人民服务的, 是 为了解决问题。因而他们也有良好的愿景: 日子总会有 好 的。另一方面, 他们对新农村建设的目 、 标 路径心存疑虑: 会 不会又是一阵风呢?我们到底能受益多少呢?于是, 很多农 民呈观望态势, 有些人消极应付 , 还有些人悲观: 担心摊派又 多了, 负担又重了, 压力更大了。由此可见 , 在新农村建设的 “ 大合唱” 作为主角的农民还存在 b 中, 理弱势, 还在很被动 的应付着 , 没有自主地参与 , 发挥其积极性。 ( 受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制约, 二) 农民被定性为弱者, 处 处被动。这是农民无法主体性“ 嵌入” 新农村建设的体制因
维普资讯
农 民主体 性 “ 入 ” 嵌 : 建设 社 会 主义 新 农 村 的关 键
胡 传 明 , 跃 龙 周
( 昌大 学 法 学 院 , 西 南 昌 302 ) 南 江 30 9
摘
要 : 会 主 义 新 农 村 建 设 的 一 大 “ 颈 ” 农 民 无 法 主 体 性 “ 入 ” 农 村 建 设 。造 成 这 一 问 题 的 原 因有 : 社 瓶 是 嵌 新
老头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中央一号文件“三农”问题的指路方向标
中央一号文件“三农”问题的指路方向标【热点扫描】2月5日,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向社会发布。
今年一号文件突出亮点就是提出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
这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4次聚焦“三农”。
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全文约13 000字,共分6个部分33条,包括: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文件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文件强调,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面临许多重大考验。
必须直面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勇于承受改革阵痛,尽力降低改革成本,积极防范改革风险,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考点链接】一、《经济生活》角度1.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导向作用,为生产的发展创造新的劳动力。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4次聚焦“三农”。
有利于增强农村发展活力,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村消费市场,从而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2.既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让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都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农”政策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8 . 第 八 个 重 大 论 断 : 城
乡发展一体化
2018/11/28
40
城乡发展一体化:城乡发展
规划一体化、城乡产业布局 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 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 城乡劳动就业一体化、城乡 社会管理一体化,核心是破 除城乡二元结构。
2018/11/28 41
现代化与生产技术现代化并2018112839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就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劳动力优势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三农”政策
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2018/11/28
2018/11/28 29
实现管理民主的主要着力点: 依法搞好村民自治,搞好村委会直
接选举,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 自治机制;
搞好一事一议和村务、财务公开;
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提高农民遵法
守法意识,提高基层依法办事和依 法行政水平。
2018/11/28 3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
作重点是发展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2018/11/28
3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
作难点是发展农村社会事 业,特别是农村医疗卫生 和社会保障事业。
2018/11/28 3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
作亮点是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和人居环境改善。
2018/11/28
3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
键点是推进城乡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化。
2018/11/28
2018/11/28 58
9 、 农 村 基 础 设 施 建 设
“六小”工程: 乡村道路(公路村村通)、 人畜饮水、农村电网改造、 农村沼气、小水电、草场 围栏
三农问题解决指南
三农问题解决指南第一章:三农问题概述 (3)1.1 农业现代化与三农问题 (3)1.1.1 农业现代化对三农问题的积极影响 (3)1.1.2 三农问题对农业现代化的制约 (3)1.2 三农问题的历史演变与现状 (3)1.2.1 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年) (3)1.2.2 改革开放初期(19791991年) (4)1.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期(19922017年) (4)1.2.4 新时代我国三农问题的现状 (4)第二章: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4)2.1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 (4)2.2 创新农业经营模式 (4)2.3 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 (4)第三章: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5)3.1 农村土地确权与流转 (5)3.1.1 土地确权的重要性 (5)3.1.2 土地流转的政策与措施 (5)3.2 土地制度改革与农业规模经营 (5)3.2.1 土地制度改革对农业规模经营的影响 (5)3.2.2 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政策措施 (5)3.3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6)3.3.1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原则 (6)3.3.2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具体措施 (6)3.3.3 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监管与评估 (6)第四章:农民增收与减贫 (6)4.1 农民增收的途径与政策 (6)4.1.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6)4.1.2 推广农业科技 (6)4.1.3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6)4.1.4 加强职业农民培训 (6)4.2 农村扶贫与脱贫攻坚 (7)4.2.1 精准扶贫 (7)4.2.2 发展产业扶贫 (7)4.2.3 教育扶贫 (7)4.2.4 健康扶贫 (7)4.3 脱贫成果的巩固与拓展 (7)4.3.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7)4.3.2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7)4.3.3 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7)4.3.4 拓宽农民就业渠道 (7)第五章: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7)5.1 农业科技创新的意义与现状 (7)5.2 农业技术推广与普及 (8)5.3 农业信息化与智能化 (8)第六章: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 (8)6.1 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与问题 (8)6.2 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8)6.3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风险防范 (9)第七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公共服务 (9)7.1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9)7.1.1 农村交通设施建设 (9)7.1.2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9)7.1.3 农村能源设施建设 (10)7.1.4 农村信息基础设施 (10)7.2 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0)7.2.1 农村教育服务体系 (10)7.2.2 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0)7.2.3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10)7.2.4 农村文化体育服务体系 (10)7.3 农村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 (10)7.3.1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10)7.3.2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10)7.3.3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10)7.3.4 农村环境监管与执法 (11)第八章:农村基层治理与社区建设 (11)8.1 农村基层治理体系改革 (11)8.1.1 完善农村基层政权组织架构 (11)8.1.2 创新农村基层治理方式 (11)8.1.3 加强农村基层法治建设 (11)8.2 农村社区建设与和谐发展 (11)8.2.1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1)8.2.2 丰富农村社区文化生活 (11)8.2.3 促进农村社区和谐发展 (12)8.3 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 (12)8.3.1 保护和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 (12)8.3.2 创新农村文化发展模式 (12)8.3.3 促进农村文化交融与发展 (12)第九章:农业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 (12)9.1 农业对外开放的政策与现状 (12)9.1.1 政策层面 (12)9.1.2 现状分析 (13)9.2 农业国际合作与交流 (13)9.2.1 合作领域 (13)9.2.2 合作机制 (14)9.3 农产品国际贸易与竞争力提升 (14)9.3.1 国际贸易现状 (14)9.3.2 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14)第十章: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与乡村振兴 (15)10.1 农村改革的发展方向与政策举措 (15)10.2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路径 (15)10.3 三农问题的未来展望与持续发展 (16)第一章:三农问题概述1.1 农业现代化与三农问题农业现代化是指通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农业竞争力,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农政策的宣讲内容
三农政策的宣讲内容三农政策的宣讲内容尊敬的各位农民朋友们:大家好!我是XXX,今天我来给大家宣讲一下关于三农政策的内容。
三农政策,就是国家采取的为农民谋利益、增加农村人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以及农民发展个体经济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三农政策的出台是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表现,是为了解决农民的实际需求,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首先,我们将关注农民的利益。
农民是农业的主体,是国家的基础,解决农民问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三农政策的目标是要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幸福和美好的生活。
为此,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农民的利益,如实行农田土地承包制度,确保农民有稳定的土地承包权,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加大对农产品生产、流通、销售的支持力度,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让农民收入增长更快;加大对农民的金融支持,提供贷款、保险等金融服务,帮助农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
其次,我们将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
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的改善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至关重要。
国家将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重点发展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电力通信等领域的建设,改善农民的出行、用水、用电和通讯条件。
同时,国家也将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让农民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福利。
此外,国家还将继续加强农村环境治理,提高农村环境质量,为农民提供优美的生活环境。
最后,我们将推动农民发展个体经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国家将加大对农民就业培训和创业的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
同时,国家也将加大对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开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创业活动,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发展空间。
各位农民朋友们,三农政策的宣讲到这里就结束了。
相信通过宣讲,大家对于三农政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024年三农问题心得体会(2篇)
2024年三农问题心得体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三农问题作为一个长期存在的重要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2024年,相信三农问题也将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引发广泛讨论和重视。
在这一年的三农问题中,我深入了解并思考了各种因素对农村发展的影响和挑战。
在此,我将结合自身的参与实践和观察,提出一些心得体会,以期对解决三农问题有所借鉴和启示。
首先,我认为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乡村是我们国家的根基,没有农村的稳定和繁荣,就没有整个国家的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效益。
同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
只有保证农村的基础建设和发展,才能够真正解决三农问题。
其次,我认为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加强农民群体的组织和凝聚力。
农民是农村的主体,他们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性对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农民的组织和凝聚力,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民组织的支持和引导。
同时,要加强农民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参与农业生产的能力。
只有将农民群体凝聚在一起,形成农村的创业创新力量,才能够强化农村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第三,我认为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加强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
土地资源是农村的重要生产要素,也是农民的重要财产。
因此,要解决土地问题,必须加强土地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和确权机制。
政府应该加大土地流转的扶持力度,保护农民权益,同时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来扩大规模经营和提高产业链。
只有在土地制度改革的推动下,农村产业才能得到发展,农民才能从中受益。
第四,我认为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加大农产品的市场开拓力度。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规模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将不断增长。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产品的市场开拓力度,通过建立健全的营销渠道和品牌推广,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同时,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
驻村书记三农政策解读手册
驻村书记三农政策解读手册一、引言作为驻村书记,了解和宣传三农政策是我们履职的重要职责之一。
本手册旨在对国家三农政策进行解读,为我们履行驻村书记职责提供指导和依据。
二、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被提出后,成为中国农村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其核心理念是实现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富裕、乡村美丽。
为达成这一目标,发展乡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以及加强乡村治理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三、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
政府鼓励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参与市场化经营,推动土地产权确权登记工作,并加强土地使用权确权。
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
这一改革措施着力于提高农业投入品质量,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推动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的整体提升。
五、农村金融支持政策农村金融支持政策旨在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相关政策包括鼓励金融机构向农业、农村和农民倾斜,提供专门针对农村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及发展农村信用金融体系和农村金融市场等。
六、乡村治理体系建设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该体系建设注重培养乡村干部队伍,推动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农村社区治理体系,以及加强农村社会服务等。
七、农民工就业与社会保障政策农民工就业与社会保障政策旨在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和获得感。
政府鼓励农民工在本地就业削减流动性,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以提升就业机会,同时加强对农民工工资、社会保险、劳动合同等方面的监管,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
八、扶贫攻坚政策扶贫攻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通过制定扶贫政策、增加财政投入、发展产业扶贫等切实措施,努力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此外,政府还重视推动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教育、医疗和住房等扶贫保障。
九、农村生态建设与环保政策农村生态建设与环保政策旨在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2024年三农问题心得体会范本(三篇)
2024年三农问题心得体会范本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简称,它是中国国家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对于一个农业大国来说,三农问题的解决关乎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福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解决三农问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下面,我将结合个人经验和了解,谈谈我对三农问题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改革农村经济体制。
农村经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问题,比如土地制度不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弱化等。
这导致了农民的土地收益有限,农村产业发展缺乏动力。
对此,政府应当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保护,同时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扶持与引导,鼓励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创业创新。
其次,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支持。
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为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农业收益相对较低,资金流入农业的力度较小。
我认为,政府应该加大对农业的财政投入,提高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帮助农民增加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另外,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技能。
当前,农民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普遍较低,这限制了农民的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
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农村教育和培训的力度,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培训项目,帮助农民提高技术水平和就业能力。
同时,鼓励农民参与农民合作社和农业科技示范园等组织,通过实践和交流提升自己的能力。
此外,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限制了农民生活质量和乡村产业的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修建农村道路、供水系统、电力设施等,提高农村通达性和生活水平。
同时,还应该注重提升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如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让农民享受到城市居民同样的公共服务。
最后,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加强农村社会治理。
农村社会治理的不完善,导致了农村违法犯罪问题的不断出现,也制约了农民的生产和生活。
“三农”之重历史性延续与转移
1最近发布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3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进入21世纪后中央连续第18年以“三农”为主题出台一号文件。
文件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较高。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关系国计民生,影响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的根本性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
”中央一号文件为我们用大历史观看“三农”提供了一个重要视角。
回顾历年一号文件,从1982年肯定包产到户等生产责任制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性质,到1986年强调摆正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调整工农、城乡关系;从2004年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到2006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到2013年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直到2018年首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不同的年代背景下,每年一号文件虽然各有侧重,但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这条主线始终贯穿如一,彰显着历史责任的延续与坚守。
在当代中国语境里,“中央一号文件”已“三农”之重:历史性延续与转移车海刚成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专有名词。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交汇的历史关口。
值此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的非凡时刻,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按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发的“启动键”,无疑更具标志性意义。
今年一号文件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是“衔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如何解读三农工作方案
如何解读三农工作方案三农工作方案是指国家针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所制定的一揽子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它是国家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规划,是指导农村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三农工作方案的出台,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振兴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三农工作方案进行解读,以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重要政策。
首先,三农工作方案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和支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农民的生计来源。
因此,国家在三农工作方案中对农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
其次,三农工作方案关注了农村的发展和振兴。
农村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领域。
在三农工作方案中,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改善农村生活环境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激发农村经济活力,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再次,三农工作方案关注了农民的利益和增收问题。
农民是农业的主体,也是农村的基础。
在三农工作方案中,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包括加强农民职业培训、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等。
这些政策的出台,有助于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总之,三农工作方案是国家对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体现了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和支持,关注了农村的发展和振兴,关注了农民的利益和增收问题。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切实贯彻落实三农工作方案,加大政策的落实力度,确保政策效果的最大化。
同时,广大农民和农村干部也应当积极配合,主动融入到三农工作中,共同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目标,让农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吃透三农工作精神提升现代农业建设水平
吃透三农工作精神提升现代农业建设水平
要吃透三农工作精神,提升现代农业建设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了解三农工作精神:三农工作精神是指以农业农村为重点的一系列工作理念和方法。
要深入学习和了解三农工作的基本原则、目标和重点内容。
2. 深化农业技术创新:加强科技研发,推动农业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
率和产品质量。
可以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引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先进的种植、养
殖和农机装备等,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产品产量。
3. 加强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包括农田水利、农村电网、
道路交通、农村金融等方面。
通过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程度。
4. 健全农业保障制度:完善农业支持政策,加强农产品市场化流通体系建设,提高农
民的收入水平。
同时,加强农业保险制度建设,为农民提供风险保障,保障农业生产
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5. 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加强农民职业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专业技能,推动农业
从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化生产方式转型。
同时,加强农民组织和农民合作社建设,提
升农民的组织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逐步提升现代农业建设水平,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科技化和
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生产环节来看,目前农业生产在许多地方仍使用原始的耕 作方法和落后的农用工具,农民所从事的农业生产还是非社 会化大生产,生产环节严重滞后。 从流通环节来看,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小、市场化程度低、流 通阻碍大且农民缺乏经济组织依靠,始终处于价值链的最底 端不能驾驭市场,获取市场信息的成本高。 从宏观政策偏向来看,长期以来的农产品与工业产品价格 “剪刀差”现象并未得到完全根治,而且近十年来农产品生 产和流转的条件从总体上看并没取得实质而有效的改善。
视频:中国小岗村
南街村
肇庆德庆:破解新农村建设十大难题
以利益为纽带联系千家万户,破解农民增收难题; 以品牌作带动建网络闯市场,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 以技术作指引培育新型农民,破解农科入户难题; 以公司为载体进行直接配送,破解农资监管难题; 以信誉作担保实行贴息扶持,破解农民贷款难题; 以“五改”作动力广筹建设资金,破解环境整治难题; 以网络作平台实行信息公开,破解村财监管难题; 以民生为重点加大政府投入,破解农村事业建设难题; 以维稳为目标建立联动机制,破解矛盾调处难题; 以 帮 扶作 基 点转 变 干部 作 风 , 破 解干 群 融洽 难 题 。
四、”三农”问题对策
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安全。 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 依法开展土地流转。 推动农业科技服务。 关注留守儿童、关怀老弱病残。 加强农村社会保障 。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 努力把农民转为市民。 狠抓技能培训。 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
二、“三农”现状:成绩与问题
(一)“三农”成绩 (二)“三农”问题
(一)“三农”成绩
农业现代化程度提高,粮食增产增收,农村面貌焕 然一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其中有两件标志性大 事:一是过去连续八年粮食产量丰收,从2003年的 8614亿斤增加到去年的11424亿斤,年均增长350 亿斤,这在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二是过去八年间 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相对较快,从2003年农民人均纯 收入2622元增加到去年的6977元,平均每年增加 544元,这也是过去所没有的。
多地农民抛荒农田
农业产业化问题
农业购销体制不畅,农产品分 散经营,小而不全,农产品产 供销一体化存在问题。龙头企 业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 现代农业后劲不足,生态农业、 无公害农业、有机农业标准化 建设存在问题。土地流转 Nhomakorabea题
产权关系不明确,组织管理缺 乏规范,市场发展跟不上,社 会保障滞后。土地流转的程序 不规范、手续不完善。相关的 法律体系不健全,缺乏具体实 施细则。
2004年-2011年,我国粮食连续8年增产
2003-2011年,农民收入年均增长544年
2011年底,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 冰箱61.5台,增长3.1倍;空调机22.6台,增 长8.9倍;拥有移动电话179.7部,增长12.1 倍。
华西村:天下第一村
视频:华西村宣传片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
农业基础设施问题
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 灾害的能力不强。工程标准低、 配套差、老化失修严重。农田 水利投入不足,水利管护机制 不健全。
粮食问题
种粮比较效益仍然偏低。面积减少、甚有抛荒,粗 放经营。成本投入增大。用工价格提高,农资价格 上涨,种粮生产成本上升,影响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粮价不稳定、粮棉比价不合理,农民收益不确定。 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村水资源缺乏,电力紧张, 影响粮食生产。 像2011年这样的农业丰收好年景,我国农产品还是 供不应求,粮棉油糖肉都要从国际市场进口,去年 进口粮食包括大豆在内5800多万吨,即1160多亿斤, 去年国内总产粮食11424亿斤,进口粮食超过国内 产粮的十分之一,今年还会略有增加。
“三农”作为一个概念则由经济学家温铁军博士于1996年正 式提出,自此渐渐被媒体和官方广泛引用; 2000年3月,时任湖北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的李昌平在给 上总理书中列举了农村中触目惊心的危机:盲流如“洪水”、 负担如“泰山”、债台如“珠峰”、干部如“蝗虫”、责任 制如“枷锁”、政策如“谎言”、假话如“真理”。 提出 “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之后,他出版了 《我向总理说实话》。李昌平的上书通过媒体震动了全国, “三农问题”的危机暴露在公众面前。“三农”问题在社会 上引起了广泛反响; 2001年三农问题的提法写入文件,正式成为大陆理论界和官 方决策层引用的术语; 中共中央于 2003年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 。 2003年初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胡锦涛首次提出把解决好 “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 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 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来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
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主要是监护不力,九年义 务教育难以保证,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疏于照顾,人身安全 不容忽视。 老弱病残的特困户生活,医疗保障机制要着力解决。
农村社会保障问题
农村社会保障问题。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 险、社会福利、优扶安置等方面。
农村文化建设问题
2004年,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非常鲜明地提出,我国 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这一判断对更加自觉地 调整国民收入,更加有力地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 意义。 到了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指出这 不仅是长远目标,也是当前工作。同时提出农村必须推进的五项工作: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伴随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这个判断 非常符合实际。 在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央明确提出,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 等化,不均等化的最大差距就是城乡差别,要缩小基本公共服务的城乡 差距,这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 到了2007年党的十七大,有一个大的迈进,会上提出两句话:第一句是 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第二句是逐步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 化的新格局。可见,党对三农问题的认识明显深化。
把农民转为市民问题
农民进城问题,农民就业问题,农民生计问 题,失地农民保障问题。
农民增收问题
进一步落实惠农政策。 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技能是解决 农民就业,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关健问题。
提高农民文明素质问题
农村生活中的陈规陋习仍然比较顽固突出表现在: 安于现状、守摊吃饭、小富即满、小成即安,缺乏 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的卫生习惯,封建迷信、 聚众赌博的现象屡禁不止,并有蔓延之势,特别是 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使许多农民不堪重负,已经成为 农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热点问题。邪教、非法宗 教活动猖獗,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在个别地方屡 禁不止。
3.农村社会现代文明发展滞后,累积的社会问 题、社会矛盾突出
农村问题不同于农业、农民问题,是农村社会众多问题的综 合体。长期以来,农村中剩余、闲置和隐性闲置的劳动力很 多,大量剩余劳动力仍处于“盲流”或“闲置”状态。 农村行政区域和基层地方政府机构设置不合理。 从总体上看农村问题最突出表现为旧的农村体制已适应不了 建设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农村的需要。在目前市场经济、 经济全球化、城市工业高度发达的大背景下“三农”问题只 会越来越尖锐,农村发展的体制制约因素只会增多、外部环 境只会持续恶化。以上的分析决定了新型农民组织不应该只 是一个引领农民发展经济的“经济组织形式”,而更多的是 一个以农民组织为平台形成的一种社会发展模式。
2.农民收入总体低、增长缓慢,农民生存压力大且自 我发展的能力和条件不足
在中国,农民尽管人口占大多数,却是市场经济的边缘化人群,已成为 社会最大的弱势群体。多年来城乡收入差距和农村内部贫富悬殊呈持续 扩大化趋势,据报道,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约为4:1。按 照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报告,目前农民的消费水平落后城市达十年,且这 种差距仍在扩大。 另外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不足,农村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文 盲、半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的农民占农村就业人员的56.26%,村一级最 缺人才,中高等人才几乎空白,文化层次稍高一点的都尽量远离农村, 从事非农业甚至非农村的营生。同时,农村缺乏人才的再生再造机制, 虽然,通过义务教育或区县级的职业学校能选拔或培养一些人才,但在 目前这种体制下造就出来的人才并不真正属于农村,也很少有“人才” 能直接从事农业生产。
五、农村政策解读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深化对”三农” 问题的认识,提升党解决”三农”问题的理 论,提升党在新世纪新的方针政策体系。 十项可圈可点的”三农”政策。
2003年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因此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 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几句话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因为这样对三农问题的 表述在党的历史上从来没有过,中央已经敏锐地感觉到经过多年的改革开 放和经济快速增长之后,对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要有一种新的视野和新的 思维,也要有一种新的战略。 到2003年10月,中央召开十六届三中全会,会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会议还明确 提出了五个统筹发展,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 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其中,把 城乡统筹放在第一位,并提出要逐步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 2004年,中央召开十六届四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两个趋向”的 重要论断,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 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 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为我国在新形势下形成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 持农村的机制定下了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