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2高考化学冲刺押题(高考解题方法荟萃)系列 专题16 物质性质的探究实验

合集下载

山东省2012届高三5月高考冲刺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2012届高三5月高考冲刺模拟化学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2012届高三5月高考冲刺题理科化学综合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2页,满分24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必做,共88分)注意事项:第I卷共22小题,全部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88分。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Na-23;Mg-24;Al-27;S-32;Cl-35.5;Ca-40;Fe-56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二、选择题(本题为7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题6分,共42分)7.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8B.标准状况下, 1.0 N A(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C.Cl-D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改变反应限度B.第二周期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序是:HF>H2O>NH3,则第三周期元素氢化物的稳定性顺序也是:HCl>H2S>PH3C.生成物的能量与反应物的能量一定不相等D.纳米级粒子与胶体粒子的直径大致相当9.下列有关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酸性:HCl>H2CO3,所以,非金属性:Cl>C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越多,越容易得电子C.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简单离子电子层结构相同D.同周期第ⅡA族与第IIIA族的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不一定为1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可以转化成乙酸,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取代反应B.所有烷烃和蛋白质分子中都存在碳碳单键C.人们通常用聚乙烯、聚氯乙烯塑料来制食品包装袋,它们都是高分子化合物D.苯和乙烯都能使溴水退色,其褪色原理是相同的11.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将甲和乙两种混合气体同时通入过量的丙溶液中,一定能产生沉淀的组合是D.①②③④12.下列除杂的操作方法错误的是()A.检验HCl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用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B.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能证明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C.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并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能证明该溶液中含有Fe2+D.NH3可以用NH4Cl固体和氢氧化钙混合加热制取,用碱石灰干燥13.硫化汞(HgS)难溶于水,在自然界中呈红褐色,常用于油画颜料、印泥及朱红雕刻漆器等。

备战2012高考化学冲刺押题(高考热点)系列 专题05 无机推断解题策略.pdf

备战2012高考化学冲刺押题(高考热点)系列 专题05 无机推断解题策略.pdf

备战2012高考化学冲刺押题(高考热点)系列 专题05 无机推断解题策略 无机框图推断题是以元素化合物知识为主,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一体的综合性题目。

具有考查知识面广、题型多变、思考容量大等特点。

下面就谈一谈无机框图推断题的解题策略: 一、求解步骤 框图题由于题目字数少,题意及所供信息新且简洁,因 (1)读审仔细读题,审清题意。

读题包括阅读求解要读 (2)找析找准“题眼”,即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然后联系 (3)解答 二、解题要领 (1)思维的整体性。

这一类命题,环节较多,环节(框图) (2)假设推理的合理性。

由于命题环节多,且命题时有 三、寻找“题眼” 1、从物质的组成、结构方面寻找 例如,具有正四面体结构的物质可能为甲烷或白磷或NH;不含金属元素的离子化合物为铵盐;组成为AB2型Na202、H202、C2H2等。

2、从实验现象寻找 例如,气体燃烧呈苍白色火焰的必为HCl2中燃烧;在空气CO、H、CH、HS等。

3、从反应类型寻找 例如,S或N;两种溶液混合生Ba(OH)2与(NH4)2S04,或可(如NaS、NaS)、可溶性碳酸盐Na2CO3、Na 或可可溶性碳酸盐Na2CO3、Na之间的双水解反应;Al2S3、 Al(CH3)3或Mg3N 4、从典型性质寻找 如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必为HS;与HS反应有淡02、C12或2;使湿润红色石蕊试NH3;密度最小的气体为H;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为Al;溶解SiO2的酸为HF;遇苯酚生成紫色溶液的离子为Fe3+等。

5、从反应条件寻找 如必须控制170℃的反应,必是制取乙烯的反应;稀溶 6、从数据去寻找 根据计算或题给信息,可获取某些数据,这些数据也可 7、从转化关系寻找 如盐A有如下转化:AB → C → D → E,D比C式量大16,E为酸。

则可推知:X为碱,A中含NHX为A中含S(或HS)。

例1、A、B、C、D、E均为可溶于水的固体,组成它们的离子有 阳离子Na+ Mg2+ Al3+ Ba2+阴离子OH- Cl- CO SO HSO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②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③A溶液与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盐酸; ④B溶液与适量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D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

2012高考预测化学

2012高考预测化学

(1)若 E 是有色 气 体,F 是 一 元 强 酸,反 应 栙
(2)F 的水溶 液 呈 碱 性 的 原 因 暋 暋 暋 暋 暋 暋
是工业制备 F的第一步反应。
栙写出 A 与 X 反 应 的 化 学 方 程 式:暋 暋
德 暋暋暋暋暋暋暋(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写出I与J反 应 的 化 学 反 应 方 程 式 暋 暋 暋暋暋暋暋暋暋暋暋暋暋暋。 (3)实验室制备 C 的离子 反 应 方 程 式 为 暋 暋 暋暋暋暋暋暋暋暋暋暋暋暋暋暋暋。 (4)D 在 C 中燃烧观 察 到 的 现 象 是 暋 暋 暋 暋
0.1(b-a)
C.c(Na+ )>c(CH3 COO- )>c(OH- )>
c(H+ ),则a曑b
D.1 mol甲 烷 燃 烧 生 成 气 态 水 和 二 氧 化 碳 所
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燃烧热
11.NA代表 阿 伏 加 德 罗 常 数,下 列 说 法 正 确 的

(C)
A.0.1 mol/L Na2S 溶 液 中 ,S2- 的 数 目 一 定
Na+ 、HCO3- 、
滴加氨水立即
增加
德 D Ca2+ 、NO3-
有沉淀产生
15.下 列 各 组 离 子 能 大 量 共 存 的 是
(D)
栙“84暠消 毒 液 的 水 溶 液 中 :Fe2+ 、Cl- 、Ca2+ 、
Na+ 暋 栚 加 入 KSCN 显 红 色 的 溶 液 :K+ 、
NH4+ 、Cl- 、S2- 暋 栛 能 够 与 金 属 Cu 常 温 下
文 数依次递增,X 原子的电子层数与它 的 核 外

备战2012高考化学冲刺押题(高考热点)系列 专题12 图表、图像题.pdf

备战2012高考化学冲刺押题(高考热点)系列 专题12 图表、图像题.pdf

专题12 图表、图像题 图示题是指以图像、图形和表格为试题的信息来源,以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实验等知识为载体,精心设计问题的一种信息处理和分析题。

主要考查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数据读取、分析与处理能力,图像的识别与分析能力,运用数学工具能力,以及灵活运用一些重要化学概念、规律与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图示形式主要有坐标图、表格图、流程图、模型图等。

下面就常见图示题的特点及解题策略谈几点看法。

坐标图的特点及解题策略 坐标图是用来显示某一变量(应变量)是如何随着另一变量(自变量)而变化的。

其优点是不但显示了所测量的点,还可以用来预测一些实验中没有测量的数值。

解答时要求学生首先弄清楚自变量和因变量各代表什么样的化学量,然后根据化学知识分析概念———图象———数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具体步骤可以概括为“一明标”,“二析点”,“三识线”。

表格题的特点及解题策略 表格题是把经过整理的概念,物质的性质与用途、规律的形成过程和运用过程,以及伴随这些过程的科学探究方法有条理、有系统地编排在一定的表格里,以便确切而清晰地揭示和反映客观事物或过程的某种内在规律性或关联性。

表格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记录表的形式,命题的内容主要是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渗透。

特点为:围绕所探究的主题,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分析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实验现象;或是对研究性课题的实验目的,仪器,现象、假设、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填写实验报告;或对实验记录的数据进行定量计算等。

另一种是比较或归纳概括表,它是提供一个有序的框架,根据你所需要了解的特性对事物进行比较,或对同一问题进行归纳小结。

特点是在表格中设置横标目和纵标目。

横标目的内容是要比较的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几个化学量,纵标目的内容是作比较所依据的特性。

相应的格子里则填每一件事物关于各个特性的信息。

表格题解答的关键在于分析表格中已存在的文字信息点,了解图表的内容及答题方式,然后根据所示信息点,利用问句中的关键词语,在头脑中搜索相应的信息,提取问题的答案。

2012年高考预测化学试题.pdf

2012年高考预测化学试题.pdf

2012届 1.分子式为C4H8Cl2,含二个甲基的不同结构的种数(不考虑立体异构)( ) A.2种B.3种C.4种D.5种 【答案】B【解析】根据题目要求,C4H8Cl2实际为丁烷的二氯代物,因此可以以丁烷为思维模型,丁烷的结构有CH3CH2CH2CH3和(CH3)3CH;然后在此基础上考虑其中的两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但必须保证每个结构中含有两个甲基,这样由正丁烷和异丁烷各得两种满足题目条件的结构。

2.向一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0.6mol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Ⅰ)所示。

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压强分别为P1和P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A(g)+B(g)2C(g) BP1>P2 C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1.0mol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A的转化率也增大图Ⅱ)是压强分别为P1和P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说明不同压强时,平衡不移动,所以推断该反应为等体积变化的反应,再结合图Ⅰ)可知,A的变化为0.2mol/L,C的变化量为0.3mol/L,由规律知,化学反应的速率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前的计量系数比,可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A(g)+B(g)3C(g),故A项错误;根据先拐先平,可判断P2>P1,B项错误;B的平衡浓度是0.4mol/L,则起始时应为0.5mol/L,起始2molA所对应的浓度为1mol/L,则体积应是2L。

所以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5mol/L×2L=1mol,C项正确;D项因为不能确定正反应的热效应,A的转化率无法确定,错误。

下图是以石油为原料的部分转化流程: 下列说法四个反应的反应类型正确的是 A.反应①与反应③反应类型相同 B.反应①与反应④反应类型相同 C.反应③与反应④反应类型相同 D.反应②与反应反应类型相同CH2=CH2与H2SO4(H—O—SO3H)反应生成C2H5—O—SO3H,反应①是加成反应,C2H5—O—SO3H与H2O(H—OH)反应生成H2SO4与C2H5OH,反应②是取代反应;丙烯(C3H6)经反应③、④生成C3H5Br2Cl,增加了一个氯原子,两个溴原子,可推出反应③是取代反应,反应④是加成反应。

备战2012高考化学冲刺押题(高考化学知识必备)系列 专题04 有机化学.pdf

备战2012高考化学冲刺押题(高考化学知识必备)系列 专题04 有机化学.pdf

专题04 有机化学 结构网络图解 图2有机物代表物的衍变关系 反应类型涉及的主要有机物类别取代反应饱和烃、苯和苯的同系物、醇、苯酚、卤代烃加成反应不饱和烃、苯和苯的同系物、醛、葡萄糖消去反应醇、卤代烃酯化反应醇、羧酸、糖类(葡萄糖、淀粉、纤维素)水解反应卤代烃、羧酸酯、二糖、多糖、蛋白质氧化反应不饱和烃、烃基苯、醇、醛、甲酸酯、葡萄糖还原反应醛、葡萄糖加聚反应烯烃、二烯烃缩聚反应苯酚和甲醛、羟基酸、氨基酸、二元酸和二元醇、二元醇表1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和涉及的主要有机物类别 高考有机化学板题型稳、新、活,给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跳出题海,以结构为主线,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一般是无机实验题 四、归纳零星知识,将分散的知识条理化 一些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归纳 (1)常温下是气体的物质:分子中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烃(不排除新戊烷)、一氯甲烷、甲醛。

(2)密度比水小的油状液体:液态烃(己烷、己烯、苯及同系物等)、酯、油酸等。

(3)密度比水大的油状液体:溴苯、硝基苯、溴乙烷、四氯化碳等。

(4)可溶于水的:分子中碳原子数小于、等于4的低级的醇、醛、酮、羧酸等。

(5)不溶于水的:烃类、卤代烃、酯、硝基化合物等。

一些有机实验基本知识归纳 (1)制取有机物实验:①CH2=CH2 ②CH≡CH ③C2H5-Br ④CH3COOC2H5 (2)“规定实验”操作: 水浴加热:①银镜反应 ②制硝基苯 ③制酚醛树脂 ④乙酸乙酯水解 ⑤糖水解 温度计水银球位置:①制乙烯 ②制硝基苯 ③石油蒸馏 导管冷凝回流:①制溴苯 ②制硝基苯 ③制酚醛树脂 冷凝不回流:①制乙酸乙酯 ②石油蒸馏(冷凝管) 防倒吸:①制溴苯 ②制乙酸乙酯 (3)有机物分离提纯方法:①萃取分液法 ②蒸馏分馏法 ③洗气法(还有渗析、盐析、沉淀法等)。

(有机物分离提纯尽量避免使用过滤和结晶法) 3.掌握以下典型的有机反应规律 (1)性质与结构的关系: ①能跟溴水(或溴的CCl4溶液)反应而褪色的: 不饱和链烃、含“-CHO”或酚类物质(产生白色沉淀)。

备战2012高考化学冲刺押题(高考热点)系列 专题06 氧化还原反应解题策略

备战2012高考化学冲刺押题(高考热点)系列 专题06 氧化还原反应解题策略

备战2012高考化学冲刺押题(高考热点)系列专题06 氧化还原反应解题策略氧化还原反应是历年高考热点之一,再现率达100%。

分析2011年高考试题不难发现,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除了常见题型外,还与离子共存、电化学、热化学、化学实验、STS等试题紧密结合,加大了考查力度,全方位综合体现学科内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

一、基本概念的直接考查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概念,关键是理清理顺氧化还原反应概念间的关系。

即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对应氧化产物;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对应还原产物。

主要包括:判断或选择氧化还原反应,标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总数,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指出被氧化的元素或被还原的产物,指出或选择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或离子,比较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要抓着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得失,而表观特征是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以此可判断是否为失去。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及相应规律,可判断氧化性、还原性;氧化剂、还原剂。

二、化学计算的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通常会涉及到三大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特别是电子守恒(氧化剂得到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失去电子总数),它是列式求解的关键依据,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快捷准确的效果。

尤其涉及连续、复杂的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时,不要按所有情况讨论,也不能按反应一步步进行计算,而是抓住反应的始态和终态各元素中原子的变化情况,利用上面的守恒来计算,使题目变得简单明了。

三、离子共存中氧化还原反应的考查涉及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许多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水溶液中进行的绝大多数反应是离子反应,它们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重要的反应类型,两者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体现了综合应用能力。

四、以电化学知识为载体的综合考查原电池原理与电解原理实质都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相关原理、计算及应用仍符合氧化还原反应规律。

2012届高考预测试题(2)化学 选择题.pdf

2012届高考预测试题(2)化学 选择题.pdf

2012年高考预测系列试题 适用:新课标—全国卷 一、《考试大纲》解读 2012届新课标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化学科《考试大纲》和2011届对比,在考试范围和内容(含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能力要求等方面都没有变化。

二、《考试说明》解读 2012届新课标高考全国卷理科综合化学科《考试说明》和2011届对比,在考试范围和内容(含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能力要求、题型示例、考试时间、分值(含必考试题和选考试题分值)、题型题量等方面都没有变化。

三、2011年化学学科考查知识与能力双向细目表(满分100分) 考纲要求201年考查知识及赋分内容要求层次题号赋分必修1化学实验基本方法C3+3+3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C物质的分类B离子反应C氧化还原反应B4金属及其化合物C8 4+2非金属及其化合物C2必修2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C化学键A化学反应与能量B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C 甲烷、乙烯、苯C乙醇、乙酸C 基本营养物质C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A 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A 选修4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A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B电离及溶液的酸碱性C盐类的水解C 溶解平衡A原电池C电解池C金属的电化腐蚀与防护B选修5有机物的结构和命名C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A烃和卤代烃C烃的含氧衍生物C6+1+6糖类、油脂、蛋白质和核酸A合成有机高分子C的计算、平衡常数、溶度积等。

(2)理解原理,举一反三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成分明显高于记忆,死记硬背、一知半解肯定学不好。

复习做题时绝对不能满足于答案是什么;而应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分析,做到举一反三。

如每年高考中都涉及强弱电解质比较的问题,可用“设计方案验证醋酸( CH3COOH)是弱酸”为例来设置小专题进行突破, (3)研究真题,事半功倍 应对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第27题,复习过程中能,从哪些方面“先知”呢? 本题考查了甲醇燃料电池电极反应式的书写2008年宁夏卷第10题考查甲醇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惊人的相似! 本题考查了“三段法”计算化学平前后气体压强之比,在2009年辽宁、宁夏卷第13题已有考查,2007年宁夏卷第13题亦可用此法解答。

辽宁2012高考压轴卷理综化学.

辽宁2012高考压轴卷理综化学.

绝密★启用前辽宁2012高考压轴卷理综化学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12页。

全卷满分300分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第Ⅱ卷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将试题卷和答题一并收回。

第Ⅰ卷本试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H—1 C—12 O--16 Na--23 Pd--106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油脂、淀粉、蛋白质均为可水解的高分子化合物.B.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时释放的两种放射性核素I13153与Cs13755的中子数相等.C.生理盐水、葡萄糖注射液属于胶体.D.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8.M是一种冶疗艾滋病的新药(结构简式见右图),已知M分子中-NH-COO-基团(除H 外)与苯环在同一平面内,关于M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易溶于水B.M能发生加聚反应C.M的分子式为C13H12O2NF4D.M分子内至少有13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内9.下列图示实验合理的是① ③④ ②A .图1为证明非金属性强弱:S C Si >>B .图2为制备少量氧气C .图3为配制一定浓度硫酸溶液D .图4为制备并收集少量NO 2气体10. 能说明元素X 的原子得电子能力强于元素Y 的原子的事实是A.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X 位于元素Y 的上一个周期B. 元素X 的含氧酸的酸性强于元素Y 的含氧酸C. 分别加热H 2X 、HY 至500℃,只有HY 发生分解D. 元素X 与Y 同主族,相同温度时其单质与铜反应分别生成Cu 2X 和CuY11.下列各图与表述一致的是A .图①可以表示对某化学平衡体系改变温度后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B. 图②b 曲线表示反应CH 2=CH 2(g )+H 2(g )→CH 3-CH 3(g ) △H<0,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C .曲线图③可以表示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浓度氯化铝溶液时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变化D .图④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装置中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 ++ 2e - = H 2↑12. 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饱和氯水中:Cl -、NO 3-、Na +、SO 32-B. )(+H c K W=10-13 mol ·L -1 溶液中:NH 4+、Mg 2+、NO 3-、SO 42-C. 通入大量CO 2的溶液中:Na +、ClO -、CH 3COO -、HCO 3-D. Na 2S 溶液中:SO 42-、K +、Cl -、Cu 2+13. 2a L Fe 2(SO 4)3和(NH 4)2SO 4的混合溶液分成两等份,向其中一份加入b mol 的BaCl 2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SO 42-完全沉淀;向另外一等份加入足量NaOH 固体并加热可得到c molNH 3,则原溶液中Fe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 ·L -1A .2b -c 2aB .2b -c aC . 2b -c 3aD .2b -c 6a第Ⅱ卷注意事项:第II 卷11页,须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备战2012高考化学冲刺押题(高考解题方法荟萃)专题16 物质性质的探究实验

备战2012高考化学冲刺押题(高考解题方法荟萃)专题16 物质性质的探究实验

物质性质的探16 高考化学冲刺押题(高考解题方法荟萃)专题2012备战究实验物质性质探究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

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观察外观性质→预测物质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及结论。

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结合对物质性质进行探究,通过观察 3.法初步了解外观性质,再运用分类法,根据物质所属类别等预测物质的相关性质,利用实验法进行性质验证,根据实验现象运用比较法,进一步归纳物质的性质。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二铝的化学性质 1.铝是活泼性较强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非金属单质、酸、碱。

某些可溶性的盐反应。

铝在空气中或在冷的浓硝酸中都能生成一层结构致密的氧化膜薄膜,对金属起到保护作用。

但当有氯离子存在时,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坏,因此铝制容器不能用来腌制咸菜。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2.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都是两性化合物,能与强酸溶液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

--+3+ 2Al(OH)+2OHOO+AlO 3H3H+2Al6H+0Al======3243222--+3+ 2Al(OH)OH+O Al(OH)3H+Al3H+Al(OH)======3432 可溶性铝盐的性质3.3+ 水解产生胶体具有吸附性,常用于作净水剂等。

Al可溶性铝盐电离出-3-等。

配合物是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阴离子或分子)AlF、Al(OH)铝能形成多种配合物,如64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3-3-+3 Al(OH)4OH+ AlAlF6F+ Al======46 .乙醇和苯酚的性质比较三苯酚乙醇 OH 羟基—OH 羟基—官能团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可电离结构特点羟基与链烃基相连,不电离反应;Na、NaOH能与①弱酸性,①与钠反应放出氢气;②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发生取代反应;HX②与主要化白色沉淀;③消去反应;学性质发生显色反应FeCl3③遇④分子间脱水反应;⑤燃烧和催化氧化;⑥酯化反应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红热的铜丝插入醇中,有刺激性气特征反应遇氯化铁显紫色味的乙醛生成【要点探究】铝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探究:1.验实结论与化学方程式实验现象操作内容一段绕紧一将铝条绕成螺旋状,与铝烧燃条铝点燃根火柴,实验时点燃火柴,待火柴快 O2Al3O+4Al322并发出火光氧气反应要烧完时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备战2012高考化学冲刺押题(高考考纲解读)系列 专题07 有机化学基础.pdf

备战2012高考化学冲刺押题(高考考纲解读)系列 专题07 有机化学基础.pdf

专题07 有机化学基础 考试内容: 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元素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

2.了解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了解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正确地表示它们的结构。

3.了解确定有机化合物结构的化学方法和某些物理方法。

4.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不包括手性异构体)。

5.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6.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

高频考点1 同分异构体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3种 B.4种 C.5种 D. 6种 选B。

三个碳原子只有一个碳架结构,氯原子的存在形式包括在不同碳原子上和相同碳原子上两类,有 4种。

纵观近几年的理科综合试题,对于有机化学的考查任然是理科综合考试中化学考试内容的热点,其中对于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考查任然是重点,只是考查的形式和对象不同而已。

在《大纲》中明确指出要“了解有机化合物存在异构现象,能判断并正确书写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对这一部分知识的考查主要有两种呈现方式:(1)选择题中简单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确定;(2)在有机推断和合成题中相对较复杂的有机物限定条件要求判断个数或补充部分同分异构体。

有机物的命名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 A.三甲苯 B. 2-甲基-2-氯丙烷 C. 2-甲基-1-丙醇 D.—甲基—2—丙醇选B。

有机物命名时,应遵循取代基序数值和最小的原则,A项有机物名称应为1,2,4-三甲苯,C项有机物名称应为2-丁醇,D项有机物名称应为2甲基2-丙醇是有机化学的基础从近几年新课标高考试卷中可以看出,这部分内容是高考必考知识点。

主要以基础题为主题型主要为选择题11月19日,亚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亚运男子柔道81公斤级银牌得主、乌兹别克斯坦选手穆米诺夫(Shokir Muminov)服用兴奋剂事件。

2012年高考化学押题精粹试题 新课标

2012年高考化学押题精粹试题 新课标

泄露天机-2012年高考押题精粹(化学课标版)(30道选择题+20道非选择题)一、选择题部分(30道)1.环境问题的最终解决要依靠科技进步。

下列关于保护生存环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通常利用沉淀反应除去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B.垃圾焚烧不仅可以用于发电,还不会带来任何新的污染C.减少使用、加强回收和再利用是治理“白色污染”的主要途径D.可通过改进燃烧装置和燃烧技术,减少煤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污染2.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A.葡萄糖的最简式(实验式):CH2O B.CH4 分子的球棍模型:C.醛基的电子式: D.对—硝基甲苯的结构简式:3. 下列关于常见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烯和聚乙烯都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B.甲烷和苯都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C.乙醇和乙酸分子中都含羟基,都能与NaOH发生反应D.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它们的组成元素相同4. 分子式为C6H13Cl的有机物分子中,所含的甲基数不可能为( )A. 2B. 3C. 4D. 55. 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 )A.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是因为氯气具有漂白性B.SO2溶于水,其水溶液能导电,说明SO2是电解质C.用饱和Na2CO3溶液可将BaSO4转化为BaCO3,说明K sp(BaSO4)>K sp(BaCO3)D.某溶液用盐酸酸化无明显现象,再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有SO42-6.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Li、Mg、Al、Sn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故失去电子的能力越来越强B.钚(Pu)属于过渡元素,能跟氟形成PuF6,据此可推测Pu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C.HF、HCl、HBr、Hl的还原性依次增强,热稳定性依次减弱D.14C与14N质量数相同,可以互称为同位素7.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L0.1 mol/L Na2CO3溶浓中CO2-3和HCO—3总数为0.1 N AB.22.4L氢气和4g氦气均含有N A个分子C.含2N A共价键的C n H2n+2分子的物质的量为2/(3n+l) molD.标准状况下,2.24LCl2与稀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 A8.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漂白粉露置在空气中失效:ClO-+CO2+H2O=HClO+HCO3-B.向滴有酚酞的硅酸钠溶液中边加边振荡地滴加盐酸至红色变浅并接近消失:2H++SiO32-=H2SiO3(胶体)C.向Na2S2O3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S2O32-+2Cl2+3H2O=2SO32-+4Cl-+6H+D.在强碱溶液中次氯酸钠与Fe(OH)3反应生成Na2FeO4:3ClO-+Fe(OH)3= FeO42-+3Cl-+H2O+4H+9. 下表中对离子方程式的评价合理的是()10.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①“84”消毒液的水溶液中:Fe2+、Cl—、Ca2+、Na+②加入KSCN显红色的溶液:K+、NH+4、Cl—、S2—③能够与金属Cu常温下反应放出气体的溶液;Fe3+、Al3+、SO2—4、K+④pH=2的溶液中:NH+4、Na+、Cl—、Cu2+⑤无色溶液中:K+、CH3COO—、HCO—3、MnO—4A.②③B.①③C.①⑤D.③④11.下列离子或分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满足相应要求的是( )选项离子或分子要求A K+、SO42-、Cl-、HS-c(K+)<c(SO42-)B Fe3+、Na+、NO3-、ClO-溶液pH=1C NH4+、Ba2+、NO3-、CH3COOH 滴加NaOH溶液马上有气泡产生D Na+、Al3+、Cl-、SO42-滴加氨水立即有沉淀产生12. 肼(N2H4)又称联氨,是一种可燃性的液体,可用作火箭燃料。

2012高考预测(含解析) 专题1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专题解读1.pdf

2012高考预测(含解析) 专题1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专题解读1.pdf

2012高考化学月刊 专题1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专题解读1 【专题解读】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是化学最基础的主干知识,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特征的反映。

它们涉及的化学概念、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它们相互转化的方式, 是中学化学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生从化学视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必备知识,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

复习本考点是应深刻理解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不同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及物质间相互转化的方式和转化条件;要理解各个化学用语的的实际含义,掌握反应的条件与本质,正确、科学、规范的进行运用。

本考点在高考中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常常结合元素化合物来进行考查。

从09年和年高考考题来看高考题除了直接考查基本概念外,还考查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高新科技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逐步向环保、高科技、生产等方面渗透发展。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出来元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化学用语,以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而且融入其他专题进行考查。

一、物质的组成 1. 物质的组成关系 2. 分子、原子、离子的比较 微粒概念构成物质的类别及部分代表物原子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1.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晶体硅 2.某些非金属化合物:二氧化硅等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1.非金属单质:氧气、氢气、稀有气体等 2.非金属氢化物、酸酣、含氧酸、有机物等离子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得到的带电的微粒金属氧化物、强碱、大多数盐 离子与基团离子基团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化学中对原子团和基的总称区别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不带电,为缺电子物质,呈电中性联系两者通过得失电子可以互相转化实例 CH3+-OH -NO2 -Cl -CH34. 同素异形体与同位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区别: 二、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 温馨提示:(1)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和CO等为不成盐氧化物。

【化学】2012年高考押题精选分类解析专题之四.pdf

【化学】2012年高考押题精选分类解析专题之四.pdf

2012年全国各地百套模拟试题精选分类解析 第四单元 化学实验 专题十四 化学实验基础 本试题分类是从上百套2112年各地高考模拟试题中精选而成,凝聚了个人的心血,希望对您的2012高考有所帮助,O(∩_∩)O谢谢!欢迎交流,QQ 39011123!1. (2012.福州.期末)图中装置可以用来发生、洗涤、干燥、收集(不考虑尾气处理)气体。

该装置可用于 [来源:学&科&网] A.锌和盐酸生成氢气[来源:学.科.网] 【解析】A项可用于此装置;B项,二氧化硫能溶于水,所以B项错误;C项,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C项错误;D项,氨气极易溶于水,D项错误。

2.(2012.潍坊.期末)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2.【答案】A 【解析】B项NO不能用排空气收集;C项浓硫酸不在量筒中稀释;D项易发生倒吸现象。

3.(2012.福州.期末)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错误的是 A.浓硝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 B.少量的金属钠保存在水中 C.氢氧化钠溶液保存在带橡皮塞的玻璃试剂瓶中 D.少量液溴通常保存在棕色玻璃试剂瓶中,并在液溴上加少量水液封 3.【答案】B 【解析】A项,浓硝酸见光易分解,所以要保存在棕色玻璃瓶中,A正确;B项中少量的金属钠应保存在煤油中,B项错误;C项,氢氧化钠溶液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钠具有粘性,所以要用橡皮塞,C正确;D项,液溴具有挥发性,所以需加少量水液封,D正确。

4.(2012.唐山.期末)关于下列各实验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装置①制备乙酸乙酯 B.装置②中X若为CCl4,可用于吸收NH3或HCl,并防止倒吸 C.装置③可用于干燥、收集Cl2,并吸收多余的Cl2 D.装置④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转移液体 4.【答案】B 【解析】A项导气管插入液面下,容易发生倒吸;C项Cl2被碱石灰吸收,无法收集到氯 气;D项应用玻璃棒引流。

5.(2012.福州.期末)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操作和现象结 论A向装有Fe(NO3)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H2SO4,在管口观察到红棕色气体HNO3分解成了NO2 B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H2SO4,加热几分钟,冷却后再加人新制Cu(OH)2浊液,加热,没有红色沉淀生成淀粉没有水解成葡萄糖 C甲烷和氯气混合后在光照下,颜色逐渐褪去甲烷和氯气发生了化合反应D向饱和Na2CO3中通人足量CO2,溶液变浑浊析出了NaHCO35.【答案】D 【解析】A项,硝酸根在氢离子存在下表现强氧化性将二价铁离子氧化,硝酸根被还原为NO,NO又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二氧化氮,A错误;B项,没有红色沉淀生成是因为冷却后没有加入碱中和过量的稀硫酸,B错误;C项,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C错误;D项正确。

备战2012高考化学冲刺押题(高考热点)系列 专题07 物质结构与性质解题策略.pdf

备战2012高考化学冲刺押题(高考热点)系列 专题07 物质结构与性质解题策略.pdf

备战2012高考化学冲刺押题(高考热点)系列 专题07 物质结构与性质解题策略 纵观近几年各地高考试题,对本专题考查呈现率几乎达100%。

题型有选择题和填空题两类。

元素周期表属于必修部分内容,常以选择命题。

选修三的内容属于选考内容,在新课改的高考试题中,常在II卷中以选择或填空命题。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周期表的结构,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以及基本概念,如同位素,电子式,结构式,键与分子的极性等知识点;填空题常以推断的方式出现,试题首先要求推断出各元素,然后对它们之间形成的物质进行整合,再对它们提出问题,命题者可考查基本概念,如电子排布式,轨道式,电离能,电负性,杂化方式以及空间构型等,也可联系必修一、选修四或选修五的内容进行考查,如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盐类的水解,有机物中C原子的杂化等。

预测2012年对本专题的考查将继续以选择和填空出现,命题可能采取结合新科技,新能源等社会热点为背景,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如元素周期律的变化规律,晶体类型的判断与性质等,同时对整个高中化学整合的考查也不容忽视,因为这样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全面掌握,同时增加了试题区分度。

【考点再现】 1.考查元素周期律对物质性质递变的应用: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SiH4 比CH4 稳定 B.O2-半径比F的小 C.Na和Cs属于第 IA 族元素, Cs 失电子能力比 Na 的强 D.P和As属于第 VA 族元素, H3PO4 酸性比 H3 AsO4的弱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律知识及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问题。

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非金属性减弱,所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减弱,AD项均错;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所对应的离子半径越小,故B错;同主族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核对最外层电子的控制能力减弱,故失电子能力增强, C项正确; 答案:C 2.考查“位—构—性”的关系: 例2:元素X、Y和Z可结合形成化合物XYZ3;X、Y和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6;Y和Z在同一周期。

2012高考预测(含解析) 专题1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专家预测2.pdf

2012高考预测(含解析) 专题1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专家预测2.pdf

转入沉淀中),所生成沉淀的化学式为( )
A.Cu(OH)2 B.Cu(OH)2·CuSO4 C.2Cu(OH)2·CuSO4 D.3Cu(OH)2·CuSO4
.H、D、T、H+可以用来表示( )
A.同一种原子 B.化学性质不同的氢原子 C.氢元素 D.氢的四种同位素
.下列变化都属物理变化的是( )
D.S2的结构示意图:
4.正确掌握化学用语和化学基本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有关表述中正确的一组是( )
A.过氧乙酸(CH3COOOH)与羟基乙酸(HOCH2COOH)所含官能团相同;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B.16O与18O互为同位素;H216O、D216O、H218O、D218O互为同素异形体
C.酸式碳酸钙是盐,但它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D.凡能电离出氢离子化合物的都是酸
.酸、碱、盐3类物质的共同特点是( )
①都含氧元素 ②都是电解质 ③都能溶于水 ④都是化合物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只有②
.在Mg、MgO、MgCO3、盐酸、NaCl溶液这5种物质里,当其中的两种物质放在一起时,能生成MgCl2的方法有( )
中都能燃烧 ④白磷溶于CS2,红磷不溶于CS2分子复杂的分子 ⑤白磷分子是由四个磷原子结合成的正四面体分子,红
磷分子是由多个磷原子结合而成,结构远比白磷
A.②⑤ B.①③⑤ C.③④ D.②④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能与酸或碱作用的氧化物,一定是两性氧化物
B.酸性氧化物只能跟碱反应
C.P4、CH4、粒子的空间构型均为正四面体型;CO2、C2H2均为直线型分子
D.Ca2+的结构示意图为,NH4Cl的电子式为
.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备战】高考化学(高考解题方法荟萃)冲刺押题系列 专题16 物质性质的探究实验

【备战】高考化学(高考解题方法荟萃)冲刺押题系列 专题16 物质性质的探究实验

专题16 物质性质的探究实验一 . 物质性质探究的基本方法和程序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

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观察外观性质→预测物质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及结论。

3.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结合对物质性质进行探究,通过观察法初步了解外观性质,再运用分类法,根据物质所属类别等预测物质的相关性质,利用实验法进行性质验证,根据实验现象运用比较法,进一步归纳物质的性质。

二.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铝的化学性质铝是活泼性较强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非金属单质、酸、碱。

某些可溶性的盐反应。

铝在空气中或在冷的浓硝酸中都能生成一层结构致密的氧化膜薄膜,对金属起到保护作用。

但当有氯离子存在时,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坏,因此铝制容器不能用来腌制咸菜。

2.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氧化铝和氢氧化铝都是两性化合物,能与强酸溶液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

Al203+6H+===2Al3++3H2O 3H2O+Al2O3+2OH-===2Al(OH)4-Al(OH)3+3H+===Al3++3H2O Al(OH)3+OH-===2Al(OH)4-3.可溶性铝盐的性质可溶性铝盐电离出Al3+水解产生胶体具有吸附性,常用于作净水剂等。

铝能形成多种配合物,如Al(OH)4-、AlF63-等。

配合物是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阴离子或分子)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Al3++6F-===AlF63- Al3++4OH-===Al(OH)4-三.乙醇和苯酚的性质比较乙醇苯酚官能团羟基—OH 羟基—OH结构特点羟基与链烃基相连,不电离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可电离主要化学性质①与钠反应放出氢气;②与HX发生取代反应;③消去反应;④分子间脱水反应;①弱酸性,能与NaOH、Na反应;②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③遇FeCl3发生显色反应⑤燃烧和催化氧化;⑥酯化反应特征反应红热的铜丝插入醇中,有刺激性气味的乙醛生成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遇氯化铁显紫色【要点探究】1.铝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探究:实验内容操作实验现象结论与化学方程式铝与氧气反应将铝条绕成螺旋状,一段绕紧一根火柴,实验时点燃火柴,待火柴快要烧完时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高考化学实验探究题

高考化学实验探究题

高考化学实验探究题高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分类练习命题趋势:探究性实验题以其创新、灵活的特点也正在取代陈旧的命题套路,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题型。

解题思路: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得出结论1、准确地把握实验目的2、利用已学知识,分析如何实现这个目的-,实验原理3、结合实验材料,初步确定设计对策,,实验方案考题类型:1、对未知物(产物或剩余物等)的探究2、物质性质的探究3、化学反应原理的探究答题模式(表述方法):A、取适量的物质(药品)进行实验(操作)如果有现象,则得出B、(对另一种情况设计判断)另取等量的物质(药品)进行对照实验(操作)如果有 (现象),则得出 (结论)。

注意事项:1、细心审题是关键:目的、原理要画出来,并自始至终把握实验目的。

2、认真分析是核心:?原理分析 ?材料分析 ?变量分析 ?结果分析3、正确表达是保障:大多数学生有实验思路,就是拿不到分,因此我们在表达过程中一定要按格式答题,同时要体现出科学、等量、单一变量与对照性等原则,提高实验的得分率。

一:对未知物(产物或剩余物等)的探究1、(16)三草酸合铁酸钾晶体K[Fe(CO)],3HO可用于摄影和蓝色印刷。

某小组将无32432水三草酸合铁酸钾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对所得气体产物和固体产物进行实验和探究。

请利用实验室常用仪器、用品和以下限选试剂完成验证和探究过程。

-1 -1 -1 限选试剂:浓硫酸、1.0 mol?LHNO、1.0 mol?L盐酸、1.0mol?LNaOH、3% HO、322((-1-10.1 mol?L KI、0.1 mol?L CuSO、20% KSCN、澄清石灰水、氧化铜、蒸馏水。

4(1)将气体产物依次通过澄清石灰水(A)、浓硫酸、灼热氧化铜(B)、澄清石灰水(C),观察到A、C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B中有红色固体生成,则气体产物是。

(2)该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后推知,固体产物中,铁元素不可能以三价形式存在,而盐只有KC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16 物质性质的探究实验一 . 物质性质探究的基本方法和程序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等。

2.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观察外观性质→预测物质性质→实验和观察→解释及结论。

3.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和基本程序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相互结合对物质性质进行探究,通过观察法初步了解外观性质,再运用分类法,根据物质所属类别等预测物质的相关性质,利用实验法进行性质验证,根据实验现象运用比较法,进一步归纳物质的性质。

二.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铝的化学性质铝是活泼性较强的金属,在一定条件下能与非金属单质、酸、碱。

某些可溶性的盐反应。

铝在空气中或在冷的浓硝酸中都能生成一层结构致密的氧化膜薄膜,对金属起到保护作用。

但当有氯离子存在时,铝表面的氧化膜易被破坏,因此铝制容器不能用来腌制咸菜。

2.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氧化铝和氢氧化铝都是两性化合物,能与强酸溶液反应,又能与强碱溶液反应。

Al203+6H+===2Al3++3H2O 3H2O+Al2O3+2OH-===2Al(OH)4-Al(OH)3+3H+===Al3++3H2O Al(OH)3+OH-===2Al(OH)4-3.可溶性铝盐的性质可溶性铝盐电离出Al3+水解产生胶体具有吸附性,常用于作净水剂等。

铝能形成多种配合物,如Al(OH)4-、AlF63-等。

配合物是由提供孤电子对的配位体(阴离子或分子)与接受孤电子对的中心原子(或离子)以配位键结合形成的一种化合物。

Al3++6F-===AlF63- Al3++4OH-===Al(OH)4-三.乙醇和苯酚的性质比较乙醇苯酚官能团羟基—OH 羟基—OH结构特点羟基与链烃基相连,不电离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可电离主要化学性质①与钠反应放出氢气;②与HX发生取代反应;③消去反应;①弱酸性,能与NaOH、Na反应;②与浓溴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白色沉淀;④分子间脱水反应;⑤燃烧和催化氧化;⑥酯化反应③遇FeCl3发生显色反应特征反应红热的铜丝插入醇中,有刺激性气味的乙醛生成与浓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遇氯化铁显紫色【要点探究】1.铝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探究:实验内容操作实验现象结论与化学方程式铝与氧气反应将铝条绕成螺旋状,一段绕紧一根火柴,实验时点燃火柴,待火柴快要烧完时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铝条燃烧并发出火光4Al+3O2点燃2Al2O3铝表面氧化膜的实验探究擦去氧化膜的铝片伸入0.5mol·L-1 CuSO4溶液铝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析出2Al+3CuSO4=Al2(SO4)3+3Cu未擦去氧化膜的铝片伸入0.5mol·L-1 CuSO4溶液无明显现象未擦去氧化膜的铝片,先放入6.0mol·L-1NaOH溶液中,观察。

取出,洗净,放入0.5mol·L-1CuSO4溶液中铝表面有紫红色物质析出Al2O3+2NaOH=2NaAlO2+H2O2Al+3CuSO4=Al2(SO4)3+3Cu擦去氧化膜的铝片放入盛有浓硝酸的试管中,观察。

取出,洗净后放入0.5mol·L-1 CuSO4溶液中,观察现象。

无明显现象铝络合物的生试管中加入1mL1.0mol·L-1 AlCl3溶液,再加入产生白色沉淀Al3++6F-=AlF63-生成配合物(NH4)3AlF6成2mL 10% NH4F溶液,再滴加1mL3.0mol·L-1 NH3·H2O溶液,观察现象。

2.乙醇和苯酚的性质探究:实验探究项目实验方案设计乙醇和苯酚分别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大小比较室温下,乙醇呈液态,苯酚呈固态;为了比较二者与金属钠反应的反应速率,应控制反应在相同状况下进行,如均在液态下进行,采取的措施是在乙醚中进行反应乙醇的氧化反应乙醇和强氧化剂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反应的现象:溶液由橙黄色变成蓝色溶液乙醇的脱水反应要是乙醇发生分子内脱水,所用的脱水剂为浓硫酸;证明脱水反应发生的实验现象是: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苯酚的化学性质苯酚水溶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的现象:紫色苯酚水溶液中加入浓溴水可观察到的现象:出现白色沉淀比较盐酸、碳酸、苯酚的酸性强弱证明盐酸酸性强于碳酸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证明碳酸酸性强于苯酚的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6H5ONa+H2O+CO2→C6H5OH+NaHCO3【特别注意】苯酚钠与CO2反应是只能生成NaHCO3。

酸性强弱顺序为H2CO3> C6H5OH >NaHCO3,对应离子获取H+的能力大小为:HCO3- < C6H5O-< CO32-。

【考点再现】考点一物质性质探究例1 (1)将H2O2溶液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红色消失。

甲同学认为这是由于H 2O2是二元弱酸(H2O2H++HO2-),消耗了OH-,而使红色褪去。

乙同学认为H2O2具有强氧化性,将酚酞氧化,红色消失。

试设计一个实验论证甲、乙两位同学的解释中谁正确。

设计方案为:。

(2)甲同学向品红溶液中通入一种气体后,品红褪色。

乙同学设计了一个很简便的实验便知甲同学通的是Cl2还是SO2。

他的实验方案是。

解析:甲同学认为H2O2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酚酞未被消耗,而乙同学认为是H2O2将酚酞氧化,NaOH未消耗。

只需通过实验验证,酚酞和NaOH哪一种物质存在即可。

故可设计出以下方案:①取溶液少量继续加NaOH,看溶液是否变红,若变红证明酚酞尚存则甲正确,否则乙正确。

②取溶液少量滴加酚酞,若溶液变红,证明NaOH尚存,则乙正确,否则甲正确。

证明NaOH尚存,则乙正确,否则甲正确。

(2)由于Cl2的漂白性与SO2漂白性的原理不同。

Cl2为通过氧化进行漂白,是永久漂白。

而SO2是与某些有机色素化合生成不稳定无色物质,加热可恢复原色,乙同学可利用此性质进行实验设计。

答案:(1)取溶液少量继续加NaOH,看溶液是否变红,则甲正确,否则乙正确。

(或取溶液少量滴加酚酞,若溶液变红,则乙正确,否则甲正确。

)(2)只需取少量溶液加热即可。

若仍不能恢复红色,则为Cl2,否则为SO2。

考点二考查物质的性质答案:C考点三物质的性质探究实验的设计例3 为验证淀粉能水解,且水解的生成物有还原性能,可能用到如下某些实验步骤,则正确的实验程序是()①加入稀硫酸;②加入几滴硫酸铜溶液;③加热;④加入蒸馏水;⑤加入烧碱溶液至显碱性;⑥加入新制Cu(OH)2A.④①③⑥③B.④③①⑥⑤③ C.①③②⑥③ D.④①③⑤⑥③解析:需要对淀粉性质探究,先要验证其能水解,再验证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新制Cu(OH)2,注意要先中和溶液中的稀硫酸,使溶液呈碱性才能验证生产物的还原性。

故实验程序为D。

【专题训练】1.下列有关苯酚性质,制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苯相似,也能发生硝化反应。

B.在它的溶液中加入FeCl溶液后显紫色。

3C.与乙醇相同,羟基中的氢原子可被金属取代,苯酚不能被氢氧化钠中和。

D.往苯酚钠溶液中通CO,可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

2解析:苯酚中的羟基直接连接在苯环上,苯环对羟基的影响,使其变的更活泼,能发生电离,表现出弱酸性,故能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

答案:C2.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操作正确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解析:A中要干燥氯气,进气管应插入浓硫酸中;在石油分馏实验中,温度计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D中用稀硫酸可以吸收氨气,但会出现倒吸,所加的苯密度小浮在上层,达不到防止倒吸的目的,可改用四氯化碳。

答案:B3.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

如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试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

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B.甲是浓盐酸,乙是浓氨水C.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盐酸D.甲是浓硝酸,乙是浓氨水解析:产生白色烟环应是浓氨水和挥发性酸反应的现象,故可排除选项A,由图知白色烟环离甲远,说明甲分子的摩尔质量小于乙分子的摩尔质量,扩散速率快,可知选项C符合。

4.一定量某有机物溶解于适量的NaOH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呈红色,煮沸5min后,溶液颜色变浅,再加入盐酸显酸性,沉淀出白色晶体。

取少量晶体放到FeCl3溶液中,溶液呈紫色,则该有机物可能是()解析:加NaOH煮沸后碱性减弱,从所给物质可知应发生水解,最后产物加氯化铁溶液呈紫色,则含有酚羟基,故选A。

答案:A5.已知氢氧化镁是难溶于水,在氨水中的溶解度也很小。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中将氢氧化镁固体放入NH4Cl溶液中,不断搅拌,发现氢氧化镁固体溶解了。

针对这一现象,同学展开了讨论,甲同学认为:Mg(OH)2在水中存在如下溶解平衡:Mg(OH)2(S)Mg2+ + 2OH- , 而氯化铵水解呈酸性,其水解产生的H+与Mg(OH)2电离出来的OH-结合生成难电离的水,从而促进了氢氧化镁的溶解平衡右移。

为了检验甲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乙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验证,用CH3COONH4(其溶液显中性)代替NH4Cl进行上述实验,发现氢氧化镁固体也溶解了,从而否定了甲同学的观点,请你说明乙同学否定甲同学观点的理由,并说明你对氢氧化镁固体能溶于氯化铵溶液的解释:。

解释:由于CH3COONH4溶液呈中性也能是氢氧化镁溶解,说明不是因为H+ + OH- ⇌ H2O的反应促使氢氧化镁溶解平衡右移,故甲同学的观点错误。

用CH3COONH4代替效果相同,应该是NH4+在起作用,因为NH4+可以与Mg(OH)2电离出来的OH- 结合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NH3•H 2O,从而使Mg(OH)2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故Mg(OH)2能溶于NH4Cl溶液中。

答案:由于中性的CH3COONH4溶液也能使Mg(OH)2溶解,故不存在因H+ + OH- ⇌ H2O的反应而使Mg(OH)2溶解平衡发生移动的问题,故甲同学的观点错误。

合理的解释是:NH4+ 与Mg(OH)2电离出来的OH- 结合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NH3• H2O,从而使Mg(OH)2的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故Mg(OH)2能溶于NH4Cl溶液中。

6.A、B、C、D、E五种有机物,它们的分子分别由-CH3、-OH、-COOH、-C6H5、-CHO中的两种组成,这些化合物的性质如下所述:(1)A能够发生银镜反应,且相对分子质量为44;(2)B 溶液加入氯化铁溶液中,溶液显紫色;(3)C 和E 在有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能发生酯化反应,C 和E 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8:15;(4)B 和E 都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A 、C 、D 则不能; (5)D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还能发生硝化反应。

由此可知, C 、D 、E 的结构简式是: C D E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