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自然环境中的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讲义(湘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自然环境中的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
第一节地壳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地壳物质组成
(一)地壳的组成:地壳←←←化学元素。
(二)矿物
1、定义:
2、矿产:
3、矿物的物质存在形式:固态、液态、气态三种形式,例如是矿物的气态形式,和是矿物的液态形式,但大多数矿物是以形式存在的。
㈢岩石(重点)
1、定义:
2、分类(按成因分)
⑴岩浆岩
①形成方式:只能有岩浆而形成
②分类(按所处的位置分)
A侵入岩:地表之下,岩石中气孔较,密度较。例
如花岗岩,是良好的建筑材料。
B喷出岩:地表之上,岩石有明显的构造,密度较小。例
如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
⑵沉积岩
①形成方式:
A、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而形成。
B、由、生物遗体堆积而成。
化学沉淀:例如(主要成分CaCO3,良好的建筑材料);
生物遗体堆积:例如煤、珊瑚礁。
②分类(按颗粒的大小):砾岩、砂岩、页岩。
⑶变质岩
形成方式: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变质而形成。例如:
石灰岩→岩,花岗岩→岩,页岩→岩。
二、地壳的物质循环
㈠地质循环
1、发生地:
2、能量来源:
A B
C D
㈡岩石的转化(重点)
①:冷却凝固②:外力作用③:变质作用
④:重熔再生
由图中可以看出:三类岩石与岩浆之间只有
和、和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其余
的只能单向转化。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一、地质作用
1、定义:引起地壳及其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
2、分类
(1)划分依据:按能量来源不同
(2)能量来源: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外力作用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3)表现形式:
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等。
3、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构造学说★
(1)、主要内容
①全球主要由六大板块构成。
E
★熟记六大板块的名称、位置和范围,特别注意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的范围和东南亚所处的板块。
图中A为半岛,B为半岛,A、B两半岛虽然属于大陆,但属于板块;
C位于板块,D位于板块;E是东南亚,位于板块。
②板块内部比较稳定,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火山。
〈1〉边界类型:边界(张裂)和边界(挤压)
〈2〉两大地震、火山带:地震火山带和地震火山带。
★两大地震、火山带与消亡边界大致吻合
(2)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⑴消亡(挤压)边界:
①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
高大的,例如喜马拉雅山(板块和板块碰撞挤压处)、阿尔卑斯山(板块和板块碰撞挤压处)等。
②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亚洲东部的岛弧,如日本群岛、菲律宾群岛)和(美洲西海岸的落基山脉和安第斯山脉)。
⑵生长(张裂)边界:
易形成、等。如大西洋(板块和板
块张裂处)、红海(板块和板块张裂处)
⑶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裂谷(东非大裂谷)
由此可以看出:地壳的相互挤压和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
基本面貌。
2、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概念:
地壳运动在地球表面留下的“痕迹”(因地壳运动而引起的地壳
的变形或变位),称为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2)地质构造的类型:
①褶皱(岩层变形)
A形成
B 分类
②断层(岩层错位) A 、断层的概念: B 、断层的分类及地貌:
地垒: 或 。例如我国的陕西的 、山东的 、江西的 和四川的 。
地堑: 或 。例如东非大裂谷、陕西 平原、山西 谷地、新疆的 盆地。 (3)地质构造的应用 ①找矿、找水
A 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找石油、天然气)。
B 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找水)。 C
边缘常有泉水出露。 ②工程建设
A. 适合挖隧道。
B. 适合建设大型工程的基础工程。
C.工程建设应避开 、 顶部。 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1)火山活动与地表形态:形成 、 等地貌。 (2)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形成 和 等
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表现形式:
(二)常见的外力作用:、、、冰川、海浪、生物等。
1. 流水作用
(1)流水侵蚀作用:、、黄土高原现有的的地表形态。
(2)流水溶蚀作用:溶洞、漏斗、石林等地貌(岩溶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
(3)流水堆积地貌:A. 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B. 山麓冲积扇
(1)风力侵蚀:风蚀柱和风蚀蘑菇
(2)风力堆积:沙丘、黄土高原
第三节大气环境
大气的基本理论
1、太阳辐射的分类:可见光、波长较长的红外线、波长较短的紫外线
2、物体只要有温度,都要向外辐射能量;物体的温度越高,向外辐射能量的波长越。
太阳辐射又叫太阳射;地面辐射又叫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又叫大气辐射
3、二氧化碳、水汽主要吸收波长较长的线,臭氧主要吸收波短的线。
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由于陆地和海洋的比热容不一样,
(1)在同样受热时,陆地的气温比海洋升得,且温度比海洋;在同样受冷时,陆地的气温比海洋降得,且温度比海洋;
(2)陆地上气温的变化幅度比海洋上要。
(3)我们把这种差异称为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