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简介学习资料陈与义诗歌赏析.doc

合集下载

陈与义的萤火古诗解析

陈与义的萤火古诗解析

陈与义的《萤火》古诗原文为:“翩翩飞蛾掩月烛,见烹膏油罪莫赎。

嘉尔萤火不自欺,草间相照光煜煜。

却马已录仙人方,映书曾登君子堂。

不畏月明见陋质,但畏风雨难为光。


这首诗的大意是:
翩翩的飞蛾遮挡着明亮的蜡烛光芒,看到被烹制的膏油,罪孽无法赎清。

像是嘉尔那明亮的萤火虫,不欺骗自己,草丛间彼此照耀,光芒闪耀。

神仙已经记录下了那方士,映照的书籍曾在君子堂中得到认可。

不怕月光揭示缺陷,只是担心风雨难以保持光辉。

《萤火》这首诗中,陈与义赞扬了萤火虫的诚实和光芒,同时借萤火虫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于才华、忠诚和自信的看法。

他通过萤火虫的形象,传达了他对朝廷或奸佞埋没人才的担忧和不甘,并表达了对选贤任能的期盼。

诗歌赏析——陈与义《春寒》

诗歌赏析——陈与义《春寒》

诗歌赏析——陈与义《春寒》(宋诗比较阅读(2011广州二模))诗歌赏析——陈与义《春寒》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

官至参知政事。

其诗尊崇杜甫,也推重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自成一家。

宋室南渡时,经历了战乱生活,颇多感怀时事之作,家国之痛、漂泊之苦,令他的诗风由清新明净趋向悲壮苍凉。

亦工词,其词意境与诗相近,清新婉丽,时而豪放。

有《简斋集》、《无住词》传世。

这是一首描写雨中海棠的咏物诗,写于建炎三年(1129)。

建炎二年,诗人因躲避战乱辗转到了岳州,第二年正月,岳州发生大火,诗人就借住在郡守的“小园”,自号为“园公”。

这首诗的前两句的意思是:巴陵的早春二月,日日寒风,细雨飘零,春寒袭人,也侵凌着初春的花朵,怎不叫人担忧花蕾的命运。

面对风雨飘摇的山河,心怀家国之痛的诗人此时的心境可用一个“怯”字来形容,“怯”的是风雨侵袭的阴冷天气,春寒砭骨,那些含苞待放的花儿怕也是萎靡萧索了吧,就像是人在乱世,流离飘零,备受磨难,心忧未来。

然而,一枝雨中坦然怒放的海棠花却给寂寞伤感的诗人以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鼓舞。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的意思是:庭院中、短篱旁,一枝铁梗海棠毫不吝惜娇艳的花朵,在寒风冷雨中傲然挺立,笑靥绽放。

诗人用“不惜”、“独立”展示了雨中海棠风姿卓然、品格孤傲的神韵,没有“长条无风亦自动,柔艳着雨更相宜”(韩持国)、“艳丽最宜新着雨,妖娆全在欲开时”(郑谷)的娇艳,此种风骨、此种情操,与诗人的精神、人格相契合,令这首咏物诗不落俗套,别出新意。

宋诗比较阅读(2011广州二模)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①春寒③陈与义陈与义海棠脉脉要诗催,二月巴陵日日风,日暮紫绵②无数开。

春寒未了怯园公④。

欲识此花奇绝处,海棠不惜胭脂色,明朝有雨试重来。

独立濛濛细雨中。

【注】①写于1125年北宋时期。

陈与义

陈与义

●虞美人
陈与义
余甲寅岁自春官出守湖州,秋抄,道中荷花无复存者。乙卯岁,自琐闼以病得请奉词,卜居青墩镇。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暮霞相映,望之不断也。以长短句记之。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
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长恨籋舟晚,空见残荷满。
这首词的写法是:“紧扣别宴,思前想后”。他把离别的情绪融贯到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前途的想像之中去,不同一般,别有一番风味。
词的上片由别宴写起,进而追忆到过去相聚的时日。一开篇就说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久久不能离去,只是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的酒。这就把不得不离去又不忍离去的矛盾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为什么“张帆欲去”?因为“携家作客真无策”、“长乘舴艋竟安归?”(《元日》)词人在战乱之中,携家南奔,屡次寄居,终非长策,但却非走不可。为什么“仍搔首”?因为与义和大光友情诚笃,不忍分别,所以搔首踟蹰。这里词人很自然地追忆起在腊月间相聚的时日,朋友们饮酒赋诗;同时,更盼望着春天的到来,以与友人更好地流连吟咏,然而春天到了,桃花才吐蕊,而自己却要与友人告别了!“匆匆”之中,包含了无限惜别之意。“吟诗”两句,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赞为“好在句中”,就是说其本身即为佳句,不待上下文关照,自然映发,自见妙处。
“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载人而曰“载离恨”,“离恨”而曰“一船”,“一船”而且“满载”,即满载离恨表达了作者不忍惜别的情意,与首句“张帆欲去仍搔首”紧密关连,也同《别大光》诗的“滔滔江受风,耿耿客孤发”相补衬。这最后两句,化用苏轼在扬州别秦观的《虞美人》词的“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而这里情感更为丰富。运用前人成句时切忌字句意义完全相同,但又不可距原句意思过远。与义此处构句可谓运用前人之后,却自然切合己事,变化处又别出心裁,较之上片之结,艺术上也不相上下。

陈与义简介_陈与义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

陈与义简介_陈与义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

陈与义简介_陈与义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

陈与义生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 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 年)。

北宋末,宋朝词人,同时也工于填词。

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

陈与义诗作最逼近杜诗的是七律。

像《登岳阳楼》之一、《巴丘书事》、《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除夜》等,雄浑悲壮,感慨多端。

五言律如《雨》诗2 首、《除夜》等则以清迥峭刻见长。

五言古诗写景造意,接近谢灵运、柳宗元等人。

如《夏日集葆真池上》中间写景:" 鱼游水底凉,鸟宿林间静。

谈余日亭午,树影一时正。

⋯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

" 观察细密,造语工致。

七言绝句重在意趣,格调清婉,如《和张规臣水墨梅五言绝句》、《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等,或工于兴寄,或活用典实,屡见新意,耐人寻味。

陈与义亦擅词作。

〔临江仙〕中的"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虞美人〕中的" 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等名句都为人称诵,胡仔、黄□等人对他也有较高的评价。

总的说来,他的词作以清婉秀丽为主要特色。

陈与义集原为其学生周葵编,共10 卷,早佚。

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胡稚笺注《简斋诗集》30 卷(附《无住词》1 卷)刊刻问世,《四部丛刊》即据此影印,并附印元刊《陈简斋诗外集》。

1982 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陈与义集》即以胡本为底本。

陈与义代表作品:《登岳阳楼》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陈与义。

其古诗全文如下: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翻译】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

陈与义的诗词《春寒》赏析

陈与义的诗词《春寒》赏析

陈与义的诗词《春寒》赏析《春寒》宋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赏析】这首绝句题为春寒,实际咏的是海棠,也是作者的自我写照。

一般诗词中的海棠都是娇弱无力的,像是弱柳扶风的美人,而此诗中的海棠却是漂亮而坚强的。

二月的时候,春寒正料峭,园子里的许多花草都耐不住严寒,以至于“谈‘寒’色变”,而海棠却不以为意,它依旧在寒风冷雨中绽放。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濛濛的细雨会打湿花瓣,久而久之就冲淡了花的绚丽之色,而海棠却“不惜”,是说海棠傲视风雨,挺立于严寒中,以自己的漂亮妆点人间春色,哪怕减损了自己的漂亮,也在所不惜。

作者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自身的写照。

因此,诗中的“风”“寒”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是社会的战乱与侵扰。

国家“山河破裂风飘絮”,承受的正是来自入侵者的凄风苦雨。

而作者正如风雨严寒中的海棠一样,他不屈不挠,傲视风雨打击。

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上乘之作。

扩展阅读:陈与义的简介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诗人,诗尊杜甫,也推崇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号为“诗俊”,与“词俊”朱敦儒和“文俊”富直柔同列洛中八俊。

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存词19首。

曾在余杭任太傅幕僚,后被宰相赏识,因而升迁。

陈与义与吕本中有过交往,但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并未列陈与义之名。

宋人也有称他崇尚陈师道的,但多数人认为他于杜甫。

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中称杜甫为江西派的"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陈与义不是江西人,作诗重锤炼,固然有与陈师道相似的地方,但他重意境,擅白描,与黄庭坚的好用典、矜生硬,迥然有别,不应列入江西诗派。

陈与义简介资料陈与义诗歌赏析

陈与义简介资料陈与义诗歌赏析

陈与义简介资料陈与义诗歌赏析陈与义,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著有。

下面是X给大家整理的陈与义简介资料,供大家参阅!陈与义简介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

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师尊杜甫,也推崇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号为“诗俊”,与“词俊”朱敦儒和“文俊”富直柔同列洛中八俊。

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存词19首。

曾在余杭任太傅幕僚,后被宰相赏识,因而升迁。

陈与义与吕本中有过交往,但吕本中作,并未列陈与义之名。

宋人也有称他崇尚陈师道的,但多数人认为他于杜甫。

元代方回在中称杜甫为江西派的"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陈与义不是江西人,作诗重锤炼,固然有与陈师道相似的地方,但他重意境,擅白描,与黄庭坚的好用典、矜生硬,迥然有别,不应列入江西诗派。

苏文编绘陈与义诗作最逼近杜诗的是七律。

像之一、、、等,雄浑悲壮,感慨多端。

五言律如诗 2首、等则以清迥峭刻见长。

五言古诗写景造意,接近谢灵运、柳宗元等人。

如中间写景:"鱼游水底凉,鸟宿林间静。

谈余日亭午,树影一时正。

…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

"观察细密,造语工致。

七言绝句重在意趣,格调清婉,如、、等,或工于兴寄,或活用典实,屡见新意,耐人寻味。

陈与义亦擅词作。

中的"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中的"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等名句都为人称诵,胡仔、黄□等人对他也有较高的评价。

陈与义的诗词《牡丹》赏析

陈与义的诗词《牡丹》赏析

陈与义的诗词《牡丹》赏析《牡丹》宋•陈与义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赏析】“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这两句写的是回忆。

自金兵入汴,已经十年,诗人漂泊无依,家路漫漫,前途渺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两句由国事、家事转为对自身处境的描写。

此时作者四十七岁,虽还不到天命之年,却己老态龙钟,可见作者幽思繁重。

他是洛阳之人,如今年迈体衰,心里最渴望的就是回到洛阳故乡,可是偏偏独自在桐乡青墩溪边回望家乡,只能默默地对着牡丹,何等的孤独寥落。

末句有言近旨远之意,非常含蓄。

作者独立在花前,久久地凝视牡丹,显然不只是单独赏花,更主要的是怀旧。

因作者的家乡是牡丹最为繁盛之地,此时的牡丹就是洛阳的代称,作者凝视牡丹,其实是对故乡的深沉之思。

如此收尾,诗便充彻着凄凉悲伤,于平淡处涵有浓郁的情感。

葛胜仲谓陈与义晚年“赋咏尤工”,确非虚语。

除这首诗外,陈与义还有另外一首《春寒》,末二句曰:“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两首诗所咏之花虽异,而情怀、笔法一致,表现的都是一种怀才不遇的孤独感和失意之情。

扩展阅读:陈与义的简介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诗人,诗尊,也推崇、和陈师道,号为“诗俊”,与“词俊”朱敦儒和“文俊”富直柔同列洛中八俊。

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存词19首。

曾在余杭任太傅幕僚,后被宰相赏识,因而升迁。

陈与义与吕本中有过交往,但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并未列陈与义之名。

宋人也有称他崇尚陈师道的,但多数人认为他于杜甫。

元代方回在《瀛奎律髓》中称杜甫为江西派的"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陈与义不是江西人,作诗重锤炼,固然有与陈师道相似的地方,但他重意境,擅白描,与黄庭坚的好用典、矜生硬,迥然有别,不应列入江西诗派。

陈与义最出名的诗

陈与义最出名的诗

陈与义最出名的诗
摘要:
一、陈与义的简介
二、陈与义最出名的诗《夜泊牛渚怀古》
三、诗的背景及主题
四、诗中的意境与艺术手法
五、陈与义的其他著名诗歌
正文:
陈与义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最出名的诗歌当属《夜泊牛渚怀古》。

《夜泊牛渚怀古》是陈与义在南宋绍兴年间创作的,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泊船牛渚的景象。

牛渚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自古以来便是风景胜地。

陈与义在诗中借景生情,表达了对古人的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诗的背景是南宋绍兴年间,当时金国大举南侵,南宋朝廷内忧外患。

陈与义身为文臣,对于国家的命运感到深深的忧虑。

在这首诗中,他以牛渚为背景,以夜泊牛渚的宁静景象与历史上英勇抗击敌人的古人进行对比,表达了对英勇古人的敬仰和自己无法为国家尽忠的无奈。

在诗中,陈与义运用了丰富的意境和艺术手法。

他以“夜泊牛渚”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通过对夜晚江边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同时,他以“怀古”为题,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对古人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这种表达方式既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又深化了诗歌的主
题。

除了《夜泊牛渚怀古》之外,陈与义的其他著名诗歌还有很多,如《登岳阳楼》、《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

这些诗歌无一不体现了陈与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总之,陈与义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中《夜泊牛渚怀古》更是他的代表作。

宋朝杰出诗人陈与义简介

宋朝杰出诗人陈与义简介

宋朝杰出诗人陈与义简介陈与义简介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陕西西安人,他的先祖是居住在京兆,后来的曾祖父又搬迁到了洛阳,所以他是河南洛阳人。

陈与义出生在宋哲宗元v年间,在宋高宗绍兴八年的时候去世。

陈与义是北宋末期著名的诗人,同时也非常善于填词。

他的词虽然在如今保存的并不多,但是都很有鉴赏的价值。

陈与义作品陈与义在北宋的时候在地方府中做过教授和太学博士的职位,后来到了南宋,他是朝廷的一位重臣,也是一位爱国的诗人,他的主要贡献表现了诗歌上,同时给后代留下了很多优秀的诗篇。

陈与义从小就非常聪明又十分好学,会写诗和文,被很多同辈所敬重。

在《宋史》的史料中,说他天资聪明,在儿时的时候便能做文章,名声也是很大的。

在宋徽宗政和三年,他登上了舍甲科,被授予教授的职位,后来又晋升为太学博士,但是不久后又被贬为酒税监。

在二十四岁的时候,陈与义考进了进士,之后便当上了文林郎。

这个职位其实是一个很闲的职位,主要是负责文学教育的工作。

陈与义在干了三年之后就选择辞职回家,在家中与一帮好友写诗吟诵,日子十分快活。

陈与义的性格比较内敛,不轻易说笑,对待别人也是十分谦虚谨慎。

被他所推荐的人很多,但是他并不会向外人流露,同时也不会向别人提出任何要求。

因此,他在朝廷和官员中有比较高的威望。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是南宋一名朝廷的重臣,同时也是一位爱国诗人。

他的主要成就是表现在诗歌的方面,位后人留下了很多优秀的诗篇。

《登岳阳楼》一共有两篇,这是其中的一篇,是中学课本中比学的内容。

陈与义《登岳阳楼其一》《登岳阳楼其一》是一首七言的律诗,是《登岳阳楼》中的其中一篇诗歌,也是诗人第一次写岳阳楼的作品,所以诗人非常用心地描写,感情深刻。

下面就来进行欣赏这篇诗歌。

诗歌第一句主要介绍了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同时渲染了寂静的气氛。

从“帘旌”到“夕阳”,是一个由近及远的过程,描写了一副夕阳西下的场景,面对这种景象,诗人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处境,悲伤之情由此而生,奠定了整首诗歌的基调。

陈与义简介_陈与义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

陈与义简介_陈与义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

陈与义简介_陈与义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

陈与义生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北宋末,宋朝词人,同时也工于填词。

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

陈与义诗作最逼近杜诗的是七律。

像《登岳阳楼》之一、《巴丘书事》、《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除夜》等,雄浑悲壮,感慨多端。

五言律如《雨》诗 2首、《除夜》等则以清迥峭刻见长。

五言古诗写景造意,接近谢灵运、柳宗元等人。

如《夏日集葆真池上》中间写景:"鱼游水底凉,鸟宿林间静。

谈余日亭午,树影一时正。

…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

"观察细密,造语工致。

七言绝句重在意趣,格调清婉,如《和张规臣水墨梅五言绝句》、《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等,或工于兴寄,或活用典实,屡见新意,耐人寻味。

陈与义亦擅词作。

〔临江仙〕中的"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虞美人〕中的"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等名句都为人称诵,胡仔、黄□等人对他也有较高的评价。

总的说来,他的词作以清婉秀丽为主要特色。

陈与义集原为其学生周葵编,共10卷,早佚。

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胡稚笺注《简斋诗集》30卷(附《无住词》1卷)刊刻问世,《四部丛刊》即据此影印,并附印元刊《陈简斋诗外集》。

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陈与义集》即以胡本为底本。

陈与义代表作品:《登岳阳楼》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陈与义。

其古诗全文如下: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翻译】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

陈与义诗词鉴赏5篇

陈与义诗词鉴赏5篇

陈与义诗词鉴赏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策划方案、规章制度、祝福语、诗歌美文、名言大全、教育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schem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blessings, poems and essays, famous quot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composition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陈与义诗词鉴赏5篇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

古典诗词鉴赏:陈与义简介及《登岳阳楼》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陈与义简介及《登岳阳楼》赏析

古典诗词鉴赏:陈与义简介及《登岳阳楼》赏析登岳阳楼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译文】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

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

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

登楼凭吊古人,我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

【注释】帘旌(jng):酒店或茶馆的招子。

夕阳迟:夕阳缓慢地下沉。

迟,缓慢。

吴蜀横分地:三国时吴国和蜀国争夺荆州,吴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扎在岳阳。

横分,这里指瓜分。

徙(x)倚(y):徘徊。

三年多难:公元1126年(宋钦宗靖康元年)春天北宋灭亡,到写此诗时已有三年。

凭危:指登楼。

凭,靠着。

危,指高处。

吊古:哀吊,凭吊。

【创作背景】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当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

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消愁,写下了数首诗歌以记其事,其中就有这首《登岳阳楼》。

【鉴赏】《登岳阳楼》是七言律诗。

这首诗是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精心打造,郑重其事。

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隆重推出岳阳楼。

洞庭之东江水西,诗人在一句七字之中,巧妙地运用了东西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之,则岳阳楼之所在,如或可见。

而后再写举目所见,为帘旌不动夕阳迟。

这一句是全诗写景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

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地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迟落的夕阳,提示着傍晚的安详。

这样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不禁引起诗人丰富的遐想。

陈与义的诗词作品10篇

陈与义的诗词作品10篇

陈与义的诗词作品10篇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

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陈与义的诗词作品,来欣赏一下吧。

与夏致宏孙信道张巨山同集涧边以散发岩岫为·张子卧石榻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张子卧石榻,夏子理泉窦。

孙子独不言,搘颐数烟岫。

陈叔易赋王秀才所藏梁织佛图诗邀同赋因次其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维摩之室本自空,忽惊满月临丹宫。

稽首世尊真实相,不比图画填青红。

天女之孙擅天巧,经纬星宿超庸庸。

沦精入此三昧手,一念直到只园中。

意匠经营与佛会,七宝欲动声珑珑。

眉间毫光放未尽,指下已带旃檀风。

飞梭本是龙变化,挟大戚德行神通。

恍若只洹遇佛影,岂彼台像能比崇。

共惟此事不思议,细看众巧无遗踪。

日浮鸡园赤烂烂,天入鹫岭青丛丛。

那知金臂是正倒,但觉已挫千魔锋。

龙天四众俨然侍,喜满尺宅俱成功。

向来八风几卷地,众宝行树无摧桻。

老萧区区佛所悯,岂与十二蟯蚘同。

重云之殿珠作帐,一朝入海奔雷公。

幸留此像不为少,福聚万纪兼千总。

余休八叶终灰烬,坚固却赖三眠虫。

似闻法猛藕丝像,当时已不随烟东。

煌煌二宝照南北,客摄万鬼专其雄。

龙华已耀东坡墨,惊梦不假撞洪钟。

唯有兹图晦几岁,留待公句贻无穷。

画沙累土皆见佛,而况笔墨如此工。

亦念众生业障厚,要与机杼聊分攻。

从今俱尽未来世,买丝不绣平原容。

王应仲欲附张恭甫舟过湖南久不决今日忽闻遂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我身如孤云,随风堕湖边。

墙东木阴好,初识避世贤。

从来有名士,不用无名钱。

披君三迳草,分我一味禅。

胡为黄鹄举,忽上湖南船。

竟随文若去,聊伴元礼仙。

洞庭烟发渚,潇湘雨鸣川。

陈与义七律(1)

陈与义七律(1)

陈与义(1090年—1139年1月1日),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

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139年1月1日)。

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诗尊杜甫,前期清新明快,后期雄浑沉郁;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豪放处尤近于苏轼,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次韵周教授秋怀一官不办作生涯,几见秋风捲岸沙。

宋玉有文悲落木,陶潜无酒对黄花。

天机衮衮山新瘦,世事悠悠日自斜。

误矣载书三十乘,东门何地不宜瓜。

(以上《增广笺注简斋诗集》卷一)夜雨经岁柴门百事乖,此身只⑴合卧苍苔。

蝉声未足秋风起,木叶俱鸣夜雨来。

棋局可观浮世理,灯花应为好诗开。

独无宋玉悲歌⑵念,但喜新凉入酒杯。

⑴须溪本增注:闽本作真。

⑵《瀛奎律髓》卷一七作秋连雨不能出有怀同年陈国佐雨师风伯不吾谋,漠漠穷阴断送秋。

欲过苏端泥浩荡,定知高凤麦漂流。

檐前甘菊已无益,阶下决明还可忧。

安得如鸿六尺马,暂时相对⑴说新愁。

⑴须溪本、四库本作就目疾天公嗔我眼常白,故著昏花阿堵中。

不怪参军谈瞎马,但妨中散送飞鸿。

著篱令恶谁能继,(须溪本、四库本作对)损读方奇定有功。

九恼从来是佛种,会如那律證圆通。

以事走郊外示友二十九年知已非,今年依旧壮心违。

黄尘满面人犹去,红叶无言秋又归。

万里天寒鸿雁瘦,千村岁暮鸟乌微。

往来屑屑君应笑,要就南池照客衣。

(以上《增广笺注简斋诗集》卷四)十月十月北风催岁阑,九衢黄土污儒冠。

归鸦落日天机熟,老雁长云行路难。

欲诣热官忧冷语,且求浊酒寄清欢。

孤吟坐到三更月,枯木无枝不受寒。

题小室暂脱朝衣不当闲⑴,澶州梦断已多年。

诸公自致青云上,病客长斋绣佛前。

随意时为师子卧,安心懒作野狐禅。

炉烟忽散无踪迹,屋上寒云自黯然。

⑴须溪本注:张籍云朝衣暂脱见闲身。

次韵张迪功春日年年春日寒欺客,今日春无一半寒。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

《伤春》 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峰。 初经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图,疲兵敢犯犬羊峰。 《伤春》写的是“靖康之难”,金兵入侵,高宗南逃, 个人流浪,权奸误国。“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 夕峰”。写国中无人,朝臣白食俸禄。“初经上都闻战 马,岂知穷海看飞龙。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 重”。写皇帝逃跑,孤臣奋战。“稍喜长沙向延图,疲 兵敢犯犬羊峰”。写向子湮(字延图)在长沙抵抗金兵。 全诗对朝廷给予幽默而辛辣的讽刺,特别是以皇帝和孤 臣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具有较强的鞭鞑力量。所有 这一切都出于对“庙堂”的谴责,对权臣误国的痛恨, 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国家复兴的希望
相对于前期明快的诗风,南渡以后,国破家亡, 颠沛流离,特别是由陈留至临安走了三年多,一 个读书人既无宽裕的资费又无别人照料,其艰辛 之状可想而知。然而这一趟长途跋涉却对他的思 想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一路上对现实社会的各 个阶层有着广泛的接触,激发了他的爱国憎爱分 明感,是一个思想的飞跃,也是他的诗词创作的 一个分水岭,诗风由个人生活情趣转向沉郁悲壮, 痛恨于金兵南侵,无奈于朝廷苟安,感怀家国, 慨叹时势。如《伤春》、《居夷行》、《次韵尹 潜感怀》等,都属于这类作品。
《居夷行》 遭乱始知承平乐,居夷更觉中原好。 人世多违壮士悲,干戈未定书生老。 皇天岂无悔祸日,君子慎惜经论时。 《居夷行》开篇写道:“遭乱始知承平乐,居夷更觉中原 好”。这是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呐喊。其中又写道: “人世多违壮士悲,干戈未定书生老”。是说金兵既然入 侵,皇帝屈膝,权奸谄媚,力求议和,而有志之士只有冷 眼悲伤。本想等待时机收得中原,而掌权者热衷于偏安以 苟活,我们等到老死恐怕也没有希望。“皇天岂无悔祸日, 君子慎惜经论时”。愿朝廷改弦更张,下定决心,收复故 土,使满腹经纶的志士派上用场,为国为民尽忠尽孝;不 然苦读春秋的书生、知勇双全的将领都没有了用武之地。 仍然劝谏圣主拿出勇气,对光复抱有一线希望。

诗俊陈与义的二十五首诗词,值得品读!

诗俊陈与义的二十五首诗词,值得品读!

诗俊陈与义的二十五首诗词,值得品读!陈与义(1090年—1139年),字去非,号简斋,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

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

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

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官拜中书舍人、吏部侍郎、参知政事等。

陈与义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是一位爱国诗人,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其诗尊杜甫,也推崇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号为“诗俊”,前期清新明快,后期雄浑沉郁;同时也工于填词,豪放处尤近于苏轼,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

著有《简斋集》。

别伯共樽酒相逢地,江枫欲尽时。

犹能十日客,共出数年诗。

供世无筋力,惊心有别离。

好为南极柱,深尉旅人悲。

再别多难还分手,江边日发新。

公为九州督,我是半途人。

政尔倾全节,终然却要身。

平生第温峤,未必下张巡。

岁华岁华日已凋,飞叶鸣古瓦。

白头倚危槛,高旻覆平野。

遥瞻疏柳林,下有清溪泻。

三春既繁丽,九秋亦潇洒。

平生万事过,所欠茅一把。

山川郁日夕,有抱无与写。

赋诗老不工,开篇咏风雅。

北征世故信有力,挽我复北驰。

独冲七月暑,行此无尽陂。

百卉共山泽,各自有四时。

华实相后先,盛过当同衰。

亦复观我生,白发忽及期。

夕云已不征,客子今何之。

愿传飞仙术,一洗局促悲。

被襟阆风观,濯发扶桑池。

元夜今夕天气佳,上天何澄穆。

列宿雨后明,流云月边速。

空檐垂斗柄,微吹生丛竹。

对此不能寐,步绕庭之曲。

遥睇浮屠颠,数星红煜煜。

悟知烧灯夕,节意亦满目。

历代能几诗,遍赋杂珉玉。

栖鸦亦未定,更呜伴余独。

百年滔滔内,忧乐两难复。

唯应长似今,寂寞送寒燠。

襄邑道中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咏牡丹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春寒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送人归京师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日落梦悠悠。

故国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临江仙》陈与义

《临江仙》陈与义

《临江仙》陈与义《临江仙》陈与义一、导言《临江仙》是中国著名文学作品之一,是由陈与义创作的一首诗歌。

这首诗以江南风景为背景,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生命的思考。

本文将对《临江仙》的创作背景、主题和艺术特点进行分析。

二、创作背景陈与义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画家,他精通文学和绘画,善于将两者融合创作。

这首《临江仙》是他创作的一首山水田园诗,描绘了自然山水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当时,中国正处于宋代的繁荣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这为陈与义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土壤。

三、主题《临江仙》的主题是山水田园的美景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诗中描绘了江南水乡的宜人景色,溪流潺潺、花草繁茂、鸟语花香,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述,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和愉悦。

四、艺术特点1. 以景写情:诗中以临江仙作为题目,通过描绘江南山水的美丽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中的景色描写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使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与思想。

2. 唯美主义:诗中的景色描写充满了唯美主义的特点,风景如画、景色宜人,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诗中的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都带有一种理想化的美感,使读者可以享受到纯净、和谐的艺术境界。

3. 褒扬传统:陈与义的创作借鉴了古代文学的传统,他熟悉古人的作品,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

在《临江仙》中,他运用了古代文学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使诗歌更有韵味和内涵。

4. 融合文学与绘画:陈与义擅长文学和绘画,他将两者融合创作,使他的诗歌作品富有画面感。

在《临江仙》中,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艳丽的色彩,使读者产生了一种仿佛置身于画境之中的感觉。

五、《临江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重要的山水田园诗,通过对江南风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陈与义的创作融合了文学和绘画的艺术,使诗歌更具表现力和韵味。

《牡丹》陈与义

《牡丹》陈与义

咏牡丹陈与义〔宋代〕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作者简介】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

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

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译文】自从金人的铁蹄踏碎了祖国的河山,十年岁月,回望故乡洛阳,仍是漫漫长路归途无望。

作为身在异乡的龙钟老人,看到青墩溪畔的牡丹花开了,就想起了洛阳的牡丹,只能孤独地站在春风中默默观看。

【注释】一自:自从。

胡尘:指金兵。

入汉关:指入侵中原。

十年:从靖康二年(1126)金兵攻陷汴京到诗人作此诗时整整十年。

伊洛:河南的伊水和洛水。

《国语·周语》云:“昔伊洛竭而复之。

”因此,“伊洛”既指诗人的故乡洛阳,又暗寓他亡国的悲痛。

青墩:在今浙江桐乡,当时诗人所居处。

龙钟: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诗人自指。

时诗人四十七岁,却有老态之感。

【赏析】作者陈与义是南北宋相交时的著名诗人。

这首诗是作者南渡后于绍兴六年(1136年)居住在青墩(今浙江桐乡县北,与乌镇隔水相望)时所作,距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正好十年。

“十年伊洛路漫漫”中“路漫漫”既是说离自己的家乡洛阳(伊水、洛水)是路途遥远,也是说家乡被金兵占领的时间也已经很长久了(十年)。

在这首诗里,作者表面说的是面对春日盛开的青墩牡丹,自己独自一个在观赏,实际上想说的是什么时间我才能再回到故乡去观赏天下驰名的洛阳牡丹。

但想到眼前的景况,时间在无情地流逝,自己已变得老态龙钟,然而家国破碎故土依然难回时,作者通过牡丹而强烈地表达出了对故乡深切无尽的思念及对前景的无望与悲苦万千的愁绪!。

国学知识文库诗词曲系列:陈与义

国学知识文库诗词曲系列:陈与义

国学知识文库诗词曲系列——
陈与义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
古诗词曲,在国学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诗词曲知识点
“陈与义”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陈与义
【生卒】:1090—1138【介绍】: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徽宗政和三年(1113)登上舍甲科,历任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后谪监陈留酒税。

靖康难起,避乱南奔,经商水、襄阳至湖南,转徙岳阳、长沙、衡阳间。

绍兴元年(1131),经广东、福建抵临安,累官中书舍人、吏部侍郎、翰林学士、参知政事。

生平以诗着称,原属江西诗派,推尊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

南渡后,目睹亡国惨祸,又亲历战乱生活,诗风有所转变,学习杜甫感时伤乱的精神,多苍凉沉郁之音。

词作较少,不写艳情,意境与诗一致。

有《简斋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与义简介资料陈与义诗歌赏析
陈与义,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著有。

下面是
X 给大家整理的陈与义简介资料,供大家参阅!
陈与义简介
陈与义 (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
居京兆 ( 今陕西西安 ) ,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 ( 今河南洛阳 ) 人。

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 (1090 年 ) ,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 (1138 年 ) 。

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

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
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师尊杜甫,也推崇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号为“诗俊”,与“词俊”朱敦儒和“文俊”富直柔同列洛中八俊。

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 (1090
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 (1138 年 ) 。

陈与义在北宋做过
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
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
忧民的爱国诗篇。

存词 19 首。

曾在余杭任太傅幕僚,后被宰
相赏识,因而升迁。

陈与义与吕本中有过交往,但吕本中作,并未列陈与义
之名。

宋人也有称他崇尚陈师道的,但多数人认为他于杜甫。

元代方回在中称杜甫江西派的 " 一祖 " ,黄庭、道、与 " 三宗" 。

与不是江西人,作重,固然有与道相似的地方,但他重意境,擅白描,与黄庭的好
用典、矜生硬,迥然有,不列入江西派。


与作最逼近杜的是七律。

像之一、、、等,雄
悲壮,感慨多端。

五言律如 2 首、等以清迥峭刻。

五言古写景造意,接近灵运、柳宗元等人。

如中写景:
"游水底凉,宿林静。

余日亭午,影一正。

⋯微波喜人,小立待其定。

" 察密,造工致。

七言句重在意趣,格清婉,如、、等,或工于寄,或活用典,
屡新意,耐人味。

与亦擅作。

中的 "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 ,中的" 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 等名句都人称,胡仔、黄□等人他也有高的价。

的来,他的作以清婉秀
主要特色。

与集原其学生周葵,共10 卷,早佚。

宋光宗熙元年(1190) ,胡稚注 30 卷 ( 附 1 卷 ) 刊刻世,即据此影印,并附印元刊。

1982 年,中局出版的即以胡本底本。

胡注于略,今人白敦仁有是目前最好的版本。

与生平
祖籍京兆,曾祖希亮迁居洛阳。

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 年 ) 生于洛阳。

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 年) 中上舍甲科进士。

当上文林郎,授职开德府教授。

3 年后辞职回家。

又两年,被重新任命为雍录。

宋徽宗宣和二年 (1120 年 ) ,陈与义母亲逝世,回汝州服丧。

结识汝州知州葛胜仲。

两年后,由葛胜仲举荐,任太学博士。

后来又升任符宝郎,但不久被贬为陈留酒监。

宋钦宗靖康二年 (1127 年 ) ,金兵攻入汴京,北宋灭亡。

宋高宗南逃建立南宋。

陈与义自陈留南迁避难,经湖北、湖南、广东、福建。

宋高宗绍兴元年 (1131 年) 夏,陈与义抵达南宋首都绍兴。

改任中书舍人,兼掌内制,拜吏部侍郎。

不久以徽猷阁直学士身份知湖州,又召为给事中。

后以显谟阁直学士身份任江州太平观提举。

后来,有的宰相不喜欢陈与义。

就又把他召回,重新任
中书舍人,直学士院。

绍兴六年 (1136 年) 十一月,拜翰林学士、知制诰。

绍兴七年 (1137 年) 正月,授参知政事。

三月,和宋高宗
一起到建康。

后来因病,重新以资政殿学士身份知湖州。

宋高
宗十分关心他的身体,于是回临安改任洞霄宫提举。

绍兴八年 (1138 年) 十一月去世。

享年四十九岁。

陈与义个人经历
陈与义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 年 ) 生于洛阳。

不过按照古代户籍划分,他算不上地地道道的洛阳人—他的老祖宗本
来一直居住在京兆,也就是现在的陕西西安,后来赶上安禄
山造反,只得入蜀避乱,后来才把家搬到了洛阳。

陈与义自幼聪明好学,能诗文,为同辈所敬重。

本传说
他“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衽,莫敢
与抗”。

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 年 ) 登上舍甲科,被授于开德府(今河南濮阳 ) 教授,累迁太学博士,进升为符宝郎,掌皇
帝八宝及国之符节,不久被贬为陈留郡 ( 今河南杞县境 ) 酒税监。

24 岁时,陈与义考中进士,随后当上文林郎。

这是个闲
职,负责开德府 ( 今濮阳 ) 的文学教育工作。

陈与义干了 3 年后辞职,回家与一帮好友吟诗赏画,日子过得好不快活。


过了两年,他被任命为辟雍录,也就是到太学的预备学校里
当老师。

宣和二年 ( 公元1120 年 ) ,陈与义的母亲辞世。

他在汝
州服丧期间,结识了州守、词人葛胜仲。

两年后,由葛胜仲
举荐,他入京做了太学博士。

次年,他29 岁时的诗作,竟被徽宗看上了。

靖康二年 (1127年)四月,金兵攻入宋都汴京( 今河南开封) ,掳走宋徽宗、宋钦宗二帝,北宋遂亡。

陈与义自陈留
避难南奔,经襄阳,转湖南,绕广东、福建,于绍兴元年 (1131
年 ) 抵当时的南宋首都绍兴 ( 今浙江绍兴 ) 。

陈与义为高宗旧
臣,高宗得知他的忠心,便任命他为礼部侍郎。

不久,以徽
猷阁直学士知湖州 ( 今浙江吴兴 ) 。

召为给事中,参与讨论政
事,抄发章疏,稽察违失,以备顾问应对。

又以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 ( 今江西九江 ) 太平观,旋而复用为中书舍人、直学士
院。

绍兴六年 (1136 年 ) 十一月,拜翰林学士、知制诰。

七年
正月,授参知政事 ( 相当于副宰相 ) ,唯师礼用道德以辅朝廷,
尊主威振纲纪而呕心沥血。

陈与义性格沉重,不苟言笑,待人接物谦虚谨慎。

被他
推荐和提拔的官吏很多,他从来不向外人流露,也不向被推
荐、提拔的人表白,更不提出任何要求。

因此,他在士大夫
阶层中具有较高的威望。

朝臣们多愿向他坦露心迹或请求指
正迷津。

当时,丞相赵鼎在朝廷放言:“人多谓中原有可图
之势,宜便进兵,恐他时咎今日之失机。

”高宗说:“今梓
宫与太后、渊圣皆未还,若不与金议和,则无可还之理。


丞相的意思是,多数人主张打回汴京,收复中原,若不
如此,恐怕将来因失去机会而受到追究。

而高宗则认为,二
帝被掳,连同太后、嫔妃、宫女都在金人手里,若不议和恐
难于返回。

陈与义听了之后,赞成丞相的用兵,反对高宗的
议和,便婉转地说:“若和议成,岂不贤于用兵 ; 万一无成,则用兵必不免。

”高宗曰:“然。

”从道理上以为陈与义的话很对,但事实上他甘心于偏安江左,以求苟延残喘。

陈与
义看出高宗无意收复中原,他很失望,便以病托辞退职,朝
廷复以资政殿学士( 授予罢政宰相的职衔) 知湖州,加提举临安洞霄宫 ( 今浙江余杭西南,宋代凡执宰大臣去位者,皆以
提举洞霄宫系衔) 。

绍兴八年 (1138年)十一月病逝,终年四十九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