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
陈与义的诗鉴赏
陈与义的诗鉴赏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南宋著名诗人。
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以政治题材、写景抒怀、寓言哲理和严谨诗风著称。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鉴赏陈与义的诗歌。
一、陈与义简介陈与义,南宋初年著名诗人,生于北宋末年。
他曾历任南宋朝廷要职,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他的诗歌创作与他的政治生涯密切相关,展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崇高的道德品质。
二、陈与义诗歌特点1.政治题材:陈与义的诗歌大量涉及政治题材,反映了他对国家兴衰、民生疾苦的密切关注。
如《夜泊牛渚怀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都以爱国为主题,表达了他对国家繁荣富强的渴望。
2.写景抒怀:陈与义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
如《夏日游山》、《寄题临安郡楼》等,以美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寓言哲理:陈与义的诗歌中富含寓言和哲理,如《钓鱼石》、《病牛》等,以动物为题材,寓意着人生的沧桑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4.严谨诗风:陈与义的诗歌严谨有度,注重字句的推敲。
他在创作过程中力求字字珠玑,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陈与义诗鉴赏方法1.了解背景:在鉴赏陈与义的诗歌之前,我们需要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等信息,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2.分析诗风:陈与义的诗歌风格独特,鉴赏时要注意分析诗歌中的政治寓意、写景描绘、寓言哲理等元素,领略诗歌的魅力。
3.品味意境:阅读陈与义的诗歌,要细细品味其中的意境,感受诗人对国家、民生、自然的关爱。
4.体会哲理:陈与义的诗歌富含哲理,通过具体实例阐述人生道理,鉴赏时要深入体会诗歌中的哲理内涵。
四、鉴赏示例以下以《夏日游山》为例,进行鉴赏:夏日游山陈与义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风翻,高歌对青天。
岩栖双白鹤,潭饮孤青蛇。
即此幽栖地,便可遗世网。
这首诗以夏日游山为背景,描绘了山光月色的美丽景色。
诗人通过散发、高歌等动作,表达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陈与义的诗词10篇
陈与义的诗词10篇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
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下面本店铺就和大家分享陈与义的诗词,来欣赏一下吧。
十三日再赋二首其一以赞使君是日对花赋此韵·武林曾识最高枝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武林曾识最高枝,百感重逢岁月迷。
向日擘笺须彩凤,如今执楯要文犀。
西郊春事渐入老境元方欲出游以无马未果今日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毛颖陈玄虽胜流,也须从事到青州。
重吟玉树怀崔子,欲唱金衣无杜秋。
官柳正须工部出,园花犹为退之留。
篮舆自可烦儿辈,一笑来从樾下休。
元方用韵寄若拙弟邀同赋元方将托若拙觅颜渊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梦中与世极周流,错认三刀是得州。
拟学耕田给公上,要为同社燕春秋。
囊间已办青芒屦。
桑间想闻黄栗留。
傥有幽人谘出处,为言无况莫来休。
周尹潜雪中过门不我顾遂登西楼作诗见寄次韵·晓窗飞雪惬幽听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晓窗飞雪惬幽听,起觅新诗自启扃。
不觉高轩墙外过,贪看万鹤舞中庭。
闰八月十二日过奇父共坐翠窦轩赏木犀花玲珑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清露香浮黄玉枝,使君未到意低迷。
极知有日交铜虎,可使无情向木犀。
某用家弟韵赋绝句上浼清视芜词累句非敢以为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万里平生几蛇足,九州何路不羊肠。
只应绿士苍官辈,却解从公到雪霜。
自五月二日避寇转徙湖中复从华容道乌沙还郡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回环三百里,行尽力都穷。
巴丘左移右,章华西转东。
江声摇斗柄,秋色弥葭丛。
群木立波上,芙蕖披月中。
镜湖应足比,剡溪那可同。
世钭非识事,孤啸聊延风。
奇父先至湘阴书来戒由禄唐路而仆以它故由南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云接湘阴百里松,肃肃穆穆湖南风。
焚香陈与义赏析
焚香陈与义赏析摘要:一、焚香陈与义简介二、焚香陈与义赏析内容1.诗歌背景2.诗歌意境3.诗歌艺术特点4.诗歌思想内涵三、焚香陈与义的价值与影响四、总结正文:【提纲】一、焚香陈与义简介焚香陈与义,南宋诗人,字去非,号简斋。
生于北宋末,南宋初,享年57岁。
陈与义是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作品以爱国情怀和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而著称。
二、焚香陈与义赏析内容1.诗歌背景焚香陈与义的诗歌创作背景主要集中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国家动荡、民族危亡的时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陈与义的诗歌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民族精神的坚守。
2.诗歌意境焚香陈与义的诗歌意境独特,他以鲜明的笔触描绘了战乱年代的荒凉景象,反映了百姓生活的艰辛。
同时,他的诗歌中也展现了祖国美好河山的画卷,寄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诗歌艺术特点陈与义的诗歌艺术特点在于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时代的轮廓,用细腻的情感描绘人物内心。
他的诗歌既有豪放派的气魄,又有婉约派的柔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
4.诗歌思想内涵焚香陈与义的诗歌思想内涵深刻,他的作品既有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又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强烈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爱国情怀。
三、焚香陈与义的价值与影响焚香陈与义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面貌,而且传达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
他的诗歌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南宋诗歌的代表之一。
四、总结焚香陈与义是一位具有深刻内涵和独特风格的诗人。
他的诗歌作品以其忧国忧民的情怀、独特的意境和鲜明的艺术特点,成为了中国诗歌的瑰宝。
陈与义最著名诗十首
陈与义最著名诗十首陈与义是中国近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创作涵盖了各个主题和风格。
以下是他最著名的十首诗作:1.《破幽梦》破幽梦,醒前总是一片空。
芳草碧连天,春风无限恨落花。
野台高,断秋残酒满,何处堪修罗地狱舞?这首诗以幻梦为主题,描写了一个“醒来后心情空虚”的主人公。
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时光的无常的感慨。
2.《黄鹂》黄鹂出谷!花落三月,尽是痴心向春,一片新绿入眼波。
踏青游,采莴苣,美人清浑酒,春风入梦里?雄黄这首诗描绘了春意盎然的景象,通过对黄鹂歌声的描写,表达了春天的美好和欢愉。
同时,诗中还穿插了对美人和美酒的描绘,使整首诗显得更加灵动和生动。
3.《望江南行》水树满秋堤,江南行。
菊花成熟飘香,轻舟济渡远烟灰。
烟树瘦,嫩芙蓉老。
断肠一夜泪,独上潇湘夜。
这首诗以江南秋景为背景,描绘了诗人的秋意思绪和对故乡的思念。
通过写景的手法,表达了对故乡美好景色的追忆和对过往时光的感慨。
4.《长恨歌》海纵波澜湾长天,惆怅韶华早已逝。
金戈铁马千年梦,只堪回首红颜笑。
这首诗以长恨歌为题,表达诗人对过去年华逝去的无奈和惋惜。
通过对长恨歌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历史和时光的思考和反思。
5.《赋得秋雁》燕山秋雁,翩翩飞翔,百鸟齐鸣,回首归巢航。
北风吹来,寒意扑面,薇薇秋意,烟波满江。
飞渡大河,云霞翻涌,远处明月当空照。
这首诗以秋天的雁群为主题,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雁群飞行的壮丽景象。
通过对飞翔的雁群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6.《春思》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起来瞅瞅春色,行船过绿洲。
这首小诗简短精练,表达了春天醒来的美好和花开的喜悦。
通过对春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7.《夜行舟中怀辽东司马》船行夜水长,溯河遨游航。
忽闻潮声急,桃花纷纷黄。
回首洞府落,何处非人壮?思君出席处,明月当空照。
这首诗通过夜行船中的风景来表达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陈与义的诗词作品10篇
陈与义的诗词作品10篇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
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下面本店铺就和大家分享陈与义的诗词作品,来欣赏一下吧。
与夏致宏孙信道张巨山同集涧边以散发岩岫为·张子卧石榻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张子卧石榻,夏子理泉窦。
孙子独不言,搘颐数烟岫。
陈叔易赋王秀才所藏梁织佛图诗邀同赋因次其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维摩之室本自空,忽惊满月临丹宫。
稽首世尊真实相,不比图画填青红。
天女之孙擅天巧,经纬星宿超庸庸。
沦精入此三昧手,一念直到只园中。
意匠经营与佛会,七宝欲动声珑珑。
眉间毫光放未尽,指下已带旃檀风。
飞梭本是龙变化,挟大戚德行神通。
恍若只洹遇佛影,岂彼台像能比崇。
共惟此事不思议,细看众巧无遗踪。
日浮鸡园赤烂烂,天入鹫岭青丛丛。
那知金臂是正倒,但觉已挫千魔锋。
龙天四众俨然侍,喜满尺宅俱成功。
向来八风几卷地,众宝行树无摧桻。
老萧区区佛所悯,岂与十二蟯蚘同。
重云之殿珠作帐,一朝入海奔雷公。
幸留此像不为少,福聚万纪兼千总。
余休八叶终灰烬,坚固却赖三眠虫。
似闻法猛藕丝像,当时已不随烟东。
煌煌二宝照南北,客摄万鬼专其雄。
龙华已耀东坡墨,惊梦不假撞洪钟。
唯有兹图晦几岁,留待公句贻无穷。
画沙累土皆见佛,而况笔墨如此工。
亦念众生业障厚,要与机杼聊分攻。
从今俱尽未来世,买丝不绣平原容。
王应仲欲附张恭甫舟过湖南久不决今日忽闻遂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我身如孤云,随风堕湖边。
墙东木阴好,初识避世贤。
从来有名士,不用无名钱。
披君三迳草,分我一味禅。
胡为黄鹄举,忽上湖南船。
竟随文若去,聊伴元礼仙。
洞庭烟发渚,潇湘雨鸣川。
陈与义简介资料陈与义诗歌赏析
陈与义简介资料陈与义诗歌赏析陈与义,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著有。
下面是X给大家整理的陈与义简介资料,供大家参阅!陈与义简介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
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师尊杜甫,也推崇苏轼、黄庭坚和陈师道,号为“诗俊”,与“词俊”朱敦儒和“文俊”富直柔同列洛中八俊。
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存词19首。
曾在余杭任太傅幕僚,后被宰相赏识,因而升迁。
陈与义与吕本中有过交往,但吕本中作,并未列陈与义之名。
宋人也有称他崇尚陈师道的,但多数人认为他于杜甫。
元代方回在中称杜甫为江西派的"一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陈与义不是江西人,作诗重锤炼,固然有与陈师道相似的地方,但他重意境,擅白描,与黄庭坚的好用典、矜生硬,迥然有别,不应列入江西诗派。
苏文编绘陈与义诗作最逼近杜诗的是七律。
像之一、、、等,雄浑悲壮,感慨多端。
五言律如诗 2首、等则以清迥峭刻见长。
五言古诗写景造意,接近谢灵运、柳宗元等人。
如中间写景:"鱼游水底凉,鸟宿林间静。
谈余日亭午,树影一时正。
…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
"观察细密,造语工致。
七言绝句重在意趣,格调清婉,如、、等,或工于兴寄,或活用典实,屡见新意,耐人寻味。
陈与义亦擅词作。
中的"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中的"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等名句都为人称诵,胡仔、黄□等人对他也有较高的评价。
陈与义传文言文
陈与义传文言文
陈与义传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是陈与义传的文言文原文:
《陈与义传》
陈平者,沛人也。
其先齐人也。
其父操为楚令尹,封为陈侯。
平以孝闻,与义亲善。
义者,吴人也,其父为楚将,故号曰义公。
义少孤,母在吴,无以给之,乃就平为养子。
及长,事义公,公贵之。
义公卒,陈侯欲使平为吴令,平固辞不肯行。
陈侯曰:“吾欲使卿为吴令,卿固辞,何也?”平对曰:“臣闻义公有母在吴,而吴无以给之,臣故为养子以奉养之。
今义公既卒,臣不能事义公之子,而去事义公之母,臣恐天下莫之能容也。
”陈侯曰:“善。
”乃止。
平年四十馀,病且死,其子求为吴令,平不肯。
子曰:“吴令位至尊,卿之宜也。
”平曰:“吾闻之吴有大夫曰僚,其母死,而子嗣为吴令。
及其母之丧未朝,僚已往官事矣。
其后吴有大夫曰孙齐,其母死,而子嗣为吴令。
及其母之丧未朝,孙齐亦已往官事矣。
孙齐之后吴有大夫曰孟贾,其母死,而子嗣为吴令。
及其母之丧未朝,孟贾亦已往官事矣。
三子者,吴之贤士也,而皆不敢辞吴令之位。
今吾
奉养之母,尚未朝也,而吾欲去事吴令,天下莫之能容也。
”遂卒。
以上是《陈与义传》的文言文原文,描述了陈平和义公之间的友谊以及陈平对母亲的孝心。
陈与义的诗10首
陈与义的诗10首晚晴野望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洞庭微雨后,凉气入纶巾。
水底归云乱,芦藂返照新。
遥汀横薄暮,独鸟度长津。
兵甲无归日,江湖送老身。
悠悠只倚杖,悄悄自伤神。
天意苍茫里,村醪亦醉人。
画梅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娥眉淡淡自成妆,驿使还家空断肠。
脂粉不施憔悴尽,失身未嫁易元光。
陈与义的诗10首(精选篇1)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自得休心法,悠然不赋诗。
忽逢重九日,无奈菊花枝。
留别心老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老心霜下松,名与隆公齐。
人物北斗南,佛事东院西。
平生四海脚,不复烦金篦。
却从梦中别,未免意惨悽。
它时访生死,林深路应迷。
陈与义的诗10首(精选篇2)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明窗净棐几,玉立耿无邻。
红绿两重衿,殷勤满面春。
曾为庾岭客,本是洛阳人。
老我何颜貌,东风处处新。
雨·云起谷全暗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云起谷全暗,雨时山复明。
青春望中色,白涧晚来声。
远树鸟群集,高原人独耕。
老夫逃世日,坚坐听阴晴。
陈与义的诗精选10首陈与义的诗10首(精选篇3)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落日生春色,微澜动古池。
柳林横绝野,藜杖去寻诗。
不有今年谪,争成此段奇。
殷勤雪颅老,随客转荒陂。
陈与义的诗10首(精选篇4)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斜阳步屧过东家,便置清樽不煮茶。
高柳光阴初罢絮,嫩凫毛羽欲成花。
群公天上分时栋,闲客江边管物华。
醉里吟诗空跌宕,借君素壁落栖鸦。
宴坐之地籧篨覆之名曰蓬斋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不须杯勺了三冬,旋作蓬斋待朔风。
会有打窗风雪夜,地炉孤坐策奇功。
年华朝代:宋朝|作者:陈与义去国频更岁,为官不救饥。
春生残雪外,酒尽落梅时。
白日山川映,青天草木宜。
年华不负客,一一入吾诗。
陈与义最出名的诗
陈与义最出名的诗
摘要:
一、陈与义的简介
二、陈与义最出名的诗《夜泊牛渚怀古》
三、诗的背景及主题
四、诗中的意境与艺术手法
五、陈与义的其他著名诗歌
正文:
陈与义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中,最出名的诗歌当属《夜泊牛渚怀古》。
《夜泊牛渚怀古》是陈与义在南宋绍兴年间创作的,诗中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泊船牛渚的景象。
牛渚位于今浙江省绍兴市,自古以来便是风景胜地。
陈与义在诗中借景生情,表达了对古人的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诗的背景是南宋绍兴年间,当时金国大举南侵,南宋朝廷内忧外患。
陈与义身为文臣,对于国家的命运感到深深的忧虑。
在这首诗中,他以牛渚为背景,以夜泊牛渚的宁静景象与历史上英勇抗击敌人的古人进行对比,表达了对英勇古人的敬仰和自己无法为国家尽忠的无奈。
在诗中,陈与义运用了丰富的意境和艺术手法。
他以“夜泊牛渚”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画面,通过对夜晚江边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同时,他以“怀古”为题,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对古人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这种表达方式既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又深化了诗歌的主
题。
除了《夜泊牛渚怀古》之外,陈与义的其他著名诗歌还有很多,如《登岳阳楼》、《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
这些诗歌无一不体现了陈与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总之,陈与义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中《夜泊牛渚怀古》更是他的代表作。
《襄邑道中》陈与义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襄邑道中》陈与义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襄邑道中》是南宋诗人陈与义诗作之一,此诗通过对乘船东行,河两岸上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等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这次远行,非常轻松畅快,心旷神怡。
作品原文:襄邑道中陈与义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作品注释:1、襄邑:宋代县名,即今河南睢县,当时有汴河通东京(今河南开封)。
2、榆堤:即指汴河之堤,当时种满榆树。
3、不知:不知道。
俱东:俱:一起指一起向东。
作品译文:两岸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连船帆仿佛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船帆趁顺风,一路轻扬,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离京城百里以外的地方。
躺在船上望着天上的云,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政和七年(1117),作者任满经襄邑入京,诗人此行是任开德府教授期满,入京待选,因此志得意满,心情舒畅。
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即景抒怀诗。
作品鉴赏:全诗写坐船行进于襄邑水路的情景。
首句写两岸飞花,一望通红,把作者所坐的船都照红了。
用“红”字形容“飞花”的颜色,这是“显色字”,诗中常用;但这里却用得很别致。
花是“红”的,这是本色;船本不红,被花照“红”,这是染色。
作者不说“飞花”红而说飞花“照船红”,于染色中见本色,则“两岸”与“船”,都被“红”光所笼罩。
次句也写了颜色:“榆堤”,是长满榆树的堤岸;“飞花两岸”,表明是春末夏初季节,两岸榆树,自然是一派新绿。
只说“榆堤”而绿色已暗寓其中,这叫“隐色字”。
与首句配合,红绿映衬,色彩何等明丽!次句的重点还在写“风”。
“百里”是说路长,“半日”是说时短,在明丽的景色中行进的小“船”只用“半日”时间就把“百里榆堤”抛在后面,表明那“风”是顺风。
作者只用七个字既表现了绿榆夹岸的美景,又从路长与时短的对比中突出地赞美了一路顺风,而船中人的喜悦心情,也洋溢于字里行间。
古人行船,最怕逆风。
作者既遇顺风,便安心地“卧”在船上欣赏一路风光:看两岸,飞花、榆堤,不断后移;看天上的“云”,却并未随之而动。
陈与义简介_陈与义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
陈与义简介_陈与义古诗词作品_古诗大全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
陈与义生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北宋末,宋朝词人,同时也工于填词。
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
陈与义诗作最逼近杜诗的是七律。
像《登岳阳楼》之一、《巴丘书事》、《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除夜》等,雄浑悲壮,感慨多端。
五言律如《雨》诗 2首、《除夜》等则以清迥峭刻见长。
五言古诗写景造意,接近谢灵运、柳宗元等人。
如《夏日集葆真池上》中间写景:"鱼游水底凉,鸟宿林间静。
谈余日亭午,树影一时正。
…微波喜摇人,小立待其定。
"观察细密,造语工致。
七言绝句重在意趣,格调清婉,如《和张规臣水墨梅五言绝句》、《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等,或工于兴寄,或活用典实,屡见新意,耐人寻味。
陈与义亦擅词作。
〔临江仙〕中的"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虞美人〕中的"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等名句都为人称诵,胡仔、黄□等人对他也有较高的评价。
总的说来,他的词作以清婉秀丽为主要特色。
陈与义集原为其学生周葵编,共10卷,早佚。
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胡稚笺注《简斋诗集》30卷(附《无住词》1卷)刊刻问世,《四部丛刊》即据此影印,并附印元刊《陈简斋诗外集》。
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陈与义集》即以胡本为底本。
陈与义代表作品:《登岳阳楼》作者是宋朝文学家陈与义。
其古诗全文如下: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苍波无限悲。
【翻译】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
九日赏菊 陈与义 骚人自难肥的意思
九日赏菊陈与义骚人自难肥的意思
摘要:
一、九日赏菊的历史背景
二、陈与义的诗作介绍
三、骚人自难肥的含义解析
正文:
九日赏菊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习俗,源于对重阳登高、赏菊、佩茱萸等习俗的传承。
陈与义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作以寓意深刻、表达细腻著称。
在《九日赏菊》这首诗中,陈与义以“骚人自难肥”的意象,展现了对风雅文人的讽刺和自嘲。
“骚人”一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来形容才子佳人,他们以风雅自居,崇尚文人的品格和风度。
然而,陈与义在这首诗中,用“自难肥”来描绘这些骚人,暗示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对物质生活的不屑和无能。
这里的“肥”,并非仅仅指肥胖,而是代表了物质丰盈、生活富饶的状态。
通过“骚人自难肥”的表述,陈与义巧妙地揭示了这些风雅文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摆脱的困境。
他们既无法融入世俗的纷争,又无法真正超脱于物质世界之外,因此,在诗人的眼中,这些自诩风雅的文人,实际上成为了世俗的笑柄。
综上所述,陈与义的《九日赏菊》通过“骚人自难肥”的意象,传达了对风雅文人的讽刺和自嘲,同时也揭示了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困境。
南宋-陈与义《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原文、译文及注释
南宋-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是宋代词人陈与义创作的一首词。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而作的。
原文: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南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翻译: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回忆年轻时在午桥桥上酣饮,坐中多是杰出的才俊。
长沟流月去无声。
月光随长沟水波奔涌,流去悄然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对着杏花疏落的清影,我们吹笛直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春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百无聊赖中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都让渔人在半夜里当歌来唱。
注释:选自《陈与义集·无住词十八首》(中华书局2007年版)。
临江仙,词牌名。
洛中,指洛阳。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代诗人。
〔临江仙〕词牌名,又称《鸳鸯梦》《雁后归》《庭院深深》。
双调,上片五句,押三平韵,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旧游〕昔日的游览。
〔洛中〕指洛阳一带。
〔午桥〕在洛阳城南十里。
〔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
〔豪英〕出色的人物。
〔长沟流月〕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
〔月去无声〕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疏影〕稀疏的影子。
〔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
〔堪惊〕总是心战胆跳。
〔新晴〕新雨初晴。
晴,这里指晴夜。
〔渔唱起三更〕渔歌在夜半响起。
〔渔唱〕打鱼人编的歌儿。
〔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指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陈与义
陈与义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
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
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诗词成就陈与义一生的主要贡献在诗词方面。
他青年时诗文就写得很好,《宋书》本传说他的诗词“体物寓兴,清邃纡余,高举横厉,上下陶(渊明)、谢(灵运、胱)、韦(应物)、柳(永)之间”。
他曾写过一首《墨梅》,得到宋徽宗的嘉赏,并由此受到器重。
他是专学杜甫的,是江西诗派后期的代表作家。
他学杜甫又不拘泥于杜甫,对前贤的作品是博览约取,善于变化。
他还特别推崇苏轼和黄庭坚、陈师道,但并不墨守成规,而能参合各家融会贯通,创造自己的风格。
他的作品语言质朴,音节响亮,形象丰富,很少用典,明快中没有鄙俗,口语化略无平淡。
所以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技巧,都比江西派的其他诗人的成就较大,无愧于江西诗中的改革派。
诗人还写了不少怀念故乡洛阳的作品,如《虞美人》(亭下桃花盛开,作长短句咏之)“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虞美人》是写虽然到了春天(“又东风”),洛阳的桃花未必开得和往年一样红妍。
其原因是被战乱践踏得连花儿也一改旧时的俏容,给洛阳蒙上一层耻辱的阴影。
《临江仙》是写在洛阳午桥相约饮酒,在座的都是同学少年,英雄豪杰。
当时陈与义才二十多岁,金榜题名(二十四岁进士及第)。
又二十多年过去了,简直像一场恶梦,虽然还活在世上,确实叫人日日夜夜提心吊胆,担惊害怕。
其原因又是朝纲败坏,战争使社会动荡不安所造成的。
再如《法驾导引》中的“归路碧迢迢”。
《点绛唇》(紫阳寒食)中的“不解乡音,只怕人嫌我”。
《宋史·陈与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宋史·陈与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宋史·陈与义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宋史·陈与义传》原文及翻译宋史原文:陈与义字去非,其先居京兆,自曾祖希亮始迁洛,故为洛人。
与义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衽,莫敢与抗。
登政和三年上舍甲科①,授开德府教授。
累迁太学博士,擢符宝郎②,寻谪监陈留酒税。
及金人入汴,高宗南迁,遂避乱襄汉,转湖湘,逾岭峤。
久之,召为兵部员外郎。
绍兴元年夏,至行在。
迁中书舍人,兼掌内制。
拜吏部侍郎,寻以徽猷阁直学士知湖州。
召为给事中,驳议详雅。
又以显谟阁直学士提举③江州太平观,被召,会宰相有不乐与义者,复用为中书舍人、直学士院。
六年九月,高宗如平江,十一月,拜翰林学士、知制诰。
七年正月,参知政事,唯师用道德以辅朝廷,务尊主威而振纲纪。
时丞相赵鼎言:“人多谓中原有可图之势,宜便进兵,恐他时咎今日之失机。
”上曰:“今梓宫④与太后、渊圣皆未还,若不与金议和,则无可还之理。
”与义曰:“若和议成,岂不贤于用兵;万一无成,则用兵必不免。
”上曰:“然。
”三月,从帝如建康。
明年,扈跸还临安。
以疾请,复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陛辞。
帝劳问甚渥,遂请闲提举临安洞霄宫。
十一月,卒,年四十九。
与义容状俨恪,不妄笑言,平居虽谦以接物,然内刚不可犯。
其荐士于朝,退未尝以语人,士以是多之。
尤长于诗,体物寓兴,清邃纡馀,高举横厉,上下陶、谢、韦、柳之间。
尝赋《墨梅》,徽宗嘉赏之,以是受知于上云。
【注】:①上舍甲科:宋代太学分外舍、内舍和上舍,学生可按一定的年限和条件依次而升。
甲科,唐宋科举考试中进士分甲乙科。
②符宝郎:官名,掌管玉玺、金银等牌。
③提举:掌管。
④梓宫:皇帝、皇后的棺材。
译文:陈与义,字去非,他的先祖住在长安,从他的曾祖陈希亮才开始迁到洛阳’所以陈与义是洛阳人。
陈与义天资超群,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已经能写文章,很有声誉,同辈的人都对他很恭敬,不敢与他抗衡.政和三年他考上太学上舍曱科,被授予开德府教授,数次升迁至太学博士,提升为符宝郎,不久被贬去掌管陈留酒税。
陈与义
陈与义还有不少寓忧国忧民于写景咏物之中的诗。这些诗往往语言隽永秀丽,形象鲜明,多为体物写志,爱国怀乡之作。如: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日落梦悠悠。
故国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送人归京师》
朝来庭树有鸣禽,红绿扶春上远林。
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
陈与义亦擅词作。〔临江仙〕中的"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虞美人〕中的"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等名句都为人称诵,胡仔、黄□等人对他也有较高的评价。 总的说来,他的词作以清婉秀丽为主要特色。
陈与义集原为其学生周葵编,共10卷,早佚。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胡□笺注《 简斋诗集》30卷(附《无住词》1卷)刊刻问世,《四部丛刊》即据此影印,并附印元刊《 陈简斋诗外集》。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的《陈与义集》即以胡本为底本
[编辑本段]经历介绍
陈与义自幼聪明好学,能诗文,为同辈所敬重。《宋史》本传说他“天资卓伟,为儿时已能作文,致名誉,流.辈敛衽,莫敢与抗”。徽宗政和三年(1113年)登上舍甲科,被授于开德府(今河南濮阳)教授,累迁太学博士,进升为符宝郎,掌皇帝八宝及国之符节,不久被贬为陈留郡(今河南杞县境)酒税监。
国难当头,天子蒙尘,山河破碎,家国不保,由谁来“静风尘”呢?徒有“金陵龙虎气”,谁也改变不了屈辱的现状。陈与义说是“迷路”,实际上十分清醒。只有清醒的人才会说出迷路的话,以敲击昏君、发蒙权臣。言外之意是督促朝廷调兵遣将,组织人马,共图收复失地,以雪靖康之耻。
[编辑本段]思乡作品
诗人还写了不少怀念故乡洛阳的作品,如《虞美人》(亭下桃花盛开,作长短句咏之)“洛阳城里又东风,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虞美人》是写虽然到了春天(“又东风”),洛阳的桃花未必开得和往年一样红妍。其原因是被战乱践踏得连花儿也一改旧时的俏容,给洛阳蒙上一层耻辱的阴影。《临江仙》是写在洛阳午桥相约饮酒,在座的都是同学少年,英雄豪杰。当时陈与义才二十多岁,金榜题名(二十四岁进士及第)。又二十多年过去了,简直像一场恶梦,虽然还活在世上,确实叫人日日夜夜提心吊胆,担惊害怕。其原因又是朝纲败坏,战争使社会动荡不安所造成的。再如《法驾导引》中的“归路碧迢迢”。《点绛唇》(紫阳寒食)中的“不解乡音,只怕人嫌我”。《木兰花慢》中的“北归人未老,喜依旧,著南冠”。等等都是写对故乡的怀念。归途遥远,又一定是杂草丛生,无路可寻,欲归而不可得。即是回去,由于长期在外难解乡音,父老子弟们对我会是什么看法呢?年龄不算大(逝世时才四十九岁),依然喜爱北方衣着,可是现在却是南方打扮。这些诗句钓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怀恋故乡之情,任何一个羁旅它乡的人读了都会产生共鸣。
陈与义的
陈与义的陈与义(1090—1139),字去非,号简斋,祖籍四川,生于洛阳,是宋代南渡之初成就最为辉煌的诗人,江西诗派的后起之秀,有《简斋集》十六卷辑其诗626首。
中华书局1982年出版《陈与义集》,将南宋胡穉笺注的《增广笺注简斋诗集》三十卷和宋末刘辰翁《须溪先生评点简斋集》十五卷以及元人写本《简斋诗外集》一卷综合整理而成,计有赋3篇,杂文4篇,古今体诗626首,词18首。
《四库全书总目》评介说:陈与义,字去非,洛阳人。
简斋其号也。
登政和三年上舍甲科,绍兴中官至参知政事,事迹具《宋史》本传……与义之生,视元祐诸人稍晚,……其诗虽源出豫章,而天分绝高,工于变化,风格遒上,思力沈挚,能卓然自辟蹊径。
陈与义《墨梅》诗甚为宋徽宗激赏,又有“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诗句为高宗所器重。
其官居显要乃南渡文人中所仅见。
《四库全书总目》评价其附于诗集的《无住词》曰:《无住词》一卷,以所居有无住庵,故以名之。
与义诗师杜甫,当时称陈、黄之后,无逾之者。
其词不多,且无长调,而语意超绝。
黄昇《花庵词选》称其可摩坡仙之垒。
至于《虞美人》之”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临江仙》之“杏花疏影里,吹笛别天明”等句,胡仔《渔隐丛话》亦称其清婉奇丽。
盖当时绝重其词也。
此本为毛晋所刊,仅十八阕。
而吐言天拔,不作柳亸莺娇之态,亦无蔬笋之气。
殆于首首可传,不能以篇帙之少而废之。
……本文就《无住词》作一探索,寻绎其思想旨趣与艺术蕴涵。
一《无住词》虽然存词不多,却首首可传,字字珠玑,实为宋代词坛中之珍品。
我们先从《四库全书总目》所提及的那两首词入手。
先看《虞美人》: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
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
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此词有短序:“大光祖席,醉中赋长短句。
”据《简斋集》可知,宣和六年(1124)与义在汴京任符宝郎时,席大光(益)就和他有交往,且有诗札往还。
建炎三年(1129),席大光离任郢州知州,流寓衡山,与义避金兵至湖南,二人相遇。
陈与义诗词鉴赏5篇
陈与义诗词鉴赏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总结报告、策划方案、规章制度、祝福语、诗歌美文、名言大全、教育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summary reports, planning schem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blessings, poems and essays, famous quotes, educational materials, composition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陈与义诗词鉴赏5篇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
陈与义
——语教1231庞婷薇
陈与义生平简介
• 陈与义(1090-1139),字 去非,号简斋,其先祖居 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 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 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 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 ,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 年(1138年)。陈与义在北 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 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 臣,是一位爱国诗人,主 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 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 的爱国诗篇 • 与黄庭坚、陈师道、陈与 义为"三宗"。
早期诗歌
• 陈与义前期的诗,多表现个人生活情趣,与现实社会的距离较远 。 南渡以后,国破家亡,颠沛流离,在临安的三年多的途跋涉对他的思 想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一路上对现实社会的各个阶层有着广泛的接 触,激发了他的爱国憎爱分明感,是一个思想的飞跃,也是他的诗词 创作的一个分水岭,诗风由个人生活情趣转向沉郁悲壮,痛恨于金兵 南侵,无奈于朝廷苟安,感怀家国,慨叹时势 。 如:《伤春》中对权臣误国的痛恨,对国家的忧虑和对未来国家复兴的 希望 《居夷行》中 对和平的热爱,反对战争的呐喊,对光复抱有一线 希望 《次韵尹潜感怀》中对朝廷调兵遣将,组织人马,共图收复失地, 以雪靖康之耻的愿望
• 特点:语言自然流畅,随意而出 • 诗风的演变: 一:南渡前的简斋:走向社会与走向自然,两条道路并驾齐驱而进行的 ,简
斋所走 之路是取法多家,走向社会、走向自然。一方面承习“宋调”,体 现出宋代诗人的精神风貌,一方面回归“唐音”,倾向于对以唐诗为代表的 情景交融的传统审美范式的回复。因为这样也就使得简斋的诗歌透露出活泼 的气息。
• 信仰:儒学
作品特点
• 诗:诗作最逼近杜诗的是七律。像《登岳阳楼》之一、《巴丘书
事》、《再登岳阳楼感慨赋诗》、《除夜》等,雄浑悲壮,感慨多端。 五言律如《雨》诗 2首、《除夜》等则以清迥峭刻见长。五言古诗写 景造意,接近谢灵运、柳宗元等人。如《夏日集葆真池上》中间写景: “鱼游水底凉,鸟宿林间静。谈余日亭午,树影一时正。… 微波喜摇 人,小立待其定。”观察细密,造语工致。七言绝句重在意趣,格调 清婉,如《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春日二首》、《中牟道中二首》 等,或工于兴寄,或活用典实,屡见新意,耐人寻味 。
陈与义
> 七律·伤春ZZ 宋·陈与义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照夕烽。
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
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
稍喜长沙向延阁,疲兵敢犯犬羊锋。
> 临江仙ZZ 南宋·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 虞美人ZZ 南宋·陈与义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
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
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ZS【注释】:> 词·法驾导引ZZ 宋·陈与义朝元路,朝元路,同驾玉华君。
千乘载花红一色,人间遥指是祥云。
回望海光新。
CC引自"竹筠清课"/> 词·法驾导引ZZ 宋·陈与义东风起,东风起,海上百花摇。
十八风鬟云半动,飞花和雨著轻绡。
归路碧迢迢。
CC引自"竹筠清课"/> 词·法驾导引ZZ 宋·陈与义帘漠漠,帘漠漠,天澹一帘秋。
自洗玉舟斟白醴,月华微映是空舟。
歌罢海西流。
CC引自"竹筠清课"/> 词·虞美人ZZ 宋·陈与义十年花底承潮露。
看到江南树。
洛阳城里又东风。
未必桃花得似、旧时红。
胭脂睡起春才好。
应恨人空老。
心情虽在只吟诗。
白发刘郎孤负、可怜枝。
CC引自"竹筠清课"/> 词·忆秦娥ZZ 宋·陈与义鱼龙舞。
湘君欲下潇湘浦。
潇湘浦。
兴亡离合,乱波平楚。
独无尊酒酬端午。
移舟来听明山雨。
明山雨。
白头孤客,洞庭怀古。
CC引自"竹筠清课"/> 词·临江仙ZZ 宋·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
陈与义
余甲寅岁自春官出守湖州,秋抄,道中荷花无复存者。乙卯岁,自琐闼以病得请奉词,卜居青墩镇。立秋后三日行,舟之前后如朝暮霞相映,望之不断也。以长短句记之。
扁舟三日秋塘路,平度荷花去。
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
去年长恨籋舟晚,空见残荷满。
这首词的写法是:“紧扣别宴,思前想后”。他把离别的情绪融贯到对过去的回忆和对前途的想像之中去,不同一般,别有一番风味。
词的上片由别宴写起,进而追忆到过去相聚的时日。一开篇就说船已经挂起帆来了准备离去,久久不能离去,只是一杯杯地饮着好友送别的酒。这就把不得不离去又不忍离去的矛盾心理形象地表现出来。为什么“张帆欲去”?因为“携家作客真无策”、“长乘舴艋竟安归?”(《元日》)词人在战乱之中,携家南奔,屡次寄居,终非长策,但却非走不可。为什么“仍搔首”?因为与义和大光友情诚笃,不忍分别,所以搔首踟蹰。这里词人很自然地追忆起在腊月间相聚的时日,朋友们饮酒赋诗;同时,更盼望着春天的到来,以与友人更好地流连吟咏,然而春天到了,桃花才吐蕊,而自己却要与友人告别了!“匆匆”之中,包含了无限惜别之意。“吟诗”两句,清刘熙载《艺概。词曲概》赞为“好在句中”,就是说其本身即为佳句,不待上下文关照,自然映发,自见妙处。
“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载人而曰“载离恨”,“离恨”而曰“一船”,“一船”而且“满载”,即满载离恨表达了作者不忍惜别的情意,与首句“张帆欲去仍搔首”紧密关连,也同《别大光》诗的“滔滔江受风,耿耿客孤发”相补衬。这最后两句,化用苏轼在扬州别秦观的《虞美人》词的“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而这里情感更为丰富。运用前人成句时切忌字句意义完全相同,但又不可距原句意思过远。与义此处构句可谓运用前人之后,却自然切合己事,变化处又别出心裁,较之上片之结,艺术上也不相上下。
不过,他既然擅长作诗,晚岁填词,运以诗法,自然也就会不谋而合,与苏相近了。以诗法入词,固然可以开拓内容,独创新意,但是仍必须保持词体本质之美,而不可以流露出直粗疏,失去词意。苏东坡是最先“以诗为词”的,但是苏词的佳作,如《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永遇乐》(明月如霜)、《洞仙歌》(冰肌玉骨)、《八声甘州》(有情风万里卷潮来)、《虞美人》(乳燕飞华屋)诸作,都是“如春花散空,不著迹象,使柳枝歌之,正如天风海涛之曲,中多幽咽怨断之音”(夏敬观手批《东坡词》,转引自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评词者不可不知此意也。
白敦仁《陈与义年谱》引此二句按曰:“盖有怨于赵鼎也。”怨赵鼎是一方面,而支持赵鼎的是高宗赵构,词人表面上是感恩,实质上不可能不怀有对高宗的不满。古诗常常讲究美刺,在词中虽然不常见,但结合词人当时遭遇来看,此词似乎含有一种讽喻,不过比诗更为委婉罢了。
昔人评陈与义诗,常常是“两句景即两句情,两句丽即两句淡”,“又有一句景对一句情者,妙不可言”(见方回《桐江集》卷五)。说明他在艺术结构上很讲究匀整、对称,讲究情景搭配,浓淡相宜。细审此词,也很富有这种特色。它的上阕,前两句着重写景(或事),后两句着重抒情。即以后两句而言,前一句是着重抒情,后一句着重写景。当然,“一切景悟,皆情语也”(王国维《人间词话》),似乎难以截然分开,但大体上也应有所区别。例如“更值满川微雨洗新秋”,这句主要是写濛濛细雨洒向大河的水面情况,当然也应该洒向秋塘上的荷花,洒向词人的船篷。这景色给人以朦胧之感。句前加上“更值”二字,就把词人的感情贯注进去,仿佛这细雨也洒向词人的心田,带来阵阵清凉。词的下阕,也是一句情,一句景,而结尾“一路繁花相送到青墩”一句,也是把情人与景溶合到一起,表现了舟行时词人的欢快之情。盛开的荷花,本为无情之物,此刻却把词人一直送到青墩,这是用拟人化的方法形容荷花的连绵不绝。它给读者的感觉,宛如李白《早发白帝城》诗所写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所不同的是一个写“一路繁花”,一个写“两岸猿声”而已。
这首词节奏明快,浑成自然,如水到渠成,不见矫揉造作之迹。张炎称此词“真是自然而然”(《词源》卷下)。然“自然”并不等于粗露浅显,这就要求作者有更高的文学素养。彭孙迥说得好,“词以自然为宗,但自然不从追琢中来,亦率易无味。如所云绚烂之极仍归于平淡。……若《无住词》之‘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自然而然者也”。(《金粟词话》)
陈与义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政和三年(1113)进士,累迁太常博士。
绍兴年间,历任兵部员外郎、迁中书舍人,出知湖州,擢翰林学士、知制诰。七年,拜参知政事,明年以疾卒,年四十九。《宋史》有传。长于诗,创简斋体。方回认为与义继黄庭坚、陈师道之后,并为江西派之三宗。有《简斋集》十卷,《无往词》一卷。
●临江仙
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
长沟流月去无声。
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
闲登小阁看新晴。
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陈与义词作鉴赏
这首《临江仙》词大概是在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或六年(1136)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当时作者四十六或四十七岁。陈与义是洛阳人,他追忆起二十多年前的洛阳中旧游,那时是徽宗政和年间,当时天下太平无事,可以有游赏之乐。其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备尝艰苦,而南宋朝廷在南迁之后,仅能自立,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真是百感交集。但是当他作词以抒发此种悲慨之时,并不直抒胸臆,而且用委婉的笔调唱叹而出(这正是作词的要诀)。上片是追忆洛中旧游。午桥在洛阳南,唐朝裴度有别墅在此。“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句,的确是造语“奇丽”(胡仔评语,见《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四),一种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宛然出现词人心目中。但是这并非当前实境,而是二十多年前浩如烟海的往事再现而已。刘熙载说得好,“陈去非……《临江仙》:”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此因仰承’忆首‘,府注’一梦‘,故此二句不觉豪酣转成怅悒,所谓好在句外者也。“(《艺概》卷四)下片起句”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凉。“一下子说到当前,两句中包含了二十多年无限国事沧桑、知交零落之感,内容极充实,运笔也极空灵。”闲登小阁“三句,不再接上文之意进一步抒发悲叹,而是直接去写,作者想到国家的兴衰自己的流离失所,于是看新晴,听渔唱,将沉重悲愤的情感转化为旷达之情。
此词的特点是采用赋体。赋、比、兴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独特风格,但词中多用比兴,很少用赋。在一些长调慢词中因为要讲究铺叙,有时也用赋,但必须与比兴结合起来,单纯用赋的现象极为少见。
词的上阕所写的词人在乙卯岁从南宋首都临安回到青墩时沿途所见所感,内容与小序后段完全一致。
从临安到青墩,一路上水光山色,使人应接不暇回味无穷。词人不写两岸低垂的绿柳,不写长满田地的庄稼,偏偏抓住池塘里的荷花尽情描绘,这除了出于自己的爱好以外,还因为时间是在“立秋后三日”。荷花最富有季节的特征。此刻词人借病辞职,从临安出来,船行水上,只见池塘里荷花盛开眼前景色开阔,心胸为之舒畅,大有“无官一身轻”之感。“三日”是写实,从临安到青墩,水路约需三日行程。“秋塘”点季节与时间,用语精炼而又准确。“平度”二字,写出了舟行的平稳,反映了作者心情的舒畅。小船在荷塘的水面上慢慢滑行,这境界有多美!词人在临安住了很多日,都市的烦嚣,政务的冗忙,人事的倾轧,使他感到厌倦、烦闷。这一次来到在自然中,一腔烦闷,被大自然景色所清洗,顿时烟消云散。因此他不禁吟道:“病夫因病得来游,更值满川风雨洗新秋。”“病夫因病”,连用二病字,颇耐吟味。使人一时难以解开,据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九云:“绍兴五年六月丁巳,给事中陈与义充显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与义与赵鼎论事不合,故引疾求去。”所论何事,宋史无考。然赵鼎当时为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都督诸路军马,集军政大权于一身。陈与义与他观点不合,可见是出于政见上的分歧。
●虞美人
大光祖席,醉中赋长短句
陈与义
张帆欲去仍搔首,更醉君家酒。
吟诗日日待春风,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
歌声频为行人咽,记著樽前雪。
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
陈与义词作鉴赏
这首词是在席益举行的告别宴会上所作。席益字大光,洛阳人,是陈与义的同乡。与义宣和六年(1124)在汴京任符宝郎时与他相识,不久与义遭贬,别后还有诗札。建炎三年(1129)席益离郢州知州任,流浪于衡山县(今属湖南),与义同时躲避金兵至湖南。同年腊月,两人相遇于衡山。次年元旦后数日,与义离衡山赴邵阳,有《别大光》诗,别宴上并作此词。
陈与义词作虽少,但却受后世推重,而且认为其特点很象苏东坡。南宋黄昇说,陈与义“词虽不多,语意超绝,识者谓其可摩坡仙之垒也。”(《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一)清陈廷焯也说,陈词如《临江仙》,“笔意超旷,逼近大苏。”(《白雨斋词话》卷一)陈与义填词时是否有意模仿苏东坡呢?从他的为人,诗作可以看出,他并不是有意模仿,而是感情的自然抒发。陈与义作诗,近法黄(庭坚)、陈(师道),远宗杜甫,不受苏诗影响。至于填词,乃是他晚岁退居时的遣兴之作,他以前既非专业作词,所以很不留心当时的词坛风气,可见并未受其影响。譬如,自从柳永、周邦彦以来,慢词盛行,而陈与义却未作过一首慢词;词至北宋末年,专门雕饰,有矫揉造作之感,周邦彦是以“富艳精工”见称,贺铸亦复如是,而陈与义的词独是疏快自然,不假雕饰;可见陈与义填词是独往独来,自行其是,自然也不会有意学苏(东坡)的。
词的下片仍写别宴。写过了酒,紧接着从歌上落笔。古人送别时唱“骊歌”,如苏轼《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所写“且尽一樽,收泪听《阳关》”宋代州郡长官设宴,有官妓陪侍,歌舞酒声远远飘去,可见宴会的盛大,此“歌声”就是歌妓所唱。“歌声频为行人咽”,临别之际,歌妓也为之动情,几度呜咽不能成声。因此感动了词人:“记著樽前雪”。“雪”为“雪儿”省略,而“雪儿”又是指代歌妓的。雪儿为隋末李密歌姬,善歌舞,能够根据音律填词而歌,称“雪儿歌”,后来泛指歌妓。词人因歌而记着歌者,即记着此别,记着饯别的主人,一语而三得。酒醉人,而歌声也足以醉人。“明朝酒醒大江流”,此笔回旋一转,想到明朝酒醒之后,此身已随舟漂到湘江。此行何去?相距一百二十里的衡州(今衡阳)是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