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符号的理据研究

合集下载

关于语言符号象似性和理据性的思考

关于语言符号象似性和理据性的思考

语言学理论课程论文姓名:邓琴学号:65年级:2011级所在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字学关于语言符号理据性和象似性的思考摘要: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学者们对20世纪以来索绪尔提出的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进行了辩证的思考,其中象似性的研究以及上世纪中后期一直热议的有关语言符号理据性的探求再度成为研究语言符号的焦点。

然研究的热潮并未对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和理据性做出系统合理的定义以及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旨在总结分析前人观点的基础上,对象似性和理据性进行整合,望对其定义的明确和关系的清晰有所裨益。

关键词:任意性理据性象似性一引言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关系是语言学的根本问题之一,自索绪尔以来,语言符号任意性的观点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

但是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特别是认知语言学对句法象似性的研究,这个问题又被重新提出来并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这些讨论不但有助于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而且可以推动语言学理论的发展。

就目前语言学界关于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和理据性探求,一般是与任意性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分析,在辩证统一的观点下,任意性与二者之间的关系有了系统科学以及合理的存在依据,打破了自20世纪开始语言符号任意性一统天下的局面,进而得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不是绝对的,理据性和象似性的存在是对语言研究的深入发展,为科学地解释语言现象开拓了新的路径。

但是,尽管学者们对于语言符号的理据性和象似性研究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却并没有对“什么是理据性”、“什么是象似性”、“理据性与象似性的界定”、“理据性与象似性的关系”给予系统科学合理的解释,大多数学者旨在为其研究的某个方面需要引用时,只是简单笼统概括“什么理据性”、“什么是象似性”,而没有给二者“正名”,同时,在关于二者界定的问题上,笔者通过浏览中国知网相关论文整理得出以下观点:1、象似性与理据性同属一个概念,只是说法不一。

2、理据性属于理论语言学畴,象似性属于认知语言学畴,二者不能进行对比。

汉字符号的深层理据性分析

汉字符号的深层理据性分析

汉字符号的深层理据性分析作者:高丹薇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77期摘要:约定俗成表面上看是任意性,但是经过逻辑分析及从汉语的具体事实看,拟声词、叹词也因不同语言的不同而被看成是相对任意的。

本文旨在分析汉字的能指和所指的深层次的理据性,并指出任意性仅仅是表面现象。

关键词:任意性理据性语音语义1.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索绪尔指出:“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东西,人们同意使用什么符号,这符号的性质是无关轻重的”(索绪尔,1980)。

索绪尔认为能指和所指的关系是任意的。

从范畴层面来说,能指是音响形象,属于语音范畴;所指是概念,属于语义范畴。

这两个层面的结合就是“约定俗成”,但约定俗成并不是任意的。

许国璋指出,符号这种“人为的联系”“是理性的联系”(许国璋,1988)。

索绪尔在指出符号任意性的同时,也提出了拟声词和感叹词不是任意的。

语言的缘起正是对声音的模仿,由拟声词直接或间接发展来的众多非拟声词构成了语言词汇的主体,后者程度不等、方式不同地携带某种拟声要素,其中所有模拟人类发声和一部分模拟外界发声的拟声要素具有语言普遍性(马清华,2013)。

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词类均在拟声词和拟形词基础上孳乳出来。

叹词是拟声词的触发器、拟声词的供源、语法化的起点、句功能的发生之源(马清华,2011)。

随着语音的脱落、增加、变异,导致同一来源的词语逐渐发生了变化,甚至与原来的语音大相径庭。

这样,其他词的理据性就逐渐消磨殆尽,但是其根本还是拟声词和叹词。

拟声词一旦被引进语言,就或多或少地要卷入其他的词所经受的语音演变、形态演变等漩涡,拟声词逐渐丧失了它们原有的某些特性,具有了一般语言符号的不可论证的特征。

符号的任意性是表面的,但追根溯源符号还是有理据可循的。

2.汉字符号的理据性中国传统的语言文字之学,其中心思想即找出能指和所指之间的理性联系,具体地说理据就是“人在选择符号时的思想动机”,是“符号与概念之间理性的关联”(许国璋,1988)。

古代人名使用及意义

古代人名使用及意义
① 如 Nat han Miller , “Some Aspect s of t he Name in Cult ure2History ,” A merican J ou rnal of S ociolog y , vol. 32. 4. (J an. 1927) , pp . 585 —587.
362 —378 页 。 ④ 西嶋定生 :《二十等爵》, 武尚清译 , 北京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 1992 年 , 第 322 —334 页 。 ⑤ 尾形勇 :《中国古代的 “家”与国家》, 张鹤泉译 , 长春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1993 年 。
·3 ·
历 史 研 究
2005 年第 5 期
① 马克斯 ·韦伯 :《儒教与道教》, 洪天富译 , 南京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1993 年 , 第 63 页 。 ② 白乐日 :《中国文明与官僚主义》, 黄沫译 , 台北 : 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 1992 年 , 第 19 、30 页 。 ③ 王毓铨 : 《中国历史上的农民的身分》写作提纲 , 收入 《莱芜集》, 北京 : 中华书局 , 1983 年 , 第
·专题研究 ·
中国古代人 “名”的使用及其意义
———尊卑 、统属与责任
侯旭东
提 要 : 称名与不称名 , 在西周春秋以来的日常交往中体现和确认交往双方 地位的尊卑高下 。春秋以后则出现了通过 “策名委质”将隶属关系固定化的做法 , 用以建立稳定的统属关系 。后代出现的百官 “名籍”与战国时产生的普遍户籍制 度均有类似的作用与意义 。基于此 , 百姓又以 “名”为媒介建立了与不同性质的 “物”的责任关系 : “物勒工名”体现了工匠 、监造官吏对器物质量的责任关系 ; “名田宅”体现了 “农”对系于其名下的田地负有的向官府交纳赋税 、服役的责 任 ; 官文书上的署名包含了有关官吏所承担的性质不同的责任 ; 从而搭建起帝国 中君 —臣 (民) —物的基本关系构架 。分析人 “名”如何使用 , 有助于从内在脉 络认识中国古代国家的形态 。

浅析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

浅析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

浅析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理据性作者:孙琪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18期摘要:任意性原则是索绪尔提出的语言学第一原则。

自该理论提出至今,语言学界的争议一直不断。

有的学者认为语言符号具有理据性,并否认任意性是语言符号的本质属性。

本文基于索绪尔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研究,分析任意性和理据性之间的关系,并试图确定语言符号的本质属性。

关键词:语言符号;任意性;理据性;本质属性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的重要奠基人,也是结构主义的开创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索绪尔的代表性著作,里面集中体现了索绪尔的基本语言学观点,对二十世纪的现代语言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理论就是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理论,索绪尔将“任意性”称为语言符号性质的第一原则。

这一理论自提出后引起了众多语言学者的广泛关注,语言学界对这一观点一直存在争议,有持赞同态度的,也有持批判态度的。

在国外,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形式主义语言学派将索绪尔的任意性原则发挥到极致,认为语言是独立于其他认知智能之外的一种任意的、自主的形式系统,语言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毫无关系可言;在国内,王德春等学者认为语言符号和客体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虽然在语言发展中语言单位之间存在理据性,但理据本身也是任意的。

反对任意性原则的国内学者主要包括许国璋、沈家煊、李葆嘉等人,他们主张语言符号的本质是理据性,虽然理据性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减弱甚至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语言符号的本质是任意的。

还有的语言学家持折中的态度,认为任意性和理据性都是语言符号的属性,二者是辨证统一的,但绝大多数还是强调以任意性为主。

例如朱永生就试图对二者进行调和,提出理据性是对任意性的补充。

本文将就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进行讨论,揭示语言符号任意性和理据性之间的关系,并试图确定语言符号的本质属性。

一、任意性理论在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理论进行探讨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的基本概念。

语言符号的理据性

语言符号的理据性

语言符号的理据性
理据性是符号学的最基本概念。

指符号与对象之间非任意武断的连系。

索绪尔把“任意武断性”的反面称作“理据性”,他坚持认为符号与意义之间没有理据。

皮尔斯没有用理据性这个术语,他的理论体系却立足于理据性。

索绪尔承认,任意性原则,哪怕在语言的词汇层面上也不是绝对的,至少有两种词不完全任意。

一是具有“语音理据性”的象声词,感叹词,只是这两种词在语言的词汇总量中很少,可算普遍任意性中的例外;二是具有排列方式的理据性复合词或词组,如“十五”“苹果树”。

全世界的语言中都有“声音像似”。

但是这种语音像似,在任何语言中都过于零散,无法构成语言的基础。

皮尔斯的符号学一开始就不以语言为符号范式,于是符号与其对象之间的关系,就显示出各种“本有的”连接。

皮尔斯认为,根据与对象的关系,符号可以分成三种:像似符号,标示符号,规约符号,前两种是有理据性的符号。

此后,符号学界发现语言中理据性范围相当大。

乌尔曼进一步指出语言中有三种根据性:语音理据性(即拟声理据);词形理据性(衍生词理据);语义理据性,指的是各种修辞性语言,尤其是比喻与转喻。

有论者认为,一旦语言“风格化”,就可能获得根据性。

瑞恰慈就认为仪式性的语言是有理据的,费歇甚至认为语法是一种“图表像似”,因为语法实际上是意义的同型结构,与意义相应。

由此,乌尔曼几乎推进到了最后一步:“每一个习用语,都有任意武断
的词,也有至少部分有理据,即透明的词”。

但是在这些中外论者看来,语言中理据性再多,也都是部分的、偶发的。

姓名起源

姓名起源

姓名起源早在人类的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过着群居的原始生活。

他们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如何通过自卫来保护自己,或者采取狩猎以维持生命。

他们的生活十分原始,还不需要姓名来区分彼此。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的增多,人际之间的交往日渐密切,为了把某一群人与另一群人区分开来,便出现了某一群人共有的标志,这就是我们后来说的“姓”;在一群人中间,为了把彼此区分开来,也出现了只属于个人的标志,这种标志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名”。

在社会交往中,无论哪一群人,在自己内部只用“名”便可以彼此区分,若与另一群人交往,仅仅称“名”便不足以表明自己的身份,他只有把自己所在人群的标志“姓”与自己标志“名”结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

这种一群人的标志和自己标志的结合,便是人类最早的姓名。

关于人类名字的起源,从汉字“名”字本身也可以推知其最早的含义。

这一汉字由“夕”和“口”两部分组成,对此,《说文解字》解释说:“名,自命也,从口、夕。

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意思是说,在早期的社会交往中,人们白天相见,可能通过形体、面貌、声音相互识别。

一旦到了晚上,相互看不清楚,就只能通过自报名字来区分你我了。

可见,人名的产生是社会交际的需要,它的最本质的作用,就是在社会交往的所有场合都可以区别人的个体。

不过,人类最早的名字还不如后来那样固定。

如人们在“以口自名”时,可以用自己身上某些特征作为自己的名字,让别人容易识别;在一些人识别某一个人时,也可以把这个人的某些特征作为他的名字或代号。

这种作法,与我们后来习惯把某位身材特别高的人称为“大个子”,把某位走路时腰肢左右摇摆的小姐称为“风摆柳”十分相似。

随着环境的变化,人们的特征也会发生变化,原来在一些人中是“大个子”的人也许在另一些人中只是中等身材,原来走路如“风摆柳”的人在另一些人眼中也许会让人觉得身板太硬。

对新的环境中新的一群人来说,“大个子”、“风摆柳”原来不曾引起注意的一些特征或许会被重新发现,如“大个子”可能会是个头发焦黄稀疏的人,因此他的名字或代号可能被这些人称为“黄毛”、“稀拉”或“黄毛稀拉”;“风摆柳”也可能会因为眼睛大且有神而被称为“大眼”或“电光”。

语言符号的原则-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关系

语言符号的原则-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关系

语言符号的原则: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关系本文从对任意性与理据性的理解入手,认为任意性所关联的两个元素存在于同一系统之中,且它们都属于人类内部主观精神的范畴;理据性可以跨越系统存在,属客观的外在世界的范畴,两者之间仅有层次上的关系,并不存在对立性、同一性或者第一性的差异。

在二者之中,任意性才是符号的本质属性,是语言的上层属性,而理据性则是语言符号之外的语言的客观属性,是语言的底层属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以语言的理据性为基础的。

标签:语言符号任意性理据性索绪尔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明确提出符号的任意性,从而确定了此后语言学家们对待语言符号的基本立场。

后来我国的语言学研究明显地受到这种观点的影响,使从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开始的“名实之争”渐有落下帷幕的趋势。

但是,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乃至“音义学”作为一门新学科的成立,语言符号的这两种看上去截然相反的观点又重新引起热议。

许多学者对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关系都做出过精辟的论断,其中一部分认为“语言符号及其理据与客体都没有必然的、本质的联系”[1]。

另一部分则倾向于科学的可知论,认为“我们只是把暂时找不到理据性看作是任意性”[2]。

当然,绝大多数学者采取了折中的办法,他们指出,“任意性和理据性都是语言的根本属性,它们在语言系统中的关系不是谁主谁次的问题,而是谁多谁少的问题”[3],即倾向于认为任意性与理据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这三种观点各有侧重,都试图从不同角度对任意性和理据性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诠释,从而找到语言符号的最根本的原则。

但是无论采取怎样的观点,我们都不能忽略对任意性与理据性这两个概念的深入探讨。

一、任意性及其范围索绪尔在论证符号任意性的时候,开宗明义地指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指能指和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整体……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4](P102)在此之前,他就已经对能指和所指两个概念进行过详细的解说,前者指音响形象,后者指概念。

由此可知,任意性可以定义为“音响形象与其所代表的概念之间不存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理据性关系

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理据性关系

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理据性关系探析摘要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也具有理据性。

任意性的存在保证了语言符号的千变万化,理据性的存在限制了语言符号如天马行空般无限度的发展。

二者之间既对立统一,又互相促进。

关键词:任意性理据性关系中图分类号:h0-0 文献标识码:a语言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交际工具。

语言符号系统与其它符号系统相比是最复杂的。

而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以及任意性与理据性之间的关系,又是这个复杂符号系统中的基石性问题。

因为,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之争,虽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涉及到语言研究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不同的研究传统差不多都是从这里开始迈出了语言研究的第一步。

随着语言研究的深入发展,这种争论好像已与语言研究无关,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语言研究中很多原则问题的争论,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特征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相关联。

本文就是要探析这一语言研究中的基石性问题,为更深入的语言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一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特征自从《普通语言学教程》于1916年出版以来,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几乎对后来的每一个语言学派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而且,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2003)中所说的“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或者,因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指能指和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更简单地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似乎也已经成为语言学中的名言警句。

围绕语言符号是否具有任意性这一话题,许多语言学家,其中包括功能主义语言学家、认知语言学家和转换生成语言学家在内的许多学者都发表了看法。

其中不乏过于激进的言词,比如,有学者通过实验证明英语/i/和/a/音分别与“smallness”和“bigness”概念相联系;高频声调与轻便、微小等概念有关,低频声调则与巨大、沉重等概念有关;快速发音与缺乏自信心有关,慢速发音则与自信有关。

因此该学者认为语音具有相对性。

但实际上,类似的激进分析都面临着大量反证的挑战。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

索绪 尔把 概 念 和 音 响形 象 的 结 合 叫 作 符 号 , 同 时 用 能
指 和 所指 来分 别代 替 音 响 形 象 和 概 念 , 他认 为 : “ 能 指 和 所 指的联系是任意的 , 或者 , 因 为我 们 所 说 的 符 号 是 指 能 指 和 所指联结所产生的整体 , 我们可以更简单的说 : 语 言 符 号 是 任意的 。 ’ , L 他 列 举 “ 姐 妹” 来 证 明能 指 跟它 的 所 指 没 有 任 何
音形 式 结 合 在 一 起 的 “ 用 两条腿走 路 、 会说话 、 会 干 活 的 动 物” 。如 果 我 们 的祖 先 在 最 初 的 时 候 不 把 “ 用 两条腿走 路 、 会说话 、 会 干活的动物” 叫作 人 , 把 它 叫作 其 他 的 名 称 , 这 样
也 是 可 以 的 。这 更 进 一 步 证 明 了概 念 跟 音 响 形 象 之 间 , 也 就 是 能 指 与所 指 之 间没 有 任 何 的 联 系 , 是任意的 。 ( 二) 能指 与 所 指 结 合 后 形 成 的符 号在 语 言 系 统 中 是 相
结合 , 结 合 后 形 成 的符 号 就 是 语 言 。在 语 言 的 内部 系 统 中 , 符号与符号进行组合 , 它 们 之 间 的 结 合 方 式 以 及 结 合 后 形 成的结构关系具有相对 的任意性 。 符 号 与 符 号 的 任 意 性 主 要 表 现 在 组 合 关 系 与 聚 合 关 系 。符 号 与 符 号 的组 合 的 任 意 性 主 要 是 指 在 符 号 的 内部 系 统 中, 每个单位 相对 来说 是 独立 的 ,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是 任 意 的 。在 语 言 中 的符 号链 条 上 , 符 号 可 以 自 由 地 选 择 其 他 的

从人名看命名的理据性

从人名看命名的理据性
名 的当 属 L a k o f在 1 9 8 7年 所 著 的 Wo m e n F i r e ,a n d 两 大理论 。弗雷格 和 罗素 的摹 状词 理 论认 为 , 名 字 与 D a n g e r o u s T h i n g s , 全 书 贯 穿 着 理 据 性 的 观 点 。 在 国 事 物之 间必 然存 在关 系 。名 称 的内涵 决 定其 外 延 , 内
语言 理据 性 的 研 究 数 不 胜 数 , 但 鲜 有 研 究 从 命 名 出 店 ” 的有 可能 只是 一个 小饭 馆儿 等 。这一 理 论 忽视 了 主观 上会 有 一些 情 感倾 发, 研 究分 析命 名 的理据 性 。语 言 的任 意 性 为名 字 人 在赋 予事 物名称 时 的作用 ,
语 言 的理 据性 并非 是对 任意 性 的一 种 挑 战 , 而是 一 种 三、 命 名理论
补充 , 它使得人类能够重新认识并研究语言符号 。
弗雷格 、 罗素提出和建立的经典摹状词理论和克
关 于语言 理 据 性 的研 究 数 以万 计 , 在 国外 , 最 著 利 普克 的历 史 因 果 指称 理论 是 命 名 理 论 中最 主 要 的
这一命名理论仅仅只是 内, 王寅 ( 1 9 9 9, 2 0 0 0 ) 研 究分 析 了英语 语 言 的理 据 性 , 涵则是 由摹状词表达出来的,
同 时也有 学者 把理 据性 的 观点 运用 到 了汉语 中 Fra bibliotek 如王 一
种静态的命名法 。但 我们在生活 中经常看到这样
艾录在 1 9 9 5 年编撰了《 汉语理据词典》 j 。尽管针对 的例子 、 , 叫“ 富 贵 ”的人 不 一 定 是 有 钱 人 , 叫“ X X 酒

语言符号理据的发展变化

语言符号理据的发展变化
“ ”“ 没 、下世 ”“ 、谢世 ” “ 、逝世 ”“ 、去世 ” “ 世 ”升 天 ”“ 古” “ 、过 “ 、作 、长
眠”“ 、长辞”“ 、安息” “ 、老了” “ 了” “ 、走 、 牺牲” “ 、光荣了”等等 20 0
多个 词 ; 莨语 里 也有不 下几 十个 委婉语 :o e om r, e oet t b oetb n, n o g o
性 以及 理 据 研 究 的 关 联 性
的 汉语对应词是“ 肥农场”实际含义应是“ , 减肥农场” 。
2语言符号 的理据 向显著 方向发展
多数语言符号的理据都不是很透明 , 但是在少数具体 隋况下 , 特别是在现代}会中, 土 有些语言符号的理据向显著方向发展了。 这 种情况的 发生是为了特别地取得某个理据的值得注意的价值 , 甚 至有时是为了得 到它虚假 的价值 , 从而创造出幽默诙谐等效果。 例
语 言 研 究
语言符 号理据 的发展变化
贾亚超
( 南京理工大学外 国语 学院 , 江苏 南京 2 0 9 ) 10 4
摘 要 : 言符 号 理据 的分 类 可 以从静 态平 面 划分 . 果从 历 对语 如 时 的角 度 来看 . 言符 号 的理 据 也是在 不 断发展 变化 的 . 过 对于 语 通 语 言符号 变化 发展 的研 究 可以让 我们 更好 的把 握语 言符 号的 时代
“h 、m asdr “ esne” 使)ki t A)a bsao 是 m segr信 、ng 的意思是“e i h rtn a e' 。后来随着君主权力的削弱 、 rr ’ 普通人的人权和社会地位的 提高 . 构成这些语言符号的理据向文雅方向发展 , 所以它们的意义 也分别演化为“ 元帅”“ 、部长” “ 、 大使”和“ 、 爵士” 了。

汉字符号的深层理据性分析

汉字符号的深层理据性分析
1 9 8 8 ) 。
索绪 尔在 指 出 符 号 任 意 性 的 同 时 .也 提 出 了拟 声 词 和感 叹 词 不是 任 意 的 。 语 言 的缘 起 正 是 对 声 音 的模 仿 , 由拟 声词 直 接 或 间 接 发 展 来 的众 多 非 拟 声 词 构 成 了 语 言 词 汇 的 主体 。 后 者程 度 不 等 、 方式不 同地携带某种拟声要素 , 其 中所 有 模 拟 人 类 发 声 和一 部 分 模 拟 外 界 发 声 的 拟 声 要 素 具 有 语 言 普 遍 性 ( 马清华 , 2 0 1 3 ) 。 名词 、 动词 、 形 容 词 等 词 类 均 在拟 声词 和拟 形 词 基 础 上 孳 乳 出来 。叹 词 是 拟 声 词 的 触 发 器 、 拟声词 的供源 、 语 法 化 的起 点 、 句功能的发生之源 ( 马清华 , 2 0 1 1 ) 。随 着 语 音 的脱 落 、 增加 、 变异 , 导致 同 一 来 源 的 词 语 逐 渐 发 生 了 变化 . 甚 至与原来的语音大相径庭。 这样 . 其 他 词 的理 据 性 就 逐 渐 消 磨 殆 尽 ,但 是 其 根 本 还 是 拟 声 词 和 叹词 。拟 声词 一 旦 被 引 进 语 言, 就 或多 或 少 地 要 卷入 其 他 的 词 所 经 受 的 语 音 演 变 、 形 态 演 变等漩涡 , 拟声词逐渐丧 失了它们原有的某些特性 . 具 有 了一 般 语 言 符 号 的 不 可 论证 的 特 征 。 符号的任意性是表面的 。 但 追 根 溯 源 符 号 还 是有 理据 可循 的 。 2 . 汉字 符号 的理 据 性 中 国 传 统 的 语 言 文 字 之 学 ,其 中心 思 想 即 找 出 能 指 和 所 指 之 间 的 理性 联 系 . 具 体 地 说 理 据 就是 “ 人 在 选 择 符 号 时 的 思 想 动机 ” , 是“ 符 号 与 概 念 之 间 理 性 的 关联 ” ( 许 国璋 , 1 9 8 8 ) 。 在 先秦 两 汉 时 的 “ 理据声训” 以《 说文解字》 为代表 ; 宋代的“ 右 文 说” 寻找同声符字的共同意义 ; 清代的“ 因声 求 义 ” 在 前 两 者 的 基础 上 , 在 理论 上 和 实 践 上 都 有 所 突 破 。这 样 看 来 . 声 同字 异 的 材料 就 可 以用 声 音 这 条 纲 贯 穿 起 来 。 《 字 义起 于 右 旁 之 声 说 》 一 书指出 , 意义依靠声音 , 声 音 代 表语根 , 声音 同 则 意 义 同 ( 黄生, 黄承吉 , 1 9 8 4 ) 。 因此 , 声 音 和 意 义 是 密 切 联 系 的 ,而 将 它 们 联 系在 一起 的 正 是 思 想 这 条 纽 带。此外 , 甲骨 文 的发 现 使 得 文 字 的 研 究 找 到 了源 头 同一语言内部 , 通 过意 义 的 边 缘 范 畴 的 引 申 . 就 会 产 生 不 同意义。一种事物可以有多种属性 , 以 不 同 的属 性 命 名 , 它 的 名字 可 能 就不 一样 。 这 样 有 人 就 会 说 不 同 的 民 族 取 不 同 的属 性 是 任 意 的 。但 是 , 每种 属 性 同其 名 字 之 间都 是 有 根 据 的 。这 种根据就是理据 。 比如“ 段” 最 初 的 意思 是 指 玉 的裂 缝 . 后 来 引 申为 空 隙 、 间隙 : 假、 暇、 遐、 暇、 很 、 煅、 瘕、 蘧: 由于 玉 的裂 缝 呈

从理据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从理据看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同种语言 的不 同领域会 出现一些规则 和规律 , 这既
系是任意的 ,非理据 的。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 ,
国内学者一直都争执不休 , 各执其词 。 纵观近些年
语言学界对语 言符号任意性 的研究 , 反驳索绪尔的
任意性 主要是从理据来 突破 的。 本文拟理清语言符
丰 富了语言又使语言有 了一套简 洁的体系 。 在人类 已经习惯 了 “ 尾”的这种表征 ,为了语 言的生 动简 练 ,他们也会创造 出船尾 ,床尾 ,鱼尾等 的表征 。 如此一来 ,“ n + 尾 ”的这种语言表征 以及类似 的表 征 就会 出现。 所 以, 语言符号的社会性 必然使语 言
念 的表征形式具有任意性 。对 于 “ 墙 ”这个概念 ,
( 一) 理据不等于意义 理据是词的意义有表征来源 ,许 国璋 ( 1 9 9 1 ) 定义理据时 , 这么说 “ 理据是 人在选择符号 时的思
想动机 。 ” 也就是说 ,人类在选择 能指来表征
所指时存在思想动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语言符号有理据性 。“ 思想 动机又是由客观世界 与主观世界交互作用的结果 。 这种交 互不一定是理性 的思考 ,可能是不经意的 ,
不管是先有语 言还是先有人类 , 我们不能否认 语 言可以创造也 可 以消失 。人类是使 用语言 的主 体, 也可 以根据社会 的发展需要 和交际 目的创造一
些新 的语言符号。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 , 可 以根据
自己想要 的表 达效果来创 造或选择更 生 动丰富 的 语言 。“ 如果某个词义或词的构成没有理据或找不 到理据 ,它的形式和意义之 间的关 系就是任意 的。 所 以在此 意义上 的理据 和任意都 是相对 于感觉而
言的。 ” 虽然语 言创始之初 , 语言形式和意义 的

语言符号的理据性

语言符号的理据性
成 过 程 可用 下 图来 表 示 :
话 , 可说无理据性 ” 我们 的论 点。这是说譬 如“ r ( s u” 姐 妹) 这概念 , 与形成相应 听觉 印象的声音序列 s 6+ 没 + r 有因由任何 内在 ( 关联 ) 的特性而贯连起来。( 这概念也 完全可以由其它随便什么声 音序列来表 现 , 只需 考虑一 下不同的语言就足够 了。 ) 然而语言符号 与非 语言 符号 的差 别在 于其 明显 的
系的视角来看, 言符号有三 类理据 : 语 语音理据 ; 形态理据 ; 义理据。语 言的任意性与 理据性是相辅 相成 语
的。 它们 都 是 语 言符 号 的 本质 属 性 。
[ 关键词 ] 语 言符 号 ; 理据性 ; 音理据 ; 语 形态理据 ; 语义理据 [ 中图分类号 ] 0—0 H 5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9 43 (06)3 0 7 — 3 10 — 7 3 2 0 0 — 0 2 0
第2 6卷
湖北 师范学 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J u a fHu e r o r lo b iNomM U ie i P i spyadSca S i c ) n n rt v sy( h ooh n o i ce e l l n
_
V0. 6 12
第3 期
No 3, 0 6 . 2 0
个 系统 中看 二 者 的 联 系 , 一 能 指 与 所 指 的 结 合 不 能 不 某
而组合成“a ca” 雨衣 ) 就是综合了“a ” “ ot r n ot ( i , r n 和 ca” i 的意义 , 时候就 是具 有理据性的了。再例 如以“ 表 这 非”
所谓语言符 号 的任意性 是指语 言符 号 与所指 之 间 即能指和所指之 间 的关 系是任 意 的 , 无依 据 可寻 的 ; 所 谓的理据 性是指 语言 符号 与所指 之 间即 能指 和所指 之

语言理据性的哲学思考与经验观察

语言理据性的哲学思考与经验观察

语言理据性的哲学思考与经验观察“理据”一词出现在南北朝时期,意为“道理之所在”。

《汉语大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收录了该词并分别释义为“论据”与“理由,根据”。

现在,“理据”已成为语言学中一个专门术语,指语言系统自组织过程中促动或激发某一语言现象、语言实体产生、发展或消亡的动因。

[1]理据具有双重涵义,既指语言符号的属性,又指语言研究的视角。

作为语言符号的一种属性,理据涉及语言各单位以及篇章、文字等各层面;作为语言研究的一个视角,理据可以被人们使用在语义、句法等多种领域。

理据或理据性常被看作任意性的对立物,不过,两者的地位和境遇却有所不同。

任意性的要旨在于指出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关系,而既然没有必然关系,那么就不存在进一步论证的可能和必要。

理据性却不能仅仅停留在指出地步,而是要对语言符号能指和所指之间的音义联系进行事实上的、极其具体的论证。

一个“指出”,一个“论证”,孰易孰难,不言自明。

因此,我们把这种任意性一方被人们赋予过剩的注意价值而理据性一方却长期处于被遗忘角落的失衡现象归纳为“说任意性易,说理据性难”。

要解决“说理据性难”的问题,我们必须深入阐明两点:其一,理据性是语言的基本原则;其二,理据性有办法进行考证。

前者是理据研究在哲学上的“本体论”承诺,后者是理据研究在经验上的“方法论”义务。

因此,本文拟详细论证语言理据的理论基础和考释方法,即以建构、猜想的途径说明理据性的合法存在,是谓理据的“哲学思考”,以例证、考释的方式论证理据性的事实体现,是谓理据的“经验观察”。

一、哲学思考:理据性是语言的基本原则理据性与任意性的关系有三:(1)任意性为主而理据性为辅,(2)理据性为主而任意性为辅,(3)理据性与任意性并存。

我们坚持最后一种观点,认为理据性也是语言的基本原则,兹论述如次。

(一)从起源来说,语言理据性思想由来已久。

理据性和任意性同属于哲学中的名实问题,就是说,理据性和任意性都是人类的基本属性。

语言符号产生与发展的任意性与理据性

语言符号产生与发展的任意性与理据性

语言符号产生与发展的任意性与理据性作者:张健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29期摘要: 本文从对理据和内部形式的辨析入手,论证了理据性也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并从语言符号的产生与发展两个方面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进行了剖析。

关键词: 语言符号能指所指任意性理据性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是概念(所指)与声音形象(能指)的结合。

而这种结合是怎样达成的呢?是任意的还是可论证的,即有理据的?一直以来,以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理论为代表的语言任意说与以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的理论为代表的语言理据说,以及围绕此论题在国内外展开的大规模论战似乎对立了这两个方面。

近年来国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仍存在分歧。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

理据性存在于任何一种语言符号中,与任意性同等重要,二者都应被视为语言符号的本质属性。

任意性为语言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语言的发展要在理据性所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一、语言符号语言符号的概念是由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不是事物和名称之间的联系,而是概念(concept)和声音形象(sound pattern)的结合。

声音形象不是声音……声音形象是听者对声音的心理印象……我们保留语言符号这个术语来指代这一结合体,而用所指(signification)和能指(signal)来替代概念和声音形象。

”[1]在提出了这个概念之后,在回答“能指与所指是如何结合的”这个问题时,索绪尔说:“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

”但随后他又对完全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进行了区分:“语言符号任意性的根本原则并没有阻碍我们在任何一种语言中对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加以区分。

不是所有的语言符号都是绝对任意的。

在一些情况下,虽然我们不会完全抛弃这个概念,但一些因素会使我们发现任意性程度的不同。

语言符号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理据的。

”[2]虽然索绪尔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似有自相矛盾之嫌,但他所倡导的“任意性是语言的根本属性”的理念在半个多世纪中占据主导地位,国内外多部语言学著作中都有诸如此类的论述。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关系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关系

摘要:本文回顾了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后,对语言符号任意性的含义进行了重新界定。

同时,本文还讨论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双重性质。

它们既对立又统一;它们既不能彼此孤立也不能互相否定。

正是由于它们之间矛盾的关系,才推动语言符号丰富多彩的发展,同时也限制了语言符号无限制的发展。

关键词:语言符号、任意性、理据性、关系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引起争议。

柏拉图明确反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他指出:“任何人都可以随意给事物命名是不正确的”。

但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索绪尔明确提出了“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索绪尔在这一点上,对语言学研究的影响,使得所有研究从柏拉图的影响中摆脱出来,而自成体系。

他认为在语言系统中,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任意的,无可辩驳的,他的任意性原则,对第二十世纪语言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1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1.1 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费尔迪南·德·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是由能指(signifier)和所指(signified)组成的,“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或者,因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指能指和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整体,我们可以更简单地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

”[1]比如,在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女主人公对情人说:“姓名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叫做玫瑰的这一种花要是换了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

他还注意到这项原则的普遍性,认为“事实上,一个社会所接受的任何表达手段,原则上都是以集体习惯,或者同样可以说,以约定俗成为基础的”[2]。

索绪尔进一步指出,“一个符号在语言集体中确立后,个人是不能对它有任何改变的”[3]。

1.2 任意性的相对性虽然索绪尔把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作为语言系统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则,他指出,“只有一部分符号具有绝对任意性;其他符号可以使我们看到任意性没有被取消,只是程度不同。

”[4]。

索绪尔还从词汇和语法的不同侧面证明符号的相对论。

中国姓名学研究与名字含义报告模板

中国姓名学研究与名字含义报告模板

中国姓名学研究一、姓名名字名字是用一个或几个字,跟姓结合在一起,用来代表一个人或一个事物,区别于别的人或者别的事物符号。

古人不仅有“名”,而且有“字”。

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并取“字”。

姓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姓名包括公民的姓氏和名字以及法人和非法人团体的名称;狭义的姓名仅指公民的姓氏和名字。

为名和字的合称。

在中国古代,名、字分开使用。

今合称“名字”,则指姓名或名。

二、姓名名字文化据说上古时期,婴儿在出生三个月的时候由父亲给命名,这就是古人“名”的由来。

其实在我国民间,部分地区至今仍保留着婴儿满月时才命名的习俗,不过是命名的权利不再由父亲一人担当,而是由婴儿的亲人共同担当。

有趣的是,在古代,男孩子长到20岁的时候要举行“结发加冠”之礼,以示成人,这时就要取字。

而女孩子在15岁时要举行“结发加筓”之礼以示可以嫁人了,这时也要取字。

可见,古代的时候男女皆有字,比如近代女革命家秋瑾,字璇卿。

那么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有什么联系吗?一般认为,古人的名和字之间有意义上的联系。

一种情况是名和字意义相同或相近。

例如屈原,名平,字原。

(《尔雅释地》:“广平曰原。

” )又如岳飞,字鹏举。

而“鹏举”既是大鹏展翅高飞的意思。

另一种情况是名和字的意思正相反。

例如曾点,字皙。

(《说文》:“点,小黑也。

”而“皙,人色白也。

” )当然,随着历史的发展,许多词语的语义发生了变化,对于古人名和字的语义联系就很难看出来。

不过只要你是个有心人,仍有许多先贤的名和字可以品出味道来。

瑞名轩周易起名馆老师说:名字是一个不知名物品的代号,有了名字才能准确的指出一个东西,否则,将分不清物品。

有了名字我们才能更有气质的活下去。

三、中国名字的详细起源习俗:根据《礼记˙内则》记载可知: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后,方由父亲正式为之命「名」。

这大概是从前医卫条件差,出生满三月,确定能存活,长辈才帮小孩正式取「名」。

语言符号理据性探析

语言符号理据性探析

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研究者认为语言符号具有理据性或象似性,即指符号和对象之间非任意武断的联系。

这些语言学者们认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不具有说服力的,很多的语言事实都可以证明语言符号的理据性。

首先,他们提出:某些词语的所指往往可以通过其发音得到反映,比如说“拟声词”。

拟声词的语音形式主要是对自然声音的一种摹拟。

以拟声词“汪汪”为例,该词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其发音和犬吠的叫声非常相似。

再比如说“cuckoo”,其声音和布谷发出的声音也很相似。

类似的拟声词还有猫叫声“喵喵”、钟表发出的声音“嘀嗒嘀嗒”、鞭炮声“噼里啪啦”等等,因此部分学者提出拟声词具有理据性。

其次,他们还提出:有些词汇的意义可以通过对该词形态结构的分析获得,比如说英语单词可以分为简单词、派生词和复合词,通常情况下派生词都具有一定的理据性,这是因为我们可以从词根和词缀的含义上获知该词的意义。

以名词“fright”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加上动词性后缀,得到动词“frighten”。

但是不同的语言在形态理据上可能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说汉语大多是用复合词表示理据性,英语则是通过词缀来表示。

但需要注意的是,语言符号的可论证性只是相对的,因为符号的基本组成要素间的本质关系还是任意的,而理据性是以任意性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有了任意性,才能够为理据性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才能够使语言符号不断地丰富。

符号任意性——精选推荐

符号任意性——精选推荐

关于索绪尔符号任意性原则的争鸣和探讨岑运强吴洁内容提要:索绪尔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一直是语言学界讨论的热点。

本文欲对中国语言学界关于此问题的争鸣和探讨进行一个简要的回顾,幷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任意性理据性象似性 1. 语言符号任意性争鸣的学术背景索绪尔的语言理论的引入始于上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是由方光焘、岑麒祥、高名凯等语言学家传入中国。

这些人早年留学欧洲,有的都直接受过索绪尔的学生梅耶、房德裏耶斯等人的教导。

中国语言学界对于索绪尔学说传播则是从语言观和方法论著眼的。

无论是20 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文法革新讨论”,还是60 年代“语言和言语问题讨论”,直到1980《普通语言学教程》以下简称《教程》的出版,语言学界大都同意索绪尔的观点,即“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对于当代出现的生成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言语交际学、文化语言学、篇章语言学、模糊语言学等,有人认为是冲击和摆脱了索绪尔框架;有人认为是对索绪尔框架的丰富与发展。

有的学者从深度和精度两方面,对索绪尔的《教程》进行了更深入的挖掘。

而另外一些学者则对《教程》中的一些基本观点进行了批判。

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的讨论就出现在这样的学术背景中。

例如,许国璋先生(1988)从语言哲学的角度认为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有本质上的关联,二者是通过语言的制约和社会的制约建立联系的;杨信彰先生(1994)则批评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排斥符号学研究中的社会、文化、政治等重要组成部分;于海江先生(1994)从思维、客观世界及符号的关系提出了词的理据性问题……据初步统计,近年来有关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理据性或象似性的文章不下20 多篇。

2. 《失误与复归》的质问与《正确》的维护——关于索绪尔符号任意性问题的一次大碰撞在90 年代关于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原则的讨论中,有两篇文章尤为引人瞩目。

其一是李葆嘉先生的《论索绪尔符号任意性原则的失误和复归》(1994,以下简称《失误和复归》,该文对索绪尔任意性原则提出了激烈的批评,体现了鲜明的反索绪尔色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名符号 的理据研 究
汪 玉 宝 ,项 军平 2
( 1 . 湖 北 师 范 学 院 文 学 院 ,} b l o t黄 石 4 3 5 0 0 2 ;2 . 湖 北 师 范 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 ,湖 北 黄 石 4 3 5 0 0 2 )
摘 要 :针 对 人名 符号 理据研 究问题 , 以汉 民族人 名 现 象为例 ,通 过其 人名 用字 和人 名理 据 分
文献 标志 码 Biblioteka A 文章 编号 :1 0 0 8 - 3 9 1 X ( 2 0 1 4 ) 0 4 — 0 4 2 2 — 0 4
M o t i va t i o n o f pe r s o na l na me s y m bo l s
W ANG Yu b a o . XI ANG J u np i n g Z
Ab s t r a c t : I n v i e w o f r e s e a r c h e s o n s y mb o l mo t i v a t i o n o f p e r s o n a l n a me , t h o s e n a me s o f Ha n we r e s t u d i e d i n t h e a s p e c t s o f n a t i o n a l c u l ur t a l c o n n o t a t i o n o f d i f e r e n t t i me s ,h i s t o r i c a l b a c k g r o u n d a n d
( 1 . Co l l e g e o f Ch i n e s e La n g u a g e a n d Li t e r a t u r e , Hu b e i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 Hu a n g s h i 4 3 5 0 0 2 ,
C h i n a ;2 . C o l l e g e o f F o r e i g n S t u d i e s , Hu b e i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y, t Hu a n g s h i 4 3 5 0 0 2 , Ch i n a )
定水平后产生 的,人类在 社会 实践与交往 过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f a c t o r s o f he t n a mi n g a n d he t s i g n i ic f a n c e a n d t h e o r e t i c a l v a l u e s we r e f u r t h e r r e v e a l e d
o f t h e s ud t i e s o n t h e s y mb o l mo t i v a t i o n o f p e r s o n a l n a me s .
Ke y wor ds : s y mbo l o fp e r s o n a l na me;mo t i v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mo t i v a t i o n o fna mi n g;s i gn i ie f r ;s i g ni ie f d
0引 言
语 言 符 号 是 在 人 类 的认 知 能 力 达 到 一
择是 人 类基 于 多种 客观 因 素 的一种 主 观 行 为 。【 l J 找 出语言符号或语言现象之所 以是这 样 的动 因 ( 即理据 ) ,是语 言研 究的一项 重
要任务 ,其意义重大 。人名是 一种语 言符 号 程 中慢慢 学会将 能指与所 指结合,建立起人 现 象 ,具 有 语 言 的所 有 属 性 。汉 族 人 名 在 历 为 的联 系,只要 交际双 方有 一方发出某一特 史 的长河 中己形成 了独特 的人名符 号体系 , 定的音响形象,这一 串与概念相连 结的心理 所 以只要仔细观察这些符号 的形式和 内容 , 印迹 的声音,就能唤起另一方 的大脑 中出现 就 能 看 到 一 些 理 据 的蛛 丝 马迹 。以 汉族 人 名 所指概念 的具体 形象,这便 可不需通 过原始 现 象 为 例 ,通 过 人 名 理 据 论 述 人 名 符 号所 反 的 方 式 一 以 实物 来 指称 和表 达 概 念 。有 了这 映 的文 化 内涵 、社 会 历 史 背 景 和 语 言 学研 究 样 的初 步 意 识 后 ,人 类创 造 语 言 的 主 观 能 动 意 义 。 性被 大大激 发,继而进行相对 有系统的语言
析 了人名 符号 所反 映的 不 同时期 民族 文化 内涵 、社 会 历 史背景 和取 名心 理等 ,并 进一 步论 述 了
人 名 符号理 据研 究的重 要性和 理论 意义 。
关键 词 :人名 符号 :理 据研 究;取名依 据 :能指 :所 指
中图 分类号 : H 1 0 9 . 4
第1 6 卷 第4 期
2 0 1 4 年0 7 月
辽 宁工程技术 大学学报 ( 社会科 学版 )
V o 1 . 1 6 , N o . 4
J u 1 . 2 0 1 4
J o u r n a l o f L i a o n i n g T e c h n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并结合传统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理论将姓总的来说人名从氏族部落全员使用的名按康熙字典所列繁体字算出笔画数公名如姜姬赢等到人类富庶时代以一定规则进行加减从而建立天地人个人使用的私名这一变迁过程中是社会经总外五格数理关系再观察名字暗示的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个体人名的产生提供了义后决定是否选用这个字或通过调整笔画非常重要的客观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