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课标解读】一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即让学生能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样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些功能区分布的特点。
二是会解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三是会使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包括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以及城市的发展变化。
【学情分析】清丰县的学生对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比较陌生,他们所熟悉的只有县城。
对县城也只有感性认识,但现阶段的他们求知欲旺盛,渴望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城市。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分析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空间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
2.能结合案例,分析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结合课前调研,通过读图、视频资料、案例分析,理解城市功能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2. 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教学难点】经济因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影响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案例教学法【学法指导】调查研究法、学案导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环节】设计理念:建构主义理论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指导理论。
该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转移的过程,而应是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下,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中,完成对新知识的理解、把握。
【教学过程】(一)、[畅游清丰 视频导入]播放清丰旅游宣传片,通过观看视频学生的视觉、听觉、思维都调动起来。
师:通过视频我们从整体上了解清丰的历史,文化,经济,城市建设等人文地理概况以及城区未来的规划状况,下面让我们再进一步走近清丰,研究一下它的城市内部空畅游清丰 视频导入合作学习 深入探究知识在现 构建网络小试牛刀当堂检测间结构。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能够分析城市内部不同空间的功能和联系。
教学重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城市内部不同空间的功能和联系。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粉笔。
2. 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引起学生的兴趣。
Step 2:讲解(20分钟)1.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和特点,如高密度的城市中心、低密度的居住区、交通枢纽等。
2. 解释城市内部不同空间的功能和联系,如商业中心和居住区的联系、交通枢纽与不同区域的连接等。
Step 3: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己所在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特点,以及不同空间之间的功能和联系。
2. 展示讨论结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表讨论结果,其他小组对其做出补充和提问。
Step 4:总结(10分钟)总结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以及不同空间的功能和联系,激发学生对城市规划和设计的思考。
Step 5:拓展练习(1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观察自己周围的城市空间结构,并写一篇短文描述所观察到的特点和发现。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以书面形式提交观察结果的作业,并鼓励学生提出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改进和优化的想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够分析不同空间的功能和联系。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对于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思考可能较为浅显。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深对城市规划和设计的讲解,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创新意识。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一)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
2、结合实例,了解城市各功能分区并分析其成因。
(二)过程与方法1、自主探究学习法2、读图分析法3、讨论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增强学生对城市发展的参与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城市功能分区及其成因【教学难点】:城市功能分区及其成因教学过程【导入】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视频:新疆美之石河子)同学们通过视频我们了解石河子市老一辈石河子人用青春和生命凝成这座城,现在的石河子正在展翅腾飞,作为新一代的石河子人,我们是否真的了解这座具有独特魅力的军垦名城,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绚丽多彩的城市内部。
【活动】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学习主题一:城市土地利用方式合作探究:展示石河子的土地利用图在城市中,土地可以有哪些用途?1、学生回答(发挥想象,天马行空)(点拨:提醒学生联系实际,不能脱离现实)2、小结:土地利用方式有:商业用地、工业工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农业用地等。
在城市中,土地利用的方式是不同的,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往往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是相同的。
(设计目的:归纳总结,使学生了解土地利用的方式)【活动】城市各功能分区讲解:住宅用地在城市中的往往集聚在一起,形成特定的功能区——住宅区。
(设计目的:承上启下,引出功能区)活动:图中所示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请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
(多媒体图片资料:石河子市的不同功能区举例图)(设计目的:结合实例,了解不同的功能区及其特点)学生回答小结:城市功能分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提问:1、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限吗?2、各城市是否都具有各功能区?合作探究:石河子城市规划图(设计目的: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分析各功能区的位置,掌握各功能区的特点和成因)学生回答A组(商业区):(1)去石河子哪些大型商场和步行街逛街,为什么?位置:位于市中心处(引导学生得出:市中心或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处)原因:位于交通便利和人口稠密处结合实例(材料),认识商业区的分布:石河子的温州地下街、百花村购物中心、时代太百,百货大楼中心商务区(CBD):这里有大型商场、豪华酒店、知名大公司的总部,可以提供金融、保险、旅游等服务。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考点同步解读本节作为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的开篇之节,教材分为两部分内容: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要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必须了解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而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是在城市化过程中形成的,通过研究城市内部结构也可以了解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因而本节内容是学习城市化的基础。
同时本节内容又为今后学习选修模块4《城乡规划》打下了基础,是后面知识的铺垫和基础。
因此,本节教材内容在高中地理课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核心素养聚焦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经过必修一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自然地理环境的知识和思维,也具备了人文地理环境最重要的要素—人口的知识和思维,并且在成长过程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也具备了一些对城市的感性认识,学生熟悉自己所生活的城市,对工业、商业等各种活动有感性认识,此外,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整理、分析资料和一定的课堂讲解的能力,这就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区位特征3.培养学生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把获得的有用信息、结论加以表达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自主探究法2.读图分析、讨论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增强学生对城市发展的参与意识教学重点城市的地域形态;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考点同步解读核心素养聚焦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自制图表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世界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城市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新的城市在不断涌现,这就是城市化。
在第二章中我们一起来探讨城市以及城市化。
板书:第一节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形态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18页图2.1,注意观察比较三幅图中城市的形态,想想城市外部形态之所以不同和哪些因素有关。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第二单元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共1课时)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展示一组国内外城市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请大家观察这些城市的图片,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是如何分布的?”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学生分享自己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认知和疑问,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城市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4.学生团队合作精神、交流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想: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2.结合实际案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案例,分析其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演变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特征。
2.详细讲解城市功能区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如历史、经济、政策等。
3.通过案例分析,介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
4.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城市内部空间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紧密结合所学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2.表述清晰,逻辑严谨,注意使用地理学科的专业术语。
3.作业提交时间:下周三下午放学前,以电子邮件或纸质形式提交给教师。
2.案例研究: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深入了解其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形式,收集相关信息,并撰写一篇案例研究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教案(优秀范文五篇)
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教案(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分析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城市的功能分区两个方面。
所谓会“分析”,是指会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种分布的特点。
2.会解释某地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过程与方法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2.能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运用地图,分析其空间形态与地形、水系和交通线等因素的关系,理解其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地理学中的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广义的人类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心理文化和制度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地理文化。
2.通过认识城市热爱自己生活的城市。
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难点1.以某个具体城市为例,说出该城市的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2.能说出地租与交通便捷程度和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关系,并根据各类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不同位置的付租能力说明城市功能分区形成原因。
3.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课件4.标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投影几幅功能区不同的城市(如:北京、上海等),让同学初步认识到不同城市功能区分布的不同,说说在一座城市中,一般有哪几种功能区?导致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板书)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教师讲解)城市不仅有各种形态,而且城市的各项活动都需要占用一定土地,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不同地块的交通便捷程度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所以城市内部可能因为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请同学们看书后回答,有哪些功能区?(投影展示)各个功能区,加深感性认识(学生答)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教师总结)回答的很好。
请看图2.2,图中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下面我们来具体的看一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分区?比如说为什么会形成住宅区?有哪位同学能说说看?1、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就是住宅用地.一般住宅区占据城市空间的40%—60%。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授课教案
高一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主要介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基本概念,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类、特点及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重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类、特点及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难点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析和研究。
2.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内容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类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指城市内不同功能区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分布的关系,它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最基本形式。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分类可分为:单中心型、双中心型、多中心型、辐射型和不规则型等。
1.单中心型:即城市内只有一个中心区,其他功能区呈半径向分散状分布。
2.双中心型:即城市内有两个相对独立的中心区,呈两个半径向分散分布的形式。
3.多中心型:即城市内有多个相对独立的中心区,呈多个半径向分散分布的形式。
4.辐射型:即城市内有一个中心区,其他功能区呈放射状分散分布的形式。
5.不规则型:即城市内内部空间分布不规则,缺乏中心性。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呈现出以下特点:1.功能分区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分布的关系,形成了多层次的功能空间体系。
2.城市空间流动性城市内部空间分布结构与空间连通性都对流动性产生影响,交通、人流、物流的流畅性与城市的发展、竞争和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3.城市空间的层次性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体现了城市空间的层级结构,即各种不同功能区的相对等级关系。
4.阶段性与动态性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其发展历程和演化趋势也是不同阶段的产物。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城市历史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内部空间的结构。
2.政策与规划城市空间利用规划是指国家、地区、城市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同类型用地,按一定的比例和关系进行布局和规范,从而形成城市内不同区域之间的相对位置和空间分布的关系。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教案主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介绍和分析适用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和特点;2.学会使用地图和统计数据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和比较;3.掌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4.培养学生对城市规划和城市环境的关注和思考能力。
时间安排:第一课时:介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和特点(30分钟)第二课时:使用地图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40分钟)第三课时:地图分析案例分组讨论(30分钟)第四课时: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40分钟)第五课时:城市空间结构的思考与总结(30分钟)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介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和特点1.教师简要介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如中心辐射性、核心区、城市蔓延等。
3.学生个人或小组作业:查找一座城市的地图,分析该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特点。
第二课时:使用地图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阅读城市地图,了解城市内部的交通、居住、商业等功能区分布情况。
2.学生使用地图进行实践操作,分析所选城市的空间结构。
3.学生展示各自分析的结果,并进行讨论。
第三课时:地图分析案例分组讨论1.学生按小组分配不同城市地图进行分析。
2.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分享各自所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特点以及城市规划对于空间结构的影响。
3.每个小组选择一份代表性的地图进行展示。
第四课时: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教师讲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对城市功能、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并举例说明。
3.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第五课时:城市空间结构的思考与总结1.学生通过整个学习过程,总结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特点和影响。
2.学生展示自己的思考和总结,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
3.教师进行总结,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资源:1.城市地图、统计数据;2.教学PPT;3.学生个人电脑或平板电脑。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辽宁省县级优课)
1
5
2
10
3
3
5
3
课堂练习
环节四:【牛刀小试】
限时完成
检查学生本课的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
5
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
鼓励学生
谈自己本课的收获
学生总结本课,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
3
课后作业
环节五:
为旅顺口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布局提出你的建议
课下完成
知识的巩固和实践应用
1
板书设计
四、教学反思
本设计通过学案,学生自主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4.掌握能够运用地理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身边城市的发展,用正确的价值观看待城市的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城市的三个重要功能区的特征和区位;
2.影响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经济因素
难点
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主要因素
教学资源
实验准备
其他资源
多媒体课件,微课,导学案
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与环节
本设计在深入探究环节,通过不断解决问题,完成教学过程,从提高课堂效率入手,因材施教,采用了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课堂设计上,采用案例教学(身边的地理)设计了相关的读图问答。
不足之处:当然这节课仍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对案例的深度挖掘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注意.
1、旅顺口区的未来规划
2、观看微课
环节三:【我的收获】
展示预习成果,点评处理“我的疑惑”
利用5路公交车经过地区已发学生思考
课件展示
课件展示
指导学生读书
分组讨论
提出要求
教师提出合作交流的要求。
第1节 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 教案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一、教材分析2.本章在模块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与城市化是第二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的服务功能、城市化等成为本章的核心概念,城市化成为本章要阐述的基本地理过程。
本章是前一章中人口迁移内容的延续,与后面的工农业生产活动和交通运输等内容密切相关,如城市化会影响郊区的农业区位选择,会使更多的工业在城市聚集;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也会影响城市的空间形态和空间结构等。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很大,当前地球上的环境污染主要集中在城市、这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通过学习本单元,可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城市的形态以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也为本模块其它章节及“城乡规划”选修模块的学习等奠定基础。
3.本章总体教学目标:(1)学会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2)运用资料并联系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的差异。
(3)学会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运用实例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分析:(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的差异。
(3)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以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资源1.本章教材中的表格数据资料、图像资料、文字资料。
2.多媒体视频资料,如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的相关内容等。
3.《中国国家地理》等相关杂志4.相关网站:四、学时建议6学时。
其中第一节2学时,第二节1学时,第三节2学时,问题研究1学时。
北京市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二)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二、学习目标1、读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图(图2.1),对三个城市进行比较、描述其外部特征,说出形成各自特征的主要影响因素。
2、读北京市不同功能区举例图(图2.2),说出城市具有的主要功能区及其位置,结合分析香港的中高级住宅区图(图2.3)、纽约——曼哈顿图(图2.4)和常州市工业分布状况图(图2.5),了解并说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的发展特点及其区位因素。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DOC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根据教学内容此“标准”可理解为:①该“标准”强调了学生应掌握的重点知识为“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②“运用实例分析和解释”,
[
[
,对于城市这个话题学生比较感兴趣.同时,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读图分析归纳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②结合实例分析城市各功能区的形成及其区位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结合实例理解城市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和城市各功能分区的形成原因;通过案例分析归纳城市各功能区的区位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学设计(陕西省市级优课)
班级:姓名:组号使用时间:2017.3.27课题: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土地利用的主要类型。
2.运用有关资料,分析三大功能区的布局位置、特点。
重点难点:1、不同功能分区的分布和特点;自主学习: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等。
2.城市功能区(1)形成: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在城市空间上的。
(2)特点: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 ,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3)常见功能区。
重点难点突破:【问题探究】功能区形态特征区位选择及原因商业区呈或占地面积,人员流量,地价,土地利用集约分布:市、两侧、街角路口。
原因:①流动人口;②交通,便于商品工业区集聚性,成片分布专业化程度高,协作性强,工业生产过程中有大量的运输需求,导致集聚分布:市区、交通比较的地带、最小风频的方向、河流的下游。
原因:①对市区的污染;②交通, 运输成本住宅区呈片状、团状、点状分布占地面积;建筑质量上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分化,位置上背向发展中高级住宅区城市,与高坡、文化区联系。
原因:①环境;②文化氛围低级住宅区分布:城、工业区,与低地、工业区相联系。
原因:①工人上下班;②收入【例题1】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该城商务区应位于A、B、C三处的处,理由是:①②(2)工业区应位于A、B、C三处的处,理由是①②(3)高级住宅区应位于A、B、C三处的处,理由是:①②当堂训练:1.城市用地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是( )A.商业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教育区2、主要呈点状或条状分布于城市街道两侧的功能区是()A.商业区B.住宅区C.行政区D.工业区3、关于城市功能分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城市不论大小都有明显的分区B 城市不同的功能区之间往往有明显的界线C 各功能区的职能并不单一,往往兼有其他功能D 各功能区的形成主要受政府政策的影响4.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若在图5中分别布局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城郊农业区、港口码头四个功能区,则①、②、③、④对应的功能区是( )A.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住宅区B.住宅区、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C.港口码头、城郊农业区、住宅区、中心商务区。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教案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情分析: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区位因素的基本分析方法,这节课是对另外一个即城市的区位因素的分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节课学习以后,学生就可以进一步的学习有关城市化的问题。
教材分析:教材的内容很好的体现了课标的要求,但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和分析内容的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又增加了一些图及材料。
学习目标:1、以图2.1为例,说出城市外部形态特点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2、以图2.2为例,说出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3、利用图2.8、2.9及补充资料,分析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解释其形成原因4、以相关资料为例,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城市的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教学重点: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教学难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教学方法:探究法学时:2学时课标要求教学环节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引入:导入新课: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
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里。
从城市个体来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外部形态,而且在每个城市内部不同部位都有不同的作用,以及各具特色的内部空间结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过渡:在大比例尺地图上,我们看到的每个城市特定的外部轮廓形状。
归纳:城市用地较为规整,形成集中发展的城市形态——平原地区;分散发展的城市形态——山区或丘陵地区(因为城市用地比较破碎)看图2.1过渡:城市不仅有一定的形态,其内部还因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的功能区。
提问:读图思考观察、思考观察思考联系生活,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在思考和参与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读图、绘图、分析、归纳的能力。
图2.2 北京市的不同功能区举例中所示的功能区分别以哪种功能为主,请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
归纳:A商业区I商业区的形成:商业活动要求接近消费者,只有便捷的交通才可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商业活动大都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作者:卞得丽
来源:《新课程·下旬》2017年第08期
【教材版本】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课标要求】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一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即让学生能在城市地图上说出:城市具有什么样的土地利用方式和功能分区,并归纳出这些功能区分布的特点。
二是会解释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三是会使用实例进行分析说明,包括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以及城市的发展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悉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类型,结合实例分析各功能区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它们的区位特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地图和联系当地实际,了解城市的土地利用及其集聚而形成的功能区,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通过认识城市功能区的特征和区位,学会分析功能区分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参与教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教学重点】
城市几个重要功能区(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的特征和区位。
【教学难点】
形成城市空间结构的经济原因。
【教学过程】
环节一:激趣设疑,导入新课
(师)请看南京市土地利用类型图,找一找南京市主要的用地类型有哪些。
(生)有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过渡)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
目前,世界上有近50%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里。
从城市个体来看,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外部形态,而且每个城市内部不同的部位都有不同的作用以及各具特色的内部空间结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环节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师)城市主要的功能区有哪些?它们对选址有什么要求?
(生)自学课本,思考并完成导学案上对应的自学内容。
(师)读南京新街口商业区的地图,总结功能分区的两个特点。
(生)(1)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
(2)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了解城市主要的功能区。
环节三:问题探究,突破重点
探究问题1:城市占地面积最广的功能区是什么?
(师)读南京市鼓楼区土地利用类型图,判断哪种土地利用类型占城市的主导,大概占到多少?
(生)住宅区,约占城市用地的40%~60%。
(师)你居住的小区让你觉得幸福吗?若满分为10分,你为你的小区打几分呢?哪些因素扣了分?结合讨论情况完成表格(包括布局区位、房屋面积、环境、配套公共设施等方面)。
(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对小区满意的地方和不满意的地方。
(师)组织各组代表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引导学生完成表格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
探究问题2:商业的区位选择。
(师)展示南京市新街口商业区的GIS地图,让学生说出选址的原则。
(生)商业活动大都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
(师)时下“创业”成为年轻人就业的新趋势,倘若你与你的组员准备合作投资一家餐饮店作为创业项目,你们会对店面位置的选择有什么要求呢?说说你的想法与理由。
(生)讨论并展示。
(设计意图)以南京新街口商业区为切入点,更贴近学生生活,总结商业区的分布。
探究问题3:工业的选址要求。
(师)读课本图2.4概括常州市工业区的布局。
(生)靠近交通干线,位于城市外缘。
(师)这样布局的原因是什么?
(生)大量的运输需求,降低运输成本;减少对城区的环境污染,降低地租成本。
(师)这是工厂选择的普遍规律吗?我们来看看南京市土地利用类型图,找出主要的工业区,并思考布局的原因是否和常州一样?
(生)整理思路,分享观点。
(生)合作完成课本活动题。
(总结)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是城市地域的基本组成,是各类城市共有的、最基本的功能区。
有些大城市因功能复杂,还会形成其他的功能区,例如行政区、文化区等。
而这些功能区在中小城市里就不那么明显,但并不是说中小城市没有或不提供这种功能,只是这种职能的用地较分散或占地面积较小而已。
环节四:学以致用,巩固新知
(师)“走遍四海八荒,寻找十里桃林”,如果你是住宅小区开发商,你会在南京市什么地方选址?给你的小区设计一个名字和一句广告标语。
(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师)完成导学案上的课堂检测题。
(生)独立完成,展示,互相点评。
环节五:归纳总结,树立体系
(生)学生分享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师)既要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知识上的收获,更重要的是了解身边的地理,学以致用,关注乡土地理。
编辑任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