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为人民服务2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2课为人民服务课件(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2课为人民服务课件(新版)语文版

一 读一读字音
dǐng 李鼎铭
jù 根据
zàng 送葬
jū 拮据
部分来自《点拨》
魔法记忆:记少余多法,“据”只在“拮据”一词中读“jū”, 在其他词语中均读“jù”,如“根据”。
二 写一写字形
部分来自《点拨》
hóng( 鸿 )毛 追dào( 悼 )会
chè( 彻 )夜难眠 qī( 沏 )茶
qì( 砌 )雕栏玉
魔法记忆:偏旁辨字法,有“人(彳)”彻夜难眠,有“水(氵)” 就能沏茶,有“石”可以砌墙。
三 记一记词义
部分来自《点拨》
1.精兵简政: 缩小机构,精简人员。 例句:县委书记仲连元一 双铁腕,雷厉风行,大力精兵简政,淘汰冗员。
2.寄托: 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寄托、寄予辨析:两词都是动词。“寄托”词义较窄,指托付, 用于理想、希望、感情等。如:父辈们都把希望寄托在我们这一 代人的身上。“寄予”可以指“寄托”,还可指给予(同情、关 怀等)。如:领导对灾区人民寄予最真诚的关怀和问候。
当我们漫步于北京新华门时,最引人注目的莫过 于墙上“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字。它向世人昭示 “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党的崇高宗旨。跨越时空的界 限,20世纪40年代,一位叫张思德的战士,为人民的 利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在其追悼 会上作了这篇《为人民服务》的演讲词。
12 为人民服务
演 讲 词
重点品析第4-5段
部分来自《点拨》
5、“大多数”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案】不能删去。因为“大多数”表示并不是所 有的人民,从范围上进行了限制,使语言严密而有 分寸,删去后就变成了所有的人民,体现了议论文 语言的严密性。
部分来自《点拨》
6、开追悼会的制度是什么?开追悼会的目的是什么?表 现了什么? 【答案】制度是“不管死了谁”,“只要他是做过一 些有益的工作的,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目的是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表现了 党的领袖对普通党员、战士和群众的无比关心和爱护 之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 为人民服务2(学生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 为人民服务2(学生版)

(提出问题) (3)
论题(
)
(3-4)如何为人民服务 ① (分析问题) ②
- 1 -
(4) ③
(5)(解决问题) (二)精读第二段,梳理第二段论证思路(全段共四句,先标句子 ) ....
①句总的说明
②句引用司马迁的话说明了
③句运用了(
)论证方法具体说明了
④句得出结论: 思考:第二段文字是( )角度论述“为人民服务”这一思想的。
2.研学:议一议 辩一辩 3.展学:展一展,评一评:(展示评价) 4.巩固检测:查一查,改一改:(修改完善)
三、交流备展: 四、展示 五、完善导学案 六、作 业: (三)精读第三 ①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②不管是什么人, 谁向我们指出都行。③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 办。⑤“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⑶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
③要提高勇气,文中所说的“勇气”指的是怎样的勇气.
- 3 -
- 4 -
- 2 -
处,我们就采用了。⑥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 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思考: 1.①句讲
②句讲
③句“说的对例子,具体论证了
⑥得出结论: (四)精读第四段 ①共同的革命目标指的是(结合第一段)
②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该怎么做?
课题 课型 学习目标
为人民服务 2 预习展示
授课时间 授 课 人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段段意,理清论证思路。 2.精读语段,体会层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环节
1. 导入并解读目标
2. 独学
3.交流展示
4.总结完善导学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课文精讲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课文精讲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课文精讲12.《为人民服务》课文精讲这篇演讲词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议上的讲演。

1944年9月8日,即张思德牺牲后3天,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他举行了约千人的追悼会,毛泽东亲笔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下午1时以后,毛泽东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上祭台,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在本文中,毛泽东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严密的逻辑论证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见解和主张。

“为人民服务”就是替人民作事、为人民着想,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

毛泽东利用悼念张思德大会的场合讲这番话是有深刻用意的。

一是高度赞扬张思德的高尚品德,二是号召大家向他学习,三是在共产党人中要大力宣传和倡导“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一、基础知识1.给红色的字注音。

鸿毛()李鼎铭()()哀悼()2.形近字┏哀:哀伤┏悼:悼念┏泰:泰山┗衰:衰弱┗掉:打掉┗秦:秦国3、词语解释【精兵简政】指党政军紧缩机构,精简人员。

亦借用于一般的去除繁冗,力求简要。

【寄托】课文中指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原指①依托,安身。

②托付,委托。

③艺术作品中的寄情托兴。

语出晋代王羲之《兰亭集序》:“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哀思】课文中指悲哀思念的感情。

4、文学(文体)常识议论文的三要素为______、______、______。

论证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据包括_______、_______。

本文是_______在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_______的会议上的讲演。

【参考答案】1、鸿毛(hóng)李鼎铭(dǐng míng)哀悼(dào)4、论点论据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毛泽东张思德二、课文学习1、这篇演讲词围绕“为人民服务” 这一主题讲了哪些内容?【明确】此题旨在引导学生理清毛泽东的这篇演讲词的思路。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2课 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的故事素材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2课 为人民服务 张思德的故事素材 语文版

张思德的故事烧木炭是一绝,编草鞋也是一绝抗战期间的延安,冬天要靠烧炭来取暖。

当时国民党对边区实行封锁,连马鞍下垫的棉花和饮牲口用的帆布桶也不许输入,边区军民只有依靠自己动手来丰衣足食。

张思德所在的中央警卫团一到夏秋季,就要烧木炭以备过冬。

这个活又苦又累,张思德却毫无怨言,而且干得非常出色,当地群众烧一窑炭需要10天,他只需7天就能烧一窑上好的炭。

组织上曾三次派他去烧炭:第一次是在荣誉军人学校,他整整干了3个月,因工作出色得到留守处一条毛巾和一个笔记本的奖励;第二次是在延安南土黄沟深山;第三次是到延安北部的安塞石峡峪村,一个月就烧了5万多斤木炭,超额完成任务,他自己却再没有回来。

烧炭是个技术活,要经过伐木、找窑、出炭、包装、背运等七八道工序,火候也很重要。

张思德为了烧好炭,吃住都在窑边,晚上也要爬上窑顶几次,观察烟色和火候,木炭还没完全冷却,他就冒着高温,用破布包手,站在炭窑的最里边捡木炭。

张思德不仅炭烧得好,编草鞋也是一绝。

在红军时期,他用自己攒的布条和麻绳为一个刚从直罗镇战斗中被解放过来的新战士编了一双草鞋,让他感受到人民军队的温暖。

部队转战关中强行军,很多战士的鞋掉了帮,磨穿了鞋底,只好用绳子绑着走路,在长满藜蒺的崎岖小路许多人扎烂了脚。

张思德就利用行军间歇,用马刀割马蔺草带在身上。

晚上宿营后,他顾不上休息一连打了3双草鞋,直到拂晓。

第二天,他把草鞋送给了三位鞋子最烂的战士。

后来很多人从张思德那里学会了用马蔺草打草鞋,保障了部队的行军。

为了让毛主席多睡一会儿,他发明了“控绳拉铃”的通讯方法张思德平常给人的感觉是老实木讷,其实他很内秀,工作肯动脑筋,打仗也很勇敢,有“小老虎”之称,因此才被挑选当通讯员并担任中央最高领导的警卫。

当时中央警卫团直属警卫队素有“钢盔团”之称,表示其战斗力强,装备精良。

在毛泽东身边的内卫班当警卫战士,是每个战士梦寐以求的愿望。

1943年以后中央书记处搬到枣园办公,因此内卫班的警卫战士也有了“枣园哨兵”的美誉。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课件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为人民服务》课件

毛泽东与演讲
毛泽东非常擅长演讲,他 的演讲教育了千千万万的革命 志士,而他自己在青年时期也 曾受到演讲宣传的强烈影响。 毛泽东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讲过 自己的一段经历:1911年武昌 起义发生以后,湖南宣布了戒 严令,政局迅速改观。有一天, 一个革命党人得到校长的许可, 到中学来作了一次激动人心的 演讲。当场有七八个学生站起 来,支持他的主张,强烈抨击 清廷,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建立 民国。会上人人聚精会神地听 着。受这次演说的影响,毛泽 东决心参加革命军。
《为人民服务》是 (1944)年( 9 )月( 8 ) 日,毛泽东在追悼 ( 张思德)的会议上作的 演讲。
张思德(1915—1944)
四川仪陇人。1933年参 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 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 团。1937年转入中国共 产党。长征到延安后任 中共中央警卫团战士。 是一个忠实为人民服务 的共产党员。1944年9月 5日,在陕北安塞山中烧 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 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完全”就是百分之百, 也就是说,除了为人民服 务,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 “彻底”就是贯彻到底,也就是说,不管在什 么时间,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 去掉了语言就不够准确 大约、可能、也许、几乎 限制性词语的表达效果:使语言更准确
写作背景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
东主席在张思德同志的追 悼会上所作的讲演。当时, 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 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 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 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 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 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 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 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湖南 湘潭人。字润之。伟大的无产 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 。 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 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 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主要 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 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 《毛泽东军事文选》

八级语文下册2《为人民服务》(第2课时)导学稿语文版讲义

八级语文下册2《为人民服务》(第2课时)导学稿语文版讲义
课前预习导学
学生学法引导学生自学,及时 Nhomakorabea成所布置的预习任务。
学校开展“走进红色岁月,珍惜幸福生活”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1、【征集活动方案】下面是某班设计的几种方案,与红色主题无直接联系的一项是( D )
A.忆传统,继承先烈遗志
B.唱红歌,颂扬党的恩情
C.看展览,回顾光辉历程
D.赛篮球,增强师生体质
2、【参观教育基地】学校拟组织参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请你推荐一个地方(本地或外地均可),写出推荐理由。
利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所掌握的知识,认真完成练习题,达到以练促学的目的。
学生
自评
小组
评价
教师
评价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自主·合作·探究互助·相长·共享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业精于勤行成于思
2、要有启发性。要通过充实的内容、严密的逻辑,晓之以理,让听众心悦诚服地接受演讲词需要阐明的观点,明确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的目标。
3、要有感染性。由于演讲词是说给听众听的,因此语言要明白晓畅、自然朴素;演讲者能够结合现实,与听众作情感上的交流,以情动人,无论议论、说明还是记叙,在字行间孝应该倾注作者的真情实感。
二、合作探究:
1、第二段中引用司马迁的话有什么用意?明确:本段中引用司马迁的原话,是为了阐述死的意义和价值有两种:一种
细细品读课文,紧紧围绕这一部分的“主要问题”,积极采用自主学习、同桌互议、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赏析课文内容。
重点
目标1
难点
目标2
其他
项目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
教师教法
一课一得:
当堂达标促学
学生学法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2课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的由来素材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2课 为人民服务 "为人民服务"的由来素材 语文版

“为人民服务”的由来现在30岁以上的中国人,几乎都是背诵着毛主席的名篇《为人民服务》成长起来的。

张思德、雷锋、焦裕禄等一个又一个楷模和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犹如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精神的丰碑,矗立在中国人民的心头。

不仅如此,老百姓心中评价政府公务员优劣的“那杆秤”,常常也是“为人民服务”。

虽然《为人民服务》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但大多数人并不清楚“为人民服务”这个命题是怎么提出来的。

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央党校副校长、知名学者李君如,请他介绍了“为人民服务”的由来。

李君如说,中国人一般都知道毛主席写过一篇纪念普通战士张思德的文章《为人民服务》。

自从毛主席提出“为人民服务”以后,它已经成为党的根本宗旨,广为传播,深入人心。

李君如介绍,毛主席提出“为人民服务”的来龙去脉,罗青长同志曾经讲述过。

据罗老回忆,当年在延安,张思德响应号召到安塞烧炭窑,炭窑塌了,张思德以身殉职。

这个消息一传到警备团的团部,同志们都说很可惜。

李克农报告给毛主席。

毛主席听到这个事情,很难过。

他说,要开个追悼会。

开会的时候,他也去参加了。

当时有好几千人参加,很隆重,很沉痛。

毛主席讲话的时候没有稿子。

大家很注意听他讲话,后来李克农要罗青长和许立群两个人整理毛主席这个讲话。

他们一字一句整理出来以后,在中央警卫团的团报《战卫报》上登出。

延安的《解放日报》看到这篇文章要转载,透过叶子龙送给毛主席看,经主席认可后登出了。

后来,各根据地的一些报纸就先后转载。

这是1944年9月的事。

这篇文章,后来以《为人民服务》为题,收入了《毛泽东选集》。

就这样,“为人民服务”与张思德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传遍了全国。

李君如指出,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思想,并非始于此,它在这以前就已经形成,并且提出了。

“为人民服务”这个思想,是毛主席在革命战争年代概括出来的。

但它有一个很深刻的源头,从根本上说,它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在我们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具体地说,它又是在批判地继承孔子的道德观时提出的。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语文为人民服务.docx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语文为人民服务.docx

最新整理八年级初二语文教案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教学要求: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全心全意为他人服务的热情。

2、结合课文理解“泰山”、“鸿毛”、“兴旺”等双音词和成语“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子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4、根据课文联系的具体事例,理解句子的意思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至少背诵其中的某个章节。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句,能独立完成作业。

教学难点:对文体(论述文)的了解,学会写作时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写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进行预习。

2、出有思考题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简介背景。

大家对国订阅兵的情景一定不会陌生.军委主席检阅受阅部队过程中,向受阅部队官兵问候:”同志们辛苦了,”时,官兵们是怎么回答的?------对,”为人民服务”!这简单的五个字包含着深刻的内涵,它告诉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可同学们知道这一伟大的宗旨是谁提出的吗?是毛泽东主席,是主席在1944年一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上提出的,那位战士的名字叫”张思德”.二、介绍张思德(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文件,展示张思德短暂而光荣的一生):张思德,很小就成了孤儿,是一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1944年夏天,,张思德带领四名战士到安塞县烧炭,完成任务后,张思德又参加突击队,与战友一起开挖一孔新窑。

9月5日中午,新窑即将挖好却突然塌方,张思德在这危急关头,奋力把战友推出洞去,自己则被埋在窑里壮烈牺牲,时年二十九岁。

在他牺牲的第三天,中央直属机关为他举行了约千人的追悼会,主席亲笔题词,并作了这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演讲词。

三、整体感知课文(学生自学阶段)1、学生自学字词。

读准“鸿、鼎、铭、悼”的字音,掌握字义。

词语解释。

理解“鸿毛、哀思、五湖四海、死得其所、精兵简政”等词语的意思2、学生质疑,教师析疑,释疑。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为人民服务》课件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为人民服务》课件 语文版

欣赏课文朗读录音,思考:
课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一主题讲了 哪些内容?
文章内容
第一段: 指出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 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 队伍中的一员。
第二段:指出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 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文章内容
第三段: 指出我们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 改正错的。
第四段:指出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是“死得 其所”,但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 牲。
都二
能分
运浇
用灌
好,
“八
二分
八等
定待
律;
”二
,分
我管
们教
一,
起八
,分
静放
待手
花;
开二
。分成ຫໍສະໝຸດ ➢ Pure of heart, life is full of sweet and
绩 ,
joy!
八 分











我们,还在路上……
毛泽东非常擅长演讲,他 的演讲教育了千千万万的革命 志士,而他自己在青年时期也 曾受到演讲宣传的强烈影响。 毛泽东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讲过 自己的一段经历:1911年武昌 起义发生以后,湖南宣布了戒 严令,政局迅速改观。有一天, 一个革命党人得到校长的许可, 到中学来作了一次激动人心的 演讲。当场有七八个学生站起 来,支持他的主张,强烈抨击 清廷,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建立 民国。会上人人聚精会神地听 着。受这次演说的影响,毛泽 东决心参加革命军。
②启发性。要通过充实的内容,晓之以理,让听众心悦诚服地 接受演说词需要阐明的意见和观点,明确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的 目标。必要的设问、反问,深入浅出的比喻、引用,是增强演 讲论辞启发性常用的方法。 ③感染性。由于演讲词是说给人听的,语言明白晓畅、自然朴 素,是产生感染力的先决条件。演说者能够现身说法,与听众 作感情上的交流;而不是以教育者自居,板着脸训人,这是使 演讲词产生感染力的重要条件。同时,为使演讲词以情动人, 无论议论说明还是记叙,在字里行间都应该倾注演讲者的真情 实感。

为人民服务语文初二下册教案

为人民服务语文初二下册教案

为人民服务语文初二下册教案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中央警备团哀悼张思德的会上的讲演。

1953年收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2011年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第二十一册。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为人民服务语文初二下册教案,欢迎大家鉴戒与参考!《为人民服务》教案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司马迁、鸿毛、兴盛、炊事员。

2.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课文内容,遭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4.初步领会环绕主要意思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1.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知道一些含义深入的句子。

课前准备:1.生字、生词卡片或课件。

2.重点句子的课件教学进程:第一课时一、联系前文,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两篇课文的学习,我们看到了志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历史画面。

缅怀着革命先辈,我们心中涌动着深深的怀念。

今天,我们连续跟随时空的转换,到延安窑洞前去凝听毛泽东主席的深情演讲。

(板书课题)二、激发爱好,初读感知《为人民服务》这篇演讲稿你们的爷爷奶奶曾经背过、爸爸妈妈也曾经读过,文中究竟散发着什么样的魅力在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呢?1.通过课前浏览资料袋和预习课文,你知道《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形下做的演讲?2.自主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边读边摸索:课文环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3.交换初读收获⑴认读生字词⑵指读课文,校订读音⑶交换讨论:课文环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三、品析词句,知道感悟环绕为人民服务,毛泽东主席是怎样层层深入,进行具体表述的?细读课文,随着对课文内容的知道,我们会感遭到毛泽东主席语言表达的魅力。

1.读第一自然段,摸索:课文开头明确提出谁为人民服务,为作甚人民服务?⑴出示句子: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去掉完全、彻底两个词,比较读,体会两个词语中包含的意思。

语文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下册 为人民服务

语文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下册 为人民服务

2019/9/16
26
2019/9/16
6
1.下列注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泰.山(tài)
鸿.毛(hóng)
剥削.(xiāo)
B.兴.旺(xīng) 追悼.(dào) 牺牲.(shēng) 尽.快(jǐn)
C.衰.思(āi) 利益.(y源自) 批.判(pī) 悼.念(dào)
D.彻.底(chē) 寄.托(jì) 受难.(nàn) 送葬.(zàng)
2019/9/16
25
三、善于分析 1.析题目。如果标题有“论”“说”“议”等字眼,那一般是论 题,如《谈骨气》《说尊严》等;如果是一个表判断、肯定的句子或短 语,就是中心论点,如《为人民服务》等。 2.析内容。分析全文内容,找作者主张的完整表述,并能统摄全文 的句子,如《想和做》,作者在对“空想”和“死做”两种错误现象进 行分析的基础上,再提出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 起来。” 3.析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分析论据,看它证明什么,这 个被证明的问题就是论点。
2019/9/16
21
16.当今社会,涌现了许多“为人民服务”的英雄楷模。他们竭诚为 人民服务,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生命赞歌。你了解哪些人 物的事迹?举一例用150左右字叙述他(她)的故事。
年逾古稀的张纪清,出身清苦,曾是改革开放后镇上的首个万元户。 27年署名“炎黄”捐款,建敬老院、希望小学。为了多做善事,他的房 子越换越小,从3间变成2间,又从2间变成1间。当别人为他的善举点赞 时,他摇摇头:“这都是小事,能帮就帮一把吧。”他用中国人熟悉的 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他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 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 们点燃。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培养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语句。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

(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对的理解。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生词、难点语句。

(2)学生结合注释、词典,理解生词、难点语句。

(3)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内容。

3.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形成共识。

(3)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讨论成果。

4.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

(2)学生自主分析段落大意,概括文章主旨。

5.拓展延伸(1)学生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事例。

(2)学生谈谈如何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付诸实践。

6.课堂小结(2)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1.抄写生词,熟记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1.在课堂讨论环节,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需要教师更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在作业布置环节,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性作业,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为人民服务”的深刻内涵,分析文章的逻辑结构。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抽象概念的具体化,以及如何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教学过程补充:1.导入新课(1)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是谁提出的吗?学生:毛泽东主席。

教师: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为人民服务》,让我们一起来探讨这句话背后的深意。

2.自主学习(1)教师:请同学们先自主阅读课文,注意勾画出生词和不太理解的句子。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案(语文版)

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

理解“彻底。

鸿毛、兴旺、寄托、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

理解文中含义深的语句。

2.能力目标:抓住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阐述问题的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教学要点】重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难点:在阅读中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科学、社会、人生等的有益启示。

【教学设想】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为人民服务;然后通过自学、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弄清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最后,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深刻领会文中所讲的道理。

【教学步骤】二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今天媒体大力宣传的一个主题思想是什么?(三个代表)“三个代表”具体的说就是: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而在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的那篇演讲说的也是这样一个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

【新课探究】一、介绍文章的背景1.作者简介毛泽东,字润之。

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村一个农民家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作品有《论持久战》、《为人民服务》、《矛盾论》、《实践论》等等。

毛泽东的诗词也很有名,如《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卜算子·咏梅》、《长征·七律》等。

2.张思德生平张思德小名谷娃子,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全家靠给地主帮工度日,母亲和几个哥哥相继冻饿而死,父亲远走他乡,不知所终。

张思德成了孤儿,是叔父叔母收养了他,11岁时才读了几个月的书。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为人民服务》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为人民服务》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为人民服务》教学内容本次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初二下册语文课本第一单元第一篇文章:《为人民服务》。

教学目标•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和历史背景;•理解文章里所表达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学会推敲文章中的描写手法和造就氛围的方式;•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为人民服务”的内涵意义。

教学重点•理解“为人民服务”的含义和历史背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教学难点•学会推敲文章中的描写手法和造就氛围的方式。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先让同学们谈一谈“服务”这个词的意义和涵义。

二、学习阅读课文老师开始讲述文章《为人民服务》的大致体裁、主题和写作背景。

然后,老师进行语文课文的朗读,让同学们认真听、边看边读、品读文章。

三、阅读与分析老师让同学们先读完一遍文章,再看下面的问题。

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1.什么是“为人民服务”?2.文章里提到的人物有哪些?这些人物是干什么的?3.文章有哪些描写句子?这些句子的用意和作用是什么?4.本文学习了“为人民服务”这种精神,我们应该如何行动?通过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和造就氛围的方式,帮助同学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意义。

四、探索老师让同学们自己找到有关于“为人民服务”的新闻或者社会实践活动。

之后,同学们会在小组内分享相关信息,并形成小组的讨论议题。

老师会取其中一件事情让同学们进行分享和讲述。

这样可以使同学们更加深入了解“为人民服务”的意义和价值,也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学习。

五、总结老师会让同学们进行总结,来检验他们对于“为人民服务”的理解程度,这里主要是关于课文的主旨和所表达的精神的总结。

六、作业老师会提供两份作业供同学们选择:1.同学们按照一定的框架要求,写出自己对于“为人民服务”这个话题的理解,可以另外配以插图、漫画、视频等方式进行表达;2.阅读《洛阳剑客》序言、“为人民服务”和《洛阳剑客》相关的章节,列出自己在文中发现的与“为人民服务”精神相关的内容。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通过阅读《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了解了什么是“为人民服务”,并且掌握了文章里所表达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责任、教育、奉献
如果眼泪是一种财富, 徐本禹就是一个富有的人, 在过去的一年里,他让我们 泪流满面。从繁华的城市, 他走进大山深处,用一个刚 刚毕业大学生稚嫩的肩膀, 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 贫穷和孤独,扛起了本来不 属于他的责任。也许一个人 力量还不能让孩子眼睛铺满 阳光,爱,被期待着。徐本 禹点亮了火把,刺痛了我们 的眼睛。
哀思:悲哀思念的感情。 追悼:怀念死者,表示哀悼。
◆听录音 ◆思考讨论: 演讲的听众是谁?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讲 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层意思 是什么?
◆思考讨论:
演讲的听众是谁?毛泽东同志的这个 讲话围绕什么中心讲?分几层意思讲?每 层意思是什么?
听众是根据地的军民。
围绕的中心是:为人民服务。张思德 是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我们应该追 悼他,学习他,真正做到“为人民服 务”。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悼念张思 德,讲为人民服务的道 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 德完全、彻底为人民服 务的精神,团结起来, 打败日本侵略者。
《为人民服务》背后的真实故事
1944年9月21日,在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上, 发表了根据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中央直属机关和中 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同志的会议上所作的讲话整 理的文章《为人民服务》。60年过去了,但“为 人民服务”这5个光辉大字,却愈发显示出永恒 的魅力!毛主席参加一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并 即席讲话半个多小时,肯定是有着深远思考的。 张思德是毛主席内卫班战士,毛主席不仅认识和 了解张思德,而且在张思德调到内卫班之前,毛 主席同张思德有过两次不寻常的邂逅。
张思德简介
张思德:小名谷娃子人, 1915年出生于四川省贫苦农民 家庭。1933年加入红军。中共 中央警备团战士。 1935年,他 跟随红军退出根据地,开始长 征,负过伤。1937年10月,张思 德加入了共产党,是一个忠实 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1944 年,张思德接受上级的烧炭工 作。 9月5日带领4个战士到安塞 县烧炭。中午时分,窑洞突然 塌方,张思德奋力把战友推出 洞去,自己则被砸埋在窑里牺 牲。时年29岁。
通过举例(李鼎铭提出”精兵简政“的例子)加以论述。 3、每句说的是什么? 第一句讲有了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第二句讲不管 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第三句讲凡是符合 “说得对”、“对人民有好处”这个条件,不管是 谁的批评和意见,我们都要改正,都要照办。 这段话一句紧扣一句,层层递进联系非常 紧密。先讲不 怕批评再讲不讲究批评的对 象和方式方法。衡量是与非的标准只有一 个,就是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
四、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这个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说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 死得其所?
答:目标是彻底地、完全地为人民的利益工 作;因为我们的目标 是为人民服务。
五、第五段说到开追悼会的制度是什么?开追悼会的目的 是什么?
答:不管是谁死了,只要他是做过一些的益的 工作,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目的是 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第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 句与句之间有什么关系? 有三句。
分别说队伍的性质、任 务 、这次追悼的人物。 并列关系。
1、中心句: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进行论述的?
先引用司马迁的话做论据,再具体讲什么样人 的死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 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3、你怎样理解司马迁的话?
”完全“,就是百分,也就是说,除 了为人民服务,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彻 底“就是贯彻到底,也就是说,不管在什么 时间,不管做什么工作都应该为人民谋利益 。 2、找一找文中关联词,谈谈这些关联词作用。 (第三段为例)。
一、第一段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句与句之间有什 么关系?
答:有三句;分别说队伍的性质、任务 、这 次追悼的人物; 并列关系。
演讲和演讲词
在某一特定的、正式的场合,面对听众 把自己对某一问题或事件的看法较为系统全 面地说出来,这就是演讲。演讲时所说的内 容就是演讲词。 在内容上,应视有关集会或活动的 要求而定,力求中心明确,言之有物;在表 达上,偏重于议论,说明,也不排斥必要的 记叙、抒情,力求条理清楚不繁杂。
演讲词的特点
冰窟窿推车感动毛主席
战士们很纳闷,毛主席咋就知道张思德的名字呢?原 来,在此之前,由于“推车”一事,张思德给毛主席 留下了深刻印象。那是一年前冬天的一个上午,张思 德一行3人,从杨家岭前往新安场,途中路过石砭时, 他们见毛主席的小汽车正陷进磨沟的冰窟窿里,张思 德和另两位战友立即跑去推车。这时,毛主席和警卫 员也下了车,他们5人都在用力推车,可是,只见车 子后轮在冰上原地打转,没有向前挪动一点点。张思 德见此,立即把鞋袜一脱,跳进冰水中,两手抱起大 石头,对准车轮前的冰坨子猛砸,又喊旁边的战友搬 一些小石头来,把冰坨子砸碎,将碎石头垫在车轮子 底下。
1、我们要为什么人开追悼会?(开追悼会的制度 是什么?) 不管是谁死了,只要他是做过一些的益的工作, 我们都要给他送葬,开追悼会。
2、开追悼会的意义是什么?
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品味语言:
1、谈谈加点词的含义:我们这个队伍是完全是为
着人民解放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 ● ● ●
冰窟窿推车感动毛主席
司机见车轮子前已垫起了一层碎石子,便将车子发动, “咕咚”一声,车轮子便从冰窟窿中滚了出来,顺利 地上了路。毛主席用双手一边给张思德暖和冻红了的 手,一边叫大家给他搓腿,以防冰水把脚冻坏。毛主 席细细地端详了张思德几眼,问了张思德的名字,从 怀里掏出笔记本,把张思德的名字记在本子上。临走 时,拍了拍张思德的肩膀,风趣地说:“小同志,你 是见路不平,舍身相助,这种精神,值得学习哩!” 因张思德事迹的触发,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 的思想更加清晰更加完善起来。后来,毛主席就把 “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倡导推广到全党全军全国人民 中去了。
飞身顶大梁惊动毛主席
一次是1942年春天,上级决定在杨家岭建一座大礼堂。施工发 生危险时,张思德一个箭步冲过去,飞身跨上架顶,用肩头死 死顶住大梁,使梁下的工人和战士避免了一场大祸。这时,战 友们也跟着张思德冲上去了,张思德眼尖手快,他从战友手中 要过斧头,“啪、啪、啪”几下,只听见“咔”的一声,大梁 牢牢地对准柱榫,可是当张思德抡最后一斧头时,由于用力过 猛,一个趔趄从架子上摔下来。“班长,张思德!”工人和战 友们不约而同地大喊起来……这喊叫声,惊动了正好路过这里 的毛主席。毛主席快步如飞地走过来。一见是一位战士摔伤了, 便立即指示派人去枣园请医生过来,并高声地说:“决不能有 一分一秒的耽误!”几位战士按毛主席的吩咐,把受伤的张思 德抬到毛主席的窑洞里。当把张思德抬到毛主席的躺椅上时, 毛主席仔细一看,认出了是张思德,便亲切地叫了一声:“老 朋友,是你呀,张思德同志!”
毛泽东简介
毛泽东(1893--1976),湖南 湘潭人。字润之,笔名子任。伟 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思想家 。1893年12月26日生于 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就读 于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即开始革 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 主义,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 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国共产党中 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 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 平生于政务、军旅之暇,喜爱诗 词、书法,用功尤勤,造诣甚深。
1、“共同的革命目标”是什么? 解放全民族,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 2、为实现这一革命目标应该怎样做? “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互相爱护” 3、分两层并概括各层层意
4、我们“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 ”这个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说我们为人民而死,就 是死得其所? 目标取得全民族的解放。因为我们的目标 是 为人民服务。
——1944年9月21日,《为人民服务》的讲演以新 闻稿的形式在延安《解放日报》第一版上发表。 ——1945年4月,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党的第七次 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全心全意地为人民 服务”,被鲜明地概括为我党我军的根本宗旨, 并写进“七大”报告。 ——1945年9月,毛泽东同志给《大公报》题词: “为人民服务”。 ——1953年,《为人民服务》正式成文,收入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正义、爱民
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 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 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 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 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 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 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 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 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 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任长霞
耕耘、温饱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 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 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 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 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 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 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 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 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 流袁隆平!
一、要有针对性。要考虑演讲的场合,听众的年龄、 文化程度,听众需要了解或解决些什么问题。 二、要有启发性。要通过充实的内容、严密的逻辑, 晓之以理,让听众心悦诚服地接受演讲词需要阐明的 观点,明确努力的方向和行动的目标。 三、要有感染性。由于演讲词是说给听众听的,因此 语言要明白晓畅、自然朴素;演讲者能够结合现实, 与听众作情感上的交流,以情动人,无论议论、说明 还是记叙,在字行间孝应该倾注作者的真情实感。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 比泰山还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小结:这一段是讲革命者对生死的
看法,人要死得有意义、有价值, 揭示了革命的人生观。
1、这段是围绕哪句话论述的? 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 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2、是怎样围绕这句话论述的?
延伸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 家卖红薯”,这一句古老的 话,其实就是“为人民服务” 的思想。综观历史,了解现 实,举出两三个当代社会为 人民服务的实例。
服义雷 务战锋 的士是 楷、一 模全位 心伟 全大 意的 为共 人产 民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