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五运行大论篇》讲解(二)
五运六气最透彻的书籍
五运六气最透彻的书籍
五运六气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理论,其体系包括五运(甲、乙、丙、丁、戊)和六气(金、木、水、火、土、风),用于解释天地自然界
与人体生命运动的规律。
在中医临床中,五运六气理论被广泛运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而要深入理解五运六气,需要借助专业的书籍。
以下是五运六气最透彻的书籍推荐:
1.《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经典之一,其中的《素问·五运行大论》是关于五运六气理论的专题篇章。
本书包含了五运六气的基本概念、五运六气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五行相生相克等内容,是深入学习五运六气理论的必读之书。
2.《五运六气医学》
该书由中医学专家陈凤林编写,系统地阐述了五运六气的理论基础、临床应用和常见疾病的辨证治疗。
本书内容全面、案例详实,可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五运六气理论,并在临床实践中灵活运用。
3.《五运六气学习手册》
本书是由五运六气理论专家陈德明所著,系统地介绍了五运六气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应用。
书中特别注重临床应用,对常见疾病的辨证治疗和预防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讲解,是初学者的理论入门书籍。
4.《五运六气与中医临床应用》
该书由中医学专家孙云飞所写,内容涵盖了五运六气的基本概念、
运行规律、五行相生相克等理论,并重点解析了五运六气在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
书中还包括了丰富的案例和经验分享,可供读者借鉴和参考。
总之,五运六气是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理论,对于理解中医临床和健康保健都有很大的帮助。
以上推荐的书籍均是权威专家所著,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是学习和研究五运六气的不错选择。
《素问》卷一、四气调神大论第二
《素问》卷一、四气调神大论第二本篇讲的是人们应该按照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气候来调养精神,所以叫《四气调神大论》。
《素问》八十一篇中称为大论的只有九篇,《新校正》说《天元记》以下的七篇大论是王冰编次《素问》的时候,从其它书中抽出来掺进去的。
《素问》原书中的大论只有第二《四气调神大论》和第五《阴阳应象大论》两篇,它们讲的是非常重要的医学基本理论,所以称之为大论。
本篇首先说明四季气候不同,教导人们如何适应气候调节身心。
其次说明阴阳不和的害处,并提出了违反四季对内脏造成的损害。
最后总结了顺应阴阳四季的重要性,特别强调了疾病的预防。
【原文】春三月,此谓发陈[1]。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早卧早起[2],广[3]步于庭。
被发缓形[4],以使志生[5]。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6]。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7]也。
逆之则伤肝,xx变[8],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9]。
天地气交[10],万物华实。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11]。
使志无怒。
使华英成秀[12],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13]。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14],奉收者少。
秋三月,此谓容平[15]。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16]。
夜卧晚起[17],与鸡俱兴。
使志安宁,以缓秋刑。
收敛神气,使秋气平。
无外其志,使肺气清[18]。
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19],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
水冰地坼,无扰乎阳[20]。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使志若伏,若匿[21],若私有意,若已有得[22]。
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23]。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24],厥[25],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
藏德不上,故不下也[26]。
上下[27]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28]。
云雾不精[29],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30],不施,则名木[31]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32]不荣[33]。
天干配属五运
天干配属五运天干配属五运五运是木运、火运、土运、金运、水运的统称。
天干配属五运是每两干配属一运,如《素问·五运行大论篇》指出:“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
”就是说,甲己年为土运,乙庚年为金运,丙辛年为水运,丁壬年为木运,戊癸年为火运。
天干配五运是古人根据天干、五行之气和二十八宿方位的关系来确定的。
五行之气是火气、土气、木气、金气、水气。
二十八宿的名称及其方位是角、亢、氏、房、心、尾、箕为东方苍龙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为北方玄武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为西方白虎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为南方朱雀七宿。
流传古人观天,认为有赤、黄、青、黑、白五种颜色投影到天空,形成五色云气,这五种云气与二十八星宿和天干方位相应,便是五运的来源。
如《素问·五运行大论篇》说:“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
’所谓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
”就是说,丹天之气,即五行火气化见于天的赤色,在天体上横贯牛、女、奎、壁四宿,在天干正当戊癸的方位,故戊癸化火。
黅天之气,即五行土气化见于天的黄色,在天体上横贯心、尾、角、轸四宿,在天干正当甲己方位,故甲己化土。
苍天之气,即五行木气化见于天的青色,在天体上横贯危、室、柳、鬼四宿,在天干正当丁壬方位,故丁壬化木。
素天之气,即五行金气化见于天的白色,在天体上横贯亢、氐、昴、毕四宿,在天干正当乙庚方位,故乙庚化金。
玄天之气,即五行水气化见于天的黑色,在天体上横贯张、翼、娄、胃四宿,在天干正当丙辛方位,故丙辛化水。
如《类经图翼·五天五运图》所示(图1)。
戊分在奎壁二宿之位,己分在角轸二宿之位。
至于“天地之门户”即天门、地户,“自奎壁而南,日就阳道,故曰天门,角轸而北,日就阴道,故曰地户。
”(类经图翼·奎壁角轸天地之门户说》)意思是说,从阴而出阳的节气为天门,从阳而入阴的节气为地户。
五运六气第2讲:十天干化五运 2014.04.04
第二讲十天干化五运2014.04.04运气医学18:27:05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
我们的问题是:甲是阳木,己是土,怎么都是土了?大家注意一点是化,这个字的含义是变了,变成土了。
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乙庚化金也是这个问题。
是古人故弄玄虚吗?不是,是客观存在。
对于十干所以化五运,历代有不同的解释。
我比较相信以下的解释。
这一段文字,好长,耐心看吧其一,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曰:“五气经天化五运”之说。
谓:“臣览太史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龄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氏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
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
丹天之气就是五行火气化见于天的赤色,龄天之气就是五行土气化见于天的黄色,苍天之气就是五行木气化见于天的青色,素天之气就是五行金气化见于天的白色,玄天之气就是五行水气化见于天的黑色。
牛、女、心、尾、危、室、柳、鬼、亢、氐、昴、毕、张、翼、娄、胃、奎、壁、角、轸等,是天体上二十八宿的名称。
二十八宿在天体上分布的位置是: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角十二度,亢九度,氐十五度,房五度,心五度,尾十八度,箕十一度,计七十五度。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斗二十六度,牛八度,女十二度,虚十度,危十七度,室十六度,壁九度,计九十八度。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奎十六度,娄十二度,胃十四度,昴十一度,毕十六度,觜二度,参九度,凡八十度。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井三十三度,鬼四度,柳十五度,星七度,张十八度,翼十八度,轸十七度,凡一百一十二度。
共周天三百六十五度。
所谓“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即五行火气在天体上经于牛、女、奎、壁四宿时,在十干则适当戊癸的方位,因而逢戊癸年,则是火气的运化主事,是为戊癸化火。
《运气论奥谚解》曰:“丹天之气,经于牛、女、奎、壁四宿之上,下临戊、癸之位,立为火运”。
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详解(中医精髓部分)
五运六气基础知识详解(中医精髓部分)作为炎黄子孙,学习并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然而,有一些传统文化,学习门槛确实有点高,例如,每个人都熟悉又陌生的“五运六气”。
有人说它就是玄学迷信,有人却又对它深信不疑,更多人大概更像小编,对它懵懵懂懂。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入个门,看看五运六气到底是个什么——运气学说运气学说是《内经》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素问》七篇大论构建了运气学说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以带有浓厚数理哲学内涵的阴阳、五行、干支甲子等为工具,通过独特的运算方法总结一定周期内气候变化规律,再从气候与疾病相关的角度阐明疾病发生及发展变化,对中医临床辨证治疗常见病、流行病及传染病等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运六气学说基本内容运气学说主要由“五运”和“六气”组成,是运用阴阳、五运、六气等理论,并以天干、地支作为演绎工具符号,来推测气候变化、生物生化及其与疾病流行之间的关系。
其基本内容包括干支甲子、五运、六气和运气同化等方面。
《内经》主要见于《素问》的《六节藏象论》和《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七篇大论之中。
干支甲子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
甲子,是因天干始于甲,地支始于子,干支相合而得名。
古人用甲子来纪日纪月纪时纪年,并推算四时节气,而运气学说则是以甲子作为演绎工具,来推算运气盛衰和测知气候变化,所以中医运气学研究气运规律和发病规律,都离不开天干地支。
一、天干概念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称十天干或十干,最早是用来纪日的。
阴阳属性干支各具有不同的阴阳属性。
一般而言,天干属阳,地支属阴。
然而在天干、地支中又可再分阴阳,其划分是以奇偶数为依据的,即:天干之中,甲、丙、戊、庚、壬属阳,又称阳干。
乙、丁、己、辛、癸属阴,又称阴干;五行属性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
天干与五行的配属,是以五行之气的性质,结合五方五时生物生长收藏的规律为依据而确立的。
完整版黄帝内经原文及译文
完整版黄帝内经原文及译文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也是中医的根基之一,其原文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
下面是完整版黄帝内经的原文及译文:一、素问1.《五运行大论》“天之所以为天者,其高以显,地之所以为地者,其厚以载,四时之运行,日月之明见,五运六气,不可不通。
”“有五脏与其应五时,有五味与其应五脏,有五色与其应五脏,有五音与其应五脏,有五位与其应五方。
”2. 《四气调神大论》“病有三因,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
”“天者,阴阳、寒暑、四时之应也;地者,高下、大小、远近、坚弱之应也。
”3. 《阴阳应象大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天地者,阴阳之体也。
”“动静之数,日月之明,风雨之节,不可不察也。
”4. 《至真要大论》“至真者,道也。
道者,自然之纲纪也。
”“治未病,防已病,此之谓真。
”5. 《调经论》“盖人有五脏六腑,皆藏精神,五脏之气通于上,五腑之气通于下。
”“是故,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6. 《平人气象论》“人有五官五户,皆通于志。
志者,精神之主也。
”“夏为火,火者盛也,故夏气渐炎,水涸土裂,气交于中,故始于心。
”7. 《玉机真脏论》“天食精气,地食精华,精气上升,精华下降。
”“故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行伤筋,久立伤骨,此四者不可不察也。
”8. 《八正神明论》“阴阳不和,邪正相摩,则上下相困,脉为病象。
”“太阳为天,少阳为日,阳明为宅,厥阴为门,少阴为炉,太阴为宫。
”二、灵枢1.《本神论》“盖人有五脏、五腑、六腑、七窍、八风、九竅、十二经脉,此为本体。
”“五官五声,声则心使之,神则脾养之,磨则肝助之,味则脾化之,色则肺主之。
”2.《逆顺肥瘦大论》“阴阳不和,邪气乘之,则疾至而不可治。
”“以真气治身者,食饮为本,运动为用。
”3.《经络》“五输:太阳为热,阳明为燥,少阴为寒,太阴为湿,少阳为风。
五运六气基本概念
用我自己的话说,五运六气是天地之间存在的一种综合能量,以五运为周期和以六 气为周期的两套变化系统。受它的影响,生存在地球上的一切生物体都随之呈现出 节律性的变化。这种能量之大、作用之强,只能用“天道”来形容,天道就是天的法 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用人道的法律去理解,遵守法律者就受到保 护,违反法律者就受到惩罚。不懂得天也有法律者,就有无意中触犯的危险;视法 律为无有者,只是害己又害人的历史罪人。在讲究法治的文明社会,以学法为荣, 以不学法为耻吧。 正如《素问·天元纪大论》中所说: “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 也,不可不通?” 学习五运六气的理论,对于中国人来说不算太难,对美国人才真正是难,因为他们 没有汉语的基础,想得到原汁原味的中医精髓,谈何容易。但是,他们有兴趣,临 床上有需求,会如饥似渴的去学习,学一点,马上就用上。笔者在给美国学生的教 学过程中,分两步走,第一是背公式;第二是做练习题(包括用运气的思维方式去 观察、分析所有的人和事)。临床上最重要的是患者出生的时间(运气造人),与 当前运气的影响(运气致病)之间是什么关系,搞清楚这两个时间所包含的运气学 意义,就能抓住人的体质和疾病的本质,就算学“通”了。 以下的内容介绍公式化的基本概念,有基础的读者请直接进入第三章,以后都是运 气理论的临床应用部分,算是练习题吧,也是本书的重点。 五运六气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发表在我国二千多年前的伟大医学著作《黄帝内 经素问》中。主要包括九篇大论文章:《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 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证纪大记》、《至真要大论》、 《本病论》、《刺法论》等。比较集中地、全面地、系统地介绍了中医学中的理论 基础——气化学说,亦即运气学说,内容十分丰富。它从中医学的指导思想,理论 基础、病因病机认识,到诊断治疗原则、针灸、方药、食疗等等临床运用,养生保 健都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它的灵魂是“天人感应”,是“天道——气候——物候——病 候”的连锁反应,这个连锁反应是通过“升降出入”的气化运动来完成的。 五运和六气好比是装载着阴阳、五行的车,在一段时间内并行,我们抓住阴阳二气 的运动方向,抓住五行的特征和之间的生克关系,综合比较在并行的相同时间内, 阴阳是平衡还是偏向,五行中是同气相聚还是力量均等。其实,所有的变化就发生 在多层次的阴阳、五行与并行的时空这三个因素中。 五运六气揭示了宇宙中存在着以时间和空间为尺度的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的多层 次变化节律,这些节律周期分为五运系统和六气系统,与气象、动植物生态、人体 五脏系统和经络系统的变化节律一一对应,是一套完整的反映“天人相应”规律体系 和中医的方法论。同时它也应用阴阳分析法对人体系统输出的生理病理的信息组合 成五脏系统和经络系统,这些系统内的子系统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 因此五运六气在中医学具有理论基础的地位,是中医必须要学习的课程。 学习五运六气重要的是掌握时间周期的分段,简称“时段”。而分布在不同时段内的 运或气,属于不同层次的五运或六气。
《素问·五常政大论》原文译文
《素问·五常政大论》原文|译文《素问·五常政大论》是创作于战国时期的一篇散文,作者不详。
论述了不要以人力来代替天地之气化,不要违反四时的运行规律,必须善于调养,协调阴阳,等待真气的恢复。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素问·五常政大论》原文作者:佚名黄帝问曰:太虚寥廓,五运逥薄,衰盛不同,损益相从,愿闻平气何如而名?何如而纪也?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
帝曰:其不及奈何?岐伯曰: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
帝曰:太过何谓?岐伯曰: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
帝曰:三气之纪,愿闻其候。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敷和之纪,木德周行,阳舒阴布,五化宣平,其气端,其性随,其用曲直,其化生荣,其类草木,其政发散,其候温和,其令风,其藏肝,肝其畏清,其主目,其谷麻,其果李,其实核,其应春,其虫毛,其畜犬,其色苍,其养筋,其病里急支满,其味酸,其音角,其物中坚,其数八。
升明之纪,正阳而治,德施周普,五化均衡,其气高,其性速,其用燔灼,其化蕃茂,其类火,其政明曜,其候炎暑,其令热,其藏心,心其畏寒,其主舌,其谷麦,其果杏,其实络,其应夏,其虫羽,其畜马,其色赤,其养血,其病(目閏)瘛,其味苦,其音徵,其物脉,其数七。
备化之纪,气协天休,德流四政,五化齐修,其气平,其性顺,其用高下,其化丰满,其类土,其政安静,其候溽蒸,其令湿,其藏脾,脾其畏风,其主口,其谷稷,其果枣,其实肉,其应长夏,其虫倮,其畜牛,其色黄,其养肉,其病否,其味甘,其音宫,其物肤,其数五。
审平之纪,收而不争,杀而无犯,五化宣明,其气洁,其性刚,其用散落,其化坚敛,其类金,其政劲肃,其候清切,其令燥,其藏肺,肺其畏热,其主鼻,其谷稻,其果桃,其实壳,其应秋,其虫介,其畜鸡,其色白,其养皮毛,其病咳,其味辛,其音商,其物外坚,其数九。
静顺之纪,藏而勿害,治而善下,五化咸整,其气明,其性下,其用沃衍,其化凝坚,其类水,其政流演,其候凝肃,其令寒,其藏肾,肾其畏湿,其主二阴,其谷豆,其果栗,其实濡,其应冬,其虫鳞,其畜彘,其色黑,其养骨髓,其病厥,其味咸,其音羽,其物濡,其数六。
方药中《五运行大论》讲解2
方药中《五运行大论》讲解2【原文】帝曰:动静何如?歧伯曰: 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也(1)。
帝曰:余闻鬼臾区曰:应地者静。
今夫子乃言下者左行,不知其所谓也,愿闻何以生之乎? 歧伯曰:天地动静,五行迁复(2),虽鬼臾区其上侯而己,犹不能遍明,夫变化之用,天垂象,地成形,七曜纬虚,五行丽地。
地者,所以载生成之形类也。
虚者所以列应天之精气也。
形精之动,犹根本之与技叶也,仰观其象,虽远可知也(3)。
帝曰:地之为下否乎? 歧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者也。
帝曰:冯乎? 歧伯曰:大气举之也(4)。
【讲解】(1)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周天,余而复会前段已经指出:“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
”这是指天地之间的运动。
这里所说的。
“上者右行,下者左行,左右局天,余而复会”,是指它的具体运动形式。
“上”是指天,天在地之上,在人之上,故曰“上”;“下”是指地,地在天之下,在人之下,故曰“下”。
“周”,指圆周,有环绕之义。
“周天”,即环绕天体作圆周式运动,“余”指循环一周之后,“复会”,即重复回到原位。
全句意即在上的天,其运动形式是由右向下,在下的地,其运动形式是由左向上。
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呈旋转圆周式的运动。
对于“周天”二字,古人有两种解释:其一,以太阳行经星空的位置环绕一周之后为周天,这样一个周天,需要三百六十五天多一点,因此把周天分为365, 25º,认为太阳每天移行一度,一个周天就是一年。
这也就是《素问·六节藏象论》中所谓的:“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
”其二,以日出于东,没于西,次日再出于东为一个周天。
这也就是《礼记·月令》孔颖达所疏的:“凡二十八宿及诸星皆循天左行,一日一夜一周天。
”运气学说中所指的“周天”,一般均按前者解释,即指一年之中各个季节气候变化的巡迥运转而言。
(2)应地者静……天地动静,五行迁复此一段文字,主要讨论天地动静问题。
《黄帝内经》·素问·第六十七章五运行大论篇
《黄帝内经》·素问·第六十七章五运行大论篇【原文】黄帝坐明堂,始正天纲,临观八极,考建五常,请天师而问之曰:论言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升降,寒暑彰其兆。
余闻五运之数于夫子,夫子之所言,正五气之各主岁尔,首甲定运,余因论之。
鬼臾区曰:土主甲己,金主乙庚,水主丙辛,木主丁壬,火主戊癸。
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之;巳亥之上,厥阴主之。
不合阴阳,其故何也?岐伯曰:是明道也,此天地之阴阳也。
夫数之可数者,人中之阴阳也,然所合,数之可得者也。
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
天地阴阳者,不以数推,以象之谓也。
帝曰:愿闻其所始也。
岐伯曰:昭乎哉问也!臣览《太始天元册》文,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已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
所谓戊己分者,奎璧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
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
【译文】黄帝坐在明堂里,开始厘正天之纲纪,考建五握运行的常理,向天师岐伯请问到:在以前的医论中曾经言道,天地的动静,是以自然界中变化莫测的物象为纲纪,阴阳升降,是以寒暑的更换,显示它的征兆。
我也听先生将过五运的规律,先生所讲的仅是五运之气各主一岁。
关于六十甲子,从甲年开始定运的问题,我又与鬼叟区进一步加以讨论,鬼叟区说,土运主甲已年,金运主已庾年,水运主丙辛年,木运主丁壬年,火运主戊癸年。
子午年是少阴司天,辰戌是太阴司天,巳亥年是厥阴司,这些,与以前所论的阴阳不怎么符合,是什么道理呢?岐伯说:他是阐明其中的道理的,这里指的是天地运气的阴阳变化。
关于阴阳之数,可以数的,是人身中的阴阳,因而合乎可以数的出的阴阳之数。
至于阳明的变化,若进一步推演之,可以从十而至百,由千而及万,所以天地的变化,不能用数字去类推,只能从自然万象的变化中去推求。
黄帝说:我想听听运气学说是怎样创始的。
五运六气基本知识六气
五运六气基本知识六气五运六气基本知识六气五运,探讨一年季节变化的规律。
六气,则从我国的气候区划、气候特征来研究气旋的规律,包括对灾害性天气的研究。
古代气候区划,是从五方观念来的,有东方生风、南方生热、中央生湿、西方生燥、北方生寒之说。
这就是风与热、湿、燥、寒六气。
比如《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说“东方生风”的具体内容是:“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气为柔,其性为喧,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政为散,其令宣发。
”东方温,南方热,中央湿,西方燥,北方寒。
这就是气候的六种特征:风、热、湿、火、燥、寒六气。
五行有火而无热,六气则有火又有热。
五行之火,有君火、相火,而六气之热,即相当于君火,六气之火,即属于相火。
在五行君火属阴,相火属阳;在六气热则为阴,火则为阳。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燥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之。
所谓本也,是谓六元。
”风、热、湿、火、燥、寒六气之化,对应三阴三阳,则有:风化厥阴,热化少阴,湿化太阴,火化少阳,燥化阳明,寒化太阳。
以六气之化为本,三阴三阳之辨为标。
《素问·五运行大论》说,“非其时则邪,当其位则正”。
这就是说,六气,应时而至,便是宇宙间的六元正气;如果化非其时,便为邪气,即现代所谓灾害性天气。
(一) 十二支化气六气,在运气学说中,以十二支为符号,来推衍分析,一般简称之为“十二支化气”。
《素问·五运行大论》将其定义为:“子午之上,少阴主之;丑未之上,太阴主之;寅申之上,少阳主之;卯酉之上,阳明主之;辰戌之上,太阳主乏;巳亥之上,厥阴主之。
”这就是说,逢子、午年,则为少阴君火之气所主;逢丑、未年,则为太阴湿土之气所主;逢寅、申年,则为少阳相火之气所主;逢卯、酉年,则为阳明燥金之气所主;逢辰、戌年,则为太阳寒水之气所主;逢巳、亥年,则为厥阴风木之气所主。
中医基础医学理论:主客相得
客气主气六步分别加临以后,还要观察客主之气是否相得。
“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素问·五运行大论》)根据五行生克原理,如客主之气相生,或客主同气,或客气克主气为相得。
若主气克客气则为不相得:故曰:“主胜逆,客胜从”(《素问,至真要大论争》。
除了相得与不相得之外,又有顺逆之别。
客气生主气者为顺。
如客气是少阴君火,而主气是少阳相火者为顺,反之为逆。
故曰:“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素问·六微旨大论》)。
总之,主客的顺逆总以客气为主,客气胜过主气为顺,如客克主、客生主、君位臣三者为顺。
相反,如主气胜过客气为逆,如主克客、主生客、臣位君三者为逆。
此外,还有“同气”,如客气少阳相火,加在主气少阳相火之上,或厥阴风木加在厥阴风木之上等,既无生克之分,又无君臣之异,两者性质相同,即称为同气,仍为相得之例。
五运六气入门专题系列讲座(十一)——词义解奥(二)
五运六气入门专题系列讲座(十一)——词义解奥(二)邹勇【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4(012)024【总页数】2页(P105-106)【关键词】五运六气;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术语【作者】邹勇【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中西结合科,烟台264000【正文语种】中文(上接第23期)丹天之气,经由西北方的牛、女、奎、壁四宿。
丹,即红色,在五行属火。
其相对应的是戊癸所在的方位,所以“戊癸化火”,主火运;天之气,经于心、尾、角、轸四宿。
,黄色,在五行属土,对应甲己所在的方位,所以“甲己化土”,主土运;素天之气,经于亢、氐、卯、毕四宿。
素,白色,在五行属金,对应乙庚所在的方位,所以“乙庚化金”,主金运;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四宿。
玄,黑色,五行属水,与丙辛所在的方位相应“丙辛化水”,主水运;苍天之气,经由危、室、柳、鬼四宿之上。
苍,青色。
五行属木,对应丁壬所在的方位,因此“丁壬化木”,主木运。
“丹天之气”,为火行所属的天气,“”,为黄色,是土行所属的天气。
“素”,是白色,是金行所属的天气。
“玄”,是黑色,为水行所属的天气。
“苍天之气”,为木行所属的天气。
《素问·五运行大论》曰:“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
”戊为天门,乾之位也。
己为地户,巽之位也。
戊,为天门在西北的方位;己为地户,在东南的方位。
而十干之中为什么独把戊己作为天门、地户呢?戊己,五行属土,不主时,行周四季。
戊,主三月,是阳土,己主九月,为阴土,是万物生、成的时候,也是阴阳之气消长的节点。
自奎、壁戊位开始,天门打开,阳气日渐盛;自角、轸己位开始,地户打开,阴气渐长。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天门、地户为阴阳之气出入的枢纽,也是气候流转变化的端始。
戊位为天门,己位为地户。
就方隅的卦爻来说,则天门在乾位,地户下巽位。
乾在西北之间的戊位,巽在东南之间的己位,西北之间天气不足,东南之间,地气不足,犹如屋舍,在缺口处设有门户,故天气不足的缺处称为天门,地气不足的缺处称为地户。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季三个月,是推陈出新、万物复苏的时节,天地之间生机勃发,万物欣欣向荣。
这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里散步,披散头发,松解衣带,舒缓形体,以使神志随春天的生发之气而畅然勃发,不要滥杀生,要多施予,少争夺,多奖赏,少惩罚,这样做都是为了顺应春天的气机,遵循培养生命的自然规律。
如果违背这样的规律,就会损害肝脏,使提供给夏季生长的条件不足,导致身体到了夏季就会出现寒性的疾病。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季的三个月,是天地万物生长最旺盛的季节,这个时候,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气相互交融,阴阳交合,因此,天地万物都在开花结果,在这个季节里,人们应该晚睡早起,不要讨厌漫长的白天,要保持情绪愉悦,切勿发怒,使得夏天里的花朵充分绽放,使得内部的气机可以充分得到外泄,精神外向,对外部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这都是为了适应夏季的气候,保护万物茁壮成长的方法。
如果违背了这些方法,就会伤害到心脏,使得供给秋天用来收敛气机大大减少,这样一来,到了秋天就会染上疟疾,等到冬天的时候,病情还会进一步加重。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季的三个月,是万物成熟,平定收敛的季节,这个时候,秋风肃杀,燥而急,寒气渐增,地气收敛,萌而待发,进入新的循环终始之期,人们应该早睡早起,早晨起床的时间应与鸡鸣的时间一致,使情绪保持安宁,以缓和秋季的肃杀之气对人体的侵害,同时,要做到精神内守,以适应秋季收敛的特征,不要使精神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季的特点,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
《素问-五运行大论》
《素问-五运行大论》帝曰:病生之变何如?黄帝说:邪气致病所发生的变化是怎样的呢?岐伯曰:气相得则微,不相得则甚。
岐伯说:来气与主时之方位相合,则病情轻微,来气与主时之方位不相合,则病情严重。
帝曰:主岁何如?黄帝说:五气主岁是怎样的呢?岐伯曰: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侮反受邪。
侮而受邪,寡于畏也。
岐伯说:凡气有余,则能克制自己能克制的气,而又能欺侮克制自己的气;气不足,则克制自己的气趁其不足而来欺侮,自己所能克制的气也轻蔑地欺侮自己。
由于本气有余而进行欺侮或乘别气之不足而进行欺侮的,也往往要受邪,是因为它无所谓忌,而缺少防御的能力。
补充知识:五运六气,很多人都会对这个名词产生疑惑,它有什么样的用处呢?它起源于哪里呢?他的理论是什么?咱们来深入探索一下他的起源,发展、现实中的应用。
五运六气是运气学说的主要内容,在中医理论的运用中,扩展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框架,对中医理论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五运,就是金木水火土,跟天干有关;六气,就是阳明,少阳,太阳,少阴,厥阴,太阴。
与地支有关。
【本人认为:六气是六种自然气候,即:风寒暑湿燥火。
】从运和气之间,来观察生治与承制的关系,来判断疾病的发生与气候。
首先,它是一门非常古老的学问,起源于中国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因为种种原因,灵枢中,只给了比较粗略的讲述,直到唐代,有医家重新发现了它。
才开始使得五运六气学说开始流行。
唐代,他的流传并不广泛。
因为古代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发达的设备,理论的传播必然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到了宋元金时期,他的传播就非常广泛了,这点我们可以通过了解这一时期医家的著作而证实。
金元四大家中的刘完素,十分推崇这一理论,认为是中医治病的根本,对诊治疾病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当时的医学考试中同样也涵盖五运六气的内容。
当时的王朝也出台了五运六气历法,来使广大的百姓进行一个疾病的防治。
这也是五运六气学说最辉煌的时期。
到了明清时代,气候的改变,可能也会对它有一定的影响。
五运行大论讲解
五运行大论讲解
《五运行大论》是《黄帝内经》中的一篇,主要讲述了木、火、土、金、水五运五行各主岁气的理论。
该篇阐述了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阴阳、五行生克制化之理,以及“天地者,万物之上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上下相遘,寒暑相临,气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等概念。
此外,《五运行大论》还提到了五运六气的运转规律,包括五运之气各有太过不及,亦即可有盛衰。
在推算上,凡年干属阳的均属太过之年,例如甲年为土运太过之年,庚年为金运太过之年,丙年为水运太过之年,壬年为木运太过之年,戊年为火运太过之年。
岁运太过之年除了本身气候偏盛之外,还会影响它所胜的气候。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黄帝内经》原文或相关注释版本来获取更全面的了解。
方药中《五运行大论》讲解3
方药中《五运行大论》讲解3中医语录宇宙神系将天地人以及它们在不同背景下的性用联系了起来,这个联系太深刻了,这份资料太宝贵了,我们一定不要轻视它。
如果我们能够将各个系列的性用牢记于心,并且加以深刻的理解,我们就能够做到“谨熟阴阳,无与众谋”,我们就能够做到左右逢源。
-----摘自李阳波讲述、刘力红、唐农、刘方整理《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二、五运行大论 2【原文】帝曰:寒署澡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 其于万物,何以生化(1)?歧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2)。
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
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气(3)。
【讲解】(1)寒暑燥湿风火,在人合之奈何? 其于万物,何以生化?“寒暑湿燥风火”,即指天之六气。
“在人合之”,即指自然气候变化,亦即六气变化与人体的生理及病理生理变化方面的关系和影响。
“其于万物”,指自然气候变化与自然界各种物化现象的关系。
全句意即自然气候变化与自然界各种物化现象包括人体生理及病理生理现象密切相关。
“合之奈何”及“何以生化”是作为问话提出,其意在于要求就六气与自然界一切物化现象加以具体化。
在这一小节中,指出了自然气候变化是一切生命现象的基础,把六气摆在了主导的地位。
质言之,也就是没有自然界正常的气候变化,也就没有人,没有物,没有生命。
这是对前篇中所提到的“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揔统坤元”一段进一步的阐发,也是中医学中天地人合一以及原文如何对自然现象取类比象的理论基础。
(2)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本节及以下各节均是承上文而言。
上文要求就风火湿燥寒等气候变化与自然界一切物化现象,包括人体在内的生命现象加以联系并具体化。
本节以下即是对上述现象加以具体联系并总结其规律。
这个总结是在对客观自然现象进行长期周密地观察中作出的,是古人与自然界作斗争及生活实践的经验总结。
它首先就自然加以定位,即以东南西北中五方为基础,联系与这五个方位有关的一切自然物化,包括人体在内的各种现象,运用五行学说加以经验归类。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展开全文五行之中,独将火划分为二,足见火之特殊性用。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水为阴,火为阳。
”又曰:“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所谓“征兆”者,为能彰显也。
火因其炎上、迅发之特性,故能代表阳,彰显阳之性用。
清末郑钦安云:“夫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惟赖有此先天一点真气耳。
……故曰人活一口气,气即阳也,火也。
”郑氏从先天层面揭示出气、阳、火的一体性,先天一点真阳之气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而无相无形之阳的一切功用即由火来彰显,通过有形有象的“火”即可把握、判断阳气温煦、气化、推动、固摄等功用的盛衰。
火分君相,以表明二者性用之不同。
君相之称谓源自古代封建朝廷之官爵,君有主宰之能,相有辅佐之力。
君火以明,强调君火之职能在于“明”,《说卦》曰:“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
”王冰释君火乃守位而奉天,以宣行火令尔。
相火以位,其所强调之职能在于“位”,系禀命守位者也。
《说文》:“列中庭之左右曰位。
”《广韵》:“正也。
”提示了君相二火中,相听令于君,代君以行事。
倘若君火不明,相火失位,则朝纲混乱,灾害变生矣。
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言:“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在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王冰于此有精辟阐释:“夫心内明则铨善恶,铨善恶则察安危,察安危则身不夭伤于非道矣……夫主不明则委于左右,委于左右则权势妄行,权势妄行则吏不得奉法,吏不得奉法则人民失所而皆受枉曲矣。
”正可谓“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王氏由国事论及人身,佐证了君火以明之重要性,亦提示了相火失位之契机及其影响。
传统文化对“位”的问题相当重视。
如《论语》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大学》:“君子素其位而行。
”《易?系辞下》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中庸》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里强调了本位、秩序的意思,也提示了能安位的前提是“中和”,而安位的状态即不偏不倚,实际体现了传统文化中正、中庸的核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