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课设任务书通信11级

合集下载

通信原理相关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相关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相关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号、信道、调制与解调等;2. 学习并掌握通信系统中常用的数学模型和公式,能够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分析通信过程;3. 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认识通信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通信系统设计能力;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通信设备的调试与维护,具备实际操作能力;3. 能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和拓展通信领域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原理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养成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的习惯;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团队中沟通与协作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他们对通信技术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深刻认识。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结合通信原理相关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掌握基本通信原理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具备通信领域的基本素养和创新能力,为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储备人才。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1. 通信原理基础知识:- 信号与系统:信号的概念、分类及特性;系统的概念、线性时不变系统及其性质;- 信道:信道的概念、分类、特性及信道模型;- 调制与解调:调制原理、分类及性能指标;解调原理及方法。

2. 通信系统分析与设计:- 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信号的数学表示、系统方程的建立;-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误码率、带宽、功率等性能指标的计算与优化;- 通信系统设计: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调制解调方式、信道编码等技术。

3. 现代通信技术应用:- 数字通信技术:数字信号传输、数字调制解调、多路复用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多址技术、蜂窝技术;- 互联网通信技术:网络结构、协议、路由算法等。

基于Systemview的PCM时分复用多路系统的课程设计祥解

基于Systemview的PCM时分复用多路系统的课程设计祥解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 通信11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济南大学2013年 12月 25 日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一、设计目的通过通信原理实验箱或者Systemview软件仿真进一步深化通信原理课程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提高其利用通信原理知识处理通信系统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必要的工程设计、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训练和实践锻练,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通信系统的新发展。

二、设计内容基于Systemview的PCM时分复用多路系统设计要求:(1)基于Systemview软件实现;(2)实现单路话音信号的抽样、压缩、均匀量化与编码得到PCM信号;(3)实现多路PCM信号的时分复用;(4)实现接收端的分接与译码;(5)考虑实现位同步电路;(6)观察输出信号的眼图,得出误码率-信噪比曲线;(7)分别选择不同特性信道时考察误码率-信噪比曲线。

三、设计内容1、SystemView是一种电子仿真工具。

它是一个信号级的系统仿真软件,主要用于电路与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仿真,是一个强有力的动态系统分析工具,能满足从数字信号处理,滤波器设计,直到复杂的通信系统等不同层次的设计,仿真要求。

此外SystemView具有良好的交互界面,简单易学,通过分析窗口和示波器模拟等方法,提供了一个可视的仿真过程。

本文主要阐述了如何利用SystemView设计PCM时分复用多路系统。

通过仿真设计电路,分析电路仿真结果,为最终硬件实现提供理论依据。

此外该软件支持外部数据的输入和输出,支持用户自己编写代码(C/C++),兼容Matlab软件。

同时,提供了与硬件设计工具的接口,给使用者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2、PCM 脉冲编码调制是Pulse Code Modulation的缩写,是数字通信的编码方式之一。

模拟信号数字化必须经过三个过程,即抽样、量化和编码,PCM 编码的主要过程是将话音、图像等模拟信号每隔一定时间根据抽样定理进行抽样,使其离散化,同时将抽样值按四舍五入取整量化,同时将抽样值按一组二进制码来表示抽样脉冲的幅值,以实现由模拟向数字的转换。

通信原理基础教程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基础教程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基础教程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了解通信原理基础知识,包括信号的特性、信道的传输方式等基本概念。

2.掌握基本的调制、解调技术,了解不同调制方式的特点和应用。

3.了解常用的数字通信系统,如数字信号传输、数字调制等。

4.实验操作,掌握实际通信系统设计的相关技能。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设计包括以下教学内容:1. 信号与信道•信号的基本特性:频率、幅度、相位、时间特性等。

•信道的传输方式:基带传输、带通传输等。

2. 调制与解调•调制方式: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等。

•解调方式:同步解调、鉴频解调、鉴幅解调等。

3. 数字通信系统•数字信号传输:NRZ、曼彻斯特编码、4B/5B编码等。

•数字调制:ASK、FSK、PSK等。

4. 课程实践•使用MATLAB进行模拟调制解调的实验。

•设计并搭建基于数字信号处理的通信系统。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PPT、讲义等方式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应用案例向学生展示所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应用;3.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实际操作,体验和掌握专业技能。

四、课程评估本课程设计将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学生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课程的50%;2.课程作业占总课程的30%;3.实验报告占总课程的20%。

五、教材参考•《通信原理》,作者:高晓东,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通信系统开发实战》,作者:万少军,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MATLAB数字信号处理与通信系统设计》,作者:杨涛,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六、教学计划本课程设计总学时为40学时,教学计划如下:教学内容学时数信号与信道8调制与解调10数字通信系统12课程实践10总学时和授课时间40学时 / 20周七、教学注意事项1.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充足的实际应用案例;2.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自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3.学生应积极参加课程实践,主动掌握实际操作技巧;4.学生应按时完成课程作业和实验报告,同时严格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

11级通信讲义原理课程复习

11级通信讲义原理课程复习
❖ 如果题目没有给出采用哪种方式,默认是 信 息传输速率相同
❖ 功率与信噪比的分贝功率与实际值的换算 ❖ 1mW=0 dBm ❖ Pdbm=10log(Pmw /1mw)
❖ 为了使用方便通常采用分贝(dB)来表 示信噪比,公式如下
N SdB10 lgP Pn s10 lgN S
香农定理
❖ 计算传输速率上限的方法。
第二章 信道与噪声
❖ 信息及其度量 信道及其容量 数据传输速率
❖ 数据信号传输形式 掌握单工、半双工、全双工特点,例子 异步、同步传输的区别,例子 传输单位(字符;帧) 如何计算传输效率? 传输效率=有用数据位数/字符总长 理想恒参信道的特性:幅频特性、 相频特性和群 迟延-频率特性
其中RB=1/Ts Ts为码元宽度 RB为码元速率 多进制数字信号,1码元包含log2M比特 比特率= RB *log2M (M为进制数)
CCITT ( V Series ; X Series ) 宽 带 WISDN ❖ ANSI: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 ASCII码 ❖ IEEE : 电 子 电 气 工 程 师 协 会 802 项 目 (局域网通信标准)1394 USB 通信接口标 准
❖ EIA:电子工业联合会 EIA-232-D, EIA-449 ❖ Bell:贝尔中心 11 Nobel prize-winner
❖ 了解常见通信传输介质 硬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 屏蔽双绞线和非屏蔽双绞线的区别 趋肤效应 光纤(结构、原理、光源) 软介质:无线电波、微波、卫星
❖ 了解短波形式: 沿地球的表面主要以地波的形式传播 通过电离层的反射主要以天波的形式传播
2 2
理解各种不同带宽的区别
❖ 信道带宽针对信号传输的通道 ❖ 系统带宽针对处理信号的系统 ❖ 信号带宽针对信号本身

通信系统综合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通信系统综合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

通信系统综合课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工作单位:题目: 《通信系统课群综合训练与设计》1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加强对电子电路的理解,学会对电路分析计算以及设计。

进一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完成综合设计型和创新性实验及训练,创造一个动脑动手﹑独立开展电路实验的机会,锻炼分析﹑解决电子电路问题的实际本领,实现由课本知识向实际能力的转化;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现代通信系统的全面认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 课程设计要求要求:掌握以上各种电路与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实验的设计、电路调试与测量的方法。

1.培养学生根据需要选学参考书,查阅手册,图表和文献资料的自学能力,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学会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对实验电路的分析计算,了解简单实用电路的分析方法和工程设计方法。

3.掌握示波器,频谱仪,失真度仪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简单电路的实验调试和整机指标测试方法,提高动手能力。

3 课程设计进度安排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摘要 (I)Abstract................................................................ I I 1设计任务. (1)1.1设计目的 (1)1.2课程设计要求 (1)1.3课程设计任务 (1)2实验原理分析 (2)2.1实验原理框图 (2)2.2 PCM原理介绍 (3)2.2.1 抽样(Sampling) (3)2.2.2量化(quantizing) (4)42.2.4 编码(Coding) (10)2.2基带传输PST码 (10)2.3循环码 (11)2.3.1循环码介绍 (11)2.3.2 循环码编码原理 (13)2.3.3 循环码的纠错原理 (14)2.4二进制频移键控(2PSK)调制与解调原理 (16)2.4.1 数字调制技术 (16)2.4.2 二进制相移键控(2PSK)基本原理 (17)2.4.3 MATLAB实现2PSK调制与解调 (19)2.5衰落信道 (19)3 MATLAB软件仿真及结果 (20)3.1 MATLAB简介 (20)3.2 发送端仿真结果与分析 (20)3.2.1仿真结果图 (20)3.2.2 实验结果分析 (25)4.小结 (26)参考文献 (27)附录: (28)摘要通信系统的作用就是将信息从信源发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地。

通信技术11级C语言课程设计任务方案

通信技术11级C语言课程设计任务方案

通信技术11级C语言课程设计任务一、设计题目二、设计要求1.要求动态的创建链表,对学生的姓名、出生日期、籍贯、学号及成绩进行管理。

要有学生成绩的查找、排序以及学生人数的添加、删除等操作。

创建的链表要存在文件中,并能从文件中读取所存储的数据。

2.要写出设计报告,报告中要求写出总体设计框架和详细程序分析。

3.6名学生分为一组,选出组长共同完成。

在报告中各个同学要明确写出自己所做的工作,并由组长认可评定。

4.书写及设计方案均用A4纸打印以便统一装订成册,并且要求上交电子文本。

三、设计完成时间四、评分标准1.设计中是否有总体方案的说明及设计。

2.设计方案是否比较完整或是否按要求完成。

3.各个模块设计及实现是否可行。

4.设计中,是否能体现出小组内人人都已参与。

5.小组组长是否对每个人都有评语,及个人参与设计的最大体会。

6.体现设计团队精神,组内评分可以拉开。

五、参考资料一、设计题目基于链表的教职工信息管理系统二、设计要求1.要求动态的创建链表,对教师的身份证号姓名、出生日期、籍贯、学历、工资、工作年限、所带课程等信息进行管理。

要有教师按身份证号码的查找、排序以及添加、删除等操作。

创建的链表要存在文件中,并能从文件中读取所存储的数据。

2.要写出设计报告,报告中要求写出总体设计框架和详细程序分析。

3.6名学生分为一组,选出组长共同完成。

在报告中各个同学要明确写出自己所做的工作,并由组长认可评定。

4.书写及设计方案均用A4纸打印以便统一装订成册,并且要求上交电子文本。

三、设计完成时间20周周五下午以设计小组为单位由组长交主管老师处。

四、评分标准1.设计中是否有总体方案的说明及设计。

2.设计方案是否比较完整或是否按要求完成。

3.各个模块设计及实现是否可行。

4.设计中,是否能体现出小组内人人都已参与。

5.小组组长是否对每个人都有评语,及个人参与设计的最大体会。

6.体现设计团队精神,组内评分可以拉开。

五、参考资料《C程序设计(第二版)》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C语言程序设计》田祥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C语言课程设计》黄明等电子工业出版社《C语言时尚编程百例》网冠科技机械工业出版社《标准C机能百练》焦华中国铁道出版社六、设计报告格式:1. 设计目的2、总体设计(程序设计组成框图、流程图)3、详细设计(模块功能说明(如函数功能、入口及出口参数说明,函数调用关系描述等)4、调试与测试:调试方法,测试结果的分析与讨论,测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解决措施5、源程序清单和执行结果:清单中应有足够的注释七.设计小组成员一、设计题目基于链表的个人通信录管理系统二、设计要求1.要求动态的创建链表,对联系人编号、姓名、电话、邮件、通信地址、邮编等信息进行管理。

通信原理专业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专业课程设计

通信原理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包括信号、信道、噪声等;2. 学生能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模型及其各组成部分的功能;3. 学生能了解并分析常见的通信调制解调技术及其优缺点;4. 学生能运用通信原理知识解决实际通信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具备运用数学工具分析和解决通信问题的能力;2. 学生能够设计和搭建简单的通信系统模型;3. 学生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对实际信号进行处理,实现信号的调制与解调;4. 学生具备一定的通信系统优化和调试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通信观念,认识到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2.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能够发挥个人优势,培养沟通与协作能力;3. 学生在面对通信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时,能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判断;4. 学生通过学习通信原理,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对通信技术研究的兴趣。

本课程针对通信原理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

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通信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课程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依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通信原理》进行选择和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通信原理基本概念:信号与系统、信道与噪声、信号的空间与时间表示等;教学安排:第1-2章,共计4学时。

2. 通信系统模型:线性通信系统、非线性通信系统、基带与带通系统等;教学安排:第3章,共计6学时。

3. 通信调制解调技术: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正交幅度调制等;教学安排:第4-5章,共计8学时。

4. 通信信号处理:信号的采样与恢复、信号的量化与编码、多路复用与解复用等;教学安排:第6章,共计6学时。

5.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误码率分析、信道容量、信息论基础等;教学安排:第7章,共计6学时。

20XX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20XX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20XX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1 基于MATLAB/Simulink的PSK系统仿真要求:1) 对M=4的PSK系统仿真,在不同信噪比为0db、10db、20db情况下,在星座图上观察接收端接受的信号,并进行分析。

2) 对M=16的PSK系统仿真,分析系统的误码率,画出访真误码率曲线,与理论误码率曲线进行对比。

分步实施及要求:1 )初步完成总体设计,搭好系统框架;2 )编写4-PSK 模型文件;3 )对模型文件中模块进行参数设计;4 )画出16-PSK 系统仿真误码率曲线;5 )画出16-PSK系统理论误码率曲线。

课程设计的最后成果是提交一份实验报告,内容包括:1) 系统的设计思想,包括功能描述; 2) 模型文件及源程序; 3) 仿真运行结果及分析; 4) 小结。

题目2 基于MATLAB的BPSK通信系统仿真要求:对BPSK通信系统进行仿真,对BPSK调制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下的误码率进行分析。

(MATLAB实现)分步实施及要求: 1)熟悉BPSK调制原理;2)熟悉MATLAB在通信仿真中相关函数使用方法; 3)熟悉误码率的计算方法; 4)编写通信系统仿真程序;5)系统仿真误码率曲线和理论误码率曲线。

课程设计的最后成果是提交一份实验报告,内容包括:1) BPSK系统调制解调原理,误码率计算公式; 2)系统设计思路(包括解调采用的方法); 3)画出流程图;4)源程序代码;5)程序运行结果; 6)小结。

题目3 均匀脉冲编码调制仿真要求:产生一个幅度为1和ω=1的正弦信号,信号持续时间是10秒,用均匀PCM方法分别用8电平和16电平作量化,编写一个MATLAB的M文件,并用该文件做下面的题:1)在同一坐标轴上画出原信号和已量化信号; 2)比较这两种情况下的SQNR;3)求出16电平量化器的前1/4周期的输入信号、对应的量化器输出和对应的码子。

分步实施:1)熟悉PCM原理,SQNR计算; 2)编写主要程序;3)画出量化波形和原信号波形。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新)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新)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一、通信原理课程课程设计的目的1、掌握咏冲编码调制与解调的原理。

2、掌握脉冲编码调制与解调系统的动态范围和频率特性的定义及测置方法。

3、了解脉冲编码调制信号的频谱特性。

4、了解大规模集成电路TP3067的使用方法。

二、通信原理课程设计题目PCM编译码系统设计与实现三、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进度安排1、PCM原理讲解(一天)2、通信原理PCM电路原理图的绘制与电路板的设计(一天)3、PCM电路的安装与测试(二天)4、撰写课程设计论文与答辩(一天)四、技术参数和设计要求1、整个电路框图及技术参数:PCM主要包括抽样、量化与编码三个过程。

抽样是把时间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时间离散、幅度连续的抽样信号;量化是把时间离敞、幅度连续的抽样信号转换成时间离散幅度离散的数字信号;编码是将量化后的信号编码形成一个二进制码组输出。

国际标准化的PCM码组(电话语音)是八位码组代表一个抽样值。

编码后的PCM码组,经数字信道传输,在接收端,用二进制码组重建模拟信号,在解调过程中,一般采用抽样保持电路。

预滤波是为了把原始语音信号的频带限制在300-3400Hz 左右,所以预滤波会引入一定的频带失真。

2、设计要求:⑴、设计PCM电路图。

⑵、说明PCM电路的组成结构,论述清楚工作原理。

⑶、计算满足要求的各元器件的数值及选择的实际元件的型号。

⑷、用元器件连接成PCM电路,并调试成功。

⑸、完成课题提出的研究内容,提交完整的调试数据。

⑹、写出课程设计说明书。

二、通信原理课程设计的实施方法本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以通过设计若干个较小的高频电子技术实用高频电子电路的方法进行设计训练。

(一)、设计课题完成的标准是:1、研究PCM电路的工作原理。

包括元件的作用、PCM电路的工作状态、PCM电路工作过程等。

2、用元件连接成PCM电路,并调试成功。

3、完成课题提出的研究内容,提交完整的测试数据。

4、写出课程设计说明书。

5、通过验收答辩。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信息技术学院王雪2010年8月金陵科技学院《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课程编号:05181001 课程设计名称:基带信号产生与码型变换适用专业、年级:09通信工程/09电子信息工程学分:1 学时数:20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基于CPLD的信号产生与码型变换课程设计是针对学习《数字电路》课程及学VHDL 硬件描述语言后进行综合训练的课程,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硬件去验证所编写程序的正确性,同时了解整个开发流程。

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利用VHDL语言编程,在FPGA芯片上,设计产生各种基带信号,并能实现常用码型变换:相对码与绝对码、单极性归零、双极性归零、双极性不归零、CMI、曼彻斯特、密勒、PST。

二、课程设计的原理(一).基带信号产生编程介绍1.本课题硬件采用CPLD可编程模块(基带数据发生与码型变换模块),用来产生实验系统所需要的各种时钟信号和基带信号及完成各种码型变换实验。

它主要由ALTERA公司的CPLD可编程器件EPM240组成。

晶振用来产生16.384MHz系统内的主时钟,送给CPLD 芯片生成各种时钟和数字信号。

2.基带信号产生是指通过对CPLD进行编程产生后续实验需要的,不同码元速率,不同类型的数字信号,为方便码元读取,同时要求数字信号有对应的时钟输出。

基于基带数据产生与码型变换模块,可以实现多种速率多种类型的信号,比如2k或32k的15位M序列,2k或32k的31位M序列,根据8位拨码开关设置的64k基地数据等。

(二).M序列的产生原理1.m序列是最长线性反馈移存器序列的简称,是伪随机序列的一种。

它是由带线性反馈的移存器产生的周期最长的一种序列。

m序列在一定的周期内具有自相关特性。

它的自相关特性和白噪声的自相关特性相似。

虽然它是预先可知的,但性质上和随机序列具有相同的性质。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指导书南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2007年6月一、目的课程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来说则是一次工程实际问题的锻炼。

通过课程设计,学生不仅可以系统地复习、巩固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内容,而且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在计算机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正逐步将科技人员从繁重的计算工作中解脱出来。

本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运用数学类应用软件(MA TLAB)来解决通信系统理论研究和实际仿真问题的能力。

二、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1、熟练掌握MA TLAB软件的使用方法。

2、掌握利用MA TLAB软件进行通信原理及系统实验仿真程序的编程方法和技巧。

3、掌握通信系统性能分析并利用MA TLAB软件进行仿真验证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具体要求是:1、根据课题的任务和要求进行MA TLAB编程仿真,分析、比较仿真结果,得出结论。

2、撰写总结报告。

总结报告是学生对课程设计全过程的系统总结,学生应该按照规定的格式编写总结报告。

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有:课题名称、设计任务和要求、仿真程序、仿真结果、结论等。

三、课题内容1、常规AM调制基带信号1,0≤t<t0/3m(t) = -2, t0/3≤t<2t0/30, 其余t用常规AM方法调制载波c(t)=cos(2 f c t)。

假设f c=250Hz,t0=0.15s,调制指数a=0.85。

(1)画出m(t)和u(t)的波形;(2)画出m(t)和u(t)的频谱图;(3)假定信号是周期的,周期T0=t0,求已调信号的功率;(4)若噪声加到已调信号上,信噪比SNR是20dB,求噪声功率;(5)画出噪声n(t)和已调信号加噪声(u(t)+ n(t))的波形; (6)画出噪声n(t)和已调信号加噪声(u(t)+ n(t))的频谱图;(7)比较示范课题中的m(t)和u(t)的波形及其频谱,写出它们的不同点。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解析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解析

1 增量调制的基本概念在PCM 系统中,为了得到二进制数字序列,要对量化后的数字信号进行编码,每个抽样量化值用一个码组(码字)表示其大小。

码长一般为7位或8位,码长越大,可表示的量化级数越多,但编、解码设备就越复杂。

那么能否找到其它更为简单的方法完成信号的模/数转换呢?如图1.1所示:图1.1 增量调制波形示意图图中在模拟信号f(t)的曲线附近,有一条阶梯状的变化曲线f ′(t),f ′(t)与f(t)的形状相似。

显然,只要阶梯“台阶”σ和时间间隔Δt 足够小,则f ′(t)与f(t)的相似程度就会提高。

对f ′(t)进行滤波处理,去掉高频波动,所得到的曲线将会很好地与原曲线重合,这意味着f ′(t)可以携带f(t)的全部信息(这一点很重要)。

因此,f ′(t)可以看成是用一个给定的“台阶”σ对f(t)进行抽样与量化后的曲线。

我们把“台阶”的高度σ称为增量,用“1”表示正增量,代表向上增加一个σ;用“0”表示负增量,代表向下减少一个σ。

则这种阶梯状曲线就可用一个“0”、“1”数字序列来表示(如图 1.1所示),也就是说,对f ′(t)的编码只用一位二进制码即可。

此时的二进制码序列不是代表某一时刻的抽样值,每一位码值反映的是曲线向上或向下的变化趋势。

这种只用一位二进制编码将模拟信号变为数字序列的方法(过程)就称为增量调制(Delta Modulation ),缩写为DM 或ΔM 调制。

增量调制最早由法国人De Loraine 于1946年提出,目的是简化模拟信号的t111111111t二进制码序列编码后的数字信号数字化方法。

其主要特点是:(1) 在比特率较低的场合,量化信噪比高于PCM。

(2) 抗误码性能好,能工作在误比特率为210的信道中,而PCM则要10~3求信道的误比特率为410。

10~6(3) 设备简单,制造容易。

增量调制与PCM的本质区别是只用一位二进制码进行编码,但这一位码不表示信号抽样值的大小,而是表示抽样时刻信号曲线的变化趋向。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课程设计的地位与任务本课程设计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项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学完《通信系统原理》、《信息论与编码》等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训练,其目的是加深对有关通信系统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的理解。

通过本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具有对通信系统的单独模块、关键技术以及整体系统的设计和开发能力。

熟练掌握至少一种通信系统模块(如信道编码模块)或简易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熟练掌握一种通信系统开发软件(如matlab、FPGA)的使用;为毕业设计和今后大型通信系统的研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任务:1、掌握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2、加深对通信系统的设计和仿真测试的了解和认识;3、掌握通信系统开发软件(如matlab、FPGA)的安装、使用;4、设计和开发至少一种通信系统模块或简易通信系统。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基本要求内容:课程设计的题目可以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一个,也可以自定题目,但必须征求指导老师的同意。

案例一:基于OFDM技术的无线局域网系统设计要求按照IEEE802.11a协议的要求,使用Simulink构建发送端和接收端。

首先在高斯噪声信道的要求下,产生它特有的帧格式。

并按照下图仿真研究并发送。

图1 发送端部分而接收端部分按下图所示(这里假设系统符号、载波已同步)。

具体参数指标参照IEEE802.11a 协议。

最后结果要求仿真出不同信噪比条件下的误比特率。

图2 接收端部分案例二:基于LTE 的4G 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要求按照LTE 协议的要求,使用MATLAB 平台构建发送端和接收端。

首先在高斯噪声信道的要求下,产生它特有的帧格式。

并按照下图仿真研究,具体参数参考LTE 协议。

最后结果要求仿真出不同信噪比条件下的误比特率。

案例三:基于WCDMA 的3G 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要求按照WCDMA 协议的要求,使用MATLAB 平台构建发送端和接收端。

首先在高斯噪声信道的要求下,产生它特有的帧格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基于System View的通信系统仿真
系别电子信息工程系
专业通信技术
班级通信11级
姓名
指导教师王中杰
下达日期2012年12月26日
设计时间自2013年1月6日至2013年1月9日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设计是培养和锻炼在校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进行工程实训的重要教学环节,它具有动手、动脑,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是培养在校工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动手、善于动手和独立自主解决设计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力的一种较好方法。
3、撰写课程设计报告1天
五、设计说明书应包括的内容
1、课程设计报告封面
2、目录(标题和页次)
3、System View软件概述
4、基于System View的通信系统仿真(原理、运行结果及相关波形等)
5、课程设计的心得体会
六、设计成果要求与成绩评定
正文撰写,要求理论正确,论述清楚,文字简练通顺,插图简明,书写整洁。文中图、表及公式不能徒手绘制和书写。课程设计成绩评定标准:
4FM调制与解调的系统仿真
52ASK调制(模拟法和键控法)与解调的系统仿真
62FSK调制与解调(相干法和非相干法)的系统仿真
72PSK、2DPSK调制仿真
四、时间安排
通信原理课程设计时间共4天
1、准备阶段(熟悉仿真软件的使用、查阅相关参考文献等)1天
2、设计和调试阶段(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自行设计各种系统)2天
3、课程设计期间,注意安全,爱护设备,不得出现违章操作。
4、课程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要有独立思考、深入钻研的精神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5、课程设计过程中,注意做好记录,课程设计结束,提交课程设计报告。
八、原始资料:
《现代通信系统原理》教材;通信原理相关书籍;
System View软件及相关书籍。
1了解计算机仿真的基本原理,通过仿真的方法解决问题;
2掌握仿真工具软件SystemView的使用;
3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加深对通信原理各具体内容的理解;
4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程设计的参考选题如下(模拟调制和数字调制各选一题):
1AM调制与解调的系统仿真
2DSB调制仿真
3SSB调制仿真
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实习期间的表现,包括出勤、阶段性进度检查,质疑等,占总成绩40%;学生课程设计报告,占总成绩60%。
课程设计的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
1、优:正确独立完成仿真设计,结果正确,且实验报告出色。
2、良~及格:能较好地完成设计任务,结果基本正确,报告比较全面、系统,依据实际情况定成绩。
通信原理是通信技术专业的一门骨干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专业课的基础。掌握通信原理课程的知识可使学生打下一个坚实的专业基础,可提高处理通信系统问题能力和素质。通信原理课程设计配合通信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通信原理》而开设的重要专业实践环节。通过本课程设计,进一步熟悉通信系统的模型和一般基本理论,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一般组成,工作原理,系统性能分析方法及相应的指标,增强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通信专业知识打下基础。
3、不及格:抄袭他人,或内容有明显错误,或未参加设计时间在全部时间的三分之一以上;或没有进行课程设计,或无课程设计报告者。
七、课程设计中应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事项
在课程设计期间,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得有违纪现象发生。
2、在课程设计期间,注意树立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文明,讲礼貌,虚心学习,尊重他人,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
二、课程设计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通信系统仿真,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训练并提高学生在理论计算、系统设计、绘图、查阅设计资料、运用标准与规范和应用计算机等方面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的内容:
1、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
结合所学理论知识,通过软件仿真,了解信息与信号传输的基本技术,及其在通信领域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