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测评-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核心素养同步检测卷(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版)

合集下载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2套(word版,含答案)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2套(word版,含答案)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1(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盟约的方式达成和解是解决纷争的方式之一。

结束宋辽之间战争状态的盟约是()A.绍兴和议B.澶渊之盟C.宋辽协议D.雁门关协议2.判断下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依次是()A.辽、西夏、金 B.西夏、北宋、辽C.金、辽、北宋 D.金、西夏、南宋3.苏辙《栾城集》中提到:“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这里的“蕃汉”是指()A.西夏、辽B.吐蕃、唐C.金、南宋D.辽、北宋4.辽太宗耶律德光统治时期,采取了“胡汉分治”的制度,即“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

这一做法的出发点在于()A.适应不同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B.巩固契丹族的奴隶制度C.笼络扶植汉族地主官僚D.顽固推行民族分化政策5.北宋时曾与辽、西夏形成三国鼎立的局势;南宋与金也曾形成长期对峙的局面。

这两种局面被打破,分别是源于哪个民族的崛起()A.契丹族、党项族B.契丹族、女真族C.党项族、女真族D.女真族、蒙古族6.宋儒扫除汉唐传注之学,弃传求经,通过研究经典“本文”,直接探求圣人“本意”、经典“本义”,发掘经典中所蕴含的儒学价值,“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这反映出宋儒()A.否定传统经学B.重申儒家义利观C.强调主体意识D.批判周孔之道7.唐宋之前,《孟子》在儒家的地位不高。

唐宋儒者出于同佛教斗争的需要而自觉地抬升《孟子》的地位;《孟子》被南宋朱熹列入“四书”,成为儒家的经典。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孟子》()A.具有较强的思辨性B.构建了完整的儒学体系C.继承了孔子的思想D.与佛教思想相冲突8.北宋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一思想()A.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B.确立了儒学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C.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主张D.明确了获得万物之“理”的方法9.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

第一单元测评-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核心素养同步检测卷(中外历史纲要上)(原卷版)

第一单元测评-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核心素养同步检测卷(中外历史纲要上)(原卷版)

第一单元测评(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北京周口店),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一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句子,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

要想获得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2.2019年,在河南淮阳发掘出一处距今约4 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其中有各种形制的圆形遗存分布于人工垫筑的台基之上,经考古专家初步判断,很可能是当时粮仓的遗迹。

如判断无误,这一遗存可实证( )A.原始农业的发展B.贫富分化的出现C.社会阶级的产生D.早期国家的形成3.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

这说明( )A.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B.商王的权力高度集中C.商王的权力大于神权D.宗法制主导政治统治4.(2020·潍坊)2019年,在河南淮阳发掘出一处距今约4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其中有各种形制的圆形遗存分布于人工垫筑的台基之上,经考古专家初步判断,很可能是当时粮仓的遗迹。

如判断无误,这一遗存可实证( )A.原始农业的发展B.贫富分化的出现C.社会阶级的产生D.早期国家的形成5.(2020·济宁)商人根据日月星辰的变化制定历法,并将天象的变化视为天意的展现,因此,他们结合天象、历法和占卜,作为行事的依据。

由此可见,商代( )A.历法主要用于指导农业生产B.观测天象是为了解自然C.占卜是百姓生活的重要内容D.生活带有宗教神秘色彩6.(2020·济南)1963年发现于陕西宝鸡的“何尊”,底部铭文有“宅兹中或(國)”字,体现了西周时期周王作为天下共主的象征性意义。

当时维护周王这一地位的地方管理制度是( )——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0页A.井田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礼乐制7.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遭到秦国守旧贵族极力反对的一项是( )A.土地私有B.建立县制C.鼓励生产D.奖励军功8.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A.国家产生B.文明起源C.诸国变法D.政权分立9.(2020·聊城)“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 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最终完成于()A.隋唐时期B.两宋时期C.五代十国D.明清时期2.北宋诗人苏轼在一首诗中写道:“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

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

岂料山中有遗宝,磊落如万车炭。

”诗中的山中遗宝指的是()A.木柴B.煤C.石油D.铁矿3.元朝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

下列关于元朝对边疆的管理对应正确的是()A.西域——辽阳行省B.台湾——澎湖巡检司C.吐蕃——宣慰司D.东北——岭北行省4.宋代的海外贸易在唐代的基础上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与海外各国的贸易范围进一步扩大,沿海地区对外贸易港口陆续增多,进出口商品数量和品种大为增加,而且对社会经济和国家财政的影响也远远超过前代。

其原因不包括()A.商品经济的发展B.积极的贸易政策C.科学技术的进步D.商人地位的提高5.“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到处传扬你的恩德/在牧人心头铭刻。

”这首《成吉思汗》中,他被牧人传扬的“恩德”是()A.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C.修筑长城 D.开发江南6.俗语说文史不分家,要学好历史,可以借助文献来了解历史情况。

据《鸡肋篇》记载:“昔汴都数百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

”这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经济情况() A.宋代 B.元代 C.汉代 D.唐代7.学习历史需要归纳比较。

在学习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后归纳总结其共同点,其中不能入选的是()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宋朝都要缴纳岁币或岁赐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8.北宋理学家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一思想()A.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B.确立了儒学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C.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主张D.明确了获得万物之“理”的方法9.宋代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是()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B.“仁”的学说C.三教合一思想D.“存天理,灭人欲”10.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伦理道德规范D.封建迷信思想11.蒙古统治者于1233年在燕京设国子学,让蒙古子弟学习汉语、汉文。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统编版(2019)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专著,你能为这本专著选定一个合适的书名吗?()A.《长安城的落日》B.《宋代东京的辉煌》C.《汴河两岸》D.《坊墙倒塌以后》2.元朝时期,“西域之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

中原之士“西游昆仑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

对上述历史现象理解最恰当的是()A.元朝时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B.元朝时边疆和内地民族联系加强C.元朝重建大一统,疆域辽阔D.西域民族政权派人学习中原文化3.宋朝史料记载了宋神宗对边疆两大政权崛起的担忧。

他忧心忡忡地说:“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比之汉、唐,最为强盛。

”此处“二虏”是指()A.辽与蒙古B.辽与西夏C.金与蒙古D.金与西夏4.北宋大臣刘挚在《忠肃集》中对王安石变法作出如下评价:“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

”由此可知,王安石变法()A.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B.造成统治集团内部分裂C.加重了普通百姓的负担D.导致了北宋的迅速灭亡5.下列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实现富国强兵是其基本出发点B.其改革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C.改革彻底解除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D.变法失败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6.按政权建立年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契丹、金、北宋、元B.北宋、契丹、金、元C.北宋、金、契丹、元D.契丹、北宋、金、元7.南宋抗金的性质是()A.反对外来侵略的正义战争B.反对地方割据的斗争C.统治者争权夺利的斗争D.反对民族压迫的正义战争8.“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麻、棉鼎足而立;明代以后,棉花的重要性超过麻。

”出现这一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政府的大力推广B.棉纺织技术的改进C.商品经济的发展D.棉花成为经济作物9.绍兴和议后,宋金结束了长达十多年的战争生活,维持了20余年的和平,两国通过榷场贸易,丰富了两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年级上册册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01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年级上册册第三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01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第三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五代时期,后汉将领史弘肇曾公然宣称:“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

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此类主张在当时很有市场。

北宋建立后,为扭转这种状况()A.实行分割事权的制度设计B.改变外重内轻的政治局面C.确立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D.“和平收买”功臣大将兵权2.“知州”官名源自宋代,全称“权知某军州事”。

“权知”意为暂时主管,“军”指该地厢军,“州”指民政。

宋代“知州”的设立表明()A.宰相的军政大权被分割B.中央对地方控制力有限C.地方行政单位发生变化D.皇帝对地方的控制加强3.枢密使一职在五代被武臣所掌握,为适应连年战争的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一己之手以便宜从事,职掌范围达到极限;但到宋代,枢密使制又发生了变化,其任职者由武将渐转为文官,职权范围逐步缩小。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综合复习与测试题(一)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综合复习与测试题(一)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期末综合复习与测试题(一)一、单选题1.有人把春秋战国各种思想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拥有无限同情心与爱心的礼仪派”。

下列正确对应描述的是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2.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A.人工取火的发明B.建筑技术的进步C.生产工具的改进D.种植和饲养水平的提高3.甲午战败后,梁启超感叹:“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尤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

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

”梁启超认为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影响是A.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思想B.刺激民众忧患意识的产生C.迫使中国扩大对列强开放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高涨4.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他起草敕令;部分由于它是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效率的手段。

军机处的设立A.增强了政府政务执行力B.促进了内廷机构外延化C.导致政治决策走向封闭D.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顶峰5.钱穆曾说:“在古代观念上,四夷与诸夏实在有一个分别的标准,这个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

”依据上述“血统”实施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6.有史学家指出:“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一步。

”该“战争”指的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汉唐“头枕三河(黄河中下游地区),面向草原”,两宋则“头枕东南,面向海洋”。

这一立国态势的转变A.根源于游牧民族的衰微B.得力于世界市场的出现C.受制于东南部地狭人众D.源自于社会经济的变动8.柳亚子赠毛泽东诗云:“阔别羊城(今广州)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今重庆),弥天大勇诚堪格,遍地劳民战尚休。

第一单元测评-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核心素养同步检测卷(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版)

第一单元测评-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核心素养同步检测卷(中外历史纲要上)(解析版)

第一单元测评(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北京周口店),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

”这一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句子,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

要想获得研究元谋人和北京人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答案】D【解析】元谋人和北京人都距今久远,缺乏史书记载,考古发掘是现在了解他们生产、生活的唯一途径,故D项正确。

2.2019年,在河南淮阳发掘出一处距今约4 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其中有各种形制的圆形遗存分布于人工垫筑的台基之上,经考古专家初步判断,很可能是当时粮仓的遗迹。

如判断无误,这一遗存可实证( )A.原始农业的发展B.贫富分化的出现C.社会阶级的产生D.早期国家的形成【答案】A【解析】龙山文化处于原始社会晚期,大型粮仓的发现可以说明当时农业的进步,故A项正确。

3.甲骨文记载,商王鼓吹“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

这说明( )A.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B.商王的权力高度集中C.商王的权力大于神权D.宗法制主导政治统治【答案】A【解析】商王鼓吹自己是“祖宗神”的嫡系子孙,以此来说明自己统治的合理性,体现了商朝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故A项正确。

4.(2020·潍坊)2019年,在河南淮阳发掘出一处距今约4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其中有各种形制的圆形遗存分布于人工垫筑的台基之上,经考古专家初步判断,很可能是当时粮仓的遗迹。

如判断无误,这一遗存可实证( )A.原始农业的发展B.贫富分化的出现C.社会阶级的产生D.早期国家的形成【答案】A【解析】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距今约4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粮仓的遗迹,据此结合所学分析可知,如判断无误,这一发现可以实证原始农业的发展,A项正确;仅凭一个无法区别是公还是私的粮仓遗迹,得不出B、C、D三项,排除三项。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期末复习单元知识检测 第三单元 (试题)

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期末复习单元知识检测 第三单元 (试题)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1.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与“知县”,这与汉朝时期的州牧、郡太守以及县令大不相同,“知”就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

这说明宋朝( ) A.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 B.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C.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D.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2.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

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3.《大夏国葬舍利碣铭》为西夏碑铭,记载了元昊为安放佛舍利而建造连云宝塔之事。碑文由元昊重臣汉人张陟署名“右仆射兼中枢侍郎平章事臣张陟奉制撰”,由此可知( ) A.元昊所用臣僚均为汉族儒士 B.西夏相权过大威胁皇权C.西夏以宗教维系上下级关系D.西夏中央机构仿照宋朝4.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但却保持了猛安谋克制度。

有关“猛安谋克制”说法正确的是( )A.契丹族的民族管理系统B.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C.是金灭南宋的重要保障D.适用于金统治下的所有民族5.元代规定行中书省为地方行政机构。

行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行省高级长官由蒙古人、色目人担任,中下级官员由汉人担任。

行省官员每日“早聚圆坐,参议词讼,理会公事”。

据此可知,元代行省制( )A.扩大了对地方监察权B.弱化了其政权的民族色彩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D.有利于集思广益制定决策6.表2元朝中期吏部统计表(单位:员)表2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表明当时元朝( )A.巩固了大一统国家B.注意发挥汉族地主作用C.实行四民平等政策D.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7.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建年号“中统”,1271年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改蒙古国号为“大元”,他就是元世祖。

忽必烈这些做法意在( )A.展示称雄四方的野心B.加强人民对其认可C.推动蒙古政权的汉化D.体现统治的正统性8.北宋诗人苏轼在《石炭》中记载:“彭城旧无石炭。

统编版高一上学期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测试卷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上学期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测试卷及答案

统编版高一上学期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安石之开源政策,有些处又迹近于敛财,……那时的百姓,实有不堪再括之苦。

”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A.加重人民的负担B.实现了富国强兵C.使北宋走向衰亡D.加强了社会管控2.隋炀帝开凿通济渠,并与唐初武则天先后从长安迁都洛阳,北宋则更进一步将京师移向开封,以靠近运河干道。

唐宋之际中国古都有一种自西向东迁移的明显态势,这主要缘于()A.地理环境影响了国都位置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统治者对运河交通的重视D.北方动乱不断加剧3.茶叶种植至宋代已遍及南方97个州郡,北宋中叶,产茶在五、六千万斤左右,南宋增至一亿斤上下。

以每斤均价30文计,产值达200万~300万贯铜钱,折合米约200万~300万石,相当于北宋漕粮总量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据此可知宋代()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经济结构发生剧变C.商品经济发展较快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4.宋朝,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手工业出现了众多特色瓷器,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与之相关的结论可以是()A.宋朝长期稳定B.战乱助推经济C.宋代经济发展D.宋代贸易繁荣5.行省最早是中央的临时派出机构,遇到一个地方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处理,中书省派人到该地行使中书省的职权,事情处理结束以后,行省也随之取消。

到了忽必烈统一全国之后,行省逐渐成为固定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这反映出行省()A.权力不断扩大与中央分庭抗衡B.具有中央派出机构和地方机构的双重特点C.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D.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6.13世纪末,虽然蒙古帝国一分为四,但以元朝为核心、贯通欧亚的海陆交通体系(如图所示)仍异常繁忙。

受此影响()A.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B.中国的民族构成日趋丰富C.元朝和欧洲国家开始互派使节D.海上丝绸之路的范围有所扩展7.宋廷对于宦官集团非常重视,他们常常被委以重任,“衔命赴边,寄任方面”。

2020-2021学年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高一历史单元练习卷: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2020-2021学年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高一历史单元练习卷: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1.“1986年,____遗址已经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之一,这里也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规模最大的石头城建筑群体,并因此闻名世界,让人惊叹不已。

”该遗址是( )A.大津巴布韦B.摩加迪沙C.阿克苏姆王国D.桑海帝国2.(2020·本溪高一检测)公元646年新年伊始,天皇发布了《改新之诏》:废除氏姓世袭制度;把各级地方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

这项改革措施产生的影响是( )A.日本开始了大化改新B.建立起中央集权体制C.使日本进入封建社会D.社会经济得到发展3.恩格斯指出:“伊斯兰教这种宗教是适合于东方人民的,特别是适合于阿拉伯人的,也就是说,一方面适合从事贸易和手工业的市民,另一方面也适合于贝都因游牧民族。

”这表明伊斯兰教( )A.缓和了阿拉伯半岛复杂的矛盾B.满足了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愿望C.顺应了社会发展趋势和要求D.是阿拉伯人生活的精神支柱4. (2020·海口高一检测)与其他文明相比,希腊保留城邦小国林立的局面时间很长,而且是在这种城邦体制下达到了其文明的繁荣昌盛的高峰。

这说明城邦( )A.具有独立自主特征B.最终演变为大国C.有利于文明的发展D.促成了民主政治5.(2020·泰安高一检测)教皇盖拉西说:“治理现世有两大系统,一为教士的神权,一为君主的君权……君主必须由教主代向天主负责。

”这种观点反映了中世纪的欧洲( )A.神权大于王权B.王权大于神权C.王权与神权地位平等D.国王毫无权力6.下列关于中古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10世纪,西欧城市重新兴起B.市民为争取自治权均采取了起义的方式C.市民阶级形成,后来从中分化出了早期资产阶级D.西欧城市的市民阶级比中国古代城市市民阶级强大7.如图是英国庄园示意图,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A.林地与荒地归领主直接经营B.领主土地的收入归庄园所有C.佃户不需要耕种领主的土地D.份地是佃户的主要生活来源8.中世纪时,西欧的很多城市掀起了自治斗争,主要斗争的对象有( )①教会②世俗封建主③资产阶级④市民阶级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9.它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于8世纪中期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把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

2020-2021学年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高一历史单元练习卷: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2020-2021学年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高一历史单元练习卷:第三单元  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1.下图为西班牙皇家造币厂发行的一枚哥伦布纪念币,以纪念历史性旅程——发现美洲大陆。

马克思认为这次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这是因为 ( )A.新航路的开辟使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B.殖民扩张活动给殖民地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C.殖民地开始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新航路的开辟使近代商品交易产生2.仔细观察下图,你认为此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最有可能是( )A.商业革命B.价格革命C.三角贸易D.大化改新3.(2020·海口高一检测)15-16世纪,世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全球联系初步建立,主要由于 ( )①海上航路的扩展②世界人口迁移③世界物种交流④商品的世界性流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4.15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充满饥渴”的欧洲。

这使欧洲人走上发现新世界之路。

这种“饥渴”产生的根源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B.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道C.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D.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基督教5.哥伦布在《航海日记》中写道:“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

”由此可知,哥伦布( )A.熟悉东方文化B.已经发现美洲C.接受地圆说D.经济实力雄厚6.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占据了最有利的通商航路。

此后,欧洲其他国家也相继走上了海外探险之路,下列属于俄罗斯人探险成果的是 ( )A.发现纽芬兰岛B.开辟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C.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环航澳大利亚D.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7.(2020·聊城高一检测)《马可·波罗行纪》中对日本的描写:“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

”这一描写( )A.真实可信、影响巨大B.真实可信但影响有限C.毫无根据亦无影响D.脱离现实但影响较大8.“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嘲弄之一是哥伦布至死都确信,他已经抵达亚洲。

河南省正阳高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正阳高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河南省正阳高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下学期第三次素质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学者王家范说,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的个体作为最大,也是最小的生产单元,物质再生产与人类自身的再生产合而为一,使得这种生产结构系列简单,具有顽强的自生产自组织的再生机制,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小农经济因其规模小所以十分脆弱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很难发展为复杂的经济机制C.在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小农经济的存在有其合理性D.小农经济有利于物资和人口的快速增长2.战国时期,接待各国使臣与来宾的旅馆被称为“邸”;汉朝时期,“邸”主要是进京朝拜的官员居所;隋唐时期,民间邸店在城市出现并迅速发展,政府开始对邸店征税。

这反映出隋唐时期()A.政府对城市的管理规范有序B.邸店发展遭遇挑战C.重农抑商政策已逐渐松弛D.城市经济功能增强3.宋代,“坊市制”已经瓦解,民众竞相开设商铺,各种“违章建筑”层出不穷,针对城市秩序的混乱,政府专门设立“街道司”;为适应蓬勃发展的街市,政府还测量街道两侧距离,竖立“表木”;徽宗时,正式征收“侵街房廊钱”。

这说明宋代()A.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管理的变化B.市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C.为增加收入巧立名目收取杂税D.商业发展不再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4.17世纪,欧洲的一本书中记载了凤梨、马铃薯、木薯等农作物品种。

这反映出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A.洲际之间农业物种的交流B.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C.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加速D.美洲传统社会遭到巨大破坏5.17世纪,荷兰风俗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创作的油画看上去仿佛反映了井然有序、克制内敛的地方风情,但如果你仔细观察画中的物品——用加拿大河狸皮制作的奢华皮帽、中国的瓷盘、秘鲁白银铸造的银币、印第安人用胭脂虫染制的红色布料——就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这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能够()A.展现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场景B.体现画家丰富的艺术想象力C.展示画家所属的印象派风格D.折射工业革命给西欧带来的繁荣6.中国茶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检测历史答案用卷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二十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检测历史答案用卷

乌市第二十中学2020-2021学年第三学段高一年级历史学
科模块考试试卷
【答案】
1. A
2. D
3. A
4. D
5. B
6. B
7. C
8. B9. B10. A11. A12. C13. B14. B
15. D16. B17. D18. D19. D20. A21. A
22. C23. D24. A25. C26. A27. B28. A
29. C30. C
31. (1) 12分特点:意识形态色彩鲜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邻近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表现: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与美国关系实现正常化;与日本建交。

2.(6分)举措: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睡邻友好关系。

32.
故答案为:(1)弊端: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公有化规模过大、程度过高;分配方式上:平均主义。

危害: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农业发展;造成人民生活困难。

(8分)
(2)调整:使农民有了经营权(或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作用: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农业向商品化、现代化方向发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8分)
(3)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要适合国情;要有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要关注民生,从人民利益出发。

(6分)
第1页,共1页。

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0_2021学年高一历史3月调研测试试题202105060263

山西省运城市高中联合体2020_2021学年高一历史3月调研测试试题202105060263

某某省某某市高中联合体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3月调研测试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一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

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X围: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6课。

一、选择题(此题包括25小题,每一小题2分,共50分。

每一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导致人类由迁徙生活向定居生活转变的关键因素是2.世界上如埃与的尼罗河流域,印度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长江与辽河流域等,都存在大量的原始村落遗址。

这明确“种姓制度〞对今天的印度社会仍然有很大的消极影响,以下言论表现出种姓制度特点的是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D.“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4.据史料记载,波斯帝国时期,有许多希腊人来到波斯,他们之中既有医生、学者、工匠,也有失意的政治家。

波斯历代国王喜用希腊医生为御医,希腊工匠在波斯秉承国王的意旨,采用希腊风格和东方审美观,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

这反映了当时5.古希腊某某没有圣书和教文,大量的某某活动以节日庆典的形式进展,并通过城邦历法固定下来。

在这些某某仪式中,城邦确定参加者的X围,并为仪式提供资金支持。

由此观之,古希腊的某某活动6.“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安全,都不允许把外国人完全剥夺法律的保护。

〞为此罗马形成了7.在某某国晚期,特别是在罗马帝国时期,司法者……建立起一项原如此,即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被告有权利在法庭的法官面前同原告对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测评(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

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其中“位同宰相”的是( )A.转运使B.兵部员外郎C.知府D.枢密副使【答案】D【解析】宋朝为分割相权,由枢密院专掌军权,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因此,“位同宰相”的是枢密副使,D项正确。

2.宋太祖敕令子孙不得诛杀文人,他的宰相赵普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口号也是宋朝时提出来的。

这反映出宋朝统治者( )A.倡导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B.体现了宋统治者的虚伪C.突出了科举制度的重要性D.强化对民间思想的控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文人在宋朝政治生活中居于突出地位,反映了宋朝倡导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故A项正确。

3.宋朝地方管理上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

一路下同时存在三个平级的管理机构,它们之间采取互不相属、分化事权、相互牵制的原则。

这一建制( )A.旨在扩大宋朝疆域B.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C.打破了市坊的界限D.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采取互不相属、分化事权、相互牵制的原则”的信息,可以看出宋代以创建路制的方式,来避免地方割据的出现,加强中央集权,D项符合题意;据材料信息可知“创建了路制……采取互不相属、分化事权、相互牵制的原则”,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扩大宋朝疆域,A项排除;材料信息体现的是宋代以创建路制的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并未体现宋代文武分权的特点以及市坊制度的信息,B、C两项排除。

4.(2020·菏泽A)宋金对峙期间,岳家军战功卓著,岳飞威望大增。

宋高宗忧内之心甚于忧外,士大夫也难以容忍武人力量的崛起,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

据此可知,岳飞被害主要是由于( )A.南宋统治者重文抑武政策B.士大夫对武将打压诋毁C.岳飞抗金不利于民族交融D.岳飞反对政府与金媾和【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是,岳飞因为战功卓著、威望大增,而使宋高宗和士大夫难以容忍,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

据此可知,岳飞被害主要是由于军功太大、威望大增,这不符合重文抑武政策,故A项正确;士大夫对武将打压诋毁属于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故B项错误;岳飞抗金不利于民族交融和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岳飞反对政府与金媾和不是材料表达的信息,故D 项错误。

5.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命野利仁荣创制西夏文,西夏文结构多仿汉字,形体方正。

这反映了西夏文字( )A.深受汉族文字的影响B.早于汉字创立C.加强了西夏的统治D.成为与汉族沟通的重要工具【答案】A【解析】根据“西夏文结构多仿汉字,形体方正”可知西夏文字的创制深受汉族文字的影响,故A 项符合题意;汉字在西夏文字创制之前就存在,故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西夏文字的作用和与汉族交流的信息,故C、D两项不符合题意。

6.(2020·北京东城)运用唯物史观,解释下图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铁器牛耕出现B.隋唐大运河的开凿C.经济重心南移D.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答案】C【解析】由图中数据可知,北宋以后,南方人才比重逐渐高于北方。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唯物史观角度来说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即经济重心南移影响到人才比重的变化,故C项正确;铁器牛耕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A项错误;隋唐大运河的开凿和人才比重的变化无关,故B 项错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和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7.《宋史·职官志》记载:“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之预,一归三司。

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这说明北宋( )A.把地方财政大权全部收归中央B.三司使掌财权,是当朝宰相C.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D.强化财政管理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答案】C【解析】材料描述的是宋朝为了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设立三司,分割宰相财权,这样就削弱了宰相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也就是通过分散中枢机构权力以加强皇权,故C项与题意相符。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京洛胡尘满人眼,不知能似浙江不?”以上诗句反映了两宋之际背井离乡的文人对故土的思念之情,诗中的“胡尘”之“胡”是指( )A.西夏B.辽C.金D.蒙古【答案】C【解析】两宋之际的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是女真人建立的金朝,故C项正确。

9.至元元年(1264年)十二月,元世祖忽必烈罢除各地管民官世袭,制定迁转法,收回世侯符节,易地为宜;死后,其子孙按荫叙法授官而不再承袭父职。

忽必烈采取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废除世袭制度B.加强军事控制C.抑制割据势力D.控制官吏任免【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中“罢除各地管民官世袭”“其子孙按荫叙法授官而不再承袭父职”得出废除世袭制度,这属于现象,不属于目的,故A项错误;题目中并未涉及加强军事控制,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收回世侯符节,易地为宜”“死后,其子孙按荫叙法授官而不再承袭父职”得出目的是抑制割据势力,故C项正确;D项表述属于表象描述,并非目的,故错误。

10.元朝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

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A.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B.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D.行省制度有利于加强元朝中央对地方统治【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原属于巴蜀的汉中地区被纳入陕西行省后,其风俗习惯中西北关中的氛围愈加明显,这体现出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故B项正确。

11.《宣府镇志》记载,辽圣宗统和十八年下诏:“(幽云十六州)宜从后唐旧制:大小麦、豌豆,六月十日起征,至九月纳足;正税匹帛钱、鞋、地、榷曲钱等,六月二十日起征,十月纳足。

”这说明辽朝( )A.对幽云十六州进行残酷的剥削B.已经采取封建统治制度C.处于唐朝的有效统治之下D.由北面官统治幽云十六州【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出,辽朝在幽云十六州模仿唐朝的两税法,这是一种封建剥削方式,属于南面官的统治范畴。

B项正确。

12.猛安谋克原是女真族的氏族部落组织,随着军事扩张,金统治者将夺取的大量田地分给他们耕种。

不久以后,谋克自己不再耕种田地,而是役使汉人种地,他们成为地主。

上述现象( )A.加强了金的统治力量B.增强了女真族的军事力量C.加深了女真族的封建化D.促使女真贵族生活的堕落【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剥削方式实际是租佃制,女真人逐渐成为封建地主,加深了女真族的封建化,C项正确。

13.宋高宗时,叶梦得上奏称,“朝廷见收买木棉、虔布万数不少”;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

”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

材料表明在南宋时期( )A.中原地区是棉花主产区域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棉花已经取代丝麻成为衣被原料D.衣被原料的种植结构逐渐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棉花在南宋后期传到中原地区,这直接导致了此后古代中国衣被原料的种植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棉花逐渐取代麻等成为人们衣被的主要材料,故D项正确。

14.“自1063年起,开封取消宵禁,晚上居民可在城中自由走动,商场和娱乐场彻夜开业……店铺、工场设于全城,坊里已去掉原先的围墙……乡村的‘草市’被允许存在。

”法国学者谢和耐的这段记述表明 ( )A.城市的经济功能受到削弱B.小农经济丧失了主导地位C.商业发展打破了时空限制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答案】C【解析】“1063年”中国处于北宋时期,都城开封“商场和娱乐场彻夜开业”,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的限制;“店铺、工场设于全城,坊里已去掉原先的围墙……乡村的‘草市’被允许存在。

”市坊的界限也被打破,农村地区的草市合法化,C项符合题意。

15.中唐以后,社会经济关系发生剧烈变动,至宋代,“天下之自耕而食,为天子之农者十无二三;耕而食于富人而为之农者,盖七八矣。

”这种现象反映出宋代( )A.中央政府管理失控B.农村租佃关系盛行C.政府财政收入锐减D.封建经济严重衰退【答案】B【解析】根据“耕而食于富人而为之农者,盖七八矣”可知,宋代农民租佃富人土地耕作的现象很盛行,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央政府管理的状况,排除A项;材料反映农民租佃土地耕作的现象很盛行,不能反映政府财政收入情况,排除C项;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16.《元史》载: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忽必烈说:“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这段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旧俗与汉法之间的矛盾B.行省制度与郡县制度的矛盾C.蒙古族与汉族的矛盾尖锐D.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看,西北藩王使者的这段话,表面是旧俗与汉法之间的矛盾,实质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冲突,故选D项。

17.据记载:交子应为三年一届,其肇因始于宋代之铜钱与铁钱溷用而不便于携;迄神宗时,即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

据此可知宋朝( )A.金属货币不被认可B.交子最初由商人私自发行C.金融秩序相当混乱D.纸币的合法地位确立【答案】D【解析】“熙宁初年将伪造交子等同于伪造官方文书”说明交子正式由官方所承认,D项正确;交子的流行并不是因为金属货币不被认可而是因为交通不便,A项错误;B、C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

18.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朝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

这表明( )A.佛教思想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B.宣扬“孝道”成为佛经主要内容C.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趋于合流D.佛教文化主动适应中国文化传统【答案】D【解析】题干反映了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适应而不是冲击,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主旨是要求子女懂得感恩、孝顺父母,但B项说法以偏概全,排除;材料信息不能反映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合流,故C项错误;僧人“借佛陀之口”与“孝顺父母”结合,体现了佛教文化主动适应中国文化传统,故D项正确。

19.理学家朱熹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制订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涉及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

朱熹的这一做法( )A.扼杀人的自然欲求B.标志理学成为官方哲学C.标志着儒学的世俗化D.实现乡村基层自主管理【答案】C【解析】题干中未提及《家礼》和《增损吕氏乡约》对人的自然欲求的扼杀,故A项错误;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是在南宋时期,且应该是整体、系统的理学体系,不只是朱熹的具体做法,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制订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涉及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推知朱熹使理学世俗化,故C项正确;实现乡村基层自主管理应该是乡村自治的具体操作实施,朱熹的做法只是为乡村自治铺垫而已,故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