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_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总之,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个 转变的实现,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 义社会,为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发
展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
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 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
2
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 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3 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956年,中国完成了对农业、手 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标志着中国从新民主主 义社会正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从此,中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制 度,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中国的经济、政 治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 大的成就,国家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极大的 提升。同时,中国也实行了一系列的社会 改革措施,如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的国有企业改革等,这些措施的实施, 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 主义的转变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目录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过渡时期,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准备阶段。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 社会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有以 下特征: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 社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第四讲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953年9月25日,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在庆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周年的口号里,向全国 人民正式发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4年9月一届人大通过的《宪法》,把总路 线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写入总纲。
2.理论归纳:党在过渡时期的总 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 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 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穷棒子社” 在社主任王国藩 的带领下发挥 集体力量 ,艰苦创业,从三条驴腿起家,依靠 自己的力量,克服重重困难,赢得了第一个丰收 年,用事实对那些散布合作社要“穷散架”的 人,做出了强有力地回答。
“穷棒子社”一年中巨大变化的事实,使西铺村 更多的农民看到了合作社的优越性,它像磁石 一样,强烈地吸引着社外农民特别是那些比较 贫困的农民的心。他们迫切地要求入社。
1953年2月15日,毛泽东离开北京南下视察。 列车路过河北,邢台县长张玉美向毛泽东汇报 到邢台全县入社、入组 情况。
毛泽东 :“是啊,多数农民是愿意走社会主义 道路的,因为这是一条由穷变富的道路。关键 是我们领导采取什么态度,这两个村群众办社 的热情很高,思想发动工作搞得也不 错。”“看来,农业不先搞机械化,也能实现合 作化,中国不一定仿照苏联的做法。”
①农业改造: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
②手工业改造:办手工业供销小组、供销合作社和生 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胳臂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在全行业公 私合营之前,企业的利润分配采取“四马分肥”的方 式,全行业公私合营之后的赎买政策是国家按照企业 资本的股份额,每年拨付给中标价5%的定息,共计 10年。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这一时期,民族资产阶级仍 然是一个两面性的阶级:既有剥削 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 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2、矛盾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
与被剥削者的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
性,又有相互合作具有共同利益的 非对抗性的一面
3、所以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 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 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 可以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 社会力量,又是一个团结和改造的 对象。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5010241 第三组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起止时间
•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 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这一时期中国 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 的社会形态,而是介于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之间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新 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 义的因素,又有资本主义的因 素。 •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两 重性;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 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全国各族人民与国民党残余势 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是完 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随着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 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 国内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工人阶级
农民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其他小的 资产阶级
随着土改的完成,集中表现为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
两条道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道路
两个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
两种因素都在发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1、社会主义因素占优势并不断
3、有利的国际条件 美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对和 仇视的政策,促使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 交政策;
专题: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PPT课件
•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两重性:在国民经济 恢复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各 族人民与国民党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 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随着土地改革的基 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 内的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环境。
12
•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 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 会。
• 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 • ▲怎样过渡?
13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 从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到建设和 改造同时并举、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 步过渡的发展变化过程:
3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 性的社会
1949-1952
1
集中力量恢复 国民经济、完 成民主革命遗 留问题(土地 改革)
1953-1956
2
开始社会主义 改造,(用1015年时间)完成 向社会主义过 渡
4
半殖民 地半封 建社会
新民主 主义社 会
社会主义 社会(初
级阶段)
1840
1949 1952 1956
1939年底至1940年初
——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1940年1月——使用“新民主主义社会”
14
1、如何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 主义社会转变?
初步设想(1949.3七届二中)”
阶段 1
阶段 2
用15-20年的新 民主主义建设, 实现工业化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委托加工 计划订货 国 家 资 本 主 义 初级形式 统购包销 委托经销代销 个别行业公私合营 高级形式 全行业公私合营 清产核资 和平赎买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上海永安公司董 事长郭琳爽在全国政 协二届二次会议上表 态: “企业向国营商 业看齐,个人向工人 阶级转化”。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严格区分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对官僚资本无偿剥夺,对 民族资本进行赎买。 采取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把原来的剥削者 逐步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956年1月,荣毅仁就社会主义改造答记者问记 者直率地问: “ 消灭剥削,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对于你失去了什 么?得到了什么?”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荣毅仁很快就答道: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 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 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我,失去的是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 互不信任;得到的是作为劳动人民的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信任,而这 是金钱所买不到的。因为我积极拥护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自愿接受改 造,在工商界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工作,我受到了政府的信任 和人民的尊重,得到了荣誉和地位。从物质生活上看,实际上我并没 有失去什么,我还是过得很好。”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1847年,恩格斯, 《共产主义原理》: 在无产阶级建立政治 统治之后,对于一部 分剥削阶级的财产, 可以“直接用纸币赎 买的办法,逐步剥 夺”。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1953年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 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 12月形成关 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 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 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 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 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 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 学习和宣传提纲》 )
五种经济形态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主要经济命 脉,居于领 导地位 个体经济向社 会主义集体经 济过度的形式 国民经济中占绝 对优势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向社会主义国营经 济过渡的形式 主要成分
社会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第二, 第二,我国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后的农村及 时开展了互助合作运动 互助合作运动; 时开展了互助合作运动; 第三, 第三,在调整工商业中广泛发展了初级形 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民族资本即私人资 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民族资本即私人资 ;(民族资本 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指与国家政权相 )(国家资本主义 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指与国家政权相 结合, 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 经济。 经济。它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于国家的性 质。) 第四,当时的中国处在有利于选择社会主 第四, 义的国际环境之中。 国际环境之中 义的国际环境之中。
专题: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53.6正式提出——“一化三改”的建设与改 造“并举”的逐步过渡,花10~15年走完 1953.12——完整表述“一化三改”过渡时 期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 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过渡 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 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 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专题: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 主义的转变
3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
• 新民主主义社会 的起止时间——
•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 成,是我国从新民主 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 变时期,这一时期中 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 主主义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 性的社会
•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 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 会。
• 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 • ▲怎样过渡?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毛泽东和党的其他领导人的认识经历了一个 从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到建设和 改造同时并举、从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起即逐 步过渡的发展变化过程:
1956
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其性质与特征?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新民主主义 共和国的方案,所要建立的经济、政治、 文化构想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
政治上
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 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建立了人民 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3
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 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认识之所以发生变化是因为,
第一,随着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彻底完成,国内的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深刻变化。
第二,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国社会的经济成分(即生产关系)发生了重要变化。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一天一天增加,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一天一天加强(周恩来语)。这说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在实际上已经开始了。
(二)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毛泽东科学地分析了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及发展趋势,放弃了一举过渡的最初设想,于1953年6月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我国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唯一这个提法反映了当时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还缺乏科学的认识。
4.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虽然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但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从而为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4.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这是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的物质基础。
精讲-毛中特-2章: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式(1)近代中国的国情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演变成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有一个历史过程的。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近代中国革命的任务和性质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人民曾经进行过多次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事实证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以及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都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
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期待新的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的革命,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产生。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3)新民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2015版毛概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资料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即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即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阶段。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为了挽救空前深重的民 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人 民曾经进行过多次不屈不挠 的英勇斗争,无数仁人志士 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 本章教学重点
近代中国社会的国情和主要矛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 路的依据及意义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对中国革命 的重要性。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一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 新民主义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1921年7月,中 国共产党第一次 代表大会在上海 召开,从此,中 国革命开始有了 一个坚强的领导 核心,中国革命 也开始迈入一个 新的历史时期。
课间休息
目录Biblioteka 前页后页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 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 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 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 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 正民主共和国。
后页
2、初步形成时期
1927年—1937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 际结合起来,独立思考与解决中国革 命中的问题,初步论证了中国革命道 路的理论。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1927年八七会议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 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为什么新民主主义要向社会主义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巨大转变: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1949年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从1956年至今,是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那么,这个社会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向社会主义转变呢?这幅油画是著名画家董思文先生根据开国大典的情景所绘制,看看画上的人物,你能看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吗?咱们来略加分析。
前面这位,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后面前排六位是新中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六位国家副主席,依次是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
其中朱德、刘少奇、高岗是共产党员;宋庆龄是著名的民主党派人士,李济深是民革中央主席,张澜是民盟中央主席,他们三位都是非中共的——从党派来讲,他们三位属于民主党派人士,如果按照当时的阶级划分,这三位属于什么阶级的代表啊?对,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
因为民革也好,民盟也好,都是当时资产阶级的民主政党。
由此可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后,我们所建立的政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
它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既有社会主义成分,又有资本主义成分。
这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结构方面的显著特点。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
然而,与推翻“三座大山”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同,此时的资产阶级在和平时期表现出了他落后的一面,与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
交锋:新中国经济第一战——陈云“三战”上海滩1949年7月,在投机商的推波助澜下,新中国经历了第一次也是最严重的一次物价暴涨。
为了稳定市场,控制物价,时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即中财委)主任的陈云飞抵上海,在这个资本家力量最雄厚、也是投机倒把最厉害的地方,与上海滩的资产阶级“大佬”们先后展开了三场较量,分别是银元风波、棉纱大战与粮食抢购,此次斗争被称为新中国经济第一战。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二,分析了建国初期的社会经济结构, 提出了不同的经济政策及新民主主义的经 济形态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 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 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 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 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 渡性的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并必然过 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历史进程中不可缺少的 中介和桥梁。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
①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的政权是无产阶
级领导的(通过共产党)各革命阶级联 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它以工农联盟 为基础,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 产阶级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和 历史经验
一 、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农业、手工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
走合作化道路 基本原则:自愿互利、
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形式:互助组初级
社高级社
通过合作化道路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49年10月—1952年冬——互助组 1953年1月—1955年上——初级社 1955年夏—1956年底——高级社
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5亿多 农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是从供销合作 入手,逐步发展到走 生产合作的道路。
具体形式是:
手工业小组手工业供销 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 作社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毛概理论知识点(第二章)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学重点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指,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社会最基本的矛盾。
2、毛泽东关于中国近代革命性质的分析和判定。
(1)中国的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革命的敌人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3)革命的任务是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4)革命有时还要有资产阶级参加;(5)革命的目的不是针对民族资本主义及其私有财产。
因此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
3、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4、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经验的总结概括。
中共“一大”提出建立劳农专制的国家思想;党的“二大”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党的“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1926年前后,党逐渐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我党逐渐形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抗日战争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更加成熟;抗日战争胜利后,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动力、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指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场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主要包括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保护民族工商业。
版毛概_第二章_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ppt课件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 基本纲领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科学阐述
抗日战争时期,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 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明确提出“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概念,并第一次对新民主 主义革命总路线作了科学的概括。 把新民主主义革命概括为“无产阶级领导 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命
命
导
命
命
对
动
阶
性
前
象
力
级
质
途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二)新民主主义总路线的内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首先,帝国主 义是中国革命
帝国主 义
的首要对象
其次,封 建主义是
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
再次,官僚 资本主义也
中国革命 封建主 对象 官僚资 是中国革命
的主要对 义
本主义 的对象
象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页
近代中国向日本支付了多少战争赔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间休息
目录
前页
后1页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29年6月 1929年12月 1930年 1937年 1938年 1941年 1942年 1945年
课间休息
1 一切从实际出发
2 理论联系实际
3 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
文章标题:探索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1.引言在我国革命历史中,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是一段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
这一时期的历史性转折对于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并共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2.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与社会变革2.1 对比分析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斗争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社会经历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双重压迫,和阶级矛盾交织复杂。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国领导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这一时期的斗争,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2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经济面临着重重困难和挑战,面对生产力的不发达和社会生产关系的落后,我国领导人民开展了和基本建设,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这些努力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3.具体途径: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3.1 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国领导人民根据国情,历经实践和思考,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发展方向。
通过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逐步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3.2 科学规划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程中,我国领导人民坚持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科学规划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
通过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逐步走上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4.总结与展望回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是一段极为曲折与坎坷的历史进程。
在这一进程中,我国领导人民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和总结,逐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发展道路。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闫万万)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社会主义过渡的最初 设想
• 在建国之初,党中央也没有马上提出向社 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但是,在国民经济恢 复任务即将完成的时候,党中央对社会主 义改造步骤的设想发生部分的改变 。提出 马上要向社会主义过渡。
党中央为何改变最初的设想, 党中央为何改变最初的设想,提出 马上向社会主义过渡
A
P94:已经丧失了通过资本主义工业化 : 进入强国行列的机遇
B
CDΒιβλιοθήκη • 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2.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个体 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 3.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 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实现了中 国历史上伟大的社会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 义才能发展中国。 • 意见或建议: 意见或建议: 1.对比鲜明,基本内容完整,辛苦了! .对比鲜明,基本内容完整,辛苦了! 2.红色处是需要强调或修改的,请注意。 .红色处是需要强调或修改的,请注意。 3.一些需要强调说明但在课件上没有的文字或语言,是否准备?如黄 .一些需要强调说明但在课件上没有的文字或语言,是否准备? 色地方?? 色地方?? 4.加上的几页,可在思考上面“3”的建议时:参考。 的建议时: .加上的几页,可在思考上面“ 的建议时 参考。 5.应该以对“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为辨正基点,进行联系实际的深入 .应该以对“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为辨正基点, 探讨(尽管上课时间有限制。可作为学习,该做到“真相触摸、 探讨(尽管上课时间有限制。可作为学习,该做到“真相触摸、展望 前路——如对当前非公占 ﹪是否冲击我们的‘公主多发’和’劳主 如对当前非公占65﹪是否冲击我们的‘公主多发’ 前路 如对当前非公占 多分’ 进行观点辨正” 多分’?进行观点辨正”)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视频——百废待兴
土地改革的完成,国内阶级 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新中国的土地改革
土地革命完 成后的主要矛 盾是: 国内; 无产 阶级同资产阶 级的矛盾。 国外: 中国 同帝国主义国 家的矛盾。
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特征
第一,在经济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 行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五种经济成份并 存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 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国 家资本主义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 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第二,在政治上,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工 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 主专政。
七届二中全会 上的毛泽东
?1951年前后,党内大体形成了先用三个五年计 划搞工业化建设,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共识。
?1952年我国国民经济得到恢复,民主革命的遗 留任务已经完成,政治、经济及社会面貌发生了 巨大变化。9月,毛泽东在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 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 年到15年时间基本上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而不 是10年以后才开始过渡,这是酝酿提出过渡时期 总路线的开始。
为什么要进行社会主义改一方面就当时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却又分散脆弱的个体经济来说在土地改革以后由于摆脱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农业生产在一个时期内有过相当大的发展但受小农经济的局限增产潜力有限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作物迅速增长的需求同时个体经济自发发展必然导致两极分化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
?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 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 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借鉴苏联等国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系统地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为什么和怎样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问题,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伟大而深刻的变革,为当代中国进步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一节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设想的演变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的基础上得出了这一正确的结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中国,虽然也属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但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和封建主义的长期统治,它不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在我国没有得到独立的发展,这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有很大区别。
尽管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明确了其奋斗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通过何种途径和步骤过渡到社会主义,确是一个非常困难和复杂的事情。
在这个问题上,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内先后发生的“二次革命论”和“一次革命论”错误,给革命造成严重损失。
直到20世纪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才在正确分析国情和总结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并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即将胜利,使之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
毛泽东的经典论述是“中国革命是包括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现在阶段的革命和将来阶段的革命这样两重任务的。
”“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并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上去,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伟大的全部革命任务。
”①就是说,在民主革命取得全国胜利后,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至于如何实现这一转变,建国前后,党的主要领导人的认识也基本是一致的,并一直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1948年9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把革命转变问题列入了会议议题。
会上,毛泽东指出,因为新民主主义中有社会重要因素,而且是领导因素,所以我们的国民经济体系将是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经济体系,“我们要努力发展经济,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
”②刘少奇在《关于新民主主义的建设问题》的报告中还提出“过早的采取社会主义的政策是要不得的”“过早地消灭资本主义的办法,则要犯‘左’倾的错误”,毛泽东表示赞同。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中,在科学分析当时中国社会基本状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③的基本方向和奋斗目标。
毛泽东指出,“中国的工业和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就全国范围来说,在抗日战争以前,大约是现代性的工业占百分之十左右,农业和手工业占百分之九十左右。
这是帝国主义制度和封建制度压迫中国的结果,这是旧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性质在经济上的表现,这也是在中国革命的时期内和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
从这一点出发,产生了我党一系列的战略上、策略上和政策上的问题。
”④这就是:没收在中国现代性工业中占最主要成分的官僚垄断资本归人民共和国所有,使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使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对在现代工业中占第二位的私人资本主义,采取利用和限制的政策,国家尽可能利用一切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城乡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采取各种恰当的有伸缩性的限制政策,通过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将其纳入国家计划监管的轨道;对占国民经济百分之九十左右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则要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向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
这就不仅确立了以国营经济为领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在内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总格局,而且提出了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领导下,通过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改造个体经济,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改造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由社会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七届二中全会报告,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后来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正如毛泽东在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所作的说明:“这条总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51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46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7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30页。
路线的许多方针政策,在一九四九年三月的党的二中全会的决议里,就已经提出,并已作了原则性的解决。
”①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间,毛泽东在建国前后,分别说过要15年,20年,或二三十年。
1950年6月,他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批评了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主张,指出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是不适合我们国家的情况的。
在同月举行的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他进一步明确指出,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即实行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社会化,这种时候还在很远的将来。
要在国家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大为兴盛了以后,在各种条件具备了以后,在全国人民考虑成熟并在大家同意了以后,才可以从容地和妥善地走进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在此前后,刘少奇、周恩来也都提出过大体相同的思想。
1949年4月刘少奇在天津工商业家座谈会上说,搞社会主义,那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
7月,他在访苏期间给斯大林写信,说中国从现在起到实行一般的民族资本国有化,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估计需要10年到15年。
在同年的政协会议上代表中共中央回答党外人士关于为何不把社会主义前途写进《共同纲领》的问题时,他说:要在中国采取相当严重的社会主义步骤,还是相当长久的将来的事情,如果《共同纲领》写上这一目标,很容易混淆我们在今天所采取的实际步骤。
周恩来在1950年4月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说,实现社会主义是要有一定条件的。
今天条件不成熟,就要急于转变到社会主义,这说明一些同志对新民主主义缺乏实际认识,不相信按照《共同纲领》不折不扣地做下去,社会主义的条件就会具备和成熟。
1952年10月在同部分资本家的一次谈话中,他指出,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可能要10年、20年,中国工业化,是10年、20年的问题。
欲速则不达,必须稳步前进。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党中央在头绪纷繁的各项工作中,紧紧抓住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个中心环节,在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大大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从1952年下半年,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上产生了一些新想法,逐渐调整了原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952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分析了当时的经济结构:工业中,私营占32.7%,国营占67.3%,是三七开;商业零售是倒四六开。
再发展5年,私营比例会更小,但绝对数字仍会有些发展,这还不是社会主义。
5年以后如此,10年以后怎么样,15年以后又怎么样,要想一想。
到那时私营工商业的性质也变了,是新式的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加工订货、工人监督、资本公开、技术公开、财务公开,他们已经挂在共产党的车头上,离不开共产党了。
②基于上述认识,毛泽东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①《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301页。
②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13-214页。
的时间基本上完成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或者以后才开始过渡。
①10月,受毛泽东委托,刘少奇在出访苏联期间就中共中央讨论的从现在起10年到15年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想法向斯大林征求意见。
斯大林表示:你们的想法是对的。
当我们掌握政权以后,过渡到社会主义去应该采取逐步的办法。
1953年2月27日,毛泽东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讲到了他在外出视察时同地方干部对此问题谈话的内容,他说:“类似过桥,走一步算是过渡一年,两步两年,三步三年,10年到15年走完。
我让他们把这话传到县委书记、县长。
在10年到15年或更多一点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及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②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上的讲话中,已经把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任务和时间都明确提出来了。
但没有讲从何时算起。
后来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又作了进一步表述,主要是增加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并把过渡的时限改为“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③12月,毛泽东在审阅中宣部起草的《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时,对总路线的表述又作了推敲和审定,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规范的表述,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④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批准了这个总路线。
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写入《总纲》。
过渡时期总路线与原来党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比较,在过渡的性质、过渡的目标、过渡的和平方式以及大体所需时间等方面都有共同之处,但又有明显的改变或调整。
一是,改变了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然后才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本身就是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日,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开始之时。
二是,改变了先实现国家工业化,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设想,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
三是,突破了骤然改变所有制,一举过渡的框框,形成了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逐步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创造性思路。
二、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依据①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13页。
②薄一波《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上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2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