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八章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1.政治上: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2.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基本胜利
3.理论基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4.群众基础:人民热烈拥护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开国大典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1.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和土匪: 1950年夏
2.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1.背景: 2.过程:
①朝鲜内战的爆发:1950年6月 ②美国侵略朝鲜,第七舰队开赴台湾海峡 ③战火烧至中朝边境,威胁中国安全
▪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 把生产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的任务。
▪ 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 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步阶段。
▪ 存在的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 变过快等。
康藏、青藏公路通车典礼 行驶在康藏公路上的车队
提示:点击图中内容
欢庆试制 出第1批 解放牌载 重汽车
53年第一个无缝钢管
宝成 铁路
武汉长江大桥
建设大军在鹰厦线上奋战
长春“一汽” 沈阳机床厂
鞍钢三大工厂
武汉长江大桥
农业、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 针 积极发展、稳步前进
和平赎买
原则
自愿互利
方 法 典型示范 、逐步推进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 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本章教学重点
1.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征,认识中 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是历史发展 的必然。
2. 了解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的基本历程和经验,认识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性意义。
主要内容
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二、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的提出 三、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社会经济中存在的五种成分
社会主义 性质的国 营经济
半社会主义 性质的合作 社经济
农民和手工 业者的个体 经济
私人资本 主义经济
国家资 本主义 经济
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 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
基本经济 成分:
社会主义 经济
相应的阶 级力量:
工人阶级
个体 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国 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私人资本 主义经济
第一、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力量相对来说比较 强大,它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主要基础。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不可能 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第三、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 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三、有中国特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 进程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主要有两种: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和高级形式的国 家资本主义形式。其中,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又包括个 别企业的公司合营和全行业公司合营。
❖ 具体路径
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个别企业公司合营 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全行业公司合营
不同阶段的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
低级国家资本主义:国家与企业在外部的结合。 个别企业公司合营(半社会主义的):国家入股; 共同管理;“四马分肥”。 全行业公司合营(完全社会主义的):资本归公; “定息”制度。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一节目录1.章节知识点…………………P2-42.疑难解析……………………p53.小组成员心得………………p64.视频展示章节知识点(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也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也就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社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不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1949年,中国成立后就结束了,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就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上的基本特征:国营经济(社会主义性质)、合作社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个体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混合经济结构。
在经济领域中:有私人,个体,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在政治领域中,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国家政权在文化上,存在资产阶级思想和其他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社会主义因素: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有国营经济与和合作社经济为主导,政治上工人阶级的领导文化上,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因素保证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主要是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矛盾。
具体例子:美国在政治上孤立中国,经济上扼杀中国,军事上威胁中国人民解放军向西南进军,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
到1952年,随着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的被消灭,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胜利,特别是土地改革的完成。
这时,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来解决。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认为当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所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实现工业化为中心。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向社会主义过渡
性质: 立法机构:
全国政协:
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参政议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
1、通过哪几个方面的努力,使中 国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提高生产力,为建立社会主义奠定 厚实的物质基础。 二、“三大改造” ——变革生产关系,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健全政治制度,建立起社会主义类型的 宪法
农
途 径 变 化 实 质 结 果பைடு நூலகம்意 义
业
手工业
走 合作化 ____ 道路 作坊 、手工工具私有
集体所有
资本主义 工商业
以加工订货为主向 公私合营 __________过渡 工厂、商店私有 国家所有
合作化 走____ 道路
土地、农具私有 集体所有
对生产资料 私有制 实行变革,使社会主义 ________在国民经济占绝对的优势地位。 公有制
1957年主要工业产值及较1952年产值增长率表
类别 工农业 钢 总产值 1957 1606 年 亿元 535 万 吨 增长 70.9% 近3 率 倍
生 铁 594 万 吨 2倍 多
原 煤 1.3 亿 吨 96 %
原 油 146 万 吨 2.3 倍
发电 粮食 棉 量 花 193 1.95 164 亿度 亿吨 万 吨 166 21.9 26. % % 2%
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成就示意图
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飞机制造厂
无缝钢管厂 新藏公路
宝成铁路
武汉长江大桥 康藏公路
青藏公路
鹰厦铁路
1952年动工兴建鹰(潭)厦(门)铁路
武汉长江大桥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解 放 卡 车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
• “在过渡时期中,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 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尽管这项 工作中也有缺点和偏差,但整个说来,在一个 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 杂、困难、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 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 的胜利。” •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 题的决议》
特征: 特征:
• 在社会形态 社会形态上,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 社会形态 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过渡 性质的社会; • 在政治 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 政治 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 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 • 在经济 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 经济 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 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 在文化 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 文化 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 当生产关系成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 在阶级社会,就要求先进的阶级通过推翻 反动统治阶级的政治斗争,改变旧的生产 关系和维护这种生产关系的旧的上层建筑, 由此实现社会制度的根本变革,使被束缚 的生产力得到解放和发展;
• 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则要在坚持社会主 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改革不适合生 产力发展的旧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正是从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这个 革命性变革的意义上说,改革也是一场革 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
荣毅仁(1916年5月—2005、10、26)江苏无锡人。曾 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1979年创办中国国际 信托投资公司,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1986 年底,被美国《幸福》半月刊评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之 一,是建国后国内企业家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 人。1978年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79年任中国国 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1982年—2001年3月任 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1982年后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82 起草委员会委员,暨南大学校董事会董事长。1983年起任 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同年当选为全国工 商联第六届执委会主席。1992年12月至1993年任第一届 海协会名誉会长。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任中华人民共 和国副主席。1993年3月辞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 长的职务。1996年9月9日被推举为中国扶贫基金会第三 届理事会荣誉会长。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是指从新中国成立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时期。
这一时期政治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
新中国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时和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经济上,“一五”计划实行,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该单元包含的知识点主要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等。
近几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对本单元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一五”计划、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等。
试题以史料为切入点,设置新情境,注重对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突出能力立意,预计未来高考中会延续这一特点。
例如,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第31题,考查“一五”计划时期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比重不断减少等折射出的实质。
2017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第41(2)题,运用史料考查“一五”计划时期矿业政策的特点。
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31题,以漫画形式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
2019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第31题,以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和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增加为背景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
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命题评析:本题以漫画形式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建设。
核心考点:“一五”计划。
关联知识:①1953年,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起步。
②“一五”计划中,优先发展重工业。
《史纲》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三,不剥夺资产阶级选举权,对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的代表人物适当的政治 安排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及其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占绝对优势,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新中国的经济基础 第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被推翻,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 级,广大人民摆脱了被奴役被压迫的地位,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第三,解放了生产力 第四,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史的伟大创举,以新的实践经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的理论宝库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总路线提出的背景 由“先工业化再社会主义改造”到“工业化和三大改造同时并举”的转变 设想转变的原因: 第一,新民主主义的遗留任务彻底完成,国内阶级关系和主要矛盾发生了变 化。国内主要矛盾已经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 道路”的矛盾,明确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已经是必要的。 第二,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中国社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 化,“社会主义的成分逐渐增加,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逐渐增强”,向社会主 义过渡已经开始了。
1、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20%) 2、个体经济(40%,占比最高),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也可以自发 走向资本主义 3、私人资本主义经济(30%) 4、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过渡) 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国营经济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 会。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1,新民主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两个阶 段。“一次革命、两个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 阶级领导的,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从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 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1949-1952年——人民群众V三座大山残余势力 1953-1956年——工人阶级V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V资本主义道路 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 第一,政治上,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 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第二,经济上,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 第三,文化上,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的关系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如下(其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是123)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
3、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
供 第 销 一 步 小 组
第 二 步
供 销 合 作 社
第 三 步
生 产 合 作 社
到1956年,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已占其 总数的91.7%,产值占全国手工业总产值的 93%,全国基本上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
入社手工业产值
93%
全国手工业总产值比例图
太原市手工业 者举行庆祝合作 化胜利的游行。
政府贷款给王振 堂互助组一批新 式的农具。
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贯彻的阶级路线 “依靠贫农(包括新中农),巩固地团结中 农,限制并逐步改造富农”
王凤英的父亲 是地主,她家也加 入了合作社。
4、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
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循序渐进的 步骤,逐步实现过渡
3、高级社
2、初级社
1、互助组
2、一五计划的指导方针
(1)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方针 (2)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的依据 (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过渡时期 的理论,是毛泽东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要 理论依据。
(2)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客观依据。
思考题:
1.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 的社会? 2.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是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3.为什么说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历史
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阅读文献和参考资料
1.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
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5日)
2.中共中央宣传部:《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感谢观看
班级:制冷141班 制作人:毛沪磊 演讲人:朱洪涛
成果:“一五”计划时期,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使我国 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 本确定。
一 五 计划
中国第一部宪法
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奋斗,终于在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在一九四九年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 僚资本主义的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因而结束了长时期被 压迫、被奴役的历史,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民主制度,也就是新民主主 义制度,保证我国能够通过和平的道路消灭剥削和贫困, 建成繁荣幸福的社会主义社会。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 社会主义社会建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国家在过渡时期 的总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完成对 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人 民在过去几年内已经胜利地进行了改革土地制度、抗美援 朝、镇压反革命分子、恢复国民经济等大规模的斗争,这 就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准 备了必要的条件。
伟大意义
国内意义: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100多年来被 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 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是中国近代史结 束的标志。
国际意义: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 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一五计划‘’
那么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中国的先进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中国新 的出路不是资本主义而是社会主义。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 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人民选择 了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了基本的胜利,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案例:共和国的起点从1949年开国奠基开始,中国人民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在这个阶段,党领导人民,从一穷二白的基础起家,在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下,开始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奋斗。
奋斗的起点,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新中国成立后,接收的是国民党留下的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
在国内政治上,反革命势力的破坏活动极为猖狂。
大批潜伏在城乡的反动党团骨干分子和特务分子,以及聚集在城市的帮会把头和地痞流氓,还有盘踞在农村的恶霸、土匪、反动会道门头目,则在暗中窥测方向,伺机发难。
1950年1—10月,全国就侦破和镇压反革命暴乱816起。
经济上,工农业生产萎缩,产量锐减。
另外,大量厂矿倒闭,耕地荒芜,生产凋敝,城乡萧条。
旧中国连年的战祸,使得厂矿资金短缺,原料枯竭,停产停业。
国民党时期的通货膨胀政策,又使得物价以天文数字飞涨。
据有关资料显示,同是100元法币,1937年可以买到两头壮牛,1949年则只能买到一根缝衣针。
而投机资本家又雪上加霜,套购粮食、燃料、五金等生活必需品和生产原材料,哄抬物价,扰乱市场。
加之当时生产停滞,物资匮乏,从1949年4月到1950年2月,全国先后刮起四次涨价风。
如1949年11月,上海的粮食、棉纱、五金、化工产品等每天上涨20~30%。
在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在政治上孤立中国,在经济上实行封锁和禁运。
1950年12月3日,美国宣布对中国实行全面禁运。
更为严重的是,美国在军事上对中国进行威胁。
一方面,它插手台湾问题的解决,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并和蒋介石密谋,成立“美国驻台军事联络组”,由麦克阿瑟统一指挥双方陆海空军,“共同防守”台湾;另一方面,美国勾结亚洲一些国家的反动势力,结成双边或多边的军事联盟,签订《美日安全条约》、《美韩共同防御条约》、《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等,对中国形成一个从日本经韩国、台湾、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的新月形军事包围圈。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最新资料推荐------------------------------------------------------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的开始毛泽东:我们要努力发展经济,由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前,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在局部地区建立起来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即新民主主义社会。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2、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1948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做过分析:认为它应该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社会主义因素与民主主义因素并存。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为了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之间的一个过渡的阶段。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一种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1/ 4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份: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二、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1、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全部完成。
新中国成立的最初三年,即1949年至1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社会主义革命的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没收官僚资本官僚资本是旧中国半殖半封建社会的畸型产儿,是官僚资产阶级依靠超经济特权,在剥削劳动人民和兼并民族工商业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是近代中国官僚资本的主要特征。
中国现代史分为4个阶段
中国现代史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949—1956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第二阶段:1956—1966为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探索十年)。
第三阶段:1966.5—1976.10为“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文革十年)。
第四阶段:1978—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二)内容:1、制定《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从1949年-1954年起作用)(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10.1下午2时)。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
54门礼炮象征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民族。
(①象征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政治团体,②象征五四运动),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的历史。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三、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稳定物价之战1、目的:为巩固新生的政权;2人民政府与投机商展开一场”米棉之战”;3作用:全国物价开始趋向平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
A社会主义经济 B 个体经济 C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 合作社经济 E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6)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是三种:
A社会主义经济 B 个体经济 C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7)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五种经济成分中,有两种经济成分是向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形式。它们是: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本章提要 本章包含三个重点内容:
1.新民主主义社会性质(建国初社会性质)
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历史必然性
3.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过程、经验
一、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1)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A军事上,追剿残余敌人、基本完成祖国大陆统一。
B普遍召开各级各届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会议,人民开始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C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保存富农),先后使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包括老解放区农民在内)无偿地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其它生产资料,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群众获得了翻身解放。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1)性质: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共和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2)基本特征:
①经济上实行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第二阶段(1953年至1955年上半年),这是大办初级社阶段。
第三阶段(1955年夏到56年底),是合作化高潮阶段。到56年底,入社农户达1.17亿户,占总户数的96.3%,其中加入高级社的占87.8%,基本上实现了农业合作化,标志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
1.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1.1950-1952年,进行土地改革,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即土地私有制2.1953-1956年,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变土地私有为公有3.1958年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4.新时期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公有的基础上,农民拥有使用权。
2.近代时期中国政府名称变化晚清政府(1840—1912),中华民国政府(1912—1949),这期间由于政治中心和掌握实际权力的政治派别不同,又分为南京临时政府(1912年1月1日,结束於1912年3月12日),北洋军阀政府(1912-1927),南京国民政府(1927-1949)。
3.中国近现代史分期近代(1840--1949):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5.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1919年5月——1921年: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年——1923年:第一次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1924年——1927年:国民大革命1927年7月——1937年7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37年7月——1945年8月:抗日战争时期1946年6月——1949年9月:解放战争时期现代(1949-至今)1.1949-1956,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53开始三大改造)2.1956-1965,十年建设时期(1956,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1966-1976,文化大革命时期4.1978-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4.中共领导军队名称变化1924-1927, 国民革命军1927~1937,中国工农红军1937~1945,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改为第十八集团军,但仍习惯叫八路)新编第四军1945至今,中国人民解放军5.中国近代国旗变化(大清龙旗) (五色旗) (青天白日旗)6.国共重要会议1.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国共第一次合作2.中共一大:(1921.7.23;上海→嘉兴南湖):决定成立中国共产党3.中共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马思: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小组成员:余屾 张帆 傅军 肖航 田雨力 杨伟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与主 要矛盾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 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 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有以下特征:在社会形态上,它不是 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 会主义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在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 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作为 一个阶级还存在,并在国家政权中占有一定地位;在经济上 实行国营经济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 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 度;在文化上实行发展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 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必 由之路。
(2)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是实现过渡的经济条件。
①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及现代化工业有了一定程度的发 展,特别是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对民 族工商业采取保护的政策,使濒临危机的民族工商 业得到新的发展,进一步创造了向社会主义转变的 生产力基础。 ②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中,不仅有私人资本主义经 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先进的生产力,更重要 的还有处于领导地位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 济。 国营经济是通过没收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和接收 英美在华企业而建立起来的。国营经济的建立使国 家掌握了经济命脉,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强 大经济条件。
返回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
二 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
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步骤
[资料]新编中国现代史及世界现代史大事年表
2.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一)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6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建国后的头三年,肃清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实现了西藏的和平解放,建立了各地各级的人民政府,没收了官僚资本企业并把它们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统一了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稳定了物价,完成了新解放区土地制度的改革,镇压了反革命,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开展了打退资产阶级进攻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
对旧中国的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进行了很有成效的改造。
在胜利完成繁重的社会改革任务和进行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的同时,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全国工农业生产1952年底已经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
政治:1.追歼残敌,剿匪作战,和平解放西藏,使全国领土基本解放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3.镇压反革命运动4."三反""五反"运动经济: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3.合理调整工商业4.政府领导人民恢复和发展生产5.土地改革(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年)政治:1.中共八大2.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反右倾"斗争经济:1."大跃进"2.人民公社(三)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导火线走向结束:四五运动奠定群众基础文革期间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损失达5000亿元,但社会还是有缓慢发展“徘徊”:党中央主要领导人继续犯“左”的错误,指导思想没有改变,经济建设急于求成“前进”:教科文事业面貌一新,国民经济较快恢复,真理标准问题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 然性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
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 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 概括地说,就是“一化三改造”。
1952年9月24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书记 处会议上提出,我们要在“十年到十五年基本 上完成社会主义,不是十年以后才过渡到社会 主义”。刘少奇、周恩来等也都论述过“从现 在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去”的设想。
“一五”期间,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着重 建设了一大批基础性的重点工程,为国家的工 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坚实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是围绕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 设的任务进行的。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党 和政府采取的实际步骤总是力求与经济发展的 要求相适应,以便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莫斯科,1950年2月
1953年开始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把优 先发展重工业作为建设的中心环节。
2、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两条道路: 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这是欧洲 各国、美国和日本走过的,而且走通了。 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这是苏联 走过的,而且也走通了。 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 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的优越性,对于中国这样 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来说,通过社会主义 道路实现国家工业化,这是最好的选择。
定息从1956年1月起,到1962年12月31
日止,7年不变。发给114万股私股股东每
年定息1.2亿元,后又延长3年多,到1966
中英文日报导航站
四马分肥
资本家红利 国家税收
企业公积金
职工福利
国家税收:34.5% 企业公积金:30%
职工福利:15% 资本家红利:20.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 PPT
第四,要始终把是否增产作为衡量合作社是否办好的标准。
第五,要把社会改造同技术改造相结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
重点内容
1、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2、社会主义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选择 3、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 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即进入由新民主 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0.00% 1949年
56% 34%
1952年
国营经济 私营经济
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弱小,发展困难, 不可能成为中国工业起飞的基础。
• 中国的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只占1/5;民族资本 主义工业主要是轻工业,缺少重工业的基础;企 业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发展 困难。而且,建国初期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调整 的过程中,已经采用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
(三): 引导个体农民在土地改革后逐步 走上互助合作的道路。
1952年,全国已有40% 的农户参加了互助组, 少数农户还参加了半 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 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 社。
农户参加合作社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上海市工商业界代表步入申请公私合营大会会场
1951年12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农业生产互助 合作的决议(草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八章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
三种基本的经济成份及与之相应的三种基本 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就集中地表现为无产阶级 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三种主要经济成分和三种 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集中表现为:中国还存在着 两种基本的矛盾:国际上是新中国同帝国主义的 矛盾,国内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17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路: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1.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 2.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2.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国内外条件
18
一、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1.提出国家工业化的任务
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曾指出:“中 国的新民主主义的独立、自由、民主与统一, 只有在实现工业化的基础上才能巩固;如果没 有这种已经工业化的经济作它们的基础,那么, 所谓新民主主义的独立、自由、民主与统一, 是不能巩固的”。“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 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国家而斗争,而且为 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的近代化而斗争”。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1080—1081页)
5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2.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
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1948年9月毛泽东指出:“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完成之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 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外部就是同 帝国主义的矛盾”。 刘少奇则强调,在民主革命胜利以后产生 的新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 级的这种斗争,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 路线的斗、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毛泽东:“我们要 努力发展经济,由 发展新民主主义经 济过渡到社会主义”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 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 段。 • 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 化,都是由工人阶级领导的,都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 新中国成立以前,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在局部地区建立起来的。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 的过渡时期,即新民主主义社会。
第三,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 农业的社会改造实际上在土改进行的同时便已开始。 • 到1952年底,全国有40%农户参加了互助组,并建立了3600多个 初级合作社。
• 土 地 改 革 运 动
• 2、对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性认识的 深入
•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凝固不变的、独立的社会形态。它本 身具有过渡性,处在深刻的变动当中。
谢谢观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二,开始将私人资本主义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 1950年调整工商业,通过加工、订货、统购、统销等形式,把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不同程度地纳入国家计划的轨道,使之成为 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同社会主义经济相联系的,并受工人 监督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 到1952年,56%的私营工业产值属于国家资本主义。
• 第一,没收官僚资本 • 官僚资本是旧中国半殖半封建社会的畸型产儿,是官僚资 产阶级依靠超经济特权,在剥削劳动人民和兼并民族工商业的过 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是近代中国官 僚资本的主要特征。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是《共同 纲纲领》规定的一项历史任务。
• 对官僚资本的没收主要通过两个 环节:一是没收,二是改革。 • 没收官僚资本,确立社会主义性 质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 具有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 重性质。
• 毛泽东:“过渡时期 充满着矛盾和斗争, 是变动很剧烈很深刻 的时期。”
• 1954年9月15日,刘少奇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 中指出: • “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在我国这个时期也叫 做新民主主义时期,这个时期在经济上的特点,就是既有社会主义, 又有资本主义。” • “我国只有社会主义这条唯一的光明大道可走,而且不能不走,因 为这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2、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
• • • • • 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1948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做过 分析: 认为它应该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社会主义因素与民主主义因素并存。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为: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为了终结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建立社会主义社 会之间的一个过渡的阶段”。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 一种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 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份: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二、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 1、开始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际 步骤
•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全部完成。 • 新中国成立的最初三年,即1949年至1952年期间,在着重完成民主 革命的遗留任务的同时; • 社会主义革命的实际上也开始实行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