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下《方程》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下《方程》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下《方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等能力。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2、教学难点区分等式和方程,理解方程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练习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实物等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课件出示天平,提问: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2、教师操作天平,在天平的左边放上一个 50 克的砝码,右边放上一个 100 克的砝码,提问:天平会怎样?3、教师在天平的左边再放上一个 50 克的砝码,提问:现在天平怎样?你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吗?(50 + 50 = 100)(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 1(1)课件出示例 1 天平图。
提问:你能根据这幅图写出一个式子吗?学生可能写出:50 + x > 100 50 + x < 200 50 + x = 150(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式子,提问:这些式子可以分成几类?学生分类后汇报,教师板书:不等式:50 + x > 100 50 + x < 200等式:50 + x = 150(3)教师指出:像 50 + x = 150 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4)提问: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小结:方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含有未知数,二是等式。
2、教学例 2(1)课件出示例 2 情境图。
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写出一些等式吗?学生写出:20 + 30 = 50 x + 50 = 100 2x = 200(2)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等式,哪些是方程?为什么?学生判断后汇报,教师板书方程:x + 50 = 100 2x = 200(3)提问:你能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吗?学生独立写方程,然后同桌交流。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 简易方程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 简易方程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简单方程的基本概念及解法;
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方程式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二、教学内容
1.认识简单方程;
2.利用图形模型进行方程式思维的培养;
3.利用算式解决简单方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简单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解法;
2.教学难点:通过图形模型培养学生的方程式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1.导入《方程的认识》;
2.养成学习数学的习惯;
3.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方程。
2. 课堂讲解
1.教学《简单方程的解法》;
2.引导学生理解方程中的“未知数”;
3.讲解如何利用图形模型进行方程式思维的培养。
3. 练习环节
1.布置练习题目;
2.检查学生练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方法;
3.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激发其学习兴趣。
4. 课堂总结
1.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2.鼓励学生继续研究到家中;
3.准备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五、教学评估
1.学生的平时表现;
2.教学练习的成果;
3.反馈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
1.教学流程是否合理;
2.学生的理解情况;
3.是否符合学生的教学要求。
七、教学体会
1.积极引导学生;
2.加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
3.为学生的学习压力缓解做出积极贡献。
以上是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 简易方程苏教版,希望对您有帮助。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分析及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分析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主要让学生在学习过路程、单价、数量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接触方程,感受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简单的方程,让学生体会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方程的概念和等式的性质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将方程运用其中,对一些复杂方程的解法还不够熟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解法。
2.培养学生将方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2.难点:将方程应用于实际问题,求解未知数。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实际问题。
2.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3.准备计算器和纸笔等学习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感受方程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简单的方程,让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方程的解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不同类型的方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5分钟)对所学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明确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寻找未知数,列出方程解决问题?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方程的解法进行板书,方便学生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完整版)最新【数学】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方程
---------------------------------------------------------------范文最新推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方程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 使学生在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抽象思维。
3.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一、认识相等关系,初步理解等式1 / 101. 出示例1天平图(两边没有砝码)。
提问:认识天平吗?天平是用来做什么的?2. 在天平的两边加上砝码。
提问:你看懂了什么?学生可能想到:一边托盘内放了两个重50克砝码,一边放了一个重100克的砝码,两边一样重。
追问:不看两边托盘内放的东西,你知道两边一样重吗?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学生回答后,提问: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板书:50 + 50 = 100)追问:为什么用等号连接?指出:像这样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就是等式,表示相等的关系。
二、认识方程---------------------------------------------------------------范文最新推荐------------------------------------------------------1. 出示例2天平图中的指针部分局部图(第一幅图)。
提问:看到这时的指针位置,你有什么想法?如果用式子来表示,还会选用等号写等式吗?为什么?2. 出示完整的天平图。
提问:你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怎样用式子表示?(板书:x + 50 > 100)追问:x表示什么?3. 依次出示例2第二、三幅天平图。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整体规划数学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整体规
划數學教案設計
标题: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这部分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定)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这部分也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来设定)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这部分需要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引出本节课主题的方式)
2. 讲授新课
(这部分是教学的主要部分,需要详细描述如何通过实例或者活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概念和解法)
3. 巩固练习
(这部分需要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4. 小结
(这部分需要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重要的知识点)
四、作业布置
(这部分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和学习进度来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
五、教学反思
(这部分需要在教学结束后对自己本次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等)
六、参考资料
(这部分可以列出你在备课过程中参考的一些资料,以便于自己或者其他教师查阅)
以上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内容需要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填充和修改。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简易方程第1课时(2)-五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简易方程第1课时(2)-五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简易方程的概念及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简易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技能目标:掌握列方程、求解方程的方法,能够熟练解决简易方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增强数学兴趣,提高数学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平衡法列简易方程。
2.教学难点:结合实际问题运用平衡法解决简易方程。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 教师引入通过讲解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如袋子中有几个苹果,再拿出几个后袋子里面就只剩下了两个苹果,引入简易方程的概念。
2. 师、生共同练习1.讲解平衡法列方程的基本方法。
2.与学生共同运用平衡法解决一道简易方程。
3.分组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结合实际问题,自己编制数个简易方程,交换与合作,解决问题。
4. 教师点拨教师针对学生讲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
5. 课堂展示每个小组将自己编制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分享给其他同学。
四、教学方法1.通过引入实际问题,以学生为中心,掌握简易方程的概念与解法。
2.小组合作,互相分享,共同解决问题。
3.课堂展示,增强交流互动,提高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价1.通过板书、课堂练习题、小组分享等方式来检验学生对于简易方程的掌握情况。
2.考试或期末测试时,考察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资源1.参考教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
2.辅助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作业本。
七、教学反思1.手段是否得当: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入简易方程的概念,建立学生对教材的良好情境认知。
2.教学过程是否顺畅:通过引导小组互相分享解题思路,增强了班级合作能力,课堂气氛轻松愉快。
3.学生掌握程度如何:小组分享课堂上显示出了班级中不同学生在简易方程中的不同理解程度,针对性不强需要以后多加讲解。
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简易方程是市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概念,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并能解简单的方程。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算术运算和数学概念,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抽象的方程,理解起来较为费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知道方程的意义和作用。
2.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并能熟练运用。
3.掌握解简单方程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难点:用字母表示数,并能熟练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方程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和掌握方程的知识。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方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
2.教学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方程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让学生了解方程的概念,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方程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方程的规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最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基本数学方程》教案
最新版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基本
数学方程》教案
本教案旨在帮助五年级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方程,本单元包括以下内容:
一、知识点
本单元主要包括以下知识点:
1. 认识等式
2. 用加减法解一步方程
3. 用加减法解两步方程
4. 用加减法解含有括号的方程
二、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地辨认等式
2. 能够使用加减法正确地解一步方程
3. 能够使用加减法正确地解两步方程
4. 能够使用加减法正确地解含有括号的方程
三、教学重点
1.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题
2. 利用加减法解简单方程
四、教学难点
1. 解含有括号的方程
五、教学准备
1. 教师课前准备教案、板书、教学PPT
2. 学生准备好笔、纸、教材和练册
六、教学过程
本单元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部分:
1. 认识等式
2. 用加减法解一步方程
3. 用加减法解两步方程
4. 用加减法解含有括号的方程
七、教学反思
本教案的教学反思如下:
1. 认识等式的部分,学生能够理解等式的概念,但是需要更多的实践来加深印象。
2. 解一步方程和两步方程的部分,学生掌握较好,但是解含有括号的方程的部分还需要加强。
综上所述,本教案还需要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方程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方程教案第一单元方程第一课时方程的意义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的1~3题。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出示例1图,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学生在本子上写。
指名回答,板书:50+50=100含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号两边的结果是相等的。
二、教学例2学生自学要求:1、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的质量关系。
2、小组同学交流四道算式,最后达成统一认识:X+50>100X+50=100X+50<100X+X=100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这4道算式。
3、把这4道算式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内交流,要说出理由。
学生可能会这样分:第一种:X+50>100X+50=100X+50<100X+X=100第二种:X+50>100X+X=100X+50<100X+50=100引导学生理解第一种分法:你为什么这样分,说说你的想法。
小结:像右边的式子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方程,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到什么是方程,读一读,不理解的和同桌交流。
指名学生说,教师板书: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提问:你觉得这句话里哪两个词比较重要?“含有未知数”“等式”那X+50>100、X+50<100为什么不是方程呢?提问:那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呢,在小组里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三、完成“试一试”、“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时围绕“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四、课堂作业:练习一的1、2、3。
板书:X+50=100X+X=100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第二课时等式的性质(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页的内容,练习一的4~6题。
新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教案(方程)
第一单元方程1方程的意义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方程的含义,知道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借助天平体会等式的含义。
(1)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50+50=100 50×2=100 )(2)你还能写出这样的等式吗?根据学生举例写下2—3个。
(3)你感觉什么样的式子是等式呢?用等于号连接的数学表达式;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左边算起来来等于右边的;二、感知不等式,教学方程的意义。
1、出示实物天平:(1)左边放克,右边放克,可以用什么式子来表示?板书: < >(2)现在老师要在左边再放一个物体,左边的质量怎样来表示呢?(3)这时候,你觉得天平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你能把这些可能写下来吗?交流并板书 +x< +x= +x>(4)这些式子与等式相比有什么不同?(有字母,有的不是等式。
用大于号或者小于号连接,我们把这些叫不等式。
)。
2、教学例二(1)学生在作业纸上完成例二的内容。
集体交流汇报。
板书x+5>100 x+50=150 x+50<200 2×x=200(2)概括概念A、观察黑板上的算式,你能把他们分分类吗B、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第一次分类:按照等式、不等式分(老师把黑板上不是等式的式子擦掉)剩下的式子是什么?(都是等式)还能再分下去吗?第二次分类:按既含有字母且是等式分(此处也可能先按有字母和没有字母来分,然后再按等式和不等式来分)C、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板书:方程)像50+50=100、x+50>100和x+50<200为什么这些不是方程呢?把板书补充完整。
D、完成试一试三、突出方程概念的内涵与外延1、讨论判断(1):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6+x=14 36-7=29 60+23>708+x y-28=35 x+4〈14 m+n=100(2)在判断之后,你对等式和方程有什么新的认识呢?可能有:未知数可以用x、y等多个字母表示;一个等式中可以含有多个未知数;等式与方程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苏教版五下《方程》数学教案设计
苏教版五下《方程》數學教案設計标题:苏教版五下《方程》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概念,能正确列出简单的方程,并解出未知数的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练习,培养学生对方程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概念,能正确列出简单的方程。
难点: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找零、分配任务等引入方程的概念。
2. 讲授新课(1) 定义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 列方程: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然后用含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
(3) 解方程:利用等式的性质,使方程变形,求出未知数的值。
3.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简单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以此来巩固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 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
5. 作业布置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复习和巩固。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个人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对于需要改进的地方给予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简易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简易方程是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方程的概念,学会解方程。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方程的意义,并学会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分数的加减乘除,对数学运算有了基本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方程的概念和意义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知道方程的意义。
2.让学生学会解方程,能够运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方程的概念和意义的理解。
2.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方程的意义。
2.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引导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方程的解法和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实践操作:学生动手操作,实际解方程,加深对方程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方程的概念和意义。
2.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方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方程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方程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解方程的方法和规律。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解方程,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进一步深化对方程的理解。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方程的概念和意义。
苏教版五下《方程》教案
苏教版五下《方程》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下的《方程》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方程的概念,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将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等式的性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和运算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学习方程时,部分学生可能对字母表示数、方程解的概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方程的概念,理解等式的性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能解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方程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方程的概念、等式的性质、用字母表示数、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等式的性质,用字母表示数,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方程的作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发现方程的解法。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激励评价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鼓励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概念、例题和练习题。
2.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知识点和解题步骤。
3.学具:为学生准备练习本、笔等学习用品。
4.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实际问题,作为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思考价格、数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提问,让学生意识到可以用方程来表示这种关系,从而引出方程的概念。
五年级数学下册方程教案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下册方程教案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能够识别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2. 学生能够通过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3. 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概念和特点。
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 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方程的概念,学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2.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方程的解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方程的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方程。
2. 讲解方程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
3. 教授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让学生学会解方程。
4. 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简单的方程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方程概念和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方程的能力,以及他们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巩固方程解法。
八、课程回顾与反思:1. 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回顾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总结教学效果。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体会,调整教学方法,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
九、拓展学习建议:1.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更多关于方程的知识,如二元方程、多项式方程等。
2. 引导学生将方程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如科学、社会科学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十、教学资源与参考资料: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材。
2.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指导书》。
3. 《五年级数学下册方程教学案例》。
4. 网络资源:关于方程的动画讲解、实际问题案例等。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方程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方程1. 教学目的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方程解的含义,掌握利用加减乘除解一元一次方程,了解方程的实际应用。
2. 教学重点•方程的基本概念•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3. 教学难点•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4.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引入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方程。
在一家超市里,有一款瓶装水,每瓶售价1.2元。
如果小明拿了5瓶水,并且支付了6.4元,那么请问每瓶水的售价是多少?(2)阐述基本概念在引入问题之后,对方程的基本概念进行阐述。
让学生了解方程的形式以及方程的解的含义。
方程指的是一个等式,其中包含了一个或多个未知数和常数。
方程的解指的是能够满足方程等式的未知数的值。
(3)示范求解通过示范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如何使用加减乘除解一元一次方程。
在上述问题中,用变量表示一个瓶装水的售价,假设变量为 x,则有 5x=6.4,即 5 瓶水的总售价为 6.4 元。
解法如下:首先将等式两边同时除以 5,得到:x=1.28因此,每瓶水的售价为 1.28 元。
(4)实际应用通过给出多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掌握如何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如:•小明骑电动车从家到学校的总路程为 10 公里,其中有一部分沿着公路骑行,全程共花费 30 分钟。
相比骑在公路上,他在野外骑行的速度要慢 2 公里/小时。
请问他在公路上的骑行速度和在野外的骑行速度各是多少千米/小时?•水桶 A、B 的一种容量分别是 1440 升和 960 升,请问,用 A、B 两只水桶能否恰好一次装满一只容积 240 升的水桶?(5)归纳总结在学生完成问题后,让他们归纳总结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程是一个等式,其中包含了一个或多个未知数和常数。
方程的解指的是能够满足方程等式的未知数的值。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可以利用加减乘除法求解。
如果遇到实际问题,可以将问题转换成数学方程,并通过解方程得到问题的答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方程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方程一、教学目标:1.理解方程的含义。
2.能够列出一步两步的简单方程。
3.能够解一步简单方程。
4.能够运用方程解决简单应用问题。
二、教学重点:1.理解方程的含义。
2.能够列出一步两步的简单方程。
3.能够解一步简单方程。
三、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方程解决简单应用问题。
四、教学准备:1.课件2.黑板、粉笔、橡皮3.作业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方程的概念,以及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讲解1.一步方程:a+x=b,其中a、b、x是给定的数,求未知数x;解题步骤是:用b−a得到x的值。
2.两步方程:ax+b=c,其中a、b、c、x是给定的数,求出未知数x;解题步骤是:用c−b得到x的值再除以a。
范例:2x+5=9,解出x的值。
3.小学二年级就被教过倒推答案,解一道方程题如此简单。
3. 练习练习一步简单方程和两步简单方程。
练习题:1.5+x=102.2y+7=153.3z−2=74.6m−10=224. 运用实际运用方程解决问题:如A班有30人,B班比A班少9个人,问B班有多少人?我们可以表示B班有x人,那么A班就有x+9人。
则有:x+x+9=30解得:x=10那么B班就有10个人。
再举例:现在有50元,买了20元的物品后剩下的钱是多少?我们可以表示剩下的钱为x元,那么用一元表示买了一件物品,就有:50−20−x=0解得:x=30所以购买20元的物品后,剩下的钱是30元。
5. 总结总结方程的概念和使用方法,要求学生灵活运用。
六、作业布置:完成课堂练习题和练习册中的相关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方程的意义》教案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方程的意义》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方程的含义和基本知识。
2.学习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3.能够解决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问题。
教学重点
1.方程的含义。
2.解决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问题。
教学难点
1.解决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好本课教案、板书。
2.学生:准备好课本、笔、纸。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与学生交流“方程”的含义和基本知识。
2.确认学生对解方程的理解程度。
第二步:知识讲解
1.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讲解方程解法的基本步骤。
3.讲解解决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问题的方法。
第三步:例题演示
1.演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演示解决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问题的方法。
第四步:练习
1.给学生分别发放一份习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2.收齐习题后,逐一检查答案,并解释错解的原因。
第五步:拓展
1.给学生拓展一些与本课程有关的数学问题和课外阅读。
2.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作业。
第六步:总结
1.教师请学生对本课内容做一个简单的总结。
2.与学生交流可能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总结
本节课主要教授了方程的含义和解法,以及解决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问题的方法。
通过对例题的演示和练习,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方程的概念和应用,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下教案第一单元方程第五课时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下教案第一单元方程第五课时教学目标•能够理解方程的含义•能够根据题意列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能够利用公式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重点•方程的含义•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教学难点•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时的关键词识别•利用公式求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准备•课件•视频•习题册•计算器教学过程1. 导入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看看他们是否已经掌握了方程的概念以及如何列出一元一次方程。
2. 引入新知识接下来,老师可以通过演示视频或讲解等方式,引入本节课的新知识——如何利用公式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老师需要注意,要让学生理解方程求解的思想,重点强调方程等式两边的平衡性。
3.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在深入讲解如何求解一元一次方程之前,老师需要让学生正确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含义。
可以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例子来体会方程的含义及其作用。
4. 常用的一元一次方程接下来,老师可以选取一些常见的一元一次方程,例如速度、距离、时间的关系等,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
5. 公式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当学生能够熟练应用公式求解一元一次方程之后,老师可以通过一些习题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需要注意的是,习题内容难易程度需要适宜学生的实际情况。
6. 总结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简单总结一下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例如方程的含义、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方法等。
教学评估在本节课结束后,老师可以通过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来评估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
教学延伸•可以让学生探究其他类型方程的求解方法,如二元一次方程;•可以引入小学生涉及到的经济学、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懂得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重点是如何利用公式求解一元一次方程,反映在学生身上,需要他们掌握方程的含义以及如何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一元一次方程,再结合公式来求解方程。
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有一些薄弱环节是没有被充分重视的,例如如何识别出题目中需要转化为方程来求解的部分。
苏教版五下数学第一单元(方程)教案
第一单元《方程》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方程的知识,是在四年级(下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编排的。
第一次教学方程,涉及的基础知识比较多,教学内容分成三部分编排。
第1~2页教学等式的含义与方程的意义,根据直观情境里的等量关系列方程。
第3~11页教学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列方程解答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第12~14页全单元内容的整理与练习。
本单元编排的一篇“你知道吗”简要介绍了我国古代就有方程的思想,并有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历史记载。
1从等式到方程,逐步构建新的数学知识。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类特殊对象,教材用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数→方程”的线索教学方程的意义。
(1)借助天平体会等式的含义。
等式是方程的生长点,学生在前几册教材里对等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为了有利于方程概念的建立,本单元教材首先让学生体会等式的含义。
天平两臂平衡,表示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两臂不平衡,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不相等。
让学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中体会等式,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例1在天平图下方呈现“=”,让学生用等式表达天平两边物体质量的相等关系,从中体会等式的含义。
教材使用了“质量”这个词,是因为天平与其他的秤不同。
习惯上秤计量物体有多重,天平计量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教学时不要把质量说成重量,但不必作过多的解释。
例2继续教学等式,教材的安排有三个特点:第一,有些天平的两臂平衡,有些天平两臂不平衡。
根据各个天平的状态,有时写出的是等式,有时写出的不是等式。
学生在相等与不等的比较与感受中,能进一步体会等式的含义。
第二,写出的四个式子里都含有未知数,有两个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这便于学生初步感知方程,为教学方程的意义积累了具体的素材。
第三,写四个式子时,对学生的要求由扶到放。
圆圈里的关系符号都要学生填写,学生在选择“=”“>”或“<”时,能深刻体会符号两边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符号两边的式子与数则逐渐放手让学生填写,这是因为他们以前没有写过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与不等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下《方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2页,练习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认识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 使学生在观察、描述、分类、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式与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发展抽象思维。
3. 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认识相等关系,初步理解等式
1. 出示例1天平图(两边没有砝码)。
提问:认识天平吗?天平是用来做什么的?
2. 在天平的两边加上砝码。
提问:你看懂了什么?
学生可能想到:一边托盘内放了两个重50克砝码,一边放了一个重100克的砝码,两边一样重。
追问:不看两边托盘内放的东西,你知道两边一样重
吗?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学生回答后,提问:怎样用数学式子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板书:50 + 50 =100)
追问:为什么用等号连接?
指出:像这样用等号连接的式子,就是等式,表示相等的关系。
二、认识方程
1. 出示例2天平图中的指针部分局部图(第一幅图)。
提问:看到这时的指针位置,你有什么想法?如果用式子来表示,还会选用等号写等式吗?为什么?
2. 出示完整的天平图。
提问:你能用语言描述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怎样用式子表示?(板书:x + 50 >100)
追问:x表示什么?
3. 依次出示例2第二、三幅天平图。
要求:先用语言描述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然后用式子表示。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x + 50 =150,x + 50 <200。
4. 出示:2x =200。
提问:根据这个式子,想一想天平两边的物体是怎样的?你能描述出来吗?
在学生描述的基础上,出示教材第1页例2的第四幅天
平图。
5. 将式子分类,认识方程。
引导:我们来看刚才根据天平图所写的几个式子。
在黑板上集中呈现5个式子的卡片:
50 + 50=100 x + 50 >100 x + 50 =150
x + 50 <200 2x =200
谈话:你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吗?请大家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先说一说。
学生的分类可能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①将式子按照不同的连接方式(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分成三类。
引导:按照你的理解,你能找出哪些是等式吗?
学生口答,教师请学生根据他们的发言在黑板上移动式子卡片,将式子分类。
指出:根据大家的意见,我们可以把这些式子分成三类,也可以把这些式子分成两类,一类是用等号连接的式子,都是等式;还有一类是用大于号、小于号连接的,都不是等式。
教师对黑板上的卡片位置作如下调整:
50 + 50 =100 x + 50 >100
x + 50 =150 x + 50 <200
2x =200
②将式子按照是否含有字母x分成两类。
指出:这里用字母x表示未知数。
让学生在黑板上把另一套式子卡片分类排列,并指导学生按下面的方式排列:
50 + 50 =100 是否含有未知数
x + 50 =150
x + 50 >100
x + 50 <200
2x =200
在学生交流了两种分类方法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黑板上所分类的式子卡片思考:你能把两种分类方法综合起来对这些式子进行分类吗?
学生对黑板上的式子进行调整。
教师在学生分类的基础上,标注类别序号。
谈话:同学们通过思考、交流,把这些式子分成了四类。
请观察这几类式子,说一说每组式子有什么特征?
学生描述后,教师指出:正如你们所描述的,像第③类式子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6. 完成“练一练”第1题。
依次出示前三道式子:6 + x =16;36 - 7 =29;60 +
23 >70,学生逐一做出是否是方程的判断,并说明理由。
(在学生对“60 + 23 >70”做出判断后,教师将这道式子板书在算式卡片的第②类中)
出示第1题的其他式子,学生判断哪些是方程。
接着,让学生判断哪些是等式。
结合学生的判断,教师指出:方程中的未知数,既可以用x表示,也可以用y表示,还可以用其他字母表示。
反思:根据刚才的练习,你发现等式与方程有什么关系?学生在小组里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用课件结合“练一练”第1题进行动态演示:先是将所有的等式画上集合圈,再闪烁显示其中的方程式,将方程式画上集合圈,集合圈中的等式渐渐淡化直至消失,出现文字“等式”与“方程”,如右图:
教师引导学生再结合黑板上对式子进行的分类,理解:方程是一类特殊的等式;等式中,一部分是方程。
7. 完成“练一练”第2题。
学生写一些方程,再在小组里交流。
三、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体会方程思想
1. 教学“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图略)。
学生先用语言表述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数量之间有怎样的相等关系,再列方程。
2. 完成“练一练”第3题。
学生先用语言描述图中的等量关系,再列方程。
四、课堂总结(略)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