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企业失泄密风险防控研究
大型企业失泄密风险防控研究
大型企业失泄密风险防控研究作者:柴莹,陈武,吴鸾莺,赵简来源:《职业(上半月刊)》 2016年第7期文 / 柴莹陈武吴鸾莺赵简保密工作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关系国家安全。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提升,保密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与挑战,工作难度持续增大。
大型国有企业作为国家骨干企业,备受国内外关注,做好大型国有企业的失泄密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保密工作重在预防,失泄密风险管理直接决定着保密工作的效果。
本文有效利用风险管理理论,逐步构建了全方位、无死角大型企业失泄密风险防控体系,并在大型企业中进行了实践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企业可参照、套用本论文研究提出的框架与思路,查找防控风险点,堵塞管理漏洞,降低管理成本,有效提升保密工作管理水平。
一、宗旨本论文研究目的是为大型企业失泄密风险管理提供解决方案,从而进一步提升大型企业应对失泄密风险的管控能力。
首先概括提出失泄密风险管理十大维度,研究列示常见失泄密风险点;其次,构建失泄密风险管理框架进行风险诊断分析;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点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失泄密风险管理十大维度根据专家访谈、实践经验、查阅相关制度等,总结梳理出失泄密10个风险维度,分别为保密工作责任制、保密制度建设、保密宣教培训、涉密人员管理、定密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管理、涉密载体管理、涉密场所管理、涉密活动管理、涉外活动管理。
针对10个风险维度研究提出风险点。
1.保密工作责任保密工作责任制是保密工作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只有将责任落实到人,再进一步加强管理,保密工作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风险点包括:保密委员会作用发挥有限,保密委员会形同虚设,不按期召开会议并研究部署失泄密风险防范的有关重大问题;主要负责人对失泄密风险防范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不能高度重视和定期开展有关重大问题研究;保密分管领导不重视失泄密风险防范;业务分管领导对失泄密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不能做到失泄密风险防范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研究;保密工作人员不能有效履行失泄密风险防范监督管理职能,对研究部署失泄密风险防范工作不及时,缺乏对保密工作开展督促、指导和检查;业务员工忽视失泄密风险防范;对失泄密风险防范的支持力度不足;未建立失泄密事件报告、处罚机制。
企业网络信息泄密安全保护措施探究
企业网络信息泄密安全保护措施探究一、企业网络信息泄密安全保护措施探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在日常运营中越来越重视网络信息安全,尤其是对于信息泄密问题的防范和控制。
企业网络信息泄密可能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商业竞争对手窃取机密信息、客户个人隐私被泄露、公司形象受损等,因此,加强企业网络信息泄密安全保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企业网络信息泄密的风险分析1. 内部人员泄密:企业员工或管理人员故意泄露企业机密信息;2. 外部攻击:黑客、病毒等恶意攻击企业网络导致信息泄露;3. 第三方服务商泄密:企业委托的服务商或供应商泄露企业信息;4. 网络空间不安全:网络环境不安全导致信息被窃取;5. 外部协作伙伴泄密:外部合作伙伴泄露企业关键信息。
二、企业网络信息泄密安全保护措施1. 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明确的安全政策、流程和规范,明确责任人和管理权限;2. 加强内部员工教育和培训:培养员工信息安全意识,定期组织信息安全培训和演练;3. 数据加密: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提高泄密风险阻遏力;4. 访问控制:制定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控制各级人员对敏感信息的访问权限;5. 网络监控和防火墙:建立健全的网络检测和防护系统,及时发现和阻断恶意攻击;6. 数据备份和恢复: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并制定完善的数据恢复计划,以应对信息泄密事件的发生;7. 强化外部供应链管理:与供应商签署保密协议,加强对外部合作伙伴的监督和管理。
三、企业信息泄密事件应急处置1. 及时响应:一旦发现信息泄密事件,企业应立即进行应急响应,迅速采取控制措施;2. 信息披露: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向用户和监管机构披露信息泄密事件;3. 数据修复:尽快确定泄密数据范围,采取有效措施修复泄密数据,减少损失;4. 安全评估:事后对泄密事件进行全面评估,找出漏洞并改进安全措施;5. 经验总结:对泄密事件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吸取教训,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如何防止和应对企业内部信息泄露的风险
如何防止和应对企业内部信息泄露的风险企业内部信息泄露是一种常见的安全漏洞现象,并且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
企业的敏感信息或商业机密一旦外泄,将会给企业带来重大的商业风险和声誉损失。
因此,加强企业信息安全管理,防范企业内部信息泄露的风险,成为了现代企业管理的一大重要课题。
下面为大家介绍如何有效防范和应对企业内部信息泄露的风险。
一、建立防范内部信息泄露的体系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是防范内部信息泄露的基本方法之一。
该体系包括从人员、技术、组织三个方面入手,保证企业信息安全和防范信息泄露的有效性和可管理性。
1. 从人员入手,建立人员安全意识对于企业内部人员来说,建立人员安全意识是保护企业信息安全的关键所在。
企业应该建立并加强人员安全意识教育培训,通过对内部人员进行定期安全培训、建立制度、明确内部责任等方式,加强内部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形成一种安全意识的自我保护机制。
2. 从技术入手,建立信息安全技术防范体系信息技术是信息安全的重要支撑,利用科技手段防范内部信息泄露是必要的。
企业应该加强系统的监控和保护,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管理制度,防范内外部人员的攻击和滥用。
例如,利用访问控制、加密技术、网络监控与审计等方法,对敏感数据和重要数据库进行加强保护。
3. 从组织入手,建立完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并执行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保护企业信息安全的基础。
企业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和行业标准,制定相关的信息安全管理规定和流程,由组织实施有效的审核和检查。
同样,监督和检测是有效的组织形式,可以对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能力进行实时的检测和纠正,及时防范内部信息泄露的风险。
二、加强信息安全管理1.备份数据在日常工作中,企业要经常对数据进行备份,在系统或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及时恢复数据,并减少业务的影响。
同时,应对内部人员进行教育,提高数据备份意识和能力,因为备份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
2.控制权限系统管理员要严格控制各用户的操作权限,同时要定期审查权限的设置和更新,确保权限的最小化原则,即职务所需权限内,禁止超范围操作。
集团公司保密工作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公司保密风险管理及防控措施一、保密工作风险点保密工作风险涉及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信息披露中的失密风险,二是泄密风险。
(一)信息披露风险1、对外信息披露审批制度不健全,信息披露统一归口管理不严格,信息收集处理的基础工作不规范,可能导致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得不到有效保障。
2、信息披露时机、对象、内容等选择不当,可能导致秘密或重要信息泄露,造成损失。
3、未能及时跟踪监管政策的变化,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完整、不准确,或信息披露口径不一致,可能导致因未按法律法规以及有关监管要求披露信息而遭受处罚,影响形象。
(二)失泄密风险1、涉密文件资料管理机制未能及时适应新的经营管理环境要求,如信息化技术迅速发展,信息化管理技术和手段不能充分适应安全保密和管理工作的需要,可能导致涉密信息发生丢失或泄露。
2、保密要求宣传不到位,员工保密意识淡薄,可能导致涉密信息泄露。
3、涉密信息资料保存的范围、条件、方式、时间等规定不合理,对掌握重要商业秘密人员的保密义务或离岗竞业限制不明确,信息系统安全维护措施不当,可能导致商业秘密泄露,利益受损。
4、忽视对泄露商业秘密人员的责任追究,缺乏泄密后应对和维权机制,可能导致各部门、人员对商业秘密保护重视度降低,存在商业秘密泄露隐患。
二、保密风险的管控保密风险的管控是指针对信息披露和泄密问题的解决办法、⽅式、⽅案、途径,可以分为⽅常措施、应变措施、预防措施、强制措施、安全措施。
1、制定保密工作方针与保密制度保密⽅作贯彻“突出重点、积极防范、内外有别,既确保国家秘密、企业秘密,⽅便于各项⽅作开展”的⽅针。
2、确认秘密的范围和密级根据集团公司的企业性质和⽅常⽅作的特点,集团公司企业秘密包括下列事项:(1)集团公司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划,重⽅战略部署和投资决策、经营中的秘密事项;(2)集团公司年度计划、未下达的考核及评价指标,未公开的财务数据;(3)集团公司未公开的`重⽅经营决策以及为决策所提供的资料、数据及其他秘密事项;(4)有关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重组、兼并、破产、关闭中涉及的秘密事项;(5)集团公司重要投资项⽅的可⽅性研究、财务分析及涉及投资项⽅的其他秘密事项;(6)历年投资、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的重点科技成果,发明创造的关键技术、⽅艺、参数,重⽅科研项⽅的开发规划等秘密事项;(7)集团公司重要会议记录、会议专题报告和重要会议召开之前涉及的秘密事项;(8)⽅事档案、未公布的⽅事任免、⽅资分配、⽅员奖罚⽅案等事项;(9)查处重⽅违纪、审计等案件所涉及的秘密事项;(10)⽅常⽅作中形成的,根据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规定应当保守的秘密事项。
泄密事件预防管理制度
泄密事件预防管理制度一、引言泄密事件对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声誉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加强泄密事件预防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泄密事件预防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从内部控制、人员管理、技术防范等方面加强对敏感信息的保护,有效防范泄密事件的发生,确保企业信息的安全。
二、泄密事件的危害泄密事件不仅会导致企业商业机密的泄露,还可能造成企业形象受损、客户流失、经济损失等后果。
泄密事件往往由内部人员或外部黑客等因素造成,因此建立完善的泄密事件预防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三、内部控制1. 审计与监控: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定期对敏感信息进行审核,并对涉密人员进行监控。
确保信息在传递、存储、处理过程中不被非法获取或篡改。
2. 访问控制:对于不同级别的人员,建立不同的权限控制系统,确保只有有权人员能够查看或修改敏感信息。
同时建立严格的审批流程,对关键信息进行双重认证。
3. 数据备份与恢复: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体系,确保即使发生数据泄漏,也能够迅速找回丢失的数据。
同时建立数据恢复机制,确保业务能够及时恢复正常运行。
四、人员管理1. 岗位说明书:为每个员工建立详细的岗位说明书,明确工作职责和权限范围。
对于涉密人员,要强调信息安全意识和保密责任,确保他们知晓公司信息保护政策。
2. 培训与考核:定期组织信息安全培训,针对涉密岗位人员定制保密培训课程,提升他们对信息安全的重视。
并对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操作规范等进行考核,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3. 人员监控:建立完善的人员监控机制,对于工作不端行为或泄密嫌疑举报,要及时调查并采取相应处置措施。
同时保护举报者的利益,建立内部举报通道。
五、技术防范1. 网络安全:加强网络防火墙的建设和管理,确保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的完善。
对员工上网行为实施监控,防范外部黑客攻击等网络安全风险。
2. 数据加密:对公司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敏感信息被非法获取。
建立数据分类管理制度,对不同级别的数据进行不同的加密处理和存储保护。
企业内部数据泄露的风险及预防措施(十)
企业内部数据泄露的风险及预防措施在数字化时代,企业对数据的重视程度愈发提高,因为数据已经成为企业最宝贵的资产之一。
然而,企业内部数据泄露的风险也随之加大,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企业内部数据泄露的风险及预防措施。
首先,企业内部数据泄露的风险主要来自人为因素。
员工的疏忽大意、不当操作,甚至有意泄露数据都可能导致企业数据泄露。
例如,员工将企业数据留在公共场所的电脑上、未经授权地分享数据给他人、弱密码设置等都是很常见的导致数据泄露的原因。
此外,内部人员可能因为利益驱使而窃取、篡改或销毁企业数据,给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其次,技术因素也是导致企业内部数据泄露的重要原因。
网络攻击、病毒入侵、黑客攻击等技术手段可能会绕过企业的网络安全系统,获取企业敏感数据。
对于这些技术风险,企业需要加强网络安全建设,采用防火墙、加密技术、安全审计等措施来保护数据安全。
除了人为因素和技术因素,管理层的不作为也可能导致企业内部数据泄露。
缺乏完善的内部数据管理制度、缺乏内部数据保护意识、对员工进行数据安全教育不足等,都会放大企业内部数据泄露的风险。
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数据管理制度,加强数据权限控制,定期对员工进行数据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数据保护意识。
如何预防企业内部数据泄露呢?首先,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策略。
这包括制定严格的数据权限管理制度,对不同层级的员工设置不同的数据权限,避免敏感数据被滥用。
同时,对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窃取。
其次,企业需要加强内部安全监控。
通过日志记录、审计跟踪等方式,对内部员工和外部人员的操作进行监控和审查,及时发现并阻止数据泄露的行为。
另外,企业需要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
培训员工如何妥善处理企业数据、如何防范社交工程等手段对数据的攻击,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保护数据的意识。
在企业内部数据泄露的预防工作中,技术手段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企业泄密隐患报告
企业泄密隐患报告摘要本文旨在分析企业面临的泄密隐患,并提供预防和应对措施。
首先,我们将介绍泄密的概念和影响,然后分析泄密的主要原因,最后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1. 引言企业面临泄密隐患时,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泄密不仅可能导致财务损失,还可能损害企业声誉、客户信任和竞争优势。
因此,了解泄密隐患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非常重要。
2. 泄密的概念和影响泄密是指未经授权的信息披露或泄漏,可能是通过意外或故意的方式。
企业面临泄密的潜在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财务损失泄露关键商业信息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损失,例如知识产权的损失、竞争优势的丧失和市场份额的下降。
2.2 声誉损害泄密事件会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品牌形象,进而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的信任和购买意愿。
2.3 法律责任某些行业对于保护客户敏感信息有严格的法律要求,一旦泄密发生,企业可能面临法律诉讼和赔偿责任。
3. 泄密的主要原因企业泄密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3.1 内部因素•员工行为不端:员工故意或不慎地泄露敏感信息,可能是出于个人利益、报复心理或工作失误等原因。
•内部安全措施不足:企业缺乏完善的信息安全政策、访问控制机制和员工培训,使得内部信息容易受到攻击和泄露。
3.2 外部因素•黑客攻击:黑客通过技术手段侵入企业网络,窃取敏感信息。
•竞争对手窃密:竞争对手可能利用间谍行为或其他手段获取企业的商业机密。
•第三方合作伙伴泄密:企业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共享信息时,泄密风险也随之增加。
4. 预防和应对措施为了降低泄密隐患,企业可以采取以下预防和应对措施:4.1 内部措施•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政策:制定明确的信息安全政策,明确员工的责任和义务,并提供培训和指导。
•加强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对关键信息进行访问控制,限制员工的权限,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敏感信息。
•定期安全审计:定期对企业的信息安全措施进行审计,发现潜在的安全漏洞并及时修复。
失泄密风险和防控措施
失泄密风险和防控措施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其中失泄密风险尤为严重。
为确保国家安全、商业机密和个人的隐私不受侵害,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本篇文档将对失泄密风险的防控措施进行详细探讨,涵盖文件管理、网络安全、人员管理、物理环境安全、设备管理、宣传教育、内部审计和合规培训等方面。
二、文件管理文件管理是防止失泄密的第一道防线。
为了加强文件管理,应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完善的文件管理制度,明确文件的分类、分级和保管要求;2. 实施文件审批和流转监控,确保文件操作有迹可循;3. 定期对文件进行清点和销毁,防止过期文件滞留。
三、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防止失泄密的另一重要环节。
应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多层次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数据加密等;2. 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和漏洞扫描,及时修复安全漏洞;3. 加强网络访问控制,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
四、人员管理人员管理是防止失泄密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明确人员的岗位职责和保密义务;2. 实施严格的人员审查和背景调查,确保人员可信;3. 加强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人员的保密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
五、物理环境安全物理环境安全是防止失泄密的重要基础。
应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完善的物理环境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区域和访问控制要求;2. 实施严格的物理环境安全检查和巡查,确保安全设施完好有效;3. 加强物理环境的安全监控和管理,防止未经授权的进入和破坏。
六、设备管理设备是存储和处理敏感信息的载体,设备管理在防止失泄密中同样占据重要地位。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防控措施:1. 实施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的采购、使用、维修和废弃等环节进行严格控制;2. 对设备进行物理安全控制,如使用锁、密码、指纹识别等技术手段来保护设备的安全;3. 实施设备的定期安全检查和软件更新,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企业内部数据泄露的风险及预防措施(六)
企业内部数据泄露的风险及预防措施数据泄露是指企业内部的敏感信息或者数据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被泄露出去,这对企业来说可能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声誉危机。
如何防范企业内部数据泄露,成为了企业管理者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下面将就企业内部数据泄露的风险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
一、风险分析企业内部数据泄露的风险主要包括人为因素和技术因素两个方面。
1.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造成企业内部数据泄露的主要原因之一。
员工的疏忽大意、故意泄露、密码共享、未经授权的数据访问等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泄露风险。
员工可能因为个人原因或者利益驱使,故意或者无意中泄露企业的敏感信息,导致企业的损失。
2. 技术因素技术因素也是造成企业内部数据泄露的重要原因。
企业可能因为未能及时更新安全防护措施、系统漏洞、网络攻击等原因,导致数据泄露。
此外,利用USB、移动硬盘等外部设备传输数据也会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
二、预防措施针对企业内部数据泄露的风险,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来降低风险。
1. 加强员工培训企业可以通过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来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的数据泄露风险。
员工需要了解企业数据的重要性,掌握数据安全的基本知识,遵守企业的安全策略和规定,确保数据不被泄露。
2. 强化权限管理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权限管理体系,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敏感数据。
同时,还需要对员工的权限进行分类管理,对不同级别的员工分配不同的权限,以防止敏感数据被滥用。
3. 加强技术防护企业需要加强技术防护,包括加密数据、定期更新安全补丁、安装防火墙和杀毒软件等措施,以防止技术因素造成的数据泄露风险。
另外,企业还可以对外部设备进行限制,禁止使用未经授权的外部设备接入企业网络。
4. 建立监控机制企业可以建立完善的数据监控机制,对数据的访问、传输和使用进行监控,及时发现和阻止数据泄露行为。
同时,企业还可以采用数据遗漏预防技术,对数据进行分类管理和标记,确保敏感数据不被泄露。
5. 强化合作伙伴管理企业需要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安全管理,确保合作伙伴也能够符合企业的安全要求,防止因为合作伙伴的失误或者故意行为导致数据泄露。
企业内部资料泄露的原因与防控策略
企业内部资料泄露的原因与防控策略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企业内部资料的泄露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企业内部资料的泄露不仅会对企业的利益造成巨大损失,还可能给企业带来声誉上的损害。
因此,加强对企业内部资料的保护和防控成为了企业在信息安全领域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资料泄露的原因1.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导致企业内部资料泄露的主要原因之一。
员工的不慎或故意泄露、内部工作人员的疏忽或利益驱动等都可能导致企业内部资料的泄露。
例如,某些员工在离职前将企业机密资料带走,或是将敏感信息转发给竞争对手,进而造成泄露。
2. 技术漏洞技术漏洞也是企业内部资料泄露的重要原因之一。
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上存在漏洞或不完善之处,黑客或其他未经授权人员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获取企业内部资料。
例如,未及时修补安全漏洞、使用过时的软件或操作系统等,都会给黑客提供攻击的机会。
3. 网络攻击网络攻击是导致企业内部资料泄露的常见方式之一。
黑客通过网络攻击手段,入侵企业服务器或网络系统,获取或篡改企业内部资料。
网络钓鱼、恶意软件、木马病毒等攻击手段都可能导致企业内部资料的泄露。
4. 第三方安全问题企业在与供应商、合作伙伴或其他第三方机构进行合作时,也可能遭遇内部资料泄露的风险。
第三方机构可能存在安全管理不善、信息泄露意识薄弱等问题,从而导致企业内部资料的泄露。
二、企业内部资料泄露的防控策略1. 内部教育培训加强员工对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是防控企业内部资料泄露的首要措施。
企业应定期组织信息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员工对信息安全的理解和认识。
员工需要了解企业的信息安全政策和管理规定,并且学习如何正确处理和保护企业内部资料。
2. 加强权限管理企业应建立合理的权限管理制度,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需要,限制员工对企业内部资料的访问和操作权限。
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查看和操作敏感资料,避免不相关人员的接触和误操作导致泄露。
3. 加密与备份重要资料对于重要的企业内部资料,应采用加密技术进行保护。
试论如何防范新形势下的企业网络泄密
试论如何防范新形势下的企业网络泄密第一篇:试论如何防范新形势下的企业网络泄密试论如何防范新形势下的企业网络泄密摘要:随着信息化快速的发展,保密与窃密的斗争日趋尖锐、激烈,对网络安全提出严峻的课题。
针对新的网络泄密和企业计算机网络泄密的特点,提出防范措施,保护企业安全和利益。
关键词:网络;信息;安全;防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完善,伴随信息产业的发展,企业还存在着对网络安全认识不到位、警惕性不高、法律意识谈薄等现象,要使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不因失泄密而蒙受损失,就必须做好企业新形势下网络泄密的有效防范。
一、网络泄密的特点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从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指标的角度来说,就是对信息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的保护,更确切地说,是对网络资源的保密性(Confidentiality)、完整性(Integrity)和可用性(Availabifity)的保护(简称CIA三要素)。
基于网络泄密事件的危害性和高发性,规范计算机网络的保密管理,防范网络泄密行为,已成为世界各国保密管理的重点。
我国修订后的保密法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制定了对涉密信息系统全过程的保密管理制度,这是对我国保密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
在这里主要针对网络信息的互联性、海量性、聚合性,以及与现实的关联性来分析如何防范网络泄密。
二、新时期网络泄密的防范措施(一)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物理隔离随着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保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对于使用中油邮箱及网盘等网络方式传递涉密信息情况,通过采用技术手段进行常态化监测,发现炼化企业多家通过中油油箱及网盘传递敏感信息,内容有企业生产技术开发、企业工程初步设计、生产技术月报、生产销售库存月报、公司综合作业计划、主要财务指标月报表、装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还存在定密错误,有的标成秘密、机密等。
如何防范公司内部的网络泄密事件
如何防范公司内部的网络泄密事件背景介绍在现代企业中,网络安全和信息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网络泄密事件不仅会导致公司重要数据的丢失,还可能给企业带来法律、金融和声誉方面的损失。
因此,防范公司内部的网络泄密事件,成为了每个企业都应该重视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措施,帮助企业保护其网络安全,防止内部的网络泄密事件的发生。
1. 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内部员工是一个企业网络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是至关重要的。
企业应该定期组织网络安全培训,教育员工有关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的基本知识,包括识别恶意链接和邮件附件、密码管理和社交工程攻击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企业还应该建立一个举报机制,鼓励员工积极报告可疑行为,加强整体的网络安全防护。
2. 强化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企业应该采用强大的访问控制措施,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敏感数据和系统。
首先,采用多因素身份认证机制,如密码加验证码、指纹识别或智能卡等,增加身份验证的安全性。
其次,限制员工的访问权限,即“最小特权原则”,确保员工只能访问与其工作相关的系统和数据,避免滥用权限导致的泄密风险。
最后,定期审查和更新员工的访问权限,及时撤销离职员工的权限,减少内部泄密的可能性。
3. 加强网络监控和日志管理企业应该部署有效的网络监控系统和日志管理工具,实时监测网络活动和系统日志。
网络监控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阻止可疑活动,例如大量的数据下载、异常登录行为等。
日志管理可以记录员工的行为轨迹,有助于后期的调查和溯源。
同时,企业还应该制定明确的网络安全策略,规范员工在网络上的行为,禁止非法活动和违规操作。
4. 数据加密和备份对于重要的敏感数据,企业应该采取加密措施,确保即使数据泄露,也不容易被他人解读和利用。
加密技术可以在数据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保护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
此外,定期备份数据是防范网络泄密的重要措施之一。
定期备份数据可以帮助企业快速恢复数据并减少数据丢失的风险。
分析近年企业数据泄露事件加强数据保密措施
分析近年企业数据泄露事件加强数据保密措施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业数据保密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数据泄露事件时有发生,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和声誉问题。
本文将分析近年来企业数据泄露事件的原因,并提出加强数据保密措施的建议。
一、企业数据泄露事件的原因1.技术安全问题企业数据泄露事件通常与技术安全问题密切相关。
一方面,企业在建立信息系统时可能存在安全漏洞,未能及时修补和加固系统;另一方面,黑客攻击技术不断进步,他们可能通过网络入侵、数据库注入等方式获取企业数据,从而造成泄露事件。
2.内部员工失职或恶意行为企业内部员工是企业数据的主要管理者和使用者。
由于工作疏忽、失职,或者出于个人恶意目的,员工有可能故意或不慎将重要业务数据外泄给外部人员或竞争对手,造成严重后果。
内部员工行为的失控成为了企业数据泄露的一个重要因素。
3.外部供应商管理不善很多企业在业务拓展中会与外部供应商合作,通过委托外部供应商处理一部分关键业务数据。
然而,如果企业没有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监管,或者供应商自身存在数据安全问题,就有可能导致企业数据被泄露。
4.社会工程学攻击手段的使用除了技术手段外,一些骗术和社会工程学攻击对于数据泄露也有很大的威胁。
诈骗电话、钓鱼邮件、假冒网站等手段常被用于获取企业数据。
这些手段隐蔽性较强,容易让人在不经意间泄露关键信息。
二、加强数据保密措施的建议为了防止企业数据泄露事件的发生,企业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数据保密工作。
1.完善信息系统安全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安全控制机制,包括建立严格的访问控制、加密传输通道、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等。
同时,要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检测和风险评估,及时修补系统漏洞,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2.加强内部员工培训企业应该加强内部员工的数据保密意识和技能培训,使员工了解企业数据的重要性,掌握数据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员工行为规范,并加强对员工行为的监督和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行为。
近年企业数据泄露事件分析与对策
近年企业数据泄露事件分析与对策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快速发展,企业数据泄露事件频发。
这些事件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声誉和利益,同时也对客户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
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数据泄露风险,本文将对近年企业数据泄露事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数据泄露事件的原因分析在探讨对策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造成数据泄露事件的原因。
根据过去几年的案例分析,数据泄露事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1 内部员工的不当行为内部员工的不当行为是导致数据泄露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例如,员工私自复制敏感数据、泄露密码、未经授权访问数据库等等。
这些不当行为可能是出于个人利益或者是由于对数据安全意识的缺乏。
1.2 外部黑客攻击外部黑客攻击是另一个常见的数据泄露原因。
黑客通过网络攻击手段获取企业的敏感信息,并将其用于非法活动。
这些黑客攻击可能是通过网络漏洞、恶意软件或者社交工程等方式进行。
1.3 第三方合作伙伴的数据泄露与第三方合作伙伴共享数据时的不当管理可能导致数据泄露。
一些企业在共享数据时没有与合作伙伴签订保密协议或者在数据传输过程中没有采取安全措施,从而导致数据泄露风险的增加。
二、数据泄露事件的影响数据泄露事件对企业的影响是巨大而且深远的。
以下是数据泄露事件可能带来的主要影响:2.1 损害企业声誉数据泄露事件会对企业的声誉造成严重伤害。
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度会大大降低,可能导致客户流失和市场份额下降。
这对企业的业务发展将产生长期不可逆的负面影响。
2.2 法律责任与罚款在很多国家,企业对于个人数据的保护有着法律规定和限制。
一旦发生数据泄露事件,企业将面临法律责任和可能的高额罚款。
这不仅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还会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2.3 客户流失和信任度下降数据泄露事件会导致客户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使得客户对企业的隐私保护能力产生疑虑。
客户可能因为担心个人信息安全而选择离开企业,从而导致客户流失。
同时,客户对企业的信任度也将大幅下降。
企业泄密风险管理的关键要素
企业泄密风险管理的关键要素企业的信息安全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而泄密风险是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一旦企业的机密信息被泄露,不仅会导致商业竞争力受损,还有可能影响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因此,企业必须重视泄密风险的管理,加强对敏感信息的保护和控制。
本文将探讨企业泄密风险管理的关键要素。
1. 意识建设企业的泄密风险管理必须始于意识建设。
员工意识的缺乏往往是泄密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企业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对泄密风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企业可以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督促员工树立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降低泄密风险。
2. 管理制度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泄密管理制度,确保企业泄密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企业应该对泄密领域进行分类管理,明确各类信息的保密要求和控制措施,建立相应的管理流程和审批制度,规范信息的流转和使用,降低泄密的风险。
3. 技术防范技术是泄密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
企业必须采取各种技术措施,确保敏感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包括加密技术、网络安全技术、防病毒技术等,可以有效保障企业信息的安全。
4. 人员管理企业的人员管理也是泄密风险管理的重要要素。
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招聘、培训、调配等环节,确保人员的背景、资质及信誉等方面的安全性。
同时,企业还需建立完善的人员权限和管理流程,严格控制信息访问权限,防止内部泄密。
5. 应急预案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以应对意外情况的发生。
应急预案应包括发现泄密事件的处理流程、应对泄密事件的紧急措施、承担责任的制度及程序等方面内容,全面保障企业信息安全。
企业泄密风险管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企业高度重视和投入精力。
以上所述的关键要素在企业泄密风险管理中非常重要,企业要综合考虑各个要素,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保密机制与管理体系,确保企业信息安全有效保护。
如何应对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与泄露风险
如何应对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与泄露风险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商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与泄露风险变得越来越突出。
商业秘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护商业秘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而一旦商业秘密泄露,企业将面临巨大的损失甚至倒闭。
本文将从组织管理、技术措施和法律保护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应对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与泄露风险。
一、组织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和管理机制,加强对商业秘密的保护意识和培训。
具体方法包括:1.1 制定商业秘密保护制度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详细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规范员工、供应商和合作伙伴的行为,明确商业秘密的范围和保护措施。
制度要求包括秘密保持责任、禁止随意复制和传播商业秘密、信息安全管理等内容。
1.2 分类和标识商业秘密企业应对商业秘密进行分类和标识,区分核心商业秘密和非核心商业秘密,给予不同级别的保护。
同时,要对商业秘密进行合理的命名和记录,方便管理和追溯。
1.3 完善内部控制企业应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对员工的权限进行划分和管理,确保商业秘密仅限于相关人员知晓和使用。
此外,还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保密意识和法律意识。
二、技术措施除了组织管理方面的措施,企业还应借助技术手段来保护商业秘密。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技术措施:2.1 网络安全企业应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建立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技术手段,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
同时,要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和备份,防止数据丢失和篡改。
2.2 访问控制企业应采取访问控制的措施,限制员工对商业秘密的访问权限。
例如,通过身份验证、双重认证等方式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商业秘密。
2.3 检测与监控企业可以利用安全监控系统、数据检测工具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和检测潜在的泄露风险,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商业秘密的泄露。
三、法律保护除了组织管理和技术措施外,法律保护也是企业保护商业秘密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几个法律保护方面的建议:3.1 签订保密协议企业与员工、供应商、合作伙伴之间应签订保密协议,明确双方的保密义务和责任。
失泄密隐患专项治理方案
一、背景及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信息资产的安全保护日益重要。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保密工作的法律法规,切实加强企业信息资产的安全保护,有效防范和遏制失泄密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方案。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失泄密隐患专项治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监督专项治理工作。
2. 设立专项治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包括宣传、培训、排查、整改、验收等。
三、治理目标1. 全面排查企业内部失泄密隐患,确保不留死角。
2. 针对排查出的失泄密隐患,制定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到位。
3. 提高员工保密意识,加强保密管理,降低失泄密风险。
四、治理步骤1. 宣传发动阶段(1周)(1)开展保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保密意识。
(2)组织员工参加保密培训,掌握保密知识。
2. 排查阶段(2周)(1)各部门对照《保密工作规定》和《失泄密隐患排查清单》,全面开展自查自纠。
(2)专项治理办公室对各部门自查情况进行抽查,确保排查全面、到位。
3. 整改阶段(3周)(1)针对排查出的失泄密隐患,制定整改措施,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时限。
(2)各部门按照整改措施,认真落实整改工作。
4. 验收阶段(1周)(1)专项治理办公室对各部门整改情况进行验收。
(2)对整改不到位的部门,责令限期整改。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专项治理工作顺利开展。
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员工保密意识,营造良好的保密氛围。
3. 完善保密制度,健全保密机制,加强保密设施建设。
4. 加强监督检查,对失泄密事件严肃查处,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取得实效。
六、预期效果通过实施本方案,预计达到以下效果:1. 企业内部失泄密隐患得到有效排查和整改。
2. 员工保密意识显著提高,保密知识掌握更加牢固。
3. 保密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保密机制更加健全。
4. 企业信息资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失泄密风险显著降低。
企业数据安全防泄密解决方案
企业数据安全防泄密解决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数据安全问题变得日益重要。
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数据泄密风险,这不仅会导致企业声誉受损,还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泄密解决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制定详细的安全政策和规范,明确数据的保密级别和使用权限,并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使其充分了解数据安全问题以及相关法规和规范。
此外,可以通过制定数据备份和恢复计划、加强物理安全措施等方式,保障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其次,加强网络安全建设是防止数据泄密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系统,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加密技术等,以保护企业内部网络不受外部攻击和恶意入侵的影响。
此外,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及时修补和更新系统补丁,对可能的安全风险进行预防和防范。
另外,加强对外部数据传输的安全保护也是很重要的。
企业在与合作伙伴进行数据交换时,应采取加密技术等手段,保障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此外,合作伙伴的合规性和安全性也需要进行严格的审核和评估,以保证数据不会因为外部环节造成泄密的风险。
此外,数据泄密事件的辨识和响应能力也需要得到提升。
企业应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安全事件监测和响应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安全事件。
通过建立日志审计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数据访问行为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早发现异常情况。
同时,需要建立起专门的安全事件处理团队,具备快速和有力地对安全事件进行响应和处理的能力。
最后,企业还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安全机构进行数据安全评估和审核。
通过对企业的安全系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测试,可以及时发现系统中存在的漏洞和风险,并提供相应的改进建议。
此外,还可以通过引进先进的安全技术和工具,提升企业的数据安全防护能力。
总之,企业数据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制度、技术和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防范。
只有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泄密解决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数据泄密的风险,保障企业的信息资产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密工作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关系国家安全。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提升,保密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形势与挑战,工作难度持续增大。
大型国有企业作为国家骨干企业,备受国内外关注,做好大型国有企业的失泄密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保密工作重在预防,失泄密风险管理直接决定着保密工作的效果。
本文有效利用风险管理理论,逐步构建了全方位、无死角大型企业失泄密风险防控体系,并在大型企业中进行了实践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企业可参照、套用本论文研究提出的框架与思路,查找防控风险点,堵塞管理漏洞,降低管理成本,有效提升保密工作管理水平。
一、宗旨
本论文研究目的是为大型企业失泄密风险管理提供解决方案,从而进一步提升大型企业应对失泄密风险的管控能力。
首先概括提出失泄密风险管理十大维度,研究列示常见失泄密风险点;其次,构建失泄密风险管理框架进行风险诊断分析;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点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二、失泄密风险管理十大维度
根据专家访谈、实践经验、查阅相关制度等,总结梳理出失泄密10个风险维度,分别为保密工作责任制、保密制度建设、保密宣教培训、涉密人员管理、定密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管理、涉密载体管理、涉密场所管理、涉密活动管理、涉外活动管理。
针对10个风险维度研究提出风险点。
1.保密工作责任
保密工作责任制是保密工作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只有将责任落实到人,再进一步加强管理,保密工作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风险点包括:保密委员会作用发挥有限,保密委员会形同虚设,不按期召开会议并研究部署失泄密风险防范的有关重大问题;主要负责人对失泄密风险防范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不能高度重视和定期开展有关重大问题研究;保密分管领导不重视失泄密风险防范;业务分管领导对失泄密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不能做到失泄密风险防范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研究;保密工作人员不能有效履行失泄密风险防范监督管理职能,对研究部署失泄密风险防范工作不及时,缺乏对保密工作开展督促、指导和检查;业务员工忽视失泄密风险防范;对失泄密风险防范的支持力度不足;未建立失泄密事件报告、处罚机制。
2.保密制度建设
保密制度健全使保密工作有章可循才能实现保密工作做到无缝隙管理。
风险点包括:保密制度不健全,不能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各项保密工作制度;保密制度可操作性差;不能及时修订完善制度,缺乏保密制度修订完善机制,根据情况变化修订完善相关保密制度的及时性不够。
3.保密宣教培训
做好保密工作宣传教育可以使保密相关制度条款及时、系统地宣传贯彻到工作人员当中,做到入心入脑、铭记于心,这样才能使工作“不走样”。
风险点包括:全员失泄密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全员保密工作普及宣传力度不足,员工普遍缺乏失泄密风险防范意识;保密文件、法规、制度等精神不能及时传达、学习,不能定期、及时开展保密培训;保密宣教培训频率低、宣贯力度不够,缺乏系统性的宣教培训,不能按要求组织全员失泄密风险防范知识的宣传、培训和学习;全员保密宣教培训参与程度低。
4.涉密人员管理
保密工作人员中的涉密人员是知悉、接触秘密信息的工作人员,只有对这部分人员加强管理才能保证秘密信息不泄露。
风险点包括:对涉密人员缺乏分类分级管理,没有根据涉密程度和重要性等因素,对涉密人员进行细化分类管理;对涉密人员缺乏资格审查,在涉密人员上岗前缺乏对其进行严格资格审查,并签订保密承诺书;对涉密人员缺乏出国(境)审批,没有按照有关规定对涉密人员因私出国(境)等事项进行严格审批;有的单位对涉密人员缺乏离岗清退管理,不能按照有关规定督促涉密人员离岗前清退涉密载体等物品;有的单位对涉密人员缺乏脱密期管理。
5.定密管理
在单位海量的信息中准确划分涉密信息范围并且加强管理才能使工作人员明确秘密事项范围,做好保密工作。
风险点包括:保密事项范围不清晰,没有制定本单位保密事项范围一览表;定密程序缺乏规范性,没有完整的审核审批手续;信息发布、发表不经保密审查,保密审查审批程序不完善,信息发布、论文发表缺乏履行审查审批程序。
6.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管理
随着信息化步伐加快,利用信息系统、信息设备管理处理、管理信息已成为趋势,做好信息系统、设备的管理才能有效防止电子信息的泄密。
风险点包括:信息内网缺乏安全防护措施;对信息内网建设单位缺乏安全保密管理,信息内网建设没有选择有资质单位进行建设,或者没有与建设单位签订保密协议;对信息内网建设单位人员缺乏保密审查,忽视对信息内网和计算机运行维护单位的资质和人员进行保密审查;涉密介质管理粗放,未按要求建立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登记台账、粘贴密级标志,并明确责任人及设备编号,未按要求存放和使用;涉密计算机安全保密措施不到位,没有采取符合保密标准的安全措施;涉密计算机使用不规范,涉密计算机未单机运行,安装使用具有无线功能的模块和外围设备;移动介质交叉使用频繁;存在违反规定使用中央文件现象;自动化设备使用违反保密规定;信息内外网计算机之间频繁交互信息资料;存在违规使用外网计算机办公现象。
7.涉密载体管理
存放涉密信息的载体即为涉密载体,对这些载体加强管理才能有效做好保密工作。
风险点包括:涉密载体管理不符合规定,对于国家秘密、公司秘密等载体(包括纸质)的制作、收发、传递、复制、使用、保存、维修、销毁等不严格按照保密管理规定执行;对于各类秘密事项缺乏知悉范围界定,不能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各类秘密事项的知悉人员或岗位范围;对于各类秘密事项缺乏知悉情况书面登记。
8.涉密场所管理
存放涉密信息的场所即为涉密场所,加强对涉密场所的管理才能有效做好保密工作。
风险点包括:对保密要害部门缺乏防护措施,对保密要害部门、部位没有按照有关规定采取人防、物防、技防等防护措施;对进入涉密场所和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的人员缺乏采取相应保密管理措施。
9.涉密活动管理
涉及秘密信息的活动即为涉密活动,对涉密活动加强管理才能有效做好保密工作。
风险点包括:对参与涉密活动人员管理不严密;对涉密活动过程缺乏保密监管;对公司重要科研成果、专利等未进行有效保护。
10.涉外活动管理
做好对涉外活动的管理,才能有效防止涉密信息泄露到境外。
风险点包括:对外提供文件资料缺乏保密审查;出国(境)人员保密管理不严密;对境外
分支机构缺乏保密管理和监督指导。
三、构建大型企业失泄密风险管理框架
针对风险点进行风险分析,根据风险的重要程度和风险发生可能性对风险程度进行综合判断,对不同种类风险采取不同管控措施。
从制度、职责、流程、标准、考核5个方面(“五位一体”),健全失泄密风险管理体系。
四、大型企业失泄密风险管理框架的应用
1.主要潜在失泄密风险量化评价方法
选用风险矩阵法进行风险量化分析与评估。
从风险的重要性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两个方面对风险进行量化评价。
风险量化评估采用问卷调研实现,具体方法为李克特量表法。
将“风险重要性”和“风险发生可能性”分为5个等级,各数字对应含义如表2所示。
2.风险评价问卷调研实施
对十个风险维度的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对十个维度的风险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总体来看十个维度的风险均为较为重要且比较不容易发生。
为了进一步分析十个风险维度之间的差异性,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z分数),结果发现:“双高”风险为保密工作责任制、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管理;重要性高但发生可能性低的风险为:涉密场所管理、涉密活动管理、涉外活动管理;重要性低但发生可能性高的风险为:定密管理、涉密载体管理、保密宣教培训;“双低”风险为:保密制度建设、涉密人员管理。
针对各维度以同样的方法进行风险分析。
五、结论
失泄密风险管理重在预防,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查找出潜在风险隐患只是预防的第一步,还需要利用“五位一体”模型针对风险点对保密工作进行有效管理,这样才能严密堵塞失泄密风险漏洞,做到失泄密事故“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