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中国世纪从2015年开始

合集下载

屠呦呦诺贝尔奖演讲全文

屠呦呦诺贝尔奖演讲全文

屠呦呦诺贝尔奖演讲全文斯德哥尔摩的卡罗林斯卡学院诺奖演讲报告厅首次响起中文女声,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作了“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的精彩演讲。

以下是店铺整理了屠呦呦诺贝尔奖演讲全文,希望你喜欢。

屠呦呦诺贝尔奖演讲全文尊敬的主席先生,尊敬的获奖者,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极为荣幸能在卡罗林斯卡学院讲演,我报告的题目是:青蒿素——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在报告之前,我首先要感谢诺贝尔奖评委会,诺贝尔奖基金会授予我2015年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在短短的几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瑞典人民的热情,在此我一并表示感谢。

谢谢William C. Campbell(威廉姆.坎贝尔)和Satoshi ōmura(大村智)二位刚刚所做的精彩报告。

我现在要说的是四十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的故事。

关于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大家可能已经在很多报道中看到过。

在此,我只做一个概要的介绍。

这是中医研究院抗疟药研究团队当年的简要工作总结,其中蓝底标示的是本院团队完成的工作,白底标示的是全国其他协作团队完成的工作。

蓝底向白底过渡标示既有本院也有协作单位参加的工作。

中药研究所团队于1969年开始抗疟中药研究。

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后,1971年起工作重点集中于中药青蒿。

又经过很多次失败后,1971年9月,重新设计了提取方法,改用低温提取,用乙醚回流或冷浸,而后用碱溶液除掉酸性部位的方法制备样品。

1971年10月4日,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即标号191#的样品,以1.0克/公斤体重的剂量,连续3天,口服给药,鼠疟药效评价显示抑制率达到100%。

同年12月到次年1月的猴疟实验,也得到了抑制率100% 的结果。

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抗疟药效的突破,是发现青蒿素的关键。

1972年8至10月,我们开展了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的临床研究,30例恶性疟和间日疟病人全部显效。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盘点_中国有几个诺贝尔奖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盘点_中国有几个诺贝尔奖

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盘点_中国有几个诺贝尔奖对于中国诺贝尔的获奖者大家最熟悉的恐怕就是莫言和屠呦呦了,其实中国诺贝尔奖获奖者还有人其他人。

今天小编整理了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盘点_中国有几个诺贝尔奖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盘点1、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

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毕业后曾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前后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的首席科学家。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2、莫言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3、高锟1933年11月4日出生于中国上海,拥有英国、美国国籍并持中国香港居民身份。

因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做出突破性成就,获颁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4、钱永健1952年2月1日出生于美国纽约,祖籍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是“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

20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5、高行健1940年1月4日出生于中国江西赣州。

200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并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华人作家。

6、崔琦1939年2月28日出生于中国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

1998年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7、朱棣文1948年2月28日出生于美国,美籍华人。

屠呦呦的生平资料人物传记作文

屠呦呦的生平资料人物传记作文

屠呦呦的生平资料人物传记作文篇一:屠呦呦人物素材屠呦呦人物专题阅读导语呦~她终于获奖啦~成为获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第一人~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30分,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奖。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其实,在此之前,有关屠呦呦的新闻已见诸报端,科学界关于屠哟哟的讨论也一直存在,甚至关于她的争议也一直存在。

这位因在2011年度获得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而被称为“离诺贝尔最近的中国女人”的药学家,却还有一个称号——“三无”教授。

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学经历、不是两院院士,只是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一名普通研究员。

那么,为什么是她捧起了诺贝尔奖,其人其事又有着怎样的故事,给屠呦呦的颁奖词:疟疾的传统疗法是氯喹或奎宁,但其疗效正在减低。

上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再次升高。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

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

屠呦呦因此再次翻阅大量医书,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

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

青蒿素能在疟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杀死,在未来的疟疾防治领域,它的作用不可限量。

“离诺贝尔最近的中国女人”其实,在此次获奖之前,屠呦呦就已经被称为“离诺贝尔最近的中国女人”。

公开信息显示,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学习,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

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

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专题08 作文-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查缺补漏试题(部编版)

专题08 作文-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前查缺补漏试题(部编版)

专题08 作文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

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

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

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

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古人常以比喻说明对理想的追求,涉及基础、方法、路径、目标及其关系等。

如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

”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

(黑塞)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高尔基)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

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鲁迅) 麓山中学读书节活动中,高一年级拟举办一场以“读书需博”(正方)与“读书贵专”(反方)为题的辩论赛。

读书在博或贵专,你支持哪一方?为什么?请结合你的阅读感受和思考选定一方写一篇辩论稿,注意反驳对方的观点,确立自己的观点。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案与反思第1篇】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巩固上一课所学的消息的知识,继续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2.学习理清本课这则消息的层次,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阅读中培养快速阅读能力,运用所学的消息知识阅读本课文章。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旁批,了解这则消息的结构和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诺贝尔奖在促进世界科学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培养科学精神。

2.感受人类精英对人类历史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民族自信心和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这则消息的结构,理解其内容,提高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品味消息准确精练的语言,学习写作消息。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2012年12月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中国作家莫言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领取了诺贝尔文学奖。

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再次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勇攀科学高峰。

他就是诺贝尔。

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荣誉奖。

想知道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谁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二、自主预习1.背景资料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

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1895年,诺贝尔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及和平奖5种奖金(1969年瑞典银行增设经济学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屠呦呦获诺奖

屠呦呦获诺奖

屠呦呦获诺奖相关评论(一)屠呦呦获诺奖的伟大在于几十年的沉默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宣布,屠呦呦与另外两名海外科学奖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诺贝尔奖官网消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奖金将一分为二,威廉·坎贝尔和大村智两人一同获得一半奖金,而另一半奖金将颁给屠呦呦。

(10月5日央视)屠呦呦成为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这既是她个人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家和中国人的荣誉。

中国人应该为屠呦呦喝彩,为这位伟大的科学家鼓掌。

然而,屠呦呦获诺奖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获奖,更在于她获得诺奖之前的几十年的沉默。

2011年9月23日,纽约。

本年度拉斯克奖颁奖典礼被安排在一个酒会上举行,屠呦呦捧起了这个中国人并不太熟悉但在医学界分量很重的奖杯。

然而在纽约领奖之后,屠呦呦一直坚持对媒体一言不发,唯一的一次露面,是当年11月15日在她所在单位举办的“2011年科技工作大会”上,这个会议只有一个主题——表彰屠呦呦。

会上授予她“中国中医科学院杰出贡献奖”,并奖励给她所领导的青蒿素研究团队100万元人民币。

其实,屠呦呦无论在获得拉斯克奖之前还是之后,都遭遇了种种争议和非议,但屠呦呦不作回应、不说废话,只管干好自己的工作,几十年如一日,用实际行动回应争议和非议。

屠呦呦今年获得诺奖,既为她坚守了几十年的沉默做了一个注脚,也体现了她自身的价值,更回应了各种争议和非议。

这是屠呦呦最为伟大的地方。

众所周知,无论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还是诺贝尔奖,都不是屠呦呦个人能够主宰的事情。

屠呦呦个人能够主宰的,唯有搞好科研、搞出成效、得到世界认可。

拉斯克奖为啥颁给屠呦呦,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疟疾研究室研究员苏新专说得好,从青蒿到抗疟药,各种各样人的贡献肯定少不了,但拉斯克奖并没有颁给整个组织,这是因为“作为一个鼓励科学发现的奖项,拉斯克奖倾向于只授予最初始的发现者”。

屠呦呦领取诺贝尔奖相关文章

屠呦呦领取诺贝尔奖相关文章

“屠呦呦领取诺贝尔奖”相关文章(2015.12.04-2015.12.17)屠呦呦启程赴瑞典领诺贝尔奖 (1)屠呦呦领奖推荐人:相信中医 (2)屠呦呦去瑞典领诺奖都有哪些“讲究”? (2)屠呦呦瑞典领奖中国本土科学家登上诺贝尔奖台 (5)现场直击:屠呦呦领取诺贝尔奖 (8)屠呦呦:走上诺贝尔领奖台 (8)屠呦呦领奖当天,两院院士结果公布 (11)庆祝屠呦呦获奖招待会在我驻瑞典大使馆举行 (13)伪造的屠呦呦“致辞”何以盛行 (14)屠呦呦领奖用中文演说是“最美的表达” (15)屠呦呦启程赴瑞典领诺贝尔奖2015-12-04 来源:中新网中新网北京12月4日电(记者董子畅)北京时间12月4日13点50分,屠呦呦乘坐国航CA911航班从北京启程飞往瑞典,领取诺贝尔奖。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等前往机场送机。

据了解,屠呦呦及诺奖代表团一行将于瑞典时间12月4日17点50分抵达斯德哥尔摩阿兰达机场。

卡罗林斯卡学院院长厄本·兰达(Urban Lendahl),诺奖参赞尼古拉斯·威克斯(Nicolas Weeks)将亲往机场迎接,并将屠呦呦夫妇送至下榻的斯德哥尔摩大酒店。

诺奖周期间,张伯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司长王笑频、中药所教授陈士林,以及屠呦呦家人将随行出席多项诺奖活动。

屠呦呦领奖推荐人:相信中医2015-12-15 网易北京时间昨晚11点30分左右,2015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隆重举行。

今天凌晨零点12分,屠呦呦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证书。

当天,包括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内的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及经济学奖得主共10人获颁各自奖项。

解读·诺贝尔奖为何授予屠呦呦?诺奖评委:她的经历独一无二为何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秘书长沃尔本·林达勒表示,据统计,全球97个国家与地区的33亿人口仍在遭遇疟疾的威胁,其中12亿人生活在高危区域,这些区域的患病率有可能高于1/1000。

河北衡水中学2022届高三9月联考(新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河北衡水中学2022届高三9月联考(新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河北衡水中学2022届高三9月联考(新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三总复习衡水中学2022届新高三摸底联考语文试卷(新高考)本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发展经济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许多发展中国家取得政治独立或摆脱半殖民地地位开始追求现代化的背景下,从现代经济学中独立出来的子学科。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主流发展经济学是结构主义。

当时发展经济学家的目标是帮助发展中国家建设成发达国家。

他们认为,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高是因为他们有当时先进的资本密集型大工业,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水平较低是因为以农业或自然资源产业为主,两者产业结构不同。

这一说法似乎有理。

因此,当时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为了赶超发达国家,必须依靠政府,克服市场失灵的弊病,直接动员资源、配置资源以发展现代化大产业。

“斯大林模式”就是这一特点。

实际上,二战后拉美、非洲、南亚国家所采取的政策框架都一样,即通过政府的直接干预,动员资源、配置资源,以发展现代化的先进产业。

这种政策框架,通常能在开始时带来五至十年由投资拉动的快速经济增长,等这些产业建立以后,就陷入停滞状态,导致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未缩小,反而拉大。

换而言之,按照发展经济学“第一版”——“结构主义”制定的政策是失败的。

到了80年代,发展经济学进入第二版:“新自由主义”。

当时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距不断加大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干预过多,市场作用未能充分发挥。

单纯靠政府干预,很容易建立理论模型证明,不仅会导致资源错配,效率低下,不能有效增加国民财富,也会创造租金,导致寻租而生腐败和贪污,拉大收入分配差距。

物理前沿讲座《杨振宁谈美与物理学》观后感

物理前沿讲座《杨振宁谈美与物理学》观后感

《杨振宁传》增订版是一部实在不可多得的好书,这部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品,华中科大物理教授杨建邺撰写的杨振宁这位科学巨人的生平足迹,生动地描绘了这位科学伟人成长的过程以及从事科研工作的每一个片断和取得令人鼓舞的成就。

杨振宁对当代物理学的贡献,既是世界的,也是中国的,关于杨振宁的功业尽人皆知,相关文献、资料、风评俱在,在此,我只谈谈读这本书后的感受和感动!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为“宇称不守恒”理论的贡献成为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第一人,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在科研之余大量地从事改变“中国人不如他人”的观念,而且毕生在做这项工作,他1999年后一直住在清华,亲手建立了清华高等研究院,广邀国内外顶尖的科学家来华讲学,带研究生,在国内各高校游说,以80多岁的高龄为科学兴邦奔走呼唤,其拳拳爱国之心和人文情怀令人景仰。

用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陈方正的话说:“宇称不守恒”理论、“杨——米尔斯规范场理论”(应该再次获诺贝尔奖),都是理论物理的科研成果,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样,至今没有应用的意义,它的意义主要是思想和文化上的'。

的确,我们从杨振宁的著述、演讲中不难看出,他讲得最多的是科学发展史,科学家的故事以及当代科学领域的相互渗透以及相互作用,对人类未来发展的影响,是普通人听了都能领悟其中道理的东西,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和氛围,这种影响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是十分深远的。

杨振宁在晚年做了另一件惊世骇俗的大事,那就是与翁帆的爱情,他们年龄相差50多岁,对于这桩婚姻,人们对他的关注程度远远地超过了他获得的诺贝尔奖,说三道四的、辱骂的、嘲笑的,比比皆是。

现在9年过去了,回过头看,没有翁帆,就没有杨振宁的今天,也没有在清华“归根居”生活的10年的丰硕成果,也没有中国理论物理的蓬勃春天。

用新加坡电视台主持人曾月说过带哲理性的一段话:“一个人从年轻到老,敢于追求所爱,不管他所爱的是人、是物,还是真理,他都能够放开胸怀地去拥抱,而且升华成乐观前进的动力,这个人是绝对幸运的”。

屠呦呦的诺贝尔之路

屠呦呦的诺贝尔之路

屠呦呦的诺贝尔之路作者:来源:《北京广播电视报》2019年第25期2015年12月10日23点30分,2015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举行,包括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在内的十位科学家上台领奖。

因其发现的青蒿素应用在治疗中,使得患疟疾的患者死亡率显著降低,屠呦呦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当天,身着紫色礼服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上台接受了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的颁奖。

屠呦呦获奖的理由,是她创制了一种新型的抗疟疾药——青蒿素。

屠呦呦的科研之路从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在众多的中国科学家之中,屠呦呦履历却并不出众,这样一个科学家,究竟凭借什么获得了如此高的殊荣呢?疟疾,一种全球性的急性寄生虫传染病。

上世纪60年代之前,国际抗疟战场的主力药物是以氯喹为代表的氨基喹啉类药物,它们的先导药物是奎宁。

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疟原虫对氯喹产生了抗药性,氯喹失去了原有的疗效,致使疟疾患者面临无药可救的局面。

上世纪70年代之后,一种新抗疟药物在中国出现了,这种新药就是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上宣布的新型的抗疟疾药青蒿素。

从1969年1月当时的卫生部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加入523项目组开始,屠呦呦他们的任务就是从传统中药中发掘有效的抗疟药物。

屠呦呦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但得到的结果却始终无法令她完全满意。

正当实验陷入瓶颈的时候,屠呦呦突然又想起《肘后备急方》里的两句话: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青蒿先用水浸泡,然后裹上一层布,用力的挤出汁来服用。

这个用法与中药传统的煎服用法截然不同。

那这是不是意味着青蒿里的有效成分是忌高温呢?如果是这样,可不可以用沸点比较低的乙醚来提取呢?顺着这个思路往下走,1971年10月4日,在屠呦呦的第191次实验中所获得的提取物,达到了对鼠疟原虫的100%的抑制率。

这时的屠呦呦才在青蒿素的研究上取得了第一步成果。

注意这两个数字,第191次实验,100%的抑制率。

屠呦呦的生平资料人物传记作文

屠呦呦的生平资料人物传记作文

屠呦呦的生平资料人物传记作文篇一:屠呦呦人物素材屠呦呦人物专题阅读导语呦~她终于获奖啦~成为获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第一人~北京时间10月5日17时30分,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奖。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其实,在此之前,有关屠呦呦的新闻已见诸报端,科学界关于屠哟哟的讨论也一直存在,甚至关于她的争议也一直存在。

这位因在2011年度获得拉斯克奖临床医学奖而被称为“离诺贝尔最近的中国女人”的药学家,却还有一个称号——“三无”教授。

没有博士学位、没有留学经历、不是两院院士,只是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的一名普通研究员。

那么,为什么是她捧起了诺贝尔奖,其人其事又有着怎样的故事,给屠呦呦的颁奖词:疟疾的传统疗法是氯喹或奎宁,但其疗效正在减低。

上世纪60年代,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这种疾病的发病率再次升高。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找到了战胜疟疾的新疗法。

她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但效果并不理想。

屠呦呦因此再次翻阅大量医书,最终成功提取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之后命名为青蒿素。

屠呦呦是第一个发现青蒿素对疟疾寄生虫有出色疗效的科学家。

青蒿素能在疟原虫生长初期迅速将其杀死,在未来的疟疾防治领域,它的作用不可限量。

“离诺贝尔最近的中国女人”其实,在此次获奖之前,屠呦呦就已经被称为“离诺贝尔最近的中国女人”。

公开信息显示,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在医学院药学系学习,所选专业正是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

她觉得生药专业最可能接近探索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医药领域,符合自己的志趣和理想。

在大学4年期间,屠呦呦努力学习,取得了优良的成绩。

在专业课程中,她尤其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有着极大的兴趣。

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单元 单元主题阅读(一) 名人故事(共37张PPT)

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单元   单元主题阅读(一) 名人故事(共37张PPT)

语文
⑨颁奖词简单的几句话背后,是特殊年代、艰苦环境下中 国科研者们付出的巨大努力。正如屠呦呦自己所说,这一枚诺 贝尔奖章是集体的荣誉,是一代科研工作者的荣誉,而她去领奖, 是“代表中国”。
⑩屠呦呦手中的诺奖奖牌,与其说是国际科学界对上世纪 六七十年代中国科学成果的肯定,还不如说是对中国科学界的 一种鼓励和期待。从这一枚奖章开始,我们可以期待更多的奖 章属于中国人。
语文
②10 月刚刚得到获得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消 息时,屠呦呦曾接受过一些记者的采访,但很快,屠呦呦婉拒媒 体,希望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瑞典领奖之前,有媒体记者试图 登门,先被“楼长”邻居挡一关,敲了门,最后还是被屠呦呦的爱 人礼貌地回绝了采访请求。
语文
③获奖时人们才发现,有关这位诺贝尔获奖者的资料很少, 直到 12 月,人民出版社出版《屠呦呦传》,一些历史细节才第一 次被人们了解。1930 年,屠呦呦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是家里 5 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她的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呦呦 鹿鸣,食野之苹”。 ④1951 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学,在北大医学院药学系学习生 药学,毕业后分配在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 药研究所工作。
语文
⑤几十年来,屠呦呦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她所热爱的研 究工作中,甚至对家庭也缺少照顾,给人留下“执拗”的印象。她 的“执拗”最终让她收获了科学上的成果和同行、学生的敬重。
⑥只是,屠呦呦自己的低调,无法掩盖整个中国科学界以 及普通中国人的兴奋,因为这一枚诺贝尔科学类奖章,是中国 人多年来所期盼的。
语文
⑨又是一个烈日暴晒的午后,我看到望柳庄前不远的戈壁 滩上,一群人围着一个坟堆默默静立,空气好像凝固了一样。埋 的什么人?我心中疑惑着。

有关屠呦呦的事迹有关屠呦呦的勤奋作文

有关屠呦呦的事迹有关屠呦呦的勤奋作文

有关屠呦呦的事迹有关屠呦呦的勤奋作文10月5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一时间,各大新闻网站、朋友圈被这位85岁的老太太刷屏了。

外界热闹,她却出人意料地平静,青蒿素的发现,是中药集体发掘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恭喜屠呦呦,恭喜中国!5日上午10时,瑞典卡罗琳医学院的诺贝尔大厅内,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国的记者。

11时30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会常务秘书乌尔班林达尔和3位评委进入诺贝尔大厅。

林达尔先后用瑞典语、英语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一半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另外一半授予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智。

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

在林达尔宣布的同时,大屏幕上出现的照片和简介,让世界认识了这位来自中国的科学家照片中,屠呦呦戴着眼镜,嘴角微微带笑,简介中写着生于1930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国。

接着,评委们介绍了获奖科学家的贡献: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一种可以显著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的药物。

在上世纪60年代末,常用治疗疟疾的药物通氯喹或奎宁已经失效,但疟疾患者却在持续增加。

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

那时,中国的屠呦呦将目光转向了传统中草药学,并发现了植物青蒿中的提取物有疗效。

屠呦呦翻阅古典,找到提取的办法,并将该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青蒿素代表了一种新型的抗疟载体,能够在疟疾寄生虫发展的早期就迅速杀死它们,因此在治疗严重疟疾方面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疗效。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评委让安德森在接受本报专访时表达了祝贺,恭喜屠呦呦,恭喜中国!这是诺贝尔医学奖历史上首次奖励寄生虫疾病的治疗领域。

因为这3位科学家的贡献,千百万人得到了对症治疗的药物,这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屠呦呦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首位中国得主,也是该奖项的第十二位女性得主。

因疟疾死亡的人每年可以达到两亿人,她以惊人的毅力发现青蒿素,是第一个证实青蒿素可以在动物体和人体内有效抵抗疟疾的科学家。

在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

在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

在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如果要评选“爱因斯坦后的第一人”的话,杨振宁先生或与其同等伟大的前沿物理学家才有资格入围,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学习学习吧!在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一、先看一些对他的不同评价1.1956年提出宇称不守恒,次年即获得诺贝尔奖,成为第一位华人诺奖得主。

杨振宁创建了并主持了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的理论物理研究所,1997年该研究所更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

2.有7个诺奖是因为找到杨振宁的标准理论所预测的粒子而获奖的,例如丁肇中、希格斯;通过研究标准理论获得成就,而间接获得诺奖的有几十个;杨振宁垄断了理论物理,带领徒子徒孙几乎垄断了六十年来诺奖物理奖的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部分;另外有6个菲尔兹奖是研究杨振宁的方程而来的(3个和杨米尔斯方程相关,3个和杨巴克斯特方程相关)。

盖尔曼是夸克之父。

他处处和费曼较劲不服气。

但是盖尔曼在杨振宁面前很谦虚,他自己多次声称量子色动力学不过是将杨振宁标准模型的su(2)对称性扩展到su(3)而已。

杨振宁多次生日,他都不远万里赶过来参加。

3.1994年,美国富兰克林学会将北美地区奖额最高的科学奖(25万美元)——鲍尔奖颁发给杨振宁。

颁奖的正式文告指出,授奖给杨振宁是因为他提出了一个广义的场论,这个理论综合了有关自然界的物理规律,为我们对宇宙中基本的力提供了一种理解。

作为20世纪观念上的杰作,它解释了原子内部粒子的相互作用,他的理论很大程度上重构了近40年来的物理学和现代几何学。

这个理论模型,已经排列在牛顿、麦克斯韦和爱因斯坦的工作之列,并必将对未来几代产生类似的影响。

富兰克林学会排名,杨振宁在前四名。

前三位都去世了,在世的杨振宁是第一没有争议吧?4.说一些题外话,杨振宁是世界多个国家科学院院士,美中俄三个超级大国科学院院士,韩国科学院名誉院长;杨振宁获得的荣誉奖章奖项数不胜数,科学界重要奖项全部囊括。

可以确定的说,华夏子孙自炎黄算起只有杨振宁一个人长期占据科技巅峰,引领文明的发展。

高考语文(冬季第四辑)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打开世界了解中国文学的窗口作文精品素材

高考语文(冬季第四辑)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打开世界了解中国文学的窗口作文精品素材

高考语文(冬季第四辑)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打开世界了解中国文学的窗口作文精品素材高考语文(冬季第四辑)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打开世界了解中国文学的窗口作文精品素材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近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这是一个见证历史的时刻,莫言的获奖意味着世界更加注视中国,并对中国文学给予认可。

这一认可,对于中国文学确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在各界熙熙攘攘的声音中,祝贺、欣喜声居多,毕竟莫言的获奖了了中国人一桩多年的夙愿。

而高兴之余,我们更需要理性的思考:文学是一种纯粹个人化创作,莫言作品也只能代表他个人的水平.一个人获奖并不必然代表中国文学登上世界文学之巅,而中国当代文学缺少现实主义力作的遗憾,仍客观存在着。

因此,莫言获奖固是好事,但更需要人们以平和心态来看待,就连莫言本人在得知获奖后也坦言“并不是特别兴奋〞,反而“压力很大,忧虑重重〞。

夙愿终了:中国人的“诺奖情结〞诺贝尔奖自1901年设立以来,已走过整整一个世纪,全世界共有近800人获得过该奖。

但是在整个20世纪,中国与此奖项无缘。

进入,虽然有包括诺奖得主在内的作家和科学家预测中国不久在文学和物理学等方面会有人摘得诺奖,然10年又过去,中国本土科学家和作家还是未能出现在这个获奖名单上,这不免让人有些五味杂陈,情何以堪.若说过去中国经济落后,科学技术不发达,学术研究不受重视,文学也不繁荣,对诺奖不敢奢望,或者即使奢望也难以获得,是很正常的事情,那么,从本世纪开始,中国的国力和科学技术有了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奥运也举办了,航天员也在太空行走了,“嫦娥奔月〞梦想也实现了,经济实力也已跻身世界第二了,唯独在科学和文学竞赛中,没有一个中国人以中国的名义获得诺奖.难道诺奖对中国的作家和科学家格外吝啬?这对自诩文化历史悠久,人口又众多的中国人来说,确实尴尬无比.因此,国人有诺奖情结,为诺奖纠结、耿耿于怀甚至魂牵梦萦,都可以理解。

部编版高中语文单元主题群文阅读《探索与创新》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单元主题群文阅读《探索与创新》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单元主题群文阅读《探索与创新》测试题(含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医者仁心。

治病救人,是医药科学最崇高的使命。

一个将毕生精力心血都奉献给这一崇高事业的科学家,无疑是饱含情怀的使者,但屠呦呦却不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

“国家培养了我,我要报答国家。

”这孺慕之思就是她最朴素自然的情感。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国人对诺贝尔奖怀有特殊的情结——因求而不得而耿耿于怀。

屠呦呦获奖的意义非同寻常,她证明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具有取得开创性成果的能力,具有为人类健康作出巨大贡献的能力。

屠呦呦却不认为这是她个人的荣誉:“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药与现代科学的结晶,此次获奖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科学家的认可。

”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屠呦呦成了“名人”,但她却很少在媒体上露面,对各种活动她都是能免则免。

对待真正的科研任务,她却十分投入。

尽管年事已高,但屠呦呦没有放弃工作,青蒿素对红斑狼疮的有效性、青蒿素的抗药性等,屠呦呦觉得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她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要让青蒿素物尽其用”,这也是她对自己的要求——尽己所能。

“始终服从安排,始终从事青蒿素研究,甚至始终在一个单位工作,没动过地方。

”共事多年的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员廖福龙用一连串的“始终”形容屠呦呦的经历。

当一些人在抱怨一成不变的工作乏味无趣的时候,屠呦呦却“始终”守着中药研究这个不太热闹的专业,并且创造了“奇迹”。

屠呦呦用她的青蒿素人生告诉人们,有一种情怀叫坚持,有一种创新叫坚守。

(选自《八十多载仁心今更红——记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屠呦呦》,有删改)材料二新华社北京1月9日电(记者陈芳、余晓洁) 9日,北京人民大会堂,86岁的屠呦呦站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从习近平总书记手中捧回红彤彤的奖励证书。

自1999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实行重大改革以来,27人先后问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们中有吴文俊、袁隆平、王选……屠呦呦有三大特别之处:27人中第一位女科学家,第一位非院士,第一位诺奖获得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综合测试(90分钟10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8题,共28分)1.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溃退(kuì)翘首(qiào)澎湃(pài)横渡长江(héng)B.歼灭(jiān)仲裁(zhòng)刹那(shà)屏息敛声(bǐng)C.浩瀚(hàn)梵语(fàn)要塞(sài)悄然不惊(qiǎo)D.咆哮(xiào)擎举(qíng)镌刻(juàn)殚精竭虑(dā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磅礴颁发惊心动魄急如流星B.潇洒铿锵引吭高歌白手起家C.倾泄娴熟眼花缭乱无怨无悔D.慷慨绚烂天翻地覆锐不可挡3.下列句中加线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这本著作是他花了十几年时光殚精竭虑写成的B.我的老师,虽只是一个娇小瘦弱的女子,却有着巾帼英雄般的气概。

她大气,博爱,正直,豪迈C.从古时的大同理想到今日的中国梦,尽管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但其中所蕴含的对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的期盼,却有着一脉相承的连续性D.那眼花缭乱的特写镜头,更是将场景的线条和色调表现得极其清晰真切4.(素养提升题)阅读文段,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2015年12月10日,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登上诺贝尔奖的领奖台,她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第十二位女性得主。

“呦呦”二字,出自《诗经·小雅》的名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寄托了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冥冥中似乎也注定了她的人生要与这棵神奇的小草连在一起。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屠呦呦带领她的团队处心积虑,不断探索,后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了灵感。

在又经历了190次的失败后,他们最终获得了对动物体内疟原虫抑制率达100%的青蒿中性提取物。

目前,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

诺奖,是对中国科学工作者的认可

诺奖,是对中国科学工作者的认可
彼时,美国发动了二战以后参战人数最多、影响 最大的越南战争。随着战事升级,越南战场上出现了 美越之外的“第三方敌人”——抗药性恶性疟疾。有 资料显示,1964 年越南战争中美军因疟疾造成的非战 减员比战伤减员高出 4 〜 5 倍。能否抵抗疟疾,成为
越南战场上美越双方的“胜负手”。 受越共主席胡志明请求,毛泽东、周恩来指示,
1969 年 1 月,屠呦呦被任命为课题组组长,正式 走上抗疟之路。到 1971 年 9 月初,屠呦呦团队筛选了 100 余种中药的水提物和醇提物样品 200 余个,但筛 选过的中药里,对疟原虫的抑制率最高的也只有 40% 左右。
尽管结果令人失望,但屠呦呦没有放弃。“重新埋
220022
下头去,看医书!”从《神农本草经》到《圣济总录》, 再到《温病条辨》……屠呦呦带着团队重新埋头在一 摞摞厚厚的古籍中。
临危受命,以身试药 “523”任务也落到了中医研究院肩上,但此时的
中医研究院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受“文革”影响, 当时的中医研究院科研工作几近全面停顿,许多经验 丰富的老专家已靠边站。
那样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中医研究院的“523”任 务重担落在了屠呦呦肩上。39 岁的屠呦呦,虽然职称 上是实习研究员,但来到中药所已 14 年,兼具中西医 背景,科研水平已经步入中药所第二梯队。以当时中药 所的现状,屠呦呦正是比较合适的人选。
201
亲历者 屠呦呦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诺奖,是对中国科学工作者的认可
2015 年 10 月 5 日上午 11 时 30 分, 瑞 典首都 斯 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学院诺贝尔大厅内,诺贝尔生理 学或医学奖评委 会常务 秘书长乌尔班·林达尔宣布, 201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中国药学家屠呦呦, 以及爱尔兰科学家威廉姆·坎贝尔和日本科学家大村 智,以表彰他们在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屠呦呦,当代的“神农”,实现中国本土诺奖“零的突破”

屠呦呦,当代的“神农”,实现中国本土诺奖“零的突破”

屠呦呦,当代的“神农”,实现中国本土诺奖“零的突破”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女士从传统中药中发现治疗疟疾的青蒿素(artemisinin),实现了中国本土科学获诺奖的“零的突破“,也是全球华人获得的第一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 #诺贝尔奖#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青蒿素的发现,拯救了无数疟疾患者的生命。

尽管青蒿素的发现距今已四十余年,荣获诺奖是实至名归。

居住在城市里的我们,生活条件比较好,可能对疟疾没有什么感知。

但在科技和医学较为发达的今天,全球每年还有2亿人感染疟疾,超过40万人死亡。

正是因为这个疾病的凶残,我国把4月26日定为“全国疟疾日”。

屠呦呦和同事参考《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治疟病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终于成功提取青蒿素。

目前青蒿素和其他抗疟药联用的“青蒿素复方药物治疗(Artemisinin-based Combination Therapies,ACTs)”成为治疗恶性和重症疟疾的推荐疗法之一。

90%的疟疾死亡病例发生在重灾区非洲。

疟疾导致的死亡人数,70%以上是5岁以下的幼儿。

但是,得不到ACTs治疗的疟疾患儿仍达5600万到6900万之多。

一、“三无人员”屠呦呦中国和世界肯定屠呦呦,是对青蒿素及青蒿素类药物的认可。

早在2011年,屠呦呦获得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美国“拉斯克奖”,就引起中国舆论的深度关注和讨论。

此次她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更是引发了激烈的分歧。

因为屠呦呦无博士学位、也无海外留学背景、更无中国两院院士头衔,被很多人戏称为“三无”人员。

她连续获得“拉斯克奖”与诺贝尔奖,是国内某些领域的科研评价体制问题,还是世界奖项高估了屠呦呦?二、诺奖为何颁给屠呦呦事实上,诺奖的评定准则有两个:第一,原创性;第二,产生重大的社会影响。

屠呦呦的原创性体现在:她从上百种民间治疟药方中(多数都不靠谱),在同事的前期工作和东晋葛洪古方的启发下,锁定青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