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战绩及北伐真相辨析

合集下载

岳飞被害及对岳飞的评价

岳飞被害及对岳飞的评价

岳飞被害及对岳飞的评价郾城之战──战果最为辉煌的,是岳飞统帅的“岳家军”在郾城的大捷。

顺昌大捷后,岳飞从驻地德安府,率军出发,大举北伐。

高宗、秦桧又想趁机乞和,六月间派司农少卿李若虚到岳飞军中,传送“不得轻动、宜且班师”的命令。

李若虚还未到,岳飞大军已经北进。

李若虚赶上,见到岳飞军胜利前进,对岳飞说:“现在既已发兵,不应仓促班师。

朝廷如果追究不肯奉命停师之罪,由我承担。

”岳飞得到李若虚的支持,按原计划向北推进,派张宪、王贵、牛皋、徐庆、董先、杨再兴等分路进攻,又命梁兴(原是太行山抗金民兵首领)渡河,集结“忠义巡社”,攻取河东、河北州县。

岳飞自率主力,直取中原。

不久,诸路告捷。

闰六月,张宪打败韩常军,攻克颍昌府,又与牛皋、徐庆会师,攻克陈州。

王贵部将杨成、张应、韩清等收复郑州。

七月初,郝晸(音枕zhěn)等收复西京洛阳,张应、韩清又与河南兵马钤辖李兴会合,收复永安军。

在这样强大的攻势下,宗弼被迫率领主力与岳飞亲率的主力军七月八日在郾城决战。

金军以“铁浮图”居中,以号称“拐子马”的两翼骑兵居左右,列阵进攻。

岳飞指挥儿子岳云等率军应战,令将士手持刀斧,冲入敌阵,上砍敌人,下砍马足。

杨再兴单骑闯入敌军,打算活捉宗弼,受伤数十处,杀死敌军数百人,又杀出敌阵。

两军鏖战到天色将黑,全军败退。

岳飞军取得郾城大捷。

宗弼在郾城败后,又在七月中率兵十二万进逼临颍。

岳飞督军迎战。

杨再兴率三百骑做前哨,在小商桥与金军大军遭遇,杀敌两千余人,杨再兴英勇牺牲。

张宪率大军赶到,连战皆捷,金军夜遁。

宗弼重整军马改攻颍昌,岳飞早就料到,已派王贵、岳云率兵防守。

王贵、岳云率军与金兵大战,岳云手执一对铁椎,率八百骑,往来冲杀,两翼步兵继进,董先、胡清又从城中发兵增援,金兵再次大败,宗弼逃窜。

岳飞军这次作战,得到太行山和两河义军的有力配合。

梁兴约会太行山义士和两河豪杰赵云、李进、董荣、牛显、张峪等,破金人于垣曲、沁水、济源。

乔握坚等收复赵州,李宝收复兴仁。

称岳飞是军阀是歪曲事实

称岳飞是军阀是歪曲事实

称岳飞为军阀是歪曲事实有人称岳飞实际上危害国家,因为“岳家军”就是一只“家军体制”下私人化的军阀私军。

岳飞为了自己的利益也拒绝与朝廷合作。

仔细审视其证据,却可以发现,这又是用剪裁史料的方法硬给岳飞扣上的帽子。

争议:岳飞是拥有私军的军阀有害国家否认岳飞为民族英雄者称岳飞有害于国家。

在“家军体制”下,岳家军因其“家军”性质,长期是对南宋政权的一种潜在威胁。

并举出岳飞斩杀试图擅自脱离岳家军建制投靠刘光世的岳家军部将傅庆,称这一事件说明家军之间严格划分界限,彼此猜忌。

而更指出岳飞在绍兴七年的龟山会议上,反对宰相张浚提出的征讨伪齐收复中原的计划,因此得出“岳家军被当时的主流舆论认为不愿意与朝廷合作;岳飞主战态度也并非始终如一”的结论。

那么,这样的结论能够成立吗?南宋有所谓的“家军体制”吗?所谓“X家军”,本是当时俗语以领军大将称呼其军队。

而所谓“家军体制”这个没有严格定义的概念却从字面上给人以军队归于将领私人的军阀的映像。

这其实从根本上就是个伪概念。

按所谓“X家军”的由来,《三朝北盟会编》中记载“今日之兵,分隶张俊者则曰:张家军;分隶岳飞者则曰:岳家军;分隶杨沂中者则曰:杨家军;分隶韩世忠者则曰:韩家军”,这说明只是一个习惯的称呼。

最明显的,被岳飞有害论者视为高宗的禁卫军的杨沂中部的殿前司军,在记载中正是被称为“杨家军”。

试问,高宗的禁卫军也属于“家军体制”吗?那么当时南宋的军事力量岂不成了“六大家军”了?岳飞杀傅庆能说明岳家军私人化程度高?岳飞杀死图谋脱离本建制投奔另一大将刘光世的手下将领傅庆,也被岳飞有害论者视为“军队私人化的程度相当严重”、“家军之间严格划分界限,彼此猜忌”。

但问题是,一名将领私自图谋摆脱现有建制,投奔另一上司,这是对军队的组织和纪律的最大挑战,在古今中外任何一支军队,恐怕都是不能容忍的。

宋代军律对此有明确规定,按《武经总要》所记宋军《罚条》就规定“军中非大将令,副将下辄出号令,及改易旌旗军号者,斩”。

岳飞北伐是在什么样背景下发生的 岳飞北伐简介

岳飞北伐是在什么样背景下发生的 岳飞北伐简介

岳飞北伐是在什么样背景下发生的岳飞北伐简介本文导读:1134年(绍兴四年)春,岳飞卜书宋廷请求北伐,收复失地。

五月,岳家军从鄂州(今湖北武汉)渡江开始北伐。

首战攻克郢州(今湖北钟祥),接着兵分两路,岳飞命部将张宪攻打随州,自己则率主力逼向襄阳府(今湖北襄阳)。

七月,金朝为阻拦岳家军继续北上,派援军与败将李成合兵数万,于邓州西北方向排列三十余营寨,企图阻挡宋军北进之路。

岳家军奋勇冲杀,一举击败金与伪齐联军,并乘胜攻占邓州。

岳飞即又分兵相继收复唐州(今河南唐河)及信阳。

八月,岳飞被宋高宗晋升为靖远军节度使。

1136年(绍兴六年)再次北伐,占伊阳、洛阳,后因孤军作战而被迫撤回鄂州。

岳飞在这次北伐中壮志未酬,写下《满江红》。

1140年(绍兴十年),金兀术南侵,岳飞出兵大破金兵,收复郑州、洛阳,进至朱仙镇,离开封只有四十五里。

岳家军士气高昂,高喊“直捣黄龙”。

在以后的抗金战争中,岳飞取得了更大的胜利,但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为了彻底实现控制军队和压制主战派的目的,开始陷害岳飞。

无奈宋高宗一心求和,以十二度金牌召岳飞回京。

岳飞退兵前,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1141年(绍兴十一年),结果岳飞的北伐因为政治原因而失败,岳飞亦被杀害。

高宗和秦桧竟以“临军征讨稽期”和“指斥乘舆”等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风波亭。

岳飞死时,年仅39岁。

背景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四月,金兵把徽、钦二帝及后妃、宗室俘虏北去,当时宋朝嫡亲宗室中只有在河北组织兵马的康王赵构和哲宗的废后孟氏幸免于难。

靖康二年五月,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改靖康二年为建炎元年,是为宋高宗。

历史上把高宗即位后的宋朝称为南宋(公元1127年-1279年),首都后来定在临安(即杭州)。

赵构是南宋初期投降派的首领,他与其父、兄(徽、钦二宗)一样惧怕与金朝打仗,为保持皇帝的权位而一味求和苟安。

宋史·岳飞传阅读题及答案

宋史·岳飞传阅读题及答案

宋史·岳飞传阅读题及答案在文言文《宋史•岳飞传》里,讲述了一段关于岳飞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以下是由店铺收集整理的《宋史•岳飞传》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欢迎阅读!《宋史·岳飞传》阅读原文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

世为农。

父和,能节食以济饥者。

有耕侵其地,割而与之;贳其财者不责偿。

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未弥月,河决内黄,水暴至,母姚抱飞坐瓮中,冲涛及岸得免,人异之。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

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

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

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

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

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

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不幸相继以死。

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

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

母有痼疾,药饵必亲。

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

家无姬侍。

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

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却不受,玠益敬服。

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

”遂绝不饮。

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

子云尝习注坡,马踬,怒而鞭之。

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

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卤掠”。

善以少击众。

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

猝遇敌不动。

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张俊尝问用兵之术,飞曰:“仁、智、信、勇、严,阙一不可。

再论岳飞的“十二道金牌”班师的真相

再论岳飞的“十二道金牌”班师的真相

再论岳飞的“十二道金牌”班师的真相绍兴十年岳飞北伐班师的情形,史籍记述迥异,如王曾瑜所说:“一是军事情形不利说,二是奉诏班师说”,其中尤以后说为主流所认同,为大众所熟知,但近来考核史实,殊觉后一说法的可信性值得商榷。

以下从邓广铭、王曾瑜等宋史大家的撰述入手,略事辨析。

(一)邓广铭、王曾瑜关于此事的看法。

邓广铭“《鄂王行实编年》中所记朱仙镇之捷及有关岳飞奉诏班师诸事考辨”一文在班师一事上主要阐述了两个观点,一是“岳飞这次奉诏班师,其部队是从西京洛阳以至郑、陈、汝州、颖昌府这一广大地区南撤的,而其本人,则是如《遗史》、《北盟会编》、《系年要录》所说,是从郾城县撤退的,否则也只能如《岳侯传》所说,是从颖昌府撤退的。

”;二是所谓的十二道金牌或诏书促岳飞班师的事情是不可信的。

总之,在这篇文章里邓广铭的最基本认识是岳飞仍然是奉诏还师的,只不过没有《行实编年》上所说的那么复有戏剧性。

以上这篇文章写于1980年,在邓广铭修改定稿于1982年的《岳飞传》里,也有相关的叙述:“然而,正在此时此刻,南宋王朝却以“金字牌急递”送来了一道指示给岳飞,其内容等于重申了六月中李若虚口传的那道密旨,要岳飞“措置班师”!通过“措置班师”这个四个字给予岳飞的压力,有如泰山一般沉重。

因为,在接到这一指示之后如还不班师,那就是违抗朝命。

那就不但可以使已经设置的陷阱发挥其作用,即假手金军而把岳家军翦除;南宋王朝也可借口于惩治其违抗朝命之罪,具有充分的理由,调动张浚、王德、杨沂忠等人的部队,对岳飞和岳家军大张挞伐。

处境尴尬的岳飞,邀集了他的主要部将们共商对策。

部将们一致认为,既然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只能在班师与丧师二者之间选取其一,那就只好遵命班师!”这里,邓广铭的基本观点与前相同,但对于当时的军事形势给予了分析,认为岳飞“只能在班师与丧师二者之间选取其一”。

平心而论,文中“那就不但可以使已经设置的陷阱发挥其作用,即假手金军而把岳家军翦除;南宋王朝也可借口于惩治其违抗朝命之罪,具有充分的理由,调动张浚、王德、杨沂忠等人的部队,对岳飞和岳家军大张挞伐”这段说法,实在难以称为客观,但岳家军当时情势之严峻,是不容质疑的。

历史趣谈历史岳飞为何会含冤被杀?

历史趣谈历史岳飞为何会含冤被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历史岳飞为何会含冤被杀?
导语:岳飞作为一代名将,其母将“精忠报国”四字刺在他背后,他将这四个字深深烙在心中,这种精神受到了后世人们无限的钦佩。

他率领的军队被誉为
岳飞作为一代名将,其母将“精忠报国”四字刺在他背后,他将这四个字深深烙在心中,这种精神受到了后世人们无限的钦佩。

他率领的军队被誉为“岳家军”,民间一直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真言,正是岳家军在抗金事业上的贡献才能得到如此殊荣。

岳飞在出师北伐不利,壮志无法实现的情况下作出千古绝唱《满江红》,不仅仅鼓舞士气更体现出了岳飞的爱国之心。

可是一朝忠臣、忠将却遭受了不明不白之死,位于西子湖畔的岳飞墓虽然经常有人祭祀、朝拜,但是墓主人的凄凉却永远也抹不去。

一说到岳飞的死因,相信所有人都会怪罪秦桧,岳飞墓的旁边也立着秦桧着跪拜的铁像,可以看出人们对秦桧的痛恨,但是现今有学者表示真正害死岳飞的并不是秦桧,而是当时的皇帝宋高宗,然而秦桧只不过是替皇帝办事而已。

当年审问岳飞时,高堂上的官员不忍杀死岳飞,就询问秦桧:岳飞并没有什么大罪,这样杀死太无辜了吧,秦桧表示只不过是奉行上面的旨意而已。

岳飞为了国家苟利生死宋高宗也不是不知道,为什么他想要害死岳飞呢?损失一员大将还怎么抗击敌人?
根据《宋史》的记载,宋高宗是用岳飞的死来和金人交换自己的母亲韦太后。

公元一千一百四十一年,宋朝和金的战争还在持续着,双方不分胜负,在岳飞的带领下金国的部队很难取得胜利,可是宋高宗的几个亲人都被金人抓去,其中就包括宋高宗的母亲韦太后。

两朝面临这种局面,宋朝派代表去金国主动提出求和,当时还被关。

历史趣谈:如何评价岳飞的历史地位?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

历史趣谈:如何评价岳飞的历史地位?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如何评价岳飞的历史地位?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导语:关于岳飞的评价是近年来史学界讨论得比较活跃的问题,意见分歧主要集中在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

1126年靖康之变,金兵攻破开封,北宋覆亡。

1关于岳飞的评价是近年来史学界讨论得比较活跃的问题,意见分歧主要集中在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

1126年靖康之变,金兵攻破开封,北宋覆亡。

1134年(绍兴四年),岳飞首次伐金,收复襄阳、信阳等六郡。

1136年(绍兴六年)再次北伐,占伊阳、洛阳,后因孤军作战而被迫撤回鄂州。

岳飞在这次北伐中壮志未酬,写下《满江红》。

1140年(绍兴十年)春,金兀术南侵,岳飞出兵大破金兵,收复郑州、洛阳,兵临朱仙镇(今河南开封南20公里),直迫金国首府汴京。

岳家军士气高昂,高喊“直捣黄龙”。

主和派秦桧向宋高宗献计,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

岳飞退兵前,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干坤世界,无由再复!”结果岳飞的北伐因为政治原因而失败。

之后岳飞父子被秦桧以谋反罪名予以逮捕审讯,由于找不到证据而无审讯结果,最终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体莫须有(也许有)”),于绍兴十一年(1142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除夕之夜,在杭州大理寺风波亭被赐死,成为南宋绥靖政策的牺牲品。

至绍兴三十二年(1153年),宋孝宗即位,准备北伐,便下诏平反岳飞,追封鄂王,谥武穆,忠武,改葬在西湖栖霞岭,即杭州西湖畔“宋岳鄂王墓”,并立庙祀于湖北武昌,额名忠烈,修宋史列志传记。

一种观点认为,“岳飞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

在我国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女真贵族曾接连多次发动大规模的掠夺战争。

在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岳飞坚决主张抗击女真贵族的生活常识分享。

岳飞有什么样的功绩和事迹,岳飞这一生是怎样的

岳飞有什么样的功绩和事迹,岳飞这一生是怎样的

岳飞有什么样的功绩和事迹,岳飞这一生是怎样的岳飞(1103——1142),字鹏举,出生于北宋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的一户佃农家里,青年时代,正遇上金女真贵族对宋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

他亲眼目睹北宋灭亡前后的惨痛史实,和当时中原沦陷区的人民呼吸相通,有坚决抗击女真贵族民族压迫,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和要求。

北宋末年,深受民族压迫的汉族、契丹族、渤海、Xi等各族人民,对金国的怨恨深入骨髓,纷纷组织起来反抗。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全民抗金战争在黄河、淮河南北展开。

岳飞和著名的抗金战士宗泽、韩世忠站在了抗金斗争的最前线。

然而,北宋腐败的统治集团采取了妥协投降的政策。

1127年(靖康二年),赵霁、惠宗和南宋领袖赵桓被绑架后,赵构也投降了。

他偏安于江南一地,沉醉于歌舞逸乐之中,没有真正组织抗金民族战争并把它进行到底的决心和打算,所不同的是一面信用秦桧等投降派,通过他们出面进行一系列议和投降活动;一面则利用宗泽、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抵挡金军的凌厉攻势,以保住他的皇帝宝座和积累屈膝求和的资本。

到了十二世纪二十年代中期,东自江淮、西至陕西一线的宋、金双方对峙的军事分界线形成后,赵构、秦桧统治集团,实际上已经成了南宋抗金斗争最大绊脚石;反过来,岳飞、韩世忠等抗战派,则成了赵构、秦桧投降派活动的最大障碍。

南宋朝廷内部抗战派与投降派的斗争,日趋尖锐。

岳飞坚决反对和谈,主张抗战到底,不惜个人荣辱,与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

1139年(绍兴九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谈将要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说晋人不可信,不能靠和,并直接批评宰相秦桧诡计多端,居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取了爵位(后悔)。

和谈达成后,赵构得意忘形,颁布大赦令,重赏文武大臣。

但圣旨三次下达,岳飞都拒绝了,没有得到开福仪三司(一级官衔)的赏赐和三千五百食邑的授予。

在婉言谢绝中,他苦涩地表达了对和谈的反对:今日之事,可危不可安,可忧不可喜。

从第一次北伐到岳飞第四次北伐 为什么最后会落到功败垂成的地步

从第一次北伐到岳飞第四次北伐 为什么最后会落到功败垂成的地步

从第一次北伐到岳飞第四次北伐为什么最后会落到功败垂成的地步本文导读:岳飞第一次投军没过多久父病逝回家守孝,第二次投军家族中老母生病回家照顾母亲,第三次也是靖康元年。

当时宋朝的对手已经从辽国变成了金国(女真),金国的国力又强盛与辽国,以至于金国南征宋朝发生了靖康之乱,岳飞成名的故事就是在靖康之乱之后。

靖康元年岳飞被划到大元帅府,前往前线对抗金国,在滑州以百骑兵马拜金军,同年被分派之宗泽麾下,在开德府与金军十三战连战连捷,次年转战曹州以白刃战大败金军,官拜武翼郎,真可谓是杀敌当千,初露锋芒。

可惜当时也不过是个小将领,又被分派至黄潜善奈何黄潜善是个大贪官只知按兵不动,宗泽独木难支金军势如破竹,同年金军进军汴京掳走宋徽宗与宋钦宗,汴京遭受大难皇室集体被擒,。

同年五月康王赵构临时上位年号建炎,岳飞得知康王继位就上奏劝诫赵构北伐,赵构以小官僭越开除了赵构,然而岳飞,没有放弃,第四次投军被王彦赏识奈何二人不和,再一次加入宗泽的麾下,在开封附近与金国展开拉锯战,金军第二年撤军,宗泽计划北伐然而年事已高,病发北伐途中岳飞第一次北伐终止。

建炎四年岳飞与韩世忠在海上截击金国,黄天荡一战金兵损失惨重,又在建康与金兵一战,成功收复建康,被宋高宗授予金马鞍。

岳飞不只是用兵如神又爱戴民众,军中粮草不足,岳家军却没搜刮民众收粮草。

金兵建立傀儡政权“齐”,在收复襄阳六郡之时对阵的其实是汉人,岳飞对战俘没有赶尽杀绝而是收编,对老弱病残之人则是授予田地,并且在此战中收了个岳爷爷的称号。

建炎四年洞庭湖一战,真正名扬天下的一战,杨么起义李纲等人前往剿灭均无果,高宗抽调前线岳飞前往杨么军的腹地洞庭湖平复起义,杨么等人起义之出打着均平富的旗号,可是后来自己却比皇帝还要奢侈。

杨么等人依险而守加上车船比舟船强势,岳飞则一路收服杨么部下,洞庭湖之战岳飞用浮木堵住港口,用青草浮于水面阻挡战船,杨么兵败岳家军又添加壮丁五六万人。

绍兴六年也就是六年后(因为年号建炎只用了四年),岳飞与其余将领北伐收服商州与虢州,家中老母病逝不得以回家守孝,高宗以忠大于孝要求岳飞回归北伐。

岳飞简介及死因 历史上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

岳飞简介及死因 历史上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

岳飞简介及死因历史上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岳飞——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岳飞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英雄,其一生中有“还我河山”和“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

岳飞位列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

在我国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女真贵族曾接连多次发动大规模的掠夺战争。

在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岳飞坚决主张抗击女真贵族的野蛮掠夺战争,在历史上是起着进步作用的。

尤其是岳飞不计个人身家性命的得失,反对赵构、秦桧一伙的投降逆流,招致投降派的仇视,以“莫须有”的罪名惨遭杀害,这是值得表彰的民族气节。

一代忠良遇害岳飞虽然最后被奸臣秦桧所害,但他的精忠报国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

正是他表达了被压迫民族的要求,坚持崇高的民族气节,在处境危难的条件下,坚持了抗金的正义斗争,并知道爱护人民的抗金力量,联合抗金军民一道,保住了南宋半壁河山,使南中国人民免遭金统治者的蹂躏,从而保住了高度发展的中国封建经济和文化,并使之得以继续向前发展。

岳飞的故事,精忠报国岳飞传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汉族。

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

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

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

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

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

岳飞少年时代的—几度浮沉第一次北伐(冲冠一怒,六郡归宋。

)吴玠仙人关大捷的喜讯传来,鼓舞着岳飞,使他更加蔑视敌人,满怀胜利的信心。

大军自鄂州陆续渡江,旌旗直指郢州。

岳飞在江心对幕僚们慷慨发誓说:“飞不擒贼帅,复旧境,不涉此江!”五月五日,岳家军直抵郢州城下。

岳飞跃马环城一周,亲自侦察敌情。

他举起马鞭,遥指东北角的敌楼说:“可贺我也!”六日黎明时,在紧擂的战鼓声中,岳家军发起总攻。

战斗异常酷烈,岳飞坐在大纛下指挥,忽然有一大块炮石飞坠在他面前,左右都为之惊避,岳飞的脚却纹丝不动。

岳飞《满江红·写怀》译文及鉴赏

岳飞《满江红·写怀》译文及鉴赏

岳飞《满江红·写怀》译文及鉴赏《满江红·写怀》是由岳飞所创作的,为什么这首词第一句就写“怒发冲冠”,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愤怒的感情?这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作者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激烈的矛盾的结果。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满江红·写怀》宋代: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栏通:阑)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壮志一作:壮士;兰山缺一作:兰山阙)《满江红·写怀》译文我愤怒得头发竖了起来,帽子被顶飞了。

独自登高凭栏远眺,骤急的风雨刚刚停歇。

抬头远望天空,禁不住仰天长啸,一片报国之心充满心怀。

三十多年来虽已建立一些功名,但如同尘土微不足道,南北转战八千里,经过多少风云人生。

好男儿,要抓紧时间为国建功立业,不要空空将青春消磨,等年老时徒自悲切。

靖康之变的耻辱,至今仍然没有被雪洗。

作为国家臣子的愤恨,何时才能泯灭!我要驾着战车向贺兰山进攻,连贺兰山也要踏为平地。

我满怀壮志,打仗饿了就吃敌人的肉,谈笑渴了就喝敌人的鲜血。

待我重新收复旧日山河,再带着捷报向国家报告胜利的消息!《满江红·写怀》注释怒发冲冠:气得头发竖起,以至于将帽子顶起。

形容愤怒至极,冠是指帽子而不是头发竖起。

潇潇:形容雨势急骤。

长啸:感情激动时撮口发出清而长的声音,为古人的一种抒情举动。

三十功名尘与土:年已三十,建立了一些功名,不过很微不足道。

八千里路云和月:形容南征北战、路途遥远、披星戴月。

等闲:轻易,随便。

靖康耻: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虏走徽、钦二帝。

贺兰山:贺兰山脉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

胡虏(lǔ):秦汉时匈奴为胡虏,后世用为与中原敌对的北方部族之通称。

朝天(阙):朝见皇帝。

档案解密岳飞将军的生平简介

档案解密岳飞将军的生平简介

档案解密岳飞将军的生平简介岳飞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忠君爱国的任务,他的一生轰轰烈烈,最后却被奸人所害。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岳飞将军的生平,欢迎阅读!岳飞将军的生平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

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

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

位列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南宋军事家、战略家,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民族英雄,他精通韬略,并长于诗词、书法,其高尚品格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历代的人民群众所敬仰、爱戴,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不畏艰难困苦,自强不息的精忠报国情怀。

岳飞的义举,已经化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可贵精神。

这种精神集中表现为爱国主义。

岳飞廉洁奉公、行若明镜、事母至孝、严以律子、厚以待人、令出如山、赏罚分明、身先士卒、骁勇善战等优良品质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仍然符合我们当代人的道德标准,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所必需的重要元素。

岳飞的父亲岳和为人乐善好施,自幼劝勉儿子将来要做个为国尽忠、为国捐躯的忠臣良将。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重文轻武的大背景下,父亲十分支持岳飞习武为民报国,父亲的这些平日教诲,逐渐将岳飞带向一个不同凡响、一个超越当代的伟人境界。

岳飞母亲姚姓,是女性的楷模,母教的典范。

在国家危亡之秋,励子从戎,教子精忠报国,被国人尊为贤母,为中国历史上三大贤母之一。

岳母刺字成为中华民族母教的经典。

陈慕华、雷洁琼、宋平、岳岐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为岳母墓题词。

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

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

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岳飞第四次北伐的影响有哪些 有关于岳飞第四次北伐的评价如何

岳飞第四次北伐的影响有哪些 有关于岳飞第四次北伐的评价如何

岳飞第四次北伐的影响有哪些有关于岳飞第四次北伐的评价如何本文导读:尽管屡遭惨败,完颜兀术依然不肯放弃对南宋的进攻。

南宋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皇统元年)正月,兀术又率兵九万余人,攻打南宋的淮南西路,却在柘皋之战中被宋军打败;虽攻占濠州(治钟离,今安徽凤阳县),岳家军又赶来增援,兀术不得不撤军。

金廷认识到已无法用武力征服南宋,便打算重开对宋和谈,其中一个重要条件是南宋必须杀死岳飞。

宋高宗、秦桧一心要与金媾和,遂先解除了诸大将兵柄,再度排挤朱松、张九成、喻樗、陈刚中、凌景夏等一批反对议和的文臣,又一手制造岳飞冤狱,以向金廷示好。

1141年末,宋金“绍兴和议”正式告成:宋向金奉表称臣,每年向金进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双方东以淮水、西以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为界,宋于是割让包括唐州、邓州、商州、虢州等在内的大片土地与金。

绍兴和议达成之后,宋、金朝中的战和之争并未结束,宋金间仍时有交战,宋孝宗、宋宁宗时,张浚、韩侂胄曾分别组织隆兴北伐和开禧北伐,但宋军再未能取得如岳家军北伐一般的战果,这两次北伐皆告失败,宋廷又两度与金议和,双方先后签订了“隆兴和议”与“嘉定和议”。

直到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南宋与蒙古联合灭金,宋军才得以再次涉足中原。

战争评价自宋金开战以来,宋军主要有和尚原、仙人关、顺昌、郾城和颍昌五次大捷,都大败完颜兀术亲率的金军主力。

顺昌战后,“虏自言入中原十五年,尝一败于吴玠,以失地利而败;今败于刘锜,真以战而败”,但当时有不利于金军的盛暑天气。

对于前三战,宋朝史书尚肯定其地位;而岳家军进行的后两战,却因岳飞被害,秦桧父子篡改历史,而失去应有的地位。

宋孝宗时定所谓“中兴以来十三处战功”,将一些不足道的小胜也算上,而单单没有这两战。

按客观条件来说,郾城和颍昌大战发生在闰六月后的七月秋季,又是在平原地区进行,最有利于发挥女真骑兵驰突的长技,岳家军以寡击众而取胜,就更为不易。

《鄂国金佗稡编》的问世,大致可恢复这两次大捷的历史地位。

还原历史真相

还原历史真相

还原历史真相历史事实证明,杀了岳飞,南宋延续了一百五十三年,南宋国富民强从宋孝宗开始几次北伐惨败,说明金国灭掉辽国和北宋并不是偶然,而是军事和骑兵强大的必然,同样是草原游牧民族,金国在蒙古铁骑下和南宋联合进攻使其灭亡,证明所谓的神话民族英雄岳武穆就是渣渣。

而所谓不堪一击的南宋,假如如此如不堪何能独自抵挡蒙元铁骑四十多年,难道欧亚大陆所有国家都比南宋弱?历史事实摆在那里,不管如何抹黑赵构和秦桧,但是他们君臣二人都是开创南宋中兴一百五十三年功臣!岳飞为什么能年纪轻轻快速升官,是宋高宗赵构为了制约张俊、韩世忠等抗金将领。

而岳飞不思报效国家,多次抗命畏敌不前,是为不忠,私自调动军队是为乱臣贼子!南明的失败证明,武将没有制约,乱臣贼子横行(如吴三桂等),置国家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每个武将都挟天子以令诸侯,没有秦桧组建有效的内阁政府,各自为战,不管再多的岳飞式的武将拥立的所谓皇帝都是一盘散沙,最后注定以惨败告终!秦桧尽力忠君报国,领导内阁政府十九年直到死,他们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无愧死后谥号“忠献”封申王美誉,对于当时乱臣贼子杀无赦!而后的一百三十八年中,南宋国家富强,历经八个帝王,无一个北伐成功,世界大势如此,无一回天,但是给中华文明留下了灿烂的文明,给华夏文明留下了火种!有人把岳飞说成是文韬武略甚至百战百胜的军事家,为什么现代军事教学中没岳飞的战例?18-03-19 湖光山色... + 关注献花(0) 收藏岳飞的战绩大多是岳珂杜撰出来的,经不起推敲的。

别说军事家,就脑袋正常一点的人,都不会去相信什么“八百破十万”“十二道金牌”“憾山易,憾岳家军难”等等鬼话。

《宋史》中的《岳飞传》,是根据岳飞的孙子岳珂在岳飞死后几十年为他撰写的私传《鄂王行实编年》所改编,根本没有什么可信度。

该传记中记载的很多“史实”都已经被考证出是杜撰伪造的,如:绍兴十年(1140)七月十四日宋金颖昌大战,岳飞部将王贵在《王贵颖昌捷奏》中说杀敌“五百余人”,而岳珂杜撰为“杀敌五千”,而这实际上就是岳家军对金军所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而这次战斗中“杀其统军、上将军夏金吾”里这个“夏金吾”也是岳珂自己杜撰出来的,根本不见于其他史料记载。

历史上真实的岳飞,与我们所了解到的岳飞有很大的差距

历史上真实的岳飞,与我们所了解到的岳飞有很大的差距

历史上真实的岳飞,与我们所了解到的岳飞有很⼤的差距看到这⾥,很多⼈都会说,岳飞是个刚正不阿、性格刚直、忠⼼报国、杀⾝成仁的民族英雄,他之所以被冤杀,是因为岳飞太过刚直、愚忠,以⾄于不知变通、政治敏感度低、情商低,不会处理⼈际关系,和同僚关系不好,这⼤概就是我们现代⼈对岳飞最⼤的误解吧,其实这并不是真实的岳飞,我们现在很多⼈从⾻⼦都很敬仰⼀个卫国英雄,尤其是在他受到不公平待遇⽽最终成为⼀个悲剧英雄时,我们就会⾃觉不⾃觉地凭着⾃⼰的想象给他打上“脾⽓太直”、“不懂变通”的标签,不然他怎么就被害死了呢?图⽂共赏但实际上,如果真的肯翻⼀翻史料,真的愿意把⽬光从岳飞、于谦等焦点⼈物⾝上移开,去认真了解⼀下其他同时代的名将和⼤⾂们的⽣平经历的话,你就会很容易发现岳飞的情商和政治⽔平在当时的⼤⾂中是最⾼的,⽽且他也⾮常善于协调各⽅⾯关系,其包容性远⽐今天凭传统印象所能想象的到,与同僚的关系也是所有⼤⾂中⼝碑最好的。

换句话说,历史上真实的岳飞是⽂武双全、战功卓著,军事才华突出,为⼈刚正,私德近乎完美,但绝不是“不容⼩⼈”,更不是狂傲不羁,他的政治敏感度也不低,相反他还⾼于常⼈,政治嗅觉也极为灵敏,善于协调各⽅⾯的关系,独⽴领军后更是温和、恭谨⽽且谦逊、低调到了⼏乎有些⾃我压抑的程度,所谓的“循循如书⽣”、“时⼈⾄今号为贤将”,这也是当时的⼈们对岳飞的评价,也是迄今为⽌主流对于岳飞为⼈的正⾯评价,只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本来是主流的观点却变成是⾮主流了。

说到岳飞的情商,最主要的是看他如何处理⼈际关系,历史上的岳飞,在这⽅⾯基本上没⽑病。

先来看看他和武将的关系。

岳飞和⽅⾯军⼤帅如吴玠、韩世忠的关系都⾮常好,即便是和⼆线将领,如刘光世⼿下的悍将郦琼关系也⾮常好,这⼀⽅⾯是因为他和郦琼是同乡,同时岳飞本⼈⼜有勇名,郦琼作为武⼈更容易对之有好感,另⼀⽅⾯也是更重要的,在1134年岳家军收复襄阳六郡的北伐⾏动中,刘光世本来是被朝廷诏令配合岳飞作战的,但刘光世直到诏书已经下了⼀个多⽉后,岳飞早已收复了襄阳六郡,这才派郦琼带着⼈马姗姗⽽⾄,然⽽岳飞没有不计较这些,⽽在上书朝廷时反⽽请朝廷优先奖赏刘光世军,于是刘光世就觉得很有⾯⼦,郦琼也从此对岳飞是⼼服⼝服。

爱国将领岳飞满江红原文及其赏析

爱国将领岳飞满江红原文及其赏析

爱国将领岳飞满江红原文及其赏析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满江红赏析岳飞工诗词,虽留传极少,但这首满江红英勇而悲壮,深为人们所喜爱,它真实、充分地反映了岳飞精忠报国、一腔热血的英雄气概。

这首的上片,“怒发冲冠,……空悲切”。

意思说,我满腔热血,报国之情,再也压不住了,感到怒发冲冠,在庭院的栏杆边,望着潇潇秋雨下到停止。

抬头远望,又对天长啸,急切盼望实现自己的志愿。

三十多岁的人了,功名还未立,但是我也不在乎,功名好比尘土一样,都是不足所求的。

我渴望的是什么东西呢?渴望是八千里路的征战,我要不停的去战斗,只要这征途上的白云和明月作伴侣。

不能等了,让少年头轻易地变白了,到那时只空有悲愤。

这一段表现了岳飞急于立功报国的宏愿。

下片,“靖康耻,……朝天阙。

”靖康二年的国耻还没有洗雪,臣子的恨什么时候才能够消除呢?我要驾乘着战车踏破敌人的巢穴,肚子饿了,我要吃敌人的肉;口渴了;我要喝敌人的血。

我有雄心壮志,我相信笑谈之间就可以做到这些。

等待收复了山河的时候,再向朝庭皇帝报功吧!这一段表现了岳飞对“还我河山”的决心和信心。

这首词,代表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英雄之志,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侍从头、收拾旧山河”。

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写出感人的词句。

在岳飞的这首词中,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

从“怒发冲冠”到“仰天长啸”,先是写在家里庭院中的情况,他凭观栏雨,按说这是一种很惬意的生活,可是却按不住心头之恨而怒发冲冠。

辛弃疾与岳飞的英雄形象对比分析

辛弃疾与岳飞的英雄形象对比分析

辛弃疾与岳飞的英雄形象对比分析引言辛弃疾和岳飞都是中国历史上备受赞誉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和贡献对于后世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辛弃疾和岳飞的生平、性格特点、所处时代背景以及具体战功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来达到深入了解这两位英雄形象的目的。

一、生平辛弃疾辛弃疾(1140年-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勤奋。

在南宋政府任职期间,曾多次参与抗金战争并表现出色。

晚年被贬谪至福建厦门。

### 岳飞岳飞(1103年-1142年),字鹏举,号吴均。

岳飞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将领之一,以其忠诚、刚直和出色的军事才能而闻名于世。

他在北伐中建立了卓越的战功,然而因政治斗争被奸臣杀害。

二、性格特点辛弃疾辛弃疾聪明机智,才思敏捷,同时也是一个有着浪漫情怀的词人。

他反对腐败贵族统治,并积极倡导改革。

他坦率直言,善于表达个人情感,在他的作品中透露出不屈不挠的精神。

### 岳飞岳飞忠诚正直,心怀国家和百姓利益。

他勇敢无畏,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总是全力以赴保卫国家免受外侮。

岳飞以他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忠诚精神成为后世仰慕者的榜样。

三、时代背景辛弃疾辛弃疾所处时期是南宋末年,北方在金朝统治下。

这个时期国家政权内外多事之秋,民不聊生、社稷危亡。

辛弃疾目睹国家艰难困苦,在自己有限的能力范围内竭尽所能,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 岳飞岳飞生活在南宋建立初期,北方还被金朝控制。

他在北伐中被任命为主帅,经历了多次征战,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南宋政权的危机。

四、具体战功辛弃疾辛弃疾参与过多次抗金战争,其中以1204年的黄袍加身之役最为著名。

他与张世杰合作,成功击溃敌军,并奏效悼念点兵词《水调歌头》传世。

### 岳飞岳飞以其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勇敢无畏的精神而闻名于世。

他率领军队夺回了失地,取得多次决定性的胜利,包括保州大捷、郓州大捷等。

然而,由于政治斗争,岳飞最终被奸臣杀害。

岳飞第一次北伐是在什么时候进行的 从哪一年开始的

岳飞第一次北伐是在什么时候进行的 从哪一年开始的

岳飞第一次北伐是在什么时候进行的从哪一年开始的本文导读:岳飞矢志驱逐金兵,一雪靖康之耻,因而他一生四度北伐,历时六年,完成一代名将精忠报国的使命。

他的第一次北伐,始于绍兴四年。

伪齐作乱襄阳失陷绍兴三年(1133年)十月,襄汉失守。

投靠伪齐政权的贼寇李成,在金兵的帮助下,占领襄阳六郡,也就是位于今天河南、湖北的邓州、随州、唐州、襄阳、郢州、信阳军等地,相当于在南宋的长江防线划出一个巨大的缺口,震惊宋廷。

西安古城墙的敌楼襄阳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正如宰相朱胜非所说的“进可蹙贼,退可保境”。

果然伪齐的傀儡皇帝刘豫,意图来年继续南下,并且暗通洞庭湖贼寇杨么合力攻宋。

内忧外患之际,岳飞因平寇之功,得到第二次朝见高宗的机会,并受到极高的礼遇。

不仅有升官封赏,他更得到绣著高宗手书“精忠岳飞”的战旗。

岳飞的长子岳云,一个未上战场的15岁少年,也同样得到恩赐。

然而高官厚禄并非岳飞之志,在国家危殆之际,他提出收复襄阳、再灭杨么的计策,并主动请缨,北上收复失地。

“知上流利害,无如飞者。

”[2]岳飞卓越的军事才能,让他成为出征将帅的不二人选。

不过岳家军中,用于作战的兵力仅有3万5千人左右,伪齐那边却接近10万人马。

此前,南宋未尝主动与敌国交锋,因而高宗君臣极为重视这第一次远征。

因而,高宗正式任命岳飞为统帅,赏赐大量粮饷和援军,并提前封赏岳飞保奏的张宪等三位岳家将。

朱胜非还特意激励岳飞,只要取胜,就能得到“节度使”的头衔。

岳飞的回复却浩气凛然:“岳飞可以义责,不可以利驱。

若是攻下一城就赏赐一爵,是对待普通人而非国士的做法。

”大军浩浩荡荡出征了,第一战将进攻最南端的郢州。

多年的夙愿即将实现,岳飞的内心也如江水一样澎湃激昂。

船行至江心时,他对着将士们慷慨立誓:“飞不擒贼帅、复旧境,不涉此江!”[4]绍兴四年五月初五,岳家军兵临郢州城下,迎战的是有“万人敌”之称的荆超。

首度征战席卷诸城开战前,张宪奉命劝降无效,岳营中又传来仅剩两餐饭的紧急讯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飞战绩及北伐真相辨析岳飞的赫赫战功多是维护南宋的统治,镇压内乱起义,比较辉煌的是和伪齐军作战:——1124年,岳飞射杀民军首领张超。

——1129年,岳飞破叛军王善于京师南薰门外。

同年,岳飞破叛军汉将张用于铁路步,破叛军李成于盘城。

——1130年,岳飞破起义军军郭吉、张威武于江南宜兴,并其军。

同年,杀汉将统制刘经于江苏宜兴,并其军。

同年,破戚方于广德。

同年,岳飞升迁武功大夫昌州防御使通泰州镇抚使兼知泰州。

同年,杀意图投靠张俊的部将傅庆。

——1131年,破乱军张用、李成、马进于江西,升神武右副军统制。

同年,破江西建州义军及首领范汝为,升神武副军都统制。

——1132年,破乱军曹成于湖南,升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

同年,破乱军郝通于江西筠州,破乱军刘忠于广济,乱军李通于司公山。

——1133年,破乱军李宗亮等于筠州。

同年,全数剿灭吉州、虔族农民义军于江西,获宋高宗赵构亲赐“精忠报国”称号。

同年,升迁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沿江制,江南西路制置使,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神武后军统制。

——1134年,兼任荆南鄂岳州制置使、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

同年,岳飞破郢州,杀伪齐军七千人,叠尸比于城中天王楼,守城鲍超自杀,知县刘楫被俘被活剐。

伪齐军传出“憾山易,憾岳家军难”的感叹。

而不是金兵发出的呼声。

同年,破伪齐军李成于襄阳、新野市、夺取襄阳、郢州、随州、邓州、信阳军,收复襄阳六郡。

同年,岳飞受封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

——1135年,岳飞受封镇宁崇信军节度使,荆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加食邑五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进封武昌郡开国侯。

同年,并受荆湖南北襄阳府路制置使,充神武后军都统制。

同年,岳飞悉数剿灭国内最大的农民军于洞庭湖,杀农民军首领杨么。

同年,岳飞加封检校少保,食邑五百户,实封二百户,进封鄂国公。

——1136年,岳飞受湖北京西招讨使,湖北京西宣抚副使。

同年,破伪齐军于虢州、商州及西京长水。

同年,破伪齐军于何寨,白塔,牛蹄。

——1137年,岳飞拜太尉,升宣抚使。

显然,1131年到1137年间,岳飞升迁的官职,没有一个是因为战胜金人主力部队而获得的,而几乎都是对汉人作战中获得的。

1131年1月,至1140年5月间,近十年的时间(九年半),岳飞几乎没有和金军主力部队作过战。

这段时间,是岳飞对金人主力作战的黑洞时期,也是岳飞一生军旅生涯的黄金时间,同时,也是岳飞升迁最快的时间。

这段时间中的大部分时间(1131-1137),岳飞主要在与形形色色的汉人打仗。

绍兴十一年春,岳飞在宋高宗15道(一说17道)手札催促下,慢悠悠地去淮西,增援张俊。

结果1个月过去,没见着一个金兵。

成了他最终被清算的一大罪状。

支持岳飞神话的主要依据就是绍兴十年的所谓北伐,真相又是怎样?岳飞北伐与顺从之围绍兴九年(1139年),金宋达成和议,金国将陕西、河南归还南宋,但金国统治集团内部却因此爆发激烈冲突。

主和派完颜昌(挞懒)、宗磐、宗隽在斗倒宗翰一派后也失了势,完颜昌被贬为燕京行台左丞,在金熙宗完颜亶的支持下,女真贵族中最坚定的主战派宗弼(也就是兀术)和宗斡重掌朝政。

宗弼晋封都元帅、越国王,仍领行台尚书;宗斡晋封太师,梁宋国王,仍领三省事;很快,完颜昌就因“与宋交通、倡议割地”被处死,大权在握的宗弼被金熙宗授予全权,“诸州郡军旅之事,决于帅府;民讼钱谷,行台尚书省治之”。

对于绍兴九年的和议,宗弼和宗斡原也赞同,但议和的基础却是反对归还河南、陕西,因此当初宗弼交割土地,率大军渡河返祁州(今河南安国),从汴京移镇河北大名时,就深以为恨,如今重掌大权,自然不会善罢甘休。

经过激烈讨论,金国主政大臣达成了统一意见,认为:“赵构蒙恩再造,不思报德,妄自鸱张,祈求无厌,今若不取,后恐难图!”5月,金熙宗颁诏,命宗弼的都元帅府兴师问罪,尽复疆土。

当时,宗弼因降将郦琼对南宋情况比较了解,问计于他,郦琼答道:江南军势怯弱,皆败亡之余,又无良帅,何以御我?颇闻秦桧当国用事,桧,老儒,所谓亡国之大夫,兢兢自守,惟颠覆是惧,吾以大军临之,彼之君臣方且心破胆裂,将哀鸣不暇,盖伤弓之鸟可以虚弦下也。

宗弼闻言大喜,于是四路兴兵、败盟南下,聂黎孛堇出山东,撒离喝侵陕西,李成攻西京,宗弼自己从黎阳(今河南浚县)出发,率领孔彦舟、郦琼等将及精兵10万直趋汴京,旬日之间,尽复河南故地。

宗弼以战胜之威,继续进兵攻宋淮南之地。

金军游骑先抵顺昌(今安徽阜阳),接着龙虎大王等人率前锋3万人“并至城下”,攻之不克。

5月25日,宗弼亲率大军抵达,见城墙简陋,十分轻视,下令包围攻击,南宋名将——东京副留守刘锜率“八字军”1.8万人闭城坚守,经数日激战,屡败金军,宗弼被迫退返汴京,“自是不复出”。

顺昌围急时,宋廷曾命张俊率军救援,韩世忠以轻骑取宿州,岳飞派骑兵到光、蔡、陈、许诸州相机策应,以钳制金军主力;宗弼退兵后,各路宋军相继转入反击。

宋高宗以韩世忠为京东、淮东宣抚处置使;张俊为淮西宣抚使;岳飞为京湖、京西宣抚使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刘锜为沿淮制置使;胡世将为四川宣抚副使;刘光世为三京招抚处置使;各率所部分道出击。

在这场生死攸关的大战中,一代名将岳飞迎来了他人生的最高峰,然而,在顺昌之围期间,一向主战的岳飞,所作所为却令人费解:5月下旬,宋高宗就在诏书中命岳飞出兵驰援顺昌,但岳飞却没有奉诏,反而求“赴行在”,面陈机密,宋高宗不准,再次颁诏给岳飞:览卿来奏,欲赴行在,深所嘉叹!况以戎事之重,极欲与卿相见,但虏酋在近,事机可乘,已委卿发骑兵至陈、许、光、蔡,出奇制变,因以应援刘锜,及遣舟师至江州屯泊,候卿出军在近,轻骑一来,庶不废事。

卿忧国康时,谋深虑远,必有投机不可淹缓之策,可亲书密封,急置来上,朕所虚佇也,遣此亲札,想宜休悉。

可是,岳家军还是没有动静,6月1日,南宋朝廷又特授岳飞为“少保”,加食邑700户,以示鼓励,6月6日,宋高宗再下诏书,命岳飞“依已降诏旨,多差精锐人马,火急前去救援,无致贼势猖狂,少落奸便,不得顷刻住滞”,语气中已有责备之意,但岳飞原有“目疾”,此时又患“寒嗽”,因此还是迟至6月11日才从鄂州出师,但也只是以前军统制张宪、游奕军统制姚政率背嵬军、游奕军骑兵出光州北上,岳家军主力仍未出发,与此相反,时驻襄阳的岳飞“复请诣行在所,面陈机密,”宋高宗仍不同意,命岳飞“疾速起发,……候到光、蔡,措置有绪,轻骑前来奏事”。

岳珂在《鄂国金佗稡编续编》中认为,岳飞进军迟缓,是因为文书在递送中出现延误,此议恐不成立。

《武经总要•行军约束》有云:“凡行军,主将不以有无事机,并须一日发奏,仍入急递,或事非文字可传者,即差亲信驰奏。

”《梦溪笔谈》也说“驿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急脚递最遽,日行四百里,唯军兴则用之。

”可见,宋高宗与岳飞文书往来,应用急脚递,襄阳距临安3200里,“急脚递”8日可到,所谓文书延误的说法应不成立。

6月22日,宋高宗得到顺昌府陈规的奏书,告知岳飞援兵已到,因此在诏书中说了几句“卿忠义许国之诚,嘉叹不已”之类的褒语,其实,宋高宗对岳飞的表现并不满意,因为,早在十天前的6月12日,宗弼大军就已从顺昌撤退了,所谓援兵成了马后炮。

对于这一阶段岳飞屡请“赴行在”的怪异举动,岳珂出于为“尊者讳”的目的,在《鄂国金佗稡编续编》中言之凿凿,宣称岳飞欲与宋高宗商量建储之事,这是令人遗憾的杜撰。

早在绍兴七年(1137年),岳飞已因建储事开罪宋高宗,双方深存芥蒂,军情紧急之际,岳飞不在前线督战,反而欲赴行在,重提旧事,既不合情理,更几近要胁,断无此理。

邓广铭猜测岳飞“欲赴行在”,是要商讨北伐的战略部署,这有可能,但金军此番败盟南下,其志非小,而顺昌地当要冲,一旦城破,淮南顿失屏障,个中利害,以岳飞之明察,焉能不知?岂有迟缓拖延之理?如果担心宗弼围城打援,也可袭“围魏救赵”故智,攻敌所必救,减轻顺昌压力,而岳飞两者皆不取,却要跑到遥远的临安与皇帝面谈,动机着实费解。

从今天掌握的史料来看,岳飞当时不积极救援顺昌,很可能是出于一种相当复杂的动机,也与他对整个战略形势的误判有关。

众所周知,岳飞的夙愿是北伐中原,顺昌既牵制了宗弼主力,张俊、韩世忠又已率兵赴援,金军穷于应付,这样正好给岳家军腾开了进取中原道路,因此,岳飞只是以偏师应付诏书,主力仍做进图中原的准备,这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以今天的标准来衡量,此举无异于置顺昌1.8万守军于死地,是否合适值得商榷。

在地理位置上,张俊的中护军确实距顺昌稍近,但张俊暴而寡谋、畏敌如虎,指望他积极救援顺昌,根本不现实。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记载,6月中,张俊才出兵占领濠州,命统制官赵密经苏村西进,时值涨水,宋军经6昼夜徒涉,方抵宿城,一举败金兵,6月14日,淮西宣抚司都统制王德从寿春出兵趋宿州,夜半破城,金国守将马秦投降,26日,张俊主力进抵亳州,守将郦琼闻讯,弃城而逃。

此后,宿、亳一带“遇大雨,(宋军)皆坐水中”,张俊斗志顿失,奉派到他军中的枢密承旨周聿与李若虚不同,他劝张俊执行宋高宗“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的旨意,张俊自然心领神会,于是留下雄胜军统制官宋超等千人守亳州后,便偕同王德回师庐州了。

相比张俊,韩世忠的战志当然要坚定得多。

当时,他率前护军从楚州出发,占领海州,分兵包围淮阳军,金兵来救,韩世忠败之于泇口镇,又遣统制官解元占领谭城,刘宝败金军于千秋湖。

不过,韩军围攻淮阳军,屡战不利,统制成闵、许世安等人负伤,师老兵疲,已成强弩之末;这样,真正能够救援顺昌的,其实只剩岳家军了,也正是基于此,岳飞的犹豫才引起种种猜测。

还有一种可能是,岳飞对情报出现了误判,最初抵达顺昌的金军只有3万多人,而刘锜守军接近2万,八字军又素号善战,岳飞或许认为守住顺昌绰绰有余,因此没有积极出兵救援,而是集中主力,向中原腹心地区进攻。

最后也是最有争议的一种猜测是,岳飞出于个人恩怨,故意不救顺昌。

建炎元年,岳飞曾在河北招抚司都统制王彦麾下任职,当时王彦聚集义军攻陷卫州新乡县,突遭金军数万包围,义军突围溃散。

《三朝北盟会编》记载,在这次战役中,岳飞“违公节度,以其所部别为一寨”,后来,王彦的军队重新集合,岳飞惧诛,单骑前来请罪,左右将领劝王彦“斩飞以谢众”,岳飞闻言“惶恐色动”,但王彦以用人之际,人才难得,亲自给岳飞松绑,把酒压惊。

这次事件后,岳飞“终不自安,即檄使赴荣河把隘,自尔复睽”。

10月,王彦率军进入太行山,士兵皆面刺“赤心报国、誓杀金贼”,这支部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八字军”,我们不妨设想,由于在八字军中曾险遭杀身之祸,岳飞可能因此与这支部队结怨,于是才有绍兴十年不救顺昌之举,当然,这也只是一种缺乏证据的揣测。

6月19日,也就是顺昌围解后,宋高宗根据形势,制定了反攻战略,在给岳飞的诏书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这次反攻的期许以及对岳飞的倚重:金贼背约,兀术见据东京,刘锜在顺昌,虽屡有捷奏,然孤军不易支吾,已委卿发骑兵策应,计已遣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