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生物实验与探究

合集下载

2012高考生物探究实验设计

2012高考生物探究实验设计

②用喷壶分别将 蒸馏水 和 等量的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 , 喷洒在A、B两组幼苗上。 ③将两组苗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 测定两组植株的 高度。
第五,设计步骤
甲状腺激素对蝌 蚪发育的影响
甲状腺 制剂
2、应遵循设计原则
(一)对照性原则
质壁分离与复原
实验组
对照组
正常细胞
初始质壁分离 显著质壁分离
(缺乏可行性)
第五,设计步骤
①淀粉
3、要精心策划实验方法
(1)化学物质的检测方法
——碘(蓝色)
②还原性糖 ——斐林试剂\班氏试剂(砖红色) ③CO2
——Ca(OH)2溶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④乳酸 ——pH试纸
⑤O2 ⑥蛋白质
——余烬复燃
——被蛋白酶水解 、双缩脲试剂(紫色)
第四,确认变量
抓住三个“量”——即自变量、因变量、 无关变量 解决三个问题: ①自变量怎样设定?——体现单一变量原则 ②因变量怎样检测?——得出结论的重要依据 ③无关变量怎样控制?——体现等量一致原则
第五,设计步骤
•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材、分组(材料是否要制取或处 理) ; 第二步:实验处理(控制单一变量,然后放 在其他条件完全相同且适宜环境中 进行实验) 第三步:观测、记录。
野菊高度由基因决定 作出假设 野菊高度由环境决定 野菊高度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 开放性、合理性
第三,预测结果、得出相应结论
(都不是唯一确定的) 要①全面:可能的结果都要预测到。事实究 竟是哪一种,应由实验现象来说明;
如:黑鼠╳白鼠 (完全显性)
全黑
有黑、有白
全白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课件:专题17 实验设计

2012届高考生物二轮课件:专题17 实验设计
蛋白酶活 性(U/mg) 1.09 对照组 1.71 实验组 脂肪酶活 性(U/mg) 0.08 0.10 淀粉酶活 性(U/mg) 0.12 0.13
(3)步骤③中还应控制好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____ 水温、 水温、盐度和溶氧量等 ___________。 添加植酸酶的饲料促进 (4)本实验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 鲈鱼幼体的生长;植酸酶能提高肠道中蛋白酶的活 鲈鱼幼体的生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而对肠道中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较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肉食性,其肠道中 (5)推测鲈鱼的食性并说明理由:_________ 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脂肪酶和淀粉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方法的科学性 实验方法的科学性。明确实验要求和目的,确 实验方法的科学性 定科学实验思路,才能得出正确而可靠的实验结果。 (4)实验步骤的科学性 实验步骤的科学性。正确的实验步骤是确保实 实验步骤的科学性 验成功的重要环节。 (5)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实验结果的科学性。这是指对于实验得出的结 实验结果的科学性 论不能简单对待,而应该首先记录,然后整理,最后 再经过仔细分析,找出它们所能透露给我们的最大的 信息量。 5.可行性原则 指整个实验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包括实验材料、 实验器材、实验方法的选择等。
③鲈鱼的饲养: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随机 分组,放养于规格相同的浮式海水网箱中,放养密度 为60尾/箱。给对照组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 给实验组的鲈鱼同时投喂等量加酶饲料。 ④称重并记录:投喂8周后,从每个网箱中随机取20尾 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 率分别为859.3%、947.2% ⑤制备鲈鱼肠道中消化酶样品,并分别测定消化酶的 活性,结果如下表:

2012年四川高考生物含详细解析(word版)

2012年四川高考生物含详细解析(word版)

2012年四川高考试题理综----生物1.蛙的受精卵发育成原肠胚的过程中,下列行为在细胞内不能..发生的是A.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DNA的半保留复制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C.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答案】:C【解析】:受精卵发育为原肠胚过程中要进行细胞分裂,所以会出现DNA复制,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及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所以在该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C。

【考点定位】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区别。

2.将大肠杆菌的质粒连接上人生长激素的基因后,重新置入大肠杆菌的细胞内,通过发酵就能大量产生人生长激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产生的生长激素属于大肠杆菌的初级代谢产物B.大肠杆菌获得的能产生人生长激素的变异可以遗传C.大肠杆菌质粒标记基因中腺嘌呤与尿嘧啶含量相等D.生长激素基因在转录时需要解旋酶和DNA连接酶3.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B.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T细胞和B细胞应用的相关知识,由表格实验组内容可知,M细胞可呈递抗原,且可促进胸腺细胞的增殖分化,胸腺合成的T淋巴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促进免疫反应,D项由表格内容不能确定M细胞产生了抗体,所以答案D错。

【考点定位】主要考查与免疫有关的基础知识。

4.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NPA (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下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下表:据此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 .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B .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 .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D .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5.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右图所示。

2012年高考真题——生物(北京卷)解析版(含答案解析)

2012年高考真题——生物(北京卷)解析版(含答案解析)

2012年高考真题——生物(北京卷)解析版(含答案解析)高考真题高考模拟高中联考期中试卷期末考试月考试卷学业水平同步练习2012年高考真题——生物(北京卷)解析版(含答案解析)1 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A.线粒体的内膜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C. 内质网的膜D.篮藻 (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答案解析】 C考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理解能力。

线粒体的内膜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场所,产生大量的ATP。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能够利用光能,合成ATP。

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场所,往往消耗ATP,不能合成ATP。

2 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A.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B.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C.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D.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答案解析】 B考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理解能力。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元素、原子、分子、化合物都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人体是属于个体层次,由胞、组织、器官、系统组成。

3 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

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

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 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B. 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C. 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答案解析】 C考察种间关系和共同进化,理解能力。

金合欢蚁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A正确。

金合欢蚁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金合欢蚁与其他植食动物是竞争关系,而金合欢树与其他植食动物则是捕食关系,所以B正确,C错误。

从题干可知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是互利共生的关系,两者共同进化。

4 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A. 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B. 浆细胞产生杭体的作用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D. 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答案解析】 D考察免疫调节和生物实验,理解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

有趣的含羞草(2012生物会考)

有趣的含羞草(2012生物会考)

有趣的含羞草日常生活中,几乎处处都能见到含羞草的身影。

但是有时候见到含羞草的叶子是闭合的,而有时候又是张开的。

这个现象令我们产生了疑问:什么(指非生物部分)会令含羞草受到刺激,从而使含羞草的叶子闭合?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们小组的成员,便由此,展开了一系列调查。

我们首先先是进行了讨论,每个组员都有自己的想法,最后,我们敲定了做光和温度这两个非生物部分是否会令含羞草受到刺激从,而将叶子闭合的实验。

一、实验前首先,我们先是分工,决定由谁来做实验并记录下来,由谁来将最后得出的结果汇总,再由谁写论文。

然后,我们又一同去了市场上买了一盆含羞草,并将一切在实验中有可能需要的东西准备齐全,并针对我们提出的可能会影响含羞草叶子闭合或张开的因素来提出假设。

等到一切准备都充足了,负责实验的组员便开始了实验……二、实验过程1、对于“光是否会影响含羞草叶子的闭合或张开”实验的记录我们第一个决定探究的是光是否会令含羞草受到刺激而做出反应呢?我们初步对于这个问题的假设是:光对含羞草有刺激作用,从而使得含羞草的叶子闭合。

为了证明这个假设,经过研讨我们决定分光照适宜的时候、日光最为强烈的时候和几乎没有日光的时候三个时段来观察不同时段的同一盆含羞草(确保除了日照条件不同之外的其它条件相同)。

经过一天的观察后,我们发现了,早上六点半左右的时候一部分含羞草的叶子是完全张开了(如图1);再看看中午十二点半左右的含羞草的照片(如图2),我们惊奇的发现,在中午十二点半左右的时候,阳光很猛烈,而含羞草的叶子并没有完全张开,也没有完全闭合,而是呈卷曲状;最后,我们又对比了晚上九点四十五分左右照出来的含羞草的照片(如图3),发现在晚上没有光照的时候,含羞草的叶子是完全闭合的。

根据我们的这个实验,发现了含羞草在日照强度不同的时候会呈现不同的状态,证明了我们组的假设——光对含羞草有影响,不同强度的光照会使含羞草的叶子呈现不同的样子。

我们组也有在这个实验后专门查过为什么含羞草的叶子会在不同时段有不同的状态,于是便知道了含羞草是夜关门科植物,就是和我们一样会对光线强弱有反应,它主要是利用自己叶片会张开闭合的特性,晚上阳光消失光合作用减弱叶子也就合上了,而且植物生长也需要合适的温度,含羞草在夜晚闭合叶片也是为了保温,其次是因为没有阳光,叶片不会有光合作用,也就没有必要张开。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生物部分(全国卷)解析版

2012年高考真题——理综生物部分(全国卷)解析版

2012年大纲版全国卷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及解析总体分析:总体来看,试题侧重于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选择题命题以考查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主。

非选择题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在难度梯度设置上,起点较低,层层设问,步步深入。

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解答此题都能得到一定的分值,有效控制了试题的区分度。

试题虽然以教材知识为出发点进行考查,但试题背景知识新颖,既未超越教材,又有所创新,实现了教材与高考的平稳过渡。

整套试题难易结合,有梯度,灵活性较强,范围基本上没超越教材,也基本不含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延伸。

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注重考查基础,突出主干试卷主要考查了细胞结构、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免疫调节、群落的结构等基础知识和主干内容。

2.重视教材实验,关注实验探究,突出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试题以新情境呈现,立足于教材,但又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重复,突出对教材内容的加工与提升,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实验分析的能力。

如33题。

突出了对经典实验方法的应用的考查,如34题考查数据处理能力和推断能力。

3.注重获取信息能力的考查试题或通过文字呈现新情境,如第3、33、34题;或主要通过曲线图呈现新情境,如第31题。

这些试题的构思有其独到的地方,但答案没有超出《考试说明》规定的范围,考查了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考查了考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012年大纲版全国卷理综生物部分试题及解析1.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答案】B【解析】反射活动是在反射弧的参与下,对外界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整个过程离不开反射弧,AD正确。

兴奋只能从上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末稍传到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胞体,,且之间需要神经递质帮助完成传递,B错误,D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反射与反射弧的有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类解析(十二)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生物试题分类解析(十二)

实验专题1.简述鉴定蛋白质的实验原理,尝试检测组织中的蛋白质2.简述检测核酸的实验原理,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3.简述鉴定还原糖的实验原理,尝试组织中还原糖的检测方法4.简述鉴定脂肪的实验原理,尝试生物组织中脂肪的检测方法5.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不同的生物材料6.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7.通过模拟实验,观察渗透现象8.尝试探究细胞吸水或失水的条件9.尝试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效果10.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掌握控制实验变量的科学方法11.尝试提取和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12.尝试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学习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13.尝试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14.制作植物根尖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识别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绘制相关简图15.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减数分裂装片,识别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16.运用模拟实验,体验遗传因子通过分离及自由组合产生不同配子的类型及比例的机理17.调查人类常见的遗传病,体验其调查方法18.尝试探究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19.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设计实验方案,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20.尝试用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2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22.尝试进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23.尝试调查当地自然群落中几种生物的生态位24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25.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26.尝试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27.尝试通过平板划线法纯化一种微生物28.尝试去除衣物上油渍、汗渍、血渍的方法,27。

验证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29.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30.尝试用包埋法制备固定化酵母细胞,并利用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发酵31.尝试对植物和动物组织中的DNA进行粗提取,并进行DNA的鉴定32.尝试利用简单装置制作果酒、果醋和腐乳1(2012某某)3、分析下表,可推测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A.甲溶液含有淀粉酶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3、【答案】D【解析】双缩脲试剂、碘液、斐林试剂分别检测蛋白质、淀粉和还原性糖。

2012年高考生物实验复习

2012年高考生物实验复习

1.2 三年高考已经考过的实验
1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 3 4 5 6 7 8 11 11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 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性糖、脂肪和蛋白质 09 10 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1 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 的催化效率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材中学生实验部分要求把每一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 材中学生实验部分要求把每一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都记 清,并且要注意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以及如何处理,等等。 并且要注意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处理 等等。 并且要注意实验中的每一个细节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以及如何处理 等等 并能将实验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②掌握操作技能,并能将实验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高中生物实验要求 掌握操作技能 并能将实验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学生掌握的技能方法有:显微镜的使用 徒手切片的操作,染色技术 绘图技能,确 显微镜的使用,徒手切片的操作 染色技术,绘图技能 学生掌握的技能方法有 显微镜的使用 徒手切片的操作 染色技术 绘图技能 确 定实验材料的方法。 复习点 复习点) 定实验材料的方法。 (复习点 ③关注实验的变化。比如《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变化可以变为鉴定植物细 关注实验的变化。比如《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胞死活。。。 胞死活。。。 ④总结实验中的共同点。有一些实验在实验材料上有共同点,比如观察植物细 总结实验中的共同点。有一些实验在实验材料上有共同点, 胞的有丝分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都用到了实验材料洋葱。 胞的有丝分裂,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都用到了实验材料洋葱。有 一些实验在实验手段上有共同点, 一些实验在实验手段上有共同点,比如有些实验步骤的安排都体现了对照的原 有些实验都用到了染色剂,有些实验都有颜色变化, 则,有些实验都用到了染色剂,有些实验都有颜色变化,有些实验都用到了水 浴加热,等等。 命题点 命题点) 浴加热,等等。(命题点 建议: 建议: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及考点提示

2012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与探究

2012生物二轮复习实验与探究

高中生物第二轮复习《实验与探究》专题在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实验是重要的考查内容之一,以突出学习能力和科学素养的考查为目标,试题呈现形式愈趋灵活多样,其分值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近年来全国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中,都对“实验与探究能力”进行了重基础、重分析、多方向、多层次的全方位考查。

生物实验部分考试有比较固定的模式:第一卷占有一定的分值,第二卷有一道大的实验题。

与实验有关的试题一般在25分以上2012年新课标高考生物考纲要求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生物实验。

2、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3、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

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4、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

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5、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评价、补充和修订近几年高考实验题型1. 提出实验课题,独立设计实验,考察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2. 通过分析他人的实验现象,获得实验结论,考察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获得结论能力;3. 指出他人的实验设计的不足,完善给出实验方案,考察学生实验评价和实验设计的能力;4.通过对教材中实验的考察,检测学生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设计是解答实验题的难点,解题时要理清思路,找准方法和突破口,才能化难为易。

实验方案的设计着重考查:确定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以及对提供的一些实验方案进行补充、完善等。

一、实验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1 设置对照原则:①空白对照未经实验因素处理的或正常情况下的对象组。

如:在“证明唾液淀粉酶的作用”的实验中,甲、乙试管都加入可溶性淀粉糊,在甲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乙试管中加入2ml唾液,其中加入蒸馏水的甲试管就是空白对照。

2012高考生物 练习 考点12 人和动物体内糖类 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 命题角度4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

2012高考生物  练习 考点12 人和动物体内糖类 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 命题角度4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

命题角度4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之间的关系1.、脂肪和蛋白质在人体代谢过程中,都可出现的是①可在体内储存②在体内可相互转化③分解后能释放能量④能生成水、2CO和尿素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考场错解] A[专家把脉] 误认为蛋白质也可在体内贮存而错选A。

糖类可以转变为糖元贮存在肝脏和肌肉中,脂肪可以贮存在皮下和内脏器官的表面,而蛋白质在人体内不能贮存,也不能全部由糖类转化,三者在人体内可以相互转化。

糖类和脂肪、蛋白质都是能量物质,氧化分解都能释放能量。

从元素组成上看糖类和脂肪只有C、H、O三种元素,分解的终产物只有水和2CO和H2、2CO,而蛋白质含有C、 H、O、N等元素,分解的终产物有O尿素。

由此可见②③正确。

[对症下药] B专家会诊在同一细胞内,糖类、脂质、蛋白质的代谢是同时进行的,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过程。

糖类和脂质、蛋白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但是它们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只有在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糖类才有可能转化成脂肪,如糖类可以大量转化咸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

糖类在人和动物体内能转化成氨基酸和脂肪,而脂肪在人体内不能转化成氨基酸(脂肪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能够转化成氨基酸)。

生物实验和实例也证明:三者之间可以实现转化。

如:把酵母菌放在含糖的培养基上培养,发现脂质增加,个别高达干重的40%;北极熊冬眠后发现肥厚脂肪层变薄;用蛋白质饲喂患人工糖尿病的狗,发现有50%可转变成葡萄糖;用蛋白饲料喂动物,发现动物逐渐肥胖等,这些实验表明了三者之间可以实现转化,研究发现三者关系如下图关系图中①、②、③、④、⑤表示可直接转化,⑨虚线表示可转变成非必需氨基酸,但不能转化成必需氦基酸。

考场思维训练1 如右图表示动物体内糖类代谢、蛋白质和脂类代谢之间的相互关系。

(1)氨基酸完成②和④需要通过作用。

(2)葡萄糖通过①转变成氨基酸时需要化学元素,这种化学元素可以从氨基酸的作用中获得。

2012年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生物专题20实验

2012年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生物专题20实验

2012年高考试题分项版解析生物专题20 实验专题一、考纲要求内容: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二、试题详解1.(2012海南卷)4.下列操作中,不.可能导致淀粉酶活性发生变化的是A.淀粉酶溶液中加入强酸B.淀粉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C.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D.淀粉酶经高温烘干制成粉剂2.(2012海南卷)9.关于叶绿体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素a和b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B.绿叶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不同C.利用纸层析法可分离4种叶绿体色素D.乙醇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不能吸收光能3.(2012海南卷)21.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随机取样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答案】B【解析】本样方法最主要的是进行随机取样,A正确, B错误;根据调查数据取平均数可估算该种群的的种群密度,C正确;根据地段的不同可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样方法,如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等,D不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植物种群密度调查所用的方法——样方法,涉及到样方法的取样原则、取样方法的选择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

4.(2012广东)3、分析下表,可推测A.甲溶液含有淀粉酶B.乙溶液含有还原糖C.混合溶液不含淀粉D.混合溶液含有淀粉酶5.(2012广东)4、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中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6.(2012天津)4.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A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试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B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度C在“探究培养液中醇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培养期内共三次取样测定密度。

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 实验专题

2012届高考生物一轮 实验专题

解析:
设计实验时不仅要注意严格遵循 对照原则和单因子变量原则,也要特别注 意实验中观察或者记录对象的选择。选取 观察对象时,要注意选取的观察或记录的 对象要方便直观,易于操作、观察、记录, 无关的干扰因素少等。对于实验的类型一 定要注意分析清楚,是探究实验还是验证 实验,本题是探究实验,所以预测其结果 时就要注意分析全面。
液体,而红细胞发生溶血后,光线比较容 易通过溶液,溶液会逐渐澄清,所以可通 过红细胞悬液澄清的速度判断红细胞溶血 速度,进而根据红细胞溶血速度来判断物
质进入红细胞的速度。请你利用以下实验
材料,设计实验判断葡萄糖和甘油进入红
细胞的速度。
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加入葡萄糖溶液的试
管内溶液澄清所用的时间短,说明葡萄糖 比甘油进入细胞的速度快;②如果 _________ _______ ,说明甘油比葡萄糖 进 入 细 胞 的 速 度 快 ; ③ 如 果 _________ _______,说明葡萄糖和甘油进入细胞的速 度相同。 解析: 图中A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蛋 白,物质从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代表自 由扩散;B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蛋白,代表 主动运输;C不消耗能量,需要载体蛋白, 代表协助扩散。 (1) 红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 收 K+ ,通过协助扩散吸收葡萄糖,通过自
③对照组的设置 ( 要保证除自变量外,实验
组和对照组的其他条件完全相同)。 实验过程的处理: 除自变量外,要保证等条件、等时间,如 温度、湿度、压强、材料大小等。 ( 充分体 现单一变量原则) 现象、结果的观察与记录: ①对一些较直观的实验数据要如实记录, 对实验现象要进行观察和对比; ②对一些变化较小,不易觉察的实验数据 要进行测试( 如生长素的发现实验中生长素 分布不均的测试,要把生长素收集到两个 琼脂块中,再分别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

2012高考生物考前指导

2012高考生物考前指导
1、命题突出能力水平测试,注重考查综合运用生物学 知识的能力以及思维的灵活性。 2、试卷在具有较好区分度的前提下,以中等难度题为 主,不出现无从下手的偏题、怪题;
3、适度控制试卷阅读量,在情景设计上紧扣现实生活 或生产中的实际现象或问题,精炼题干,尽量让我们能 够快速、准确获取题干设问的关键; 4、对于非选择题的参考答案设计,力求严谨准确, 适量减少作答量。 5、注重考查重点知识的理解能力,不追求知识的复盖面
例3、(10年湖北卷·31)从某植物长势一致的黄 化苗上切取等长幼茎段(无叶和侧芽),自茎段 顶端向下对称纵切至约3/4处。将切开的茎段浸 没在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半边茎向外 弯曲生长,如图所示。若上述黄化苗茎段中的生 长素浓度时促进生长的,放入水中后半边茎内、外两侧细胞中的 生长素浓度都不会升高。请仅根据生长素的作用特点分析半边茎 向外弯曲生长这一现象,推测出现该现象的两种可能原因。 原因1是内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比外侧细胞中的高,所以内侧细 胞生长较快 _。 原因2是内外两侧细胞中的生长素浓度相同,但该浓度更有利于内 侧细胞的生长 。
考试是一种智力活动
让我们保持一种稳定的情绪和向上的精神状态
挑战高考,赢得胜利!
考前指导提纲
一、新课程高考理综生物命题 指导思想与特点 二、新课程高考理综生物试卷 考核目标与要求 三、新课程高考理综生物试卷 解题指导 四、2012年新课标理综生物试题 高考命题走势分析
一、新课程高考理综生物命题 指导思想与特点
⑶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 野兔种内竞争强度 增加 (增加、减小、不变)。 ⑷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 度的增加而 减弱 (增强、减弱、不变)。
3.获取信息的能力(二) 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 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主要体现选修三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上

2012年高考浙江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精析word版)(教师版)

2012年高考浙江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精析word版)(教师版)

总体分析:2012年理综生物试题遵循《考试说明》要求,在考查内容和形式上保留2011年的特点,注重基础、突出主干、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试卷难度有所下降,体现新课改“轻负高质”的精神。

1.突出主干,立足基础考查内容突出主干、立足基础,考点分布合理,引导生物教学更加关注教材和学科素养。

考查的主干知识主要包括光合作用、细胞的跨膜运输、细胞增殖、遗传与基因工程、植物激素、兴奋传递、胚胎发育等。

试题题干简明、严谨,设问内容指向明确,具有较好的科学性、选拔性和公平性。

试题强调学科内综合。

从不同的知识维度和能力要求,多方位考查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和迁移能力,如第5题综合考查了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内容,第32题综合考查了必修2的遗传、变异和选修3植物克隆的内容等。

2.重视能力,突出实验试题淡化死记硬背内容的考查,注重能力立意,尤其是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彰显实验学科的特点,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积极引导生物教学关注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避免“题海战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如第31题的实验题,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设计和推理得出结论,考查实验探究能力、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

3.联系实际,稳中求变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体现时代气息,情景选自于科技、生产和生活实际,如第2、3、6及30题等。

让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有利于STS教育,对中学生物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理综生物部分1.人体肝细胞内CO2分压和K+浓度高于细胞外,而O2分压和Na+浓度低于细胞外,上述四种物质中通过主动转运进入该细胞的是A.CO2B.O2C.K+D.Na+2.下列关于高等哺乳动物受精与胚胎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A.绝大多数精卵细胞的识别具有物种特异性B.卵裂球细胞的体积随分裂次数增加而不断增大C.囊胚的滋养层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D.原肠胚发育分化形成内外两个胚层3.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2012高考生物实验复习教案[必修2]实验十三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教案

2012高考生物实验复习教案[必修2]实验十三 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教案

实验十三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P88
1、原理:用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致影响染色体被拉向两极,细胞也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于是,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

2、方法步骤:
(1)洋葱长出约1cm左右的不定根时,放入冰箱的低温室内(4℃),诱导培养36h。

(2)剪取诱导处理的根尖约0.5~1cm
95%的酒精冲洗2次。

(3)制作装片: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过程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制片方法一样)
(4)观察,比较: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发生改变的细胞.
3、讨论:秋水仙素与低温都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种方法在原理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2012届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 实验20 实验设计专题研究系列之探究病毒遗传物质是DNARNA还是蛋白质的实验方法思

2012届高中生物第一轮复习 实验20 实验设计专题研究系列之探究病毒遗传物质是DNARNA还是蛋白质的实验方法思

【典例示范】 某科研小组对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略 实验目的:探究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活鸡胚、 DNA酶、RNA酶。 实验步骤: (1)取等量活鸡胚两组,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向两组活鸡胚细胞中 注射有关物质。 (2)在适宜条件下培养。 (3)分别从培养后的鸡胚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禽流感病毒。
杂合”噬菌体的 组成
实验预期结果
子代表现型 与甲种一致
序号 甲的DNA+乙的 1 蛋白质 2 乙的DNA+甲的 3 蛋白质 4
与乙种一致
与甲种一致 与乙种一致
A.1、3 B.1、4 C.2、3 D.2、4 答案:B 解析:DNA是这两种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决定噬菌体的遗传性状。 甲的 DNA+乙的蛋白质组成的 “杂合”噬菌体,其子代表现型与 甲种一致;乙的 DNA+甲的蛋白质组成的 “杂合 ”噬菌体,其子 代表现型与乙种一致。
注射的 物质
实验现象预测 (有无禽流感病 毒产生) 如果_____ 如果_____
如果_____ 如果_____
相关判断(禽流感病毒的 遗传物质) 则____是遗传物质 则____是遗传物质 则____是遗传物质 则____是遗传物质
第一组
第二组
解析:由实验目的分析,该实验中的单一变量是禽流感病毒的核酸,观察该病 毒能否再繁殖出新的个体,从而确定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由给出的实验 材料分析将禽流感病毒提取物分别用DNA酶、RNA酶处理,再分别注射到活鸡 胚细胞中,进行培养后,检测鸡胚细胞中是否有病毒产生。 答案:
实验设计专题研究系列之(二十) 探究病毒遗传物质是DNA、RNA还毒的成分简单:只有蛋白质和核酸。若探究蛋白质和核酸谁是遗传物质——设 法将两者分开,单独侵染宿主细胞,看能否增殖或个体是否出现患病症状即可 证明;若探究某种未知病毒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则借助酶水解法,观察 能否增殖即可证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高考生物实验与探究【实验专题】探究和验证类一、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比较l 、概念(1)探究性实验: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2)验证性实验: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

2、比较表3、复习探究和验证性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实验目的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验证研究对象的已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实验假设 假设一般采用“如果A ,则B” 的形式表述,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事实.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性的答案、解释因结论是己知的,因此不存在假设问题(或已有实验过程、结果,在提出假设时,通过验证,得出假设是正确的) 实验原理 因探究内容而异因验证内容而异实验过程 应有的实验步骤实际上并未完成,因探究内容而异应有的实验步骤,可以是曾经做过或尚未做过的,因验证内容而异实验的分组:有实验组和对照组。

如果实验中是一个自变量,则分成2组(有时也分成3组),即自变量改变与否;如果是二个自变量,则分成3组,即1、2组的设立是改变其中的一个自变量,第3组是两个自变量改变与否;……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计是对自变量的处理,对无关变量的应设置在相同的条件下,以免影响自变量对实验的效果。

故从实验材料中分析出自变量是实验的关键。

实验现象 未知,可以不描述已知,应准确描述实验结果预测对应假设,分类讨论。

一般需讨论“如果出现结果①会怎样,如果出现结果②或③又会怎样”,一般有多种可能的结果。

但有时也会出现“预测最可能的结果”的问题.此种情况应根据已有知识推测最合理的结果。

与实验假设一致(不可与探究性的结果预测相混)实验结论 根据可能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对应实验目的做出肯定结论(1)分清实验组和对照组。

在设计实验时必须要有明确的标记,如用甲、乙、丙,或者是A、B、C 或者1、2、3,总之让人以一目了然的感觉。

即对照原则:①空白对照:即不给对照组做任何处理。

②条件对照:给实验组某种处理,给对照组另外一个条件处理。

③自身对照:指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

例如鸡的阉割实验——阉割前鸡的状况为对照组,阉割后的鸡为实验组。

④相互对照:不单独设置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相互为对照,例如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研究不同浓度下种子的萌发情况。

(2)分析实验设计中的单一自变量。

即单一变量原则。

例如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就是这一变量,而pH、底物浓度、酶浓度等就是无关变量,应设置为相同。

(3)注意实验操作步骤的前后顺序要有逻辑性(前因后果),步步有理,环环相扣,各步骤要严密、完整。

(4)注意实验用具与试剂及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

(5)注意实验结果的观察、记录、分析和结论,确定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内容和合适的观察方法,最后对结果作出科学的解释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课本实验实验一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温度,PH)设计的一般步骤若干组等量底物若干组的等量的酶液↓↓各自所控制的温度或PH处理一段时间↓同温度或PH下底物很酶混合↓检测(试剂依据试管中的最后物质而定,要简单易操作能区分 )实验二比较酶和Fe3+的催化效率考点提示:(1)为何要选新鲜的肝脏?因为在不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降低。

(2)该实验中所用试管应选较粗的还是较细的?为什么?应选用较粗的,因为在较细的试管中容易形成大量的气泡,而影响卫生香的复燃。

(3)为何要选动物的肝脏组织来做实验,其他动植物的组织的研磨液能替代吗?因为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含量较丰富;其它动植物组织也含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所以能够替代。

(4)相同质量的块状肝脏和肝脏研磨液,哪一个催化效果好?为什么?研磨液效果好;因为它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

(5)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下个吸管?为什么?不可共用,防止过氧化氢酶与氯化铁混合,而影响实验效果。

练习:设计实验验证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实验三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1、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C 6H12O6+ 6O2+ 6H2O6→CO2+ 12H2O +能量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C 6H12O6→ 2C2H5OH + 2CO2+少量能量2、装置:(见课本)3、检测:(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拓展实验:探究细胞呼吸作用常用材料:①酵母菌,探究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的呼吸方式(同上)。

②萌发的种子:探究不同氧浓度下呼吸方式的变化。

经典策略:A.采用密闭式装置进行呼吸方式的测定。

测量装置内氧气和二氧化碳变化引起的差值,来判断呼吸方式;只产生CO2不消耗氧气,无氧呼吸:吸收的O2量等于释放的CO2量,有氧呼吸:吸收的O2量小于释放的CO2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进行。

B.有色液滴移动(黑暗)NaOH 和KOH吸收CO2,消除CO2对气压的干扰,只测定O2变化测定呼吸方式。

设置对照组,以校正物理膨胀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做法:将种子或干酵母杀死,其他各项条件均不变。

对装置和种子都消毒,排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尝试:①探究有氧呼吸各阶段发生场所②探究呼吸作用过程中还原剂的生成。

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都有还原氢的生成,可利用甲烯蓝溶液进行验证。

(甲烯蓝氧化态时为蓝色,接受还原氢后脑为无色。

)实验四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1、培养酵母菌(温度、氧气、培养液):可用液体培养基培养2、计数:血球计数板(2mm×2mm方格,培养液厚0.1mm)3、推导计算4、讨论:根据7天所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推测影响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实验五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1、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NAA(萘乙酸), 2,4-D, IPA(苯乙酸). IBA(吲哚丁酸)等2、方法:①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置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或一天。

处理完毕就可以扦插了。

这种处理方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荫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②沾蘸法:把插条的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

3、预实验:先设计一组浓度梯度较大的实验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4、实验设计的几项原则: ①单一变量原则(只有溶液的浓度不同);②等量原则(控制无关变量,即除溶液的浓度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③重复原则(每一浓度处理3~5段枝条) ;④对照原则(相互对照、空白对照);⑤科学性原则调查是探究实验的一中常见形式。

调查对象通常不是所有的相关生物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调查具有随机性,对调查结论的正确性和普适性有重要意义。

实验一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1、要求:调查的群体应足够大;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2、方法: 分组调查,汇总数据,统一计算.3、计算公式: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4、讨论: 所调查的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发病率是否与有关资料相符, 分析原因.实验二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1、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

目测估计法: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

等级的划分和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等。

2、设计数据收集和统计表,分析所搜集的数据。

实验三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草地上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的调查)考点提示:(1)什么是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

(2)为了便于调查工作的进行,在选择调查对象时,一般应选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为什么?一般应选双子叶植物,因为双子叶植物的数量便于统计。

(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植物正好长在边线上,应如何统计?只计算该样方相邻的两条边上的植物的数目。

(4)在某地域中,第一次捕获某种动物M只,标志后放回原处。

第二次捕获N只,其中含标志个体Y只,求该地域中该种动物的总数。

MN/Y(5)应用上述标志重捕法的条件有哪些?①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均匀分布,标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都有同样被捕的机会。

②调查期中,没有迁入或迁出。

③没有新的出生或死亡。

、三.课文中经典的探究实验1.DNA 是遗传物质的探究实验1)格里菲斯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2)艾弗里实验①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②设计对照实验,用DNA酶处理,观察DNA的作用。

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1、分别用含有32P、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2、分别用含有32P、35S的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3、分别用含有32P、35S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并保温一段时间4、搅拌、离心5、分别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记录实验结果6、分析现象,得出结论上清液和沉淀物放射性分析(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①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②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2)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特别提醒]因噬菌体蛋白质含有DNA没有的特殊元素S,所以用35S标记蛋白质;DNA含有蛋白质没有的元素P,所以用32P标记DNA;因DNA和蛋白质都含有C、H、O、N元素,所以此实验不能用C、H、O、N作为标记元素。

4)烟草花叶病毒的重组实验①将RNA和蛋白质分离,单独处理单个细胞,观察结果。

②探究某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

分别用DNA水解酶和RNA水解酶处理病毒后,再去侵染寄主细胞,观察结果。

2.生长素发现的相关实验【实验分析】:(1)、上述一系列实验体现出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提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证明→得出结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