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考点42孔子、老子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案岳麓版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 考点1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
第十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考点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1.(2016·广东清远调研)《韩非子》:“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越受鼓励)。
”从人才选拔角度来看,这种观点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诸侯混战,群雄割据B.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C.卿大夫的崛起D.士阶层的崛起解析:D 注意题干限定角度“人才选拔”。
春秋战国时期是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
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瓦解,诸侯割据,社会动荡不安;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初步发展;阶层上,由于诸侯争霸的需求,卿大夫阶层没落,士阶层崛起并受重用。
D项符合题意。
2.(2016·安徽安庆模拟)孔子要求作为一个仁者,在消极方面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积极方面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这是( )A.后世民本思想的根源B.意在缓和尖锐阶级矛盾C.顺应社会转型的调整D.对统治者相互间的要求解析:D 最早提出民本思想的是孟子,故A项错误;孔子的“仁”是有阶级性的,没有缓和阶级矛盾,故B项错误;顺应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历史形势的是法家,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做的就不要强加给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在自己谋求生存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发展,不能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了他人,这是孔子政治方面的要求,意在要求统治者关心人民的疾苦,故D项正确。
3.(2016·山东日照二模)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这段言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A.反对君主制度B.提倡君臣平等C.主张克己复礼D.批判无道君主解析:D 孟子主张君主实行“仁政”,维护君主权威,并不反对君主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君对臣真心相待,臣对君才能尽心竭力”,没有体现君臣平等,君臣平等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思想,故B项错误;“克己复礼”是孔子的思想,且材料中没有关于“礼”的观点,故C项错误;材料主题意思是论证君臣之间的关系,君主无道对臣不能真心相待,臣对君也不能尽心竭力,故D项正确。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艺考点_0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艺考点考点1 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归纳总结古代中国思想上讫先秦、下至明清,其核心是儒学产生、发展、成熟、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
春秋战国与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相对活跃,中间时期思想发展日趋僵化,具体历程如下:创立(孔子:仁、礼)发展(孟子:仁政、民贵君轻;荀子:礼法并施)完善独尊(董仲舒: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汉武帝:独尊儒术)改造、成就(儒道合一,理学、心学)批判、新生(经世致用、工商皆本、反专制)。
1.与时俱进的中国古代儒家思想(1)春秋时期,孔子结合社会动荡的时代特点和个人的认识,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
(2)战国时期,孟子进一步发挥孔子的思想,荀子吸收战国时期法家、道家思想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思想的内涵,使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3)西汉的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学派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为政治大一统服务的新儒学体系。
(4)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精神,有了新的内涵。
(5)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儒学在三教合一趋势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6)两宋时期,儒学从佛教、道教中吸取有益内容,形成理学。
(7)明朝王阳明吸取佛教禅宗的思想,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2.全面认识儒学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①具有和谐意识。
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
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②具有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的优良传统的形成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③崇尚道德。
充分意识到道德对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强调力行。
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⑤理学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受到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的尊崇,以至逐步演变成为我国封建社会近千年的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
1、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孔子和老子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共45张PPT)
问题探究二
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已考史料·命出新意]……
史料一 (摘自 2012 年北京高 史料一体现了儒家的什么思想? 考 T37)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 高考原题
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
由史料一划线信息可知这是仁政
国的核心主张回答。
其力”。
答案:主张实行严刑峻法。
问题探究二
史料三的思想主张属于哪一学
史料三 (摘自 2010 年山东 派的什么主张?改编题
高考 T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
史料三主张视人如己,这与墨
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 家的兼爱思想相一致。
若视其身。”
答案:墨家“兼爱思想”。
问题探究二
3.法家的法治、变革思想 对于当今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法家的变革精神, 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墨家的“兼爱”“非攻”“尚贤”思想 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
演练提能
定时空 [历年高考真题整体研究——找规律]
1.(2014·山东高考)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
问题探究一
儒家的民本思想…………[未考史料·读出史论]………
分别归纳史料中儒家的
史料三 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 民本主张。
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
由此强调府库充实而
人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 百姓贫穷会使政权很
立而待也。”
危险。
史论形成 儒家的“民本”思想 (1)表现: ①孔子的民本思想:“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②孟子的民本思想:民贵君轻、痛恨暴政和战争。 ③荀子的民本思想:“君舟民水”。 (2)实质: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君”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
【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要求回答“历史背景”“历史使命”, 条件是“依据材料”,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概括。 (2)联所学,找关联:百家争鸣的出现与当时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及思 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密切相关,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 原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历史文 化的基础。 (3)提信息,找关键: ①反映出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要。 ②反映出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 【答案】 历史背景:社会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已不适合时代需 要);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新的社会。 历史使命:促进社会转型,呼唤新的社会。
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
的理论武器。
二、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1.背景
(1)汉初的黄老之学已不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2)儒家学说整合出一整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3) 汉武帝 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2.理论——董仲舒的新儒学 (1)形成:依据《公羊春秋》学说,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 法家思想. 而形成。 (2)内容 ①“ 天人感应 ”学说(基础)——论证了君主统治的合理性,同时有 利于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防止暴政。 ②君权神授——神化专制皇权,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③大一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④提出“三纲五常”——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3.实现:汉武帝接受董仲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建议,儒学被确立 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 4.实质:实行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5.影响 (1)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2)确立了 儒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课件--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影响 思想解放;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
核心考点: 各学派代表人物及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特点
孔子 儒家 孟子
荀子 老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墨家 墨子
仁(道德)、礼(等级)、为 政以德、有教无类
关注人与社会; 民本思想、道
仁政学说、民贵君轻、性善论、德教化、维护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性 恶论、君舟民水、礼法并施
考点探究1:儒学回归——理学的主张与世俗化
材料三 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谕乡民,以“和尔邻里,齐 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乡约》中,王阳明 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 而恶”成为“恶人”。针对民众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 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阳明镇守南赣三年 ,“赣俗丕变,赣人多为良善”。——王雅克等《王阳明<南赣乡约> 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 (3)据材料三,概括王阳明制定和推行《乡约》的社会价值。并结合 所学知识,分析宋明理学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社会价值:宗族互助,和谐乡里;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奖善劝诫,稳定 秩序。 影响:增强了宗族的凝聚力;提高了人们的道德修养;明确了家族、 社会伦理关系,规范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理学的世俗化;有利于传统 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适应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考点探究1:儒学回归——理学的主张与世俗化
材料二 朱熹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 》,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使理 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著《小学集注》,旨在教育青少 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 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 习惯,都提出了道德性的行为规范。 (1)据材料二指出朱熹推动儒学世俗化的措施。 以理学思想解释“四书”;注重儿童的道德教育。
山东省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十一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新人教版(含答案)
单元质检十一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和文艺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山西孝义名校模拟卷一,24)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周鲁文化说明着过去,晋秦文化改造着现实,齐国文化则预言着未来”。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文化( )A.都具有延续性、一致性B.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C.彰显儒家学说的适用性D.加剧了国家政治的分裂,晋秦文化改造着现实,齐国文化则预言着未来”可知这一时期文化具有多样性而非一致性,故A项错误;周鲁文化代表着西周时期“礼乐”文化,晋秦先后称霸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的崩溃,齐国率先改革,客观承认土地私有,这些文化都充分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故B 项正确;儒家学说在春秋战国时期不受重视,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春秋战国不同地区的文化而不是国家政治分裂,故D项错误。
2.(2018湖北华师大一附中押题,24)周公将从远古到殷商的礼仪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改造和规范化,孔子也一再强调自己“梦见周公”“吾从周”。
但后世普遍认为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孔子而非周公,这主要是基于孔子( )A.将血缘纽带注入到政治秩序之中B.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C.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D.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出现于西周而不是孔子所为,故A项错误;更加注重等级规范和尊卑秩序也是指分封制与礼乐制度下等级秩序森严,是孔子从周的表现而不是儒家思想核心,故B 项错误;将礼乐制度改造为封建统治秩序的是董仲舒的三纲五常,故C 项错误;孔子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的思想,就是要求人要有高度的道德自觉,并且关注人伦亲情,故D 项正确。
3.(2018河南安阳二模,25)上表为关于古代民本思想的名句。
这说明我国古代( )A.民本思想植根于历史传统B.对神崇拜观念的淡化C.思想家关注民众政治权利D.通过隆君以实现重民,反映了民本思想有浓厚的历史渊源,故A 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对神崇拜,故B 项错误;政治权利与材料中“仓廪实则知礼节”不符,故C 项错误;隆君与材料中“贵以贱为本”不符,故D 项错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考点44 宋明理学课件 岳麓版
精练 高考模拟
高考题组 1 2 3
1.(2015·海南高考)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 “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 于治”。这反映了( )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
无所适而不在。
——[宋]朱熹
探究 史料反映了理学家们怎样的思想追求?
答案 通过把“三纲五常”这一封建伦理规范、等级制度与天理结合起来,
论证“三纲五常”的绝对性和神圣性,从而要求人们遵守“三纲五常”,
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
答案
2.归纳总结——宋明理学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家庭、国家的和谐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鼓舞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 为理想不懈追求。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可以促进文明的 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到 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 科技与文艺
考点44 宋明理学
考纲要求:宋明理学。
排查 基础知识
细讲 核心考点
精练 高考模拟
考点 训练
排查 基础知识
一 宋明理学兴起的背景
1.佛教和道教的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的发 展出现了危机。 2.“三教合一”的潮流:到 唐宋 时期,儒、佛、道三教调和之风尤其兴盛。
返回
细讲 核心考点
主题一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1.史料证史——朱熹对“二程”思想的发展 史料 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 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是以人物之生,必禀此理,然后有性。 必禀此气,然后有形。其性其形,虽不外乎一身,然其道器之间,分际甚 明,不可乱也。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单元高效整合解析版
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纵向梳理]一、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1.(2018·江苏四市一模)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这反映出董仲舒( ) A.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B.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C.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D.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A [“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体现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没有涉及道家、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理论依据的是君权神授,故C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将“德治”思想提升到天意的高度,故D项错误。
]二、儒家思想特点及现代价值1.特点(1)注重道德修养:爱人、德政、孝悌、仁、义、礼、智、信等。
(2)注重血亲人伦: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3)注重民本思想:苛政猛于虎;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4)注重社会秩序:克己复礼、正名、齐之以礼等。
(5)注重现实社会:关注现实政治、伦理生活、具有理性精神。
(6)注重群体意识:重视并积极维护群体秩序与和谐,个人服从群体。
(7)注重开放意识:外儒内法、宋明理学(三教合流),具有很强适应性。
2.现代价值(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
(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
(6)“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对点训练]2.(2016·海南高考)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
(选考)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艺 第32讲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教
第十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科技与文艺线索一儒学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汉武帝即位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两宋时期,程朱理学形成,它进一步巩固和凸显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倡导某某精神,开创出思想活跃的新局面。
线索二古代科技中国古代在天文学、气象学、医学、农学、地学等领域领先世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线索三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如诗词、小说、书法、绘画、戏曲等,异彩绘呈。
这些作品,具有多元一体、多民族融合、吸收外来文明成果、雅俗共赏等特征,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和作者心声。
第32讲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知识点一孔子和老子1.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主要思想①思想核心:“仁”和“礼”,即“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②政治思想:提倡“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用“德”教化百姓;逐步改良政治。
③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④教育思想:主X“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和学思结合。
(2)深远影响:他的思想经过后人改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老子: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主要思想①哲学思想: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②政治思想:倡导“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实际上就是反对严刑峻法和苛政。
(2)历史影响: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思想的“双重性”孔子的学说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但孔子坚持统治者应在合理的道德原则基础上进行统治,所以他的思想具有进步的一面。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核心论点:孔子思想有保守和进步的两面。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岳麓版)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 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长廊第28课时孔子与老子、百家争鸣及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一、选择题1.公元前4世纪中叶,稷下学宫的出现,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和发展,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在这里迅速达到了鼎盛状态,经历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具体表现为( )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公元前4世纪中叶”,可知正值战国时期,此时思想文化领域,诸子并立,百家争鸣,故选A项。
秦朝时期的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排除B项;西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C项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不符;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故D项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不符。
答案 A2.“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这句话最有可能出自下列哪个人物之口(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孝悌”、“仁之本”,由此判断是儒家思想,四个人物中,只有孔子属于儒家,故选C项。
答案 C3.在一次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会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语句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 )A.主张“尚贤”、“节俭”的墨家思想B.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C.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解析材料的主旨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关注民生的思想,这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主旨一直。
答案 C4.下图展现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道家、法家B.法家、墨家C.儒家、法家D.道家、儒家解析道家的顺应自然,儒家“仁”的思想分别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故选D项。
答案 D5.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
他认为: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 考点42 孔子、老子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课
图解识记
答案
二
百家争鸣
1.背景
(1)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 (2)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瓦解,推动了小农经济的
繁荣。 (3)政治: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崩溃。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 (4)文化: 私学 兴起,造就了一大批士人,同时也为学术繁荣
提供了舆论阵地。
答案
2.主要派别 主张:提出“仁政”学说;主张人性本善说;倡导“养 浩然之气”。
解析答案
12345678
5.《韩非子》载:“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 故禁令可立,而治道具矣。”可见韩非子认为治天下应特别重视( ) A.人情关系 B.道德规范 C.法制建设 D.礼仪秩序
解析答案
12345678
6.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 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 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 ) 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项目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同
爱人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仁政” 民贵君轻
仁义 君舟民水
人性论
性相近 性本善
性本恶
异
维护奴隶主 缓和阶级矛盾,维护新兴地主
目的
贵族统治
阶级统治
主题二 诸子百家思想的比较
1.图片探史——道家与法家思想的比较
老子
韩非子
探究 上面两位人物在治理国家的主张上有何不同?你认为谁的主张更易
解析答案
12345678
4.下列早期儒学家的思想主张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
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高考历史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高频考点已经整理如下,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高频考点1】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1)春秋时期:老子主张“无为”,表现了其没落、消极的情绪;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目的是缓和社会矛盾。
都是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
(2)战国时期:①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要求平等,反对战争,主张任人唯贤,代表了战国时期小生产者的利益。
②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对于如何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③孟子主张实行“仁政”,目的是调和阶级矛盾。
④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思想,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改造旧制度的进取精神和加强封建集权的迫切愿望,在战国时期最受统治者推崇。
【高频考点2】宋明理学的主张及影响(1)主张:南宋的朱熹将儒学发展到理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宋明陆王心学,主张通过内心反省以求“理”,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
(2)影响:①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
②积极: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节制,发奋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塑造人的性格和价值。
【高频考点3】明末清初反封建的民主思想(1)代表: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2)主张:批判地继承儒学思想,反对理学对人性的压抑;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主张学以致用。
(3)影响:继承了晚明进步的思想传统,反对民族压迫和封建专制主义,重视手工业、商业,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这些主张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高频考点4】维新思想与三民主义(1)从早期维新思想到康梁维新思想的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学习西方从物质层次到制度层次。
专题三 古代中国思想、科技、文艺 讲义--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古代中国思想、科技、文艺讲义–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一节古代中国思想概述古代中国思想具有浓厚的人文色彩,主要体现为儒家、道家和墨家三大思想流派。
儒家强调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国家统治者多以儒家思想为主导;道家主张天人合一,追求自然和谐,是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注重身心的养成和宇宙的运行规律;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节用,反对战争和征服,是中国传统的道德思想。
此外,古代中国还有其他诸如法家、兵家、农家等思想体系,并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秦代以法家思想为主导,明清时期以程朱理学为主导,其特点是儒道并重,并且它们相互渗透。
第二节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古代中国科技成就众多,尤以四大发明最为出名。
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的四种重要发明,分别是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
它们的发明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的科技发展,也扩大了中国对外交往的影响力。
此外,古代中国的水利工程、农业技术、天文学、医学等也均有显著成就。
古人不仅能够用水灌溉农田,还能开凿山川、修筑堤坝,并且掌握了精准测量、制作星表等技术,更是在医学领域开展了针灸、药方等治疗手段,这些成就造就了独特的古代中国文明。
第三节古代中国文艺古代中国文艺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其中以诗歌、戏曲、绘画、书法最为突出。
古代诗歌形式广泛,有古乐府、唐诗、宋词等,艺术风格各异,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
古代戏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的有京剧、黄梅戏、评剧等,它们通过语言、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手段对观众进行文艺表达。
古代绘画则主要有山水、花鸟等流派,被称为中国山水画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是明代画家沈周的《春山图》,他的作品将中国画中透视、构图、线条和色彩的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
古代书法也是中国独特的文艺形式之一,雅俗共赏,影响深远。
第四节古代中国思想、科技、文艺的相互影响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文艺彼此交织、彼此影响,互相渗透。
例如儒家思想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里的事务有序安排就需要用到科技,例如农业技术、纺织技术和建筑技术等;古代绘画和书法则多用来传承儒家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思想、科技与文艺考点42 孔子、老子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单元概览[考纲要求]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考点42 孔子、老子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一、孔子和老子1.孔子: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思想内容⎩⎪⎪⎨⎪⎪⎧ ①核心:“仁”和“礼”,主要内容是“仁者爱人”和 “克己复礼”。
②政治思想: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 任意刑杀;提倡“为政以德”,逐步改良政治。
③哲学思想:对鬼神敬而远之,优先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④教育思想: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教学 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学习方法上主张“学 思结合”。
(2)地位:孔子的思想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2.老子: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哲学思想⎩⎪⎨⎪⎧①“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 自然”的思想。
②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2)政治思想:倡导“无为而治”。
(3)影响: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解识记] 孔子的思想体系二、百家争鸣1.背景⎩⎪⎨⎪⎧ 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
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瓦解,推动了小农经济的繁荣。
政治:诸侯争霸,分封制走向崩溃。
士阶层活跃 和受重用。
文化:私学兴起,造就了一大批士人,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2.主要派别(1)儒家⎩⎪⎪⎪⎨⎪⎪⎪⎧ 孟子⎩⎪⎨⎪⎧ 主张:提出“仁政”学说;主张人性本善说; 倡导“养浩然之气”。
影响:孟子的代表作《孟子》在唐以后被 奉为经典,孟子被尊为“亚圣”。
荀子⎩⎪⎨⎪⎧主张:哲学观: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人性论:主 张“性恶论”;治国论:以礼教为主,礼法 并施。
影响: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 影响。
(2)墨家⎩⎪⎨⎪⎧代表: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尚力”“节用”“节葬”。
影响: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 利益;战国以后不受重视。
[微点拨] “仁爱”是推己及人,由亲及疏,由近及远的有等差的爱;“兼爱”是不分亲疏、远近、厚薄的无等差的爱。
(3)道家⎩⎪⎨⎪⎧ 代表:庄子。
主张:提出“齐物”的观点;提出“逍遥”的人生 态度;认为天与人“不相胜”。
影响:一种消极的世界观,但很多观点被其他学 派所吸收。
(4)法家⎩⎪⎪⎨⎪⎪⎧ 代表:韩非。
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主张变法 革新。
影响⎩⎪⎨⎪⎧ 政治上: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 体制的需要。
文化上: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 思想的理论基础。
(5)兵家⎩⎪⎨⎪⎧ 代表:孙膑。
主张:强调战争规律;利用和创造有利形势;重 视人的作用。
影响:对后世影响深远。
[图解识记] 百家争鸣3.诸子百家思想的地位和影响 (1)地位:诸子百家思想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影响⎩⎪⎨⎪⎧ ①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 想和道德准则。
②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 基础。
③法家思想:其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 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1.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的局面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阶级关系剧烈变化,奴隶制度瓦解和封建制度形成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2.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针对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孔子希望恢复社会秩序,于是他提出“克己复礼”,希望人们克服自己的私利和欲望,恢复社会秩序。
3.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
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4.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
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地域、族类和家庭出身的限制,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
5.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6.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主题一 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1.图片藏史——孔子的思想《孔子讲学图》论从史出 《孔子讲学图》中,孔子盘坐于台席,弟子跪坐于四周。
众弟子年龄悬殊,衣着各异。
图片反映了孔子重视“礼”,同时体现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2.史料探史——孟子和荀子的思想史料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孟子》史料二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圣王之治,礼义之化,然后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荀子》探究据上述史料说明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是完全对立的吗?答案“性善论”强调扩充自己固有的善性以完善人格;“性恶论”强调用礼乐规范自己,通过后天接受教育以完善人格。
二者表面截然相反,其实本质上是一致的。
3.重点讲解——孔子“仁”的学说在当时不受重视的原因(1)客观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而且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
(2)主观方面: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4.归纳比较——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比较主题二诸子百家思想的比较1.图片探史——道家与法家思想的比较老子韩非子探究上面两位人物在治理国家的主张上有何不同?你认为谁的主张更易于被当时统治者接受。
为什么?答案(1)老子主张“无为而治”;韩非子主张“中央集权”。
(2)韩非子的主张更易于被接受。
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不断,人民渴望统一。
韩非子的主张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2.史料证史——儒家与墨家“仁爱”思想的比较史料一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史料二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熹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语之兼爱、非攻。
——墨子论从史出上述史料表明孔子的“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有等级差别;墨子的“爱”是没有等级差别的。
墨子的思想代表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不符合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需要,故不被统治者重视。
3.归纳比较——诸子百家中相对立的观点(1)治国上,儒家主张“仁政”,反对严刑峻法,而法家主张法治,强调严刑峻法。
(2)在人性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而荀子主张“性本恶”。
(3)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荀子主张“制天命”,而老子主张“顺自然”。
(4)在人生态度上,儒家主张积极入世,强调社会责任,而道家则主张“逍遥”的人生态度,强调“超脱”。
4.图示构史——诸子百家的历史地位高考题组1.(2015·山东高考)《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答案 C解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统治者不要把水作为镜子,而应当把百姓作为镜子。
要求为政者要倾听百姓的呼声,以百姓的反应检查为政的得失,体现了民本思想,因此C项正确。
2.(2015·安徽高考)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田子方答:“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答案 A解析根据关键信息“魏太子下车,向……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受到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故A项符合题意。
B项与题意相悖,故排除。
C、D两项在题干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
3.(2015·海南高考)先秦诸子百家既相互辩难,也相互影响。
儒家与法家主张的共通之处是( )A.重农抑商B.强调制度与秩序C.厚古薄今D.重视道德与人伦答案 B解析重农抑商是我国古代基本的经济政策,主要是由法家提出的,故A项错误;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倡导实行法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儒家倡导“为政以德”,在治国方面强调“仁”“礼”,注重贵贱有序的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厚古薄今”主要是儒家的思想主张,法家主张进行社会变革,反对儒家的厚古薄今,故C项错误;重视道德与人伦是儒家的主张,不符合法家的思想,故D项错误。
模拟题组4.战国某思想家认为,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
为此,他最有可能主张( )A.要同等爱护所有的人B.治理国家要清静无为C.用仁政回复人的善性D.用礼乐规范人的行为答案 D解析同等爱护所有的人是墨子的“兼爱”思想,故A项错误;“清静无为”是道家思想,与“一定会……‘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不符,故B项错误;仁政是孟子的观点,孟子主张“性本善”,与“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不符,故C项错误;据“如果人们依顺天生具有的‘性、情’做事,追求利益、满足欲望的话,他们一定会做坏事、发生争夺,‘犯分乱理’而归于暴,带来坏结果”可知某思想家主张“性本恶”,而荀子提出“人之性恶”,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故D项正确。
5.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答案 B解析儒家思想强调等级伦理秩序,限制自由思想,与材料中“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不符,故A项错误;道家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即符合“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也符合“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故B项正确;墨家在战国后逐渐消失,与“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不符,故C项错误;法家用严刑峻法约束人们,与“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不符,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