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概念原理的本质特征与教学策略

合集下载

地理概念教学策略探究

地理概念教学策略探究

掌握地理科学知识的目的。

鉴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地理概念教学的策略进行探究,以提升地理概念教学效益。

关键词:地理概念;教学策略;教学探究一、认真备好课备课时要认真琢磨课本中提到的每个重要概念,所有概念都有其内涵和外延,内涵指事物的本质属性,外延指与它相互关系的对象范围。

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概念会随着人们的认识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变化,有的会随着学生学习要求的提高而加深。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对于某些较为复杂的地理概念,要在注意教材对中学生掌握这个概念总的要求的基础上,根据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年龄特点,随教材的安排而逐步提高。

如“梅雨”这个概念,不能仅仅要求学生掌握“春末夏初梅子黄熟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连绵阴雨叫梅雨”,教师应该有计划地对其逐步扩大、加深,最后较为完整的概念应该包括时间、地点、范围、天气特点、名称由来以及它在农业生产上的利弊等内容。

除此之外,学生还容易把文字近似的地理概念弄混弄错,如“寒潮”与“寒流”、“岩溶”与“熔岩”等,教师备课时都应该予以注意,以便在讲课时强调它们之间的不同。

另外,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班级学生在地理概念方面的学习情况,并且结合现代化教学工具,完善课前准备计划,让学生的课前预习效率有所提高。

教师可以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或相关图表整理制作成微课,并将其分享到班级群中,学生通过课前观看微课内容,对大致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对学生进行概念的延伸教学。

例如,学习“经度与纬度”的时候,学生通过微课对其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只留下教授一遍概念知识的时间,接着围绕地理概念组织教学活动或者带领学生一同做相关基础练习题,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经纬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还有助于学生灵活地将其应用于练习中。

二、课堂上讲解要清楚透彻(一)概念的完整性如讲“外营力”,不仅要使学生知道什么叫外营力,还要从力的来源、作用方式、对地表影响等方面加以阐述。

新课标理念下地理教学策略探讨

新课标理念下地理教学策略探讨

新课标理念下地理教学策略探讨《新课标》重新定位了高中地理课程,将高中课程定位为“一门基础课程”。

它一改长期以来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根本目的,将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的提高放在核心位置,使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新课标反映了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他有几个显著特点:第一,课程性。

突出地理课程在培养学生地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素质教育功能。

地理新课标则以地理学科为载体,注重地理的教育体系、教育内容、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和教育功能。

第二,综合性。

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

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

第三,地域性。

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

根据《新课标》理念和目标定位,高中地理教学应注重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对地理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激励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学习和探究。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策略:一、运用探究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探究式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科学研究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质疑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问题,巧妙设疑,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研究、搜索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使学生通过探究过程掌握地理概念,找到地理现象的本质属性,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

学生在学科领域或活动实践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实践操作、总结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

这种以问题为中心,采用探究式教学,让学生逐一解决问题,逐渐深化对问题的认识,最后实现对有关地理原理及地理现象本质的认识的探究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过程。

地理教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地理教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地理教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并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因此,在进行地理课教学时,教师需要运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知识掌握。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地理教案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期为地理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一、概念构建法概念构建法是一种基于启发式教学的策略,它通过教师引导和学生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和认知。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图表、图像、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从观察和实践中感受地理现象,并通过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思考,逐步形成对地理概念的认识。

例如,在教授气候变化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候现象,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然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地区的气候,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交互过程,学生可以形成对气候变化概念的初步认知,并逐渐深化对该概念的理解。

二、问题解决法问题解决法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引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真实的案例或模拟情境,引导学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以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城市规划为例,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城市规划师,如何设计一个宜居的城市?”学生可以组成小组,共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考虑人口密度、基础设施、绿化率等因素,从多个角度综合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问题解决活动,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城市规划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实践探究法实践探究法是一种注重实践和实地体验的教学策略。

地理学科天然适合实践与实地考察,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实地或实施实践探究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学习内容。

走出地理概念教学的误区,优化地理概念的探究教学

走出地理概念教学的误区,优化地理概念的探究教学
考点 聚焦

走 出地理概念教学 的误 区 , 优化地理概念 的探 究教学
一 韩 步军
摘 要 : 地 理 概 念 是 深 入 学 习 地理 规 律 和原 理 的 念 的名称和定义 ,还要为学生提炼概念 的关键属性 , 重要基础 , 直 接 关 系 到 地 理教 学质 量 。地 理 概 念 也 是 并解读得出概念 的特征 。 对地理事物的高度概括和总结 , 从表现形式与 内容上 概念同化 、 网络法。奥苏伯尔将概念的同化学 习 下位学习 、 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都 比较抽象 , 极容易给学生的学习造成 困难 。在实 际 分成三种类型 : 教学 中存在诸多误区 ,使得地理概念教学形同虚 设。 例如 , 学 习“ 地域联系 的方式 ” 时, 经过认知 同化 的纵 笔者试 图从 概念获得 、 概念辨析 、 概念运用 三个 层面 横交织 , 对关联概念进行 相关 f 生 分析就构成一个概念 进行剖 析 , 进 而提 高地理概念教学 的有效性 , 使概念 学 习的 网络 , 即概念地图。这种概念 图是通过概 念的 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 生地理思维能力 的前提和保证。 不断 同化 , 促使知识不断分化、 整合和系统化 , 引导学 关键词 : 地理概念 ; 误 区; 优化 ; 探究教学 生深刻认识 这些概念 的相关性和前因后果 , 对学 生完 “ 如 果先 不 教 明概 念 , 便 是 教 得 不 好 的 。” 夸 美 纽 整理解 地理概念的 内涵 , 培养思维和推理 能力 , 都 具 斯 在《 大教 学论》 中的这句话说 明了概 念教学 的重要 有 重要 意 义 。 性。
“ 概念” 是理性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 , 是人们 在感 性认识 的基础上 , 从 同类事物 的许多属性中概括出其 所 特有 的属性 , 是 客观事物 的本质属性在人们头脑中 的概括反映 ,其代表 了一类具有共 同属性 的事物 、 事 件、 行动 或者关系 , 而且可 以用一个 特定的名称 或符 号来表示 。概念具有抽象性和普遍性 , 因而能反映同 类 事物 的本质 。概念作为地理抽象 思维的基本元素 ,

初中地理“人地协调观”关键能力解读与教学策略

初中地理“人地协调观”关键能力解读与教学策略

初中地理“人地协调观”关键能力解读与教学策略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指的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人类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地协调观的关键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识别地理环境特征:学生应该能够观察、分析和描述地理现象和地貌特征,了解和识别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等因素。

教学策略: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引导学生积极观察和分析地理环境特征,提高他们的直观感受能力和观察力。

可以利用地图、卫星影像等资料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地理环境的多样性。

2. 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应该能够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例如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生产等对地形、气候、水资源等方面的影响。

教学策略:通过案例分析和图表解读,引导学生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可以选择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了解不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具体影响,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 探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学生应该能够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方式和方法,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实现人地协调发展。

教学策略:通过项目学习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际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活动中去,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

可以组织一些户外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行动对环境的影响,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4. 进行地理问题分析和解决:学生应该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教学策略: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地理研究和探究活动中去,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通过小组研究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的地理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利用等,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创新意识。

通过以上的教学策略,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的关键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高中地理概念性知识的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地理概念性知识的教学策略研究
这 样 可 以力 I l 深 学 生 对 知识 的 解 。
环境教育本 身就是一种 感知性的教育活动 , 强调学 生 、 教帅 L j 环 境 之 间 的 系 ,教 师 要 努 力 让 学 生 “ 在 环 境 巾学 所 以应 引 领 学 生 从 书 本 巾 _ 止出去 , 剑 实 巾 去 具 体 感 受 : 境 问题 的严 重 性 、 环 境 保 护 的 紧迫 性 。 2 . 寓 于课 外 ① 参 观凋 如 参 观 一些 污 水 处 厂 、 环 境 监 察站 , 还 有 一 些 环 境 污 染 严 重 的 地 区 和 一 些 环 境 优 美 的地 区 ,让 学 生 有 一种 感 官
他 学 科 的综 合 性 地 卵 概 念 , 比如 高 巾地 邢 的 行 早运 动 矢 ¨ 识 核 聚 变 反 应 知 识 分 别 涉 及 高 巾 物 理 的 万 有 引 J 定律 L j 原 子、 原子核概念。同时 , 高 巾地 珊 概 念 性 知 识 往 往 不 是 分散
独_ 山的, 概 念 概念 之 间还 仔 在着 鲜 明 的逻 辑 火 系 , l : l :  ̄ i t 岩
的 认识 。
h 的对 比 , 使 他 们 认 识 纠 环境 保 护 的迫 } J J 性 ② 社 会 实 践 领 学 生 参加 一 些 美 化 环 境 的 义 务 劳 动 , t - C  ̄ [ i : 清 扫 街 道 垃圾 、 清除违规 的广告纸 、 排 齐 道 路 旁 的 闩行 等 , 以 此 培 养学 生 对 环 境 负 责 的 观念 和 行 为 。 另 外 还 可 以组 织 学 生 进 丰 十 区进 行 环 保 义 务 宣 传 , I u , J 大 家 宣 传 环 保 方 的相 关 法 律 、 法规等 , 还 有 发 出 保 护 环 境 的 倡 议书 , 以形成 “ 人人宣传 环保 、 人 人 参 环 保 ” 的 浓 厚 氛

有效的地理教学策略

有效的地理教学策略

有效的地理教学策略地理教学是学生了解世界和各种地理现象的途径。

一位优秀的地理老师应该知道如何使用有效的地理教学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学知识。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些有效的地理教学策略。

1. 结合实地考察和课堂教育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实地考察来增强学生对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

这种教学策略不仅能给学生提供亲身经历,还可以帮助他们将所学内容连接到实际场景中。

但是,实地考察常常需要大量资金和时间,所以地理老师可以将实地考察与课堂教育相结合。

例如,地理老师可以利用映射技术、多媒体素材和实时数据来为学生展示一些真实的地理现象。

2. 加强地图技能和可视化教学地图技能是地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学生应该掌握使用地图、地球仪、卫星图像等工具的基本技能。

此外,可视化工具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

例如,地理老师可以使用图表、图像、模型和表格等多种可视化工具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

这种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和可视化技能。

3. 采用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

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场景中。

地理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负责一个项目来深入了解地理现象。

例如,学生可以研究一个当地的地理问题,并通过调查、场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来探索解决方案。

这种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4. 引入地理科技最近几年,地理科技成为了地理教学中的一种新趋势。

地理科技如地图软件、卫星图像和GIS技术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概念。

例如,GIS软件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地理数据,卫星图像可以提供对真实环境的卫星图片,让学生在课堂中“亲临”那些地方。

采用地理科技这种教学策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地理技能,更能锻炼学生使用科技的技能和对互联网安全的意识。

总之,地理教育不仅教会学生地理常识,更是教会他们如何像一名地理学家那样思考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

浅析高中地理学科概念教学的影响因素及策略

浅析高中地理学科概念教学的影响因素及策略

浅析高中地理学科概念教学的影响因素及策略发布时间:2021-12-02T01:01:54.220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19期作者:梁跃春[导读] 地理概念是高中地理课程不可或缺的一环,具有指导价值,也是地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再加上教师教学水平的限制,学生存在畏惧心理以及接受程度不一,梁跃春安徽省无为市襄安中学 238300摘要:地理概念是高中地理课程不可或缺的一环,具有指导价值,也是地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再加上教师教学水平的限制,学生存在畏惧心理以及接受程度不一,让概念教学工作陷入了困境,影响了整体教学进度,亟需改善,成为了教师热议的话题。

本文结合相关教学实践提出了上述几条建议,以期能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

当然,还有很多新途径、好方法等待着教师去挖掘、去使用,期待着大家有更大的收获。

关键词:高中地理;概念教学;因素及策略引言学生开始地理课程后,不仅要参与形式各样的地理实践活动,还要学习各种地理概念,且后者是前者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的验证平台,由此可知学好概念、理解概念的重要性。

即便如此,因为种种主客观因素让概念教学工作陷入了困境,亟待改善,1论述影响地理概念教学的因素问题1.1地理概念教学难度大,影响学生的理解翻阅地理教材,师生会发现地理概念具有抽象性、简洁性、概括性等特点,有利于总结知识点,却不利于学生理解,成为了影响地理概念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这一课内容时,教材对地球自转的定义是“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自转”,概念简单,却给学生造成了更大的困惑:什么是自转轴?旋转运动是怎样的运动?运动轨迹如何?花费的时间是多少?一个概念引出这么多的问题,确实证明了概念学习本身的难度较大。

1.2教师教学水平低新课改背景下,学生取代教师成为了课堂新主人,占据了主体地位,教师只能“退居”二线,履行引导、监督、组织、维护等职责,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自流,对学生不管不顾,有些教师就做出了错误的选择:明知道学生概念理解存在问题,也故意忽视,躲避教学责任,消极怠工;部分教师能履行自身职责,但“教”的水平有限,缺少终身学习的意识,固步自封,原地踏步;当然,还有教师认知程度不高,会将所有的错误归咎于学生,让学生产生了畏惧心理与紧张情绪,还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形象,这些都亟需改善。

高中地理核心概念及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核心概念及教学策略

高中地理核心概念及教学策略地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学,尤其是在生活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可以说其属于“以人为本”的学科。

高中地理的知识点非常丰富,同时,其知识体系结构也比较复杂。

因此,给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地理概念作为一条贯穿整个地理知识的线索,是学生深度掌握学科知识体系的基础。

所以,教师要正确掌握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并对其进行优化,使其在课堂上发挥更大作用。

一、高中地理“核心概念”的主要含义“核心概念”是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是体现地理理念和核心思想的重要概念。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以“核心概念”为中心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帮助教师正确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学科素质的提升。

“核心概念”是布鲁纳从认知结构说、有意义学习说、建构主义学习说等诸多思想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

将“核心概念”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结构,培养学生严谨的学科思考能力。

尤其是在新课改背景下,将教学核心理念运用到中学地理教学中,可以增加教学的针对性,促进教师分清教学重点和难点,确定教学的中心目的,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在高中地理学科中,核心概念是一个重要的学科,是一个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理念教育的价值(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地理学素质核心素养的主要作用在于强调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之中适应社会化,从而能够促进其终身发展的需要,最重要的是能够不断提升其和讯素养的发展。

核心素养符合了时代和个人的需要,它对“培养什么样的人”,对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直接的启示作用。

中学地理教育是基础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作为其基本思想,这也是中学地理教学的核心。

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淡化学科知识体系,将培养学生地理只是中作为教学发展的目标。

高中地理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

浅析高中地理教学摘要:近年来,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是随着其外部整体教学环境的变革而不断深化的,这种变革也为尝试研究学习地理概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契机。

概念教学是地理教学的起点和重要环节,”正确解释和区分地理概念及其含义”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基本要求. 科学概念的形成是深刻认识地理现象本质特征的标志,也是领会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基础,因此科学概念的学习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关键。

本文从对地理概念教学思考,阐述了有关地理概念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

关键词:概念教学地理教学教学方法近年来,高中地理教学的改革是随着其外部整体教学环境的变革而不断深化的,这种变革也为尝试研究学习地理概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契机。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

教师教育理念的提升,教学行为的完善在深层次地呼唤着教学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是高中教学和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地理概念是地理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

地理概念是深入学习地理规律和原理的重要基础,直接关系到地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文从对地理概念教学思考,阐述了有关地理概念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

1.实地观察。

一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念的内涵。

观察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

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

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

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很少,这里的地表水贫乏,河流不发育,且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干旱还导致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 特征及培养策略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 特征及培养策略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 特征及培养策略近年来,地理学科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重要性和地位日益凸显。

作为一门以人、地、社为主体内容的学科,地理学科内容包含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

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素养,教育部在2006年出台了《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特征及培养策略》,根据这个指导性文件,本文将对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特征及培养策略进行具体介绍。

一、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背景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一方面是国家有针对性地把地理学科作为教育的重点,另一方面是地理学科在学生中受欢迎程度的提高和社会的要求。

地理学科不仅与人类活动特别是跨越空间的活动密切相关,而且和其他科学紧密结合,如物理、化学、生物等,因而它可以提供重要的知识,从而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融入到社会。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地理学科不仅要求对空间、环境和地理的深入理解,而且需要学生系统掌握地理学的基本原理,这也是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背景。

二、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特征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大方面:(1)地理学知识:高中地理学科学习的关键是要掌握地理学知识。

学习地理学课程时,学生需要重点掌握有关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及其地理空间结构的关系、各种自然资源及其生态经济效应等地理学知识。

(2)地理学技能: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地理学技能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地理学技能指的是在处理地理问题以及相关任务时,学生要掌握的实践活动技能,包括地图映射、调查、编写书面文件等。

(3)地理学思维:高中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养成地理学思维的能力是重要的。

地理学思维主要包括斑块、比例、空间分析、距离分析等地理学上的基本概念,在学习地理学时,要培养学生用地理学思维来系统地提炼、论证、综合复杂的空间关系。

(4)地理学观念:于学习地理科学的学生来说,还要培养良好的地理学观念。

地理学科本质问题解析与中学地理教学

地理学科本质问题解析与中学地理教学

地理学科本质问题解析与中学地理教学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的核心任务是解析地理学科的本质问题,并将其有效地融入到中学地理教学中。

地理学科本质问题包括地球与宇宙环境的关系、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

通过深入剖析这些问题,旨在使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地理观察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同时,注重将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面向的教学对象为我国中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

在此基础上,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和兴趣所在,设计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同时,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因材施教,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如地球自转与公转、气候类型、地形地貌等;(2)了解地球与宇宙环境的关系,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规律;(3)学会运用地图、地理信息系统等工具,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观察能力;(4)掌握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了解我国及世界各地的地理概况;(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地理知识;(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理学科本质问题,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3)组织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和方法;(4)鼓励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等,搜集、整理和分析地理信息;(5)注重师生互动,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2)引导学生认识到地理学科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3)通过地理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各地的自然、人文景观,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和全球意识;(4)教育学生关爱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5)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尊重他人的品质,提高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

地理思想与教学设计教案

地理思想与教学设计教案

地理思想与教学设计教案地理思想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地理知识与地理问题的理论化和概括化,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教学设计教案是指为了达到地理思想的培养目标而设计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的组织和安排。

一、地理思想的概念与内涵分析地理思想是指地理学科中蕴含的对地理问题的认识、解决地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以及地理学科中的重要理论概念和范畴。

地理思想的内涵包括地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地理学科的核心概念、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地理思想具有开阔视野、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特点。

二、地理思想与地理教学设计的关系地理思想是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

地理教学设计应该根据地理思想的要求,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地理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学科素养。

三、地理思想与地理教学设计的实施策略1. 建立问题导向的地理教学设计。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选择具有实际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地理问题作为教学内容,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师应该通过启发式教学和问题解决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方式解决复杂的问题。

3. 结合实际情境进行地理教学设计。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地方特色,设计有趣的地理教学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4. 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和现场调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四、地理思想与地理教学设计的案例分析以地球环境变化为主题的地理教学设计案例,通过学习地理思想和地理知识,使学生了解地球环境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教学工作计划_高一地理

教学工作计划_高一地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

- 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包括地图的阅读、绘制和运用。

- 了解我国及世界各地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包括空间思维、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等方式,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 地球与地图- 地球上的大气- 地球上的水- 地球上的生物- 地球上的岩石与矿物- 地球内部的结构2. 人文地理:- 人口- 城市与乡村- 产业- 交通- 旅游3. 区域地理:- 我国区域地理- 世界区域地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地理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地理概念和原理。

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现象和规律。

4.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地理知识的应用。

5.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学期:- 地球与地图、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 每周2课时,共12周2. 第二学期:- 地球上的生物、地球上的岩石与矿物、地球内部的结构- 人口、城市与乡村- 每周2课时,共12周3. 第三学期:- 产业、交通、旅游- 我国区域地理- 每周2课时,共12周4. 第四学期:- 世界区域地理- 复习与总结- 每周2课时,共4周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

2. 期中考试:考察学生对本学期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3.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整个学年的地理知识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地理思想与教学设计模板

地理思想与教学设计模板

地理思想与教学设计模板引言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地球表面的各种自然地理现象和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地理教育在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地理思想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提供一个地理教学设计模板,帮助教师设计高质量的地理教学活动。

一、地理思想的概念与特点1.1 地理思想的概念地理思想是指人们对地理现象和地球环境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体系。

它包括了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原则,以及地理学家对地球的认知和思考。

1.2 地理思想的特点(1)全球视野:地理思想关注地球作为一个整体的科学问题,强调地球各个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综合性:地理思想研究地理现象时,会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以全面地认识和描述现象。

(3)空间性:地理思想强调地理现象和地球环境的空间分布和空间关系,地理学家通过空间分析和空间思维来研究地理问题。

二、地理教学设计模板在进行地理教学设计时,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模板来组织教学活动,以提升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

2.1 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是地理教学设计的首要任务。

教师应该明确希望学生通过这节课能够达到怎样的知识、能力和思维方式。

2.2 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相关的教学内容,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思想等方面的内容。

2.3 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教学方法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性。

例如,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实地考察、地理模拟实验等教学方法。

2.4 教学过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适合的教学过程。

可以分为导入、知识讲授、实践操作、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地理思维的框架。

2.5 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一个反馈和调整的过程,可以通过考试、作业、小组讨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表现来评价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以不断完善教学过程。

三、案例应用:城市发展的地理思维课堂设计以城市发展为例,以下是一个具体的地理思维课堂设计模板。

地理主干知识剖析与学习策略

地理主干知识剖析与学习策略

地理主干知识剖析与学习策略
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气象、植被生态、土壤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口、城市、交通、经济、农业、工业等人文地理要素。

地理主干知识是地
理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掌握地理主干知识对于地理学习的进一步
深入和扩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地理主干知识时,可以采用以下
学习策略:
3.跨学科学习:地理学科较综合,涉及到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

在学
习地理主干知识时,应该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和理论,扩展自己的知
识面。

例如,可以学习地质学、气象学、生态学、人口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了解它们与地理学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主干知识。

4.实践性学习:地理学科强调实践性,实地考察和实验观测是地理学
习的重要方法。

在学习地理主干知识时,可以参加地理实践活动,如实地
考察、地理探究等,通过亲身实践来深化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
也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实验观测等方式进行实践性学习,增强理论知识的
应用能力。

5.多媒体学习:地理学科以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为研究对象,因
此很多地理知识需要通过图像、地图、模型等形式进行展示。

在学习地理
主干知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地理教学软件、互联网资源等,以
图像、声音、视频等形式展示地理现象,帮助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总之,学习地理主干知识需要系统性学习、综合性思考、跨学科学习、实践性学习和多媒体学习等多种策略的综合应用。

通过科学的学习方法和
策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主干知识,提高自己的地理学习能力。

地理特征认知的“一般思维法则”及教学策略

地理特征认知的“一般思维法则”及教学策略

圆园20年4月20日E-mail :****************摘要关键词地理教学的“一般法则”既可以是知识本身,也可以是动态的认知过程,具有科学性、普遍性、适用性和可迁移性的特点。

从地理特征的认知过程出发,归纳出地理特征认知的“一般思维法则”,其思维过程包括:感知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形象、辨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类型、比较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差异、归纳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特征。

最后,提出地理特征认知“一般思维法则”的教学策略,即:加强思维过程练习,养成固定的思维习惯;深入挖掘学生的存量知识,突破地理特征认识思维的难点;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培养地理特征思维能力。

地理教学一般法则地理特征*该文为吉林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LSJY2017Z015)的阶段性成果美国地理学家哈特向在《地理学性质的透视》中系统地阐述了地理学中“一般法则”和“特殊性描述”的辩证关系[1]。

我国地理教育学家袁孝亭最早提出地理学中“一般法则”的重要教学价值,并在论文《基于“一般法则”和“特殊性描述”辩证关系的地理教学思考》中详细论述了地理教学中“一般法则”的概念、内容及其辩证运用[2]。

吴国华、张立峰等人探讨了“一般法则”和“特殊性描述”原理的教学策略[3-4]。

地理教学的“一般法则”内涵丰富,可以是知识本身,也可以是认知过程,但其本质则是相对固定的思维过程,学生掌握了“一般法则”实际上就是形成了对某种相对固定思维过程的敏感性,这将极大提高学生的认知效率,提升他们的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

“一般法则”的形成是一个归纳过程,而“一般法则”的应用则是一个演绎过程,归纳的素材和演绎的内容实际上就是“特殊性描述”。

目前,我国学术界有关地理教学“一般法则”的理论研究成果还很少,主要集中于“一般法则”和“特殊性描述”辩证关系的探讨,未能深入挖掘地理教学中的各类“一般法则”。

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中,“一般法则”并非新生事物,而是一直被教师运用的普遍事物,但这些运用往往是经验性的,甚至是无意识的,未能充分发挥“一般法则”的作用。

地理概念原理的本质特征与教学策略

地理概念原理的本质特征与教学策略

地理概念原理的本质特征与教学策略杭州学军中学徐勤内容提要:本文认为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是对地理现象的反映,它体现了地理事物的本质特征。

而概念的建立和原理的理解需要一种感知,不是一种简单的背诵式的记忆。

这一感知过程也就是地理思维的形成过程,是对众多地理信息进行抽象;因此,在概念原理的教学过程中,选用经典的例子和案例可以让学生领会、感悟地理概念及原理的本质特征。

提出地理概念原理的教学对策是让学生感悟,在感悟中形成地理思维、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并探讨几种感悟教学的切入点。

关键词:地理概念、原理本质特征教学策略信息感悟一、地理概念和原理的本质特征体现着基本地理思维1、地理概念和原理是对地理信息的一种抽象。

地理信息的呈现是交叉叠加的,获得知识的过程首先是建立概念的过程,是对纷繁“无序”信息程序化的抽象过程,是一种学习能力的体现。

2005年高考考试大纲中改变了能力目标的表述,过去是侧重于知识本身的分类角,现在则侧重于学习行为过程;在四个考核目标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直接与地理概念和原理有关。

所谓地理信息,就是用文字、图象、数字等表达的一些地理现象和特征;调用的知识绝大部分都是地理概念和原理。

当我们理解了地理概念和原理背后的地理现象的本质特征后,就能有效地实现“调动和运用知识”去解读信息。

2、地理概念和原理的特点是高度的概括和时空的条件性。

高度的概括性,使得我们能从地理概念、原理中演绎出不同的现象;这些现象可以是一般规律性的,也可以是条件性很强的特殊点的。

认识概念、原理的过程,是一种信息有序化的过程;所以,概念、原理不仅仅是一种知识,概念的建立过程与原理的把握是一种地理思维的形成过程。

3、地理概念、原理的建立过程,是一种对地理现象中所蕴涵的本质特征的感悟。

概念是一种特征,原理是一种规则,是不可以推理的;就象我们不可能从“猪”的概念推理出“人”的概念一样,必须看到“猪”和“人”,才能感觉到两者的差别,然后分别建立起这两个概念。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初中地理教学策略初中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环节,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特点,采用一系列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初中地理教学的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应该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意识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可以通过组织校外考察、举办地理知识竞赛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多媒体教学:初中学生对多媒体教学较为接受,教师可以利用电子课件、地理模拟软件等工具来呈现课程内容,增加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吸收知识的能力。

3.采用问题导学法:问题导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促使学生主动获取地理知识。

教师可以从实际问题入手,让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4.课外拓展活动:5.制定学习目标:教师应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告诉学生课程的重点和要求。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6.合作学习:地理学科具有跨学科特点,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和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选取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深入理解地理知识的应用。

8.周边地理教育:通过对周边环境的观察和研究,让学生了解所处地理环境的特点和问题,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9.大课堂教学:大课堂是指教学环境中学生人数较多的教学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系统地传授地理知识。

同时,教师也应注意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学生参与度,加强学生的积极参与。

10.示例教学:通过示例教学,让学生从具体案例中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

教师可以选取生动有趣的实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学策略是多样的,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

803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803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803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地理课程是中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探索地球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综合能力。

本文将从地理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策略等方面来探讨803地理课程与教学的重要性。

一、地理课程的目标地理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培养地理思维和综合运用能力。

在课程目标的设定上,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念、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以及地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二、地理课程的内容1. 自然地理内容自然地理内容包括地球形状与结构、岩石与地壳演化、气候与气象、生态系统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实践科学的探究方法,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2. 人文地理内容人文地理内容包括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交通与通信、地理信息系统等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地区的人文差异、文化传承以及人地关系的相互影响,培养对人文环境的尊重和理解。

三、地理课程的教学策略1. 视频教学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环境。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地理相关的纪录片或教学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实地考察地理课程强调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地理案例,可以让学生学以致用,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教师可以以具体案例为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他们的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地理课程与综合能力培养地理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地理课程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逻辑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地理课程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地理课程的评价方法地理课程的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除了传统的考试和作业评价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实地考察报告、课堂展示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全面了解他们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
A
B
图 例
等高线
C
D
湖泊
图3.12
(4)手脑联动,突破“瓶颈”
(5)相关联系,感悟迁移
等高线地形图反映了地形地势特征,而河流的流向与支流(水系) 分布也与地形地势有关;因此,两者的联系是一种对地理原理深化 和感悟。是一种思维的拓展。
例如:与平面图中处X至Y地势变化最符合的剖面图是
X
Y
X
Y
拓展——读河流图,估绘地形图
气候
它是长时期内的大气物理状况的变化,这些变化体现 在许多要素上;不同气候类型划分的依据,主要是对降水 和气温两个要素的一种数学统计;既然是统计,它的数字 也就不是唯一的,而是一个范围;既然是一个范围,也就 不能达到概念本身要求准确的特点。为弥补这个缺陷,我 们课本中对气候的表述通常是定量与定性的结合:即给一 张某一气候的典型降水和气温统计图,在加上如“夏季高 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的描述。这就给我们帮助学生理 解气候留下很大的空间;也为高考命题人留下了很大的空 间——这个空间就是可以设计许多不同的问题情境,用来 考查学生对气候理解程度。如上分析,要理解掌握气候的 应该扣住三个基本的点:分布的范围、要素统计的数字范 围和两种气候的过度带特征。
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位置、 海陆位置等。
2、属性特征
地形、地貌、岩石;天气气候、水文、植被、 土壤、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等。
3、时间特征
某一时刻、某天、某月;某年或某一时段等。
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 低纬度;昼夜长短变化小; 高纬度,昼夜长短变化大。 太阳直射在回归线时,晨 昏线与地轴的夹角最大; 昼最长(或夜最长) 。 日出时间为 6 时 日落时间为 18 时 晨线(昏线)与赤道的交 点,时间为 6 时(18 时) 。
昼夜长短 变化规律
三、原理教学—以等值线为例
地理原理体现了一般规律,它反 映了最基本的地理特征;需要我们 去演绎、挖掘。
所以,我们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 要理解概念的含义,掌握概念中间的本 质特征;而不是简单的记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再如:2004年6月8日,将发生百年一 遇的天文现象 ----“ 金星凌日”(图中 大圆是太阳、小黑圆点是金星、虚线是 金星的轨迹)。从图 3.13 中信息可以推 断:
A.地球与金星的公转速 度相同 B.地球与金星的公转轨 道面不是同一个 C.金星是地外行星 D.“金星凌日”在全球 都可以看到
典型例子还有“走路问题”—— 是利用经纬度概念来解决问题的。
“某人从某地出发(不考虑 地形影响),向正北走20km,然 后向正东走20km,再向向正南走 20km。问是否会回到出发地点? 说明理由。”
A 北 20km S
20km
东 B 20km 南 C
A
20km
S
图一
20km
S
图二
B 图三
A
空间概念的建立和空间特征的把握
启示:地理思维需要在完善知识 结构的过程中形成。
只考虑太阳 辐射的差异
单圈 环流
考虑地球自 转偏向力
三圈 环流
考虑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
季风 环流
考虑地面差异 (人类活动)
城市热 力环流
2、在综合分析中拓展深化概念
通过条件的追加来完善知识 结构是培养地理思维的一种方法、 手段。 最后,学会关联各要素,追 加各种要素在地图上加以综合。
第一步:等高线弯曲部位的地形不是山谷就是山脊。 第二步:有河流发育的部位肯定不是山脊。 第三步:既然是山谷,该处的等高线必定向高处凸出。 第四步:河水总是由高出向低出流动。于是推断该河流的流向是 从a流向b;选项“B自东南向西北”为正确选项。
再如:图 3.12 中图示的湖泊(或湖群) 为咸水湖的是
第一步:沿“正北”和“正南”走,意味着沿着 经线方向走;沿正东走意味着沿纬线方向走。 第二步:所有的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个极点,这 意味着如果是出发地是南极点,肯定能回到原点 (出发地)。 第三步:一条纬线是一个整圆,如果向正东走的 20km 正好是一个(或几个)纬线圈,那么在那么 满足这一条下的任何地点出发,都能回到原点( 出发地)。在南极或北极附近。
昼夜视角
一级概念
条件或原因
原因
晨昏线视角 晨 昏 线 晨昏线与地 轴有一夹角
昼弧夜弧视角 昼弧、夜弧 昼弧夜弧比例


反射太阳光 地球自转
二级概念
昼夜长短
原因
三级概念
昼夜长短 的 变 化
原因
地球公转 太阳直射点 的移动


晨昏线与地轴 的夹角变化

昼弧夜弧 长短变化

①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 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另 一半球,则反之。 ②太阳直射向哪个半球移 动,该半球昼变长。 ③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 ④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太阳
凌始 凌甚 凌终
二、概念教学
1、从“准确”的相对性中去感悟概念
2、在综合分析中拓展深化概念 3、从概念的演绎、概念群的建立中培养思维
1 、从“准确”的相对性中去感悟概 念
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强调准确性和 关联性;准确性要求学会归纳,关联性要求 学会发散。这是两种不同也是最基本的思维 方式。 因为概念要求准确,所以很多概念都很 笼统,它的表达则需要通过一定的现象特征 来体现,而这些现象和特征通常又不能涵盖 概念的全部,这成为我们教学的一个难点, 也是命题人员乐意关注的一个点。
该题目的立意就是在于考查学 生对气候的理解,情境是气温和 降水的数学统计,设问是对海洋 性特征和高温多雨的气候特征的 判断。
图中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读图回答1-4小题: 1.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 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④⑥⑦ D.②③⑤ 2.图中①表示的气候类型为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3.图中⑦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带 C.苔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4.反映大陆东岸纬度地 带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②⑤⑥⑦
(2)实例体验,问题感受
4℃ 4℃
P
Q
8℃ 8℃
图 3.2
1010.0 1012.5 1017.5 1015.0 .0 M
1015.0
1012.5
图 3 .3
(3)步步推理,激发乐趣
读图4,判断16—18题。
16.河流ab段的流向为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再如:右图是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
该地区铁路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基本上
A.沿山谷延伸 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 D.沿经纬线延伸
高考地理信息呈现以下特点: 1、提供教材之外的信息 2、多以图表的形式提供信息
3、信息的情境化
4、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
5、提供组合信息
6、逐步给出信息
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征 1、空间特征
比如,“昼夜长短的变化”这 一标题,可以分解为“昼夜”、 “昼夜长短”、“昼夜长短的变化” 三个级别的概念。三者的逻辑关系 是:要掌握“昼夜长短的变化”必 须先理解“昼夜长短”,要掌握 “昼夜长短”必须先理解“昼夜” 的产生。因此,必须从最基本的概 念入手,来引导帮助学生构建知识 体系,并在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中,
地理概念原理的本 质特征与教学策略
杭州学军中学 徐勤(井力古荣) Xuq@
一、地理概念和原理的本质特 征体现着基本地理思维 二、概念教学 三、原理教学
在 2005 年考试大纲的四个考核目标中,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 直接与地理概念和原理有关。所谓信息,就 是用文字、图象、数字表达的一些地理现象 和特征;调用的知识绝大部分都是地理概念 和原理。当我们理解了地理概念和原理背后 的地理现象的本质特征后,就能有效地实现 “调动和运用知识”去解读信息。 后阶段的回归基础,不再是停留在对字 面意思的简单记忆上;而是要去挖掘、体会 概念原理这些基础知识所体现的本质的地理 特征。以达到迅速地调运和运用的目的。
33.完成下列要求:(5分) 某地气温年变化曲及线降水量 逐月分配图 (1)按下表资料,在左图上绘出 气温年变化曲线。 (2)该地最高气温出现在 月 ,最低气温出现在 月。这种 气温年变化情况反映该地气候 受 的影响较突出。 (3) 该地年降水量 1780多毫米。 但一般地说,降水量逐月变化 趋势是 。该地属 气候。 (4)这个地方位于 洲 的 (国家)。
一、地理概念、原理的本质特 征中所体现的地理思维特征
1、高度的概括性 2、时空的条件性
可以演绎出不同的现象,可以是有一般规律性的,也 可以是条件性很强的特殊点的。认识概念和原理的过程, 是一种信息有序化的过程;所以,概念和原理不仅仅是一 种知识,概念的建立过程与原理的把握是一种地理思维的 形成过程。
D.①⑤④⑥
该题有两个地方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一是降水和温度取值是一个范围,更接近气 候的统计,考查的是气候的内涵部分,是一 种归纳。二是4个题目是有关气候的关联内容, 考查的是气候的外延部分,是一种发散。 从试题的内容和能力构成来看,分别考 查了:信息的解读、气候的判断、与气候关 联的自然带与气候的分布规律。“中心链拖 式组合”选择题一方面可以对知识、原理进 行完整的考查,可以考查学生知识结构的完 整性;另一方面也透露了命题人的命题思路
空 间 概 念 的 相 关 和 综 合 分 析
图 3.17
自然带是在一定的热量和水分条件下形成 的,由于风带气压带直接影响各地的降水量, 因此,在不同纬度水热的组合中,风带气压 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叠加图中可以看 出:热带雨林带与赤道低气压带,热带荒漠 与副热带高压都是一一对应的。洋流是影响 陆地自然带分布的又一重要原因,从叠加图 中可以看出:热带雨林带在大陆东岸伸展, 热带荒漠直逼大陆西岸,中纬度自然带西岸 偏高、东侧偏低,都与寒暖流的分布影响有 关。此图还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世界气候的类 型、分布和成因,以及与陆地自然带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