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论《道德经》国外篇
《老子》研究在西方
《老子》研究在西方老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其五千言《道德经》文约意丰,义蕴深邃,不但在中国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其普及程度仅次于《圣经》和《共产党宣言》。
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东方智慧的结晶,它倍受西方学者的青睐和推崇,相关的研究和译注,可说是汗牛充栋。
法国神甫戴遂良(P. Léon Wieger,1856-1933)是在中国河间府传教的多产作家,他留给后人不少重要汉学著作。
著有《中国古代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i]、《历史文献:儒释道》[ii],其1913年在巴黎出版的两卷本《道教》(Taoisme. Tome 2: Les Peres du systeme taoiste, Lao-tzeu, Leu-tseu, Tchong-tzeu),第一卷是当时最新《道藏》的总目,第二卷是《老子》、《列子》、《庄子》法汉对照本,据戴密微《法国汉学研究史概述》说,戴遂良的“译文与原文相去甚远”。
那三十几卷作品,既无所不包,又浅尝辄止。
汉学大家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也研究过老子,撰有《摩尼和化胡经》(1903)和《有关〈道德经〉梵语译文的问题》(1932)。
马伯乐(Henri Maspero,1883-1945)则有《道教》遗稿两卷,第二卷收入他1934年撰写的《老子和庄子书里的圣人与神秘经验》一文。
在老一辈汉学家中,还有康德谟(Maxime Kaltenmark),他1910年生于维也纳,师承马伯乐。
1950-1953年曾在巴黎大学北京汉学研究所任所长,回国后继马伯乐任法国高等研究院第五部“中国讲座”负责人,从事道家与道教经典研究,不仅著述甚丰,而且还培养了不少道教研究人材。
其《老子和道教》[iii],从整体上论述了道家和道教,特点是短小而寓意深刻,是诸多西译本中可读性较强的一种。
此后的法译本还有刘家槐(Lieou Kia-hway,1908-)译本(1967年)[iv],梅底西斯译本(1974年),克娄德·拉尔(Claude Larre)译评本(1978年)[v]。
老子_道德经_在世界上的影响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便、 舒适。 老子言简意赅地讲明了建筑理论的核心 问题。强调建筑物 的 空 间 是 建 筑 体 的 实 质 和 灵 魂。这个建筑理论具有永久的魅力, 是建筑理论 发展和完善的基石。美国世界上著名的建筑学家 赖特, 对老子的 建 筑 理 论 非 常 赞 赏 , 并把老子的 这句 话 作 为 校 训 写 在 自 己 创 办 的 建 筑 学 院 的 墙 壁上, 多次对人讲老子的建筑理论是世界上最好 的理论。可见老子思想之影响, 也可看出外国学 者的博学精神, 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运 用 。现代建筑是一门大学问, 涉及内容很多, 其 核心思想还是以老子思想作根基, 现代建筑理论 越发展, 老子思想就越显示出其智慧之光。前面 提 到的英国科学家李 约 瑟 , 他在其名著 《中 国 科 技史》 中说: “ 无论如何, 儒家和道家至今仍构成 中国 的 思 想 背 景 … … 中 国 人 性 格 中 有 许 多 最 吸 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 中国如果没有道 家思 想 ,就 会 像 是 一 棵 某 些 深 根 已 经 烂 掉 的 大 树” 。他对老子非常崇敬,自称自己是 “名誉道 家” ,认为老子对人类文化教育的贡献是无法估 量的。世界著名人文物理学家卡普勒说, 在伟大 的诸传统中, 据我看, 道家提出了最深刻并且最 完善的生态智慧,他强调在自然的循环过程中, 个人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潜在两者的基本一致。 美籍华人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说, 老 子的 “道” 同现代物理学上 的 “测 不 准 定 律 ” 很相 似。 老子所说的 “万物负阴而抱阳” 的伟大命题也 已为基本粒子和反粒子的发现所证明。 这说明老 子思想与现代科学是有相通之处的。 日本著名科 学家福冈正信提出的自然农法的理论, 就是在老 子 “道法自然” 的命 题 的 启 发 下 建 立 起 来 的 。 他 说, 如果我们早听老子的话也不致使科学的发展 对人类造成如此严惩的后果。在西方, 老子的智 慧被 认 为 是 颠 扑 不 破 的 哲 理 。 西 方 人 对 老 子 的 “互极互补” 原理非常佩服 , 尤其在科学领域, 认 为老子为当代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指南。 一位德 国学 者 克 诺 斯 培 更 说 , 解 决 我 们 时 代 三 大 问 题 (发展、 裁军和环保) 都能从老子那里得到启发。 《道德经》 一书中的管理思想和价值, 在国外 被许多人士所认可, 并加以运用。其目的是为了 弥补他们自身管理理论的不足, 提高其效率和管 理能力。 日本企业界把 《道德经》 中的思想运用于 企业管理非常普遍。日本人认为, 当今世界经济 竞争激烈, 老子 以 柔 克 刚 的 主 张 , 正符合在激烈 竞争的 社 会 中 需 要 一 种 弹 性 软 化 的 管 理 办 法 予
《道德经》及道家思想在德国的接受研究
38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1年第2期总第835期No.2,2021Total of 8350引言《道德经》普遍被认为是老子(名李耳,春秋时期楚国人),归隐时,途径函谷关留下的,分为上下两篇。
虽然只有五千余字,却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典籍之一,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
在《道德经》中,老子用“道”来解释宇宙万物,将道看作万物本源。
《道德经》的外译最早鉴于18世纪50年代,最初是拉丁文译本。
19世纪后又被译成法语、英语、德语等语言传播于西方世界,在西方世界引起轩然大波。
如今,《道德经》已被全世界翻译成40多种语言,有1100多种译本,居中华外译典籍之首。
《道德经》的译介开启了中国道家思想对世界的影响,这种影响涉及面广,影响深远。
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潘基文就曾引用过老子的话,他说“中国的老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出‘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各国领导人如能遵循老子这一治国理念,世界定能持久和平。
”1道德经在德国的接受《道德经》在德国的传播和接受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
德国对老子及《道德经》的研究发端于1827年,一位德国哲学家翻译了著名法国汉学家雷慕莎(Anne-Madeleine Re'musat,1696-1739)的论文《老子的生平与学说》中《道德经》的节选,并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这开启了德国对老子及其《道德经》的研究之旅,一百多年以来,德国人一直热衷于对《道德经》的翻译,译本层出不穷,译者也从最初的传教士演变成现如今学界的汉学研究者和爱好者。
1.1基督教释义下的《道德经》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在德国出现了第一次《道德经》翻译热潮,学界普遍认为德国著名的汉学家、神学家维克多·冯·斯特劳斯(Victor v. Strau ß,1809-1899)于1870年翻译的《道德经》为最早且最具权威的德文版《道德经》。
古今中外名人评老子《道德经》
古今中外名人评老子《道德经》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耶!——孔子《史记·老子列传》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庄子——《庄子·天下篇》其要在乎理身、理国。
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
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
——唐玄宗《御制道德真经疏》伯阳五千言,读之甚有益,治身治国,并在其中。
——宋太宗《宋朝事实》卷三《圣学》老子为书,其言虽若虚无,而于治人之术至矣。
——欧阳修《道德真经集注杂说》卷上言至道无如五千文。
——苏辙苏籀《双溪集·遗言》朕虽菲材,惟知斯经乃万物之至根,王者之上师,臣民之极宝。
——明太祖《御注道德经》老子道贯天人,德超品汇,著书五千余言,明清静无为之旨。
然其切于身心,明于伦物,世固鲜能知之也。
——清世祖顺治帝《御制道德经序》综罗百代,广博精微。
——纪晓岚老子之书,上之可以明道,中之可以治身,推之可以治人。
——魏源《老子本义》这个在老子书里萌芽,在以后几百年里充分生长起来的自然主义宇宙观,正是经典时代的一份最重要的哲学遗产。
——胡适《中国哲学里的科学精神与方法》中国思想中最崇高的概念似乎就是道。
——《论道》老子是中国哲学的鼻祖,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位真正的哲学家。
——胡适中国古典哲学的最高范畴是“道”,而“道”的观念是老子首先提出的。
——张岱年《论老子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很需要这种学说。
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林语堂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当人类隔阂泯除,四海成为一家时,《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
——蒲克明《老子》的意义永无穷尽,通常也是不可思议的。
它是一本有价值的关于人类行为的教科书。
这本书道出了一切。
——约翰高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人类道德论的开山之作。
——《道德经的智慧全集》天下经典唯《老子》最为精妙。
国内外学者关于老子及其著作的研究和注解
国内外学者关于老子及其著作的研究和注解1. 引言在世界文化史上,老子及其著作《道德经》具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瑰宝之一,老子的思想深刻而博大,对中国社会及其他东亚国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和跨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老子及其著作,并致力于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注解。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学者关于老子及其著作的研究成果和注解,通过梳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学术观点和方法,探讨老子思想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现实意义与发展前景。
1.1 概述本节将对本文内容进行简要介绍。
首先,我们将提供一些关于老子及其著作《道德经》基本信息以及相关背景知识,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老子思想研究的起源和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列出文章的结构框架与目录,在引导读者整体把握文章结构的同时也方便后续阅读各个章节。
1.2 文章结构为了系统地呈现国内外学者对老子及其著作的研究成果和注解,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老子及其思想简介、国内学者对老子研究与评述、国外学者对老子研究与注解以及结论与展望。
在每个主要部分中,我们将通过不同的节标题进一步划分内容,以便读者更清晰地理解各个方面的讨论。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国内外学者关于老子及其著作的研究成果和注解。
具体而言,在国内部分,我们将回顾传统对《道德经》的解读与解释,并探讨现代学者对此的新观点和方法。
同时,我们还将讨论中国学术界对于老子思想的争议点和发展趋势。
在国外部分,我们将进行西方学术视角下的老子研究探索,并重点关注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等)学者对老子思想的观点分析。
最后,在结论与展望部分,我们将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和注解要点,并提出未来老子研究的建议和期许。
通过本文的撰写,我们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老子及其著作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参考,进一步推动老子思想在当代世界中的传播与发展。
2. 老子及其思想简介2.1 生平与背景老子是古代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化名人,他的真实姓名是李聃。
道德经英文
道德经英文《道德经》英文译本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撰写的一本经典之作。
它以独特的方式传达着深刻的思想和智慧,被誉为东方文化的瑰宝。
它包含了对人生、政治和社会伦理方面的宝贵见解,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指导。
道德经以道和德为核心概念。
道在这里指的是宇宙的本源和万物的创造之道。
德则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这本经典传递的信息是,通过追随道德的准则,个人可以实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同时创建一个和谐的社会。
道德经以81章的形式呈现,每一章都包含着深远的智慧。
虽然书中的章节非常短,但每一句话都极富哲理。
以下是我选取其中几章的英文版: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The Tao that can be told is not the eternal Tao. The name that can be named is not the eternal name. The nameless is the beginning of heaven and earth; the named is the mother of all things.)第十章:“车之所利,非其强也,民之所利,非其得也。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In thepursuit of profit, be not greedy for self-interest. The wise, in the pursuit of learning, do not amass knowledge. The way of heaven is to benefit and not toharm. The way of the sage is to act but not to compete.)第四十八章:“学则晦,不学则亦晦。
圣人之勇,于治人者,有之;于不治者,无之。
天之道,无为而无不治。
”(In pursuit of knowledge, one accumulates wisdom. In pursuit of Tao, one unlearns to simplify life. The virtue of the sage lies in caring for others, not in being self-centered. The way of heaven is to act without striving.)这些章节反映了道德经的核心思想,即通过与道合一,个人可以达到自我完善与社会和谐。
道德经海外译本
道德经海外译本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所著的一部著作,被认为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该书强调追求无为而治的道,主张遵循自然本真的原则,不做无谓的干预,以达到内心平静和社会和谐。
近年来,道德经已经被译为多种语言,成为世界各地哲学和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道德经的海外译本,探讨其特点和对于当地文化的影响。
首先,英语版的道德经是最为广泛流传的版本之一。
早期的英译本由人类学家汤姆斯·科恩(Thomas Cleary)和托马斯·明(Thomas Merton)等人翻译。
这些版本通常使用传统的文学翻译技巧,保留中文原文的格式和排版。
随着语言学和文化研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道德经英文译本使用了新颖的翻译技巧,以适应当地文化和读者的需求。
例如,斯蒂芬·米切尔(Stephen Mitchell)在他的英文翻译中,将道德经诠释为一个关于自我成长和哲学思考的教材,强调道德经的智慧财富对于现代读者的启示。
汉明顿·路易斯(Jonathan Star)则在其英语翻译中,将道德经视为一个关于生命之旅和人类存在的探索,强调人类需要回归自然和心灵的教诲。
除英语版本外,道德经也已经被翻译成其他语言,如法语、德语、日语等。
这些翻译版本通常有异曲同工之妙,传承了道德经的智慧,并深刻地针对当地文化和读者做出了调整。
总的来说,道德经的海外译本保留了中文原文的精髓和特点,同时也融入了当地文化的元素,并以不同的翻译技巧和风格,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表达。
这些译本不仅对于传承中华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跨文化交流和思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
世界名人论《道德经》国外篇
世界名人论《道德经》——国外篇文化传统:我们会发现国外的名人谈《道德经》,大多基于对老子智慧的崇高敬意以及其对西方现代科学发展的启迪;我们也希望,这部还不为人所理解的自然科学最高经典,能够随着西方科学的发展进步,被证实,被阐释,兑现“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的自然规律,重拾国人的文化自信。
1、德国哲学家、启蒙运动学家康德(1724-1804)认为,“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和亲近然的思想与中国的老子思想有关”。
2、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1770~1831)在《历史哲学》中说:“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是理——叫做‘道’”;“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
中国人把认识道的各种形式看作是最高的学术……。
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
3、德国哲学家谢林(1775-1854)在《神话哲学:中国哲学》中指出:“道不是人们以前翻译的理,道是门”。
老子哲学是“真正思辨的”,他“完全地和普遍地深入到了存在的最深层”。
4、德国哲学家尼采(1844-1900)曾评论《老子》一书说:“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5、德国社会学家、古典社会学奠基人马克斯&bull韦伯(1864—1920)在《儒教与道教》中说:“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每当道家(道教)思想被认可的时期(例如唐初),经济的发展是较好的,社会是丰衣足食的。
道家重生,不仅体现在看重个体生命,也体现在看重社会整体的生计发展。
”6、德国明斯特大学教授赫伯特.曼纽什(1929-),在《中国哲学对西方美学的重要》指出:“中国哲学是我们这个精神世界的不可缺少的要素。
公正地说,这个世界的精神孕育者,应当是柏拉图和老子,亚里士多德和庄子,以及其它一些人。
可惜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许多哲学著作总是习惯于仅提欧洲古代的一些哲学家,却忽视了老子的《道德经》,从而很不明智地拒绝了一种对欧洲文化的极为重要的源泉”。
7、德国学者克诺斯培说:“解决我们时代的三大问题(发展、裁军和环保),都能从老子那里得到启发。
外国对道德经的研究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古代中国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作者为春秋时期的老子《 李耳)。
这部书主要探讨了道《 宇宙的本源和原则)与德《 道的体现和实践)的哲学思想。
道德经的研究不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许多外国学者和研究者对道德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下是一些主要的研究领域和成果:1.《翻译与传播:自19世纪以来,道德经就被翻译成多种外语,如英语、法语、德语、俄语等。
这些翻译使得道德经的智慧得以传播到世界各地。
其中,詹姆斯·莱格 James《Legge)和沃尔特·库 Walter《Kuo)等学者的翻译作品在西方尤为著名。
2.《哲学研究:许多外国哲学家和学者对道德经的哲学思想进行了研究。
他们关注道家哲学中的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内省修养等观念,并将其与西方哲学进行比较和对话。
例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Georg《Wilhelm《Friedrich《Hegel)在其 哲学史讲演录》中对道家思想进行了讨论。
3.《宗教与神秘主义:道德经中的道家思想与宗教和神秘主义有一定的联系。
一些研究者关注道德经在道教、佛教等宗教传统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它与西方神秘主义思想的相似之处。
4.《科学与技术:近年来,道德经中的一些观念在科学和技术创新领域得到了关注。
例如,无为而治的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和组织管理中得到了应用;道家哲学中的顺应自然观念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5.《文学与艺术:道德经的美学观念和人生哲学在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外国作家、艺术家和音乐家从道德经中汲取灵感,创作出具有道家特色的艺术作品。
总之,外国对道德经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道德经的内涵,还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道德经的研究将继续在世界范围内发挥重要作用。
世界名人论《道德经》国外篇.doc
世界名人《道德》——国外篇文化:我会国外的名人《道德》,大多基于老子智慧的崇高敬意以及其西方代科学展的启迪;我也希望,部不人所理解的自然科学最高典,能随着西方科学的展步,被,被,“大曰逝逝曰曰反”的自然律,重拾国人的文化自信。
1、德国哲学家、启蒙运学家康德(1724 -1804 ),“斯莎的泛神和近然的思想与中国的老子思想有关”。
2、德国哲学大黑格(1770 ~ 1831) 在《史哲学》中:“中国人承的基本原是理——叫做‘道’”;“道天地之本、万物之源。
中国人把道的各种形式看作是最高的学⋯⋯。
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最受世人崇仰”。
3、德国哲学家林(1775 - 1854 )在《神哲学:中国哲学》中指出:“道不是人以前翻的理,道是”。
老子哲学是“真正思辨的”,他“完全地和普遍地深入到了存在的最深”。
4、德国哲学家尼采(1844-1900 )曾《老子》一 :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5、德国社会学家、古典社会学奠基人克斯&bull 伯(1864 — 1920 )在《儒教与道教》中说:“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每当道家 (道教 )思想被认可的时期 (例如唐初 ),经济的发展是较好的,社会是丰衣足食的。
道家重生,不仅体现在看重个体生命,也体现在看重社会整体的生计发展。
”6、德国明斯特大学教授赫伯特.曼纽什(1929- ),在《中国哲学对西方美学的重要》指出:“中国哲学是我们这个精神世界的不可缺少的要素。
公正地说,这个世界的精神孕育者,应当是柏拉图和老子,亚里士多德和庄子,以及其它一些人。
可惜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许多哲学著作总是习惯于仅提欧洲古代的一些哲学家,却忽视了老子的《道德经》,从而很不明智地拒绝了一种对欧洲文化的极为重要的源泉”。
7、德国学者克诺斯培说:“解决我们时代的三大问题(发展、裁军和环保 ),都能从老子那里得到启发。
道德经中英文对照 国外学者
道德经中英文对照国外学者The Daodejing: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The Daodejing, also known as the Tao Te Ching, is a profound and influential text that has captivated scholars and philosophers around the world for centuries. This ancient Chinese classic, attributed to the legendary Laozi, offers a unique perspective on the nature of the universe, the principles of human existence, and the pursuit of a harmonious life. As the text has spread beyond its cultural origins, it has garnered the attention of numerous international scholars, who have sought to understand and interpret its teachings from diverse perspectives.One of the key aspects of the Daodejing that has intrigued foreign scholars is its emphasis on the concept of Dao, or the "Way." This elusive and enigmatic principle is often described as the source and sustenance of all things, a primordial force that transcends the boundaries of language and human understanding. The Daodejing's exploration of Dao,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concepts of de (virtue) and wu wei (effortless action), has captivated scholars from various academic disciplines, including philosophy, religious studies, and even physics.Another aspect of the Daodejing that has captured the interest of international scholars is its unique approach to ethics and morality. Unlike many Western philosophical traditions that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individual rights, the Daodejing advocates a more holistic and harmonious approach to human relationships and social order. The text's emphasis on humility, simplicity,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er peace has resonated with scholars seeking alternative perspectives on ethical and political issues.One notable foreign scholar who has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study of the Daodejing is the American philosopher and sinologist, Roger T. Ames. Ames has spent decades immersed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philosophy and culture, and his interpretations of the Daodejing have been widely acclaimed for their depth and nuance. In his book "Dao De Jing: A Philosophical Translation," Ames presents a fresh and insightful translation of the text, accompanied by detailed commentaries that explore its philosophical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s.Ames' work has been particularly influential in challenging traditional Western interpretations of the Daodejing, which have often been colored by Eurocentric biases and assumptions. Instead, Ames' approach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he text within its original cultural context, and of recognizing the uniqueworldview and conceptual framework that underpins its teachings.Another prominent foreign scholar who has mad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s to the study of the Daodejing is the French sinologist and philosopher, François Jullien. Jullien's work has been instrumental in highlighting the ways in which the Daodejing's teachings diverge from and challenge the foundational assumptions of Western philosophy. In his book "The Propensity of Things: Toward a History of Efficacy in China," Jullien explores the Daodejing's conception of "efficac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power, action, and human agency.Jullien's analysis of the Daodejing's unique perspective on these issues has been particularly influential in the fields of political theor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where his work has been used to challenge dominant Western models of power and governance. By highlighting the Daodejing's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adaptability, responsivenes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inner harmony, Jullien has offered alternative frameworks for understanding and navigating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modern world.In addition to these prominent scholars, the Daodejing has also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a diverse range of international thinkers, from scientists and artists to religious leaders and social activists. Each of these individuals has brought their own unique perspectiveand expertise to the study of this ancient text, contributing to a rich and multifaceted understanding of its teachings.One example of this cross-cultural engagement with the Daodejing is the work of the American physicist and philosopher, Fritjof Capra. In his book "The Tao of Physics," Capra explores the parallels between the philosophical principles of the Daodejing and the insights of modern quantum physics, highlighting the ways in which both traditions share a fundamental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connectedness and dynamism of the natural world.Similarly, the Daodejing has also been the subject of numerous artistic interpretations and creative adaptations, as artists and writers from around the world have sought to capture the essence of its teachings through various mediums. From poetry and calligraphy to visual art and music, the Daodejing has inspired a rich tapestry of creative expression that reflects the text's enduring relevance and universal appeal.In conclusion, the Daodejing's influence on international scholarship and intellectual discourse is a testament to the depth and complexity of its teachings. As scholars from diverse backgrounds continue to engage with this ancient text, they are not only deepening our understanding of its philosophical and cultural significance but also contributing to a broader dialogue on the nature of human existence,the principles of ethical and political organization, and the pursuit of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with the natural world. By embracing the Daodejing's unique perspective and engaging in cross-cultural exchange, these scholars are helping to expand the horizons of human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and to forge new pathways towards a more just and sustainable future.。
西方哲学家:老子是国际标准的顶级哲学家,东方智慧将照耀世界
西方哲学家:老子是国际标准的顶级哲学家,东方智慧将照耀世界欧洲人失去了“世界中心”的自信十八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催生了“欧洲中心论”,骄傲的欧洲人自此产生无比的优越感,靠着先进的工业革命的成果,自封为世界文明的发源地和发动机,开始了主导世界的历史,西方通用标准、语言文字、价值观一统天下。
英国工业革命在哲学领域,西方人以其固有的思维来规范和标定各国的哲学思想,将他们的个案研究置于宗教的、种族的以及文化的假定的优越性之上,并以此解释世界。
进步论、阶段论、目的论、普遍主义等理论思潮,深刻影响世界300年。
受到西方哲学“话语霸权”的欺凌,中国哲学在很长时间内抬不起头,屈尊于世界思想史的一角。
随着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东方文明的复兴,西风东渐的风光不再,“现代文明灯塔”的理念萎缩,长长的神学尾巴和科学的对立,存在和意识二元论的冲突,让西方哲学家们开始反思西方文化的缺陷,而向东方寻求突破的良方。
司母戊鼎东方智慧照耀世界与欧洲中心主义风潮甚嚣尘上的十九世纪不同的是,在历史和现实的冲撞中找不到出路的思想家们,不得不以平等的身段来审视东方文明,因为他们从古希腊的柏拉图开始,就一直传承着“心物二元论”的思维惯性,没法彻底解决世界的本源问题。
1、救治西方的灵药存在主义哲学创始人,德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一向反对以人为中心的观点。
可是一直找不到突破口,受老子思想的启发,他把存在本身和人为构造(老子思想中的“伪”)区分开来,极力主张克服以人为中心就需要避免人为努力,即“无为”。
因此,他认为:“老子的'道’能解释为一种深刻意义上的'道路’,即'开出新的道路’,它的含义要比西方人讲的'理’、'精神’、'意义’等更原本,其中隐藏着'思想着的道说’或'语言’的'全部秘密’之所在。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认为二元论的要害在于,“心物”之间的冲突没法调和,但老子给解决了,那就是,一切存在和存在物都是“异名同谓”的,在人看来,上帝创造了人。
国外名人看《道德经》(图)
国外名人看《道德经》(图)
近代以来,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道德经》在世界上获得了广泛的传播,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许多外国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都对老子思想很感兴趣,并从中受到启发。
托尔斯泰、李约瑟等著名人物,都对《道德经》给予了高度评价。
美国前总统里根曾在国情咨文中引用了《道德经》中“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话。
《道德经》中丰富的养生思想也日益受到全球广泛的关注,许多国家都成立了以道家思想为指导的养生修炼团体。
黑格尔(1770-1831年,德国哲学家)
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是理性——叫做“道”;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
中国人把认识道的各种形式看做是最高的学术……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经》,最受世人崇仰。
——《历史哲学》
托尔斯泰(1828-1916年,俄国文学家)
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
——1884年3月10日日记
李约瑟(1900-1995年,英国科学家)
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
中国如果没有道家思想,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了的大树。
这些树根今天仍然生机勃勃。
——《中国科学技术史》
汤川秀树(1907-1981年,日本物理学家)
早在二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经预见到了今天人类文明的状况,甚至已经预见到了未来人类文明所将达到的状况。
——《创造力和直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东西方的考察》。
读书心得——《道德经》在西方世界传播的历史
读书心得——《道德经》在西方世界传播的历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代表性典籍,《道德经》进入西方世界,与西方传教士来华密切相关。
据英国科学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考证,《道德经》最早的西方文字译本是17世纪末比利时传教士卫方济(Francois Noel)的拉丁文译本。
此后,翻译、研究《道德经》的外语语种与文献数量逐渐增多,在西方社会的传播广度和深度也逐渐加大。
时至今日,《道德经》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国内学者,如丁巍、苏丽湘等人于21世纪初曾对《道德经》的海外翻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1)。
美国学者邰谧侠(Misha Tadd)于2019年发表《〈老子〉译本总目》。
总目涉及73种语言,1576种译本。
我们进一步搜集完善了译本信息,同时汇集了世界主要语种研究老子及其思想的著作、论文和学术机构信息。
经过梳理与统计,截止到2020年5月,《道德经》英语译本553种,法语译本91种,俄语译本69种,德语译本298种,西班牙语译本95种。
我们拟以上述资料为基础,探寻和理清老子著作与思想在西方主要语种,包括英语、法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世界中传播的历史。
一《道德经》在英语世界的传播《道德经》自1868年开始进入英语世界,距今已有150多年。
一个半世纪里,《道德经》的英译版本种类繁多,流传广泛。
(一)1868年~20世纪初,老子思想与基督教义的相遇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以英国为代表的英语国家愈来愈多地派传教士入华。
起初,西方传教士一心想把《圣经》介绍给中国,对中国本土文化并无太多重视。
文化的隔膜导致其传教过程障碍重重。
为了更好地履行在中国传教的使命,传教士开始研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
他们期望透过对中华文明的认知和了解,洞察中国精英阶层和普通民众的精神世界,走近中国人,为教义传播做铺垫。
在此期间,传教士发现老子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在某些方面能够与基督教思想相契合。
因此,《道德经》便成为其嫁接中华文化和基督教义的一个连接点。
南怀瑾在《国际道德经论坛》的讲演
南怀瑾在《国际道德经论坛》的讲演第一篇:南怀瑾在《国际道德经论坛》的讲演南怀瑾在《国际道德经论坛》的讲演由博雅源收集整理我的老朋友叶小文先生,希望我对即将召开的国际道德经论坛说几句话。
《道德经》,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题目,只能大题小作。
《道德经》是讲道的。
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其实都来源于这个道,所以中国文化的中心要点就是一个“道”字。
“道”这个字是广义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宏观的。
不止属于道家的道,就是诸子百家乃至我们几千年的文化都在“道”的这个范围,也是源头中所包含着的。
广义的“道”是如此的广阔,容纳百川,乃至超越形上形下,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
老子讲的《道德经》这本书,是春秋战国阶段的事。
我们都晓得老子西出函关,在那里被关尹子所求写出了《道德经》。
这本书流传很久了。
经过学术考据,有很多的版本,每种版本的次序的排列也各有各的问题。
这些属于考据学的范围,我们就不去讨论了,讨论起来的话,非常的广博宏大。
关於老子其人,我们现在所讲的,大部分是根据司马迁写的《史记》。
如果我们看中国各种书,尤其是道家书籍中的神仙列传的记载,老子是个非常稀奇的人。
他是永远不死的,生来头发胡子就是白的,活在母亲胎里的时候80岁,生下来就是81岁了。
《道德经》主要是讲“道”与“德”这两部分的事。
我们手边经常用的《道德经》是魏晋的时候,由王弼把它分类、编排过,变成了九九八十一章,所以《道德经》原文的次序有很多是值得讨论的。
这又是属于学术范围的事情,我们不去讲它。
老子的学问其实就是道和德,这是中国上古文化五千年以来的来源。
道是道,德是德。
道是讲体,德是讲用。
后来所讲的“仁义”,是道德的支流来的。
上古的时候,也有“仁”和“义”这个名称。
但是上古最重视的是“道”与“德”,仁义是它的应用的一种。
我们现在一般人提中国文化,就提到孔孟之道,其实这是个很小的范围,诸子百家一切文化统统在“道”,尤其老子所讲的五千言中的“道”的精神,是渗透在每一家学术里面的。
推荐道德经的英文作文
推荐道德经的英文作文英文:The Dao De Jing, also known as the Tao Te Ching, is a classic Chinese text that is attributed to the philosopher Laozi. It is a fundamental text for both philosophical and religious Taoism. The Dao De Jing is a collection of 81 short chapters that offer guidance on living a balanced and harmonious life.One of the key themes in the Dao De Jing is the concept of Wu Wei, which can be translated as "non-action" or "effortless action." This concept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in harmony with the natural flow of the universe, rather than trying to force things to happen. It encourages individuals to let go of their desires and ego, and to instead embrace the spontaneity and simplicity of life.For example, in chapter 3 of the Dao De Jing, it says, "Not to value and employ men of superior ability is the wayto keep the people from rivalry among themselves; not to prize article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procure is the way to keep them from becoming thieves; not to show them what is likely to excite their desires is the way to keep their minds from disorder." This passage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simplicity and contentment, and how it can lead to a more peaceful and harmonious society.Another important theme in the Dao De Jing is the concept of Yin and Yang, which represents the complementary and interconnected nature of the universe. This idea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balance and harmony in all aspects of life, and encourages individuals to embrace both the light and dark aspects of existence.In chapter 42, it says, "The Dao gives birth to one, one gives birth to two, two gives birth to three, and three gives birth to all things." This passage illustrates the interconnectedness of all things in the universe, and how they arise from the Dao, or the ultimate source of existence.Overall, the Dao De Jing offers timeless wisdom on how to live a fulfilling and meaningful life. Its teachings on Wu Wei, Yin and Yang, and simplicity continue to resonate with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nd serve as a guide for navigating the complexities of modern life.中文:《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著作,是道家哲学的经典之一。
老子英语名言带翻译
老子英语名言带翻译Title: The Tao that can be told is not the eternal Tao。
老子(Lao Tzu)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著作《道德经》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其中最著名的一句话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句话的英文翻译是,“The Tao that can be told is not the eternal Tao; the name that can be named is not the eternal name.”。
这句话的意思是,真正的道是无法被言说的,真正的名字是无法被命名的。
这句话表达了老子对于道的理解,他认为道是一种超越人类理解能力的存在,是无法被言说或者命名的。
这也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在老子的哲学中,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是一种无形无相的存在。
道是一种自然的力量,它不需要任何人的干预或者控制,它自然而然地运行着。
人们只需要顺应道的运行,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老子认为,人们之所以会迷失在生活中,是因为他们违背了道的原则。
人们追求权力、财富和名誉,而这些东西都是虚幻的,它们无法带给人们真正的幸福和自由。
只有顺应道的原则,才能真正地获得内心的平静和自由。
老子的哲学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代社会充满了竞争和压力,人们往往会迷失在这些表面的东西中。
老子的哲学提醒我们,真正的幸福和自由是来自于内心的平静和顺应自然的原则。
只有当我们顺应道的原则,才能真正地获得幸福和自由。
总之,老子的哲学是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智慧,它提醒我们,真正的幸福和自由是来自于内心的平静和顺应自然的原则。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老子的哲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世界。
国内外学者关于老子及其著作的研究和注解
国内外学者关于老子及其著作的研究和注解中国学者对老子的研究可以追溯到中国历史学家司马迁的著作《史记》,司马迁在其中对老子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而在汉代的《列子》中,对老子及其思想也有一定的记载。
宋代的理学家朱熹在《道德经注》中对《道德经》进行了深入的解释和注解,对老子的思想有了较为系统的理解。
在清代,王夫之等思想家也对老子及其作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
20世纪以来,中国学者在对老子的研究中不断进行探索,从各个角度对老子的思想进行解读,使得人们对老子的思想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在国外,对老子及其作品的研究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18世纪的欧洲,西方学者开始对中国古代哲学进行研究,对老子及其《道德经》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恩格斯、胡塞尔等西方哲学家也开始对老子的思想产生了兴趣,并对其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
在20世纪中后期,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开始对中国古代哲学进行研究,老子及其《道德经》也成为了他们研究的焦点之一。
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中,对老子及其《道德经》的解读角度多样,主要包括历史考据、哲学思想、政治理论、宗教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历史考据方面,学者们通过对古代文献、考古资料的梳理和分析,对老子及其著作的成书时代、作者身份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从而揭示了《道德经》的历史渊源和文本的真实性。
在哲学思想方面,学者们从性质、道法自然、无为而治、悖论等方面对老子的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使得人们对老子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在政治理论方面,学者们探讨了老子关于政治、社会和国家治理的思想,对世界政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宗教文化方面,学者们关注了老子的宗教观念和文化内涵,对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影响产生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在对《道德经》的研究中,注解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道德经》的语言简洁、意蕴深刻,很多地方含义深刻,需要通过注解才能更好地理解。
外国人解读《道德经》的本末思想结构
外国人解读《道德经》的本末思想结构*导读:挖掘老子《道德经》的本末思想结构作为现代人读古代经典,存在着时间差距;作为西方人读中国经典,又存在着地域差距。
我们应该如……挖掘老子《道德经》的本末思想结构作为现代人读古代经典,存在着时间差距;作为西方人读中国经典,又存在着地域差距。
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解读与我们存在着多种差距的经典呢?笔者试从分析智和愚两个概念出发,来探讨《道德经》的内在逻辑及本末思想结构。
只有我们对经典本身的理解健全,方可进行有意义的比较与分析。
一、跨域跨时的分析与矛盾的产生美籍学者陈汉生(Chad Hansen)在一篇分析《庄子》的文章中曾提出,作为西方人分析《庄子》文本,我们有两种选择,即:可以认为庄子与西方思想者相比较,是从不同的假设出发而进行相同的推理过程,或者他是从同样的假设出发而进行不同的推理过程①。
这个问题不限于《庄子》一书,而应当作为任何一种跨界解读的前提考虑。
如果我们做一个全面而客观的逻辑分析,《庄子》的作者与西方比较还有两种可能性:他还有可能是从相同的假设出发而进行同样的推理;也有可能是从不同的假设出发而进行不同的推理。
客观而言这4种可能性皆有。
陈汉生所得出来的结论是从不同的假设出发而进行相同的推理过程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这样的结果恰好允许他自己及其他的汉学家对中国经典进行分析。
如果说中西方思想之间存在一种跨域差异的话,那么古今的差异便是一种跨时差异。
刘笑敢教授的文章《试论道家式责任感》中讨论了现代人关于道家的一些常识。
此文重点反驳了人们对道家思想的某些负面评价。
刘教授解释说:提出道家式责任感这一概念的原因之一就是要纠正常见的误解,即认为老子哲学是消极的、逃避的、不关心社会的现象。
在具体探讨这种常见的误解的根源时,针对现代学者在诠释经典时普遍存在的弊病,刘教授指出:现代人阅读古代经典就有一个伽达墨尔诠释学(Gadamers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所说的视域融合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名人论《道德经》——国外篇文化传统:我们会发现国外的名人谈《道德经》 ,大多基于对老子智慧的崇高敬意以及其对西方现代科学发展的 启迪;我们也希望,这部还不为人所理解的自然科学最高经 典,能够随着西方科学的发展进步,被证实,被阐释,兑现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的自然规律,重拾国人的文化自信1、德国哲学家、启蒙运动学家康德( 1724 -1804 )认为,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和亲近然的思想与中国的老子思想有关”。
2、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1770〜1831)在《历史哲学》中说:术……。
老子的著作,尤其是他的《道德经》 ,最受世人崇 仰”。
3、德国哲学家谢林( 1775 -1854)在《神话哲学: 学》中指出:“道不是人们以前翻译的理,道是门”。
老子哲 学是“真正思辨的”,他“完全地和普遍地深入到了存在的最深 层”。
4、德国哲学家尼采 (1844-1900 )曾评论《老子》 一书说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 ,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 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5、德国社会学家、古典社会学奠基人马克斯 &bull 韦伯 中国人承认的基本原则是理——叫做‘道' ”;“道为天地之本、万物之源。
中国人把认识道的各种形式看作是最高的学中国哲1864 —1920 )在《儒教与道教》中说:“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每当道家(道教)思想被认可的时期(例如唐初),经济的发展是较好的,社会是丰衣足食的。
道家重生,不仅体现在看重个体生命,也体现在看重社会整体的生计发展。
”6、德国明斯特大学教授赫伯特.曼纽什(1929- ),在《中世界的不可缺少的要素。
公正地说,这个世界的精神孕育者,应当是柏拉图和老子,亚里士多德和庄子,以及其它一些人。
国哲学对西方美学的重要》指出:中国哲学是我们这个精神可惜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许多哲学著作总是习惯于仅提欧洲古代的一些哲学家,却忽视了老子的《道德经》,从而很不明智地拒绝了一种对欧洲文化的极为重要的源泉”。
7、德国学者克诺斯培说:“解决我们时代的三大问题(发展裁军和环保),都能从老子那里得到启发。
” 8、德国总理施罗德曾在电视上呼吁,每个德国家庭买一本中国的《道德经》,以帮助解决人们思想上的困惑。
9、德国诗人柯拉邦德1919 年,写了一篇《听着,德国人》,在这篇文章中他号召德国人应当按照“神圣的道家精神”来生活,要争做“欧洲的中国人”。
10 、德国人尤利斯噶尔的1910 年,写了一本书:《老子的书-- 来最高生命的至善教诲》,他说:“也许是老子的那个时代没有人真正理解老子,或许真正认识老子的时代至今还没有到来,老子已不再是一个人,不再是一个名字了。
老子,他是推动未来的能动力量,他比任何现代的,都更加具有现代意义,他比任何生命,许多许多生命的,都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 11、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1957 年出版的《语言的本》中说:“老子的‘道'能解释为一种深刻意义上的‘道路'即,‘开出更原本,其中隐藏着‘思想着的道说'或‘语言'的‘全部秘密之所在'”新的道路',它的含义要比西方人讲的‘理'、精神'、‘意义'等12、法国传教士马若瑟(1666 —1735 年),他在从《老子》第十四章中发现了:视之不见名曰夷( y)、听之不闻名曰希hs )、搏之不得名曰微( we )。
所以,他认为:“ yhwe( 雅赫维)等于“夷希微”,就是上帝耶和华名字。
”13 、法国传教士傅圣泽( 1663-1739 ),他认为:“真正的儒教就是《道德经》的教义”。
他还提出了神道教的观点,否可以说在中国古经中唯一真实的道即代表着基督信仰的神?答案是肯定的。
道是神,是救世主”;“道是唯一,是宇宙之创造及保存者,在本质上与宇宙真主合而为一。
”14 、法国第一位汉学家讲席雷慕沙( 1788 —1832 )认为:老子的思想与稍后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柏拉图学派所提出的“学说有无可争辩的共同之处”。
15、法国哲学家德里达( 1930 —2004 )认为:“整个西方思想与民族精神,都以逻各斯为中心概念。
逻各斯是西方民族神的最高概念,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概念,二者惊人的相似,可以说是‘逻各斯与道同在'。
”16、英国生物学家、科学史家、两次诺贝尔奖得主,李约瑟1900-1995 )博士在其名著《中国科技史》中说:“中国人 格中有许多最吸引人的因素都来源于道家思想。
中国如果没 有道家思想, 就会像是一棵某些深根已经烂掉的大树”;家)发展了科学态度的许多最重要的特点,因而对中国科学全可与亚里士多德以前的希腊相媲美,而且成为中国整个科 学的基础。
”“说道家思想是宗教和诗人的,诚然不错;但是 它至少也同样烈地是方术的、科学的、民主的,并且在政治 上是革命的。
” 17、英国天文学家沙里斯 (.shalls )在其 1985 年出版的 《新面向东方,带着对它的兴趣以及对其深远意义的理解离开西 方的污秽,朝着神圣的东方前进”。
18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 1889-1975 )在《人类与 早的一种哲学,它推断人类在获得文明的同时,已经打乱了 己与‘终极实在'精神的和谐相处,从而损害了己在宇宙中的地 位。
人类应该按照‘终极实在'的精神生活、行为和存在。
”19 、英国当代哲学家克拉克说过: “现代经济由市场的原理就 是源《老子》的无为而治”。
他还认为:“道家在西方的发展 史是有着头等重要性的 ” “ 。
”“道家对自然界的推究和洞察,完 科学的诞生》书中认为: “前进的惟一道路是转过身来重新大地母亲》 一书中说: 在人类生存的任何地方, 道家都是最可能与佛教、印度教不同,它不会表现为宗教运动,而会体现在:挑战过头的启蒙理精神、非此即彼的简单化思维原则,提供新话语、新洞识、新范式,影响西方人的思维方式以及个人选择与生活方式,替代唯物主义与彼岸宗教信仰并引导我们树立生态化精神的态度,有助于西方人灵肉二元论的克服和整体精神态度的转变,道家治疗的哲学对西方人有关真理观、我、别认同等的反思有积极作用,对诊治西方虚无主义的顽症具有显著疗效,因而一般地对西方反思启蒙的后现代计划有意义。
”20、英国学者j.霍布森在他近作《西方文明的东方来源》中指出:“魁奈思想当中有很多概念受惠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学概念,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把“无为”概念译成法文的lassez-fare 由放任)。
”21、英国当代汉学家彭马田认为:“《道德经》并非我们所理解的一般意义上的书,它是格言及注疏的集合,前后并无明显的逻辑顺序,这81 章犹如一串圆润的珍珠项链:象珍珠一样,各独立,集合在一起,其效果则更显美奂绝伦。
”22 、英国学者贝扶理在《道与言》中说:“道与基督教信仰的关系渊源甚久”;“从历史的观点上说,道的观念在中国发展,似乎对基督接受耶稣基督的福音,影响非常明显”;“因此各种不同译本的中文《圣经》都告诉我们: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而在《启示录》我们读到:他的名称为神之道。
”23、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卡普拉,赞赏道家的生态智能,他说:“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美的生态智能,它调在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个人社会的一切现象和潜在两者的基本一致。
”24、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说:现代物理学大厦就建立在一无所有上,从一无所有导出了现在的所有,没想到的是,近代西方历经数代花费大量物力财力才找到的结论,在中国的远古早已有了思想的先驱。
”25、美国学者蒲克明曾预言《道德经》是未来大同世界家喻户晓的一部书,他说:“当人类隔阂泯除,四海成为一家时,道德经》将是一本家传户诵的书。
”26、美国科学家威尔杜兰 ( 1885-1981 )在《世界文明历史》中说:“或许除了《道德经》外,我们要将焚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得智慧的搞要”。
“老子是孔子前最伟大的哲学家。
《道德经》出何人手笔,倒是次要的问题,最重要的乃是他所蕴涵的思想,在思想史中,它的确可以称得上是最迷人的一部奇书”。
27、美国学者迈克尔哈特在评述老子选入《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 人》的评语是:“假如老子的确是《道德经》的作者,那么他的影响确实很大。
这本书虽然不到六千字,却包含着许多精神食粮。
在西方,《道德经》比孔子或任何儒家的作品流行。
”28 、美国前总统里根在 1987 年国情咨文中引用了 《道德经》 中“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治国名言,以阐明其治国理念。
29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高认为:“ 《老子》 的意义永无穷 尽,通常也是不可思议的。
它是一本有价值的关于人类行为 的教科书。
这本书道出了一切。
30 、美国明道大学校长、 道学基金会主席张绪通: 历史上只有两个朝代,即汉代与唐代奉行道的哲学。
这两个 帝国是当时全部地球文明中最健康、 最幸运、最先进的国度。
狱是空的,遗落在街道上的贵重东西没有人捡,所有国民充满信。
这是因为这两个朝代的政府达到了礼制与正义政府的国汉学家艾兰教授在《中国早期哲学思想中的本喻》中概述 说:“‘无为'正如水之所为:它缺乏意识不能有‘行为',但其然 而然地流淌而不需任何人为的努力……其是‘无为’的一个侧 面,由于‘道'也是基于水的意向,故‘无为'亦是‘道'的体现。
”32、美国研究中国经济的专家、卡托研究所副总裁邓正莱jaesa.dorn ), 1998 年发表《中国的前程:市场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的自由宪章。
老子关于天道、由与无为的思想,跟 亚当斯密的一样, 既是道德的, 也是实用的: 说它是道德的,整个中国水准。
历史学家把这两个朝代称为中国的黄金时代。
”31、美还是市场道家?》一文,他指出:中国的前程,在于通过信 奉和拓展老子的天道思想而回到本国的由传统。
道德经》是因为它建立在美德基础上,说它是实用的,因为它能导向繁荣。
按照天道所演化的秩序就是哈耶克所阐发的那种发秩序。
中国的出路,通过缩小国家的规模、扩展市场的规模来走向天道由主义政治秩序。
我认为这个答案就是天道自由主义。
”33、美国管理学大师艾博契特所着《种新管理工具》书谈到管理的过去与未来时,引用了《老子》的“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并议论:“讲这几句话至今已有二千年历史,它代表见识不凡的管理者长久以来都在努力,但仍未有人能够趋近这种道的境界。
从某种意义来看,管理者的历史,也就是试图实践这项基本观念的历史。
”34、加裔美籍教授罗伯特蒙代尔,1999 年诺贝尔奖得主,享有“欧元之父”称号,他说:“中国人相信的是道,这种道教的思想实际上在中国的三种主要的思想流派中都存在。
道是宇宙运行的方式,是自然的规律,是一种统一的和发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