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合集下载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希望能为相关工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一、机遇1.信息传播和宣传扩大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可以更好地利用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传播和宣传扩大。

通过微博、微信、视频网站等各种网络平台,高校可以将思政工作内容进行传播,扩大宣传范围,增加宣传效果。

网络平台也能提供更多元化的表达方式,比如视频、图片等形式,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高校思政工作的成果和特色,吸引更多学生的关注。

2.互动交流的便利性提高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还可以更便捷地进行互动交流。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思政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提出问题、建议等,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感,也能更及时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见,指导思政工作更加精准。

网络还提供了更多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的方式,比如在线问答、辅导等,为思政工作提供更多灵活的互动方式。

3.资源共享和合作机会增加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也可以更好地进行资源共享和合作。

通过网络平台,不同高校之间可以共享各自的思政工作成果和经验,相互借鉴、学习,提高工作水平。

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其他相关机构进行合作,比如与政府部门、企业机构等,开展更多有益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项目等,为思政工作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资源。

二、挑战1.信息真实性和质量难控制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着信息真实性和质量的难题。

网络是一个信息泛滥的平台,各种信息来源繁多,真实性和质量难以保证。

对于高校思政工作来说,要筛选出可信、优质的信息,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难以完全避免一些虚假信息对学生思想产生负面影响。

2.网络消极因素影响加大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还面临着网络消极因素的影响加大。

互联网是一个信息开放的平台,不良信息、负面声音也更容易传播,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不良影响。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网络环境已经成为了现代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不仅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难题。

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更好地开展工作,充分利用机遇,同时应对挑战,不断提高工作水平。

一、机遇1.传播途径多样化在网络环境下,传播途径更加多样化,思政工作者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直播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和教育引导工作。

这为思政工作者提供了更丰富的传播渠道,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

2.互动性强网络环境下的思政工作可以更好地实现互动性,通过评论区、弹幕互动等功能,学生可以与思政教育工作者进行及时互动和交流,增强了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3.扩大影响力网络环境下的思政工作可以将影响力扩大到全校乃至全国范围,通过网络平台,思政工作可以影响更多的学生和社会公众,起到了更加广泛的宣传教育作用。

4.便捷快速网络环境下的思政工作可以实现随时随地进行,即时发布和传播,有效节约了思政工作者的时间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挑战1.信息真假难辨在网络环境下,信息爆炸,真假信息并存,甚至假信息更容易引起关注和传播。

思政工作者在开展工作时,需要面对信息真伪难辨的困境,需要更加谨慎地筛选和传播信息,以免给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

2.焦点易受干扰网络环境下,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被娱乐、八卦等内容所吸引,思政工作者在进行思政教育工作时,需要面对学生关注点的转移和分散,需要更加有技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关注重要的思政教育内容。

3.互动需求不断提升网络环境下,学生对于思政工作的互动需求更加迫切,需要思政工作者能够及时响应、定期更新信息、提供个性化的互动服务,这对思政工作者的沟通能力和工作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网络舆论影响在网络环境下,舆论的传播速度更快,一旦出现负面舆情,后果将不堪设想。

思政工作者需要加强舆情监控和应对能力,及时回应学生和社会的疑虑,有效化解舆情风险。

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时代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许多挑战。

在这个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需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有效应对网络时代带来的挑战,才能更好地实现其宗旨和目标。

本文将围绕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进行探讨,分析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的渠道变得更加多元化,传统的宣传渠道已经无法满足信息传播的需求。

现在,学生们不再依赖于学校的宣传栏、电视台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而是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

这种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渠道,给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当学生们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时,面临着信息真实性和可信度的挑战。

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和谣言,学生们很容易受到误导和影响。

由于信息内容的多样性和传播速度的快速,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更加关注网络信息的评估和引导,避免学生受到错误信息的干扰。

面对这一挑战,高校可以加强网络舆情监控,及时发现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信息。

也可以开设相关课程,教育学生提升辨别信息真假的能力。

二、网络言论的自由化和匿名性在网络时代,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网络平台上的言论匿名性,使得一些学生可能存在不负责任的言论和攻击性言论,这对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构成了不小的威胁。

在网络平台上,一些学生可能会发布一些激进、极端的言论,对其他同学产生消极影响,甚至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和矛盾。

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更加密切地关注网络言论的舆论导向和舆论引导,引导学生客观、理性地表达观点,避免过激言论对学校的负面影响。

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健全的网络言论管理制度,规范学生在网络平台上的言论行为,以及加强学生网络伦理道德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公民意识。

三、网络依赖的心理障碍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依赖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年轻人中更加突出。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 ( 一) 网络有利于改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的
网络具有虚拟性的特点, 网络交流不是实实在在的, 而是 在“ 虚拟空间” 中进行的, 是人与机器之间的交流。 前有许多 目 人存在着网络成瘾症, 而高校学生则是网络成瘾的敏感人群, 这部分学生往往缺乏人际沟通经验, 交往能力差, 这更加使得
由于我国网络监督和控制技术不完善, 而大学生的好奇心强, 自 制力差, 对网络上的不健康信息缺乏鉴别力,容易接触错
误、 庸俗的未经过滤的信息垃圾, 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是非判断 和行为选择, 造成道德观念的弱化。 (二) 网络虚拟性带来高校学生新的心理问题
息传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有意识地利用网络文化优势对我 国实施意识形态的渗透和“ 和平演变”竭力推销西方资产阶 , 级的价值标准、 意识形态、 文化理念和政治制度。高校学生由 于缺乏政治鉴别力, 世界观和价值观没有完全形成, 他们在西 方强大的政治攻势下, 容易受到网上内容所隐含的意识形态 的影响, 动摇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削弱了社会主体意识, 迷失 了前进方向, 成为西方错误思想的俘虏。
工作的稳定、 顺利开展才会有有效的保障和充足的动力。
参考文献 :
会、 学等各种方式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工作技能, 自 不断拓宽他
们的知识面, 提高自身的素质。 (五)强调学生干部的协作精神 学生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目 标的实现要靠全体成员的 努力。学生干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 要注重发挥团队协作精 神。 因此, 教师要对学生干部加强协作精神教育。 做到学生干部
之间互相帮助, 彼此关心, 共同完成任务。 集体工作可以激发人 的活力, 使工作富有兴趣, 并能提高工作质量, 集体协作精神还 能使全体学生干部协调一致, 共同奋斗, 增强集体荣誉感。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络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广阔的传播平台。

高校思政工作一直以来囿于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传播面较窄。

而网络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得以迅速传播,覆盖面更广,同时也打破了时间限制,不再受制于传统媒体的时效性。

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向全校师生发布思政工作相关的信息,以及推送学习、教育资源,提供交流互动等功能,将思政工作传播到更多人。

网络提供了多元化的思政教育方式。

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往往比较单一,在内容和形式上缺乏多样性,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思政教育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在线学习、互动讨论、线上论坛等。

网络还可以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如电子书籍、学术论文、学习视频等,丰富了思政教育的内容,提高了教育的质量。

网络促进了高校思政工作的学术交流和合作。

高校思政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吸纳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网络提供了线上学术交流平台,使得不同高校的教师和研究者可以进行跨校交流,分享经验,开展合作研究。

通过网络的连接,高校思政工作可以借鉴其他高校的经验,充分利用各方资源,提升思政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网络信息的多元化使得高校思政工作的内容更加丰富,但也容易混杂着大量的虚假信息和低质量内容。

网络的快速流传和广泛传播,使得错误信息和谣言难以防控,对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高校思政工作需要面对信息的筛选和辨别能力的提升,以及如何通过创新思维方法来应对乱象的挑战。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互动性和参与度也面临一定的挑战。

虽然网络提供了更广泛的互动和参与空间,但是学生的参与意愿和积极性并不高。

网络的碎片化信息流使得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阅读深度和参与度存在较大的局限。

高校需要通过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主动性,将思政教育真正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浅谈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遥县裴毅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面临大好机遇挑战相伴,高校应针对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造就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高网络时代思想教育对象个人素质,营造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良好氛围。

一、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1、教育内容丰富多样、新颖独特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新媒体的介入,使教育信息传播快,知识涵盖宽泛、多角度分析观点层出不穷,新颖独特,让教育工作方便高效。

2、教育过程中实现双主体教学模式网络时代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一个平台,大学生作与网络接触最频繁,在第一时间得到最全面有效教学信息,获得自主发言权,发表自己对学术的独特见解……在网络时代,摒弃了传统的教育者为主体,受教育者为客体的思想,而是在教学资源上双方信息共享,在思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处于平等地位。

同时网络时代也创造了一种虚拟的教学环境,教育者将自己的身份隐蔽在网络中,利用各种交流平台开展公平、科学、客观的思想教育,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在自由,公正的环境中相互交流,并尽情表露自己的观点,为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学环境,让受教育者敢想、敢说。

3、教育成果潜移默化、深入人心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有高度自主性,对各种教学信息进行筛选,形成独特学习模式和观点,使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影响大学生,互联网时代打破了传统教学时间观念,受教育者可以随时在网络上接收到对自己有用信息,并可以反复调取学习信息并多次利用,这样教学方式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在接受知识时更加具有选择性,其教育成果也更加显著。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1、信息鱼龙混杂,误导大学生产生错误认知网络时代信息的丰富性和共享性使得大学生能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网络时代中,互联网的便捷性和时效性为不良信息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大学生通常以感性认知对所见所闻进行判断,容易混淆真实和虚假的信息,导致大学生不断接受错误信息的误导,扭曲了对世界的认知,而“认知是其他行为和情感的基础,错误的理解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将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 引言1.1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网络环境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的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挑战。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政工作能够更加广泛地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理念。

通过各种网络平台,高校可以将思政工作推广至更多的学生群体,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共享,从而提升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政工作更具互动性和参与度。

通过网络平台开展思政工作,可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增强学生对思政工作的参与感和认同感,进而提高思政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校需要充分认识到网络环境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积极借助网络技术,不断创新思政工作的方法和策略,加强网络舆情管理和信息安全,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此处字数不足,继续补充】2. 正文2.1 机遇: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更广泛的传播渠道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更广泛的传播渠道,这是一项重要的机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高校可以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和工具来传播思政教育的理念和内容。

通过建立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社交媒体平台,高校可以将思政工作推广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中。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可以开展在线思政教育课程,通过视频直播、在线讨论等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思政教育中来。

高校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思政宣传活动,如举办线上讲座、发布思政教育知识等,以吸引更多学生关注和参与思政工作。

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为高校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思政教育方式。

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各种思政场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体验不同的思政教育情境,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高校还可以开发出各种思政教育APP,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和交流平台,促进思政教育内容的传播和学生的互动交流。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分析了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求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积极占领网络阵地;加强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道德自律水平;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对网络的监督和管理;加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

标签: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机遇;挑战:应对措施一、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1、网络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在传统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的素材主要取决于教材、著作、报纸等,但是由于时间和精力的不足,教育内容经常带有滞后性,且获得的信息量也不足。

而网络的出现弥补了这一个缺陷,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提供了非常丰厚的教育资源,形成了一个拥有庞大信息量的网络系统,网络的共享性也给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平台。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向采取的是单向的灌输式教育模式,教育手段单一,而且也使学生被动的去接受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

网络把这种传统的单向传播方式变成了双向传播方式,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网络突破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界限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集中在同一个时间、同一个地点、进行着同一种内容的教育,主要是以集体上课和个别谈话等形式来进行的,但是这样的教育方式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把思想政治教育局限在了一个相对狭小的时空里,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接受到的教育资源都是有限的,而网络的信息传播不受时空的约束,所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攻克了时空的约束。

网络大大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

[1]学生可以在随意时间从网络上搜索到思想政治教育知识,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可以在任意时间从网络上获取想要的相关教育素材以及通过网络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3、网络改善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在传统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处于权威者地位的是教育者,学生总是隐藏自己内心中最真实的想法而不敢敞开心扉的去表达,思想政治教育缺少针对性,是一种单调枯燥的模式。

网络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丰富的网络资源信息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开放的网络空间使学生主体意识增强;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与发展。

网络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主要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整体的综合素质不太高;学生价值取向走向误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单一、闭塞;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被弱化。

为了有效地抓住机遇、积极迎接新挑战,我们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团队建设;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营造和谐健康的教育网络环境。

只有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发展特色,不断改革创新。

关键词网络时代; 思想政治教育; 机遇; 挑战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

网络充当了信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媒介,正对人们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网络信息的快捷性、全方位、及时性,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时尚舒适的现代生活氛围。

可以说:“互联网已经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和国际舆论斗争的新领域,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

”它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开放的活动空间。

然而,对于思政教育工作来说,网络的普及与应用有利有弊,它在带来丰富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思政教育的主体、对象、教育模式与教育成效等方面提出了挑战。

因此,我们应针对这些问题积极探究其解决对策,进而更好地发挥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效应。

1网络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机遇1.1丰富的网络资源信息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通过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来实现,教学过程直接影响着思政教育的成果。

因而,从事思政教育的工作者如何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就显得尤其重要。

丰富的网络资源信息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开提供了充裕的知识储备。

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促使多元化和多样化的信息资源的传播与交流,一方面扩宽了教育工作者的视野,另一方面为教学工作提供了大量丰富的教学资源。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

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网络环境的变化给思政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就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开讨论。

一、机遇1.信息传播的便利性互联网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高校思政工作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传递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等内容,使得思政工作能够更加迅速、广泛地传播。

2.教学资源的共享网络环境下,高校可以通过建设网络教学平台,将各类思政课程资源进行共享,使得师生可以更加便捷地获取到丰富的教学资源,丰富了思政工作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3.互动交流的便捷性网络平台的交流互动功能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交流途径。

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实时的互动交流,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思政工作的互动性。

4.传统与现代教育融合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政工作可以更加灵活地融合传统的教学形式和现代的网络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各种教学资源的优势,为思政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二、挑战1.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在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范围都得到了极大的扩展,然而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的挑战。

高校思政工作需要更加注意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防止错误信息对师生产生误导。

2.网络安全隐患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政工作需要面对网络安全隐患的挑战。

网络黑客、信息泄露等问题可能对高校思政工作产生严重的影响,高校需要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和管理,确保思政工作的安全运行。

3.网络交流缺乏情感沟通尽管网络平台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交流途径,然而网络交流往往缺乏情感沟通,难以传递真挚的情感和人情味,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沟通。

4.网络依赖性和沉迷问题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着年轻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和沉迷问题。

许多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忽视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思政工作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保持理性和积极的态度。

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网络时代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与传统时代相比,它具有信息传递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信息互动性强等特点。

网络时代也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挑战,这些挑战不仅需要各高校充分认识,而且需要积极应对,以更好地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

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在于信息的广泛传播。

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快、范围广,任何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这就意味着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需要面对更复杂、更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怎样确保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得以传播,怎样避免不良信息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在于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在网络时代,任何人都可以随意发布信息,而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往往难以确证。

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可能会受到虚假信息的干扰,学生也可能因为无法分辨信息真伪而产生误解,这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还在于年轻人的网络依赖性。

在网络时代,大部分学生都离不开网络,他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娱乐消遣等几乎都依赖于网络。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更好地融入到学生的网络生活中,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正确的思想政治信息,成为了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还在于新媒体的兴起。

新兴媒体如微博、微信等具有信息传递速度快、互动性强的特点,这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高校如何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将新媒体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成为当前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要想更好地应对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高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高校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引导,及时发现和纠正网络上的不良信息,保障学生获取真实、可靠的思想政治信息。

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提高信息辨别的能力,从而避免受到网络信息的误导。

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途径。

在这个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网络时代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就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信息的爆炸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让人们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巨大量的信息。

这些信息既有真实的、正能量的内容,也有虚假的、负面的内容。

这就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在海量信息中识别、筛选出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信息,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难题。

二、网络思想文化对传统价值观念的冲击网络时代的思想文化更加开放、多元、碎片化,给高校传统的思想文化带来了冲击。

在网络上,有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和文化形态,这些新的思想文化形式和内容对于高校宣传主流价值观念提出了挑战。

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容易受到一些新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高校要适应这种情况,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引导其正确看待网络上的思想文化内容。

三、网络舆论对高校声誉的影响在网络时代,网络舆论成为了影响高校声誉的重要因素。

一些不实的谣言、负面新闻往往会在网络上迅速传播,给高校的声誉带来不利影响。

高校的领导和老师要高度重视网络舆论的影响,及时了解网络上的舆论动态,引导师生以理性的态度面对网络舆论,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四、网络安全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各种网络犯罪行为层出不穷。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着网络安全的挑战。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已不能满足当下的需求,高校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构建高校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保障师生的思想安全。

五、网络时代的学生管理的新挑战网络时代的学生已经习惯了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接触网络,他们往往有着更加自主、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工作,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

在当前网络化、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

本文将对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探讨。

一、机遇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有着许多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传播更加便捷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加快速,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高校思政工作可以更快地传达思想政治理论和新知识,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交流互动更加广泛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可以开展更广泛的交流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博客等社交媒体平台与学生进行更广泛的交流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和困惑,更好地引导和服务学生。

3.教学手段更加多样网络环境下,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高校思政工作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在线教育、网络直播、教学视频等多种教学形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4.资源共享更加便利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可以更加便利地进行资源共享。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分享教学资源、案例分析等,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丰富学习内容。

5.宣传推广更加便捷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可以更加便捷地进行宣传推广。

学校可以通过官方网站、社交媒体等平台发布思政工作的宣传推广信息,提高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

1.信息真假难辨网络环境下,虚假信息、谣言等信息泛滥,学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难以区分真伪,增加了思政工作的难度。

2.网络依赖性较强网络环境下,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较强,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增加了思政工作的难度。

3.信息过载网络环境下,信息过载成为常态,学生容易感到焦虑、无助,思政工作需要面对信息过载带来的挑战,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4.虚拟交流不足实际交流网络环境下,虚拟交流较多,实际交流较少,思政工作需要倡导学生进行更多的实际交流,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沟通。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环境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政工作也不例外。

在这个新的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本文将围绕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机遇与挑战展开探讨。

一、机遇1.借助网络平台拓展传播渠道网络平台的普及让高校思政工作有了更多的传播渠道。

高校可以利用微博、微信、短视频等社交媒体平台,将思政课程和思政活动向更广泛的学生群体传播。

这不仅可以增加思政工作的曝光度,还可以提高思政工作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2.促进互动交流,提升思政教育效果网络平台的互动性让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

高校思政工作可以通过在网络平台上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增加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可以开展线上讨论、问答互动等形式,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思政教育中来,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深度。

3.丰富思政资源,拓展教学内容网络资源的丰富和多样性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内容和工具。

高校可以借助网络资源,积极获取相关的思政教学资源,丰富思政教学内容。

也可以借助网络技术,开发一些符合学生学习习惯的新型教学工具,以提高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和吸引力。

4.提升高校形象,树立品牌借助网络平台,高校可以传播自身的思政教育理念和成果,提升自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树立自身在思政教育领域的品牌形象。

这对于高校的整体形象建设、学生招生和企业合作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挑战1.信息泛滥和不良信息侵袭在网络环境下,信息泛滥和不良信息侵袭成为了思政工作面临的一个挑战。

学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失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觉悟。

高校思政工作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价值观培养和思想引导,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利用网络资源。

2.线上交流缺乏真实性和深度尽管网络平台提供了便捷的交流方式,但是线上交流往往缺乏真实性和深度。

学生可能难以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产生真实的情感和思想交流,思政教育的效果难以得到保障。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人 格 之美 蕴含 于 飞舞 的线 条 之 中 , 彰 显 了书法 与人 格 的有机 统一 。 五是意态 万 状 , 有 自由之美 。 美是 自由的象征 。自
治工作者提供了极大 的便利 、 极好 的机遇 , 也是 网络 时代 思想 政治工 作者应 该充 分用好 的一 种优 势 。
交流 直接 , 使 思想政 治工作 更加 入 脑 贴 心 。思 想
信 息 海 量 ,使 思 想政 治工 作 的 内容 更 加 丰 富 多
样。过去, 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信息来源主要依靠文件 、 内刊和公开发行的报刊等 。其信息来源单一 , 覆盖面
有限。而网络时代 , 信息是完全共享 的, 只要掌握了网 敬仰 ; 经世致用 的渊博学识 、 深邃思想 、 卓越才艺 , 令 人钦羡 ; 忧 国忧 民的大爱情怀 、 崇高品格 、 奉献精神令 人神往。 爱屋及乌 。 跃峰因爱傅山其人而爱其字 , 因爱 其字 愈爱其 人 。傅 山书法蕴 含 的大仁大 德 、 大 善大 美 , 感 染 、吸 引 了跃 峰 对 傅 山书 法 风 采 和神 韵 的执 着 追 求。 跃峰为人谦和 、 低调 、 厚道 。 他的书法像人一样 , 朴 拙敦厚 , 宽博大气 , 不矫揉 , 不造作 , 不媚俗 , 不跋扈 ,
流, 再加上不参与讨论 的旁观者 , 其影响面更大 。况 且, 网上交流往往是匿名 的、 开放的 , 这使得交流者之 网络为使用者提供 了空间上无边界 、时间上无 限制 、 间容 易形 成开 诚 布公 、 畅所 欲言 的气 氛 。思 想 政治 工 道德上无约束的环境 , 这使得一些人在 网络提供的虚 作者 应 充 分利 用 网络 的这种 特 点 , 只要是 人 民群众 关 拟世 界 中陷入 一种 非理 f 生状 态 。一是 在 网络独 特 的虚 拟空间中 , 他们通过隐形人操作 , 不会受到真实身份 心的话题 , 只要是人 民群 众心 中的困惑 , 在 网上都可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机遇及挑战.docx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机遇及挑战.docx

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机遇及挑战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和交流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学校师生获取新知识、新信息的重要渠道,对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甚至思想观念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网络的发展与应用,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文化世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新渠道、采用新手段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因此,在新形势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亟须解决的课题。

一、网络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之后的第四媒体一网络,是一种在现代条件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新武器和新手段。

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网络既带来了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又带来了教育观念和内容的现代化,并赋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特性:(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形象性网络信息的传播形式不仅包括文字。

而且包括声音、图片、动画甚至影视画面,这种多媒体技术不仅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手段、方式、方法、条件等全新的变化和拓展,而且可使大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感知,大大改变了沿袭多年的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即时性巨大的速度优势,是信息网络最重要的特征。

信息高速公路所架设的方便快捷的网络,使在校师生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时间内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

而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获取所需信息。

(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性网络的交互性沟通,吸引了人们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教育变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在思想碰撞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引导。

在这个不论地位、身份、年龄,人人一律平等的网络中, 交流的形式也是各种各样,这就有可能使最内向的学生也毫无顾忌地敞开心扉发表见解。

在网络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引导式的教育方式,可大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广泛性和跨时空性网络信息的传播内容非常丰富,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覆盖面很广,从而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资源和大学生视野。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摘要]网络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对此,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扬长避短,不断创新,开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天地。

[关键词]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机遇挑战对策网络是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崛起的第四代媒体,具有全球性、双向性、即时性和容量无限性等显著特点[1]。

这些特点大大强化了网络作为媒体的传播功能。

面对信息时代的来临,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的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1.网络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开辟了新领域、新阵地。

网络的物理空间为高校师生创造了虚拟的世界。

在这个虚拟世界中,每一个网络终端既是一个利用、采集、发布、传输信息的主体,又是整个网络世界中的一个细胞。

作为大学生思想交汇、情感碰撞、信息传播、情感宣泄的平台,无论从形式,还是从量与质的规定性来说,网络都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新阵地。

2.网络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变化和拓展。

网络的快速发展及其特点,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形式、内容、方式方法、手段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网络所具有的开放性和民主性等特点,要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既要坚持网上宣传的主旋律,又要研究形式的多样化问题,以适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从统一的“一刀切”模式,转变为分散的多样化形式;从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和被动接受,转变为双向、多向的直接交流和互动;从单调的指示、命令、说教转变为图文并茂、多媒体并用、生动活泼的思想和情感交流;从工作周期较长、效果反馈较慢,转变为跨时空障碍、即时性较强、周期短、见效快。

网络信息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通过网络这个虚拟空间提供思想政治方面的服务。

这就可以弥补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影响面较小的弱点。

由于网络具有匿名性,学生不用担心因为表达了真实想法而受到老师的批评。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着机遇与挑战。

网络环境下的思政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思政工作的针对性、传播效率和实际效果,是当前高校思政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机遇与挑战两个方面来阐述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机遇1、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思政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

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等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校思政工作在数据收集、分析和应用方面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大数据技术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网络行为、阅读偏好、互动关系等数据,为思政工作提供更加精细的数据支持。

例如,通过收集大量学生的网络行为数据,可以分析出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状况,为思政工作提供更加科学、智能的引导和策略。

2、网络环境下思政工作的覆盖范围更广。

传统的思政工作主要依靠课堂教学和教师讲解,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受到了时间、空间和人力等限制。

网络环境下,通过建立校园网络、在线教育平台等手段,可以使思政工作面向更广泛的学生群体,实现“随时随地、无处不学”。

3、新型媒体技术的普及,为思政工作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传播渠道。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蓬勃发展,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理念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短视频、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型媒体平台可以快速地传播思政工作的内容和理念,将思政教育与现代科技相融合,提升思政工作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二、挑战1、网络环境下的思想引导难度加大。

网络上信息资源的海量和多样化,为青年学生提供了实现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的机会,但也存在着内容虚假、诱导性强等问题。

如何通过思政工作引导学生科学看待网络信息,避免“有毒”信息对学生思想的负面影响,是网络环境下思政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2、网民群体对思政工作接受度低。

大学生网民更加注重个性化和自主性,对传统的“听课”和“讲解”方式接受度较低。

此外,网络上的自由氛围和自由发言权力,也让不同观点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活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时代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者:李英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13年第23期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改变着我们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括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认真研究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传媒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探索网络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找到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对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机遇与挑战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1 网络时代对学生思想的影响网络环境已成为当今学校德育工作的新环境,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与先进的传播方式相结合对学生思想影响不容小觑。

1.1网络对学生思想的积极影响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媒工具,已经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主要渠道。

网络也拓宽了学校思想教育的渠道和手段。

对学校育人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网络开放、交互式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网络的信息量非常巨大,网上每一纳秒(nanosecond,1/10亿秒)就有3万亿比特的信息在传播。

只要个体进入了网络,就等于进入了一个无孔不入、无所不包的信息时空。

学生通过网络,聊天谈心,直接宣泄,释放内心的不平衡,可以从封闭、封锁中走出来。

网络极大限度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也就极大限度地扩大、延伸了德育工作的时间和空间,增强了影响力。

其次,网络信息集知识与娱乐于一体,为学生所喜闻乐见。

网络的超时空性、共享性和开放性,推动德育由封闭的、被动的、以教师为主的“体能”型,向开放的、主动的、全社会参与的“智能”型模式转变。

网络的多种功能也创造了绚丽多彩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空间,同时互联网以其缤纷多彩的信息内容和独特的功能特点为当代学生提供了一个使其乐于接受的教育阵地,如“校园网”、“虚拟教室”等,使高校学生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场所接受教育,而是可以在任何一个设有终端的地方随时获取所需的知识。

再次,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自主意识高度发挥。

互联网作为一种独特的信息传输方式,为教师与学生交流开辟了新天地。

在网络上每个网民都是独立的主体,没有中心、没有层次、没有上下级关系,有的只是设备和技术上的差距。

任何一个网民只要拥有上网的电脑和必要的技能,不论身在何处,都可以自主获取或发布、传播信息。

又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自由性,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这种非互知性的“心声交流”,使学生的自主意识大大加强,从而使自我道德修养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概而言之,网络以其独有的特点和强大的功能,引发了一场新技术革命,也展示了美好的数字化乐园。

它宽频高效的信息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生活、学习和娱乐的心理需求,为他们提供了施展创新才华和接受多种教育的机遇,使他们快捷便利地沟通信息,最大限度地共享信息资源。

在无“网”不胜的时代,信息网络对于极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学生而言,是一个“挡不住诱惑”的新奇世界。

然而,科学技术从来都是双刃剑。

在数字化乐园中,亮点和阴影、欢乐与痛苦、希冀与挫败同样并存,网络青少年群体在享受高科技给其带来的恩泽的同时,其身心也在承受着网络负面效应的影响。

1.2网络对学生思想的消极影响首先,网络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负面影响。

互联网是一个信息的海洋,拥有各种各样的信息,不可否认,它对开阔学生的眼界,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是,互联网又是开放的,其中的信息庞杂多样,鱼目混杂混杂。

既有大量健康和有益的信息,也有大量色情、暴力、迷信的信息。

加之,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等因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发展期,长期触网,很容易受到这些多远信息流的强烈冲击、挤压和挑战,在价值判断、价值选择上产生迷茫和困惑,进而导致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

其次,网络的隐蔽性与个性化容易造成学生的人格异化。

因其年龄阶段的特殊性表现出矛盾的心理特点与心理特征。

自我意识增强但发展不成熟,抽象思维迅速发展但思维易带主观片面性,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大。

沉溺网络使学生经常游离与现实与虚拟之间,在不同的思想面具下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格分离,导致现实生活生存能力的弱化,现实道德意识和道德践行能力的弱化和虚拟化。

在虚拟开放的网络社区里,加剧了人格的虚拟性,这将更易于导致参与主体人格的封闭性,缺乏网络责任感,也易引发心理疾病、道德人格缺失、价值观模糊等人格异化的现象。

再次,部分学生对上网成瘾。

网络在为人类打开一个自由驰骋的新空间的同时,也在营造着一个数字化生存的空间。

在这种虚拟的世界里,部分学生由于先天社会化不足,自我约束力下降,往往难以自拔,沦为数字化、机器化、工具化的存在,在极端的情况下则会演变为独特的社会问题—网络上瘾,即染上“网络成瘾症”。

在网络社会那浩淼无边的虚拟空间中不能自拔。

2网络时代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2.1网络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载体和平台思想政治工作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需要通过一定的裁体和平台以实现教育目的。

目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还主要是依靠念文件、读报刊、听大课、写黑板。

虽然纪检、宣传、组织等部门和各类学校也开展了电化教育,但由于技术手段落后,缺少交流,且组织不当,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的交互性特点,开展更加广泛及时的社会调查和在线人员的沟通、对话,增强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

2.2 网络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巨大信息资源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教育者所掌握的信息量十分有限,并内容陈旧,不能很好地吸引受教育者的注意,难以激发他们情绪的“兴奋点”与“敏感点”。

互联网大容量的信息环境能使教育者摆脱这种困境。

互联网所承载的信息量巨大。

它将世界优秀的文化遗产、领先的科技成果以及最新的时事报道等各个领域的知识囊括其中。

目前,互联网信息储备量已经超过了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的容量。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超时空性,可以使人们方便快捷和无限制地查寻、搜集、积累所需信息。

这就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宝库,充实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2.3网络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亲和力、感染力和吸引力网络的平等性、互动性、开放性等特征改变了传统教育方式中受教育者的被动地位,它使施教和受教双方在平等、互动的交流中实现教育目的,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亲和力和吸引力;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性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网络传播的即时性可以使得思想教育更具有时效性。

网络使我们能够了解到受教育者更为真实的思想动态,从而提高了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特别是一些受到普遍关注的校园和社会热点问题,人们会乐于在网上发表各自的观点、意见,进行交流、讨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这些网贴,找出有效对策,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3 网络时代对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1)网络方便了西方国家的文化渗透,对我国主导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

互联网的开放性扩大了受众接收信息的自主权,拓展了受众发布信息的能力,使党和政府对媒体的控制失去了优势,加上缺少必要的监管机制,使得大量消极、不健康和腐朽的甚至反动的观点、信息在网上得以传播,给正确的舆论导向造成相当大的冲击,对我国主导意识形态提出了严峻挑战。

(2)网络使思想政治工作的高科技含量增加,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说到底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素质的挑战。

网络使思想政治工作的高科技含量增加,它需要一大批既擅长思想政治教育,又懂网络技术,既有崇高的政治责任感,又熟悉网络文化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者。

在网络时代,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广博的文化知识素质,还应该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与网络技术能力。

思想政治工作者信息素养与网络技术能力的高低衔接关系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高低。

4网络时代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4.1加强技术监控,提升网络伦理从国家政府层次来说,要通过抢占网络制高点来控制信息通道,保证符合我国主导价值观念的信息传播的优势地位。

具体来说,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严密监控国际互联网入口,防止有害信息进入校园,最大限度地阻止各种不良信息与学生接触,保证学校有一个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

同时,设立学校思想信息网络专门通道,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保护其专属性、完整性和不可更改性。

加强正面思想信息的传播,以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影响学生,牢牢把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动权。

4.2建构思想教育网站,拓展学校思想教育的新途径思想教育进网络,这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新形势对学校思想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课题,也是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手段。

学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建构思想教育网站,利用网络快捷、生动、便利、生动等优越条件,拓展学校思想教育新途径,唱响主旋律,用积极向上的网络信息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同时,通过开展网上调研,以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和成才为宗旨,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教育活动,使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等思想教育内容更加生动,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4.3普设传媒素养相关课程,提升学生网络伦理“大众媒介是一种既可以为善服务,也可以为恶服务的工具;但总地来说,如果不加以适当地控制,它为恶服务的可能性则更大,导致凶杀、暴力和色情泛滥,削弱公众的辨别能力和对社会的批判精神,以低俗的内容剥夺人们的闲暇时间,麻醉人的精神等等”。

因此,学校应该在学生中普遍开设传媒素养教育课程,使课堂成为学生接受媒介素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通过相关课程的开设,普及网络道德知识,培养学生自觉的网络责任意识、政治意识、安全意识和自律意识,从而正确地认识网络、运用网络。

增强他们对网络文化的识别警觉能力、自律抗诱能力,使他们在五光十色的网络文化面前坚定信念、把握方向、守住良知,拒绝道德堕落,唤起他们自觉维护科学价值和道德观的责任感。

在思想上构筑起一道稳固的道德防线,把网络思想规范和网络技术置于同样重要的层面加以学习和掌握,培养出自觉的网络道德意识、道德意志和道德责任。

在网上不做黑客,不扔垃圾,不看不传有害信息,不侵权,守信用。

有正确的网络观,做到“网而不惘”、“网而不迷”、“慎独于网”、“慎思于网”。

参考文献[1] 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2] 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网络环境下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机遇及应对策略[N].中国教育报,2005-10-24.[3] 宋德如.信息网络对青少年心理负面影响与教育干预[J].中国教育学刊,2000(5).[4] 冯智冰.论大学生电脑网络人格的异化[J].福州大学学报,2007(6).[5] 李河.得乐园,失乐园—网络文明的传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6] 张芬.青少年学生网络伦理问题与学校德育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