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知识(PPT45页)

合集下载

中医培训完整ppt课件

中医培训完整ppt课件

推拿基础知识
推拿定义
推拿是中医的一种治疗方 法,通过手法按摩人体特 定部位,促进气血流通、 舒缓肌肉疼痛。
推拿手法
常见的推拿手法包括按法 、揉法、捏法、拍法等, 每种手法都有其适用范围 和技巧。
推拿注意事项
在进行推拿治疗时,应注 意避免过度用力、避免受 伤等事项。
针灸与推拿的临床应用
适应症
针灸和推拿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 疗,如头痛、失眠、颈椎病等。
灸、推拿等,旨在舒缓肌肉紧张,改善颈椎生理曲度,缓解症状。
03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
包括中药汤剂、针灸、推拿等,旨在舒缓肌肉紧张,减轻突出物对神经
根的压迫,缓解疼痛和麻木等症状。
妇科疾病的治疗
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妇科常见疾病,中医 治疗月经不调的方法包括中药汤 剂、针灸等,旨在调理气血,平
VS
详细描述
方剂是由多味中药按照一定的配伍原则组 成的,配伍原则包括君臣佐使等。君药是 方剂中的主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 疗作用;臣药是辅助君药治疗作用的中药 ;佐药是协助臣药治疗作用的中药;使药 是引导药物到达病所的中药。合理的配伍 可以增强方剂的治疗效果,提高临床疗效 。
常用中药与方剂
要点一
舌诊
通过观察病人的舌苔、舌质、舌 态等来判断病情。例如,舌苔黄 腻可能表示湿热内蕴,舌质淡白 可能表示气血不足。
脉诊
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来判断病情 。例如,脉细数可能表示阴虚火 旺,脉弦滑可能表示痰饮内停。
八纲辨证
阴阳辨证
表里辨证
根据病人的症状判断是属阴还是属阳,还 是阴阳两虚。例如,阳虚表现为畏寒肢冷 ,阴虚表现为五心烦热。

中医学完整ppt课件

中医学完整ppt课件
触诊技巧
通过触摸患者的皮肤、肌肉、骨骼等部位,了解患者的体温、湿度、弹性、压痛等情况,有助于对疾病的辨证施 治。例如,腹部触诊可以了解脏腑的大小、形态、位置以及有无压痛等。
03
中药基础知识与分类应用
中药性能特点及配伍禁忌
性能特点
中药具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等性能特点,反映了药物对人体阴阳盛衰、脏腑经络的作用倾向。
社交互动 积极参加社交活动,与他人沟通交流,分享心情 和经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支持力 量。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对于心理健康 至关重要。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
06
疾病预防策略与中医治未病思想
常见疾病预防策略分析
生活方式调整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心理平衡
配伍禁忌
中药配伍禁忌包括十八反、十九畏等,指某些药物合用会产生或增强毒副作用,或降低、破坏药效,应避 免配合使用。
常见中草药种类和功效介绍
01
02
03
04
解表药
如麻黄、桂枝等,具有发汗解 表作用,用于治疗感冒发热等
表证。
清热药
如金银花、连翘等,具有清热 解毒作用,用于治疗热毒血痢
等里热证。
祛湿药
如苍术、厚朴等,具有祛湿作 用,用于治疗湿阻中焦等湿证。
针刺方法演示
包括进针、行针、留针、出针等基本针刺方法的演示,以 及补泻手法的介绍。
推拿手法介绍及操作注意事项
推拿手法介绍
包括推、拿、按、摩、揉、捏、点、拍等常用推拿手法 的介绍。
操作注意事项
推拿操作前需明确诊断,注意手法力度、频率和时间,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同时,推拿过程中需观察患者 反应,及时调整手法。

《中医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中医学基础知识》PPT课件

4、《神农本草经》
成书年代:两汉时期〔实际非一时所作〕 作 者:假托神农作〔实际非一人之手笔〕 内 容:简要而完备地记述了药学的基础理 论,如四气五味、药物毒性、配伍方法、服药 方法、功能和作用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药学专著.
五、金元四大家简介
1、刘完素:发展了《内经》病机和 运气学说,提出"火热论",治疗主张 以寒凉为主,被后世称为"寒凉派".
4、阴阳的相互转化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 〔五〕用于疾病的治疗
第二节 五行学说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 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一、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概念: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
本物质及其运动变化
1、望痰、涎、涕、唾 2、呕吐物 3、望大便 4、望小便
〔二〕局部望诊
1、望头面: 2、望五官: 1〕望眼〔眼神、色泽、眼态〕 2〕望耳 3〕望鼻 4〕望口唇 5〕望齿龈
〔三〕望颈项躯体
瘿瘤 瘰疬 项强 鸡胸 腹部深陷、 腹部青筋暴露
〔四〕望皮肤
1、望外形 2、望斑疹 3、望痈毒疔疖
〔五〕望毛发
色泽、分布、有无脱落等.
三、望排出物
一、何谓中医学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 诊断和防治的一门传统医学.
二、中医四大经典著作简介
1、《黄帝内经》
成书年代:春秋战国时代〔非一时所作〕
作 者:假托黄帝作〔实际上非一人之手 笔〕

容:包括《黄帝内经·素问》和
《黄帝内经·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
其可谓上及天文,下及地理,中及人事的一部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ppt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ppt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ppt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ppt
第1页
❖中医学区分西医学基础特点 是什么?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ppt
第2页
中医学概念
❖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经数 千年发展而形成,是中医研究人体生 理、病理以及疾病诊疗和防治一门科 学。其含有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 技术和养生方法。它包含中医基础医 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康复医学等内 容。
第27页
❖ 2、说明人体生理功效——“阴平阳秘,精
神乃治”。
❖ 阴气平顺,阳气固密,阴阳双方在对 立制约消长中维持着相正确动态平衡,人 体生命就正常。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ppt
第28页
3、说明人体病理改变
(1)正、邪含义 正:正气,指人体结构与功效活动及
其抗病和康复能力。包含脏腑、经络、精 气血津液及其所产生维护人体健康能力。 用阴阳来区分其属性,可分阳气和阴精两 个别。
第6页
(一)整体观念 “整体”是指完整个体,“完整”
一词数学概念是不可分意思。
中医学整体观念是指机体本身完 整性和人与外环境统一性。
一个有机整体----五脏一体,形神一

(1)
组织结构——不可分割。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以心为主导,经过 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作用,组成了心 肺脾肝肾五大生理功效系统。
病性质、疾病部位及邪正之间关系。如:
风寒表实证,
❖ 病因一风寒
❖ 病性一寒
❖ 病位一表
❖ 邪正关系一实
❖ 反应了疾病在现阶段本质,可作为治疗
疾病依据。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ppt
第18页
❖ (3)、病:疾病,

疾病是指致病邪气作用人体后,
正邪斗争而引发阴阳失调所出现含有

中医学PPT

中医学PPT

05
中医学案例分析
案例一:针灸治疗头痛
总结词
中医理论认为,头痛的原因有很多,针灸是一种有效的治疗 方法。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头痛主要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达到舒缓神经系 统、促进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等作用,从而缓解头痛的症 状。针灸治疗头痛的优点包括安全、有效、副作用小等。
案例二:拔罐治疗颈椎病
总结词
适应症
拔罐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如疼痛、神经系统疾病、内科疾病等 。
操作方法
拔罐疗法包括火罐、水罐和抽气罐三种方式,最常用的是火罐。
推拿疗法
作用原理
推拿疗法通过刺激肌肉和穴位,缓解肌肉紧张, 促进血液循环,减轻疼痛。
适应症
推拿疗法适用于多种疾病,如疼痛、神经系统疾 病、内科疾病等。
操作方法
推拿疗法包括多种手法,如揉、捏、按、摩、拍 等,根据不同的疾病和部位选择不同的手法。
实践指导价值
书中的方剂和治疗方法具有很高的实践指导价值,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中 医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神农本草经》
古代药物学典籍
这部经典之作主要介绍了中药材的性味、功效和主治,是中药药理学的基础。
中药材的分类
书中药材分为上、中、下三品,不同品种的药材具有不同的性味和功效,为中药 材的分类和使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完善健康保障体系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预防和调理,中西医结合可以完善健康保障体系,从单纯的疾病 治疗向全面健康管理转变。
推动医学教育和研究
中西医结合可以推动医学教育和研究的发展,为医学教育和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医学在非医疗领域的应用
01
养生保健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预防为主,可以为人们提供全面的养生保健方案

中医基础知识ppt课件

中医基础知识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最新
返回知识点
26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二)五行的特性
1.木曰曲直
木的特性: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 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木”。
精选朱pp震t课件亨最新(丹溪)—养阴派
4
概述 一、发展简史
四、明清时期(集大成时期) 1.明代楼英《医学纲目》、王肯堂《证治准绳》 2.清代吴谦《医宗金鉴》、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3.温病理论的创立 明代吴又可《温疫论》“戾气说” 清代叶天士 “卫气营血辨证” 《临证指南医案》 吴鞠通 “三焦辨证” 《温病条辨》 五、近代和现代(收集整理时期)
精选ppt课件最新
3
概述 一、发展简史
二、晋、隋唐时期(丰富实践时期)
1. 《诸病源候论》第一部病因病机学专著。
三、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时期)
1.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代.陈无择“三因学说”
2. 《小儿药证直诀》宋代.钱乙开创“脏腑证治”
刘完素(河间)—寒凉派
金元四大家
李 杲(东垣)—补土派 张从正(子河)—攻邪派
阴 相内下寒晦有 抑 对收降凉暗形 制 静的的的的的 的 止 的
精选ppt课件最新
8
(三) 阴阳的属性特征
1.阴阳的普遍性 2.阴阳的相关性
3.阴阳的相对性
4.阴阳的可分性
精选ppt课件最新
9
(四)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阴阴 阳阳 的的 对互 立根 制互 约用
阴阴 阴 阳阳 阳 的的 的 消相 交 长互 感 平转 互 衡化 藏
五味 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 辛、甘属阳; 酸、苦、咸属阴
滋味不同,药效不同。
精选ppt课件最新
22 返回本节 返回目录

中医学完整课件

中医学完整课件
中医学在世界的影响
中医学作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医 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越来越多的国家 和地区所接受和应用。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基 础之一,用以解释人体的生理功 能、病理变化以及疾病的诊断和 治疗。
脏腑经络学说
脏腑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对人体生 理结构和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认 识,是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之 一。
儿科疾病治疗
小儿感冒
中医学采用解表散寒、清热解毒等方法治疗 小儿感冒。
小儿咳嗽
中医学通过宣肺止咳、化痰降气等方法治疗 小儿咳嗽。
小儿腹泻
中医学采用健脾止泻、消食导滞等方法治疗 小儿腹泻。
小儿营养不良
中医学通过健脾开胃、益气养血等方法调理 小儿营养不良。
05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与挑战
肿瘤
中医学采用扶正祛邪、软坚散结等方法治疗 肿瘤。
妇科疾病治疗
01
月经不调
中医学通过调理气血、补肾调经等 方法治疗月经不调。
产后调理
中医学通过益气养血、补肾填精等 方法调理产后身体。
03
02
痛经
中医学采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等 方法治疗痛经。
乳腺炎
中医学采用清热解毒、通乳消肿等 方法治疗乳腺炎。
04
03
中医学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草药治疗
使用天然草本植物,根据病情 配制不同的药方,以达到治疗
疾病的目的。
中成药
将中草药经过加工制作,制成 便于服用的成药,以满足不同 患者的需求。
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气血 ,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按摩推拿
通过手法按摩,缓解肌肉紧张 和疼痛,促进气血流通。

中医学的基础知识ppt课件

中医学的基础知识ppt课件

疾病治疗对于局部病变,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而主张从整体上加以调治。
例:
➢ 眼科疾患,从调肝着手(肝开窍于目) ➢ 口舌糜烂,可清心泻火(心开窍于舌) ➢ 耳鸣耳聋,可益肾补精(肾开窍于耳)
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四时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昼夜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地区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心气不停地搏动——血液输送全身 肺气有节律的呼吸运动——气体交 五脏 换、吐故纳新 脾气健运不息,运化水谷——消 化吸收、水液代谢
辩证论治
• 病—是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 的一种完整的过程。
• 症—疾病的外在表现(症状)。 • 征—体征 • 证—是指疾病发展过程中某阶段的病理概括(证候) 。
老、已。
自然界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
例:
四季变化
春温——万物生长(春生) 夏热——万物结果(夏长)
秋凉——万物收割(秋收) 冬寒——万物敛藏(冬长)
生生不息
“动而不息”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是宇宙变化无
穷的根源。一切物质,包括整个自然界,都处于永 恒无休止的运动之中。
人的生命活动有赖于恒动不休 例: 五脏六腑各有功能特点,但皆建立在脏腑之 气的运动变化上。
辨证—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
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 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论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同病异治:由于在疾病 发展的不同阶段,病理 变化不同,即证不相同, 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 治法也不同。
异病同治:在不同的疾病 中,出现相同的或相近的 病理变化,即出现相同或 相似的证。根据辨证论治 的原则,治法也相同。
平旦——阳气生 兴奋、活动、抗病力强 一日之中 日中——阳气盛

中医学ppt课件

中医学ppt课件

02
详细描述
中医内科疾病治疗注重整体观 念和辨证施治,通过中药、针 灸、推拿等手段,针对不同疾 病进行个性化治疗,如感冒、 咳嗽、哮喘、胃痛等常见内科 疾病。
03
总结词
04
中医内科疾病治疗强调预防和调 养。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治未病”非常重要, 因此内科疾病治疗不仅关注疾病 的治疗,更注重预防和调养,通 过调整饮食、运动、情志等方面 ,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 发生。
中药治疗
总结词
通过口服或外敷中药来调节人体内环境、治疗疾病的方法。
详细描述
中药治疗是中医学中的核心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口服或外敷 中药来调节人体内环境、治疗疾病。中药治疗具有副作用小 、疗效稳定等特点,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包括感染、肿瘤、 免疫系统疾疼痛的方法。
总结词
修身养性,培养良好品德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修身养性是养生的根本。应培养良好的品德,如 仁慈、宽容、诚实等,以保持心态平和、愉悦。同时,应 避免贪欲、嫉妒等不良心态,以免影响身心健康。
总结词
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环境
详细描述
中医认为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是相互联系的。应顺应自然 规律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态。如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等原则,以保持身心健康。
中医基础理论
包括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等基 本理论。
中医临床实践
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以及临 床各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中医学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
中医学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原始医 学,如《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

形成
经过数千年的实践与总结,中医学 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发展
在现代,中医学得到了广泛应用与 发展,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

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ppt课件
1
什么是中医学?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具有社会科学特性,受到 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
传统的中医学发源于中原,以汉民族防治疾病的理论 为主体。日本称中医为汉方医学。因此,中医学是一 个特定的概念
在医疗技术方面,除了药物治疗外,还有针灸、刮痧、 推 拿、耳针等多种非药物疗法
宇宙间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 两个方面。如白昼和黑夜,炎热和寒冷等
阴和阳的对立统一矛盾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 内部所固有的,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 和变化都是阴和阳的对立统一矛盾运动的结果
24
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 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阴和阳,既可 代表相互对立的事物,又可代表同一个 事物内部所存在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35
阴阳在诊断上的应用
指导疾病诊断 ➢ 阴阳是诊断的总纲 ➢ 疾病虽然很多,但其属性不外阴阳两类 ➢ 如从疾病发展部位来看,不在表(阳),就在里(阴) ➢ 从疾病性质来看:热证(阳),寒证(阴) ➢ 从疾病发展趋势来看:实证(阳)虚证(阴)
36
阴阳在治疗上的应用
归纳药物性能 ➢ 中药种类甚多,但就其性能不外阴阳两类,从
2
一个典故
杏林:相传三国时吴国人董奉为人治病, 不收报酬,对治愈的病人,只求为其种 杏树几株,数年后蔚然成林。后人常用 “誉满杏林”等语来称颂医家
3
主要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 四诊八纲 中药学基础知识 养生和中医的健康观 常用非药物疗法与保健方法
4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初步了解阴阳、五行学说及气血津液、
21
二、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合称, 是我国古代朴素的辨证唯物的哲学思想

中医药基础知识 ppt课件

中医药基础知识 ppt课件
• “毒药”广义上讲,为药物的总称,把药的偏性谓之毒。 “药证相符,大黄也补;药不对证,参茸亦毒。”
• 狭义上讲,指药物对人体的损害作用。 • 中药根据毒性程度分为有毒、无毒、大毒、小毒。 • 凡是毒性中药,使用中一定要严格把握用法用量,以确
保用药安全。 • 中药性味、有毒无毒、归经结合说明中药功效。
⑦ 相反:即两药合用,能产生或增强毒性反应或副作用。 如”十八反”,”十九畏”中的若干药物。
• 其中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 相 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须考虑选用; 相恶 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 相反表示增毒,原则 上应绝对禁止。
• “君臣佐使”,即从多元用药的角度,论述各药在方中 的地位及配伍后的性效变化规律。它高度概括了中医遣 药组方的原则,是七情配伍的进一步发展,对学习研究 中药成方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超过1000件,超过部分按1%取样;不足5件的,逐件取样; 贵重药材,不论包件多少逐件取样。
• 供试品的量一般不得少于试验所需的3倍数,即1/3供实验 室分析用,另1/3供复核用,其余1/3则为留样保存,保存 期至少1年。
道地药材: • 四大怀药:怀牛膝、淮山药、怀地黄、怀菊花。 • 浙八味:浙贝母、浙玄参、杭菊花、杭白芍、杭麦冬、
②甘味。能补能和能缓,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 止痛的作用。治疗虚证或挛急疼痛的药物,都具有甘味。 甘味药能腻膈碍胃,故中满湿阻、食积、气滞者慎用。
③酸味。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能治疗盗汗、 泄泻、尿频、遗精等的药物,都具有酸味。酸味药能收敛 邪气,故邪未尽之证者慎用。
④苦味。能泄能燥能坚,有清泄火热、泄降逆气、通泄大便、燥湿坚 阴(泻火存阴)等作用。治疗气逆喘咳、温热、寒湿、肾阴亏虚等的 药物,都具有苦味。苦味药易伤津败胃,故津亏虚、脾胃虚弱者不 宜大量应用。

中医药基础知识课件

中医药基础知识课件

中医药基础知识中医药有数千年历史,就是人们长期同疾病作斗争得过程中逐步积累起来得医药知识。

经历了漫长历史得考验,逐渐形成了独特得理论体系,就是目前世界现存得唯一得传统医学。

第一节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一、中医学得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辩证论治,恒动观念。

(一)整体观念人体自身就是一个有机整体,与外界环境息息相关,这种内处环境得统一性,机体自身得整体性,称整体观念。

(二)辩证论治辩证就是将望、闻、问、切所收集得疾病得有关症状与体征及相关病情资料,加以综合归纳,整理分析,判断为某种性质得证侯。

证侯就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得病理概括。

论治就是根据辩证得结果,选择与确定相应得治疗原则与方法。

辩证就是决定治疗得前提与依据,论治就是治疗疾病得手段与方法。

辨证论治,辨证就是对疾病作出具体深入得分析,论治就是采取针对性得治疗措施。

二、阴阳五行学说阴阳学说概念:阴阳就是自然界相互关联得事物与现象,对立双方属性得概括。

阴阳得属性。

最初划分阴阳得准则就是向日与背日。

凡活动得、上升得、温热得、明亮得、兴奋得、亢进得、功能得--------属阳。

静止得、下降得、寒冷得、晦暗得、抑制得、衰减得、物质得--------属阴。

阴阳得基本内容:包括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互相转化。

在医学中得应用。

①说明人体组织结构。

上部,体表,背部,六腑,气——阳下部,体内,腹部,五脏,血——阴②说明生理功能阴阳得平衡协调,维持着正常得生命活动,具体表现在物质与功能得消长平衡。

物质就是功能得基础,功能就是物质得表现。

生理活动消耗了物质与能量,又有助于物质得摄入与能量贮存。

这种阴阳彼此不断得消长过程维持着动态平衡。

③说明病理变化疾病得发生就就是阴阳失去动态平衡产生偏盛偏衰得结果。

阴胜则寒,阳胜则热,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④诊断上得应用临床疾病虽然错综复杂,但可以概括成阴证,阳证两大类。

阳证——表证,实证,热证,(急性得,进行性得,亢进得)阴证——里证,虚证,寒证,(慢性得,退行性得,衰退得)⑤治疗上得应用1)损有余,补不足,恢复阴阳得相对平衡就是治疗疾病得基本原则。

中医学基础知识培训教材培训课件

中医学基础知识培训教材培训课件

2023中医学基础知识培训教材培训课件CATALOGUE目录•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中医学诊断与辨证•中医学的治疗手段•中医学的预防和保健•中医学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0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和优势23强调人体内部各器官、组织和系统的协调与平衡。

整体观念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变化,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辨证论治强调预防疾病和保健,注重生活方式和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预防为主将人体分为阴阳两个对立面,阳为可见、动态、兴奋,阴为不可见、静态、抑制。

阴阳理论将人体分为五个系统,即肝、心、脾、肺、肾,相互关联、相互制约。

五行理论阴阳五行理论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脏腑理论将人体分为多个脏腑,每个脏腑有其特定的功能和病理变化。

经络理论将人体分为多个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具有调节人体平衡的作用。

脏腑经络理论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02中医学诊断与辨证四诊望、闻、问、切。

通过四种不同的诊断方式,收集患者的病情信息,包括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语言、气息、舌质舌苔等,闻患者的气味,询问患者的病情和家族病史,切脉确定患者的寒热虚实。

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通过辨析疾病的表现和性质,明确疾病的部位和性质,为治疗提供指导。

四诊与八纲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位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考虑患者的心理、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

治未病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通过调理身体和提高免疫力来预防疾病。

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同一疾病在不同阶段或不同患者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针对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不同的疾病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

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质情况,分析病因、病理和病机,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辨证论治的原则和方法常见证候的辨析与施治气滞血瘀、气血不足等。

治疗原则为调理气血,采用行气活血、补气养血等方法。

气血不和脏腑失调经络不畅邪正相争肝郁脾虚、肾虚等。

治疗原则为调和脏腑,采用疏肝解郁、补肾益气等方法。

中医学基础全套完整版ppt课件

中医学基础全套完整版ppt课件

二:非典型肺炎(SARS)
1、死亡率
全球:11%,中国香港:17%,中国台 湾:27%,中国大陆:7%,(其中广东 省3.8%,广州:3.6%)
2、治疗费用
香港:从几万到一百多万港币。
广东中医药大学附属一院:最贵一例约 五千元。
三:医药的发展历程
1、公元前2000年:来,吃这些根茎。
2、公元1000年:这些根茎是异教徒的东 西,来,念这些祈祷辞。
中医学基础
绪论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医药学的课程内容、学 习目标、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等。
2、了解中医药学发展简史。 3、掌握中医的基本特点。
简介中医药学
一:两个数字 1、70%
2003年,美国对占疾病总数70%的 没有理化指标变化的疾病束手无策。 2、90% 2003年,美国死亡者中约90%死于 医源性药源性疾病,而非死于原发病。
参考答案:
本病症属阴证、寒症。 冬季为寒气主令。患者由于感受寒邪,使机体出阴
阳失衡。寒为阴邪,阴邪偏盛所形成的疾病性质是 寒症。阴寒之邪侵袭经脉,则四肢关节冷痛、屈伸 不利。阴邪偏盛,阴长则阳消,体内阳气相对不足, 温煦功能减退,故畏寒、肢体不温。患者触冷水或 遇风寒疼痛加重,意为随寒邪加重而症状加重,反 之则减轻,说明阴长而阳消,阳长则阴消,这也提 示可用温热祛寒的方法来求得阴阳的平衡,以达到 治愈该病的目的。
5、130多个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分布在世界上130多
个国家的中医医疗及针灸机构达5万多家,针 灸师超过10万人,注册中医师超过两万人, 每年约有30%的当地人、超过70%的华人接受 过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
随着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的不断扩大,中 医药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扩大。

中医学的基础知识

中医学的基础知识

中医学的基础知识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学派,它有着丰富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中医学的一些基础知识:
1. 五行学说:中医学认为,自然界和人体都受到五种元素(木、火、土、金、水)的影响,这五种元素相互制约、相互关联,影响着人体的健康与疾病。

2. 阴阳学说:中医学认为,宇宙万物都存在着阴阳两个对立而统一的方面。

阴阳是相对的概念,阴阳失衡会导致疾病。

3. 经络学说:中医学认为,人体内存在着一套络脉系统,包括经脉、络脉和经络,贯穿全身。

经络的畅通与否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4. 脏腑学说:中医学认为,人体内有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每个脏腑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5. 气血学说:中医学认为,气和血是人体的重要物质基础,气血的运行状况对人体的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6. 病因学说: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包括情志、饮食、气候、外伤等多种因素。

7. 辨证施治:中医学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视为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环境要素,综合运用诊察、望、问、切等四诊方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这些基础知识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 ppt课件

中医基础知识培训  ppt课件
ppt课件 20
• 2.心与脾:心主血,脾生血、统血,脾气足则血有生化之 源,而心所主之血自能充盈。血液运行于经脉之中,固 赖心气为之推动,然也必须脾气为之统摄,以维持其正 常的运行,所以,心与脾的关系主要反映在血液的生成 和运行这两个方面。
• 在病理上,心脾两脏常互为影响。如脾气虚弱,运化失 职,血的化漂不足,或脾不统血而致心血不足;或思虑 过度,耗伤心血,影响脾的健运,都可以形成以心悸、 眩景、失眠、多梦、食少、放、面色无华等为主要见症。
主宣发与肃降五行相生木生火即肝生心火生土即心生脾土生金即脾生肺水生木即肾生肝金生水即肺生肾金克木即肺金制约肝木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木克土即肝木制约脾土水克火即肾水制约心火五行相克土克水即脾土制约肾水五脏?根据脏象学说五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精神意识活动分属于五脏加上六腑的配合把人体表里的组织器官联系起来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ppt课件
9
按五行学说的分类方法
• 将人体的五脏归属于五行,并与五脏相关的其他组织结 构以及外界自然环境有机地联系起来,以五行的特性来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和人体内外环境的密切关系。 • 根据木的特性,因肝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具有硫泄的功 能。故以肝属木,而肝配胆,主筋,开窍于目。 • 根据火的特性,因心阳具有温照之功,故心属火、而心 配小肠,合脉,开窍于舌。
ppt课件
12
五行相生
木生火 即肝生心
火生土 即心生脾
土生金 即脾生肺
水生木 即肾生肝
ppt课件
金生水 即肺生肾
13
土克水,即脾土制约肾水
木 克 土 , 即 肝 木制 约 脾土
金 克 木 , 即 肺 金制 约 肝木
五行相克
火 克 金 , 即 心 火能 制 约肺 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问现在症状 (一)问寒热 (二)问汗 (三)问周身 (四)问饮食与口味 (五)问二便 (六)问睡眠 (七)问经带 (八)问小儿
切诊
诊脉的部位 诊脉的部位,有遍诊法,三部诊法和寸口诊法。
寸口分寸、关、尺三部,以高骨(桡骨茎突)为标志, 其稍内方的部位为关,关前(腕端)为寸,关后(肘端) 为尺。两手各分寸、关、尺三部,共六部脉。寸、关、尺 三部可分浮、中、沉三候,是寸口诊法的三部九候。
⒓沉缓。 主病:脾虚,水湿停留。
⒔沉细。 主病:阴虚,血虚。
⒕弦滑数。 主病:肝火挟痰,痰火内蕴。
⒖沉细数。 主病:阴虚,血虚有热。
⒗弦紧。 主病:寒痛,寒滞肝脉。
辩证
辨证,就是分析、辨认疾病的证候。中 医学中的“症”、“证”、“病”的概念 是不同的,但三者之间又有着密切联系。
八纲辩证
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是辨证 论治的理论基础之一。通过四诊,掌握了辩证资料之后, 根据病位的深浅,病邪的性质,人体正气的强弱等多方面 的情况,进行分析综合,归纳为八类不同的征候,称为八 纲辨证
(1)浮脉类浮脉类的脉象,有浮、洪、濡、散、芤、革六脉。因其脉位浅,浮取 即得,故归于一类。
(2)沉脉类沉脉类的脉象,有沉、伏、弱、牢四脉。脉位较深,重按乃得,故同 归于一类。
(3)迟脉类迟脉类的脉象,有迟、缓、涩、结四脉。脉动较慢,一息不足四到五 至,故同归于一类。
(4)数脉类数脉类的脉象,有数、疾、促、动四脉。脉动较快,一息超过五至, 故同归一类。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 一是整体观念 • 二是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 (1)生理上的整体性 (2)病理上的整体性 (3)诊治上的整体性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
必要条件。大自然存在的阳光、空气、水、温度、磁场、 引力、生物圈等,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最佳环境。 同时,自然环境的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的生命 活动。这种人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认识,即是“天人一 体”的整体观。
中医学基础知识
岐山县中医医院 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张有成
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 的一门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学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 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 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 验总结。
三、望舌 望舌主要是望舌质和望舌苔。 心肺居上,放以舌尖主心肺;脾胃居中,故以舌中
部主脾胃;肾位于下,故以舌根部来主肾;肝胆 居躯体之侧,故以舌边主肝胆,左边属肝,右边 属胆。这种说法,一般用于内伤杂病。
(二)望舌的内容 1.望舌质 2.望舌苔 3.舌质与舌苔的综合诊察
四、望小儿指纹
指纹分“风”、“气”、“命”三关,即食指近 掌部的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 第三节为“命关”。 三关测轻重 红紫辨寒热 浮沉分表里 淡滞定虚实
闻诊
一、听声音 听声音,主要是听患者言语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
缓急等变化,以及咳嗽、呕吐、呃逆、嗳气等声响的异常, 以分辨病情的寒热虚实。 二、嗅气味
嗅气味,主要是嗅患者病体、排出物、病室等的异常 气味。以了解病情,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
问诊
一、问一般项目 • 二、问主诉和病史 • (一)主诉 • (二)现病史 • (三)既往、生活、家族史
(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认识疾病和处理疾病的基本原则。中医学在认识和处理疾病的过程 中,既强调辨证论治,又讲究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1.病、证、症的基本概念 病,即疾病,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 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障碍的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 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是病人异常 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如恶寒发热、恶心呕吐、烦躁易怒等(称症状),也可以是医 生检查病人时发现的异常征象,病之人的脉象。正常脉 象的形态是三部有脉,一息四至(闰以太息五至,相当72 -80次/分),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柔和有 力,节律一致,尺脉沉取有一定力量,并随主理活动和气 候环境的不同而有相应的正常变化。正常脉象有胃、神、 根三个特点。
病理性脉象 脉象分类与主病
⒈浮紧。 主病:表寒,风痹。
⒉浮缓。 主病:伤寒表虚证。
⒊浮数。 主病:表热。
⒋浮滑。 主病:风痰,表证挟痰。
⒌沉迟。 主病:里寒。
⒍弦数。 主病:肝热,肝火。
⒎滑数。 主病:痰热,内热食积。
⒏洪数。 主病:气分热盛。
⒐沉弦。 主病:肝郁气滞,水饮内停。 ⒑沉涩。 主病:血瘀。
⒒弦细。 主病:肝肾阴虚,肝郁脾虚。
(-)望神 1.得神 3.假神 5.神志异常
一、整体望诊
2.失神 4.神气不足
(二)望色 1.常色 2.病色 (1)青色 主寒证、痛证、瘀血证、惊风证、肝病。 (2)黄色 主湿证、虚证。 (3)赤色 主热证。 (4)白色 主虚寒证,血虚证。 (5)黑色 主肾虚证、水饮证、寒证、痛证及瘀血证。
(三)望形体 (四)望姿态
(5)虚脉类虚脉类脉象,有虚、细、微、代、短五脉,脉动应指无力,故归于一类。 (6)实脉类 实脉类脉象,有实、滑、弦、紧、长等五脉,脉动应指有力,故归于 一类。
相兼脉是指数种脉象并见的脉象。徐灵胎称之为合脉,有二合脉,三合脉、四合脉之分。相兼脉象的 主病,往往等于各个脉所主病的总和,如浮为表,数为热,浮数主表热,以此类推。现将常见的 相兼脉及主病列于下:
望诊
望诊的内容主要包括:观察人的神、色、形、态、舌象、络脉、 皮肤、五官九窍等情况以及排泄物、分泌物、分泌物的形、色、质量 等,现将望诊分为整体望诊、局部望诊、望舌、望排出物、望小儿指 纹等五项叙述。舌诊和面部色诊虽属头面五官,但因舌象、面色反映 内脏病变较为准确。实用价值较高。因而形成了面色诊、舌诊两项中 医独特的传统诊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