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阅读分层与高端杂志的中间阶层定位
浅谈初中阅读分层教学
浅谈初中阅读分层教学作者:蔡小艳来源:《新一代》2017年第08期摘要: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因人而异地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显得格外重要。
有步骤、分层次、有策略地开展语文阅读训练,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更广泛、更深入地亲身阅读。
关键词:阅读;分层;教学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读者和作者双向交流的过程,也是读者通过文字走近作者心灵的复杂心理过程。
”他所主张的阅读教学方法主要有“鉴赏、想象、语感、涵咏、揣摩、评价、咏诵”。
美国语言学家、阅读教育理论研究者斯蒂芬·克拉生研究认为:“让孩子学习能力更上一层楼的最好办法,就是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第七条对语文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阅读能力则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特别在初中阶段,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任务。
但是,从时代的要求和今天学习的实际情况来考察,阅读教学的效率往往是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率,出现“少慢差费”的现象。
这样,要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因人而异地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就显得格外重要。
于是,“分层递进教学法”的教学原则就为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
所谓“分层递进教学法”,就是根据不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层次,根据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可能性制订相应的分层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施教,然后及时反馈、分层评价、矫正、调节,确立新的教学目标。
其实质就是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使包括学有困难的学生都有充分发挥的潜能。
有步骤、分层次、有策略地开展语文阅读训练,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更广泛、更深入地亲身阅读。
例谈分层阅读及策略
例谈分层阅读及策略
本文旨在探讨分层阅读的概念、策略和好处。
分层阅读是指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将文章分成不同的层次,以不同的方式理解文章的内容。
每一个层次都有不同的阅读策略,以帮助读者有效地掌握文章的内容。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分层阅读的概念。
分层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旨在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分层阅读的核心思想是,当读者阅读一篇文章的时候,他们应该以不同的层次来理解文章,以搞清楚文章的总体框架,有效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其次,让我们来看看分层阅读的策略。
这种策略共分为三个层次:浏览、读懂和分析。
首先,你需要进行浏览,这是阅读文章的第一步。
浏览可以帮助你了解文章大概意思,以及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其次,你需要进行读懂,也就是对文章内容进行详细的理解。
这一层次的阅读可以帮助你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最后,你需要进行分析,即对文章内容进行细致的思考,找出关键点,以及做出结论。
最后,让我们来看看分层阅读有什么好处。
首先,它可以有效地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
分层阅读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其次,它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
分层阅读可以让读者更有效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
最后,它可以提高读者的注意力。
分层阅读可以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从而提高注意力。
总而言之,分层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可以帮助读者更好
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节省大量的时间,并提高注意力。
因此,读者应该把分层阅读作为一种有效的阅读策略,以有效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瑞丽》杂志解读
二、《瑞丽》杂志解读(一)《瑞丽》杂志概况在琳琅满目的时尚类刊物中,《瑞丽》系列杂志以其清新活泼、细致实用的风格独树一帜,深受女性读者的喜爱,在同类期刊中,发行量名列前茅。
在《瑞丽服饰美容》的基础上相继推出的《瑞丽时尚先锋》、《瑞丽伊人风尚》、《瑞丽家居》,彼此之间风格统一,形成了自己的品牌特色。
在十二年的历程中,《瑞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第一:中国发行量第一的时尚杂志;中国读者俱乐部会员人数第一的时尚杂志;中国第一家按年龄细分目标读者的系列杂志。
2005年4月,世纪华文国际传媒基十其自主项目SIS(报刊媒体发行与零售研究),对全国十大主要城市的时尚类杂志进行了市场零售调查。
结果显示,在高端的时尚类杂志市场,《瑞丽服饰美容》占21.09%的市场份额,全国平均销量为5.24份,排名第一。
《瑞丽伊人风尚》总销量排名第二。
2005年第一季度,《瑞丽》广告经营额同比劲增46%,遥遥领先十行业平均水平和主要竞争对手。
《瑞丽》杂志创刊十1995年,由中国轻工业l办会主管,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领导下的杂志社。
轻工业出版社在出版生活类图书方面,有着相当的实力。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服装裁剪、毛衣编织等方面的书籍深得女性读者的喜欢。
轻工业出版社也曾经出版过不少这方面的书籍,其中有不少是从口本引进的内容。
90年代初,轻工业出版社的四个女编辑萌生了想办一本指导女性如何搭配服装、打扮自己的杂志。
当时已经有《时尚》、《世界时装之苑ELLE)),《瑞丽》人希一望能够另辟蹊径,以实用为主旨。
从轻工业出版社方面来说,当时科技方面的书销路不是很好,也希一望能在生活类的书刊方面有所突破。
再加上轻工业出版社一直以来与口本方面的合作资源,正好口本主妇之友出版社想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十是一拍即合,推出了《瑞丽一服饰美容》。
《瑞丽》的诞生,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实行、大众文化的兴起同步,它的成长历程典型地反映了传媒与大众风尚之间的互动。
例谈分层阅读及策略
例谈分层阅读及策略近年来,分层阅读成为一种逐渐受欢迎的阅读策略,它有助于深入理解文本,并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
针对文本的不同层次,分层阅读可以帮助读者识别文本的主题,获取信息,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以及运用思维技巧来深入了解文章背后的信息。
分层阅读是一种多维度的阅读策略,它通过把文本分解成不同层次,允许读者从不同角度思考文本。
针对不同层次,分层阅读可以帮助读者展开深入讨论,详细挖掘文章的意义,考察其背后的信息。
它既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又可以鼓励他们自学的能力。
首先,分层阅读的第一层次是识别文本的主题,即快速阅读。
通过快速阅读,读者可以弄清文章的结构,了解文本的内容和重点。
从这一层次上,读者可以快速扫描文本,获取文本给出的信息和重要点,这有助于提高理解力,并且可以帮助读者进行更深入的阅读。
其次,分层阅读的第二层次是重读。
重读是指针对文本的特定部分,仔细审查每个字,每个句子,每个段落,以及整个文本的主要信息。
重读的目的是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发现其隐藏的思想。
重读可以帮助读者识别上下文关系,更好地理解每个句子所表达的意义,并有助于读者思考、理解文本背后的深层意义。
最后,分层阅读的第三层次是重构文本和应用文本的信息。
重构文本的目的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本,使其更好地融合到学习中。
应用文本的信息是指,读者可以根据阅读过程中总结出的文本信息,以及文中表达的观点和思想,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以及提供解决问题的可能性。
总而言之,分层阅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策略,它可以帮助读者从不同角度思考文本,提高理解力,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此外,分层阅读还可以帮助读者更准确地理解文本的含义,更好地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因此,读者在阅读时,应该充分利用分层阅读的优势,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实现文本信息的有效运用。
期刊刊名与读者定位
新创办一份期刊,首先有个角色定位问题。
“角色”是一个社会学概念,它是指某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和团体中占有的适当的位置,被该社会和团体规定的行为模式。
这里所讲的位置,就是指个人在社会和团体中所占的地位;从社会价值观来看,就是社会地位、身份。
如果我们把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引入期刊编辑学,也可以这样说:在报刊如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每一种期刊都应有自己的合适的位置,即在社会、市场、读者中占有其独特位置。
期刊的直接消费者是读者,因此,所谓期刊角色的社会定位、市场定位,实质上最后都归结为读者对象的定位。
而这种角色定位,又与刊名设计有着或隐或显、或直接或间接的内在联系。
当今流行的一个词叫“锁定”,期刊理当锁定自己的读者群。
优秀的、恰当的刊名能最迅速、最有效地先把读者吸引住,然后才有锁定的可能。
以读者对象为标准对期刊进行分类,是一种常见的,也是比较重要的分类方法。
期刊内容的不同,往往是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不同的需要而决定的。
相同的读者对象有相同的共性,需要相同的内容。
从读者角度切入,有研究者提出二分法:一是按读者的接受能力和水平分,二是按读者的年龄层次分。
另有研究者总结出三分法,即按性别分,按年龄分,按职业分。
其实,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侧面,还可能有更多的分类法。
这里,我们只是从读者性别与年龄两类分法来谈谈刊名与期刊读者定位的密切关系。
首先,谈谈按读者性别的期刊分类。
天地分阴阳,人间有男女,这样,性别分类法便十分简单明了。
之所以要这样分类,是因为世界各国都有很多专供或主要供妇女阅读的期刊。
早在18世纪的英国,就有《淑女使者》、《女旁观者》、《淑女周刊》等妇女期刊出现了。
妇女期刊在这一时期出现于英国,是与英国工业革命创造了空前的财富,而使妇女有了较多的阅读时间不无关系的。
妇女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自然对妇女刊物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有妇女期刊,当然也有与之对应的男性期刊应运而生。
西方大众传媒研究者在类分期刊时,便注意从读者性别入手。
阅读类型分层理论
因此 ,阅读 和文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同样悠久
的历史 , 阅读活 动是 语言 和文字 发 明后才产 生 的 。 类将 人
知识 、经验 组织 成 语 言文 字通 过 一定 的 方式 记 录在某 种
载体上 , 之成 为可 以供人 阅读 的文献 。在人类 发 明纸张 使
s r ia y e e r ai n tp ,d v lp n — r n e y e a d r s a c y e T e p p r as on e u h h r ce sis o u u vv tp ,r c e t y l o e e eo me t o e t d tp n e rh tp . h a e lo p i td o tt e c a a tr t f f r i e i c o kn s a d t e r lt n hp b t e n t e T e i o a ts n f a c fca sf ain o a a l t td i d , n h eai s i e w e m. h mp a i i c n eo l s i c t fr d w sas sae 。 o h n g i i o e o
以前 , 人们 将 文字 雕 刻 在 陶 土 、 属 器 皿 、 甲、 金 龟 泥版 、 竹
外 的东西 , 如不 懂 英文 的人 看 不懂 英 文著 作 , 儿 园刚 例 幼
简之上 。在 纸张 发 明之 后 , 们将 纸 张作 为 专用 工 具 , 人 用
刚识得简单汉字的小朋友不能阅读 《 红楼梦》等鸿篇 巨
式、 图表 等 。
阅读的主体是具备 阅读能力的人 。人是阅读的天然
议论文阅读理清结构(行文思路)划分段落层次
议论文阅读理清结构(行文思路)划分段落层次❖基本结构“总—分—总”式一、第一部分:引论。
是什么,提出问题(观点明确;简洁精练)“引论”又叫“绪论”,是提出问题的部分。
好的引论应当简明、新颖。
“本论”又称“正论”,是分析问题,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部分,是文章的主体。
好的本论应做到紧承引论,纵横展开,有理有据,严密紧凑。
二、第二部分:本论。
为什么,分析问题(论证有力)(一)并列式:展开的各层次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主次、没有强弱,或是分论点之间的关系并列表述,或是围绕一个论据,从不同角度、层次论证同一观点。
(二)对照式: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通过二者对比,突出论证其中一方面的正确性,往往一方面用墨较多,作为论证重点,而另一方面用墨较少,只作陪衬。
(三)层进式: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深入。
可以是由表及里,从现象入手,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指明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注意四环节:1.遵循论述规律,论述中心论点时,首先要提出分论点,这是第一个环节,它要从某个角度具体阐释观点;2.在提出一个概括性很强、抽象性很强的观点后,一定要对这个分论点进行扣题性的解说,这就是第二个环节:引语;3.第三个环节是述例,就是使用事实论据阐述前面提出的分论点;4.第四个环节是引申挖掘,就是将前面三个环节归结起来,引申到抽象的规律性,挖掘出事物的普遍性。
三、第三部分:结论。
怎么办,解决问题(干净利落;总结;提出希望)“结论”是解决问题的部分,通常放在最后,与引论相呼应。
好的“引论”能深化论点,照应开头。
❖“独论点”常用结构一、写读后感的方法一:点-引-议-联-结(一)点——提炼感点,亮明观点。
介绍篇目,点明感受。
(二)引(介)——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概括内容,紧扣感受。
(三)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
详谈体会,围绕感受。
(四)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联系生活,再谈感受。
(五)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首尾呼应,总结感受。
二、写读后感的方法二:点-引议联-引议联…-结“读”和“感”交叉写,这种写法可以谈几点体会。
读书的三重境界
读书的三重境界作者:来源:《商业评论》2018年第08期作为服务过唯品会、飞鹤乳业、简一大理石瓷砖、香飘飘奶茶、安吉尔净水器、飞贷金融科技、雅迪电动车等近百家企业的资深竞争战略实战专家,君智咨询总裁徐廉政深研战略十余年,其中,《定位》是其向企业家推荐的一部重要著作。
深研《定位》上百遍,徐廉政有哪些读书经验值得借鉴?在本文,徐廉政分享了他的读书经验。
每个人学习方法不一样,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
徐廉政将读书分成了三个层次。
第一,会很快地把书的框架预览一遍,分析作者的逻辑,总结出大体的逻辑框架。
第二,循着作者“想跟我们说什么”来入手思考,研究每一章节说了什么、举了什么案例、为什么举这些案例等。
第三,从细枝末节去理解,为什么作者一开始就要说这句话。
拿定位系列丛书来说,他从《定位》一书读起,把它搞透了再读其他的。
过程中有三种经历:第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很简单;第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混沌;第三,山还是山,水还是水,原来如此。
读书就是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的过程。
徐廉政认为,学习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理论学习。
上面讲到的三个层次都属于第一阶段。
只有认真学习理论,才能完成理论框架体系的搭建。
从对理论熟稔,到对理论有着深刻理解,至少要用一年时间来完成。
第二阶段是实践。
第一个阶段理论体系熟了之后,才真正进入第二阶段,也是真正学以致用的阶段。
很多道理实践了、用过了、碰到难题思考过了、在实战中验证过了,才是真正学到了。
第二阶段要知其然,也要知道其所以然,至少要花三年時间来完成。
第三阶段是,把你新创造的理论再放到实践中去检验,使理论体系完善升级,最后形成一整套的思考模式。
真正的学习要走过这条路——从了解,到知道,到运用,再到检核,最终可以举一反三,达到这种熟练程度,学习才算大功告成。
徐廉政读书比较慢,会先把框架搞好,理论模块弄好,然后钻进去扎扎实实一字一句地精读。
文字能给他很多启发,让他感同身受,有了感觉、有了灵感后,他就写笔记。
从衔接和主位化角度解读四级阅读文
3 .图 式 理 论
、
引 言
大 学 英 语 四 级 阅读 理解 考试 的 目的是 测试 考 生 通过 阅
读 获 取 信 息 的 能 力 。既 要 求 准 确 , 要 求 有 一 定 的 速 度 。 也 由于 其 分 值 较 高 , 而 学 生 在 这 部 分 试 题 上 的 表 现 影 响 着 因 总 体 分 数 。 阅读 理 解 考 试 部 分 要 求 考 生 根 据 文 章 内容 从 每 题 的 四个 选 项 中选 出一 个 最 佳 答 案 , 选 题 原 则 首 先 是 题 其
探 索解 读 四 级 文 的 有 效 方 法 。
[ 键词] 四级 ; 关 阅读 文 ; 接 ; 位 化 衔 主
[ 图分 类 号 ] H3 94 中 1 .
一
[ 文献 标 识 码 ] A
[ 文章 编 号 ] 1 0—3 3 2 1) 10 5 —2 0 92 2 (0 10 —1 30
者 , 时 为 了 让 一 个 主 位 体 现 多 种 功 能 , 将 其 分 为 简 式 主 有 可 位 、 重主位、 式主位 。 多 句
王 宇
( 东北 林业 大学 ,黑龙 江 哈 尔滨 1 0 4 ) 5 0 0
小学语文阅读分层教学基础理论研究
小学语文阅读分层教学基础理论研究作者:马国俊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6年第08期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8-0130-011.分层教学理论简述1.1 分层教学的概念及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在一个班级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个性心理特点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针对不同车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和评价,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速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的课堂教学理论和策略。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17世纪中叶,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班级授课制"的观点取代了历史悠久的个别化教学。
这种方式大大地降低了教育成本,促进了教育的普及。
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它的不足日益显现。
班级授课制的前提条件是学生的学业基础相差不大,优点是教学效率高,教师备一次课,基本上对所有学生都适用。
但缺点是不能够照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
如果一个班的学生基础相差较大时,这种"吃不饱"和"消化不了"的学生就比较多,就非常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1.2 分层教学理论的发展情况。
分层教学最先出现于美国20世纪初,到50年代,英国几乎所有的中小学都在将学生根据能力分到不同的层,后来分层教学一度陷入低谷。
到了90年代,由于美国政府对精英人才和学术成就的重视,大部分学校重新回到分层教学的实践当中。
20世纪80年代,中国也开始引进"分层教学",各省市都有学校进行相关的研究和实践,但是研究都是在高中、职业学校、大学、初中进行,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例子。
2000年后研究研究小学语文分层教学的论文开始陆续出现,经查阅发现有有20余篇,几乎均是从语文学科的整体出发研究学科的分层教学,从小学阅读教学的视角研究分层教学的专门著述鲜见。
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
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作者:聂凤娟来源:《速读·中旬》2015年第02期当今社会知识日新月异,科技突飞猛进。
为了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以及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为了能直接地、迅速地了解世界科技发展的最新动态,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英语教学大纲把培养阅读能力作为目标是符合社会需要的。
学生一旦具备了独立阅读的能力,也就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大学学习或自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提高阅读能力是每一个学习者必须达到的目标。
一、理解是阅读的要旨阅读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思考、理解和接受信息的过程,也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
从形式上看,阅读似乎是一种单向的言语交际活动,实质上它是作者与读者双方参与的言语交际活动。
阅读是一种积极思维的智力活动过程。
它包含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辨认文字符号的感性认识阶段和理解内容、吸收信息、创造性思维译码的理性认识阶段。
阅读的主要目的是理解作者用文字表达的思想,因此理解能力是阅读中最重要的能力。
阅读理解的程度可由浅入深分为三个层次:表层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深层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和评价性理解(critical comprehension)。
表层理解只是懂得文章字面的意思;深层理解则要求读者能清楚地理解作者的言外之意;评价性理解则需要读者对作者所表达的内容说出自己的看法这里就JEFC第70课Standing Room Only为例,具体谈谈如何通过理解课文内容的三个层次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二、阅读理解的三个层次(一)表层理解表层理解是要求学生掌握文章字面意思。
对学生的要求是机械地重复文中主要内容,使课文内容再现。
教师对该课可提出下列问题,请学生阅读后回答:①About how many babies are born in one minute?②How many new babies do people have to find food for in one day?③What may be the greatest problem of the world today?④How is the population growing?⑤When was the population over 500 million?⑥What will happen in about 600 years?由于表层理解是深层理解和评价性理解的基础,为了使学生顺利地理解掌握文章意思,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点:(1)教师要清楚地了解学生头脑中是否有与文章相适应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等知识。
初中英语分层阅读教学策略简谈
初中英语分层阅读教学策略简谈1. 引言1.1 引言IntroductionIn this article, we will explore the importance of layered reading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discuss the core contents of layered reading teaching strategies, analyze the implementation steps of layered reading teaching, introduce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 for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abilities, and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feedback of layered reading teaching.2. 正文2.1 初中英语分层阅读教学的重要性The importance of hierarchical reading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lies in its ability to cater to the diverse needs and abilities of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levels of proficiency in English, some students may find it challenging to comprehend texts at their current grade level, while others may feel bored by materials that are too easy for them. Hierarchical reading teaching allows teachers to differentiate instruction, providingmaterials at various levels of difficulty to ensure that all students are appropriately challenged and supported in their reading comprehension skills.2.2 分层阅读教学策略的核心内容1. 确定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在分层阅读教学中,首要的一步是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阅读能力评估,了解每个学生的阅读水平,包括词汇量、阅读速度、理解能力等。
【速读训练教程】阅读的层次
【速读训练教程】阅读的层次阅读,就像是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学习,是跟着一位缺席的老师在学习。
只有当我们知道如何去读时,我们才可能真正读懂。
虽然这些差异性很重要,但是这一章我们着墨不多。
本章所谈的重点在阅读的层次问题。
想要增进阅读的技巧之前,一定要先了解阅读层次的不同。
一共有四种层次的阅读。
我们称之为层次,而不称为种类的原因是,严格来说,种类是样样都不相同的,而层次却是再高的层次也包含了较低层次的特性。
也就是说,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的。
第一层次的阅读并没有在第二层次的阅读中消失,第二层又包含在第三层中,第三层又在第四层中。
事实上,第四层是最高的阅读层次,包括了所有的阅读层次,也超过了所有的层次。
第一层次的写作,我们称作基础写作(elementaryreading)。
也可以用其他的名称,例如初级写作、基本写作或初步写作。
不管就是哪一种名称,都表示一个人只要娴熟这个层次的写作,就彻底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已经开始识字了。
在娴熟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自学至写作的基本艺术,拒绝接受基础的写作训练,赢得初步的写作技巧。
我们之所以讨厌“基础写作”这个名称,是因为这个写作层次的自学通常就是在小学时顺利完成的。
小孩子首先接触的就是这个层次的阅读。
他的问题(也是我们开始阅读时的问题)是要如何认出一页中的一个个字。
孩子看到的是白纸上的一堆黑色符号(或是黑板上的白色符号―如果他是从黑板上认字的话),而这些黑色符号代表着:“猫坐在帽子上。
”一年级的孩子并不真的关心猫是不是坐在帽子上,或是这句话对猫、帽子或整个世界有什么意义。
他关心的只是写这句话的人所用的语言。
在这个层次的写作中,必须反问读者的问题就是:“这个句子在说什么?”当然,这个问题也存有繁杂与困难的一面,不过,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只是最简单的那一面。
对几乎所有阅读者,这个层次的阅读技巧应该在多年前就早已经学会了。
但是,不论我们有多精通这样的阅读技巧,我们在阅读的时候还是一直会碰上这个层次的阅读问题。
读书的最高层次
读书的最高层次作者:王三堂来源:《阅读(书香天地)》2022年第03期读书的最高层次是相对而言的。
况且什么算“最高”,也肯定见仁见智,百人百说,不会有定论,也无须定论,故我之言“最高”,也只是“管窥孔见”而已。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把读书分为四类:沙漏,进去多少,流出多少,头脑中毫无痕迹;海绵,全盘吸收,挤出来原封不动,甚至还弄脏了些;滤豆浆的布袋,豆浆流出来,留在里面的全是豆渣;采宝石的苦工,淘汰矿渣,只拣纯净的宝石。
这种划分无疑是准确生动的,但我认为还是不够,“采寶石”式读书固然是一种高层次的读书,但很难说是最高层次。
因为宝石是自然界固有之物,采之其不会增,不采也不会灭,况且“采宝石”终算不上创造。
故最高层次的读书应是“采矿、冶炼、加工”,并不断地产生出新的产品,即读书要读出智慧、读出思想、读出新成果来。
我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实不然,读好书,会读书,则“开卷有益”,否则肯定有害;我们又常听说“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就是没有读出自己见解、自己判断的原因。
我们常见一些人“读死书、死读书”,以致造成“读书死”,成了“书呆子”、“腐儒”,也都是“读进去”了,而没有“读出来”——没有读出思想来的结果。
一个人成熟的重要标志,就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想。
这不全在你读了多少书,学了多少知识,而在于能否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是否又创造了新的知识。
所以有人说:“知识不是力量,知识只有转化为思想、能力,才能成为力量。
”这是有道理的。
犹太民族是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之一,而他们却把死读书、仅有知识而没有才能的人比喻为“驮着很多书本的驴子”。
因此,只有读书、学书,而又不迷信书、不唯书,借鉴别人的东西来充实自己,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这样才算成熟了,进步了。
随着人类学识的渐增,后人必将悟出许多前人所不知的东西。
这并不证明后人一定比前人聪明,而是因为后人站在了前人智慧的基石上来看世界,所以看到的要更多。
而我们的后人之所以会看到的比我们更多,则是我们把基础又增高了那么一毫一厘的缘故。
文学作品中的社会阶层
文学作品中的社会阶层文学作品一直以来都是人们沉浸其中,寻找精神共鸣的重要途径。
而文学作品中的社会阶层题材更是让读者反思和思考社会结构的重要和常见元素之一。
通过描绘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形象和展现阶级矛盾,作品不仅展示了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思考和反思自身所处社会阶层的机会。
首先,文学作品中的上层社会阶层往往被赋予各种优点和精英气质。
这些角色通常拥有财富、权力和高学历等优势,他们的言行举止充满着自信和高贵的气息。
比如,乔治·奥威尔的小说《1984》中,党的内部成员拥有强大的控制力量和特殊待遇,他们享有许多特权并且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而在奥斯卡·王尔德的《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男主角道林·格雷作为社交名流,生活奢华且备受瞩目,他引领着当时上流社会的潮流。
这些作品中的上层社会角色呈现出的复杂性和魅力往往让读者不禁对其产生一定的羡慕和向往。
其次,文学作品也展示了真实而贫困的社会底层阶层生活。
底层人物往往受制于经济、社会和文化的限制,他们生活在贫困和困苦中,常常为生存而奋斗。
例如,查尔斯·狄更斯的《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作为一个贫困的农民,饱受命运的摧残和社会的不公。
在福斯特·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讲述着上层社会的繁华与底层社会的贫困并存,贫穷的人们无法与财富及其社会地位奋斗的人们相提并论。
这些作品通过真实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深刻地反映了底层人物的辛酸和无奈。
最后,一些文学作品还展示了中间社会阶层的生活状态和困境。
中间阶层通常处于上层和底层两个极端之间,他们既没有上层的财富和特权,也不像底层那样艰难度日。
例如,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中,小镇的乡绅们虽然地位算不上富有,但也比底层农民富足许多,他们通过规矩、传统和道德原则来维护自己的地位。
这些作品中的中间阶层角色描绘出一种在社会阶层之间徘徊的困境,他们既不能接触到上层的优越感,又无法摆脱底层的压力。
桑春华:四种层次的阅读
桑春华读书干货:四种层次的阅读第一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基础阅读。
也可以用其他的名称,如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
第二个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也可成为系统化略读。
特点在强调时间——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
第三种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
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或者比较阅读。
层次一:基础阅读即会识字,能够阅读一本书。
这个阶段通常在小学1-6年级会被老师授予。
而本书讨论的阅读方法重点将放在后面三种层次中。
层次二:检视阅读检视阅读分为两种: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如果你:①并不知道自己想不想读这本书。
你也不知道这本书是否值得做分析阅读。
但你觉得,或只要你能挖掘出来,书中的资讯及观点就起码会对你有用处。
②想要发掘所有的东西,但时间却很有限。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一定要做的就是略读/粗读整本书。
略读建议:❶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
要很快地看过去。
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角度。
❷研究目录页。
❸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
❹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❺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
❻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
就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
最重要的是,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
就算最后有后记,一本书最后结尾的两三页也还是不可忽视的。
由此,你已经完成了第一种形态的检视阅读。
你应该在脑海中把这本书该归类,以便将来有需要时好作参考。
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第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集中精神在你能读懂的部分,继续这样读下去。
将全书读完,不要被一个看不懂的章节、注解、评论或参考资料阻挠或泄气。
论语文阅读教学的层次与梯度1
论语文阅读教学的层次与梯度1(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本科毕业论文根深才能叶茂花浓才能果丰――-论语文阅读教学的层次与梯度学生姓名:袁桂堂指导教师:徐强所在院系:东北师范大学远程教育专业年级:汉语言文学09级中国·赣榆2010 年 5月内容提要阅读,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承和精神长跑。
通过有效的阅读,增长我们的知识,促进我们健全人格的构成,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引导学生读书都是实现教育价值的文化需求,是教育和引导学生将康成长的有效途径,是每一位教师尤其是广大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阅读的地位十分重要。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提出了较为明确的目标和任务,为此,我们不仅要高度重视,更要讲究方法,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实行细分层次、增加梯度的训练方法,从积累性阅读做起,经过理解性阅读、比较性阅读、探究性阅读、到达创造性阅读的理想境界。
【关键词】引导积累理解探究比较创造目录内容摘要 (Ⅰ)内容摘要 (Ⅱ)目录 (Ⅲ)引言 (4)一、积累性阅读 (4)二、理解性阅读 (5)三、比较性阅读 (5)四、探究性阅读 (6)五、创造性阅读 (6)结论 (7)参考文献 (7)引言喜欢阅读的人,或许都会从媒体上读到这样一条有关读书生活的新闻:2009年2月28日这一天,共和国总理温家宝第一次坐进了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直播室,与网民进行了一场真诚、真切、自然和轻松的对话和聊天,对话中,温总理谈到了读书问题。
温总理说他最近在读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然后说到对大家的期望:“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
我愿意看到人们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着一本书,因为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感,给人幸福。
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多读书吧,这是总理对全民的期望,更是对我们广大师生的期望。
英国杂志阅读阶级
英国杂志阅读阶级在英国,民众读报的习惯相当普遍。
据统计,英国民众平均读报的数量远远超过法国、德国的民众。
虽然如今新媒体势头迅猛,但在英国地铁等公共交通上看到的读报的人群数量可不少,报亭、报摊在大街小巷和各大超市也是比比皆是。
正如一位曾旅居英国多年的美国教授乔·富特(Joe Foote)称,在伦敦乘地铁,你可以从人们看什么报纸,就能知道他们的阶层、政见和生活方式。
这也正是包括英媒《卫报》等认同的“You are what you read”(你阅读什么,你就是什么人)。
乔·富特感叹,“这确实是在美国无法看到的现象”。
比如,着装品位类似的两个人站在一起,分别在阅读《独立报》和《太阳报》。
《独立报》为中上产阶级的严肃报纸,而八卦小报《太阳报》则意味着低端市场人群,读者很可能没上过大学,不需要太认真的新闻,只要稍微了解一点时事就行,也往往较为保守。
令他更为惊讶的是,对于社会阶层观念相当敏感的英国民众,竟然在这种个人信息上如此开放,“如果是我的话,我肯定会假装看一份比我个人教育水平要高端一点的报纸,但这种情况在伦敦似乎不太多,人们对于自己的选择也相当随意。
”1980年代风靡英国的讽刺性情景喜剧《是,首相》(Yes Prime Minister)里面有一段对话,相当经典地概括了英国各大主流报纸的特点:吉姆·哈克首相:别跟我谈媒体。
我完全知道哪些人读什么报纸:读《每日镜报》的人自以为在治理国家;读《卫报》的人自以为应该治理国家;读《泰晤士报》的人真的在治理国家;读《每日邮报》的人的丈夫在治理国家;读《金融时报》的人掌握着国家;读《晨星日报》的人认为国家应该由外国人来治理;读《每日电讯报》的人认为国家已经被外国人治理了。
汉弗莱爵士:那么首相先生,哪些人读《太阳报》呢?伯纳德·沃勒:《太阳报》读者不关心谁来治理国家,只要(即《太阳报》第三版的“三版女郎”)前凸后翘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出版》2009年第1期24CHINA PUBLISHING JOURNAL栏目主持/周 棻以大众传媒为主的文化产业是重要的社会资源之一,传媒构筑社会各阶层的主要话语空间。
其中,杂志的发展过程必然受制于社会阶层的变迁,并对读者的思想意识和生活观念等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针对不同阶层的杂志或其他媒介形式,促进了媒介生态的和谐发展。
(一)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西方的“中产阶级”与中国的“中间阶层”社会理论认为,中产阶层是社会的稳定器。
论及“中间阶层”不得不提到赖特・米尔斯关于“中产阶级”的经典的定义。
1951年,美国社会学家赖特・米尔斯在《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中提出了“白领阶级”的概念,并将它作为新崛起的中产阶级的代表。
由于敏感而暧昧的阶级地位和社会处境,中产阶级从一开始形成就表现出特有的消费热情,并总是在社会消费与时尚兴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学消费研究也就从一开始就与中产阶级有了紧密的勾连。
1990年代中期以后的中国,已逐渐形成一个由民营企业家、新经济组织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知识分子等组成的文化素养好、职业声望高的新阶层,这被大众传媒称为中国的“中产阶级”。
1992年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我国社会阶层分化加速。
在2000年的人口普查中,可以划归中产阶级(中等收入)的人口总数约占19.65%。
2001年7月,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论及我国社会阶层新变化。
新阶层出现得到官方的关注和承认,但政府文件没有明确使用“中产阶级”(middle class)的概念,而是用了“中等收入阶层/群体”或“中间阶层”等名词。
从传播资源和传播权力的角度来看,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可以划分为三大块:“1.强势集团:由拥有相当的组织资源的国家与社会高层管理者、拥有充分的文化资源或组织资源的大型企业管理人员、拥有充分的文化资源的高级专业人员、拥有充分的经济资源的大私营企业主构成。
2.中间阶层:由拥有相当的或一定的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人员、产业人员、农业劳动者构成。
3.弱势群体:由仅仅拥有很少量的或基本没有三种资源的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构成。
”[1]我国目前的社会阶层正处于分化中,逐渐走向多元,然而远未达到成熟的境地。
事实上,从财富分配的角度来看,我国目前的社会结构仍然是金字塔型,而非理想中的橄榄球型:我国中产阶层的数量仍然相当的小。
虽然如此,近年来,我国中产阶层的文化消费吸引了中外媒体的目光。
论阅读分层与高端杂志的中间阶层定位文/郭小平《中国出版》2009年第1期25CHINA PUBLISHING JOURNAL(二)我国杂志阅读分层的演进社会结构的变迁带来阶层的分化,而不同阶层的文化认同与情感诉求需要一定的话语空间。
阅读的分层与审美趣味的分化就反映了杂志的多元化与期刊定位的差异化。
新中国杂志产业的大发展始于1980年代。
当时,中国的杂志阅读分层还未形成。
文化市场上流行的刊物有《大众电影》、《电影世界》、《中外电视》以及《上海服饰》、《现代服装》、《健美》等消闲初级阶段的大众刊物。
这些杂志以形象的方式阐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消费能力和鉴赏品位。
当时最出名的《大众电影》创下了全国销量超过千万的有史以来最惊人的销量。
1988年,国际时尚杂志的领军人物《世界时装之苑——ELLE》登陆中国,成为首家获得官方正式许可在国内发行的国际性杂志。
此后,用价格不菲的铜版纸印刷的时尚杂志开始在中国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与部分奢侈品牌共同发展。
进入90年代初期,那些印制精美、国际流行的16开本、售价在10元上下、主要针对城市白领的“10元刊”出现在具有“民间性”的书摊上。
在我国期刊市场上,时尚杂志成为发展最为迅速的杂志种类。
这些印制精美的杂志散发着浓浓的贵族气息,典型的如《时尚》系列杂志、《瑞丽》、《世界时装之苑》、《现代画报》、《精品》、《今日名流》、《世界都市》等。
进入21世纪,更多的日系、欧系等时尚杂志纷纷以版权引进或与海外合作的形式进驻中国市场,一时间国内时尚杂志业热闹非凡。
今天,这些刊物的售价已在20元左右,还增加了《名牌》、《新娘》等。
这些高端定位的杂志,其定价超过了大部分书摊光顾者的消费能力,也背离了他们的消费习惯,但它们存活下来并成功流行。
文化研究学者戴锦华从中看到中国社会的消费分层渐显,而且“那些并不属于类似杂志的预期读者亦间或成为类似刊物的购买者[2]。
这些定位于白领阶层的杂志负载着对未来生活的构想以及未来想象的信念式表达。
90年代中期以后,在媒介消费主义的文化浪潮中,这样的高端杂志越来越多地进入读者的文化视野。
消费的分层与阅读分层伴随着社会分化已经开始清晰并稳定。
(三)杂志阅读分层与阶层的生活想象社会阶层的分化需要大众传媒来引领与满足他们的生活想象,同时实现某种阶层的文化认同。
于是,大量作为各阶层代言人的杂志诞生了,如《故事会》、《知音》、《家庭医生》、《读者》、《三联生活周刊》、《南风窗》、《万象》、《名牌》等。
类似《故事会》、《知音》等期刊,延续了农村的乡土幻象与城市的市民社会的生活想象。
《故事会》当属中国底层最典型的杂志。
《故事会》为农民工提供金钱、地位等幻想。
它通过充满着乡土气息的故事,宣扬着传统的善有善报观念,不断的提醒民工兄弟们在日益后工业化的城市中保持传统的乡土道德观念;同时又充满乡土气息地传神描写城市与乡村碰撞中的乡土欲望。
同《故事会》相比较,《知音》的普及更加大众化一点。
《知音》为城市与乡村带来感情慰藉与情感消费。
《知音》似乎成为“情感杂志”的代名词,并创造一种“知音体”的叙事模式。
《读者》则通过大量的励志和温情故事,为处于困惑中的读者指出人生方向,它努力让贫困、苦闷的群众们相信:只要摒弃欲望,淡泊明志,即便经历贫困和苦难,也是成功的生活。
《读者》与《故事会》成为中国不多的两本不需要广告即能盈利的杂志。
中间阶层的出现则迎合了期刊的消费主义激情与媒介的市场需求。
中间阶层成了普通民众羡慕的对象和未被宣告的社会主流群体。
他们不仅是社会财富的主要拥有者,引导着社会消费和生活的时尚潮流,而且他们还拥有了自己的文化表意符号。
那些高端的时尚杂志或所谓的精英杂志成为这个阶层期待并造就的文化陈情者和代言人。
《三联生活周刊》、《南风窗》、《时尚》、《名牌》就是典型的中产阶层杂志,它们涵盖社会、科技、美容与健康、时尚、娱乐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为中产阶层提供大量的知识与谈资。
“精英”是“中间阶层”的跃升方向和精神归属,而“中间阶层”又成为中国媒介凝视的对象。
(一)中间阶层的文化消费与传媒业的互动关系关于中国中产者的调查引发了关于中产阶层的种种讨论与想象。
公众对中间阶层的认识,更多的来自传媒,其中时尚杂志与高端广告的作用是最不可替代的。
中间阶层所拥有的社会资本、文化资本与经济资本,决定其媒介消费特征明显有别于其他社会阶层。
《中国出版》2009年第1期26CHINA PUBLISHING JOURNAL中间阶层的出现在我国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一个媒介化的社会,媒体是中国社会变革的晴雨表,媒介变化与中间阶层发展密切相关。
一方面,中间阶层是传媒产业潜在的投资人、主流消费者以及传媒公共空间的参与者;另一方面,媒介也为中间阶层的崛起提供交流信息、型塑阶层身份认同的社会平台。
中间阶层的媒介接触习惯与特征,必然成为高端媒介市场定位重要考量因素。
(二)中间阶层与非中间阶层媒介接触行为的差异1.中产阶层的电视疏离尽管电视是中国的第一大媒体,然而调查显示:中间阶层对于电视的态度远比非中间阶层显得疏离,即电视不是他们所依赖的媒体[3]。
尝试疏离电视的正是一代有文化的新中产阶层。
学历的中间阶层接触电视的时间比非中间阶层短,接触网络的时间比他们长。
中间阶层更倾向于通过新的媒体获得信息,更为关注自己的业务信息和国内要闻。
这既可能与电视“娱乐至死”的市场化追逐有关,也可能与中间阶层的职业规划、文化与品味等因素有关。
2.中间阶层显著的书刊接触行为传播学认为,“当一个社会体系中的信息流量增长时,那些受过较好教育、具有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人们比教育较少、地位较低的人们更好地吸收信息。
这样,信息增长导致了‘知识沟’的扩大而不是缩小。
” [4]这种存在于不同的群体或个人之间的知识差距,具体表现为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在获取和利用信息方面要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享有更大优越性。
调查表明:当下中国中间阶层在传媒接触上与非中间阶层的(在数据上的)最显著差异,不是在电视、报纸与网络,而是在书刊的媒介接触行为上。
简言之,中间阶层比非中间阶层更多地接触图书与刊物。
与图书阅读相类似,中间阶层比非中间阶层也更有耐心和兴趣接触期刊——那些以大篇幅文字和深度内容为特征的平面媒体内容。
较为大量的阅读书刊的传媒接触特征,体现了中间阶层的阶层身份,也表征了中国社会各层级之间知识沟的不断加深与扩大。
收入中间阶层经常阅读时尚、文学、专业、经济、管理、外刊等各类题材杂志的频度全面超出非中间阶层。
当收入特征接近中间阶层时,人们的阅读趣味更趋向于阅读的两级:休闲与艺术享受(经常阅读时尚、文学杂志);职业追求(经常阅读专业、经济、管理、外刊)。
这是由于收入中间阶层在经济上的水准较高,因此可以更有能力注重休闲与艺术享受;由于该人群普遍面对较高的工作待遇,有很强的上进心,因此更需要注重专业进修。
学历中间阶层在阅读文摘、知识博览以及专业题材杂志的频度超出非中间阶层。
当学历特征接近中间阶层时,人们的阅读趣味更趋向于阅读的信息量和文化趣味(经常阅读文摘和知识博览杂志),同时,职业追求的特征则与收入中间阶层类似。
这是由于收入中间阶层在学历上的水准较高,因此可以更有能力吸取更为深刻和更为密集的信息。
该人群普遍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他们比起其他人群来,或许更能够关注与自身利益不直接相关的各种社会问题。
因此,周晓虹教授认为,对于当下中国中间阶层与非中间阶层来说,知识属性是建构知识沟的主要动因,而职业属性与收入水平不是其中的主要动因;同时,“知识带来知识”的原因很可能是来自媒介接触行为的偏好及其各自获取知识的效率的差异。
中间阶层显著的书刊接触行为,为瞄准中间阶层的高端杂志留下极具诱惑力的媒介市场空间。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官员2001年指出,未来五年,中国将有两亿人口进入“中间阶层”(拥有稳定的收入、有能力自己买房买车,能够将收入用于旅游、教育等消费的人群)消费群。
阶层的分化及其中间阶层的媒介接触行为为期刊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作为杂志操作者或投资者,就要注意这样的现实与随之而来的机会——市场细分与杂志分化间没有很好地吻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