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理论发展综述
贸易保护理论的发展及比较研究
![贸易保护理论的发展及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74284f99e31433239689346.png)
贸易保护理论的发展及比较研究贸易保护理论的发展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产生于15—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
随着新大陆和新航线的发现,商业活动的范围空前扩大;西欧通过对美洲、非洲、亚洲的殖民掠夺积累了巨额的货币财富,导致了商品货币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封建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社会各阶级的经济生活对商业资本有很大的依赖,商品经济的发展对货币的需求量增加,当时充当交易媒介的货币主要是黄金和白银等金属货币,它们成为社会各界追逐的对象和社会财富的象征,拜金主义成为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旋律。
社会经济的这种剧烈变化,必然反映到上层建筑中来,在经济思想和政策方面,就表现为重商主义的兴起,它是贸易保护的起点。
重商主义可以分为早晚两期:早期以“货币差额论”为中心,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威廉·斯塔福;晚期以“贸易差额论”为中心,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孟。
早期的重商主义流行于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的西欧各国,重商主义者主张在对外贸易中少买多卖或不买,用以积累货币,而且积极鼓吹国家采取强制手段禁止货币输出。
晚期重商主义盛行于16世纪中叶到17世纪中叶,这时西欧各国工厂手工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对推动国际贸易发展显示了巨大的作用。
晚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国家应允许货币输出国外,购买本国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或进行转口贸易,发展生产,但仍然坚持买少卖多的原则。
贸易差额论在认识上比货币差额论向前推进了一步,但不论是货币差额论还是贸易差额论,它们都把货币和财富混为一谈,认为一国拥有的黄金和白银越多,就越富有,总之,财富就是金银,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是衡量国家富裕程度的唯一尺度。
重商主义的理论和政策在当时曾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
但它只局限于流通领域,把货币和财富混为一谈,认为财富和利润都是流通过程中产生的,对外贸易是财富和价值增值的源泉,这反映了商业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真正的经济学是理论研究由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才开始的。
贸易保护的发展趋势
![贸易保护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23d55407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01cf466.png)
贸易保护的发展趋势贸易保护主义指的是国家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限制进口商品并保护本国产业的一种政策。
在过去几十年里,贸易保护主义曾一度被认为是不可持续的,并且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被视为逆势而行的趋势。
然而,随着全球贸易局势的不稳定性和一些国家采取更强硬的贸易政策,贸易保护主义逐渐重新崛起,并且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首先,贸易摩擦的增加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剧。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贸易摩擦不断升级,主要源于美中贸易战以及其他一些国家之间的纠纷。
这些贸易冲突导致了贸易摩擦的增加,许多国家纷纷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来应对贸易不平衡。
例如,美国对钢铝等商品加征关税,中国对美国的部分商品加征关税等。
贸易摩擦的增加进一步加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压力。
其次,国内经济困难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
一些国家面临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产业结构调整困难、就业压力增加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成为了一种政府应对内外压力的手段。
举例来说,英国脱欧后面临经济不确定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性措施以保护自身产业。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一些国家,国内经济困难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个重要推动力。
再次,技术变革和新兴产业的兴起也影响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一些传统产业面临淘汰的风险,产业调整和转型成为当务之急。
为了保护本国新兴产业的发展,一些国家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例如,美国对中国的高科技产品进行限制,以保护本国的科技产业。
技术变革和新兴产业的兴起加速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
最后,地缘政治因素也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一些国家感受到了来自他国的威胁和竞争。
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一些国家采取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例如,美国对中国的限制措施一方面源于经济竞争,另一方面也源于地缘政治的考虑。
地缘政治的因素使得贸易保护主义得到了一些国家的支持和推动。
总结起来,贸易保护主义在当前全球贸易局势下呈现出明显的发展趋势。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综述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261db84680203d8ce2f2496.png)
一
、
引 言
家 已采用 的新贸易保护措施达十余类 ,如地 区经济主义 、劳工
标准 、环保 、强化反倾销 、知识产权 、人权 、市场 准入 、产业 政策保护等 等。与此相关的贸易保护理论 ,便成 为这一时期具 有代表性 的新 贸易保 护主义理论。 1 . 新 贸易理论 与贸易保 护主义 2 0 世 纪7 0 、8 0 年 代 ,沿 着 规 模 经 济 和不 完 全 竞 争 的研
三 、 新 贸 易保 护 主 义 的理 论 依 据
2 . 以蒂姆 ・ 朗和科林 ・ 海兹 为代 表为 自由政 策存 在着 自身 同有 的缺 陷 ,存当今世界环境下 , 自由贸易政策所带来的问题 比其期望 解决 的问题更多 。例如 , 自由贸易政策本欲提高经济效率 ,增 的却是 过度竞争 ,导致全球失业人 数的增加 ,居民平均生活水 准 的下 降和世界经济增长 的缓慢 。又如 ,自由贸易导致一些发 展 中国家为短期经济利益掠夺性 开采资源 ,廉价出 口,国家通 自由贸易会缩小世界贫 富差距 的初 衷。再如 ,近2 0 年来 ,世界 环境 的急剧 恶化与 自由贸易政策导致 的全球 贸易迅速扩大 ,以 及 自由市场 自身没有能力把环境损失计 人贸易成 本有着重要的 关 系 J 。由于 自由贸易政策存在 着缺 陷 ,因此要实现 经济 、公 平 和环境 的持续协调发展 ,就必须 放弃 自由贸易政策 ,由新 的
蔽的特点 。
所 谓 的新 贸易 理 论 ,为 政府 干预 提 供 了新 的合 理 性 的 辩 护
( P・ K r u g ma n ,1 9 7 9 ;K・ L a n c a s t e r ,1 9 8 0 ;A・ D i x i t ,1 9 8 4 o新
贸 易 理 论 放 弃 了传 统 贸 易 理 论 中 的 基 本 前 提 假 设 ,转 而 以规 模
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综述
![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9b7ffbcc6137ee06eff9187f.png)
随着经济 危机 的不断 深化 ,很 多 国家为 了挽救 经济危 局 ,纷纷使 出贸易 保护 的大棒 ,一时 间反倾 销诉讼 接连 不 断 ,贸易保 护主义 大有抬 头之势 。 中国作为美 国的第一 大 对外 贸易逆差 国 , 自然 首 当其 冲地 受 到贸 易保 护 的侵 扰 。
国富有 的衡 量指 标 。
重 商主义 盛行 于 1 — 1 纪 的 欧洲 。欧 洲 的 封建 专 5 8世 制者将 金银数 量的多 寡作为 衡量一 国强盛 与否 的标 志。增
加 金银 的数 量 的一 个重要 途径 就是 国际 间的 贸易 。重商 主
2 自由资本 主 义 阶段 的贸 易保护 主义 理论
自由主义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产生的。1 7世
口国外 的贵重物 品 ,以防止金银 流 出导致财 富减 少 。同时
主 义时代 的到来 。在 书 中 ,斯 密提 出 了绝对成 本理论 。绝
对 成本论 以生产 一单 位 的 商 品所耗 费 的 生产 成本 为 标 准 , 认 为如果 一 国在生产某 种 产品上 比别 国的成本 低 ,那 么该 国就 应该从 事这 种商 品的 生产并 出 口。如果每 一个 国家都 只能生产 自己具有成 本优势 的产 品并进 行交换 ,每一 个 参 与交 换 的国家都 能享受 最低成 本生 产 出来 的产 品 ,那 么整 个社会 都 会 受 益 。1 1 87年 ,工 业 革 命 在 英 国蓬 勃 开 展 。 大卫 ・ 李嘉 图出版 了 《 政治 经济 学及 赋 税 原理 》 ,本 书继
征 收初 步反补 贴关税 。
商 品则 实行较 轻 的税收甚 至免 税 重 商 主义把通 过对外 贸易 积 累货 币看成 一个 国家走 向
富强 的途 径 ,未免有 些偏 颇 。但 是重商 主义 主张 国家应该 积 极干 预对外 贸易 ,奖励 出 口 ,采取各 种措施 为本 国工业
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综述
![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23d0a6616529647d262852c3.png)
贸易保护主义理论综述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深化,很多国家为了挽救经济危局,纷纷使出贸易保护的大棒,一时间反倾销诉讼接连不断,贸易保护主义大有抬头之势。
中国作为美国的第一大对外贸易逆差国,自然首当其冲地受到贸易保护的侵扰。
一年来中美不断爆发贸易摩擦,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2021年7月,美国对原产于中国的编织电热毯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2021年8月3日,美国商务部对我国输美后拖式草地维护设备征收0~264.98%的反补贴税和154.72%~386.28%的反倾销税;2021年9月9日,美国商务部对中国输美油井管反补贴调查案初裁裁定中国涉案企业10.9%~30.6%不等的补贴幅度;2021年3月2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铜版纸和磷酸盐等产品征收初步反补贴关税。
贸易保护主义由来已久,几乎每一次经济危机都伴随着因贸易保护而引起的贸易摩擦。
从贸易保护主义理论演进的历史过程看,我们可以将它分成四个阶段。
1 重商主义阶段贸易保护理论重商主义盛行于15—18世纪的欧洲。
欧洲的封建专制者将金银数量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强盛与否的标志。
增加金银的数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国际间的贸易。
重商主义的发展有两个历史阶段,一是早期的“货币差额论”;二是晚期的“贸易差额论”。
“货币差额论”的实质就是重金主义。
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威廉•斯塔夫(W.Staffor,1554—1612)。
“货币差额论”认为金银作为财富的代表应该藏之国内,禁止进口国外的贵重物品,以防止金银流出导致财富减少。
同时又要尽力地扩大出口,以赚取他国的金银。
“货币差额论”仅仅关注货币流动而没有关注货币流动和商品流动的关系。
随着商业资本的发展,晚期的“贸易差额论”较“货币差额论”更进一步,它认为一国可以用货币去购买他国的商品,但是购买商品的货币量必须小于本国向他国出售商品而获得的货币数量,这样依然可以保证一国金银的增加。
“贸易差额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曼(T.Mun,1571—1641)。
保护贸易理论
![保护贸易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85821f450b4e767f5bcfce27.png)
• 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国家独立自主地发 展民族工业的正当要求和愿望
• 着眼于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考虑经济成长的 长远利益
• 对不同部门实行不同的贸易政策
•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并不是对立的,保护是暂 时的、过渡性的
• (二)局限性
第三节 新重商主义
• 一、理论内容
• 重商主义者关注于整个经济体制的设计和 管理以及这一体制如何保障经济体系全部资源 的最佳利用
政府补贴预期收益模拟表
• 1、在双方都无任何补贴的情况下:
•
空中客
•
制
造
•
制 造 空中客车 -5
•波
波 音 -5
•音
空中客车100
•
不制造 波 音 0
车 不制造
空中客车 0 波 音100 空中客车 0 波 音0
2、在欧洲空中客车进行补贴的情况下:
•
空中客车
•
制造
不制造
•
制 造 空中客车 5
空中客车 0
第六节 有关贸易保护的其他依据
• 一、促进产业多元化及产业结构转换 • 二、改善贸易条件论 • 三、保护和增加就业论 • 四、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论 • 五、贸易保护的非经济依据
(二)各国发展阶段不同,采取的对 外贸易政策不同
•
各国的经济划分为原始未开化时期、畜牧
业时期、农业时期、农工业时期和农工商业时
期这样五个阶段 。
• 1.保护对象
–对尚处于建立和发展时期,还不具备自由 竞争能力的幼稚工业进行保护;重点保护重 要工业部门、经发展能与外国产品竞争的部 门以及技术部门。
2.保护手段
(二)乘数理论
• 投资变动就会使收入和产出的变动产生一 种乘以倍数的扩大效果,这扩大的倍数就是乘 数
最新对贸易保护理论的研究1论文
![最新对贸易保护理论的研究1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171a07f0b1c59eef8c7b47c.png)
对贸易保护理论的研究(1)论文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贸易保护的产生与发展,介绍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特点与手段,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态度以及中国从贸易保护中得到的启示。
论文关键词:新贸易保护;经济全球化;标准一、贸易保护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1791年12月汉密尔顿向国会提出了《关于制造业的报告》,明确提出实行高关税政策进行贸易保护的主张。
他的保护贸易思想和政策主张,反映的是落后国家进行经济自卫、并通过经济发展与先进国家进行经济抗衡的保护贸易学说。
他第一个明确提出保护幼稚工业的政策主张。
李斯特1841年出版了他的名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进一步发展了汉密尔顿的贸易保护学说,建立了一套以生产力理论为基础、以保护关税制度为核心、为后进国家服务的保护贸易理论。
他是第一个从理论上探讨在面临国际竞争的条件下,如何运用保护贸易的政策与措施来促进本国的经济发展,建立了具有完整体系的保护贸易理论。
应当分清正当的保护贸易政策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两者不应混为一谈。
二者都认为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虽然二者的政策主张相悖,其目的都是促进经济发展。
但在当代,发展中国家为扶持本国幼稚工业、维护民族经济的平稳发展而采取的保护贸易的政策和措施,也许不能说是贸易保护主义。
贸易保护主义专指发达国家为争夺世界市场而采取的损人利己贸易政策,称之为超贸易保护政策或侵略性的保护贸易政策,以区别于以保护幼稚产业为主要目的的保护政策。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一)新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原因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发展不平衡,特别是日美贸易摩擦,美国货物贸易逆差急剧上升,成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发源地。
进入90年代后,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工业国家争夺市场份额的斗争越来越尖锐,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强烈的冲击,有关国家出于经济利益的相关性,都认识到加强国际经济协调十分必要。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景气,全球性的贸易保护主义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贸易保护理论
![贸易保护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964516cc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8c.png)
保护本国产业
贸易保护理论旨在通过采取关税、配 额等措施,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外国竞 争的冲击。
研究目的与问题
研究目的
深入探讨贸易保护理论的起源、 发展及其在现代经济环境下的适 用性。
研究问题
如何平衡自由贸易与保护国内产 业的关系?贸易保护政策的有效 性如何衡量?
研究范围与方法
研究范围
涵盖贸易保护理论的演变、主要流派 及其政策主张。
比较优势理论
总结词
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应专注于生产成本相对较低的产品,并出口这些 产品。
详细描述
该理论主张,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均高于其他国家,只要在某些产品的生 产上具有相对较低的成本,就可以通过专业化生产和出口这些产品来获得贸易利益。比 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分工的基础,指导着各国在国际市场上选择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进
04
贸易保护政策的实践与影响
贸易保护政策的实施
关税措施
通过征收高额关税来限制进口 ,保护国内产业。
非关税措施
采取技术性贸易壁垒、卫生与 植物卫生措施等手段限制进口 。
出口鼓励措施
提供出口补贴、出口信贷等支 持,促进出口增长。
进口替代政策
通过发展国内产业,减少对进 口的依赖。
贸易保护政策的影响
01
贸易保护理论的兴起
要点一
总结词
贸易保护理论在19世纪初开始兴起,旨在保护国内产业免 受外国竞争的损害。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各国开始重视国内产业的发展。这 一时期的贸易保护理论主要基于比较优势原理,即各国应 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通过贸易保护 措施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竞争的损害。代表人物如英国 的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和美国的亨利·克莱主张通过关税和 其他贸易壁垒来保护国内产业。
关于贸易保护的理论分析论文
![关于贸易保护的理论分析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94d012a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b5.png)
关于贸易保护的理论分析论文贸易保护是指通过采取各种措施限制进口产品,以保护本国产业免受国外竞争的影响。
这种保护主要是以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形式存在,关税包括进口关税和出口关税,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准入限制、反倾销措施等。
贸易保护主要有以下目的:保护本国产业、保护劳工就业、提高国内经济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等。
然而,贸易保护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加剧国际贸易紧张局势、阻碍市场进入等。
本文将从理论角度对贸易保护进行分析。
从国际贸易理论的角度来看,贸易保护主要受到关于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的理论的影响。
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家应当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并通过贸易来获取其他商品。
而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则强调,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贸易仍然可以带来利益。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国际贸易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然而,当国家面临国内产业竞争压力时,保护主义思潮可能会升温。
支持贸易保护的理论主要有两个:孤立主义和筹码论。
另一个支持贸易保护的理论是筹码论。
筹码论认为,贸易保护可以作为一种筹码,用于与其他国家进行谈判和争取更好的贸易条件。
根据这一理论,国家可以通过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来威胁其他国家,以期获得更利于本国的贸易条约。
然而,这种理论忽略了保护主义可能带来的负面后果,如贸易战和贸易限制的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自由贸易理论主张贸易的自由化和开放。
自由贸易理论认为,通过贸易自由化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根据这一理论,国家应当放宽进口限制,鼓励国际经济合作,以实现互利共赢。
然而,自由贸易理论也承认,贸易自由化可能导致国内产业受到竞争压力,从而引发贸易摩擦。
综上所述,贸易保护的理论分析涉及到比较优势理论、孤立主义和筹码论等不同观点。
然而,无论是支持贸易保护还是自由贸易,都应考虑到贸易保护对国内产业、国际贸易环境以及国家整体经济繁荣度可能带来的影响。
因此,在制定贸易保护政策时,必须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平衡,以确保贸易保护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自由贸易环境保护关系理论综述
![自由贸易环境保护关系理论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a48353bee06eff9aef8079f.png)
自由贸易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理论综述摘要:自由贸易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十分复杂,既有矛盾的表现又有内在的统一。
学术界对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已有很多分析并有各种各样的结论。
本文旨在对以前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以使能够更好、更清楚地认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为国家制定和执行环保政策以及贸易政策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词:自由贸易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与此同时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各国追求的目标之一。
这就要求贸易自由化和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为人类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就两者的关系,学术界作了很多研究并且得出了很多结论:自由贸易主义者认为环境保护限制了自由贸易的发展,阻碍了世界范围内货物和要素的自由流通,不利于消费者福利的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而环境保护主义这认为,自由贸易的扩大造成了大量自然资源的枯竭和污染物的排放,如果不限制自由贸易的发展,那么未来人类生存的环境将受到严重威胁;而介于这两种观点之间的另一种观点却认为,环境保护和自由贸易并不矛盾,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环境保护不会限制自由贸易的发展,反而会促进清洁能源的生产和节能减排技术的运用;自由贸易和环境恶化没有明显的联系,环境的恶化可能是由其他的因素造成的,而非自由贸易本身。
一、自由贸易主义者的观点―自由贸易不会导致环境的恶化而环境保护却可能限制自由贸易的发展。
这种观点的理论基础是环境库兹列茨曲线。
该曲线揭示出环境质量和收入之间的倒u型关系,即在开始阶段,环境质量随着收入的提高而下降,收入水平上升到一定阶段之后随收入水平的增加而改善。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自由贸易的不断扩大最终不会导致环境的恶化,相反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得到不断的改善。
即使目前有恶化环境的表现,那也只是短期、暂时的表现。
因此,改善环境的方法并不是限制自由贸易。
pethig 和siebert (1977)预测严格的环境规制会削弱一国污染产业的竞争力,从而会减少这些部门的出口;pashigan (1984)认为环境保护将迫使企业增加投资,使得企业竞争力下降;phoades (1985)得出结论强制性的污染控制反而会妨碍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feiock 和rowland (1991)认为那些环境标准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将日益失去投资的吸引力;anderson (1992)认为贸易壁垒的取消使发达国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birdsall 和wheeler (1993)分析得出结论:”如果’污染避难所’可以被找出,它存在于实行保护主义的经济体中”; van beers和van den bergh (1997)用总体贸易数据发现环境保护强度与出口间具有负向关系;bommer (1998)引用北美自由贸易区作为例子解释了自由贸易如何提高了国外的环境标准;世界银行经济学家wheeler(2000)发现巴西、中国、墨西哥这些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悬浮微粒的排放急剧下降;antweiler, copeland and taylor (2001)发现不断增加的贸易开放度将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不断下降;dean (2002)验证了自由贸易有利于中国水环境的改善。
国际贸易保护理论
![国际贸易保护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298e7b065ce0508763213ed.png)
贸易保护理论的研究一.理论归纳(一)传统的贸易保护1 在发展中国家支持贸易保护理论有以下几种理论(1)保护幼稚工业论实行贸易保护以保护发展中国家刚刚起步的工业,等工业成熟再取消保护。
代表人物: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2)改善国际收支论实行贸易保护来减少进口,从而减少外汇支出,增加外汇储备。
(3)改善贸易条件论用增加关税等贸易手段限制进口减少需求可以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
(4)增加政府收入论通过关税来增加政府收入。
增加政府收入论实际上是一种利益行为。
(5)民族自尊论为了增加民族自豪感,政府一方面从政治上把使用国货作为爱国主义来宣传,一方面企图通过贸易保护政策来减少外来冲击,发展本国工业。
总体来说,发展中国家采取贸易保护的依据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在实践上也需要克服许多困难。
在保护幼稚工业论的实践中存在保护对象的选择的问题以及保护手段的选择的问题。
在改善国际收支论的实践中存在别国贸易政策对本国出口的影响的问题。
在改善国际贸易论的实践也存在一定的困难,能否成功的通过贸易保护来降低产品的进口价格首先要取决于该国对国际市场的影响力。
其次,通过降低进口价格也未必能够获利,贸易是相互的,实行贸易保护很可能会引起别国相应的报复,结果是贸易条件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贸易量下降。
至于增加政府收入论,研究表明关税的比重跟异国的发展程度有反向关系,发展程度越低关税在政府收入中的比重就越高。
历史表明通过贸易保护实现民族自尊的做法往往是不成功的。
清末中国在闭关锁国后使国家更落后,离现代科技发展更远,民族也就没有资本来自尊了。
2在发达国家支持贸易保护理论有以下几种理论(1)保护就业论当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上升时,西方国家就以因外国的竞争而导致的经济不景气为由,来采取限制进口的方式来保障本国工业的生产和就业。
代表人物: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2)保护公平竞争论这一理论最初是用来对付国际贸易中因为政府参与而出现的不公平行为,后来又被广泛用来要求对等开放市场。
经济学发展史之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综述
![经济学发展史之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d1a57fa240c844769eaeeac.png)
经济学发展史之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综述伴随着国家的产生和生产力的发展,当一国生产出现剩余产品的时候,国际贸易便诞生了。
不同的时期,不同地理论指导和解释着国际贸易产生的条件和一些贸易现象。
本文对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1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时期15世纪到17世纪期间,以威廉•斯坦福(W·Stafford 1554—1612年)的“货币差额论(又称重金主义)”和托马斯·孟(Thomas·Mun 1571—1641)的“贸易差额论(又称重工主义)”为代表的重商主义第一次对国际贸易做出了理论解释。
“货币差额论”认为,一切进口都会减少货币,而货币的减少对本国是有害的,对外应该少买或根本不买。
“贸易差额论”观点认为,卖给外国人的商品总值大于购买他们的商品总值,从每年的进出口贸易中取得顺差,增加货币流入量。
两种观点都认为:国家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使国家富强,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和实力大小的唯一标志就是该国金银等贵金属的拥有量;实现政策目标的唯一途径就是保持贸易的顺差,为此目的所需采取的手段就是保护国内工业的管制贸易,阻止金银外流。
重商主义还认为,国际贸易是“零和游戏”,贸易是单方面有利的,一国所得,必然是另一国之所失。
重商主义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以及贸易利益在国际间的分配,并且在那一时期为早期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完成了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2 古典贸易理论时期2.1 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又称绝对成本说(Theory of Absolute Cost)、地域分工说(Theory of Territorial Division of Labor)。
该理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
贸易保护理论发展综述
![贸易保护理论发展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146c98f84868762caaed542.png)
贸易保护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发展综述贸易保护主义的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五个基本阶段:重商主义阶段、幼稚工业保护阶段、凯恩斯主义阶段、战略性政策阶段和新保护主义阶段。
重商主义者托马斯·孟从贵金属或财富积累的角度,汉密尔顿、李斯特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梅纳德·凯恩斯从宏观经济稳定的角度,都对一国保护贸易作出了比较详尽的阐述,新贸易保护理论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从公平贸易的角度对一国保护贸易进行了解释。
一、 重商主义“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产生于16世纪中叶,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它是历史上第一种比较有系统的经济思想。
这种思想的要点是,相信货币的重要,把贵金属看作财富的标志,因为金银(特别是黄金)可以交换各物,为人所普遍接受与重视。
重商主义者认为,一个国家拥有金银越多,这个国家便越富,因而千方百计要求获致金银,所以重商主义亦称“重金主义”。
重商主义者认为,一个国家本土或殖民地如果没有金银矿可开采,就得循其他途径获致金银,这主要是靠对外贸易,因为国内贸易无法使国外金银流入,只有从事对外贸易,争取贸易的有利差额,国外金银才能源源而来。
而要维持贸易出超,就得奖励输出限制输入,前者采发给出口补助金的办法,后者采提高关税的办法(夏炎德1991,p198)。
重商主义的发展有两个历史阶段,一是早期的“货币差额论”;二是晚期的“贸易差额论”。
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的重商主义,它们都强调货币是财富的唯一表现形式,一国可以从对外贸易差额中获得货币财富,而且对于国内的保护政策也一直没有改变。
二、幼稚工业保护理论我们常论及的传统贸易保护的理论和政策主要指幼稚工业保护论,它的思想至今还被很多国家所沿用。
幼稚工业保护理论是由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提出的,后来由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进行了系统地阐述。
汉密尔顿明确提出了征收保护关税的重要性,目的是保护本国处在成长过程中的产业。
国际贸易保护理论
![国际贸易保护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d7f0680a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4b.png)
国际贸易保护理论国际贸易保护理论:背景、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国际贸易在促进全球经济增长和繁荣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各国在开放经济交往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资源跨境流动的不畅以及保护国内产业的需求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国际贸易保护理论应运而生,成为各国制定贸易政策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国际贸易保护理论、全球化、资源跨境流动、国内产业保护、贸易政策一、国际贸易保护理论的背景国际贸易保护理论源于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当时,西方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工业的发展,开始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美国经济学家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提出了“幼稚工业”保护理论,认为政府应该对那些在起步阶段暂时缺乏竞争力的产业给予保护,以促进其成长。
此后,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提出了更为系统的贸易保护思想。
二、国际贸易保护理论的现状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国际贸易保护理论得到了新的发展。
一方面,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的重要产业,如农业、制造业等,采取了贸易保护措施,如关税、配额、国内市场补贴等。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也开始关注国际贸易对环境和社会的负面影响,提出了绿色贸易保护主义和公平贸易等新的贸易保护理念。
三、国际贸易保护理论的作用国际贸易保护理论对于平衡国际经济利益、促进国内产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通过贸易保护措施,政府可以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口,保护本国市场和产业,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贸易保护可以帮助幼稚产业在起步阶段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和政府支持,从而加速其成长。
此外,对于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和国防工业等,贸易保护可以帮助其获得更多的国内资源和市场份额,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独立。
四、国际贸易保护理论的实践案例贸易保护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对进口钢铁和棉制品征收关税,以保护本国的钢铁和棉纺织产业。
关于贸易保护的理论分析
![关于贸易保护的理论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960fb1be1e650e53ea9980.png)
关于贸易保护的理论分析长期以来,传统贸易理论推崇自由贸易政策,因为其推进了各国福利的提高。
但是在实践中一些国家却出台了贸易保护政策。
关于贸易保护政策相关的理论很多,在此,本文对贸易保护理论构建一种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并以中国加入WTO后遭受反倾销为例,提出中国应对的策略。
标签:贸易保护理论分析框架国际政治经济学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主义日益兴起,对二战后所建立的国际自由贸易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在全球化加快的国际背景下,有必要从政治与经济的互动、国际与国内的关联对贸易政策的演化趋势做出新的理论解释。
这里先回顾一下相关的贸易保护政策。
一、关于贸易保护的相关理论评析关于贸易保护,涉及国际贸易的理论主要有:一是重商主义,产生于17世纪资本主义原始时期。
该学说认为,在对外贸易中一国之所得必然是另一国之所失,强调对外贸易是财富和价值的源泉,国家可以干预经济生活,不惜引起国家间的贸易冲突。
二是保护幼稚工业论,产生于18世纪末期。
该学说提倡在自由贸易时期,政府对其幼稚工业进行保护,在其强大后再与他国竞争。
在实践中,这个理论成为工业发展落后国家保护其工业的主要理论武器。
这个理论在中国广泛应用,有时称为“保护民族工业”。
三是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理论。
1929年~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其作为指导和论证政府行为的超保护贸易理论孕育而生。
该理论发展了重商主义保护理论,提出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即一国的出口与国民经济增长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规律。
二战爆发前,西方各国以该学说为依据,采取贸易保护政策以缓解经济危机。
至今,该学说对有关国家制定其对外经济政策,处理国际经济关系,还有深远的影响。
四是新贸易保护主义,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期间。
该学说认为,经济上只有相对优势的国家为维护自己的经济领先地位和既得政治利益可以实施贸易保护政策。
如政府采取增加该国企业竞争力的贸易保护政策,取得他国的“租”,使整个国家受益。
贸易保护主义发展概述论文
![贸易保护主义发展概述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04d063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5.png)
贸易保护主义发展概述论文摘要:贸易保护主义自古有之,从17世纪的重商主义开始经历了传统贸易保护主义、超贸易保护主义以及20世纪70年代产生的新贸易保护主义。
在理论发展的不同阶段,主要发达国家采取相应的对外贸易措施来达到扶持民族产业和巩固优势产业的垄断地位。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在形式、保护对象和政策手段上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有着显著的区别。
关键词: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1贸易保护主义发展概述国际贸易的发展可追溯到中国的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西北丝绸之路”,而关于理论方面的研究,学术界普遍认为始于17、18世纪期间的重商主义,主张国家通过贸易保护增加国家财富,通过管制金银货币和垄断对外贸易,大力鼓励出口和限制进口等手段扶植本国产业的发展,实现贸易顺差。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英国的制造业在整个世界生产中占了1/3。
为促进本国产品出口,占据尽可能多的世界市场份额,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提出了与贸易保护政策相对立的自由贸易政策。
与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相呼应,自由贸易理论也在这一时期产生和发展。
亚当·斯密提出的国际贸易基于绝对优势,以及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比较优势理论,都认为通过对外贸易实现产品在各国间的交换,各国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益。
斯密和李嘉图都是主张解除国家对贸易的管制,降低关税和保护力度,倡导自由贸易。
与英国相比,同一时期的美国、法国和德国实行的都是贸易保护政策,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农业、民族工业和扶植新兴工业的发展。
经济理论上以汉密尔顿和李斯特为代表的传统贸易保护理论,主张经济落后国家通过关税壁垒保护本国幼稚产业,促进其发展,实现工业化,但保护只是暂时的,等幼稚工业成熟壮大后,还是要实行自由贸易。
20世纪初,美国逐渐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其工业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但在对外贸易政策上,继续实行贸易保护政策,这些政策具有一定的侵略性,也被称为超贸易保护政策:对进出口贸易实行许可证制及外汇管制;对进出口商品规定进口限额,征收高额关税或禁止进口;对出口商品予以补贴或关税减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贸易保护主义的经济学理论发展综述
贸易保护主义的经济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五个基本阶段:重商主义阶段、幼稚工业保护阶段、凯恩斯主义阶段、战略性政策阶段和新保护主义阶段。
重商主义者托马斯·孟从贵金属或财富积累的角度,汉密尔顿、李斯特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梅纳德·凯恩斯从宏观经济稳定的角度,都对一国保护贸易作出了比较详尽的阐述,新贸易保护理论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从公平贸易的角度对一国保护贸易进行了解释。
一、 重商主义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产生于16世纪中叶,盛行于17-18世纪中叶,它是历史上第一种比较有系统的经济思想。
这种思想的要点是,相信货币的重要,把贵金属看作财富的标志,因为金银(特别是黄金)可以交换各物,为人所普遍接受与重视。
重商主义者认为,一个国家拥有金银越多,这个国家便越富,因而千方百计要求获致金银,所以重商主义亦称“重金主义”。
重商主义者认为,一个国家本土或殖民地如果没有金银矿可开采,就得循其他途径获致金银,这主要是靠对外贸易,因为国内贸易无法使国外金银流入,只有从事对外贸易,争取贸易的有利差额,国外金银才能源源而来。
而要维持贸易出超,就得奖励输出限制输入,前者采发给出口补助金的办法,后者采提高关税的办法(夏炎德1991,p198)。
重商主义的发展有两个历史阶段,一是早期的“货币差额论”;二是晚期的“贸易差额论”。
无论是早期还是晚期的重商主义,它们都强调货币是财富的唯一表现形式,一国可以从对外贸易差额中获得货币财富,而且对于国内的保护政策也一直没有改变。
二、幼稚工业保护理论
我们常论及的传统贸易保护的理论和政策主要指幼稚工业保护论,它的思想至今还被很多国家所沿用。
幼稚工业保护理论是由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提出的,后来由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进行了系统地阐述。
汉密尔顿明确提出了征收保护关税的重要性,目的是保护本国处在成长过程中的产业。
在汉密尔顿看来,制造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使特定的生产部门发展起来,还会产生连带效应,使相关部门也得到发展,从而给一个国家带来生产力,或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
但是,保护不仅是有产业选择的,
还有时间的限制。
他认为,当某一特定的工业成长起来以后,就需要拆掉贸易保护的壁垒。
李斯特将国家作为其理论体系的出发点和基础,他认为,亚当·斯密所倡导的自由贸易是在假定世界成为一个大家庭前提下各国所获得的利益,但是目前各国之间的利益是有区别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
相反地,保护贸易制度可以认为是促进各国实现最后联合,也就是促进真正贸易自由的最有效方法。
他指出:“保护关税如果使价值有所牺牲的话,他却使生产力有了增长,足以抵偿损失而有余。
”1他认为,“财富的生产力比之财富本身,不晓得要重要多少倍”2,因此与其实行自由贸易而获得财富,还不如通过保护发展本国的工业,以获得财富的生产力。
李斯特也同汉密尔顿一样,并非主张一国要采取持久的贸易保护政策,而是要随着时期的不同而变化,他指出,各国应按照自己的发展程度来改进自身的制度,在第一阶段对比较先进的国家实行自由贸易,以此手段使自己脱离未开化状态;在第二阶段实行限制政策,促使本国工业、渔业、航海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在第三阶段当财富和力量已达到很高程度后,再逐步恢复自由贸易原则。
因此,李斯特的贸易保护是对那些处于成长过程中的产业在特定发展阶段上的保护,这种保护无疑只是为了该产业的成长。
这是李斯特贸易保护论的核心。
三、 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论
凯恩斯的贸易保护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国家建立在走向工业化基础上的贸易保护论,而是建立在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试图寻求经济稳定增长基础上的贸易保护理论。
凯恩斯认为,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决定于需求水平。
然而私人的消费需求、私人的投资需求不足以维持经济资源的充分就业。
边际消费倾向、资本之边际效率和货币的灵活偏好使需求不能达到充分就业的状态。
基于这个出发点,凯恩斯认为政府不仅要利用宏观经济政策干预国内的经济,实现内部平衡,还要干预对外贸易,以便使进出口有利于国民收入水平的稳定提高。
凯恩斯认为重商主义有其合理性,在于重商主义认为一国可以通过保护贸易增加国内的就业。
图3-7 充分就业与关税保护
在凯恩斯的世界里,关税能使进口品相对于国内产品更为昂贵,从而引导人们的需求从进口转向国内产品,这样在收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收入将更多地花费在国内产品上。
见图3-7(a)(b),关税通过对外国产品的需求向国内产品的转移,使进口曲线向下移动,这样接着就能刺激对国内产品的需求,增加国内的国民收入。
可见,在凯恩斯经济中,关税变成了调解总需求的一个工具:关税增加,刺激经济;而关税的削减,会抑制经济;关税趋于增加国内收入与就业,而降低外国的收入与就业的水平。
四、战略性贸易保护理论
在正统贸易理论描述的完全竞争的世界中,行为主体多而各自的规模小,因此无法决定经济的结果。
在这种市场上,经济决策主要依据商品价格、质量和特点等变量。
而在战略环境仅由少数几个大行为主体组成的卖方寡头(即不完全)的市场上,强有力的行为主体可以对市场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
只有几个重要参与者构成的战略环境,要求每一方十分重视其他各方的政策和反应。
战略性贸易理论向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发出了挑战,因为它断言:“积极的贸易政策”比自由贸易政策更有益于国家。
首先,积极的国家政策可以攫取卖方寡头环境产生的“租金”,国家可以帮助本国公司获得规模效益或其他类似利益。
其次,由于技术创新成为国际竞争的主要因素,比较利益基本上是人为的,以及从一个工业到另一个工业的外溢效应已经存在;同时,一个部门创造的知识可以使其他部门受益,并提高整个国家的技术水平,所以政府应当支持和保护这些产生租金、并被认为对国际竞争具有战略价值的工业部门。
战略性关税政策有两个基本模型:(1)“夺取进口商垄断利润的关税政策模型”,该模型由布兰德(Brander)和斯宾塞(Spencer)于1981年提出。
他们认为,当本国市场由外国垄断厂商控制时,一国可以用关税政策限制外国厂商销售的垄断高价,迫使其自动吸收部分压低下来的价格;同时关税还可以激励本国潜在生产者进入已被占领的市场,打破外国垄断局面。
此外运用关税还可起到从外
国垄断者手中提取垄断利润或租金,防止租金流失的作用。
(2)“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的关税政策”模型,由克鲁格曼(Krugman)提出,他认为在寡头垄断和规模经济条件下,利用关税和其它贸易政策对市场的保护,不但可以夺取垄断租金,还可以充分发挥国内企业的“边干边学效应”,促进产业发展和壮大,最终“国内产品可潮水般涌向国外市场。
”
五、新贸易保护主义
20世纪70和80年代国际贸易体制的结构性变化导致了新的保护主义的出现,贸易管理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增长和稳定中进行。
从对象上看,传统贸易保护主义保护的是幼稚的工业或弱小的新兴工业,而新贸易保护主义还保护陷入结构性危机的产业部门,如农业、纺织、服装、钢铁、汽车、造船、家电等行业。
保护的另一个重点是尖端技术。
新保护主义最重要的表现是,政府利用自愿出口限制和有秩序的销售安排。
自愿出口限制通常集中在几个关键部门,例如纺织、电子、皮革品、钢铁、特别是汽车工业部门,这些受控制的部门一般以全球生产能力过剩为特点,通常也是工会组织强大,蓝领工人就业的主要部门。
这些劳动力密集部门的比较利益,过去曾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源泉,现在迅速转移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去了,在那里,这些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出口机会。
新保护主义还蔓延到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中。
新保护主义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它对国际贸易结构和世界工业分布的影响。
非关税壁垒和自愿出口限制的主要目标,是日本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
反过来,这些限制对市场结构、贸易和国际工业分布,已经产生三个多少有点相互矛盾的影响:①它们促使了买方寡头市场,市场卡特尔化阻止了新公司进入市场;②目标国被迫提高某条生产线的技术水平,以便制造出附加价值更高的出口商品;③使工业部门扩散,特别是通过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把工业扩散到尚未受到自愿出口限制或有秩序地销售协议限制的发展中国家去。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变动结果在于,自愿出口限制往往扩大到技术水平更高的部门以及更多的出口国,并且促使各种阻止转运的条例增加。
结果,越来越多的工业部门出现了全球性生产能力过剩,新保护主义继续向更多的产品领域和出口国家侵入。
新保护主义的另一个影响,是改变贸易谈判机制,并增加歧视的范围,这是违背无条件最惠国待遇原则的。
进入90年代随着WTO对自愿出口限制和有秩序的销售安排的限制,保护主义转向更多地使用反倾销、反补贴和技术壁垒等措施。
若想了解更详细的情况,请参看侯海英的博士毕业论文《反倾销:贸易保护视角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