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新课标初中地理说课教案
新课标初中地理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初中地理》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本书以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来组织内容,以“问题”来连接各个学习领域和学习主题,以“探究”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
本册书共分为七个单元,分别是: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环境保护、乡土地理、人口与城市、交通与通信。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各自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地图观察、资料搜集、合作交流等方法,提高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各自的特点。
2. 教学难点: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 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地理实践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了解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各自的特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
4. 实践活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四大地理区域的典型特点,如南方的湿润气候、北方的干旱气候等。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和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
6. 课后作业:学生绘制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布图,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要以新课标教学理念实施教学。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地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综合性、实践性、时代性强,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探究、想象和创造的欲望。
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素养,而且能养成学生超越自我、勇于创新的品格,地理教师重视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在新课标理念下实施地理教学地理教学要以学生的需要开展教学,及时改变教学方式。
灵活实施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教无定法,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每一位地理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深挖教材内涵,熟练掌握课程标准,同时针对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发展的起点,联系教师自己的特色,依据课程标准,详细设计教学案例,多设计几套方案,以便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法,促使学生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二、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现代地理观念随着初中地理新课程的实施,地理教学发生着深刻的发展和变化。
许多地理的新知识、新成果,及时反映到地理教学内容之中。
特别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内容的加入,加强了资源保护、生态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要求合理使用、节约和保护水、土地、能源、森林、草地、矿产、海洋、气候、矿产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利用水平;建立科学、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形成类型齐全、分布合理、面积适宜的自然保护区,建立沙漠化防治体系,强化重点水土流失区的治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城市绿地建设,逐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将成为地理教育的主要内容,体现出教学内容改革的时代特征,同时这也是世界各国地理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新课程理念 下的初 中地理教 学
甘肃 省庆 阳 市合 水县 西 华池初 中 杨 巧艳
地 理在 各个 不 同级别 的教 育 中都可 以成 为有 活力 、有 作用 和有 兴趣 的科 目,并有 助 于终 身欣 赏和认 识 这个 世界 。一一 摘 自《 地 理教 育 国际 宪法 》 随着社 会经 济 的发 展 ,对 于 教育 的改革 越来 越 产生 巨大 的 压力 和 冲击 。地理 新课 程 虽然 已经 成为 一个 老话 题 ,但 是 摆在 教 师 面前 的任 然 是 一个 新 课 题 。首 先对 教 师 提 出 了更 高 的要 求 。需要 教 师从 “ 教学 生 学地 理” 的理念 出 发 ,必 须对 自己进 行正 确 的角 色定位 ,理 解 学生 ;必须 精 通专 业知识 系统 ,了解 地理 学 科的 知识体 系;必 须 了解学 生在 不 同年 龄阶段 的 身心发 展 .心理 需 要 ,思 维 特 点 ,了解 认 知 原理 及 教 学 理 论 等 教育 学 、心 理学 方面 的知识 ;必须 具有 综合 专业 知识 与 教育 学方 面 知识 并 灵活 运用 于 实际教 学过 程 的实质 ;必 须有 常识 丰 富 、通 达世 事 人情 的特 点 和 “ 甘为人 梯 ”的师 德修 养 。这样 才会 以学 生的 “ 学” 为切 入 点 ,主动 、充分 的 了解学 生 的学 习能 力 、学 习经 验 ,个 性及 心 理需 求 ,根 据学 生 的能力 来设 计 教学 活动 , 以求 得 学生 的情 感 和思 维的认 可 ,从而 激发 学生 的求 知需 求 , 并 培养 其知 之而 好 之 ,好 之 而乐 之 ,乐 之而 实践 ,以取 得使学
新理念下地理教学方式的新转变
新理念下地理教学方式地新转变新课程要求教师更新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地转变是新课程改革地显著特征.教师地主要职能已从知识技能地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发展地促进者.随着新课程地实施,改变原有地单一地被动地接受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地多样地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自然成为教学改革地核心任务和广大地理教师地共识.一、原有地理教学方式存在弊端传统地理教学方式是以教师地讲授为主,教师离不开课本和教案,学生获取知识地唯一途径就是教师和课堂,因而教师也被赋予“知识地化身、文明地使者”这样崇高和神圣地地位.学生地学习方式是以被动接受学习为主要特征.学生学习就是按照老师地布置“读书”、“练习”和“考试”.这种教学方式地优点是教师可以将地理知识系统地连贯地传授给学生,学生在较短地时间内获得较多地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地形成是基于我们传统地教育观念下地传统教学体系.它是一种单纯地传授知识技能地教学体系,教学地全部任务在于完成知识点地传授.因而,完成认知性任务成为课堂教学地中心或唯一任务.当然,传统教育观念导致地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地形成,其根本原因就是“应试教育”体制下教师和学生追求“急功近利”地一种必然地选择.这种教学方式在实施素质教育和步入信息时代地今天,其弊端是显而易见地:首先,传统教学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冷落和忽视发现与探究,从而在学习实践中导致了学生认识过程地极端处理.学生学习仅仅是接受和记忆地过程,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地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这种教学方式窒息了学生地思维和智力,摧残了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热情.其次,传统教学方式低估、漠视学生独立学习地能力,忽视、压制学生地独立要求,从而导致学生独立性地不断丧失和学生地主体性、能动性地不断销蚀.第三,传统教学方式忽视学生学习地个体差异,要求所有学生在同样地时间内,运用同样地学习条件,以同样地学习速度掌握同样地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地学习水平和质量.这种“一刀切”地做法,导致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有些学生根本不知从何“入口”.最终学生地“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教育教学管理地难度越来越大并形成“恶性循环”地态势.二、了解现代学习方式地基本特征,掌握转变教学方式地实质和内涵转变教学方式不是振臂一呼、一蹴而就地事情,只有把转变教学方式作为教师和学生地内在需要,教学方式地转变才能成为可能.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地全面推进,地理课堂发生了明显地变化,以“自主、合作、探究”为特征地多样化地现代教学方式正在逐步形成.但在这种变化地背后却又分明潜藏着隐忧,暴露出了浮躁、肤浅、盲从和形式化地倾向.教学方式地转变停留在热热闹闹地浅表层面,教师和学生地内在情感和思维并没有真正被激活.因此,我们必须掌握转变教学方式地实质和内涵,了解现代学习方式地基本特征.、教学方式地转变意味着教学方式地整合.教学方式地转变绝不是用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方式,而是由单一性教学方式转向多样化地教学方式,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教学方式地转变在于培养和提升学生地学习品质和学习精神,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善学习,为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地基础.转变教学方式就是要转变学生他主性、被动性地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地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地过程.学习不是一种外在地控制力量,而是一种发自内在地精神解放运动.、教学方式地转变,是以培养学生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地.转变教学方式要注重培养学生地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地质疑和对教师地超越,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地理解和表达.要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地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教学方式地转变本质上是转变人地生存方式.教育地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自由、民主意识,具有科学人文素养,具有健全个性和独立人格,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了文明生活方式地现代公民.教学方式地转变在本质上就是生存方式地转变.从这个意义上讲,实现学习方式地转变,就不只是在课堂教学中,不只是在学校地教育中,而是贯穿在学生学习与生活地方方面面.由此可见,转变教学方式实质上是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培养模式地变革.只有把握转变教学方式地实质和内涵,才能不断提高课程改革地质态,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转变教学方式就是要从传统教学方式转向现代教学方式.那么,现代教学方式有哪些基本特征呢?主动性是现代教学方式地首要特征.学习应该是学生地内在需要和一种学习责任地承担.只有当学生把学习当作一种内在地需要和一种责任,学习才会变地有兴趣,才能成为一种享受,一种愉快地体验.这种学习才是一种真正地有意义地学习.我们选择教学方式地目地就在于调动学生学习地内驱力,提高学生学习地自觉性,发挥学生学习地主观能动性.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地核心特征.学生在学校整个地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争取独立和日益独立地过程.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地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地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地能力.独特性是现代学习方式地重要特征.每个学生地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地体现.提倡转变教学方式就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地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地发展创造空间.同时,学生地独特性也是一种亟待开发和利用地教育教学资源.体验性是现代教学方式地突出特征.学生学习过程不仅仅是知识增长地过程,同时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和发展地过程.因此,我们强调学生积极参与,注重感悟和体验,这不仅是理解知识地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地需要.问题性是现代教学方式重要地心理特征.现代心理学指出,学生产生学习地根本原因是问题.现代教学方式把问题看作是学习地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地主线,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地过程.所以,我们要强调学生问题意识地形成和培养.上述五点特性不是截然分开地,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地有机地整体,我们正是必须从整体地高度来全面把握现代学习方式地精神实质,惟其如此,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教学方式地转变.三、树立地理教学新理念,实现地理教学方式新转变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是学生学习地合作者,是学生学习地引导者,是学生学习地促进者.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课程资源,创设良好地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地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实践能力.基于对传统地理教学方式弊端地认识,对现代教学方式本质内涵和基本特征地把握,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在地理课堂对现代教学方式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尝试,从而促进了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学地理教学主要通过学习“对生活有用地地理”“对未来有用地地理”,培养学生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用先进地教学理念作指导,根据现代教学方式地基本特征,确立新地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新原则即使学生想学、使学生能学、使学生善学、使学生选学、使学生合作学.教学过程设计四个主要环节:(一)自主自学.学生根据自学提示,采取小组合作地形式完成对所要学习内容地学习.主要培养学生地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地独立性.学生根据课程内容可以查找收集相关资料,教师亦可以提供相关资料.将不懂地问题记录下来.(二)质疑问难.这个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地主要环节,主要培养学生地问题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地主动性.学生将自学过程中不懂地问题进行交流,形式主要是辩论、答记者问等.(三)课外延伸.这个环节主要是开发课程资源,培养学生善于学习地能力.主要是将学生和教师收集到地资料进行交流.为培养学生地探究意识,我还组织学生以小组地形式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写观察日记,调查报告,办手抄地理报等.(四)小结评价.这个环节要因材施教,尊重学生地独特性和差异性.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结构和对自己地学习做简要评价.地理教学方式地转变,使学生学习地兴趣越来越浓,学习方法也越来越灵活,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学生不再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而是将学习变成一种享受,感受到学习带给他们地快乐,他们在地理学习中享受生活,感悟生命,品味幸福,健康成长!。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解读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解读基本理念1.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地理课程应向学生提供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注重基础地理知识和技能,以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实践的规律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验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索,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4.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形成学校与社会、家庭密切联系,教育资源共享的开放性课程,从而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5.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在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等方面,应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
6.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
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以上是对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基本概念的解读。
我相信学生们已经熟悉了地理学习的本质。
然后就有了越来越完整的初中地理新课程信息正在等待大家去吸收和掌握。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生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中学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中学地理的教学目的,是在小学地理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积极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和独立吸取地理新知识的能力”。
可见兴趣在学好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兴趣可以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好地理的愿望,并使其充满饱满的热情而主动持续地去学习地理,从而实现地理教学可持续发展。
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下面是笔者的浅见。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好的导入语如同演员“亮相”一样,能一下镇住”台脚”,抓住观众,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之进入最佳求知状态。
如教师在讲授“经纬网”前,教师提出:“在茫茫的海洋中,有艘海轮遇到了风暴,失去了控制,报务员随即发出了呼救信号,报告了出事地点,邻近的船只闻讯赶来营救,直升飞机也出现在遇难海轮所在海域的上空。
但海洋上并没有其它相对目标,遇难船是怎样报告它的位置,营救者又是怎样找到它的?”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议论纷纷。
接着教师又问:“你们去电影院看电影,在众多的位子中是怎样迅速找到自己的座位呢?”通过这样的提问,教师生动而巧妙地进入了“经纬网”的讲授。
二、穿插趣味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大多是喜欢听故事的,尤其是初中学生。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相关的趣味小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学生又可以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
例如,在讲气候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时,我讲了粤菜与湘菜在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的影响下形成清淡与辛辣的特点。
学生听得津津有味。
通过小故事也使学生明白了气候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从而坚定了他们学好气候这一章的信心。
在讲“世界的陆地与海洋”一课时,我就讲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并启示学生:哥伦布所以能完成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地理大发现,除了他具有坚定意志和熟练的航海技术之外,他还拥有渊博的地理知识。
他对当时人们所能掌握的地理知识了如指掌,对欧洲、非洲及大西洋沿岸的风向、海流及气候等自然地理知识也十分熟悉。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地理作业的设计和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地理作业的设计和评价引言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推广和普及,初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也发生了变化。
地理作业作为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实践环节,也需要根据新课程理念进行设计和评价。
本文将探讨在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地理作业的设计和评价的相关问题。
一、设计初中地理作业的原则1. 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初中地理作业应该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能够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
作业可以延伸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知识。
2.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地理作业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调查、观察和解决问题等方式,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应该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指导,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研究的空间。
3. 多样化和差异化的任务设置地理作业应该设置多样化和差异化的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能力水平。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计不同的作业任务,比如绘制地理地图、撰写调查报告等。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研究动力。
4. 鼓励实践和探究地理作业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和探究。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地调查的任务,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作业要有一定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和实践。
二、评价初中地理作业的标准1. 任务完成情况评价初中地理作业,首先要考察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
学生是否完成了作业要求,完成的内容是否准确、全面。
可以通过检查作业书写、提问学生等方式进行评价。
2.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作业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时可以考察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程度、信息的整合能力以及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3. 表达和交流能力地理作业也要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评价时可以考察学生的作业书写和语言表达是否清晰准确,是否能够通过图表、文字、图片等方式清晰有效的传达信息。
新课改初中地理教案模板
新课改初中地理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的基本概念、特点、原理等;(2)能够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3)了解……的基本情况,提高……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通过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学科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1)……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方法的运用;(3)……情况的了解和分析。
2. 教学难点:(1)……概念的理解;(2)……方法的掌握;(3)……情况的判断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课内容;(2)学生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巩固基础知识。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新课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重点概念和原理;(2)教师举例说明,让学生掌握……方法的应用;(3)教师分析……情况,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 合作交流:(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2)学生代表发言,展示合作成果;(3)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5. 实践活动:(1)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方法;(2)学生观察、分析,提高抽象思维能力;(3)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教师强调……方法的运用和……情况的分析;(3)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
7. 布置作业:(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2)教师提出作业要求,鼓励学生创新和实践。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1)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程度;(2)学生对……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情况;(3)学生对……情况的了解和分析能力。
初中地理《新课标》解读
初中地理《新课标》解读一、背景介绍地理是初中学生研究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新课标下,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本文将对新课标下初中地理教材进行解读,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内容。
二、教材特点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 突出实践性新课标注重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结合,尤其在地理教学中更为突出。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关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新课标地理教材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通过讨论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培养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3. 强调跨学科综合性在新课标下,地理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更加注重与其他学科的关联。
教材将地理与历史、生物等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方法和策略有以下几点:1. 提倡探究式研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主动探索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研究、问题导入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活动,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新课标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如使用幻灯片、视频等呈现地理概念和案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四、评价和展望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教学通过突出实践性、关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强调跨学科综合性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同时,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创新也为地理教育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机遇。
然而,新课标地理教学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教师培训、教材衔接等问题。
在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同时加强教材编写与教学内容的衔接,使地理教育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服务。
初中地理教案新课标
初中地理教案新课标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农业、城市及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美国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农业和城市分布等地理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提高学生从地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农业和城市分布。
2. 难点:美国领土的组成及特点、主要农产品和城市的分布。
四、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通过地图、图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美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美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
(2)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美国的气候特点。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美国的农业特点,分析主要农产品的分布原因。
(2)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分析美国城市分布的特点。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重点讲解美国领土的组成及特点、主要农产品和城市的分布。
5. 巩固练习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地图和教材,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气候特点、农业和城市分布等地理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使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讲解美国领土组成时,由于时间原因,未能详细讲解每个州的特点,今后可以适当增加课时,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美国。
新课标与新中考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策略
一、新课标与新中考的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于2017年正式实施了全面深化新课程改革,其中包括初中地理课程。
新课标的实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强调“生活化、社会化、实用性和能力性”的理念,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针对性。
与此为更好地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我国还对中考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涉及到地理科目的内容和命题形式的调整。
新课标与新中考的实施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二、新课标与新中考对初中地理教学的影响1. 强调实践性教学。
新课标要求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地理课程需要更多地融入实地考察、实验实践等元素,教师要通过实践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实际运用能力。
2. 注重跨学科融合。
新课标强调科学知识的交叉融合,地理课程需要更多地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尤其是与历史、政治、生物等学科的交叉应用,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把握地理学科的核心思想和方法。
3. 强调能力培养。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地理课程需要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具备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4. 考核方式的变化。
新中考的改革也将影响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命题形式,地理课程需要更多地体现应用性,注重能力的考核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评价。
三、初中地理教学策略1.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和理解。
2. 强化跨学科融合。
教师要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加强协作,结合历史、政治等学科的知识,设计多学科交叉应用的课程,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地理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3. 注重能力培养。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
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一个循序渐进,有条理、有节奏、有重点的师生之间知识传递和心灵接触情感交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主导。
教学的效率和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采取怎样的方法对教学条件的充分利用,把握和调节学生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处于最佳状态。
怎样使学生的学习处于最佳状态呢?笔者就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策略谈一些浅见。
一、趣味教学,引人入胜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探索某种事物、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能力。
它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视野及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重要动力。
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大胆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和保护学生写话的热情与愿望,创设宽松的写话环境,由扶到放,循序渐进,层层深人。
有时适当加点“佐料”,还可以调节学生的思维,做到有张有弛,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如在教学地震释放能量巨大时,可这样教学:5?12大地震中释放出的总能量约相当于装机容量100万千瓦的大型发电站连续10年发出的电量总和。
学生听后发出一片惊叹声,若地震能被开发利用该多好呀。
又如,地理上有许多数据需学生记忆,对于枯燥的数据,教师要善于教活,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珠峰海拔8848米—爬爬试吧,京杭运河长度1794千米—一气就死。
对一些难记的知识点,编成口诀:如记忆我国东部14个港口城市是个不小的负担,可给学生编一个口诀:大晴天烟似青云难上宁温府广占北。
通过教师的引导记忆已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成为一大乐趣,同学们也自动搞起了记忆窍门大比拼并进行交流,相互借鉴,乐此不疲。
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地理课堂教学的调控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刺激学生集中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从美学的角度讲,引起人们审美注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客观对象的新异性和多样性。
因而,课堂教学方法是否新颖、是否多样,也是决定能否有效地实施地理课堂教学调控的重要因素之一。
(精简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精简版)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解读1. 引言本文档旨在深入解读我国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为广大初中地理教师、学生及教育工作者提供权威、专业的指导。
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了国家对初中生地理素养的要求,强调对学生地理知识、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
2. 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2.1 课程理念的变化新课程标准强调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地理观念和地理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2 课程结构的变化新课程标准对地理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将课程内容划分为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四个部分。
这样的结构安排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
2.3 课程内容的变化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上进行了调整,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如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
同时,新课程标准还注重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参与户外调查、观测等活动。
2.4 课程评价的变化新课程标准强调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对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评价。
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课堂问答、地理观测、实验报告等。
3. 教学建议3.1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地图、模型、互联网等,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2 注重实践教学地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测、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3 培养地理思维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4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地理学习中获得成就感。
4. 结语新课程标准为我国初中地理教育指明了方向。
作为一名初中地理教师,应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具有地理核心素养的新时代中学生而努力。
新课程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
探索篇誗课改论坛新课程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文|张细洪信息技术能够让学生的视觉、听觉得到有效刺激,并对知识产生各种联想,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教师要在备课过程中提前制作好各类课件,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针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教师也要不断总结,积极解决,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专业素养,并积极学习地理知识。
一、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融合问题分析(一)信息技术使用手段只停留在浅层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信息技术,虽然很多初中地理教师能够意识到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非常重要,但设置的教学活动却只停留在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视频,看似丰富了学生学习内容,但其实只是从传统的教师灌输转变为视频灌输,教学方式完全停留在表面。
教师在教研、备课等过程中也没有关注信息技术的高效使用,只是将其他教师的精美课件照搬过来,并没有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将信息技术的使用变成走马观花利用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展示多种多样的地理信息,因此,很多教师开始在课堂上大量播放视频、图片,看似学生目不暇接地接受地理知识,但他们并没有展开深度学习。
对于一些不理解的地方,教师没有深度讲解,再加上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教师播放资料的时间远远大于讲解的时间和学生学习的时间,很多学生赶不上教学进度,逐渐丧失了地理学习兴趣。
这样的课堂中,教师成了导游,学生成了游客。
很显然,这并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要求。
(三)地理教师并未关注动态课堂的生成虽然地理知识是静态的,但学生是动态发展的,教师应当立足多个角度,帮助学生丰富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但一些初中地理教师在使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时,只将教材中的静态知识搬到屏幕上,一旦电脑或网络出现问题,不管是教师的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都会中断,教师也缺少生成动态课堂的能力。
二、新课程理念下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深度融合意义(一)能够有效满足地理学科的特征社会在不断发展,学校教育也要紧跟社会发展要求进行相应改革。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实践教学
小组进行 ; ②在课堂外开展社会实践, 这种活动直接指向客观
本地 的 自然地理环境 和人文景 观都 可以成 为地理实 践教
世界 , 主要包 括信息 收集 、 地理 调查 、 地理 观测 、 地 理参 观 、 地 学活动的研 究对象 , 青少年 活动 中心 、 地理 教育基地 、 图书馆 、
大课堂 。
理教 学质量及实现地理教 学 目的具有特殊 作用 。组 织 良好 的 实 、 相互协 作的科学 态度和对 自然 、 社会的评 价能力 。 地理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调动学 2 . 4 实施 多元 评价 , 合理 构建地理 实践 课程评价 体系 。理的基本 知识 、 基本 原 实践 课 程评 价 是初 中地 理新 课 程过 程 性 评价 的 重要 组 成部 理和 基本技能 , 发展学 生的地理 思维 能力 , 促进 学生 知识 、 能 分 。 地 理实践活动 评价应 以《 初 中地理新课 程标准》 为依据 , 以
力、 思维方式等诸 方面全面发展 , 逐步掌握学 习和探究地 理 问 新的课 程改革理 念和 学习观为 基础 , 应 采取 目标 与过程 并重 题 的基本方 法和技术手段 。 另外 , 实践 教学活动 多采用合作进 的价 值取 向, 对实 践活 动 中的学 习效 果 、 实 践过 程 、 参 与 活动 行的方式 , 有利于培 养学生的合作意 识和 协作精神 , 促进 学生 的态度等 与学习密 切相关的非 智力因素进 行全面 的评价 。通
自主学 习、 合作学 习和探 究学 习, 开展地理观 测 、 地 理考察 、 地 初 中地理实 践活动发 展的必然趋 势 。 理实验 、 地理调查和地理 专题 研究等实践活 动。 因此 , 教师 要 开展实践活 动时 , 教师要突 破学科本 位 , 要 与相 关学 科联 从学生的全面发展 和终身学 习出发 ,构建切实 可行的实 践教 合。要善于挖 掘地理实 践活动活动 主题可 能涉及 到的跨 学科 学模 式 , 注 重实践教 学 、 重视社 会实 践和课 外活 动 , 使 学生 主 的内容 , 使 实践 活动在 学校 、 家乡 、 社 会大 课堂进 行学 习 与研 动有 效地参与教学活动 , 促进学 生主动和富有 个性地学 习 , 帮 究 。在开放 的学 习环境 中 , 学 生可 以综合 运用所学 知识 , 全 面 助学 生学会 自己设 计和 实施 实践活动 ,形 成主动探 究地理 问 发 挥实践 能力 , 广 泛地 组织 研究材 料 , 拓 展学 习范 围 , 锻 炼 才 题 的意识和能力 , 促进实践能力和 创新能力 的提 高。 干, 养成良好的品质 , 实现多方面、 多层次的教育 目标。
初中地理教学的课程改革(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地理教学的课程改革第一篇范文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改革正逐步深入实施,初中地理教学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
为了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求,提高初中地理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初中地理教学的课程改革。
一、教学理念的改革1.坚持以学生为本。
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强化地理素养。
地理课程不仅要传授地理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具备地理思维、地理观念,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注重实践与创新。
将实践活动融入地理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1.优化课程结构。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地理学科特点,调整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逻辑性和系统性。
2.更新地理知识。
关注地理学科的最新发展,将新的地理知识、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融入教学,提高课程的现代性。
3.强化区域特色。
注重介绍各地的特色地理现象、地理文化和地理环境,培养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1.情境教学。
创设丰富的地理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案例教学。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分析地理现象,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3.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4.小组合作学习。
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评价体系的改革1.多元化评价。
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过程和成果。
2.注重地理素养评价。
不仅评价学生的地理知识掌握程度,还要评价学生的地理思维、地理观念等方面。
3.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同时开展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新课标初中地理教案模板
新课标初中地理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主题)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布情况,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表和实物,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人地关系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主题概述:介绍(主题)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
2. 地理位置:讲解(主题)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相邻地区。
3. 地理特征:分析(主题)的自然地理特征,如气候、地形、植被等。
4. 人文地理:探讨(主题)的人文地理特点,如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等。
5.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的(主题)案例进行分析,如(具体案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歌曲、故事等)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主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主题)的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点。
4.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主题)的理解和看法。
5. 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典型(主题)案例,如(具体案例)。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主题)的重要性和意义。
7.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相关(主题)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新课标初中地理教材,为学生提供权威、系统的地理知识。
2. 地图:提供(主题)相关地图,帮助学生了解地理位置和地理特征。
3. 图片:收集与(主题)相关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视频:播放与(主题)相关的视频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对(主题)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分享、思考等。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题)的地理知识。
新课标初中地理备课教案
新课标初中地理备课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亚洲的自然环境、地形和河流分布情况。
3. 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教学重点:1. 亚洲的位置特点;2. 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难点:1. 亚洲地理位置、范围的理解;2. 亚洲地形和河流分布的特点及成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5分钟)1. 复习上学期所学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2.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地球上的大洲,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二、亚洲的位置特点(15分钟)1. 展示亚洲的范围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
2. 讲解亚洲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亚洲周围的大洋和大洲的方位。
3. 引导学生理解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三、亚洲的自然环境(15分钟)1. 讲解亚洲的自然环境特点,如气候、植被等。
2. 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地形和河流分布情况。
四、亚洲的地形和河流分布(15分钟)1. 展示亚洲地形和河流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亚洲的地形和河流特点。
2. 讲解亚洲的地形和河流分布的成因,如板块构造、气候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强调亚洲地理位置、地形和河流分布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亚洲的河流和地形(20分钟)1. 讲解亚洲的河流分布特点,如长河、内流河等。
2. 分析亚洲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如高原、山地等。
三、亚洲的地理位置和气候(20分钟)1. 讲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如季风、温带大陆性气候等。
2. 引导学生了解亚洲的气候特点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课堂小结(10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强调亚洲地理位置、地形和河流分布的重要性,联系生活实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
甘肃省合水县西华池初中杨巧艳
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
——摘自《地理教育国际宪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教育的改革越来越产生巨大的压力和冲击。
地理新课程虽然已经成为一个老话题,但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任然是一个新课题。
首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从“教学生学地理”的理念出发,必须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理解学生;必须精通专业知识系统,了解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必须了解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心理需要,思维特点,了解认知原理及教学理论等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必须具有综合专业知识与教育学方面知识并灵活运用于实际教学过程的实质;必须有常识丰富、通达世事人情的特点和“甘为人梯”的师德修养。
这样才会以学生的“学”为切入点,主动、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经验,个性及心理需求,根据学生的能力来设计教学活动,以求得学生的情感和思维的认可,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需求,并培养其知之而好之,好之而乐之,乐之而实践,以取得使学生知、情、意、行四者合一的理想教学效果。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与学
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与终结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创设一种“发现闪光点”、“鼓励自信心”的激励性评价机制。
在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个性差异,因而会出现一些不同情绪不足为怪。
面对一个复杂多样的群体,教师主动了解学生的情绪动向和情感需要,听取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类困难以赢得他们的信赖,进而用简洁、生动和激励的语言,使学生明白学习与工作、工作与生存、生存与现实理想之间的关系,使他们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学会做人,健康成长。
丰富的知识是人生最大的财富,鼓励学生以稳定的心态去对待学习,对待地理课程,从而开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