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结构设计要点汇总
地下室人防设计要点
地下室人防设计要点1.地下室结构设计:地下室的结构设计应考虑到地下水位、土壤力学性质和地下室所需的使用功能。
采用适当的基础设计和结构加固措施,以确保地下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防水设计:地下室容易受到地下水渗透的影响,因此防水设计是地下室人防设计的重要一环。
采用适当的防水材料和防水层,以确保地下室内部不受湿气和水的侵害。
3.火灾安全设计:地下室容易成为火灾的蔓延通道,因此需要在地下室内设置合适的火灾安全设备和防火措施。
这包括火灾报警系统、灭火器和消防栓等。
4.疏散通道设计:地下室内应设置足够数量和宽度的疏散通道,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可以快速、安全地离开地下室。
疏散通道需要合理布置,避免堵塞和阻碍疏散。
5.应急照明设计:地下室内需要设置应急照明系统,以确保在电力故障或火灾等情况下人员能够清晰看到疏散通道和应急出口。
应急照明系统需要采用独立供电或备用电源,以确保长时间供电。
6.通风系统设计:地下室内应设置适当的通风系统,以确保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空气的供应。
通风系统需要采用排烟设备和新风设备,并保证具备足够的通风量和效果。
7.安全门和防护设施:地下室的入口和出口应设置安全门和防护设施,以限制非授权人员进入地下室。
门禁系统和监控设备可以增加地下室的安全性和防护能力。
9.安全标识和指示:地下室内需要设置清晰明确的安全标识和指示,以帮助人员在紧急情况下找到疏散通道和出口。
标示牌、标识图和明亮的指示灯可以提供必要的信息。
10.定期检查和维护:地下室人防设施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性。
相关设备和系统应定期检查并进行维护,以提高地下室的安全性和保护能力。
通过以上的人防设计要点,可以有效提高地下室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地下室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防护能力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防水设计、火灾安全设计等措施,可以确保地下室内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此外,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也是保持地下室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的关键。
高层建筑地下室规范及设计要点
高层建筑地下室规范及设计要点在现代城市的发展中,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而地下室作为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对于整个建筑的安全性、功能性和经济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探讨高层建筑地下室的规范及设计要点。
一、地下室的功能高层建筑地下室通常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它可以作为停车场,满足居民和访客的停车需求。
其次,地下室可以用作设备用房,安置如配电室、水泵房、空调机房等重要设备。
再者,一些地下室还会被设计为商业空间、储物空间甚至人防工程。
二、地下室规范1、防火规范防火是地下室设计中首要考虑的问题。
根据相关规范,地下室应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面积有严格限制。
同时,应设置足够数量和宽度的疏散通道,确保在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安全疏散。
疏散通道的设置要考虑到距离、宽度和坡度等因素,以保证人员能够快速、顺利地撤离。
2、防水规范地下室处于地下水位以下,防水要求极高。
防水规范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中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包括使用优质的防水材料、合理的防水构造以及严格的施工工艺。
同时,还应设置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地下室可能出现的积水。
3、通风规范良好的通风对于地下室的空气质量至关重要。
通风规范规定了地下室通风系统的风量、风速和通风方式等,以确保地下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在安全范围内,为人员提供舒适的环境。
4、抗震规范在地震多发地区,地下室的抗震设计不容忽视。
抗震规范要求地下室的结构应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能够在地震中保持稳定,不发生严重破坏。
三、地下室设计要点1、结构设计地下室的结构设计要考虑到上部建筑的荷载以及周边土体的压力。
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剪力墙结构,以保证其强度和稳定性。
同时,要注意地下室与基础的连接方式,确保整个建筑的整体性。
2、层高设计地下室的层高应根据其使用功能来确定。
如果作为停车场,要考虑车辆的通行高度和停车方式;如果作为设备用房,要满足设备的安装和维修空间需求。
此外,还要考虑通风管道、消防管道等设施的布置对层高的影响。
地下室设计要点
地下室总结一、嵌固端选取根据不同的结构形式,地质情况,嵌固端的选取主要有:1、一般情况下以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需要满足:抗规结构地上一层的侧向刚度,不宜大于相关范围地下一层侧向刚度的0.5倍;结构底部嵌固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1.5;当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时,地下一层与首层侧向刚度比不宜小于2当地下室顶板不能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嵌固端下移,满足高规,此时地下室顶板仍宜按嵌固部位要求设计,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50mm。
2、单层地下室的多高层建筑,采用天然地基、桩-筏基础时,通常采用基础底板作为嵌固端,充分发挥底板的无线刚度;3、只有地下室才具备对上部结构嵌固的基本条件。
上部其他楼层,即便满足刚度比要求也不能成为其上部结构的嵌固端,只能作为刚度突变楼层考虑(如大底盘、多塔楼裙房顶)4、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时,地下室顶板与室外地面的高差小于地下室层高的1/3,且不大于1.0m。
注:地下室顶板不能作为上部结构嵌固端部位时,嵌固端下移。
此时应考虑地下室实际存在的嵌固作用,对地下室顶板仍宜按嵌固部位楼层要求设计,其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60mm。
二、地下室外墙1、地下室外墙计算简化模型地下室外墙工程做法:地下室底板与地下室外墙的连接为固接,楼板与地下室外墙的连接为铰接,沿竖向取1m宽的外墙按单、双(多跨)来计算地下室外墙的弯矩。
(实用工具:小虎工具箱、理正)注:1)当地下室顶板与墙身厚度接近时,可采用两端固接计算简图计算;2)地下室外墙相连的柱或墙刚度较大,且外墙板长高比小于2时,可按双向板设计;3)建筑尽量不要用重力式挡土墙。
2、参数选取1)土质情况:根据实际选取,粘性土:18KN/m3;水容重:9.8KN/m32)主动土侧压力系数:一般取0.5;可根据地勘报告计算K0=1-sinφ(φ为土的有效内摩擦角)3)外墙尺寸:一层地下室:250-400mm;二层地下室:400-500;4)混凝土强度:一般为C25-C353、配筋要求竖向和水平分布钢筋应双层双向布置,间距不宜大于150mm,配筋率不宜小于0.3%(高规12.2.5)三、地下室底板设计标准规定:地下室底板结构体系应由设计单位提供两个或以上方案综合比选,初步设计时可按下列原则选用:A、当建筑场地、地下水位、地下室底板标高和室外地坪标高等因素和条件适当时,地下室可不设结构底板,室内仅设置建筑地面。
地下空间设计要点
地下空间设计要点地下空间的设计要点是指在进行地下空间规划和设计时需要注意的几个关键要素。
地下空间作为一种宝贵的城市资源,其合理利用对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功能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三个方面探讨地下空间的设计要点。
1. 功能性要点地下空间的功能性设计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空间规划:根据地下空间的用途和功能需求,合理规划空间的布局和分区。
例如,商业地下空间需要考虑商铺的位置、通道的设置以及人流的引导等。
(2) 通风与采光:地下空间的通风与采光是保证室内空气质量和舒适度的重要因素。
设计应考虑合理的通风系统和采光设施,如设置通风井、天窗以及合理的照明系统。
(3) 引导与标识:地下空间中的路线引导和标识系统对于用户导航至关重要。
设计应考虑设置清晰明确的指示牌、标识标线等,方便用户辨识和定位。
2. 安全性要点地下空间的安全性设计要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防火与逃生:设计应考虑到地下空间的消防要求,包括设置灭火器材、疏散通道和紧急出口等,确保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性。
(2) 结构和承载力:地下空间需要经受地壳变动、地下水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设计应考虑结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以保证地下空间的安全性。
(3) 噪音和振动控制:地下空间通常受到地铁、交通等外界噪音和振动的干扰,设计应考虑采取合适的隔音和减振措施,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3. 可持续性要点地下空间的可持续性设计要点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地下空间的规划和设计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节能减排:设计中应采用节能和环保的技术手段,如使用太阳能和地热能进行空调和照明,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2) 废水处理:地下空间的排水要考虑到废水的处理和回收利用,通过合理的处理系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绿色植被:在地下空间的设计中,可以考虑设置绿化植被,提高空气质量和美化室内环境。
综上所述,地下空间的设计要点包括功能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
地下室结构设计要点
地下室结构设计要点,重点,漏点地下室如果设计不当,对整体抗震性能会产生较大影响,一般对于半地下室的埋深要求应大于地下室外地面以上的高度,才能不计其层数,总高度才能从室外地面算起。
地下室的墙柱与上部结构的墙柱要协调统一。
地下室顶板室内外板面标高变化处,当标高变化超过梁高范围时则形成错层,未采取措施不应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规范明确规定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的顶楼盖应采用梁板结构,地下室顶板为无梁楼盖时不应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
结构计算应往下算至满足嵌固端要求的地下室楼层或底板,但剪力墙底部加强区层数应从地面往上算,并应包括地下层。
存在的常见问题如:半地下室埋深不够,房屋层数包括半地下室层已达8层,层数和总高度超过要求,违反GB50011-2001第7.1.2条。
地下室抗震等级为三级,而上部结构为二级,按GB50011-2001第6.1.3条地下室一层也应为二级等问题。
2. 荷载取值与组合地下室外墙受弯及受剪计算时,土压力引起的效应为永久荷载效应,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土压力的荷载分项系数取1.2;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时,其荷载分项系数取1.35。
对于地面活荷载,同样应乘侧压力系数,许多设计中计算不对,HiStruct注,水压力若取最高水平,则一般按恒载设计,分项系数的取值可参考地下水池设计规范。
地下室底板的强度计算时,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第3.2.5条板、覆土的自重的荷载分项系数取1.0。
抗浮计算时,板、覆土的自重的荷载分项系数应取为0.9[此条可参考新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地下室外墙的土压力应为静止土压力,根据土性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粘性土采用水土合算,砂性土采用水土分算。
如果地下室顶部没有房屋,是空旷场地,其荷载是否要考虑平时消防车荷载或大于消防车的可能荷载,实际中比较取起控制作用的荷载作为设计依据。
另如某工程设计在-1.55m标高处一层平面是地下室顶板,活载只考虑4.5KN/m2,未计覆土荷载,消防车荷载。
地下室结构设计要点
地下室结构设计要点地下室是建筑物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用来存储物品、提供额外的空间或承载建筑本身的负荷。
为了确保地下室的结构安全和稳定,下面将介绍地下室结构设计的要点。
一、地下室结构设计的目标地下室结构设计的首要目标是确保地下室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设计中,必须考虑地下室所处的地质条件、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承载荷载的能力等因素。
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地下室的功能需求,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二、地下室结构材料的选择地下室结构材料的选择对地下室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地下室结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和复合材料等。
混凝土是地下室建设中广泛使用的材料,具有承载能力强、耐久性好等优点。
钢材则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抗震性能,适用于地下室的大跨度结构。
复合材料在地下室结构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重量轻、强度高等优点。
三、地下室结构的布局设计地下室结构的布局设计要充分考虑地下室的功能需求和使用者的需求。
一般来说,地下室通常包括房间、走廊、通风井、电梯井等。
房间的布局应合理,通风井和电梯井的位置应符合规范要求。
同时,还应考虑到地下室与上部建筑的连接方式,确保结构的稳定性。
四、地下室结构的抗震设计地下室结构的抗震设计是保证地下室安全性的重要方面。
在设计中,应根据地震活动的频率和地下室所处的地质条件,采取适当的抗震措施。
常用的抗震措施包括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置剪力墙和加固节点等。
五、地下室结构的防水设计地下室结构的防水设计是确保地下室内部干燥和防止渗漏的重要措施。
在设计中,应采用合适的防水材料和防水工艺,保证地下室结构的密闭性和耐水性。
另外,还应注意地下室结构与周围环境的防水处理,防止地下水的渗入。
六、地下室结构的通风与采光设计地下室结构的通风与采光设计是保证地下室内部空气质量和舒适度的重要因素。
在设计中,应合理设置通风井和排风系统,确保地下室内部空气的流通和新鲜空气的供应。
同时,还应采用合适的采光方式,增加自然采光的利用。
人防地下室结构精审要点分析
人防地下室结构精审要点分析人防工程区别于普通工程主要体现在计算方法、荷载取值、构造要求、人防门安装等。
现将人防工程设计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汇总后分享给大家,便于大家理解。
1、防护密闭门设置千竖井内或沿通道侧墙设置时,其门扇外表面突出内墙面。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第3.3.17条第2款规定,当防护密闭门沿通道侧墙设置时,防护密闭门门扇应嵌入墙内设置,且门扇的外表面不得突出通道的内墙面;第3款:当防护密闭门设置于竖井内时,其门扇的外表面不得突出竖井的内墙面。
解析:若防护密闭门门扇外表面突出内墙面,会受冲击波的作用,使门的佼页或闭锁产生破坏。
改进意见:1)门扇嵌入内墙深度宜大于等于300mm或门扇厚度。
2)在门洞上方是竖井的,在通道内侧设置门楣,如图1所示。
3)门拥仅在竖井内设置,人防内部可不设,图1中的人防内部的门楣可取消。
2、防空地下室外墙的水平施工缝离底板表面高度小于500mm。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第6.4.16条第2款:侧墙的水平施工缝应设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500mm的墙体上;当侧墙上有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宜小于300mm。
解析:人防地下室侧墙的水平施工缝离墙底的底板表面的距离比普通地下室多200mm,原因是核(常)武器爆炸时的等效静载大,墙底塑性佼位置有可能上移,而施工缝处极易成为结构上的薄弱点,所以该规范规定水平施工缝需离底板高500mm。
改进意见:1)修改外墙大样中标注的尺寸大于等千500mm,详见图。
如详图上未注具体尺寸,应在说明中明确按《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相关规定施工。
2)图2的外墙梅花形布置的拉筋间距600mm应改为不大于500mm,但是否采用500mm间距应考虑墙体分布筋的间距,拉筋应拉在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交叉点上。
3、伸缩缝、沉降缝或施工后浇带的设置不符合规定。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第4.11.4条规定,防空地下室结构变形缝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在防护单元内不宜设置沉降缝、伸缩缝;2)上部地面建筑需设置伸缩缝、防震缝时,防空地下室可不设置;3)室外出入口与主体结构连接处,宜设置沉降缝;4)钢筋混凝土结构设置伸缩缝最大间距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执行。
探讨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中的要点
探讨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中的要点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高层建筑都带有地下室,那么地下室的结构设计有哪些要点和需要注意的地方呢,下面我就和大家就这个问题探讨一下。
地下室的设计能够影响到高层建筑本身的正常使用和造价。
我们从抗震等级、底板、抗浮、外墙、顶板等几个主要方面来具体探讨一下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几个要点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要点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大众的居住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高层建筑不断增多,地下室也逐渐成为高层建筑中不可或缺的配套设施。
地下室有很多作用,既能作为地下停车场,也能作为设备的储存空间,地下室的设计显得愈加重要。
下面我就对高层建筑的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几个要点—高层建筑地下室的抗震等级、地下室的荷载、地下室的防水措施以及具体工程、地下室顶板、底板设计、地下室的抗浮、地下室的外墙设计以及怎样有效避免裂缝的产生几个主要方面和大家探讨一下。
一、地下室的抗震等级地下室的抗震等级有几个情况。
一般来讲,对于半地下室的埋深要求应该大于地下室外地面以上的高度,这样可以不计层数,总高度才能从室外地面算起。
高层建筑结构地下室嵌固端的确定,可以根据嵌固端的位置,确定地下室抗震等级,具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当嵌固在地下室顶板上时,除与上部结构直接相连的地下一层结构的抗震等级应该与上部结构相同外,地下一层以下的抗震等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稍低的抗震等级。
地下一层以下抗震等级可逐渐降低一级;对于标准设防类(丙类)建筑,6、7度时不宜低于四级,8度时不宜低于三级,九度时不宜低于二级;对于重点设防类(乙类)建筑,6度时不宜低于四级,7度时不宜低于三级,8度时不宜低于二级,9度时应专门研究。
地下室中无上部结构部分,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
除九度外,上部结构以外范围较大的地下室结构可采用三~四级。
二)当地下室不能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而需嵌固在地下其它楼层时,实际嵌固部位所在楼层以及以上的地下室楼层(与地面以上结构相对应的部分)的抗震等级,可取为与地上结构相同。
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
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1.结构设计地下室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关键要点之一、地下室所处的位置通常是土壤中,而且可能承受更大的地下水压力。
因此,结构设计必须能够承受这种土壤和水压力,并保证地下室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一些常见的结构设计要点包括:选择合适的地基类型;采用合适的结构材料和方法;进行有效的地下室防水设计等。
2.通风和通气设计地下室往往缺乏自然通风和阳光照射,因此通风和通气设计是必要的。
这包括合理设置通风系统、通风口、通风管道和风机等,以确保地下室空气流通,防止潮湿和气味积聚,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3.照明设计由于地下室缺乏自然光线,照明设计尤为重要。
要确保地下室有足够的光线照明,提供一个明亮、宜人的室内环境。
这包括合理安排灯具的位置和数量,选择合适的照明方式(如天花板、壁挂或地板灯)以及使用节能照明设备等。
4.防水设计5.隔音设计地下室通常用作娱乐室、影音室或休闲区域,因此隔音设计是必要的。
要确保地下室与上层房间之间的声音互不干扰,以及地下室内部各个区域之间的声音互不干扰。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隔音材料、合理设置隔音墙和天花板等,以减少噪音传递。
6.安全设计7.使用功能设计地下室的功能设计要根据具体需求来进行。
可能包括娱乐区、健身区、家庭影院、储藏室等。
要根据地下室的用途,合理布局和设计功能空间,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和期望。
总结起来,地下室建筑设计要点包括结构设计、通风和通气设计、照明设计、防水设计、隔音设计、安全设计和使用功能设计等。
这些要点应根据具体的项目需求和地理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施工,以确保地下室建筑的稳定性、舒适性和安全性。
地下室结构设计与施工探讨
地下室结构设计与施工探讨在现代建筑工程中,地下室的建设变得越来越常见。
地下室不仅能够增加建筑物的使用空间,还能满足一些特殊的功能需求,如停车场、设备间、储藏室等。
然而,地下室的结构设计与施工是一个复杂且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以确保其安全性、稳定性和功能性。
一、地下室结构设计的要点1、荷载计算地下室结构所承受的荷载包括自重、土压力、水压力、活荷载等。
土压力的计算是关键之一,需要根据土层的性质、地下水位的高低以及地下室的埋深等因素来确定。
水压力的计算也不容忽视,尤其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必须充分考虑地下水对地下室结构的影响。
2、抗浮设计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地下室可能会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
为了确保地下室不发生上浮破坏,需要进行抗浮设计。
常见的抗浮措施包括增加地下室的自重、设置抗拔桩或抗浮锚杆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准确计算浮力,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经济合理的抗浮方案。
3、抗震设计地下室在地震作用下也需要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
在设计时,要考虑地下室与上部结构的协同工作,合理确定地下室的抗震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
对于位于地震高发区的地下室,还需要进行专门的地震分析和验算。
4、防水设计地下室的防水性能直接关系到其使用功能和耐久性。
防水设计应遵循“防、排、截、堵相结合,刚柔相济,综合治理”的原则。
在结构自防水的基础上,通常还需要设置防水层,如卷材防水、涂料防水等。
同时,要做好节点部位的防水处理,如施工缝、变形缝、后浇带等。
5、后浇带与变形缝的设置为了减少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变化对地下室结构的不利影响,通常需要设置后浇带。
后浇带应在混凝土浇筑一段时间后(一般为40~60 天)再进行封闭。
变形缝的设置则要根据建筑物的长度、结构形式和地质条件等因素来确定,其目的是为了适应结构的变形,防止出现裂缝。
二、地下室施工的关键技术1、土方开挖地下室土方开挖是施工的第一步,也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在开挖过程中,要根据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选择合适的开挖方式,如放坡开挖、支护开挖等。
普通地下室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的角度 考虑 ,一般 高层建 筑均设 有地 下室 。在 地 下室设 计 中 ,因地 下 室结构环 境较 为特殊 , 影 响 因素较 多 ,结 构受 力也较 为复杂 ,对地 下
室 结构 进行科 学合理 设计 的对 于安全 和经济性
体 ,配 筋率 不 宜小 于 O . 3 %,钢 筋 间距 不 宜大 于1 5 0 mm口 :部分设计单 位编制技术措 施中 , 对 于超 长 外 墙 ,配筋 率 应 不小 于 O . 5 %,钢筋
地下 室侧墙 通常长 度较长 ,除满足承 载 力 要求 外 ,抗 裂也是地 下 室侧 墙设 计需考 虑的一 个重 点。 为控 制温差 和干 缩 引起 的垂直 裂缝 , 混 凝 土 强 度等 级 不 应 采 用高 强 度 ,一 般 可取 C 3 0 ;侧墙 竖 向和水平 钢筋 应双层 双 向布 置 , 水平 分布筋 直径 宜采用 小直径钢 筋 。对一 般墙
普通地 下室结构设计要点分析
An al y s i s on t h e Com m on Des i gn of B as em en t S t r u ct u r e
刘笑春 胡海波 谢红艳 L i u X i a oc h u n H u H a i b o X i e H o n g y a n
4 地 下室侧墙设计要点
4 . 1 荷载 及内 力分析 地 下室侧壁 受力情 况较 为复杂 ,主要 受到 各种 不 同方 向、不 同形 式荷 载的 共 同作用 , 综 合起 来可 分 为竖 向荷载 和水 平荷载 。竖 向荷载 主要 为上 部结构 及地 下室楼 盖结构 传递荷 载及 侧墙 自重 ,水平 荷载 主要 为侧向土 压力 、地下 水压 力 、室外地 面活载 或堆 载。侧 墙承 受的侧 向土压 力引起 的效应 为永久荷 载效 应 ,侧 向土 压 力宜取 静止土 压 力 。静 止土压 力系 数 ,对
人防地下室结构平时设计技术要点
根据《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本人防地下室为核6级,结构应满足以下要求:一、底板(作用方向向上):作用在底板的人防等效静载值 25KN/M2级,且与作用在底板上的水压力组合计算。
计算要点:人防底板计算不用考虑裂缝宽度,满足强度即可,一般情况下均为平时荷载下裂缝控制,桩基础不用验算地基承载力,只验算桩身的强度(一般情况下均满足)。
二、顶板人防顶板:1)负一层人防顶板等效均布荷载取70kN/M2_,负二层人防顶板等效静荷载取值50kN/M2_,,不与平时活载组合,与平时恒载组合;三、计算要点:1、在人防等效静载与平时静载同时作用下,材料动力强度设计值可取静载作用下材料强度设计值乘以材料强度综合调整系数,混凝土为1.5,HPB235钢筋按1.5,HRB335钢筋按1.35,HRB400按1.2,具体为:混凝土: C35 静力轴心抗压设计值:16.7 KN/M2;动力轴心抗压设计值:25.05KN/M2;钢筋:HPB235 静力抗拉强度设计值:210 KN/M2;动力抗拉强度设计值:315 KN/M2;HRB335 静力抗拉强度设计值:300 KN/M2;动力抗拉强度设计值:405 KN/M2;HRB400。
静力抗拉强度设计值:360 KN/M2;动力抗拉强度设计值:432 KN/M2。
进行梁柱抗剪及抗压计算时,混凝土动力设计值乘以0.80折减系数如果采用PKPM/YJK计算,程序已自动考虑,不用再认为输入以上调整系数。
2、在人防等效静载与平时静载同时作用下,不考虑结构裂缝验算,但设计时应进行平时荷载作用裂缝验算3、人防荷载下只验算桩身强度,不验算地基承载力。
4、防空地下室一个防护单元内顶板、底板、外墙不得设置变形缝。
5、严禁使用冷加工钢筋,混凝土等级不低于C30,混凝土自防水抗渗等级不低于P6。
6、顶底板结构层厚度不低于200mm;配筋为双层双向,配筋率不低于0.25%,应设置拉结筋,梅花布置,间距不大于500×500。
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注意要点及注意事项
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注意要点及注意事项摘要: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小区建设中对地下车库的设计方案也越来越重视。
地下室建筑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物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且由于地下室建筑涉及较多工种,施工十分复杂。
所以,建筑工程设计施工人员需要对地下式结构进行科学严谨的规划设计,从而为建筑物使用者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实施。
本文就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注意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提高地下室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1.建筑地下室结构设计要遵循的原则1.1合理选择结构计算简图。
地下室结构设计,必须以计算简图为重要基础,如果不能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计算简图,会直接影响到地下室结构设计和施工质量,会造成建筑物容易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
因此,结构设计师应当深入分析建筑的特点和规律等实际情况,在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再选择相应的计算简图,保证计算简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2合适的设计方案在对建筑的施工条件、地质情况、施工材料、使用要求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地下室的结构设计形式,并对设计方案不断修改和优化,并最终形成质量可靠、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
1.3合理选择地下室结构基础建筑所在的地理、施工条件和周围环境不同,其选择的设计方案也有所不同。
因此必须对影响地下室设计和施工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综合考虑后,再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天上建筑物地下基础的性能和作用,确保建筑物安全。
2.建筑工程地下室结构设计要点2.1地下室基础设计由于地下室在设计的过程中会受到地质或者是地下水位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设计之前要对地下结构进行细致地勘查。
相应的施工人员要对地下室结构做到胸有成竹。
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管桩基础的设计方式,主要是为了能够降低沉降。
进行地下室设计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各个层次的材料。
2.2地下室顶板设计对于地下室的结构和用途来说,普遍存在着差异。
地下空间工程设计
地下空间工程设计地下空间工程设计是现代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地下空间的利用成为了一种必要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地下空间工程设计的相关内容,包括设计原则、设计步骤及设计要点等,以期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参考。
一、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地下空间工程设计的首要原则是保证工程的安全性。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地质条件、地下水位、荷载情况等因素,确保设计方案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经济性原则地下空间工程设计还需符合经济性原则,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工程的成本。
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工程的投资和运营成本,合理优化设计方案。
3. 环境友好性原则地下空间工程设计应注重环境友好性。
合理设计通风、照明系统,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二、设计步骤1. 初步设计阶段在初步设计阶段,需要进行前期调研和分析,包括勘察地质状况、分析地下水位、测算荷载等。
然后,根据需求和条件,确定设计目标和约束条件,制定初步设计方案。
2. 方案设计阶段在方案设计阶段,设计师需要根据初步设计方案,进行详细的设计工作。
主要包括结构设计、设备布置设计、通风系统设计等。
各项设计内容需综合考虑工程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
3. 详细设计阶段在详细设计阶段,设计师需要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制定详细的施工图纸和技术规范。
详细设计内容包括结构细部设计、设备选型、工程预算等。
三、设计要点1. 地质调查地质调查是地下空间工程设计的基础。
设计师需要了解地下地质构造、土壤性质、地下水位等情况,以便为后续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
2. 结构设计在地下空间工程设计中,结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设计师需要根据地下空间功能需求,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和材料,确保工程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3. 设备布置地下空间工程通常需要设置各种设备,如通风系统、照明系统、消防设施等。
在设计过程中,需合理布置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效果。
人防地下室常用结构构件设计要点分析
人防地下室常用结构构件设计要点分析1.地下室结构设计:人防地下室应采用坚固的结构设计,以承受外部压力和冲击力。
常见的结构类型包括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复合结构。
混凝土结构在建筑防护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能够有效地抵御抗震、抗压和耐热,是常用的结构类型。
2.地下室入口设计:人防地下室的入口设计应考虑到疏散和紧急逃生的需求。
入口的位置应方便人员进出,同时具备防护功能,能够抵御外部冲击和潜在的威胁。
3.室内空间规划:人防地下室的室内空间规划应充分考虑人员疏散和生活设施的布置。
通风、照明、供水、排水、电力等配套设施要合理布局,以满足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
4.防火设计:人防地下室应考虑到火灾的安全性。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应选择防火性能较好的耐火材料,并留有足够的防火间隔和防火门等。
5.声学设计:人防地下室应采取有效的隔音、吸音措施,防止噪音对人员的干扰。
在室内墙体、地面和天花板的设计上,应具备良好的隔音效果。
6.电气设计:人防地下室的电气设计应满足安全和可靠的要求。
电气系统应考虑到电气设备的配置、线路的敷设和安全保护措施等。
7.总体设计原则:在人防地下室构件设计中,需要考虑总体构件的均衡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同时,还应考虑到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人防地下室常用结构构件设计要点分析,涉及多个方面的考虑,以确保人员的安全与生活需求。
构件的选材、设计和施工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与决策。
这样的设计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防地下室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提供有效的保护,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
简述地下室设计的要点
地下室设计的要点一、结构选型在地下室设计中,结构选型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应根据地下室的功能需求、地质条件、荷载要求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
常见的地下室结构形式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每种结构形式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二、防水防潮由于地下室处于地面以下,因此防水防潮是地下室设计的重要环节。
应采取有效的防水防潮措施,确保地下室不渗水、不积水,保持干燥。
常用的防水材料有防水卷材、防水涂料等,同时应注重施工质量的控制,确保防水层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三、通风与排气地下室往往比较密闭,因此通风与排气也是需要考虑的重点之一。
应合理设置通风口和排气通道,确保地下室空气流通,避免潮湿和异味等问题。
同时,应考虑外部环境对通风与排气的影响,例如季节性气候、风向等。
四、荷载考虑在地下室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各种荷载的影响,包括静荷载、活荷载、自然灾害荷载等。
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荷载计算和分析,确保地下室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同时,应根据荷载的大小和分布情况,合理布置地下室的结构构件。
五、消防安全地下室的消防安全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应合理设置消防设施,包括灭火器、烟雾报警器、消防栓等,确保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扑灭火灾并保障人员安全。
同时,应注重疏散通道的设计,确保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速疏散到安全区域。
六、设备布局地下室往往需要布置各种设备,如配电柜、空调机组、水泵等。
应合理规划设备的布局,确保设备的功能性和安全性。
同时,应考虑设备运行和维护的需要,合理设计设备的安装位置和通道。
建筑施工规范地下工程施工要点
建筑施工规范地下工程施工要点地下工程是建筑施工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地基的处理、基坑的开挖、地下结构的建设等方面。
为了保证地下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施工过程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建筑施工规范中地下工程施工的要点。
1. 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是地下工程施工前的重要环节,它包括地表及地下水处理、地基土的加固和处理等。
在地表及地下水处理方面,需要确保施工现场的排水系统完善,防止地下水涌入施工区域。
对于地基土的加固和处理,应根据地下工程的具体设计要求,采取合适的方法,例如土石方加固、灌浆加固等。
2. 基坑开挖基坑开挖是地下工程施工的首要步骤,需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需要根据土质情况和基坑的深度确定开挖方案,并将其纳入施工计划。
其次,在开挖过程中要确保基坑的稳定,采取支护措施,如加设支撑结构或喷涂支护剂等。
此外,对于较深的基坑,还需要进行排水处理,以保证施工区域的干燥。
3. 地下结构建设地下工程中常见的地下结构包括地下室、地下通道等。
在地下结构的建设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点。
首先,要根据结构设计方案,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浇筑、混凝土固化等工序符合要求。
其次,要加强施工现场的通风与安全措施,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4. 施工材料选择与质量控制施工材料的选择和质量控制对地下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在施工过程中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检测和验收。
同时,施工过程中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如加强对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的监督,确保材料的质量和使用效果。
5. 安全与环保地下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和环保是至关重要的方面。
在施工现场要加强安全管理,设置明确的安全警示标志,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并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
此外,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采取合适的措施控制施工噪音、露天挖掘产生的粉尘等。
综上所述,建筑施工规范中的地下工程施工要点主要包括地基处理、基坑开挖、地下结构建设、施工材料选择与质量控制、安全与环保等方面。
地下结构设计一般要求
一般要求
1)地下结构设计应以地质勘察资料为依据,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地下铁道、
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按不同设计阶段的任务和目的确定工程勘察的内
容和范围,考虑不同施工方法对地质勘探的特殊要求,通过施工中对地层的观
察和监测反馈进行验证。
暗挖结构的围岩分级按现行《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综合确定。
2)地下结构的设计,应减少施工中和建成后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考虑
城市规划引起周围环境的改变对结构的作用。
位于城市主干道下的车站顶板覆
土不宜小于3m;位于城市次干道下的车站顶板覆土不宜小于2m。
对于特殊地
段,要根据规划部门的意见,覆土厚度作相应的调整。
对分期建设的地铁线路,
应根据本市地铁线网规划,合理确定节点形式并预留远期实施条件。
3)地下结构设计应以“结构为功能服务”为原则,满足城市规划、行车运营、环境保护、抗震、防护、防水、防火、防腐蚀及施工工艺等对结构的要求,同
时做到结构安全、耐久、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4)车站结构的净空尺寸除满足建筑限界要求外,尚应考虑施工误差、测量误差、结构变形、沉陷等因素予以确定;可根据地质条件、埋设深度、荷载、结构形式、施工工序等条件参照类似工程的实测值加以确定。
5)地下结构设计,应根据沿线不同地段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及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结合周围地面既有建筑物、管线及道路交通状况,通过对技术、
经济、环境影响和使用效果等综合评价,合理选择施工方法和结构型式。
在含水地层中,应采取可靠的地下水处理和防治措施。
页脚内容1。
地下结构设计
一、名词解释1.围岩压力:是指位于地下结构周围岩土体发生变形或破坏,作用在衬砌结构或支撑结构上的压力。
2.弹性抗力:在隧道的两侧及底部,结构向围岩方向产生变形,受到围岩的约束作用,而使围岩对隧道衬砌结构产生的约束反力。
3.弹性地基梁:是指搁置在具有一定弹性地基上,各点与地基紧密相贴的梁。
4.盾构法:是在盾构保护下修筑软土隧道的一类施工方法。
5.建筑限界:为了保证隧道内各种交通的正常运行于=与安全而规定在一定宽度和高度范围内不得有障碍物的空间范围。
6.松散压力:围岩松动的岩体以重力的形式直接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压力。
7.形变压力:围岩与支护结构共同变形中,围岩对支护结构施加的压力。
8.初始地应力:由自重应力和构造应力两部分组成。
9.地下建筑结构:在地下开挖出的空间中修建的建筑物。
10.附建式结构:根据一定的防护要求修筑于坚固的建筑物下的地下室,又称防空地下室。
11.地下连续墙:利用挖槽机械,借助于泥浆的护壁作用,在地下挖出窄而深的沟槽,并在其内浇注混凝土而形成一道具有防渗(水)、挡土和承重功能的连续的地下墙体,称为地下连续墙。
12.干舷:管段浮运时,为保持稳定使管顶露出水面的高度。
13.沉井:是一个上无盖下无底的井筒状结构物,现常用钢筋混凝土制成。
14.桩墙围护体系:围护墙、支撑、防水帷幕组成,墙体厚度较小,通过墙体插入地下一定深度和在开挖面上设置支撑或锚杆系统平衡墙后的水土压力和维持边坡稳定。
15.重力式围护体系:不设置支撑或锚杆的自立式墙体结构,墙体厚度较大,通过墙体自重、墙体与地基的摩擦力、墙体在开挖面以下受到土体的被动抗力平衡水土压力,维持边坡稳定。
16.主动土压力:当挡土结构在土压力作用下,背后填土处于挤压平衡状态,则作用在结构上的侧向土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
17.被动土压力:当挡土结构在土压力作用下,结构发生背离填土的变形和任何位移(移动和转动)时,则作用在结构上的侧向土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18.静止土压力:当挡土结构在土压力作用下,结构不发生变形和任何位移(移动和转动)时,背后填土处于弹性平衡状态,则作用在结构上的侧向土压力称为静止土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将本人从事地下结构设计一年多遇到的常见错误做法总结于下,欢迎大家批评、指正、讨论。
1.暗梁当楼面梁使用。
这是最常见的错误。
暗梁之所以不能当楼面梁是因为其刚度不够,荷载不能按自己设想的方式传递,即楼面荷载―板―暗梁―柱的传递方式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样将大大低估板的内力。
我个人认为,根据内力按最短距离传递的原则,用暗梁代替梁只有在板受集中力时,在集中力处沿板的最短方向(双向板沿两个垂直方向)设置暗梁,可以认为集中力由暗梁承受以满足抗弯强度和裂缝要求,此时板的计算跨度绝对不能按支承于暗梁来考虑。
但很多时候,这种做法也没有必要,直接加大板的受力钢筋即可,除非因抗剪(冲切)需要箍筋而使用暗梁。
2.与上一个问题相对应的是,在刚度发生较大突变(增加)处,应视为梁。
典型的问题是不同高程的板之间出现的错台,错台本身平面外刚度比较大,而板的平面外刚度较小,不管你是否愿意,板上的荷载都要传递到错台上,因此应当按梁来设计,尤其是抗剪钢筋应满足要求。
地下通道、车站遇到的这种情况较多,其荷载又比较大,但大多数人对错台的处理却非常草率,这很令人担忧。
3.框架结构形成事实上的铰接。
最常见的是梁刚度比柱大的多,使柱对梁的约束作用较弱,形成事实上的铰。
这样减少了超静定次数,于抗震不利,也难以形成“强柱弱梁”。
日本坂神地震时,地铁车站柱的破坏相当严重,也提醒我们不能忽视这个问题。
地铁车站顶底板可看作筏板,其梁的刚度当然大于柱,但中板处不宜将梁的刚度做得较大。
另外,地下工程如通道、涵洞、地铁车站等,有时不小心也容易作成刚度较大的顶底板和刚度较小的侧墙,这样横剖面就形成铰接的四边形,两侧墙土压力相差较大时很容易失稳,也不利于抗震。
4.板墙受力钢筋置于分布钢筋的内侧。
很多人总把分布钢筋想象成类似梁的箍筋,因此配筋不小心就这样倒置。
分布钢筋的作用在于固定受力钢筋位置,传递受力及防止温度收缩裂缝,它不需要象梁柱箍筋那样外包以防止钢筋受压向外鼓出,更重要的是,板墙截面高度较小,为增加有效高度发挥受力筋作用,一般情况下应当外置受力钢筋。
某些特殊情况,如地下连续墙,由于施工方便原因可牺牲板有效高度,将受力钢筋内置。
5.在紧靠柱的位置框架梁上搭梁。
由于紧靠柱支承的位置,框架梁的转动受到约束,当其上所搭的梁荷载较大时,将产生很大的扭矩,使框架梁的配筋变得困难。
某些设计人员将此处框架梁与搭接梁的连接看作铰接,这是很不安全的,因为梁的塑性变形能力有限。
6.板钢筋不伸入上翻梁受力钢筋之上。
这在地面上结构中还不容易出现,但在地下工程中,由于结构形式不够直观,稍有疏忽就会犯错。
最常见的是通道入口处顶板有一道收口的横梁,其底部顺板向下倾斜,形成不规则的梁。
多数人配筋将此梁受力钢筋仍然沿水平方向布置,板的纵向钢筋则从下侧锚入梁内。
地下工程没有完全的分布钢筋,在这个横梁处,板的纵向钢筋实际上是受力钢筋,不但要按受力钢筋锚固,还应当在梁受力钢筋之上。
另外,很多人认为此梁受力小,因而配筋马虎。
实际上,此梁由于单边受力,有一定的扭矩,配筋应考虑板上荷载传递到此梁上。
7.地铁车站不计中板开洞。
由于开洞的影响比较难算,也由于部分人对开洞影响没有当成一回事,因而计算时都加以忽略。
当开洞较小时,这样也许没有多大影响,但地铁车站有时在中板沿横向平行布置三排楼、扶梯,严重削弱该处楼板刚度,虽然洞边有加强的梁,但梁高受到限制,中板厚度通常都为400~500,因此不足以弥补其刚度的损失。
至于加暗梁来加强洞口,更不能弥补计算模式与实际不符的不足。
鉴于加强梁高度受限,建议采用通用软件计算时按空间结构预先计入这一不利影响,否则应加强该处侧墙抗弯、剪能力,并加强该处楼板配筋。
问题5.在紧靠柱的位置框架梁上搭梁。
由于紧靠柱支承的位置,框架梁的转动受到约束,当其上所搭的梁荷载较大时,将产生很大的扭矩,使框架梁的配筋变得困难。
某些设计人员将此处框架梁与搭接梁的连接看作铰接,这是很不安全的,因为梁的塑性变形能力有限。
是的,一般结构软件如果将该处认为是固端肯定算不下梁的配筋,但建筑师的意思我们不能更改,我的习惯做法是当绞接算被搭接梁,而搭接的梁我取出当固端计算时的弯矩和剪力,手算配筋
由于没有图纸不好解释.简单说就是,不能把所谓"分布钢筋"置于上翻梁下部受力钢筋之下,
因为地下工程荷载很大,几乎没有绝对的"分布钢筋",所谓"分布钢筋"在支座处都要受力.
事过境迁,我觉得第3条有些说法存在问题.很多问题相当低级,可能不具备代表性.
有个问题由于当时处于被迫离职的敏感期,在上面没有写出来,但在论坛里讨论过.现在补充
在这里,我觉得也许有益,那就是拉筋参与板墙的抗剪计算.地下工程剪力很大,常常有板墙抗剪问题,由于箍筋配置困难,于是有人把拉筋当作箍筋使用.当时原单位依据的是人防规范
4.7.5条中有一句:"拉筋兼做箍筋时...",因此认为拉筋可以做箍筋进行抗剪计算.但是人防规范编制组写的教材解释这一条时,非常明确要求板自身厚度满足抗剪要求.补充在这里不是
想为自己翻案,如果有原单位的人看到,希望能理解为是对技术问题要慎重的告诫,没有明确
的依据不能想当然搞设计,更不能认为有不同意见就是"胡搅蛮缠".上海地铁事故的教训我们都应引起重视.
对第5条有相当大的异议
请参看GB50010-2002 7.6.16的条文说明,
协调扭转的时候,可以按照铰接
框架梁按照固接扭矩的40%配受扭钢筋。
如你所说,荷载大的时候,按照固接计算,框架梁受扭是算不下来的。
我印象中,工业建筑,大的设备梁与框架梁的连接全是铰接,少有固接的。
所以钢结构中,有时候会出现设备梁截面比主梁还大的情况。
一家之言---我也想把这个问题弄清楚。
5.在紧靠柱的位置框架梁上搭梁。
由于紧靠柱支承的位置,框架梁的转动受到约束,当其上所搭的梁荷载较大时,将产生很大的扭矩,使框架梁的配筋变得困难。
某些设计人员将此处框架梁与搭接梁的连接看作铰接,这是很不安全的,因为梁的塑性变形能力有限。
”
我认为“活到老学到老”是有感而发。
正如所说,大多数人都回避上述情况,将框架梁与搭接梁的地方视为铰接(pkpm提供此功能,点选指定为铰接),其实呢,如果不指定为铰接时,“产生很大的扭矩,使框架梁的配筋变得困难”。
如指定为铰接,难道没有人脑的框架梁就会按指定的铰接来卸掉扭距(次梁端的弯距)?次梁就会沿着框架梁边开裂而卸掉弯距?
事实上,如果出现了极端情况(即框架梁抗扭不够),框架梁无疑会破坏的!
谁注意这些问题,那为什么一般没有问题,那时没到极端情况。
而且,砼结构是比较“粗”的东西,各种“过于安全”(相对于破坏状态)的参数,使得离极端情况还远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