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评剧的艺术魅力与表演技巧

合集下载

评剧经典剧目赏析,感受评剧的独特魅力

评剧经典剧目赏析,感受评剧的独特魅力

于世。

本文将为您介绍评剧的背景和特点,并通过赏析经典剧目,让您感受评剧的独特魅力。

一、评剧的背景和特点评剧起源于中国北方地区,于20世纪初发展成熟,被誉为“北方昆曲”。

它以评书为基础,吸收了京剧的唱腔技巧和曲牌系统,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

唱腔表演:评剧以说唱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表演,既有念白对话,又有唱腔演唱。

唱腔包括高腔、二黄、梆子、曲调等,运用音调的升降调节情绪,展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剧目题材:评剧剧目题材广泛,涵盖历史、古代传说、民间故事等。

其中,历史剧是评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述历史人物和事件,展现历史的风云变幻和人物的命运。

表演风格:评剧的演员表演时需具备高度的技巧和功底,他们通过身段、嗓音、眼神等手法来表现角色的性格、情感和内心世界。

同时,评剧强调节奏感和韵律感,使整个演出充满了动感和艺术张力。

二、经典剧目赏析以下将介绍几部评剧中的经典剧目,以展示评剧的独特魅力。

《红灯记》:这是一部讲述清朝宦官权谋斗争的历史剧,通过女主角红灯儿的传奇命运,展现了宫廷阴谋和人性的复杂性。

该剧融合了传统戏曲和评书的艺术元素,唱腔婉转悠扬,表演生动细腻。

《西施》:这是一部以古代美女西施为主题的传奇剧,通过西施的爱情悲剧,揭示了权力和爱情的交织与冲突。

该剧以细腻的表演和动人的唱腔展现了西施的美丽与聪明,以及她在纷繁世事中的坚守。

《俏郎君》:这是一部轻喜剧,讲述了一个青年才俊和一位聪明伶俐的女子之间的爱情故事。

该剧以活泼欢快的唱腔和诙谐幽默的对白,展现了年轻人的激情和对爱情的追求。

三、感受评剧的独特魅力评剧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方式,深受观众的喜爱。

它不仅能够传递情感和塑造角色,还能够通过剧目展现历史和社会的变迁。

评剧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戏剧性和艺术张力的世界。

观众通过欣赏评剧,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情感的共鸣。

评剧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展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艺术的魅力。

浅谈评剧的艺术特色

浅谈评剧的艺术特色

浅谈评剧的艺术特色作者:李海全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1年第02期摘要:评剧发源于河北省唐山市,是我过四大剧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众多的剧目。

本文旨在通过几篇剧目叙述评剧的发展历程,着重分析它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评剧;《杨三姐告状》中图分类号:J8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151-02一、评剧的诞生“民间戏曲是人民创作的综合艺术,是最具中国特点的戏剧艺术。

它综合了诗歌、音乐、舞蹈、曲艺(说唱艺术)、美术、杂技、武术以及各种表演动作和表情的多种艺术技巧,经过一两千年的历史发展,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至今共有三百多个剧种”。

在这三百多个剧种中,京、评、越、豫、黄梅位列前五。

其中评剧是仅此于京剧的第二大剧种。

作为地方戏的一种,评剧产生于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时期的冀东大地,渗透着当地的风土人情,生活趣味和审美方式,体现着当地人民的淳朴、豪爽。

早在19世纪末,河北唐山一带的贫苦农民农闲时以唱莲花落谋生,并逐渐形成了一批专业的莲花落艺人。

莲花落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说唱艺术形式,由此也成为了评剧诞生的基础和母体。

之后,关东蹦蹦戏进入关内,河北的莲花落艺人迅速的吸收了这种艺术,创作并演绎了《王二姐思夫》《丁香割肉》等一批优秀的剧目,这些艺人随后又从农村演出转向大城市。

1901年,冀东莲花落班社首次进入了北方最大的商业城市——天津,但是没有得到统治上层的认可,他们之后在城市“边缘”演出,之后他们又几次入津,得到了下层民众的热烈追捧,就这样作为下里巴人的莲花落打开了天津的大门。

不仅如此,莲花落艺人常常入东北演出,《杨三姐告状》、《黑猫告状》等一批脍炙人口的剧目也相继诞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莲花落艺人大量涌向南方,在上海、杭州、南京、重庆、成都等地演出,并首次被媒体冠以“评剧”名称。

总的来讲,学界一般将评剧的产生分为四个阶段,即对口莲花落阶段、“拆出”阶段(对口莲花落因受东北二人转影响,特别是接受了它的“拉场戏”这一表演形式,将“对口”的唱、白拆开,将故事分成场次,并改原来第三人称的叙述为第一人称的表演,称为“拆出”。

浅析评剧表演的艺术魅力

浅析评剧表演的艺术魅力

视界观OBSERVATION SCOPE VIEW浅析评剧表演的艺术魅力刘志永(唐山市丰润区评剧团,河北,唐山 063000)摘 要:评剧作为我国重要戏剧门类,在民间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尤其是在京津冀以及东北地区,评剧更是深受民众喜爱。

这主要得益于评剧表演具备较高的艺术魅力,本文首先介绍了主要的评剧表演技巧,然后又简要论述了艺术魅力表现,以供参考。

关键词:评剧;表演技巧;艺术魅力引言我国评剧发展至今虽然仅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发展速度却比较快,当前已经形成了生、旦、净、丑齐全的表演门类,深受我国北方民众喜爱。

在评剧表演中,其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就是评剧自身具备较为突出的表演艺术魅力,评剧演员可以借助于自身适宜合理地表演技巧,提升评剧吸引力。

一、评剧表演技巧分析伴随着当前我国评剧的不断创新发展,其确实表现出了突出的艺术魅力,同样也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主要得益于评剧表演技巧的灵活运用,对于评剧表演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评剧表演技巧的应用往往主要表现在唱、念、做、打四个基本功上,需要引起表演者高度关注。

在评剧唱功方面,唱腔可以说是评剧表演成败的关键所在,也是评剧表演者最为基本的能力,被称作第一功。

评剧主要就是以唱为主,唱腔的好坏以及技巧的应用状况直接关系到表演效果,对于观众感受性存在直接影响。

基于评剧表演中的唱功来看,不仅仅在生、旦、净、丑不同行当中存在着明显差异,具体到不同人物上,同样也需要表现出明显差异,进而才能够体现较强感染力。

念功同样也是评剧表演的基本技巧,在展示演员二度创作能力方面具备重要价值,需要评剧演员能够根据不同人物及其剧情进行恰当调整,以便更好营造人物形象,同时推动故事情节,表达出应有思想情感。

做功在评剧表演中同样也不容忽视,其主要表现为评剧演员的动作表演,需要体现出较强的质朴自然特点,以此更好触动观众心灵,让观众对于评剧故事情节以及人物具备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知。

打功虽然在评剧表演中占比并不是特别高,但是却往往能够成为点睛之笔,相应表演要求也比较高,需要结合不同故事情节进行动作的合理设计,以此凸显武打视觉表现力。

浅析评剧“筱派”艺术的特点及演唱方法

浅析评剧“筱派”艺术的特点及演唱方法
干 净利 落 ,一气 呵成 。 二 、筱 派 艺术 的演 唱技 巧 与方法 评 剧流 派 艺 术 的风格 特 色主 要 由不 同的演 唱 技巧 和 方法 体现
基 调 的加 花 ; 同时在 基 本 曲调 上加 以花 彩装 饰 , 丰 富 了原来 的基 出来 。 同样 ,筱 派 艺术 独特 的演 唱 技 巧和 方法 形 成 了其 独特 的唱 本 曲调 ,更加 委 婉动 听 ,增 加 了抒 情性 ;筱 派 唱 腔 的第三 个 特 点 腔 风格 和流 派特 色 。 是 衔接 紧 密 ,特 别 是上 句第 - -d , 节 与第 三 小节 ,下旬 第 二小 节与 筱 派 的音 域 比较 窄 ,但 听起 来 并 不 平 淡 。 是 因 为 筱 派 采 用 第 三 小节 之 间 ,因而 显 得流 畅 自如 ,华 丽 俏皮 ,一气 呵 成 。而在 向下 扩 展 音 域 ,发 挥 中低 音 的 嗓 音 特 点 ,别 有 风 味 。筱 派 艺 术 音 符力 度 上 ,寻 求在 一 句之 间 的某 小节 ,或在 一 小节 之 间 的某一 吐字 、 归韵 比较 讲 究 ,字 正 腔 圆 ,吐 字 要 求 “ 快而清 ” 熳而 拍 进行 重 点突破 ,形成鲜 明特 色 。
大 众 文 艺
・ 戏 曲论 坛 ・
浅析评剧 “ 筱派 ’ ’ 艺术 的特点及演 唱方法
江 者 ( 唐 山市评剧 团 0 6 3 0 0 0 )
由著 名 评 剧 表 演 艺 术 家 筱 俊 亭 创 立 的评 剧 筱 派 艺 术 ,在 丰 观 众 一 听 到 这 个 音 形 马 上 就 意 识 到这 是 筱 派 唱腔 。这 个 特 性 在
下 ,我 认 真研 习 了她 不 同时 期 的代表 唱 段 ,使 我受 到很 大 教益 , 对 筱派 艺 术也 有 了更 深 的体 会和 理 解 。现从 筱 派艺 术 的主 要特 点 和 演唱 技 巧与方 法两 方面 ,谈 谈我 的粗 浅认 识 。

戏曲大全之评剧的艺术特点(这是国人的骄傲)

戏曲大全之评剧的艺术特点(这是国人的骄傲)

戏曲大全之评剧的艺术特点(这是国人的骄傲)戏曲是指我国传统戏剧形式。

它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人物扮演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艺术。

它渊源于秦汉的乐舞、俳优和百戏。

经过唐、宋、元、明、清历代发展、加工,各地方剧种广泛产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政策鼓舞下,创造了丰富的戏曲文学和完整的舞台艺术体系。

根据1959年的统计,我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剧种共约三百六十余种。

我国戏曲不但历史悠久,剧种众多,而且还有丰富的剧目、唱腔和出类拔萃的演员及各具特色的流派。

京剧,是我国最大的戏曲剧种,不但在国内影响深远,在国外也备受推崇,被看成是中国的艺术象征。

京剧究竟起源于何时?是怎样形成的?有哪些艺术流派呢?这要从清朝的乾隆皇帝爱看戏说起。

1790年他过八十岁生日的时候,全国各地的好戏班都到北京演出。

当时比较突出的是三庆、四喜、和春、春台等四个唱“徽调”的戏班。

他们唱二黄腔的“徽调”刚健清新,演出生动活泼,使人耳目一新。

逐渐取代了原来流行于北京宫廷和上层社会的昆曲。

1828年,湖北的“楚班”来北京演唱以西皮腔为主的“楚调”,也叫“汉调”,常和“徽班”同台演出。

他们的演唱既有“二黄”,又有“西皮”,统称为“皮黄”戏,也就是后来的京剧。

“皮黄”戏在发展过程中,博采众长,从剧目、唱腔、表演、锣鼓等各方面广泛吸收了昆曲以及各地方剧种的长处,一跃而成为全国观众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剧种。

京剧若从“西皮”、“二黄”合流至今已有一百四、五十年的历史,若从“四大徽班”进京算起,则有二百年的历史了。

京剧的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净、丑四个大行当。

“行当”是传统戏曲演员专业分工的类别,是根据所演的不同角色类型以及表演艺术上的不同特点而逐浙划分形成的。

京剧原来分为七行,即“生、旦、净、末、丑、流行、武行”,后来简化为“生、旦、净、丑”四行。

“生”,演的都是戏里的男性人物,其中挂胡须的中年、老年角色称为老生。

评剧表演的艺术特点与审美

评剧表演的艺术特点与审美

评剧表演的艺术特点与审美【摘要】评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形式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审美特征。

在传统元素方面,评剧表演继承了古典文学和历史传统,通过唱念做打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故事情节。

在舞台表现方面,评剧注重角色形象的刻画和舞台布景的精美,为观众呈现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面。

音乐美学方面,评剧的音乐旋律婉转动听,配合角色情绪和情节发展,增强了表演的感染力和张力。

角色表演方面,评剧演员注重角色性格的细致描绘和情感的真实表达,使得角色栩栩如生,引人入胜。

在审美价值方面,评剧通过叙事和表演艺术形式,传递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情感内涵,引发观众对美的共鸣和感悟。

评剧表演的艺术魅力和审美意义不可忽视,为中国文化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评剧表演、艺术特点、审美、传统元素、舞台表现、音乐美学、角色表演、审美价值、艺术魅力、审美意义1. 引言1.1 评剧表演的艺术特点与审美评剧表演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与审美,深受观众喜爱。

评剧表演注重情感的表达,以及舞台上角色的生动演绎,展现出独特的韵味与美感。

在评剧表演中,传统元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服装、道具和化妆等,都展现出传统的韵味与美学。

评剧表演的舞台表现也是其特点之一,演员们会通过身体语言和动作,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评剧表演的音乐美学也是其独特之处,配以悠扬的旋律和动人的歌唱,使整个表演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评剧表演中的角色表演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演员们会通过声音、表情和动作,完美地诠释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评剧表演的审美价值在于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表现,以及对人性和情感的深刻探讨,使观众在欣赏中得到心灵的震撼和滋养。

评剧表演的艺术特点与审美,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与感悟。

2. 正文2.1 评剧表演的传统元素评剧表演的传统元素包括剧本、唱腔、表演和化妆。

剧本是评剧表演的基础,承载着古老的文化和传统价值观念,通过对古代文学经典的演绎,传达着历史、民俗和人情世态。

评剧_精品文档

评剧_精品文档
细腻传神。

扮演性格刚烈或粗犷的男性角 色,注重唱功和做功,要求声 音洪亮有力,表演豪放洒脱。

扮演滑稽幽默或阴险狡诈的角 色,注重念白和做功,要求语 言诙谐生动,表演夸张有趣。
身段、手势与眼神运用
身段
评剧演员的身段要优美大方,动 作要规范准确。常见的身段有云
手、山膀、顺风旗等。
手势
评剧演员的手势要丰富多变,能够 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常见的手势有兰花指、剑指、单 指等。
04
评剧剧目与传承
传统经典剧目介绍
《秦香莲》
该剧目是评剧经典之作,讲述了 秦香莲与陈世美之间的爱情悲剧 ,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善恶冲突

《杨三姐告状》
该剧目以真实事件为背景,通过 杨三姐为兄申冤的故事,揭示了
封建社会的黑暗与不公。
《刘巧儿》
该剧目以农村姑娘刘巧儿的爱情 经历为主线,展现了新中国成立
开展评剧进校园、青少年评剧夏令营等活动,培 养青少年对评剧的兴趣和爱好。
THANK YOU
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评剧在国际舞台上的精彩演出和广泛传播,提升了中国文 化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06
评剧面临的挑战与未 来发展
当前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观众群体老龄化
当前评剧的主要受众为中老年人,年轻人对评剧的兴趣不高,导 致观众群体逐渐缩小。
创新不足
评剧在内容和形式上缺乏创新,难以吸引年轻观众的关注。
评剧传承方式与途径
师徒传承
01
评剧艺术通过师徒相传的方式得以延续,老一辈艺术家通过口
传心授、亲身示范等方式将技艺传授给年轻演员。
院校教育
02
随着戏曲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戏曲院校开设了评剧专业,

评剧生行表演艺术分析

评剧生行表演艺术分析

评剧生行表演艺术分析作者:程伟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6年第32期摘要:评剧是广泛流传于河北的戏曲剧种,从唐山落子发展而来。

评剧生行的真正发展是从建国后五十年代开始的,它包括老生、小生、武生三类,分别扮演了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男性人物。

随着时代的发展,评剧也在不断的丰富自身的艺术形式和创新戏曲内容,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价值,如今已成为深受北方多数地区人们喜爱的剧种。

关键词:评剧生行表演艺术分析评剧艺术是主要以演唱来表现剧情和塑造角色的剧种,因此评剧生行也必须具备良好的唱功。

评剧艺术有较强的生活气息,唱词浅显易懂、表演形式灵活丰富,比较符合北方大众的生活状态,容易被广大北方观众接受和喜爱。

评剧中的生行发展迅速,在唱腔和表演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一、评剧小生的表演特征分析在评剧生行表演艺术中,小生与其他剧种同样用“行动的艺术”,即一连串的动作来完成角色任务。

评剧小生行当中的唱腔和念白采用的是普通话大嗓(本嗓)来表达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完成表现人物的最高任务。

比如评剧小生表演艺术家张德福在念白、唱腔方面经过几十年实践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张派风格,他声音高亢、甜润、明亮,在《无双转》中用唱腔突出一个“怨”字,通过三怨体现了对无双怨中有爱、爱中有怨的情绪,体现了张派独有的演唱风格。

[2]评剧小生的指法多用“凡指、冲天指”(单指)。

除了武生用剑指外,小生多数用的是单指。

但是有些小生的指法并不规范,在用“凡指”时常常把小指伸直,很像旦角中的“兰花指”,看起来有些“媚”,缺乏阳刚之气。

小生指法应该是指上翘拇指在中指甲二分之一处,无名指和小指应当弯曲,这样才能表现出小生的阳刚美。

评剧小生在表演时要“美”,摒弃“媚”。

这主要针对于评剧小生里的扇子生和文武小生。

比如刘小楼先生在《人面桃花》和《柳毅传》里的小生角色表演,从唱腔到扮相、身段,他对不同的角色的演绎都展现出了浓厚的美学价值,没有丝毫媚气,表现出了评剧小生的阳刚之美。

中国古代传统戏剧的表演形式与技巧

中国古代传统戏剧的表演形式与技巧

中国古代传统戏剧的表演形式与技巧中国古代传统戏剧是我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形式。

通过千百年来的发展与演变,中国古代戏剧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演艺术形式和独特的表演技巧。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传统戏剧的表演形式和技巧。

一、表演形式1. 京剧京剧是中国古代传统戏剧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一种形式。

它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演手段,融合了京腔、曲艺、舞蹈等多种艺术元素。

京剧的表演形式严谨而庄重,角色扮演准确,情感表达丰富而细腻。

演员需要通过练习唱腔、学习舞蹈和做功等方式来提高表演水平。

2. 评剧评剧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戏曲形式之一,以评书、说唱、击节为主要表演特点,着重于故事情节的讲述和观众的沟通。

评剧的表演形式注重抒发情感,以高亢激越的扮相、语调和动作来表达角色的人物性格和情感状态。

3. 黄梅戏黄梅戏起源于中国江南地区,以其温婉、细腻的唱腔和情感表达而闻名。

黄梅戏着重于歌唱和舞蹈,演员通过精湛的唱腔和灵活的舞步来表达情感。

同时,黄梅戏的表演形式也包括了丰富的扮相和戏装,通过服饰的色彩和样式来区分角色的身份和性格。

二、表演技巧1. 唱腔在中国古代传统戏剧中,唱腔是演员表演的重要一环。

唱腔要求演员通过声音的高低、快慢、升降来表达角色的情感状态。

合理运用音调和音色的变化,能够更好地传递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2. 行板行板是中国戏曲中规定的舞台步伐,通过舞蹈和动作来表达角色的形象和身份。

演员需要根据角色的性格和表演情节,恰当地运用行板,以准确的节奏和流畅的动作展示角色的形象和动态。

3. 面谱中国古代传统戏剧中常使用面谱来扮演不同角色。

面谱色彩丰富多样,不同颜色代表着不同的性格特点和身份背景。

演员通过面谱的运用,能够更好地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性格,并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发展和人物关系。

4. 扮相在中国古代传统戏剧中,演员的扮相是与角色的内在形象相对应的。

不同的服饰、发式和化妆都能够传递角色的性格和社会地位。

论关于评剧彩旦的舞台表演艺术

论关于评剧彩旦的舞台表演艺术

论关于评剧彩旦的舞台表演艺术【摘要】评剧彩旦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重要角色类型,扮演着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具有独特的表演魅力和艺术特色。

通过对其定义和历史渊源的介绍,可以更好地理解评剧彩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评剧彩旦的服饰与化妆、表演技巧、声腔唱法、角色类型和舞台演出等方面的探讨,展示了其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

评剧彩旦在舞台表演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备受观众喜爱。

随着中国戏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评剧彩旦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仍然十分广阔,将继续为中国传统戏曲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关键词:评剧彩旦、舞台表演艺术、服饰、化妆、表演技巧、声腔唱法、角色类型、舞台演出、重要性、艺术魅力、发展前景。

1. 引言1.1 评剧彩旦的定义评剧彩旦,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重要表演形式,是评剧的女性演员。

彩旦一般扮演花旦、生旦、净旦等角色,承担着故事情节的主要表现和情感抒发的任务,是评剧中的灵魂角色。

评剧彩旦在舞台表演中具有独特的魅力,不仅要求演员具备出色的歌唱、表演和舞蹈等多方面技能,还要求演员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表达能力。

评剧彩旦的表演风格独特,既有细腻的情感表达,又有精湛的技艺展示。

她们在舞台上化身为不同的人物,通过声音、表情、动作等诸多表现手法,向观众展示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评剧彩旦还要求演员具备良好的舞台表现力和舞台气场,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鸣。

评剧彩旦在中国戏曲文化中拥有重要地位,她们承载着评剧的传统与创新,传承着评剧的精髓与魅力。

通过对评剧彩旦的深入了解和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欣赏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魅力与魄力。

1.2 评剧彩旦的历史渊源评剧彩旦是中国戏曲中的一种重要表演形式,起源于徽班戏,流行于江浙一带。

评剧彩旦在明清时期逐渐形成并发展,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的崑曲。

在元朝时期,崑曲流传至江南地区,形成了华彩旦的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华彩旦逐渐演变为评剧彩旦,成为戏曲表演中的瑰宝。

唐山评剧艺术及其唱腔音乐研究

唐山评剧艺术及其唱腔音乐研究

唐山评剧艺术及其唱腔音乐研究唐山评剧是中国北方的一种传统戏曲剧种,起源于河北省唐山市一带。

该剧种的艺术风格独具特色,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度的表演技巧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赞誉。

本文将从唐山评剧的艺术特色、表演形式、唱腔音乐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唐山评剧的艺术特色唐山评剧是一种以说、唱、演、做为主要表演形式的戏曲剧种。

在唐山评剧中,慷慨激昂、豪放洒脱的表演风格和雄浑壮阔的唱腔音乐是其最为突出的艺术特色。

唐山评剧以简明扼要、情感真挚的唱腔为主,唱腔有“河北腔”、“临漳腔”等多种唱腔,音乐悠扬动人,韵味深厚,让人流连忘返。

同时,唐山评剧注重角色刻画和人物性格的描写,通过舞台表演把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二、唐山评剧的表演形式唐山评剧的表演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唐山评剧在表演形式上独具匠心,从服装、化妆、道具、舞台布置等方面,力求完整、精细,全方位地营造出舞台氛围。

唐山评剧也非常注重对舞台效果的设计和表现,表演方式各具特色,既有传统的大型唱段、戏曲唱段等,同时也有变化多样的小品、独唱、快板等形式,以富有节奏感和独具特色的表演方式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

三、唐山评剧的唱腔音乐唐山评剧的唱腔音乐是该剧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该剧种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

唐山评剧的唱腔音乐主要分为三种:一是高嗓子拌“山东”乐,二是沉喉嗓拌“临漳”乐,三是中嗓子拌“河北”乐。

唐山评剧唱腔音乐的独特魅力主要在于其表现出深沉而有力的情感,唱调婉转悠扬,高低起伏巧妙,唱法优美灵活,给观众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综上所述,唐山评剧是一种具有浓厚地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其艺术风格和表演形式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唐山评剧的音乐是其绚烂多彩表演的灵魂,唱腔优美动人。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唐山评剧能够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推广,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唱腔与表演技巧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唱腔与表演技巧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唱腔与表演技巧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它包含了丰富的唱腔和表演技巧。

这些传统的表演形式在演员的演绎中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戏曲中的唱腔与表演技巧。

唱腔是戏曲表演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不同的戏曲类型有着各自独特的唱腔风格。

例如,京剧的唱腔以其高亢激昂的音调和独特的音域跳跃而闻名。

这种唱腔要求演员具备出色的音乐技巧和声乐功底。

演员需要通过准确的音调和节奏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心境。

同时,他们还需要掌握各种唱腔技巧,如滚腔、颤音和连腔等,以增强角色形象的表现力。

除了京剧,中国传统戏曲还包括了徽剧、评剧、越剧等多种类型。

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唱腔风格和表演特点。

例如,徽剧的唱腔婉转柔美,注重音乐的旋律感和情感的表达。

评剧的唱腔则更加接近说唱,强调语言的节奏和抑扬顿挫。

越剧的唱腔则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柔和的音色而著称。

不同的唱腔风格反映了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的特点,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戏曲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与唱腔相辅相成的是戏曲表演技巧。

戏曲表演技巧是演员通过动作、表情和身体语言来传达角色性格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演员通过细腻的面部表情和独特的身体动作来展现角色的内心世界。

他们需要通过精确的动作和准确的节奏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同时,他们还需要掌握各种表演技巧,如扇子舞、刀枪棍棒等,以增强角色形象的表现力。

除了动作和表情,声音也是戏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演员需要通过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等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他们需要通过准确的语音和节奏来传达角色的内心世界。

同时,他们还需要掌握各种声音技巧,如吐字、滚舌、腔调等,以增强角色形象的表现力。

在传统戏曲中,唱腔和表演技巧紧密结合,相互依存。

唱腔是表演的基础,它通过音乐的旋律和节奏来传达角色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表演技巧则通过动作、表情和声音来展现角色的形象和内心世界。

唱腔和表演技巧的结合使得传统戏曲在表演上更加丰富多样,同时也增强了观众的艺术享受。

评剧刘巧儿火红的太阳出东方赏析评论

评剧刘巧儿火红的太阳出东方赏析评论

评剧刘巧儿火红的太阳出东方赏析评论评剧《刘巧儿火红的太阳出东方》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部经典之作,既描绘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背景,又展现了女性在那个时代所遭遇的各种困境和斗争。

本文将从剧情、表演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对该剧进行赏析和评价。

一、剧情赏析《刘巧儿火红的太阳出东方》以刘巧儿为主角,通过展示她从一个单纯少女到成长为坚强女性的成长历程,讴歌了她在困境中努力抗争、追求自由的精神。

剧中通过刘巧儿与各种社会角色的交往,呈现了那个时代农民阶级、地主、日本侵略者等多层次的社会关系。

该剧也展示了刘巧儿家族面临的生活艰辛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为观众呈现了一幅真实而感人的画卷。

二、表演评价《刘巧儿火红的太阳出东方》在表演方面展现出评剧独特的韵味和艺术魅力。

演员们在扮演人物时,能够准确把握角色的性格特点,表演出各个角色的生动形象,令观众在剧中感同身受。

评剧表演强调嗓音和唱腔的韵律感,演员们通过声音的高低、快慢和音调的变化,生动地展示了角色的情感变化和氛围的营造。

评剧的舞台表演也非常精彩,演员们通过身体的动作和舞蹈,表达了角色内心的激情和情感。

评剧《刘巧儿火红的太阳出东方》的表演精湛而动人,极富观赏性。

三、文化内涵《刘巧儿火红的太阳出东方》不仅是一部戏曲作品,更是一个历史的缩影,展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况。

通过刘巧儿的成长故事,观众可以深刻感受到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的动荡和困难。

剧中所描述的日本侵略和农民的苦难,都是中国近代历史中不可磨灭的痛苦记忆。

该剧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如家庭观念、孝道思想等,使观众在欣赏戏曲艺术的也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所了解。

《刘巧儿火红的太阳出东方》作为一部评剧经典之作,无论是剧情赏析、表演评价还是文化内涵,都展现了它的艺术魅力和深远意义。

通过本剧,观众可以了解到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一部分,感受到那个时代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斗争。

演员们的精彩表演也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韵味和情感的戏曲世界。

浅析评剧表演艺术

浅析评剧表演艺术

浅析评剧表演艺术作者:张国庆来源:《读天下》2018年第13期摘要:评剧是我国戏曲重要的剧种之一,它流行于北京、天津、内蒙古、华东、东北等地,是北方的一个大的戏曲剧种。

研究探讨评剧表演的要素,对于把握评剧表演艺术的美学意蕴与美学神髓,进行提高评剧表演艺术的美学意蕴与美学神髓,进而提高评剧表演艺术的美学品格与美学韵味,具有重要的理性思辨价值与表演实践的参照作用。

关键词:评剧;表演艺术;戏曲一、评剧表演要素(一)“四功”——四种艺术手段“四功”又具体分为四大功:1. 唱功。

唱功列为戏曲表演“四功”之首。

评剧亦然。

评剧唱腔十分丰富,主要有正调、反调、越调等曲调,各调又有慢板、二六、楼上楼、散板等不同板式,其唱腔属于板腔体。

评剧不仅男女声腔有别,而且行当声腔不一,各行当还有不同以风格特征为重要标志的流派唱腔。

例如旦行中就有低回婉转的“白(玉霜)派”、清新俏丽的“新(凤霞)派”、自由活泼的“花(淑兰)派”、柔美细腻的“韩(少云)派”等等。

又如老生的“马(泰)派”、花脸的“魏(荣元)派”、老旦的“筱(俊亭)派”、小生的“倪(俊声)派”等等。

因此,作为一名评剧演员,首先要有扎实的唱腔基本功,并尽可能“归派”,牢记所谓“无派不流”的艺理,坚信流派是评剧成熟的重要标志,而流派特色又主要以唱腔为载体和依托。

2. 做功。

做功指动作表演的功夫,多半运用虚拟、夸张的程式动作。

3. 念功。

念功指念白的功夫,又分京白、方言两大类。

两种念白都要口齿清楚,富有音乐美,达到“千斤道白四两唱”的高度。

4. 打功。

打功指武打功夫,也包括舞蹈功夫。

评剧作为“以歌舞演故事”的中国戏曲剧种之一,其表演与舞蹈动作息息相关,一举手、一投足,皆在舞中。

武功如“前桥”“后桥”“翻身”等。

(二)“五法”——五种表演技法“五法”也具体分为五种:1. 手。

指手势,评剧表演有各种不同的手势,如兰花指等。

2. 眼。

指眼神,评剧表演有各种不同的眼神,充分显示“眼睛是心灵之窗”的意蕴,如“涮眼珠”等。

浅谈评剧表演艺术的特点

浅谈评剧表演艺术的特点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文化,广阔的地域。

长期以来,各地方又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生活习惯与审美情趣。

评剧就是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深受当地普通百姓喜欢的艺术表演形式。

和我国其他剧种相比,评剧的历史还相当短暂。

但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它也已经发展成为门类齐全、唱腔丰富的艺术表演形式,并成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长期的表演中,它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有着自己独特的演唱方法与审美标准。

本文拟从四个方面入手,概括介绍一下我国评剧表演艺术的特点。

一、评剧表演艺术的写实性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都具有写意性的艺术特点。

蒙古族舞蹈中舞蹈演员用双手做勒马缰绳状,身体一起一伏的舞蹈动作表示在草原上骑马奔驰的场景。

京剧表演艺术中,用给演员勾画不同的脸谱表现其所扮演角色的不同性格特点。

评剧表演艺术中,虽然也具备写意性的艺术特点,但笔者认为写实性更是其与众不同的表演特点。

评剧的创作题材都来自于普通人的现实生活,如《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就与我们当代普通民众的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它围绕着普通民众日常的吃、住、行展开,令观众感同身受,具有很强的写实性。

此外,评剧的唱、念等也具备日常生活口语化的特点,也是普通民众的日常语言,按现在的话说,就是很接地气。

这也是它能够广为流传,深受普通民众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评剧表演艺术的地域性评剧艺术是从河北地区的“对口莲花落”发展起来的,后来又逐渐在华北、东北地区以及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流行。

因此,它的产生与发展是植根于北方文化这一片热土的,它具有北方文化粗犷、豪放、淳厚、质朴的特征。

如诞生于黑龙江这片广袤土地,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半月沟》《喜鹊登枝》等评剧作品,剧中情节都是以黑龙江这片土地的民风为背景,台词、动作等表演都带有明显的黑土地色彩。

其中,哈尔滨评剧院创作的《半月沟》曾经在京公演数场,得到了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李瑞环、宋任穷等人的肯定与表扬,大获成功。

评剧的艺术特点有哪些

评剧的艺术特点有哪些

评剧的艺术特点有哪些
评剧的艺术特点有哪些
从古代传承下来的戏曲分很多种,戏曲大全中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被称为“五大剧种”。

然而它们都各自有各自的艺术特点,那你知道评剧有什么特点吗?下面店铺为你整理的是评剧的'特点。

下面一起来跟店铺涨姿势吧!
评剧的艺术特点:以唱工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味道。

它的形式活泼、自由,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

评剧唱腔是板腔体,有慢板,二六板,垛板和散板等多种板式。

解放后,评剧音乐,唱腔,表演的革新取得显着成就,特别是改变了男角唱腔过于贫乏的弊病,男声唱腔有了新的创造。

其表演艺术虽吸收了梆子、京剧的身段、程式,一度出现京剧化的倾向,但仍保持着民间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郁的特点。

评剧是善于表观现实生活是评剧的一个传统。

辛亥革命后,成兆才依据当地的时事新闻创作和改编了《杨三姐告状》《黑猫告状》《枪毙骆龙》《枪毙骆虎》等,基本上奠定了评剧以演现代剧目为主的特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评剧进入了新的繁荣发展时期,演出了一批受群众欢迎的现代戏。

如小白玉霜和韩少云主演的《小女婿》、新凤霞主演的《刘巧儿》、《祥林嫂》、《小二黑结婚》以及《金沙江畔》、《夺印》、《野火春风斗古城》;改革开放以后又出现《山里人家》《疙瘩屯》《黑头与四大名旦》《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等优秀现代剧目。

【评剧的艺术特点有哪些】。

评剧课程总结

评剧课程总结

评剧课程总结引言评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种精髓,其历史悠久,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作为一种戏剧形式,评剧具有独特的表演特点和魅力。

本文将对我在评剧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进行总结。

课程内容评剧课程包括剧种介绍、唱腔演唱、传统剧目学习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这些内容进行逐一介绍。

剧种介绍在课程开始阶段,我们首先学习了评剧的基本知识和历史背景。

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评剧的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使我们对评剧的整体概况有了初步了解。

通过学习,我领悟到评剧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其中包含了音乐、舞蹈、表演等多个要素,这使得评剧成为了一门需要全面素养的艺术形式。

唱腔演唱作为评剧的核心表演形式,唱腔演唱是我们课程中的重点内容。

老师耐心细致地教授了各种唱腔的基本技巧和要领,例如吐字清晰、抑扬顿挫等等。

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在课堂上模仿老师的演唱,并得到了老师的指导和改进意见。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演唱,我感受到了评剧唱腔的独特之处,如咬字的犀利、音节的起伏等,这些都是评剧独有的魅力。

传统剧目学习在课程的后期,我们开始学习一些经典的评剧剧目。

老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每个剧目的故事情节、主要角色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我们通过阅读剧本和观看视频,深入了解了每个剧目的特点,并试着通过模仿演唱来理解其中的艺术技巧。

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加深了对剧目的认识,也帮助我们提高了对评剧艺术的理解和把握。

学习收获通过参加评剧课程,我得到了许多宝贵的学习收获。

首先,我对评剧艺术的了解更加深入。

在课程中,我不仅学习了评剧的表演技巧,还学习到了如何理解剧目和塑造角色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帮助我更好地欣赏评剧,增强了我对传统艺术的兴趣。

其次,通过模仿演唱和观摩他人的表演,我逐渐培养出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

在课程中,老师鼓励我们发挥个人特长和创意,这不仅提高了我在演唱上的自信心,也锻炼了我在团队合作中的能力。

最后,通过学习评剧,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珍贵和独特之处。

评剧的艺术魅力何在——纪念评剧诞生一百周年有感

评剧的艺术魅力何在——纪念评剧诞生一百周年有感

评剧的艺术魅力何在——纪念评剧诞生一百周年有感
刘国顺;刘振山
【期刊名称】《大舞台》
【年(卷),期】2010(000)004
【摘要】@@ 弘扬民族文化是党和政府在文化领域的一贯方针,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唐山市作为评剧的故乡,我们市群众艺术馆在市文化局的领导下,于2009年8月19日至10月19日,历时两个月的时间,承办了"唐山市纪念评剧诞生一百周年评剧票友大赛".
【总页数】1页(P102)
【作者】刘国顺;刘振山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群众艺术馆,063000;河北省唐山市群众艺术馆,063000【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论评剧的艺术魅力与表演技巧 [J], 耿焕焕;
2.表演小舞台评剧大世界r——评剧舞台表演艺术浅析 [J], 甄艳伟
3.浅析评剧表演的艺术魅力 [J], 程丽
4.评剧“花脸”艺术的独特魅力——浅谈评剧《秦香莲》中包拯的表演体会 [J], 刘彬
5.浅析评剧《人面桃花》的艺术魅力 [J], 姚旭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苏州评弹的艺术形式与传承

浅谈苏州评弹的艺术形式与传承

浅谈苏州评弹的艺术形式与传承苏州评弹,作为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艺术内涵和独特的艺术形式。

它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受到观众的喜爱和赞赏。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苏州评弹以其独特的特色和风格著称于世,是中国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苏州评弹的艺术形式和传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介绍苏州评弹的历史渊源、表演特点和传承现状,以及对苏州评弹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一、苏州评弹的艺术形式苏州评弹,又称苏州评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明代,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苏州评弹的音乐形式多变,有很强的地方特色,音乐伴奏使用的是二胡、琵琶、箫、笛、板鼓、唢呐等乐器,音乐旋律优美悠扬,节奏快速明快,富有激烈的对抗性。

在表演形式上,苏州评弹以其婉转动人的唱腔和娴熟多变的表演技巧而著称,演员在表演时要求声情并茂,唱念做打,要求融会贯通,全神贯注。

这种表演形式要求演员在表演时不仅要注重唱腔的表现,还要注重角色性格的刻画和身段、动作的表演,比较综合,让人看得出来。

苏州评弹的剧目内容丰富多彩,既包括历史传说,也包括现实生活,涉及的题材广泛,如《桃花扇》、《牡丹亭》、《红楼梦》等,每个剧目都有其独特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深受观众喜爱。

苏州评弹以其独特的音乐、表演形式和多样化的剧目内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二、苏州评弹的传承苏州评弹作为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有着较为完整的传承体系。

在师徒传承方面,苏州评弹注重师徒传授和传统技艺的传承。

传统的苏州评弹演员多是从小跟随老师学艺,通过师傅的教导和示范,渐渐掌握了唱腔、表演技巧和音乐伴奏等方面的技艺。

这种师徒传承方式确保了苏州评弹的纯正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

在演出传统方面,苏州评弹注重传统剧目的保护和传世。

苏州评弹的传统剧目有着较为完整的传承体系,多年来一直得到认真的保护和传承。

不少老戏曲家在演出时坚持表演传统剧目,使得这些剧目得以广泛传播和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评剧的艺术魅力与表演技巧
作者:耿焕焕
来源:《新丝路杂志(下旬)》2017年第10期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剧种,评剧只有百年历史,大都是反映人民的时代要求和社会的现实生活。

因为评剧更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深受草根群众的欢迎,这是评剧的艺术魅力。

本文从从“唱、做、念、打”四个视角阐述了评剧的表演技巧。

关键词:评剧;艺术魅力;表演技巧
评剧作为在我国有较大影响的一个地方剧种,是一种流行于民间的说唱艺术。

短短一百多年的历史中,作为地域性“蹦蹦戏”它经历了“对口戏”和“拆出戏”两个阶段。

解放后,又经过多次改革,评剧最终形成了生、旦、净、丑,门类齐全的戏剧。

板腔体作为评剧的唱腔,包括散板、慢板、垛板、二六板等板式。

其中,慢板作为评剧唱腔的基本基调,主要由上、下两个各四小节的乐句组成,每个乐句又由三个小分句组成,经常从头眼起唱,分句多采用小过门的方法进行衔接,整个慢板由之前的旦腔专用发展为现在的旦、生共用。

二六板作为评剧唱腔中最常用的一种板式,不仅可以抒情,还可以叙事,一板一眼,各个行当都可以使用。

垛板常应用与旦腔,节奏感强,速度变化快。

按速度分,垛板包括慢垛、快垛两种类型:慢垛常用于叙事,快垛常用于抒情。

解放后,评剧在表演、唱腔与音乐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评剧吸收了京剧、梆子的程式与身段,但依然保持着民间自由、浓郁、活泼的生活气息。

此外,评剧是采用鲜明的爱憎来评说社会时事的,达到了社会与人生的审美艺术。

评剧的艺术魅力,感染了许许多多的观众,筆者结合多年的演艺创作,从“唱、做、念、打”四个视角谈一谈评剧的表演技巧。

一、唱功:立足本体,勇于创新
人们概括称戏曲演员表演的手段为“唱、做、念、打”四功,其中的“唱”当然是“歌”。

唱功是戏曲表演的“唱、做、念、打”四功的第一功,所谓“唱戏唱戏”,说的就是以唱为主的道理。

唱,是戏曲艺术的主要重中之重,它通过演员字正腔圆的延长,令人流连忘返,使观众尽情的在艺术领域里神游。

评剧小生的唱功有自身的特点;它不像京剧小生那样用尖音假嗓,也不像从前的越剧那样女扮男,而是由男演员用真嗓,又要使声音“年轻化”,这当然有一定的难度。

尤其是在解放以后,马泰先生创造出评剧老生一行,并使老生上升为评剧的主角之后,评剧小生如何在唱腔上与老生区别出来就更为重要。

不论是小生仍演小生,还是小生兼演老生,都首先要立足本体,保持评剧小生唱腔的基本特色,绝不可老、小相混,不伦不类。

同时,也要在立足本体的前提下勇于创新大胆改革、广收博采、不断丰富,不断提高评剧小生的唱腔艺术。

评剧小生的始祖倪俊声先生就是一位成功的改革者和创造者,他在莲花落音乐的基础上,吸收河北梆子、皮影、秧歌、民歌的音乐精华,创造出“倪派”小生唱腔艺术,成为后世之楷模。

另一位评剧小生表演艺术家刘小楼先生,塑造出蒋兴哥(《珍珠衫》)、张才(《桃花庵》)、唐伯虎(《唐伯虎点秋香》)、柳毅(《柳毅传书》)、许仙(《白蛇传》)、牛郎(《牛郎织女》)等一系列评剧小生艺术形象,他也不断在唱腔上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并取得显著的艺术成就。

二、做功:质朴自然、优美潇洒
做功就是动作表演。

作为民间小戏的评剧,其整体表演风格显质朴自然之特点,小生行当亦如此。

然而,评剧小生的做功还须注意的是:质朴中寓优美、自然里透潇洒。

动作表演的最高境界是完美地将作品中的情感表现出来,触动观众的心灵,给他们以美的享受。

若演员能将自身情感与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相结合,通过优美的肢体动作表现出来,就能触动观众心灵,使他们产生共鸣。

面部表情是表演的微动作,在表演中可以体现戏剧人物形象內心的情感和烘托戏剧作品所要展现的主题,是评剧表演中是不可缺少的表现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面部表情是演员用来表现戏剧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喜怒哀乐和内心活动的一个重要艺术表达手段,始终贯穿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对人物形象的情感表达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此,在表演中,我们要把握好面部表情,结合作品,将人物形象复杂的内心世界、丰富的情感通过表情的变化展现出来。

这就要求表演者完全投入,在理解动作要领的基础上,把握戏剧的整体风格,仔细揣摩角色,把自己融入剧情中,以做到形神兼备。

身法韵律是身体运动之法则,并在一种规范的动律中舞出动作之韵味。

不同的戏曲种类都有自己的运动法则,每种风格都有其最合乎规律的动作韵律路线,围绕这个路线所产生的动作效果也最为规范、准确、科学,最“到位”。

中国古典戏曲多强调身体的“法”与“韵”,以表现身体动作动律动势的“根法”和内在之“气韵”。

在评剧表演中,演员运用身法韵律来精心雕琢动作,使动作更加可看、完整,更加生动细腻,人物特征更加鲜明、可品,更加神形兼备。

有时为了全方位地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还要动用特殊的表演手段——绝对。

例如《人面桃花》中的崔护,就当场题写“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如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将诗、书、唱、演多维一体,同步互协,既表现出剧中人物的才气,也展现出演员的才艺。

三、念功:流畅自然、真实本色
评剧小生的念白,既不是“京白”,也不同于京剧的“韵白“,而是具有自己特色的“韵白”,以流畅自然,真实本色为特征。

与其他戏曲表演艺术一样,评剧行当也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而人物塑造的核心又是表达其思想感情。

也需要通过“念白”,将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出来,才能吸引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进而实现良好的审美效应。

念功是展示演员二度创作的难点。

二度创作是演员在表演中,既遵循导演的要求,又有自身对戏剧作品独特的见解与再创造,以进一步丰富人物形象,使戏剧作品与演员表演更加融合。

二度创作是对演员的高阶要求,一名演员若想对戏剧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其自身必须在掌握一定专业能力的基础上,驾驭自如地对原作品进行独特理解与感悟,且不违背戏曲编导的创作理念的前提下,进行自己的再创作。

四、打功:画龙点睛、虽少却精
评剧小生多系文小生,尚未有真正的武小生。

所以以“打”为标志的武功,讲究画龙点睛,虽少却精。

武打是剧烈动作,更是大动作,小小的舞台空间展示剧烈动作是很难的,不像拍电影、电视剧,场地宽阔,任凭演员施展。

评剧武生的武打动作相对夸张一些,简洁一些,少一些,精准一些。

例如《刘伶醉酒》中的刘伶,走“抢背”、“吊毛”等,点到为此,并不多用、滥用。

表演者脸上醉意朦胧时,身上不能东摇西晃,脚步不稳,仍然要保持英雄姿态;表演身上有醉意,身体摇晃,脚步踉跄时,脸上要保持常态,不能也跟着一起醉眼迷蒙。

这样才能总是给人既感觉他醉的一面,又仍然感觉他不醉的一面,英雄与醉成为一体。

因此,评剧表演更要重视动作表演中的情感表达,在舞台上以情动人,把演员动作与内心的艺术情感完美结合在一起,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激发广大观众内心的艺术情感,与观众产生共鸣。

此外,戏曲艺术的创作具有一个普遍规律,就是尊重现实,体现现实,但在表演过程中要表现现实,则需要体现出舞台表演的虚实性、舞台环境的假定性、舞台情景的流动性等综合性美学特征。

在时间和空间上,是由演员的上下场和动作来表现的,如演员在表演时点着了灯,就说明是晚上,熄灭了灯则表示白天;表演时如果演员表现出脚步不稳、左右摇摆、走走退退、时慢时急、大步转跳灯动作时,就说明舞台正处于路况不好活上坡下坡登地段。

总之,评剧艺术也是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

作为民族的艺术瑰宝,只有根据新的内容、新的形式,结合当代人的生活情趣、审美素质、审美要求,创造并充分展现出自身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才能长久的保证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永葆强大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
耿焕焕(1987--),从小酷爱文艺,唱歌,跳舞!2003进团工作至今,2004--2014年一直担任团里旦角主演演员,2005年,经团里领导、老师发现,开导,从此改攻评剧女小生,因嗓音洪亮,有力,适合评剧洪派唱腔,更有幸在2016年拜在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文华奖得主,享受国家津贴,洪派第二代传人张俊玲门下,继续学习洪派艺术!曾跟随师父参加中央11台戏曲频道《青春戏苑栏目》,多次参加中国评剧艺术节,并担任重要角色!2012年荣获第九届河北省戏剧节表演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